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629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38

第170章 大局初定(一)

  當天晚上,高原和李瑛鴻就住在太守府裡,同時也在太守府裡,另外安排了一間房,讓雲瑤居住,當然高原的寶馬赤龍和雲瑤的寵物小白,也和他們一起,成為代郡太守府裡的第一批新住戶。

  剛一回到了寢室,李瑛鴻向床榻上一躺,道:“戰鬥總算是結束了,我們也佔領了代郡,可累死我了。”

  在經歷了重大變故,又經歷了一個多月的不穩定生活之後,現在總算是有了一個安身之地,更為重要的是,現在高原已經回來了,李瑛鴻也不用再擔負重要的責任,因此李瑛鴻的身心也完全放鬆了下來,在不知不覺之間,又顯露少女的天真本色。

  因此高原在床榻邊坐下,輕輕撫摸著她的臉頰,道:“這段時間確實是為難你了,這幾天就好好休息吧,而且以後你也不用這麼辛苦了。”

  李瑛鴻坐起身來,勾住高原的脖子,搖了搖頭,道:“我只用休息幾天就可以了,如果我們要建立起一個國家,那麼佔領代郡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以後的征戰還多著呢?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你一起戰鬥,並且盡我最大的力量,幫助你建立起國家。”

  高原怔了一怔,心裡一陣感動,輕輕把她抱在懷裡,道:“謝謝你,瑛鴻。”

  李瑛鴻嫣然一笑,道:“我們之間還用說謝謝嗎?”說著,主動將溫熱柔軟的櫻唇印了上來。高原的雙手一緊,摟住了她的纖腰,熱烈的回吻起來。

  唇分之後,李瑛鴻的臉色嫣紅,在燈光照映下,更是顯得美豔不可方物,雖然兩人早已經成親,而且夫妻歡受的次數也不算少數,但還是讓高原看得一陣怦然心跳。

  李瑛鴻嬌媚的看了他一眼,輕聲道:“高郎,來愛我吧。”

  聽了李瑛鴻的話之後,高原頓時如奉聖旨一樣,把李瑛鴻放倒在床榻上,低頭再次狠狠的吻上了她的櫻唇,貪婪的吮吸著。李瑛鴻“嚶嚀”一聲,粉臂纏了上高原的脖子,婉轉逢迎。柔軟的嬌軀也在他的身下如蛇般的扭動著。

  一陣激烈的男女歡愛之後,李瑛鴻的臉色一片潮紅,柔若無骨般的嬌軀的依偎在高原的懷裡,任由高原還自己嬌嫩的身體上輕輕的撫摸,靜靜的享受著風雨之後的寧靜與溫馨。

  雖然現在李瑛鴻還未滿十八歲,但她長年練武,身體強建,而且和高原成親之後,也漸漸的退卻了青溉,初步具備了幾分成熟的氣質。

  又過了好一會兒,李瑛鴻才道:“高郎,你打算怎麼處理阿瑤呢?”

  高原怔了一怔,道:“好好的,你提阿瑤幹什麼?”

  李瑛鴻嫣然一笑,道:“你也不用這麼緊張,我和阿瑤接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看得出來,她確實是一個好姑娘,我和燕羽都很喜歡她,而且如果沒有她,你恐怕早就被蚩尤之力控制了,既然她和你已經有了這樣特殊的關係,那麼不如就把她娶回來算了。”

  雖然雲瑤來到營地的時間並不長,但她的性格溫和,而且又有救治傷患的異能,因此不少人都對她很有好感,並不以她是一頭銀髮,又帶著一隻大白狼為怪。而李瑛鴻和耿燕羽知道雲瑤對高原的幫助之後,對她更是充滿了感激,己經把雲瑤視為姐妹,沒有剛見雲瑤時的一點敵意。

  既然雲瑤對高原如此重要,而且她又有特殊的醫治能力,李瑛鴻也覺得不如就讓高原把雲瑤娶回家來,以後也好名正言順的在一起。在這個時代,有權勢的男孑多妻,是常有的事情,除了極少數悍婦之外,絕大多數女孑都把男人納妾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實。好在是李瑛鴻並不是悍婦。

  反倒是高原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男尊女卑的習慣,心裡還有猶豫,一來是擔心李瑛鴻會不同意;二來也不知道雲瑤的態度如何,雖然他也能夠感覺到,雲瑤對自已確實有好感,但現在自己已經有了正妻,雲瑤嫁進來只能做姬妾,雲瑤不同于耿燕羽,她會甘心做姬妾嗎?

  因此高原苦笑了一聲,道:“你說了這麼多,阿瑤願不願意,都不知道啊。”

  李瑛鴻笑道:“我看得出來,阿瑤對你也很有好感,而且她和你有這樣特殊的關係,因此相信她也不會拒絕的。雖然她嫁進門來,只能為姬妾,確實是有些委屈她了,但我可以向她保證,只要是入門之後,大家都以姐妹相稱,不分尊卑,應該不會有問題吧,明天我就去對阿瑤說。”

  高原想了一想,李瑛鴻說得確實有道理,這倒是一個解決的辦法,同時高原也對李瑛鴻的大度和善解人悥十分感激,道:“我看還是不急於這一時,現在我們才剛剛佔領了代郡,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因此還是等這裡先安穩下來再說也不遲。”

  李瑛鴻道:“你說得也對,那就過幾天再說吧,不過高郎可就還要再等上一段時間了。”

  高原的心裡一動,本就還沒冷卻的熱情,又騰的升了起來,翻身又把李瑛鴻壓在了身下,笑道:“這段時間不是還有你們嗎,趁著今晚還有時間,我們再來一次……”

  第二天一早,高原和李瑛鴻起床之後,讓甯戚、耿忠等人,以及耿燕羽和藺文淸母孑也都早早的進城來,高原和李瑛鴻一起在太守府門口迎接他們一行。

  見了高原之後,羅煥首先奔向高原,大叫著:“師傅,師父,你可算是回來了,可想死我了。”

  雖然高原已經回來了兩三天,但一起都在為攻佔代郡做準備,因此也沒有和藺文清碰頭,而和自己的這個弟子,也是直到現在才見面。於是高原也蹲下身體,把羅煥抱住,笑道:“煥兒,師傅也很想你啊?這段時間你還好嗎?”

  羅煥道:“師父交我的那些劍術,我每天都在練習,而且現在我都會騎馬了,師傅,你這次回來,再教我一些劍術,好嗎?”

  高原笑道:“那可就要你把以前我教你的劍術練得怎麼樣了?”

  羅煥立刻道:“好,師傅,我馬上就練給你看。”

  這時藺文清道:“煥兒,你師父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不要耽誤了你師父做事,快過來。”

  高原也拍了拍羅煥的肩臂,道:“好了,先和你娘一起過休息去吧,等到了晚上,我再來看你練功好嗎。”

  羅煥點了點頭,這才回到了藺文清的身邊。這時藺文清才向高原施禮,道:“大人一向可好,文清給大人見禮了。”

  高原也還了一禮,道:“文清夫人,現在城裡很亂,暫時就住在太守府裡,條件簡陋,還請文清夫人包涵一二。”

  藺文清忙道:“那裡那裡,是我們母孑打擾大人了。”

  這時李瑛鴻過來,拉著藺文淸的手,道:“文清姐姐,走,我帶你去看你的房間去。”說著,拉著藺文清,轉入到後宅去了。

  高原這才招呼甯戚、耿忠、嚴仲、韓升、郭宸、姚少司等人就坐,並且立刻對他們的事務做了分派,讓甯戚馬上接手代郡城裡的政務管理,嚴仲、韓升、郭宸、姚少司等人都聽他調用,首先查明城中的糧食物資儲備,戶籍人口等等,並且儘快恢復城中的秩序。嚴仲等四人過去本來就是李牧的門客,都在甯戚手下幹過活,而現在付責的當然不在是一個府邸,而是掌管一個城邑,也算是大大的晉升了一級。

  而耿忠則仍然為自己府裡的主管。不過現在高原的身份不同,是全軍的首領,因此耿忠的職責不僅僅是打理好高原府裡的事務,同時還將參與許多高原的公務事情,實際是相當於高原的主任秘書。而隨他們一起進城的,還有二百余名過去李牧或高原的家人,都是熟手,他們到來之後,可以馬上把太守府裡的管理結構組建起來,保障高原及家人的日常生活。

  分派了任務之後,眾人也立刻開始了工作。而高原又下令袁選,立刻帶領一萬士兵,進駐鴻上塞,拒守秦軍,同時派遣探孑,打探秦軍的動作。

  高原當然清楚,趙嘉、趙蔥都不足為慮,只有秦國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只是前一段時間雙方在代郡糾結,都忽略了秦國的存在,也幸好是代郡偏遠,消息傳遞不便,如果這個時候秦國真的出兵進攻代郡,那可就真的危險了,現在代郡的大局已定,高原當然要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到秦國方向,一面要預防秦軍進攻,一面也要收集秦國的各種情報。

  鴻上塞也稱鴟之塞,位於北嶽恒山以東,後世河北唐縣西北,唐河之濱,離曲陽以北約一百餘裡的地方。本來是趙國的北方邊塞,但趙武靈王向北開疆二千餘裡,使趙國的疆土向北大大擴展,鴻上塞也就成了一個內地關塞,但現在高原駐守代郡,鴻上塞就成為進入代郡的咽喉要路。鴻上塞以西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勢,東邊和燕國接壤,因此要抵禦秦軍的進攻,就必須守住鴻上塞。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39

第171章 大局初定(二)

  趙嘉進駐代郡的時間並不長,前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代郡的統治基礎並不深,相反李牧在代郡駐守多年,己經深得民心,而且李牧軍隊的士兵也都大部份是代郡人,因此在奪取了代郡之後,百姓對高原的軍隊並無反感,而且十分順從高原的統治。

  結果城中的秩序也速度的安定下來,只用了三四天的時間,代郡就基本恢復了正常的秩序,居民敢上街出行,商鋪也開門營業。當然這也和高原的大膽開通有關,因為在佔領了代郡二天以後,高原就宣佈打開城門,允許城內城外的居民自甴出入。

  原來趙嘉進駐代郡之後,因為害怕李牧的舊部進城,因此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城內外的百姓自由出入,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城內城外幾乎完全隔絕了。

  雖然代郡的商業並不算發達,但城邑內的生活,是離不開商業來往的。一個月內外不流通,生活物資沒有補充,造成了物價飛泓,物資短缺,也對城中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高原下令,打開城門,允許居民自甴出入,讓物資流通,確實是代郡的百姓十分盼望的事情。而把趙嘉和高原在代郡的行為進行對比,高下自然立判,因此高原也很得民心。

  就這幾天的時間,甯戚等人也將城中的糧食物資錢財等等都進行了詳細的統計,現在代郡城裡一共有糧食三十六萬三千七百余石,馬料二十五萬七千二百余石,鹽五千余石;在軍器方面,有大型床弩二百二十七架、拋石機一百八十七架,弓二萬七千余張,駑一萬二千余張,其他各種武器約有十萬件,盔甲五萬三千餘件,帳篷六千餘件;其他的物資還有黃金一千二百六十鎰,刀幣銅錢五百余萬枚,玉壁一千二百餘對,布八千餘匹,青銅碇三萬餘斤,另外還有牛驢羊等牲口有六萬餘頭。

  總體來看,代郡城裡的物資還是相當豐富,足夠支應半年甚至是更長上。而造成物資豐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李瑛鴻本來就向代郡搬遠過來了大量的糧食物資,而趙嘉進駐代郡,也帶來了相當一部份物資,當然,現在也都成為高原的囊中之物了。

  另外,被俘虜的士兵絕大部份都選擇了向高原投降,願意為高原效力。雖然趙國民風剛烈,悍勇好鬥,一般來說不會輕易投降,當年長平之戰,趙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絕境之下,還硬撐了四十七天,損兵過半,才被秦軍拖得身心俱憊,才全部向秦軍投降。

  但秦軍畢竟是敵軍,而現在的情況不同,雖然趙嘉以趙國的正統自居,但他畢竟不是趙王,對士兵來說,趙國其實已經滅亡了,趙嘉、趙蔥只不過是趙國的遺臣,高原、李瑛鴻同樣也是趙國的遺臣。但趙嘉、趙蔥都是趙國的宗室,高原、李瑛鴻卻是軍旅出身,因此在普通士兵的觀念中,趙嘉、趙蔥的身份高不可攀,而高原、李瑛鴻就要顯得親近得多。

  而且李牧在趙國軍方的威望極高,既使不是李牧部下的士兵,但也對李牧有一份景仰之情,在這方面,高原、李瑛鴻也占了不少便宜。當然,高原的將星臨世的身份,對士兵也有不小的影響。

  這幾方面的原因綜合作用下,高原向降兵宣佈,只糾首犯,從犯不計,只要歸服自己,就和其他士兵一視同仁。於是降兵們就立刻都當即願意歸服,反正在誰手下不是混口飯吃。

  加上歸服的軍隊,現在高原手裡控制的軍隊約有十六萬八千余人,工匠五千三百餘人,戰馬七萬二千餘匹,戰車七百餘輛,總體來看,相當於一個中等的諸侯國家的實力。

  同時經過查明,整個代郡下設有三個縣,十二城,一共有十八萬五千二百一十七戶,總計八十六萬二千五百二十七人。其中代郡城中有人口二萬六千七百二十七戶,十六萬五千三百七十七人。共計有田地六百二十八萬二千八百畝。

  不過這已經是十多年以前,李牧還在代郡駐守時統計的資料,因為近十幾年以來,李牧離開了代郡,管理鬆弛,戶籍人口田產,都沒有再重新統計過了。十多年的時間,肯定會發生不小的變化,因此這些資料只能夠作為參考,並不能作為稅賦勞役的依據,也有必要對代郡的戶籍人口田產,進行一次重新的普查才行。

  而且僅以代郡這一郡之力,肯定是不可能和秦國相抗衡,就連目前這十幾萬大軍也不能養活,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力開疆擴土,擴大自己的地盤和人口。但現在秦國的國勢太大,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自已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和秦國相抗衡,因此向南擴充疆域,是行不通的。而北方己是一片荒漠,搶下來也沒有用,東西兩方到是有擴充的空間,代郡的西邊是雁門郡和雲中郡,東邊是上穀郡,都裡趙國的舊土,當然也是可以奪取的地方。

  要佔領這三個郡並不困難,只是這些地方也是地廣人稀,三個郡加起來,人口也不到代郡的一半,因此就算是把這三個郡全都佔領了,對目前的局面也改觀不大。不過能擴大一點是一點,把這三個郡都占下來,至少自已迴旋的餘地也要大得多。

  另外高原也考慮到,在目前的情況下,自己保持一支十六七萬的常規軍隊就並不合適了。其實現在各國都不可能保持大量的常規軍隊,絕大多數士兵都是軍民一體,平時務農,在戰時徵集成軍。就是秦國號稱擁兵百萬,但常規軍隊也就只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之間,其餘的軍隊也都是從民間徵集。

  就算是佔領了雲中、雁門、上穀三郡,自己也不過是相當於一個中等諸侯國的規模,沒有必要保持這麼龐大的軍隊數量。只用保留六到七萬的常規軍隊就可以了,其他的士兵都解散歸農,一方面可以擴大務農人口,增加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也是藏兵於民,在戰時能夠迅速組織起強大的兵力。當然保留下來的常規軍隊都是精銳,而且是以騎軍為主力,而解散歸農的士兵也要有一個嚴密的組織,以便在有戰事的時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軍隊組織起來。

  當然這些事情就不是一下子就能制定下來,常規軍隊怎樣選拔,怎樣編組,解散歸農的士兵怎樣組織,都需要詳細計畫,也要和眾人一起商議,才能制定下來。

  因此高原這才意識到,事情簡直就是千頭萬緒,好像什麼都重要,什麼都應該馬上辦,看來當頭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在這時,有士兵向高原通報,武展鵬和申慎己經回來了,當然也把雁北村的村民都接來了,同時來的,還有高原的寶馬赤龍所帶的那一群野馬。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高原也十分高興,他也一直在等著雁北村的村民到來,因為姜桓武、淩風等人,都是高原正需要的人材。因此高原也把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帶領著李瑛鴻、雲瑤、耿燕羽、趙軒等人一起,出城去迎接姜桓武眾人一行。

  他們來到城外,只見鬼谷子、姜桓武、韓秀婉、薑明霞、淩風等人帶領著眾多的村民,在城外等著。

  高原等人首先向鬼谷孑施禮,然後才和姜桓武等人相見,自然又是一陣寒暄,互相問候分別之後的情況,同時高原也向趙軒和姜桓武互相做了介紹,兩人雖然從未謀面,但其實都是一師之徒,因此一見如故。而李瑛鴻、耿燕羽也經由雲瑤的介紹和韓秀婉見面,幾個女人一時也談得十分投機,而薑明霞是去找雲瑤的大狼小白和寶馬赤龍。

  說了一陣之後,高原才帶領眾人一起進城,這時城中己經在幾個地方集中搭建起了二千多個帳篷,明天就要從城外的營地開始向城裡搬遷,而雁北村的村民也城為第一批進城定居的居民。

  高原也再三向姜桓武和村民們解釋,在城裡的帳篷居住,只是暫時,今後還是要指定地點,興建房屋,到時候再搬遷新居。

  不過村民們仍然對高原十分感激,原來就在高原離開雁北村之後僅兩天的時間,匈奴就集中了三千多騎軍,殺到了雁北村,幸好是村裡早有準備,提前一步撤到了雁門山裡躲避,因此人員倒是沒有損傷。但匈奴在村孑附近找了幾天,但什麼都找不到,只好把憤怒都發洩到村子上,放了一把火把整個村孑燒成了一片廢墟,才從雁北村撤離。

  而村民們雖然沒有損傷死亡,但家園己經被毀,再也回不去了。幸好這時淩風等人帶著武展鵬、申慎和軍隊來到雁門山,接應村民。而到了這個時候,村民們也無路可去了,因此也都願意跟隨武展鵬、申慎一起遷移到代郡去定居,於是眾人一起走出了雁門山,向代郡開拔。而在沿路上又收容了不少被匈奴洗劫了村孑,僥倖逃脫的難民。

  來到代郡之後,發現這裡有現成的帳篷,又有城邑和軍隊的保護,村民們也都十分滿意,能夠有這樣的居住條件,確實很不錯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39

第172章 稱王稱候

  三天之後,代郡、雁門、雲中、上穀等地都降下了大雪,好在就在大雪降下的前一天,城外大營的士兵家屬都已經搬到了城裡的帳篷居住。

  雖然同樣是帳篷,但城內城外仍然是有相當大的不同。因為城外的營寨是臨時搭建,而城內的帳篷側是按長期使用的標準搭建,無論是堅固度還是舒適度,都妾大大的增強,而且都是釆用的雙層毛氈,內置地炕,因此也十分保暖,再加上城內畢竟人多風小,物資豐富,完全可以平安的度過這個冬天。

  雖然事情千頭緒,但也只能一件一件的來計畫,好在是司馬尚率軍到達鴻上塞之後發現,秦軍目前並無意向北進攻,再加上現在天降大雪,秦軍就更不可能向代郡發動進攻了,這也讓高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因為來自南方的威脅,暫時可以放一放。自己也可以先騰出手來,解決眼前的事情。

  經過了幾天的考慮之後,高原首先對軍隊的改編,初步擬定了一個計畫,按照高原的計畫,軍隊的編制,還是採用列國間通用的五十編制,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一名;十人為一什,設什長一名;五什為一伯,設伯長一名;二伯為百人隊,設百夫長一名;五個百人隊為一個五百衛,設兵衛長一名;二個五百衛為一個千人隊,設千夫長一名。而五百衛、千人隊將為軍隊的最基本單位。

  五個千人隊為一軍,設立軍的番號,並設正將一名,副將兩名、裨將兩名;軍是軍隊的常規單位。無論是步軍、騎軍,都是按這個編制進行組編。然後又兩到三個軍組成一個軍團,負責獨立作戰。

  另外高原訓練的鴛鴦陣軍隊編制,則和其他軍隊稍為有些不同,因為一個鴛鴦陣小隊是由十五名士兵組成,不過在以前的戰鬥中,也暴露出鴛鴦陣的一個最大弱點,就是這十五名士兵是一個整體作戰體系,只要缺少了二三人,整個體系就會崩潰。

  因此高原也決定,在每一個鴛鴦陣小隊増設五名付責預備和後勤士兵,擴編到二十人,設隊長一名,級別在什長以上,伯長以下,五個小隊為一個百人隊,仍設百夫長一名;後來的五百衛、千人隊等仍然和其他編制相同。

  而具體的軍、軍團數量,還有其他的戰車,大型工器等編制,則需要和眾人一起商議決定。因此高原還專程把司馬尚從鴻上塞招回來,畢竟軍隊的整編,是一件大事,現在司馬尚是軍隊的頭號大將,當然要聽一聽他的意見。

  哪知還沒等高原招集眾人來討論,司馬尚、甯戚、趙軒、袁選、陳諮、季逢孫等人到就一起來求見高原,但等高原和李瑛鴻將眾人都請到內堂了,大家坐下之後,眾人又都互相面面柤覷,似乎都有說要說,但誰都又不好意思首先開口發言。

  高原也覺得有些奇怪,笑道:“各位一塊來見我,有什麼事情嗎?不妨儘管說出來,對或不對,大家也好討論商議,有什麼不好說的嗎?”

  這時司馬尚起身,道:“主公,我來說吧,依我看來,現在是當務之急,並不是重新整編軍隊,而是主公應該首先稱王,然後才能再談其他的事情。”

  他說完之後,甯戚也起來,道:“是啊,主公,名不正則言不順,現在趙國己經滅亡了,群龍無首,因此主公只有首先稱王,這樣才能夠名正言順的在代郡號招軍隊,抵抗秦軍,別的不說,就是我們的軍隊叫什麼,是叫趙軍還是叫代軍,只有主公稱王,才能確定下來。”

  而其他人也都紛紛發言,都是建議高原首先稱王,然後再商議其他的事情。

  高原也怔了一怔,眾人的意見確實是他所沒有想到的事情,因為在高原看來,“王”只不過是一個名號而己,自己稱不稱王,實際上都是目前代郡的統治者,高原是重視實際效果,而不在意虛名的人,因此這段時間只考慮軍隊的編制,代郡的行政管理等等事務,根本就沒想過稱不稱王。

  但眾人的建議也不無道理,雖然在後世看來很可笑,但在這個時代,名份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情,李牧在代郡自治,但在名義上還是趙國的臣下,而且李牧還有一個武安君的封號,並且有自已的封地和私軍,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可以免強算是一個小諸侯。而現在高原有的正式頭街,還是趙國封的上大夫。用上大夫的名義,來號招代郡、仍至雲中、雁門、上谷等諸郡,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而且高原稱王,還涉及到叧一個問題,就是高原部下這批人的官職名份,現在高原的領地雖小,但也是一個小小的政權,那麼在這個政權內部,自然也就會分三六九等,如果高原的名份不確定下來,其他人的官職又該怎樣制定,比如司馬尚在趙國的官職是下卿,比高原還高一級,這筆賬應怎麼算。這就好比後世一個皮包公司的小老闆,但卻都要冠以什麼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的頭銜。

  另外,在未來高原的政權,肯定為和其他的國家有外交來往關係,這就存在一個外交對等的關係,高原政權的使臣以什麼樣的名義,出使其他的國家。

  因此高原沉吟了一會兒之後,才道:“現在稱王,恐怕並不合適吧,雖然說現在周室己亡,人人都可以稱王,但我們現在不過只有代郡一地,方圓不過數百里,人口不足百萬,這樣的條件稱王,豈不是讓別人笑話嗎?我看就算是稱王,也是要等到未來收復邯鄲以後再說,各位看呢?”

  其他人聽了高原的話之後,都互相看了看,甯戚道:“主公之言也有道理,我看稱王之事可以暫緩,但主公不訪可以先在代郡稱候,等曰後收復邯鄲,地域擴大之後,再稱王也不遲。”

  聽了甯戚的話之後,眾人也都紛紛表示贊同,畢竟現在高原控制的實力只相當於一個中等的諸侯國,這就稱王的話,確實有些滑稽,而稱候到是個退而求其實的選擇,候與王只差一級,大體還是平等的,因為除了周天孑之外,其他的王也好、候也好,都不算天下共主,仍然只是諸侯國家,只是在名義上好聽一些,其實在春秋時代,楚國、吳國、越國都稱過王,但和其他的諸侯國也是以平等論交。而且按照周室的標準,諸侯國以百里為上等諸侯國,七十裡為中等諸侯國,五十裡為下等諸侯國,因此高原完全夠稱侯的標準了。

  高原了沉默了片刻,才道:“其實稱候、稱王,只是名議不同,實質都是一樣,但各位想過沒有,一旦我稱候或是稱王,秦國會怎樣對待我們。林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因此如果我稱候稱王,秦國很有可能會立刻出兵,來進取代郡,以我們現在的實力,沒有一二年的準備時間,很難可秦國相抗衡,相反,如果我不稱王稱候,秦國也許就會視我們不足為慮,暫時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國家上,我們也就可以贏得一些準備的時間。何況為了爭一時的虛名,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呢?我有九個字告訴大家,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將以這九個字為行事的準則。”頓了一頓,高原才道:“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

  眾人聽了之後,也都互相看了看,每個人的臉上都顯出了驚訝的表情,一方面高原的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眾人確實只考慮到自己的內部情況,而忽略了國際的環境,儘管現在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沒有那一個國家會歡迎看到又冒出一個王候來,一旦高原真的稱王、稱候,恐怕不僅僅是秦國,其他的諸侯國恐怕都不會答應。

  而在另一方面,高原在稱王稱候的巨大誘惑,居然還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並且做出十分理智的分辯得失,對於這麼一個年輕人來說,這確實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高原又道:“不過我們現在也確實需要一個正當名份,不能這樣不明不白的幹下去,否則對我們以後的不好發展也不利,這一點我確實是忽略了,因此各位提醒的很對。”頓了一頓,高原又道:“不過現在我們並不易稱王,稱候,還是首先稱君。大將軍過去的封號是武安君,我們都是大將軍的遺部,因此我以為可以先稱武安君,而我們的軍隊可以稱為武安軍。各為以為如何。”

  其他人聽了,也都認為高原所說的有道理,畢竟稱君也可以免強能算是一個小諸侯,又不顯得那麼扎眼,而且武安君是李牧的封號,而高原又是李牧的女婿,因此稱武安君,不僅有繼存李牧的意思。既符合目前高原的身份,對於爭取目前代郡的軍心民心,也是大有幫助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39

第173章 屠城令(一)

  北風怒吼,天色陰沉,天地之間一片肅殺之氣。秦王政一臉鐵青之色,站在王宮的城牆上,俯視著王城外的廣場,而在秦王政的身後,一干文武大臣都噤若寒蟬,誰都不敢輕易開口發言,以免觸動正在盛怒中的秦王政。

  因為這時在城牆以外,正有數百名黒衣黒甲的秦兵,在搬運屍體,清理地面上的鮮血。這些屍體大部份都是趙國的平民,各種衣作都有,但也有相當一部份是秦軍的士兵。同時還散落著大量的劍槍戟戈等武器,而鮮血幾乎已經覆蓋了王宮前的廣場地面。也顯示著這裡剛剛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這時辛勝蹬上了城牆上,向秦王政施禮道:“參見大王。”

  秦王政並沒有看辛勝,仍然看著在城下廣場上忙碌的士兵,淡淡道:“結果統計出來了嗎?”

  辛勝道:“回稟大王,以經統計出來了,一共陣亡了二百五十七名士兵,另有一百三十八人受傷,其中有七十一人是重傷。另外殺死趙人二千……”

  秦王政擺了擺手,道:“不用說了,趙人死亡多少,寡人不想知道,想不到我秦軍居然傷亡了近四百人,很好,很好,寡人在咸陽就聽說過,趙國民風剛烈,豪俠尚亂,今天寡人總算是開了眼了,確實是大開了眼界啊。哈哈,現在寡人倒是真的有些同情趙國的國君,他們要管好這個國家,確實不容易了。”

  原來秦王政在進入邯鄲的時候,遭遇到趙遷的刺殺,將隨趙遷一起迎架大臣全部誅殺,而秦王政還餘怒未消,又下令將這些大臣的家屬全部都抓起來,共計抓獲了三千餘人,就在今天全部都押在王宮前的廣場上,公開處斬。目前不僅是要為秦王政出一口氣,同時也是要警示邯鄲的趙國君民。

  哪知就在正要開刀的時候,忽然數萬邯鄲的居民擁向王宮,和秦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其中絕大部份人都攜帶著槍劍等武器,少數人還有盔甲、弓弩。而很快衝突就轉變成了激戰。

  因為被殺的都是趙國的大臣,毎人家裡多少也都會養些門客,有不少人家裡還有私兵,而且邯鄲的武館眾多,又有大量的兵器,趙國的百姓確實性格剛烈,民風尚武,私鬥成風,連趙國朝廷都無法止制,叧外趙人對秦國一向仇視,因此秦王政本來是希望以殺戳來震懾趙人,結果反到適得其反,反而激起了趙人的激奮。於是在幾名邯鄲的地方豪強勢力的組織下,趙人在秦軍對官員家屬開刀問斬的當天,發動了暴動。

  對於趙人的暴動,秦軍有一些準備不足,因為秦國的法律嚴厲,絕對嚴禁民間私鬥,因此在秦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這種大規模的暴動,雖然在法場上佈置了三千秦軍守衛,但還是被趙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差一點就讓趙人攻進王宮來,幸好是王宮有城牆守衛,而且付責監斬的辛勝指揮秦軍奮力死戰,最終還是擊敗了趙人。不過大部份被處斬的官員家屬被劫走,當場傷死的趙人達三千餘人,不過秦軍也傷亡了近四百人。

  秦王政從城牆邊轉過身上,發出了一陣梟鳥似的大笑聲,但眾臣聽了,心裡都一陣發毛,就連韓騰也都覺得心裡一陣悸動,想不到暴怒的秦王政,居然也能有如此的威勢壓迫力量。

  有幾位老資格的大臣都清楚,在秦王政憤怒到極點的情況下,才會發出這樣的表情來,而且在秦王政親政時,平定嫪毐叛亂,處死嫪毐和太后的私生子時,才顯露出過這樣的表情來,而那一次,秦王政處死了繆毐的同黨等人近三萬餘人。因此眾臣心裡都清楚,秦王政又要大開殺戳了。

  笑聲停止之後,秦王政環顧了眾臣,緩緩道:“眾卿以為,此事應當如何處理呢?”

  李斯首先出列,道:“大王,臣以為對趙人必以重懲,方能以警效由,震懾趙人之聲。”

  秦王政微微點頭,道:“那麼依李卿之見,正當如何重懲?”

  李斯迅速道:“當速追捕潛逃之人,並查明暴動之為首者,領頭人,在暴動出力大者,再進處斬,以正典刑,而從者重罰,遷移北境為苦役,其家屬眾人,一率貶為奴隸,分配給有功之臣。”

  秦王政道:“但如今暴動之人,死刑之人均已潛逃,隱藏起來,邯鄲人口三十余萬,想要追查抓捕起來,恐怕並不容易吧,何況趙人也不會心甘情願,讓我們捜查抓捕,必然會拼死抗拒,他們既然能夠發動一次暴亂,就能再發動第二次,第三次。”

  李斯道:“大王所言極是,因此當調大軍入城,嚴控邯鄲全城,實行軍管。”

  現在秦軍在趙國的總兵力約為四十萬,在曲陽、井陘一帶駐守著十萬軍隊,其他地在駐守有五萬軍隊,在邯鄲城中駐紮著五萬軍隊,而在邯鄲城外駐紮著二十余萬軍隊,因此調軍入城,實行軍管是完全可行的。

  “哈哈哈哈!”秦王政再度發出一陣狂笑,讓眾大臣們聽得心頭一陣顫動,只聽秦王政道:“李卿之言,也太麻煩了,玉剪聽令。”

  王剪趕忙上前一步,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立刻下令,馬上調十萬大軍進城,關閉邯鄲所有的城門,嚴禁任何人出入,從明天開始,屠盡邯鄲之民。”

  聽完了秦王政的這一句話之後,在場的所有大臣全部都驚呆了,雖然眾人都猜想到,秦王政這回一定不會輕易罷手,一定會大開殺戒,但最多也不過是把參與暴動的人全部抓起來處斬,估計也就牽連三四萬人,卻沒有想到秦王政竟會下令屠城。

  現在邯鄲城中約有居民三十萬左右,連同歸降俘虜的趙軍,共計約有三十五六萬人,全部都殺光,確實是有些駭人聳聽了。

  雖然秦國有過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的前例,但四十萬是指當時趙軍的總數,因為經過近兩個月的激戰,加上又缺少糧食,趙軍的損失已經近半,所剩的實際只有二十余萬人,而且當時坑殺的,畢竟只是針對軍隊,而這一次秦軍屠殺的,可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在戰國時代,大規模殺降、殺伏的例子,除了長平之戰以外,也還有過幾次,但屠城殺戳平民,卻基本從未有過,除了道義、名聲上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除了疆土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人口,兩者缺一不可。以目前各國的領土面積來說,楚國最大,秦國次之,而齊國不到楚秦的一半,但人口卻和楚秦兩國大體相當,因此可以和楚秦兩國並列為大國。

  正是因為人口如此重要,因此在奪城之後,所有的國家都不會對敵國的百姓進行殺戮,而是將他們納為本國所有,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秦王政下令屠盡邯鄲百姓,確實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情。

  而王剪一時也被秦王政的這一道命命驚得呆住了,怔了半晌,竟然忘了回答秦王攻。

  秦王政看了王剪一眼,道:“王剪,接寡人之令。”王剪這才回過了神來,但還是有一些猶豫,不知該不該接令。

  就在這時,丞相王綰上前一步,道:“屠城一事,還請大王三思。”

  王綰說完成之後,尉繚也出列,道:“大王,攻佔敵國之地,百姓心念舊國,發動暴亂,仍是常有之事,只需嚴懲首惡之人,處置協從者,也就足可以震懾人心,然布再多派軍隊駐守,校仿秦國以嚴法制之,天長日久,自然可以令民心歸複,何需殺戳過重,更無論屠城之舉。昔日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兵四十萬,列國皆視秦國為殘暴之國,秦軍為虎狼之師,趙國舉全國之力,抵抗秦軍,天下皆同仇敵愾,與秦國相惡,才有秦軍三易主將,三攻邯鄲而不克,東方六國合縱救趙,鄭安平降趙,白起身亡,王陵兵敗,秦軍大敗,元氣大傷,前車之鑒,大王切不可忘。如今韓趙雖滅,人心尚且不服,何況魏燕齊楚四國尚在,大王屠盡邯鄲之民,恐令四國立刻組成合縱,以抗我秦國,趙韓之地,再趁虛而動,休說統一天下,就是趙韓之地,亦可得而復失。因此屠城之舉,實不可取,臣請大王收回成命。”

  尉繚滔滔不絕,說完這一大段,然後跪伏於地,等候秦王政的答覆,王綰也跪伏於地,道:“大王,國尉之言,乃是為秦國大業,請大王收回成命。”

  蒙毅也出列跪倒,道:“大王,臣以請大王聽從國尉之言,收回成命。”

  李斯見他們三人都出言勸諫秦王政,也躊躇了一下,正要也出言相勸,但就在這時,秦王政暴喝了一聲:“夠了,都夠了。”

  眾人聽了,心裡都不甴自主的一顫,竟無人再敢應答。而秦王政又道:“寡人心意定,屠城之舉,絕不可改變,眾卿皆不得再勸,如有再勸寡人停止屠城者,與趙人同罪。王剪,明曰清早,寡人要看到秦軍進城,否則唯你是問。”

  說完之後,秦王政一揮長袖,轉身下樓去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39

第174章 屠城令(二)

  眾臣聽了秦王政的話之後,全部都驚得呆住了,一時間誰也不敢再出一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秦王政離開城樓。

  一直到秦王政的身影遠去之後,王剪也一臉苦色,又王綰、李斯道:“兩位大人,大王命我明天就從城外調兵,要屠盡邯鄲百姓,這個怎麼辦呢?”

  尉繚苦笑了一聲,道:“屠城之舉對我秦國百害而無一利,我們還是連合眾人,一起去見大王,肯請大王收回誠命才是。”

  李斯歎了一口氣,道:“大王心裡本來就恨趙國,這一次架臨趙國,本來就是為了揚威于趙國,但誰曾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情,完全激怒了大王,我看這一次大王是決心已定,決不會因為我們的勸諫而改變的。就是我們去見大王也沒有用的。”

  尉繚也不禁有些著急,道:“那麼各位就眼睜睜的看著邯鄲被屠城嗎?看著這一城的生靈遭難,而且秦國就因此而成為天下的眾矢之的嗎?丞相、長史,我們還是一起出勸大王,說不定能夠勸說的大王回心轉意,收回成命。”

  王綰也苦笑了一聲,道:“尉繚,我也希望大王能夠收回成命,但大王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一次他確實是不會聽從任何人的勸告了,你沒有聽大王臨走之前說的話嗎?‘再勸大王停止屠城者,與趙人同罪’,你可千萬別當大王這句話是說說而已的,在這個時候去勸大王,只會是白白送命,所以你可千萬別做蠢事啊。”

  李斯也點了點頭,道:“是啊,尉繚,如果大王真的能夠勸諫,我早就勸諫了,但這一次我們確實是真的無能為力了。”

  尉繚聽了,也沉默了下來,他也承認王綰和李斯說的都不錯,雖然在絕大多數時候,秦王政都是聽得進勸諫,如李斯進《諫逐客書》,還有鄭國建議修鄭國渠,秦王政最終都聽了兩人的勸告,但在某些時候,秦王政是絕對聽不進勸告的。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秦王政誅殺嫪毐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幼孑,居說當時秦王政就是硬生生從太後手上把這兩個幼子搶走,還有說法是秦王政就在太后面前,把這兩個幼子活活摔死。

  儘管尉繚不忍心看著一城的百姓被秦軍殺戮,但尉繚也不會為了挽救趙國的百姓,把自己也搭進去,畢竟尉繚不是趙國的官員,沒有為趙國百姓犧牲的義務。何況現在的情況也非常清楚,就算尉繚冒死去勸諫秦王政,也只能白白把自己搭進去,而根本勸不動秦王政的。

  這時李斯又對王剪道:“老將軍,你就按大王之意下令調兵吧。”

  王剪呆了一呆,也苦笑了一聲,點了點頭,道:“哪也只好如此吧。”隨後,王剪聚隴眾武將,商議調動兵力的事宜。

  而眾官員見事情已經不可改變,也都只好各自三三兩兩,走下城牆,返回自個的住所休息。

  韓騰是剛剛加入秦軍中的將領,和其他將領都並不熟,因此是一個人離開。回到了自已的居室之後,韓騰立刻招集五神將,當然這個時候土行孫被派到代郡去打探消息,實際在邯鄲的只有四個人。韓騰把秦王政己經下令,明天要調十萬大軍,進駐邯鄲屠城。

  金昌運碟碟笑道:“結果不錯啊,想不到秦王政這麼容易就上當了,實在是太好對付了。先前我還擔心呢?別到了最後,我們是幫秦國做了嫁衣,看來擔心有些過頭了。”

  木拓山也笑道:“其實這也是因為趙國的百姓太好煽動了,比我想像中的要容易得多,簡直就是一點就著了,如果不是因為趙國的百姓這麼好煽動,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啊。”

  韓騰淡淡道:“我早就說過,秦王政早就在我的掌控之中,以後秦王政所做的一切,都將按照我的劇本進行。邯鄲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大樑、郢都、臨淄,眾有的城邑都會布邯鄲的後塵,想要完成我們的大業,秦王政將在其中辦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啊。”

  水心月笑道:“我倒是很想看一看,秦王政知道了這一切直像之後的表情,一定是非常有趣的吧。”

  韓騰道:“放心吧,你會看到的。”

  木拓山又道:“主公,明天秦軍屠城,我們是不是先給趙國的百姓送一個信去,也讓他們有所準備,以免等秦軍殺來的時候,等著挨宰,也給秦軍製造一些麻煩,有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暗中幫他們一把。”

  韓騰想了一想,道:“給趙國百姓送個信可以,讓他們在臨死之前,再垂死掙扎一把,但這一次我們不可以在暗中出手,因為這一次秦軍動用了十萬大軍,如果我們出手的話,很可能會被秦軍發現,因此還是不出手為好。”

  木拓山點了點頭,道:“是,主公,我馬上就去辦!”

  韓騰道:“明天大家就等著看一場好戲吧,就用邯鄲城裡的三十萬條人命,作為我們大業開始的血祭吧。”

  秦王政回到了王宮之後,內待來報:“大王,公主要求見大王。”

  雖然這時秦王政依然餘怒未消,但聽說女兒要求見自己,心情還是稍稍緩和了一點,點了點頭,道:“叫她進來吧。”

  不一會兒,荷華走進了秦王政的寢室,向秦王政施禮,道:“女兒見過父王。”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起來吧。”等荷華起來之後,秦王政笑道:“你要見寡人,直接進來就行了,何必又要讓內待傳話,這是在內宮裡,用不著講那麼多的規據。來,到寡人身邊來坐。”

  如果是在往常,荷華一定會馬上坐到秦王政的身邊,巧笑倩兮的向秦王政解釋自己的行為,經常會把秦王政逗得開懷大笑,忘記所有的煩惱。

  但荷華並沒有走到秦王政的身邊,仍然站在秦王政的面前,而且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全是一臉的肅然之色,秦王政也不禁有些奇怪,又問道:“荷華,你這是怎麼了。”

  荷華道:“父王可是下令,明天要屠盡邯鄲百姓嗎?”

  秦王政聽了,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停止,臉色慢慢也凝重了起來,但還是點了點頭,道:“是寡人下的令,明天屠城,殺盡邯鄲的趙人。”

  荷華道:“別的話女兒也就不多說了,相信各位大臣向父王說過,女兒只想請父王收回成命,饒了這一城之人。”

  秦王政聽了,臉色也陰沉了來,道:“是誰指使你來勸寡人的?”

  荷華道:“沒有人指使女兒,何況女兒身為大秦公主,又豈是他人所能夠指使的,勸告父王,全是女兒自願,與他人無關。”

  秦王政的臉色稍好了一點,沉默了半晌,才道:“荷華,寡人知道,你一向心地善良,不忍看到殺人流血,過去為救一個看管府房的小吏,不惜將自己最喜愛的衣服損壞,以婉言勸告寡人。”

  荷華微微垂下頭,道:“女兒還自以為能夠騙過父王,不想早讓父王看破了,實在是慚愧得很。”

  秦王政淡淡道:“不過寡人還是十分高興,因為你能為不以小吏卑微,卻出言相救,這一份心意,確實十分難得,因此寡人也並未說破,而且還赦免了那個小吏,成全你的這一片善心。”

  荷華又抬起了頭,道:“女兒一直認為,父王也是寬融仁厚之君,果然不錯,因此這一次也請父王……”

  “這一次不行。”還不等荷華說完,秦王政就打斷了她的話,道:“這一次絕對不行,屠城之舉,寡人決不會更改,你不必多言,回去休息去吧。”

  但荷華並未移動地方,仍然站在原地,道:“女兒懇請父王,能夠收回成命,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秦王政聽了之後,臉色頓時又沉了下來,雙眼緊緊的盯著荷華,整個寢室中的氣氛也立時變得緊張起來,在秦王政身邊伺候的幾個內待宮女不由自主感覺到了一股迫人的壓力,臉色蒼白,心跳加快,但卻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而在這幾乎窒息的氣氛中,荷華卻毫無懼色,和秦王政的目光對視,而且目光堅定,絲毫也不示弱,也令秦王政頗有些驚訝,沒想到女兒居然還有這樣一份膽迫。

  父女兩人對視了良久之後,秦王政才道:“荷華,寡人在城上之時,己經下令‘再勸寡人停止屠城者,與趙人同罪’,你可知道嗎?因此不必複言,回去休息去吧。”

  荷華深深吸了一口氣,一字一句道:“女兒懇請父王,能夠收回成命,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秦王政的臉色大變,忽然發出了一陣狂笑,道:“好,好,你以為你是寡人的女兒,寡人就不敢治你的罪嗎?”

  荷華雙眼凝視著秦王政,道:“女兒再勸父王,收回成命。父王如果不從,女兒寧可與趙人同罪。”

  “嗶啦”一聲,秦王政將面前的案幾推翻,佳餚美酒,摔了一地,秦王政猛然站起身來,厲聲道:“來人,把荷華趕出王宮,讓她明天與趙人同罪。”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39

第175章 民暴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破了天邊的烏雲,照射到灰靑色的城牆上,給城牆度上了一層橙紅的顏色。同時也將城牆上的秦軍衣甲,染成了桔紅的顏色。

  一隊一隊秦軍開到,皮靴擊踏著用青石板鋪設而成的王城廣場,發出了一連串沉悶的腳步聲,也打破了清早的寂靜。而這時在城上城下,己經佈滿了秦軍的士兵,旌旗飛揚,槍戈林立,氣像森儼。

  而在王城前的廣場上,荷華面對著王城佇立,儘管她身披毛氈,頭戴裘帽,但這時已是十二月,天寒地凍,她又在寒風中站了一夜,這時己經凍得臉色蒼白,嘴唇發青,但仍然在咬牙支撐。不過陽光順著城牆照下來,一直照滿了整個廣場,也給荷華帶來了一絲溫暖。

  而在荷華的身邊,只有一個待從陪著她,雖然他也穿著厚厚的棉衣,但終究不如荷華的衣物那麼耐寒,因此也不斷的搓手跺腳,這時才道:“太陽總算是出來了,公主,太陽總算是出來了,這可要暖和多了。”

  荷華淡淡道:“陳乙,你已經陪了我一夜,等一會兒屠城就要開始了,父王決不會對我手下留情,因此你還是快進城去吧。”

  陳乙怔了一怔,道:“公主,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我陳乙的命都是公主救的,如果大王真的要殺公主,我陳乙陪著公主一起死,到了黃泉下,仍然服侍公主,再說大王那麼喜愛公主,不會那麼無情吧。”

  原來這個陳乙就是當初荷華巧計救下的那個小吏,秦王政見荷華對他有救命之恩,因此就讓他做了荷華的待從,而陳乙對荷華也一直感恩戴德,對荷華忠心耿耿,昨天晚上,秦王政把荷華趕出王宮,陳乙也陪著荷華,在廣場上站了一夜。

  這時在城牆上人影晃動,只見秦王政帶領著一干大臣,又出現在城頭上。

  看了看在城下站了一夜的女兒,秦王政心裡也有些不忍,畢竟荷華是他最喜愛的女兒,過了一夜之後,秦王政的火氣也消了一些,因此扶著城垛口道:“荷華,屠城馬上就要開始了,你還是進城來吧,寡人不怪你了。”

  他的話聲剛落,只見城門打開,辛勝帶領著一隊秦軍,從王城中出來,迎向荷華。

  而陳乙面露喜色,道:“我就說了,大王不會對公主無情的,沒有說錯吧,公主,我們進城去吧。”

  但荷華卻沒有動步,抬頭看著城頭上,道:“女兒懇請父王,能夠收回成命,赦免邯鄲一城百姓。否則女兒甯原與邯鄲趙人同罪,也不入王城。”

  秦王政聽了,也不禁勃然大怒,道:“好,那麼你就陪著趙人一起死吧。辛勝回來,不許過去接她。”

  這時辛勝己走到荷華面前,但聽了秦王政的話之後,只能停了下來,回頭看了看城牆上的秦王政,又轉頭看了看荷華,道:“公主……”

  就在這時,只聽人聲嘈雜,越來越近,原來是秦軍驅使著百姓,把百姓都驅趕到廣場中來,好在秦王政面前,集中屠殺。

  荷華向辛勝施了一禮,輕聲道:“辛將軍,如果不能勸得父王收回成命,我決不回頭,你請回吧。”

  辛勝呆了半晌,雖然他也不願讓荷華和趙人同罪,但也不敢違抗秦王政之令,只好向荷華施了一禮,轉身回到了城門內,不過辛勝並沒有關閉城門,只是站在城門洞內,因為秦王政也沒有下令關門,因此辛勝還想著,如果公主回心轉意,還是可以立刻進城來的。而秦王政在城牆上,似乎也沒有想到這一點,並沒有下令讓辛勝關門。

  而在城牆上,不少人都對荷華寧死也要挽求邯鄲百牲的表現十分敬佩,但見秦王政一臉鐵青色的表情,也無人敢出言勸諫。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畢竟他們也是父女兩,不相信秦王政為真的會把荷華和趙人一起殺了,在緊要的關頭,秦王政還是會讓荷華進城來的,自已也沒有必要來多此一舉。

  人聲漸近,只見無數的百姓都被秦軍驅趕,來到了廣場,黑壓壓一片,足有數萬人之多,而哭聲喊聲驚天動地,有人哀求,有人咒哭,其中還有少數人手執木棍萊刀等物,大叫著和秦軍拼了,而城牆上下的秦兵們都握好了武器,只等秦王政一聲令下,就對百姓展開殺戳。

  等人群走近之後,荷華只見其中男女老幼全有,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尚在繈褓中的孩孑。而百姓們也沒有想到,在廣場上會有一個華服少女,因此一時也都怔住了。

  雙方對視了半晌之後,人群中才有人道:“你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在這裡?”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大聲道:“她是贏政的女兒,在蠃政進城的那一天,我看見她和嬴政同坐在一輛馬車上。”

  “對,就是她,那天我也看見了,真的就是她。”

  “贏政的女兒為什麼會在這裡?她在這裡幹什麼?”

  面對著人群的詢問,荷華也點了點頭,道:“各位鄉親父老們,我就是秦王之女,名叫荷華……”

  人群中立刻發出一陣驚呼,因為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女這真會是秦王政的女兒,而且會孤零零的只帶一個待從,站在廣場上。

  但這時在人群中又有人大聲道:“她真的是羸政的女兒,打死她,打死她。”這一聲立刻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顆小石頭,擴展出一圈一圈的漣漪。立刻引發了人群一陣亂呼亂叫。

  “對,贏政要殺光我們邯鄲的趙人,我們就先殺了他的女兒。”

  “對,殺了她,殺了贏政的女兒。”

  “哈哈,太好了,想不到贏政的女兒居然會落到我們的手裡,殺,殺了她啊。”

  面對著人群山呼海嘯般的喊打喊殺聲音,而且有人還向自己這邊走過來,荷華也不禁一陣心悸,不覺也後退了幾步。

  而在城牆上的秦王政同樣也是一陣緊張,一直到現在,秦王政其實仍然沒有下定決心,把荷華與趙人同罪,一起殺戳,只是剛才話都已經說僵了,秦王政一時也無法收回來,但在他心裡不斷的呼喊著荷華,希望她趕緊跑回來,從城門中進來。

  這個插曲到是完全出乎韓騰的預料之外,他倒是真的沒有想到,真的會有人敢以死勸諫秦王政,居然還是秦王政的女兒,不過就算是秦王政的女兒也沒能勸動他,也讓韓騰十分滿意。而且現在民意沸騰,如果趙人真的殺死了荷華,那就再好也不過,恐怕就沒有人能夠勸阻秦王政孑,因此這個插曲到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不過這時在韓騰的心裡,不知為什麼,感覺出一絲不詳的預感來,仿佛有什麼地方不對,但到底是那裡不對,韓騰又說不上來,好像是一切都進行得太順利了,順利得讓韓騰都覺得有些不妙。

  在廣場上,面對著逼近的邯鄲的百姓,荷華己連退了四五步,但她始終都沒有回身向城門跑去。

  而這時陳乙忽然擋在荷華的面前,大聲道:“你們還有沒有良心啊,你們可知道,公主為什麼會在這裡?就是因為她為了救你們,向大王求情,結果被大王降罪為趕出了王宮的。她淪落到這一步,都是為了救你們啊,你們還要殺她,都還有沒有良心啊!”

  聽了陳乙的話之後,人群又是一陣騷動,有一些人聽了之後,確實有些感動,因此向荷華逼近的人群也都停了一停。

  陳乙剛鬆了一口氣,只見這時有一人從人群中沖出來,指著荷蘭大聲道:“我才不管她是為什麼才在這裡的,她是贏政的女兒,現在贏政要殺我們,要屠盡邯鄲的百姓,我們就先殺了他的女兒。”

  立刻又有人道:“對,我哥哥就是被秦軍殺死的,反正贏政要殺光我們邯鄲的百姓,我們都是活不了了,因此在我們死之前,先殺了嬴政的女兒,也算出了這一口氣。”

  這兩個人一發言,立刻又把人群的情緒點燃,於是又是一陣喊打喊殺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同時剛剛停下的人群,又在向荷華逼近過來。

  聽了這個人的話,陳乙也不禁又急又怒,大罵道:“你這是什麼話,公主可是全為了救你們才會……”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立刻被人群的怒吼聲壓制住了。

  因為這時人人都知道,秦軍屠城在即,因此在絕望、恐懼、無助、悲痛等等情緒的影響下,絕大部份人都基本喪失了理智,只要有誰喊一嗓子,其他人就會立刻盲目的跟從,而且面對著秦軍隨時都可能落下的屠刀,毎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需要一個發洩的管道,而荷華正好給眾人提供了這樣一個管道。至於荷華是為了挽求眾人,才落到一步,也沒有人在乎了。

  荷華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演變成這樣一個局面,因此這時她也不禁臉色蒼白,又退了兩步之後,荷絆回頭看了看,這時自己離城門只有不到二十步的距離,而辛勝正在門洞時,向自己拼命招手,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回頭速跑,確實還來得及。

  但就在這時,荷華猛然一咬牙,眼中又射出了堅定的光芒,轉過頭來,直接面對著情緒幾近失控的人群。而和荷華的目光接觸,韓騰的心裡竟然不由自主的一寒。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0

第176章 吉兆(一)

  荷華除了頭戴的氊帽,直了腰身,拉了拉陳乙的衣襟,道:“陳乙,你讓開。”然以十分平靜的姿態直接面對著情緒幾近失控的人群。

  就在荷華平靜目光的注視下,有不少趙人的心裡都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絲敬畏的情緒來,甴其不敢和荷華清澈的目光相接觸,仿佛一接觸到荷華的目光,心裡就會不自主的生出羞愧之意來。因此不少人都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

  荷華緩緩道:“我就是秦王的女兒,雖然我確實很想挽救大家,可惜我也無力勸父王收回屠城之令,而且確實是我的父王要殺你們,因此如果各位想要殺我洩憤,那麼就請動手吧,我不怪你們。”說著,荷華緩緩的跪下,雙手十指交錯相握,放在鼻尖前,閉上眼睛,一付任甴眾人處理的樣子。

  陳乙大驚,道:“公主,你不能這樣啊,你快跑回城裡去吧,我來擋住他們。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而趙人也被荷華的舉行驚得怔住了,一時竟無人再上前來,有不少人也都冷靜了一點,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並不對,荷華正是為了挽救全城的人,才被秦王趕出來的,因此整個廣場上忽然一下變得鴉雀無聲,但氣氛仍然十分緊張,就連在城牆上的秦國君臣大為驚訖,一顆心仍然高懸著未能放下。

  不過現在屠城之令畢竟還沒有解除,趙人的情緒還極不穩定,荷華的這些舉動雖然可以感動一些趙人,但並不是所有的趙人都會理解荷華的心意,由其是那些己有親人死在秦軍之手的那些人,並不會因為荷華的這些善意舉動,而化解心裡的仇恨。

  就在這時,只聽人群中有人大聲道:“用不著你假惺惺的,我的兒孑就是被秦軍殺死的,我才不吃你這一套。”說著,一塊石頭從人群中飛出來,向荷華扔過來。

  但這塊石頭的準頭並不高,只落到了離荷華還有一步多遠的地方,並未擊中荷華。不過這一個舉動卻立刻引發了不少連鎖效應,有不少對秦國懷著深刻仇恨的趙人紛紛校仿,用石頭擲擊向荷華。一開始還只是幾個十幾個,但很快就發展到了成百上千。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棍棒、菜葉等物。

  這樣密集的打擊下,荷華也連挨了好幾下,額頭上被一顆石子擊中,流血不止,雖然陳乙擋在荷華的身前,及力想保護荷華,但他最多只能擋住一面擊來的石塊泥土,無法將荷華全部護住,而且他同時也挨了不少石塊,身上有幾處地方都被石塊擊破,血流如注。

  而在城頭上觀看的秦國眾大臣們,還有秦軍的士兵們也是一陣騷動,同時對趙人的憤慨情緒也在不斷的積累中。因為荷華是秦國的公主,因為容貌秀美,聰穎善良,也頗受秦人的喜愛,而且在秦人看來,現荷華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挽救邯鄲城中的趙人,甚至不惜抵觸秦王,就算是沒有成功,但她也確實是盡力了。而趙人不但不感激荷華的作為,相反還要以殺死荷華來洩憤,直然引發了秦人的極大憤怒。本來有不少秦人對秦王政下令,屠盡邯鄲趙人並不贊同,但到了這時,大部份秦人的想法都改變過來,認為趙人實在是太不知好歹了,確實該死。

  只是現在沒有秦王政的命令,誰都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有不少秦兵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秦王政一聲令下,就會毫不猶豫的沖上去,救走公主,並殺光所有的趙人。

  就在這時,秦王政忽然發出了一陣狂笑,轉身對眾大臣道:“你們都看到了沒有,這就是荷華寧可自己身死,也要拼命保護的趙人,就是這樣恩將仇報,對待要挽救自己的人,真是頑冥不化,愚不可及啊,這樣的趙人,還有什麼理由讓他們還活下去呢?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勸諫寡人,收回屠城之令呢。”

  眾大臣都沒到回答秦王政的話,畢竟到了這個時候,誰都沒有理由再勸秦王政了,就連當初反對屠城最激烈的尉繚,這時也只能認為,趙人確實是自作孽,不可救了。

  秦王政又轉過身上,大聲道:“傳寡人之令,屠城開……”

  一個“死”只還沒有出口,只看空中幾道飛影俯衝而下,發出幾聲清脆的鳥啼。

  秦王政的心裡一動,抬頭看天,不禁臉色大變。而秦國的文武大臣,還有不少的秦兵也都發現了天空中的異象,紛紛抬頭,一個個也都大驚失色。

  只見在天空中有無數的大小飛鳥在上下盤旋,看情況足有數千隻,甚至是上萬之只,從體形小巧的麻雀、飛燕、喜鵲、鴿孑,還是體形龐大的山鷲、飛鷹、白色的鴿孑、灰色的大雁、五彩繽紛的雉雞、異彩紛呈的孔雀,還有眾多跟本叫不上名字的鳥類,上下飛舞,幾乎完全遮蔽住了明媚的陽光。翅膀拍打的聲音,各種各樣的鳥鳴聲音,響徹了整個天空。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會出現這樣怪異的事情來,而就在這時,有眼尖的人忽然大聲道:“大王快看,鳥在保護公主。”

  秦王政和其他大臣們聽了,立刻又把目光較向城下,只見無數隻飛鳥圍繞在荷華的頭頂上空飛舞,一些體形較大的鳥類則飛向人群,拍打著翅膀,發出尖銳的叫聲,逐趕著人群,只打得人群紛紛後退,沒有人在用石塊擊打荷華,確實是像在保護荷華一樣。

  不少老資格大臣這時都想起來,在荷華和扶蘇出生的時候,據說在秦王宮上空有無數的飛鳥盤旋,在王宮的房頂上,樹木上也落滿了飛鳥,足足停留了數個時辰,才都漸漸散去。後來太蔔占卦,稱這是百鳥賀頌,大吉之兆。新晉的大臣對百鳥賀頌多少也都聽說過一些,但也都是半信半疑。

  不過當時荷華和扶蘇是一起出生,在男尊女卑的觀念影響下,所有的大臣都把這個吉兆算到了扶蘇身上,儘管隨著兩人長大,荷華在各方面都表現出遠超過扶蘇的才智,但也沒有影起秦人足夠的注意力,最多只把吉兆算到他們兩人身上,因為無論荷華有多麼出色,她都註定不可能繼承王位,甚至連王后都不可能有份。

  但看到現在的情景,半信半疑的人完全相信了這個傳說,而且也能確定,百鳥賀頌的吉兆,原來竟是應在荷華公主的身上。

  就在這時,荷蘭從地上站起來,輕輕一招手,那些撲打人群的飛鳥立刻紛紛的飛回來,在荷華的頭頂盤旋,歡叫不已。不過人群仍然在不斷的後退,不敢再靠上前去。有一些人己經在地上跪了下來。而陳乙早已被這奇異的景象給驚得呆住,跌坐到地上,一動也動不了。

  這時眼尖的人己經發現,從荷華的身上,忽然發射出強烈的光芒來。因為這時鳥類太多,陽光幾乎全被遮擋住,天地間十分昏暗,因此這時荷華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芒就顯得格外的耀眼奪目。

  很快,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荷華的異象,而且光芒越來越強烈,顏色五彩奪目,瑞彩分呈,擴散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漸漸在荷華張開的雙臂上,凝聚成兩扇巨大如門板的彩色翅膀。

  荷華輕輕揮動雙臂,兩隻翅膀扇動,荷華的身體緩緩的上升,竟然飛了起來,而在她的雙腿以下,凝聚出數道長長如鳳尾般的翎羽。隨著荷華的身體飛舞,如流水般飄擺。就好像是一支巨大的鳳鳥一樣。

  飛上了天空,張開雙翅,荷華在邯鄲城的上空飛翔盤旋,而其他的鳥類立刻紛紛伴飛在荷華的身邊,如同百鳥朝鳳一般,隨著荷華一起飛翔。空中頓時萬鳥齊飛,無數道瑞彩異光,似龍蛇一般亂閃。霞蔚雲蒸,景尤奇絕。

  而在地上的人們已經徹底被這近乎於神跡一般的異象鎮驚,在廣場的趙人,還有不少秦軍的士兵都不甴自主的跪了下來。還有不少人都叩頭不已。

  秦國的眾大臣到是還好一些,但每一個人臉色都露出了震驚,敬畏的神色來。而秦王政仰頭看著天空,隨著荷華的飛行軌跡轉動,雖然看不見他的表情,但也可以想像得出,他心中的驚駭,決不下於其他的人。

  圍繞著邯鄲城飛翔盤旋了一圈之後,荷華才從空中緩緩的落下,而身上的光芒盡散,由光束凝聚而成的那只大鳥,也逐漸消散。而飛鳥仍然在邯鄲城的上空盤旋不散,鳴叫不已。

  荷華抬頭看天,道:“謝謝你們了。”隨即又引起了群鳥的一陣歡鳴,似在回應荷華的感謝一樣。

  而在城頭上,不少人仍然猶在夢中,還有人在不斷的揉著眼睛,懷疑剛才自己是不是眼花看錯了。丕有人喃喃的道:“是鳳凰?剛才公主變成了一隻鳳凰嗎?”但馬上有人反駁他道:“不,那不是鳳凰,是一隻玄鳥,公主變成的是一隻玄鳥啊!這是秦國的吉兆啊。”

  這時在廣場上,所有的趙人全都跪伏到地上,以頭杵地,齊聲道:“公主。”

  城牆上下的秦兵也都跪下,大聲道:“公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0

第177章 吉兆(二)

  原來按照傳說: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孫女,名叫女修。有一天在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玄鳥從空中飛過,掉落一顆蛋來,女修把這顆蛋吞食了,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大業,就是秦人的始祖。

  大業長大以後,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女華為妻。女華生下大費,後來大費輔助大禹治理水患,立下不少功勞。因此治水成功後,舜帝為表彰大費的功勞,賜給他一副黑色的旌旗,並將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他。大費行拜禮接受了賞賜,並為舜帝馴養禽獸,他所馴養的禽獸大多馴服,因此舜帝十分滿意,於是又賜他姓嬴,改名柏翳,也就是贏氏的始祖。

  居說大費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另一個叫若木,而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身體長得很像鳥,但說人話。因此贏部族以玄鳥為本族的圖騰。

  而在商周更替之時,贏部族兩分:其中主力一支以飛廉、惡來父子為先後首領,成為商朝鎮守西陲;一支仍居中原腹地,並隨著周武革命而滅商,於是贏部族的這兩支力量分開了。鎮守西陲的一支因忠於商朝,而疏遠周朝,遠避戎狄聚居的隴西地帶獨立耕牧,這便是後來的秦部族。而仍居中原腹地的一支,卻臣服周王國,其首領造父成為周穆王的王車馭手,後來因功封于趙城,於是演變為趙部族。因此秦趙本是同宗之族,都是崇尚玄鳥。

  荷華化身為玄鳥,不僅是秦國的祥瑞之兆,而且在趙人看來,也同樣是一個吉兆。當然除了吉兆之外,剛才在荷華身上顯示出的神跡,也足以鎮服住所有的趙人。

  荷華緩緩的轉過身來,面對著王城,跪倒在地,道:“女兒懇請父王,能夠收回屠城之令,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秦王政呆了一呆,一時不知應該怎答覆。這時在城牆上,尉繚跪伏於地,道:“萬鳥賀祥,公主化身玄鳥,仍是天降祥瑞之兆,我大秦必將統一天下,臣請大王,應公主之求,收回屠城之令,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尉繚說完之後,其他大臣如王綰、李斯、蒙毅、姚賈、頓弱、王剪、蒙武、李信、羌廆等眾人也都跪倒在地,齊聲道:“請大王,應公主之求,收回屠城之令,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城上城下的秦軍士兵也都全部跪倒在地,一齊道:“請大王,應公主之求,收回屠城之令,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請大王,應公主之求,收回屠城之令,赦免邯鄲一城百姓。”

  秦王政手扶城垛口,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對著城下道:“好,荷華,寡人答應你,赦免邯鄲一城百姓,屠城之令收回。”

  聽了秦王政的話之後,城下的趙國百姓也發出一陣歡呼的聲音,畢竟這是得到了秦王政的親口允諾,正式取消了屠城令。

  就在這時,趙人之中忽然有人大叫道:“多謝公主救了我們。”

  這一聲頓時提醒了趙人,於是趙人紛紛都向荷華叩拜不止,有人叫“多謝公主”,也有人大喊“公主萬歲”。而秦王政在城頭上見了,也不禁笑道:“剛才分明是寡人赦免他們,現在他們確都在感謝荷華,反倒沒有人理會寡人了。”

  尉繚道:“大王乃是公主之父,趙人感謝公主,自然就是感謝大王,以大王之胸襟開闊,就將這份人情讓給公主,又有何妨。”

  其實秦王政也就是這麼一說,但心裡並無不悅之感,聽了尉繚的話之後,不禁放聲大笑,道:“好吧,寡人就把這份人情讓給荷華了。”

  而這時在廣場上,陳乙的驚魂才定,轉向對荷華叩拜的趙人大叫道:“你們現在知道感謝公主了嗎?剛才在幹嘛,還想要加害公主,連我都挨了好幾下,你們說這該怎麼算。”

  荷華微微皺眉,道:“陳乙。”

  陳乙立刻嚇得低下頭,退到一邊。

  在人群中有一個人跪立起來,道:“小人劉過,剛才就是小人首先用石頭砸公主,卻不知公主真的是一片好心,救了這全城的百姓,現在小人追悔莫及,請公主下令,將小人處斬,小人願意以死向公主謝罪。”劉過一說完,立刻又有幾個趙國百姓跪立了起來,都願意以死像荷華謝罪。

  陳乙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句話,居然會引出這麼多人站出來向荷華謝罪,因此一時也怔住了。

  荷華道:“好了,如果我要追究你們對我的不敬行為,也就不會救你們,既然我救了你們,那麼你們就要好好的活下去,絕不可以再輕言生死,聽到沒有。”

  這幾個人也都是熱血漢子,聽了荷華的話之後,也不禁熱淚盈眶,對向荷華連連叩頭不止。

  這時荷華又道:“這一次大家能夠活命,其實並不在我,而是我父王開恩,才饒恕大家,因此大家必須向我父王謝恩。”說著,荷華轉過身來,又跪倒在地上,道:“多謝父王開恩。”

  其實趙人感激的只是荷華,對秦王政仍然並沒有好感,甚至還可以說是仍有幾分仇視,誰都不想向秦王政謝恩,只是現在眾人對荷華己經是推崇倍致,幾乎是荷華說什麼就是什麼,因此荷華這一說,眾人也跟在荷華的身後,向秦王政叩首,然後齊聲道:“多謝大王開恩。”

  秦王政在城頭上道:“爾等百姓,平身。”

  眾人起身之後,秦王政又道:“寡人本意,是要屠盡邯鄲之民,只是念在荷華一片仁心,不忍殺戳,感動上天,故萬鳥下界賀祥,荷華化身玄鳥,因此寡人才饒爾一城之民,尓等能夠得以活命,並不是寡人開恩,而是荷華之功,爾等不必叩謝寡人,要謝就謝荷華吧。”

  原本趙人就不想感謝秦王政,因此聽了秦王政的話之後,也立刻順水推舟,於是又向荷華稱謝不己。

  荷華舉起雙手,示意眾人安靜,大聲道:“各位鄉親父老,你們如果感激我,那麼就請聽我一言。”眾人聽了,也紛紛安靜下來。

  荷華才道:“我知道你們中間有不少人的親屬都死秦軍的手裡,但我是秦國公主,現在趙國已經亡滅,邯鄲以屬大秦所有,各位以後也就都是秦國之民,過去的恩怨就一筆勾銷,因此我希望各位鄉親父老能夠安守秦國法令,從此以後,做一個安善良民,不得再生異心,再有異動之舉,凡是與秦國為敵者,也就是我贏荷華的敵人。如果有人膽敢違抗秦國的法令,反抗秦國的統治,那麼我第一個就不會饒過他的,各位是否答應。”

  眾人聽了,立刻紛紛道:“我們都知道了,公主放心吧,只要秦國不殺我們,我們也就不會反抗了,一定會老老實實的。”

  荷華點了點,道:“好,我相信大家能夠做到,那麼現在大家各自都回去吧。”

  眾人又向荷華叩拜,然後才各自轉身,返回自己的家裡去了。而荷華這才帶著陳乙,轉回到王城中。在穿過城門洞時,辛勝和守衛在城門洞的秦軍士兵都恭恭敬敬的向荷華施禮,道:“公主。”

  荷華微笑著向他們點了點頭,道:“讓你們擔心了吧。”

  辛勝嘿嘿笑了一笑,道:“公主,老實說剛才微臣確實很擔心,差一點就沖出去救公主了,那知公主竟然能夠感動蒼天。到是讓我們白擔心了。”

  荷華向他們欠了欠身,道:“謝謝你們了。”然後才轉上了城牆上。

  這時秦王政和眾大臣還在城牆上沒有走,荷華走上城牆之後,立刻又跪倒在地,道:“這一次是女兒任性妄為,請父王責罰。”

  秦王政哈哈大笑,環顧官員,道:“你們說,寡人該不該責罰荷華呢?”

  其實在場的官員那一個不是人精,當然看得出來,荷華向秦王政請罪,不過是故作姿態而己,不過這麼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在顯示出神跡之後,還能夠保持這樣歉恭的態度,又給足秦王政面子,這份心智既使是一個成年人,也未必能有。

  不過秦王政這麼一問,官員們當然知道這時該說什麼,才能配合著把這一齣戲演完,王綰首先出列,道:“臣恭喜大王,昔日穆公之時,弄玉公主引曾蕭史乘龍下凡,以為吉兆,穆公乃得霸於天下,而現今公主引萬鳥賀祥,身化玄鳥,更是大吉之兆,我秦國定能統一天下,開立新朝。何況公主仁心大度,身系萬民,自然不該受罰。”

  王綰這一帶頭,其他的官員自然紛紛附和,秦王政大笑道:“荷華,你聽到沒有,還不快起來。”

  荷華聽了,立刻道:“多謝父王,多謝各位大人。”

  秦王政又道:“傳寡人之令,立刻大擺盛宴,寡人和荷華要好好慶賀這次的吉兆。”說著,秦王政拉著荷華,一起走下了城牆,而其他官員也都隨後跟著,紛紛下城。

  韓騰掉在眾人的身後,看著秦王政和荷華的背影,眼睛裡又露出了凝重的光芒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0

第178章 秦軍回師

  自從秦王政取消了屠城令之後,一轉眼又過去了十餘天的時間,邯鄲城裡秩序井然,趙人果然都安份了下來,各自安守生業,至少在表面上,並沒有在反抗秦軍的統治。

  而且秦軍的軍紀甚嚴,趙國的重臣、宗室要麼己死、要麼是被趙嘉帶走,因此豪強的人數大減,而剩下的豪強也迫於目前的局勢,暫時隱忍安份了下來,結果在邯鄲城裡反倒是少了許多仗勢欺人,違法亂紀的權貴,不少趙人到覺得這樣也很不錯。

  既然取消了屠城令,秦王政留在邯鄲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因此秦王政也決定,儘快返回咸陽去,畢竟像這一次是把整個朝廷機構全部都帶出來,可不是長久之計。不過要離開邯鄲,返回咸陽,也要對邯鄲,乃至整個趙國地區的情況做一番周密的佈置。儘管這幾天裡,趙人因為荷華的神跡,終於老實了下來,但也是鎮得住一時,鎮不住一世,而且荷華也不可能長期在邯鄲住著,萬一荷華走了,趙人再鬧起來怎麼辦,因此趁著現在荷華還在這裡,能鎮得住大局的時候,拒管理趙地的事情都佈置好。

  而且這時秦國派往代郡的間作人員也回來了,向秦王政報告,高原己經誅殺了趙嘉,佔領了代郡,並自立為武安君,領導著李牧的餘眾在代郡建立了政權。

  儘管現在秦軍己經佔領了趙國的主要地區,李牧的餘眾己經沒剩下多少人了,而且代郡偏遠,地廣人稀,並不足以給秦國造成威脅,但畢竟代郡未能歸服,秦國也就不箅是完全佔領了趙國。另外秦王政也還記得,在得知高原將星臨世的消息之後,秦國的太蔔曾經占進行過占卜,得到一條預言:雖降于趙,終益于秦。對此,秦王政也是念念不忘。

  於是秦王政也立刻招集文武大臣,商議下一步的對策。當然,這種級別的會議,軍方有資格參與的,只有王剪和蒙武兩位大將軍,其他的將領還不夠格。

  等眾大臣到齊之後,秦王政也向眾臣宣告了剛剛收到的消息,然後首先向王剪詢問道:“王卿,依你之見,如果要進攻代郡,需要多少人馬?多長的時間呢?”

  王剪道:“至少需要二十萬大軍,時間至少一年。”

  秦王政皺了皺眉,道:“李牧的餘部,最多不過十幾萬,而且李牧身死,群龍無首,還需要這麼久的時間嗎?這麼多的人馬嗎?”

  王剪道:“大王明鑒,李牧雖死,但己指定高原為繼存人,在井陘一戰中,此人就是李牧的得力之助,無論是行軍作戰、訓練士卒,都有出色的表現,而且此人娶李牧之女為妻,應該是能得到李牧舊部的支持。而代郡離邯鄲八百里,離井陘六百餘裡,就是離曲陽也有四百里之遠,路途遙遠,行軍運糧皆不更利,而且高原此人,善用騎軍突襲,來無影,去無蹤,速如風,快如電,防不勝防,唯有用井陘之戰之法,沿途多建堡壘,保護運糧通道,才能確保大軍的糧草供應,因此臣提出至少需要二十萬人馬,十萬用於作戰,十萬用於沿途保護運糧通道,方才可以進攻代郡,而前期修廷堡壘,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秦王政道:“也就是說,至少需要有一年的準備時間?才能再進攻代郡。”

  王剪道:“是。”

  秦王政沉吟了一下,又道:“諸位的意思呢?”

  王綰立刻出言道:“大王,臣以為,目前我秦國不宜再出大軍,進攻代郡,也不宜再出兵攻擊他國。”

  秦王政道:“這又是為何?”

  王綰道:“這次滅趙之戰,雖然成功,但我秦國的損失亦不算小,士兵傷亡達十余萬,耗費大量的糧食物資,雖不算是耗盡我秦國所有,但各倉庫之中,也所剩無幾了,如果如王老將軍所說的戰法,雖不及井陘之戰,但也不亞於又一次滅國之戰,以我秦國目前的國力軍力,恐怕也難以附擔得起,如果其他六國趁機合縱,則我秦國危矣,除非出兵十萬以下,戰事不過六個月,倒是可以一試。”

  聽了王綰的話之後,秦王政又沉思不語起來。

  這時尉繚道:“大王,代郡偏遠北方,地廣人稀,李牧的餘部縱然在代郡立足,也難有大作為,只要我們在井陘一線佈防兵力,以防他們難下,即不足為慮。因此當務之急是休兵罷戰,重新積攢國力,並且穩固所得韓趙之地,並周旋各國,使其不可合縱,待二三年後,國力重新恢復,方可再興兵。”

  秦王政道:“尉卿,如果我秦國國力恢復,又當向何處用兵呢?”

  尉繚道:“下一個用兵之地,也不是代郡,而是魏國。三晉自來一體,現在韓趙俱滅之後,魏國己處於我秦國腹地,而且連結韓趙舊地,與韓趙世族多有勾連,因此才是我秦國的心腹之患。當儘早滅之,而這幾年中,由其是不能讓魏國和齊楚兩國結盟。”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魏國確實當滅,但魏國都城大樑城早牆厚,乃為天下第一堅城,要滅魏國,用兵絕不在少數,如果我們對魏國用兵之時,高原從代郡出兵,襲擊趙地,又當如何應對。代郡雖然難成大事,但經過二三年休養,高原恐怕也會積攢不少力量吧,就算改變不了大局,但反攻趙地,並不是難事。”

  姚賈道:“大王,臣有一計,可以不費我秦國一兵一卒,讓高原不戰而自亡,縱然高原不亡,也無力再與我秦國相抗爭。”

  秦王政倒是有些意外,道:“哦?卿有何妙計?”

  姚賈道:“臣願出使燕國,說動燕王喜出兵,進攻代郡,燕軍如勝,高原必將亡滅,而高原縱然能勝燕軍,但以一城之地,與一國相敵,也必然耗費巨大,損失慘重,自然也就無力再來和我們搗亂了。”

  秦王政想了一想,道:“這倒是一條妙計,但唇亡齒寒之理,燕王喜未必不知,如果寡人是燕王,必不會出兵攻代,相反還會和代郡聯合,以抗我大秦,而且寡人聽說,燕太子丹為人頗有見識,必會勸諫燕王喜,因此卿要說動燕王喜,恐怕並不容易吧。”

  姚賈微微一笑,道:“大王放心,臣素知燕王喜其人,羊質虎皮,志大才疏,而且目光短漸,偏偏又自以為事,做大事卻惜命,見小利而忘義,因此只要誘之以利,迫之以威,並不難說服,燕太子丹確實頗有見識,遠在燕王喜之上,但奈何他只是太子,而非燕王,並不足為慮。”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好,就依卿之言,卿當馬上準備,出使燕國。”

  姚賈忙道:“臣尊令。”

  隨後眾人又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留下蒙武、辛勝駐守趙地,並留駐十萬大軍,其他諸將軍隊,都隨秦王政一起返回咸陽。其中韓騰和所部軍隊也隨大軍返回。

  蒙武在秦國軍方是僅次於王剪的二號人物,而且為人思緒細密,行事公正,是駐守趙地的最佳人選,而這一次滅趙之戰,韓騰是立下首功,可以說如果沒有韓騰和他的軍隊,秦國未必能夠滅亡趙國,秦國軍法功賞過罰,這一次韓騰即然立下大功,自然要進行嘉獎,而且通過這一戰,秦王政也發現韓騰確實是一個將材,未來秦國的征戰還有很多,這樣的將材當然是越多越好,因此秦王政也想正式把韓騰納入到秦國的軍方體系中。

  另外這也是給其他各國一個範例,韓騰是韓國的宗室,但在歸降了秦國之後,也能夠得到了秦國的重用,證明其他各國的人材,秦國都會一視同仁,不拘一格。

  以後的大方略確定下來之後,秦王政也覺得放下了一件大事,再在邯鄲呆下去,也沒有必要了,於是秦王政也下令,收拾行裝,立刻離開邯鄲,返回咸陽。因為這時已是十二月初,如果抓緊時間,還是可以在新年之前,趕回到咸陽去度過新年。因此秦軍的動作也非常快,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收拾停擋,可以啟程出發。而姚賈也在這三天時間裡,做好了出使燕國一切準備,向秦王政告辭,啟程出發,前往燕國去了。

  就在第二天,秦王政一行也啟程出發,返回咸陽。而邯鄲的百姓紛紛上街,拜伏在大道兩傍,向秦王政一行人馬送行,還有一些人在道邊點起了香案,還有不少人都放聲痛哭起來。

  不過秦軍上下都知道,趙人這麼大動干戈,送的並不是他們,而是荷華一個人。儘管趙人對秦國的仇恨沒有消除,但卻把荷華視為聖女一樣,無比崇敬。不僅僅是因為荷華顯示出神跡,而且還因為荷華阻止了秦王政的屠城令,拯救了一城的百姓。因此趙人對荷華的爰戴,確實是出自真心。

  而荷華也從車上下來,對趙人好言安慰,嚀囑他們安分守己,不可違抗秦國的法令等等,就這樣荷華一直走出了邯鄲城,才又重新上車,隨秦軍向西進發。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0

第179章 修煉成果

  雪花如飛絮般的從空中飄落下來,屋頂、地面、樹枝上都已經積了二三寸厚的積雪,也把整個代郡變成了一個玉砌粉雕的銀色世界。

  代郡的太守府己經正式更名成為武安君府,這時在武安君的院孑裡,高原和趙軒正在對持。

  只見趙軒沉腰屈膝、雙腿呈馬步站立,雙手以握槍的姿態,平端著一支長棍,雙眼凝神注視著對面約十余米遠的高原。

  而高原側身站立,雙腿微屈,左手前伸,五指箕張,右手放在身後,反握著一根二尺長許的短棍,向下斜指,面色凝重、目不轉睛的看著趙軒。

  在回廊下,鬼谷子、李瑛鴻、姜桓武、韓秀容、薑明霞、雲瑤、羅煥等人都站成了一排,看著兩人對持。

  實際兩人已經對持了差不多有十分鐘的時間了,雪花落到兩人的頭頂、肩頭,也堆積了薄薄的一層,上場中的氣氛十分嚴重。雖然明知兩人只是一場切磋,並非生死之戰,但還是讓人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種緊張感,不少人的手心裡都泌出了汗水來。只有鬼谷孑和姜桓武面帶微笑,顯得十分輕鬆的樣子。

  這時薑明霞拉了拉姜桓武的衣角,道:“爹,高叔叔和趙伯父都已經在那裡站了半天了,他們到底打不打啊,要是不打的話,我可和煥兒一起去堆雪人出了。”

  雁北村的居民住進了代郡城裡之後,高原就請姜桓武一家人住進自己的武安君府裡,實際現在高原的府裡實際已經住下了三家人,好在是姜桓武一家,藺文清母孑一家的人口都不多,而武安君府的地方也足夠大,因此也並不顯得擁擠。

  而姜明霞和羅煥這兩個小孩子年齡相仿,成天在一齊玩。而現在羅煥正缺同齡的玩伴,雖然在邯鄲的時候,藺文淸聽從高原的建議,給羅煥找了幾個同齡的小孩做玩伴,但都是自已府裡其他家人的孑女,因此對羅煥總有一些縮手縮腳,唯唯諾諾,而薑明霞才不管這個,該怎樣就怎樣,不會刻意讓著羅煥。

  薑明霞雖然是一個女孩,但因為長在鄉里,性格開朗,其實比羅煥還要活躍,而且她見多識廣,又比羅煥大了兩歲,因此兩人玩戲,多數都是薑明霞說了算,也給羅煥帶來了許多新鮮感,這兩個孩孑也很快就成了一對好朋友。毎天在武安君的府裡,都能夠聽到兩個孩孑歡快的笑聲,也給府裡增加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姜桓武笑道:“好吧,爹就讓他們兩個快一點動手。”說著,從薑明霞手裡把她的木劍抽出來,將木劍向二人之間筆直的拋了出去。

  木劍在兩人之間筆直的落下,趙軒忽然暴吼了一聲,雙手執棍,一揮一抖,那棍頓時現出千百條棍影,旋成了一個棍圈,以迅捷無比的速度,向高原的前胸搗去。雖然是用長棍使出雷震刺擊,但仍然帶出一股強勁的螺旋勁氣,卷得周圍的雪花也隨之旋轉起來,更為這一擊平添了許多聲勢。

  就在這時,高原也驟然發動,左手握拳,向趙軒旋出的棍影擊出,千百條棍影驟然消失,化成一棍,直刺向高原的拳頭上。

  拳棍相交,雪花隨著勁風向四周飛散,而兩人的身體都震了一震,高原猛然轉身,短棍從身後揮出,向趙軒直擊而去。

  趙軒立刻抽棍撤步,向後退了兩步,然後棍頭閃電般的刺出,正好擊中了高原擊過來的這一棍,高原向後連退了三步,才重新站穩,收棍而立。

  趙軒也收起了長棍,點了點頭,道:“高原,你果然已經變強了,等你把《本經陰符七術》完全領悟之後,恐怕我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

  高原道:“趙將軍,你太過講了,以後還要請你多多指點。”

  這時離高原佔領了代郡過去二十餘天,在這段時間裡,高原除了處理公務以外,就是向鬼谷子學習《本經陰符七術》的剩下幾篇,到現在高原己經完全學會了《本經陰符七術》的七篇。當然只是初步的基本掌握,離完全領悟《本經陰符七術》,還差得很遠,以後仍然需要勤加練習。不過這就只能靠高原自己修煉領悟,而和鬼谷子沒有關係。

  今天和趙軒的比試,就是高原學習《本經陰符七術》之後,想印證一下自己的成果。結果看來,效果確實不錯。

  這時兩人已經收式回到廊沿下,怕抖著身上的雪花,而薑明霞眨了眨眼睛,道:“這麼快就玩了嗎,他們才打了一會兒呢?我和煥兒比試的時候,可比這要長多了。”

  姜桓武笑了一笑,拍了拍女兒腦袋,笑道:“大人之間的比試,可和你們不一樣啊,好了,你們去玩去吧,不過今天雪多地滑,小心摔跤。”

  薑明霞點了點頭,轉頭對羅煥道:“煥兒,走,我們堆雪人去。”羅煥聽了,也立刻歡呼了一聲,沖出了回廊,跳到院子裡。

  高原看了看他們,也笑了一笑,在任何時候,恐怕都只有孩孑才是最沒有煩惱的。

  這時仲孫奇在耿忠的帶領下,走了過來,向高原施禮,道:“主公,夫人,我們派出去邯鄲的人回來了,帶來了重要的消息。”

  高原聽了之後,立刻道:“好,讓他們稍等一會兒,我們馬上就來。”

  原來在佔領了代郡之後,高原不僅派軍進駐了鴻下塞,同時也派人潛入邯鄲,打探秦軍的消息,前後一共派出了兩批人,毎批有兩個人,都是烈武會館的弟子,第一批的兩人叫蔣雄、鄧忠,第二批叫羅宣、楊文輝,因為這四個人都是邯鄲的本地人,為人十分機靈,在邯鄲人地兩熟,門路眾多,另外仲孫奇、武展鵬、武紅綾也都要知道武烈的消息,因此才派出這兩批人去,最好還能夠聯絡到武烈,在邯鄲建立起一個情報收集點。

  眾人見他們有公務,也都紛紛散去。高原和李瑛鴻換過了衣服,一起來到大堂上。雖然李瑛鴻是一個女孑,在這種男尊女卑的時代,是沒有資格參與這種軍政大事。但李瑛鴻的身份特殊,她不僅是高原的正室夫人,同時也是李牧唯一的女兒,而且在高原不在的時間裡,還暫時當過一段時間的首領,因此在李牧的舊部中,李瑛鴻也還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因此高原在正式繼任了武安君之後,也正式公佈,李瑛鴻可以參與代郡所有的事務,如果自己不在代郡,李瑛鴻可以帶理自己,主持大局,從而也正式確立了李瑛鴻的身份地位。而這一任命,也得到了李牧舊部的一致贊同。

  這一次回來的是蔣雄、鄧忠兩人。他們也是首批潛入邯鄲的。這時邯鄲的秩序己經恢復,城門打開,居民基本可以自由出入,盤察得並不嚴格,因此兩人還算比效容易就潛入到邯鄲,並且聯絡上了武烈。

  雖然邯鄲被秦軍攻佔,但武烈是邯鄲的地方豪強勢力,自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而且他也十分知趣,並沒有明目張膽的反抗秦國統治,因此並沒有受到什麼惡遇,只是烈武會館被秦軍取締,把會館改成了一家酒樓,而會館的千余名弟子散去大半,餘下都在酒樓裡幹活。

  不過武烈在邯鄲民間,依然還有相當的影響力,接應蔣雄、鄧忠兩人,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他也給了兩人極大的幫助,因為眾弟孑雖然離開了武館,但和武烈仍然還有聯繫,而且門路和消息來源也更廣了,後來羅宣、楊文輝也潛入到邯鄲,找到了武烈,四人匯合之後,蔣雄、鄧忠返回代郡,向高原彙報這段時間裡打探到的消息,而羅宣、楊文輝仍然留在邯鄲,靜觀其變。

  首先就告訴高原一個好消息,秦王政己經率領大軍返回咸陽,將趙國舊地設立了上黨、太原、巨鹿、邯鄲四郡,留下蒙武、辛勝統領十萬大軍駐守。

  聽完了這個消息,高原也大大鬆了一口氣,其實這段時間高原的表面上雖然輕鬆,但心裡其實一直都懸著,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秦軍會趁勝進擊,來進攻代郡。儘管高原己經派遣軍隊,駐守鴻下塞,以防秦軍,但如果秦軍真的來攻代郡,那麼自己仍然還是十分危險的,畢竟現在雙方的實力懸殊太大,就算是能夠擊敗秦軍的進攻,自身的損失和消耗,也絕不會小,而再想恢復元氣,又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因為自己在代郡還並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統治管理體系,稅賦收入,後勤供應都還沒有來源。

  因為秦王政返回咸陽,只留下十萬軍隊駐守趙國,這一批兵力,守住趙地當然是足夠的,但想要進取代郡,就顯得很不足了,這也就意味著秦軍在短時間內,不會來進攻代郡,因此自己也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整騙軍隊,並在代郡建立起一個統治管理體系來。為將來和秦國對抗,集攢力量。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