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奮鬥在盛唐 作者:牛凳 (已完成)

 
regn13 2018-7-24 20:35:2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72 374121
regn13 發表於 2018-7-24 21:06
第1859章 萬國拜冕旒(大結局)

    李隆基今日心情甚好,經王提議之後,對著李晟仔細觀瞧,竟是越看越歡喜。

    他點頭道:“李晟,你意下如何?”

    李晟道:“如果陛下不嫌李晟粗魯,晟願意承歡於陛下之膝下。”

    “如此甚好!你給朕再磕個頭吧。”

    “兒臣參見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次李晟卻是給李隆基磕了三個響頭。

    李隆基從袖兜內掏出明珠一顆,道:“楚天白,來,把這顆珠子,送與李晟,算朕給他的認親禮。”

    “是。”

    李晟接了明珠,再次叩頭謝恩,這場認親儀式就算完成。

    雖然有些人感到李隆基此舉有些不妥,但也沒人出聲。畢竟這是認乾兒子,又不是過繼。就算是過繼,皇子也未必是太子。

    現在還只是風起於秋萍之末,在這種場合,沒必要惹李隆基不高興。

    李隆基收了個乾兒子,一種後繼有人的感覺,在心中油然而生。他命令道:“楚天白,取酒來!朕要與諸國貴人共飲一杯,慶祝收了這麼個乾兒子。”

    “遵旨。”

    楚天白倒了一盞酒,放在了李隆基的御案之上。

    李隆基手舉酒盞,道:“朕新得螟蛉義子,心中甚是高興。來,諸君共飲此杯,與朕同樂。”

    群臣紛紛舉杯,道:“微臣為陛下賀,為李將軍賀。”

    一呼百應,就是威風!

    李隆基笑容滿面,醉眼惺忪,心中暗暗琢磨:別看朕現在沒有兒子,但是……有個乾兒子啊!有朝一日,讓他過繼過來,也不是不可能。

    縱然不過繼,那又如何?

    從三皇五帝至今,哪朝哪代,有哪個皇帝,有朕今日之功業?

    不說後無來者,也算前無古人。

    縱然大部分是越王崔耕的功勞,但是只要他不謀反,青史斑斑,誰能否認朕乃千古一帝?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

    “嗯?”

    陡然間,正在李隆基感到自己登上人生巔峰之際,直感到腹中一股劇痛傳來。

    “我……我難道中毒了嗎?”他大叫了一聲,跌倒在地。

    “啊?陛下,陛下,您怎麼了?”

    王趕緊上前,輕探李隆基的鼻息,卻發現皇帝已然聲息皆無。

    他氣得渾身顫抖,眼珠子起紅線,站起身來,用手一指崔耕,道:“崔耕崔二郎,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當眾弒君?!”

    崔耕深感莫名其妙,道:“王,你講不講理啊?我怎麼就弒君了?你有什麼證據?”

    王冷哼一聲,道:“怎麼沒證據?到了現在,殺了陛下,對誰最有好處?難道不是你,崔耕崔二郎?你最有動機這麼做,除了你還能有誰?”

    “我!”

    崔耕還沒說話呢,一個聲音陡然響起。

    人們尋聲望去,正是李隆基的大內總管楚天白。

    他冷然一笑,道:“王,你莫冤枉好人,告訴你,李隆基是我殺的。”

    “你……”

    王咬著牙道:“楚天白,我就不明白了,你將陛下出賣給崔耕,到底有什麼好處?再高還能高過大內總管?”

    嘖嘖嘖

    楚天白連連砸吧了幾下嘴,道:“我早就說過了,此事與崔耕完全無關。王,你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呢?告訴你,就是我想殺李隆基,和任何人無關。而且,我想殺他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二十多年了。在我入宮之前就想殺了他了。一直沒有改變。”

    頓了頓,又道:“另外,我再告訴你,王皇后被廢,那是我出賣的。李隆基沒有兒子,那是我促成的。李隆基原來生過的幾個兒子,那是我暗中動了手腳,殺了他們。怎麼樣?人死不過頭點地,你能奈我何?”

    王被他一連串的解密,砸得一陣失神,道:“為什麼?到底是怎樣的血海深仇,讓你對陛下的怨念如此之深?”

    楚天白道:“其實這事兒王相稍微一查就明白了。我本來是寧王李成器的門客,某日喝醉了酒,調戲了寧王的寵姬,被寧王趕出去了。

    其實那只是表象,事實是寧王成全我,賜了我一筆錢,讓我和那美姬遠走高飛。可是好景不長,此事過後沒幾天,寧王就在隆慶池落水而亡了。很明顯,這是李隆基搗的鬼。我深感寧王的大恩,不僅主動去弔唁他。而且一刀斬斷了是非根,自請入宮,找機會為寧王報仇。”

    頓了頓,楚天白哈哈笑道:“現在不僅李隆基被殺了,他的兒子也被殺得個乾乾淨淨,我……我算是徹底為寧王報仇了,這輩子值了,哈哈!”

    “你……好個喪心病狂之徒。”

    王明白,這種人的心智堅毅之極,講道理完全沒用。

    他一揮手,道:“殺了他!”

    “喏!”

    頓時,殿前武士上前,將楚天白亂刀砍死,從始至終,楚天白面帶微笑,沒有痛哼一聲。

    情況緊緊,王顧不得洩憤,又看向崔耕,深深一躬,道:“陛下已然龍馭賓天,國不可一日無君。依本相來看,不如就請皇子李晟繼位?不知越王以為如何?”

    “不行。”崔耕堅決反對。

    不是他非要做這個皇帝不可,關鍵是自己和李晟二人之間,有著崔初九這個疙瘩,雙方互不信任對方會放手。

    現在隱忍了,遲早會釀成大禍。

    王冷笑道:“我就知道,越王是不會同意的。既如此……”

    說著話,他看向陳玄禮,道:“陳將軍,你又怎麼說?”

    陳玄禮高聲道:“末將為王相的馬首是瞻。”

    “好!來人啊!”

    “在!”

    隨著一聲答應,無數羽林軍出動,將太和殿團團包圍。

    王道:“越王,現在講道理是講不清楚了。事到如今,我只問你一句話,准不准李晟登基?如果不准的話,我就讓這些羽林軍動手,現場之人,無一倖免。”

    崔耕氣急敗壞地道:“王,你瘋了?這樣一來,對你有什麼好處?”

    王慨然道:“我不要什麼好處,我只要陛下的子孫為大唐皇帝。若不是陛下的子孫為大唐皇帝,一切就毫無意義。”

    頓了頓,又稍微緩和了一下口氣,道:“實話實說,李晟這步棋,老夫走了很久了。若是上天保佑,他將過繼給陛下,成為一代英主,可惜那賊人楚天白,壞了我的好事。既然如此,也只有霸王硬上弓了。”

    “哼,王你以為,自己控制了羽林軍,就穩操勝券了嗎?事實上,玉石俱焚,你都未必有機會!”

    這話不是崔耕說的,而是馬說的。、

    言畢,他帶著十二名千牛備身,急往前行,將崔耕團團護住。

    馬道:“我這幾名兄弟,俱是好手,未必就不能掩護越王,突出重圍。王,你就放棄吧。越王早已天下歸心,你又何必螳臂當車呢?”

    “不!”王狀若瘋狂,道:“還是那句話,不是陛下的子孫為帝,一切就都毫無意義。你要是執意護送越王突圍,儘管來!反正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馬一撮牙花子,看向崔耕,道:“到底要不要突圍,還請父王示下。孩兒唯您的馬首是瞻。”

    唰!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崔耕的身上,都明白崔耕接下來的舉動,不僅關係到現場之人的身家性命,還關係到天下大局。

    到底崔耕是奮起一搏呢?還是就此妥協?

    哈哈哈

    忽然,崔耕朗聲大笑,道:“王相莫著急,有話好商量嘛!你想讓陛下的子孫為帝,可以。但陛下沒有親兒子,必須過繼一個。本王和李晟有點小小想嫌隙,不想他登基,所以和您發生了衝突。但話說回來了,未必就一定要李晟吧?說穿了,李晟和陛下的血緣關係,八竿子打不著啊?”

    王好像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點什麼東西,道:“你到底想怎麼樣?”

    崔耕道:“玉真公主李持盈有一子,名為張亨。張亨和本王甚是投緣,不如就以張亨改名李亨,過繼給陛下,登基為帝,王相以為如何?畢竟,張亨的娘親是陛下的親妹妹啊!”

    “好主意!越王此意甚妙。”

    “張亨改李亨,身含陛下血脈,簡直完美。”

    “王相你就答應吧,要不然我們可就懷疑你和李晟之間的關係了。他到底是姓李呢,還是姓王?”

    ……

    文武百官乃至各國貴人紛紛表示贊同。

    到了現在,王也沒啥辦法了,畢竟,人家李亨佔著血緣的優勢,自己確實沒有絕對的理由擁李晟登基。

    最終,他艱難的點了點頭,道:“好,就依越王所言!”

    崔耕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那就請李亨太子繼皇帝位。”

    大家唯恐夜長夢多,都說道:“理應如此!”

    當即,李亨端坐於李隆基的御座之上。所有人包括王、崔耕在內,齊齊拜倒道:“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自此,君臣之禮成。

    王今日跌遭大變,終於將李隆基的子孫扶上皇帝之位,不由得心中既一陣陣的欣慰,又一陣陣的失落。

    恍惚間,他覺得身上的力氣正在飛速逝去。胳膊和大腿盡皆難以使喚,唯有唇舌還能動。

    他喃喃道:“陛下,在馬嵬坡,士卒兵變,有我暗中煽動。但是,微臣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您好啊!現在,我也算對得起您了。”

    噗通!

    王仰面摔倒。

    有人往前一探他的鼻息,不由得面色驟變,道:“不好了,王相仙去了!”

    “啊?”

    這回所有的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裡了。

    李亨是崔耕和王妥協的產物。如今李亨剛剛繼位,王就死了,平衡完全被破壞,崔耕會不會反悔呢?事關那至尊之位,恐怕就是佛祖和聖人都會動心啊!

    崔耕當然知道大家的所思所想,他看向李持盈,道:“持盈,事到如今,咱們兩的關係可以公佈了吧?”

    李持盈展顏一笑,衝著眾人微微福了福身子,道:“好叫諸位得知,亨兒原姓不應姓張,而應姓崔。事實上,他是本宮和越王崔耕所生之子。當然了,現在他已經過繼給皇兄,原來姓什麼已經無關緊要了。”

    怎麼可能無關緊要呢?李亨不是崔耕的兒子就很可能大起兵戈,但若是崔耕的兒子,就一天的雲彩滿散。

    頓時,所有人都喜笑顏開起來。

    在宰相房的建議下,大家再次向李亨叩拜,徹底奠定了他的大唐天子之位。

    王維興致甚高,道:“剛才賈舍人做了一首詩,以記今日之盛事。先帝認為人力有時而窮,此詩不夠宏大。如今王某人自不量力,願意重新寫詩一首,以記今日之盛世。大家且聽好了。”

    隨後,王維緩緩吟誦道:“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一首詩念罷,全場一片鴉雀無聲。

    良久,終於,宰相房高聲讚道:“好啊,好一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才能顯我盛唐的氣象,天朝上國的威風。”

    眾人也從震驚中清醒過來,齊聲讚道:“好啊,好一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我等躬逢如此盛事,真是幸何如之!”
regn13 發表於 2018-7-24 21:06
第1860章 都付笑談中(小番外)

    大唐大曆七年,八月二十三。

    一個身形窈窕,美麗如精靈一般的美少婦,走進了越王府,拜見越王崔耕。

    此女的身份可不簡單,她乃崔耕的義子楊玄琰的女兒,其名玉環。今年三十二歲。

    非但如此,楊玉環還是崔耕的孫媳婦。十五年前,她嫁給了崔耕的孫子崔官,遠去澳洲,開疆拓土。只是兩年回來一次,看望家中的老人。

    不過這次,卻是嶺南道的官員主動把這位姑奶奶請回來了。

    因為越王不知道發了什麼瘋,老了老了,明年都要一百歲了,卻還非要往吐蕃一行。

    他老人家那身子骨,撐得住嗎?

    越王原來最疼愛的晚輩,就是這個孫女,大家趕緊把楊玉環請來救急。

    越王府,會春殿內。

    楊玉環輕輕給崔耕捏著肩膀,道:“爺爺,外面的人都說您人老心不老,要去吐蕃會相好呢。”

    崔耕擺了擺手,道:“什麼亂七八糟的?我都幾十年沒去吐蕃了,就是有相好,那也得入了土。”

    “入土怎麼了?入了土,就憑弔憑弔唄。孫女可早就聽我爹說過,您在吐蕃有兩個相好,叫什麼卓瑪什麼的。”

    崔耕道:“你別聽他亂說。本王跟那兩女子沒有任何實質上的關係。”

    楊玉環歪著腦袋,道:“那奇怪了,您為什麼一定要去吐蕃呢?”

    崔耕想到吐蕃去當然是有原因的。

    當初他落水之後,對大唐其他地方的歷史都記得非常清楚,卻唯有對吐蕃的記憶雜亂不堪,時有時無。

    崔耕想了下,道:“具體也不好說,這麼說吧,我感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唯一可能讓我長生有望的地方就是吐蕃了。我想去賭一賭。”

    噗嗤!

    楊玉環忍不住笑出聲來,道:“說句不怕惹您老生氣的話,死了那份兒心吧。”

    “哦,為什麼這麼說?”

    “道理很簡單。您這一輩子功成名就,妻妾成群,子孫賢良孝順,有這麼多好事兒您還不滿足,還想著長生不老,憑什麼啊?合著天下的好事,都讓您一個人佔了?那大唐西域記裡面,唐僧取經還得缺一頁呢。怎麼,您比佛祖都厲害?”

    哈哈哈!

    崔耕忍不住笑出聲來,道:“玉環說得好啊。本王這才發現自己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對,這天下的好事兒不可能讓我一個人都佔了,本王活到現在,那已經是純賺。若再不知足的話……”

    “怎樣?”

    “我若和老天易地而處,必定降個雷把我劈了。然後再奪我的舍,跟我換換位置。”

    “嘻嘻嘻!”楊玉環發出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她緩步坐在崔耕身前,拿出一本書,道:“好了,不說這個了,孫女閒來無事,給您老人家寫了一本傳記呢,您看看吧。”

    崔耕將那本傳記往前一推,“不看,我一看肯定就忍不住要改,還是不費那心思了。你就告訴我,你覺得本王這輩子最大的功業是什麼吧?”

    楊玉環想了一下道:“世人皆以為您這輩子最大的功業是打下了無邊的國土,將眾多子孫、功臣盡皆封王。但奴家以為,是……”

    “什麼?”

    “白糖。若無您老人家,世上不知多少人一輩子連甜味都沒嘗過。”

    “白糖?”崔耕若有所思。

    “怎麼?爺爺以為奴家說得不對嗎?”

    崔耕緩緩搖頭,道:“這沒什麼對或者不對的。嗯,白糖?有意思。那豈不是說我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建立了此生最大的功業?真有意思啊!”

    說著話,他站起身來,道:“走,閒著也是沒事兒,你扶我去後花園逛逛,活動活動我這老胳膊老腿兒。”

    “是。”

    楊玉環攙扶著崔耕往外走。

    走著走著,忽地,她噗嗤一聲,道:“傻樣兒!”

    “嗯?”崔耕愕然道:“玉環,你說啥?”

    楊玉環道:“奴家是說這個人。他剛才一直盯著奴家看,眼睛一眨都不眨的,傻乎乎的。”

    她所指之人是一個站在院子中的侍衛。

    那侍衛滿面羞紅,跪倒在地,道:“小的無狀,請越王恕罪。”

    崔耕無所謂地道:“沒事兒,玉環長得如此漂亮,你見她了動心也算正常。人啊,難免有些私心雜念,但只要發乎情止乎禮,就算正人君子了。萬惡霪為首,論跡不論心嘛。”

    “多謝越王教誨!”

    “對了,本王看你點眼熟啊。”崔耕上下打量了那侍衛幾眼,道:“你叫什麼?是哪位功臣的子孫?”

    那侍衛有些激動地道:“小的的爺爺是張靈均,他老人家六十年前,就為您效力了。”

    “張靈均?”崔耕聽了這個名字,不由得啞然失笑。

    他暗暗琢磨:別人不知道張靈均是干什麼的,自己清楚啊。他是李隆基當初安排在自己身邊的臥底。

    剛開始自己還將計就計,用張靈均壞了幾次李隆基的好事兒。後來,自己權勢漸增,李隆基構不成什麼威脅,也就把張靈均掛起來了,

    沒想到,張靈均這輩子就如此有驚無險的度過。

    他的子孫被派來保護自己,那就是保安部門認為,這張靈均的孫子非常可靠了。

    那侍衛卻不知崔耕的所思所想,道:“越王,您因何發笑呢?是不是小的我,有什麼不當之處?”

    崔耕道:“沒什麼,沒什麼不當的。只是本王想起了一些和令祖的往事,甚是高興呢。”

    說著話,他拍了拍那侍衛的肩膀,道:“好生做,本王看好你!”

    那侍衛激動得跪倒在地道:“願為越王效死!”

    崔耕心有所感,扭過頭來對楊玉環,道:“這世間之事真是奇妙啊,可比什麼花兒草兒的有意思多了。嗯,我不想去後花園了,想給你的這本書寫個序。”

    楊玉環道:“爺爺的文采天下第一,那序定是極好的,不知您準備寫什麼呢?”

    崔耕道:“就寫一首詞吧,這首詞的詞牌叫《臨江仙》,你聽好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bpd 發表於 2018-7-26 20:10
第1861章 關於番外

  不捨!

  非常的不捨!

  很想很想繼續寫下去,

  很想再寫他個五百萬字!

  很想再寫他個三年和五載!

  但,盛唐的故事講完了,總拖著也不是個事兒。

  天下又何嘗沒有不散的筵席?

  再不捨又能如何?

  罷了!

  完結吧,讓奮鬥在盛唐的故事走向終局!

  而今,在我新書沒出來之前。

  我唯有寄情於番外,繼續擴展我盛唐裡的人和事兒。

  也給兄弟夥兒,姊妹團們,解個相思,了個念想。

  請大家關注我的微新公眾號:ND0621

  所有的番外,和新書資訊。

  都會逐一公佈在我的微新公眾號(ND0621)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