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75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三百四十章 江南大學

    去年剛試辦的時候,各富商踴躍捐資達到了十二萬圓,福建巡撫衙門也是撥付了一萬圓,然而這總數十三萬圓的辦學經費半年都沒撐過去,等到今年年初的時候已經是開始拖欠教員薪資,好幾個洋人教員已經是辭職,然後跑到了江蘇等地區另謀高就去了。●⌒,

    這辦啟蒙用的私塾簡單,這老師甚至都不用請那些師範生,直接用以前的老夫子就行,這些老夫子對學子進行啟蒙,讀書識字寫文章是沒有問題的,而一些新式學科的話照著課本念就行,反正啟蒙的時候學生只要對新式學科知道一個基礎就好,正式學習的還得進入縣小學以後。

    但是這辦高等中學的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中華帝國內的高等中學,其實還可以用另外一個名字作為稱呼,那就是『大學預備學校』這些學生就讀的目標就是為了考上帝國大學或者兩所軍官學校,又或者是乾脆獲得公費留學的名字去留學,學生的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同時對師資的要求相當高。

    一些專門學科基本上都需要聘請洋人任教。

    而當代的中國創辦新式教育,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傳統的阻礙,實際上別說是民眾了,就算是廣大學子也不排斥甚至是歡迎新式學科的,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合格老師!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就導致了新式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推廣極為困難,而具體表現下來就是耗費非常大,這要辦一個大學預備學校,你需要專門去聘請洋人,要不然就得和中央權重機構去爭奪帝國大學的畢業生,這裡頭的困難大是肯定的。

    這福州中學試辦大半年後,面臨辦學經費即將耗盡的困局,由福建省內名望士紳、出資巨大的富商們組成的校董事會硬著頭皮再一次聯合湊集了五萬圓的經費維持下去後。

    同時不得不改變了最初免費辦學的初衷,準備在今年開始對學生徵收學費。而且還得是高昂學費,同時也是加大對整個社會的募捐力度。

    因為這出資的那些富商以及士紳們就算身家再厚,但是也不可能每年都往這無底坑裡扔進去十幾萬啊!

    作為國內第一所純粹私營的高等教育學校,福州中學在正式對學生徵收學費的時候。其每年的學費,書雜費等各種費用加在一起,高達一百二十多圓每人,比帝國大學的學費還要貴三分之一。

    如此高昂的學費,也就是正式宣告這所學校以後和貧寒人家的學子沒啥關係了。因為如此昂貴的學費他們根本支撐不起。

    所幸的是,當代的中國雖然國窮民窮,但是民間裡的有錢人還是不少的,這能夠每年拿出百來圓錢供養一個子弟進學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的。

    所以福州中學在今年秋季招生的時候,雖然說新生的質量有所下降,但是通過收取學費,同時社會上的一些捐助收入,卻是讓學校做到了收支平衡,而收支平衡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這所私營高等中學可以繼續辦下去,為當代中國增加一所高等中學。

    福州中學的創辦成功也是給了其他地方一些提示。要知道如今帝國的大學只有一個,而官辦的高等中學也才三所,而且都集中在浙北、蘇南地區,其他地方可都沒有。

    不少地方的士紳豪族富商們以及當地的一些地方官員,已經是準備效仿福州中學創辦私營中學。

    其中安慶、淮安、蘇州三個地方的人比較踴躍,甚至是辦學資金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教育部的支持然後正式開辦了,畢竟這高等中學在當代的中華帝國內,屬於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的範疇,要辦學的話錢好說。但是老師就不好解決了。

    如果沒有教育部幫忙的話,他們很少自己招聘到足夠多,並且還足夠優秀的教師,甚至連教材都不好解決。

    對於這些事。教育部自然是舉手歡迎的!

    但是隨著私營中學的出現,也就代表著如今中華帝國內的高等中學數量正在快速增長,現在是四所,但是一年後就是六七所了,在後估計就是十幾所了,但是作為高等中學的高一等學校。即大學卻是依舊只有帝國大學一所。

    很明顯,這明顯是不能滿足帝國高等教育發展所需的,只是辦一所大學的花費實在太大,現在教育部為了維持帝國大學以及現有的三所官辦的高等中學,每年都得砸下去幾十萬。

    如果再辦一所大學,而且還得教育部出經費的話,除非大幅度提高教育部的經費,不然的話是難以為繼的。

    然而如今林哲卻是對江道泉說要再辦一所大學。

    這讓江道泉是忍不住心中狂喜,這林哲可是帝國皇帝,他既然說要新辦一所大學,那麼辦學經費肯定是考慮到了的。

    因為林哲作為帝國皇帝,不可能不知道教育部的經費每年就這麼一點,既然要辦的話,肯定是有著解決經費的方式。

    當即江道泉就是忍住心中的喜悅,然後道:「如果新辦大學的話,放在上海那邊自然是好的,不過辦學所需不小,而教育部這邊的經費已經是……」

    他沒說完,因為後面的話是什麼,林哲肯定是能夠聽得出來的,那就是教育部沒錢了,如果要辦的話,這錢哪裡來?

    林哲看著這個江道泉,看到他臉上沒有掩藏住的喜色,心中對這個江道泉的感覺也是略微好了些,這個人雖然頑固了些,但是對教育一事還是非常上心的,這些年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工作,估計也無法這麼快讓帝國的新式教育體系走上正軌。

    對於他的努力,林哲是看在眼裡的,要不然的話以他這個頑固迂腐的性子,早就被林哲清掃出內閣了。

    儘管林哲內心裡對這個江道泉依舊沒有什麼個人的好感,但是並不妨礙林哲繼續重用他。

    當即就是道:「經費方面,朕已經和財務部那邊打過招呼,是先給出一筆款子用作前期款項,不過這款子不多,後續所需就要看你們教育部的工作了!」

    林哲的意思很明白,中央這邊錢是會支持一部分,但是絕對不看見和對待帝國大學一樣,全部都攬在身上,這給的錢頂多就是前期款項,主要就是校舍建設、必要的教學器材購買,初期的師資聘請,至於後續的投入就需要教育部自己解決了。

    不過聽到林哲這邊說,江道泉卻是已經足夠滿足了,只要中央給錢就好,有了第一批款子自己就能夠想其他辦法,比如說看看能不能從江蘇巡撫衙門或者蘇松太道衙門又或者乾脆是上海市衙門那邊獲得財政支持。

    畢竟這辦一個大學的話,對於地方的形象推動甚至直接的經濟推動都是有著較大作用的,地方財政掏錢也是理所當然,只是能拿多少就得看自己的手段了。

    要新辦一個大學的事很快就是確定了下來,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林哲還親自揮灑筆墨,寫了『江南大學』這四個字作為校名,隨後親自吩咐財務部那邊,擠出了三十萬圓的款子作為江南大學的前期籌辦經費。

    之所以能夠擠出這三十萬圓的款子,還是因為擊敗了英法聯軍後,軍方的壓力瞬間大減,儘管後續還會有對滿清,太平天國甚至在廣東還會和英法聯軍繼續作戰,但是這些對於中華軍而言已經構不成致命威脅。

    軍方壓力小了,這經費自然也就壓力小了!

    沒有軍方那邊天天催著要幾百上千萬,再加上現在剛收夏稅,同時上海那邊隨著戰爭的結束,商貿往來得以迅速恢復,而且海關總務司那邊又是單方面廢除了以往的關稅協議,對一些進出口商品採取了稅率波動,比如說對供不應求的生絲,則是提高了少量出口稅,當然為了保證中國生絲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的稅率有限,只提高到了百分之八而已。

    同時茶葉、瓷器等中國的傳統剛需出口商品,也略有提高稅率,分別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之間。

    而進口商品上,為了扶持國內的機織布產業,大幅度提高了洋布的進口稅率,稅率從百分之五不到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五。

    但是對原材料,也就是棉花、煤炭卻是進行了降低稅率的方式,用以降低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

    這一來一往,讓海關收入得到了小幅度的提升,之所以沒有大幅度提升,是因為全面禁制了鴉`片進口,這禁制鴉`片進口自然也就收不到鴉`片的進口稅了,而這一部分稅收其實是相當多的,往年以『洋藥』名義進口的鴉`片貢獻的進口稅可是達到了整個海關收入的百分之十幾甚至更多。

    失去洋藥的這部分進口稅也就和其他方面的海關增加相抵消,這沒有降低反而是出現小幅度上漲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財政壓力略微減緩了後,林哲也就能夠擠出一部分的經費用於國內民生事業上,這教育只是其中一環而已,另外也是加大了對江南地區的水利建設投入,以及對一部分地區的戰後重建,尤其是向戰後地區的農民提供扶持,讓他們盡快恢復生產,這些都是需要用錢的。

    其他不說,且說江道泉拿著江南大學這四個字,然後直接奔赴蘇州以及上海,分別拜訪當地的地方官員,爭取讓他們支持更多的支持用以籌辦江南大學。(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三百四十一章 辦學難

    江蘇巡撫薛煥是最早對林哲效忠的前清中高級官員了,當年林哲還沒有反的時候,他就是在林哲的支持下當上蘇松太兵備道,林哲正式稱帝建制後,他繼續坐鎮蘇松太這個中華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域,為中華軍的征戰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Π∈Π∈,

    對你他的忠誠林哲也沒有忘記,後續直接把他提拔為江蘇巡撫。

    別看他沒有進入內閣當什麼各部大臣之類的,但實際上在如今中華帝國內,江蘇巡撫的作用絲毫不比內閣總理大臣要差多少。

    江蘇尤其是其蘇南地區乃是當代中國的稅賦重地,而中華軍正是背靠著蘇南以及浙北兩地踏上爭霸征途的。

    知道了這個區域的重要性後,就可以知道坐鎮江蘇巡撫的薛煥在中華帝國的文官體系內的巨大作用了,他如果要進入中央任職的話,絕對不止是一個個各部大臣,最少也得是一個內閣協理大臣,要不乾脆就是內閣總理大臣。

    所以見薛煥的時候,江道泉可沒有擺什麼閣臣的架子,而是當面就是稱兄道弟起來,說起來這兩個人也是比較相似,他們都是中華帝國裡少有幾個滿清時代的高級官員出身,沒有和畢余同等人一樣都是林哲的幕府中的幕僚出身。

    比較相近的地位和出身,讓江道泉看這個薛煥也是比較順眼,不會說像看待其他的閣臣一樣,都把他們當土包子,就算是畢余同也沒少挨他的白眼。

    「覲堂兄,這辦大學的好處你是看過帝國大學的,也應該知道江南大學一旦辦起來,到時候全國精英學子可是齊匯你們蘇南啊,但時候對你們江蘇的人文形象提高,對你們的人才需求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薛煥卻是呵呵道:「石嵐兄你說的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這大學如果是放在蘇州的話,我二話不說肯定是把大力支持,但是現在這大學是放在上海那邊。而你不可能不知道,現在帝國已經是準備著把上海單獨建市,這樣一來上海可就和我們江蘇沒有什麼聯繫了!」

    聽到這話,江道泉也是一愣。上海單獨建市的消息他是怎麼知道的,內閣那邊幾天前才開始討論南京和上海單獨建市呢。

    由於南京以及上海商貿區的特殊性,實際上這兩個地區自從帝國成立後就是脫離了江蘇省的管轄,該有中央直轄的模式。

    而今年大敗英法聯軍後,帝國已經決定正式廢除帶有殖民地意義的商貿區。準備把現有商貿區和原有的上海縣重新合併,然後單獨設為一個中央直轄市。

    同樣的還有已經被作為首都的南京,同樣已經是脫離江蘇省的管轄,然後單獨設市。

    這一旦設為中央直轄市後,自然也就和江蘇省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薛煥想要把江南大學的設立地點從上海改為蘇州也就不為過了,畢竟他是江蘇的巡撫,可不是未來的上海市市長,他可不願意讓江蘇投入大量地方財政進去,最後白白給上海那邊做了嫁衣。

    但是江南大學的辦學地點放在上海,那可是陛下親口欽定的。他江道泉可沒辦法改變,而且蘇州雖然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城市,但是和上海比起來還是格局太小了,從江南大學本身出發,自然是更願意把辦學地點放在上海的。

    在薛煥這邊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後,江道泉又是奔赴上海商貿區,和商貿區區的區長蕭昌中進行了面談。

    這個蕭昌中作為商貿區的現任區長,已經是被內定為合併成立後的上海市首任市長了,所以這江南大學如果放在上海,毫無疑問是他的一大政績。為此他不可能不支持的。

    但是蕭昌中內心裡雖然想江南大學,但是上海這邊的地方財政也不寬鬆啊!

    上海的稅賦收入不菲是事實,但是帝國現行的財政體系是要把大部分的地方財政收入都上繳國庫的,給地方財政留下的財政收入並不算多。

    而且怎麼說呢。上海這邊家大業大,商貿區現在正處於大發展期間,各種的基礎建設投資非常大,單單是修路架橋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商貿區雖然地方小,但是國家僱員的數量非常多,這人員薪資開銷也非常大。要想憑空擠出一大筆錢來支持江南大學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何況這大學又不是一次性的投入。

    作為官辦大學,這江南大學後續雖然會對學生收取學費,但是這學費不可能比帝國大學的學費更貴,而辦學支出卻是遠超學費的收入,也就是說,這未來的江南大學每年估計都得填進去少則二三十萬,多則四五十萬的經費用以維持辦學。

    這部分經費雖然說中央也會支持一部分,但是地方財政肯定也是要支持一部分的,如果多了的話,就會影響到未來上海縣和商貿區合併後的上海市的擴張發展計畫。

    作為內定的上海市市長,雖然還沒有走馬上任呢,但是他就已經是野心勃勃的制定了一系列合併建市後的發展規劃,他要以商貿區為核心,向黃浦江的北岸兩側大規模擴張,尤其是準備在蘇州河北岸地區籌辦一個大型的工業區,用以發展生絲,棉布等紡織品產業。

    儘管政府不負責企業的投資,但是道路整修,路燈架設等基本的市政建設你得負責啊,要不然你讓人家怎麼辦廠。

    而市政建設可是非常耗費資金的!

    不過儘管困難,但是蕭昌中還是表示,對江南大學的創辦,上海這邊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原因提供十五萬圓的前期辦學經費,後續每年還會提供五萬圓的維持經費,至於更多的話,就要等以後再說了。

    雖然這個數字江道泉不太滿意,但是江道泉也是知道落袋為安的人,不管多少先拿了再說。

    這中央財政和上海這邊的地方財政一共支持了總數四十五萬圓的經費,同時上海這邊還承諾,將會以最低的優惠價提供一塊位於商貿區內的地皮用於校址建設。

    這錢雖然緊巴巴的,但是萬事就怕開頭難,既然有了錢開頭,難不成還怕以後籌不到錢維持辦學嗎?

    江道泉可不相信帝國的財政情況會一直會這麼緊張。困難頂多也就是這幾年困難而已,等帝國徹底統一中國後,這後續軍費必然會降下來的,到時候教育部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經費了。

    江南大學在商貿區破土動工後。卻是引起了上海工商圈子的一個小小震動,為啥?因為他們看到了三四年以後這所大學提供的精英學子。

    要知道他們不久前為了和政府機構爭奪帝國大學的畢業生時可是花費了不小心思,但是卻沒搶到那麼多人,現在上海這邊要搞一個大學的話,以後自己這些企業豈不是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佔據地利招攬以後這江南大學的畢業生為企業效力?

    當即一個個就是找上門來,說願意提供一定捐助之類的話!

    但是他們也不是沒有條件的,那就是江南大學必須接受他們的指定學生就讀,同時必須開設一些他們制定的學科,尤其是理科方面的內容!

    他們想要讓江南大學作為一個孵卵器,為自己的企業培養高端精英人才,尤其是那種可以代替洋人工程師的高端技術性人才。

    對於這些企業的要求,江道泉是有些排斥的,對他來說,這江南大學和帝國大學一樣。其目標是為帝國培養最精英的人才,這些人才以後是要為帝國大業添磚加瓦的,他們畢業後應該進入政界,帶領帝國民眾走向富強,而不是說為這些企業培養經商人才。

    但是面對這些企業的銀行本票,江道泉哪怕是再保守但是也沒有抵住這種誘惑,最後和林德機器廠、上海紡織公司以及其他企業簽訂了委培合同。

    這些企業會自行選撥並送來學生入讀江南大學,完成學業後江南大學不得干預這些學生的就業安排,因為這些企業把學生送來之前,肯定會和這些學生簽訂長期的賣身契。不把他們的價值榨乾是絕對不會放手的。

    同時這些企業為這些學生支付全額的學費、生活費等必須費用外,還額外根據學科的不同,按照每名學生一千圓到三千圓不等的費用支持委培費,同時捐助部分的教學器材。

    之所以支付價格不菲的委培費。是因為這些企業對學生的學習內容要求相當高,他們明確要求為這些委培學生開設當代最頂尖的各種科學課程。

    要開設這些頂尖課程要什麼?那就需要購買外國的最新的科學書籍,聘請外國的一流學者講學,這而要做這些肯定是要花錢的,要不然的話這些企業嫌錢多給這麼多的委培費啊,因為他們知道要請這些學者講學不便宜。

    不過即便是支付價格不菲的委培費。但是也比直接送學生到國外留學便宜的多,而且也有保障,因為你企業要送學生跑到國外去留學的話,學生學成歸來後以這年頭留學生的金貴,百分百會被政府招攬,甚至就算你和學生簽訂了委培合同也是一樣,大不了人家政府賠償違約金就是了。

    和諸多企業簽訂了委培合同後,江道泉突然發現江南大學的辦學經費已經從四十多萬漲到了八十多萬。

    但是讓他更頭痛的是,這些委培費不好拿,人家企業一個個都要求最頂尖的學科和學者講學,這教授估計還得派人專門到歐洲或者美國去請,而且估計所費不小,按照請一個普通教授每年一千英鎊的年薪,如果是請上二三十個的話,一年就得好幾萬英鎊,而且人家來你學校講學,不僅僅需要給薪資,同時你還得給人家教授解決生活,解決人家的科研條件,這方面的投入比薪資投入其實還要更大。

    這麼一算,單單是建立頂尖理工學科的花銷就得超過七萬英鎊,則算成銀圓的話就是三十多萬圓了。

    也就是說,這一下子就花掉了辦學經費的一半。

    然後建設校舍,開辦其他學科所需要的花費也得四五十萬,這麼一算的話這八十來萬還不夠用呢!

    看著賬面上紅紅的赤字,江道泉有些無奈的合上了計畫書,這辦學可真難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三百四十二章 林成庭的擔憂

    江西南昌。

    城外的鎮胡軍校場內,林成庭正在和一群鎮胡軍的高層們觀看鎮胡軍的演習!

    前方的演習場內,一排排穿著青灰色軍服的鎮胡軍士兵正在快速的變換陣型,只見他們以非常標準的三列縱隊小跑著進入演習場,旁邊的軍官則是騎馬跟著。

    數分鐘後,就見這支原本是縱隊的鎮胡軍就是快速分散,以前排士兵為基調,迅速變成了三排的橫隊。

    而後又是在軍官們的命令下,士兵們快速進行裝填,然後舉槍瞄準,隨著啪啪聲傳來,一陣白眼飄起的同時,外圍作為假想目標的一快快豎起的木板被打的稀巴爛。

    於此同時在另外一側,炮兵們正在快速裝填,然後開炮!

    「恭喜大帥,又練得一支強軍!」演習尚未結束,旁邊的幾個將領們就是上前恭賀著。

    林成庭也是微微點頭,但是內心裡卻是沒有太多的高興,相反還有著諸多的擔心,眼前的這支新編部隊從演習情況來看,已經是達到了老部隊的訓練水平,但是林成庭對他們卻是依舊有所不滿意。

    他可是親自和中華軍交手過多次,對中華軍的實力之強有著切身感受,眼前的這支部隊不客氣的說,頂多也就相當於中華軍的早期,也就是余勝軍時代的素質而已。

    而且在武器上還有所不如!

    盤踞在江西的林成庭在過去兩年來一直都是在積蓄力量,費盡心思想要編練更多的新軍,但是奈何江西實在過於貧瘠,同時由於江西是屬於被四面包圍的地區,東邊的中華軍,之前那邊廣東的清軍以及現在的中華軍。都不會讓他輕易獲得大量的洋槍樣炮。

    不得已之下,他也只能效仿湘軍以及清軍,開始了自造洋槍的路子。

    但是要造米尼擊發步槍的話,難度實在太高,單單是線膛就不是那些鐵匠手工作坊可以搞定的,所以他也是走上了倣傚燧發槍的路子。

    這不僅僅是鎮胡軍的問題。實際上湘軍以及清軍還有太平軍都有著同樣的問題,想要造出米尼步槍的話難度是相當大的,要想大規模批量生產米尼步槍,就必須有著相匹配的大量機器設備,而僅僅依靠手工作坊的話,那些熟練的老師傅手工打造幾支或者幾十支都沒有問題,但是要想生產幾千支乃至幾萬支的話,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性。

    除了給槍管拉膛線的問題他們就無法在現有的手工作坊解決外,還有火帽擊發機構的問題。

    在這裡得略微科普下近代步槍的發展。近代步槍從火繩槍再到燧發槍,再到十九世紀初期普及的擊發槍,再到現在,也就是十九世紀中期後後裝步槍使用的擊針步槍。上述步槍的分類是特製擊發方式,而不是指有無膛線或者前後裝。

    其中火繩槍不說了,基本在主流陸軍中已經被淘汰,現在也就是只有一些三流軍隊,比如說清軍中的綠營、太平軍。嗯,包括中華軍中的協防軍還保留有這些武器。不過一般也都是以前生產的,如今就算是在中國國內,也沒有誰生產火繩槍了。

    燧發槍的話,這玩意過去百年來都是主流步槍,實際上一支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等列強軍隊還保留有部分燧發槍。

    然後就是擊發槍了。所謂的擊發槍,也就是採用雷`酸汞製作的火帽擊發的步槍,這種步槍自從本世紀初期被發明後,迅速開始普及,不管是前裝滑膛步槍還是。前裝線膛步槍,都是大規模應用這種擊發模式。

    比如說中華軍中的以褐貝斯步槍改裝而來的1851年型林德步槍,自行設計生產的小口徑米尼步槍1856年型林德步槍,都是採用這種擊發模式。

    然後再過來就是擊針模式,擊針乃是從傳統的擊發模式發展而來的,最先應用的乃是德國人的德萊賽步槍,而中華軍中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也是採用擊針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一般只有後裝線膛步槍才用擊針模式,哪怕是到了以後的金屬子彈時代,依舊還是採用擊針模式。

    而上述的擊發、擊針兩種模式都有著一個很重要的技術難點,那就是火帽,而火帽是需要用到雷酸汞。

    別看雷酸汞這東西對於後世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但是對於當代的化學水平而言,乃是名副其實的高科技產品,林德機器廠當初為了能夠自產火帽,可是花費了大代價引進技術設備之餘,同時還聘請了大量洋人工程師的,而即便如此,實際上也努力了足足兩三年時間才造出來,一直到1856年的時候,中華軍才算是完全用上自產的火帽,而之前都是嚴重依賴進口的。

    倒是擊針模式的發展就是因為火帽技術已經成熟,而後就是水到渠成,不太花費力氣。

    膛線、火帽,這兩點技術難點足以難倒國內的那些手工作坊了,不管是清廷的天津機器局還是湘軍那邊的湖南機器局,又或者是鎮胡軍在南昌、太平軍在湖北武昌的手工造槍作坊,都是無法解決上述兩個難題的。

    在自造不成,外購又買不到的時候,他們就是退而求次,這擊發線膛步槍搞不出來,不代表他們連燧發槍也搞不出來的。

    所以這兩年清廷、湘軍、太平軍、鎮胡軍都是一股腦的大規模自造燧發槍,各自的產量都是非常可觀!

    至於更落後的火繩槍,雖然已經是沒有那方勢力大規模生產了。

    自己只能用燧發槍,但是林成庭卻是非常清楚,東邊的中華軍可都是用米尼步槍的!

    中華軍自從餘姚縣勇營時代就開始大規模使用米尼步槍了,林成庭和石達開或者曾國藩以及其他國內的軍事統帥們就算再信息落後,也都是知道了中華軍是大規模使用米尼步槍的,甚至這些人或多或少從各種不同的途徑得到了少量的米尼步槍,經過試驗後得知了米尼步槍的一些性能。

    而越是清楚米尼步槍的性能,再對比自家用的燧發步槍,就越是能夠感覺到其中的差距。

    現在的林成庭就是深感兩者的武器差距,去年他派遣到福建的部隊和同樣進軍福建的中華軍第三軍交戰時,就是損失慘重,最後被迫主動退出了福建。

    儘管林成庭知道雙方的訓練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卻不認為這種差距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真正導致自家部隊連續慘敗於中華軍手中的原因,還是因為武器的差距。

    如今聽聞中華軍已經在蘇南大敗英法聯軍,林成庭就是非常擔心中華軍會大舉西進,而中華軍一旦大舉西進的話,首要目標固然是九江方向的太平軍,但是自己後續肯定也是他們的目標,畢竟江西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中華軍如果想要繼續西進湖廣兩省的話,就必須先拿下江西,這樣中華軍才能夠整合廣東、福建等方向,而不至於中間空出一大塊來。

    面臨著如此危機,林成庭自然也就更加急迫了。

    如今他編練了兩年多的新軍已經擴張到兩萬人,同時還有將近三萬人使用冷兵器的輔助部隊,但是誰都知道這些輔助部隊只能當地方治安部隊使用,真正打仗的時候可靠不住。

    而僅僅依靠兩萬人的新軍能擋住中華軍的進攻嗎?

    林成庭自己是沒有這個信心!

    也許該派人到長沙那邊找曾國藩談一談了!

    如果說林成庭是擔心著中華軍會西進的話,那麼現在的北邊的清廷就是實實在在的面臨著中華軍的北上攻勢了。

    自從八月份結束了蘇南和英法聯軍的戰事後,中華軍方面並沒有停下步伐,而是快速的調整兵力以及物資的補給方向,不但抽調了第六軍北上,同時一艘艘滿載著炮彈、子彈等各種後勤補的船隻通過京杭大運河北上。

    為瞭解決遠距離內河航運困難的問題,海軍部甚至還專門訂購了眾多蒸汽拖船,用以拖拽無動力的木製駁船在內河航行。

    這種運輸模式很像火車,前邊一個火車頭,然後拖著一排車廂。

    如此雖然說跑起來的速度比較慢,但是勝在一次性運輸的量比較大,而且這些都是內河船隻,對內河航道的要求非常低,基本上有兩米的水深就非常充分了,如果裝載的貨物少一些,甚至在一些一米深的河道也能勉強運輸,不過擱淺的幾率非常大就是了。

    同時這種運輸模式也是擺脫了對風向、逆行的困擾,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沿途煤炭的補給不是很方便。

    不過江南礦務公司已經在徐州那邊進行初步開採,雖然機器設備還沒有,目前依舊是手工挖煤,但是在海軍用煤需求急迫的情況下,江南礦務公司為了支持軍方的行動,也是顧不上成本大了,這能夠開採多少就是多少。

    只是開採出來的煤炭質量不怎麼好,還必須同上海運輸一部分進口的上好煤炭,然後兩者摻著用。

    然而不管怎麼樣,用蒸汽拖船拖拽駁船的模式運輸,總比以往用風帆船隻運輸方便快速的多,而這對於前線的軍事行動而言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實際上第六軍的北上,就是乘坐這種駁船,雖然速度並不會很快,但是總比用腳走上幾百上千公里強得多。

    九月二十六號,一路北上,同時還在揚州以及徐州兩地分別休整了幾天的第六軍抵達山東濟寧。(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三章 侯客室

    第六軍抵達濟寧後繼續北上,然後一路抵達陽谷一帶。●⌒,

    於此同時,原本屯兵於泰安一帶的中華軍第一軍之第一師也是北上濟南。

    這一次他們是在濟南會師,然後最後發動濟南戰役並攻克該城,徹底粉碎清軍在山東的頑抗。

    當然了,去濟南之前,施清瑄還得先把聊城給拿下來,以確保側翼的安全,同時掩護運河後勤路線的暢通。

    雖然自1855年黃河決口以後,山東段的運河的水量大幅度減少,水深變淺,以至於很難通航大船隻,但是中華軍內專門設計用來內河航行的蒸汽拖船以及木製駁船本來就是考慮到了山東段運河水淺的情況,所以設計吃水是非常淺的。

    而且為了保證順利運輸,往往進入山東段運河之前還會減少搭載量,進一步降低吃水深度。

    如此一來,勉強也能夠讓運輸物資的船隊通過運河對前線部隊持續提供補給。

    而攻克濟南之前提前佔領聊城,就是免的聊城還在清軍手中,進而威脅到運輸船隊的安全。

    就當中華軍的北上部隊準備展開濟南戰役,以徹底控制山東的時候,蘇南大地卻是看不見戰爭的痕跡了。

    南京的街道上,已經停工大半年的市政建設又是重新開始了,休整街道以至於到處都是成土飛揚,這讓剛從上海趕回南京述職的商貿區區長蕭昌中很不習慣。

    這在商貿區待久了,再看南京這些傳統城市,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現在京師正在修整內城,不過聽說很快就能夠完工了!」隨同蕭昌中一起回京師的屬下一旁感嘆著:「這京師的變化不小啊,和去年相比又是變了好多,不過和我們商貿區的變化比起來,還是速度慢了一些!」

    蕭昌中卻是不以為然,這京師在財政這麼緊張的條件下還能夠有現在這個變化已經不容易了,這京師又不是商貿區,別說地方財政有空餘了。估計還要中央財政進行補貼,而商貿區呢,每年不但可以給中央上繳超過千萬的稅收,同時還能足夠的財力保持大規模的快速發展。而兩者都是即將建為直轄市的地方,兩者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這南京不是被帝國當成了首都,估計發展都比不上上海附近的蘇州或者是杭州。

    進入南京城後,蕭昌中按照管理先去組織部那邊報導,組織部的協辦大臣李甘州見了他。說他面聖的時間會被安排在明天下。

    畢竟蕭昌中不是什麼軍方統帥,也不是和薛煥這樣的封疆大吏,不可能說剛到南京呢,當天就會接到林哲的召見。

    離開了組織部後,蕭昌中也沒有閒著,下午和晚上的時候相繼拜見了多名自己相熟的官員,主要還是探一探口風,比如說自己被內定為上海市市長的事有沒有出現意外,還有關於帝國把上海正式建市後,後續中央對上海會給予什麼樣的待遇以及相關的支持。

    不過蕭昌中雖然在中華軍體系內混了好多年。但是一直都是在商貿區內任職,而且他級別也不夠高,這熟悉的官員雖然也算高官,但距離部堂大佬還有一段距離,他從工商部任職的一位友人處得知,說前些時候的內閣會議上,多次討論了關於如何發展國內工業,引導民族資本進入實業。

    而且這些討論中都提及到了紡織行業,並著重討論了如何引導發展機織布產業。

    聽到這些,蕭昌中就知道。自己之前在商貿區內扶持棉布產業的做法是對了,正好對上了目前國內的重點發展戰略,而只要自己走對了路子,在紡織產業這一塊上做好做對。那麼這未來的上海市市長一職,應該是可以杜絕任何對手的窺視了。

    上海由於其特殊性,不管是之前窺視商貿區區長還是說現在窺視上海市師長的人都有很多,而且一個個都是來頭不小。

    因為誰都知道上海乃是帝國內最發達的地方,而且不僅僅是工商業發達可以為帝國提供大量財政收入,而且上海同時也是帝國對外的窗口。如果能夠主政上海,那麼對於個人的仕途發展是具有極大潛力的。

    怎麼說呢,就和當著江蘇巡撫的薛煥不願意進入內閣擔任普通某一部的大臣一樣,現在當著商貿區區長的蕭昌中其實也是不太願意到中央認為,因為以他的資歷到中央的話,一部大臣肯定沒他的份,而權重部門,比如組織部、財務部的協辦大臣的話也夠嗆,很有可能就是被調到教育部、農林部這些次要部門擔任協辦大臣,而這些可不是他想要的。

    他更喜歡和薛煥一樣,在地方積累了足夠多的資歷和政績後,下一步直接進入內閣擔任要職,內閣總理大臣或者是協理大臣不敢奢望了,但是最少也得是主政某一個部吧。

    對於蕭昌中這樣有野心的人來說,如今懸而未決的上海市市長一職,就是他最大的機會,同時也是最大的風險。

    但是儘管蕭昌中多有擔心,但是他卻是沒能力去改變什麼,只能是被動的等待著命運的安排,又或者是是林哲的安排。

    次日中午,蕭昌中就是在民政部下屬的禮賓院吃過午飯,然後早早的進了宮等待著林哲的召見,這民政部的禮賓院其實就是官辦的招待所,專門用來接待進京官員,解決他們的食宿問題。

    蕭昌中並沒有和很多高級官員們一樣,選擇把家安在了南京,他的家人一直都是和他一起在上海住著,更何況他也沒能和那些部堂高官們一樣,有著陛下賜予的宅院或者是官方安排的宅院。

    進宮後,他被宮務廳秘書處的人帶到了平仁堂的一個侯客室內,進去後就發現裡頭已經有三個人了。

    其中一人蕭昌中認得,乃是浙江杭嘉湖道的道員岳傳圖,上半年的時候他帶隊浙江方面的部分官員來商貿區學習取經,蕭昌中還親自在外灘飯店招待了他,聽說此人近年來混的風生水起,政聲頗佳,前幾個月就聽說他會被另調重用了。

    進去後,蕭昌中主動和他打招呼。此時岳傳圖也是笑呵呵的給蕭昌中介紹人。

    「這位是賈兄,這一次是高昇到廣東任布政使!」岳傳圖對著一個年約五十,大腹便便,身高不過一米六多的胖子介紹到。

    儘管蕭昌中以前沒見過這人。但是能夠得到林哲親自接見的官員一般都是現有省級官員,又或者是即將升任的省級官員,而這些人整個帝國內也不多,基本上對這些人的履歷都會有所瞭解,所以雖然只聽了一個姓以及一個新任官職。但是蕭昌中立馬就是知道此人應該名為賈先君,安徽合肥人,早年的經歷蕭昌中不太清楚,但是知道此人之前是在安徽擔任民政廳廳長,據說任上頗有成效。

    如今應該是高昇了一步,成為了廣東布政使,所以才有機會得到陛下的接見。

    而此人新任一省布政使的話,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巡撫衙門二把手了!

    中華帝國的官制雖然很多還掛著傳統的官職名字,比如說巡撫、布政使、道員、知府、知州、知縣等,但實際上和傳統官制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各級地方政府開設了專門的部門,比如縣的科、府裡的處、省裡的廳。

    而道員也有所區別,以往的道員還有自己的衙門,中華帝國一開始也是如此的,但是隨著省級機構的完善,同時對合格的中高級官員也比較缺乏,所以就逐步把道級衙門轉移到了省府衙門,基本上現在中華帝國內的道員一般是在省府辦公,不專門配屬各級機構,乃是作為巡撫的副手處理所屬的幾個府的日常事務。

    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分管幾個市的副省長!

    然後撤銷了按察使。其職權完全移交給督察院下派到省的督察廳廳長,當然了這個督察廳是不歸屬地方政府管轄,由督察院之下。

    同時也撤銷了管理軍務的都指揮使司以及各種名目的總兵、將軍之類的,現在的軍務統一由統帥部負責。而未來是會逐步完善守備部隊後會建立省守備司令部。

    布政使的職權也有所變化,傳統的布政使乃是管理民政事務的,但是在中華帝國的省級權力機構裡,布政使的職權卻是擴大了許多,乃是名副其實的省府二把手,主要工作是協助巡撫主官一省政務。

    用後世的官職來對比的話。巡撫就是省長,而布政使就是常務副省長,道員就是沒有進常委的副省長,省府各廳廳長也是對比後世各廳廳長,知府就是普通的市長,知州就是縣級市的師長,知縣就是縣長,而縣丞、同知之類的副職大體上就是進了常委的副職。

    而在如今的中華帝國內,通常說的省級高官,一般只特指巡撫、布政使這兩個級別,其他的應該說是在省府工作,但不是省級高官。

    也只有這個級別的人才能夠受到林哲的親自接見,其他官員述職的話,一般都是組織部的官員接見就完事了,頂多就是組織部大臣或者協辦大臣見一面。

    剩下的另外一人倒是面生的很,而且名字也沒有聽過!

    此人名為梁保煌,但是他卻不是官員,而是皇家銀行的行政總監,這皇家銀行雖然說是皇室產業,但是和其他的所有皇室產業一樣,他們都是非常徹底的商業機構,和政府嚴格來說沒啥關係。

    甚至宮務廳財務處的這些人嚴格上來說都不算是國家公務僱員,他們有著一個比較特殊的身份,那就是皇室僱員!

    宮務廳的諸多部門裡,只有秘書處的工作人員才屬於正式的國家公務僱員,而其他部門包括財務處,醫務處等部門,他們實際上都是屬於皇室僱員,最簡單的證據就是:他們不拿國家的薪水,他們拿的是皇室發放的薪資。

    蕭昌中雖然不認識這個人,但是他取而是知道皇家銀行啊,這個皇家銀行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金融機構,據說其銀行總部的金庫裡金銀是堆積成山,吸納的存款已經是將近上億銀元之多。

    這些存款比帝國一年的財政收入都要多,這些存款雖然嚴格上來說不是皇家銀行的,但是皇家銀行卻是可以用這些存款的,發放貸款什麼的都是可以,而這樣一想的話,就會發現皇家銀行比帝國財務部還有錢!

    人家給江南礦務公司貸款出去幾十上百萬都不帶眨眼的,但是財務部這邊要調撥幾十萬的款子都得精打細算。

    侯客室裡的這四個人都不是什麼簡單角色,放在外頭都是一跺腳都得掀起一番地震的大人物,但是今天他們卻是得乖乖的在這個侯客室老老實實的等著,甚至其中的岳傳圖是上午一直等到現在了,他自己說連午飯吃的都是秘書處的人送過來的工作餐。

    蕭昌中也不例外,這一直等到了午後四點多,緊接著賈先君被林哲召見,而後才算是離開了侯客室,跟隨者秘書處派來的秘書的步伐,走向林哲的辦公室。(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上海建市

    儘管蕭昌中並不是第一次見林哲,但是在南京的平仁堂內見林哲還是頭一回!

    蕭昌中和中華帝國的諸多高級官員們一樣,都是很早就加入了余勝軍這個體系,早在1854年的時候就是加入了當時商貿區衙門。

    他當初進入商貿區衙門工作後,一開始只是擔任總務處的普通科員,然而升任總務處幫辦,再到總務處總辦,並在這個職位上待了一年多。

    等到1856年的時候林哲舉旗獨立後,林哲不再親自兼任商貿區督辦,所以蕭昌中這個總務處總辦就是順勢成為了商貿區區長,開始大權在握,主政一方。

    擔任商貿區區長將近兩年時間來,他也算得上是勤勉有加,當然更最重要的是他始終堅持林哲時代制定的一系列商貿區發展計畫。

    使得商貿區在過去的兩年內雖然受到戰爭的波及,但是依舊保持高速發展!

    不僅僅進一步擴大了商貿區的拳頭產業生絲產業,同時蕭昌中在任上還大力發展其他產業,力爭打造出一個完善的工業城市。

    引導民營資本投資各種服務類的第三產業外,也是大力引導市場資本投資其他工業,比如說關係民生的火柴廠、肥皂廠、木器廠、釀酒廠、麵粉廠等近代工業體系裡比較典型的行業都有所發展。

    同時其也沒有忘記繼續扶持重工產業,當然了,這年頭的重工產業基本上就是國防產業的代名詞。不管是鋼鐵還是機械製造,基本上這年頭的中國重工行業都是為了軍事而服務的。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林德機器廠。儘管林德機器廠也有著自己的副業,比如說機械維修、零部件的製造、化工產業甚至還有屬於自己的醫院。

    但是這些副業都是林德機器廠為了軍事製造而配套發展的。比如機械維修,主要就是為他們自己的大量機械設備而服務,而這些機械設備都是用來製造軍械武器的,而化工方面,大頭都是用來製造火`藥的,然後油漆也是他們的產品,他們生產油漆做什麼?給槍支火炮上油漆啊!

    就算一些小量的生活產品,比如說火柴、肥皂等,其產品大多數也不是供應市場。而是直接供應軍方。

    在重工產業裡頭,唯一和民間業務有較大聯繫的就是林德機械公司以及上海造船廠了,上海造船廠雖然承包了海軍的絕大部分軍艦製造任務,但是他們的民用船隻製造也沒有停下來,自從開辦以來,已經累計向民間交付了數十艘各類船隻,其中大部分都是內河蒸汽船隻,也有一部分是那些大商行訂購的遠洋商船。

    林德機械公司的話,該公司被帝國上層。尤其是帝國的海軍高層所熟知,是因為他們正在研製蒸汽機,去年就已經是製造了相關的樣機,雖然說質量還不咋地。經過連續多年的公關研製後,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技術儲備,在今年四月份開始就是開始對外界正式供貨。

    其大頭訂單自然是來之於軍方的訂單。軍方早在林德機械公司尚未批量生產出蒸汽機的時候,就已經是提前訂購了數十台蒸汽機。並為此支付了相應的預付款。

    如今仿製成功後,儘管性能上和國外進口的蒸汽機有所差距。而且價格也略貴,但是海軍依舊是不猶豫的採用了。

    因為這蒸汽機和火炮一樣,關乎國家安全,不管再困難都是要扶持起來的,而要扶持的話沒有什麼比訂單更管用了。

    得益於軍方的大量訂單,尤其是那數十台提前訂購併支持預付款的訂單,才讓林德機械公司的蒸汽機項目不會因為資金匱乏而失敗。如今成功後儘管林德機械公司的除了向軍方大量供貨外,還積極的向民間退出民用版本的蒸汽機,用以和國外的蒸汽機,尤其是法國以及英國的蒸汽機爭奪國內市場。

    這幾年中國以生絲產業為主導,然後其他產業也是及時跟進,用蒸汽機已經成為了各類工廠的標配,甭管機械公司還是紡織公司甚至是麵粉公司,基本都得用上蒸汽機,如此也就讓中國的蒸汽機市場迅速擴大,每年都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蒸汽機。

    為了爭奪市場,同時自家產品還存在一定性能劣勢的情況下,林德機械公司唯一能夠用的就是成本低廉的籌碼了,基本同等規格的蒸汽機,林德機械公司開出的報價基本比國外進口的同類產品至少低百分二十以上,有時候甚至能夠低上百分之三十。

    而有意思的是,大力支持林德機械公司進行低價銷售用以爭奪市場的並不是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也就是皇室產業,而是該公司的第二個股東信德洋行。

    該洋行作為林氏商行的多年戰略合作夥伴,現在自然也是皇室產業的戰略合作夥伴,而該公司的業務也不和怡和洋行那樣單一,只能依靠鴉`片來填補虧空。

    信德洋行的主要進出口方式是從中國進口生絲、茶葉、瓷器到國外的英法德等歐洲地區銷售,然後從歐洲地區採購各類的工業產品包括各類機械、煤油,然後還有一些工業物資,比如說從印度採購的棉花、從英國本土或者澳大利亞採購的煤炭出口到中國。

    作為皇室產業的戰略合作夥伴,信德洋行在中國的便利是怡和洋行等其他洋行所無法比擬的,比如說當局勢動盪的話,怡和洋行都無法採購到足夠的生絲,但是信德洋行依舊能夠採購到所需的生絲,同時信德洋行出口到中國的煤炭以及棉花還有機械設備,基本上通通都是受到關稅扶持的產品,稅率比較低廉。

    而除了進出口貿易外,這家洋行還積極在中國進行戰略投資。開設了一家繅絲廠、和其他商行投資了外灘飯店,並投資巨資進入黃浦江的碼頭建設。從而獲得了極為寶貴的黃浦江碼頭。

    而林德機械公司也是該洋行的在華重要資產!

    該公司只有兩個股東,一個是皇室產業的財務處。佔據了百分之五十二的股份,另外一個股東就是信德洋行了,他們佔據了剩下的股份。

    而林德機械公司雖然說被中華帝國高層關注是因為蒸汽機,但實際上他們目前的主要產品並不是剛研發出來的蒸汽機,而是已經成熟推出市場的各類紡織機械,依靠低廉的價格以及便利性,林德機械公司的各類紡織機已經是佔據了國內市場的將近百分之二十的市場。

    儘管林德機械公司的擴張會影響信德洋行的各類機械對華出口,但是信德洋行出口到中國的機械產品又不是他們自家的,他們也就是一個二道販子而已。這幫別人賣貨也就賺個運費,但是這林德機械公司他們卻是佔據了將近一般的股份,這自己給自己賣貨的話賺的利潤多多了。

    所以在林德機械公司的發展上,興德洋行起到的作用實際上比皇室產業要更大一些!

    通過林德機器廠、林德機械公司、上海造船廠這幾個典型的重工企業,就可以看出商貿區這邊雖然近年來沒有再出現這種大規模的重工企業,但是現有的這些企業卻是發展迅速。

    而這些可以稱之為龍頭型的重工企業發展起來後,所帶來的收益絕對不是區區該廠的利潤或者稅收可以形容的,因為他們還會帶動一系列的上下游產業。

    這些重工企業要生產,就需要原料。需要零部件,而長期自行生產零部件自然是不划算的,這樣就會讓企業把一些不重要的零部件分包出去,進而帶動中小型的機械公司的發展。

    也許這些中小型的機械廠規模不大。甚至人員都只有十幾個幾十個而已,但是一旦數量多了也就能夠形成一個股風潮,而後誰敢說這些作坊式的小型企業不能成長起來?

    同時這些重工企業的發展。也是給國內的其他產業帶來積極作用。

    比如說林德機械公司的各類織機、蒸汽機因為價格較低,國外進口產品為了保住市場。肯定是要需要降價的,而設備價格低了。這建廠成本也就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降低也就代表著可以保持更加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這工業發展,基本是一環套一環的!

    林哲為什麼醉心於輕工業的發展,就是因為想要讓輕工業中間接帶動重工業產品的需求,而重工業有了市場後發展起來,和國外的產品有了激烈競爭後迫使進口產品降低,然後才能夠進一步降低輕工業的運營成本,進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而蕭昌中這兩年在上海商貿區的施政,基本也是按照林哲早年制定的計畫再走!

    見到辦公室內的林哲後,蕭昌中自然是恭恭敬敬的開始做自己的述職報告,大多數內容都是說商貿區的工商業發展的。

    林哲很少說話,只是偶爾提幾個問題!

    約莫半個小時後,蕭昌中才是停了下來,因為這個時候林哲開口了。

    「這兩年商貿區的發展雖然沒有什麼驚喜,但也算是平穩發展,可見你也是用了心的,這次上海單獨建市後,商貿區和上海縣合併,這地方大了,這管起來也就更難,朕希望你繼續保持目前的狀態!」

    蕭昌中聽到林哲這話,就知道自己這一番述職是得到了陛下的肯定,而上海市長之位總算是平穩落袋了。

    當即就是恭敬道:「微臣絕不負陛下厚望!」

    林哲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蕭昌中這才躬身退了出來,這出了林哲的辦公室後,他直起腰後大大鬆了一口氣,這懸掛在心中的事總算是完成了,這會的他恨不得立馬趕回上海當他的上海市市長,然後大展宏圖,為帝國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工業大城,為自己打造出一份顯赫無比的政績來。

    次日,內閣正式公佈了南京、上海兩地成為內閣直轄市,其中的上海市首任市長由原商貿區區長蕭昌中擔任,同時一起公佈的還有兩個內閣直轄市的一些發展規劃。

    而上海市的發展規劃中,棉花相關產業,包括紡紗、織布、印染成為了下一步輕工業發展的重點,而重工業上也是著重提到了機械製造、造船、化工等產業的制導規劃。(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五章 工業規劃

    新建的兩個內閣直轄市中,雖然南京和上海都是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但實際上內閣方面對這兩個直轄市的態度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內閣給上海制定的下一步發展規劃中,是著重於工商業的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但是在南京,更多的卻是市政建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也就是農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而工業發展卻是被排除在外。

    這一方面是因為南京缺乏大規模發展工業的基礎,這個城市不是對外通商港口,進出口不方便,同時純務工人口也不算多,而且城內的大部分人口都是和行政以及軍隊能夠扯上關係的,單單是行政人員以及軍人還是他們的家屬,這部分人口就佔據了五六萬人之多,剩下的真正普通百姓實際上只有二十萬不到,這和已經人口突破百萬大關,而且大部分都是外來、無產的純務工群體相比較,是天差地別的。

    再者也地理距離也有關,因為南京邊上的太平府所屬的當涂縣就是內閣制定的重工業發展基地,其江南礦務公司的大本營就在那裡,而在下游就是上海,再加上這年頭鐵路還沒有,這夾在中間的南京其實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上。

    所以硬是要面前發展工業的話,難度相當大!

    而現在帝國正處於百廢待興,急需短時間內發展更多的工業,同時能夠投入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會選擇更方便,同時也更容易的地方進行投入,而這個投入地點就是上海了。

    為了體現中央方面對上海的新一輪工業發展規劃的重視,內閣方面的工商部大臣賴昌英親自帶隊前往上海視察工作,同行的還有在當代國內工商界裡的真正大佬,皇室產業的掌舵人宮務廳財務處的處長潘立宣。

    然後還有皇家銀行的行長邊王慈,投資本部部長法蘭西人巴西勒。

    之所以帶上皇家銀行的幾個高管,是因為既然要大規模開戰工業發展規劃,肯定是需要資金的。而這些資金可不是中央財政或者上海的地方財政能夠支持的,當代中國裡能夠拿出數百萬甚至上千萬資金的也就只有中華皇家銀行了。

    他們一行人乘坐蒸汽客輪抵達上海後,同樣剛返回上海沒有多久的蕭昌中就是組織了社會各界,主要是那些名聲顯赫的工商人士在外灘飯店舉行了盛大的歡迎酒會。

    在外灘飯店的二樓主宴會廳內。蕭昌中看著宴會廳內裡湧湧人頭,心中忍不住的生產一陣豪邁。

    除了在上海,那裡還能夠聚集起這麼多身價不菲的人?

    今天場內的這些人的個人身價加起來,多了不敢說,但是四五千萬估計是有的。而他們背後所掌控的資產更多,隨隨便便都得好幾個億。

    皇室產業的那些就不說,這皇室產業就跟中華帝國的國有企業一樣,跟他們說錢多沒意思啊,只說民營資本的話,單單是角樓裡那一小群不顯眼的生絲商會的成員們,他們背後的資產加起來就得五六千萬之多。

    然後還有幾個大洋行的掌舵人,比如說怡和洋行、信德洋行等都是來了,他們的資產更多,隨隨便便都是幾千萬甚至更多。

    就當蕭昌中陪同和賴昌英等人遊走在會場。然後賴昌英站上講台,開始講述中央方面對上海的工業經濟發展的各種規劃和期待時,站在一群商人中的匯生紡織公司的何斐圖也是忍不住內心狂喜起來。

    這熬了幾年現在總算是熬出頭了,上一次去南京參加國宴時,何斐圖費勁心思想要說服中央支持棉布產業的發展,讓帝國方面加大對進口洋布的稅率。

    而不久前帝國正式廢除根據所有和外國簽訂的相關條約,並單方面制定了海關稅率後,果然和他期望的一樣對進口洋布徵收了高額的進口關稅。

    隨後又是相繼公佈了對棉布產業的扶持政策!

    受到洋布的關稅提高,他的匯生紡織公司開始迎來了春天,憑藉著價格優勢迅速搶奪了原本屬於洋布的市場。而他的財務部門預計,僅僅是九月份的毛利就超過了以往三個月的毛利,出貨量增幅達到上月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看到這一切的何斐圖沒有絲毫猶豫,非但沒有滿足於現有的利潤。而是把這些利潤再加上額外湊集的自己,進行投資擴大生產。

    除了對匯生紡織公司的本部工廠進行擴大外,他已經準備上海南郊地區投資新建一座比本部工廠更龐大的廠房,而且他將會把投資的中心放在紡紗上,至於織布和印染雖然也做,但是何斐圖已經是意識到。

    隨著國內對棉布產業的扶持。後續肯定會有更多的人跟風個投入,就和當年的繅絲廠一樣,這種時候,如期和他們在終端棉布市場上進行你死我活的競爭,還不如直接做上游產業,也就是紡紗。

    而相對於織布而言,其實紡紗對工廠的技術能力以及管理要求更高!

    而且做紡紗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把產品直接售賣給其他的織布工廠,甚至都可以直接賣往農村地區。

    中國現在的農村經濟依舊是傳統的男耕女織,而工業產品要想打進農村市場其實非常艱難,尤其是機制棉布基本上最近十幾年內是別指望了,要想進入農村市場,最好就是直接販賣棉紗而不是棉布。

    因為這樣農村婦女就可以直接購買棉紗,然後自行織布,這樣對他們而言所費不高,勉強也能夠才承受。

    實際上這也是歷史上中國近代紡織業發展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棉布賣不出去,但是棉紗好賣的很。諸多大名鼎鼎的紡織廠,比如大生紗廠,人家可不直接生產棉布,而是生產棉紗,再把這些棉紗出售給機織布工廠或者乾脆是分銷到農村地區。

    如今匯生紡織公司就是希望做上游企業,通過做大棉紗在即將大放異彩的棉花產業中獲得相關戰略優勢。

    何斐圖相信,只要自己走在了前頭,第一時間把市場給搶到手後,後續跟風進來的企業就很難和自己的競爭中獲勝,不說擊敗對手,但是至少能夠保持不敗之地。

    畢竟這棉布不是生絲,生絲的話主要是依靠國際市場,而如今國際市場對生絲是供不應求的,基本生產出來就不愁賣不出去,而棉布的話,卻是依靠的國內市場,而且目前國內的機制棉布市場規模是非常小的,去年一年的洋布以及國產機織布的銷售額也就千萬規模而已,如今就算擴大一些但是短時間內內也大不到哪裡去。

    在有限的市場裡保持不敗,這就需要掌舵人的眼光和能力了。

    毫無疑問,何斐圖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遠見的人,好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在一大群人在投資繅絲廠的時候,自己反而去搞棉布了。

    第一次吃螃蟹,並且還沒被螃蟹給夾死的人,這些人都是足以讓人羨慕的。

    而何斐圖在當代中國裡,毫無疑問就是第一個大規模投資棉布產業的人。

    何斐圖在會場裡心中暗自的狂笑,而其他人也是尋思著是不是該抽調資金加入棉布產業呢?

    當然了,偌大一個上海的工業發展規劃,這棉布產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其他的諸多產業也是有所提及。

    等會議即將終結的時候,中華皇家銀行也是宣佈,將會給上海市打造的蘇州河北部工業區提供高達一百萬圓的低息貸款,用以徵收土地、平整土地、修築道路、橋樑、通水碼頭等基本的市政建設,該筆貸款將會以上海市的地方財政作為擔保償還。

    同時還有宣佈將會對入住該工業區的企業優先提供相關貸款,只要你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實力、同時投資的行業符合帝國的扶持項目,比如說機械產業,那麼只要通過審批後就可以獲得貸款。

    聽聞皇家銀行願意以優惠條件提供大額貸款,就算是那些大商行、大企業也都是心動了,他們是有錢,但是和所有企業一樣,他們的資產大部分都是以固定資產的形式存在的,可沒有多少現金。

    這要投資新事業的話,這拿出幾萬來估計可能,但是要拿出幾十萬來就有點吃力的,至於幾百萬以上的投資,那就得聯合十幾家甚至更多的家族一起集資了,比如說匯生紡織公司就是如此。

    這家公司可不是何斐圖一人的公司,他雖然是掌舵人並佔據了百分十三的股份,但是其他的大部分股份都是被另外七八家富商家族或者乾脆是其他的企業所分割。

    畢竟這匯生公司現在的資產就有幾百萬了,而後續還得投入幾百萬之多,何斐圖再有錢也拿不出來這麼多錢來了。

    實際上任何上了規模的大型企業,尤其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比如說生絲、紡織以機械產業,很少說是有某個人或者家族獨資的,他們可不是皇室產業,單憑自身支撐不起這些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資金需求。

    也就是說,即便是身價千萬的大商人,他們也是需要各種貸款的!

    有著皇家銀行提供貸款支持,也就代表著上海的下一輪工業發展即將掀起!(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鴻章的好奇

    只是在場的很多大商人並不知道,皇家銀行承諾的優惠貸款的主要面向對象並不是在座的這些大商人,而是那些沒能進入今天宴會場所的中小商人,主要是希望為那些中小企業提供發展資金,儘可能的扶持出一個完成的產業體系來,而不是說想要扶持一個超大規模的資金,比如說匯生紡織公司這樣的資產幾百萬的公司,除非他們願意接受高額的利息,不然的話是不可能獲得皇家銀行的大額貸款。△↗,

    皇家銀行作為皇室產業的一部分,和所有的皇室產業企業一樣,他們不僅僅是企業,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引導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投資民營資本不敢或者說沒能力投資,但是國家必須的產業,比如鋼鐵、煤炭、軍工等。

    然後就是引導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前些年是扶持生絲產業,而現在他們改為扶持的對象就是各種中小型的而企業。

    有時候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強大與否,固然和那些少數的領頭性大型企業有關係,但是真正奠定一國工業基礎的,卻不是那些大型企業,而是眾多不起眼的中小企業。

    比如說現在上海有那麼多無產的外來人口,他們需要生存,需要工作,而那些大型企業能夠提供幾百個,幾千個甚至幾萬個工作崗位,但是這點工作崗位對於人口已經突破百萬的上海來說遠遠不夠。

    真正給這些外來人口提供工作的,很多都是資產在幾千圓或者幾萬圓的中小型企業,甚至是那些只有幾百圓資產的家庭作坊式工廠也是提供了相當多的工作崗位。

    為了讓上海的工業經濟走上正軌並健康發展,一方面是內閣方面做出相關調控,而另外一方面皇室產業也是及時的做出市場上的引導。

    比如說讓上海造船廠、林德機器廠等皇室產業的大型企業放棄一些非核心業務,把一些不太重要的零部件製造外包出去,僅僅是這些就能夠促進上百家中小企業的發展。

    同時皇家銀行也會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讓他們獲得充足的資金進行技術升級,提高產品的質量。

    賴昌英等人返回南京後,蕭昌中等上海市的官員們就是迅速展開了相關的經濟引導工作。

    首先是蘇州河北部的工業區規劃。通過行政手段迅速收購了大量農用土地後,由政府主導進行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主要是道路修建、碼頭修建等一些基本的市政設施。

    而工業區剛開始動工呢,早就受困於商貿區內土地有限。地價高昂的企業迅速展開了搶購土地的行動。

    工業區第一批推出了二十多塊大面積的工業地皮第一時間就是被各大企業收入囊中,當然了為了避免這些企業囤積地皮進行謀利。

    市政推出這些土地的時候就已經是制定了各種限制,比如說這些地皮只能作為建設工廠所用,不能建設居住以及商業建築,同時規定購入地皮之前。必須先提交相關的投資方案,你要建什麼類型的工廠,資金準備的如何,什麼時候能夠動工,什麼時候能夠投產都有著比較嚴格的規定。

    正式購入地皮後,就必須嚴格按照事先提交的投資計畫進行相關建設,如果只買了地皮然後又不建設工廠的話,市政就會嚴格開始的拍賣價回收土地,然後另外進入銷售程序。

    第一批出售的工業用地都是面積非常大的,價格也比較高昂。一般只有那些大型企業才有能力入手。

    但是隨後的第二批以及第三批工業用地的拍賣卻是規劃的比較細,面積都比較小,同時價格自然也會更低,而這些地皮自然都是專門給那些中小企業準備的。

    前後三批的工業用地出售,讓上海市的地方財政直接就回收了將近百萬資金,而這些資金再加上皇家銀行的貸款,足以支撐上海把蘇州河北岸的工業區打造起來,完成基本的市政建設。

    而有意思的是,其中最有價值的地皮,也就是靠近黃浦江的地皮還沒有對外公開出售呢。

    主要是因為上海市這邊也是知道。沿江的地皮才是最值錢的,而且參考蘇州河南岸再到上海縣城這一段的沿江地帶的發展,所以上海市是沒有把沿江地帶的地皮簡單歸類為工業用地,而是作為商業用以進行開發規劃。

    如今在上海。基本上那些稍微自認有實力的企業公司或者洋行,都是想要在沿江的外灘大道上購置地皮或者房產作為總部所在。

    這種現象可以說已經是成為了企業彰顯實力的一種方式,這要是談生意的話,你家公司總部在外灘大道上,人家都會高看一眼。

    不過現在外灘大道的地皮基本已經是沒有空地了,而且入手這些地皮的都是一些大型商行企業。這沒有破產倒閉的話絕對是不會轉手的,所以這讓很多後來進入上海的富商、企業們根本就很難在現有的外灘大道找到地方建設總部。

    如今蘇州河北岸的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新的選擇!

    甚至在蕭昌中的內心裡,等蘇州河那邊基本開發後,就在原商貿區以及上海縣城的對面,即黃浦江東岸進行開發。

    儘管現在黃浦江的東岸還是一毛不值的爛地,但是如果在黃浦江上架設了多條大橋後,再輔以相當的政策支持,還是有希望在黃浦江的東岸打造出一個新的外灘大道來的。

    就當上海那邊進行規模宏大的新一輪工業發展時,南京這個同樣屬於內閣直轄市的地方也是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

    只是和上海那邊著重於工業發展不同,南京這邊的建設主要還是集中在市政建設上,包括道路整修,然後一些政府機構的辦公大樓,以及皇宮的重新開工。

    自從今年年初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以來,中華帝國方面就是停止了南京的道路整修、政府辦公大樓甚至中華宮的建設。

    如今英法聯軍不再,儘管軍方已經展開了新一輪的北伐,但說實話軍方的壓力已經是不大了,軍方壓力不大,這軍費壓力自然也就小了。

    財政有些寬鬆了後。內閣那邊自然是不會坐視讓施工到一半的各部辦公大樓以及中華宮用於處於停工狀態,已經是開始重新撥付資金重新施工。

    按照營造事務處的計畫書,目前開始小規模的恢復性施工,年底周邊地區的農民完成秋收也就是農閒的時候。可以大規模僱傭更廉價的農村勞動力做工,為農閒的農民提供一定收入的同時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預計到今年年底會達到一建設高潮。

    而部分規模比較小,同時前期完成度比較高的建築就會在春節前陸續完工,其中包括了多棟內閣各部的辦公大樓。比如財務部大樓,民政部大樓。

    同時中華宮前方的大廣場也會完工。

    同時中華宮內除了新華殿這棟主建築外,其他的也會陸續在年底完工,至於新華殿則是需要到明年夏天以後才能夠初步完工,至於內部裝飾估計還需要大約半年時間,也就是說新華殿最快也需要到 明年年底才能投入使用。

    南京的市政建設和上海那邊不同,上海那邊基本都是地方財政為主力,然後自籌資金,比如說向皇家銀行貸款。

    但是南京這邊的地方財政收入是相當少的,這些市政建設基本都需要中央投入。地方財政只能支持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眼見著南京城內重新大規模施工,到處都是塵土飛揚的場景,眾人看到的是帝國的蒸蒸日上!

    而不是和上半年的時候那樣到處都是進行到一半的工地,看起來一副破敗模樣。

    南京重新煥發了生機,就算是被軟禁了一年的李鴻章都能夠察覺出來,登上院子的閣樓高處,他可以看見院子數百米外的街道上塵土飛揚,眾多工人正在搬抬施工。

    站著看了許久,李鴻章突然嘆了一聲!

    這個中華帝國他是越來越看不懂了,前幾個月的時候。他還能偶爾從看守的軍官以及士兵口中聽到上海那邊局勢非常緊張,但是沒有多久就是聽說在上海擋住了洋人的進攻,上個月更是親自聽看守自己的一個憲兵少校說,帝國在上海取得了大捷。不僅僅徹底把洋人趕到了海上,而且還殺敵上萬,俘虜萬餘。

    說起軍事武功,這個中華帝國倒是足以自豪了。

    但是讓李鴻章一直難以理解的是,這個中華帝國是怎麼支撐起數以十萬計的大軍來的,而且其中還有十萬新軍。他們是怎麼自己製造出來洋人都沒有的槍支火炮來的?他們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為何他們在進行著戰爭的時候,還能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

    這些都是他想要知道的!

    過去的一年裡,他看了很多書,應李鴻章的請求,憲兵三天兩頭就給李鴻章帶書,但是帶來的書基本都是新式書籍,也有一些描繪國外事務的雜談等等,以至於李鴻章雖然到南京後,一步都沒能離開這個小院子,但是卻通過書本的了很多中華帝國的事。

    但是知道的越多,他就想要知道的更多!

    過去一年裡天天看書打發時間的他基本已經是通過自學研讀了物理、化學之類的書籍,同時也是堅持看上海那邊出版的上海商報,這是一份專門刊登商業信息的報紙,比如每日各種貨物的報價,供需信息等,乃是商人們每天必讀的報紙。

    同時該報還會刊登國外洋人的一些趣聞,簡單介紹國外的地理、科學知識等。

    這份商報也算得上是國內第一家大規模出版的報紙了,每日一期,由信德洋行聯合皇家銀行主辦,基本就是西方報業的模式,其不單單在上海大規模發行,其報紙還通過各種交道渠道分散到杭州、蘇州、南京等城市,日發行量達到了五千份之多,為了每天印刷這麼多的報紙,上海商報還特地辦了一個印刷廠。

    每天都有大量的報紙搭載定期客輪航班從上海送到南京,主要是送往各個官方機構以及一些大企業等,林哲基本上每天都會看一看這報紙,好瞭解國內的工商業發展。

    當然了,對於普通人來說,對這些工商信息是沒有什麼興趣的,他們對上面刊登的各種趣聞,尤其是介紹國外相關知識,普及科學知識,同時還有一些國內政策方針的信息比較感興趣。

    由於這些內容相當受歡迎,為了迎合大眾擴大銷量,上海商報的還特地加大了趣聞副刊的內容,把以前的一個版面擴大到兩個版面。

    李鴻章雖然是被軟禁的囚犯,但是中華帝國方面倒是沒有苛待他,對他還是保持了足夠的尊重的,畢竟這個李鴻章以前也是滿清高官,一些小要求還是會滿足的,比如說為他買書,給他送來報紙等。

    這看過的書和報紙多了,李鴻章就是對中華帝國更好奇,對創造出中華帝國的林哲更好奇!(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鴻章面聖

    拿著一本帝國大學出版的『蒸汽機應用』詳解的書一邊看著,一邊偶爾抬頭看向樓台外的街道,這樣的日子便是現在李鴻章最近一年來的日常生活了。▲∴▲∴,

    過完的一年裡,一開始他自然是極不適應這種生活的,但是時間久了倒也是習以為常。

    翻過一頁書,這耳中便是傳來了有人登樓梯的聲音,略微回頭看去,只見是看守自己的一個憲兵上尉。

    這個憲兵上尉乃是專門帶隊看押諸多高級別俘虜的,這些俘虜不單單有李鴻章,同樣還有在統帥部裡掛了一個軍事顧問的頭銜,但實際上一直都是被軟禁的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嗯,同樣還包括了前些時候被俘虜的英國統帥額爾金伯爵,如今在南京被軟禁關押的各種太平天國、滿清,嗯,包括英法聯軍的高級俘虜足足有二十幾個。

    這些人殺不能殺,放不能放,就算是滿清以及太平天國裡的那些高級俘虜想要主動投誠歸順中華帝國,但是林哲也是不敢放心用的,所以乾脆就是一直把他們軟禁起來,留待以後再進行處理。

    只見他走過來後對李鴻章道:「李先生,請你稍作準備,有人要見你!」

    「要見我?是誰?」李鴻章面露疑惑,當初剛被押送到南京的時候,他也是三天兩頭被人見,主要是軍方的幾個人,然後還有中華帝國的幾個高官,見他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要從他口中獲知更多的滿清的情報,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要勸說他反正歸順中華帝國的的。

    當時的李鴻章也不是什麼頑固的人,非要說為滿清效忠到死之類的,如果說林哲表現出來足夠的誠意,比如說親自跑過來勸說的話,說不定他一個猶豫就答應了。

    但是中華帝國方面,或者說林哲自己對這些高級俘虜的興趣實在不大,他又不是玩三國遊戲,可沒時間和興趣來玩什麼忠誠遊戲。這些高級俘虜願意投誠的話,頂多也只能和李秀成那樣得到一個閒職的頭銜,但是依舊還是被監視軟禁。

    重用敵軍俘將這種事沒必要!

    你願意歸順就歸順,不願意就拉倒。偌大的中華帝國可不會因為區區幾個俘虜是否反正就會被影響到的。

    初時林哲對俘虜了李鴻章還比較興奮的,畢竟李鴻章是歷史名人,對他抱有一定的好奇是肯定的。

    不過這種興奮也還是一開始有而已,等過了幾天李鴻章就被林哲拋之腦後,為啥?因為林哲忘記了!

    後續帝國一連串的事。尤其是和英法聯軍發生戰爭後,林哲就更加沒有時間來想起其他亂七八糟的事了。

    如今局勢穩定,這空閒時間自然也就多了起來,昨日裡林哲思索著該如何發展工業的時候,不由得想起了歷史上的洋務運功,而既然想起了洋務運動,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想起了李鴻章還有他的北洋水師。

    想起了他後,林哲才突然想起,這李鴻章去年就被自家俘虜了,這還一直關著呢。

    既然想起了。加上最近時間也是比較多,用比較俗氣的話說就是,最近兩天林哲閒得蛋疼,所以就是隨口說了句把李鴻章帶過來見自己。

    見李鴻章,主要還是為了滿足下好奇心,又或者是滿足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惡趣味!

    這可是李鴻章啊,後世人有幾個能夠幻象把李鴻章當成階下囚,然後把他的生死掌控於手呢?

    林哲想著,以後是不是把曾國藩啊,石達開還有洪秀全。咸豐,還有咸豐他弟弟奕劻通通都抓起來,然後把他們關在一個牢房裡,他倒是很好奇到時候這些人會怎麼相處。到時候是否有人會半夜低吟: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菊花殘。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種事蘊含的深意,自然是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的,這是屬於林哲一個人的惡趣味!

    林哲的一時興起想起了李鴻章要見他,但是對於李鴻章而言卻是意義完全不同。當然了此時此刻的李鴻章還不知道是林哲要見他,他只知道是上頭有大官要見他。

    這從憲兵拿來的那一套上好的呢絨中華裝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那憲兵上尉很明確的告訴他,必須整理好個人儀容,不能在高官要員面前失禮。

    李鴻章不以為意,接過衣服後就是自己到房內,然後自己打水開始梳洗,這種事在他被俘虜前斷然是不可能做的,官宦世家出身的他從小開始就是習慣了被人伺候,等到自己進入仕途後更是如此了。

    誇張點說他這輩子在被俘虜之前就被自己打過水梳洗,就沒自己動手穿過衣服!

    被俘虜後他的生活卻是被極大的改變了,人家憲兵雖然會提供熱水,也會提供肥皂,毛巾之類的生活用品,吃不能說天天大魚大肉,但還是能夠保證上中水平 ,但是這伺候人的活計人家肯定不干,而且也絕對不可能給你專門派個丫鬟小廝過來,所以這個人生活都得需要自己動手。

    簡單梳洗了後,李鴻章看著鏡子上的自己,恍惚之間一時間都是有些認不出自己來了。

    鏡子中的他和那些憲兵們一樣,提著一個只留了寸餘長的頭髮,這頭髮是當初到南京不久後,就是被憲兵給強制剪掉了,當時李鴻章被強制剪掉辮子後一度心如死灰,差點都要尋死了,但是到底是沒那個勇氣。

    這頭髮都被剪掉了,而自己身上穿的馬褂長袍也被收取了後,他對那些棉布裁剪而成的中華裝雖然依舊反感,但是總比沒有衣服穿強得多。

    這頂著寸頭和穿著中華裝久了,自然而然也就習慣了,甚至都忘記了腦後拖著一條辮子是什麼樣的感覺了。

    如今看到這鏡子中的自己,再想起自己對這一次的中華帝國上層人物要見自己竟然是顯得有些激動時,他深深的洗了口氣,此時此刻的他在內心裡是充滿了矛盾的。

    內心裡,他依舊是不願意反正,他有著屬於自己的信念和操守,當叛徒絕對不是他想要做的事。

    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一年多的軟禁生涯也是讓他感受良多,這被關久了後,他內心裡是可渴望有人能夠想起他,甚至是重視他的,對於一個曾經風雲人物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人遺忘。

    同時他還對現在的中華帝國有著極大的好奇,他想要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這個中華帝國到底有什麼不同!

    這些想法充斥在 一起,就是讓李鴻章此時此刻充滿了內心的掙扎!

    深深地嘆了口氣,李鴻章扣上了領口的最後一個口子,然後彎腰穿上了憲兵送過來的那雙皮鞋,還輕輕的擦拭了黑色皮鞋沾上的那一絲灰塵。

    然後直起腰來往外走去,推開門後,門口等候的那個憲兵看見穿戴一新的李鴻章,臉色略微變了變,內心裡嘀咕著,如果不是自己知道他是個俘虜囚犯的話,看他這模樣估計還以為是那位閣臣大佬呢。

    哪怕是被關押了一年,儘管他的生活習慣已經被改變,儘管他的穿著已經變化,但他依舊還是李鴻章,和別人不一樣的李鴻章。

    最近大半年第一次出了這個小院子的院門後,李鴻章彷彿依舊是以前的朝廷高官一樣,出了門被人引上了那輛四輪馬車。

    他並不知道的是,和憲兵們待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同樣身穿中華裝的年輕官員,這個年輕官員的中華裝雖然款式看上去和其他中華裝一樣,其領口也和諸多官員們一樣別著一個徽章,但是其領口位置的徽章卻不是高級官員們常用的牡丹徽章,而是一枚龍紋徽章。

    這是皇室僱員特有的領口徽章,除了皇室僱員外,沒有其他人敢在公開場合用皇室的龍紋徽章。

    去年帝國已經正式制定了國徽,其國徽不是常用的龍紋,而是以牡丹為基調,而皇室徽章自然是傳統的金龍。

    今年開始,興許是為了和軍方那群將領們別苗頭,你們可以用貴族特有的家族徽章,還有戰功勛章之類的,但是我們文官也可以用徽章啊,而且還不用什麼貴族徽章,直接把國徽給掛了上去。

    如此也就造成了在中高級官員群體裡,在中華裝的左領口位置上別上一枚牡丹國徽徽章的風氣。

    而為了與時俱進,林哲也特地准許宮務廳的僱員們可以在領口位置懸掛皇室徽章,作為裝飾用。

    李鴻章長期被軟禁,自然是不太清楚這裡頭的門道!

    所以他也就不知道,來接他的人並不是普通官員,而是一個宮務廳的官員!

    待在馬車上,李鴻章並沒有閉目養神,而是跳開了馬車窗戶上的窗簾,然後側頭看著外頭的街道。

    這南京的街面比自己去年剛到南京的時候又有了些許變化,去年剛到的時候還能夠看見戰爭破壞的痕跡,常常可以看見被大火燒過之後的廢墟,但是現在卻是已經看不見了,而且在街頭的一角,他看見了一棟明顯帶有西式建築風格的磚石建築拔地而起,這棟三層小樓也許在上海的商貿區裡就是非常普通的建築 ,但是在南京這樣算得上是內陸的城市裡,在諸多的傳統磚瓦結構的房子中卻是非常的顯眼。

    一路看一路走,等馬車停下來的時候,李鴻章卻是發現他們來到的地方有些特殊,這並不是某個官府衙門,他們身處的是一片巨大的廣場,而廣場的北方是一座巨大的宮門。

    他們來的是中華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八章 對策

    難道說自己要進入皇宮裡頭,那麼進宮後見誰?如果是那些內閣大臣們要見自己,也不應該在皇宮裡見啊。⊙。⊙

    李鴻章在南京被軟禁一年多,多少對中華帝國的一些官場常識有所瞭解,他知道中華帝國的官制和傳統的明清官制不一樣,沒有九品之分,也沒有六部之分。

    同時也是知道中華帝國內的各部基本都有著自己的辦公衙門,並不是說在中華宮內辦公。

    如今自己卻是到了中華宮面前,難道說是宮務廳裡有人要見自己?

    到現在,李鴻章還是沒能想到自己要去見的不是普通官員,而是帝國皇帝林哲。

    如果是剛到南京那會,如果有人說他要去見的是林哲,那麼李鴻章不會感到奇怪,但是這過去一年時間來,李鴻章一直被軟禁著,至於林哲更是一次都沒見過,所以這一次他自然是不會認為自己要去見的人就是林哲了。

    但是被人帶入中華宮後,李鴻章才是感到了一絲不正常起來,他先是被帶到一個小偏殿裡,然後幾個宮務廳的官員對他竟然說起來面聖時的禮儀,如此他才是知道,他要去見的人並不是普通的帝國高官,而是帝國的皇帝,林哲!

    來到了南京這麼久,終於是要見到這個讓自己感到無數的好奇的林哲了嗎?

    和其他在南方任職的滿清高官不同,李鴻章從頭到尾都是沒見過林哲的,哪怕他去過幾次商貿區,但是卻是一次都沒見過林哲。

    這沒見過心中的好奇自然也就更多!

    李鴻章所知的林哲,大多數都是聽來的傳聞,比如說他知道林哲很年輕,據說和太平天國裡的石達開一樣,只有二十幾歲而已,這個年紀便能夠統治一方,建立起偌大一個帝國來,怎麼看都不像是普通人。

    然後就是聽聞林哲此人極為擅長新式軍制。這一點已經是得到了證實,沒有林哲就沒有餘勝軍,沒有餘勝軍就沒有如今國內掀起了新軍之風,就連他李鴻章以前編練的江淮新軍。都是倣傚余勝軍而來。

    而被宮務廳的秘書帶到林哲的辦公室時,他才算是第一次看見了林哲,發現這個林哲和傳聞中那樣,極為年輕。

    實際上,林哲今年不過二十八歲而已。這個年紀對於普通人而言興許不算小的,這個時代這個年紀的男人大多已經成家立業,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

    然而這個年紀對於一個官員或者一個商人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年輕小夥子,哪怕是在年輕人眾多的中華帝國內部,除了極少數人外,其主力的中高層官員普遍也是三十以上的人,普遍都是在四五十歲左右。

    如果說是對於一個統治者而言,尤其還是白手起家的統治者而言,二十八歲的年紀可以說是奇蹟了。

    儘管滿清皇帝咸豐的年紀都並不會比林哲大。石達開的年紀甚至比林哲還要小,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權力都是繼承而來的,哪怕是石達開也不是說他自己創造了太平天國,在他之前有馮雲山、有蕭朝貴、有楊秀清,而且自始至終還有一個洪秀全。

    石達開的崛起固然和他自身的能力有關,但是太平天國的崛起,卻是前面那幾個太平天國的主要統帥們打下的基礎,他石達開不過是在南京內訌後順手摘了桃子而已。

    咸豐就更不用說了,他是從自家老子道光帝手中繼承來的皇位。

    如果說是自己打拚成就一方勢力的話。像曾國藩,林成庭他們才算是比較標準的年紀。

    然而林哲卻是在沒有前人栽樹的情況下,獨立打造出中華這個龐大帝國來,而且還是如此的年輕。這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常情況。

    李鴻章在打量著林哲,林哲同樣再打量著這個李鴻章,眼前的李鴻章和他想像或者從歷史書上看到的照片都不一樣。

    林哲腦海中的李鴻章應該是穿著一身滿清的官袍,然後留著長長的鬍子,眼神中露出世人所沒有的睿智。

    但是眼前的李鴻章呢,卻是穿著一身和帝國高官們一樣的黑色呢絨中華裝。腳下的還是一雙擦得閃閃發亮的黑色皮鞋,頭上沒有辮子,而是干淨爽利的短髮,就連鬍子都是沒有留著,光溜溜的下巴讓他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個久居高位的清末重臣,反而像是自己麾下的那些帝國高官。

    兩者中的唯一區別大概就是李鴻章的中華裝上沒有別著一枚牡丹徽章了。

    甚至林哲一度懷疑,這李鴻章是不是就是歷史上的那個李鴻章?還是說被人掉包了?

    儘管心中有著一絲疑惑,不過林哲倒是不會真的認為眼前的這個李鴻章不是李鴻章,而是其他人。

    只見林哲從辦工桌後起來,然後走到前方的沙發,此時給李鴻章引路的秘書處的秘書也是伸手引導李鴻章前往沙發處。

    就在李鴻章想要開口說來一句『清臣拜見中華皇帝陛下』的時候,林哲卻是先開了口:「李先生坐!」

    林哲的聲音很平淡,但是平淡中帶著不容抗拒的語氣,這種語氣李鴻章聽過,這是一種處於絕對高位上的人才會有的語氣,他們的語氣興許聽上去和藹平淡,但是卻是帶著旁人無法抗拒的威嚴。

    硬生生的吞下了剛到嘴邊的話後,李鴻章默不作聲的走到了沙發邊,然後道了一聲:謝陛下賜座後,就是坐了下去!

    李鴻章並沒有和其他帝國高官們見到林哲的時候一樣,從來不敢在林哲面前坐實,坐著的時候都只是屁股沾了點沙發邊而已,李鴻章卻是一屁股坐實了,這副模樣讓一旁的秘書處官員看見了,忍不住的皺眉。

    林哲卻是不以為意!

    而是接著開口道:「李先生也在南京待了一年了吧,過的可好,下面人沒有為難先生吧!」

    「有勞陛下關心,鴻章過的尚可!」李鴻章說話的時候,也是把原本準備好的一些表面用詞給放棄了。

    比如說,他是準備依舊以大清江蘇巡撫自詡的,自稱應該是用清臣,對待林哲的話,雖然李鴻章並不認為林哲的帝位是正統的,但是人家好歹是按照古制正式稱帝建制的,所以稱呼一句中華皇帝也是應該的。

    但是現在的李鴻章卻是把清臣以及中華皇帝都去掉了,直接自稱鴻章,稱呼林哲不是中華皇帝,當然了也不可能和中華帝國的臣子們一樣直接稱呼其為皇上,而是用了一句通用的稱呼:陛下。

    簡單的稱呼就可以透露出李鴻章的定位,他沒有把自己定位為清臣或者俘虜,而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人。同時他也沒有把林哲當成敵國皇帝,更加沒有把他當成自己的皇帝,而是把他當成了其他國家的皇帝。

    林哲這天天和臣子們打交道,而君臣相處,不外乎就是臣子天天琢磨著上意,而天子就是故作高深,輕易不讓臣子們看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來,這來往相交基本就是天天玩心理遊戲。

    這玩得多了,只是簡單通過幾句話或者一個表情,林哲就能夠大體上猜得出來旁人的想法,當然了這也有可能是旁人故意露出的破綻。

    所以只是聽了李鴻章這幾句話,林哲的心中暗思,看來這個李鴻章被關了一年多,已經是有所改變了,興許自己可以改變對他的處理方式。

    所以這隨口問了幾句閒話後,林哲就是道:「不知道李先生對我中華軍如何看!」

    李鴻章聽到這話略微一愣,這問題似乎是白痴問題啊,因為是人都知道如今的中華軍如日中天,國內根本就找不到對手。

    而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就算是李鴻章也不會瞎說,但是林哲為何還要問?

    李鴻章有些猜不透,所以他只能道:「以外臣之見,中華軍當屬百年強軍!」

    林哲接著道:「那李先生覺得,以中華軍之強,統一九州需要多久?」

    李鴻章略微沉吟了會,然後道:「年內可平中原,兩年內平定北方諸省,三年內可平西南,五年可定九州!」

    李鴻章這話並不是刻意的恭維,而是實話實說,他自己是練過江淮新軍的,是和中華軍打過的,而李鴻章說帶地是個自負的人,他自己編練的江淮新軍都打不過中華軍,那麼他也不認為國內還有其他人可以練出一直可以抗衡中華軍的軍隊來。

    因為如果真有人練出了可以抵抗中華軍的軍隊來,那豈不是說他李鴻章要比其他人無能?

    李鴻章可不這麼認為!

    所以他認為自己都被打敗了,那麼國內應該沒有其他人可以抵擋住中華軍的進攻!

    某些時候,抬高敵人其實也就是吹噓自己!

    林哲聽罷呵呵一笑,緊接著又道:「那麼以李先生之見,我中華平定九州後,下一步該如何走?」

    李鴻章聽罷微微詫然,這會怎麼感覺有隆中對策的感覺啊,老子還沒打算反正呢!

    雖然李鴻章依舊沒有打算反正,然後為林哲效力之類的想法,但是既然是坐在林哲面前,而且還是林哲個讓自己感到好奇又佩服的人問自己,他也就不介意賣弄一二。

    當即就是道:「等神州一統,自然是以恢復民生為本,發展工商為輔……」

    李鴻章洋洋灑灑足足說了一刻鐘,期間還喝了兩口茶,其中很多內容都是他第一次說出來的,其中主要說的就是工商事務。

    聽著李鴻章大談特談發展工商的重要性,不由得讓林哲感嘆,不愧是歷史上搞洋務的領頭人,哪怕是換了一環境,他依舊對發展各種的工礦實業有著極大的興趣。(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6
第三百四十九章 官督商辦

    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林哲在這個時代見過的人裡頭,屬於最有意思的幾個人之一,他對工商發展,甚至在軍事發展上都具有讓林哲驚嘆的遠見以及一些獨特思維。←,.

    比如說,他說現在工商實業的發展已經關乎一國根基甚至存亡,然而商人皆利,如若把一國實業全數託付商人,則無異於把帝國建立在沙灘上。

    林哲問他如何解決時,他說對一些關乎國家存亡的行業實行官督商辦,如航運、如造船、如機械,對一些極其重要之行業甚至是直接採取官辦,如煤鐵礦務,如鋼鐵以及其他民資不願或無力投資的行業。

    作為一個後世人,林哲對歷史上的洋務運動略有瞭解,自然知道清末時期的幾個特有名詞,比如官督商辦。

    雖然現在李鴻章口中的官督商辦和歷史上的官督商辦有些不同,歷史上的官督商辦是因為官府在任何的新興實業上都不信任民族資本,同時清廷在洋務運動早期實際上是嚴防民族資本的發展的,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拖到清末新政的時候才大規模推廣近代的公司法之類的政策了。

    只是官督商辦發展到後期卻是麻煩多多,最後消亡在歷史的長河裡。

    但是你也不能說人家的官督商辦是做錯了,因為清末時代的大工程進行所謂的純商辦基本都是不靠譜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清末時期的鐵路建設了。

    清末時期國人非常排斥把鐵路的建設出讓給洋人,所以出現了多次純商辦的例子,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等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不過基本都是不靠譜,不是多年沒有下文就是籌資的鐵路公司把錢投資股票或者用作其他揮霍一空,最後都不得不讓官府出來收拾殘局。

    就和後世的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連斷裂搞出了一個爛尾樓後,最倒霉的不是買了房的民眾,不是開發商,而是當地官員。因為他們最後基本都得給開發商以及民眾兜底,這還不算,他們往往還得被民眾罵的狗血淋頭,一個搞不好官員還得丟掉官帽子。

    而現在李鴻章雖然還是說官督商辦。但是出發點並不是說防備民族資本的發展,也不是對所有產業都進行官督商辦,他只是說對一些關乎國家存亡的重要行業,尤其是和軍工有關的行業進行官督商辦。

    而官辦的出發點則是除了這些重要行業外,也對一些民營資本無力投資或者不願意投資的行業進行官辦。

    雖然李鴻章說的是官督商辦以及官辦。但其出發點卻是和林哲考慮的差不多,只不過林哲並沒有用李鴻章所說的官督商辦,他是直接用皇室產業來處理這些事務,但是考慮到皇室產業的特殊性,也勉強算得上是官督商辦以及官辦的結合體。

    儘管林哲心中並沒有打算採用李鴻章的這些建議,但是他的這些說法依舊讓林哲對他高看了一眼。

    林哲的諸多手下里擅長工商的不再少數,尤其是諸多在他擔任商貿區督辦期間招攬的眾多商界出身的人才,這些人和傳統科舉出身的人才不同,他們中沒有什麼理論家,空想家。基本上都是實幹家,處理工商事務都是非常現實的。

    比如說現任上海市市長蕭昌中、又比如署理過商貿區區長,現任蘇松太道道員的齊瑄雲,還有安徽巡撫郭龍雲、太平府知府畢宣溪,這些都是中華帝國體系比較出名的工商派官員,而職務也都是中華帝國裡的工業發展重地,比如上海、蘇松太地區、當涂縣馬鞍山基地。

    然後還有一大推明顯雖然不顯赫,但是才華依舊出色的諸多將領們,比如工商部、財務部的諸多官員們。

    不客氣的說,當代的中華帝國裡。擅長新式工商事務的人才並不算少。

    然而這些人裡頭大多都是屬於埋頭實幹的人,他們只會做,但是不會想,他們只關注新建了多少企業。新增了多少稅收之類的問題,卻是很少去考慮整個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大局,很少去關注一些經濟理論之類的東西,更不要說國防和經濟之間的相互關聯了。

    這些事情在過去的幾年裡,實際上都是林哲自己一個人負責,他負責制定整個帝國的軍事戰略發展。制定帝國的工商業戰略規劃,甚至具體到在那裡建設工廠。

    因為林哲有來之後世的知識,讓他在這些戰略規劃方面具有先知性!

    今天和這個李鴻章一談,卻是讓他覺得這個李鴻章挺有意思的,能夠在自己面前系統的討論並提出一整套的工商發展的理論的人,這麼多年來也就只有這麼一個李鴻章了。

    而這個李鴻章除了在工商業大談特談外,還對中華帝國的海軍發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當然了,他個人對海軍沒啥愛好,他對海軍關注還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

    他說中國臨海數千里,蠻夷用堅船利炮可以隨處登陸任何一點,這樣在後續的帝國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就算今年在陸地上贏了一次,但是不代表下一次還能夠贏,一旦輸了一次,那麼到時候關稅、通商港口之類的就得空手相送,一旦失去了關稅壁壘的保護,國內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工商業就會面臨極大的危機。

    為了保證國內工商業的順利不發展,這海防是必須搞起來的,而要搞海防,自然就需要建設海軍了。

    剛開始聽李鴻章說搞海軍的時候,林哲還以為李鴻章這是要搞北洋水師了呢,但是聽他一番詳細海軍和海防,海防和關稅壁壘,再到和國內工商的聯繫理論,這就讓他大為驚奇。

    海防和關稅再和工商方面的關係在後世人看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但是在一個99%的人都是文盲,連搞清楚什麼是工商實業的人都找不到幾個的本時空中國裡,能夠把這幾者搞清楚的人就沒有幾個,更不要說把它們聯繫起來了。

    聽罷李鴻章的這一番話,林哲有些鬱悶了,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知道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李鴻章一個本時空的土著,而且是屬於沒有上過新式學堂,沒有留過學,正兒八經的科舉正途出身的土著,怎麼也能夠搞清楚這些事?難道他不應該是和江道泉那些人一樣,天天捧著傳統經書講什麼聖人道德嗎?

    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本時空的這些名聲顯赫的人啊,能夠在中國歷史上被著重寫書的人有哪一個是簡單的?

    林哲並沒有留李鴻章太久,更加沒有說被李鴻章的才識折服,然後來一句:請先生教我!或者說什麼只要先生願意來,只要你要,任何職位虛位以待之類的話。

    儘管李鴻章讓林哲感到驚奇,但也只是驚奇而已,至於驚奇之後,該幹嘛幹嘛!

    李鴻章出了中華宮,重新在憲兵的看押下回到他的那座小院子時,內心裡也是平靜不下來!

    儘管去之前他並不知道要去見的是林哲,還以為是其他高管,但是最近一年好不容易才被人接見,李鴻章雖然內心裡不願意承認,或者乾脆就是潛意識的行為,他都是對此行非常重視,去的路上還思索著該說什麼話呢。

    等見了林哲呢,面對林哲的問題,儘管李鴻章沒有以展現才學,然後讓林哲賞識重用他之類的想法,但是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還非常自負的人,有機會在別人面前吹噓一番自己的才華,然後說一些別人聽不明白的話還是會非常有成就感的。

    嗯,簡單來說,李鴻章在林哲面前說的那番話,其實是一種非常臭屁的裝逼行為!

    如果說他面對的不是林哲而是其他人,甭管是咸豐還是石達開又或者是其他人什麼,估計都會被他忽悠地一愣一愣。

    偏偏他遇上的是林哲,而林哲比他更妖孽!

    所以這一番裝逼行為也就是讓林哲感嘆了一些,這個時空的土著還是有幾個能夠知道些許國防經濟常識的人,並不全都是愚昧無知的蠢貨。

    所以當時的李鴻章沒有從林哲的臉上看見震驚之類的表情,林哲更加沒有對他說的一些國防經濟理論讚歎有加之類的話。

    這讓李鴻章相當失望!

    任誰把自己最得意的玩具拿出來顯擺,儘管他不打算把這玩具出賣掉,但是如果擺上去後無人問津,這心理都不會好受!

    回到被軟禁的小院子後的當天,李鴻章房內的燈一直亮到了凌晨時分,他失眠了!

    沒有預料中的聖旨,沒有高官登門說邀請自己擔任要職,什麼都沒有,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李鴻章又回到了往日的生活裡,看書吃飯睡覺,這日子過的如同沒有活水流入的死水潭一樣,沒有絲毫的波瀾。

    這種枯燥而沉悶的生活在過去的一年裡,李鴻章雖然感覺到了不方便,但是並沒有說忍受不了,但是自從去見了林哲後,他卻是越發感到這種被軟禁的沉悶生活讓人煩躁了。

    即便是看書也是讓他無法靜下心來,他第一次開始希望能夠離開這個小院子,到外面去看看,走走,然後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比如說興辦工商實業。

    所以半個月後,反覆考慮了許久的李鴻章終於是提起了筆,然後寫了一封書信,委託憲兵轉交給林哲。(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