【虛擬網遊】網遊之全球在線 作者:笙簫劍客 (已完成)

 
daya 2017-4-3 05:05:40 發表於 遊戲競技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357 2762052
daya 發表於 2018-1-2 23:38
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秦始皇的選擇


七月七日,大秦王朝,咸陽城。

王宮內,中年秦始皇背人而立,久久注視著荒野華夏疆域圖,代表大秦的疆域僅小小一塊,問道:「李斯,大夏來人了,還是張儀帶隊?」

僅一個背影,就能給人以莫大壓力,這就是始皇帝之威。

「是的,陛下!」

「他們怎麼說?」秦始皇沒有轉身。

李斯悄悄擦了一下額頭汗珠,吶吶說道:「他,他們說,希望陛下歸隱。」

秦始皇沉默。

良久,秦始皇才轉身,看向另一側的王翦,眼中寒光閃爍,問道:「如果跟大夏開戰,有幾成勝算?」

王翦想了一下,回到:「可以一戰。」

這話含義就值得思量了。

歷史上,王翦父子屠滅六國,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彼時秦國強盛,秦軍強大,而六國腐朽日久,有的只剩下一副空殼。

如此才能讓秦國在短短十年之內,就一統六國。

秦國統一六國之路,始於商鞅變法,是幾代君王一起努力的結果,秦始皇只是完成最後一擊,絕不敢貪天之功。

眼下之荒野,秦國被困一隅之地,秦軍毫無實戰經驗。而他們的對手大夏,疆域之廣,軍隊之強,就是歷史上秦國鼎盛之時,也望塵莫及。

兩者實力完全不對等。

因此王翦才說「可以一戰」,潛台詞就是根本無法取勝。

秦始皇深深看了王翦跟李斯一眼,疲憊地擺了擺手,「你們都退下吧!」

「諾!」

是夜,秦始皇留下詔書,將王位傳於長子扶蘇,跟著就自刎而亡。

一代帝王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他的荒野之旅,在人生的最後關頭,秦始皇目視上空,默默說了一句:「母神,我不該來的!」

蓋亞沉默。

在秦始皇自刎的那一刻,夜空中劃過一顆巨大流星。

…………

京師,皇城。

還在熬夜批閱奏章的歐陽朔,似乎心有所感,起身來到窗外,剛好看到那顆耀眼的流星,如彗星般一晃而過。

「是西北方向?」

歐陽朔若有所思,帝星隕落,不知是秦始皇,還是唐太宗。

「此非我所願,卻也不得不如此。」

這一刻,歐陽朔惆悵不已,無論是對秦始皇,還是唐太宗,歐陽朔有的只是敬重,可形勢所迫,諾大的荒野,卻無法容下彼此。

霸業路上,多的是這種無奈抉擇。

…………

大唐王朝,長安城。

唐太宗李世民默默望著那顆耀眼的流星,心有慼慼焉,「你終於還是做出選擇了,我呢?該如何……」

陪在唐太宗身邊的,正是一代賢後長孫皇后。

「陛下,臣妾可是一直盼著,能陪陛下周遊天下呢。」長孫皇后笑道。

李世民聞言,突然哈哈一笑。

「也罷,爭與不爭,均是無用,不若放下……」在家庭跟權力之間,李世民這次選擇了後者。

握著長孫皇后溫暖的芊芊細手,李世民嘴角突然露出一絲笑意。

…………

七月八日,公子扶蘇繼位。

當天,新一任秦王扶蘇就答應大夏特使張儀,歸降大夏。

扶蘇繼位,改寫了秦國歷史,可又好像什麼也沒能改變。唯一的改變,就是在接下來的時間,扶蘇將頂著大夏秦王爵位,帶領嬴氏一族存續下去。

如此結局,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七月十日,唐太宗李世民將王位傳於晉王李治,也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跟著,李世民就攜妻長孫無垢,消失在世人眼中,正式歸隱。

在歸隱之前,李世民下令,賜死武則天。雖然李氏一門不可能再像歷史上那般輝煌,李世民也不想家族毀在一個女人手上。

兩位帝王以不同的形式,訴說著他們的驕傲。

…………

七月十一日,京師。

張良的計策成功了,大夏以和平方式,攻克秦唐兩國。

至此,除了蒙古帝國以及被阿育王朝吞併的吐蕃,整個華夏疆域已經盡歸大夏,距離一統,只差臨門一腳。

九座王城,盡歸大夏。

外人很難想像這意味著什麼,但是在華夏玩家眼中,這實在是足可以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對華夏人而言,對大一統有著無可救藥的執著。

從蓋亞元年數以千記的領主在荒野求存,到蓋亞三年的群雄並立,再到大夏跟大周的雙雄對決,再到大夏完成華夏一統。

整個過程,歐陽朔僅用了七年不到的時間。

如果不是在遊戲時間,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之事,要知道,遊戲地圖可是擴大十倍,而且從小小的村落,一步步攀升至如今的赫赫皇朝。

歐陽朔,注定將成為傳奇。

就在秦唐兩國接連歸降大夏時,消息已經傳遍全球,引起各方關注。

…………

道森王朝,自由城。

得知大夏攻克秦唐宋三國,傑克久久無語。

「嘿,這條東方巨龍,終於要出海了!」

說這話時,傑克眼中既有興奮,又隱隱有著一絲擔憂。

完成華夏一統之後的大夏皇朝,未來勢必會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海外征伐上,跟道森王朝,甚至跟整個白銀之手,展開正面交鋒。

傑克一直期盼的時刻,終於要來臨,只是不知,誰將是勝利者。

「也該好好謀劃一番了。」

…………

地中海,亞特蘭蒂斯城。

卡利亞女王站在塔樓之上,注視著茫茫大海,「他會回來嗎?」卡利亞絕不相信,在摩洛哥摔了一個大跟頭的大夏,在一統華夏之後,不會重返地中海。

「地中海要再次起巨浪了,真是期待啊!」

隨著地中海諸領地一一兼併,亞特蘭蒂斯城面臨西班牙王朝、高盧王朝、凱撒王朝、阿拉伯王朝以及埃及王朝的夾擊,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這個時候,卡利亞特別希望得到大夏的鼎力支持。

地中海的這一潭死水,也該攪動一下了。

…………

印第安帝國,庫斯科城。

得知大夏攻克三國的消息,印第安國王胡亞雷斯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不得不承認,這幾個月,面對西班牙王朝跟巴西利亞王朝的夾擊,印第安帝國過的非常艱難,已經有些掌控不足局勢了。

「要讓大夏介入嗎?」胡亞雷斯依然拿不定主意。

印第安人,有著自己的驕傲。
daya 發表於 2018-1-3 17:50
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定鼎東非


七月十五日,京師。

秦唐兩國歸降的波瀾,已經漸漸平息下去,中原大戰落下帷幕。

攻克周、宋、秦、唐四國,最大的好處就是斬獲近一億人口,再算上在非洲戰場攻克的肯尼亞諸國,大夏人口再上一台階,突破五億大關。

無論是人口,還是疆域,大夏皇朝都已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

海量人口的突然湧入,也給朝廷造成一定負擔,好在今年風調雨順,各地第一季糧食大獲豐收,總算緩解了自去年凜冬以來的飢餓形勢。

去年的十月天災也帶來一個後遺症,無論是農夫,還是牧民,都下意識地在家中囤積大量糧食,以備荒年之用。

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再也不願經歷一次那樣的凜冬了。」

隨著中原一統,四海昇平,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大夏原住民人口即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成為人口新的增長點。

蓋亞元年的孩童,到了蓋亞七年已然成年,他們這一代,隨著皇朝一同成長,是最忠誠,也是思想最活躍的一代。

乃國之基石。

就像影衛鎮守使崔天奇,當初來山海村的少年,已然成長為鐵骨錚錚的青年才俊,成為歐陽朔黑夜中的一柄利劍。

…………

上午十點,御書房內,歐陽朔正在跟姜尚、寇准以及張廷玉三位大臣,商議人事安排,包括對秦唐兩國舊臣的安置以及關西行省總督人選。

除此之外,還有非洲都護府相關人事。

過去的三個餘月,大夏在國內發起統一之戰,遠隔重洋的非洲戰場也一直沒消停,在白起的指揮下,非洲戰區四大集團軍連戰連捷。

四月十日攻克烏干達,十八日攻克坦桑尼亞,完成第二階梯的軍事行動。期間,白起還利用大軍休整間隙,順手攻滅了盧旺達跟布隆迪兩個小國。

盧旺達東鄰坦桑尼亞,南連布隆迪,西和西北與剛果交界,北與烏干達接壤,境內多山,有「千丘之國」的稱謂。

雖然盧旺達的國土面積還比不上瓊州島,卻擁有一百萬玩家,是非洲大陸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約83%的人口分佈在鄉村。

鎢礦跟森林資源,是盧旺達的特色。

再說跟盧旺達接壤的布隆迪,國土面積稍稍比盧旺達大一點,玩家在八十萬上下,同樣以農牧業為主。

在現代社會,這些非洲小國因為沒有工業基礎,基礎設施落後,混得很慘,但是在遊戲世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卻是不可多得的天下糧倉。

朝廷決定,將烏干達併入肯尼亞行省,同時以坦桑尼亞國為主體,兼併盧旺達跟布隆迪兩國小國,設立坦桑行省,也是非洲都護府的第四個行省。

坦桑行省總督一職暫時空缺,由非洲都護府代管。

稍事休整之後,在五月下旬,非洲戰區發起第三階段的軍事行動,這次的打擊目標,是馬拉維、莫桑比克以及津巴布韋三國。

馬拉維位於非洲東南部,是個內陸國家,被坦桑尼亞、莫桑比克、贊比亞三國包圍其中,國土面積跟東海行省相當,玩家總數一百三十萬。

該國得名於境內的馬拉維湖,同時也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積3萬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達700多米,有很多世界獨一無二的淡水魚種類。

馬拉維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經濟作物包括菸草、咖啡、茶葉、棉花、甘蔗,其中菸草是馬拉維最重要的經濟作物。

跟馬拉維相鄰的莫桑比克,同樣跟馬拉維湖接壤,歷史上曾經是葡萄牙殖民地,國土面積相當於青海行省,玩家總數達兩百五十萬人。

此外,莫桑比克還是個沿海國家,位於非洲東南部,莫桑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莫桑比克海峽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全長1670公里。

莫桑比克境內河流眾多,氣候炎熱潮濕,全年平均氣溫為19.4°C,雨水非常豐富,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水資源以及森林資源。

這裡是大啖金槍魚和海鮮的天堂,北部鯊魚種類繁多。

可以說,莫桑比克就是一個自然資源寶庫,難怪歷史上會被葡萄牙垂涎。

最後再說津巴布韋。

津巴布韋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蹟,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津巴布韋古城,也是津巴布韋的命名由來。

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通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十一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

十五世紀時,穆胡姆塔巴帝國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津巴布韋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製造業、農業、礦業為經濟三大支柱,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有「鱷魚之鄉」的譽稱。

津巴布韋國土面積跟雲南行省相當,玩家總數一百四十萬。

不難發現,東非諸國除盧旺達外,人口密度普遍偏低,兼且自然資源豐富,基本也有被殖民歷史,工業落後,氣候宜人。

凡此種種,成了最好的原材料生產基地。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全球蔓延開來,像這樣的地區,實在是諸路豪強覬覦的寶地,如此才有了蓋亞七年,全球王朝瓜分非洲大陸的盛況。

到六月底,馬拉維、莫桑比克以及津巴布韋三國悉數被大夏攻克。朝廷決定,以莫桑比克為主,兼併馬拉維跟津巴布韋,設立莫桑行省。

至此,大夏的東非戰略基本告一段落。

在攻克最後一國——津巴布韋之後,非洲戰區將進入一段比較長的休整期,以整頓內部防務為主,不再對外征戰。

此時休戰,理由有三。

其一,短短半年時間,非洲戰區連克九國,將士疲憊,朝廷支援的糧草也基本消耗一空,已經支撐不起大戰,必須休整。

就算是鐵軍,也不可能一直征戰。

其二,非洲都護府新設四大行省,疆域擴大四倍有餘,新增人口三千餘萬,膨脹速度太快,必須停一停,好好消化一下,否則後患無窮。

不要忘了,攻克九國之後,九國玩家是不傳送至試煉之地的,依然留在本土,對大夏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設立的坦桑行省跟莫桑行省,可是連總督人選都還沒確定。

其三,東非已無可征伐之地。

莫桑行省以南就是班圖王朝,暫時不宜跟其交鋒。非洲都護府的北面跟東面,則是印度洋,除馬達加斯、毛里求斯等島國,也無可征伐之地。

唯一的攻擊目標,只能是西面。

西面除跟津巴布韋接壤的贊比亞,剛果、中非等國則屬於中非地域,是道森王朝的主要進攻地點。

就在大夏攻克東非諸國時,道森王朝也已攻佔喀麥隆、加蓬以及赤道幾內亞三國,下一個攻擊目標,估計就是剛果。

歷史上,剛果曾分裂為剛果(金)跟剛果(布)兩國,在遊戲世界,卻是一國,國土面積比十個雲南行省還大,玩家總數更是達八百萬之巨。

無論是道森王朝,還是大夏,想要攻克剛果,都絕非易事,如果再算上雙方的互相干擾以及掣肘,情況就更加複雜。

剛果,怕是會成為兩大王朝第一個交鋒之地。

正是如此,歐陽朔才下令非洲戰區暫時休戰,好好整頓防務,同時配合都護府整頓內政,穩固好東非這個大後院。

只要東非發展走上正軌,就能獨自支撐起四大集團軍的消耗,無需國內支援物資。等到那時,非洲戰區才能真正放開手腳,大戰一場。

歐陽朔此時召集三位大臣,除了商議人事安排,也是商議如何對非洲都護府進行一次規模空前的援助,搞一場非洲大開發。
daya 發表於 2018-1-4 19:20
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人事幾番新


宋、秦、唐三國接連歸附,帶來大量人口跟文臣武將,為朝廷支援非洲大開發,奠定了人力基礎。

將非洲人事任免拖延至今,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

日前,朝廷決定,從邯鄲城、襄陽、咸陽以及長安四城,合計遷一千萬百姓至非洲都護府,帶去華夏最先進的農耕技術,全力開發非洲大陸。

於此同時,朝廷還鼓勵異人到非洲定居。

為此,非洲都護府會同朝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如免除一年農業稅,免費資助耕牛、農具等等。

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在非洲掀起一波建設高潮。

除了經濟建設跟農林畜牧開發,歐陽朔還非常注重華夏文明的傳播問題,責成科教文衛署跟非洲都護府,在非洲當地興辦學堂。

凡非洲都護府轄區,官方語言一律統一為漢語。

歐陽朔希望能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讓非洲三分之一以上的百姓,九成以上的適齡上學孩童,都學會漢語,書寫漢字。

讓華夏文明,在非洲大陸落地生根。

這絕非異想天開。

在南疆都護府轄區,此項工作早已推行下去,或許是東南亞本就跟華夏文明頗有淵源的緣故,學漢語,寫漢字,已經成了當地潮流。

官辦學堂一律採用漢字,傳授百家經典。

在當地推行華夏文明的同時,華夏文明也以其「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特點,吸收本土文明之精華,化作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文明的碰撞與融合,讓華夏文明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華夏文明,正式登上世界大舞台。

為了支持非洲大開發,在歐陽朔的授意下,朝廷直接給非洲都護府撥付三千萬金幣的專項資金。

這在以前,可是從未有過之事。

三千萬資金,不是直接撥付給非洲都護府,而是借助大夏商業銀行跟大夏農業銀行之手,流入非洲大陸。

僅憑這一筆資金,就能讓兩大銀行在非洲站穩腳跟。

被攻滅九國的金融機構,也將被兩大銀行收購,按照統一標準整頓之後,再重新對外開放,激活非洲的金融市場。

如此一來,兩大銀行就可吸收非洲本土百姓手裡的閒散資金,用於支撐起非洲大開放的第二,甚至是第三階段,形成良性循環。

諾大的非洲大陸,三千萬資金可也扛不住。

…………

非洲大開發期間,非洲戰區在樞密院的監督下,也在做一些調整。

半年時間攻克九國,實在是了不起的戰績,非洲戰區四大集團軍在白起的親自調教下,赫然銳變成一群血性十足的惡狼,馳騁非洲大陸。

白起的殺神之名,在非洲大陸聲名鵲起,讓人聞風喪膽。

連番征戰,自然也不乏硬仗,四大集團軍均有不同程度的戰損,在樞密院的授意下,直接從降卒中補充戰損。

各部補充完畢,還剩下不少兵員。

鑑於此,為了加強非洲本土百姓對朝廷的認可,按歐陽朔的指示,非洲戰區四大集團軍將裁撤一部分部隊,用於組建行省守備師團跟衙役。

空出的名額,則用當地戰俘補充。

調整完畢,非洲本土戰士非洲戰區在四大集團軍中的佔比,達到兩成左右,總兵員在二十五萬上下。

未來,這將成為一個通用標準。

即都護府駐軍,本土戰士必須達到兩成的最低標準,以維持穩定。

這麼做的好處,除了提升本土百姓對朝廷的認可,還能降低周邊非洲國家對大夏的敵意,因為大夏軍已非完全的外來者。

…………

炙熱的陽光照進御書房,提醒著時間的流逝。

就在剛剛,歐陽朔會同三位大臣,圈定了非洲都護府空缺的兩位行省總督人選,決定任命大唐舊臣長孫無忌擔任坦桑行省總督,升原嶺南行省雷州郡守楊秀清為坦桑行省總督。

長孫無忌出身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李淵起兵後,長孫無忌前往投奔,並隨李世民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基礎上主持修訂,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長孫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為貴戚,權重而不專,對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

這樣一位文武大才,又對唐朝文臣武將有著巨大影響力,歐陽朔並不放心將其留在國內,「狠心」將其發配至非洲大陸。

未來如何,就看長孫無忌的表現了。

長孫無忌是發配,另一位總督楊秀清可就是獲得重用了,從郡守跨越至行省總督,無論在哪個行省任職,看似一小步,其實都是鯉魚躍龍門。

更何況莫桑行省佔地極廣,又跟班圖王朝接壤,戰略地位重要,而且資源豐富,兼且恰逢非洲大開發,在莫桑總督任上,楊秀清實在是大有可為。

楊秀清也算是皇朝舊臣,在平定太平天國時就歸附。

歐陽朔擢升楊秀清為莫桑總督,既是顧念舊情,更重要的還是楊秀清有這個本事,尤其是在其洗去身上太平天國的痕跡之後,實在是位不世之大才。

坦桑行省跟莫桑行省總督人選好定,難的是關西總督。

關西行省囊括秦唐兩國,境內不僅有修羅城跟落葉城兩座領地主城,更有咸陽跟長安兩座王城,又經秦唐兩國經營,根基之雄渾,非其他行省能比。

關西總督,非大才不能勝任。

按理,大秦舊臣李斯跟尉繚,大唐舊臣房玄齡跟高士廉,都是一等一的大才,都能勝任,可惜他們跟關西行省牽扯太深,不管是為了避嫌,還是別的什麼,都絕不可能出任關西總督一職的。

算來算去,還是從現任總督中調任一位最為合適。

借此機會,歐陽朔盤點了一下幾位任期較長的本土總督,包括遼金總督霍光、雲南總督裴矩、嶺南總督魏冉、江川總督碔砆、荊楚總督范仲淹以及東海總督西門大官人,合計六人。

剩下的,都是在這一兩年時間任命的。

由此可見,大夏擴張速度是何等之快,人員更替頻繁,不斷有新人加入。

六位總督中,碔砆是未來西疆都護人選,不宜調用;范仲淹跟西門大官人都是剛調整不久,也不太適合。

甚至包括裴矩,都是在蓋亞七年,剛由索馬里總督調任雲南總督。

如此,似乎只剩下霍光跟魏冉兩人可選。

蒙古帝國還未平定,朝廷還需要霍光這位文武大臣坐鎮遼金行省,也是不宜調動的。最後,似乎就只剩下魏冉可選。

偏偏,歐陽朔最不屬意的人選就是魏冉。

魏冉有貪腐跟弄權前科,雖然在歐陽朔的警告下,已經有所收斂,可終究不可能徹底扭轉過來,讓歐陽朔無法重用之。

這一下,陷入死胡同。

張廷玉說道:「陛下,要不,就任命魏冉為關西總督?」關鍵人事問題懸而不決,是為大忌。在張廷玉看來,有時妥協一下,也不無不可。

歐陽朔沉默良久,眉頭緊鎖,良久,方才開口說道:「有些事,是不能妥協的。這樣,還是將裴矩調任關西總督吧。」

對裴矩,歐陽朔還是十分信任的。

寇准跟張廷玉兩位大臣互相對視一眼,若有所思,魏冉的劣跡,讓他失去再上一個台階的機會,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陛下用人之執著,原則性之強,可見一斑。怕是從此以後,魏冉都無法獲得進一步的重用,一生都要止步於此。

姜尚眼中卻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他想的,跟寇准跟張廷玉兩人又有些不同,陛下摁住魏冉的陞遷,是否也有魏冉女婿白起光芒太盛的原因呢?

姜尚不敢細想,唯有保持沉默。

「帝王心術,本就深不可測。」姜尚有時,都摸不透陛下心思了。

裴矩調任關西總督,空缺的雲南總督一職,經寇准提議,由大唐舊臣高士廉出任。如此一來,大唐一下就出了兩位總督,確實是人才濟濟。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治禮郎,因受斛斯政牽連,大業九年,被貶為朱鳶縣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為司法書佐。

武德五年,高士廉歸順唐朝,以為雍州治中,後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

貞觀五年,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奉命編撰,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

十九年,拜為太傅,輔佐皇太子李治監國。二十一年,卒於任,追贈司徒、並州都督,謚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

由此可見,高士廉出任雲南總督一職,是完全能勝任的。

商議完關西總督人選,跟著就是對李斯、尉繚以及房玄齡三位文臣的安排,這又是一件讓人十分頭疼的差事。

尉繚且不說,聲明不太顯著,李斯跟房玄齡可了不得,就算放到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也是一等一的大才,均位列華夏十大名相之列。

問題是,大夏似乎沒有他們的位置。
daya 發表於 2018-1-4 19:21
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帝國戰略


朝廷編制有定數,以李斯跟房玄齡的才幹,至少也是署長之位,就算位列四大臣,乃至請入內閣,都是可以勝任的。

奈何這些職位,眼下都調整不了。

就連沒有固定編制的內閣,歐陽朔也不準備新增閣老。眼下內閣已經有一位首輔,三位次輔以及兩位兼職次輔,足夠了,再多,就顯得臃腫。

可不安排又不行,總不能讓這樣的大才閒置吧,那實在「暴殄天物」。

正在歐陽朔犯難之際,姜尚站了出來,道:「陛下,微臣以為,該到了為三大都護府配備長史跟錄事參軍的時候了。」

作為一區域總領衙門,都護府自然不是空架子,除都護之外,還有兩位最核心的屬官,就是姜尚講的長史跟錄事參軍。

長史相當於都護府幕僚長,定位跟現代社會的秘書長類似;錄事參軍相當於都護府的參謀長,可視為都護的軍事參謀。

鑑於大夏在都護府依然實施軍政分離,長史地位要遠高於錄事參軍。

按大夏制,都護府劃分為大都護府跟上都護府兩級,因為在軍中,上將軍位列大將軍之上,故而上都護府也位列大都護府之上,跟唐朝制度有別。

上都護位列正二品,跟鴻臚寺卿、御史大夫以及首席大法官同級,品級高於四大院副大臣,低於四大院正大臣。

相應的,上都護府長史位列正三品,跟行省總督同級。

大都護位列從二品,跟四大院副大臣以及京兆伊同級,品級高於行省總督。大都護府長史則位列從三品,跟四大院下設署長同級。

前番調整,京兆伊由正三品提升至從二品,彰顯京師戰略地位。於此同時,大夏銀行作為央行,行長更是由從三品直接擢升至從二品。

大夏商業銀行跟大夏農業銀行的兩位行長,則延續從三品定位。

南疆都護府下瞎五大行省,自然是上都護府,因此完整叫法應該是南疆上都護府。北疆都護府僅下瞎三大行省,暫時還只是大都護府。

在攻陷非洲九國之後,非洲都護府也順理成章地晉陞為非洲上都護府。

姜尚在此時提出,為三大都護府配備長史跟錄事參軍,一是加強都護府建設,好好輔佐都護;二則也暗指,該對都護給予相應的制約與監督。

歐陽朔聽了,若有所思,笑道:「愛卿所言甚是。」

「陛下聖明!」姜尚欣慰。

事情就是這麼巧合,李斯、房玄齡以及尉繚三人,都算是謀臣出身,均能文能武,甚至還有過擔任長史經歷,剛好對應三大都護府。

商議之後,決定任命李斯擔任南疆上都護府長史,房玄齡擔任非洲上都護府長史,尉繚擔任北疆大都護府長史。

相較而言,非洲形勢最是錯綜複雜,李斯應該是合適的非洲上都護府長史人選,只是歐陽朔考慮到,一則木蘭月年幼,怕駕馭不住李斯;二則也是白起在非洲戰區任職,為了避嫌,同為秦臣的李斯也不能前往非洲任職。

好在房玄齡也足智多謀,兼且性情惇厚,頗有長者之風,想來會成為木蘭月的得力助手,輔佐木蘭月成為一名為朝廷鎮守邊疆的大員。

至此,該輪人事調整就告一段落。

離開之前,寇准問:「陛下,關西行省治所,選在何處?」無論是長安還是咸陽,充當行省治所都綽綽有餘,就是如此,才不好辦。

選哪一座,都容易讓另一城的百姓不滿。

歐陽朔卻是輕拿輕放,笑著說道:「先來後到,就定咸陽吧!」

「諾!」

寇准歎服,這樣的話,想來長安無話可說。

…………

送走姜尚三人,歐陽朔的事情還沒忙完。

安置好一班文臣,調整完相關人事,只是此戰善後的第一步,跟著是如何安置一班武將,以及周、宋、秦、唐四國軍隊。

降將之中,秦有王翦、王賁父子,唐有李勣、侯君集、尉遲敬德以及程咬金四將。其中又以王翦以及跟李靖並稱的李勣最強,足可堪當集團軍統領一職;王賁、侯君集次之,尉遲敬德跟程咬金再次之。

尤以王翦之才,就是當一個戰區統帥,也能勝任。

再就是四國降軍,其中周軍六十五萬,宋軍三十八萬,秦唐各五十萬,合計兩百零三萬大軍,除宋軍稍次,其餘皆可稱之為精銳。

如果全部裁撤,實在太可惜。

問題是,隨著中原一統,現有大夏軍都要經歷一輪大裁撤,以削減開支,充實府庫,更遑論在此時設立新的軍團或者集團軍了。

如何處理這兩百萬大軍,成了一個大難題。

下午三時,張良、賈詡以及杜如晦三位大臣,被請到御書房議事。

「諸卿以為,該如何安置四國之軍?」歐陽朔問。

見此,依然是張良第一個出列,回道:「陛下,微臣以為,安置四國之軍不該是一件孤立事件,應該跟接下來的大裁軍一併考量。」

「愛卿的意思是?」

張良道:「隨著中原一統,帝國戰略由內轉外,此番大裁軍,不該像前幾次那樣簡單粗暴地裁撤兵員,而是要根據帝國戰略方向,以戰定軍,對現有軍隊結構進行一次徹底的精編重組,根本目的還是提升全軍戰鬥力,而非削弱。」

自秦唐歸附,大臣們非常有默契地,將「皇朝」替換為「帝國」。是啊,以大夏如今之疆域,雖非帝朝,卻絕對當得上「帝國」之稱,名副其實。

舊稱皇朝,反倒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對此,歐陽朔是默許的,不管怎麼說,帝國可比皇朝聽起來有氣勢的多,這也是一個新興崛起的強國,該有的自信。

張良所言,涉及的已經不是兩百萬大軍的問題,甚至不是純粹的大夏軍問題,而是直接上升到帝國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戰略問題。

問題很大,卻又無法迴避。

歐陽朔就是一笑,張良不愧是戰略大師,歐陽朔很樂意從善如流,「好啊,那諸卿就先談一談,帝國未來的戰略方向該如何確定?」

又是張良站了出來,「晉陞帝朝的前提條件,是要獲得亞洲霸主地位。如果從在這一點出發的話,西南方向的天竺,西面的波斯帝國,北面的羅曼諾夫王朝,都是不可迴避的大敵,應該作為帝國戰略重點。」

張良沒提東南亞的爪哇國以及北面的蒙古帝國,不是他疏漏,而是以帝國如今之實力,兩國不過是纖芥之疾,已經不足以當做主要對手來對待。

「再遠一點,就是已經取得成效的非洲大陸以及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大陸,都是帝國戰略重點。至於是否介入歐洲大陸,全憑陛下聖裁。」張良說道。

不知不覺間,大夏已經有了一個全球霸主的大框架,觸角幾乎遍佈全球,只是這框架還很脆弱,需要不斷夯實根基。

歐陽朔表態:「歐洲大陸,暫且不納入戰略考量。」

在歐洲,大夏目前僅有一個基點城,想憑一城之力撬動歐洲大陸,無疑有些異想天開。更重要的是,在歐陽朔的長遠規劃中,歐洲不該是大夏的死敵。

未來,未必就沒有結盟的可能。

「明白!」

張良點頭,他也認為放棄歐洲是個明智選擇,攤子不能鋪的太大。

就在此時,杜如晦站出來說道:「微臣以為,對外擴張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因此放棄本土防禦。不管怎麼變,中原都該是帝國中樞之地,不可鬆懈。」

歐陽朔點了點頭,總結說道:「中原、南亞、西亞、北亞、非洲以及美洲,六大戰略方向,每一個都無法忽視,都有強勁對手。由此可見,帝國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正如子房所言,此番大裁軍該好好謀劃一番,如何在縮減絕對兵員數量的基礎上,保障甚至是提升全軍戰鬥力,是重中之重。」

「下來之後,軍機處、樞密院以及資政閣,應該細細謀劃,儘早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裁軍方案出來,爭取年前完成此輪大裁軍。」歐陽朔下令。

「諾!」三位大臣齊齊領命。

眼下已經是七月中旬,到年底也只剩五個月時間。

按常理推測,此輪裁軍涉及全軍,最起碼需要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此也就意味著,留給三大機構制定裁軍方案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此之前,還得解決兩百萬大軍的安置問題。對於此事,賈詡倒是有一個計畫,正想呈報陛下。

只是此計甚毒,未必就能通過。
daya 發表於 2018-1-4 19:21
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絞肉機計畫


「陛下,微臣以為,在大裁軍之前,應該先將吐蕃跟爪哇兩國解決,如此才能不留後患,安心裁軍。」賈詡說道。

「臣附議!」

杜如晦跟著點頭贊同,說道:「眼下非洲戰事停歇,中原一統,美洲暫無動靜,正是抽出精力,徹底解決兩國的最佳時機。」

張良也參和進來,進諫說道:「天竺阿育王朝是帝國稱霸亞洲的最大障礙之一,此番更是悍然吞併吐蕃王朝,損我華夏之威。當此之時,帝國絕不能妥協,必須以鐵腕兵鋒,給予堅決回擊,將阿育王朝趕出華夏領土,捍衛華夏榮耀。」

歐陽朔默然,還是看向賈詡,「愛卿可是已有良計?」

「正是。」

賈詡按捺住心中忐忑,將他命名的「絞肉機計畫」和盤托出。賈詡說完,整個御書房的空氣都為之一寒,直接降了十幾度。

「這……」

歐陽朔眉頭緊鎖,起身,在房間裡來回走動。

張良跟杜如晦兩人,則是用既敬畏又驚疑不定的眼神,死死看著賈詡,誰也沒想到,賈詡竟如此之瘋狂。

阿育王朝強,強在其四百五十萬禁軍。

賈詡的「絞肉機計畫」,就是針鋒相對,建議將兩百萬四國軍隊悉數派往吐蕃戰場,在西北戰區的統一指揮來,來一場驚天消耗戰。

讓整個吐蕃王朝,變成一個巨大無邊的絞肉機。

「如此一來,既消耗了阿育王朝的禁軍,又解決了兩百萬大軍的安置問題,可謂一舉兩得。只有戰場上的倖存者,才有資格被編入大夏軍。」

賈詡如是說。

歐陽朔重新坐下,看向杜如晦,「克明,你怎麼看?」

「蜀地到吐蕃,道路艱難,需翻山越嶺。將大軍運往前線,已經是非常困難之事,更遑論提供兩百餘萬大軍所耗之糧草物資,更是難如登天。」

杜如晦這是變相地不同意此計畫。

確實,如果要提供兩百萬大軍之消耗,僅憑蜀地行省是支撐不起來的。蜀地往吐蕃運輸物資是一難,其他行省向蜀地運輸物資又是一難。

就算是從臨近的荊楚行省將糧食運往吐蕃,路上的消耗也將非常之驚人。

「得不償失。」杜如晦說道。

賈詡卻有不同看法,「我們難,阿育王朝一樣難。這種時候,比拚的就是雙方的意志跟決心,誰更狠,誰就能贏。」

杜如晦還是有些不同意,轉而說道:「能不能從河套行省出兵?有南疆都護府做後盾,從河套出兵的話,後勤保障能更順暢一些。」

賈詡搖頭,「從河套出兵,只能攻打孔雀王朝。」

「那也沒什麼不好啊。」

兩人這是槓上了,歐陽朔全程一言不發,任憑兩人辯論。

賈詡道:「阿育王朝始終是帝國最大隱患。如果攻打孔雀王朝,就算得勝,佔領之後,還是要面臨全盛時期的阿育王朝的威脅,說不定笈多王朝也會參與進來。一個不好,沒有守住,就是白白為阿育王朝做嫁衣。」

「再者攻打孔雀王朝,也無法解決吐蕃問題。打蛇就要打七寸,既然認定阿育王朝是最大威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其消耗掉。」

杜如晦反駁說道:「我們耗費巨資,不惜跟阿育王朝打消耗戰,不是同樣也在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做嫁衣嗎?」

賈詡就是一笑,「眼下的天竺區格局,是一強兩弱。在阿育王朝表現出極大的攻擊性之後,想必孔雀王跟笈多王都坐立難安。」

「如果阿育王朝陷入吐蕃之戰,依我看,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不僅不會相助,反而還會趁火打劫,在天竺本土對阿育王朝實施圍剿。」

「因此,不管哪一方最終獲勝,削弱的都是天竺區的整體實力,為帝國將來攻打天竺,奠定堅實基礎。」

杜如晦啞然,他沒想到,賈詡思慮竟如此周全。

顯然,「絞肉機計畫」不是賈詡的臨時起意,而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推演,才拿出來的成熟方案,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詭異的是,兩人在辯論中,絲毫沒提,將兩百萬大軍送到前線消耗,是否妥當與公平的問題。顯然在這一點上,兩人取得了默契,並不點破。

賈詡補充說道:「而且運送糧草物資,也不是真有看起來這般困難。除了從蜀地行省運輸,西海行省、雲南行省以及南疆的河套行省,都跟吐蕃接壤,完全可以從四路挺進,源源不斷地向吐蕃運輸物資。」

「在這一點上,我們其實比阿育王朝更具優勢。而且第一季糧食已經收割完畢,正是難得的豐收季,正好可支撐起這一場消耗戰。」

「此天祐帝國,必一戰而定之。」賈詡總結說道。

杜如晦再無話可說,轉身向歐陽朔行了一禮,「陛下,臣再無異議。」

歐陽朔默默點了點頭,最後看向張良,後者起身,同樣行了一禮,道:「陛下,千秋功業,在此一舉。有的險,是必須要冒的。」

「既如此,那就照此辦理吧!」

這一刻,歐陽朔語氣中不帶一絲感情,理智的讓人心寒。

此話一出,將影響兩百餘萬大軍的命運,影響周圍十餘個行省的勞役調配,影響帝國大半年的糧草物資儲備。

重若千鈞,歐陽朔卻已學會輕拿輕放。

「諾!」

張良、杜如晦以及賈詡三位大臣齊齊行了一禮,告辭離開。

…………

七月下旬,在阿育王朝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大夏掀起了一場自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的後勤大作戰。

在樞密院的統一調配下,在南疆都護府以及諸行省衙門的配合下,數以千萬計的糧草物資,如潮水一般,湧向西海、蜀地、雲南以及河套四行省。

按朝廷統一要求,關西行省跟河東行省,對接西海行省,也是最北的一條運糧路線;荊楚行省跟湘南行省,對接蜀地行省。

川北行省跟川南行省,對接雲南行省。

河內行省對接河套行省,也是最南面的一條運糧路線。

也就是說,為了籌劃吐蕃之戰,大夏足足動員了十一個行省的資源,這不僅在大夏絕無僅有,就是放眼全球,也是絕無僅有。

為了這一戰,大夏真是拼了!
daya 發表於 2018-1-4 23:51
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都輸不起


七月二十五日,大夏發佈一項將領任免。

西北戰區統帥、上將軍李靖,卸下兼任的飛熊軍統領一職,由河東軍統領左宗棠接任。大唐降將侯君集,接任河東軍統領一職。

即將開打的吐蕃之戰,由西北戰區統一指揮調度,為了減輕李靖負擔,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場大戰之中,朝廷適時解除了李靖的飛熊軍統領一職。

戰區統帥不再兼任集團軍統領,本就是大勢所趨。

左宗棠熟悉西疆,本身又是第一流的名將,兼且擅長火器作戰,凡是種種,使其在角逐飛熊軍統領一職時,脫穎而出。

大夏軍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如果野戰軍統領序列出現空缺,大抵從邊防軍統領中升任。新投將領除非才能不凡,無可取代,否則只能先擔任邊防軍統領,就像此番接任河東軍統領的侯君集。

侯君集乃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

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

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

功勛卓著的侯君集,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

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

由此可見,侯君集帶兵打仗的能力是有的,就是個人秉性有缺,兼且私德有虧,不算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將領。

歐陽朔只希望,有歷史教訓在前,侯君集能收斂一點。

…………

一直到了八月中旬,大夏的異常終於被阿育王朝察覺。

作為一個NPC王朝,吞併吐蕃是阿育王朝第一次涉足國外戰場,也是在那時,才借助吐蕃本土百姓,組建對華夏的情報機構,開始對大夏的滲透。

可以想見,這樣的情報機構是何等的稚嫩。

尤其是在山海衛的圍剿下,在華夏基本上是寸步難行,大夏如此大陣仗的糧草運輸,阿育王朝的密探時隔近一個月,才打探到消息,實在是失敗至極。

到了此時,大夏第一批糧草物資已經運送就位。如此也就意味著,大夏已經具備了開戰的條件,後續糧草物資大可在戰爭期間持續運輸。

天竺區,阿育王朝,德里城。

阿育王是古代天竺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他的統治時期,是古天竺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也是天竺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如果非要有一個不太準確的對比的話,阿育王在天竺的地位,基本類似於華夏區的秦皇漢武。

十八歲時,阿育王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

約公元前二七三年,賓頭娑羅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為了奪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加入了爭奪王位的鬥爭。

傳說阿育王曾經謀殺的兄弟姐妹有九十九人,最終,阿育王獲得了勝利,約公元前二六九年,舉行了正式登基典禮。

阿育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

現身荒野的阿育王,剛過四十,兼具壯年時期的好戰嗜殺以及晚年的睿智,實在是一位不可輕視的帝王。

也就難怪,像孔雀王跟笈多王這樣的天竺嬌子,都要對其禮讓三分。

這樣的阿育王,字典裡自然是沒有「不戰而退」一詞的。

因此在得知大夏正在積極備戰的消息,阿育王沒有一絲猶豫,直接下達戰爭動員令,勢要守住剛拿下的吐蕃王朝。

要知道,在拿下吐蕃,踏上華夏土地的那一刻,阿育王在天竺的威望上升到一個全新高度,風光無限,連一向活躍的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都暫時失聲。

因為這是兩大王朝曾經想做,卻沒有做成之事。

僅憑此一點,阿育王也要不惜一切代價,誓死捍衛住這一來之不易的榮耀,否則的話,他此番重生荒野的意義何在?!

隨著阿育王一聲令下,又是五十萬禁軍向吐蕃邊境集結。

再算上已經駐紮在吐蕃的百萬禁軍,以及被吞噬轉化的三十萬吐蕃大軍,阿育王壓上足足一百八十萬大軍,魄力非凡。

有此大軍,阿育王甚至有信心,轉守為攻,進攻大夏蜀地行省。

畢竟根據前線密探傳來的情報,大夏此時只是在往前線運輸糧草物資,並不見大軍調動跡象。就連探查到的運糧消息,也僅限於蜀地行省。

兩者之間的情報能力,實在是不在一個量級之上。

相比阿育王朝密探的遲鈍,活躍在天竺區的黑蛇衛密探可就厲害了,阿育王剛發佈戰爭動員令,相關情報就被第一時間偵察到,報送朝廷。

…………

八月十八日,京師。

秘文閣學士絕代風華不施粉黛,身穿一襲黑色勁裝,顯得沉穩幹練,刻意隱去其絕世容顏,拿著黑蛇衛剛呈上來的情報,送到御書房案前。

剛進入秘文閣,又掌情報機要,絕代風華自然是低調又低調。

她深知,夏宮裝飾雖然跟前大周王宮相差無幾,兩者卻實在是完全不等量的存在,這座宮殿不僅是大夏中心,更是全球中心。

一舉一動,都受到各方關注。

陛下也不可能像帝塵那般信任她,她能做的,就是少說多做,根本不敢有任何出格的言行,更不敢衣著豔麗,以免落下勾引陛下之名。

日久見人心。

歐陽朔自然無暇理會絕代風華的心思,順手接過情報文案。因為籌備吐蕃之戰,勞民傷財,朝野上下,歐陽朔面臨的無形壓力可不小。

雖然沒人敢站出來反對,可一旦此戰遇挫,歐陽朔在朝野的威信勢必要受到一定影響。

如果按歷史橋段,始作俑者的賈詡更是要丟官去職,成為替罪羊。

因此,此戰只許勝,不許敗。

看罷情報,歐陽朔放心一笑,他就擔心阿育王不敢壓上,那樣的話,只消耗百萬阿育王朝大軍,還遠達不到削弱阿育王朝的目的。

阿育王,沒讓歐陽朔失望。

「將此情報抄送軍機處、樞密院、西北戰區以及西南戰區,就說,可以動了。」歐陽朔放下情報,吩咐說道。

「諾!」

絕代風華點頭應下,心中不無感慨,跟帝塵每次或是心急如焚,或是急眼耍狠相比,眼前的男子實在是舉重若輕。

這風度,卻是怎麼也學不來的。
daya 發表於 2018-1-4 23:52
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大戰起兮雲飛揚


八月十九日,大夏軍開始按計畫調動起來。

上午九時起,安置在城外軍營的六十五萬周軍,從邯鄲城,分批傳送至河套行省治所內比都城,準備從河套行省殺進吐蕃,是為全軍左翼。

指揮這支大軍的,正是前丹陽軍統領田單。

於此同時,三十八萬宋軍分批從襄陽城傳送至大理城,計畫從雲南行省殺進吐蕃,是為全軍中護軍。

鑑於大宋無良將,朝廷特意指派北疆軍統領岳飛,暫時趕來指揮這支宋軍。鑑於北疆軍還有一位副統領陳玉成,岳飛暫且離開,是無恙的。

五十萬唐軍在名將李勣的指揮下,由長安城,分批傳送至成都,從蜀地行省殺進吐蕃,是為全軍中軍主力。

同樣,五十萬秦軍在神將王翦指揮下,由咸陽城出發,一路西行,進入西海行省,繼而殺進吐蕃,是為全軍右翼。

李靖指揮的西北戰區兩大野戰集團軍,是為全軍預備隊。

為了讓這兩百萬大軍心甘情願地奔赴前線,歐陽朔有言在先,士卒未來能否被編入大夏正規軍,將領能否被重用,擔任何職,全看此戰表現。

戰死者,家人將獲得大夏正規軍標準的撫卹。

歐陽朔更是親赴各大營,坦言,「四國歸降,乃人心向背,大勢所趨,非爾等之錯。諸位可能心有不服,或有不甘,恨不能在戰場一雪前恥。既如此,吐蕃之戰就是你們證明自己的機會,是龍是蟲,全看此一戰了。」

此話一出,全軍將士無不動容。

過去的一個餘月,關於朝廷如何安置他們這批降軍的小道消息,一直就沒斷過,最熱門的一個,就是傳言朝廷要全數裁撤他們。

對此,將士們自然不服。

尤其是秦唐兩國降軍,他們自認不比大夏正規軍差,卻無緣在戰場一戰。實話說,將士們心中是不無怨氣的。

眼下,朝廷給了他們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這次不是華夏內戰,而是跟國外大軍作戰,朕希望你們能在戰場奮勇殺敵,揚我華夏之威,也是為你們的故國,掙得最後一份榮耀。」歐陽朔如是說。

這一次,有將士眼角濕潤。

軍隊守土有責,他們作為王朝最後的屏障,卻沒能做到這一點,羞愧不已。據悉,在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傳到軍中時,五十萬秦軍集體淚奔,哭聲震天。

那樣的場景,足以讓任何人動容。

因此,在得知朝廷讓他們遠征吐蕃的消息之後,五十萬秦軍根本不做他想,個個士氣高昂,勢要在吐蕃戰場,捍衛大秦虎狼之師的榮耀。

很大一部分將士,甚至已經有了視死如歸的準備。

歐陽朔清楚記得,一位秦軍老兵如此說:「不能陪秦王陛下去死,是我等一生之遺憾,而今唯有將這殘軀拋灑沙場,方不負秦軍之名。」

大秦虎狼,即便現身荒野不久,依然有著不屈的驕傲,錚錚鐵骨。

「壯哉,大秦!」歐陽朔親自舉杯,為大秦將士送行,感慨說道:「朕不要你們戰死沙場,只希望諸位將這大秦風骨一直傳承下去,融入大夏血脈。不要忘記,我們本就是一體,有一個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華夏。」

「幹!」

歐陽朔一飲而盡,摔碗於地,清脆有聲。

「幹了,陛下!」

大秦將士眼角含淚,豪氣干雲,同樣一飲而盡,摔碗於地。就連在場的王翦、王賁父子,都動容不已。

這一聲陛下,既是叫秦始皇,也是叫歐陽朔。歐陽朔用他非凡的個人魅力,一下就征服了這群鐵血錚錚的漢子,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奔赴沙場。

那一天的場景實在太過震撼,歐陽朔怕是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泱泱華夏,五千年輝煌,這般鐵骨,如此血性,其實一直流淌在每一位華夏兒女的血液裡,只要家國有難,就會迸發出讓敵人膽寒的力量。

生而為華夏人,歐陽朔驕傲一生。

…………

兩百餘萬大軍,涵蓋四國,魚龍混雜,有慷慨悲歌之士,自然也不乏膽怯懼戰,乃至對大夏心懷怨恨之人。

對這樣一群人,朝廷做了兩手準備。

其一,自然是西北戰區的飛熊軍跟鷹揚軍,他們表面說是全軍預備隊,其實就是全軍執法隊跟監督大隊。

不肯死戰者,定斬不赦。

其二,就是他們的家人了。

兩百萬將士出征,他們的家人可都還留在中原,如果膽敢肆意妄為,或是不遵號令,就別怪朝廷殃及其家人。

用這樣的籌碼,不愁將士不戰。

退一萬步將,在歸降大夏之後,他們本就已經算大夏軍人。既是軍人,為國出征就是天經地義之事,本就不該有什麼抱怨。

吐蕃之戰,是堂堂正正的大戰,又不真的是純粹去送死。

朝廷也早就有言在先,此番大戰,跟其他大戰是一樣的,在戰場上斬將殺敵均計戰功,能獲得相應的獎賞。

所不同者,估計就是這場大戰更為殘酷罷了。

但是殘酷本就是戰場常態,在他們入伍的那一天,就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所以說,從本質上來講,將士們實在沒什麼好抱怨的。

朝廷做了這麼多工作,就是希望,出征的兩百萬大軍能拿出他們該有的精氣神來,好好打好這一戰,為帝國稱霸亞洲大陸,奠定基礎。

而不是說,希望出征的是一群士氣低落的軟蛋,真要那樣,就不是去消耗阿育王朝,而是給敵軍送經驗去了。

為了這一戰,朝廷也算得上是傷筋動骨。

近兩百萬金幣的傳送費用就不說了,相比其他開支,這只能算是小錢。最大的消耗,還是運輸如此規模數量的糧草物資。

兼且又是要送到吐蕃這樣的險地,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再就是可預計的,堪比天文數字的陣亡撫卹金,從阿育王朝的態度,已經可稍稍預見到吐蕃之戰的激烈程度,陣亡者絕不在少數。

如果沒有此戰,朝廷只需發放一筆退役金即可,而且他們退役之後,還能為帝國建設添磚加瓦呢。

這一進一出,賬目都快有些算不清楚了。
daya 發表於 2018-1-6 11:52
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點兵點將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佈,地勢險峻多變,地形複雜,高低起伏,區內既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有海拔僅1503米的金沙江。

境內既有雄奇險峻的高山,也有一望無際的河谷平原。

滾滾大江抱山而過,蜿蜒曲折;河谷綠草如茵,隨處可見高大威猛、身披長毛的犛牛;湖泊波光粼粼,如藍天一般,清澈見底。

山頂有皚皚白雪,山腳卻溫暖如春。

在青藏高原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坐落著吐蕃王城邏些城,邏些河流經於此,在南郊注入著名的雅魯藏布江。

遷都前的邏些城是一片沼澤荒蕪,松贊乾布遷都以後,造宮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邏些城雛形,大昭寺就是這一時期建造的。

八月的邏些城雖然陰雲密佈,卻還算平靜。

二十五日左右,大夏四路大軍先後抵達吐蕃邊境,擺在大軍面前的第一道攔路虎,不是阿育王朝大軍,而是嚴酷的高原氣候。

四國大軍此前從未在高原地區作戰,驟然踏上吐蕃大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高原反應,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呼吸困難……

每一項,都是不可忽視的戰場殺手。

好在將士們身體素質極佳,兼且士氣高昂,高原反應不算劇烈,否則的話,這仗根本就沒法打。

每一支踏上吐蕃的部隊,都要在原地休整兩天,稍稍適應之後,才能真正踏上征途。因此,四路大軍在吐蕃邊境立下一排接一排的中轉營地。

百萬大軍就像流水一般,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見此,鬥志旺盛的阿育王朝大軍,在阿育王的號召下,主動向大夏軍發起進攻,在吐蕃邊境,掀起第一波戰鬥高潮。

飽受高原反應的大夏軍,還沒調整過來呢,就遭遇敵軍迎頭痛擊,很是有些手忙腳亂,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傷亡。

阿育王朝大軍見此,更是乘勝追擊,放出豪言,要一戰而定,將大夏軍徹底驅逐出境,派出部隊,頻頻對大夏軍中轉營地實施騷亂。

信心十足的大夏軍,遭遇當頭棒喝。

見此,西北戰區統帥部傳令四路大軍,以中轉站營地為前哨,穩住陣腳,切不可輕敵冒進,待適應高原氣候之後,再組織反擊。

大夏軍的「示弱」,在阿育王朝大軍將士眼中,自然就是認慫,故而氣焰更加囂張,頻頻在大夏軍營地外耀武揚威,主動搦戰。

越是如此,西北戰區統帥部越是嚴令各部,絕不能出戰。

…………

轉眼之間,就過去五天時間。

九月一日,蜀地行省,成都城,西北戰區總部。

軍師荀彧來到李靖房間,手裡拿著剛呈上來的戰報,憂心說道:「大帥,現在各部將士情緒都很大,將軍們快要彈壓不住了。」

李靖聞言,抬頭問道:「哪一路鬧的最凶?」

「右翼。」荀彧回答。

右翼,正是王翦統領的五十萬秦軍。

李靖聽了,就是一笑,「真是一群虎狼之師,好在王翦將軍有定力,否則的話,他們怕是早就鬧起來了吧?!」

荀彧不好做答。

誰不知道,陛下在給四路大軍送行時,尤對秦軍給予了高度讚譽,將五十萬秦軍說的是熱血沸騰,戰意高漲。

眼下初戰遇挫,秦軍自然是無法忍受的。

好在有王翦在,此人一生征戰無數,智而不暴,勇而多謀,歷史上更是急流勇退,徹底退隱,著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將。

李靖見此,揭過不提,轉而問道:「目前,有多少部隊已經適應高原氣候,運輸到前線的糧草物資又有多少?」

荀彧回道:「回大帥,眼下四路大軍合計有三十五萬大軍可以出戰,運抵前線的物資,也足可支撐半月之用。」

「半月。」李靖咀嚼一下,嘆道:「糧草運的還是太慢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道路太難走了,有些路段只能通過馬匹,甚至是人力搬運,能達到眼下成果,已經是非常難得了。」荀彧解釋道,「到目前為止,運糧途中死傷百姓已超千人,如果不是陛下親自出面,那些總督們可就要有意見了,眼下可正是播種第二季水稻的關鍵時期。」

「再難也不能鬆懈,此事我會親自向陛下上奏。」李靖面容堅毅,語氣不容置疑,他深知,此戰勝負不在高原反應,而在糧草。

糧草,就是大軍之命脈,絲毫鬆懈不得。

荀彧點頭,自無異議,知道大帥不僅是西北戰區統帥,同時還是軍機處三位輪值軍機大臣之一,深得陛下信任,自然能上達天聽。

「雖只半月之用,但也基本夠了,再拖下去,怕是會生變,也打擊士氣,於後續戰事不利啊。」荀彧說出他的看法。

李靖點了點頭,他也知道,這兩百萬大軍畢竟不算大夏正規軍,還沒受大夏軍規熏陶淬煉,紀律性上還是要差一點。

再讓敵軍這般挑釁下去,可能真的會出事。

「既然如此,那就讓各路擇機大軍出動吧,也該給敵軍一個血的教訓了,省得他們不知道天高地厚,真以為我大夏可欺。」李靖下定決心。

「好,我這就擬令!」荀彧鬆了一口氣。

…………

隨著統帥部軍令一下,四路大軍迅速行動起來。

西海行省邊境,右翼軍大營。

年過中年的王翦看罷統帥部剛發來的軍令,中氣十足地喝道:「來人!」

「在!」

「召集諸將,到營帳議事。」

「諾!」

不到十分鐘,軍團長一級的將領就齊聚中軍營帳。這段時間,大軍堅守不出,將軍們早就憋壞了,聽聞大帥升帳議事,那還不以最快的速度趕來。

站在最前面的,正是青年王賁,興奮問道:「父帥,是不是要出兵?」

王翦雙手下壓,營帳立即為之一靜,可見王翦在軍中威望之高,沉聲說道:「接統帥部命令,著各部轉守衛攻,擇機出戰,利用敵軍輕敵之弱點,限四路大軍於一週之內,務必至少拿下一座敵軍城池,以為前哨基地。」

說到這,王翦掃視諸將,問道:「何人敢為先鋒,率部攻破安多城?」

安多城是一座縣城,也是距離秦軍營地最近的一座城池,據探子回報,阿育王朝在城中足足駐紮著四萬大軍,不可小覷。

「父帥,末將願往!」

王賁第一個請戰,其他將領見此,識趣地沒有出聲。

虎父無犬子,王賁在秦軍中的威望,僅次於乃父王翦,諾大的名聲跟功勛,可不是僅僅仗著父親而來,而是有真材實料。

秦軍之中,習慣以少帥稱之。

王翦見此,點了點頭,首戰必勝,王賁出征,自然是最讓他放心的,「既如此,就命你率本部七萬人馬出征,限五天之內,拿下安多城。」

統帥部給出的期限是七天,王翦自然要求更高。

不曾想,王賁心氣更高,慨然說道:「啟稟父帥,三天足矣!」

「軍中無戲言。」王翦卻是不願見兒子託大。

王賁卻是氣盛,「末將願立下軍令狀!」他這是鐵了心,要奪下此戰首功,在四路大軍之中,率先破城,以揚秦軍之威。

「那好,就給三天!」

王翦不再多言,既然立下軍令狀,自有軍法擺在前。

「謝父帥!」

王賁雙手抱拳,退到一側。

王翦再次環視營帳一圈,道:「其餘各部,即刻備戰,以為策應。」

「諾!」

將軍們齊齊應下,戰意沸騰。

「下去準備吧!」

王翦一揮手,將軍們魚貫而出。

僅過去不到一個小時,王賁就點起本部兵馬,僅帶足三天糧草輜重,浩浩蕩盪開出軍營,正式殺向前線。

吐蕃之戰,這才真正開始。

不獨右翼軍,左翼軍、中戶軍以及中路軍均已點起兵馬,浩浩蕩蕩殺出營地,既是出連日來受的惡氣,也是搶者爭此戰之頭功。

誰能在此戰奪魁,頗為引人注目。
daya 發表於 2018-1-6 11:53
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


九月二日,京師,皇宮。

就在大夏軍四面出擊時,歐陽朔也收到李靖呈上來的奏疏。

李靖在奏章中沒有埋怨總督們,僅僅客觀點出,以目前的後勤保障能力,尚無法讓大軍徹底放開手腳。

而如果戰事拖延,反過來將又倒逼後勤,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這一情況,歐陽朔特意召見掌地方政務的內閣次輔曾國藩,以及掌後勤保障的樞密院大臣杜如晦,共同商議解決辦法。

「兩位都說說,該如何解決後勤難題?」

歐陽朔直接發問,臉色陰沉,吐蕃之戰系帝國最輸不起的一場大戰,他見不得有哪個臣子陽奉陰違,拖戰爭後腿。

見此,曾國藩率先出列,硬著頭皮說道:「微臣會再督促十一位行省總督,務必將此事當做第一要務,不可懈怠。同時,微臣建議,可再從鄰近行省,徵集一批勞役跟牛車,到前線運輸糧草。」

歐陽朔這才神情稍緩,說了一句:「辛苦愛卿了。」

有時候歐陽朔也能理解臣下的為難,帝國擴張至今,下瞎三十一個行省,一個京兆府以及五個直隸郡,家大業大,管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地盤大了,利益糾葛自然就複雜了。

朝廷有朝廷的戰略,地方行省也有各自的難處。就像此番為前線督運糧草,涉及其中的十一個行省,勢必要受到影響,總督們有點不平衡也能理解。

畢竟朝廷每年的考核指標放在那,容不得一絲鬆懈。

當然,理解歸理解,歐陽朔是絕不允許,任何一位總督因為一點困難,就對朝廷下達的任務裡慘水分的,打折扣,這是原則問題。

這一點,歐陽朔必須旗幟鮮明。

曾國藩表完態,輪到杜如晦,說道:「微臣建議,可讓鷹揚軍、飛熊軍以及龍驤軍,必要時包括河東軍跟河內軍,撥出一部分兵力,協助運輸糧草物資。」

「這個主意不錯!」

歐陽朔讚許點頭,大夏集團軍體系完備,不僅有工兵,還有運糧兵,運糧效率比勞役更加高效,抽調一部分出來是非常不錯的辦法。

也算是資源的合理利用。

壓榨完兩位大臣,歐陽朔跟著說道:「朕常說,危機就是機遇,這次也不例外。蜀地、吐蕃,乃至雲南,山高險阻,道路艱難,對朝廷治理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吐蕃,如果沒有一條暢通的官道跟帝國中樞連接,未來就算攻下,也是半塊飛地,游離在帝國體系之外,充滿隱患。」

「既如此,不若藉著這次戰爭之便,利用現有的勞役跟資源,修通一條勾連蜀地跟吐蕃的官道,徹底打通吐蕃對外渠道。」

此話一出,兩位大臣均眼前一亮。

曾國藩更是建議,「可雙管齊下,一條由蜀地行省成都至邏些城,一條由西海行省興慶府至邏些城,兩軌並行。」

「可!」

歐陽朔讚許點頭。

歷史上,因為吐蕃地界山高險阻,與中原的商貿交流非常之困難,到了現代社會,修通川藏線跟青藏線,情況才算徹底得到扭轉。

大夏現在要做的,就是複製這兩條傳奇官道。

鑑於帝國西進之路遠不止於吐蕃,還有更西面的波斯帝國,修通這兩條官道的意義就更是不凡,必將成為朝廷連接西亞的一條幹道。

「下來之後,由內閣牽頭,聯合建設署,聘請最優秀的設計師跟勘察工程師,確定兩條官道的路線,方案定下來之後,立即著手修建。」歐陽朔囑咐。

「微臣明白!」

事實上,有現實世界川藏線跟青藏線為參考,建設署又不乏從玩家中聘請的第一流的工程師,確定修路方案並不如何困難。

難的是施工,要在這般惡劣的條件下,修通兩條官道,不知又要有多少士卒跟勞役,要永遠葬身在修路途中。

可是再難,此事也要推行下去。

…………

視線回到戰場。

九月二日上午十一時許,僅用一天一夜,王賁就率領七萬大秦雄兵,晝夜兼程,來到目的地——安多城郊外。

前鋒部隊更是清早就已抵達。

行軍途中,王賁部還跟遊蕩在邊境的敵軍有過兩次交手,結果可想而知。不知敵軍深淺的阿育王朝大軍,在秦軍面前,被殺得落花流水,狼狽而逃。

如果不是急著攻城,王賁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

「傳令,全軍休整三個小時,吃頓飽飯,下午兩點,準時攻城。」王賁很是雷厲風行,剛一下馬,就下達了全軍命令。

「諾!」

隨著一聲令下,將士們從馬背上卸下帳篷,在將官的指揮下,按照一定的規則,在指定位置撐起臨時營帳。

輜重兵跟炊事員,更是嫻熟地架起炊具,用泥土跟石塊擂起臨時灶台,從行囊中取出各色蔬菜以及處理好的肉食,開始埋鍋造飯。

不到一個小時,一頂頂白色帳篷就支了起來。

別看只有七萬大軍,鋪開來的帳篷卻是連綿起伏,佔了好大一片,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煞是亮麗。

伴著裊裊炊煙,飯菜的香味也已在營地飄蕩,勾起了將士們的食慾。

用罷熱騰騰的飯菜,訓練有素的秦軍將士,除負責外圍警戒巡邏的外,剩下的都抓緊時間進入營帳休息,為下午的大戰養精蓄銳。

每多儲備一分體能,在戰場上,往往就意味著多一分存活幾率。

很快,剛才還熱鬧的營地就歸於平靜,只剩下此起彼伏的鼾聲。在軍中,將士們早就學會了倒地就睡的本事,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

營地不遠處的安多城頭,四萬阿育王朝大軍早已嚴陣以待。

昨天,己方先鋒部隊跟敵軍交戰的情況,早已傳到安多城,震撼了整座城池。現在的阿育王朝大軍,可一點都不敢輕視城外的這支敵軍。

早前的囂張氣焰,也悄悄收斂了起來。

當然,他們還不至於畏懼。一則昨天比較是小範圍的交鋒,不能證明太多東西;二則他們聚城而守,佔據地利之便,自然是有恃無恐。

雙方的士氣,都維持的很好。

…………

下午一點半,秦軍營地響起號角聲,這是起床號。

在這空曠、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號角聲顯得特別的悠遠,有一股別樣的味道。伴隨著悠遠的號角聲,方才還寂靜的秦軍營地,瞬間活了過來。

半個小時一過,全軍就已集結完畢。

效率之高,紀律之強,讓人側目,可見現身荒野之後,王翦他們這批秦將,沒少操練大軍,雖無什麼實戰歷練,卻著實不可小覷。

相信經過吐蕃之戰,存活下來的都將是一等一的精兵強將。

賈詡的計謀果然高明,在消耗阿育王朝的同時,大夏還能達到練兵的目的,從兩百萬降軍中,挑出真正的精銳。

「進攻!」

王賁騎在黑色戰馬上,長劍前指。

「殺!」

一萬前鋒部隊扛著攻城梯,如潮水一般朝城牆湧去。

在青藏高原,因為環境的願意,城牆一般以都是石塊跟泥土簡單混合而成,既不牢固,也砌不到太高,都城邏些城的城牆也只有六米高。

邏些城尚如此,更遑論小小的安多城了,城高不過四米。

兼且吐蕃王朝冶煉技術、築城技術以及鍛造技術等,均落後於中原王朝,城池防禦體系普遍偏弱。

奈何吐蕃王朝地廣人稀,築成困難,除邏些城外,境內城池不超過三十座。如此,阿育王朝才不得不在這樣一座在中原,跟鄉鎮無異的小城,就駐紮四萬大軍,實在是逼不得已。

在見到安多城的那一刻,王賁就心中大定。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只要加把勁,他們晚上就可住進安多城中,不用在郊外承受風寒之苦。

昨天晚上,他們可算是見識到青藏高原的冰冷寒夜了。
daya 發表於 2018-1-6 22:21
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羞煞老夫也!


青藏高原,風和日麗。

藍天白雲下,正進行著一場生死搏殺,距離王賁部攻打安多城已經過去兩個小時,雙方都死傷慘重,鮮血染紅了大地。

在高原氣候下,兩個小時的連續廝殺對體能是個嚴峻考驗。

王賁抬頭望天,眼見天色不早,安多城依然聳立不倒,臉色有些難看,「傳令下去,不留一名預備隊,全員隨我殺上去。」

「諾!」

軍令一下,兩萬預備隊全線壓上。

王賁的決策是對的,事實上,阿育王朝大軍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兩萬生力軍一沖上來,立即給予其致命一擊。

再有王賁身先士卒,秦軍士氣高昂,就更勢不可擋。

僅過去半個小時,城頭就被打開缺口,王賁帶頭,率部沖上城牆,跟敵軍廝殺在一起,屍體像餃子一樣,不斷從城頭落下,壘上厚厚一層。

阿育王朝大軍也是厲害,寧死不退。

雙方圍繞著城牆,展開一輪輪拉鋸戰,每一寸地方都要生死相搏,毫不退讓,傷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大。

城牆之上已經被屍體填滿,戰士們只能踩在屍體上作戰。

王賁見此,對敵軍稍稍敬佩的同時,更激起心頭怒氣,如果這樣還拿不下安多城,那他就太丟人了。

「殺!」

或許是受武安君白起影響,秦軍以重劍士為主,而非刀盾兵。

重劍士,重進攻,輕防守,一旦出擊,就有我無敵,必須要倒下一個。在王賁的激勵下,秦軍將士徹底豁出去了,捨命一搏。

這一下,阿育王朝大軍終於被打怕了,看著同伴像麥子一樣,一排一排地倒下,陣地接連失守,大軍再無鬥志。

「撤!」

守城軍官下達撤退命令,準備退到城內作戰。

王賁見此,喝道:「全軍追擊,不要給敵軍留下在城中佈陣的機會。」

如此,秦軍就像跗骨之蛆,追著敵軍,從城頭一直殺到城內,從這一條街道殺到下一條街道,就跟閻王殿內索命的鬼魂一般。

直到夜間,燈火點起,城內各處依然傳來零星的廝殺之聲。

戰爭打到這一步,雙方大軍都被打散了,以營,甚至是隊為單位,在街道、房屋等各處打鬥,將整座安多城攪動的是天翻地覆。

原住民只能瑟瑟發抖。

入夜時分,王賁在親衛的簇擁下,走進城主府,不再親自上陣,而是指揮全軍,對敵軍殘餘進行有計畫的絞殺。

這是一場沒有戰俘的廝殺,敗者死。

眼見城中各處的廝殺漸漸平息下來,四萬敵軍除少數逃走或者藏在城內隱秘地外,悉數被斬殺殆盡,王賁顧不上休息,直接撥通父帥的通訊羅盤,報告了安多城之戰的結果。

視頻中的王翦沒什麼讚賞之語,只是點了點頭,下令:「明天一早,派出部隊,清剿周邊村落,迎接大軍主力到來。」

「諾!」

王賁卻是習以為常。

在父子兩人眼中,拿下安多城實在算不上什麼值得誇耀之事。

就算如此,通過此戰,王賁還是對敵軍實力有了一個清晰認知,此一戰,七萬秦軍陣亡近三萬人,幾乎跟敵軍傷亡相當。

這樣的戰果,其實已經很難看了。

究其根由,除了阿育王朝大軍比較強的客觀事實,更重要的還在於,五十萬秦軍缺乏實戰歷練,嚴格來講,這可是他們的首戰。

「沒見過血,終究是不中用。」王賁很不滿意。

…………

次日,右翼軍僅以半天時間就攻下安多城的消息,迅速傳遍四路大軍。

這一下,可將其他三路大軍羞的五體投地。非常有默契的,三路大軍的先鋒官下達了同樣的軍令,「不惜一切代價,儘早拿下目標城池。」

秦軍奪魁,他們總不能墊底吧。

四路大軍的暗中較量,在這一刻才算真正迎來高峰。

意外也不意外的是,第二路打下城池的乃是左翼軍,也就是田單統領的周軍。不為別的,只因周軍在四路大軍中是實戰經驗最豐富的。

跟著是同樣有一定實戰經驗的中護軍,也就是宋軍;充當中路軍的唐軍,很沒面子的墊底,直到九月五日,才拿下目標城池。

消息一出,唐軍蒙羞。

據悉,中路軍統帥李積,這樣沉穩的老將,都氣得暴跳如雷,直接將負責攻打城池的先鋒官貶為最低一級的小兵,以儆傚尤。

「連宋軍都比不過,真是羞煞老夫!」李積就差罵娘了。

程咬金跟尉遲敬德兩員猛將也心有抱怨,埋怨主將李積沒派他們出戰,否則的話,定然不讓秦軍專美於前。

………

成都,西北戰區統帥部

唐軍墊底,就連李靖都頗感沒面子,當初安排唐軍充當中軍主力,李靖也是顧念舊情,哪裡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真是......」

李靖搖了搖頭,實在不知說什麼好。

就在此時,軍師荀彧走了進來,「大帥,四路大軍第一戰的戰損都已經統計上來了,請您過目。」

李靖收拾情緒,接過細看,良久才吐出一句:「意外,也不意外吧!」

秦軍攻打安多城,折損近三萬人,在四路大軍中還算好的。最慘的就是宋軍,不知是置氣,還是怎麼,足足折損近五萬人,比敵軍傷亡還大。

跟阿育王朝大軍交過手的李靖,自然知道敵軍的厲害,尤其是阿育王朝佈置在邊境的駐軍,都是實戰經驗豐富的精銳部隊。

能打成這樣,李靖已經比較滿意了。

荀彧建議說道:「大帥,首戰就如此艱難,是否改變一下戰術?」

在一開始的計畫中,是四路大軍左右呼應,結成一條長長的戰線,由東往西,一路平推過去,直到將阿育王朝大軍趕出吐蕃地界為止。

可以眼下的戰損,這樣剛正面,怕是會損失慘重。

「軍師可有良策?」李靖不動聲色地問。

荀彧回道:「我建議,命令右翼軍派出一支騎兵部隊,借道窩闊台汗國,突襲吐蕃後方,騷擾敵軍糧道,以減輕前軍壓力。」

李靖聽了,說道:「此事,容後再議!」

「大帥!」荀彧急了。

「軍師,眼下傷亡慘重,全因大軍缺乏實戰。這正是練兵的最好時機,只要多打幾仗,情況勢必會有所好轉。等待那時,才依軍師之計也不遲。」

荀彧聽了,疑惑看了李靖一眼,終究沒有反駁,轉身告辭離開。

李靖見了,在心中悄悄嘆了一口氣。賈詡制定的「絞肉機計畫」,不僅四路大軍不知,就連荀彧亦不知,只李靖一人有資格知道。

如果僅從常規戰爭考慮,荀彧的計謀自然是好的,可惜,這一場曠世大戰,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是一場非常規戰爭。

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也就不同。

如此此時派軍騷擾敵軍糧道,很有可能讓阿育王朝打退堂鼓,就此放棄吐蕃,那樣一來,可就跟朝廷戰略完全背道而馳了。

或許會有人問,就算阿育王朝撤兵,大夏也可乘勝追擊,直接攻入阿育王朝本土,同樣可達到消耗敵人的目的。

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

阿育王朝在吐蕃跟大夏作戰,是外戰,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自可作壁上觀,無人能指責什麼。

可一旦大夏軍殺進阿育王朝領土,那就是內戰,兩大王朝,乃至天竺以千萬計的冒險玩家,都會一擁而上,跟大夏死戰到底。

等到那時,區區兩百萬大軍,又能奈敵人何?

兼且在沒接管吐蕃,使其恢復正常生產之前,要遠征阿育王朝,運糧路線就要延長一倍不止,難度跟路上消耗,將呈幾何倍數增加。

就算大夏根基深厚,也經不起這般消耗,說不定僅此一戰,就能將大夏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底敗光。

這樣的蠢事,陛下又怎會去做。

所以,跟阿育王朝在吐蕃決戰,是最理想狀態。

「文若,對不住了!」李靖搖了搖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daya

LV:6 爵士

追蹤
  • 3

    主題

  • 1411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