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崇禎十七年秋 作者:話淒涼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4 13:28: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14 85655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19

第1400章 自己挖坑

  屋內幾人聞語,見他手裡緊攥著一份軍報,堵胤錫、陳子龍不禁同時起身,但卻是蘇觀生轉過身來,先問道:“什麼結果?”

  陳邦彥臉上漏出笑容,看著幾人表情,故意頓了頓,才說道:“自然是大捷。”

  他的話一出口,幾人一顆心便落地了,陳子龍從新緩緩的落座,堵胤錫和蘇觀生則幾步上前,走到陳邦彥面前,接過軍報,迫不及待的展開來看。

  兩人迅速掃視一遍,臉上都出現了興奮之色,神情振奮。

  看完之後,堵胤錫回座,蘇觀生則將軍報遞給陳子龍,然後說道:“監國在臨潼大破二十萬金賊,俘虜無數,豪格僅以數十人北逃。眼下大軍分為三路,一路追擊吳三桂,一路追擊孟喬芳,監國則集結人馬,直取長安去了。”

  陳子龍接過軍報,看了一遍,有些激動道:“金賊主力潰敗,監國拿下長安應該沒有阻礙,如此關中可定。好,實在是太好了!”

  說完,陳子龍把那軍報又來回看了幾遍,還是有些激動得難以自持,“真是太好了,這一戰後,金國應該無法再組織什麼反擊,關中的戰事估計快結束了。”

  語至此處,陳子龍停了停,看向幾人又開口道,“如果關中戰事結束,百姓便可暫時不受勞役之苦,民夫歸鄉後,今歲的秋收應該不會受到影響,這樣朝廷的賦稅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堵胤錫和蘇觀生巡視一圈後,擔心戰事拖延下去,會影響生產,現在拿下長安,便表示大的戰事已經結束,之後就算繼續用兵,規模必然也會小很多,不會這麼大的規模了。

  一時間,幾人都不禁長長舒一口氣,整個人放鬆下來,蘇觀生歎道:“從甲申至今,天下從分崩離析,到再次一統,回想起來真是不容易!”

  他這話讓幾人都一陣唏噓,一個大帝國從崩潰,到涅槃重生,重新走向大一統,其中經歷了多少苦難,又有多少人為之犧牲,怎不叫人感慨。

  想當初從南京退到杭州,從杭州又退到福建,最後一直退到廣州才站穩腳跟,想著一路上,死了多少人,回想起來真是一路艱辛。

  一旁的蘇觀生和堵胤錫,方才對於戰事還有些憂心,現在得到奏報,態度卻立刻轉變。

  不過幾人高興感歎之餘,堵胤錫卻忽然開口道:“諸位,既然監國已經向長安進發,想必長安很快就會拿下,到時候就該我們出手了。”

  陳子龍等人聞語,臉上笑容一收,方才聽見擊敗金軍,將要收復關中,光顧著高興,卻忘記了關中其實是個爛攤子。

  陳子龍臉色一變,點頭道:“堵公說的對。現在怕還不是高興的時候!我剛收到奏報,陝北饑民的叛亂已經席捲到山西北部,關中的情況恐怕也不會好,我們面對的情況,可能是拿下長安容易治理難!”

  陝北民變擴展到了山西,眾人神情一下嚴肅起來。對於饑民暴亂,經歷過崇禎年間大規模流寇作亂的明朝官員,對於饑民暴亂,可以說都十分敏感。

  當下眾人不禁在座位上正了正身子,收起放鬆的姿態,紛紛都嚴肅起來。

  破壞容易,建設難,明朝之前玩陰招,把關中搞得一團糟,幾人一想到要重新收拾,便覺得一頭亂麻,必須要打起精神來才行。

  蘇觀生正了正身子,頷首道:“治理確實比打下難。關中之前曾短暫繁華,我們要想三秦歸心,做的至少不能比金國差。”

  一個地方要發展起來,得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才行,關中經歷了漢唐宋之後,土地已經相對貧瘠,比種地,自然是比不過其它省份,也似乎並沒有什麼特產,要怎麼恢復,卻真的是個問題。

  其實金國為關中找到了一條路,就是重起路上絲路,但這件事金國能做好,明朝要做起來,卻比較難。

  關中是金國的核心,是重點關注之地,政治地位高,但到了明朝,關中只是一個普通的省份,政治地位下降,明朝也不可能給予太多優惠和特別的關注,再加上關中在朝中沒有發聲的官員,不像南方幾省,基本把持了朝中的話語權,明朝的政策和資源,肯定會向南方傾斜。

  這樣一來,關中想要恢復,其實很難。

  陳子龍到是還未想這些以後恢復的事情,他搖搖頭道:“蘇公,現在恢復到金國時期的水準,暫時不要談。我現在是人窮志短,只想著先讓關中安定下來,不要發生大饑荒就行了。”

  堵胤錫聽了不禁問道:“怎麼戶部沒錢呢?”

  “五十萬大軍,民夫百余萬,何止是沒錢啊!”陳子龍為難道:“戶部已經債臺高築了。”

  “那還是要增加稅賦,對於稅制繼續改革和加以完善。”堵胤錫開口說道。

  朝中的楚派處處偏袒五德號,之前對金國的經濟戰,五德號賺得盆滿缽滿,現在朝廷治理關中,他們應該出力。

  對於稅制的完善,堵胤錫已經提過幾次,可是都被利益集團否決,拖著不辦。

  陳邦彥聽了,不禁搖搖頭,“堵公,就算賦稅改革,完善稅制,今年賦稅也收不上來,眼下關中可是燃眉之急,必須馬上解決,所以我建議可以在關中興大案,查抄一批富戶和權貴,這樣可以迅速獲得一筆數目不小的錢糧,應該足夠朝廷穩定關中。”

  這裡陳邦彥、陳子龍都是楚黨,主要也是維護南方的利益,出的主意自然偏向南方。

  蘇觀生聞語,卻幫著堵胤錫,他皺著眉頭道:“在關中查抄一批金國權貴的家產,我不反對,但是這件事情不能擴大。眼下以安定民心為重,牽連太廣,不利於關中的穩定,而且富戶都抄了,如何恢復關中的經濟?如果今後欲重開絲路,經營西域,沒有富人參與,怎麼行?”

  “這~”陳邦彥到沒考慮這麼多。

  陳子龍見此,忙打個圓場,“那就不擴大,只抄達官貴族,金國的土地和財富其實十分集中,抄一個孟喬芳,頂百十個普通的富戶。等抄了之後不夠,再按河南的例子,賣些地給江南的富戶,應該勉強足夠。”

  堵胤錫聽了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在河南轉了一圈,巡查後發現,河南許多土地,都在南方商人和大族手中,按著他們的要求,種植各種作物,本省的經濟也基本被南方把持,用後世的話說,就跟經濟殖民地一樣。

  眼下這樣還沒出現什麼問題,時間久了之後,地方差距越來越大,矛盾遲早要爆發。不過這個時候,堵胤錫只是意識到這樣有問題,可是他卻也並不知道是什麼問題,畢竟他並不太懂經濟。

  幾人議事一陣後,便散去,堵胤錫與蘇觀生通行,兩人走在路上,堵胤錫不禁問道:“蘇公,你方才為關中富戶說話,是不是想保存一點力量,對抗楚派士紳。”

  蘇觀生點了點頭,“政治在於制衡,絕對的權力,必然招致絕對的腐敗。在事物官與政務官分開之後,黨派之爭已經不再遮遮掩掩,早已擺在檯面上。我覺得這樣做也不錯,但是必須實現兩點,第一不能一黨獨大,第二監國的權力也要被限制,必須將大權交給內閣,我大明的政治才能清明,貪腐才能被最大程度的限制。現在南方許多士紳都支持楚派,而楚派為了獲得他們的支持,不斷為他們謀取利益,這實際上是損害了朝廷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站出來為其他省份的百姓說話,不然朝廷遲早要出問題。”

  堵胤錫不禁頻頻點頭,“正是如此。監國最近越發剛愎自用,這次滅金之後,威望更甚,一旦犯起混來,沒人能制的住。我贊成權力收歸內閣,不能握於一人之手。”

  眼下位置轉換,王彥以是腐朽的統治階級,他之前嚷嚷著要限制皇權,現在卻成了別人想要限制的對相,也算是自己挖坑。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19

第1401章 長安獻降

  臨潼之戰,明軍擊敗近二十萬金軍主力,再加幾十萬屯軍,只在戰場便殺敵四萬,俘虜數十萬,金國僅僅有六萬餘人,跟隨吳三桂和孟喬芳從南北兩個方向逃脫。

  孟喬芳渡過渭水,于高陵收攏了三萬殘兵,未來得急休整,便得知李來亨並未攻打延安,而是舍了延安直接輕兵南下,已經殺至高陵北面的富平。

  陝北的明軍得知孟喬芳南下,明白對面的敵人變成屯軍之後,李來亨等將大驚失色,未與堅守營寨和城池的屯軍糾纏,便選擇冒險南下,救援護主。

  這使得在高陵收攏兵馬的孟喬芳極度的震驚,而這時逃過來的豪格,又帶來了另一個消息,明將劉芳亮以從渭水北渡,即將兵至高陵。

  這一下,又成了兩面夾擊的姿態,陝北是待不下去,豪格與孟喬芳顧不得許多,沒等更多的潰兵過來,便領著一眾殘兵敗將倉皇逃往平涼,並準備,一路西逃,投雍涼或者銀州而去。

  南面吳三桂率領殘部,退入藍田,知道明軍不會放過他,必然會發兵追殺,又擔心漢中的明軍包抄過來,斷他西去之路,所以壓根也沒停留,便沿著秦嶺北麓,直奔鳳翔府而去。

  明軍各路人馬一路追殺,尋著金軍的蹤跡狂追,對於金軍窮追猛打,也一路向西而去。

  長安城,戰敗的消息傳來,城內哀鴻遍野。城內街道上擠滿了背著大包小包,趕著車輛準備逃難的人群。

  現在各種關於明朝大軍一路燒殺搶掠的消息,傳入長安城中,有的人說明軍已經到了城外,給城內百姓造成更大的恐慌。

  一時間,城中搶劫成風,地痞流氓乘勢作亂,沿著街道到處可見被撞開的鋪子和屋宅,街道旁四處倒地的屍體,也無人理會,數以萬計的人拖家帶口離開城池,向西奔逃。

  當然一些普通的百姓到是沒什麼好逃的,可是城中的富戶和權貴,卻不敢留在城內。

  以往但凡是滅國,國都必然經歷一番腥風血雨,敵兵佔領都城後,不敲詐勒索,不燒殺搶掠,進行清算,幾乎是不存在的。

  金國皇宮,大金太子齊正額兩眼通紅的走在宮殿內,豪格出征時,留他在長安監國。前線傳回來的消息,有說皇帝已經被明軍殺掉,有說皇帝向北逃脫,雖說消息很混亂,但是有一點卻可以確定,那就是大金國敗了。

  清晨,兵部送來一份明軍正向西撲來,前鋒距離長安不到三十裡的消息後,整個長安城便陷入大亂。

  齊正額急忙讓內侍,去招重臣來宮中商議,現在卻還沒有人來。

  此時他站在宮殿中,皇宮內的內侍和宮女,包括一些禁軍都開始爭搶著東西,宮中一片混亂,各皇子和後宮嬪妃們躲在宮殿內瑟瑟發抖。

  齊正額是豪格長子,做太子已有近十年,未想到還未登上帝位,大金的江山便已經完了。他這個處境,連秦二世都不如,齊正額聽著外面的喧嘩,在大殿中呆呆站立,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十年恍若一夢。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外傳來,齊正額扭頭看去,只見身形狼狽的勒度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太子,整個長安都亂了,城裡的官員和富人都在往西逃,我們也快走吧!”勒度走進來,喘息的行禮道:“臣已經備好了快馬,請太子趕快準備,遲了就來不及了。”

  “孔相還為來,城池是否可以堅守?真的到了放棄長安的時候麼?”齊正額環顧宮殿,有些不舍,“這可是我大金十餘年的基業啊……”

  勒度聽了心急,忙道:“太子,漢臣差不多都跑完了,孔相現在閉門不出,也不知道是什麼盤算,太子不能指望他們。現在陛下生死不知,臣得護著太子您殺出去,要是萬一陛下有什麼不幸,太子就是大金的皇帝,萬不能有失啊!”

  齊正額聽了這話,身子不禁一顫……

  這時長安城內的街道上,已然到處都是疾走的人群,滿城喧嘩,人們驚惶失措的紛紛往西門逃去。

  城門處一隊衣甲不整的騎兵,卻護著一名文官,疾馳著沖入城池。

  “都讓開,擋道者死!”前面的騎兵揮舞馬鞭,大聲疾吼,為文官開道,引得街道上一陣雞飛狗跳。

  騎兵一路橫衝直撞,不多時,便從城外賓士到了宮門,清瘦的文官與騎兵紛紛翻身下馬,然後直接闖入宮殿。

  進入宮殿,四處都是慌亂奔跑的身影,文官揪住一名宦官,發出與他身形不對稱的怒吼,“涇陽王在哪兒?”

  內侍抱著包袱赫赫發抖,顫聲道:“涇陽王應該在韓貴妃的咸福宮……”

  文官將那內侍一推開,然後扭頭吩咐道:“走去咸福宮。”

  說完,他便領著幾名士卒,疾步向東去咸福宮,顯然對於宮中比較熟悉。

  咸福宮是金國的後宮之一,住的是韓貴妃,乃是韓朝宣之女。豪格為了籠絡漢臣,與金國的漢族士紳實行聯姻,韓朝宣的女兒進宮後不久,就被封為了貴妃。吳三桂和孟喬芳因為勢力太強,如果再成為外戚,那就太恐怖了,所以對待這兩人,豪格則是把公主嫁過去,或著是促成他們與滿族貴族的聯姻。

  此時整個後宮一片混亂,咸福宮也不例外,內侍和宮女亂做一團。

  一個不到三十的貴婦,護著一個五六歲的男孩,身邊跟著幾個宮女,躲在寢宮內瑟瑟發抖,忽然門一下被士卒推開,那文官領著幾名士卒進來。

  男孩是豪格第九子,漢名趙鼎安,他見來人立時掙開婦人,跑向那文官,嘴裡喊著:“舅舅,舅舅。”

  貴婦也驚呼一聲,“哥哥不是隨著父親在大散關麼,怎麼回到了長安,難道……”

  文官是韓朝宣長子,叫韓國棟,他將趙鼎安抱起,然後急聲說道:“何騰蛟和郝搖旗攻打大散關甚急,我奉父相之命回長安催糧,遇見了從長安西逃的隊伍,知道了現在的情況,所以快馬趕來長安。”

  說著,他看了看空曠的宮殿,心裡有些唏噓,不過現在不是感傷的時候,明軍隨時會殺到長安,他對韓貴妃道:“娘娘,現在不是多說的時候,我們必須趕快離開長安,遲了就來不急了。”

  ……

  五月初三,王彥領著大軍,兵臨長安城下。

  這裡是關中的核心,十多年間,做過李自成的都城,又做過金國的都城,城池甚為高大巍峨。

  明軍中一眾順系將領,時隔多年,還記得當初倉皇撤離的淒慘景象,如今他們又殺了回來,只是身份已經變了。

  望著長安城,眾將士不禁都一陣感歎,拿下長安,動盪不安的時代,便結束了吧。

  李過騎馬在軍前,遠遠打量了長安城一會兒,然後拔馬回來,到王彥身前行禮道:“監國,讓大軍立刻進攻麼?”

  王彥眺望長安城,這時城中忽然一道濃煙升起,緊接著長安的城門卻忽然大開。

  “不用打,城門開了!”王彥見此騎在馬上笑道。

  李過聞語,扭頭看去,果然見長安東城緩緩打開,數十名官員列隊出來,站在城門兩邊,一名金軍將領奔出,沒帶兵器,一直到前軍被攔下,不多時,被帶到王彥身前拜下,“小人奉孔相公之命,前來獻降,恭請大明監國殿下入城。”

  王彥微微一笑,頗為自得,“孔聞褾人呢?”

  那將領低頭痛聲道:“孔相公在家中自縊了……”

  王彥聞語不禁一愣,心裡有些不快,這他娘的算什麼,他這是想臨危一死報金國,還能博個好名聲不成?那孤王算什麼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19

第1402章 收拾人心

  臨潼一戰的影響十分巨大,因為金國主力的潰散,致使長安無兵可守,金國太子齊正額在濟爾哈朗第三子勒度,以及一些滿蒙貴族的簇擁下西逃至乾州,準備豎起大旗抗明。

  如果豪格有個三長兩短,這些人便打算效法故唐,擁太子登基,然後找西域借兵,對抗明軍。

  受命留守長安的大學士孔聞褾,未能肩負起在長安組織防禦的責任,而是選擇了自殺來逃避亡國現實。

  在這次危機之下,金國有點能力的大臣,基本都被派了出去,留下的孔聞褾,反而最缺能力,主管的也是禮部這樣的嘴炮部門,他面對明軍撲向長安,心灰意冷,只想博個好名聲,選擇一死了之。

  長安城內的金國官員逃走大半,剩下的一部分感到金國已然沒有前途,直接向王彥投降,使得時隔十五年後,長安城得以兵不刃血的光復。

  不過雖然拿下長安,但是明軍依然面臨許多問題,除了要向西追擊金軍之外,關中各地流民與金國潰軍結合在一起,也將成為明朝的巨大隱患。

  崇禎年間流寇能夠做大,除了天災人禍等原因外,明朝的邊軍加入流寇,也是一個重大的原因。

  五月初三,金國工部尚書,領著百官在長安東城外舉印投降。

  王彥先派大軍入城,控制街道、官衙和宮殿後,黃昏時分,騎馬進入城內。

  城門兩側,是摘了官帽,跪在地上的金國官員,王彥打馬慢行,享受著進入長安城的榮耀。

  不過進城之後,沒有歡迎王師的歡呼,也沒有張燈結綵的歡迎,更沒有簞食壺漿,場面卻比較冷清,入目的只有兩個字“蕭條”。

  這一次明金大戰,對長安影響巨大,城內戶口銳減,街市空了一半,可以說是百業蕭條。

  王彥穿著金甲,在眾多將領的簇擁下,打馬在街道上慢行,街道兩側每隔五尺,就有一名士卒持矛背對著街道站立,街道旁屋宅上也有明軍士卒監視著,保衛王彥的安全。

  整個街道上,除了明軍十卒和倒在地上的車輛,散落的枯枝落葉外,沒有一個人影。

  這固然是為了安全考慮,禁止人員上街,也是因為確實沒有什麼人,而且即便有人,也多半不會跑來歡迎。

  明朝喪失關中已經有十五年,年輕一點的人對於明朝完全沒有映射,不認為自己是明人,而老一點對於明朝都是不好的記憶,這種情況下,明軍進入長安,百姓對明軍不會有什麼魚水情,有的只有憎恨和恐懼。

  明軍進入長安後,對於長安城內的百姓,也不信任,採取嚴加防範的態度,雙方的隔閡便更深。

  看到這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王彥不禁緊皺眉頭,他騎在馬上左右看了看,發現沿街的屋宅和店鋪,都門窗緊閉,偶有打開一絲縫隙觀察的,一看見他靠近,便也立刻“啪”的一聲,猛然合上。

  “唉,看來孤王並不受歡迎啊!”王彥見周圍情景和緊張的氣氛,不禁感歎道。

  眾將也覺得在這街上行走,感受到窗戶和門縫後的目光並不友善,不禁有點瘮得慌,覺得很不自然,感覺隨時會有人對他們不利。

  李過左右看了看,舔了舔嘴唇,“監國,還是速度去皇宮吧。”

  不多時,王彥等人便進了金國的皇宮,並將節堂臨時設於此地。

  這時一眾人翻身下馬,便直投大殿而去,一路上可以看見宮城內人來人往,士卒們從皇宮內搜刮出一箱箱的金銀珠寶,文字古玩,往外面運送,將士們看見王彥紛紛行禮。

  王彥與眾人來到大殿,裡面絲綢,破碎的瓷器,還有散落的紙張,滿地狼藉。

  王彥走到中間,環視了一周,然後轉過身來,沉聲說道:“孤王就在這裡說吧。”

  眾將聞語忙分列兩邊站好,行禮道:“是!”

  “看得出來,長安百姓對於我們並不歡迎,他們從賊久矣,已經被豪格迷惑,我們必須要儘快挽回民心,才能站穩腳跟。”王彥沉聲說道:“李元胤,你安排人手,巡視長安城,先恢復秩序,各部將士不得擾民。另外按著金國在長安的官員和權貴名單,進行清理,留下的先進行監視,跑了的抄沒家財,以充國庫。”

  李元胤當即出列抱拳,“臣明白。”

  王彥隨即又對余太初道:“城中糧號的東主,你見一見,讓他們恢復買賣,另外孤會播出一筆軍糧,作為平價糧出售,你要把城內的糧價壓下來。”

  糧價就是個定心丸,能解決吃飯的問題,時間一久,人心便就定了。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健忘的,只要安定下來,用不了幾年,關中就會從新接納明朝的統治。

  余太初也抱拳道:“臣遵命,保證先將長安糧價穩定。”

  王彥點點頭,又補充道:“另外在四門都要設粥棚放粥,還要豎旗招降金軍潰卒,有多少收多少,不能讓潰兵與流民和土匪混在一起,否則將形成大患。”

  現在關中饑民四起,明軍在臨潼擊敗金軍後,金軍潰兵漫野而逃,還有屯軍也跑了不少。這些人如果和流民混在一起,立刻就能成為骨幹,那流民就不好對付了。

  余太初忙又點了點頭。

  吩咐完這幾件事,王彥隨即吩咐李過道:“眼下金國雖敗,但是豪格、吳三桂、孟喬芳這三人都沒有抓到,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算時間,王得仁應該已經出青海,正在攻擊雍涼,你收拾收拾後,立刻率忠至鎮西進,同王士琇、劉芳亮三路並進,爭取將金軍殘部,殲滅於隴西一帶。”

  明朝之前的計畫就是五路伐金,其中一路就是從青海南部出擊的王得仁部,明軍與金軍主力在關中激戰這麼久,王得仁按著計畫,現在應該已經拿下了甘州、涼州和西寧府。

  如果這個目標達到,那明軍很有可能將吳三桂、孟喬芳殲滅在平涼、蘭州、秦州等地區。

  “臣準備後,明早就拔營西追,一定徹底消滅金軍。”李過肅然抱拳。

  ……

  涼州,歷史悠久,是金國西面的一座重鎮,聯絡東西,原本處於金國腹地,但此時在涼州城下,卻營帳蔓延,駐紮著一支明朝的軍隊。

  這正是從青海殺出的王得仁部,大軍四月佔據西寧府之後,便北上直取涼州,只差一步,便可將金國攔腰斬斷。

  這時天色剛濛濛亮,王得仁便獨自站在大營門口,默默注視著數裡外的涼州城牆,他攜帶的牛羊已經不夠吃,必須儘快破城……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19

第1403章 包抄敵後

  金國的版圖拉得很長,像是一隻雙頭鷹,一頭望著西域,一頭望著關中,又如一條巨蟒橫陳在前。

  雍涼之地和河西走廊,是金國東西連結的重要樞紐,猶如蛇腹,明軍如果能夠拿下雍涼,就等於將金國一分為二,關中和隴西地區的金軍便無法西逃。

  若是能夠將金國主力盡數殲滅,那就可以避免明國西部邊境,有一個強大的西金出現。

  早幾年前,明朝就開始經營青海南部,並重新確立與烏斯藏的關係,目的就在金國的腹部放一把匕首,頂著金國的腰眼子,從戰略上對關隴地區形成包圍的態勢。

  王得仁肩負的責任就是包抄關隴,他率領兩萬人馬,從青海南部北上,突襲西寧府,殺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然後迅速北攻涼州。

  只是不想金國的戶相虞胤正好在涼州城中,王得仁攻打已有十餘日,卻始終沒有破城。

  自從唐魯兩王鬥爭失敗,唐王被囚禁于高牆,魯王遠走南洋之後,唐系和魯系的將領,近些年來其實都不太如意,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因為朝中後臺倒臺,王得仁的日子並不好過,被安排到青海南部駐守,等於是邊緣化,等同於流放。

  由於道路不通,造成物資匱乏,再加地方貧瘠,駐紮于青海絕對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甚至比不上關外苦寒之地舒服。

  這次他成為伐金的第五路大軍,而且是承擔奇兵的任務,對於王得仁來說,絕對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唐王倒臺後,唐系大佬金聲桓身死,只有最先投靠王彥,一直給王彥通信的李元胤混得不錯,其他唐系舊將,都過的普普通通,不是被排擠,就是得不到升遷,失去了政治前途。

  這次他能得到包抄金軍的任務,也不是有人要關照他,而是恰巧他就在青海這個苦地方駐防,所以才落在他的頭上。

  王得仁意識到這對他來說是一次機會,如果這次能將任務完成,那就算立了一件大功,或許就能更進一步,從新得到朝廷的重用,避免一輩子都在邊境調動。

  因為這一點,王得仁對這次作戰十分用心,準備大顯身手,不過糧食一項卻成了他的緊箍咒。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青海與四川間道路不通暢,有大山阻隔,所以運輸十分不便,青海明軍的補給,主要來自明軍控制的青海南部區域,以及烏斯藏都司。

  這兩個地方都不富裕,王得仁只帶了夠吃一個月的牛羊,便向北進軍。

  他原本是打著以戰養戰的心思,尋思著能從金國這裡獲得一筆糧草,但是打下西寧後才發現,金國的府庫早已空空如也,比他還要窮。

  現在他的糧食已經只夠十餘天,也不知道明軍主力何時能趕來,他只有儘快打下涼州,來解決糧草的問題,同時徹底切斷金國與西域的聯繫,完成此次出兵的任務。

  眼下涼州城,雖然不好打,但是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涼州城內就有一批從西域和蒙古運來的牛羊。

  這時,朝陽逐漸從東方升起,陽光灑向涼州城,為城池的輪廓繡上一條金邊,喚醒了整個戰場。

  城外明軍的營地內,也開始熱鬧起來,牛羊的叫聲與士卒說話的聲音充滿了大營,士卒走出營帳,營盤逐漸從沉睡中清醒。

  王得仁見太陽已然升起,注視了一下遠處的涼州城,隨即轉身回到大帳內。

  不多時,中軍聚將的鼓聲響起,幾名明將和隨行的歸義首領,匆匆吃了一點東西,便往帥帳而去。

  此時在涼州城頭上,虞胤正觀察著城外的明軍營地,連續幾日的攻擊,已經讓城內的守軍有些難以對付。

  眼下涼州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不過相比涼州的情況,虞胤卻更加擔心關中會戰的結果。

  最近這些日子不斷有新的消息傳來,明軍已經進入了關中,金國主力要與明軍決戰,他人在涼州,心卻關注著關中的動態。

  “相公,明賊又要攻城了!”一名金軍將領,手指城外忽然說道。

  虞胤向城外看去,果然見一隊隊的明軍,扛著登城梯,推著攻城錘,慢慢走出營盤,開始在城下列陣。

  涼州城內的守軍只有五千餘人,大多是屯軍,都不是精銳,不過明軍並沒有火炮等大型攻城器械,所以才打了十多天也沒打下來。

  這次明軍中推出了不少鵝車和投石機,攻擊顯然會比之前更為猛烈,虞胤臉色不禁一沉,神情嚴肅起來,“快讓士卒加強防務,讓青壯將火油運上城來。”

  南城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時,一名插著背旗的信使,卻縱馬飛奔到東城外,大聲喊道:“關中急報!”

  城上士卒不敢開門,直接放下繩索,將那信使吊上城來。

  西城外,明軍士卒正在列陣,五千餘名士卒列成數個方陣,前面是扛著梯子的刀盾兵,後面是擁著雲梯、鵝車、盾車的火銃手,陣中旗幟飄揚,殺氣騰騰。

  兩萬明軍先襲取了西寧府,王得仁留下了七千人馬鎮守,然後率領一萬三千兵馬來取涼州,兵力不是很充足,無法圍城,所以主攻一面。

  雖說受制於糧草,明軍無法出動太多的兵馬,但是涼州的守軍戰力很差,只有虞胤和他的護衛還能打仗,其它都不是明軍的對手。

  明軍的兵力只有城中的兩倍多一點,可是明軍的精銳程度卻超過了金軍,王得仁對於拿下涼州還是有自信的,他擔心的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虞胤站在城頭,雙手扶在城頭向城下望去,看見明軍殺氣騰騰,一員明將正於陣前縱馬疾馳,揮鞭高呼,不停的給士卒打氣,明軍士卒亦發出聲聲呼喊,士氣被逐漸調動,他不禁有些擔心。

  而就在這時,那從東門進城的信使,被帶到南城,來到虞胤身後,忽然單膝跪地,然後手裡舉著一份布絹,滿頭大汗的焦聲道:“啟稟相公,關中急報!”

  虞胤聽了身子一顫,急忙轉過身來,奪過布絹,展開來看,是韓朝宣快馬發來。

  數日之前,金軍在臨潼大敗,目前韓朝宣與吳三桂一起,正往隴西撤退,讓他準備物資接應,派遣人馬把守險要,幫潰兵穩住陣腳,以免明軍沖入隴西。

  信中還提到豪格應該北逃,會與孟喬芳走街亭入隴西,或者走西北去銀州,讓他多加注意,備好糧草接濟。

  看完後虞胤不禁後退幾步,靠著城牆上,臉色一陣慘白,他仰起頭來,心中不禁長歎,終究還是敗了。

  可是涼州都將不保,他如何能去接應敗軍呢?雖然他已經讓孫可望調兵增援,但是孫可望擊敗羅刹後,在西域形勢一片大好,忙於整合各族勢力,經營他的地盤,答應的援兵卻始終還沒過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19

第1404章 平涼阻擊

  王彥佔據長安後,並沒就此放過西逃的金軍,而是派出了近九萬大軍繼續西進,追殺逃軍,勢必要拿下豪格、吳三桂、孟喬芳三人。

  在大軍追擊之時,王彥也開始整頓關中的殘局,一面派遣兵馬收取各州縣,能招則招,不能招則快速掃滅,一面派遣人員去洛陽,催促內閣調派文官過來。

  除此之外,王彥還讓人在長安、渭南、華陰、高陵四地放糧施粥,讓從洛陽趕來的文官,給流民發放糧食和種子,安排種田。

  王彥為了博取民心,首先就沒收孟喬芳、韓朝宣、孔聞褾、吳三桂等金國貴族在關中、漢中的田產,然後分給流民和原來的佃戶耕種,三年後便轉到耕種者的民下。

  普通人最健忘,也是最記吃不記打,王彥慷他人之慨,到也一定程度上使得關中人不那麼排擠明朝。

  當然對於這些聽話的,王彥是好言相勸,以懷柔政策安撫為主,但是不聽話的,那就不留情面了。關中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這種聽話的,要是不聽話,他們也活不長,估計十多年前就死完了。

  除了這部分之外,剩下還有那一少部分,便是不太聽話,主要是金國統治時期的得利者,成分大多是地主,士子,軍官和各地的底層文官。這些人嘯聚一地,不甘心金國的失敗,有的和流寇結合,四處攻城拔寨,使得隊伍越來越大,成為了明朝主要威脅之一。

  對於這部分人,王彥是能招就著招,不能招立刻派大軍撲滅,並且趕盡殺絕。

  這麼做可能很暴虐,很殘酷,但是已經有一顆鐵石心腸的王彥,即便心中有所憐憫,還是會選擇這樣去做,因為殺戮確實能使得關中快速穩定下來。

  說句心黑點的,人命對於掌權者而言,有時候就是一串數字,他們為了所謂的大局,能輕易的犧牲很多無辜的人,剝奪許多人的權力。

  在王彥收拾關中時,南路追擊吳三桂的王士琇,已然一路拿下戶縣、武功、扶風、岐山,並于馬進忠、郝搖旗會師於鳳翔,而吳三桂與韓朝宣匯合後,一路狂奔,已然走街亭進入隴山之西的秦州也就是天水一帶。

  北面,劉芳亮渡過渭水,不久便與李來亨會師于高陵,發現孟喬芳已經西逃後,隨即向西急追。劉芳亮以龍騎的優勢,派遣部將率先搶佔素有“關隴鎖鑰”之稱隆德縣,控制金軍穿過六盤山進入雍涼到要道。

  五月八日,劉芳亮率領忠勇鎮在涇州追上了豪格和孟喬芳,金軍大敗,再次向西潰逃至六盤山東麓的平涼府,而到了平涼才得知,西面的隆德已經落入明軍之手。

  隆德位於六盤山西麓,東望關陝,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寧朔,襟帶秦涼,擁衛西輔,是雍涼與關中相連的一條重要通道。

  這裡金軍駐有不少屯軍,也積蓄了一些糧草,是虞胤在六盤山一線,佈置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因為王得仁包抄雍涼,虞胤自己都陷在了涼州,原本約定趕來的孫可望又沒有趕來,導致六盤山一線沒有精兵,即便是屯軍,也被調走一部分去解救涼州,奪回西寧府,導致兵力嚴重不足,被秦鋒率領三千龍騎奪下。

  拿下此城,不僅擋住了豪格和孟喬芳,撤過六盤山,退入安定、蘭州府的道路,也打開了明軍殺入雍涼的大門。

  這時六盤山、隴山之東,已經沒有金軍的立足點,吳三桂憑著馬軍四條腿,逃入了天水,渭河南岸基本全部落入明軍之手。

  王士琇與馬進忠和郝搖旗進逼街亭,于漢中南鄭堅守的吳國柱投降後,何騰蛟和王允才學著諸葛丞相,出祁山道北上,從南面包抄秦州、天水,吳三桂雖然逃入隴右,情況也並不樂觀。

  與此同時,李過領兵西進,攻下乾州,金國太子齊正額還沒來得及登基,就被明軍掃滅,同勒度等人一起,殞命乾州城內,只有極少數人逃脫。

  最近一連串的失利,加上隆德被明軍佔據,讓金軍人心惶惶,嚴重打擊了豪格,終於病倒在了平涼。金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北路的金軍終於到了存亡之際。

  金軍到了平涼後,明軍並沒有給他們什麼休整的時間,劉芳亮領著兩萬龍騎先行,已經出涇州,向平涼撲來。

  豪格雖然生病吐血,但是他知道待在平涼只有死路一條,只有殺出去才是他們的生路,而孟喬芳也覺得的不能待在平涼等死,所以決定繼續奔逃。

  這時在節堂內,豪格坐在上首,孟喬芳等人在兩邊分坐。豪格雖然沒有兵力,幾乎成了光杆,但是畢竟是大金國的皇帝,眾人對他依然尊敬。

  孟喬芳雖然是手握實權的權臣,但是他道是沒有別的野心,因而還是將豪格當皇帝,並且金國遭受一系列的重拳,眾人思緒有些混亂,也沒功夫考慮這些。

  豪格臉色有些蒼白的坐著,咳嗽了一聲,緩緩道:“眼下長安已經落入王賊之手。蜀王和韓相是什麼情況,朕雖然不清楚,但是王賊兵多將廣,追擊我們之時,必然也會派人追擊蜀王,想必他們也是自身難保,怕是沒人能幫我們了。”

  說到這,豪格一一望向眾將,孟喬芳、索尼等人臉上皆有傷感之色,他搖搖頭又道:“好在朕之前留了一手,命虞相經營雍涼。”

  說到這裡,豪格咳嗽了幾聲,緩過氣來,接著說道:“眼下,雖然出了一點意外,讓明賊先占了隆德縣,擋住了我們的去路,但是我們還可以沿著六盤山東麓北上去寧夏。我大金在此尚有根基,雖然道路漫長,明賊強大,但是只要我們不放棄,必然能重新建立起基業。”

  一眾金將卻沒有了雄心,孟喬芳見沒人接話,於是說道:“臣,贊成陛下的建議。眼下向南、向西、向東都走不通,劉芳亮又追了過來,我們只有向北去寧夏。另外,大家也不需要太過悲觀,現在關中一團亂麻,各地都缺糧,王賊佔據長安後想要收拾關中,也需要時間,劉芳亮在後急追估計也沒帶多少糧草,我們到寧夏後,因該能擺脫明賊的追擊。”

  一眾將領也只能勉強接受,但其實心裡都不樂觀,從平涼府改道向北,沿著六盤山東麓的官道前往寧夏,有數百里路程,明軍肯定尾隨,不過現在他們好象也並沒有其它的選擇,只能向北逃竄。

  當日豪格和孟喬芳席捲了平涼府的糧草,放火燒城後,便領著兩萬多金軍向北進發,令索尼押著糧草在後。

  豪格與孟喬芳都清楚,他們現在沒有一戰的實力,唯一的希望就是跑,逃到明軍糧草不濟,主動停下追擊,他們才有機會重新站穩腳跟。

  因此,他們沒有選擇去攻隆德,而是向北逃竄,然而大軍在離開平涼不久,前面便有斥候來報,發現了數千明軍,攔住了去路。

  豪格和孟喬芳臉色一變,知道可能是隆德的明軍分兵阻攔,那這一戰不可避免,便只能令大軍結陣迎戰,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0

第1405章 孫可望的盤算

  嘉峪關以西三十裡,青頭山腳下,白楊河邊上,入目的俱是一個個白包般的帳篷,一望無際,都是金軍的營帳。

  整個營地占地極廣,幾乎鋪滿了青頭山腳,營內人馬穿梭,密密麻麻的士卒行走在營帳之間,人聲馬嘶滿營喧嘩,怕至少有六七萬人之多。

  這些人中,有穿著金國衣甲的士卒,還有一半則是西域來的蒙古人,包著頭巾穿著白杉的突厥人,可以說是一個大雜燴。

  從山頂往下看,整個營盤分為幾層,最中間是一個占地一畝的王帳,外面豎著一杆大腿粗,高三丈的王旗大纛,上書“安西王孫”四個金色的大字。

  在大帳周圍,是金軍的營帳,頗有章法,營壘整肅。內圈的金軍營帳的外面,就是三部玉茲,以及葉爾羌人的營帳,佈置的便比較隨意,顯得十分混亂。

  整個營盤外,則是成群的馬匹和牛羊,在山腰和營盤外的草場上遊蕩,白揚河兩岸都是成群結隊的牛羊。

  要是中原,六萬餘人的後勤壓力非常之大,但是金軍趕著牛羊作戰,邊走邊吃,邊吃邊養,卻相對沒有那麼大的後勤壓力。

  這正是金國安西王孫可望的大營,他糾集西域各小國和臣服的蒙古部落,共計馬步人馬六萬餘人,東進至嘉峪關外,準備馳援金國。

  不過,大軍走到嘉峪關外之後,便在青頭山和白楊河畔紮下營壘,不再往前一步。

  此時大軍在青頭山腳下,已經駐紮了大半個月,營帳一望無際,帳外牛羊成群,場面十分壯觀。

  金軍在此操練,士卒和糧草都還齊全,就等孫可望一聲令下,大軍便拔營出發。

  不過孫可望卻並沒下令,他內心也正在糾結之中,他還在等待,等一個確切的消息傳來。

  金國朝廷中,一直有兩派存在,一派是向東派,一派是向西派。

  向東的以關中為核心,還是想與明朝爭一爭,他們雖然也支持向西擴張,但是他們的本意還是希望能通過向西來補充實力,為向東進取做準備,本質上還是想向東獲得更大的版圖和利益。

  孟喬芳、韓朝宣、甚至吳三桂都可以看做這一派。畢竟逐鹿中原的思想深入人心,這一派佔據了金國朝廷的主流。金國雖然處於劣勢,暫時沒有東進的實力,可是他們卻一直在加強關中的力量,與明朝形成對抗。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東出潼關,只是他們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

  向西派則認為明金差距太大,金國不該對關東存在幻想,而是應該將重心西移,給予西域同關中一樣的政治地位,用同樣的資源甚至更多的資源來經營,繼續向西擴張,而不是調頭回來。

  這一派勢力便單薄一些,基本就孫可望一人,虞胤也勉強算半個。

  這兩條路線之間,其實是有衝突的。孫可望作為向西派,希望金國能留給他更多的資源,用於經營西域,然而朝中由向東派主導,使得孫可望不得不給關中輸送大量的毛皮和牛羊,限制了他在西域的發展。

  不過,孫可望在路線上與金國雖有矛盾,但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此,他也離不開關中。

  孫可望能將西域各部整合起來,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有絲綢之路存在,而絲路的關鍵就在關中,所以孫可望領兵前來。

  保護絲綢之路,讓他能獲得關中的物資,同時能將從印度、波斯、東歐的貨物運來關中出售,保護整個貿易網路,是孫可望出兵的唯一理由。

  只是從他得到的消息來看,這次明朝來勢洶洶,加上金國經濟遭受重創,卻又讓他不敢冒然參戰。

  清晨,白楊河兩岸,牧草芬芳,營盤內炊煙嫋嫋,孫可望領著部將站在青頭山的山腰間下望,眺望遠處嘉峪關的方向。

  “王爺,大軍再此駐紮以有半月,這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卻是為何?”一旁心腹部將張勝,順著孫可望的目光眺望嘉峪關,有些擔心道:“萬一朝廷打勝了,怕是會責怪王爺,而朝廷打敗了,失去關中,那我們在西域的絲路也將難以為繼啊!”

  張勝的話,說出了身後李企晨等將的擔心,其實他們心裡,還是希望與明朝一拼的。

  孫可望眺望東面,卻歎了口氣對張勝道:“本王自起兵以來已經是幾起幾落,今日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根基,卻著實擔心再次失去。”

  從崇禎三年,1630年開始隨著張獻忠起兵,到如今已經過去28年。在這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孫可望起起伏伏已經好幾次,其中大的起伏,四川一次,雲南一次,而這一次是他第三次崛起。

  人說事不過三,他心中有所預感,如果這一次再栽跟頭,那估計就再也沒有重新爬起來的機會。

  這一是,他不可能連續四次好運,二是,不覺間他也快年近五十,沒有時間給他再次崛起,他也沒有那個精力從頭再來。

  他這話讓張勝這樣的西軍老人,能感同身受,卻無法說服李企晨等將。

  孫可望回過頭來,看了他們一眼,見幾人神情,於是又道:“你們放心,本王既然領兵來到嘉峪關外,自然是有萬全的打算的。”

  “不知王爺是如何安排,我等必馬首是瞻。”張勝不禁在後抱拳。

  眼下這個情況,孫可望確實因該有個明確的說法,只是他心裡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他一直不曉得該怎麼開口。

  畢竟他現在的人馬,並不全部都是他的老西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到了河西之後,才慢慢招募過來,對金國有很大的認同感。

  不過到了眼下這個時刻,他確實該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了,讓這些將領有個思想上的準備,他轉過身來看著眾將,沉聲說道:“本王已經派人去關中打探,所以關中有什麼情況,本王都會很快知道。如果戰局對朝廷有利,那本王立刻揮師東進,助朝廷一臂之力。”

  眾將聽到這裡,不禁都點了點頭,軍閥嘛,總得考慮自己的利益。

  如果孫可望就這麼一頭紮進去,他們還不幹了。

  畢竟他們安西軍的利益不在關中和漢中,而是在西域,沒必要為孟喬芳、吳三桂打頭陣,萬一是坑,那他們豈不後悔莫及。

  “要是戰局不利,那我們立刻退回去麼?”張勝似乎明白了孫可望的意思。

  如果關中大敗,那他們去了也於事無補,若是再被明軍打得損兵折將,不僅關中丟了,西域沒有兵力鎮著,恐怕也會大亂。

  孫可望看了眾將一眼,他們似乎都能接受張勝的說法,不過孫可望搖了搖頭,“本王既然帶兵過來,豈能空手而回?這樣耗費糧草,又沒有好處的事情,本王是不會做的。”

  他這話卻讓眾人微微一愣,李企晨驚訝道:“王爺,難道關中大敗,我們還要進軍?”

  關中情況不妙,為了保存實力,不做無謂的犧牲,不進兵,情勢好的話,來個錦上添花,眾將都理解,可是知道關中情況不好,戰局不利,卻要進兵,這是什麼套路?眾人臉上都有些驚訝,十分不解。

  孫可望看看眾人,隨即托出他心中想法,開口問道,“這兩年在西域,我軍所向披靡,無論是向西還是向南,都能有一番作為,可是本王卻壓著你們,不讓你們繼續征戰,你們說是為什麼?”

  “王爺說過,因為兵馬不足,自己人太少,地方大了反而管不過來。”張勝抱拳回道。

  李企晨等將聽了眼前忽然一亮,但隨即眉頭一皺,不禁說道:“王爺難道是想搶人口?”

  如果金國打贏了,那東進派的市場便更大,孫可望只能屈從,繼續老實的做金國的安西王,可要是打輸了,金國丟了關中,那他覺得完全沒必要再聽金國朝廷的。

  孫可望點點頭,“我們在西域最大的瓶頸就是自己人太少,缺乏人才。如果關中大敗,大金失去關中後,朝廷便不能為我們提供棉布、茶葉、鐵器、瓷器等貨物,我們想要在西域站穩腳跟,除了自己造之外,就只能和明朝通好,恢復商路。”

  孫可望的意思很明顯,金國對於他而言,最大的利益關聯就是關中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孫可望需要的許多物資,都從關中而來。

  如果金國失去關中,那金國朝廷對他而言,只是個吸血的累贅,不能帶來利益,反而會招來明朝的進攻。

  只是這個時候,不幫忙也就罷了,反過來還捅金國一刀,那就有些不厚道了。

  張勝微微點頭,可李企晨等人臉色都十分難看,這等於是落井下石,等於是與金國劃清界限了。

  孫可望眯著眼掃視眾人一眼,將眾人的表情都記在心裡,等待眾人的表態……

  一眾將領感受到他的目光,心裡不禁一顫,低著頭,額頭冒出冷汗……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0

第1406章 說服部署

  李企晨低著頭,眼角的餘光窺視左右,並沒有站出來反對。

  他們現在站在青頭山的半腰,離開了自己的部眾,身後就是孫可望的護衛,安西王顯然早有預謀,才大清早的領著他們離開營地登山。

  孫可望加入金國的時間最晚,所以根基不像吳三桂那麼牢固,他的人裡有他帶過來的老西軍,有兼併劉進忠的人馬,有金國朝廷撥給他的軍隊,成分比較複雜。

  在准格爾入侵之前,豪格對他也一直有所監視,只是因為金國朝廷更加關心關中,加上瓜州之戰後他兼併了劉進忠,已經做大難治,他才能在河西走廊和西域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勢力。

  在壯大的過程中,他也是借著金國的名號,借著金國的資源,才慢慢壯大,所有他不像吳三桂那樣,有很強的獨立性,他的隊伍因為絲路的關係,與金國朝廷有著比較大的聯繫。

  現在他要改弦更張,將士難免覺得比較突然,也有些反應不過來。

  他正是知道可能出現問題,所以才把人帶出來,然後逼他們表態。

  孫可望下定這樣的決心,其實是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這次關中大戰,金國如果勝了,東進派繼續掌握政權,他在西域只能給他們打下手,不僅得不到資源,還的給他們輸血,供給他們繼續與明朝對抗。

  這損害了他的利益,也損害安西都護府的利益,而要與朝廷對抗,減少金國朝廷對他的搜刮,增加他的籌碼,那他必須像吳三桂一樣,增加安西王府的獨立性,讓金國朝廷不敢過度的損害他的利益。

  如果金國失敗了,那金國就是一搜破船。要是明軍攆著豪格、吳三桂、孟喬芳進入他的地盤,那他該怎麼辦?總不能拱手讓權,所以他同樣要加強安西都護府的獨立性,甚至與金國決裂,來保證他的權利不被奪走。

  出於這兩種情況,他迫不得已,必須對自己的隊伍進行一次清理,以確定手下部將,首先忠於他,然後由他來決定是否繼續效忠金國。

  說實話,李企晨等將近些年跟隨孫可望在西域所向披靡,頗有一股漢唐時代的豪情,他們都十分佩服孫可望,也願意跟隨這位王爺,不過他們這些年都是打金國的旗號行事,所以他們對於金國同樣有著歸屬感。

  現在孫可望讓他們二選一,李企晨等人卻難以抉擇,他額頭冒著汗,不禁上前拱手道:“王爺,明軍實力強大,我們不支援朝廷,保存實力,這點末將沒有疑問。可是如果這個時候去搶奪人口,是否會讓朝廷腹背受敵,讓朝廷迅速奔潰?末將以為,唇亡齒寒,有朝廷在,我們就安全,如果朝廷沒了,那明軍是否會西進呢?”

  眼下的情況,安西眾將也是人心惶惶,對於前途感到渺茫。

  金國本就處於弱勢,如果金國完了,他們就該獨自面對明朝,這讓人感到恐懼。

  孫可望微微沉默,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他應該支援金國才對,現在他卻在做與金國決裂的準備,那他必須要說明,按他的來,會比眼下情況好,安西都護府會更有希望才能說服眾將。

  能帶兵打仗的人,能指揮幾千人馬的將領,沒有幾個人是傻的。一般人十個人都帶不動,他們卻能脫穎而出,指揮一營人馬,自然都是有腦子的,會想會看,會權衡利弊的精英。

  這些人光逼是沒用的,得讓他們真心願意效忠,認可他的想法,覺得他能給他們帶來未來才行。

  孫可望注視李企晨,開口道:“唇亡齒寒是沒錯,可是也要分情況來談。如果朝廷戰敗,那我們就算全力以赴,也改變不了現狀,那樣便只能算是飛蛾撲火。”

  現在的明朝已經夠恐怖,佔據關中後,那便可以說天下無敵了。歷史上,除了宋這個不算一統的中原王朝之外,只要大一統,用不了多久,必定想打誰打誰,任性的很。

  這個時候還不能正視明朝的力量,還想著與明作對,那無疑是不自量。

  李企晨低頭皺眉,沒說話,孫可望看著低頭的眾人,繼續說道:“如果能夠洞悉今後的大勢,現在就是我們改變與明朝關係的關鍵時刻,也是最後的時刻。李將軍擔心本王的行動會使朝廷迅速敗亡,這點可以不用擔心。有朝廷在,本王才好和明朝談,如果朝廷亡了,那明朝必然不會輕易接受本王的條件,所以本王雖然搶奪人口,卻不會攻擊朝廷,這點你們可以放心。”

  這話有點混亂,李企晨等人有些不太明白,孫可望繼續說道:“眼下對於朝廷而言是一次危機,對於我們而言,同樣也是危機。這個危機來自于明朝的崛起,我們想要在西域生存下去,就必須結束與明朝對抗的狀態,修復與明朝的關係,但是王彥此人好大喜功,本王如果直接服軟,必然談不出好條件,甚至引得明軍的進攻,咱們在西域的功業,或許都要給他人做嫁衣。”

  “那王爺想要怎麼與明朝改變關係呢?”李企晨不禁問道。

  如果金國失去關中,那明朝確實已經天下無敵,他們要繼續與明朝作對,遲早要被明朝滅掉,這一點眾人都認可。歷史上西夏能夠割據,是有遼國牽制,可現在已經沒有能牽制明朝的大國了。

  改變與明朝的關係,對於安西都護府來說,確實是一條好路,可是怎麼改變,卻是個難題。現在明朝強勢的很,肯定給不出好條件,而讓安西都護府交權投降也不現實。

  孫可望微微一笑,“王彥此人欺軟怕硬,本王要是搖尾乞憐,他必然會蹬鼻子上臉,所以和他談,光服軟不行。得讓他知道本王不好打,知道我們安西都護府的實力才行。本王帶這麼多人過來,就是要展現一下實力。本王已經收到消息,有一支明軍,正再攻打涼州,本王準備先擊敗這支明軍,一讓明朝知道我們安西軍的厲害,二幫助朝廷解決這支明軍的威脅。等這一戰之後,本王一邊遷走肅州、涼州等地的人口,壯大實力,一邊與明朝談判。”

  孫可望得意的笑了笑,“這時我幫朝廷解決了後路威脅,相信朝廷還能撐一段時間,而明朝見到了本王的實力,又急著滅朝廷,必然會同意本王和談稱藩的建議。如果條件談成,本王就是明朝的藩臣,還能從明朝採購貨物維持絲綢之路,豈不美哉?”

  這一下,眾人明白,孫可望雖然搶奪人口,但其實算不上捅金國刀子,甚至是幫了金國朝廷一把。而他則利用此時,既能進入嘉峪關,遷走一些人口,補充西域,又能讓明朝知道他不好打,讓明軍知難而退,接受安西都護府的倒戈。

  如果他的計畫得成,那安西諸將,就從金國的將官搖身一變為大明朝的藩臣,等於從金國的漏船,上了明朝的大艦,可謂成功上岸。

  李企晨等人聽了,不禁互相看了一眼,然後齊齊抱拳,“臣等願聽大王安排!”

  孫可望見此滿意的點了點頭,“此事能否成功的關鍵,是我們自己實力強大,讓明朝知道我們不好惹才行。所以孤希望眾將能與孤同心協力!”

  他正說著,嘉峪關外,卷起一道黃塵,一隊十多人的騎兵,疾馳著出來,徑直往金軍大營而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0

第1407章 馳援涼州

  十多名騎兵,疾馳著從嘉峪關一路奔至金軍營盤,卷起塵土直接進入大營。

  站在山腰的孫可望等一行人,看見黃塵滾滾的騎兵,從遠處奔來,臉上露出肅然之色,然後揮手道:“走,下去看看,本王等的消息來了。”

  眼下情勢雖然比較危急,但是將士們臣服,還是讓孫可望十分高興,意氣風發的帶頭下去。

  等一行人下了青頭山,孫可望也不進入大營,而是站在營帳外等候,不多時方才入營的騎兵,已經被人帶到,為首一員校尉上前行禮,“啟稟王爺,涼州虞相公有急信送到!”

  孫可望在西域能夠形成自己的勢力,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身邊沒有多少金國的文臣,武將們沒有受到儒家的薰陶,還是更重利益一些,更看重自己的前途和富貴。只要他故事說的好,給他們描繪一個可行的願景,就像陳涉吳廣呼出“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一樣,給眾將描繪一個好的未來,又有執行的能力,武將們便多半會跟著他一起建立功業,打一個江山出來。

  文臣就麻煩許多,可他們卻是秩序的代表,想要他們效忠,要求便多了,可以說相對較難,但是邦國的治理,卻又離不開文臣。

  金國在西域的文官少,使得孫可望的掣肘較少,但是他想要自立,卻得弄走一批讀書人才行。畢竟他在西域光靠武力震懾,只能安定一時,還是需要文臣來幫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體系,來將整個封國維持下去,避免人一死,國家歷史瓦解的局面出現。

  在西域或者說是草原,這種情況可以說十分普遍,強大如帖木兒,也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崩塌了。

  不過孫可望想著背金自立,卻不附和文人心中的道義,他想要招到讀書人效忠,卻比較難。虞胤是孫可望比較看重的一人,很想讓他幫著自己,可是虞胤如果知道他要自立,或許會吐他一臉,大罵奸賊。

  如果是王彥這種好顏面的人,或許就放棄了,躲著這種不給面子的文人,但孫可望不一樣,他流賊出身,行事卻沒那麼多顧忌,現在不效忠沒關係,先擄到西域養著,一年兩年好吃好喝供著,石頭也給你無熱乎了。

  聽說是虞胤來信,孫可望知道他等的消息應該到了,於是連忙說道:“速帶信使來見孤王!”

  校尉微微一愣,反應過來後,忙行禮告退,不一會兒,一名消瘦的文官被帶上來,向孫可望行一禮,“下官涼州知府韓國梁,參見安西王。”

  孫可望臉上流露出關切,忙扶住他的手臂,問道:“虞相派韓知州過來,可是關中有什麼情況?”

  韓國梁是韓朝宣第二子,他一路疾馳過來,見金軍營地外,大片的草坪都被戰馬和牛羊吃了大半,就曉得孫可望在嘉峪關外已經駐紮了一段時間。

  眼下金國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他卻遲遲不發兵支援,顯然心存異志。

  韓國梁看見安西軍的營盤外的情況,心中雖然憤怒,知道孫可望假關心,但還是隱忍下來,不去揭穿他,反而急聲行禮道:“王爺,明將王得仁偷襲雍涼,已下西寧府,現攻打涼州正急,虞相在城中組織防守,還請王爺立刻發兵增援!”

  孫可望聽了眼珠一轉,並未答應,反而問道:“韓知州從涼州來,可知關中戰事如何?陛下可發兵救援涼州?”

  聽到此語,韓國梁心裡一急,忽然用力,就要下拜,但孫可望卻托住了不放手,他只能痛聲道:“王爺乃國朝石柱,況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王爺之運以大金國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眼下關中已然大敗,全靠王爺力挽狂瀾,王爺切莫遲疑啊。”

  孫可望聽了之後,心裡一驚,果然還是敗了,他不禁回頭與眾將對視一眼。

  韓國梁既然急著來嘉峪關外來救援,關中失敗的消息,估計隱瞞也沒有作用,他急著搬兵至少說明情況不樂觀,所以他直接說明厲害,但說完怕還是不能打動孫可望,於是又補充道:“眼下能救虞相,救大金者,只王爺一人。如果王爺幫助朝廷穩定局面,那功勞如同補天,進封一字王,也不是不可能啊!”

  孫可望聞語才回頭過來,忙道:“韓知州何出此言,國朝有難,本王自然責無旁貸,豈會貪念什麼爵位。”

  “那下官請王爺儘快發兵,助朝廷渡過危機。”只要孫可望願意出兵,他怎麼想怎麼表演都成,韓國梁急忙行禮,欲敲定此事。

  說完,他便將一封信呈給孫可望,孫可望取出信來,是虞胤所書,內容與韓國梁說的差不多,都是曉以利害,再許以好處,最後說了些忠君愛國之言,讓他速度發兵,解涼州之圍,幫金國穩定陣線。

  孫可望看完虞胤的求救信,將信給身後張勝等人一觀,然後對韓國梁道:“本王即為大金國的安西王,救援涼州自然義不容辭,本王會立刻出兵,三日之內必達涼州,為虞相解圍。”

  語畢,孫可望見韓國梁並沒有漏出喜色,知道他並不相信自己,但是孫可望也不在意,隨即令道:“張勝傳令大軍收拾,立刻拔營,準備入關!”

  說完又扭頭對眾將道:“諸將隨著本王進帳,商議進兵之事!”

  “王爺,下官代替虞相,謝過王爺了!”韓國梁彎下腰去,不禁深深一禮。

  孫可望早做好了進兵的準備,他一聲令下,各部士卒便開始收拾營帳,不到一個時辰,便基本準備完成。

  中午時分,大軍用過一頓午飯之後,六萬人馬便離開青頭山腳下,向東挺進。

  韓國梁見他出兵如此爽快,只以為誤會了孫可望,卻不知他雖然領著六萬人馬東入嘉峪關,但是卻在青頭山腳下留了三千余人放牧牛羊,後勤並沒完全跟上,顯然不打算久留雍涼。

  孫可望這六萬人馬,玉茲和葉爾羌人占了一多半,有近四萬人。孫可望在西域的根基還不算太穩,只有將這些西域各族的人馬帶在身邊,他才安心。

  這四萬人都是馬軍,孫可望的兩萬金軍,與明軍的龍騎類似,都配備了戰馬,六萬人輕兵簡行,浩浩蕩蕩殺向涼州而去。

  ……

  涼州城,明軍的攻城行動還在進行,三千名軍銃手,在盾車的掩護下,浩浩蕩蕩的向城牆逼來,盾車擋住城頭射來的箭雨和彈丸,明軍銃手列成三排,輪流向城上射擊。

  彈丸不斷呼嘯著向金軍射去,牆垛被打的碎石飛濺,不斷有漏出身子的金軍士卒跌落下城,密集的彈丸,壓得城頭上的金軍士卒抬不起頭。

  這時王得仁一揮手,旗鼓仰頭吹響號角,兩千多刀盾手,扛著數十架登城梯,推著攻城錘,便如同潮水一般的向城頭殺去。

  因為受到了明朝火銃的壓制,金軍士卒很難行成密集的彈雨還擊,只能從牆垛的射擊孔中放箭,進行零星的還擊。這雖然沒有給明軍太多殺傷,不過卻也保護了自己,但當明軍士卒靠近城牆,豎起登城梯,開始攀爬時,他們便只能冒著彈雨,用長矛和滾木進行反擊。

  城頭上,金軍士卒不斷刺出長矛,丟下滾木,金軍士兵用鐵勺舀起城牆上滾燙的糞汁,向登城梯上攀爬的明軍士卒潑散下去,城下頓時一陣撕心裂肺的哀嚎。

  在涼州南城,明軍攻擊的城牆上,不斷有明軍士卒哀嚎的墜下,也不斷有明軍士卒沖上城頭,雙方不斷搏殺,一名明軍跳上城頭,一刀砍死一名金軍,卻馬上被長矛刺穿胸膛,另一邊一名明軍則抱著金軍一起墜下城牆。

  一場血腥而殘酷的攻防戰在涼州南城,激烈的展開著……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0

第1408章 涼州圍解

  涼州城下,隨著戰事的持續,明軍開始登上城牆,火銃手已經開始自由瞄準射殺城頭的金軍。

  一架攻城梯搭上城牆,十多名明軍聚集在梯下,一名小旗嘴裡咬著戰刀,一手舉著藤牌,向上攀爬,他剛順著登城梯爬到半腰,城頭一名金軍猙獰著在牆垛間漏出半個身子,雙手取起一塊巨石,正要砸下去,忽然身子一顫,胸口被一銃擊中,身體和石頭一起跌下城頭,從梯子旁邊墜下。

  城牆下三十步外,一輛盾車後面,明軍士卒收回冒煙的火銃,交給同袍,然後接過裝填好的火銃,拿過來繼續射擊。

  之所以才用這樣的方式,因為自由射殺過程中,始終由一名士卒觀察城頭,然後連續射擊,比士卒各自裝填後抬槍射擊,無疑更加知道該打哪裡,哪裡更加需要火力支援。

  屍體和石塊從小旗身邊落下,小旗頂著盾牌,又往上竄了幾步,這時城頭又出現一名手持長矛的士卒,頂替了剛才那名金兵的空缺,他將長矛刺下,捅在小旗舉在頭頂的藤牌上,押得小旗無法繼續上爬。

  “快!火銃!”方才那名火銃手,一銃打空,彈丸射到了牆垛上,扭過頭來急呼一聲,將打完的火銃交給同袍,然後又接過一杆裝填好的火銃。

  士卒將銃抬起,對準了那拿矛連連下捅的金軍,然後深吸一口氣,呼出時扳機扣動,火銃微微一震,騰起一團白煙,一枚銃丸在銃管內跳動著隨處銃焰噴發而出,彈丸呼嘯著直射城頭。

  那持矛的金軍士卒一僵,長矛脫手掉下城頭,身體則倒在了牆垛後面。

  小旗感覺到沒人捅他的盾牌,立時乘機上竄,一下站上了城頭,而就在這一瞬間,又是一根長矛向他刺來,小旗身子一側,一下用手抓住長矛,然後往身前一撤,將一名十六七歲的金軍撤到身前,提手一刀,將他殺死,然後便跳上了城頭。

  城上的金軍大多是屯軍,小旗一上來,就連殺兩人,但就在這時幾杆長矛同時刺來,捅中他的腹部,金軍士卒怒吼著將他的身體,頂下城頭。

  然而金軍士卒未來的急高興,緊隨著小旗之後又連續跳上來兩名明軍。青海過來的明軍,受地形限制,補給不便,並沒有太精良的裝備,但是精銳程度,卻不是金軍士卒可以比擬,金軍士卒面對上城的明軍,只能進行殘酷的換命搏殺。

  王得仁駐立在大纛旗下,注視著攻城明軍不斷的登上城牆,心中不禁鬆了口氣。

  他從青海殺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孤軍深入,大軍紮營於野,讓他有些不安,只有儘快拿下涼州,然後進入城內,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安心等主力西來。

  “攻城錘上!”王得仁冷聲吩咐道。

  七八十名披著雙甲的明軍士卒,推著巨大的攻城錘,在數百面盾牌的密集防護下,慢慢靠近城門。

  虞胤在南城親自督戰,怒聲指揮道:“放箭,砸火罐!不要讓明軍靠近城門。”

  城頭的金軍士卒,連連放箭射銃,火罐砸下去燃起大火,但都不能阻止這只百足的鐵甲蟲。

  “轟!”的一聲巨響,城門在晃動,涼州在顫抖,門洞處的磚石和泥土撲簌簌落下,攻城錘再次向後蕩起,然後在士卒的號子聲中,帶著萬斤之力回蕩過來,再一次向涼州城門瘋狂地沖去。

  又是一聲驚天動地的悶響,城牆在劇烈晃動,城門已經搖搖欲墜,虞胤身子不穩,險些跌到,他被士卒扶著,臉色慘白,不禁痛苦的逼上雙眼,不願意承認涼州就快完了。

  城門後面,手持長矛的金軍士卒,擠滿了門洞,他們看著被撞得一震一震,塵土嘩啦啦啦直落的城門,一個個臉色發白,喉嚨發幹,驚惶的左右張望,想從身邊的同袍身上獲得勇氣,但卻看見一張張同樣驚惶四望的面龐。

  注視著士卒攻城的王得仁,已經嗅到了勝利的氣息,他臉上漏出興奮之色,手將腰間戰刀慢慢拔出,目光緊盯著涼州城門,只等城門一破,他便戰刀一揮,指揮大軍殺入城中。

  就這時,在他的西面,幾名騎兵卻疾馳而來,其中不少人身上還插著箭杆,滿身是血的直奔中軍大纛旗,引得列陣的明軍一陣騷動。

  王得仁注視著戰場,騎兵賓士到他身旁不遠處,他才聽見動靜,扭頭一看,卻心裡一驚。

  騎兵賓士過來,馬未停穩,便飛身跳下,後面被箭射中的直接滾落下馬,幾名親衛忙上前檢查。

  “啟稟軍門,西~西面~大股金軍殺來,足有五六萬人~”為首一員斥候,疾走幾步,噗通一下單膝跪地,氣喘如牛的稟報道。

  王得仁聞語,臉上不驚一陣愕然,恰在這時他扭頭西望,只見遠處黃塵漫天,又聽到淒厲的號角聲傳來。孫可望率六萬大軍,狂奔四百餘裡,在最關鍵的時刻殺到了涼州城。

  王得仁見此,一句話也說不出,他不禁仰天長歎一聲,“天意如此啊!”

  六萬馬軍,萬蹄踐踏大地,聲勢無比駭人。列陣的明軍見此,頓時出現一陣騷亂。王得仁心中苦澀,十分不甘,可是眼下的情況他卻能夠看清,當即一拔馬韁,大聲命道:“鳴金收兵,傳令所有人馬,拋棄一切輜重,迅速撤往西寧府!”

  語畢,王得仁一拍馬臀,疾馳而出,他沒有回營,直接往南潰逃。

  “當當當”的一陣金聲響起,已經殺上城頭的明軍士卒微微一愣,有些茫然的回望,不曉得軍門為何收兵,可當他們聽見萬馬奔騰,見數萬馬軍從西面疾馳而來時,頓時滿臉驚愕起來。

  眼下這個情況,根本沒得打,還在營地的明軍紛紛上馬,疾馳著沖出營寨,攻城的明軍則如潮水一般退下,倉皇的南逃。

  金軍騎兵疾馳過來,萬馬齊頭並進,片刻間就殺到涼州南城,騎兵分成幾股,或衝擊明軍營寨,或追殺從城下撤退的明軍,騎兵掩殺著往西寧方向而去,將王得仁殺得大敗。

  城牆上,已經絕望的虞胤,感受到城頭的喊殺聲一下安靜,然後又變成歡呼聲,不禁忽然睜開眼。

  “相公,快看,是安西王的援軍到了!”他身邊一名將領,指著城外,喜極而泣。

  虞胤神情一振,站起身來,向城外眺望,只見安西軍鋪天蓋地而來,正漫野追殺明軍潰兵,他頓時一握拳,興奮道:“安西王,不負我的信任,他終於出兵了!”

  說完虞胤扭頭過來,大聲令道:“開城門,讓大軍追擊,務必重創明賊。”

  虞胤話音剛落,一名士兵快步跑來稟報道:“啟稟相公,韓知州回來了。”

  虞胤大喜,急問道:“人在哪裡?安西王來了麼?”

  “回稟相公,剛進西城,安西王還沒進城!”

  當下不等士卒去領人,虞胤便匆匆向西城趕去。

  韓國梁與孫可望的先鋒一起疾馳而回,孫可望領大軍突擊南城的明軍,他則從西門進城。

  這時他得知虞胤在南城指揮,所以便往南城而來,剛走一半,便迎面遇到了虞胤,虞胤欣喜的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便大喜道:“國梁,幸虧你搬來救兵,不然本相便與城池共存亡了。”說著他向後看了看,孫可望果然沒有進城,於是搖著韓國梁的胳膊,問道:“安西王呢?你是在哪裡遇見安西王的兵馬的。”

  “回稟相公,安西王去突襲明軍,估計暫時不會進城。”韓國梁行禮回了一句,然後看了看左右,卻忽然反拉住虞胤,低聲說道:“相公,下官並非路上遇見安西軍,而是出了嘉峪關後,被安西軍的斥候帶到青頭山腳的安西軍營寨。以下官的觀察,安西王早就到了嘉峪關外,至少駐紮了半月時間……”

  虞胤聽了,臉色一沉,手一下鬆開,神情有些難看起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0

第1409章 向明求和

  面對孫可望的六萬人馬,王得仁的一萬三千人,加之又再攻城中受到突襲,大敗是必然之事。

  王得仁果斷的下令撤退,可是卻並沒挽回多少兵馬,明軍從涼州一路敗退至西寧府,被安西軍狂追百餘裡,潰退至西寧府城,損失了近萬人,輜重全部丟棄。

  此時安西軍在西寧城外,將王得仁圍的水泄不通,而看著明軍被圍,退到雍涼的金軍和官員,不禁都精神一振,將孫可望看城了金國的救星。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金國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人心,從西域來的六萬人馬,無疑給了金國一劑強心針,讓不少官員以為還有機會在雍涼站住腳跟。

  一時間,孫可望這個在金國並不怎麼被重視的安西王,被雍涼的金國官員所擁戴,但孫可望本人卻十分清楚,知道心中不能存有幻想,必須趁著金國還沒完蛋,趕緊找機會下船,然後重新上岸。

  西寧城上,王得仁一臉懊惱的注視著城外的安西軍大營,沒有料到孫可望居然有這麼多兵馬,這麼多騎兵。

  “軍門。金賊圍了我們幾日,戰又不戰,退又不退,不知是為何啊?”旁邊的部將金沅誕,不禁疑惑道。

  要說他們雖然被殺敗,退入西寧城內,但畢竟還有萬人,算得上是金軍後方的一枚釘子,孫可望因該急著滅了他們,然後去關中助戰才對,為何圍而不攻呢?

  難道是關中戰事,金國取得了優勢,還是他想等我們糧盡而降?

  王得仁有些不明白,他注視著金營,出聲歎道:“我們現在以不變應萬變,不管金賊玩什麼花樣,只需堅守西寧待援即可。現在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看關中的戰況如何了。”

  正說話間,一名士卒跑上城來,稟報道:“軍門,孫可望的使者求見。”

  “莫不是說降?”金沅誕疑惑一聲,眼珠一轉,“軍門,他若真是招降,末將以為可以詐降,然後尋機會倒戈,必然能立一番奇功。”

  王得仁皺了皺眉頭,扭頭對士卒道:“帶過來見我。”

  不多時,一名金將被帶上城來,不卑不亢的拱手道:“在下安西都護府鎮東將軍劉炳然,王軍門,幸會。”

  據說孫可望的安西都護府設有安西四鎮,王得仁沒想到孫可望居然派了個大將過來,心中有些驚訝,他微微一愣,反應過來抱拳回禮道:“劉將軍冒險前來,不知道有什麼事情,要是勸降,就不必說了。本鎮尚有萬餘人馬,還可一戰。”

  劉炳然卻笑了笑,搖頭行禮道:“王軍門誤會了,我奉安西王之命過來,是想讓王將軍休書一封,為安西王牽線,讓安西王有機會能與楚王監國談一談,我西域都護府願意稱藩,為大明西屏。”

  ……

  城外金軍大營連成一片,白色的帳篷一望無際,明朝知道金國在西域動作不小,卻並不知道孫可望居然整出了這麼大一份家當。

  這時在金軍中軍大帳內,孫可望叫來心腹劉炳然,將一封信交給他,然後低聲吩咐道:“明軍佔據隆德縣後,雍涼門戶已然大開,王彥隨時會發兵西進,留給孤的時間不多了。現在你立刻前往隆德,見到明軍之後,找關係去見王彥,將本王的信和王得仁的信交給王彥。”

  劉炳然點了點頭,將信收入貼身的衣物中藏好,然後行禮道:“大王放心,臣明白了。”

  孫可望微微頷首,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路上小心,得了答覆再回來。”

  兩人正在帳中說話之時,一隊騎兵護衛著虞胤,進入安西軍的營盤。

  虞胤一路冷著臉,直接闖到孫可望的大帳外,孫可望正吩咐著,便聽見外面親衛的阻攔聲傳進來。“相公,沒有大王的命令,誰也不許擅闖王帳。”

  孫可望聞聲,微微皺眉,揮手示意劉炳然去辦,然後對帳外喊道:“讓虞相公進來。”

  虞胤掀起帳簾冷臉入帳,劉炳然行了一禮,便側身離開,孫可望則笑著迎接上來,笑著道:“虞相怎麼到本王這裡來呢?”

  “不來,本相被安西王賣了,怕還不知道。”虞胤沒好氣地說道。

  孫可望不禁尬笑道:“相公何出此言啊?”

  虞胤見孫可望不承認,慍聲道:“那安西王遷徒肅州、涼州的百姓是何意?圍著西寧不打又是何意?隆德被明軍佔據,雍涼門戶洞開,情況無比緊急,安西王不發兵奪回,又是何意?怕是準備賣了大金和本相,與明國苟合吧!”

  孫可望這種野心勃勃的人,再怎麼影藏都會漏出尾巴來。虞胤與他共事時,早就知道他有野心。只是虞胤看中他的能力,加上經營西域是個苦差事,費時費力,別人不願意去,金國只能用他。

  在他兼併劉進忠部時,虞胤也沒說話,默許了他的行為,還幫助他向朝廷解釋,使得他在河西走廊壯大。

  之後,虞胤回到長安,進入中樞,覺得有孫可望在西域,金國朝廷能省下許多麻煩和精力,又常常幫他說話,促使金國朝廷對他放權,讓孫可望沒有過多的掣肘,能按著自己的想法對西域完成了初步的整合。

  現在虞胤真是有些後悔,他早就知道孫可望有野心,卻覺得大金能夠控制住他,不想釀成大禍。

  孫可望聽後臉不禁一下冷了下來,虞胤既然已經知道,那他也就不再隱瞞,冷聲道:“本王並非欲出賣大金,只是為手下兒郎尋條出路而已。眼下的局勢,相公應該明白,大金國大勢已去,此時不與明朝和談,那就只能與金國一起覆滅。”

  眼下的局勢,金國確實快完了,虞胤承認孫可望的看法,但是他認為只要孫可望願意效忠大金,那事情就還有所轉機。

  “安西王,就算要議和,也得先奪回隆德,將明軍擋在隴山以西,才能談啊。”虞胤聽見孫可望只是想議和,並非投誠,覺得還有機會說服他。

  孫可望看了虞胤一眼,他顯然還抱著金國能割據雍涼和隴山之西的幻想,但是王彥絕對不會允許金國繼續佔據隴西。

  就像當初不允許他割據雲南一樣,王彥不會容忍大明的疆域記憶體在一個割據政權,雍涼甚至河西走廊,這些故明的疆土,王彥必然都要收回,否則他的功業便不圓滿。

  “虞相,這個時候就不要存在幻想了。就算本王發兵,能不能奪回隆德是個問題,就算奪回了,王彥也不會同意金國割據雍涼。這麼多年了,你該知道王彥的為人,他要的是天下一統,不會容忍大餅上缺一塊。”孫可望說到這裡,也不隱瞞,直接說道:“本王已經派人去與王彥商談,願意退出嘉峪關,然後向明朝稱臣納貢,做明朝的西屏。虞相有大才,何苦為殘金賣命,不如隨本王西歸,本王可委任虞相為我西國的宰相。”

  虞胤身子一顫,才明白孫可望是自己和明朝談,並不是要代表金國同明朝談,他根本沒打算救金國,而是想著自己上岸。

  這時他仔細一想也明白,明朝要收復所有的失地,金國的版圖就只剩下西域,而西域是孫可望的地盤,他自然不會讓金國朝廷退到西域,對他指手畫腳,奪他的權力,所以對孫可望而言,他最好的選擇就是把金國丟一邊,自己和明朝談判。

  “無恥!你不要忘了,你在川南大敗,是誰收留了你!”虞胤一聲怒喝,便立刻轉身,想往外走。

  孫可望臉色一沉,“給本王攔住。”

  “孫可望,你想做什麼?”

  “本王也是為了虞相好,虞相還是留在本王營中,幫本王多找些人才過來,今後一起經營西域……”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