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策行三國《原名:三國小霸王》 作者:莊不周 (連載中)

   
noriko1026 2018-4-3 15:20:1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268 4930912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3 16:07
三國小霸王  第1450章  名分初定

  孫策收回目光,看向兩側的山坡。

  高高的木樓連成了片,像兩道木頭建成的長城,有城牆,有城樓,看起來很堅固,但現在已經沒什麼人了,空蕩蕩的,顯得有些寥落。

  “兩道木城建了多久?”

  “前後建了兩次,加起來有四五天吧。”魯肅淡淡地說道:“第一次建的時候只有木樓,後面才建了木城。不過這些都是障眼法,真正的殺器應該是後面的拋石機。”

  “拋石機?”

  “是的,他們用木城為掩護,在後面修整陣地,準備建拋石機。後來見我們的拋石機拉上來了,就放棄了,和前面的陣地一樣,半途而廢。”

  “知道是誰建的嗎?”孫策打量著對面的陣地,很是好奇。用木城來掩護建立拋石機陣地,這有點像魯肅用弩車的木樓掩護步卒列陣,倒也算是活學活用。這讓他聯想到山坡北面的陣地,根據魯肅的描述,對方也是用木城來掩護進攻,只不過是移動的木城,裝在輜重大車上,和他攻擊審配時弩車的應用非常接近,但是從時間來看,對方並沒有學他,純屬獨立發明。

  “可能是張郃。第一天交戰時他在陣前觀察我軍戰法,後來陣地改造,他又多次出現,像是主持者。”

  “原來是他啊。”孫策恍然,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奇怪。據董襲說,他西側的山坡上換了一個校尉叫高覽,現在和魯肅對陣的又是張郃,​​加上沒有出現在這裡的顏良、文丑,所謂的河北四庭柱還是出現了,只是出場方式不太一樣,聲望也有所不如。其實也難怪,現在離真正的官渡之戰還有四五年時間,他們都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表現機會。

  據說歷史上的孫策曾打算趁袁曹官渡交兵時襲擊許都,現在歷史改變了,他這個孫策不僅佔領了許縣,而且直接把曹操擠跑了,反倒與袁紹大戰一場。官渡還是官渡,官渡之戰卻不再是那個官渡之戰。原本張郃、高覽在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直接導致了袁軍的崩潰,現在卻看不出有這樣的可能。一個是袁紹的牙門將,一個是領兩千兵的普通校尉,他們還不具備那樣的影響力。

  似是而非啊。孫策一時出神,感慨萬千。

  孫策沿著山坡走了一遍,根據魯肅的分析,對比了一下張郃改造前後的不同,有一種感覺,就像高覽因董襲夜襲而得到出頭的機會一樣,張郃也會因為這次主持陣地改造得到重用,假以時日,他們還會成為河北大將。如果不是審配被他迅速擊敗,張郃甚至有可能擊破魯肅的陣地,一戰揚名。

  “子敬,你覺得張郃改造的這個陣地怎麼樣?”

  魯肅想了想。“很棘手,如果沒有拋石機增援,麻煩不小。”魯肅頓了片刻,鄭重其事的說道:“我覺得他們之所以放棄,很可能是因為擔心這些木城被石脂焚燒,勞而無功。這次有取勝,木學堂才是首功,尤其是黃大匠。”

  孫策笑了。黃月英對石脂研究的最初動力來自於取暖,但木學堂很快就將這種黑科技應用於戰爭,兩次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充分證明了技術帶來的領先優勢,對木學堂的持續發展有利。不過南陽地表可采的石油有限,這種黑科技只能用於關鍵的戰役,沒法全面鋪開。

  打敗袁紹,就有更多的時間發展了。到時候派人到南陽山區勘探,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地表石油,再想辦法改進提煉技術,現在的處理還是太粗糙了,簡直是浪費。

  孫策和魯肅交流情況,郭嘉帶著軍謀們也在復盤。軍謀們大部分時候都是對著地圖做計劃,條件好的時候還會有立體的沙盤,但再好的沙盤也比不上實際地形。沙盤上用尺子量距離和實際戰場上用腳來測量距離感受差異很大,有時候甚至會是天壤之別。為了避免軍謀們落入紙上談兵的陷阱,每次戰後,孫策都盡可能地讓軍謀們親身經歷一下戰場,用自己的腳再走一遍。

  誰知道這些軍謀裡會不會出現幾個將領?軍謀處的讀書人有武藝的可不少。比起偏向於夯實基礎,培養中下級軍官的講武堂,軍謀處才是真正出大將的地方,是他的黃埔軍校。

  石韙是魯肅的軍謀,是這次戰鬥的親歷者,自然充分了講述者。被昔日的同伴圍在中間,石韙滿臉紅光,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甚至比魯肅這個主將還要風光。不過他很會做人,極力誇讚魯肅臨陣不亂,有大將之風,引得很多人不住往這邊看。

  孫策注意到了這一點,笑著提醒道:“子敬,和石季善相處如何?”

  魯肅轉頭看了一眼,淡淡地說道:“還行。”

  “你啊,眼界太高。”孫策拍拍魯肅的肩膀,拉著他走到一旁。魯肅有雄才,但他眼界也高,一般人很難入他的眼,和演義裡那個老好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天下哪有那麼多完人?石季善雖然算不上出類拔萃,卻也算得上中才,你給他的評價太嚴苛了。”

  魯肅若有所悟。“是不是有人改過我的報告了?石季善可不是以德報怨的人。”

  “我改的。”孫策說道:“子敬,軍謀處是一個新生事物,就和剛出生的孩子一樣,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可是相比於那些坐而論道,空談道德文章的書生,他們能任勞任怨的為你們出謀劃策,這就是進步,對不對?”

  魯肅點了點頭。“將軍說得有理,我以後會注意。”

  “子敬,我並不是說你做錯了什麼,只是想跟你說,一個人不可能打贏一場戰爭,同僚之間的配合不可或缺。誰都希望自己麾下都是天才,但天才難得,絕大多數人還是普通人。能不能把普通人用好,讓他們發揮出各自特長,這也是一個戰區督應該具備的能力。”

  魯肅又驚又喜。孫策剛剛提過要讓他進駐洛陽,現在又以戰區督的標準來要求他,等於提前確認了他的升職。當初孫策許諾會讓他坐鎮齊魯,現在因為戰局形勢變化,先有太史慈坐鎮任城,後有沈友率部進入青州,孫策對他的承諾已經很難實現,他甚至都不想這件事了。沒曾想孫策卻打算讓他坐鎮洛陽。

  洛陽是天下之中,形勢齊魯更複雜,原本是由孫策的父親孫堅坐鎮的,現在由他來接任,這無疑是孫策對他最大的信任。當然,要求也更高了。

  “多謝主公指正,臣受教了。”

  孫策眉梢輕揚,隨即又笑了,輕輕拍拍魯肅的肩膀。“再給你一個任務,一年內娶妻,三年內生子,能做到嗎?成家立業,沒有家室,就算有天大的功業,又由誰來繼承?”

  魯肅尷尬地點點頭。“臣盡力而為。”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3 18:29
三國小霸王  第1451章  後知後覺

  郭嘉湊了過來。“我給你牽個線,如何?”

  孫策詫異地瞅了郭嘉一眼。“這都能聽見?”因為是私人話題,他的聲音並不大,和郭嘉隔著十幾步遠,按理說郭嘉應該聽不到才對。

  “我不是說了嗎,我修道有成,耳力提升只是一方面。”郭嘉得意洋洋,打量著魯肅。“說說吧,你打算找個什麼樣的夫人?是要長得美的,還是要能持家的,是要賢惠的,還是聰明的?不管你有什麼樣的要求,我都能辦得到。揚州沒有,就到豫州、荊州找,豫州、荊州沒有,就到兗州、徐州找,就算你喜歡韓夫人那樣的涼州女子,我都有辦法給你找得到。”

  孫策忍俊不禁。“斥候營是不是搞兼職了?我要讓人查查你的賬了。”

  郭嘉大笑,又一本正經地說道:“將軍,婚姻是大事,總得有人管,軍謀處身為將軍智囊,當仁不讓。當然了,這也是權宜之際,等將來將軍成了親,自然會由袁夫人接手,我們提供一些資料就行了。”

  孫策心中一動,和郭嘉交換了一個眼神。郭嘉提醒得很及時,任何時候,官員、將領都不僅僅是他們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的代表,夫妻、父子、家族,都是捆綁在一起的。他為什麼催促魯肅成家?不僅是因為歷史上魯肅成家太晚,死的時候沒有成年兒子繼承事業,只有一個遺腹子魯淑。魯淑遺傳了魯肅的天份,但他太年輕了,沒能達到魯肅的成就。

  東吳政權最後被江東世族控制,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淮集團大多英年早逝,子弟年輕,無法及時掌握權力,不得不讓給江東世族。周瑜、魯肅、呂蒙、太史慈莫不如此。他想扭轉這個局面,催魯肅等人早點成親,娶妻生子,及時培養,至少可以保證兩三代人的穩定傳承。

  兩三代人是穩定一個家族的基本時間,也是開創一個新時代所需要的時間。郭嘉熟讀史書,深諳人性,入幕之後與張纮等人多有往來,宏觀視野有了明顯的進步,形成大歷史的觀念也很正常。

  除此之外,他夫人鍾氏和袁權關係莫逆,袁權身邊聚集了一群汝南世家的女人,她們肯定不會放過有投資價值的文臣武將,鍾氏了解相關的信息,也可能不時提醒郭嘉。雖說汝潁一體,但潁川畢竟不是汝南,還是有親疏之別的,有郭嘉這個近水樓台,沒道理不為潁川人謀點福利。

  “婚姻雖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要講個情投意合,你情我願,夫妻夫妻,那可是一輩子的伴侶,不能純依門戶。你們軍謀處可以提供參考,卻不可強人所難。”

  “那當然,這種事豈能勉強。”郭嘉滿口答應,拍著胸脯說道:“身為將軍的軍謀處,我們一定秉承將軍的風格,絕不強人所難,保證皆大歡喜。”

  孫策點了點頭。所謂皆大歡喜,首先要考慮的自然是不能因私害公,豫州世家如果想通過聯姻來建立關係網,一手遮天,那是不能縱容的。醜話說在前頭,過了界,就算郭嘉從中牽線的也不行。

  “那邊有人嗎?”孫策一指對面的山坡。

  “沒有,人都撤走了。”

  “我們過去看看。”孫策舉步下山。“看看這張郃的水平究竟如何。”

  ——

  袁紹出了審英大營,悄悄地用拳頭捶了捶腰眼。跪坐太久,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

  “主公,回營休息一下吧。”郭圖跟了上來,輕聲說道。

  袁紹低低地應了一聲,抬頭看向遠處的山坡。山坡上旌旗飄揚,像是示威,又像是炫耀。袁紹瞇了瞇眼睛,心裡說不出的鬱悶和沮喪。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啊。審配自殺,不僅讓他處於極度被動的局面,不得不停止攻擊捕獐山,還讓他喪失了一個了解孫策的重要機會。當初同意贖回審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從審配嘴裡了解孫策的戰法,沒曾想審配居然自殺了,他被孫策擊敗的經驗教訓也帶進了棺材裡。

  即使如此,在郭圖、荀衍的努力下,他們還是從審俊、審華等人的敘述中勾勒出了當時的大致過程,再配合荀衍本人的戰事進度,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不是孫策用弩車強行擊破審配中軍,又或者路招沒有石脂,荀衍完全可能發揮兵力優勢,迅速強渡黃水,與審配形成夾擊之勢。

  說到底,都是因為孫策有木學堂。

  “公則,我們是不是反應太慢了?”袁紹收回目光,低著頭,慢慢地向前走。“自從孫策建了木學堂之後,先是長安,後來是益州,現在就連曹昂都在兗州建本草堂了,我們卻熟視無睹。如果我們也有弩車,如果我們也有石脂……”

  袁紹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他也許可以擁有弩車,卻無法擁有石脂,據說那東西只有荊州有,孫策所用的石脂都是從荊州運來的,具體在哪兒,卻沒人知道。

  “主公,這是臣的責任。”郭圖主動攬過了責任。“亡羊補牢猶未晚,我們還有機會彌補這個失誤。”

  袁紹回頭看了郭圖一眼。還是郭圖明白他的心意,這幾天一直有意無意的勸他撤退。勸他是次要的,說服別人——尤其是審配舊部——才是他真正的目的。為了避免審配自殺引起冀州軍譁變,袁紹通過沮授與審英達成了默契,說審配自殺是受孫策折辱所致,這也導致了一個後果,審英要想得到冀州人的承認,繼承審配的影響力,他就要殺了孫策為審配復仇。包括審英本人在內,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連戰連敗,冀州軍遭受重創,損失慘重,根本不可能戰勝孫策。隨著天氣變熱,撤退是唯一可取的選擇。

  但形勢如此,誰也不敢輕易地說撤退,只能藉著為審配治喪的理由拖著。

  郭圖看看四周,趕上一步,與袁紹並肩而行,低聲說道:“主公,我剛剛與公與、休若商量了一下,擬了一策,也許能解眼前困境。”

  “哦?”

  “我們以誘擊孫策,為審配報仇為由,撤往中牟,然後會合甄儼,在官渡立陣。如果孫策追擊,我們就伏擊他,以示所言不虛。如果孫策不追擊,我們就順勢解圍休整,秋後再戰。”

  “能行嗎?”

  郭圖冷笑一聲:“那些人說要與孫策決戰,其實沒人有這勇氣,只是大言不慚而已,真讓他們上陣,沒有一個願出死力的。有這樣一個理由,他們不會拒絕。”

  袁紹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也不錯。“那我們撤往何處,鄴城,還是洛陽?”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4 05:07
三國小霸王  第1452章  沮授有奇計

  不知什麼時候起,洛陽成了一個不祥之地。

  黃琬鎮洛陽,兵敗投降。審配鎮洛陽,還沒到任就一戰而敗,被孫策生俘,現在更是被逼得自殺明志。他們一個是聞名天下的名士,朝廷的太尉,一個是冀州屈指可數的名士,領數万冀州精銳,下場都如此淒涼,其他人誰還敢觸這個晦氣?

  別說普通人不敢,就連袁紹本人都有些心虛。郭圖心知肚明,他原本還希望袁紹本人鎮守洛陽,審配一死,他連提都不敢提了。萬一袁紹懷疑他居心不良,讓他送死,好讓袁譚繼位,他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甚至有可能連累袁譚。

  “當然是回鄴城。”

  袁紹沉默著,不置可否,背著手,慢慢地向前走。郭圖跟在身後,張郃帶著幾名大戟士在十幾步外不緊不慢地跟著,連腳步都不知不覺的放輕了,生怕干擾袁紹思考。袁紹一路走回中軍,出了一些微汗,兩腿也有些酸軟,腳步變得沉重了許多。他停了下來,抬頭看看遠處的捕獐山,眉頭緊蹙。

  “那……洛陽怎麼辦,就這麼讓給孫策?”

  郭圖低下頭,看著眼尖,眼神既迷茫又無奈。他也不知道怎麼辦,現在沒人敢鎮守洛陽。袁紹聽不到回應,轉頭看看郭圖,見郭圖無奈,不由得苦笑一聲,轉身入帳。他也清楚眼前的狀況,別說郭圖,他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鎮守洛陽。

  見袁紹入帳,郭圖鬆了一口氣,正準備轉身離開,袁紹又走了出來。“公則,稍候等公與、休若得空,你們一起來,我們再議議。”說完,不等郭圖答應,又轉身回去了。

  郭圖微愣,看著晃動的帳門,出了一會神,轉身對張郃說了幾句,然後彎腰入帳。袁紹仰靠在憑几上,看著頂帳發呆,聽到腳步聲,他轉頭看了一眼郭圖,欲言又止,沉默了良久,幽幽地一聲長嘆。

  “公則,怎麼會變成這樣,是我們都老了嗎,居然都敗在後輩手中?”

  郭圖苦笑。“主公不必如此,勝負乃兵家常事,雖說後生可畏,但謀大事畢竟還是要老謀深算,不是一時得計即可。想當年項羽滅秦,橫掃天下,以霸王自號,不過數年便身首異處,分屍垓下。漢高祖雖屢有挫折,卻僕而復起,最終成就帝業……”

  袁紹笑了一聲,擺擺手,打斷了郭圖。“公則,我不是泗水亭長,孫策也不是楚國勳貴,你這個比喻不當。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想要的不是這些安慰之辭,我想要的是真正擊敗孫策的良策。”

  郭圖的臉頓時漲得通紅,尷尬地看著袁紹。袁紹坐直了身子,雙手抱拳,抵著下巴,充滿血絲的眼睛看著面前空處,根本沒有注意到郭圖的神情。郭圖有些詫異。眼前的袁紹雖然鬢有白髮,額有皺紋,到處都露出說不出的疲態,神情卻有所不同,既陌生,又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他略一思索,忽然有些激動起來。他想起來這熟悉感從何而來了。建寧二年,李膺在獄中被拷打致死的消息傳到汝陽時,袁紹就是這樣的神情。當時的他彷彿被激怒的猛獸,面對口含天憲、倒行逆施的閹黨,他明知不敵,卻不肯放棄,更不肯妥協,最後做出了再為亡父追行守墓三年,蟄伏待時的決定。

  那三年的蟄伏讓袁紹褪去青澀,由一個意氣風發的貴公子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也讓他結交了何顒、許攸等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力量,將袁基、袁術兄弟遠遠地拋在後面。

  難道袁紹經此挫折,不僅沒有頹喪,反而像寶刀回爐重煉一樣,重現昔日的鋒芒?

  郭圖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他希望看到這一幕,但他又不敢奢望,畢竟袁紹已經五十歲了,指望他像弱冠之時一樣拋棄既有的一切,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路,未必期望太高。

  就算是聖人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

  兩人各自出神,大帳裡一時安靜無比,只剩下兩人的呼吸聲。袁紹的呼吸悠長,郭圖的呼吸急促,截然不同,卻又和諧無比。

  不知過了多久,沮授和荀衍趕到,打破了這難得的默契。袁紹也恢復了平靜,請沮授、荀衍入座,然後開門見山的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洛陽怎麼辦?如何才能真正擊敗孫策?

  荀衍很謙虛,看向沮授。沮授撫著鬍鬚,打量著袁紹和郭圖,心裡有些狐疑。這兩人的神情都不太對勁。袁紹有一種最近很難看到的平靜,而不久之前,在審配的靈前,袁紹還是一副六神無主的模樣。郭圖看似淡定,但他的眼神中卻藏著掩飾不住的激動。

  他們剛剛說了什麼?莫非郭圖靈光乍現,又給袁紹出了什麼好主意,現在要在他們面前炫耀一番?這樣的事郭圖沒少干,但沮授從來不覺得他那些的所謂的妙計有什麼妙可言。

  見沮授眼神疑惑,沉吟不語,袁紹咳嗽了一聲,再次請計。

  沮授收回心神,略作思索。“主公,以退為進,伏擊孫策之計,想必公則已經說過,我就不多言了。不過,孫策謹慎,會不會中計,由不得我。”

  “沒錯。我正是想問,若孫策不中計,我們該如何,是留在河南,還是退回河北?”

  沮授再次看了袁紹一眼。他現在可以確證,袁紹今天的情緒的確有些不同。他心中一動,忽然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本來以為不太可能的機會。他仔細打量了袁紹兩眼,咬咬牙,躬身一拜。

  “主公,臣有一計,或許可解眼前之困。”

  “說來聽聽。”

  “向長安稱臣,迎奉天子回京。”

  袁紹眉梢微顫,靜靜地看著沮授,眼神凌厲如劍。過了一會兒,他神色稍緩,目光由沮授臉上挪開,看向荀衍和郭圖。荀衍和郭圖都很震驚,他們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沮授之前連一點口風都沒透露過。見袁紹看過來,臉色平靜,看不出是喜是怒,郭圖一時躊躇,撫著鬍鬚沉吟不語。荀衍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但隨即又閉上了嘴巴。

  袁紹的眉頭再次顫了顫,眼神定在荀衍臉上。“休若,你覺得如何?”

  荀衍躲不過,只好躬身施禮。“主公,臣以為……別駕之計可用。”

  袁紹又看向郭圖。“公則,你意下如何?”

  郭圖福至心靈,雖說有些不甘,卻也不得不承認沮授此計甚妙,是解決眼前困局的最佳選擇。看袁紹的神情,他已經接受了,只是出於禮貌,要徵詢一下他的意見。他連忙說道:“主公,臣亦以為此計甚妙。”

  袁紹笑了,起身走到沮授身邊,彎下腰,伸手拍拍沮授的肩膀。“公與,你便是我的子房。”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4 15:54
三國小霸王  第1453章  嫁禍

  嚴格來說,袁紹已經向朝廷稱臣,承認了天子是先帝的血脈,但他一直沒把長安朝廷當回事,以詔書自稱的事一直沒停過,即使被孫策抓住了把柄,他也不在乎。

  因為袁紹很自信,長安朝廷不足為慮,孫策也不是他的對手,只要他親自揮師南下,中原唾手可得。不僅他這麼想,審配等人也這麼想,所以當長安發生旱災時,冀州就是一粒糧食也不肯給。沮授多次建議改善與朝廷的關係,借朝廷的名義與孫策對抗,都被袁紹拒絕了。他也找過審配,審配同樣不予理會。

  時移境遷,如今黃琬兵敗投降,審配被俘自殺,洛陽無主,袁紹再無必勝的信心,又不肯坐視孫策將洛陽收入囊中,想來想去,將洛陽交給朝廷竟成了唯一可行的選擇。袁紹不僅不反對,反而盛讚沮授為張良,不僅郭圖覺得刺耳,就連沮授自己都覺得怪怪的。

  不過此時此刻,沒人會計較這些細節。得到了袁紹的讚同,沮授進一步分析了向朝廷稱臣後的安排。首先當然是上請罪疏,為之前的事向朝廷做一個解釋,以示誠意;其次是對當前形勢做一個說明,當然不能說成是主動發起進攻,只能說是受太尉黃琬之令,奉詔討賊。原因很簡單,孫家父子坐擁三州,這豈是臣子應該做的?逆臣不討,朝廷還有什麼威嚴可言?

  袁紹一聽,忍不住讚了兩聲。他為什麼出兵其實並不重要,就算他不解釋,朝廷也不敢拿他怎麼樣,這麼說的關鍵在於阻止朝廷和孫策結盟。此戰過後,袁紹只有冀州,對朝廷的威脅已經很小,手握荊豫揚三州的孫家父子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如果想剿滅孫策,必然要倚重袁紹的力量。朝廷如果想綏靖,那就等於自打耳光。

  總而言之,這封請罪書名為請罪,其實是嫁禍,把孫策推到火堆上烤。

  郭圖雖然心裡不自在,也不得不承認沮授這一計的確好,至少目前看來如此。他笑了笑。“主公,公與此計甚妙。事不宜遲,可命孔璋做書,若伏擊孫策不成,即可以快馬上奏朝廷。”

  袁紹連連點頭,心領神會。計策再好,畢竟是無奈之舉。當務之急,還是先考慮伏擊孫策的事。如果能重創孫策,誰還理會朝廷?

  幾個人商議妥當,即由陳琳做表,沮授則去與審英等人溝通,商量撤軍的事。情況正如郭圖所說,審英等人雖然哭著喊著要為審配報仇,卻沒人敢真與孫策拼命,聽說袁紹要以退為進,伏擊孫策,個個舉手贊同,沒有人有一句異議。

  袁紹隨即召集眾將議事,慷慨激昂了一番,下令撤退。

  ——

  孫策很快收到消息,但他沒有立刻追擊,只是派出斥候尾隨。

  他的確取得了幾次大勝,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袁紹還有很強的反擊能力,貿然追擊,一旦中伏,很可能會被袁紹翻盤。

  但他也不能讓袁紹就這麼離開。袁紹實力猶存,尤其是他本人並沒有遭受真正的打擊,等他回到冀州,緩過這口氣來,說不定自信心膨脹,再次興兵南下。他不怕袁紹再來,但他不願意耽誤時間,既然開戰,就要把袁紹打疼,讓他短期內不要輕舉妄動。

  孫策與郭嘉、魯肅等人商量,郭嘉一時也難以決斷,袁紹有可能是真的打算撤退,也可能是以退為進,兩者並不矛盾。既不能讓袁紹就這麼走了,又不能中他的計,首先就要搞清楚袁紹的真實用意,才能有的放矢。可是倉促之間,他根本沒有時間去搞清袁紹的真實意圖。

  孫策靈光一現,提出了一個建議:換俘。

  接連數戰,除去當場殺傷致死的,孫策總共俘虜了一萬三千多冀州軍,其實又以審配的部下為主。濮口之戰,蔣欽襲營,抓了近四千俘虜。黃水之戰,又抓了五六千人。這些人都是青壯,當然可以留下來做苦力,不過思鄉之情難免,他們的家人都在冀州,很難安心在中原生活,以後一有機會,他們還會逃亡。最近為了看管這些俘虜,孫策可費了不少心思,僅是支出的糧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孫策現在不缺人口,如果用這些俘虜來刺激一下袁紹,未嘗不是一個辦法。不管袁紹是真的撤退還是想埋伏他,都不能讓他走得這麼痛快,非逼他再戰一場不可。

  郭嘉覺得可行,隨即從俘虜裡挑出一些人,讓他們回營送信,傳遞消息。在俘虜營挑人的時候,郭嘉對俘虜們說,袁紹已經撤軍了,但是沒人關心你們的死活,孫將軍本來可以把你們送到礦山裡挖礦,或者送到山裡伐木燒炭,讓你們做苦力做到死,但他是個仁慈之人,不想這麼對待你們,所以願意交換俘虜,讓你們有回家的機會。不過袁紹肯不肯出這個錢,我們就不知道了,各位自安天命,有人來贖,你們就回去,沒人來贖,也別怨我們,這都是你們的命。

  此言一出,俘虜們都心動起來。如果有可能,誰想做苦力到底,埋骨他鄉啊。

  郭嘉根據俘虜們的籍貫和原屬將領,精心挑選了一百人,讓他們回營傳消息,同時為相識的人帶口訊,看看誰願意贖,誰不願意贖,願意贖的抓緊時間湊錢湊物。根據俘虜的身份,郭嘉又設定了不同的價碼,最便宜的是普通士卒,用錢換也行,每人一萬,用糧換也行,每人五十石,用馬換也行,一匹中等戰馬換三個人,一匹上等戰馬換五個人。

  這個價格很公道,就連俘虜們都覺得孫策太仁慈了,才要這麼點錢,等於幹一年農活而已。由此可見,孫策是有誠意的,能不能活著回去,就看親人、鄉黨們有沒有同情心了。

  不用郭嘉多說什麼,俘虜們紛紛托那些信使傳話,求他們去找人。

  一百信使帶著萬餘俘虜們殷切的希望,離開孫策的大營,追趕袁紹的大軍去了。

  郭嘉特地等了半天,這才派石韜為使者,帶著換俘的公文去追袁紹。他特地關照石韜,不要急,慢慢走,要給那些俘虜信使們充足的時間。此外,如果你有機會看到我從叔,幫我帶幾句話。

  石韜心領神會,出營而去。等他追上袁紹的時候,那一百俘虜信使已經回營半日有餘,孫策願意交換俘虜的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人人皆知。無數人圍在袁紹的中軍大帳前,有人苦苦哀求,有的痛哭流涕,有幾個激動的已經暈了過去。

  而那一百俘虜信使一個不少,全部被反縛雙手,跪在中軍大帳前,等著行刑。一群大戟士圍在中軍大帳前,如臨大敵,眼神複雜。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4 15:59
三國小霸王  第1454章  血本無歸

  袁紹大發雷霆。他怎麼也沒想到孫策會出這一手。大敗之後,潰兵歸營是很正常的事,並不需要由中軍過問,只要本部將領確認他們身份無誤,不是混進來的敵軍斥候就可以了。只有那些建制被徹底打亂,找不到本部的潰兵才會來中軍,由中軍重新安排將領統轄。

  郭嘉挑人的時候非常留神,一百人回營,順利找到了自己的本部,見到了自己的同鄉,然後一傳十,十傳百,迅速把孫策要交換俘虜的事傳遍全軍。聽說要換俘,大家都清楚,袁紹幾次戰敗,根本沒抓到幾個江東兵,換俘是指望不上的,拿錢贖人才是正道,所以湊錢的湊錢,湊物的湊物,四處借貸,實在拿不出的就找將領求情,希望他們能出面,請袁紹統一安排。

  等袁紹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再想封鎖消息已經遲了。他派人把那一百人抓了起來,但消息已經傳遍整個大營,包括審英在內的很多將領來求情,希望袁紹出面,與孫策協商交換俘虜的事,不僅是活著的一萬多人,那些已經戰死的將士也應該帶回冀州安葬,這關係到士氣人心,不能掉以輕心。原來不辦,是因為孫策可能不肯,現在孫策主動提出交換,我們已經慢了一步,如果還不肯,那就太讓人寒心了。

  袁紹剛剛振作起來的一點好心情蕩然無存,戰敗的屈辱籠罩了他,讓他氣急敗壞,對著郭圖破口大罵。他認定這是郭嘉的主意。郭圖也很無語,就算是郭嘉的主意,你罵我也沒用啊。當初郭嘉去鄴城,是你不待見他,他才走的。

  不過郭圖也能理解袁紹的心情。這一招實在太損了,的確符合郭嘉的風格。

  戰爭的成本向來很高,對戰敗方來說更是如此。袁紹出兵近半年,即使不算黃琬的人馬,僅是冀州出兵也有近十萬,消耗的錢糧非常驚人。打贏了當然好說,豫州物阜民豐,不僅可以彌補損失,還能獎賞將士。現在打輸了,錢糧消耗得不到任何補充,已經虧得吐血,贖回俘虜又需要一大筆錢,誰心裡都不好受。

  雖說孫策的要價很便宜,可他抓的俘虜太多了,一萬多人,折合成錢得幾個億,折合成糧食是百萬石,折合成戰馬正好能將袁紹麾下騎兵變成步卒。只要把這個賬算一下,再傻的人也知道這是孫策故意的,就是要讓袁紹無法拒絕,只能打碎牙,和著血往肚裡咽,血本無歸。

  除了實打實的經濟損失,這更是一個羞辱,就是要提醒袁紹:你是戰敗者。不換俘虜,你就拋棄了一萬多為你浴血奮戰的將士,就算你回到冀州,你也無法向冀州人交待。換俘虜,你元氣大傷,幾年內緩不過這口氣來。下次再想出征,先得考慮考慮這次的損失。

  不管袁紹換不換,這個耳光已經挨得結結實實,響亮無比。別說是袁紹,換任何一個人都很難不動氣。其實袁紹今天已經很克制了,換作以前,那一百俘虜的首級已經不在他們的脖子上,而是掛在旗桿了。

  當然,這也和袁紹一敗再敗,軍心動搖,再也經不起折騰有關。生死面前,脾氣通常都會好一點,袁紹也不例外。

  就在郭圖等著袁紹平息怒火的時候,石韜到了。袁紹一聽,一腳踹發眼前的案幾,拔出思召刀,闖出大帳,四下一看,幾步衝到石韜面前。郭圖嚇了一跳,連忙趕了上來,一把抱住袁紹。

  “主公,刀下留人。以大局為重,以大局為重。”

  袁紹氣得眼睛都紅了,手中長刀直指石韜。“說,這是誰的主意?”

  石韜原本也很緊張,見袁紹被郭圖抱住了,這才鬆了一口氣,反問道:“使君這是何意?難道你不想換回那些將士?”

  袁紹看著四周的將士,也明白過來,這時候千萬不能說錯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換俘就換俘,自當使者來往,何必如此下作?”

  “使君誤會了。”石韜不緊不慢地說道,字正腔圓,力爭讓旁邊的每一個將士都聽得清清楚楚。“這次使君入侵中原,屢戰屢敗,損失無數,僅是被俘將士就有一萬三千七百六十二人,臨陣戰亡和傷重不治的還有三千一百五十三人,糧草、輜重更是數不勝數。我家將軍擔心你拿不出贖金,又不好意思由將士自籌,耽誤了行程,這才讓被俘的冀州將士自尋出路,有何不妥?”

  袁紹被噎得啞口無言,冷笑道:“你怎麼知道我籌不出錢?多此一舉。”

  “唉,話可不能這麼說。”石韜忍著笑,一本正經地說道:“我家將軍最能體諒人,他說之前使君贖令郎袁譚用了三千金,後來再贖張孟卓時已經捉襟見肘,到現在也沒拿出來,還是由張仲卓自行籌錢交易,想來使君囊中羞澀,應該拿不出來了。”

  袁紹一驚,轉頭看向郭圖。“張超把張邈贖回來了?”

  郭圖也是一頭霧水。他知道孫策派人和張超聯絡,同意讓張超贖回張邈,但具體進展到哪一步,他也不清楚。不過這些不是重點啊,石韜說這些話的意思其實是指袁紹有錢贖兒子,沒錢贖將士啊。他連連給袁紹使眼色。袁紹半天才反應過來,偷眼一看四周,這才發現將士們的神情不對,不禁後悔莫及。

  有話在帳裡說就是了,為什麼要在這麼多人面前和石韜做口舌之爭?現在想改口也不行了。

  贖還是不贖?都是問題。袁紹的臉憋得紅一陣白一陣,就像被人剝光了衣服示眾一般,無地自容。他很想很大方的一揮手說我有的是錢,我全包了,但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真拿不出那麼多錢。就算能拿出來,他也不能把這些錢交給孫策。沒有了錢,以後誰還聽他的?

  見袁紹不說話,石韜也不著急,轉身向郭圖深施一禮。“郭公。”

  郭圖認識石韜,交情還不錯,要不然剛才也不會救石韜。可是此刻看到石韜向他行禮,他還是很不安。不管怎麼說,還是先把袁紹請到帳裡吧,別在大眾廣庭之下丟臉了。

  “唉,廣元啊,你我雖然相識,畢竟是敵我雙方,不必如此客氣。有什麼話,進帳說?”

  “好,進帳說。”石韜也不拒絕,一邊走一邊說道:“郭祭酒讓我給你帶了一封信,關於今年郭家祭祖的事……”

  “祭祖?”郭圖一怔,腳下一滯,險些撤倒。

  “是啊,郭祭酒說,郭公明珠暗投,附逆之罪怕是在所難免,為了避免陽翟郭家受牽連,他想請郭公自己遷出陽翟,自為小宗,在別處落藉,從此不再以陽翟郭氏自稱,今年祭祖的事就由他操辦了。”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4 18:58
三國小霸王  第1455章  萬事俱備

  郭圖的臉瞬間鐵青,眼中噴出怒火,惡狠狠地盯著石韜。

  石韜有些後悔,心臟怦怦亂跳。這是不是玩過了?萬一郭圖翻了臉,要殺我怎麼辦?

  在那一瞬間,郭圖的確有想殺了石韜的心。他不僅要殺石韜,還想殺郭嘉。豎子狂悖,這種話你也敢說?逐我出陽翟郭氏,你為大宗?虧你敢想。不過他畢竟是謀士,又深知郭嘉禀性,知道郭嘉不會在這個時候和他討論這種家事,必然有其他的企圖,一怒之下殺人只會中他的計。

  這個企圖並不難猜,以郭圖的智慧,幾乎一轉眼就明白了郭嘉的想法。如果他殺了石韜,不僅壞了兩軍交戰不斬使者的規矩,得罪了潁川鄉黨,還會成為破壞換俘的罪魁禍首。袁紹為了安撫眾心,說不定會殺了他,向將士們謝罪。

  奉孝啊,你這可有點過分了啊。

  “勝負未定,誰明珠暗投尚未可知,他現在說這些,是不是太早了?”郭圖強作鎮靜地笑了兩聲,伸手相邀,請石韜入帳。他決定,絕不能讓石韜再在帳外說什麼了,他是有備而來,句句暗藏殺機。

  石韜從容入帳,郭圖又把袁紹請入大帳,同時派人去請沮授,讓他安撫諸將。這些急於贖人的大多是冀州將領,而且以冀南人為主。這些人往這兒一站,大家心裡都有數,憤懣如火上澆油,一發不可收拾。這次作戰損失大的都是冀南人,冀北人連捕獐山都沒過,損失屈指可數。袁紹不肯贖回俘虜,就是冀北人和潁川人沆瀣一氣,從中作梗。

  審配自殺,田豐不在,現在能安撫這些人的也只有沮授了。

  袁紹也明白這些,所以情緒格外的惡劣。他也由此認識到麾下派系的隔閡有多大,連孫策、郭嘉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石韜輕飄飄的幾句話,就將他好容易彌合起來的裂痕挑得鮮血淋漓。坐在大帳中,面對石韜,他氣不打一處來,根本不想和石韜說話。

  石韜也不著急,奉上文書,靜靜地坐著。他的主要任務其實已經完成了,現在就看袁紹怎麼應付,藉以觀察袁紹和他麾下的文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心境,還有沒有一戰的勇氣。

  郭圖看著石韜就來氣,交接完文書後,就讓人把石韜帶到一旁的帳篷裡休息,嚴加看管,不准他隨便出入。石韜出去了,大帳裡空了些,袁紹看看郭圖。“怎麼辦?”

  “依計行事。”郭圖沉默了一會,又道:“必須一戰,否則冀南人怕是不肯退。”

  袁紹一聲長嘆。不打一場,他是走不掉了,就算冀南人肯走,他也不敢相信冀南人。打一場,要嘛擊敗孫策,勝負逆轉,要嘛借孫策之刀,再一次重創冀南人,讓他們徹底失去反抗的力量。

  沮授正在各營安撫諸將,說得口乾舌燥,嗓子冒煙,卻見效甚微。聽說孫策的使者來了,袁紹召喚,只得匆匆回到中軍大帳。看完公文,他想來想去,也覺得只有和孫策打一場了。贖是不能贖的,贖得起也不能贖,錢糧也罷,戰馬也罷,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沒有道理割肉資敵。不能贖,又不能置之不理,那就只有用武力奪回來。既然俘虜是在戰場上被俘的,就應該還在戰場上贏回來,血債只能血償。

  審英等人沒有理由拒絕,只能表示血戰到底,以血雪恥。

  袁紹最後同意了郭圖和沮授的建議,向孫策下戰書,約他在官渡一戰,一決勝負。

  石韜拿著戰書,一臉遺憾。他對袁紹說,你們這麼做是不明智的,只會輸得更慘,連最後一線生機都輸得乾乾淨淨。氣得袁紹臉色鐵青,恨不得一刀直接砍了他。

  送走石韜後,袁紹召集諸將議事,排兵布陣,準備與孫策決一死戰。

  ——

  石韜來的時候不慌不忙,回程的時候卻是快馬加鞭,恨不得肋生雙翅,只用了一個時辰就趕回捕獐山。他能感覺到袁紹沖天的恨意,生怕袁紹後悔了,派人追殺他。

  看了袁紹的戰書,聽完石韜的匯報,孫策和郭嘉非常滿意。袁紹不得不戰,那事情就好辦多了,他們可以從容的調兵遣將,與袁紹會戰。他等得起,袁紹等不起。等的時間越長,對袁紹越不利。最好能等到甘寧他們率水師進入黃河,佔領白馬津,截斷袁紹後退。

  官渡還是官渡,但主動權已經易手。袁紹不是擁兵十萬,氣勢洶洶的袁紹,他也不是既無援兵,又無糧草的曹操。當然他也不敢大意,畢竟就兵力、兵種而言,袁紹還有明顯的優勢,翻盤的可能並非沒有,離勝利越近,越是要戒驕戒躁,小心謹慎。

  經過反复商量後,孫策決定以慢打快,不急於和袁紹決戰,而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時間的優勢在他這一邊,他的部下是脫產的,打多久都不會影響生產,袁紹的部下卻是且耕且戰,而且以世家部曲為主,這些人在外征戰,不可避免的會影響耕種,拖得越久,他們的心態越焦慮。

  唯一的不利因素就是炎熱的天氣和夏季豐沛的雨水,但這些對袁紹的影響更大。

  孫策派人回复袁紹,決戰可以,不過你不要急,我還有一些事要處理,比如這一萬多俘虜,我得先送到江南屯田去,總不能這麼白養著。其次我得確認安全,不能中了你的埋伏。最後我還要準備一點糧食,打敗你之後,又有成千上萬的俘虜要吃飯,不能不做好準備。

  總之一句話,你不要急,洗乾淨脖子等我。

  袁紹接到消息,氣得暴露如雷,卻無可奈何。

  數日後,陳武傳來消息,黃琬出面勸降了襄城的守軍,沮鵠帶著幾個親衛出了城,不知去向,應該是間行歸河北了。他們從守軍中挑選了三千丹陽兵,會合了全柔,共七千餘人,帶著糧食,正在趕往戰場。

  接著,呂岱、呂蒙也傳來消息,他們已經趕到浚儀,與孫堅、滿寵會師,即將發起對甄儼的進攻。擊退甄儼後,他們將溯鴻溝西進,配合孫策作戰。

  與此同時,黃忠也傳來消息,留守洛陽的屯田兵投降,成皋、滎陽聞風而下,他們正沿著鴻溝東進,五日內就能趕到戰場。

  孫策大喜,下令進軍官渡。萬事俱備,可以與袁紹決戰矣。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5 05:45
三國小霸王  第1456章  困獸猶鬥

  官渡水。

  袁紹勒著馬韁,立於沙堆之上,看著遠處的地平線,眼神憂鬱中帶著一絲決絕,唇角的鬍鬚不時的輕顫一下。陽光燦爛得有些刺眼,讓他不得不瞇著眼睛。即使如此,眼角還是不時有淚水溢出。袁紹的心頭有一絲悲愴。即使不用攬鏡自照,他也知道自己老了。精力越來越不足,目力也越來越差,明明知道遠處有人影,但他就是看不清楚。

  “公與,那是孫策的候騎嗎?”

  沮授看了一眼。“主公所言甚是。”他頓了頓,又道:“根據斥候打聽到的消息,孫策已經通過圃田澤,進駐中牟縣城。”

  “此子甚是穩重,年輕人中難得一見。”袁紹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轉身對郭圖說道:“公則,上次你見到顯思,顯思可有進益?”不等郭圖說話,他又說道:“他若能有孫策這般城府,就算被囚半年也是值了。欲做大事,需得狠忍二字皆備,顯思既不狠,只能在忍字上多下點功夫。”

  郭圖心中微動,忍不住說道:“主公,玉不琢,不成器,顯思是塊很不錯的璞玉。”

  “但願如此才好。公與,我聽說審正南有一個孫女,尚未婚配,可有此事?”

  郭圖眉心微蹙,眼中掠過一絲不安。沮授正在觀察遠處,聽到袁紹這個問題,他明顯愣了一下,回頭看看袁紹,又看看郭圖,將郭圖的神情盡收眼底。他想了想,說道:“這個倒是不太清楚,回頭可以問問審英。”

  “有勞公與費心。”袁紹輕輕籲了一口氣。“讓令郎伯志回一趟鄴城,請田元皓代掌州牧府事務。顯思年少,不足以主持大事,元皓有大才,有他助顯思一臂之力,再有伯志這樣的少年俊傑從旁輔助,庶可無大錯。”

  郭圖和沮授都愣住了。郭圖忍不住說道:“主公……”

  袁紹抬起手,示意郭圖不要著急,他的目光掃過郭圖和沮授的臉。“我聽說故太尉朱儁舉薦孫堅為衛尉,想讓孫氏父子染指朝廷。我不能讓他們得逞。公與,我決定現在就發出請罪疏,請天子回都洛陽。若此戰得勝,自然無話可說,萬一戰事不利,我就移駐洛陽,入朝輔佐天子。公與,公則,你們隨我一起入朝,如何?”

  沮授聽了,心潮激動,躬身一拜。“唯主公馬首是瞻,萬死不辭。”

  郭圖遲疑了片刻,也躬身領命。雖說把冀州的事交給田豐不合他的期望,但袁譚能順利接任也不是壞事。黃琬投降,王允年老,袁紹對朝廷的控制能力下降,他本人願意入朝主政,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未嘗不是一個選擇。形勢迫人,現在顧不得那麼多了。

  袁紹挺起了腰,看了一眼遠處的圃田澤和嵩山,輕笑一聲,策馬下了沙堆,奔馳起來。沮授神情激動,面色微紅,快馬加鞭,追趕袁紹去了。郭圖看著遠處,一聲輕嘆,喜憂參半。他主掌情報,比沮授更清楚袁紹此刻的心情,隨著黃忠、呂岱等人從東西包抄而來,合圍之勢已成,袁紹又不能退,只能背水一戰。他此刻安排袁譚接任冀州牧與其說是決絕,不如說是安排後事。

  換句話說,他沒有信心擊敗孫策。置之死地而後生,這當然沒錯,但不到萬不得己,誰會這麼做?袁紹與孫堅、孫策父子短兵相接,以命相搏,就算他能置之死在而後生,又有幾分勝算?

  看來陽翟郭家以後只能由奉孝那豎子主祭了。

  ——

  數里之外,孫策也在觀察地形。

  三年前的七八月間,他曾在此駐留,聽郭嘉講述袁紹出逃,途經中牟,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現在故地重遊,他卻要與袁紹決戰了。

  中牟是邙山餘脈,丘陵更少,由黃河沉澱的河沙形成的沙堆卻隨處可見。這里地勢低,水陂、大澤隨處可見,中牟西的圃田澤就是一個面積很大的水澤,東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澤中遍布麻黃草,中有沙崗,上下二十四浦,地形複雜。夏天雨水多,水位上漲,行走不便,冬天水枯,有道路可以通行其中,北側還有一條東西向的馳道,可以由咸陽直通東海。

  想到馳道,孫策突然說道:“奉孝,你說袁紹會不會西去洛陽?”

  “不排除有這種可能。袁紹這個人貌似風雅高貴,其實沒什麼底線的。為了自己的野心,他什麼都做得出來。”郭嘉頓了頓,又道:“他是個偽君子,偽君子做起惡事來比真小人更可怕。”

  孫策頜首表示同意。“假的終究是假的,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是啊,欺人不能長久,自欺卻可能難以自拔。自欺欺人,說到底還是春蠶吐絲,織繭而自縛。”

  “沒錯,所以我只求問心無愧。”孫策搖搖馬鞭。“傳令黃漢昇,讓他在清水口立陣,堵住袁紹。我們越過官渡水,北水立陣,與袁紹決戰,試試他的甲騎。”

  “也不能太明顯了。”郭嘉笑道:“袁紹疑心很重,我從叔和沮公與也不是笨人,太明顯了反倒讓他們生疑。”

  “那你們軍謀處好好議一議,盡可能想和周全一點,既要完成任務,還要減少傷亡。說句不怕人罵的話,多死一個人就是一大筆錢,袁紹又不肯花錢贖人,這生意虧大了。如果能抓住袁紹本人,我一定把他送去山里挖礦,挖到他死為止,要不然不解氣。”

  郭嘉忍不住笑了兩聲,又收起笑容,很嚴肅地說道:“那你要先抓住他,而不是被他抓住。將軍,有了前幾次作戰的經驗,他們這次一定會為將軍準備陷阱,你可不能遂了他們的心願。”

  孫策點點頭,撥馬而回。“如果有更穩妥的計劃,誰願意去冒險啊。不過話又說回來,爭霸的風險更大,如果瞻前顧後,處處以持重為念,哪裡還有一絲取勝的可能?就算有天命,老天也不會垂青一個不勞而獲的人吧。奉孝,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既然走上了這條路,有些事就身不由己了。既然危險無法避免,那我們就多用心點,盡可能做好準備,消除隱患。”

  郭嘉苦笑,追了過去。“將軍,不是讓你能而不為,只是讓你為而不恃,不可一意逞匹夫之勇。困獸猶鬥,狗急跳牆,袁紹雖接連受挫,猶有步騎五六萬,不可小覷。”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5 17:32
三國小霸王  第1457章  初戰

  孫策深以為然。

  別看他接連幾次大勝,戰績輝煌,袁紹損兵折將,卻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雙方的實力對比。袁紹的主力元氣未傷,黃琬損失的是洛陽屯田兵,麴義損失的是不怎麼聽袁紹命令的韓馥舊部,審配雖然支持袁紹,但他專橫,袁紹一直無法真正掌握的力量,袁紹真正倚為心腹的冀北兵損失有限,依然有很強的戰鬥力。

  而他集結的兵力也不過五萬人左右,並不比袁紹多。這還是他精心計算的結果,如果不是每次都精打細算,再加上一點運氣——比如蔣欽夜襲審榮——就連現在的局勢都不敢想像。他為什麼要強行突破審配的中軍?不就是想以快打慢,減少傷亡嘛。但凡當時猶豫一下,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

  何況袁紹手裡還有三百甲騎和六七千胡騎,這可都是實實在在的威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袁紹翻盤,前面的戰果全部付諸東流。

  這種情況下,他怎麼能持重?持重就是以實力碾壓對方,但他並沒有這樣的實力。當然也不能一意恃勇,再用對付麴義、審配的戰法,事不過三,袁紹反應再慢,也不可能還給他中軍突破、實施斬首的機會。他肯定會將中軍守得嚴嚴實實,等他去沖陣,抓個正著。

  到目前為止,他只能說有一定勝算,卻沒有必勝的把握。他這五萬人也不全是精銳,老爹孫堅的部下算是久經沙場,黃忠那一萬人也可以和袁紹拼一拼,呂蒙、蔣欽率領的一萬屯田兵就有濫竽充數的嫌疑。

  孫策要求郭嘉多做幾個方案,同時密切與諸將溝通,盡可能讓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務,既不能勉強,有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又不能沒有底線,影響整個戰術部署。軍謀處雖然得力,對各部的情況畢竟不如負責的將領。必要的時候,軍謀處還要派人去了解情況。

  ——

  經過兩天準備,戰鬥首先在聖女陂打響。

  呂岱、呂蒙趕到浚儀後,甄儼擔心被夾擊,徵求袁紹同意,主動解了浚儀之圍,趕到聖女陂紮營,掩護袁紹的左翼。浚儀圍解,孫堅留下朱治守城,與滿寵、呂岱等人合軍,一路追擊。滿寵、徐盛率水師沿鴻溝西行,孫堅率領步卒走鴻溝北岸,一直逼到甄儼的陣前。

  聖女陂是鴻溝北的一個水陂,不算很大,周長只有兩百餘步,向北不遠就是北濟水,向南通過一條叫淵水的小河匯入鴻溝。淵水長約五里,不算寬,架浮橋很方便,卻比護城河要寬得多。甄儼在這裡立陣,架上拋石機,既能阻止戰船前進,又能攻擊孫堅,一舉兩得。

  當初袁紹為了攻浚儀城,建了大量的拋石機,後來發現這些拋石機既沒有城裡的拋石機打得遠,又沒有城裡的拋石機打得準,就閒置了。甄儼把這些拋石機帶到了官渡,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孫堅也帶了拋石機,就裝在戰船上。不過這些戰船體積有限,每艘戰船隻能裝一台拋石機。戰鬥一打響,徐盛就指揮戰船向前突,想衝到甄儼的背後。不到剛走一半,船腹突然發出巨響,撞上了什麼東西,不論楫濯手如何發力,戰船就是無法前進。徐盛知道不妙,立刻命令後撤,卻還是慢了一步,架在岸邊的十餘架拋石機同時發射,有兩枚陶罐擊中了戰船,陶罐破裂,裡面的桐油灑得到處都是。

  徐盛一邊命人用準備好的沙土覆蓋,一邊喝令親衛舉盾掩護,搶到船頭,用一根長竹桿在水裡探,這才知道水底有鐵鍊,攔住了戰船。這些鐵鍊由栽在岸邊的木樁固定,木樁埋在土裡,鐵鍊沉在水中,表面上根本看不出異樣。

  徐盛的座船被攔住,後面的戰船也無法前進,水師從側翼突破的計劃受挫。徐盛有些著急,想派人乘小船強行突擊,截斷鐵鍊,卻被呂蒙攔住了。呂蒙比徐盛年輕,但是論起在孫策身邊的經歷,他的資歷比徐盛老,又有隨陳到守丹陽的經歷,不久前守長社又讓麴義、荀衍吃了悶虧,如今小有名氣。徐盛和他比較親近,也願意聽他的意見。

  呂蒙說,我們趕來的路上還看到來往的商船,這說明甄儼埋的這些鐵鍊就是針對吃水深的戰船,入水比較深,你想派人下水砍肯定不方便,而且你不知道他埋了多少鐵鍊,砍完一根還有一根,你要犧牲多少士卒,砍到什麼時候?不如把拋石機卸下來,再讓大部分戰士下船,只留楫濯士划船,減輕船重,吃水淺了,說不定就能過去了。

  徐盛覺得有理。他先派人泅水查看情況,發現正如呂蒙所說,這些鐵鍊都沉得比較深,專為吃水深的戰船而設計,普通船隻並不受影響,數量也不少,從東到西有百十根,近兩百步,正是甄儼的拋石機列陣的範圍。換句話說,他拆鐵鍊的過程將全程遭受甄儼的拋石機打擊,沒等他拆完鐵鍊,他的戰船就報廢得差不多了。

  當天夜裡,徐盛按照呂蒙的辦法,將拋石機卸在岸邊,交給呂蒙處置,又讓戰士泅水前進,船上只留下楫濯士,趁著夜色奮力划船。沒了拋石機和戰士,戰船輕了很多,不僅吃水淺,成功避開了鐵鍊的阻攔,而且速度非常快,岸上的冀州軍雖然全力發射拋石機和弩箭,還是無濟於事。

  甄逸接到報告,趕到岸邊查看情況。黑夜之中,他看不到戰船上的具體情況,只看見戰船破浪前行,水花四濺,雖然拋石機接連發射,命中率卻非常可憐,只打中了兩三艘戰船。但比起這些輕快如飛的戰船,那些負甲泅水前進的士卒更讓他吃驚。身為中山人,他從來沒想到有人能穿著戰甲泅水,還游得這麼快。

  不過甄逸也沒太當回事。徐盛的部下不到兩千人,就算繞到他背後也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他派出了三千步騎去反擊,務必要燒掉徐盛的戰船,把徐盛趕到河裡去。

  一聲令下,五百雜胡騎率先衝出了大營。

  就在甄逸以為徐盛不足為慮的時候,淵水東岸的孫堅突然發起了進攻,一時間戰鼓雷鳴,從戰船上卸下來的拋石機在淵水東岸一字排開,將數百隻陶罐甩上了天空,甩過了淵水,砸進了冀州軍的陣中。陶罐破碎,刺鼻的氣味四溢。甄逸被嗆得摀住了鼻子,突然想到了荀衍提過的石脂,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5 18:42
三國小霸王  第1458章  初戰不利

  荀衍在黃水遭到石脂的阻擊,未能及時突破路招的陣地,增援審配,雖說不是他的責任,但他卻非常重視這件事,不僅向袁紹做了匯報,在其後的軍議中又鄭重其事的提醒諸將留神,一旦發現對方陣中有拋石機就要留神石脂,這種黑色的粘稠物不僅味道難聞,燒起來還有黑煙,殺傷力比桐油強很多。

  拋石機是重型軍械,移動不便,甄儼從浚儀把拋石機運來費了很大力氣,孫堅則是將拋石機裝在戰船上。甄儼為了對付這些裝備有拋石機的戰船,將自己的拋石機都部署在岸邊,正對著孫堅的陣地反而沒有部署。他也沒想到孫堅會趁著夜色將拋石機部署在陣前,等他聞到氣味,才知道麻煩來了。

  數百隻陶罐在陣前碎開,黑色的石脂到處流淌,刺鼻的氣味隨著東南風飄散,甄儼的整個陣地都被籠罩其中。那些將士還沒意識到危險,只是大聲咒罵。等幾枝火箭射出,點燃這些石脂,升起滾滾濃煙,刺鼻的氣味更加嗆人,還有不少將士被火燒得連聲慘叫,驚恐的氣氛才在甄儼的陣中擴散開來。

  甄儼不敢大意,立刻喝令前陣將士撤退,同時命令強弩手齊射。黑夜之中,難分敵我,石脂燃燒的黑煙又遮擋住了視線,輕易出擊很可能會中計。此時此刻,只有用弓弩進行遠程打擊是最保險的。

  三千冀州強弩手全力射擊,一陣陣箭雨射向天空,穿過濃煙,射向淵水對岸。

  淵水東岸,黃蓋站在陣前,看著遠處甄儼的陣地,看著那些穿過濃煙,射到陣前的弩箭,估計著強弩手的距離,嘴角微挑,露出不屑的冷笑。不用他吩咐,拋石機的觀察手已經開始減少陶罐的數量,提高射程。石脂是成本很高的殺器,要對付的當然是普通的士卒,而是冀州軍中殺傷力最強的強弩手。

  陶罐數量減少一半,射程增加三分之一,正好能覆蓋強弩手陣地,一聲令下,五十餘架拋石機開始齊射,幾乎在同時,強弩手也射出了綁有引火物的火箭,配合默契,時機拿捏得剛剛好。陶罐砸進冀州強手的陣地,石脂四濺時,火箭也到了,點燃了石脂。

  其實這一批陶罐的數量並不多,火勢也不大,但冀州強弩手被前面的火嚇壞了,一見有陶罐在身邊裂開,不管自己身上有沒有沾到,心先慌了,再看到有火苗起來,頓時亂了陣腳,再也顧不上射擊,紛紛用準備好的濕草袋去壓滅火苗。

  感覺到對面的箭陣弱了,黃蓋立刻發動了攻擊,將士們舉著準備好的浮橋,衝到淵水邊,將浮橋推到水中。淵水不算寬,浮橋架起來也容易得多,很快成型。刀盾手先過河立陣,弓弩手緊隨其後,逼到燃燒的陣地前,全力射擊。

  這時候,這些弓弩手已經進入冀州強弩手的射程範圍,如果冀州強弩手沒有被濃煙擋住視線,沒有被石脂擾亂陣地,只要一波齊射就足以重創這些弓弩手,但他們此刻忙於自救,根本沒注意到敵人已經準備就緒。等他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毀滅性的箭雨已經從天而降。

  被石脂燒死的強弩手寥寥無幾,被弓弩射殺的強弩手卻數不勝數,隨著嗖嗖的箭羽破風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冀州強弩兵的陣地亂成一團,很快就崩潰了。

  甄儼趕到陣前,看著已然崩潰的強弩陣地,驚駭不已。他生怕孫堅趁機發起攻擊,只得下令放棄了他經營數日的陣地,後撤三百步,重新立陣。

  甄儼奉命接替許攸,與孫堅對峙了大半個月,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這一次奉命阻擊孫堅,他信心很足,為這個陣地做了很多準備,本以為能擋住孫策十天半月,沒想到連一夜都沒撐過去,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他生怕再出現什麼失誤,影響袁紹的整體部署,連夜向袁紹匯報,請求增援。

  ——

  袁紹還沒睡。他已經收到消息,知道甄儼正與孫堅交戰,生怕甄儼出什麼意外。

  收到甄儼的匯報後,他立刻讓人把郭圖、沮授叫了過來。這兩人都住在附近的大帳裡,離中軍大帳不過幾十步,一叫就到。看完甄儼的報告,沮授倒是鬆了一口氣。

  “主公,甄儼的應對沒什麼問題。孫堅是久經沙場的宿將,甄儼雖受小挫,卻沒有潰敗,要比我們預料的好得多。”

  袁紹也鬆了一口氣。甄儼是冀州世家的代表,甄儼的妹妹甄宓和袁熙還有婚約,這次擢升甄儼為大將,代替許攸統兵,私下裡有不少議論,說他任人唯親。雖然甄儼用兵頗有章法,在浚儀城外沒出什麼差錯,還是有人認為那隻是運氣好,孫堅沒有出城反擊,甄儼躺著撿功勞。現在要野戰了,甄儼肯定不行。如果甄儼真的被孫堅一次擊潰,他就不得不撤換甄儼以塞眾口。

  “可畢竟是敗了,總要有所補救。否則孫堅逼到面前,我軍連迴旋之地都沒有了。”

  沮授說道:“讓甲騎去吧。孫堅以步卒為主,從斥候的報告來看,也沒有多少弩車,聖女陂附近地形適合騎兵衝突,應該能擊潰孫堅,穩住左翼陣地。”

  袁紹看向郭圖。“公則,你意下如何?”

  郭圖咂咂嘴,不緊不慢地說道:“主公,甲騎可以算是主公最強的殺器,輕易出手,怕是不妥。甄儼與主公有姻親之故,營中諸將已經多有非議。如今甄儼小敗,主公就派甲騎助陣,恐怕會坐實流言。依我看,不如派審英、審俊迎戰。孫策羞辱正南致死,他們如果能助甄儼擊敗孫堅,也算是報了仇。”

  沮授不同意郭圖的意見。“這是袁氏與孫氏之戰,不是審氏父子與孫氏父子的私仇,不宜因小失大。孫堅征戰多年,審正南在世也許可以一戰,審英兄弟不足以匹敵,徒招其辱耳。”

  袁紹猶豫不決,既覺得郭圖說得有理,又覺得沮授的擔心沒錯。郭圖見狀,輕聲笑道:“公與,我知道審正南去世前曾將他的子侄託付給你。可是他們畢竟已經成年,不是襁褓中的孩童,要想成為真正的名將,除了上陣交鋒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正如你所說,孫堅征戰多年,經驗豐富,與這樣的對手交戰,即使受挫也受益匪淺。孫策狡黠勝孫堅十倍,不讓他們先迎戰孫堅,又如何能讓他們迎戰孫策?既不戰孫堅,又不戰孫策,他們還怎麼報殺父之仇?”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0-6 00:51
三國小霸王  第1459章  臨陣練將

  袁紹深以為然。

  袁紹約孫策決戰官渡,孫策姍姍來遲,袁紹原本有些不太明白,以為孫策就是想拖延時間,讓他糧草不繼。聽到孫堅、黃忠從東西兩面趕到時,他忽然明白了,孫策是在等幫手。

  孫堅不用說,征戰沙場近二十年,早就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悍將。討董之戰,山東州郡數十萬大軍,真正對董作戰取得戰果的只有孫堅。論權謀,孫堅也許略有不足,論臨陣指揮作戰的能力,他是當之無愧的高手。黃忠則是孫策招募的第一個大將,這些年鎮守南陽,穩如泰山。魚齒山將計就計,一戰逼降黃琬,爭奪梁縣時,又讓擁有優勢兵力的麴義、荀衍無計可施,還伏擊射殺了匈奴單于於扶羅,指揮能力出類拔萃,足以獨當一面。

  有了孫堅、黃忠協助,孫策就算戰旗上的那隻浴火鳳凰,擁有了強有力的雙翼,隨即可以一飛沖天。

  但袁紹卻找不到類似的人。原本他也有的,麴義、審配都是合適的人選,但他們先後敗亡。高覽、張郃都有不錯的資質,只是部曲數量有限,資歷太淺,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獨當一面恐難服眾。袁紹不得不讓甄儼、荀衍為左右翼,分別與孫堅、黃忠對陣。甄儼是冀北豪強的魁首,甄家部曲就有三千多,實力不弱。荀衍則有潁川世家的部曲近萬人,不擔心有人不服。

  如果袁譚在這裡,袁紹肩上的擔子就輕鬆多了。雖說袁譚曾經被孫策俘虜,但那一戰有運氣不好的成份。綜合他與孫策的兩次交手而言,袁譚也許不是孫策的對手,卻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甚至比荀衍還要略勝一籌。

  袁譚的能力哪兒來的?他也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而他的對手就是孫策。他能成長得這麼快,和孫策這個強勁的對手分不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成就一個將才,有份量的對手就是像攻玉的治玉砂,必不可少。袁譚、荀衍的成長就是最好的例子。

  沮授哭笑不得,苦苦相勸。將才的確需要培養,但要分時機。就像煉刀需要消耗大量的鐵料一樣,鍛煉一個將才也需要付出代價。如果有雄厚的實力,不怕消耗,那當然沒什麼問題,現在雙方實力相當,勝負只在兩可之間,正當全力以赴,盡可能發揮每一個士卒的作用,又豈能以練兵視之?萬一折損太大,兵力不足,難道你還指望這些將領能以少勝多?萬一這些將領被俘甚至陣亡,怎麼辦?

  郭圖有些惱羞成怒,沮授的話有暗諷袁譚的嫌疑。他反問道,雖然孫堅是父,孫策是子,但孫策才是主公真正的對手。如果將甲騎調去增援甄儼,那又用什麼來對付孫策?如果公與認為此戰必敗,那就不必在這裡糾纏了,索性全軍西向,用甲騎增援荀衍,擊破黃忠,直奔洛陽,豈不更穩妥?

  兩人各執一詞,僵持不下,袁紹也很頭疼,無法決斷。拖到天快亮的時候,前營的高覽來報,孫策的大營有動靜,似乎有發起攻擊的可能,請袁紹做好應戰的準備。

  聽說孫策即將發起攻擊,袁紹也不敢掉以輕心,聽取了郭圖的意見,派審英率部增援甄儼,務必要擋住孫堅。他也擔心甄儼、審英不是孫堅的對手,又派烏桓單于丘力居率騎兵兩千掠陣,伺機襲擾,牽制孫堅。最強悍的甲騎則留在自己身邊,準備與孫策正面交鋒。

  沮授很無奈。

  ——

  袁紹與郭圖、沮授商議的時候,孫策也沒有睡。他已經養成習慣,一旦兩軍交戰,他基本不會解甲而眠,隨時準備應變。下半夜收到孫堅的消息,得知徐盛突破甄儼的阻擊,黃蓋又用石脂作掩護,重創了甄儼的強弩陣地,順利渡過淵水,他鬆了一口氣。

  第一步戰術目標達成。

  論整體實力,他和袁紹各有千秋,相去不遠,但是論麾下將領,他勝出袁紹不止一籌,能打的太多了。三面圍攻,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一點能突破。而袁紹手下真正能打的卻有限,麴義、審配已死,荀衍、張郃、高覽剛出頭,還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真正能獨當一面的是甄儼、審英等實力,他們有兵,但指揮能力略顯不足。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面對普通將領他們還有一戰之力,遇到孫堅、黃忠這樣的對手,他們只有跪的份。

  為了讓孫堅、黃忠順利完成合圍,孫策不介意做一次偏師,牽制袁紹的主力。只要能取得勝利,他才不在乎這些虛名呢,就算是被袁紹擊敗,吃點虧,只要不影響最後的結果,他都無所謂。收到孫堅的消息之後,他們估計袁紹會派兵增援甄儼,決定往前壓,逼袁紹緊守中軍。

  命令傳出,魯肅、董襲就率部出營,敲著戰鼓,排著整齊的隊型,向袁軍的大營逼去,一副要強攻的架勢。

  袁紹收到消息,親自趕到營前查看形勢。見是魯肅的戰旗,他不敢大意。捕獐山一戰,他已經見識過魯肅的能力,普通將領不是他的對手,張郃、高覽也許可以一試。張郃指揮大戟士,不能長時間離開中軍,就由高覽去對付吧。

  命令傳出,高覽率部出營,列陣迎戰。

  看到高覽的戰旗,魯肅停止前進,與高覽保持一箭之地,同時向中軍發出消息。孫策收到消息,又派出董襲、全柔兩部助陣。聽說陣前迎戰的是高覽,董襲心動不已,火速出營,同時派人向孫策請示,希望能讓他與高覽決一勝負。上次在捕獐山,他吃過高覽的虧,損失了幾十個精銳士卒,這口氣他憋在心裡很久了。

  幾乎在同時,全柔也向孫策請令,要求首戰。他奉命守陽翟,結果麴義、荀衍都沒去陽翟,他白忙一場,反而錯過了汾丘和龍淵之戰,這次應該讓他先出戰,以作補償。

  孫策回復說,今天魯肅是陣前主將,你們和魯肅商量,他同意,我就不反對。

  全柔倒沒什麼意見,董襲心裡卻有些酸溜溜的,頗是懊悔。他原本和魯肅旗鼓相當,魯肅守捕獐山,他守七虎澗,只是因為一時技癢,爭於求成,偷襲袁軍陣地,因小失大,不如魯肅穩健,現在就有些落後了,還要向魯肅請示。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noriko1026

LV:8 領主

追蹤
  • 26

    主題

  • 29668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