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78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六十八章 協防師改革

    同時以原第一師所屬第三步兵團為核心組建的第六混成旅則是編入第一軍作戰序列,後續第一軍將會轄有第三師、第六混成旅、第二騎兵團、第十九協防師。●⌒,.

    而對於大量的協防師部隊,則是沿用以前的政策,部分戰鬥力尚可的協防師繼續編入前線部隊,承擔輔助作戰任務,而第六軍和第一軍加在一起,排除了第九協防師和第十九協防師外,還有大約十個協防師分別歸屬上述兩軍直接指揮,該部分協防師的兵力大約在四萬人。

    除了對北方的第一軍和第六軍等野戰部隊做出略微調整後,中華軍統帥部宣佈正式組建地方守備部隊,並組建各省的守備司令部,成立有:

    廣州守備司令部,福州守備司令部、上海守備司令部、杭州守備司令部、濟南守備司令部、安慶守備司令部、開封守備司令部,各省司令部的司令一律由皇家陸軍派遣的軍官擔任,原則上以上校軍銜為準。

    僅從各省守備司令的軍銜來看就知道,各省守備司令部的政治地位是要遠遠低於野戰軍部隊的,頂多就和一個步兵團的團長相當。

    上述守備司令部將會負責各自省份的剿匪、彈壓地方等普通任務,從駐防該省的協防師中擇優整編為地方守備部隊,成立若干守備營、守備團駐紮地方,不過目前只限於浙江、福建、廣東、江蘇四個沒有戰事的省份。

    不過受限於協防師士兵的素質,協防師中能夠改編為守備部隊的士兵是相當少的,大部分守備部隊的士兵還需要新招募。

    而在有戰事的其他省份,包括山東、安徽、河南三省內的協防師部隊則是保持現狀,繼續歸屬前線各軍統帥,地方守備司令部不得從協防師從挑選士兵,為啥?因為能夠被挑選進入守備部隊的協防師士兵就這麼一點,而他們是協防師裡僅有能打的部隊,這要是被調走了,前線部隊打仗就會缺乏一些合格的炮灰部隊。所以再有戰事的省份裡,地方守備部隊則是直接新招募為主。

    總體而言,這一次大規模成立各省守備司令部,是中華軍對現有的軍事體制改革的一重大舉措。不僅僅是為了維持地方安穩,更是為了為野戰部隊提供合格的後備兵員,能夠在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時候,能夠短時間內動員更多的部隊參戰。

    這地方守備部隊實際上就是中華軍戰爭動員體系的重要一環!

    「目前各省編練守備部隊的工作進行的比較順利,尤其是浙江那邊。目前已經編成了三個守備營,有望在半年內組建超過五千人的守備部隊,從而承擔整個浙江省的地方防務!」陳雲陶和往常一樣,用著平靜的語氣向林哲匯報工作。

    林哲一邊翻看著手中的報告書,一邊問著:「協防師的改編你們有沒有相關的計畫,進行的如何?」

    陳雲陶道:「組建各省守備部隊的時候,統帥部的各部同仁已經深入探討過協防師的問題,大部分同僚們認為協防師的兵員素質差,已經是沒有改編為新式軍隊的任何價值,比如目前杭州守備司令部對駐防浙江的兩個協防師中的測試中。將近八千名協防師士兵三百人通過了我們的綜合測試。

    對此,統帥部的意見是,把協防師中少量通過測試士兵挑選進入守備部隊,餘者目前保持目前的狀態,而後續等各省守備部隊相繼編成後,則是把協防師轉變為工程部隊在地方修建水利等大型基建任務,同時安排逐年退役,所部士兵退役完畢後直接撤銷番號!」

    聽到八千人裡才挑出了三百名合格的守備士兵,這讓林哲相當無語,要知道這挑選的還不是野戰軍士兵呢。而只是守備部隊的士兵而已,而對守備部隊士兵的各方面要求本來就比野戰軍那邊低一些,身高、體重以及體能都是比較低的。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協防軍也才挑出這麼一點人。這不得不說讓林哲相當失望。

    但是林哲也知道其中的緣由,浙江那邊的協防師能夠挑出的人比較少,主要還是因為駐防浙江的那兩個協防師本來就是協防師中中下游的部分。

    早年中華軍就對協防軍有甲乙丙之分,其中的甲等協防師是狀態比較好,特定情況下可以承擔次要作戰任務的,乙等協防師是用來可以當炮灰的。丙等協防師是用來當炮灰都嫌礙手礙腳的。

    後來中華軍雖然取消了協防師的甲乙丙之分,但是實際上這種區分一支都存在,目前的中華軍協防軍大體上有四種,頭等就是第九協防師、第十九協防師,兵員以清軍新軍士兵為主,裝備燧發槍、擊發槍以及火炮,戰鬥力雖然不及皇家陸軍,但是和清軍新軍打還是可以的。這種協防師也是能夠單獨作戰的,實戰中前線將領一般把他們當主力用。

    但是這種協防師一共也就兩個而已!

    其次就是追隨各大主力師協同作戰的常規協防師,用以前的說法就是甲等協防師,其兵員雖然是從清軍綠營、團練、太平軍中挑選而來,但是都是優先挑選出體能比較優秀的士兵,擁有一個標準的火槍團,兩個冷兵器肉搏團,其中的火槍團以裝備燧發槍或火繩槍等,肉搏團裝備冷兵器。

    不過他們的武器一般都是制式統一的武器,不會說和其他炮灰部隊一樣都是亂七八糟的武器。

    這種協防師往往還有一個營的刀盾兵,這些刀盾兵體能優秀,肉搏能力強,尤其是登牆肉搏的情況下相當好用。

    而往往一個三四千規模的協防師,其精華部分就在於這區區三四百人的刀盾兵了,其他的都很一般。

    再次的就是數量最多的真正炮灰,中華軍裡五十幾個協防師裡,有半數都是這種,他們的兵員都是尋常的綠營、團練或者太平軍士兵,體能一般,武器上有部分火繩槍、各種亂七八的冷兵器,基本上有什麼用什麼,無法保持統一制式。

    這些協防師一般都是當炮灰用的,打清軍裡的綠營和團練得看情況,有皇家陸軍壓陣的話一般能贏,但是沒有皇家陸軍壓陣的話,基本打起來就是五五之分,誰勝誰敗就得看實戰指揮和運氣了。

    不過除非攻克堅城的時候,中華軍的高級將領們一般也不會把這些協防師排上前線,一般都是在後頭承擔輔助任務,比如運輸補給,維護補給線,駐防後方要地,挖戰壕修築工事之類的。

    再次就是那些連炮灰都算不上的協防師了,這些協防師的士兵來源往往是俘虜中的老弱,體能比平民也好不到那裡去,而武器的話也是有什麼用什麼,有些士兵甚至沒有制式武器,只有一根竹槍或木棒而已。

    這些協防師就算去當炮灰,前線將領都嫌他們礙手礙腳,一般都是留在後方承擔一些體力勞動,比如說現在就有很多這種性質的協防師用於疏通京杭大運河,還有部分被用於修築被戰火破壞的城市,比如揚州、淮安等城市。

    這種劃分基本上也就讓稍微能打一些的協防師都在前線,在能夠留在後方的協防師基本都是老弱殘兵,基本沒什麼用處。

    浙江駐防的兩個協防師都只那種比炮灰還要略差一些的協防師,在這些殘兵裡能夠挑出三百人來,這已經算是不容易了。

    合上了手中的報告書,林哲道:「地方守備部隊的編練要加快,而留守後方,戰力羸弱的協防師也要盡快處理掉,現在這些部隊不都是承擔工程任務嗎,你們和內閣那邊商討一二,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些工程隊,繼而把這些協防師的士兵吸納進來轉為建築工人,還有如果他們有家可回,並且願意回家的應該盡快安排他們退伍回鄉!」

    儘管協防師的士兵不用發軍餉,但是也是要吃飯的話,白白養著這麼多沒有什麼用處的協防師士兵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也不能不管不顧直接就地解散了,這樣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再怎麼說,他們也是中華軍的一份子,往大了說都是帝國的軍人,都是他林哲的子民,他總不能對他們不管不顧啊,這留著他們的話,他們還能天天吃飽飯,但是如果直接就地解散的話,那些有家可回的還好,回去還能種田生活,但是如果是無家可回,或者是家中沒有足夠田地的,這把他們趕出軍營就等於宣判了他們的死刑。

    所以關於解散這些戰力羸弱的協防師,也不能簡單的一刀切,得各方面都考慮好!

    願意回鄉的給路費遣散,不願意或者無家可回的安排工作,其中最容易安排的就是各類工程隊了。

    戰爭之後的中華帝國本來就有大量的工程建設,更別說中華帝國現在正處以工業化的開端,需要眾多的產業工人,哪怕是城市無法消耗掉這麼多勞動力。

    但是鄉間的大量水利建設足以消耗掉這些退役的協防軍士兵勞動力!

    不過這樣一來,肯定會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負擔,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總不能把協防師一直保留下去。

    在林哲決定了推行地方守備部隊的建立和協防師的逐步撤銷相關改革後,隨著各省地方守備部隊的建立,後方沒有戰事的各省也是針對眾多的協防師進行了相關改編,十二月份,中華軍撤銷了駐紮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一共十三個協防師的番號。(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太平軍入川

    裁撤的十三個協防師一共大約四萬名協防師的士兵,這些士兵除了大約三千人被挑選進入守備部隊外,其餘士兵有約一萬名士兵拿了路費返鄉,其餘不願意返鄉或者無家可回的三萬名士兵有大約五千人被安排進入部分工廠,其中的江南礦務公司下屬的各大礦場接受了大約三千名士兵,皇室產業中新成立的徐州鐵路公司接受了大約兩千名士兵。◎,

    另外還有部分士兵拿著遣散費自行尋找工作機會,有部分進入軍方的集體農場當一名僱傭農民,而更多的則是進入軍方扶持成立的各種工程隊,建築公司,而後被地方政府僱傭於修築各種基礎建設,其中最大的項目自然就是鄉間的水利設施了。

    這項工作將會從十二月份一直持續到明年二月份,如果這次改革順利的話,那麼中華軍將會繼續推動協防師的改革,逐步撤銷戰力羸弱的協防師,預計到明年六月份為止,把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的所有協防師全部撤編,地方普通防務將會由各省守備司令部承擔。

    等到明年,則是對前線各省的協防師進行逐步整編,不過前線各省的協防師戰鬥力比後方各省的協防師戰鬥力要強得多,不能一股腦的全部裁撤了,所以前線協防師的整編會以改編為主,比如第九協防師和第十九協防師改編為皇家陸軍,部分協防師改編為地方守備部隊,其餘的將會被直接撤編。

    統帥部估計,整個協防師的改編工作會持續一年左右!

    為了配合協防師的改革,中華軍也是相應改變了新戰俘的待遇政策,不再執行一刀切,甚至是強迫性的改編為協防師。

    從十二月份開始,新抓獲的戰俘中,其中願意主動投軍,並且通過了體能、戰術訓練測試的士兵將會被直接補充進入皇家陸軍,這主要針對的是清軍的新軍士兵。

    另外願意主動投軍。通過了體能測試,但是戰術訓練不合格的次一等士兵將會被編入各省守備部隊,這主要是針對清軍、太平軍中舊軍裡部分比較優秀的士兵。

    其餘不願意主動投軍、或者體能測試不合格者一律就地遣散,只是遣散之前按照慣例都會把他們的頭髮給剪掉。

    如果不執行遣散政策的話。估計這協防師還會越來越多,這改革也就無從談起。

    上述政策只針對普通士兵,如果是軍官戰俘的話,則是有著另外一套政策,綠營、團練等舊軍的軍官的話。其下層軍官願意主動投誠反正的,並且相關素質合格者,則是會被分配進入部隊擔任各級士官的職務,不願意投誠的話會關押一段時間,沒有明確反動言論和舉動的話,一般也會剃掉頭髮後直接遣散。

    中高層的綠營軍官,一般願意主動投誠的話,也不會安排進入軍中服役,而是會安排到地方任職,不願意就繼續關著。不會說隨便就放掉的。

    清軍裡的新軍軍官待遇則是要好得多,中下層軍官如果有願意主動投誠,並且通過了相關戰術技能測試者,一般會直接安排進入部隊服役,尉官基本的基本安排為副連長等職務,校官級別的基本是安排為參謀、文職或者營副職。

    如果自己願意,並且得到舉薦的話,那麼還可以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出來以後就和正常的陸軍軍官學校學生沒什麼兩樣了。

    不過這些政策一般只針對中層以及基層的軍官,那些高級將領。不管是綠營還是新軍,清軍還是太平軍,其被俘虜或者主動投降、投誠的高級將領都是特例安排,或是判罪槍斃。或是軟禁終生,或是到南京任閒職,或者直接擔任地方高官,甚至也有可能繼續領軍一方,各種可能性都有,不能統一而論。

    中華軍對協防師的改革是一項長時間的工作。不可能說短時間內就徹底完成,因為不管怎麼說,目前的協防師,尤其是在前線作戰的諸多協防師還是中華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客氣的說,如果中華軍沒有這總數已經是超過二十萬之眾的協防軍,單憑十萬人左右的皇家陸軍是很難在和清軍,太平軍進行大規模野戰的情況下,還能徹底控制現有底盤的。

    協防軍的徹底裁撤,估計要到明年年底才會全部完成,而那個時候基本上各省守備司令部所屬的守備部隊也能夠相繼建立起來,並承擔地方上的普通防務,同時也能協同野戰軍作戰。

    就當十二月份的中華軍大張旗鼓的開始對協防師進行改革的時候,中華軍的統帥部那邊也是把視線放在了江西。

    「根據參謀部情報司的相關情況,在十月份,多名曾國藩幕府中的高級幕僚前往南昌,儘管我們無法得知他們去了南昌具體做了什麼,但是可以斷定的說他們肯定和林成庭進行了相關談判並達成了某些戰略合作協議。

    因為從十月份開始,鎮胡軍就開始抽調兵力北上,而同時湘軍也在十月份開始對太平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並順利攻克了岳陽,目前已經進軍湖北武昌,並且湘軍還派遣了大量兵力進入贛北地區。

    從十一月開始,鎮胡軍對九江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並且湘軍也在江西的西北地區,也就是九江西部地區和增援九江的太平軍發生了大規模激戰,並成功擊潰了原本增援九江方向的太平軍。

    非常明顯,曾國藩和林成庭已經是達成了某種深度合作的協議!」

    「而根據我們現在所獲得的情報來看,太平軍極有可能守不住九江,甚至武昌都守不住!」

    十二月十號,在新一輪的御前戰略會議上,陳雲陶一如既往的站在諸多同僚面前,對目前的帝國戰略態勢進行分析。

    他對太平軍無法守住九江以及武昌的判斷是有著根據的,因為自從去年開始,太平軍的石達開就已經是開始調整太平天國的未來發展方向,陸續抽調了大部分兵力進軍四川。

    其被石達開委以重任的陳玉成更是一馬當先,率領本部五萬餘人一路奔襲上千公里殺進了四川,根據民間傳過來的消息,太平軍的陳玉成所部已經在今年七月份攻佔了四川重鎮重慶,而且入川的太平軍據傳已經是膨脹到了三十餘萬。

    非常明顯,石達開已經是把戰略重心全部放在了四川上頭,至於贛北和湖北雖然還佔據著,但是保不準人家石達開已經是準備放棄這些地區了。

    在湘軍和鎮胡軍的同時進攻下,太平軍要想守住九江和武昌,其實難度非常大!

    但是這樣一來,中華帝國方面所希望看到的鎮胡軍和太平軍以及湘軍之間的相互牽制的局勢就會被打破。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太平天國的節節敗退,和中華帝國沒啥關係,但實際上不僅僅有關係,而且關係大了去。

    一旦讓鎮胡軍收復九江,一旦讓湘軍攻克武昌佔據湖北,這不僅僅是太平天國的失敗,更會對後續中華軍的西進戰略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沒有了太平軍在湖北和九江牽制鎮胡軍和湘軍,而曾國藩這兩年又和林成庭合作頗多,在後續面臨中華帝國大舉西進的情況下,難保曾國藩不會因為唇亡齒寒而和林成庭徹底聯合起來抵抗中華軍的西進。

    知道這些的林哲也是不由得佩服石達開,在1856年天京內訌以後,面臨著江河日下的局勢,石達開還能強撐著帶領太平軍頑守九江和湖北這可不容易,更關鍵的是人家現在直接跑四川去了,這不僅僅為太平天國開闊了一個新天地,更是避免了和中華帝國的直接軍事接觸。

    中華軍後續如果想要和太平軍進行戰爭,得先把鎮胡軍和湘軍給消滅了才能進軍四川打太平軍。

    這把一堆敵人仍在身後,甚至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擋箭牌,這對於太平軍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江西和湖北方向出現的這種變動自然也是引起了中華軍統帥部的注意,要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御前戰略會議了。

    「目前帝國的戰略雖然說依舊以北伐為主,但是江西問題已經不能繼續拖下去了,必須盡快的攻佔江西,以擺脫目前南線的戰略困局,避免潛在的敵軍出擊福建或廣東,進而把廣東和江南地區的陸上聯繫切斷。」

    「在過去的三個月內,我軍已經基本肅清了廣東大部分地區的清軍殘餘勢力,上個月第三軍的西進兵力已經是攻佔了廣西梧州,同時隨著和英法聯軍戰爭的結束,英法聯軍已經相繼從香港撤離大量兵力,目前他們只在香港保持了不到兩千人的防守兵力。而統帥部在詢問過外務部目前的國際形勢後,認為短時間內,至少在兩年內帝國應該沒有和英法或其他西洋國家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基於此,目前位於廣東方向的第三軍、第二軍也應該重新動起來,除了在廣州留駐一部分兵力外,大部分部隊都可以調動起來參與進攻江西!」

    聽到陳雲陶說這些,上頭的林哲自己思索著,而下面的其他軍方將領卻是一個一個吵鬧了起來。

    當即第五軍軍長林成飛就是開口道:「如今帝國正在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北伐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有足夠的餘力支持對江西的作戰?江西的林成庭可不是那些太平軍,更不是皖北的捻匪的,他手底下可是有著超過兩萬人,甚至三萬人規模的新軍,並且還有數量相當的輔助兵力?

    要進攻江西的話,如果要想取得較大的優勢,至少也需要投入至少三萬以上的主力部隊,彈藥以及其他作戰物資的也需要相當充沛。」

    林成飛的言外之意已經是很明顯了,那就是不同意現在就進攻江西!(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章 自信或輕敵

    林成飛的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不少人都是點著頭說著:「是啊,現在貿然打破鎮胡軍、太平軍以及湘軍之間的格局是不理智的。Π∈Π∈,.」

    「現在林成庭、石達開以及曾國藩他們是狗咬狗,猶如三國之戰一般彼此糾纏,這貿然打破這三者局勢,到時候會帶來什麼影響就非常難以判定了!」

    聽到這些人的反對,陳雲陶反駁道:「這西進是必須進行的,而要西進 ,首先就需要把江西給拿下來,這樣我們的浙江、福建、廣東才能擺脫目前這種一條線的脆弱性,拿下江西,不僅僅可以讓我們獲得西進的橋頭堡,更是可以直接控衛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戰略安全!

    而且太平軍和鎮胡軍以及湘軍之間的戰略均衡局勢已經是被打破,按照目前的情況,太平軍根本不可能守住九江以及武昌,遲則兩月,短著一月,九江內太平軍必敗,武昌那邊的太平軍也堅持不了太久,諸位,我們已經是得到了準確消息,九月份的時候石達開以及洪秀全等太平軍高層已經是相繼離開武昌,而我們也相信,正是石達開等人的離開,才導致曾國藩大舉進攻武昌。」

    石達開如果不走的話,武昌周邊的太平軍至少也有二三十萬,曾國藩就算想打武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石達開一走,直接就帶走了超過十五萬主力,而且大部分還是太平軍的主力,留下的十幾萬人雖然數量依舊不少,但是面對幾乎已經是清一色列裝燧發槍或者其他洋槍的湘軍以及鎮胡軍,這能夠擋得住才見鬼了。

    陳雲陶雖然是這樣說,但是林成飛等人依舊一口咬定現在帝國精力有限,不管是兵力還是彈藥等後勤物資上,這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說同時支撐起兩線的大規模戰爭。

    就和當初為了應對英法聯軍而不得不臨時暫停北伐一樣,現在為了北伐,也應該暫緩其他戰線上的戰事。

    林哲在上頭聽著諸多將領們的爭吵。自己也是看著那副全國地圖上看了起來。

    在地圖上,如今的中華帝國毫無疑問已經是國內的第一大勢力,以浙江和江蘇以及皖南的東部地區為統治核心,進而控制了福建、廣東、安徽、山東、河南等省份地區。此外台灣以及瓊州這兩個海島也是屬於中華軍的控制中。

    不過這兩個島嶼本來就不是清廷的統治核心,中華軍也沒有花費太大的精力,去年登陸台灣的時候有著海軍的掩護,陸軍那邊只是隨便派一個步兵營而已,當地守軍象徵性的抵抗了一陣後就是投降了。瓊州那邊更乾脆,中華軍還沒登陸上去呢,人家就主動宣佈反正效忠中華帝國了。

    目前中華帝國軍事控制的區域已經是佔據中華近半江山,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中華帝國控制的面積雖然還達不到一半,但是控制區裡的人口卻是佔據了全中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經濟規模的話,更是佔據了當代中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毫無疑問,中華帝國已經是掌控了當代中國的大部分精華,以此為根基要統一中國並不是什麼難事了。

    現在問題的關鍵就是先後的問題。徹底統一需要多少時間而已。

    按照中華帝國在1857年下半年制定的戰略規劃中,中華帝國的統一步伐是分為三個時期的。

    第一階段就是進行北伐,奪取安徽、蘇北,後續進軍山東、河南,最後攻克北平,徹底端掉滿清政權。

    在這個階段內,對西線保持戰略防守態勢,即屯兵皖南、贛北一帶,不主動進攻九江這個火藥桶,讓太平軍。鎮胡軍,湘軍他們自己狗咬狗。

    同時在南線則是持續發動小規模的進攻,逐步佔領廣東。

    第二個階段則是西進,在攻克北平後。北伐主力則是一部分進軍東北,一部分北上蒙古,一部分西進山西,而上述諸地雖然也存在一定的清軍殘餘力量,但是已經不足為懼。所以該階段中華帝國的主要精力會放在西進上,以奪取江西的九江、南昌為初步目標。中期攻佔湖北的武昌,後期奪取湖南的長沙。

    需要一鼓作氣連續橫掃林成庭的鎮胡軍、石達開的太平軍、曾國藩的湘軍,奪取江西、湖北、湖南三省。

    第三階段則是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即在粉碎了鎮胡軍,太平軍、湘軍在上述三省的主力後,部隊繼續西進,攻佔廣西,雲貴、四川甚至入藏。同時在北方的部隊也會繼續西進陝甘、新疆。

    上述三個階段大體上的核心目標依次是粉碎滿清政權核心,掃平鎮胡軍,太平軍,湘軍,最終完成統一。

    這個戰略規劃是早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制定完成,除了中間出了英法聯軍這檔子事外,其他時候中華軍實際上一直都是按照這個戰略規劃走。

    但是石達開率領太平軍大舉進入四川,這近乎直接放棄湖北和贛北的做法卻是讓江西、湖廣三省的戰略局勢被打破,引起了林成庭和曾國藩直接進攻贛北以及湖北地區。

    這均勢被打破了後,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他們這三家,還有在旁邊虎視眈眈的中華軍,而這也是為什麼陳雲陶建議提前展開江西戰略的原因所在。

    就是希望能夠在太平軍在九江以及武昌徹底戰敗之前,在鎮胡軍的主力部隊被太平軍牽制之前,來一個先發制人,直接進攻江西,避免以後的各種麻煩。

    然而如今陳雲陶說的進攻江西也有著相當大的問題,在尚未攻克北平的情況下就發動江西戰役,這就是說要在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尚未完成的時候,提前執行第二階段的戰略規劃,這樣一來極有可能導致整個戰略規劃的混亂。

    此外目前可用於江西方向作戰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彈藥等後勤物資也不是很充足。

    兵力上,目前中華軍可用於江西戰略的主力部隊,即皇家陸軍有廣東方向的第二軍之第二師、第十一師、第三軍之第十師,福建方向的第一混成旅、皖南、贛北方向的第四師之第四師。

    上述一共四師一混成旅,這總兵力雖然說已經是有四萬人了,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把上述所有兵力都抽調出來用於進攻江西。

    比如說在廣東方向還得防備廣西方向的清軍,在協防軍靠不住的情況下,至少也得在梧州駐防一個皇家陸軍的步兵團才行啊,然後廣州也不能不管,少不得也要一個團,然後如果大軍北上,這韶關等地區也得放上一個團,這樣才能保證後勤路線的暢通,不至於被人切斷後路。

    這麼一來,至少就得分出去一個步兵師,而第三軍一共也才那麼一個皇家步兵師而已,也就是說,如果要進攻江西,第三軍是別指望了,只剩下一個第二軍可以對江西發起進攻。

    此外福建方向的第一混成旅,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駐防福建,控制福建全省呢,就算是勉力抽調,但是能夠抽調出兩千人從邵武出發進軍江西都算不錯了。

    皖北和贛北方向也好不到那裡去,為啥?

    因為這個方向上只有一個第四軍,而第四軍同樣只轄有一個皇家步兵師也就是第四師,要不然你以為第四軍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執行戰略防守是因為什麼?不是前線將領不想進攻,而是兵力實在有限啊。

    要進攻江西的話,你還得防著湘軍會不會從湖北所屬的長江南岸地區殺過去,更得防備太平軍的殘部從長江北岸殺過來。

    這樣一來,第四師也是不可能抽調太多兵力參與對江西腹地,尤其是南昌等地的進攻。

    除了兵力不充分外,中華帝國目前也不可能調動太多的作戰物資用於這個方向,目前中華帝國的大部分作戰物資供給都是用在了北伐上。

    在北邊可是有著四個皇家步兵師,兩個騎兵團,同時還有當主力用的第九協防師和第十九協防師等主力部隊,這些主力部隊每天消耗的各種作戰物資可是相當多的。

    此外還有河南、山東以及皖北地區還有將近二十個協防師呢,這些協防師雖然不用給軍餉,但是人家得吃飯,打仗也得武器啊。

    為了供應五六萬的主力部隊以及八九萬的協防軍作戰,而且這補給線還遠得很,這對於中華軍的後勤供應能力就是一種非常嚴峻的考驗。

    這供應北伐部隊作戰就困難無比了,如果這個時候還動員三四萬以上的部隊進攻江西戰略,這打的還是鎮胡軍這種新軍,這對軍方後勤供應的壓力就更大了。

    而兵力不足以及後勤供應的不充足,也正是林成飛等將領反對現在進行江西戰略的原因所在。

    至於陳雲陶說如果放任鎮胡軍和湘軍拿下贛北和湖北,後續會更難打的時候,林成飛等野戰軍的將領不屑一顧。

    「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等我北伐大軍掃平偽清,後續抽調兵力西進之時,難不成陳參謀長認為他們還能擋得住我們的西進步伐?難不成陳參謀長認為鎮胡軍和湘軍比英法聯軍還要強?」

    在上海通過堂堂正正的對戰,中華軍把三萬英法聯軍都給幹掉了,難不成還怕區區鎮胡軍和湘軍又或者是太平軍?

    這就是林成飛等多數將領們的自信。

    就連上頭的林哲聽到林成飛的話,也是略微點頭。

    陳雲陶看見如此,不由得心底嘆了口氣,連續的勝利已經是諸多同僚們看不見危機,自信已經是變成了盲目的輕敵。(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一章 近衛師參戰

    儘管陳雲陶已經著重說明了如今林成庭、曾國藩、石達開這三方勢力在過去兩三個月內的變化,並且說這種變化對帝國的未來西進戰略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但是並沒有引起軍方多數將領,甚至是林哲的注意。

    御前戰略會議上,陳雲陶提議的提前進軍江西的戰略被不了了之。

    之所以造成了這種局面,倒不是說林哲以及大部分中華軍的高級將領們輕敵,而是因為目前帝國的北伐計畫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施清瑄的第六軍已經是在德州磨拳搽掌,一旦彈藥等後勤物資補給充足,並且等到第一師主力到來,那麼施清瑄就會率軍進行北伐計畫的最關鍵計畫,即攻克北平。

    施清瑄在月初送回來的密摺上已經是用暗示的語氣對林哲許下了承諾,密摺上說,職部甚為期待春節國宴。

    言外之意就是,他要回來參加春節國宴,而要參加春節國宴的話,他就必須在春節前拿下北平,結束主要的北伐戰事,最後載譽而歸。

    不僅僅施清瑄為此做了諸多準備,軍方的其他部門,比如說統帥部各部的主要精力也是放在了北伐上頭,各種作戰物資都是優先補給給北伐部隊。

    就連海軍方面,也是制定了相關計畫,計畫派遣海軍僅有的小規模艦隊沿海北上,準備等陸軍進攻的天津的時候,為陸軍提供艦炮火力的支援,同時海軍方面為了進一步增加海軍在統帥部內的份量,加強海軍在陛下心中的重要性,主動建議由海軍方面組織大規模的海運補給,通過海運的模式為北伐部隊運輸各種物資補給。

    海軍方面自己要給自己加膽子,而此時軍方的後勤部也是受困於京杭大運河的運力不足而力求其他的運輸方式,因為自1855年黃河改道後,山東段運河的水深大幅度下降,這樣就導致依賴運河運輸的中華軍在後勤補給運輸上遇到了比較大的麻煩。

    海軍部自己想要表現。後勤部有著現實需求,所以這兩個部門是一拍即合,由海軍提供戰艦護航以及部分海軍運輸艦,後勤部那邊僱傭了二十餘艘華商以及洋商的運輸船。開始了中華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遠距離海上補給運輸任務。

    海軍和後勤部執行海上運輸任務也是直接說明了,如今北伐計畫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中華帝國的軍方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這上頭,至於其他方向的戰事只能是繼續拖下去了。

    不過中華軍雖然否決了提前出兵江西的計畫,但是不代表他們對林成庭以及曾國藩、石達開的異動而沒有半點反應。

    除了作戰物資這方面無法給予足夠的支持外。統帥部還是做出了相應的軍事部署,比如說給身在廣東的第二軍發起命令,讓他們密切關注江西方向的鎮胡軍,如果對方露出破綻的話,第二軍可以自行發起進攻。

    同時也是給福建的第一混成旅發起了命令,讓第一混成旅開始抽調部隊,組建一個獨立混成團駐防邵武方向備用,隨時準備進入江西。

    而在皖南以及贛北方向則是,則是讓第四軍軍長石琅翼密切關注九江方向的太平軍與鎮胡軍之間的戰事,並允許石琅翼在時機恰當的時候插手雙方戰事。如有必要,並且有把握的話,可以直接攻佔九江。

    同時為瞭解決皖南以及贛北地區中華軍兵力不足的問題,統帥部已經調令原駐防鎮江、揚州一帶的第五師脫離第五軍建制,西進增援第四軍。

    同時又駐防上海的第七軍中第六師、第七師中各抽調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連以及若干輜重部隊,用於組建第三混成旅,該混成旅由於是利用現成的部隊直接組建,所以不存在磨合問題,組建的當天就是在上海登上了海軍方面的運輸船隻,準備通過河運直接增援皖南方向。

    此外林哲特地詔令第一近衛師、第二近衛師抽調精幹部隊。組建一支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混成部隊,以近衛師混成旅的臨時番號調往皖南地區的當涂,後續視戰局發展增援前線。

    而被抽調走部隊的第五軍所欠的一個師則是由新編第十三師步入,使得中華軍在鎮江、揚州、江陰一線繼續保持兩個師的駐防兵力。用以控衛京畿。

    駐防上海的第七軍兩個師被各自抽調走了一個團,則是無現有部隊可以補充,只能是後續新編練兩個團補充,用以恢復上述兩師的滿編制。

    駐防南京的兩個近衛師的話,則是情況比較特殊一些,本來一些近衛師將領是反對把近衛師調往前線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任務就是保衛林哲,而離開林哲到前線打仗,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但是當林哲聽到這話的時候,卻是黑著臉對第一近衛師師長林邁嵐道:「近衛師自去年編練以來,一槍未放,一血未留,如此近衛師能保護朕、保皇室安全?」

    聽到這話,林邁嵐才是意識到了過去一年多來他執意不肯派近衛師上前線的做法並不被林哲所認同!

    林哲當初編練近衛師的時候,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為了包圍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讓近衛師成為自己最忠誠,最可靠的部隊。

    而林哲也的確是這麼做的,過去一年多以來,從第一近衛師的編成再到現在第二近衛師的編練,首重的就是忠誠問題。

    首先是兵員,繼第一師、第十師之後,第一近衛師也是開始接納所謂的龍興之地,即紹興府的兵員。1857年下半年,也就是定都之後,中華軍已經是打破了以往的固定徵召地的模式,新兵往往是就近補充,比如說現在在北方作戰的第一師,該部原有的士兵都是紹興府的士兵,但是現在都跑到直隸打仗了,總不能死傷一個就千里迢迢從紹興府補充一個不是。

    如今第一師的兵力補充主要是從蘇北、皖北一帶招募的士兵,由軍訓部招募,訓練後直接補充進去。

    而這也是目前中華軍大部分部隊的補充模式,缺額士兵就近補充為主。

    但是近衛師卻不是如此,第一近衛師在編練之初,其士兵就只限於紹興府,但是考慮到中華軍連續多年在紹興徵兵,而且每年招募的士兵相當多,從1853年開始,紹興一府八縣足足有超過兩萬人加入中華軍,這個比例可以說是相當高的,由此紹興府的兵源已是臨近枯竭。

    所以第一近衛師只在紹興招募到了三千人後,剩餘部分的士兵是從浙南地區招募,為什麼從浙南招募呢?

    因為浙南在這年頭就是窮地方,要田沒田,要水沒水的,除了山還是山,而窮山惡水出好兵,這年頭不管是中華軍還是清軍又或者是湘軍,大家編練新軍招募士兵的時候,都有一個非常統一的喜好,那都是喜歡到偏遠窮苦地區招募士兵,湘勇、當年李鴻章的淮勇其實都是一群苦哈哈。

    而第二近衛師編練的時候,首選士兵來源同樣是紹興府,而且由於應募的兵源不足,近衛師還特地跑到老家餘姚縣那邊進行宣佈,號召本縣子弟踴躍參加,保衛陛下。

    所以這一年多來,紹興府那邊雖然兵源已經不多,但是依舊有部分適齡子弟參軍,而且一般只去近衛師,不再進入普通部隊服役。

    第二近衛師的其他士兵則是和第一近衛師一樣,同樣是在浙南地區招募而來。

    除了大規模使用紹興府籍的士兵外,軍官方面往往也是多以親朋好友為主,早年許多林府護院出身的士兵以及軍官們都是被調到了近衛師服役,另外一些和皇室沾親帶故的軍官們也是相當多被調到了近衛師。

    兩個近衛師的軍官裡頭,和皇室有直接或間接聯繫的幾乎佔據了一半以上,剩下一般都是從各部隊抽調過來的精銳軍官。

    然而儘管林哲用各種關係控制了人員,同時保持對近衛師的豐厚待遇等,用以保持近衛師的忠誠,然而這些手段只能加強他們的忠誠,但是卻不能加強他們的戰鬥力。

    就跟滿清的八旗一樣,說起對滿清的忠誠,肯定是他們最忠心,然而他們對滿清對忠誠並不代表他們能打!

    林哲可不想讓近衛師演變為八旗之類的軍隊,這駐紮在南京保護自己是應該的,但是也不能一年到頭不動啊,這一支軍隊如果不動起來,生了鏽還有何用?用來看嗎?

    為了讓近衛師獲得實戰經驗,增強戰鬥力,這才是林哲親自詔令近衛師抽調出部分兵力來,然後組建一支臨時的混成部隊參戰。

    考慮到這國內統一戰爭一時半會也打不完,林哲甚至是想著採用輪換的制度,把兩個近衛師裡的各團各營挨個派上去。

    對於林哲的親自決定,林邁嵐等近衛師的軍官們即便是不理解,但是也不敢有任何的反對的,所以是按照林哲的詔令,從第一近衛師、第二近衛師裡頭各自抽調部隊,然後組建了一個混成旅準備派遣到贛北作戰。(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二章 利者欲也

    為了增加這個近衛師混成旅的實力,林邁嵐還特地把近衛師系統裡的大部分現役的1858年型林德後裝步槍給了他們,讓這個混成旅成為了除了第六軍以外,第二支大規模使用1858年型林德後裝步槍進行實戰的部隊。●⌒,.

    對於該近衛師混成旅的旅長人選,林邁嵐自己也是想著是不是親自上,另外野戰軍那邊也有不少人盯著,但是林哲卻是越過了其他人,直接任命一個名不經穿的林偉為旅長,而且還順手晉陞他為陸軍少將,仗還沒打呢,就給他授了一個男爵的頭銜。

    這讓很多人對林偉這個新晉少將羨慕嫉妒的同時也是非常好奇,我靠,這人那裡冒出來的,咋以前沒怎麼聽過啊!

    然而詳細一打聽,一個個都是閉上了嘴巴,為什麼?

    因為他們發現這個林偉和林哲有同一個高祖父,也就是說這個林林偉是林家族人。

    林哲所在的林家血脈單薄,林哲自己是兩代單傳,林哲沒有兄弟,唯一算得上堂兄弟只有隔了兩代的堂兄林嵐,這兩人有同一個曾祖父。

    除了林嵐之外,其他遠方族親卻是不少,林哲的祖父那一帶是兄弟三人,除了長房這一支血脈單薄外,其他的倒是開枝散葉頗為茂盛,至於更久遠的也就更多了,嚴格上說起來,這餘姚老家裡林家村裡的人都算是他林哲的遠方族親,以往林哲沒從軍的時候,就有不少族親在林氏商行林做事。

    不過三代以外,也就沒誰會說自己是林哲的親戚了,只能說有同一個祖宗,同一個姓而已。

    林哲建立余勝軍後,以軍入政,那時候開始就有不少族親投靠他,尤其是這兩三年來投靠他的人就更多了。

    不過來投靠他的人從軍的卻是不多,很多都是進入政界。或者是到了宮務廳做事,尤其是皇室產業那邊。

    從軍的估計也就那麼十來個而已,而真正有軍事天分,能夠在短短兩三年裡爬起來進入林哲視野的。目前就林偉一個。

    儘管林哲和林偉的親戚關係已經遠道竿子都打不著,但好歹也勉強算是遠方堂兄弟呢,此外更重要的是,林哲目前需要一個具有皇族身份的人在軍方,尤其是在近衛師系統裡掌控部分權利。

    這種時候林偉出現了。而且表現出來了尚可的軍事天分,這兩三年沒在林哲的刻意扶持下能夠爬到陸軍上校這一職務,說明他也不是無能之輩。

    雖然他只是隨營學堂第散期的學生,和第一期、第二期的前輩相比資歷差了些,但是他好歹是1855年就畢業的隨營學堂第三期學生,比後面的第四期,第五期以及第六期好得多。

    自己的家族裡好不容易才冒出一個看似可以栽培的人才,林哲自然不會說棄之不顧。

    林哲並不是一個喜歡任人唯親的人,更別說他和這個時空裡的所謂家人,族親並沒有任何的感情之類了。他用這些族親。尤其是把少數幾個族親退出來培養,留待以後重用,還是出於忠誠方面的考慮。

    和普通大臣將領們不一樣,他們的榮華富貴固然是林哲賞賜給他們的,但是林哲之所以會賞賜給他們榮華富貴,依靠的卻是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1858年的今天,能夠進入內閣當上疆臣的文官們又或者是在軍方裡能夠率領一軍一師作戰的高級將領們,他們的地位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外人也許看到了施清瑄在當今中華帝國裡的顯赫權勢,但是沒幾個人回去想。他可是在林哲剛創辦餘姚縣勇營時期的時候就追隨林哲投軍,乃是林哲麾下最早的幾個連長之一,而在1856年林哲舉旗的時候,他可是和林成飛、徐言青三人一起策劃了相關計畫。親自把林哲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除了這些從龍之功外,人家還是個才華橫溢的將領,打勝仗之類的就不說了,他可是在沒有前例,甚至林哲都無法給他太多提示的情況下,愣是把第六軍給練出來了。同時還試驗出了適合後裝步槍作戰的諸多戰術,分散隊形,躍進衝鋒之類的戰術可都是他琢磨出來的。

    如今陸軍軍官學校教授的步兵戰術,尤其是後裝步槍的相關戰術戰略,計畫都是施清瑄編練第六軍時期編寫出來的。

    有了機遇,有了努力,更有著他自身的才華,這些才奠定了施清瑄今時今日的榮華富貴,中華軍內的第一人,帝國的第一個侯爵。

    說白了,人家的榮華富貴固然是林哲賜予的,但更多的因素還是他們自己爭取來的。

    但是所謂的皇親就不同了,哪怕是他們自己再努力,但是別人也會認為他們是依靠著血脈的便利。

    比如在宮務廳工作的林嵐,他在宮務廳裡做的並不算差,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出色的,而且他本人的才華並不算差,但是外人依舊對他的子爵頭銜多有非議。

    如今的林偉也是一樣,哪怕是他今天用了僅僅三年不到,再沒有林哲或者自己皇親身份的幫助下就從剛畢業的少尉菜鳥晉陞到了上校,這個成績已經是足以超越他的諸多同輩甚至前輩了。

    他這個人是有才華的,如果沒有才華林哲看都不看他一眼,更不會把他列進培養名單了。

    但是即便他有著才華,但是當外人得知他被任命為近衛混成旅的首任旅長,並被晉陞為陸軍少將,同時被授予男爵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直接忽視他過去兩三年來的努力以及他的才華,進而只關注他的一個特定身份上,那就是他是皇親。

    不管他願不願意,外人眼中的他就是皇親,他是受到特殊優待的人,而受到特殊優待的人總是容易引起別人的嫉恨的。同樣他的身份以及特殊的任命,也會讓軍方的其他將領們覺得他是皇帝派遣到軍隊的眼睛,用來監控他們的。於是乎那些普通將領會和他保持一定界限,會把他排斥在軍方主流勢力之外。

    最後不管他願不願意,他會越來越依賴『皇親』這個身份,最後徹底倒向皇室,嗯,換或者說徹底倒向林哲。

    而一個只能依靠皇室,無法得到軍中同僚們的助力的高級將領,才是林哲理想中的近衛師統帥。

    所謂用人,方法很多,而比較有效的不外乎先讓周圍的環境排斥他,讓他對外界絕望,然後再拯救他,讓他除了你無所依靠。

    而身為皇帝,身為一個統治者,他可以什麼都不會,但是不能不會用人,而林哲的用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過最多的還是許以厚利,你要高官厚爵,我可以給你,你想名流千古,我也可以給你,你想要為國為民做一些好事,我還可以給你,甚至你就算是想死,我也可以給你提供一根橫樑。

    利益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含義,但是對於林哲來說卻是非常簡單的,不外乎就是滿足他們的一些**而已,不管這些**是什麼類型的,好的壞的。

    利者,欲也!

    當然了,很多時候單靠利益引誘不管用,偶爾也得敲打敲打,正所謂恩威並施也!

    對於一些少數比較重要的人,還得玩一玩小手段,製造一些特定的環境,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這個林偉,林哲就是用了一些小手段的,如果要培養普通將領,他會讓林偉按部就班的逐步晉陞,頻繁的調動,各部門都去經歷一遍,讓他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和資歷,最後在每一步的晉陞上順利晉陞,一直到最後順理成章的成長為軍方的高級將領甚至大佬。

    然而對林偉,林哲使用的卻是拔苗助長的方式,林偉不過是一個第三期的學生,這就當上了陸軍少將?你讓諸多第一期的前輩們情何以堪啊,而你仗都沒打過幾次,這就撈到了一枚貴族徽章,你讓軍方眾多少將級別以上的將領們怎麼想,他們說起戰功來雖然不如那些風頭較大的將領們,但一個個也是實打實靠著戰功升起來的啊,我們這都還沒獲得貴族的頭銜呢,憑什麼就你林偉獲得了男爵頭銜?

    然後人們就會非常自然的放在林偉的身份背`景上,後續的發展不說百分百,但是林哲估計著不會偏離自己的預料太多,就算略有偏離,大不了自己再把它撥回原位就是了。

    林偉不管願不願意,他都得按照林哲給他安排的路走!

    安排林偉當近衛混成旅的旅長,這不過是林哲天天和諸多臣屬們勾心鬥角的一個小日常而已,林哲任命完畢後,再按照慣例接見了林偉,並和他一起吃了頓午飯後,就是放下了這事。

    留下林偉一人面對幾乎完全陌生的近衛混成旅以及一群用著懷疑、羨慕、極度等目光看著他的軍方同僚。

    不提那林偉,林哲在調動諸多部隊進入皖南地區的時候,軍訓部那邊也是提出,隨著部分部隊掉入皖南,同時第九協防師和第十九協防師那邊既然都能當主力用了,總不能一直還用原來協防師的那一套,這缺額的軍官總得補上去啊。

    而諸多軍官的缺額要填補,是不是讓軍官學校那邊擴大冬季招生的規模!(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官缺口

    看到報告書上的軍官缺口,林哲有些頭疼,這軍官的缺額就一直沒能真正解決過,因為以前的隨營學堂,現在的陸軍軍官學校培養出來的軍官數量從來都跟不上中華軍的擴張數量。

    為了控制軍官的數量,不僅僅很多皇家陸軍的部隊裡缺少副職,而協防師那邊更是壓縮再壓縮,不少協防師的師長只有區區一個少校而已。

    人家皇家陸軍一個步兵團的團長至少是一個中校,部分還是上校,然而這第九協防師的師長才是中校,團長卻是區區的少校而已,營長只是上尉,甚至還有中尉營長這種事,更關鍵的是上述職位的副職一般不是由低一級的軍官擔任,而是往低很多的軍官擔任,堂堂第九協防師的師長,竟然只是一個上尉,然後一個上尉就得制定超過七千人的作戰計畫。

    這種情況不管怎麼看都是屬於不正常的,為了規範第九協防師以及第十九協防師的作戰,實際上都是由各自所屬的軍司令部派遣高級軍官過去指揮,比如第六軍就是派遣了副參謀長以及差不多十人左右的軍官團隊常駐第九協防師,用以指揮第九協防師。

    但是這種情況是非常態,嚴格上來說第六軍副參謀長並沒有權限指揮第九協防師,如今不過是靠著軍方的內部默契以及軍銜制度來執▼.︽行而已,但是那天人家第九協防師的中校師長覺得你軍司令部過來的上校副參謀長不過如此,更覺得你帶過來的各級軍官礙手礙腳,人家都能直接把你們趕出來。而且這種情況對於中華軍現行的軍制制度來說,你還真無法說什麼。

    因為中華軍執行的長官責任制。而只要軍方沒有把人家師長撤職,那麼你就不能取代他直接指揮該該師。哪怕這只是一支協防師。

    要變更第九協防師的指揮權,要麼統帥部那邊另派一個師長過來,要麼是施清瑄直接越級指揮,親自指揮該師,通過命令第九協防師的方式來獲得指揮權。

    但是現在第九協防師這邊的情況比較特殊,按照中華軍的現行協防師制度,其配屬的軍官數量少,軍銜低,堂堂一個師長不過是個中校而已。

    但實際情況是第九協防師已經不是普通的協防師。士兵以清軍新軍俘虜為主,裝備燧發槍、火炮等武器,這樣的第九協防師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新軍部隊了,就算是對部隊要求苛刻的施清瑄也是把第九協防師當成了主力部隊使用,單獨派出去用來掩護第八師和第九師的右翼。

    所以第九協防師的軍官制度不能和其他協防師同樣安排,必須對第九協防師的軍官制度進行變更,提高各部主官的軍銜,增加軍官人數。

    不能同樣是上尉,皇家陸軍的上尉只是一個連長。只指揮一百多人作戰,而第九協防師的上尉就要策劃超過七千人的作戰計畫。

    但是要補充第九、第十九協防師的軍官缺口,還得補充其他部隊的軍官缺口,比如說各地新擴編的守備部隊。又比如新編練幾個混成旅等部隊所需的軍官,這些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中華軍現在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合格軍官。

    過去幾年來。陸軍軍官學校雖然是越辦越大,先後已經畢業了六期正式班的學生。但是實際上並不能滿足中華軍的實際擴軍需求。

    從隨營學堂時代開始,由於每個月都在招募軍校生。所以這某某期學生並不能以入學時間來作為參考,而是以畢業時間作為參考,1855年改制之前是半年畢業一期,一共畢業了四期,改制後一年畢業一期,已經畢業了三期。

    也就是說從隨營學堂時代開始到現在的陸軍軍官學校,一共有七期正式班的學生畢業,分別是隨營學堂第一期到第四期、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到第三期。

    這七期正式班的畢業生一共為中華軍提供了大約兩千三百人左右,通過系統培訓的合格軍官。

    而目前在中華軍內擔任中高級職位的,普遍是隨營學堂時代前三期的學生,將官方面這是要第一期為主,第二期一部分,至於第三期嗎,目前只有林偉一人被晉陞為少將,其他的多數還是在校官這個層次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改制前隨營學堂時代的四期學生總數並不多,加起來也才六百多人,然而改制後的第一期就有四百多,第二期六百多,第三期更是高達八百餘人。

    預計明年夏季畢業的第四期更是可能高達千人以上!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畢業時間越靠前,這含金量實際上也就越高,因為他們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同時他們晉陞的時候競爭也比較少,不會和後面的學生那樣,這同期就有八百多甚至一千多人要想脫穎而出要困難得多。

    中華軍現在的皇家陸軍、協防軍、守備部隊加在一起,總兵力已經是超過三十五萬人,而這麼多人的話,只靠區區目前的兩千三百多名正式班畢業生肯定是不夠的。

    所以除了上述七期的正式班外,其實還有諸多不定時,不定額的各種速成班,有普通針對獲得軍官舉薦或者在戰鬥中被臨時提升,而後被轉正的士兵們開設普通速成班,這種速成班數量相當多,學制一般以前是一個月,現在也就三個月,採取大班教習,每班都會有六七十甚至上百人聽課。

    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簡單的連排級戰術等。而這些速成班畢業生也是組成了目前中華軍內的主要基層軍官群體。

    除了這種常規速成班外,還有諸多亂七八糟的速成班,比如騎兵速成班,輜重速成班。炮兵速成班之類的,甚至還開過營造速成班。專門教怎麼修建營房。

    然後還有和軍械,後勤有關。甚至和戰爭指揮沒什麼關係的科目,比如財務班,這教的是會計學,還有槍炮班,這教的是怎麼設計、維修機器設備。再比如翻譯版,這是培養外語人才,準備用來和國外軍隊交流之類,但是這培養出來的好幾十號人不是被帝國大學挖走,就是被外務部搶走了。軍方自己一個都沒能留下。

    這些亂七八糟的速成班有些會辦好幾屆,而有些只辦了一屆,各種名目都有,繁雜到甚至軍方都難以統計,基本上部隊覺得需要比較偏門的人才,而外頭又招募不到的時候,正式班的學生也滿足不了的時候,往往就會開一個相關的速成班自行培養。

    上述正式班,常規速成班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速成班。就是目前中華帝國陸軍的主要軍官培養體繫了,但是在這之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那就是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

    這個幼年班興許在平民階層名聲不顯。甚至很多人都沒聽過,但是在帝國中高層軍政官員裡頭卻是非常聞名的,因為相當多的軍界大佬都會把試圖從軍的年幼子弟送進幼年班。甚至一些文官也會選擇性的送進去幾個子弟學習。

    幼年班一開始其實只是個類似托兒所之類的機構,因為當初的本意是為瞭解決中高級官員將領們的後輩子弟的教育問題。很多官員將領的後輩子弟年紀不大,無法直接報考隨營學堂。所以乾脆弄了個幼年班,專門招募年紀較小的官員將領後輩子弟。

    但是這個幼年班之所以在帝國中上層裡較為出名,吸引諸多中高層軍政要員送嫡系子弟進去,是因為林哲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裡提倡從小培養這個概念,說不僅僅普通人才需要從小培養,軍事人才也需要從小培養,並多次表示,未來將會給予幼年班的學生更好的空間和機遇。

    而且林哲不僅僅這麼說,還是真的這麼做的,除了最早幾期幼年班的學生素質一般外,去年畢業的學生由於綜合素質優秀,不僅僅是可以免試直接進入海陸兩軍的軍官學校學習,甚至還能優選獲得到國外留學的資格。

    今年下半年帝國和英法結束戰爭後,外務部和軍方聯合行動,向英法普美等國再一次派遣總數五十人的軍事留學生,其中少數是優秀的現役年輕軍官,少部分是陸軍軍官學校的優秀在讀生,但是有半數都是幼年班的學生!

    之所以幼年班的學生佔據了半數名額,是因為幼年班其獨特的教育機制,招募的學員都是十三四歲左右的聰慧少年,按照入學年紀的不同,就接受四年到五年的全封閉式現代化教育,一般到十八歲他們才會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就讀,或者直接選派公費留學,入讀國外的軍事院校。

    尤其早幾期還存在十七八歲的學生,這些年紀較大的學生只學習一年或者兩年就進入軍官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較少,不提也罷。

    但是1855年後就已經不招募十五歲以上的學生了,基本只招募十三歲到十四歲之間的學生,這些十三四歲就開始入讀的學生會接受至少四年以上的系統教育。

    而今年畢業的這一批基本都是1853年、1854年時期入學,接受了長達四年甚至五年系統教育的學生,其綜合素質,不管是科學綜合知識還是軍事知識,遠遠超過目前國內其他學校培養的學生。

    比如說同樣是今年畢業的學生,但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就算是畢業了但是不管是科學知識水平還是軍事水平,都是遠不如人家幼年班的這些少年的。

    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幼年班的學生普遍都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學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西班牙文的都有,而現在軍官學校那邊雖然開設有翻譯科,但是可不是全部學生都得學這個的。

    要留學的話,這實現會外語和到了人家國家裡再學,這其中差距自然是比較大的。

    對於這些從小、系統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重用是自然而肯定的,林哲這麼做,外頭人自然是能夠看得出來的,才會保持熱情繼續把年齡適合子弟送到幼年班,當然了前提是你家子弟能夠考進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五章 未來的希望

    這幼年班的入學考試對於十三四歲這個年齡段的少年來說,是相當相當困難的,而且讓很多只會啃書本的少年相當鬱悶的是,幼年班入學考試並不太注重你的功底,考試內容都是亂七八糟的,試題內容既有一些常識內容比如經學,近代科學之類的,但是更多的還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那些亂七八的試題其實考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像能力,然後還有記憶能力,智商能力等。

    幼年班對學生的要求不是你已經學了多少,你現在能做什麼,而是你就讀以後能學多少,以後能做什麼!

    這樣招進來的學生很少有書呆子,而都是一些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經過四五年的學習後,這些學生的素質要比大部分學子要強得多,後期再經過留學或者就讀軍官學校後,那麼其綜合素質在國內而言,基本是很難有其他學子比他們強的了。

    這樣出來的學生別說林哲準備重用了,就算是軍方的高層將領們也是相當重視,銓敘司那邊甚至是為每一個幼年班的畢業生制定了專門的培訓計畫,安排入讀軍官學校或者是留學,然後學成後到野戰部隊任職基層軍官,回到軍校擔任教官,調往統帥部擔任文職,再調往野戰部隊擔任中高層職務,再成長為高級將領,主持一方事務等等

    這些過程興許聽上去和其他的培養對象差不多,但是如果看看他們的時間表就會發現,除了留學這個時間有些長外,其他的任職經歷普遍以三個月或者半年為主,別人用十年甚至二十年走完的從軍之路,他們興許用三年五年就走完了。

    比如針對幼年班今年畢業的第一名方寒權。已經前往法國學習騎兵的他都沒上過軍官學校呢,但已經是肩帶陸軍少尉的頭銜,一旦學成回國。至少是一個上尉,而回國後銓敘司那邊給他準備的第一個實職就是在參謀部騎兵司任職科長。如果真的按照計畫走,這個方寒權在回國的兩年內就會成為中華軍的騎兵司司長,全權負責騎兵的訓練以及革新重任。

    這不是拔苗助長,而是中華軍裡步兵甚至炮兵都還好,只是騎兵真的有所欠缺,而前幾次派往歐洲的學生雖然也有一個人是學騎兵的,但他是到英國那邊學,而說實話打敗了英法聯軍後。中華軍這邊的騎兵將領對英國騎兵還拿著長槍衝鋒,玩重騎兵這套相當鄙視,所以又派了方寒權到法國學騎兵。

    這把幼年班的頭名畢業生,大老遠送到法國留學,還一學就是兩年,為的是什麼?倒不是說去學什麼人家的騎兵隊形,列隊之類的,而是要把西方近代騎兵的真正精髓帶回來,然後還有非常重要的培育戰略這一項。

    騎兵不僅僅是列隊衝鋒,要組建一支真正的近代騎兵。涉及到的項目相當多,騎兵的作戰模式只是最表面的體現,裡頭還有更多東西呢。比如怎麼培育戰馬,怎麼訓練戰馬和騎兵完美結合,怎麼培育騎兵的精神,甚至連戰馬吃什麼都得有計畫和配方,而這些東西都是一些細節方面的,就算是聘請外國教官來教也很難掌握裡頭的精髓,唯有自己親身去學上兩年,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近代騎兵的一些真正細節。

    然後把西方騎兵的精髓再融合中華軍已有的騎兵體系中來,打造出中華軍真正的騎兵!

    而不是和現在這樣只是個半吊子。衝鋒對砍只能欺負欺負滿清和太平軍的騎兵,但是遇上英法聯軍就歇菜了。最後只能靠手槍進行混戰來換取一定平衡。

    騎兵固然可以使用手槍,但是絕對不能依賴手槍!

    這是包括王呂雲在內諸多騎兵將領們的統一看法。但是現在中華軍的騎兵對手槍卻是相當依賴,尤其是和英法聯軍打了一場後,現在中華軍的騎兵就算是和滿清騎兵作戰,往往也是大規模使用手槍,而不是和以往那樣英勇的用騎刀作戰。

    而這是王呂雲等騎兵將領相當反感甚至為止苦惱的事。

    方寒權等幼年班畢業生的安排,林哲也沒有瞞著自己的屬下們,相反還是會主動宣揚,就是為了讓幼年班吸引更多有才華的少年,最好是來幾個天才。

    未來中華軍的現代化,靠施清瑄、林成飛等現有將領可不行,這些人的傳統痕跡太明顯,而改革後陸軍軍官學校裡的學生在林哲眼中也都是一些半吊子,現在還湊合但是過上十幾年也都會成為老古董了。

    未來中華軍的希望還在於那些少年身上,只有這些通過長時間系統培養,擁有開闊國際視野,並具有才華的年輕一代才是中華軍未來的希望。

    不過要想等幼年班這些從小培養的職業軍官承擔起中華軍的發展重任,至少還需要四五年以上的時間,現在嘛,中華軍的重擔還是需要現在陸軍軍官學校的普通學生們來支撐。

    「現在部隊的軍官缺口多以基層軍官為主,陸軍軍校第四期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完成學業後再分配,提前讓他們畢業並不是什麼好事,實在緊張的話,可以擇優部分精幹士兵晉陞,經過速成班的培養後他們還是能夠勉強勝任基礎軍官職務的!」林哲對陳雲陶提出讓陸軍軍校第四期學生提前服役的提案並不贊同。

    現在雖然中華軍處於急速擴軍中,但是現在的外部壓力和今年上半年比起來不值一提,今年上半年由於面臨英法聯軍的威脅,中華軍急速擴張了第八師、第九師、第十一師、第十二師、近衛第二師等部隊,那個時候迫不得已才讓陸軍軍校第三期的學生提前畢業進入現役。

    而這些學生都是沒有完成全部學業的,雖然短時間內滿足了中華軍對基層軍官的缺口,但是這第三期的學生在部分素質上略有欠缺,和他們的前兩期前輩相比,整體上要略差一些。

    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林哲是不願意讓陸軍軍校的第四期學生提前畢業的。

    陳雲陶聽到林哲這麼說,也只能是點頭道:「這樣的話,我再和軍訓部的費總長商討,落實速成班的開辦以及士兵晉陞的問題!」

    林哲點頭:「嗯,這就好,另外,不是還有諸多清軍的投誠反正軍官嗎,如果這些中下層軍官的素質過得去的話,也可以提起來用,總不能讓這些人當成尋常士兵或者舊軍軍官對待!」

    中華軍從去年開始,可是俘虜了不少清軍裡的新軍軍官,包括李鴻章的江淮新軍、清廷的之前的各種練軍以及後續的大清陸軍,這些新軍裡的軍官大多也都是經過江淮新軍隨營學堂以及清廷將弁學堂學習的,儘管整體而言並不如中華軍軍官的,但是也具備了近代軍官的一些必要素質。

    江淮新軍的隨營學堂,都興阿組建的將弁學堂,就和他們的新軍效仿中華軍一樣,他們的學堂也基本是效仿了早年餘勝軍的隨營學堂,學生從傳統學子中招募,聘請洋人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管怎麼樣,但是多多少少也具備近代軍官的必備素質。

    這些人被俘虜了後,中華軍往往是採取保守態度,反正獲得留用的新軍軍官,大多也是被安排為副職,而且基本很少能夠獲得晉陞。

    如果這些人表現不錯的話,那麼林哲也就要考慮把他們正式納入晉陞體系。

    就在林哲和陳雲陶等人商討如何補充軍方急需的大量基層軍官缺口時,在北方的德州,施清瑄也是和麾下的諸多將領們齊坐一堂。

    「如今我們的後勤物資,尤其是彈藥補給已經儲備完成,是時候進行下一步計畫的時候了,不知各部準備的如何了?」施清瑄並沒有和以往的那些正式會議那樣用著嚴肅的語氣和神態說話,而是用著較為輕鬆的語氣說著。

    「我第八師已經是恢復滿員滿裝,只要司令下令,我部隨時就能夠執行任何作戰計畫!」第八師師長邊成勳率先說著。

    後頭的第九師師長費才仕也是緊接著道:「我部也已經是做好萬全準備!」

    這兩個第六軍的主力師師長如此表態,讓一旁的第一師師長宋向堂有些尷尬,因為他的第一師剛從河南的彰德剛進入直隸,而且他的第一師經過連續作戰後,各方面的損失較大,更因為抽調了一個步兵團用以組建第六混成旅,而軍訓部預計給第一師恢復第三步兵團編制的計畫雖然已經在盡心,但是目前只給他送來了不過一個營的新兵,遠遠不到一個團的數額,更何況就算是新兵補充完畢,但是要想讓重編的第三步兵團恢復戰鬥力,也不是一兩個月就可以辦到的。

    所以儘管想要說第一師也是做好了完全準備,但是在今天這種場合下,可不是亂打包票的時候,所以只能是面露為難之色道:「我部第一師目前缺額比較大,而且將士們經過連續數月的作戰,也尚未充分休整過,缺時間內繼續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的話,怕是力有不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六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

    聽到宋向堂這麼說,其他人自然是不會露出什麼不滿或者鄙夷之色,他們也都知道第一師在過去一年裡可是從來都沒有停下征戰。

    在第六軍北上之際,第一師作為中華軍部署在山東地區的唯一主力部隊,單獨對抗都興阿的六七萬大軍,甚至還能在兵力緊缺的情況相繼發動山東東部的數場戰役,奪取了山東的東部地區。

    濟南之戰的時候,第一師也是先單獨抵抗了都興阿的反攻,後續又是參加了對濟南的攻堅戰,濟南之戰後第六軍北上追擊,但是後續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鬥了,奪取德州之後就是停下北上的步伐進入休整。

    但是第一師卻是一路奔襲,先後攻克直隸南部的大名府、河南的北部兩府,然後又是馬不停蹄的北上和第六軍匯合。

    這一路上根本就沒有休整過,而且第一師抽調了第三步兵團用以組建第六混成旅的事在座諸人也都知道。

    自然他們很清楚,如今的第一師狀態不是很好,如今第一師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頂多只有頂峰時期的七成左右。

    而另外一旁,作為唯一一個以上校軍銜參加這場高級戰略會議的軍官,第九協防師的師長周仁上校倒是神情要顯得興奮一些。

    「我師已經是完成了一些適應性訓練,各部士氣高昂!」

    說起第六軍各部中,狀態最好的實際並不是第八師或者第九師,而是眾多部隊中的小弟弟第九協防師。

    因為濟南戰役後。軍方已經是讓第九協防師的享受和皇家陸軍同等的待遇,不管是將士的薪餉還是後勤物資的供應上。都是和皇家陸軍同一個規格。

    這讓第九協防師裡上到軍官,下到普通的士兵們都是極為興奮。

    要知道之前第九協防師的待遇雖然也比尋常的協防師高一些。但是比起皇家陸軍來還是差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第九協防師的士兵依舊是沒有薪餉的,只是伙食待遇和皇家陸軍差不多而已,士兵們要想到拿到銀子,只能是依靠戰功從而獲得封賞。

    但是自從第九協防師逐漸改變為線列步兵師後,作戰基本都是集體作戰,根本就不可能統計著單個士兵殺傷了多少敵人這種事,只能是統計集體戰功,然後把賞金平均發放。而賞金均攤下來後就比較少了,畢竟中華軍不可能給第九協防師隨便打一仗就發放好幾萬的賞金,只有大規模戰役而且表現出色的時候才會發放多一些,比如濟南戰役裡,第九協防師的每個士兵就分到了大約四圓的賞金。

    別看一場戰役就有四圓了,但濟南戰役這種大規模戰役一年也沒有幾次啊,而平時裡的中小規模的戰鬥根本就不發放獎金。

    如今第九師的將士們在薪餉上照比皇家陸軍後,雖然沒有戰役上的直接賞金,但是一個月就有五圓五角的標準薪資(二等兵)。而且還能夠享受到各種補貼,比如戰爭時期,是不會扣除伙食費、被服等一應生活物資的費用的,戰鬥崗位補貼等。

    現在的第九協防師的士兵和皇家陸軍士兵們一樣。以最底層的二等兵為例,在非戰鬥時期,其每月的薪資是標準的五圓五角(需要扣除伙食、被服等費用)另外可以獲得每月一圓五角的伙食補貼(不發放直接用以提高伙食標準)。每個月能夠拿到手的薪資大約是四圓左右。

    而戰鬥期間。士兵們的薪資就要多上百分之五十左右,每個月大約能夠拿到六圓左右的薪資。

    這個薪資標準對比當代的人均收入而言。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要知道農村裡的普通農民。一年忙下來,也積攢不了幾個銀圓,尋常城市居民的,一個男性壯年體力勞動者,月收入也就四五圓而已,而起這些錢他們還得養一家老少。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年頭諸多之所以有那麼的人跑到中華軍來當兵,錢是一方面,其實更重要的還是因為中華軍伙食。

    如果中華軍把花在士兵上的各種伙食補貼都算上去的話,每個月花在士兵身上的費用遠遠要比士兵們拿到手的要多得多。

    別的不說了,中華軍現有將近十萬的皇家陸軍士兵,每個月單單是伙食補貼就得十幾萬圓,薪資以及騾馬牲口的開銷加起來大約是一百六十幾萬。

    然後部隊還得訓練,一個炮兵團隨便來一次實彈演習,就得好幾千甚至上萬扔出去。

    人員薪資,人吃馬嚼,訓練以及辦公費等加起來,維持現有規模的皇家陸軍一年就得兩千多萬銀圓。

    而這還沒算上協防軍、守備部隊、統帥部、各地兵站以及新兵營裡的諸多開銷呢。

    如果全部算上的話,只按照現有規模的中華軍陸軍來計算,每年的維持經費大約是在三千萬圓左右。

    上述費用不包括戰爭經費,打起仗來的話,花出去的經費根本就沒辦法統計。

    要不然陸軍為什麼要求1858年度的軍費要六千萬之多,單單是養軍其實是花不了這麼多的,是因為還有額外的擴軍經費、戰爭經費。

    中華軍為什麼能夠傲視國內諸君,比其他幾家新軍打的節節敗退,拋開戰術因素,其實原因挺簡單的:中華軍有錢,也舍得花錢!

    當清廷有一千萬來編練新軍的話,中華軍是用兩千萬甚至五千萬來編練軍隊。

    用俗套點的話來說就是,中華軍用錢砸也能把國內的其他勢力給砸死了。

    如今第九協防師獲得了和皇家陸軍同等的待遇,就是中華軍砸錢的一次經典行為,而每個月多了十幾萬的開支,但是換來的卻是第九協防師的脫胎換骨。

    同樣還是那些士兵。裝備的還是那些武器,但是第九協防師自從濟南戰役後。士氣極為高昂,打仗就跟吃了槍藥似的。北上的途中,一路攻城拔寨,連續和沿途的清軍發生大小戰役十餘次,累計擊潰了清軍上萬人。

    而趁著第九協防師改革的春風,在第九協防師內任職的諸多皇家陸軍軍官們也是水漲船高,大多都是晉陞了一級。

    其中第九協防師的師長周仁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之前是以陸軍中校的軍銜擔任第九協防師的師長,如今已經被晉陞為陸軍上校,儘管和皇家陸軍裡多以陸軍少將擔任師長比起來還略遜一籌。

    但是他周仁在各方面的資歷和皇家陸軍的師長們卻是相差極大啊。縱觀皇家陸軍內的各個師長、旅長級別的將領,基本上清一色是隨營學堂時期第一期出身的學生,少量是第二期的學生,目前第三期則是只有被林哲拔苗助長的林偉而已。

    而他周仁呢,乃是第三期的學生,而且他在第三期內也不算多出色,要不然的話當初他也不會被配到了協防師任職了。

    他畢業之初也是在皇家陸軍內服役,後來表現一般般,所以在他陸軍上尉的時期就被調任到協防師服役。作為被調到協防師任職的補償,他被晉陞為陸軍少校,擔任第九協防師的第二十六團團長。

    後來積累戰功晉陞為陸軍中校,並接任第九協防師師長!

    平日裡。他雖然是一師師長,但是他的軍銜實際上還沒有一些皇家陸軍的團長高,比如皇家陸軍的三支騎兵團團長。那可都是陸軍內的騎兵少將擔任團長,又比如各炮兵團團長。其軍銜也多以上校為主。

    而一些主力步兵團,比如第一師的這種老主力部隊的步兵團團長。都是陸軍上校銜的。

    也就是說,他在皇家陸軍內的地位,實際上也就是和一些資淺中校團長差不多。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指揮的卻是超過七千人的第九協防師!

    當初因為不夠出色而被調往協防師系統任職,但是他卻是在協防師系統內逐漸成長起來,晉陞為陸軍上校的他如果不出意外的後,後續極有可能在第九協防師師長的任上晉陞為陸軍少將。

    周仁已經是聽到了自家第九協防師改革的風聲,如今統帥部正在對現有的協防師體系做出大規模改革,而且他的第九協防師到時候有極大的可能會被直接改編為皇家陸軍,而到時候他就極有可能被晉陞為陸軍少將。

    因為皇家陸軍的步兵師師長、旅長清一色都是將官,還從來沒有校官擔任師長、旅長的前例,而且軍方也不可能因為他周仁就開這個先例。

    所以他極有成為協防師系統出身的首個將官,成為隨營學堂第三期學生裡的第二個,同時也是首個憑藉戰功晉陞為將官的學生。

    有著如此大好的前景,也就怪不得周仁在今天的場合裡笑容滿面了。

    聽著麾下將領們匯報著準備事務,施清瑄也是在考慮著該如何分配部隊進行下一步的戰略規劃。

    這一次的北上作戰,其核心目標就是攻克北平這個偽清的政治中心,徹底摧毀偽清的統治,宣告中華帝國才是中國唯一的中央政權,陛下林哲才是唯一的皇帝,同時也是徹底摧毀清軍的最後抵抗,把把北方數省收入囊中,奠定中華軍在北方的軍事控制基礎。

    進攻北平的意義不僅僅有著重大的軍事意義,還有著極為重要的政治意義,所以是不容許任何閃失。

    施清瑄知道這一次北上的重要性,成功了他將會名聲更加顯赫,為自己的事業錦上添花,但是如果不小心陰溝裡帆船的話,極有可能讓自己的軍事生涯落地谷底。

    爬得越高,也就越不能容忍任何的失誤,如今帝國裡不僅僅陛下林哲關注著他,帝國內的文官要員們甚至普通百姓們都在等著他的戰報,甚至施清瑄知道,軍方內是有不少人對自己羨慕嫉妒的,心裡頭有著小心思想要自己戰敗,從而把自己拉下高位的人可不少。

    所以他不允許一絲一毫的失敗可能性!(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七章 都興阿的擔憂

    目前施清瑄現在可以動用的兵力,即第六軍各部有第一師、第八師、第九師、第九協防師、第二騎兵團,另外尚有配合作戰,主要擔負後勤線維護、跟進控制已有佔領地等輔助任務的六個協防師。Π∈Π∈,

    四師一團的主力部隊有兩萬四千人,六個協防師約兩萬五千人左右,兩者相加這施清瑄麾下的總兵力大約在五萬人。

    兵力比當初的濟南戰役時還要強一些。

    而施清瑄要北上,主要面對的敵人就是都興阿統帥的清軍。

    濟南戰役戰敗後,逃回直隸的都興阿雖然受到了咸豐帝的嚴厲懲治,被罰了一個革職留任,戴罪立功。但是基本沒有動搖他在清廷北方地區的支柱作用。

    沒辦法,都興阿和僧格林沁不同,僧格林沁率領的部隊都是清廷中央控制的軍隊,咸豐對他是想用就用,想殺就殺,但是都興阿卻是不同,這清廷的新軍可是他一手編練的呢,咸豐帝如果把都興阿給徹底撤職或者斬殺之類的,估計這大清陸軍自己都得先亂起來。

    從京畿練軍、直隸聯軍時代開始,都興阿就是牢牢掌控著清廷新軍,後續這些練軍改編為大清陸軍後,這支新軍依舊歸屬他的統轄之下,而他也是被清廷委任為全權督辦江南北軍務大臣。

    論起1858年時期都興阿在清廷內的權勢,遠遠超過了清末時期袁世凱的權勢。

    只是權勢雖然不減。但是他麾下的新軍卻是越打越少,他自己從山東敗退、麾下大將納德從河南敗退。這不僅僅丟了山東和河南,而且讓大清陸軍,嗯,也就是都興阿麾下的新軍折損過半。

    而納德麾下的第三鎮、第六鎮更是可以說是全軍覆沒,納德最後不得不帶著千人殘兵退入山西。

    都興阿已經命令納德退守山西,同時利用現有殘部以及山西、陝甘等地的練軍重編第三鎮和第六鎮。

    而都興阿自己則是率領麾下部隊在直隸展開佈防。趁著施清瑄在德州休整的這一段時期。他把直隸、東北等地編練不久的一些新兵還有直隸和東北,熱河等地區的練軍都一股腦的補充到麾下新軍中,並進行了緊急訓練。

    總算是初步恢復了過來。

    但是其數量上雖然已經恢復到了將近三萬人,然而不管是士兵素質以及裝備水平,還是說士氣方面對比以前都是已經大為下降。

    這樣情況下,都興阿心中並沒有多少的把握能夠擋住施清瑄的北上。

    直隸天津。

    身穿一身新軍軍服,披著呢料外套的都興阿獨自站在書房,看著窗外的雪花飄揚。

    這已經不是天津的第一場雪了,早在十二月初的時候。天津這邊就已經下了一場小雪,如今的第二場雪似乎還要更大一些。

    儘管如今北國雪花飄揚可能會拖延南方中華軍的北上步伐,但是對都興阿麾下的清軍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比如說現在都興阿麾下的清軍冬衣不是很充足,如今大雪飄揚。氣溫驟降,對部隊的影響比較大

    如今已經是大雪天氣了,但是清廷那邊只給都興阿的軍隊籌集了不到半數的冬裝,都興阿氣的想要罵人,但是兵部那邊卻是說缺少經費,無法提供更多的冬裝棉衣。

    這讓都興阿相當不爽朝廷雖然已經窮的叮噹響,但是真的沒錢了嗎連冬衣的錢都拿不出了嗎不可能。

    誠然在過去幾年裡。為了編練新軍已經耗費了清廷的絕大部分收入,戶部那邊的庫房已經是空的可以餓死老鼠了,但是京師裡頭的諸多王公貴族們依舊過這醉死夢生的生活,上個月咸豐為了湊集軍費支持都興阿的戰爭,試過讓朝廷官員以及王公貴族們捐獻。

    但是最後捐獻上來的錢財一共只有十五萬兩銀子,而其中十萬兩還是咸豐從內庫裡拿出來的,偌大一個京師裡家財百萬的官員以及王公們多不勝數,但是竟然只捐獻了五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甚至都沒有都興阿當初在山東駐防時,自行搜刮地方而得的十分之一。

    想到這裡,都興阿是忍不住的輕聲嘆氣,這大清陸軍說是朝廷的軍隊,但養軍卻是得靠他自己。

    都興阿編練的大清陸軍,每年所需的軍費也不少,戶部那邊只給一部分,而大頭還得依靠都興阿自行在地方上籌集,主要是在山東、河南、山西、直隸四省的釐金以及鹽政作為主要支撐。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不夠的,所以有一部分軍費是靠向地方攤派所得,比如說駐防某地的時候,直接向當地富商士紳們進行攤派,要錢要糧。

    當然了,你不能說都興阿撈錢是為了中飽私囊,迫害地方之類的,而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不向地方伸手的話,都興阿根本就養不起十幾二十萬的大軍。

    嗯,這種事以前林哲就干過,尤其是余勝軍剛崛起的1853年和1854這兩年,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就會用各種手段進行攤派。

    這不,朝廷那邊不給都興阿冬衣,也沒有經費給,但是將士們不可能一直穿著秋裝作戰啊,所以都興阿只能是從新軍裡的小金庫裡頭自己掏錢,然後用以採購冬衣。

    如今直隸地區大範圍下雪,但是這雪也不可能一直下,等大雪停了恐怕德州那邊的中華逆軍就會大舉北上了吧

    都興阿並不認為德州的施清瑄會坐等數月,等到明年開春後再北上,因為這樣固然可以等天氣好轉,但是也會給予清軍更多的緩衝準備時間。

    都興阿想是這麼想,但是沒指望過施清瑄真的會這麼做。

    所以哪怕是大雪紛飛,他依舊讓麾下的軍隊加強各種防禦工事的構築,尤其是滄州那邊,在過去的將近一個月裡一直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工程施工,就是想要打造一個防禦堡壘出來,阻擋中華軍的北上。

    至於為什麼要在滄州構築防禦工事,這是因為滄州剛好是在京杭大運河,同時也是德州之後,運河沿岸的下一個重要城市。

    而滄州之後,就是天津,天津之後就是北平。

    仔細研究中華軍的諸多進攻路線,那麼就會發現他們嚴格遵循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基本按照主要的水路前進,以前沿著長江西進,現在沿著運河北上,後續沿著黃河東進濟南,再沿著黃河西進河南開封、鄭州、洛陽等。

    哪怕是在廣東,當第三軍進軍廣西的時候,也是沿著珠江水系裡的西江進軍

    之所以造成中華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都是沿著主要江河進行,這是因為運輸補給的限制。

    中華軍現在每日消耗的後勤物資對於後世軍隊而言不算什麼,估計也就是輕步兵的水平,但是對於十九世紀中期而言,其物資的消耗水平卻是相當高的,因為中華軍不僅僅人多炮多,而且役用騾馬的數量也非常龐大,部隊作戰需要大量的炮彈以及火藥等,而更多的還是糧食草料等。

    同時儘管可以在佔領地就地徵集一部分物資,但是往往中華軍的進軍路上,不是赤地千里就是民不聊生。

    1857年初,中華軍首次大規模西進,攻克南京後繼續進軍皖南地區,那地方都是連年征戰,種地的老百姓不是被挾裹帶走就是自己跑掉,剩下的也是被亂兵殺死或者乾脆自己餓死。在這樣的地方基本不用指望能夠就地徵集到足夠的糧食補給,甚至有時候你還得用軍糧去救濟當地的百姓。

    北上山東、河南等地的時候,雖然這些地方不至於民不聊生,但是這些地方也不是什麼產糧大省,而這兩個地方又都是人多地少的地區,當地百姓種的糧食都不夠自己吃的。

    為什麼皖北地區的捻軍能夠風行起來,就是當地百姓吃不飽嘛。

    這種情況下十幾萬中華軍如果到這些地方徵集糧食,那麼就會從當地百姓手中搶走口糧。

    如今的中華軍已經不是早期的余勝軍了,也不是喜歡搶走所有東西包括人口的太平軍,也不是和土匪沒啥兩樣的清軍舊軍,是不可能到了一地方就大規模搶掠當地民眾的口糧。

    這種事中華軍幹不出來

    目前為止,基本上各地作戰的中華軍是很少直接就地爭糧滿足軍需,即便是就地徵糧,一般也是軍需部那邊從當地直接購糧,而不是說直接搶。

    大部分糧食、豆料等生活物資還是從後方運輸上來。

    所以可以看到第六軍北上作戰的時候,後面是跟著一大票的船隊,沒有後頭船隊隨時提供的物資支援,第六軍半個月都支撐不下去。

    如此也就可以判斷出,中華軍對於大規模運輸是比較依賴的,而在鐵路出現並大規模運用之前,中華軍要對前線部隊保持大規模的運輸補給,就必須依賴航運了。

    如此也就可以判斷出,京杭大運河對於北伐的中華軍而言,乃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命線,主要能夠在京漢大運河把中華軍給攔下來,那麼基本不用擔心中華軍會繞過京杭大運河從其他方向奔襲北平。

    所以扼守京杭大運河依舊都興阿的主要任務,而要守住運河,那麼就必須在運河沿岸設防。

    而滄州就是一個地方

    下一步施清瑄要執行北上戰略,滄州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地方,必須把它拿下來才能夠繼續北上。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七十八章 石琅翼求援

    宣武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西曆1858年1月1號。△↗,.

    在這一天裡,中華帝國的諸多辦公機構裡都是空蕩蕩的,除了少數留守的人員外,大部分都是沒在,因為在去年出台的帝國節假日條例中,除了對傳統國內節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春節、元宵等會安排假期外,也是首次引入了西曆的元旦假期。

    林哲為了方便自己,嗯,同時也算是為了和國際接軌,已經是正式引入了西曆,和國內的傳統農曆並行使用。

    同時還引進了『七天一週』這個制度,規定了以七天為一週,其中公職人員必須工作六天,在週末當天可以獲得休假。

    其實西曆以及七天一週工作制度的引進早在上海商貿區那邊就已經盛行,尤其是在工商界裡較為普及,這倒不是說工商界實施什麼週末休假制度,而是因為目前商貿區的那些新式企業一般執行的是週薪制度。

    儘管諸多統計裡,尤其是公職人員的薪資是按照月來計算的,但是在工商界,尤其是效仿西式公司建立的新式企業,普遍採取的卻是週薪制度,招募人員的不是說一月薪資多少,而是一週薪水多少。

    當初執行週薪制度倒也不是說為了和國際接軌,崇媚洋外之類的原因,而是因為考慮到那些工人們的生活實在困難。

    諸多到商貿區工作謀求生活的人很多都是吃一頓沒一頓的,你要是拖上個把月發薪資,人家一家老小就得餓死,所以最初的時候很多企業為了招募工人,普遍採取的是五天或者七天一結薪資,甚至一段臨時工,體力勞動者採取的更是日結制度,免的工人家中斷糧。

    而有了開頭後,這後續也就延續了起來,並逐漸把五天和七天一結統一為七天一結的週薪制度。

    久而久之。西方的七天一週,週一週二週六週末的概念也就逐漸普及了開來。

    後來帝國也是正式在國家僱員裡推行週日休息的制度,並引進了西方的元旦假期。

    今天是元旦,諸多政府機構都是空蕩蕩的。然而南京裡新落成不久的聯合參謀部大樓內,卻是人來人往。

    那些文官們可以在元旦這天放假休息,但是對於軍方來說卻是沒有節假日一說,尤其是在北伐之戰正在進行,同時江西那邊也是局勢情況的情況。

    人來人往的聯合參謀部大樓和統帥部的其他幾部。包括軍訓部、後勤部、軍械部等部門的大樓相鄰,在中華宮左側一字排開。

    而在中華宮的右側以及廣場的前方,則是內閣諸部的辦公大樓,包括中華宮、宮門前的廣場,中華宮右側、前方的內閣各部的辦公大樓,中華宮左側的軍方各部大樓,一共形成了中華帝國的政治心臟。

    走在大街上的不是官員就是軍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平民會到這一帶來。

    不過也不是所有部門都是在這一片辦公,比如說內閣所屬的財務部,人家就是在城區內獨立辦公。還有督察院,大法院這兩個獨立於內閣的機構也不是在這一片,而是在城區有著獨立的辦公大樓,同時海軍部的大樓也不是在這裡,而是選擇在城外江邊的海軍南京基地裡。

    這片區域的辦公大樓都是在過去兩年裡陸續修起來的,有些是採用了近代西式的磚石結構,也有些是純中式風格,而詳細建築風格以及內部裝飾上則是各家都有所不同,總體上還是以巴洛克風格和國內南方傳統建築混合為主:西式風格外,還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風格。這主要是為了和中華宮的建築風格相匹配。

    包括各部大樓,中華宮,皇宮廣場在內,這一整片的建築群其實和北平的圓明園極為類似。都是中外混合的產物。

    假期裡依舊繁忙的聯合參謀部大樓內,一大群軍官們正在一個大廳內進行著推演,這個大廳的地板上鋪著一副巨大的中國地圖,而一些參謀們時不時的把代表各部的小旗幟在地圖上移動著,另外一旁的人們則是進行著各種爭論。

    這種推演基本上三天兩頭都會發生,主要參與者都是參謀部下屬的作戰司、戰略司所屬的參謀人員。

    而中華帝國的諸多戰略計畫。其實就在這些推演中不斷完善,然後最終形成作戰計畫。

    「按照第二軍的實力,要拿下贛州問題不算大,但是也要注意到,隨著第二軍的向北推進,補給線進一步拉長後,將會嚴重影響到第二軍的後續北上作戰!」

    場邊一個肩上帶著少校軍銜的軍官正在用著洪亮的聲音說著:「要進軍贛南地區,那麼第二軍就要通過粵北山區,這一片地區沒有江河可以利用,後勤補給只能是通過路上運輸運輸,而該地區地形相當惡劣。這勢必會對後勤補給造成相當大的麻煩!」

    「同樣的問題還存在從福建邵武西進的第一混成旅,從福建西進江西,地形之惡劣絲毫不亞於粵北山區!」

    「所以我還是堅持我以前的以前,從廣東和福建發起的進攻只能作為伴攻,而不能依賴他們,要攻克江西,還是需要從贛北地區出發,彙集主力進攻南昌,直搗黃龍。」

    「如果以贛北作為突破點,那麼九江就是繞不過去,而九江不僅僅是被太平軍經營多年,後續等鎮胡軍拿下九江後,我們要進攻九江恐怕需要相當大的代價,而這種代價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一旁的另外一個中校立即就是出口反駁。

    「陳科長,你既然知道等鎮胡軍拿下九江後,我們要進攻九江的難度會很大,那為什麼好堅持反對我們提前出兵九江!」剛才的那個少校繼續道:

    「如果我們現在就出兵九江,完全有可能渾水摸魚,直接從鎮胡軍和太平軍手中奪取九江!」

    那陳科長卻是道:「現在出兵九江?拿什麼出兵九江,雖然我軍已經向皖南、贛北地區增援了部分部隊,但是這些部隊有些尚未抵達,而到了該地的部隊也是嚴重缺乏彈藥等相關作戰物資,執行戰略防守任務是夠了,但是要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戰除非統帥部能夠提供滿足三萬人的主力部隊至少兩個月作戰所需的物資,不然貿然進攻九江就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陳科長此言職部不敢苟同……」很快。另外一個陸軍上尉也是加入了論戰,隨著他後頭又是好幾個參謀相繼出言。

    於是乎,又是和往常一樣上演了一場大辯論。

    在就在推演大廳裡的參謀們激烈辯論著的時候,剛從贛北前線回到南京的石琅翼也是正在和陳雲陶交換著關於江西局勢的意見。

    「目前的確是不能繼續幹等下去了。我也是知道現在帝國艱難,為了支撐北伐作戰已經騰出了大部分的力量,但是江西那邊地區是形勢越來越緊張,目前鎮胡軍已經是攻克了九江的大部分外圍據點,發起了對九江府城的最後總攻。而從湖北增援來的太平軍又是遭到了湘軍的狙擊而退縮,現在九江內的太平賊軍是內無糧草,外無援軍,按照目前的情況,少則四五天,多則十天半個月,九江必破!而一旦讓鎮胡軍佔據九江,依照鎮胡軍的戰鬥力來看,我們後續要攻克九江的難度更大!」

    石琅翼說到這裡,略微停頓了會後道:「我不求多。只要統帥部這邊能夠支援我軍滿足兩月作戰所需的物資,那麼我石琅翼就有把握出兵九江,直接把九江給打下來,為帝國後續的西進戰略提供一個戰略前出點!」

    聽著石琅翼說這些,對面的陳雲陶也是一臉的苦色,他這個聯合參謀長雖然說掌控全軍的戰略,但也不可能說單獨決定啊,他得提出計畫來,然後獲得陛下的批准後才能夠執行。

    至於石琅翼所要的作戰物資,這還真不好辦。目前帝國就兩個兵工廠,一個是林德機器廠,一個是金陵兵工廠,這兩個兵工廠都已經是滿負荷運轉。各種軍械產品的產量都是有限的。

    而現在帝國為了支持施清瑄的北伐作戰,幾乎每一天都得往北方運輸大量的物資,前些時候海軍和後勤部聯合一起,一次性就運走了超過三十船的各種作戰武器,包括補充戰損用的槍支火炮,還包括諸多彈藥以及糧食等等。

    同時帝國目前也不僅僅只有北方進行戰鬥。實際上除了北伐作戰外,其他戰線雖然整體上保持平靜 ,但是大規模戰鬥沒有,然而小規模的戰鬥基本上天天都有發生,比如廣東,現在第三軍還在梧州一帶和當地清軍進行著小規模,但是極為頻繁的戰鬥,同時第二軍也是忙著彈壓清剿廣東各地的地方武裝。

    這拿下了廣州可不代表就能夠掌控整個廣東了,諸多地方都得一一清理,尤其是中華軍執行的是徹底絞殺一切非法武裝,甭管是清軍還是土匪又或者是地方上的縣勇、團練、鄉勇,通通都是在清剿的行列之內。

    然後在安徽皖北、河南以及山東大部分地區,為了清剿地方上的各種多如牛毛的土匪、地方武裝,當地的少量皇家陸軍以及大量的協防軍基本上每天都會爆發戰鬥。

    這些清剿性的戰鬥雖然不可能對中華軍造成多大的人員傷亡,但是打仗就得花費各種作戰物資啊,要打仗你得需要火藥吧,得需要炮彈吧,子彈得要吧,糧食得要吧。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目前來說,要讓統帥部這邊湊齊起來足夠三四萬主力部隊兩個月作戰所需的物資,除非北邊的施清瑄已經攻克北平,北伐戰事告一段落才有可能,不然的話是相當困難的。

    但是陳雲陶知道這些,而且他非常清楚石琅翼肯定也知道這些的,然而石琅翼依舊在這個關節眼上親自從安慶回到南京尋求統帥部的支持。

    因為石琅翼有著必須這麼做的理由,他不僅僅擔心著江西局勢出現的變化會影響到後續帝國的西進計畫,他更擔心如果自己繼續坐視江西局惡化,進而會影響他在陛下心中的影響。

    因為兩年前的猶豫,他石琅翼已經是被陛下冷落了足足兩年,去年年底雖然成功出任第四軍軍長,但是他在軍方內的地位已經是遠不如當年,曾經被譽為余勝軍內最優秀的將領,林哲麾下的頭號戰將,他無法忍受自己逐漸淪為二流甚至三流。

    他需要一場戰爭來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