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章 每逢周三裝個逼
隨著楊-米爾斯理論的發展,物理學家雄心勃勃的嚐試使用非阿貝爾群規範理論,來統一電磁力、核力和引力,從而完成他們向往已久的大一統偉業。
然而在量子力學中,每個粒子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波,因此“無質量”這一特性成為了大一統理論的症結。
實驗、計算機模擬和某些理論計算使物理學家們相信,對於真空激發,一定存在一個“質量缺口”,即不存在無質量的粒子波。
質量缺口這個性質也解釋了,為什麼強力隻能在如此短的距離內起作用。
這便是“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的來源,隻不過至今無人可以得到楊-米方程組的通解,以嚴格證明“質量缺口”這個關鍵的性質。
今天,星期三,陽光明媚,普林斯頓數學係博士研究生塞巴斯蒂安,宣稱他解決了“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
威騰教授無語的笑了,覺得滑稽。
沈奇心說,是啊,威騰教授都搞不定的問題,你一博士研究生能搞定?開什麼國際玩笑。
“什麼樣的數學問題最好的體現了對理解量子場論的挑戰?”威騰問幾位博士研究生。
塞巴斯蒂安回答到:“在物理學中占據中心地位,代表了qft的困難。”
沈奇補充說明:“並且在數學上是重要的。”
威騰點點頭說到:“對我來說,具備以上幾點的一個顯著問題是,證明在re四次方以上的,以一個緊的、單的非阿貝爾李群g為規範群的量子楊-米爾斯理論的有解性,以及質量缺口假設的正確性。”
“然而塞巴斯蒂安,你寫在黑板上的這堆符號,僅僅代表萬千數學處理方式中的一種,對證明質量缺口假設起不到一絲作用。不過話說回來,你畢竟做出了努力,希望你能更深刻的了解qft、qed、qcd之後,再對質量缺口假設發起挑戰。”威騰教授批評了塞巴斯蒂安幾句,隨後也進行了鼓勵。
可以客觀公正地否定學生的研究成果,但不能毀滅性地打擊他們的學術積極性,二者如何權衡,這個技巧需要學科帶頭人自己把握分寸。
qft即量子場論,qed是量子電動力學,qcd代表量子色動力學,三個q都挺難的,在深刻理解三個q的前提下,並具備超強的數學處理技巧,才有可能解決“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
解決了“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物理學的大一統便在理論層麵取得成功,至於能帶來怎樣的應用突破,目前尚無法評估。
這就是“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這個千禧難題的重要意義所在。
被威騰教授批評了,塞巴斯蒂安感到沮喪,但他依舊抬起驕傲的頭顱:“我會繼續努力,五年內必將徹底解決‘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克裏斯將和我一起努力,他前不久在《數學學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如果我是‘楊’,那克裏斯就是‘米爾斯’。”
“樂意為你效勞,塞巴斯蒂安。”克裏斯說到。
塞巴斯蒂安搖搖頭:“不是我,是我們。”
每周三,裝b日,生命不息,裝b不止。
今天的逼被塞巴斯蒂安和克裏斯給裝了,這讓沈奇產生了一絲緊迫感。
雖然塞巴斯蒂安對於“楊-米爾斯理論和質量缺口假設”的研究成果漏洞百出,但他已經開始嚐試進攻這個意義重大的千禧難題,這需要勇氣。
克裏斯宣稱他即將解決哥德巴赫猜想1+1問題,估計也是個大忽悠。
然而能在四大之一的《數學學報》上發論文,說明克裏斯具備很強的數學實力,至少他已開始著手攻克哥猜1+1。
基礎理論研究就是這樣,在無數次天馬行空甚至荒謬的遐想中,沒準哪次就邂逅了那個正確而迷人的答案。
周圍的人皆很努力,也具備野心和抱負,沈奇不敢小覷塞巴斯蒂安和克裏斯,說不定這哥倆哪天真就撞大運了。
名垂青史的科學家出名之前,有不少都是無名小卒,比如說愛因斯坦,他發表量子論的這一年,就職於瑞士伯爾尼的一家專利局,是一名剛轉正的普通技術員。若幹年之後,愛因斯坦26歲的那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
塞巴斯蒂安和克裏斯兩人端著咖啡去另一張小桌上繼續交流,威騰來到沈奇的這張桌子,問到:“奇,你最近在忙什麼?”
“起草一部數論史,以及準備博士畢業答辯。”沈奇覺得今天的逼沒裝好,人家都楊-米方程和哥猜了,自己的研究卻平淡無奇。
“奇,這幾個博士研究生中,你應該是最早獲得phd的那位。”威騰看看喬納斯,又瞅瞅不遠處的塞巴斯蒂安和克裏斯。
“我想是的。”喬納斯說到。
“或許吧。”沈奇說到。
威騰問到:“博士畢業後有什麼工作打算?”
沈奇笑道:“那得看普林斯頓是否肯雇傭我。”
威騰朝沙發上的查爾斯-費佛曼主任招了招手,費佛曼主任走了過來坐下。
威騰指了指沈奇,說到:“查爾斯,他需要一份普林斯頓的工作。”
“奇,那你得從數學係的講師做起。”費佛曼說到。
“當然,我知道規矩。”已經是助教的沈奇清楚流程,講師、副教授、教授的逐級晉升需要時間和業績。雲威、陶哲軒這些破紀錄的最年輕教授們,都經曆過講師、副教授的階段。
“成為講師,你需要具備單獨開課的學術能力,那麼奇,請告訴我,你在哪門課程上具備最強的實力?”費佛曼主任輕描淡寫的問到。
很多時候,數學係人事任免之前的麵試都是在咖啡時間中進行的,看似聊天扯淡,實則暗藏考驗。
沈奇回答到:“其實我所學甚雜,本科階段發表的十篇論文涉及微分學、積分學、級數論、線性代數、同調代數、歐拉-泊鬆方程等領域,可以歸為三個數學分支,即數學分析、代數學、數學物理方法。”
“在普林斯頓讀書期間,我發表了四篇論文,即沃什猜想證明,兩篇群論相關的文章,以及巴赫拿空間中的‘穆勒-沈定理’,這又涉及三個分支,即數論、抽象代數、泛函分析。還有篇‘沈氏近迫定理’的論文目前正在評審中,大方向上也屬於泛函分析。”
“上學期我帶了一個二年級學生的非歐幾何導修班,非歐幾何屬於幾何學分支,我輔導的還算不錯,十二位學生的非歐幾何綜合成績為二年級同期最高。”沈奇陳述客觀事實,算是麵試中的專業特長概述吧。
“所以,查爾斯,愛德華,我也很苦惱,上麵所列舉的七個數學分支總共包含三十二門細分課程,我想我都具備單獨開課的能力。”沈奇無奈的搖搖頭,雜家雜學,他也不知道三十二選一該選擇誰?
費佛曼主任陷入了沉思:“奇這種全能型的數學準博士,確實很罕見。你覺得呢,愛德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