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唐大猛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mk2258 2018-10-16 23:04: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322 67693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3
第1070章 將門也有草雞後

洛陽府司馬李客師,算是一個比較奇特的官員。

他是大將軍李靖的弟弟,此前任過雲中郡太守,不過雖然如今是洛陽府司馬,可是此人卻是一個老紈絝,最愛的就是架鷹牽狗。他好遊獵,喜養鳥。

最為精通的就是鳥獸之語,每次出去都能輕松的模仿出鳥語,甚至能引來百鳥朝鳳般的追逐,因此京城裡他有個外號,名為鳥賊。

如同是一個長不大的紈絝公子一般,李客師好玩好吃好奢華。不過皇帝看中的卻是他的一樣專業技能,就是他養鳥馴鳥的本事,因此早在大秦還未建立之前,皇帝還剛在遼東一隅之時,便讓他開始馴養飛鴿傳信。

到如今,大秦的飛鴿系統十分了得,六京十餘府這些大城要鎮,都有鴿樓。

飛鴿有長途飛鴿,也有同城飛鴿,比如洛陽城中,就建有一百多座望樓,每座望樓上便也是一座鴿樓,那裡的鴿籠裡養著許許多多的鴿子,每個望樓可與附近十餘座望樓相互飛鴿聯系。

通過這樣的一個飛鴿互聯,一百多座望樓就兼俱了監視和通信的功能,比起快馬和跑步傳遞消息,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且不限交通堵塞等。

朝廷甚至特意出臺了一部關於信鴿的規定,比如禁止私人馴養這種信鴿,也禁止任何人捕獵射殺這種信鴿,否則嚴懲入罪。

做為把信鴿發揚光大,不斷改良品種的李客師,僅憑著這一項,就在皇帝那裡備了案,很得看重。

不過李客師這人就是好玩,雖說官任洛陽府司馬,也是一個要員,可他平時卻不太愛理公務。

李客師活的瀟灑,過的自在。

不過今天皇帝特意召了來京朝集的李靖,卻不是要談嶺南之事,也不是談江南三藩,而是談這位鳥賊。

“鳥賊瀟灑自在,好不灑脫,只是對他那幾個兒子有些過于疏管了。你可知道,你那幾個侄子李大善李大惠李大志兄弟三,平時都幹些什麼?他們仗著有個大將軍的伯父,有個洛陽司馬的父親,自己哥三本來蒙門蔭入仕,在內衙親軍中擔任侍衛,可卻不用心當差,反而喜歡在市井廝混。”

“李大善三兄弟甚至還分別在西市、北市、南市各弄了一個會社,招攬市井無賴兒,甚至網羅一批貴族官員的紈絝子弟,他們欺行霸市,居然還向商家收起了例錢,還暗中搞走私,販賣違禁物品。”

“前幾天,李大善的積善堂為了讓一個貨棧交錢,居然綁架了貨棧主的女兒,最後貨棧主給了錢,可他們卻還是把那姑娘賣到了滎陽的一個青樓去了。”

李靖不過五十多歲,可這幾年也是東征西討,自幾年前率軍南下嶺南後,這幾年就一直長鎮嶺南。

今天皇帝跟他說起這些,讓他大吃一驚。

他是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們這等將門之家,居然會出這等不肖子弟。

“也許李大善兄弟幾個,還把大秦當成了隋朝,還想學習以前關隴貴族們在長安搞的那一套,暗中豢養幫派會社,盡做些為非做歹之事,無視國法律令。走私、綁架、勒索,甚至是賣良為娼,殺人,這些可都是死罪。”

李靖一言難發。

“藥師啊,你是朕倚重的將帥,這幾年有你在嶺南,才讓廣東廣西廣南三道安穩,李客師早先來投朕,數年來也是為朕辦了不少事情,尤其是這信鴿,幫了朝廷許多大忙。當初突厥人圍雲中,李客師也是表現極佳,堅守死戰不曾退。可現在,朕很失望啊。”

“陛下,臣雖是他們的伯父,可管教不嚴,請辭去官職。”

“那李大善三人呢?”

李靖眼中閃過痛苦神色,這幾個侄子太無法無天了,身為皇帝的侍衛,貴族將門子弟,結果卻暗中豢養幫派,盡做這些為非做歹之事,這種事情皇帝要追究起來,那是能夠牽連到整個李氏家族的。

“請陛下追究治罪。”

羅成搖了搖頭。

“朕也細思過,這些人終究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若公開逮捕審訊,事情就鬧大了。朕決定將他們三兄弟送到嶺南去,交給你好好管教。不過你帶走他們之前,朕會先讓皇城司將他們三兄弟秘密抓捕,關進皇城司的牢裡,先吃些苦頭再說。等他們悔改知錯了,朕到時再削奪他們的官職,除民為籍,再交給你帶去嶺南。到了嶺南,他們就是長流配軍,兄弟三個,一個流廣東,一個流廣西,一個流廣南。”

“至於李客師,朕會把他添進這次授封名單之中,讓他離開洛陽前往西山封地。”

“臣••••”

“這事與你沒多大關系,因此你年後還是回廣南,朕知道嶺南的形勢有些復雜,當初為了讓他們歸附,所以也給了不少條件,現在這些人還手握著兵馬,掌握著軍政大權,寧氏陳氏等一些嶺南豪帥,只想當土皇帝,這是不可能的。”

“你在嶺南,多用點心,誰若是敢對抗朝廷,你替朕發兵征討之,願意交出兵權,接受朝廷調整的,朕可以給他們保留富貴,但對抗朝廷的,朕絕不姑息。”

事實上,現在隨著朝廷對嶺南諸郡的政策推行,那些土皇帝極為不滿,他們拒不肯把手下的私兵交出來,更不肯交出實際大權。

朝廷當然不會允許,於是這些人便開始公然對抗朝廷,現在在寧氏等一些豪帥的頑抗下,朝廷在那邊不但沒法推行軍改,也無法推行稅改,稅賦收不上來,軍隊不受控制,地方行政也全被這些人把持著。

除了表面上是已經歸附了大秦,是朝廷治下,實際上就是想當土皇帝,搞國中之國。

這在他們看來是有歷史傳統的,過去魏晉時也好,到南朝時也罷,他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名義上臣服中央,中央也把地方交給他們,大家都好。

現在大秦朝廷卻非要打破這一傳統,這就是觸犯他們的禁臠了。

尤其是合浦的寧氏,叫囂的最兇。

說皇帝若是一意孤行亂搞,他們連往年那點稅賦不交了。

“嶺南三道,朕都交付給你了,李襲志和馮盎則是你的副帥,你回去後就抓緊訓練兵馬,一旦準備妥當,先滅寧氏。”

朝廷對江南三藩的姑息,被嶺南寧氏等以為朝廷軟弱,又見朝廷去年與西突厥等大戰後,與吐蕃休兵議和,於是更加認為朝廷元氣大傷,現在要公然對抗朝廷對嶺南的統治。

皇帝暫時還不想對江南三藩,是因為三藩控制的地盤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可嶺南諸郡的這些太守等,本就是早已經歸附朝廷的,現在卻又想鬧分裂,羅成絕不答應。

誰敢跳出來,羅成必然要立馬讓李靖打下去。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3
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

皇帝有意對嶺南的土皇帝們動手,其實在年前就已經態度很明顯了。年前,嶺南寧越郡太守寧長真,獻合浦大珠,永熙郡馮暄則進黎布。

但皇帝都沒有接受。

皇帝不接受兩郡進貢,態度很微妙。

本來地方給皇帝進貢方物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這次兩郡進貢珍珠和黎布,卻都不是以往的那種方式,他們用了多年前他們對中央王朝的那種朝貢方式來進貢。

這種朝貢方式,充分的表明了寧長真馮暄他們想要把嶺南與朝廷的關系,回到隋以前。

而那個時候,中原朝廷對這些嶺南地方豪帥們的政策是羈麼制度,就是只要他們臣服於中央朝廷,納入這個體系版圖之中,那麼他們就完全享受對自己地盤的自治。

官吏由自己任命,軍隊由他們自己徵召和掌握,稅賦也由他們定他們收,他們甚至不給朝廷納稅,只是象徵性的進貢。

這種,便是他們習慣和想要回到的朝廷和嶺南的關系。

寧氏在嶺南西道有數代之久,是世襲的地方首領,擁有數郡之地。而馮暄是馮盎的兄弟,也是寧長真兒媳婦的父親,是兒女親家。

馮暄早年還在隋朝時,就參與過叛亂,後來被他祖母冼夫人給解除兵權,隋末,馮暄又隨冼寶徹割據叛亂,後來冼寶徹被擊敗,他才無奈聽從兄弟馮盎的建議,歸附秦朝。

可如今,卻又跟寧長真打的火熱,圖謀要自治。

此時的嶺南之地,其實很野蠻落後,正是所謂的五嶺之南,人雜夷僚。除了南海郡(廣州),桂林郡和交趾郡這三個沿海港口或入嶺要地,在魏晉以來,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控制嶺南的關鍵要害之地外,其它的郡縣,尤其是山區幾乎沒有控制力,而在嶺南西道之地,控制力更弱。

正因此,長期在此實行羈麼制,這就跟朝廷對於雲貴地區一樣,是沒有什麼實際掌握力的地方。

去年朝廷在西北大戰之時,寧越郡太守寧長真、合浦郡太守寧道明、永平太守寧純還有永熙太守馮暄,還有郁林郡太守談殿等人就多次密議相商。

都是欲擺脫秦朝對嶺南的進一步控制企圖,想要回到各自為王的時代。

後來寧純反對起兵叛亂,退出了這個聯盟,而高涼郡的馮盎也根本不願意與他們密謀。

為了試探朝廷的態度,於是才有了年前這次的進貢改朝貢。

皇帝直接拒絕了他們的朝貢,消息傳回嶺南,寧長真等便開始加緊密謀,情報傳到洛陽這邊,羅成也是在加緊部署。

不過還沒有等李靖返回嶺南,結果錦衣衛就急奏嶺南反。

合浦郡太守寧道明率先在合浦起兵,緊接著永熙郡太守馮暄也起兵響應,然後在嶺南與馮家齊名的俚僚酋帥談殿也率諸溪峒蠻起兵。

短短時間,兩廣交界之處的寧越、合浦、永熙、永平還有郁林五郡,大部份城池就淪陷了,許多溪洞的俚人僚人被煽動起來。

皇帝接到急報,不得立即又召見李靖、李襲志和馮盎等人。

“詔授李靖為廣東道左都督指揮使兼南海郡太守,詔授馮盎為廣東道右都督指揮使兼高涼郡太守,詔授李襲志為廣西道左都督指揮使兼桂林郡太守,詔授丘和為廣南道左都督指揮使兼交趾郡太守。”

因為寧純和陳龍樹兩個酋帥不肯同謀做亂,因此皇帝又下旨,授封寧純為永平郡太守加廣西道右都督指揮使,授封陳龍樹為蒼梧郡太守加三品大將軍武階。

“嶺南的形勢比較復雜,漢俚雜處,但不管什麼情況,都堅決不能容忍這些人的叛亂。你們馬上返回嶺南,先率兵收復諸郡的城池,然後再進入雲霧雲開大山圍剿談殿等俚僚,這一次,要徹底的討平這些叛賊。”

匆匆把李靖等人派回去平亂,羅成也不由的頭痛不已。

想要休養生息,想要緩緩勁,可這些人就是不給機會啊。

都是盯著朝廷,一見朝廷元氣大傷,都想趴上來吸幾口血。

不過李靖等南下時,皇帝還是沒有再調拔兵馬給李靖。李靖也說憑嶺南之兵,足以平亂。

而羅成也不想在江南三藩未平之前,千里迢迢的繞圈調兵過去,太麻煩了,耗費太大了。

李靖幾年前猛龍過江,都能平定嶺南,現在有了幾年的經營,相信定能平定叛亂,也許會多花點時間,但羅成也管不了了。反正嶺南那個地方,這幾年就沒有什麼真正的稅賦收上來,靠的也就是南海港和交趾港還有桂林城,這三座控制在手的關港之城的稅賦和海貿易市舶之利。

這次皇帝讓李靖轉任南海太守,親自坐鎮南海郡,也是要保證這座南海沿岸的第一大商港,這可是羅成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剛有點模樣,絕不能讓叛軍給毀了。

至於說信任寧純、馮盎,那也是不得已的情況。

“真是多事之秋啊,就不能給朕三五載的時間嗎?”

又是一夜過去,天剛亮。

“陛下,皇城司提督求見。”

“宣。”

李憲有些匆匆而來。

“陛下,熊出手了,象雄人對吐蕃使館突襲,他們趁著這些天金吾不禁,城坊門夜間也不關閉,街上整夜的花燈和夜市的機會,于淩晨之時突然襲擊使館,幸好我們早有防備。”

“就說結果吧,抓了多少人?”

“總共有一百多個象雄人參與襲擊,還有數十個胡人傭兵,另外事後我們還抓捕了幾十個接應掩護的。”

“吐蕃使館裡,吐蕃武士死了三十餘人,傷了二十多個,吐蕃使者噶爾東贊也受了點輕傷,賽瑪噶公主只是受了一點驚嚇,未被傷到。”

“能證明襲擊者就是象雄人嗎,可否能證明他們是李迷夏派來的?”

“陛下,吐蕃人能證明襲擊者中有李迷夏的部下,被俘者中也有人招供是李迷夏派來的。”

羅成點頭。

“很好,我們想要的都有了,現在把騫瑪噶公主接入宮來吧,至於吐蕃和象雄,讓他們狗咬狗撕咬去吧!”

這兩條狗撕起來,也能省他點煩心事,羅成揉捏著太陽穴,最近煩心事太多了,能少一樁也是一樁。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4
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

我姬姓寧氏根系中原,源于周族。遠祖康叔,為周武王同母弟,先封于畿內康地。武王滅商建周,後封於殷墟,創立衛國,定都朝歌。傳至十世衛武公,封其幼子季亹(wei)於甯邑,厥以後以邑為氏,此乃我寧姓起源也!”

郁江畔,永平郡城中,永平太守寧純身穿緋色圓領官袍,頭戴梁冠,慷慨激昂。

寧氏家族曾為中原大姓,後來在南梁武帝之時南下,被梁武帝安置到了當時還很落後蠻荒的寧越一帶,當時為欽州。

最早帶著寧氏族人南下的是寧逵,從他起,如今寧氏已經經過了三代。從最早寧逵下江南時只帶著些族家丁奴僕來拓荒,到現在,寧氏已經占據了幾乎整個北部灣地區。

歷經陳代梁、隋代陳,再到秦代隋。

寧氏都牢牢把握著北部灣一帶的控制大權,關鍵就是他們在這裡幾代經營,不但有威望,而且還有私兵。

到隋朝時,寧逵去世後,寧猛力襲父職任安州刺史,他是個很有野心之人。繼任安州刺史之後,他派自己的弟弟寧暄帶兵進駐合浦大廉洞一帶,開辟新縣,扼住東南沿海。

在當時的北部灣,雖然版圖上也設立了州縣,但實際上這裡主要都還是俚人、僚民,他們不服教化,不為編戶。

寧暄帶著部眾前來開發時,這裡還是無人管轄之地,盡是俚僚。寧暄到來後先是與當地溪垌首領們談判,然後對不肯歸附的溪峒用兵,又拉又打,終於威服俚僚,然後動員他們下山,開荒種地,下山建村寨,並建立新縣大廉縣。

後來陳朝滅亡,隋接管嶺南,知道寧暄在這一帶的實際統治後,便乾脆授命其為合浦郡太守。

開皇十八年,寧猛力之子,寧越郡太守寧長真又以同樣的方法,在寧越北部開辟南賓縣、遵化縣。

初時,寧逵南下時,只據有一城,後來寧逵死時,已有五縣。而到寧猛力、寧暄兄弟倆時,已經又新開辟了十一縣。

到寧猛力之子寧長真,寧暄接掌寧越與合浦二郡後,又各開辟了數縣之地。

於是整個北部灣地區,盡納入寧氏管轄。

寧氏與俚僚關系也十分不錯,又拉又打,各溪峒臣服,朝廷甚至把寧氏直接稱為俚帥。

這與嶺南另一大豪帥馮氏差不多,當年馮氏也是在梁南時南下,本是北燕皇族,滅國後南投,被安置在新會一帶。

最初之時,令不出城,後來馮氏與嶺南俚人大族冼氏聯姻,從此馮冼兩家世代聯姻,馮氏也從新從南移到高涼一帶,取得當地俚人支持後,馮氏勢力迅速擴大,統有數州郡之地。

因此在嶺南東西兩道之間的大山兩邊沿海一帶,西面北部灣是寧氏地盤,東面沿海是馮氏地盤,而海南島也是隸屬于馮冼兩家的。

馮家對海南島的開拓,可以說讓脫離中原王朝六百餘年的海南島重新歸入華夏版圖,漢初時,海南島屬于南越國,後來漢武帝滅南越,在海南島上置縣,可不久後,島上俚人叛亂,此時漢朝乾脆棄縣,於是此後數百年便一直脫離中原王朝統治。

直到大業六年,隋朝才在馮氏統治海南島的基礎上,置珠崖郡,立十縣,此時離漢元帝棄海南島已經六百五十年了。

馮寧兩家,寧氏向西不斷開拓荒原,而馮氏則不斷向南開拓,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俚人徵收。

同時兩家因同樣的出身,因此相互結盟,也是世代聯姻,共同支援,一起征討俚僚,數代人的努力,在嶺南開拓的效果極強。

可以說,在此前,朝廷對嶺南之地,也就佔有幾個據點,其餘的地方實際都是俚僚羈麼。

但經過馮寧還有陳氏等這些南下豪帥們的開拓,嶺南之地新開辟了數十上百的縣。

在隋朝統治嶺南的那短短二十來年時間裡,對于嶺南的控制是進一步加強的,但依然還是主要依託這些地方俚帥豪強們,授任他們為地方太守,並給予他們自己選拔任用官吏的南選特權。

甚至他們各個都有自己的軍隊。

在隋文帝和隋明帝期間,雖然嶺南也有叛亂,但最後都是邊打邊拉,最終還是回到了舊狀態,而嶺南這些俚帥們對朝廷的回報,則是每年進貢,並且在隋朝需要用兵黔中或是高句麗時,也各發兵隨征。

比如楊廣征高句麗時,嶺南就發了三萬兵,其中大部份是寧馮陳各家湊起來的。

隋末,嶺南八大勢力割據,互相攻打,最後羅成派李靖南下,打通了交趾羅藝與桂林李襲志之間的阻隔,然後又勸降了馮盎,最後寧氏也率兵歸附,嶺南平定。

此後幾年,大秦對于嶺南可以說動作不大。

基本上還是以嶺南俚帥們擔任各郡太守,並以他們的子弟為縣令等,以安撫為主。但近年朝廷欲廢除南選之制。

所謂南選,便是嶺南的官吏銓選任命不經朝廷中央吏部,而是由各地太守自己選拔任命,這是以前的慣例,但對秦朝來說,不可能一直這樣南選,否則嶺南永遠只是那些俚帥們的地盤。

朝廷剛準備要廢南選,結果嶺南各家就不肯了。

隋末戰亂中,各大勢力都受到了不少沖擊,可寧氏和馮氏卻沒多少減弱,相反,還因其地理位置,以及歸附的早,勢力反而有所增強。

比如此時,寧長真為寧越郡太守,寧長真的侄子寧道明為合浦郡太守,堂兄弟寧純則為永平郡太守。

寧道明是寧長真之弟寧贙之子,寧贙早年也是一員猛將,曾經率馮氏兵馬跟隨隋軍征討過林邑,也北上蒼梧討過叛軍,因功封朝散大夫,後來合浦郡太守馮暄病逝,便由他接任了合浦太守一職。

當時的寧純還年輕,於是由堂兄接任,也是正常。

後來寧氏又向北開拓數縣,大秦接掌嶺南後,因寧氏有功,便乾脆授寧純為永平太守。

今年,寧贙病逝,寧氏照例請封其子寧道明為合浦太守,朝廷卻並沒有同意。

寧道明乾脆在合浦自稱太守,實際上已經逾越了,他接著又搞出朝貢合浦大珠之事,已經挑戰了朝廷的底線。

而永平太守寧純與寧長真是堂兄弟,卻是寧道明的叔父。他認為這合浦太守本來在寧贙死後,當由他來繼承,合浦郡可比永平郡大的多。

因此寧純與寧道明關系緊張,寧純也不滿寧長真偏袒寧道明,跟他也幾乎翻臉。

當寧長真叔侄決定聯合馮暄起兵時,寧純已經決定站到他們的對面去了。

一來他認為寧長真叔侄欺他,二來他也認為寧長真叔侄打不贏朝廷。

當然,表面上不能說是因為爭合浦郡內訌,只能以大義為名,召集部下兵馬以及各溪峒俚僚隨他起兵。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4
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

“大郎,形勢有些不太好啊。”

部將盧南皺眉道。

在寧純等人面前,是一副沙盤。

做的比較簡單,但山川河流城池還是都有。

永平郡南面與馮暄的永熙郡隔著雲開大山,西面是郁水(邕江)和譚水(黔江)雙河匯入,西面就是談殿的郁林郡。

南面就是寧道明的合浦與寧長真的寧越兩郡。

永平郡在諸郡裡都算小的,且這邊都是山區,人口少,田地少。

現在除了北面的桂林郡(原始安郡)還算可靠,那是李襲志為太守的中央派,其餘幾面皆是叛軍。

“不用擔心,桂林有李太守在,南海郡又有李大將軍,我們永平郡剛好處在郁江的中游,二李可沿江來援。”

現在寧純倒覺得自己在永平還是有些好處了,若是在合浦郡,跟寧道明換個位置,那他現在就是被四麵包圍了。

寧純雖然跟寧長真是一輩的,但寧長真已經六十多歲了,可他卻才三十歲不到,早年他隨父親也是去征過高句麗的,甚至還曾經在長安城的國子監讀過書,親軍府裡當過侍衛。

在寧氏一族中,寧純算是書讀的多,也眼界較開闊的。

永平郡山多也有山多的好處,就是好守。當年李光度據永平郡叛亂割據,憑著這塊小小的地盤,可是四面出擊,反而處處占據上風呢。

“朝廷的詔令已經頒下,陛下加我廣西道右都督指揮使,合浦郡早晚還是我的。”

長道明等正在攻打郡內不肯跟隨造反的城池和溪峒,但寧純不打算去救。

他準備就守著永平城,實在不行就撤到郁江以北去,再不行乾脆撤到蒼梧郡的蒼梧城,那裡在灕江邊上,無論是撤到桂林李襲志那去,還是撤到南海李靖那去,都方便。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打算跑。

“現在就看李靖他們什麼時候能到了!”

東海之上,一支船隊正浩浩蕩蕩的行軍。

因為江南三藩還未真正平定,因此朝廷要南下嶺南,只能走海路,要不然就只能從巴漢道再經劍南道,轉黔中或雲南。那樣繞道太遠且路難走。

還是海上方便一些。

從江都上船,出長江口,便一直沿海岸線南下。

這次李靖下嶺南,不再是上次出海時的那種樓船,樓船雖大,能載數百人,但那船不抗風浪,就算是在沿海航行,弄不好都會有翻船沉沒可能。

而這次用的是皇家造船局新制的船,號為寶船,這條船與之前的船完全不同。

它有四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長達二十丈,有數層甲板,尾樓很高。而最大的寶船船尾甲板有七層,能吃水三丈。

它相比原先的船,就是艏樓降低了,甚至沒有中間的艙樓,艉樓雖然還很高,但方形的艉樓極有特色,更別提他的帆居然都是軟帆。

這種帆按船長的介紹,不適合在內河航行,但在海上很便利。

李靖坐的這長船,便是四桅船帆三層甲板,船舷低,船身狹長,船上配備了床弩、神機炮等。

“我們這船重心低,不懼風浪,而且裝載能力強,尤其是還有極強的作戰能力,船上配備的床弩和神機炮,能夠遠遠的攻擊敵船,就算靠近了,我們也能夠跳幫登船近戰。”

“這麼長的船,龍骨不易取材吧?”

李靖問。

“我們皇家造船局採用了最新的拼接龍骨技術,大大降低了難度和成本呢。不過這樣的一條寶船,依然造價不菲的。”

這種新型的寶船,不僅僅是為海上貿易設計的,他還要有戰鬥能力。要防止沿海的海賊們襲擊,尤其是遠洋航行,過了廣南道後,沿海一路南下,直到天竺海、波斯灣,一路上都會有很多海賊,過去商船遇到海賊,是十分兇險的,商船雖大,但速度慢,海賊們的船有時藏在近海的港灣或是島後,突然襲擊,往往防不勝防。

一旦被他們登船,就可能是船失人亡的可能。

為此,羅成專門提供了一些設計思路,然後重金懸賞工匠解決問題,研製打造出了新一代的寶船。

李靖乘坐的這條船,就能夠裝載一千名士兵,平常航行,滿載貨物後,不能載船員水手以及護衛等一百多人。

“能駛入郁江嗎?”李靖問。

“我們可是皇家海上商貿局的船員,拿著最高的薪水,自然也有著最好的駛船技術,郁江可是大河,完全沒問題。”

“以前我們把樓船開到海上,還真是膽大啊,現在想想,真佩服那時的我們。”一名水手長笑著道。

樓船這玩意只適合在長江上,甚至長江上有風浪的時候都不適合,可過去,一樣開到海裡去。

結果也經常發生翻船,而有些運氣好的,甚至能飄到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去,比如早年封德彝隨征高句麗,結果船隊遇風浪,他就從長江口附近飄到了百濟去了。

而也有倭人本來是要到山東登陸的,結果卻飄到了寧波去了。

當然,更倒楣的也有很多,比如有一個日本遣唐使到是大唐後,在大唐一呆幾十年,都當到了宰相級別的高官,老了後想要返回日本,然後跟著日本使團坐船回家,結果半路上遇到大風,翻沒一半以上船。

有幾條船飄到了杭州,而那個老頭更是一路飄到了越南去了,還被海賊給劫了,好在他曾經當過安南都護,後來終於又得以返回長安,可謂九死一生。

早先航海,一是船不行,二是航海技術不行,於是稍偏離點航道,可能就只能任其漂流看運氣了。

這時代跑海上的,一般只知道一條航線,一旦偏離,若是離海岸遠點,可能連方向都找不著了。

完全是賭命。

不過這幾年航海技術突飛猛進,水密艙、航海羅盤,以及牽星術的發展等等,都讓這些跑海的安全感大增,更別說如今又有了這種了得的寶船,一般風浪不懼,也不再擔心海賊。

李靖坐在艉樓中,看著那浩蕩的船隊,足足三十多條這樣的寶船組成,後面還跟著上百條改裝的舊式船。

藍天瀚海,桅桿頂端,紅旗獵獵。

李靖都不敢相信,這樣一支強大的艦隊,居然只是皇家海上商貿局的商船隊而已,後面跟著的更是其它海商們。

他們順帶捎李靖去南海郡,還打算在南海城做完交易後,順帶著幫李靖去平亂。

看著那些腰裡挎著刀斧的水手,想想艙裡還有許多坐著歇息的商船護衛刀盾兵和長矛兵、弓弩兵們。

李靖覺得有些瘋狂,這些人又不是兵,又不是水師,只是皇帝的商船隊,憑什麼有這麼好的船,還配這麼多護衛,有這麼好的裝備呢?

每船僅護衛就五十名,三十多條船就是近一個團的戰士了,若是把那些彪悍的水手算上,那這豈不就是兩個團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4
第1074章 禁軍下海雇傭兵

李靖覺得皇帝這麼搞不太厚道。

如此了得的寶船,為何不先裝備水師艦隊?還有這些武裝護衛,他們明明就是殺氣騰騰的戰兵啊。

結果護衛隊長倒是笑著告訴李靖,他們這些人以前確實都是士兵,而且還是北衙的禁軍呢。

這不裁軍嘛。

先前計劃是禁軍內軍各裁一半,但實際上,是禁軍裁了一半,內軍只保留了四分之一。

大量的北衙和內衙的禁軍親軍被裁,這個時候府兵也在大量裁兵呢,裁了三分之一。

他們這些募集的職業兵,一下子失去了個鐵飯碗。當然,他們也可以歸籍為民,這些年打仗吃餉,也都或多或少的攢了些錢。

事實上,許多弟兄就都回老家了。

當然有些習慣了軍伍生活的漢子,又不願意再回去種地。

於是他們就接受諸侯們的募集,去給諸侯們當護衛,或者是去各商團裡當護衛。

“可惜諸侯不能擁有私兵呢,他們的那點親軍,都還是隸屬於朝廷的。否則,以諸侯們的條件,若是招募兵馬,條件肯定不低。”

李靖在一邊道,“若是允許諸侯招兵買馬,那豈不是亂套?”

“說的也是。”護衛隊長呵呵一笑,這位前神威軍的隊長,被裁後也不願回家種地,於是應招到了皇家海上商貿船隊,依然還是當了一名隊長。甚至他的那一隊人,基本上就還是原來的那隊兄弟。

他們連裝備什麼的都沒變過。

對他們來說,除了從陸地換成了海上,似乎沒多大的變化。

“有幾個兄弟一開始也暈船,不過暈著暈著,吐著吐著,也就習慣了。”隊頭腰裡挎了把橫刀,另一邊腰上還別了一把短弩。

“你們這裝備可是違規了。”

“違規啥啊,沒看到我們這是皇家字號打頭嘛,皇家可不一般的,有權擁有這些。”

李靖當下無語,說來皇家確實有這權力。

“你們到了南海郡,真願意隨本帥去討賊平亂?”

“嗯,這是上面的命令,其實我們也很願意的,我們平時跟船護衛,那是有固定薪水的,但如果遇到有海賊,我們護衛有功就有賞賜的。跟大將軍你去平亂,也是可以斬首或俘虜請功換賞的,何樂不為。”

李靖看著這個高大漢子的樣子,發現他已經成了一個雇傭兵了,為了賞賜而打仗殺人。

他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可又說不出來。

“只要能殺賊捉虜,自是有賞賜的,不過你們雖不是朝廷的兵,但也得遵守軍令軍紀的。”

“放心,我們都是禁軍出來的人,怎麼可能忘記這個呢。”

“打算以後一直幹這個?”李靖問。

“先幹個十年八年的,等攢夠錢,到時也買田置地,當一個地主老爺去。”

“沒有官爵勛位,有錢也限購田地啊。”李靖提醒。

“這我知道,但是邊疆限額不高,實在不行,可以去諸侯們的封國嘛,那些諸侯可不會限田,只要願意過去落戶,他們還免費分很多田地呢。”

李靖點頭。

“離開禁軍有沒有不舍呢?”

“當然有,也混了好些年了,哪曾想,說裁就裁了,剛開始還真不習慣,後來也想通了,如今天下一統,也用不到這麼多兵了,裁軍也是正常。保留十五萬禁軍,五萬親軍,五十萬府兵,依然還有七十萬的大軍嘛。更何況,還有三十萬郡兵,百萬鄉勇呢。真要是有大戰,我們這些老兵,也是能夠馬上奉詔歸伍的,你看我們退伍之後,不也還有一個預備役兵的名號在嘛。”

另一條船上。

廣東右都督指揮使、高涼郡太守、耿國公馮盎自上船後,便一直在認真觀察著這條船和這支艦隊。

越看是越心驚。

僅僅是一條商船,居然跟一座移動的水上堡壘一般,其船上所配之車弩、神機炮,還有弓弩、護兵,這條船若是闖入郁江,或是在沿海出沒,隨時登岸,襲擊城池村莊,想都不敢想像。

在海上航行了三天后,馮盎終于忍不住向那位臉上有道刀疤的船長詢問。

“這樣的船,我能采買一艘嗎?”為了避嫌疑,他還主動解釋了下,“我馮氏在珠崖島上有不少土地產業,每年都要往來兩岸,我看你們這船又大又穩,不懼風浪,若是有這樣的船,以後往來珠崖島上就要方便多了。”

船長呵呵一笑。

“耿國公若想買船,當然也是可以的,這本來就是商船。不過我們這船是皇家船隊,因此有額外的武裝配製,加了床弩、神機炮等,還配有武裝護衛。但若是耿國公買來私用,床弩、神機炮還有刀盾護衛、弓弩護衛等可就不能有的,否則可就是犯禁,弄不好還會涉嫌圖謀不軌。”

“這個自然,我只是買做私用,不需要那些。”馮盎連忙說道,不過心裡面還是微微有些失望。

“若是這樣的話,那肯定是沒問題的,其實耿國公直接派人去皇家造船局采購就是,一般是需要預訂的,要交付訂金,有標準船型,也可以按你們的要求進行一些特別設計或改裝,不過那樣是要加錢的。皇家造船廠速度還是很快的,他們造船,都是分做了數個廠生產,有專做帆的,有專做錨的,也有專做船釘、船板、船骨等等。”

“若是訂購標準型號的船,大船要兩年,中等寶船一年就夠了,小號的半年就行。他們那都有半加工好的各種木材等,繩帆等也都是現成的。不過,價格則不便宜。”

馮盎一聽,“價格倒不是問題,不是問題。”

做為嶺南土王,錢對他來說確實不是問題,要知道,隋朝時,整個海南島都差不多是他們馮冼兩家的產業,而大半個嶺南東道也是他們馮冼兩家的。

刀疤船長告訴馮盎,一條標準型的大型寶船,也就是他們腳下這條這麼大的,不加裝床弩這些武器,都要八千貫。

可馮盎聽了後,卻覺得很便宜。

八千貫錢,就能買到一條這麼先進的巨艦,稍稍改進一些就是一些犀利戰艦啊,值,太值了。

他甚至在心裡盤算著,若是可能,就先以商船隊的名義,先買他十條二十條的。

買二十條不過十六萬貫錢,對他來說,九牛一毛嘛。

船長在旁邊呵呵道,“耿國公買了船,可也得有能熟練操舟的船長和水手啊,若是耿國公沒人,造船廠還有個航海學院,那裡專門培訓船上所需的人手,從教牽星術到升帳再到做飯,各式人手一應俱有呢,耿國公可以去那裡雇傭,方便!”

馮盎一聽還有這等好事,那買再多船也不怕沒人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4
第1075章 當為萬世開太平

陛下,如今國家統一,天下安定,應當大力推行教化。陛下推行科舉,興辦學校,但許多學校還缺少書籍,大多書籍還是孤本,被許多士族、權貴、官員們私藏,這必然影響知識在民間的傳播,甚至不利於書籍的保護。”

秘書監虞世南陪同皇帝參觀皇家大圖書館觀文殿,站在那滿殿書籍之間向皇帝建議。

虞世南是當世有名的大書法家,同時也是位很有名的詩人,他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哥哥就是隋朝四貴之一的虞世基。不過當年虞世基權傾天下之時,虞世南雖與他同住,卻依然甘守清貧,絕不跟兄長合汙。

也正因此,雖然隋滅了虞世基也死了,可他在新朝依然得到了重用。隋朝時他是秘書郎、起居舍人,到本朝後則先後任著作郎、秘書少監,一直到如今的秘書監。

虞家江南士族名門,他的祖父仕南梁為始興王諮議,父親仕南陳為太子中庶子,都很有名望。

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陳朝時官至中書侍郎,因沒有子嗣,虞世南便過繼給叔父為子,取字伯施。

他生性沉靜寡欲,意志堅決,年少時與兄長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學大家顧野王的門下讀書,受學十餘年,勤奮努力精思不懈,有時十幾天都不洗臉梳頭,可謂是個學癡學霸。

他還師法著名大家徐陵,後來徐陵也認為他得到了自己的真髓,後來又拜同郡的和尚智永為師學習書法,而智永和尚正是王羲之的七世孫,因此後來虞世南的書法,深得書聖真傳。

正是因為年少之時的這些努力,所以雖然後來陳滅入隋,他也依然得到了重用,只不過因不滿兄長的所為,在隋朝時也還比較孤僻。

入隋之後,羅成不計較他是虞世基的弟弟,對他很是重用。

虞世南這幾年最大的一個功勞,就是在他的主持下,把隋朝藏書的觀文殿整理恢復。

觀文殿是在隋大業年間修建,完全遵照的楊廣的意圖建造的,而當時參與修建的正有虞世南。

觀文殿前的東西兩廂都是書堂,各有十二間。書堂和大殿之間由刻著龍鳳圖案的青石板鋪成甬道。每一間書堂裡都設有十二隻鑲珠嵌寶的書廚。

據說楊廣非常喜歡來書堂巡幸,因為楊廣非常喜歡看書。

“陛下,當年隋一統天下之後,吏部尚書牛弘曾建言徵集民間書籍,詔令天下,獻書一卷,賞絹一匹。”

在朝廷的重視下,隋朝從民間收集到了許多書籍,其中有許多珍本孤本。朝廷派專人整理這些書籍,將之分類,對於其中重要的書籍還令抄錄五十副本,珍藏各處。

甚至因為收到了許多世家珍藏的古籍珍本,還對現流行的許多書中的錯誤之處有了發現更正。

羅成走在觀文殿中,發現這座完全修復後的大殿,很是精美,如今這裡再次藏滿書籍。

東西兩殿的書堂結構相同,十二間小書堂裡,南北對稱裝有明窗,精巧玲瓏。書堂裡面的雕刻工藝,神奇巧妙達到極致。

雕畫的梁棟,綺麗的天井,華美的櫞頭,交相輝映,流光溢彩。

每三間書堂中間開一個方方正正的門戶,門口垂掛著彩錦織的簾貼緊,門頂上還有兩個栩栩如生的仙人把門。

門口的地上甚至還安放著機關。

當羅成將至,就有宮人高擎著香爐,在御前引路。

距離宮門一丈遠的地方,宮人用腳踏中機關,門下的兩個仙人飄悠降下,捧起簾幔徐徐上升。

同時兩扇堂門洞開,書櫥也都開啟,皇帝看完書離開書堂,門上卷著的簾幔又垂掛下來,恢復原樣。

書堂藏書萬卷,所收之書,都是由校書郎以規整的楷字抄書,沒有絲毫的改動和錯誤。

書的剪切裝幀既華美又幹凈。

“陛下,自秦漢算起,直到隋,文人所撰寫的著作,沒有能比的上的。”

隋亂時,觀文殿也差點毀於戰火,幸好得到保存,但當時許多書籍也遺失,近年不斷增添新書,才恢復當初的盛況。

羅成抽下一本書,翻看著,這裡藏的書並不是那些珍貴的原本,而基本都是隋時抄錄的新本。

“徵集新書這是好事,為了能讓大家積極獻書,朝廷可以特別說明,他們獻上的書籍,按照不同的分類,給予不同的賞賜,比如最少每卷賞絹一匹,而一些珍貴的書籍,可以賞絹每卷十匹百匹都可以。同時,為了能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朝廷徵集這些書籍,只做抄錄,抄錄完成後,原本再歸回舊主,不掠他人之珍藏。”

書在古代那是極珍貴的,甚至大多藏於那些士族手裡,而這些人一般是不願意把書外借,更別說獻書了。

千百年來,華夏文明薪火相傳,許多經典流傳下來,卻也導致不少錯誤之處,這就需要從其它珍藏本裡對照發現,予以更正修訂。

“還有啊,觀文殿很華麗,但僅僅做為皇宮藏書,還是有些不夠的。朕認為,有必要在六京,俱開設一座皇家大圖書館,館中藏書十萬卷,按經史子集各予分類,修訂目錄,分別珍藏。不再局限於只供皇室官員們觀看,無論官民士庶,只要幹凈整潔,都可以到圖書館借閱圖書。”

虞世南驚訝。

“無論士庶都能借閱?”

“當然,哪怕他是個乞丐,只要他能衣著整潔,手洗幹凈,身上沒有異味不影響到他人,也是可以讓他進入圖書館中借閱圖書的。”

讓知識傳播更廣,讓知識走出士族大家的壟斷,羅成認為很有必要,如果知識不傳播出去,科舉制度也沒多大意義,考來考去都是那些士族之家的子弟,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現在造紙和印刷技術的提升,使的書籍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秘書省做為朝廷的機構,當起到指引作用,收集民間藏書,校正整理編修四庫書目,對許多孤本珍籍搶救性的整理修復,抄錄或印刷副本。”

皇帝之前甚至都已經決定把科舉必考書九經每本雕板刊印萬本,六京同時發售。

同時皇帝還指定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四本紀傳體史書為官方正史,同樣各雕刻刊印萬本,一起發行。

將來,朝廷的國史館把大秦創業起居注和晉書、南史、北史、宋、南齊、梁、陳,魏、北齊、周、隋書,這十二本晉南北朝直到秦的史書修好後,也都將刊印萬本,列為正史。

漢代圖書館藏書目錄編有七略,為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六大類,加上概論性質的輯略,總題《七略》。

羅成打算按後世的分類法,直接把所有的書籍整理編錄為經史子集四部。

這項工作就交給虞世南負責的秘書省來做,工程肯定浩大,但這是值得去做的。

“伯施啊,你說什麼叫華夏?什麼叫中國,什麼又叫漢人?朕以為,是因為文化,是先秦以來,代代相傳的文化,把我們凝固為一個整體,因此就算朝代改換,江山易主,可始終不變的,是我們都是華夏,都是中國人。將文化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這與開疆拓土是一樣重要的。”

“不僅僅要有武功開疆拓土,還得有文治文明相傳。”

虞世南聽完這一席話,激動萬分。

“臣幸得陛下交此重任,定不負使命,就算窮其一生,也要完成這項使命!”

羅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吾輩當牢記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5
第1076章 李靖之猛龍過江

蔚南大海上,百帆爭渡。

李靖研究著面前的一份情報。

情報參謀在旁邊勸道。

“大帥,當小心馮盎,此人未必可信也。”

馮盎之兄馮暄此次起兵叛亂,馮盎卻沒有反,這並不能說明馮盎就值得信任。

“馮暄此人,向來跳蕩,數次反叛中原,早就習慣了。”李靖在嶺南也數年,對這些當地的俚帥們相當清楚,這些人本是中原南下大族,在嶺南歷經幾代發展後,個個強橫無比。

想當年,南梁末年,陳霸先起兵討侯景,當時他的最大支持者就是來自于嶺南的這些豪帥們,後來陳霸先建立陳朝,馮盎父親馮僕,當時才九歲,就帶著嶺南各部酋長赴建康朝賀,陳霸先也因此授他為太守之職。

九歲的馮僕能授太守,當然不是他有才或有功,而是因為當時嶺南地區,尤其是嶺南東部地區,馮冼兩家做為漢俚聯合的典型,在當地擁有極大的權力威望,史載他們據地兩千里,擁兵五萬餘,家中光奴僕就有一萬多。

正因為這份實力,所以陳霸先對於馮僕所代表的馮冼地方勢力,也是非常重視,特授九歲馮僕為太守。

歷經陳隋兩朝的冼老夫人,更是被稱為嶺南聖母,在當時,整個嶺南地區,當屬馮冼兩家的勢力最大,而馮老夫人做為兩家的當家老夫人,雖一介女流,可也是跺跺腳,整個嶺南都要震三震的人物。

冼家做為俚人世代首領,擁有部落十餘萬家,十幾萬戶的勢力,可是堪比一個小國。

再加上馮家做為南下的朝廷代表勢力,漢俚一結合,於是馮冼兩家集團之聲勢可知。

不過冼夫人的丈夫馮寶和兒子馮僕都是很年輕就死了,馮冼兩家集團,都是靠著這位女流為首領,此後在陳開國和隋一統天下中,這位老夫人都選對了隊,使得繼續保持在嶺南的地位,甚至在幾次嶺南叛亂中,她都堅決起兵平亂,於是更增添了其家族威望和聲勢。

不過早在隋初時,馮暄這個馮僕的次子,就數次參與到叛亂中,結果每次最後的結果,都是交由冼老夫人自己懲治一番,然後朝廷依然授其官職。

正因此,馮暄可以算是馮冼這個集團裡的一個另類,或者說是其中未必沒有深層次的安排。

馮僕兒子三人,馮暄是老二,馮盎是老三,老大早夭。

本來馮暄應當是家長繼承人,可就因為早年幾次反叛朝廷的經歷,因此最終老夫人把家長之位傳給了馮盎。

而馮暄也就繼續成為馮家的另類。

秦定嶺南,馮盎為高涼郡太守,這是馮家大本營,馮暄為永熙郡太守。而馮家的雷州半島被朝廷劃入了寧家管理的合浦郡。而朝廷又把寧氏管理的永平郡,劃出一個永熙給高家。

這樣的分割,雖打破了過去的勢力劃分,可並沒有改變多少局面。

寧長真為兒子寧璩求娶了馮暄之女,結為親家。

“大帥,我看馮暄根本就是馮冼兩家故意推出來的,早前冼寶徹就是他們推出來的,一家分兩派,結果冼寶徹敗後,馮家現在又繼續把馮暄推出來。如此一來,你們一家站兩邊,不管如何,都保地位不失。”

“馮暄現在兩萬兵,可馮盎卻有五萬兵,兄弟倆的奴隸都有一萬多人,但是兄弟倆管理的兩郡,報上朝廷的戶籍人口卻不過幾千戶,尤其是那永熙郡,戶籍人口不過一千七百餘戶,可他卻有子弟兵兩萬余,奴隸一萬多。”

這就是這些人的底氣所在了。

各個統領郡縣,可一郡數縣之地,戶籍上才千把戶人,但實際上的情況則是,每人都有奴隸過萬,子弟兵數萬。

“其實我又何嘗不知道,嶺南戶籍混亂,許多人戶根本沒有編戶齊民,所謂戶籍數字,不過是糊弄朝廷的。就說馮盎,其雖只是高涼太守,但實際卻能統領高涼、珠崖等四五郡之漢俚,所統之俚僚就有十幾萬家,漢民也有數萬戶。”

朝廷雖在嶺南劃郡設縣,但是這種區劃對於這些俚帥們來說,實際並沒太大約束力。

擁有子弟兵五萬,奴僕一萬多的馮盎,實際上是個號令兩千里的土皇帝,他現在站到朝廷這邊,要討伐自己的親兄弟馮暄,誰能真正相信呢。

簡單點想,馮暄起兵叛亂,馮盎出工不出力,如果馮暄最後敗了,馮家依然還保有勢力。如果馮暄成了,那馮盎到時依然還是一家人。

這麼一想,寧氏那邊有個永平太守寧純不反,說不定也是這種情況。

“不論馮氏寧氏打的什麼算盤,都算計不過陛下的。”李靖合上情報,“寧長真馮暄等人以反對廢除南選為由起兵,必將失敗。等他們失敗之後,寧馮兩家勢力也必將大損,到時朝廷就可以進一步削弱這些俚帥的實力。”

“當年嶺南八大割據勢力,除馮寧兩家外,李光度也是一度稱雄嶺南,他據永平為本,攻掠大半個郁林郡,還打下始安郡不少地盤,可最終呢,頑抗朝廷,最終兵敗身死,其永平郡也被折分為兩郡。”

馮冼兩家也早不復當年冼夫人在時的緊密團結,當年楊廣徵召馮盎入朝,先後在朝中和漢中等地任職,於是冼寶徹就趁機搶奪首領之位,後來被授為高涼郡通守。

隋末大亂後,馮盎自遼東歸嶺南,於是馮盎跟冼寶徹爭鬥日益激烈,最後刀戈相向。

馮盎最後借助秦軍的力量,擊敗了冼寶徹,最後冼寶徹退出高涼,欲退守冼氏大本營,結果還是被馮盎引秦軍擊敗,於是冼氏最終被馮盎重新收聚馮氏麾下。

“還有多久到達南海城(廣州城)?”

“快了。”

李靖閉目沉思,南海郡,也就是廣州,做為嶺表之地的經濟核心,是一個多方都欲爭奪之地,隋末之時,各方勢力反復登場,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在隋朝時,廣州的重要地位被桂林搶去,當時隋以桂林為其嶺南的統治中心。

可廣州于嶺南的交通中心和戰略樞紐的地位卻不容置疑,鄧文進、楊世略、高法澄、冼寶徹、馮盎各方勢力角逐於此,最後馮盎引秦軍南下,最終擊敗了其它梟雄,奪下廣州城。

但是此時秦軍已至,因此馮盎最終也還是沒能佔有廣州,廣州被交給了秦軍。

這次朝廷讓李靖兼任南海郡太守,就是要扼守這個戰略要點,進可攻退可守,如今的南海郡,不僅是交通樞紐戰略要點,而且還是海上絲路重要節點,海貿大港,必須得派李靖這樣的大將親自鎮守,就是為防馮盎一手。

“馮盎十三子,聽聞個個勇武,本帥當為國舉賢,這就向陛下薦舉馮盎幾個兒子去洛陽,年長者入宮中侍衛,年少者入國子監讀書。本帥這裡,也要借幾位馮公子來當傳令校尉!”

那名情報參謀聽了立時一笑,“這個好。”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5
第1077章 羅藝李世民起兵

廣南道,南郡之南。

霧濕嶺以西,落國。

獐子河畔,王都落城。

國王羅藝披鎧甲,騎在戰馬上,後跟著一隊彪悍的王國親軍騎士。剛打了一場大勝仗,又滅了一個蠻橫不聽令的寨子,羅藝和騎士們都很高興。

不大的王都城門前,全城的百姓都跑出城來迎接。

落城比較簡單,甚至與王城有些不夠匹配,只是一座周長不過數裡的小城,甚至城墻只是土石壘就,既沒包磚,也沒有高大氣派的城門樓。

此時王城裡全部人口也不到一萬,其中遷移來的中原百姓約千戶左右,他們擁有國民份,占了遷來百姓的一半左右。另外還有大約數千奴隸,這些多是羅藝征討的不臣服的境內部落。

這塊地方,過去一直是真臘國所有,中原王朝雖一直控制著交趾以及南等沿海九郡,但只限沿海之地,其西面有一條狹長的山脈長山山脈,高高的山脈,茂密的叢林,都阻隔著漢人往西拓展。

直到羅藝在隋末出鎮安南之時,當時真臘內亂,各部混戰,於是羅藝趁機出兵,越過了長山山脈重要的一個山口霧濕嶺,率兵橫掃了湄公河的一條支流羅倫河流域數百里地,威服各部落,在此設立了落、文陽兩縣。

不過此地本已經是南郡最南之地,又孤懸於大山之西,土地雖廣,但還是太偏遠。

此前皇帝突然發病,昏迷不醒,當時朝廷的宰相們擔心宗室王在地方統領軍政,會威脅到年幼的太子,為防萬一,於是收回羅藝的官職,分封他到霧濕嶺以西,建落王國。

這個分封對於羅藝來說,倒還不錯的,畢竟這塊地本來就是他親自打下來的,他也在安南呆了幾年,對這邊多少有些熟悉了。

當時朝廷催的急,羅藝也就匆匆就封。

到此地後,面臨的是只有兩個簡陋的小縣城,和千百戶人口。說是小縣城,倒不如說是個交易點,駐守的士兵和家眷,來此收購象牙等貨物的商人們,一些流放屯田的流人。

朝廷把這裡的這點點人口都劃給了羅藝為封戶,又把當地的駐軍轉為了封國的朝廷駐派親軍。

加上羅藝自己帶來的部曲等,整個王國的軍隊都不滿千,人口不過萬。

好在羅藝也不挑剔,就藩之後,開始拿出錢財,四處招募人口,並訓練戰士,同時加固兩座城池。棉花糖無錯mian花tangwucuo

他又派人去與封國內的各個真臘部落的原住民傳話,讓各部首領前來拜見,對於肯來拜見的,他都授封他們為亭長、裡正、村長之類的頭銜,並讓他們送子弟來王都新建的學校讀書,並選其精壯者擔任他的親衛。

同時,也許這些人來王城交易。

而對於那些不肯聽令的,羅藝就不客氣了。

先禮後兵。

他率領王國親軍和自己的侍衛,一一掃蕩)過去,雖然真臘部落民也很兇悍,可那些野人一般的部落民,打著赤腳,拿著骨箭,既無鎧甲又於鋒利武器,如何是羅藝對手呢?

這大半年來,羅藝已經掃滅了十幾個寨子,俘虜了幾千人。

這些被俘者,羅藝直接貶為奴隸,然後在他們的原寨子修整後建立屯莊,安排漢人移民過去屯田居住。

“這次收獲不小,居然還是個能驅大象的部落,繳獲十幾頭大象,還有這麼多象牙呢。”

羅藝捋著須,“大象看著龐大,其實膽小,真要對付這種完全沒有防護,又沒有數量優勢的象兵,簡單的很。”

象兵可懼者,還得是成群結隊,若是成百上千的大象沖過來,還是很猛的。當然,就現在這周邊,還沒有這樣強的部落呢。

落國所在的這片地方,算是兩座大山脈之間的一片谷地,其南北三百里,東西數十裡,其境內有東西流向的數條河流,同時也有南北流向的大河漳子河。

這河本地名譯為羅倫江,不過羅藝改成了獐子河,蓋因這裡獐子多,經常有獐子在河邊飲水。

“據說這獐水河向北一直流,匯入的大河還是從青海流經劍南、雲南過來的?”

說話之人是李世民,他因拒不聽從朝廷的調派,最後一貶再貶,直到除籍為民,最後被一路發配到了廣南屯田。

後來又跟隨羅藝來到了落國,擔任了參軍事之職。

羅藝做為封國國王,並不是對封地有完全的軍事和行政權,相反,朝廷在其封地依然是派官員來任地方官,並派駐將領,駐守府兵,軍政皆由朝廷所派官員負責。

不過相應的,封王依然還有一自己的國官,比如為國王,羅藝便有王師、王傅、王友各一人,文學二人,長史、司馬、諮議參軍各一人,掾、屬各一人,主簿、錄事、記事各一,還有六曹參軍事各一人,參軍事四人,行參軍六人等。

不過因為諸侯並沒有直接管理封政稅賦等權力,因此這國官系統,其實也就是相當於名義上的,沒啥實權。

李世民所授的參軍事,也都是視品,並沒有實際品階。

不過實際上嘛,封王諸侯們遠在邊疆的蠻荒之地,形勢復雜,而羅藝又是第一代封王,本又是威望高的人,因此在這裡,南國兩位縣令以及駐軍的校尉,都還是比較聽羅藝的。

幾次出兵,羅藝名為助陣,實際上就是統兵指揮。

“聽陛下先前說過一次,說這獐子河從霧濕嶺發源,到匯入那大河就有八百里長。而那大河就更了不得了,起源自劍南西的高原之上,流入劍南、經雲南,再入真臘等一直流到此,然後還一路向南,最終入海,據說全長有萬裡之長,比咱們中原的黃河和長江還要長呢。”

李世民不由的嘖嘖出聲,來到這蠻荒之地後,他反而覺得自在了許多,瞎掉的那隻眼戴他黑眼罩,後來在嶺南又斷掉的那只手他也取掉了仿製的木手,而是改成了一支鐵鉤,他覺得安裝上鐵鉤雖然看著醜陋,但還實用的。

“萬裡之長啊,那豈不是說只要我們一路沿江往上攻打,能夠打到吐穀渾甚至是回到隴右?”

“說是這麼說,不過數千里之遙,那邊盡是些密林高山,難。”

這邊的密林和高山可是很可怕的,尤其是那些巨蟒、毒蚊還有吸血的螞蟥,這邊還有什麼鬼雨季,一到雨季,雨下個不停,到處是水。夏天天氣又,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病。

好在他來後,牢記皇帝的囑咐,喝水都是煮開了喝,住的房屋也盡量搭的吊腳樓,又帶了許多防蛇蟲治毒物的藥。

在這地方落腳生根,最大的敵人並不是那些野蠻落後的真臘人,而是這茂密的叢林,高高的山峰,和那數之不盡的蛇蟲螞蟻等還有這鬼天氣。

“大王,恭喜凱旋。”

落縣令一綠袍,笑著上前迎接。

“家裡一切安好吧?”羅藝下馬。

“安好,就是北邊又起戰事了,寧越、合浦、郁林、永熙四郡反叛,朝廷已經令李靖大將軍等出兵平亂,如今是丘大夫出任廣南左都督兼交趾太守。”

“又叛亂了?丘和任交趾太守嗎”羅藝點了點頭,丘和算是他的老部下了,當初他初鎮安南,丘和就在交趾為他的郡丞,這些年過去,丘和也成了安南的一把手了。

“既然打起來了,那咱們也不能在這邊看鬧啊,我這就給丘和寫信,要求南國出兵北上助陣平亂。”

“二郎,你來替我寫這封信,可否?”

李世民好像在走神。

羅藝又說了一遍他才回神,“沒問題。”

看著李世民遠去的背影,羅藝似也在沉思,“敢起兵叛亂,真是不知死活!”

入城之後,顧不得一路疲憊,羅藝立即派人去把落縣令和落府駐軍的營指揮使請了過來。

另外朝廷派來的巡察禦史也一起過來,這位禦史是禦史臺派到封地的,負責監督諸侯,同時也負責刑獄司法,也算是封地的實權人物。

再加上縣丞縣尉主簿這幾位,很快會議就開始了。

“剛回來就得到消息,嶺南四郡叛亂,吾為大秦諸侯,又是宗室,遇叛亂,當然得出力平亂。本王希望在座的諸位能夠支持!”

年輕的縣令先瞧了瞧巡察禦史,縣令是七品,這位禦史卻僅僅是八品,但是禦史是朝廷中央特派。

著青袍的禦史已經不年輕了,須發半白,來到落這樣的邊蠻之地為官,也屬實不容易,可為了能夠仕途再進一步,這位禦史也是主動請求外放邊疆,好為自己的資歷添上一筆,能夠減少點磨勘的時間。

聽羅藝說要出兵,不由的沉吟。

這位落王平時在封地的許多行為,其實是已經有些逾越界線了,可這裡畢竟比不得內地。

現在這位又要出兵北上,當下有些為難的道,“調兵出界,這可是大事,須得先奏請朝廷,得樞密院公文調令以及兵部的兵符,方可出兵啊,否則就是擅動兵馬,視同謀反。”

“這個我豈不知,只是如今嶺南有叛亂,還是四郡叛亂,這可不是小事,事急從權,我們這邊上奏,同時先出兵。”

府兵指揮使向來是聽從羅藝的,畢竟羅藝在軍中之威望那不是一般可比,或者說就算指揮使不聽,可下面的都頭們估計也還是聽從羅藝的。

“府兵不可輕調啊。”縣令在一邊勸道,“不過若是換一個法子,也許可行。”

“什麼法子?”

年輕縣令的腦子比較活,當下獻上一計。

羅藝聽完,倒是不住點頭,“聽起來倒似乎不錯,也不違反朝廷制度。”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5
第1078章 子弟北上權宜策

天氣一如繼往的晴好。

雖是正月裡,可羅藝僅僅只是穿著件單層的袍衫。

落城外,引獐子河活水繞城而過,護城河水清澈,一排中原帶來的柳樹種子已經長的很不錯。

羅藝扯了扯衣領,“這天氣,真不敢相信是剛過完年,這在中原起碼是端午後的天氣了。”

現在是這邊難得的好季節,在這幾呆了幾年,羅藝也對這邊天氣熟悉很多,每年端午前直到中秋後,這邊幾乎都是雨季,連綿的雨一下好幾月,斷斷續續沒完沒了。而在中秋後直到次年端午前,則會是難得的旱季。

雨季之時,雨量集中,且經常有暴雨、大雨,而一到旱季有時可能一兩個月都不見下一場雨。

這邊天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四季不怎麼分明,就算是臘月寒冬,可依然也是只需一件衫便可。

其實羅藝還是比較喜歡旱季的,起碼人不會整天潮濕。

“我去不了廣西了。”

羅藝把衣領又扯開了一些,峨冠博帶在這邊不太適合,可他又不太習慣如普通國民或奴隸一樣著短衫,穿著草鞋木屐,甚至乾脆打著赤腳光著赤膊。

遠處,便是新開墾出來的耕地,一群群真臘奴正在地裡幹活。

這裡的氣候好,種植著南邊占城傳過來的稻種,一年可以三季,眼下才是正月,可地裡的稻子居然就要收割了。棉花糖無錯mian花tangwucuo

看著那一片片的稻田,羅藝感嘆,這邊雖然確實太偏僻遙遠,可真是老天賞飯啊。

隨便平整一下土地,開挖下溝渠引水排水,然後地都不用怎麼深耕,撒下稻種,就能瘋長,以前那些當地的真臘人甚至根本就沒有什麼管理之說,也不會什麼篩種育秧移栽這些,就是簡單的撒把種子,然後幾乎沒管理,任由野草般的生長,過三個月就可以收獲了。

這讓羅藝這個不是農民的貴族,看的都是直妒忌啊。

漢家移民更是感嘆那些真臘野人,浪費這麼好的田地天氣。他們來後,平整田地,挖渠修溝,還優選種子,育秧移栽,引水灌溉,哪怕是在旱季的時候,也可以借助水車等保證稻田的用水,成功的完成了一年三熟。

原本真臘人對種植是很隨便的,反正這邊地廣人稀田地也多,隨便哪裡撒下種子,等著收獲就是,甚至還有各種香蕉等水果四季常有,食之不盡。

但漢人移民們不一樣,大家很細心的整理田地,用心耕種,馴牛耕犁,帶來中原的農耕技術,在這片土地上完成了跨越式的農耕升級。

羅藝在嶺南,最不缺的就是糧食,雖然人口不多,可現在落國雖只兩縣,人口總共民和奴、兵等加起來也不過一萬餘人,可是已經整理出來的田地,一年三熟,倉庫裡堆滿了糧食。

糧食產出根本吃不完,可百姓又捨不得放棄那些地,一年依然是三季,甚至還在繼續平整田地,開墾新田。

羅藝抬腳踢起一顆石子,石子落入護城河中,一條正躍起吃草的大魚一個跳躍又鉆入了水波之下。

好大的一條魚。

護城河裡到處是魚,甚至稻田裡也是魚蝦遍田,還有各種的螺蚌青蛙泥鰍黃鱔等,在這種地方,真的是根本不用擔憂吃不飽飯,不用擔心饑荒這些。除了蚊蟲肆虐,水土難服,遠離中原,其實這裡真是一塊好地方。

“本來想讓你擔任新要開辟的縣尉一職,現在看來得先等等了。”

李世民右臂上裝著一隻鐵鉤,原本俊朗的一張臉上,則蓄滿濃密的絡腮胡,還戴著只黑眼罩,看起來,整個人好像三十多歲的粗獷漢子,很難想像這其實才是個二十出頭的中原貴族名門子弟。

“其實我也預料到了,大王畢竟為宗室,受封在此為國王,沒有皇帝的旨意,朝廷制度,諸王可是不能離開封地的。”

“是啊,駐封國的府兵親軍無令不得出界,諸侯也一樣無旨不得出界。雖然這規矩麻煩了點,可畢竟是朝廷的制度,我也不好違背,總不能開個壞頭嘛。”

雖然羅藝和王國的府兵不能出界,不過羅藝還是打算要出兵廣西的。

“我已經召集了三百封民子弟,還有五百多個臣服受令的真臘部落青壯,再加了二百來個真臘奴兵,湊了一千人。”

府兵無樞密院調令無兵部軍符不得擅調,但羅藝只是徵召一群封民子弟為自願,再拉上一群真臘蕃民,一群奴兵,這就繞過了。

“我打算讓你來統領這支自願子弟,出霧濕嶺到南郡後,可以直接乘船到海港浦陽。我在那裡有些產業,我已經去信那邊的管事,開始張羅雇傭船隻,等你們到時,就可以直接登船前往廣西了。”

李世民笑笑,“大王這也是打擦邊球吧?”

“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嘛,這次你率軍北上,不僅僅是助朝廷討逆平亂,也是我們南國擴張的一個好機會,反正現在寧越等四郡皆為叛亂之地,你帶人過去,就放心的搶,搶錢搶人,我也不要地盤不要城池不要糧食,這些我這裡都不缺,我就要錢帛和人口,尤其是人口,管他是漢人還是俚僚,只要是附從寧長真等作亂的,皆可攻擊劫掠。”

羅藝現在這長山山脈以西,單獨一國,好幾百里地,才一萬多人口,其中漢人移民還不到一半。這對羅藝來說,正是現在落國最需要的。

落國有很多可耕之地,能輕易的種出可供養許多人口的糧食,現在就缺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可以建更多屯莊,開辟更多新縣,築更多城池,建立自己所需要的手工作坊等,去征討更多的真臘蠻子,開辟更多疆土。

“雖說我們也可以繼續打真臘蠻子,但這些蠻子實在是太窮也太懶了,那些寨子裡除了點糧食水果,還有什麼?最多就是幾頭大象幾頭牛,我缺這個嗎?廣西那邊不同,寧氏馮氏也是數代經營,寧越郡不但盛產北海合浦大珠,而且還有紡織、燒制瓷器、制鹽等手工業很不錯。”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06
第1079章 日不落大海賊團

相比起來,日照國現在就是一個落後的原始部落一樣,除了產糧食,其它的基本上沒有什麼產出,更別提什麼手工製造業了,因為不靠海,所以海貿的光也沾不上多少。

這方面相比,寧氏所占據的北部灣地區,可真是太讓人羨慕了。

李世民也笑道,“皇帝所稱的北部灣地區確實地理位置很優越,寧越、合浦兩郡分別有南流江、欽江等江河匯流入海,具有江海聯運,開展水上交通的便利。而且北部,以蒼梧為中心溝通嶺南東西,通過黔江主要支流柳江可經紅水河到達黔中道諸郡,海上航線東可抵南海、建安諸郡,向南近可至交趾、日南等郡。溯桂江、灕江,過靈渠連通湘江水系,可直抵中原。”

有著這樣的交通便利,再加上一直以來,海上貿易哪怕是到現在有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提升,可海船依然還是主要沿海岸航行,因此北部灣就成了溝通南海港和交趾港兩大港口的重要紐帶。

更別說,北部灣地區的物產也十分豐富,藏山隱海,珍寶溢目,商舶遠屆,委輸南州,故富實也。

“廣西道沿海的北部灣地區多產犀象瑇瑁珠珊,當年秦始皇征討越人時,就有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之因。犀角、象牙、珍珠、翡翠、金銀、玳瑁、葛布、龍涎香等等,這些都是在中原內地罕見的奇珍異物,為富豪權貴們所喜歡。

合浦珍珠更是聞名千年,北部灣有長期從事采珠的珠民數千,每年都不知道要死多少。

此外中原之地金銀產出極少,但偏偏嶺南之地就有很多金銀產出。

正是憑借著這豐富的資源,所以寧氏不過占據北部灣三代而已,結果就從當初隻據一城,到如今據有三郡數十城,並且靠著這些豐富物產,大量蓄養奴隸,招募兵馬,還從中原引進技術,大力發展紡織、瓷器、制鹽和造船這四大行業。百度棉花糖無錯

羅藝希望李世民率部北上後,能夠多搶些合浦珍珠啊犀角象牙翡翠金銀玳瑁等,當然最好是能多搶些人口,尤其是那些技術工匠。

雖說日落國不靠海,曬不了鹽,但是可以燒瓷器燒陶瓷還可以發展紡織嘛,這可是重要的民生項目,同時也是很好的工商貿易項目。

日落國畢竟翻過霧濕嶺就是日南郡,這裡有浦陽海港,也是海船常停靠補給的港口。

“我聽說在寧氏之地,他們種植棉花,織為綿布。幅長闊而潔白細密者,名曰慢吉貝。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貝,有絕細而輕軟潔白,服之耐久者。雖說其中的粗吉貝較粗,可耐粗,且透氣吸汗,很受歡迎。若是你這次能弄來一些熟練此棉花種植和紡織技術者,那以後我日南國將士百姓們的衣服,就能自產自足了。”

“我聽說寧氏所種這種棉布,比起朝廷開始在河隴等地試種的白疊棉布大有不同,要差的多。”

“差些無妨,白疊布也比不過絲錦,但勝在種植起來有優勢啊,比種桑養蠶種麻織布產量上都要高,適合百姓所需。”

李世民點頭,“這樣說的話,那我到時就多注意一下,一定弄些種棉人和紡棉人回來。”

“還有陶器瓷器燒制的工匠,若是能找到挖金銀銅礦的工匠,也弄些回來。”

羅藝深信,既然寧氏那邊多產金銀銅,那他這邊山更多,沒理由不產。

“好,我到時特意尋下寧氏的礦山、窯場,把工匠帶工人一起給抓來。”

羅藝滿面帶笑。

“二郎啊,我知道你心性高,過去年輕氣盛,不過不管怎麼說,你三姐也是皇帝的貴妃,我們羅李兩家那也是一家親的。我羅藝無子,雖然將來楚王成婚後生子後,會過繼一子到我名下為孫,繼承我這裡的家業,但是你既然也留在日落國了,我還是希望你能把過去的那些事情看開一些。”

李世民呵呵一笑,卻沒多說什麼。

“那些事情不提也罷,反正我是嶺南長流人,永遠沒機會回去了,也不想再回去了,大王和這日落國都還不錯,我挺喜歡現在的生活的。”

“也罷,不提不提,這次我就把這一千人完全交給你了,到了浦陽,那裡會有準備好的船隊,我相信你的指揮能力。”

“放心吧,我曾也統過千軍萬馬,擊敗過一二十萬的大軍,就算如今統領千餘人馬,可跑到寧氏地盤打打遊擊還是沒問題的。”

“出了日落國,你們就不能再打著日落國的旗號了,你們是海賊。”羅藝笑著道。

“海賊也罷,山賊也行,無所謂了。”李世民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有沒有名號都一樣,只要不會被廣東廣西廣南的朝廷官軍誤傷就行。“到時就叫日不落海賊團罷。”

“二郎,如果你願意,待你凱旋,我收你為義子,到時也劃分一塊封地給你。”羅藝道。

李世民打量了羅藝幾眼,“你就不怕皇帝惱怒,我可是不識皇帝抬舉之人。”

“這不一樣。”

當初李世民只要給皇帝低個頭,一樣可以保留開國侯的爵位,一樣能有實封,可當初他就是不肯低這個頭,才最終來到了這嶺南。

如今,羅藝說要收他做義子,還說以後要給他一塊封地,李世民突然覺得有些好笑。

“待我回來再說吧,說不定我死在廣西也不一定呢。”李世民笑笑。

“別說這樣的胡話,我可是盼著你回來的。要不是有朝廷制度限制,我定是要親自披甲上陣的。”

“大王在家若是閑不住,可以再帶兵去掃蕩掃蕩一下真臘蠻子嘛,敢有不服者,皆蕩之。雖說這些蠻子又懶又窮,沒啥東西,但抓過來也能當個奴隸嘛,再不濟也能送到浦陽港發賣或者交換其它。”

“哈哈哈,你說的倒是沒錯,旱季還有幾個月,正是難得的好季節,趁著雨季到來之前,再去掃蕩下不服的真臘蠻子們,也算是活動活動了,正好本王還想再開辟一個新縣,還想趕在雨季前築起新縣城,還缺些人手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