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崇禎十七年秋 作者:話淒涼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4 13:28: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14 85648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0

第1410章 殲滅北路

  隆德縣以東,六盤山腳下,從平涼府通往寧夏的官道上,一支兩千人的明軍,組成了一個簡單的方陣,在兩座小山之間,擋住了金軍北去的道路。

  先一步到此的明軍,在陣線前挖了一條深溝,人馬站在溝的北面,藤牌組成一道盾牆,長矛手將矛架在藤牌上,後面火銃手持銃站立,整個軍陣十分簡單,卻殺氣騰騰。

  在明軍對面,是近兩萬金軍,人數是明軍的十倍,但氣勢反而不如嚴陣以待的明軍。

  大風吹過,卷起地上的黃塵,風沙彌漫在天空中,戰場肅殺一片。

  兩萬金軍士卒,有些慌亂和膽怯的在明軍南面列陣。

  從渭水南岸逃到北岸,然後一路向西奔逃,中途還被明軍追上,被殺得再次大敗,等金軍潰敗到此時,早已沒了精銳的樣子。

  此時各軍的建制早就跑亂,不少營將連自己的營旗都丟了,各營軍官為了方便逃跑,頭盔和背旗也早仍在了路上。

  軍官失去了標示身份的盔旗和背旗,士卒們不知道跟誰,金軍只能勉強擺出一個,刀兵在前,其它人馬依次在後的陣形。

  丟失了軍械和衣甲的金軍,猶如一支乞丐大軍,形如流寇一般。

  豪格與孟喬芳,被人簇擁在隊伍中間,立馬在一杆新趕造的大纛旗下,目光複雜的看著遠處的明軍,身後的將領們臉上焦慮,口舌發幹。

  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不衝破阻攔,等明軍主力一到,那全都要完蛋。

  豪格、孟喬芳、索尼等人,不禁齊齊拔出腰間的戰刀,沒有鼓舞,就是一個字,“殺!”

  窮途末路的金軍,發出一聲怒吼,猶如遊戲中沒有章法的獸人軍團般,開始向前衝鋒。

  金軍在潰逃的過程中,不只是建制跑亂,士卒的兵器和衣甲也丟了大半,原本個兵種配合的陣形已經不存在。

  他們現在想要擺出精妙的陣形很難,再者金軍也沒有時間,所以全都散開了衝鋒。

  金軍顧不得什麼章法,像打群架一樣,又如萬獸狂奔,不過雖然混亂,但是畢竟曾經是精銳,所以大體上還是保持著,持盾的士卒沖在前頭。

  秦鋒站在明軍陣後,看見鋪天蓋地沖來的金軍,頓時一揮手道,“放炮迎擊。”

  明軍陣線兩側,五六門銅炮發出一聲轟鳴,騰起一團白煙,炮彈呼嘯著砸出,在人潮中濺起一團團的泥土,幾名金軍被砸得飛起,抛灑出一片血霧。

  看見金軍士卒接近,秦風再次一揮手,身邊旗鼓令旗一揮,陣中口哨響起,一排銃手立刻上前一步,將火銃舉起,瞄準出現在陣前的人潮,頓時紛紛扣動扳機。

  “砰砰砰”的銃聲響起,明軍陣線騰起一團團的白煙,瞬間彌漫整條陣線。

  奔跑的金軍士卒,被打得連連倒飛,撲死一片。持盾的金軍,盾牌被打得火星四濺,等近了,銃丸連盾牌都打穿。

  金軍士卒遭到了明軍排銃無情的射殺,但依然喊殺聲震天的奮勇向前,向明軍席捲而來。

  沖到進前的金軍,一手用盾牌護住要害,一手將手裡的長矛投出,迎著密集的彈雨向明軍陣地猛烈衝擊。

  近前的金軍弓手和銃兵開始放箭射銃,但他們的反擊與迎面而來密集如雨的彈丸相比,卻差距太大,明軍在盾牆的護衛下,只有零星的被射倒,金軍卻是成片的撲死。

  豪格見金軍士卒死傷慘重,病態的臉上更加慘白,而就在這時,金軍士卒終於沖到了跟前。

  士卒們被壕溝所阻,紛紛跳下溝去,然後向上攀爬,這時盾牆後的明軍長矛手,頓時將長矛從盾牌的縫隙見刺出,將爬上來的士卒捅下溝去。

  金軍倉皇逃到此處,完全沒有準備什麼器械,明軍也是疾馳趕來,匆匆設防,也沒有時間佈置太多的工事。

  兩軍殘酷的廝殺,爬上來的金軍不斷被捅下,不深的壕溝,不多時便填滿了屍體。

  “轟!”地一聲巨響,金軍撞上了明軍的盾牆,絕望的士卒們,迸發出難以想像的力量。

  兵戈相擊,盔甲相撞,鏗鏘有聲,短斧頭劈開盾牆,兩軍激烈地鏖戰在一起,喊殺聲、慘叫聲,人頭落地,血流成河。

  前面陣線鬆動,後面銃手齊齊打出一銃,然後插上銃刺,挺著火銃加入戰團。

  豪格見短兵相接,蒼白的臉上,終於出現一點血色。兩萬大金精兵,打兩千明軍,這麼吃力,也真是令人心酸。

  孟喬芳見明軍陣線鬆動,漏出一點喜色,激動道,“陛下,快突破了。”

  豪格拉緊馬韁,準備隨時通過,就在這時,身後大地開始震動起來,塵土飛揚,金軍立刻感受到了,索尼不禁驚聲大喊:“陛下,不好!”

  豪格扭頭一看,滿臉驚恐,孟喬芳也早已看見,他心中大吃一驚,只見身後殺來一隻馬軍,鋪天蓋地,約有兩萬人之眾。

  馬軍旌旗招展,氣勢駭人,迅猛無比地殺向金軍後背。為首大將胯下一匹黑駒,手執馬槊,風馳於眾軍之前,正是劉芳亮殺到。

  豪格驚得在馬上晃了晃,劉芳亮陰魂不散,居然這麼快就追上來了,他心中感受到一陣絕望。

  這一下金軍腹背受敵,明軍騎兵隔著老遠,後面的金軍已經大亂。

  孟喬芳、索尼等見勢不妙,立刻大聲吼道:“陛下,快走,遲了誰都走不了!”

  豪格臉色慘白,驚惶的吩咐,嘴唇顫抖,“各部自行突圍!”

  這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突圍,金軍瞬間崩潰,鑽山的鑽山,繞道的繞道,士卒丟盔棄甲,漫野而逃,金軍兵敗如山倒。

  “殺啊!”

  明軍喊聲震天,士氣如虹,追趕著金軍掩殺而去,黑壓壓的敗兵,互相踐踏,數千走投無路的金軍只得跪地求饒。

  ……

  數日後,隆德縣。

  劉芳亮在隆德以東擊潰北路的金軍潰軍後,便沒有繼續進軍,而是西進隆德,守住這個通往雍涼的大門,等候明軍的糧草運來。

  他方到隆德,沒多久,劉炳然便來到城外求見,劉芳亮問明緣由後,將人和信一起送到長安。

  長安城,監國行轅內,幾位從洛陽趕來的內閣大學士,坐在兩側,王彥端坐帥案前看著孫可望的信和王得仁的信,半晌後,皺眉對左右道:“幾位閣部也看看,孫可望這是給孤一個下馬威,拿西寧城內的將士威脅孤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1

第1411章 同意談判

  節堂內,陳邦彥等人從王彥手中接過兩封信件觀看,幾位各部圍在一起,很快就將內容大致的瞭解一遍。

  王得仁的信只是提供了一個資訊,就是他圍攻涼州時被孫可望的安西軍突襲,損失萬人,現在被圍困在西寧府內,並說明了孫可望的大致兵力,而對於孫可望的稱藩是真心還是假意,則不做評論,留給朝廷和王彥自己分析。

  從信的內容來看,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向王彥傳遞,他包抄失敗,孫可望的安西軍進入雍涼的資訊,好讓王彥和明軍做好準備,至於是戰是和,則不是他這個級別能夠考慮的事情。

  孫可望的目標也基本於信中表現,他願意與金國決裂,放棄雍涼西撤,退回嘉峪關之外,向明朝稱藩,仿照朝鮮例,請求大明的冊封,做大明的西屏,雙方以嘉峪關為界限,互利通商。

  當然如果明朝不答應,那西寧被圍的一萬多明軍,就是孫可望的人質,而且他還可能為明朝進軍雍涼製造障礙。

  難怪王彥覺得孫可望給了他一個下馬威,這廝等於腰裡插著一把刀,強迫王彥收他做小弟,如果不同意,他便反手一刀,便要割王彥一塊肉,王彥心裡怎麼會愉快。

  幾位閣部看完之後,一陣議論,王彥喝了口茶,將杯子放一邊,開口問道:“幾位閣部看完之後,有什麼意見?孤王該不該答應他呢?”

  陳邦彥左右看了看,先拱手道:“監國,從王得仁的信來看,孫可望帶來六萬大軍,這說明他的實力很強。如果他是真心歸附,那我大明在西面就有一個堅實的屏障,但是看他的行為,卻不似真心,而只是時事所迫下採取的權宜之計,監國要答應他的條件,怕後患無窮。”

  金國被滅之後,天下一統,兵事方面的支出自然會大量消減,這對於兵部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兵部想要在內閣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得有一個敵對的目標出現,保持足夠的威脅,才能繼續獲得資源的傾斜。

  陳邦彥之前還未此事發愁,這時孫可望送上門來,實力還不弱,卻正好可以成為兵部繼續獲取資源的一個很好的藉口。

  當然他除了是為兵部考慮外,也是為明朝考慮,孫可望反復無常,又是個有野心的人,留下他,而他還有數萬兵馬,對於明朝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始終存在巨大的隱患。

  王彥聽了點點頭,“岩野公說得有理。孫賊居然敢威脅孤王,這哪裡是真心臣服。”

  “監國,臣以為無論孫可望是否真心,他的條件都可以答應。”陳子龍卻站出來,行禮道。

  王彥微微皺眉,“這是為何?”

  陳子龍躬身,鄭重的作揖行禮,沉聲道,“監國,伐金之役,已經將近一年,國庫損耗眾多,已無餘財!眼下關中糜爛,百業待興,處處都需要銀錢,若再有大戰,戶部怕是吃不消了。”

  聽道又是錢糧的問題,王彥心中有些不高興,“這次收繳豪格的莊園,孟喬芳、韓朝宣等人的田地多達數萬頃,這些土地換成銀錢,還不能解決戶部的虧空麼?”

  “監國,眼下關中混亂,流寇四起。金將白廣恩與流寇趙黑虎,盤踞商州、洛南,聚攏饑民十余萬,陝北金國兵部侍郎張文蘅也正同榆林的流寇匯合,關中動盪不安,田地自然不值什麼錢財,朝廷此時處理,並不划算。”陳子龍解釋道。

  這個理由倒是能說服王彥,他不禁微微頷首,關中這麼亂,確實沒有什麼人敢來買田,朝廷應該等關中穩定後,田畝價格上漲時,再處理這批良田。

  蘇觀生這時也出來道:“監國,臣以為眼下應該先穩定關中,儘快發兵剿滅流寇才是上策。至於殘金,只需偏師西進,不宜再興大兵,朝廷不如先接受孫可望的條件,等穩定關中,消滅了吳三桂和豪格,再來削弱孫可望也不遲。”

  金國潰敗,關中原有的行政體系和社會秩序也徹底崩壞,而明朝又沒完全接手關中,許多地方都形成了權力的真空,使得各種人物都趁亂跳出來。

  流寇和地方豪強,便乘此機會粉墨登場,而這些人不比正規軍,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現在明朝主力雲集關中,要是哪支流寇,跳出關中殺入關東,那絕對將是一場災難。

  金國雖然比不上明朝,但是相當於明朝的五分之一,還是有的,明朝一下胖那麼多,弄不好要撐出病來,需要消化的時間。

  “監國,眼下關東的運來的軍糧,大多用來賑濟關中百姓,招撫流民,大規模西進並不太可能。朝廷不費一兵一卒,能從孫可望手裡接過雍涼,將吳三桂包圍於隴右,何樂而不為呢?”陳子龍又開口說道。

  王彥明白幾人說道的有道理,可是總覺得事情進行到一半,就被人打斷,有些不高興,他微微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可以接受孫可望的稱藩,不過他提出的條件,得改一改。”

  眼下吳三桂加上孫可望,以及金國在隴西的雜牌軍,應該還有十萬來人。王彥如果不接受孫可望的條件,那至少要動用十到二十萬大軍去奪取隴西,但眼下軍資要用來鎮壓關中的叛亂,王彥沒有那麼多軍資動員這麼多大軍。

  如果不接受孫可望的條件,首先是西寧府的王得仁危險,其次是孫可望見稱藩不成,很可能會轉而支持金國。那等王彥平定關中,再調頭西進時,怕又不好打了。

  接受孫可望的條件,那金國在隴西就只剩下吳三桂的三萬人,明軍只需五萬偏師,就能剿滅吳三桂,確實是個划算的買賣。

  “不知道監國想怎麼改?”陳子龍問道。

  王彥沉吟一陣,看向陳邦彥,然後開口說道:“岩野公的擔心很有道理,孫可望這廝反復無常,孤王不知道他是真的臣服,還是有意拖延孤王進軍的時間,或者又是想騙孤王偏師入隴西,再打一個場伏擊。這些都有可能。”

  幾人聽了暗暗咋舌,就這片刻間,王彥就想出了這麼多可能,監國最近越發多疑了。

  不過不得不承認,王彥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萬一孫可望表面求和,讓明軍放鬆警惕,只派偏師去取雍涼,事實上則是與吳三桂勾結,欲圖伏擊明軍偏師,那情況便不妙了。

  “監國說的有理,這確實不得不防!”幾位閣部對視一眼,然後開口說道。

  蘇觀生不禁問道:“人心難測,這孫可望是什麼想法,我們也不知道,如果有這麼多顧慮,那這個談判怕是進行不了。”

  王彥笑了笑,“劉芳亮在隆德以東追上了北路潰逃的金軍,但是卻讓豪格和孟喬芳等人逃了。吳三桂在秦州、天水一帶,他們去不了,豪格應該會逃到孫可望那裡。孤王要讓他交出豪格,這樣他與金國不決裂也得決裂,孤王才能放心許他稱藩。”

  “要是這樣,孫可望的名聲就真的太臭了,對他也是一個打擊。”蘇觀生不禁讚歎一聲。

  王彥笑著看了他一眼,“這件事就交給蘇閣部去談。如何?”

  蘇觀生微微一愣,沒想到王彥會點他的將,他遲疑片刻,還是拱手道:“臣領命。”

  王彥點點頭,又補充道:“另外雙方的邊界要在哈密衛,孫可望這人,孤很不放心,不得不防備。”

  語畢,王彥看向眾人,問道:“諸位以為這樣的決策,可有問題?”

  陳子龍、蘇觀生自是沒有意見,陳邦彥一想就算孫可望稱藩,照樣可以將其視為潛在的威脅,而且天下久戰,人心思定,沒人支持他,他便也沒有再表示異議。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1

第1412章 安西王

  隆德縣以東的大戰,持續了極短的時間,就以明軍的勝利而告終。

  兩萬余金軍鳥作獸散,豪格、孟喬芳、索尼等人只在三十余人的護衛下逃脫,來到蘭州府。

  豪格與眾人狼狽不堪的入城,卻發現整個城池已經十室九空,問之才得知,安西王見隆德失守,怕明軍西寇會寧和蘭州,所以遷徒城中數千戶,往西而去。

  豪格等人聽後,不以為意,聽到孫可望進入嘉峪關,反而十分開心,於是先在府衙住下,然後派快馬去招虞胤、孫可望過來相見,商議禦敵大計。

  幾名騎兵疾馳著出城,然而幾日後,虞胤未到,孫可望未到,張勝領著兩千安西精銳,卻趕來蘭州,以護衛豪格安全為理由,限制了豪格一行人的自由。

  西寧城外,安西軍的營寨內,孫可望領著一大群安西軍將校,站在大營外,看見一名穿著明朝官服的清瘦老者,在騎兵的護衛下,來到營盤外。

  “哈哈~蘇相國遠來,孫某有失遠迎了。”孫可望見來人,頓時笑著迎接上去。

  蘇觀生一路勞頓,有些疲乏,在護衛的幫助下,翻身下馬,拱手道:“孫將軍親迎,老夫有理了。”

  “蘇相國是上國之宰相,孫某相迎是應該的。”孫可望笑著側身,伸手請道:“孫某已經備好了酒席,為相國接風,請。”

  蘇觀生搖搖頭,“王命在身,酒席稍後再吃不遲,本相還是與孫將軍先談正事要緊。”

  孫可望也想知道王彥對他什麼態度,當初他割據雲貴就想向明朝稱藩,不過王彥不許,也不知道王彥這次是什麼態度。

  當下孫可望點點頭,便引蘇觀生進入大帳,士卒搬來桌椅,蘇觀生坐於左側中央,而孫可望則坐於右側中央。

  蘇觀生等隨行的明朝書吏,將筆墨紙硯備好,提筆準備記錄時,才開口道:“孫將軍,那本相就開門見山了。”

  形勢比人強,明朝現今如日中天,孫可望很會隱忍,將姿態放得比較低,“相公請說,孫某洗耳恭聽。”

  蘇觀生這種文人,對於孫可望的印象本來不是很好,不過現在看他的模樣,卻比較滿意,於是正了下身子,沉聲說道:“孫將軍的條件,大明朝廷經過考慮後,內閣做出這樣的決定。”

  旁邊書吏奮筆疾書,孫可望身子前傾,注意力全在蘇觀生身上,等他下一句。參與會議的安西諸將,一個個也神情凝重,等待蘇觀生接著說下去。

  “孫將軍願意稱藩的請求,內閣已經同意,可以封孫將軍為安西王,賜國名安西。”

  蘇觀生話剛出口,孫可望的臉上,就漏出了笑容,身後的眾將也激動不已。得到明朝的冊封,他們就等於成功上岸了。

  孫可望臉上笑著,心中卻一聲冷哼,王彥那廝就是欺軟怕硬,上回搖尾乞憐的去南京請為藩臣,他反到發大軍進攻,這次只是展露出一定的實力,他便輕易同意了。

  明朝之前不同意孫可望割據雲南,那是因為明朝統治雲南多年,已經將雲南視為不可分割的版圖,而孫可望這次佔據的是西域,明朝的勢力只到過哈密,眼下還沒有覺得的西域是明朝的版圖。

  “不過,大明對於孫將軍提出的條件,卻有幾處有些不滿,希望孫將軍能夠讓步,這個冊封的詔書才能下來。”正在帳內眾人興奮之時,蘇觀生卻又丟出一句,然後端起桌前的茶杯喝了起來。

  孫可望聞語,臉上不禁一僵,帳內也一下安靜下來,“不知道,要改哪些條件?”

  蘇觀生不急不忙的喝了幾口茶,才接著說道:“主要有兩點,第一是雙方的邊界,監國和內閣都希望劃定于哈密衛一帶,以免今後雙方的關係留下隱患。哈密原是我大明的版圖,孫將軍也不希望,我大明始終惦記著哈密吧!”

  在開出條件時,孫可望故意高開,未的就是正式談判時,可以討價還價。明朝要哈密衛,在孫可望的意料之中,是他可以退讓的範圍,不過這個退讓是為了獲取其它的利益,並不是白白退讓,明朝也得拿出他想要的東西。

  “那不知孫某提議互市通商,大明是否同意呢?”孫可望沉聲說道。

  蘇觀生點點頭,“如果安西為大明藩屬,那一切與朝鮮等同,互市通商自然沒有問題。”

  “記下來。”孫可望聞語,不禁吩咐身邊的書吏,不要忘了這一條。

  通商對於孫可望來說,關係到他的王國,今後的穩定,比哈密衛還要重要,而且他確實也怕明朝惦記他。

  看見書吏記下後,孫可望回過頭來,“安西軍同意大明在邊界上的劃定。不知另一條是?”

  蘇觀生見孫可望這麼爽快的答應,心裡有點驚訝,不過這卻說明瞭孫可望確實有心求和,於是他盯著孫可望,眯著眼睛道:“大明監國希望孫將軍能將豪格,交給大明。”

  孫可望聞語臉色一沉,王彥這廝怎麼這麼陰毒呢?他自己好名聲,卻要讓他落個賣主求榮的駡名。這名聲一臭,怕今後想殺回大明,是不可能了,而且這樣一來,他就等於和金國徹底決裂,勢同水火。

  名聲這個東西,看起來很虛無,但其實是很有用的。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都會選擇跟隨名聲好的人,不可能說要跟一個心黑,只顧自己利益的人。人們也更願意和好人做朋友,名聲一壞,特別是將豪格交給明朝,等於就得罪了大多數關中人。

  孫可望嘴角一陣抽搐,王彥這廝還真是歹毒,不過他孫可望造反起家,名聲本就不好,而且他也沒有殺回關中的打算。明朝不可能這麼快就崩盤,他估計等他死後,也不會有東征的機會,所以一陣沉默後,點了點頭,咬牙道:“好,我可以將豪格交給大明。他現在人就在蘭州,蘇相國可以隨時帶回關中。”

  蘇觀生聞語大笑著站起來,“好,安西王能同意大明的條件,可以說誠意滿滿。”說著,蘇觀生頓了下,又說道:“不過,監國的意思是,豪格畢竟是金國之君,本相帶回去也不好處理,監國希望……”

  說到這裡,蘇觀生忽然看向記錄的書吏,“這句不要寫。”然後看著孫可望道:“安西王應該明白本相的意思吧!”

  孫可望臉上糾結,沉重的喘息,王賊真是心黑的狠,居然想讓他來背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1

第1413章 豪格殞命

  蘭州城內的戶口,被安西軍遷走了大半,城中空空蕩蕩,大風吹過,落葉亂飛,塵土滿街,宛如末世的景象。

  在冷冷清清的府衙內,臉色慘白的豪格同最後幾員大臣聚在了一起。

  張勝領兵到來,似乎讓他們意識到了什麼,堂內氣氛很是壓抑,落針可聞。

  “虞相和安西王還沒有過來麼?”豪格慘白的嘴唇動了動。

  到了蘭州不久,太子齊正額在乾州被殺的消息傳來,豪格病情加重,一直躺在床上,並不瞭解外面的情況,最近幾日他好了一些,發現氣氛不對,才急忙把眾人招來詢問。

  孟喬芳低著頭沒有說話,旁邊的索尼卻道:“陛下,不用等了,臣已經打聽清楚,孫可望有異心,虞尚書被他軟禁了。”

  自從豪格一行到了蘭州,就被安西軍監視起來。

  這些日子陸續有金國官員來到蘭州拜見豪格,可安西諸將卻沒有一人過來拜見,行宮的補給和糧食,都是索尼和趕來的大臣想辦法換來。

  一陣劇烈的咳嗽,孟喬芳連忙上前給豪格捋了捋,然後說道:“陛下,孫可望腦後反骨,他見我大金慘敗,所以想投靠明國,做明賊的走狗,保全他的富貴。這裡我們不能再待了,必須要趕快離開。”

  豪格勉強順過氣來,慘笑道:“眼下還能去哪裡。”

  孫可望如果要投敵,那真是毀了金國最後的希望,豪格現在真是後悔,收留了這個反骨仔。

  孟喬芳道:“去天水同蜀王匯合,然後轉道去四川。”

  “去四川?”豪格臉上沒有波動,孫可望靠不住,吳三桂未必就能靠得住。豪格看的很清楚,這兩人實際上是一路人。

  “陛下,眼下明軍主力都在關中,四川環境封閉,何騰蛟相對而言比較好打。當年張獻忠能夠入川建立一份基業,我們只要入川,從新建立根基,也不是沒有可能。”孟喬芳開口說道。

  這話他自己都不太信,可是如果孫可望投降,他們還能去哪裡,才能有生存割據的機會,除了入川,他想不到別的路了。

  眾人都一陣沉默,滿是絕望,不信大金還能在四川東山再起。

  不說眼下他們的情況,安西軍名為保護,實為軟禁,他們根本出不去,就是出去了,恐怕也只會死在入川的路上。

  索尼臉頰鼓動,站起來,“不管怎麼說,還是要離開這裡,遲了,我怕孫可望會把我們賣給明賊,對陛下不利。我們死不要緊,但是陛下必須要送出去。”

  眾人聽了莫不傷感,眼下的金國外有強敵,內有巨奸,國勢沒落至此,連獻帝都不如。

  而就在這時,屋外忽然一陣喧嘩,索尼安排的幾名侍衛,被粗魯的推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鐵甲的嘩嘩聲,傳了進來。

  孟喬芳、索尼等人頓時齊齊看向門口,便見張勝領著近百甲士,忽然硬闖進屋。眾人見他帶著甲兵上來,不少人脖子一縮,心裡頓時升起不詳的預感。

  不過事到如今,能來蘭州拜見豪格的人,大多數是金國的忠臣,面對甲士,他們這夥人,也豁出去了。

  索尼等人擋在豪格身前,面帶怒色的看著進來的張勝。索尼怒道:“張勝,你帶著兵器、甲士善入行宮,寓意何為?還有沒有將陛下放在眼裡?”

  不管怎麼說豪格畢竟是金國皇帝,在場的也都是金國的高官,孫可望要是要點臉,多少還是該講點禮儀,不過張勝西軍出身,純武人,信奉的是實力,對於皇帝卻沒有多少敬畏,也不信文人的那一套。

  他要是怕皇帝,講禮儀,也不可能造明朝的反,現在又造金國的反。

  “安西王欲請皇上去西寧大營,便於照應,皇上收拾一下,就隨臣出發吧。”張勝進得殿來,雙腿張開,腰垮著戰刀,手按在刀柄上,也不行禮,直接開口說道。

  看張勝的態度,眾人就知道孫可望圖謀不軌,他們聽說孫可望要將豪格接到西寧大營,便知必然有詐,不會安什麼好心,然而他們卻沒有能力去阻止,內心不禁一陣悲憤。

  孟喬芳臉色一沉,張勝如此無禮,孫可望不是想反叛弑君,就是想控制豪格,學王彥獨掌金國朝政。

  武夫不知道義,粗鄙魯莽,霍亂邦國,著實可恨。孟喬芳也是權臣,不過他有底線,孫可望這種人,一旦不從皇命,那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這時豪格等人,對於孫可望已經沒有任何制衡的手段,孟喬芳只能希望,他們對豪格這個皇帝,還有一絲敬畏,於是站出來喝斥道:“安西王是大金之臣,今天子在此,理應安西王過來拜見,這才是人臣之理,如何反叫陛下去見他。”

  張勝聽了臉上抽搐幾下,卻冷聲道,“安西王困王得仁於西寧,現在脫不開身,還是請皇上過去好一點。”說著他掃視眾人一眼,眯眼冷笑道:“況且蘭州靠近前線,一來危險,二來補給不便,萬一補給一斷,皇上和眾位元的吃飯用度都會艱難。”

  這話已經是在威脅,如果豪格不去,安西軍就要斷蘭州的補給,餓死豪格一行人。

  後面又是一陣咳嗽,豪格已然氣得身體顫抖,被自己養的狗咬一口,他還不如落在王彥的手裡算了。幾名大臣忙給他順氣,索尼卻大怒道:“孫可望是什麼意思,我君臣不從,難道他想困死天子不成。他這個安西王,可是我大金所封,如果他不怕天下唾棄,儘管試試。今我君臣雖然勢窮,但最多不過一死而已,豈可受叛賊之辱。”

  張勝既然能如此威脅,那索尼等人就更加不能讓豪格去西寧受辱了。

  蘭州的金國官員太多,許多從關中跑來的官員都聚集在蘭州。這些人孫可望想用,所以他不想在蘭州弑君,準備讓張勝將豪格帶到西寧,然後製造一場意外,給明朝一個交待。

  孫可望已經與蘇觀生簽訂了和議,豪格必須死,這是明朝同意孫可望稱藩的關鍵,也是安西軍上岸的機會,軟的不行,那就只能來硬的。

  張勝見此目光一冷,後退一步,“將他們拉開,把皇上帶走!”身後的甲兵立刻上前。

  “匹夫,安敢如此!”索尼看張勝如此無禮,頓時大怒,忽然上前,奪下甲兵手中苗刀,將上前的士卒砍死。

  這一下刀兵一動,便徹底撕破臉皮,安西軍一擁而上,索尼連殺八人,被張勝一刀砍死。永平王孟喬芳,都統伊爾登,總兵官孟熊臣、孟熊弼等人抓起桌椅奮起反抗,但寡不敵眾,都被亂刀砍殺。

  此外,其他趕來蘭州的金國官員趙沖學、林維造、潘雲滕等二十多人,也悉數被殺。

  豪格欲拔劍相搏,卻因為有疾在身,被張勝奪了寶劍擒下。

  六月三日,張勝捨棄蘭州,帶著豪格回西寧大營,原先隨豪格逃到蘭州的官員,俱都被殺,伺候豪格的只剩下一個從長安逃出的小太監,面貌醜陋的宮女兩人和受傷跛腳的總兵官趙良棟而已。

  沿途經過州縣,金國百姓觀之,無不涕淚沾襟。

  六月七日,孫可望與西寧府外,按著要求對豪格進行斬首,蘇觀生卻道:“彼亦曾為君,斬首未免太慘,全其首領可也。”

  孫可望隨即將併入膏肓的豪格,抬到營外,親手用弓弦勒死,然後用木柴將屍體火化。附近百姓得知後,尋得灰燼,葬於祁連山腳下。大金國皇帝至此煙消雲散。

  六月十八日,在長安的王彥得知,豪格已死的消息,隨即發教旨,昭示天下曰:“永章既亡,大功已成。自此士卒免于征戰之苦,百姓免于勞役之累,各省免于輸出之費。大明版圖以複,天下干戈暫止。是以宣告天下,以慰群情。”

  此旨一發,便預示著混戰數十年後,天下重歸安定,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明朝的中心,將由征戰轉為民生和商業貿易,進入修煉內功的時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4 22:22

第1414章 後記

  共治九年六月,豪格已死的消息傳遍天下,關中以扶金為口號的反明起義,逐漸被明軍鎮壓。同年十一月,盤踞於隴右的吳三桂、韓朝宣,向西突圍,走青海入西域。

  是年底,明軍收復哈密衛以西的漢地,王彥于高陵祭拜皇帝後,返回南京。

  共治十年,王彥頒佈休養生息的法令,輕傜薄役,恢復民生,進一步改革稅制,加征五德號的經營稅,大興文教,興辦文武書院,鼓勵生育,至共治二十年,戶部統計人口已達萬萬之數,國庫歲入白銀九千萬兩。

  彼時國富民強,王彥亦日漸獨斷專行,于南京大建宮殿,又仿唐太宗之例,好費百萬,建造淩煙閣,選中興二十四位文武大臣入內,並開始大修運河,行事鋪張,漸與內閣失和。

  二十一年,為對付內閣和東南士紳,王彥引何騰蛟為首輔,制衡閣臣,勳戚隨之做大,而南方商賈也受到了勳戚為代表的大地主的壓制。

  二十五年,騰蛟受巨賄,為浙黨群起而攻,內閣與六部官員以辭官相脅迫,騰蛟隨被罷之,夏完淳出任首輔,開始推行有利於東南的政策。

  同年底騰蛟薨,王夫之年老還鄉,勳戚失勢。

  又五年,王彥病故于南京,薨前謂世子曰,“孤主國事三十載,縫縫補補,至有今日之盛世。孤薨之後,爾登監國位。孤有一事要交代,孤所立議事堂之制度,現已日漸完善,今後爾要行事,必然受議事堂和內閣牽制,文臣們必會令爾感到厭惡,但爾需切記,規矩以定,爾可扶持臣子相互制衡,卻萬不能不講規矩,以武力破壞規則,否則孤王一生心血毀於一旦,我王氏一族亦將死無葬身之地。”

  王彥薨,封王文道就藩於南洋爪哇,王世子文鼎襲楚王爵,進位大明監國。

  次年,閣臣與議事堂,欲將權力收歸內閣,東南官僚與勳戚地主衝突更甚,被東南壓制許久的勳戚,不願意完全交權,唆使王文鼎篡位。

  時,王文鼎權力受到內閣所制,轉為尋求勳戚支持,勳戚黎平郡王何文生、國公馬進忠、劉武生等人發動兵變,于南京擁立王文鼎稱帝。

  薊遼郡王高一功之子高世平,於北京逼迫共治帝禪位楚王,王文鼎于南京登基,改國號為夏,年號為開泰,追王彥為夏太祖。然而南京朝廷對於文鼎奪位,武將弄權卻十分不滿,大批文臣辭官歸鄉。

  文鼎隨遷都城於洛陽,又廢除對五德號的徵稅和減征勳戚田賦,轉而加征東南商稅,併發兵攻打台島,又出兵干預日本倒幕,引得勢力日漸強大的南方商賈不滿。

  開泰五年,夏完淳等人于南京打起複明旗號,建立內閣和議事堂,發起倒王戰爭。

  南京內閣,得到東南的新興資本商賈的支持,五忠軍內部亦發生分裂,戴之藩、李定國等站在南京一邊,同洛陽開戰,天下大亂。

  時,各藩屬國也捲入混戰,明朝大量百姓外流,湧入南洋,美洲、新明州(澳大利亞)等地,躲避戰亂。

  開泰九年,洛陽陷,王文鼎座殿自•焚,悔恨不聽王彥之言。

  西元1689年,明朝複國,共治帝朱琳源重登帝位,改元興明,並下令對王氏清算,掘開楚王墓,暴屍示眾,並逼死皇后王文香,欲殺王、何、高、劉等二十六家滿門。

  此舉有引得楚派憤怒,加之朱琳源加強皇帝集權,打壓內閣和議事堂,資產階級內部的保皇派和繼承王彥思想的建制派分裂。

  夏完淳由倒王,改為擁王,于廣州迎接就藩於南洋的漢王王文道歸明,王文道則認祖歸宗,重回衡陽王氏,以王彥庶長子的身份,用王彥當年讓共治帝所下皇帝不得干預朝政和兵事的聖旨為依據,發起複製戰爭。

  西元1700年,在東南資本的支持下,王文道兵圍南京,朱琳源下詔退位。王文道立姐姐孝烈皇后王文香之子為大明皇帝,改元新明,文道襲楚王爵,就任監國。

  同年,東南商賈與北方勳貴地主,大會于南京,尊王彥為聖相,並將之前的制度進行總結,修補原來的漏洞,制定了限制皇權,規定監國由內閣首輔就任,八載一換,中途亦可彈劾,以及議事堂立法等等規定的新律令。

  至此,從1644年至1700年,整個天下經歷了56年的動盪,大明朝終於鳳凰磐涅,浴火重生,完成了整個國家的大變革,進化成為一個近代國家。

  而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混亂中,中原大地有三四千萬的人口流向海外,各藩屬和總督區的人口急劇的增長,最終向獨立的國家演變。

  同時期西方各國因為宗教等問題,人口也大量湧向美洲,同到此的明人衝突不斷。

  呂宋國,朱以海聽到王彥以薨,不久之後也薨于呂宋,其子繼承呂宋王后,在倒王戰爭中,加入了倒王派,但隨後局勢逆轉,王文道發起複製戰爭,朱以海之子朱弘棟,被鄭成功之子鄭經趕下臺,鄭家獲得呂宋大權。

  唐王則早于王彥薨逝,豫王在倒王戰爭後,朱琳源恐其勢大,將他鴆殺。

  安西國在中原動亂時,獲得了大量人口,孫可望之子孫征淇,見實力增長,意圖剷除寄居籬下的吳三桂一夥,卻不想吳三桂見中原大亂,無暇顧及藩屬,擁立豪格九子趙鼎安為大金皇帝,率兵攻下安西都城碎葉,建立西金政權。

  同年吳三桂欲廢趙鼎安自立,卻為韓國棟與虞胤之子,聯合孫氏舊部所殺。

  西元1700年後,結束內亂的王文道,手握混戰五十餘年的強兵,開始著手重新整合藩屬,明朝發兵西域征討西金,收取了鹹海以西大片版圖。西金政權,南竄入印度北部。

  ……

  最後關於十七年,這本書,我再說兩句。現在生活節奏快,好多讀者都比較急,等不及一個人物的成長,而我的節奏,又是比較慢的那種,還有偽文青的糾結,所以前面只是把自己寫嗨了,沒讓書友們也嗨起來。不過能看到結尾的書友,多半也是習慣我這種矯揉造作的寫法了。

  有這本書的經驗,我稍後再寫,會多方權衡一點,但大致的文風不會變。

  再說十七年,300多萬字,兩年時間,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不過慶倖的是,在寫書的過程中,我的思想也一直搖擺,有些書友可能也看出來了,但終究我還是堅持本書的立意,感覺並未崩盤。

  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次擺下這麼大的盤子不崩,那今後格局就可以再大一些。

  十七年這本書,選擇在這裡結尾,是有些遺憾。不過再往下寫,也沒什麼好寫的了。作者多次說,只要咱們的國家大一統,又不內亂,那就沒誰能欺負我們。

  書裡也是一樣,以大明的體量,再就是大人打小孩了。剩下主要是明朝自己的變革,其實這方面還很多東西可以寫,不過變革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總會存在反復,而起時間跨度會很長,所以我便在後記裡,簡單交代了。

  我一直認為,王彥的使命,就是個引路人而已,他並沒有能力,也不需要他一個人來完成變革。我一開始是想把他寫死的,不過寫著寫著,發現這廝威望太高,便死不了。

  最後感謝,感謝所有訂閱過十七年的書友,也感謝群裡的元老們,謝謝大家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