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唐大猛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mk2258 2018-10-16 23:04: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322 67697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5
第1040章 大秦創業起居注

長安。

中秋剛過。

暑熱稍稍降低,將作大監閻毗上奏,請修大明宮。

“西北戰事既定,那麼朕也要還都洛陽,大明宮沒有修建的必要。修建一座大明宮,按閻毗的規劃,民部預算,最快也得一年時間,需要徵召百萬民夫,耗費千萬。實是太過浪費,大戰過後,不宜大興土木。”

清涼殿裡,皇帝指著殿外,“眼下這座清涼殿不也挺好?”

西北主要戰事雖已結束,但零星的戰事還沒停。程咬金等在穩定安西三郡,還要支援鐵勒與莫賀咄討伐射匱可汗。

而馮孝慈、薛萬均、郭孝恪諸將,也忙著在穩固青海四郡。

更不用說,剛剛自劍南傳來的奏報,蘇定方已經越過泯江,正與西山諸羌交手。

“先前司農卿上奏,長安的糧食已經將盡,有可能撐不到秋收,轉運關中的華陰永豐倉和陜縣常平倉,儲糧都已經見底。”

關中之地,其實早就在漢朝起就暴露出他的許多短板,就是雖有山河之固,可卻難以自給,連長安這座都城都供應不了。

而河西、朔方、隴右這些外圍之地,本身也是地處僻遠,百姓稀少,加上邊塞還得時刻提防戎夷襲擾侵犯,就使得這些地方自給有時都不足,一旦用兵,不得不從關中運糧過去。

關中也無糧,於是便只能從關東運糧。

但關東運糧入長安,不比運到洛陽,在陜縣一帶,是一段漕船根本過不了的河段,必須得通過陸路轉運。

糧食陸路轉運非常麻煩,且轉運能力有限。徵召民夫多,則消耗更多。一般情況下,每年通過陸路轉運,最多也就是兩百萬石左右,再多成本就會居高不下,也轉運不及。

今年為了打好這場賭國運之戰,朝廷也是費盡辦法,不顧成本的徵召了無數百姓過來轉運糧草,這樣一來固然把許多糧草運入關中,並源源不斷的運到了河西、隴右,可一多半的糧食是消耗在路上,是被民夫們吃掉了。

華陰永豐倉和陜縣常平倉本來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就是為備運關中的,此外關中長安,近年也本來積儲了許多糧食,可一場仗打完,長安的糧倉空了,陜縣和華陰的轉運倉也空了,離秋收還有段時間,關中和關東,都已經無糧可運了。

馬上連長安朝廷都要供應不了。

“朕決定提前返回洛陽,百姓與北衙禁軍和內衙諸軍,也一起返回。”

洛陽相比起長安,漕運情況可就好的多,南北運河加上黃河,都在洛陽附近經過,當初楊廣修的大運河,本就是以東都洛陽為中心,更別說洛陽周邊那都是產糧之地,河東、河北、河南、山東、淮南、山南,尤其重要的是,河網遍佈,道路平坦通暢。

早年楊堅立隋,雖定都長安,可隔幾年總會發生長安糧食不能供給朝廷皇宮的困窘之情,於是皇帝便只得帶著百官和禁軍,浩浩蕩蕩的跑到洛陽去,然後允許關中的百姓跟著一起就糧關東,皇帝帶著幾十萬軍民百姓跑到河南去的場景,可謂是十分的尷尬的。

也正因此,後來楊廣繼位後才堅持營建了東都洛陽,雖然長安缺糧僅是他另建新都的一個原因而已。

大秦雖有六京,但皇帝還是以中京洛陽為主,其餘五京不過是陪都而已。提高規格,也是加強對這些重要城池的控制。

府院的宰輔們對此倒也沒有意見,長安城確實顯得處處不便。

長安的太極宮低窪濕熱,天子不利居住恢復病體,而長安城也顯得殘破了點,尤其是自開皇元年隋朝遷入新長安城,直到大業九年,用了近三十年時間,長安城才算勉強把外城的城墻都修好了,但是依然還有許多配套的設施沒有建起。

更別說,經過隋亂後,如今的長安城百姓很少,城南大片的坊區,現在都還沒有房屋住宅,都還只是坊墻圍起來的農田菜園子而已。更不用說,自皇帝推動的佛道改革後,隋朝時那上百座的大寺、道觀,如今盡皆遷出,更讓長安城顯得蕭條了。

雖然也有如閻毗這樣出身關隴貴族的大臣,對長安很有感情,提出朝廷就以長安為京師,對長安充實人口,恢復往日繁榮。

可一眾宰輔們卻對此沒什麼興趣,洛陽城這幾年已經恢復的不錯了,現在卻要舍棄洛陽,再來經營長安,豈不是瞎折騰,再說了,大秦朝中最強的一股勢力是誰?不是關隴舊貴族也不是什麼江南士族關東士族,而是山東豪強集團。這些人多是隨皇帝于山東起家的那群人,最早多是些豪強小地主之類的,也有許多是庶族寒門出身,他們跟隨皇帝征戰,建功立業,如今成為開國功臣,占據朝堂高位,祖籍家鄉在山東,產業家眷則多在洛陽,誰願意跑來這關中長安呢。

安西留駐一軍鎮守,吐穀渾留駐一軍鎮守,再加上劍南派去的一軍,除了這三個軍七萬二千人,其餘的軍隊,南衙府兵各歸軍府,北衙禁軍和內衙親軍,則返回洛陽,以及六京駐地。

“魏征。”

議事結束,皇帝留下了魏征。

皇帝與魏征一起在殿前漫步,看著銀杏黃葉飄零。

“大秦立國也已經四年了,經歷此戰之後,大秦算是暫時解決了外患大敵,十年之內,可以說都再無敵人可以威及大秦江山,這天下,算是真正的穩固下來了。”

魏征點頭。

不論是江南還在苛存的三藩,又或是遠走千泉的西突厥,或是吐蕃、諸羌等,經此一戰,都無法危及朝廷了。

吐谷渾已亡,青海四郡算是立起來了。

安西三郡設立,西突厥分裂,射匱將自顧無暇,而吐蕃已經向大秦稱臣。

“可惜這一戰來的太早了一點,若是晚個十年,哪怕是晚五年,朝廷也能收全功。”

“是啊,這戰雖然贏了,可我們卻沒餘力再擴大戰果了,不能把西域一舉收復,不能趁勢再滅吐蕃,確實是個疑惑,不過也知足了。”皇帝拄著龍杖,“外面的危機暫時解除,接下來我們要專注中原內部,得休息生養,恢復民生國力。當然,也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皇帝交給魏征一個任務。

“你雖不是最早跟著朕的,但也是在朕還於微末之時便已經跟隨了,你是看著朕如何一刀一槍拼下的這個大秦,也是親眼看著前朝是如何一點一點崩潰的,朕希望你能夠寫兩本史書,一本就叫大秦創業起居注,就寫朕如何開創大秦江山之事。而另一本則為隋史,你來主筆,為前朝修史立傳,也算是給前朝劃上一個句號!”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5
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

陛下,修史乃是大事,臣只怕能力不足,臣也非史家也。”

魏征對于皇帝于此時提出要修史,倒不意外。

歷朝歷代,都會修前朝史,除了太短命的王朝來不及修以外。

為前朝修史,表面上的重要理由,是修前史以為後來君王者鑒定,能夠發揮歷史的鑒戒功能,尋找治亂興衰的樞機,以鞏固王朝統治的政治需求。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一般不會明說,但大家都會明白。那就是易代修史,也是為了證明新王朝繼統合法性的必要手段。

這就好比羅成雖然滅隋立秦,但也得有個先擁隋帝,然後隋帝禪讓的過程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證明新朝繼統合法性。

當然,後朝也會不可避免的在修前朝史時,對前朝歷史做一些修改。尤其是對前朝末代皇帝,肯定不會有什麼好詞。適當增刪都算是正常的,甚至有的乾脆就會編造一些本來沒有的內容以抹黑前朝。

畢竟新朝都是造前朝反得的天下,若是前朝處處那麼好,那新朝造反豈不是就站不住腳

而在前史中,為本朝開國皇帝添點油加點醋,那就更是尋常了。

不過魏征拒絕,倒不是他很正直,而是在唐以前,史書其實都是私家所修,並沒有朝廷官修的例子。

一般都是一些有名的史家,收集整理資料,然後編修史書,甚至有的是一個家族父子、門生等幾代人一起通力合作。

魏征並不是一個史家。

皇帝搖了搖頭。

“朕也知道,本朝以前,史書大多是私家著作,哪怕是有的史書是朝廷令官員修訂,但也是以修史之人的意見為主。”

魏征愣了一下,皇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史書不應當是由修史之人來寫的?

“修史是大事,朕覺得還應當是由朝廷來主持修史,由朝廷設立一個專門的館來官修史書,徵召天下有名的史家,然後搜尋全面的資料檔案記錄等匯總核對,並由宰相學士們親自監修。”

羅成的意思,隨便三兩個人修史,肯定資料難以全面,而且不論是哪個人修史,肯定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態度,不可避免的帶有個人評價,這種評價有時並不一定就真的公正客觀。

哪怕號稱史界大佬的太史公司馬遷,他的史書裡也一樣存在著不少個人的有失公允的一些記載和評價。

故此,羅成認為史書得官修,一來官修能夠搜集更全面的資料,二來能夠找來最權威最有名的史書專家主筆,再一個,史書不是一人來修,得一群人來修,各有擅長,同時還互相監督,並且最後還得接受宰輔們的監督、修訂。

當然,皇帝也提醒,這史書完成之前,得由皇帝來做最後的定稿。

這樣的史書,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崔浩為北魏修國史,然後出現把北魏人罵的出身一文不值的情況了。

“當然,修國史,不僅僅是要為前朝的皇帝寫紀,也不是為前朝的大臣們做傳,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得把前朝的制度曲章,以及服飾經濟文化等等,也都當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人觀看,讓大家知道這一朝代的時候,不僅有哪些君王將相,也還當有那個時代民眾百姓的生活,這在史書中,稱為志。一部史書,一般就是由帝王的紀,大臣的傳,以及各種地理、風俗,服章等志組成。”

魏征道,“陛下,如果按此修史,只怕工程會很浩大。”

“無妨,要修就得修出精品,得讓後人稱贊,既得公允公正,又得指出得失。”

隋朝歷史不過三十多年,要修起來倒也不是太難,畢竟許多事情,對于魏征等人來說,那都是親自經歷,或是親耳聽聞的,而且長安、洛陽等兩京,還存有大量重要的檔案資料,各地官府裡,也有許多官府檔文,都可以很好的提取資料。

“朕讓你修大秦創業起居注,也是因為想在我們這一代,把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都記錄下來,留給後世子孫觀看,我們自己的故事,能夠記錄的更全面更真實。”

“等這兩本史書修好後,朕還會繼續讓國史館修梁、陳、北齊、周史,甚至將來還可以修南史、北史。”

北魏後期開始,戰亂頻繁,許多朝廷都是幾十年的短命朝廷,因此梁陳北齊周隋都還沒來的及修史。

羅成便打算由大秦建立一個專門的國史館,先修隋史和大秦創業起居注,然後再把前五代沒修史的朝代也一起修了,甚至將來還專門修兩本記錄南北朝歷史的南史和本史。

“陛下,朝廷官修史書,由宰相監修,史無前例啊,臣最擔心的,還是怕這史書修出來後,會被人說有失公允!”

羅成哈哈一笑。

“魏老道啊,你是不是以為朕讓你們來監修國史,就是專門讓你們黑前朝,然後吹噓本朝的?不,朕不是那樣的人,朕希望你們能夠公正客觀的記錄歷史,把這當成留給後人的寶貴歷史財富,而不是其它。”

皇帝笑笑,“老道你修大秦創業起居注的時候,寫朕的時候,可千萬別寫什麼我母親懷我之時,夢到什麼金龍啊紅日這些,也不要寫我出生之時,什麼滿屋紅火、神鳥飛入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寫爛的異像,不過是些謊言,沒必要寫。”

魏征呵呵一笑,皇帝說的這些異像,都不過是為了襯托皇帝的偉大身份,比如什麼劉邦斬白蛇,什麼赤帝白帝的。史書上,幾乎每一位帝王的出生前,都有異像。

什麼母親夢到吞紅日然後有孕啊,什麼夢到與神人交而有孕啊,羅成認為這些都是扯淡,人就是男女結合後受孕經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哪有什麼做個夢啊吞個什麼奇怪的果子就能懷孕的。

“對於楊廣,朕也希望你能夠公正,客觀來說,楊廣是一個充滿理想,有遠大抱負,勤政且極具才能的皇帝,不過他也有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一面,到了後來,也消極怠政,寵信奸臣,這些,朕希望你們能夠都如實的寫出來,比如楊廣開的大運河,就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利民利國工程,還有楊廣征討高句麗、吐谷渾、伊吾、林邑等,也並不能全歸之為個人好大喜功,得從國家角度去分析他的動機和目的,最後失敗亡國,卻也不能本末倒置的就全歸之為好大喜功。”

魏征捋著胡須,“陛下對楊廣的評價可是非常高了。”

“楊廣本身便是如秦始皇和漢武帝一樣的君王,只不過楊廣沒有如秦始皇和漢武帝一樣有王朝數代的積累,且又沒有優秀的繼承人和忠心的皇家宗室屏藩護衛。他雖然失敗了,亡國了,但他並不是一個昏君!”

魏征點頭,記下了皇帝對楊廣的這個評價,隋明帝非昏君也。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5
第1042章 巧婦難為無米炊

“陛下,數十萬將士解甲歸府,已經陸續散去,只是他們的功勛賞賜卻還沒有兌現,然則如今府庫已空,不知該如何兌現將士們手裡的白條。”

尚書左僕射杜如晦在紫宸殿向皇帝奏道。

打仗的時候,顧不得一切,只能全力徵召兵馬,調動民夫,轉運錢糧。如今戰事結束了,大秦也打贏了,但善後的事宜卻還很麻煩。

出動了幾十萬士兵,上百萬的民夫,將士們要賞賜,民夫們也要工錢,這些都是朝廷戰前答應的。

不說犒賞將士們的錢帛,可將士們實打實的功績,總得兌現吧,那些為國征戰而戰死他鄉,埋骨異地的烈士,總得撫恤家屬,還有那些為國殺敵而傷殘的殘疾士兵,他們多數要退出現役,以後許多人永遠都是個殘疾人。

朝廷必須給予撫恤。

朝廷對於戰死和傷殘者的撫恤都有專門的規定,有詳細的標準,但是現在問題是,朝廷雖然不想賴賬,可卻拿不出賞賜來了。

朝廷府庫完全打空了。

“朕記得當年楊廣被突厥大軍圍於雁門,他向守城的將士們許以重賞,可是戰後卻拿不出賞賜來,結果僅授了些空頭銜無用勛,最後惹的人人怨恨,甚至弄了一出隴右兵叛亂之事,可以說也是讓天下將士寒心,這也為他後來被驍果弒殺埋下了引子。”羅成很清楚,賞罰分明,這是必須的事情。

若是賞罰不公,那麼軍隊也就將失去那股精神氣勢。

先前朝廷拿不出錢來兌現,於是只好先給所有的將士們記功論賞,然後先發給了一張白條,告訴士兵們,朝廷稍後會給大家兌現。可府庫實在空虛,士兵和民夫們手裡的白條數額實在是太大了。

“要不,民夫們手裡的白條先不兌現,然後許他們每年納的兩稅中折抵一成,十年折完,如何?”說這話的是長安府尹長孫無忌,他雖非宰輔,但做為長安的長官,也還是可以參議朝政的。

“不妥。”王子明道。

而皇帝卻直接給了自己的這位大舅子一個幼稚的評語。

“朝廷頒布兩稅法之初,已經言明,攤丁入畝,丁役折錢入畝,百姓不再承擔免費的瑤役雜役等,若有役相征,百姓雖得服役,但朝廷得折錢雇傭。如今這制度才推行幾年,朝廷現在卻又要反悔嗎?那朝廷的信用何在?”

“陛下,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再說也是讓他們折抵稅錢了。”長孫辯道。

皇帝卻搖頭道,“折抵稅錢,除非是一次性折掉,但許多百姓手裡的白條數目不小,他們有些人為朝廷這次大戰服役了數月之久,折錢得有幾千錢,這還沒算上朝廷為了表彰激勵他們,而另許的賞。”

上百萬的民夫,手裡都持有白條,少的幾百錢,多的有幾千甚至是十幾千,積少成多,若都折抵兩稅,那麼朝廷今年得損失極大的稅賦。而朝廷推行兩稅制後,稅收是分為了三層,三之一留郡縣,以充做衙門經費,包括地方官吏們的俸祿。另三之一則繳道,用以道三司衙門分派,也是用做道三司衙門的辦公經費、官吏俸祿,以及用做一些修橋鋪路的費用,甚至是預留救災等用。

最後的三分之一,才是上繳到朝廷民部,存入太府寺和司農寺的,這筆稅賦則是用做供養三衙軍隊、皇室宮廷用度、朝廷百官俸祿等等。

錢都是有數的,朝廷的兩稅基本上是固定的,並不是量出為入,也不是量入為出。一畝地的地稅和攤入其中的丁稅、役錢都是固定死的,也就意味著不會有什麼變化。而戶稅有所變化,但也不會有多大的增減。

若是上百萬民夫的白條折抵兩稅,那意味著朝廷的地方郡縣、道、中央朝廷都要損失大量的收入,尤其是地方郡縣,他們可能連官吏薪水都發不出。

而長孫無忌說分十年折,那就意味著朝廷欺騙那些民夫們,畢竟這是工錢和賞錢,你折稅都已經過份了,還分十年折?

這樣弄,下次有事,誰還願意為朝廷積極出力?

這次的勝利,那也是靠著這百萬民夫們的積極響應出力,才成功的。若真要如楊廣征遼東一樣,大家都千方百計的逃避,甚至砍手砍腳來避役,那這朝廷也就離天下沸反不遠了。

“朕先前已經下詔,免去了全天下百姓今年的地稅,後來又下詔,免除關隴河朔河東山南劍南河南淮南等道的戶稅。但免賦稅歸免賦稅,承諾過的賞賜和雇工錢,還是得付。”

新任的民部尚書是崔君肅,皇帝崔妃的父親,這位雖然也是宦海老吏,但也是巧婦難為無糧之炊,“陛下,國庫確實空虛,就算今年秋後的兩稅繳入也是杯水車薪,更別說今年陛下仁慈,給全天下免除一年地稅,又給大半天下免除了戶稅,今秋兩稅,也只能收取部份地方的戶稅而已,根本沒有多少。”

皇帝皺起眉頭。

“那今年的鹽茶酒稅礦專稅呢,今年的市舶稅呢,今年的工商稅呢。”

“陛下,先前因戰事吃緊,朝廷急於用錢,於是早已經提前把今年的所有專賣稅、工商稅和市舶稅都征過了。”

稅已經征過了,錢也早用完了。

“陛下,朝廷已經發不出俸祿了。”崔君肅提醒皇帝,他都恨不得辭去這個尚書之職。剛開始得授民部尚書之職,加平章事銜,拜政事堂宰相,還讓他興奮萬分,高興好一陣子,可現在面對著空空如也的府庫,他是愁的頭發都要搔光了。

朝廷這邊已經發不出百官俸祿,那邊北衙禁軍和內衙親軍數十萬將士的軍餉也發不出了。而還有那麼多民工和將士們的欠條沒兌現。

情況已經非常危及了,雖說大家也能理解一點,可如果朝廷遲遲不能兌現白條,再不能按時給北衙和內衙軍發餉,可是會出事的。

畢竟北衙和內衙的兵,不比南衙的兵,南衙的兵是府兵,家裡還有地可種。而北衙內衙的兵是募兵,是不授田而吃餉的,一家子人全靠這點餉糧。

“朕的內庫呢,民沒錢了嗎?”皇帝問。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5
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

皇帝的內庫由內侍省管理,存于內藏之中。

身為民部尚書的崔國丈也是無權過問干涉的,皇帝內庫的錢來自於藩邦屬國的進貢,以及皇家的田莊、礦山、作坊、商隊等的經營所得。

內侍省的內侍監上前出列,他詳細的向皇帝奏報如今內庫的收支。總的來說,內庫的收入還是不錯的,藩邦屬國的進貢不少,但也只占了內庫收入一小部份,皇帝內庫的主要收入,是皇帝的大量皇莊,以及皇家手工作坊,還有皇家商隊的收入。

之前皇帝雖將六京附近的皇莊大量置換到他道以及邊疆,可置換後田畝更多,畢竟六京的地貴。皇家作坊包羅了許許多多的手工商品,從金銀器飾品到衣服刺繡,再到銅鏡梳子,再到鐵鍋鐵鋤、針線剪刀,還有一些面藥胭脂等,總之,皇家手工作坊規模很龐大,在許多大城都設有專門的作坊,生產各式各樣的商品。

皇家手工作坊以其工匠技術精湛,貨品質量優良而有極好的口碑,因此貨物向來賣的好,也就賺的多。此前皇帝讓內侍省建立的安樂醫館、惠民藥局,現在也是開了上百家分號,本來這是一項利民惠民工程,朝廷不願意搞,怕虧錢。結果皇帝讓內侍省以內庫的錢搞,派宮裡的宦官和皇家的管事去辦,不但效率高,關鍵是並不虧錢還賺了不少。

醫藥這行業,果然不論到哪個時代,都是很賺錢的買賣,哪怕皇帝特意要求要平價要惠民,可相比其它醫館藥鋪平價許多了後,依然還是利潤豐厚。

皇家生意裡很賺錢的還有商隊,皇帝有行走于邊疆草原的馬幫商隊,也有航運於運河長江的商船隊,甚至還有專跑沿海的海商隊。

既有跑渤海航線的北海商船隊,也有跑從江都到廣州、交趾的南海商船隊。

這年頭,做貿易的都是賺錢的買賣,而且一般都是由權貴壟斷的,皇帝可不管什麼與民爭利不爭利這些,他親自部署了這些商隊船隊海商的貿易路線,每年都能賺下極厚的利潤。

雖然皇帝並沒有讓皇家的商隊偷稅漏稅,依然如實報稅交稅,可扣除了很重的工商市舶等稅後,收入依然極高。

當然,皇帝收入高,但開銷也大。

宮廷用度雖有朝廷負責,但宮廷開銷都是有規定數額的,而這個數額是羅成定的,並不算高。

因此皇帝得用自己的內庫來補貼宮廷開銷,各種宮廷用度采購,甚至是宮裡的打賞,給嬪妃和皇子公主們的用度、賞賜都是不少的。

皇帝還要給皇子和公主們置辦田莊、別墅等產業,按這個時代的標準,皇子們將來成婚,起碼得要一萬貫錢,而公主們下嫁,得至少十萬貫。

這些錢得提前置備,不能指望朝廷出錢,朝廷這方面的開支都是有定額的,頂多也就是一兩千貫,不會有更多。

因此皇帝若想讓自己的皇子公主們體面一些,就得自己攢錢。更別說,等皇子們長大後,還要分封就藩,皇帝更得給這些皇子們準備就藩建國的錢帛人口等,這些也得當爹的自己從內庫掏。

而平時孝敬太上皇和皇太后,賞賜皇親國戚,功臣官員,這些也一樣得從皇帝的內庫自己掏。

總之,賞賜要占據很大一筆錢。朝廷名義賞的,那是由國庫掏,但如果是皇帝名義賞的,國庫不掏,都得由皇帝自己掏。

這本身也是皇帝之前自己立下的規矩,避免國庫內庫不分,也要做個榜樣,免的皇帝挪用國庫之錢,揮霍無度。

幸好皇帝是個比較能賺錢的,要不然,內庫也根本是入不敷出的。

現在皇帝問內庫還有多少錢。

內侍省內侍監很自豪的說,還有一千三百多萬貫錢。

這是折合錢一千三百多萬貫,包括金、銀、絹、錢等。

崔君肅聽了後,不由的羨慕萬分,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他執掌民部,國庫歸他管,但國庫現在空的能餓死老鼠,皇帝的內庫卻有一千多萬貫。雖說民部國庫,一年那也是有幾千萬貫的收入。

但都是這邊進,那邊又出,全靠著那些專賣稅市舶稅工商稅撐著,可開支更是如流水一樣,錢糧入國庫,從來都存不下,年年稅收增收,可年年國庫沒餘錢,如今年一場大戰,甚至已經窮的到處欠錢了。

“從內庫拔一千萬給國庫。”

皇帝道。

內侍監李玄道一聽,急了。

“陛下,國庫內庫分離,這是陛下此前定下的制度。如今怎麼能隨便這樣從內庫拔錢呢,這豈不要亂了套?”

這位出身于隴西李氏的內侍監堅持不肯。

“內庫雖為皇帝私錢,但如今朝廷急用錢,調用內庫之錢也是應當。”崔君肅哪肯放過這一千多萬貫錢,當下跟李守素爭了起來。

最後李玄道沒辦法了,眼看著一眾大臣都恨不得一擁而上,把他的這些錢全搶了,於是只好退步。

“只要陛下肯,也行,但是得由民部寫借據,有借就得有還,借了多少事後就得還多少。”李玄道堅持。

“這還要錢?”崔君肅不肯了。

到了皇帝聽了後,哈哈一笑。

“朕覺得李監的話倒是有些道理,朝廷急需要錢,確實可以從內庫先拔用,但必須得借,要不然就會壞了規矩,否則今後,內庫沒錢就從國庫拿,國庫沒錢就從內庫拿,這不是亂了套,那還為何要有內庫國庫之分?”

“朕看,這錢不但得打借條,還得有利息。”

崔君肅更加不解了,朝廷借皇帝的錢,還得打借條?

羅成卻問,“內庫可借出一千萬貫錢,但一千萬貫還遠遠不夠。”

幾十萬禁軍內軍,一個月的軍餉以及軍費開支,就得不下三百萬貫。何況,還得先解決將士們和民夫們手裡的白條,這又是超千萬貫的開支了。

而現在朝鮮、雲南、西域、青海四道還在用兵,雖然說兵馬不多,但維持一支兩萬餘人的軍隊作戰,開銷也是極大的。

何況蘇定方還奏報,要在泯江邊築兩座大城,並修路、築兵站、烽堡,築一座大城,起碼得幾十萬貫,這也是巨大的開支。

“朕從內庫拿出一千萬貫來借給國庫,但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得從民間向貴族官員富商們借貸。”

一聽皇帝說要從民間借貸,還是要找貴族官員們借,下麵馬上就有人高聲反對。

“陛下,臣以為不妥,說是借,那其實跟攤派有什麼區別,甚至跟搶有什麼不同?如此借款,豈不要讓天下人怨恨不滿?”

羅成抬頭望去,卻見站出來高聲反對的是門下侍郎陳叔達。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6
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

要渡過眼前這道難關,起碼需要籌款五千萬貫,才能夠善後。”崔君肅詳細向皇帝與宰輔們說明為何需要這麼多錢。

“此次大戰,朝廷出動近五十萬大軍,其中直接調到最前線作戰的就有三十多萬,另有十餘萬部署到二線防禦。又出動郡兵不下二十萬,鄉兵十餘萬,民夫一百餘萬。諸路戰場,戰死士兵一萬余人,郡兵鄉勇等數千。戰馬、坐騎、馱馬等死者十余萬匹。”

“戰馬等牲畜死傷可稍後補充,但陣亡和傷殘將士卻得馬上發給撫恤和賞賜••••••”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一場大戰,宰相們朝中運籌帷幄,將軍們前線指揮作戰,可等打完了,才發現最麻煩的事情才剛開始。又是賞賜又是撫恤,這邊還有幾十萬常備兵月月得發餉,日日得口糧。

皇帝內庫有一千三百餘萬貫,願意拔出一千萬貫,已經是很難得了。可饒是如此,依然還有起碼四千萬貫的差距。

四千萬貫錢,那可是四百億個錢啊,一貫錢六斤四兩,足兩億多斤,堆一起,絕對是一座巨大的錢山。

換成絹折成糧,那就更不得了,得是群山連綿。

當然,這錢雖不少,但對於那些權貴門閥們來說,又並不是特別的多了。哪家門閥沒有個幾十萬百把萬的家業?哪個能稱的上士族的家族,沒個十萬貫以上的家業?

明朝有沈萬三清朝有胡雪巖,都是富可敵國,中古世紀的隋秦時代,一樣不少。

歷史上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身家就有三千萬匹絹。而另位再造大唐的汾陽王郭子儀,一年的俸祿就有二十八萬貫之多。

再比如唐高宗的時候,長安城有一個叫駱鳳熾的商人,白手起家,後來家資千萬,金寶無數,他曾經對皇帝說,拿他家的絹給終南山上每顆樹都纏上一匹,樹纏完了,他家的絹都還沒用盡,可知道多有錢了。

當然,再有錢,這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就好比皇帝積攢了一千多萬貫錢,那也是有一個個龐大的皇家手工坊、皇家商隊、皇家商鋪等支撐起來的。

其它人更是數代甚至是十幾代的積累。

皇帝若是下道詔令,說跟天下人借錢,就算那些人有錢,也不願意借。明亡之前,崇禎找大臣們借錢發遼餉,可就連國丈都不肯掏錢,只借五百兩,還是他女後周皇后從宮裡送一千兩給他,讓他多湊些一起借給皇帝做個表率,結果這國丈卻還扣下五百兩,只借了五百兩給崇禎。

但是後來闖軍攻破北京,拷掠貴族百官時,卻從國丈府裡抄出了無數的金銀。

人都這樣,借錢沒這麼容易的。

尤其是朝廷借錢,別人會認為朝廷這是想要強制攤派索捐,這種事情各朝都常有,而這種借錢,尤其是跟戰爭有關的借款,基本上都是有借沒回的。

羅成還是想的比較明白的,與其這樣借,還不如搞的純粹點,那就是當成一個簡單的商業行業。

這個時候,權貴地主豪強其實都喜歡做借貸生意的,蓋因為利息高,這種金融業務可不是誰都能做,既得有錢還得有權有勢,這樣才能保證有放有收。

“就以朝廷的稅收做為信用擔保,發行朝廷債券,年息定為五分四分三分等,可以發行一年期、兩年期和三年期、五年期的,總共發行五千萬貫債券,以籌措資金。”

羅成受崔君肅的啟發,決定發行債券。

債券這玩意在後世那是非常普遍了,各國都會發行,不但國家發行,甚至地方政府也發行,就連公司也一樣發行公司債。

但是在這個時代,皇帝說出這樣的一番計劃後,卻驚呆了一座宰輔們。

“債券?這是什麼?”

“自然就是債務的憑據票券了,朝廷把印有借款面額的紙券蓋上印章,做好防偽然後發行,讓官員商人們前來認購。購買之後,朝廷得到借款,而商人保留這債券為借款憑據,到約定期限之後,再到朝廷兌換,朝廷還本付息。”

崔君肅覺得腦子轉不過來,跟不上皇帝的節奏。

“朝廷借錢向來不會容易,現在還弄這債券,讓人自由認購,會有人認購?”他深深的懷疑。

羅成微微一笑。

“年息五分,這個利息可不低,不管你有多少本錢,借給朝廷都能有這樣的利息,難道崔相就不心動?”

民間借貸,雖然過去都有翻倍的羊羔息、驢打滾、九出十三歸等,官府的公廨錢放貸也一度是八分息。

但是大秦立國後,嚴打高利貸,規定了過去的借貸,利息最多都只能到本金一倍,超出不算。而大秦立國之後,民間借貸則最多只能五分息,超出的朝廷不支援。

雖說這個律法出臺後,依然會有高息借貸,可那已經是受律法禁上的,如果違律,那麼一經查處,就要受到嚴重懲治,輕則罰錢,重則放貸的本錢沒收不說,甚至還可能要處流放、財產充公之刑罰。

而現在朝廷借錢,直接開出了律令規定內的最高利息五分,同時朝廷借款數目巨大,直接就是五千萬貫,而且還款期限還有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四種,最久也才五年就還。

對于手裡有大量閑錢的有錢人來說,這樣的債券確實是很穩定的,不用擔心別人還不起。

不過,得擔心朝廷不還。

“一年期債券三分息,兩年的三分半,三年的四分息,五年的五分息。朝廷允許這些債券認購者可轉手,回收之時只認債券不認人。”皇帝說道。加了這一條,是為了避免有人認購持有了債券後,中間若急需用錢,未到期朝廷又不予兌換時,可以私下轉讓,這樣也能解決持有人的一些麻煩,給予方便。

“陛下,大家如何肯相信朝廷到期會償還本息呢?”崔君肅問。

“這也簡單,大秦朝廷和朕的信用,此外,若到期朝廷不能償還本息,則朝廷以鹽引、茶引、酒引等抵充,絕不讓他們吃虧,更不會有損朝廷信用。”

鹽引茶引酒引這些東西,可是好東西,因為這幾樣物品都是實行專賣,得先有引,才能取貨售賣。引是交稅憑據,可貨物是有限的,因此引也是有限的,誰手裡有引,誰才能拿到鹽茶酒等好貨賺錢。

“那朝廷為何不直接賣引籌款?”

“今年的引已經被你們提前賣光了,所以今年這些稅也提前征過了,如今沒有貨,你豈不是賣空引?還是說你打算一貨賣二引?”

歷史上明清之時,都有這種超發鹽引的情況,而且非常嚴重,實際就是寅吃卯糧,最後導致大量鹽引在手,卻始終取不到鹽的情況,導致了私鹽更加泛濫,鹽政全面敗壞的情況。

如今鹽茶酒等的專賣稅,是朝廷收入的大頭,羅成不敢輕易開這個壞口子,一旦開了頭,以後只怕就完全收不住了。想明清之時的鹽引超發一開始也是財政不足,於是超發一點,慢慢的一年又一年,這超發的鹽引就越聚越多,最後釀成大麻煩。

但如果是以鹽引來做信用保證又不同,畢竟五千萬債券是分成了四種期限的,最久的為五年,不是馬上就兌現的那種。

而朝廷現在光鹽稅一年就有三四千萬貫,這意味著以各種引做保證,五年之內,完全有能力消化掉這五千萬貫的債券。

當然,若是朝廷以後財政好了,每年能夠兌付到期的債券,就根本不需要用鹽引代付。

“崔相,你是不是也帶個頭,先認購點?”羅成笑問崔君肅。

崔君肅是清河崔氏裡的支房,但也畢竟是名門大閥之家,跟隨羅成這幾年,更是水漲船高,女兒還在宮中為妃,歷經幾次大風大浪都沒受到牽連,他手裡還是很有錢的。

崔君肅想了想,“臣願意認購十萬貫。”

“哦,幾年期的?五年的嗎?”皇帝問。

崔君肅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的,生怕這錢出去了就回不來,可想想皇帝好像也不是那種搶臣子錢的人,而皇帝剛才給出的方案確實也是不錯的。於是咬了咬牙,“五年期。”

“好,記下,平章事、民部尚書崔相國,認購五年期債券十萬貫,年息五分,五年期滿回購,本息共計十二萬五千貫。”

雖然沒有計復利,可五年兩萬五千貫的利息,還是驚人的。雖然說五分息不是現下民間借貸裡最高的,可關鍵在於這筆款項巨大,這才是最驚人的。

崔君肅晃了晃,馬上開口,“陛下,臣••••臣再加購十萬貫。”

“哈哈哈,好,再加十萬貫,崔相國認購二十萬貫,五年到期,本息共償還二十五萬貫!”

崔君肅聽著五萬貫的利息,臉都熱乎起來。五萬貫啊,這麼大筆錢可不好賺,而現在卻能輕松的錢生錢,還沒風險。

皇帝笑看著殿中其它眾臣們,“諸位,機會難得,不可錯過啊,債券可不是年年都會有的,這麼好的事情錯過就沒了,你們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門下侍郎魏征笑道,“臣可沒有崔相這麼身家豐厚,就認購個三千貫吧!”

“魏征你別哭窮,你歷年得的賞賜可不少,更何況,你們魏氏家釀現在可是大秦名酒之一,你家酒坊一年就不止三千貫的進項了。”

“那就,那就認購一萬貫吧。”魏征道。

有了崔君肅和魏征兩個宰相開頭,於是其它宰相大學士們也就不客氣了,這個萬八千貫,那個三五萬貫的,等眾人認購完後。

皇帝驚訝的發現,他的一眾宰輔和三省六部的大臣們,居然已經認購下近千萬貫了,再加上他的那一千萬,五千萬債券還沒印呢,結果就認購了兩千萬貫,真是不錯的開頭。

不過崔君肅馬上想到,五千萬貫的債券,最低的一年期也有三分息,最高的五年期為五分息,這麼算下來,這筆債券國庫起碼得付三四百萬貫的利息,不由的又心疼起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6
第1045章 錦衣衛都督謀反

羅成摒住呼吸,目視前方,手裡的白犀角長弓吱吱做響,牛筋弓弦已經拉到極限。一支長剁箭瞄準的是百步之遠的一頭鹿。

那是一頭很美麗的白鹿,極其難得,不過皇帝羅成卻不會認為這是什麼祥瑞,這頂多是一頭白化的鹿,動物界中這種白化的動物有許多,虎豹蛇狼都有。

事實上,皇帝是很反感各種什麼祥瑞天相之說的,自皇帝登基以來,不少官吏士人奏稱吉相,進獻祥瑞,結果不但沒有從皇帝這裡得到半點賞賜,反而多數被訓斥,甚至有倒楣者,因假造祥瑞而被皇帝奪官論罪。

白鹿正在一片樹林裡,低頭悠然的吃著一蓬嫩草,享受著這秋季裡難得的鮮嫩,渾然不覺危機的降臨。

皇帝手裡的弓很長,這是一把步戰長弓,解下弦有近人高,就算是上弦後也是有近肩高。弓長,便箭遠。

足足兩石的長弓,雖然還不如皇帝巔峰之時所用的三石步戰長弓,可也非一般人隨便能拉開。

長剁箭的箭頭精鐵打造,烏黑無光,可這箭頭卻是極其鋒利,從兩石長弓上射出,就算對面有鐵甲都一樣難以防禦。

只要皇帝松開勾住弓弦的手指,那麼這支長箭就會瞬間將那頭白鹿射殺。

突然,林中一陣枝條晃動。

一頭粗壯的野豬突然出現在皇帝視線裡,那頭白鹿警覺的抬起頭,當它看到是一隻渾身沾滿松脂和泥巴砂石的大野豬,嘴裡露出幾個大獠牙大搖大擺的過來後,似有些不滿這野豬打擾了自己悠閑的午餐。

白鹿低頭又啃了幾口,然後才不太高興的輕盈跳躍著離開。

皇帝嘴角露出微笑,但並沒有把箭移向那頭白鹿,而是乾脆轉移瞄向了那頭野豬。

松開扣弦手指,箭離弦而去。

長箭射中了那只大公豬。

野豬發出尖利的叫聲,可卻並沒有倒下,雖然長箭堅挺的插在大公野豬頸上,那裡也有鮮血的血流出,可野豬卻並沒倒下。

相反,那野豬一邊尖叫著,一邊向羅成方向沖了過來。

“來的正好。”皇帝也知道在山林之中,這種數百斤重的大野豬是相當兇悍的,甚至有一熊二豬三虎四豹的排名。尤其是公野豬,攻擊性之極,這些山林中的獨行獸,若是遇到攻擊受傷之後,將憑著其皮糙肉厚連虎豹都不懼。

連射拉弓射箭,皇帝又射出了兩箭。

只是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兩箭都沒有射中那野豬的要害眼睛,只是射中脖頸,可明顯這並沒有給其致命打擊,野豬更加狂怒了,一路猛沖過來。

棄弓。

拔出雙手大劍,皇帝準備拿這野豬來檢驗一下身手。

只是正當皇帝準備大戰野豬公的時候,李玄霸卻跳了出來。他手執一對大鐵錘攔在皇帝面前,向著野豬對沖過去。

眼看野豬就要撞上玄霸,結果他側身一讓,然後高高揮起金錘,重重的敲擊在野豬腦袋之上。

這一擊發出了金石之音,饒是野豬身上塗滿了松脂沾了一層厚厚砂石,可是這一記錘擊,也讓野豬發暈。

李玄霸左手又是一記重錘砸在野豬公腦門。

然後第三錘,第四錘。

李玄霸連續砸出五六錘,那頭大野豬四肢僵直,七竅流血倒地,嘴裡連哼聲都沒了。

皮糙肉厚的大野豬,最終還是被雙錘破了他的那層松脂砂石鎧,直接砸死了。

羅成有些掃興的上前,“你怎麼能搶朕的獵物呢?”

剛才事發突然,隨駕圍獵的官員們都來不及反應,魏征匆匆跑過來,“陛下應當重賞護駕的趙郡公,怎麼還訓斥他呢?”

“不用玄霸出馬,朕一樣能殺了這頭野豬。”

“陛下此言錯矣,雖然陛下也曾是馬上戰陣,萬人莫敵,可如今陛下是一國之君,怎麼卻能以此萬乘之軀,卻與一隻野豬博殺?這豈不是美玉與破瓦相拼?”

“是啊,陛下怎可如此冒險?陛下龍體尚未康復,卻要單挑野豬,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

一眾大臣很不給皇帝面子,尤其是魏征等宰輔文臣們,更是把口水都噴到皇帝臉上了。皇帝也不由的悻悻無語。“好了,朕剛才也只是想試試看如今恢復後的身體而已,僅此一回,下不為例,行了吧?”

被大臣們一頓噴,皇帝也沒有興趣再圍獵了,乾脆回了營。

皇帝打獵的地主,是在長安東南的驪山,這裡有溫泉和行宮,來這裡圍獵,正是秋季之時的好去處。

中秋過後,皇帝便開始下旨令隨駕百官還有隨駕兵馬開始陸續返回長安,皇帝的車駕也在八月下旬離開長安城,不過這一路上倒也沒有來時那麼急,皇帝一邊東行,一邊沿途巡視,路過驪山,還上山來打獵泡溫泉。

朝廷推出了債券,於六京等重城發行認購,算是解決了朝廷戰後的善後問題,這件大事解決了,朝廷君臣也是大為輕松,連皇帝都有了心思可以來驪山上泡泡溫泉打打獵。

回到溫泉宮。

提督皇城司內宦李憲求見,他向皇帝舉報張亮。

張亮是親軍都尉府分拆為親軍府、錦衣衛、皇城司之後,錦衣衛的都督指揮使,接過李君羨的位置沒有多久。不過張亮是在皇帝還剛起家時最初建立的暗影衛的暗衛統領,他一手建立了皇帝最初的情報系統,後來親軍府的許多眼線暗樁密諜,都是他發展起來的。

也正是因此,皇帝才在拆分了親軍都尉府後,把張亮調任了錦衣衛都督。

可沒想到,負責監視錦衣衛的皇城司提督李憲,卻來舉報張亮。

錦衣衛和皇城司現在是互相監督,相比於錦衣衛,隸屬在殿中省下的皇城司,是由宦官擔任統領,這些宦官不帶把,因此是皇帝的私人,是奴婢,可以說是皇帝身邊最近的人,也最易獲得信任之人。

一個是奴隸一個是臣子,有的時候,奴隸確實更方便用。

“你檢舉張亮謀反,可有證據?”羅成冷聲問。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6
第1046章 弓長之君當別都

李憲是一個閹人,早在隋朝時就入宮了,但這個閹人又不是一個陰柔之人,除了沒有胡須,他長的極為高大魁梧,而且有一身騎射本領,尤其是識文斷字熟讀兵書,這就顯得非常奇怪了。

不過他打小入宮,從小就是在禦馬廄長大,後來又出宮到皇家的牧場負責養馬。隋亂之時,曾有賊軍想要攻打牧場搶奪牧馬,可李憲居然組織牧人,日夜教戰訓練,居然生生讓他練出來八百輕騎兵。

他率領著這八百輕騎,數次的擊退了來犯的賊軍,一度使的遠近之賊,都不再來犯。

後來他率部歸附羅成,獻上牧場之馬,也算是納了投名狀,皇帝也授了他一個宮內之職。這幾年,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深得皇帝賞識。

上次親軍府一拆為三,皇帝便選了李憲能當皇城司提督。

只是皇帝也沒有想到,李憲上任不到三個月,結果就把錦衣衛的第一任都督張亮給告了。

“可有實證?朕雖讓錦衣衛與皇城司相互監視,但卻不想看到你們內鬥,若是沒有實證,只是誣告,那就要受反坐之罪。”

皇帝冷冷說到。

分權監督,雖然有好處,但也有壞處,就是容易內鬥以及推諉扯皮。

皇帝不想開這樣的口子。

“陛下曾下旨,軍中將領禁止私養義子,原有義子皆令各回本姓,脫離干係。可張亮曾私養五百義子,陛下禁令後,不但沒有依令讓五百義子脫離干係,反而讓他們皆暗中起誓永遠效忠於他,甚至還讓五百義子,每人皆收數人或數十義子。”

“張亮諸義子多在三衙諸軍府中擔任軍職,而其義子所收義子,也皆為軍中之兵,並非孤兒幼小。”

“再有一個,張亮還暗中網羅招攬術士巫師十餘人。張亮曾經跟術士公孫常說,他的名字應驗了一個圖讖,‘有弓長之君當別都’。”

“張亮還跟另一個術士程公穎說起,說他臂上有龍鱗生起,如果舉事,是不是意味著可以成功。”

李憲是個狠人,雖然沒有卵子了,但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張亮的命。

他舉報張亮謀反,列出了三條罪證,一是違犯禁令私養軍校為義子,而且數目極多,並且讓義子再三衙之兵為義子,五百義子三千假孫,這就成了一條大忌。

其二張亮還暗中網羅招攬術士誣師,這也是圖謀不軌的罪證。

其三,他向兩個巫師所言,更是暴露謀逆之心。

“術士公孫常和程公穎都已為我皇城司控制在手,他們也如實交待,願意出來指證張亮。”

皇帝的臉色變的非常難看。

軍中收養義子,這是魏晉以來的傳統了,尤其是五胡亂華之後,胡風漸盛,於是不論胡漢將領,都喜歡在軍中收養義子。軍中收養義子又與民間收養義子完全不同,軍將收養義子,一般都是直接從麾下軍中,挑那些精銳悍勇能打的兵校收為義子,甚至經常有義子比義父年紀還大的情況,至於年紀相當者更是主流。

這種收養義子,其實就是過去軍為將有的一種延伸,將領把軍隊當成私軍,於是通過收義子來加強軍隊控制。

收的這些義子,要麼就是他們的親兵衛隊,保護安全。要麼就是下放擔任軍職,幫助掌握軍隊。

當初羅成剛起家的時候,因自己軍中都是招募的少年或孤兒,因此當他們戰死後,羅成承諾為他們尋找孤兒代為撫養,做他們的繼子,繼承他們的香火。後來收的多了,也讓一些將士們主動認領,幫忙照顧撫養,也算是為軍中儲備一支少年預備兵。

那時,羅成就帶頭認養了三個義兒一個義女,便是王雄誕幾個,如今都任一道都督。

再後來,羅成又收養了幾個,加起來有十三個義子,如今職務最低的也是一團之都指揮使職。

在早期羅成的隊伍裡,軍官們基本是個個都有義子,但這些義子也傳統軍將們的義子還是不同的,那就是沒有直接把軍中部下收為義子的事情。

等到後來,義兒營的孤兒少年們長大些後,也進入軍中做為軍官的侍從,成為見習這官。

等到羅成當了皇帝後,有感於軍中義子這種做法,其實是軍中山頭主義,於是下詔,禁止軍官們在軍中收養義子,但允許於民間收養一些孤兒棄嬰等為義子,可也嚴格限定了義子的年齡和數量,就算無兒無女者,可所收義子也不得超過三個。

早先收的義子如果超過數量,或者說不符合規定,是收取的部下,或者義子年齡與義父相差十五歲以以下的,就要解決這個關系。

這個詔令出臺後,效果還是不錯的,把過去軍中的這種收義子陋習打壓了一番,軍中的山頭也沒那麼厲害了。

張亮的五百義子,羅成是早知道的,當年張亮負責奉命組建暗衛,為了發展工作,於是也按軍中慣例做法,招募了許多部下,然後從他們中選出五百精銳能幹者,收為義子。

可羅成沒有想到,時至今日,張亮明顯上假裝奉詔解除了與這五百義子的關系,暗裡卻還要他們起誓效忠,甚至又讓這些義子故意違反詔令,暗中每人收了六七個義子,還都是違令從軍中收的部下士兵。

若是僅僅只是招攬術士這些,倒還只能算是一些不大的問題,可五百義子三千義孫,都在三衙諸軍之中任職當兵,這就讓皇帝十分忌憚了。

再加上現在皇帝還把錦衣衛這樣一個重要的特務機構交給了張亮,皇帝對張亮如此信任,但張亮的行為,無疑讓皇帝極為失望,甚至暗暗有些驚恐。

張亮這個人,搞情報很厲害,出身貧窮的他也是個亡命。但是這人打仗方面卻一般,尤其是指揮不行,若是讓他當個二百人長,沖鋒陷陣他還是很猛的,可如果給他幾萬人馬,他就難以調度。

“朕要看到證據,如山鐵證!”

皇帝對皇城司提督李憲只說了這短短一句話,但這句話卻充滿著殺氣。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6
第1047章 引咎辭職掛冠去

召張亮前來。”

皇帝壓抑著心頭的怒火,對于老兄弟們的背叛,皇帝是最惱怒的,這不僅僅是憤怒,更多的還是遺憾。

從長白山下的章丘小城,一路過來,十來年了,眾多兄弟相扶,他羅成才走到今天。而這一路上,也不知道倒下了多少兄弟。

多少人都沒有見到今天的勝利,無法享受到開國後的榮耀。王君廓、張亮這些人是幸運的,他們追隨羅成很早,可卻一直活到了如今,個個功成名就。皇帝也從不曾虧待過他們半點,哪個不是公侯紫金,哪個不是實封諸侯。

偏偏卻還是反,為何?

李憲忙叉手回話,“聖人請息怒,張亮早有反心二意,若是這般去召,只怕會狗急跳墻,不若由奴婢率皇城司去拿人,不但把張亮捉拿,還要把他的義子義孫一網打盡。”

一說到張亮的五百義子三千義孫,羅成就更心痛。

若無反心二意,暗裡私養這麼多的假子義孫做什麼?尤其是這些人基本都是在皇帝身邊的禁軍和內軍之中,幾千人啊,真要是一起突然做反,那真是防不勝防。

羅成點頭。

“急詔王鐵漢率羽林軍前來溫泉宮護駕,除羽林軍外,任何兵馬不得靠近。還有,秘密查下羽林軍,可有張亮的義子義兒,若有,先拿下。”

羅成終究也是馬上打天下的皇帝,真遇大事,卻也沒有心慌。現在不管張亮是不是真有反心,還是只是想要網羅羽翼自立山頭營私,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能受到這個威脅。

危險的苗頭得第一時間掐掉,要控制住局勢。

“是朕失察了,之前就沒有發現張亮這小子,居然如此,哎!”

“奴婢李憲愧對聖人之托,沒能及時發現張亮之陰謀二心。”

羅成伸手拍了拍李憲背部。

“這不是你的錯,你能在組建皇城司僅僅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能識破張亮的二心,非常難得。”

羅成想想,把腰間的那把玉具尚方劍摘下遞到李憲之手,“朕賜你尚方劍,若是張亮等敢抗捕,許你先斬後奏,格殺勿論。”

“朕再調千牛衛府的兵馬助你行動。”

“奴婢謝陛下。”

李憲激動的無以言表,做為一個閹人,他們與外臣相比,那是有著天然的不同。李憲也從不把自己當成是臣子,而是牢記自己只是皇帝的奴婢,是天子私人。皇帝的權威,不容半點褻瀆,誰敢謀亂,那誰就是他們這些沒卵子的天然敵人。

羅成隨後又派中官急詔院府宰輔以及蘭臺禦史,還有樞密院使、兵部尚書等前來。

“朝廷早有明詔禁令,張亮還陰養如此眾多假子假孫,意欲何為?正是欲反也!”

侯莫陳一聽皇帝通報情況,立即就怒道。

其它宰輔們也很氣憤,對這種反骨仔都言該殺。

倒是魏征還稍為張亮說了句話,“亮反形未具,罪不當死。”

“魏征你何意?難道要等張亮率這幾千假子義孫,來個宮門之變,讓他學那宇文化及之輩,那個時候才算反?”侯莫陳本身是鮮卑人,脾氣暴,雖說現在是宰相,但宰相眼裡更容不得反賊。

杜淹則有些惶恐。

他是禦史臺的長官御史大夫,雖說之前退出政事堂,不再任宰相,可是禦史臺現的職責也是很明確的,是兼隋朝謁者、禦史、司隸三臺為一體,掌握著朝廷彈劾監督大權的,他們的監督權與錦衣衛和皇城司不同,那是有風聞奏事之權,本身就是要讓他們專門盯著官員的。

現在張亮事情捅出來,這麼嚴重,他這個御史大夫之前卻一無所知,那就是嚴重的失察。

“臣杜淹執掌蘭臺,掌握監督百官之職,卻未盡職責,有此失察,請陛下治瀆職之罪,臣自請辭職、歸家待罪。”

在先前御史大夫退出政事堂後,朝廷有了一條新制度,那就是若當朝的府院宰輔被禦史臺參奏,那麼必須得停職待罪,暫交出職權,等候處置。

雖然在當時討論這一條的時候,還有大臣提出,要按漢以來的天人感應法,即如果天下出現大的災禍,那麼當政的宰執當得有人引咎請辭。

不過後來這一條,被皇帝親自除去了。因為皇帝根本不信這一套,真有天災,雖也會有官員處置不當的問題,但主要還是在於災,尤其是朝中的宰相,地方大災,他們能有多大的直接干係?

但是對於宰輔被禦史臺彈劾後,停職或辭職這一點,羅成卻還是表示了支持的。如果宰相被禦史臺彈劾,這必然說明情況比較嚴重,不可能是無風起浪。如果宰相被彈劾,還呆在相位上,既不利於調查,也是對禦史臺工作的不支持。

御史大夫不是宰相,杜淹也沒被人彈劾,但出了這麼天大的案子,他無疑是有失職之罪的,說輕了是失察,說重就是瀆職。

他只能自己引咎辭職,回家待罪。

宰相遇彈劾而停職或辭職,其實更接近於後世一些國家裡的內閣不受信任案。

“也好,杜卿便先停職在家反省,等待處置結果。”羅成也很不客氣的把杜淹的職停了。“禦史臺就交由禮部侍郎張儀臣接任御史大夫,以封德彝為禦史中丞。”

杜淹摘下自己的進賢冠,脫下自己的紫袍玉帶麒麟符,一一交還皇帝。

內侍取來白袍衫黑襆頭交給杜淹,讓他換上。

“罪臣杜淹告退,吾皇萬歲。”

李憲帶著皇城司數十位小隊長‘檔頭’,統領著上千的‘番子’,在千牛衛十幾位帶千牛刀的御前侍衛護衛下,很快就直接包圍了張亮的營帳。

營外的錦衣衛見皇城司這般興師動眾過來,於是也全都持刀對抗。

“請尚方劍!”

李憲身披鐵甲,騎著一匹青海駿馬,越眾而出。拱手向北,然後請出了皇帝所賜尚方劍,又宣讀聖旨。

“張亮圖謀不軌,暗中謀反,奉聖旨捉拿反賊張亮,錦衣衛之人,休要阻攔辦案,否則視為同黨!”

尚方劍一出,聖旨一宣。

一眾錦衣衛也懵了,張亮是錦衣衛都督沒錯,可他們更忠於皇帝啊。

錦衣衛們面面相覷,然後紛紛收起刀,讓開了一條路。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7
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

李憲派人團團圍住了張亮的營帳。

驪山下的大營,許多隨駕官吏將士皆駐於此,看到這大陣仗,無不驚訝觀望。

“張亮,你反跡已露,出來吧!”

張亮陰沉著臉掀開帳簾走出,看到外面這陣仗。

“李憲,你個閹人,于聖人面前構陷我!”

李憲向北拱手,“某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何來構陷你?法者天下之平,與公共之。公自不謹,與兇人往還,陷入於法,今將奈何?”

“某奉聖旨,前來捉你去面聖。”

張亮哈哈大笑。

“閹人,奴賊也。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張亮,你本起於草莽貧家,早年幸運追隨陛下,也立下過些許微末之功,陛下念舊情,授你郡公之爵,對你更是多加賞賜。你如今家有良田共六千五百畝,有宅第別墅莊園十餘座,雖然第一批實封貴族中沒有你名字,但等第二批實封之時,定有你名。可是你卻暗暗謀亂,你對的起陛下嗎?”

“我沒有!”張亮大喊道。

“張亮,你騙的了別人,又豈騙的了我們皇城司?你家中不但有六千五百畝地,數十別野莊園,各地錢莊以及莊中暗藏金銀錢帛有一百多萬貫,你這些錢財自何而來?”

“我家有多少錢,你怎麼知道?”

“我當然知道,這些都是你的義子慎幾親自告訴我的,慎幾是誰你總當知道吧?”

“不可能!”

張亮怒吼,慎幾這個名字對他而言是個禁忌。張亮出身微末,後來追隨羅成屢立功勞,也成為大秦新貴,可骨子裡張亮很自卑。

後來他攀附上了趙郡李氏的女兒,那李氏本是個死了丈夫的寡婦,五姓女本多是家教極嚴的,但名門大族也總會出幾個叛逆之人。李氏便是個叛逆,她先前夫家本是河北一地方上有名的士族子弟,雖不如李氏,但也是名門高族。

可李氏卻還嫌棄丈夫不是五姓,對丈夫十分瞧不起,暗暗裡與自己的小叔子私通,結果活活氣死了丈夫,後來那小叔子也死在她的石榴裙下。李氏死了丈夫又沒了情人,乾脆便又帶著自己的嫁妝回了李家。

李家雖不滿這個女兒,可也顧忌臉面,家醜不好外揚。

恰恰張亮有次見到這個李氏,為這李氏的風情美艷所迷,而李氏又年輕放浪,張亮這樣強壯的朝中新貴,自然也成了她的獵物,兩人很快勾搭起來。

這李氏也是厲害,沒多久她就說自己懷有身孕,非逼著張亮休了發妻然後娶她。張亮一來畏懼李氏名門,二來也是嫌棄糟糠之妻出身貧民小戶,既長的難看又沒有半點見識,黃臉婆子一個,於是很快就把妻子休了,娶了這李氏。

但成親之後,李氏卻假裝摔倒,說是流產。

張亮婚後也發覺這個李氏不是省油的燈,甚至婚後還與那些紈絝少年們眉來眼去的,喜歡招惹俊俏郎君。

後來李氏甚至公然與一個叫慎幾的歌手通姦,甚至帶回家。

張亮發覺之後也吵過罵過甚至打過,結果那李氏十分了得,不知用了什麼手段,硬生生是降住了張亮。張亮無奈,只好把這個叫慎幾的收做義子,使的他更方便出入張府。

張亮對李氏與慎幾之事,也就當做沒看見,把頭埋進地裡,做起了縮頭綠毛烏龜。

這個慎幾極有手段,年輕俊俏,尤其是歌唱的好,本只是個青樓的龜奴,結果有副好嗓子,又長的俊長的白,不知迷倒多少女人。他跟李氏勾在一起後,李氏對他百般寵愛信任,甚至後來把張亮有多少錢財,存在哪裡,都告訴了他。

不過這個慎幾也是愚蠢,本來張亮已經忍著他,可他卻還想要把張亮的錢財卷走,一走了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李氏那個放浪婦人,並不想天天陪著她,只想卷走錢財,可李氏也是個精明的。

事情敗露,李氏便要痛下殺手,把他打死了填井裡。

被關在柴房裡的時候,慎幾憑自己的俊俏和花言巧語,哄得送飯的丫環給他放了,他逃出張府,結果卻被皇城司安排在外面盯著張府的番子發現,於是把他帶到皇城司。

一番審訊,這人就什麼都招了。不但把他跟李氏私通的事招了,還招了張亮的那百萬貫的家財,以及張亮招攬術士巫師,暗收假子等事,包括張亮曾經跟術士說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言。

皇城司番子一聽,馬上就全報告給李憲了。

李憲這閹人也狠,立即就開始調查取證,有了線索,很多東西查起來就簡單的多。

在控制住了數個關鍵的張亮假子以及術士,並取得了招供證據之後,李憲馬上就報告給了皇帝,然後有了眼前這一幕。

“張亮,還要到皇帝面前去親自解釋吧!”

張亮聽到李憲當眾把一切都抖露了出來,也知道自己這一次難逃一死。

“我張亮多收幾個假子又如何?我是弄了些錢財,那又如何?我為皇帝出生入死,難道這些也過份了嗎?”

張亮的那百萬多貫的財產,都是他先前掌握暗衛之時,以羅成所給的活動經費,各種以暗衛之名義建立的種種掩護產業,其中既有青樓客棧貨棧茶樓酒肆這些,也有一些走私的商隊等等。

這些產業,都是為掩護暗衛工作而建的,本錢是羅成給的,人也多是羅成拔給他的,但後來張亮卻覺得這些都是他一手經營起來的,所以他開始暗裡侵吞部份收益。

到後來,越拿越多,其實很多錢財他拿到手,又沒什麼用處,但他就是喜歡這些錢財在自己手裡的那種感覺。

尤其是後來每次把大筆錢財交給李氏的時候,總能換來這個高傲的五姓女對他難得的稱贊,甚至有時換來她最投入的侍候,他享受這種感覺,尤其是看著這個平日裡高高在上的五姓女,在他底下的那種神情,他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當然,這裡面也有他對皇帝的不滿,他自認為自己功績高,可王君廓早就封國公成淩煙閣功臣,後來王君廓謀反被貶往朝鮮後,他以為自己能接手親軍府,結果皇帝卻挑了李君羨而不是他,而且他的爵位也止步於郡公而不前。

更別說,這幾年他的實職不得重用,一直難有大進展,於是他的這份不滿越加放大,然後就更加的貪財斂聚。甚至還暗裡招募術士,蓄養假子,但若說張亮要反,其實也過了。

張亮從不曾想過要反,他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他就是享受這種感覺,財富、權勢、地位的感覺。

假子們崇拜他,術士們吹捧他,李氏的歡笑讓他忘了一切。

“我張亮,這一輩子沒白活,當過郡公,擁有過百萬家財,還幹過高貴五姓女的婊子,值了,誰也別想審判我!”

說完,張亮刀一橫,自刎而死。

“我•••••••沒想過••••••要造陛下的反,從沒••••••想過•••••真的。”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57
第1049章 秦皇殺妖坑術士

“陛下,張亮羞見陛下,自刎而死!”

李憲有些不安的向皇帝回報,這次皇城司的案子辦的非常漂亮,可是最後收官之時,卻失手了,張亮居然自刎,這無疑就是虎頭蛇尾。

不過好在這個案子是鐵案,人證物證等如山。張憲呈上奏摺,裡面有張亮謀反案的詳細情況,並附有關鍵證言。

皇帝看過,長嘆一聲。

“張亮啊張亮,草根出身又如何?英雄不論出身,他是草根,可也一樣逆襲成為開國郡公,他還這麼年輕,朕剛將錦衣衛這個重要差事交給他,難道將來不能得封一個國公嗎?就算是畫像列入淩煙閣,也未必沒可能,可他就為了一個五姓女破鞋,把自己毀了,如此卑微,值得嗎?不值得。”

羅成很氣,既氣張亮的愚蠢,又恨鐵不成鋼。

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可張亮堂堂開國郡公,卻連一隻破鞋的關都沒過去。

沉默良久。

“張亮的假子和假孫們可都已經控制住?還有,他招攬的那些術士巫師門客幕僚,也都控制了嗎?”

“驪山張亮的假子假孫,全都已經控制住,另外還有部份在長安、洛陽等地,也已經發下密令,讓派馬傳遞到兩京,立即捕拿控制。”

“李氏呢?”

“李氏在長安,計劃晚些時候回洛陽。”

“將此蛇蠍淫蕩婦人擒拿,審訊,然後送往安西充軍。”皇帝恨聲道。

李憲驚訝,女子充軍,一般就是指為營妓,這可會是生不如死的處置。尤其是發往邊疆之地充軍的。

“陛下,李氏是趙郡李氏女,也是翰林院大學士李守素的族侄女。”

趙郡李是關東士族五姓七家之一,趙郡李在士族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天下一頂一的士族名門。

哪怕皇帝先前推出了大秦氏族志,強行把新貴推上前,把舊貴族舊士族按到底下,但他們依然是很高傲的。

哪怕是魏征、房玄齡等這些宰相,一樣都爭著與五姓聯姻,為自己的兒子求定五姓之女。

甚至房玄齡這樣的當朝宰相,本身也算是士族出身,可給自己的嫡長子求娶五姓女,結果還得出賠門財,以陪償門第落差給五姓帶來的損失。

當然,本身羅成後宮也有五姓女,崔氏鄭氏兩妃是他早年就納了的,更別說登基後宮裡又添了好幾位王盧李崔等。

張亮續弦妻李氏是趙郡李守素的族侄女,關系還是比較親的。

“怎麼,難道朕還要給李守素留臉面?他堂堂翰林院大學士,朝廷的執政大臣,結果卻連家族的一個女人都管不好,他還如何替朕執政朝廷,打理江山?外面滿口仁義道德,為人師表,可族中男女,卻全是男盜女娼,不孝不悌。”

皇帝對那些名門士族向來有成見,而且也不喜這些能威脅到皇族的士族門閥。

現在因李氏,毀了他一員大將,皇帝很氣憤。

“召李守素前來!”

“朕要聽聽李守素如何解釋!”

李守素聞詔而來。

先前重臣議論張亮謀反,他就知道這個案子聽怕會牽連到他,可沒想到,皇帝的暴風雨來的如此猛烈。

一入殿,結果皇帝直接就把李憲呈上的那本摺子扔到了他面前。

“自己讀,好好讀!”

李守素手顫抖著打開,一字一句讀過,結果越讀越心驚。

“臣有罪。”

“你有罪?你有何罪?”

“臣治家無方,管教不力。”

“哼,你還知道你治家無方管教不力了?李氏是你侄女,他的曾祖父是你祖父,說來你們的關系還是很親的。可這個李氏還未出閣之時,就胡作非為,曾未婚而孕,可你們李家最後卻隱瞞下此事,悄悄為她打胎流產,最後將她嫁出。”

“可李氏嫁出後,卻與小叔子私通,你們李家知道後,不但不教訓李氏,還以家族勢力壓迫其夫家不敢言,不敢告,硬生生的吞下這樁醜事。”

“但後來李氏還是毫不悔改,你們李氏也毫無懲治此女之意,只是一味縱容偏袒•••••••”

“李守素,你身為朕的執政,翰林院大學士,可你稱職嗎?德行配嗎?”

李守素羞愧萬分。

名門子弟中,也有守身自好的,李守素就還是個很自律自好的人,但家裡出了李氏那種敗壞家風的人,他也確實沒有盡到職責。

“朕已下旨,著捉拿李氏審問,然後發配安西焉耆充軍。”

“陛下!”李守素一聽侄女要送去安西做營妓,先想到的還是會讓李家顏面盡失,還想要求皇帝網開一面,結果只是惹的皇帝更加惱怒。

“李守素,你已經不再適合擔任大學士了。”

李守素怔住,呆滯。

半天,才緩緩點頭。

“臣李守素請辭!”

“準!”

當天,酈山禦營傳出兩件驚人大事,一是錦衣衛都督張亮謀反事泄,拒捕自刎而死。另一件事便是張亮續弦妻子的族叔大學士李守素,引咎請辭,皇帝準許。

皇帝很快任命了太子詹事李綱加觀文殿大學士之銜,入翰林院,加平章事拜宰相。

而獨臂將軍賈潤蒲接替了張亮,成為了新任的錦衣衛都督指揮使。

當天,還有一個消息被封鎖,秘而不發。

數千錦衣衛以及三衙軍校,被捕,他們被秘密審訊,然後被發配往朝鮮、安西、雲南、安南等幾道邊地長流屯田,並被宣佈到死不得返回中原。

他們的軍人身份與榮耀功勛,皆被剝奪,而他們下半生都只能在邊荒之地,獨自沉淪。

皇帝還頒下聖旨,詔禁儒家中講陰陽災異的學說,並禁止這派中的儒家術士,同時民間占卜星相的那些人,也被列為禁止。

以後膽敢有人占卜星相,傳播陰陽災異之論者,皆罪之,長流邊地,終生不得回。

同時皇帝再次頒下詔令,重申禁止軍中同袍認義兒行為,違者開除軍籍驅除出伍,軍官若敢以軍士收為義子者,皆奪職除爵,流放四邊。

那個叫慎幾的歌手,雖然檢舉有功,可皇帝依然直接給他定了個斬立決之刑。

在皇帝車駕離開驪山的那個中午,年輕俊俏的小白臉哥手慎幾,在驪山腳下被砍了腦袋,而那個淫蕩的李氏,則在長安城中被京兆府的不良人捕拿下獄。京兆府的不良人奉令沖入張亮的郡公府中,闖入李氏的房中時,這個婦人,卻正與一個年輕的俊俏和尚偷情。

不良人闖入時,他們衣衫不整,正行不堪入目苛且之事。

李氏見有人闖人,居然還恬不知恥的放浪而笑,根本沒有半點驚慌之態,更沒有半點要披衣摭擋之意。

只是她沒料到的是,這次他的郡公丈夫、大學士叔父也都保不住她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