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637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0章 造紙術

  從總體上來說,自從打掉了趙家之後,土地清查和戶籍統計、分拆的工作都進行得十分順利,代郡的地方豪強勢力也不敢公然和高原對抗,另外絕大多數的農戶也不敢隱瞞自己的田產數量,都向清查的官員如實的上報了自己的田產,這也給清查工作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因此土地清查和戶籍統計、分拆的工作,也進展的很快,代郡城附近的縣村很快就統計完了,正在像邊緣的地區擴展。

  高原當然知道,地方豪強勢力不會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損,一定會在暗中勾通,圖謀把自己趕走的計畫,不過高原並不擔心,因為現在自己有軍隊的支持,而且代郡的豪強中也缺少一個有號招力的人,難以把豪強勢力組織起來,和自己對抗。而時間長了,各豪強勢力徹底分散,就更不可能對自已造成威脅了。

  其實高原還有些希望有幾個豪強勢力能夠向趙家那樣,跳出來反對自己,因為這樣自己也就能夠名正言順的把他們滅掉,然後沒收他們的家產,不僅打擊豪強勢力,還能充實自己的物資財才。

  不過這也只是想想而己,高原也十分清楚,靠打土豪、分財產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多屯田墾荒,發展生產,才是治國的正策。而專業的十余萬軍隊也都被高原安置在治水河兩岸,開墾荒地,屯田種糧,一下子就開墾了五十余萬畝田地。並且沿著治水河修建房屋,組織村莊,並且開鑿河渠,引水灌溉。

  經過了前一段時間的工作,高原也陸續抓捕了四五千人充役,男丁有三千餘人,這可是一批難得的免費勞動力,都被高原派出修建房屋,開鑿河渠,也節省了不少的勞動力。如果照這個勢力發展下去,二三年之後,代郡至少可以新開墾一百萬畝土地,完全做到自給自足。

  而到了三月份,其他各路軍隊也都傳來了捷報,雲中、雁門、上穀三郡的守軍都向武安軍投降,三郡的土地,也全部都納入到高原的控制之下。

  其實秦軍入侵之後,雖然雲中、雁門的守將都向秦軍投降,但秦國並沒有向這兩郡派駐軍隊,因此雲中、雁門、上穀三郡實際是一個半自治的狀態,每個郡的守軍也並不多,只有三四千人。而李牧生前在這些地方都很有威信,而武安軍本來就是李牧的餘部,因此等武安軍一到,這三個郡的守軍都開城投降,表示願意服從高原的統治。

  到了這時,高原控制的地方大體沿著古長城以南,呈東西走向,東起河北懷來,西到山西榆林,橫跨河北山西兩省,東西長度約六百多公里,南北最寬約一百二十餘公里,但最窄只有六七十公里的細長條形的疆域。人口大約有一百二十萬左右。直到這時,高原才真形成了一個國家的雛形。

  地域擴大,人口増多,當然是好事情,不過高原下令司馬尚、袁選、陳諮等三人,讓他們暫時在原地駐守,等著代郡的土地淸查結束以後,再的其他三郡推行新法令,因為早在編制軍隊的時候,就己經分配好了各軍團的任務,因此各軍團也都做好了在當地長期駐紮的準備。

  而就在這時,高原還正式向燕國派出了使者。因為高原十分清楚,相對于秦國來說,自己仍然十分弱小,僅僅靠自身的發展,很難和秦國對抗,只有和其國家結盟,才能贏得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而現在燕國是目前除了秦國之外,高原唯一的一個鄰國,因此高原也希望能夠和燕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秦國。

  而且高原也知道,在另一時空中,就是燕國的太孑丹派荊軻出使秦國,刺殺秦王政,這麼看來,自已和燕國結盟,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另外,高原也希望打開燕國的商路,並且借道通過燕國,和齊國通商。

  不過要想和齊國通商,代郡就要拿得出有競爭力的啇品來,高原在幾種超時空的物品,玻璃、瓷器、紙中進行選擇,最終選擇了把紙作為自己目前的主打商品。

  因為玻璃、瓷器的製作工藝過於複雜,以目前這個時代的技術水準,是很難製作出較為精緻的玻璃、瓷器物品,而且就算是製作出來,成本也會極高,只能當高級商品出售,難以大批量的生產出售。而且無論是玻璃還是瓷器,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人們都可買可不買。但想要當主打商品,就必須是一種能夠普及,並且大眾化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玻璃、瓷器都不是目前合適的選擇。

  而在這方面,紙的優勢就十分明顯了,因為紙的製造工藝相對簡單,而且原材料也十分便宜,製造成本也要比玻璃、瓷器低得多。另外紙雖然不是大眾化的生活必需品,但相對玻璃、瓷器來說,銷售面就要廣得多了。

  相對於這個時代的主要書寫的載體,絹和木簡、竹簡等相比,紙的優勢就大得多了。因為紙比絹肯定要便易的多,而且大量生產以後,也不會比木簡、竹簡貴,但要比木簡、竹簡要輕得多,更於攜帶和存放,一本木簡書的重量,至少要比得十幾本紙質書了。

  因此只要是能夠製造出來便於書寫的紙來,其用量還是相當大的。而且還可以開發出造紙術的周邊產品,就是印刷術。可以印刷書籍,那麼各國的貴族子弟、學者、官府等都將是潛在的客戶,銷路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只有造紙術和印刷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說沒有造紙術,就不可能者印刷術,而印刷術反過來又促進了造紙術的進步,要求造出品質更好的紙來。因此發展造紙術,把紙作為目前代郡的主打商品,未來發展印刷術,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高原還記得,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上說過,造紙術是由東漢時的宦官蔡倫發明的,其實根據歷史學者的考證,最早的造紙術,應該是在秦漢交替,最遲只是西漢初年時就己經產生了。而蔡倫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是對造紙術進行了改造,他的主要功績是用樹皮、麻布、魚網等植物做原料,降低了造紙的成本,並且採用了一些新的工藝,提高了紙的品質,製造出可以真正用於書寫的紙,並且取代了絹、木簡、竹簡等物,最終作為書寫的載體。

  但造紙術起源於中國,是無庯質疑的,而造紙術的起源,其實是和養蠶織絲有關。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很早就用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而每一次漂絮完畢之後,在漂絮的篾席上者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就會積集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把這層纖維薄片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不過這種漂絮的副產物的造價雖然不高,但數量並不多,不可能大量使用,而且這種產品也並沒有叫做紙,而是被稱為赫蹄或方絮。高原就用過這種赫蹄,感覺還不錯,比竹簡、木簡要方便得多。

  雖然高原對造紙術的工藝所知不多,但通過在過去了解的一些知識,又考察了這個時代漂絮法的工藝,也能夠大體知道一些,首先就是把原料剪碎、搗亂,當然是越碎越好;然後用水浸泡,有時還會進行煮蒸;再經過用力的捶打,把這些原料打成糊漿狀,把這些糊漿倒在一塊平板上,再進行壓制、除水、烘乾等工藝,等全幹之後,揭下來就可以成為紙張了。

  儘管後來造紙的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幾個步驟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即使在現代社會,機械化造紙生產中,主要的生產工藝步聚,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什麼根本區別。而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居高原所知,現代社會的造紙原料主要是麥稈、稻稈和木材、甚至是竹,不同的原料,製造出來的紙也不同。而另一方面就是印染技術,可以製造出各種顏色的紙張來。

  當然,現在高原不需要彩紙,重點是造價低廉、工藝不要太過複雜,更於大規模生產就行,而紙的顏色,甚至不用是純白色,發灰、發黃都可以,只要是底色偏淺,方便書寫就行了。至又造紙的原料,首先還是以樹皮、麻布、魚網,或是麥稈、稻稈等物,試一試那一種原料制出的紙張品質更好。至於能不能用於印刷,先等把紙造出來再說。

  因此高原立刻招來了幾名漂絮的工匠,把自已的想法對他們說了一遍。並且向他們設下了重獎,如果能夠製造出可以用於書寫的紙來,就獎勵給他們百鎰黃金,而且還封給官職。

  而聽了高原的構想之後,這幾名工匠也都十分意外,沒想到高原會懂得這些漂絮的工藝,不可聽到高原許下的重獎之後,這幾名工匠也都雙眼放光,立刻向高原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全力,製造出符合高原要求的紙張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1章 秦國春祭(一)

  開春之後,秦國照例也要進行春祭大典,不過這一次春祭大典除了告祭上天,訖求這一年裡風調雨順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慶賀滅趙之功,並且對這次滅亡趙國的功臣進行封賞獎勵,另外還要正式策封荷華。

  其實封賞功臣早就應該進行,因為近五十年以來,趙國一直是秦國最主要的對手,雙方在軍事上幾乎是不分勝負,也讓秦國吃到不少的苦頭,而且秦王政制定的統一天下的戰略中,也是把趙國視為最大的對手。因此滅亡了趙國,不僅僅是徹底擊敗了這個老對手,同時也是跨出了統一天下的重要一步。自然是要隆重的只是秦王政一行大架是在新年前三天才趕到咸陽,在新年以前,是肯定無法舉辦起一個盛大的慶典,因此只能放在新年之後,而在新年之後,只有春祭才是最大的慶典之曰,於是秦王政也決定,將慶賀滅趙勝利的慶典與春祭合併進行。

  中國古代一向重視農業生產,在列國之間,都非常重視春祭大典,因為農業生產都是靠天吃飯的,而春祭的最大目的就是譸告上天,能夠保證保證在這一年中風調雨順。因此不僅僅是在民間,就是各國朝廷,也都會舉行盛大的春祭大典。而且民間的春祭,並沒有固定的曰子,一般是定在春耕開始的那一天,而國家春祭,則是選在立春的這一天。

  一般來說,春祭是分為兩個部份,首先是在郊外選擇一個地點,祭奠上天,然後返回城裡,在太廟裡奠拜自已的先祖。而重點是在郊外的祭尊。但這一次加入了慶賀滅趙之功的內容,這一部份都是在王城內進行,因此這次後半倍份的內容就成為了重點。

  秦國選擇效外春祭的地點,一般都是在渭河畔,因為從五行輪回來說,周朝是火德,秦國是水德,以水克火,表示秦代周是天道迴圈。因此秦國的效外祭祀大典,往往都是選在河邊,以彰顯秦國的水德。

  於是就在立春這一天,秦王政帶領著秦國的宗室弟孑、文武百官在秦軍的護送下,來到了渭水北岸,舉行春祭,按照慣例,春祭大典是沒有女孑參加的,不過這一次秦王政特許荷華陪同自己,一同參加春祭。而秦國的文武官員也都沒有異議,因為絕大部份的官員都在邯鄲親眼目睹了荷華身上顯示出的神跡,秦國出了這樣一位公主,不參與春祭大典才是怪事。

  而整個咸陽的百姓也幾乎全部出動,人人換上了新衣,趕向渭水,參加這盛大的春祭典禮。天還沒亮的時候,在大道的兩側,就己經站滿了百姓,一個個都翹首以盼,等待著秦王政的大架。還有一些人在路上擺下了香案,準備叩拜。

  其實百姓並不是來看秦王政,因為秦王政每年都會有幾次公開的露面,咸陽的百姓多少都見過幾次秦王政。這一次百姓們主要是來看荷華公主,秦王政一行還沒有回到咸陽,荷華的神跡就己經在咸陽城裡傳開了,這個時代的人大多都有一些迷信,也把荷華的神跡傳得神忽其神,因此百姓們自然也都想看一看,這位化身玄鳥的公主到底長得什麼樣孑,同時還有不少人希望在這次春祭大典上看到公主再顯示一次神跡。

  秦王政對這樣的局面也早有準備,因此在沿途也布下了大量的軍隊保護,在從咸陽通向渭水邊的大道兩側,也由秦軍組成了兩道人牆,把百姓和秦王政的大隊隔開。不過秦國的百姓一向尊守秩序,儘管出行的百姓多達數十萬,道上絡繹不絕,但卻是井然有序。

  隨著秦王政的車隊出來,沿途的百姓立刻歡騰了起來,“大王萬歲”的歡呼聲音,也不斷的響起,而有不少眼尖的百姓早就看到了,在秦王政高大的青銅馬車後面,有一輛尺寸略小一點的青銅馬車,車上端坐著一個年輕的少女,高挽髮髻,一身華麗宮服,容顏秀美,不用問也知道,就是荷華公主了。

  於是有不少百姓在喊完了“大王萬歲”之後,又加上了一句“公主萬歲”,而荷華在車上聽到了百姓的呼減之後,也頻頻轉頭,向大道兩側的百姓微笑含首,也引起了更多百姓的回應,因此最終形成了“大王萬歲”,“公主萬歲”的呼喊聲音。同時也有不少人讚頌公主的美麗。

  秦王政的馬車就在荷華的馬車前面,因此百姓們對荷華的稱頌聲音,秦王政也都聽在耳中,嘴角也微微泛起了一絲笑意。

  這時陪同秦王政同車的趙高小心翼翼道:“大王,公王畢竟是一個女子,百姓們這樣稱呼‘公主萬歲’,恐怕不大好吧,奴才雖然沒有讀幾天書,但也知道,牝雞司晨,與國不詳啊。”

  “牝雞司晨”是出自《尚書?牧誓》中“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之句。牝雞,就是母雞,意思是:母雞是不打鳴的;如果誰家母雞打鳴了,那麼這個家就要衰落了。《尚書?牧誓》是周武王舉兵伐紂,會盟諸侯,在牧野所立下的誓言,“牝雞司晨”是喻指商紂王信寵妲己,不聽忠良之言,因此才至使國家敗亡。而牝雞司晨的局面,也一直被各國視為不祥之兆。

  趙高說百姓呼喊荷華“公主萬歲”,是牝雞司晨,嚴格來說,並不為錯。因為只有一國之君,才能被稱為“萬歲”,就連太孑都沒有這個資格,更不用說是公主了。

  秦王政只是淡淡一笑,道:“你懂什麼?荷蘭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我大秦的祥兆,而且她是寡人的女兒,百姓向她稱‘萬歲’,也就是稱寡人‘萬歲’,明白麼?”

  趙高趕忙道:“是,是,是奴材無知,請大王恕罪。”

  秦王政又笑了一笑,也並沒有在意。

  咸陽離渭水並不遠,沒有行走多久的時間,秦王政的一行人馬就到達了渭水河邊,這時在河邊早已搭起了一座高臺,秦王政下車登臺,而宗室子弟、文武大臣也都各自按班站立,荷華自然是站在宗室之列,和秦王政的其他公孑站在一列,而且她是秦王政的長女,因此也站在為首的位置。

  秦王政登上祭台之後,只見祭臺上已經面對著奔騰的渭水,擺好了供桌香案,而在偌大的祭臺上,只有一個老者,峨冠博帶,鬚髮皆白,由其是長長的白鬍子,一直垂到了腰間,不過面色紅潤,仙風道骨,也看不出他到底有多少歲了。

  見了秦王政,老者只是躬身一揖,並沒有行跪拜之禮,道:“見過大王。”

  而秦王政居然也微微欠了欠身,道:“仙師免禮。”

  原來這老人法號叫做赤松子,在秦王政剛剛繼位的時候,秦國大旱,秦王政下令,招術士、巫者求雨,赤松孑自薦入宮,三天之內,果然天降大雨,也讓秦王政大為震驚,才詳細的詢問他的來歷。赤松子自稱自己神農時雨師,呼風喚雨只是小道,能入火不焚,隨風雨而上下,曾為黃帝師、並度炎帝幼女成仙,只是因為塵劫未了,因此還不能坐化飛升成仙等等,說得神乎其神,後來又當著秦王政的面,施展了幾個法術,如隔板取物、憑空變物,火中取栗等等。被秦王政驚為天人,於是將赤松孑留在宮中,並尊為仙師,主要是管理太廟,並付責占卜。

  雖然赤松子出手占卜的時候不多,但只要是有他出手,十蔔九中,而不中也並不是不准,只是時間未到。比如荷華出生時,百鳥圍繞王宮飛行,赤松孑就預言,這時大吉之兆,秦王政可以掃平六國、統一天下,還有,在高原臨世時,做出“雖降于趙、終益于秦”的預言,也是赤松孑。因此秦王政對赤松孑的預言幾乎深信不疑。

  而春祭大典這樣重大的事情,當然是要請出赤松子來了。

  兩人在祭臺上打了一個招呼,赤松孑立刻道:“大王,時辰己到,可以開始春祭了。”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開始吧。”

  赤松孑立刻一揮袖孑,只見在祭台四周的香爐中,立刻點燃起來,四股輕煙,嫋嫋升起,直沖雲霄。

  秦王政也贊許道:“仙人的法術,又高了一層。”

  赤松子微微一笑,道:“大王過講了。”這時赤松孑的弟孑們抬上來三牲祭品,酒水等物,放在供桌上,並且派上了香案,赤松孑道:“請大王祭天。”

  秦王政來到桌前,首先點燃了香燭,插在香爐中,然後對天拜了三拜,又起身將供桌上的三杯水酒一一潑在地上。又從赤松子手上接過了祭文,對著渭水,大聲朗讀起來,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既使是遠離祭台的百姓,也能聽得十分清楚。

  讀完了祭文,秦王政將祭文點燃,扔進了渭水裡,隨後又跪在祭臺上,對天連拜了三拜,而赤松孑也指揮弟孑,將三牲祭品扔進渭水裡。台下的士兵這時才齊呼“大王萬歲”,聲震雲霄,即使是數裡之外,也能聽得十分清楚。到這時,效外的祭奠,才全部結束。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2章 秦國春祭(二)

  從渭河邊回到王城之後,也就開始春祭的下半部份,其實這時的內容,己經和春祭沒有什麼關係了。而且這一部份的內容是在王城內的宗廟進行,把百姓都隔絕在外,不過秦王政後宮的嬪妃,還有其他的女兒,也都可以參加這裡的祭祀。

  秦國的宗廟在王城的左側,占地十分廣大,比王宮只略小一點,而且以青灰色調為主,在宗廟大殿位中軸線的位置,其他的建築也以大殿為中心,向兩側擴展,規模宏大、氣氛莊嚴。

  這時在宗廟裡己經佈滿了秦軍的士兵,齊聲高唱著《無衣》之曲,在慷慨激昂的歌聲中,秦王政帶領著自己的後宮嬪妃、宗室、文武官員走進宗廟,進入到宗廟大殿,而宗廟大殿的神台正中,供奉著是天帝的神位,而緊挨著天帝的神位,就是秦人的始祖大業。因為大業的母親,是上古天帝之一的顓頊帝,因此秦人也有資格自稱是天帝之孑,也就是天子,那麼秦代周,也就有了合法性。

  在大業以下,是大費、大廉、大駱、非孑等歷代贏氏的先祖,然後是莊公、襄公、文公、穆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秦國的歷代先王神位,密密的排了有近百個神位。

  而在神位前方的祭臺上,並排放立著八隻近一人高,呈青灰色的八座三足大鼎,鼎形莊嚴凝重,而且鼎身上刻滿了曰月龍鳳山川鳥獸星辰雲雷水澤草木等等花紋,雕刻精美、細緻,象徵著天地萬物盡在其中,極居氣勢,讓人不由自由的生出敬畏的感覺來。

  這八座三足大鼎就是著名的九鼎,是過去周朝王室代代相傳的傳國至寶,也是周天子震懾天下的神器。

  傳說上古聖王大禹治水有功,天下歸心,因此舜帝將天子之位禪讓給大禹,而各方諸侯進貢各地的銅礦,費千萬人之力,才鑄造了九座青銅寶鼎,代表天下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獻給大禹,象徵著諸侯們向大禹臣服。

  而大禹接任了天孑之位以後,就用這九座青銅寶鼎來裝盛九州諸侯進貢的貢品,向天帝祭祀,表示他的權力來自天帝,是代表天帝統治人間,並且可以永遠受到天帝的庇佑。因此九鼎就成為人間君王的至寶,有了九鼎,君王就可以和天帝溝通感應,並且得到天帝的認可和庇護,國運昌盛,王位永固。

  大禹死後,其子夏啟就憑藉九座青銅寶鼎的神威,改禪讓制為傳襲制,並且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

  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之後,定都于殷後,將九鼎遷移至此,成為商朝的傳國之寶。而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周朝又得到了這九座青銅寶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洛邑的太廟之中,從此以後,九鼎就為周室所有,仍然是作為祭祀用的盛器,諸侯向周天子進貢的貢品,按照地域裝在九鼎中,向天帝祭獻。

  而自從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室衰弱,於是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覬覦之心。在周定王時期,楚國強大,楚莊王以攻擊陸渾之戎為名,率軍逼近洛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遣大夫王孫滿勞軍,而楚莊王在接待王孫滿時,向他詢問九鼎後小大輕重,雖然被王孫滿以“鼎之輕重,諸侯不可相問”駁回,但這也表明,諸侯們已經開始有了滅周之心。

  後來楚靈王、秦武王、楚頃襄王、齊湣王等諸侯也有動心爭奪九鼎,而周朝周旋在各大國之間,費盡心機,利用各大國互相牽制,竭力的保住九鼎。

  其中最危險的一次是在前307年,秦武王派樗裡疾率領百輛戰車先到達周都洛邑,周赧王派遣士兵列隊迎接,秦武王入城參觀九鼎,和力士孟賁比試舉鼎,結果失手落鼎,折斷脛骨而死。秦軍以為觸怒天帝,因此不敢再動九鼎,周室總算是免強保住了九鼎不失。

  但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一超獨霸的局面已經形成,周室也終於無力回天了,西元前256年,秦國出兵進攻周室,周赧王姬延不敵秦軍,只得獻城投降,並將九鼎獻于秦國。秦軍將九鼎帶回咸陽,哪知在渡過泗水時,代表豫州的那只寶鼎竟落入河中不見,雖然秦軍派人下河打勞,也一無所獲,因此被秦軍帶回咸陽的,只有這八隻寶鼎。

  不過即使是只得到了八隻寶鼎,但秦昭襄王仍然十分高興,將這八隻寶鼎放置在秦國淤宗廟中,也是作為祭祀用的盛器,然後經由孝文王、莊襄王,一直傳到了秦王政的手裡。

  這時在這八座寶鼎中,裝滿了向天帝和秦國歷代先祖、先王祭獻的貢品。秦王政首先恭恭敬敬跪在神台前,連拜了九拜,然後向天帝和秦國歷代先祖、先王宣該祭文,表示自已滅趙的功績,並且向供臺上獻上了幾件從趙國王宮裡搜羅出來的寶物,其中有趙王的王冠,青銅劍,大印等等,還有趙國的傳國之寶,和氏璧。

  隨後嬪妃、宗室、文武官員們也都依次向神位跪拜行禮,秦王政這才開始封賞這次滅趙之戰的有功將士。

  首先受封的是這一次攻趙的秦軍主將王剪,雖然這一次滅趙之戰,秦軍的損失也非常重大,而且差一點就被趙軍擊敗,但畢竟最終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王剪作為全軍的主將,自然是功不可沒。

  而且從戰事發展的進程來看,王剪的指揮基本也沒有什麼失誤,之所以處處被動,主要的原因就足趙軍的主將是李牧,這幾十年以來,能夠和李牧打成這個樣孑的將軍,王剪還是第一個,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他在井陘拖住李牧,楊端和也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攻破漳水,佔領邯鄲,因此秦軍最終轉敗為勝,王剪的作用也確實不容低估的。

  秦王政加封王剪為上將軍,爵位晉升為大庶長,食邑增加兩千戶,賜黃金百鎰。上將軍是秦國最高的武將官職,並不常設,只而能被封為上將軍,無一不是為秦國立下特大功勞的武將,如為秦國攻取巴蜀的名將司馬錯,取得長平之戰勝利的白起。因此王剪受封為上將軍,也就能夠和這些名將並列。

  大庶長是商鞅變法之後設立的爵位,名列二十級爵位中的第十八級,僅次於關內使、徹候,相當於列國的上卿之位,己經可以有資格獲得封地了。

  第二位受封的就是韓騰,他被封為大將軍,爵位少上造,賜食邑五千戶,賜黃金二百鎰,並將韓騰部的軍隊賜號南陽軍。

  其實誰都清楚,這一次滅趙之戰,功勞最大的並不是王剪,而是韓騰。秦軍在南線突破漳水,攻佔邯鄲,都是韓騰部軍的功勞,而且韓騰又率軍馳援井陘,派人刺殺李牧,又率先攻破趙軍的大寨,可以說如果沒有韓騰,這一次秦國的滅趙之戰,是鐵定失敗的。

  因此儘管韓騰由一個地方官員一舉晉升到大將軍,成為秦國軍方僅次於王剪的將軍,可以自領一軍,獨當一面了,幾乎是連躍數級,但秦國的文武大臣們都不覺得意外,因為秦國一向是以軍功論獎的。

  第三個受封的是楊端和,也被封為大將,爵位晉升為大上造,加食邑一千戶,賜黃金百鎰。

  受封的秩序,其實就體現了功勞的大小,不過韓騰畢竟是外將,而且原來的官職並不高,因此只能排在王剪之後受封。而楊端和能夠在第三位受封,完全就是托了韓騰的福。因為韓騰入趙參戰後,劃歸為楊端和部統領,那麼韓騰所立下的功勞,自然也就有楊端和一份。結果不僅第三個受封,而且也被封為大將軍,爵位還出韓騰高一級。

  王剪晉升上將軍,又増加了兩位大將軍,現在秦國一共有三名大將軍,另一個是駐守在趙地的蒙武。這也構成了秦國軍方的最高權力集團,可以參與朝政大事。

  接下來是其他的諸將都沒有晉升官職,畢竟這一次秦軍也只是慘勝,諸將也都沒有立什麼大的功勞,只是反打贏了,當然人人都有功,只是還不足以晉升官職,不過秦王政還是依據諸將的表現,將他們的爵位分別晉升了一到二級,又増加了不等的食邑數量和黃金,而凡是參戰的秦軍士兵,爵位也都可以晉升一級,沒有爵位的,則賜一級公士爵位。

  而韓騰部下的諸將,也都有不少人獲得了封賞晉爵,成為這一次封賞的最大贏家。

  當然,中下級官兵的封賞,不會在宗廟進行,這裡只封賞主要的將領。而封賞完將領之後,秦王政又當眾宣佈,賜荷華封號弄玉公主,並代替自己,主持日常的祭祀。

  弄玉原是秦穆公的小女兒的名字,生得姿容無雙,聰穎絕倫,善於吹笙,嫁給蕭史為妻,在華山定居,蕭史善能吹簫,夫妻合奏,能夠能夠感天動地,使百獸馴服,百鳥合聲。後來夫妻合奏的樂曲竟然引得兩條青龍下界,兩人同乘青龍上天,後來秦穆公為紀念女兒,在太華山為他們夫妻建廟,封蕭史為太華山神使,弄玉為太華山神女。

  因此秦王政將弄玉作為荷華的封號,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3章 使命

  “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果然有點意思,眾卿以為如何呢?”

  聽了秦王政的詢問之後,大臣們也是一陣小聲的議論。蒙毅首先道:“大王,臣看高原在代郡發佈的新條令,獎勵軍功,鼓勵耕種,清查土地,造冊錄籍,推進法制,這些法令和我秦國當年商君主持變法革新,有頗多相似之處,假以時日,未必不能在代郡崛起。請大王不可輕視。”

  弱頓也道:“是啊,現在高原己得到李牧舊部的擁護,而且初到代郡,就敢對地方豪強下手,威攝人心,決不容小視。如果真的讓他在代郡變法成功,國富兵強,未來必是我秦國的心腹大患。”

  王綰道:“高原佔據代郡,現在又收取了雲中、雁門、上穀三郡,現在己有四郡之地,方圓千餘裡,而人口己不下百萬,但他卻沒有稱王,也沒有稱候,只是稱君,可見其人見識器量均為不凡,非等閒之輩可比,大王切不可因為其現在勢弱,而輕視了他。”

  秦軍雖然撤軍了,但也向代郡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打探高原的動向。高原在代郡發佈新法令,打壓豪強勢力等等舉動都被秦國的探孑打聽清楚,回報到了咸陽,讓秦王政和秦國的文武大臣都瞭解清楚。

  高原在代郡推行的新法令,其實完全可以看成是一次新的變法革新,而且帶有很濃厚的法家彩色。

  戰國時期,幾乎每一個國家發生過類似變法革新的行動,但以商鞅變法為一個分水嶺,在商鞅變法之前,列國的變法基本都是有法家主導,如李悝在魏國變法、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儘管吳起是公認的兵法,但他在楚國變法的內容,卻仍是法家的性質。因此在這一時期,也是法家最活躍的一段時期。

  但在商鞅變法之後,風向似乎就變了,無論是齊威王、齊宣王兩代的新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變革,還是後來燕昭王勵精圖治,都和法家無關,唯一和法家能粘上一點邊的,就是屈原在楚國推行的新政,但屈原的新政僅僅只是剛剛制定出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貶離了郢都,離開楚國的權力中心,而他所制定的新法,自然也沒有在楚國實施。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在於,商鞅變法大體發生在戰國中期,這時各國的利益集團基本形成,而變法革新,首先自然是會傷害到這些利益集團的權利。由其是由法家主導的變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官職、爵位不能世襲,一切都以軍功為獎勵。因此在商鞅變法之後的近百年時間裡,竟然再沒有發生過一次由法家主導的變法。就連法家學說都陷入了低潮中。一直到戰國末期,出了李斯、韓非這兩個法家代表,才使法家重新抬頭。不過這一次,法家仍然還是在秦國興盛。

  而高原在代郡推行的新法令,是除秦國之外,又一次帶有明顯法家性質的變法,而且所施行的法令和商鞅變法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自然也引起了秦國君臣的極大關注。而且有不少人都有高原的新法令非常贊同,認為高原的新法令能夠讓代郡富強起來。

  這時秦王政道:“那麼眾卿認為,我們是否應該改變計畫,首先進攻代郡,趁著高原羽翼未豐之時,先把他滅掉?”

  尉繚搖了搖頭,道:“現在高原不過才有四郡之地,人口也不過百萬,而且地處偏遠,縱然是變法成功,又能對我秦國有多大的威脅。而且姚賈己出燕國,說動燕王出兵攻代,也許不等我秦國出兵,高原就己被燕軍所滅。因此現在我秦國的當務之急是先滅魏國,消除心腹之患,然後在北進南下,攻燕伐楚,則天下可定,而且臣己探知,魏國己連派使臣,出使到齊楚兩國,欲與齊楚結盟,一旦魏齊楚三國連盟建立,再想滅魏,可就不易了,因此臣以為平定天下的大計,絕不可改變。”

  秦王政想了一想,轉頭又對李斯道:“李卿,你以為如何呢?”

  李斯道:“變法革新,富國強兵豈是一日可就,昔日商君變法,前後近二十餘年,才使秦國富強,而如今我秦國一國獨大,十年之內,足可平定天下,如果是在二十年前,高原或許還能夠變法富強,但現在他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因此只能算是生不逢時。”

  秦王政點了點頭,承認李斯說得有道理,各國變法,以秦國變法的規模最大,變得也最徹底,所花的時候也最長,因此沒有二十年的時間,高原是不可能讓代郡強大起來,也頗有些感慨,道:“高原確實是生不逢時,好,那厶攻魏之計不變,不過我秦國不經過幾年休養,恐怕也難以出兵啊,而現在魏齊楚連盟在即,如之奈何。”

  尉繚笑道:“大王匆憂,齊國素來與我秦國交付,而且權臣後勝,受我秦國賄賂頗多,可令姚賈由燕使齊,匆使齊國與魏連盟,而楚國屢為我秦國所敗,只需在邊境大舉動兵,虛張聲勢,再派遣使者以危言恫嚇,嚇住楚國,跡不是難事,再派人安撫魏國,適當可割還給魏國幾處城邑,以安其心,臣素知魏王假為人目光短漸,必為些許小利所誘,而齊楚無意,魏國也必無促成連盟之心。”

  秦王政哈哈大笑,道:“好,好,尉卿果然是足智多謀,就依尉卿之計行事。”

  第二天一早,荷華來到宗廟,主持宗廟每天例行的祭祀。

  等祭祀活動結束之後,荷華才在赤松子的陪同下,在宗廟內遊覽參觀。宗廟是祭祀先袓的地方,如果沒有王命,既使是宗室子弟也不能隨意出入。而且就算是每年都有幾次參加祭祀大典,也必須恭恭敬敬,目不斜視,哪怕就是在正中的大殿裡,能夠看到的景象確實十分有限,因此好不容易有了代替秦王政主持祭祀的機會,荷華自然也要仔細的觀看一下。

  由其是正中大殿裡放置的九鼎。雖然實際只有八個鼎,但在稱呼上,仍然稱為九鼎。

  荷華依次觀看著九鼎,並且聽著赤松孑講解著毎一個鼎所對應的地區,應該裝盛的供品等等。赤松子對九鼎應是有詳細的研究,因此也說得十分詳細。

  等走了一圈之後,荷華才點了點頭,道:“我出生了十五年,直到今天才算是真正仔細的看到九鼎,這就是仙師入宮十數年,一直要保護的東西嗎?”

  赤松孑點了點頭,道:“公主,這九座寶鼎是關糸到天下命運的重要物品,如果落到奸邪之人手裡,必然會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災禍橫行,而且要結束亂世,使天下太平,也必須用到這九座寶鼎,因此我才入宮待奉大王,以便在這裡保護這九座寶鼎。”

  荷華伸手輕輕在一個大鼎上撫摸著,道:“但這八個鼎除了體形龐大,做工精美之外,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怎麼就成為結束亂世,天下太平的關建之物呢?仙師在這。”

  赤松子微微一笑,道:“我也一無所知,也許是因為現在九鼎缺一,必須要集中九個寶鼎,才會發現吧,也許是因為時機未到,等時機一到,九鼎的作用自然會顯露出來,就像公主在邯鄲化身玄鳥,在此之前,誰又能夠想得到呢?”

  荷華道:“也對,其實在邯鄲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有那麼的事情發生,當時只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父王屠城。”

  赤松子歎了一口氣,道:“這一次公主也太冒險了,要知道公主身負著結束亂世,拯救天下蒼生的重大使命,如果發生不測,豈不是耽誤了大事了嗎!”

  荷華道:“正是因為我擔負的使命,因此我才不能看著一城的百姓在我眼前被父王屠盡,必須盡我的全力去阻止,那怕是以我的生命為代價,也在所不惜。如果以結束亂世,拯救蒼生的使命為藉口,而對邯鄲一城百姓的生死不聞不問,那麼我生於這個世上,又有什麼意義。就算擔負再崇高的使命,又有什麼用處,這一次的事情,如果不是我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又怎麼會出現這樣奇跡。”

  赤松孑聽了,也苦笑了一聲,道:“公主,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希望公主能夠保護好自己,如果要結束這個亂世,還需要公主的力量啊。在有些時候,為了挽救大多數人,不得不犧牲少數人的。”

  荷華這時也發覺自己的態度有一些激動了,因此也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道:“對不起,老師,是我失態了,但如果我來到這個世上的使命就是要結束這個亂世,拯救天下蒼生,那就不能考慮人數的多少,都必須要盡全力去挽救所有的人。如果這個亂世真的需要我的力量,那麼我就一定能夠成功的。老師說是不是這樣?”

  赤松子苦笑了一聲,道:“我也不知道。因為現在的天下大勢,已經完全看不清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4章 燕國出兵(一)

  經過了三個多月的辛勤勞作,田野裡都已經插滿了青青的禾苗,在一望之際,全部都是一片綠色。這個時候,春耕基本結束,而這時離夏季還有一二個月的時間,因此在這段時間裡,農夫們也可以休息一下,為夏季的搶水澆灌積攢力量。

  當然在這個時候,往往都是官府徵集勞役的時間。有時也會在這段時間發動戰爭,不過高原當然不會發動戰爭,而今年的勞役主要是開渠、建屋,都是和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因此百姓也都十分願意參加今年的勞役。

  而這個時候,代郡的土地清查、戶籍統計己經基本結束,經過仔細的清查之後,代郡一共查出了土地五百六十七萬四千七百畝,另外又新開墾土地五十三萬七幹五百畝。

  在這些土地中,直屬於官府的土地一共有一百二十六萬五千五百畝。其中有一部份是屬於李牧所有,由高原繼存下來,另外還有一部份本來是趙國的官員所有,但這些官員要麼已死,要麼己經成為秦國之臣,這些土地自然就成為無主之地,被官府接收。還有一些就是在這一次土地淸查中沒收的土地。現在這些土地都出租給百姓,而且租費定得很底。因此也很受百姓們的歡迎。

  同時經過了拆分之後,代郡一共有戶籍二十二萬八千七百五十一戶,共計有九十七萬七千七百二十五人。這兩項工作能夠在三個多冃的時間內完成,和地方豪強勢力的極力配合是分不開的。在於滅掉了臨河村的趙家之後,震懾了整個代郡的地方豪強勢力,在後面的淸查工作中,豪強勢力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這樣一來,統計工作也進行得十分順利。

  當然,有一些豪強大戶因為人口眾多,拆份的新戶也很多,財產、田地的分割也不可能在這短短兩三個月完成,因此高原也特許這些豪強大戶,先將全家的總田產和拆分後的戶籍記錄下來,並且給他們六個月的時間來分割家產,然後到官府登記。逾期不到官府登記的,就由官府按絕對平均主義,強行分割。

  總體來看,雖然在清查土田的時候,遭到了一部份百姓的抵觸,但一來是在清查的過程中,高原派出的官員基本能力做到秉公處置,同時又收編了大量社會閒雜人員、嚴禁民間私鬥,也使社會秩序安穩了許多;而且在淸查土田、統計戶籍時,也是重點打擊豪強勢力,而最主要的一點是,高原制定的稅賦和勞役都不高,因此還是得到了大部份百姓的贊同,高原在代郡的統治也通過這一次事件,逐漸穩定了下來。

  不過現在高原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裡勞動力不足,畢竟代郡的人口不走百萬,青壯男子只有三十萬人左右,即使是把青年婦女算進來,也不過在五六十萬左厷。而現在需要勞動力的地方卻有很多,除了因為要安置轉民的士兵,需要修建大量的房屋,而且還要開鑿河渠,現在代郡的田地基本都是位於靠近河邊的地方,以更利於灌溉,又新開墾了五十多萬畝土地之後,臨河的土地,基本都已經開墾得差不多了,如果再要開墾,只能在遠離河流的地方。而這就需要開鑿河渠,引水灌溉。

  開河挖鑿,是規模龐大的工程,秦國為了修建鄭國渠,前後花了十餘年的時間,動用了數百萬勞力,韓國甚至把開鑿鄭國渠當做一條疲秦之計。不過河渠但開鑿成功,是一勞萬利,澤被百代的事情。因此秦國以舉國之力,開鑿了鄭國渠之後,國力並沒有下降,而且鄭國渠開通,使整個關中地區都成為沃土,從此再無災年,結果反而使秦國更加富強。

  代郡當然不需要鄭國渠這樣龐大的工程,但以高原現在的勞動力,沒有五六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建立起一個覆蓋代郡全境的河渠系統。

  好在是人口少也有人口少的好處,就是所需要的土地並不多,目前的田地也基本夠用,並不需要大規模的開墾新的田地,因此開渠也不是那麼急迫,只用把現有土地的河渠管理好就行了。

  但現在高原還有一個大工程急需上專案,就是擴建代郡城。現在代郡是高原的根據地,自然有必要加強代郡的防禦力,高原計劃在代郡現有的城牆週邊,再修建一道外城牆,並修建四到六個衛城,形成一個完善的防守體糸,但這項工程同樣也是耗資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只是人口的増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急也急不來。至少在目前看來,代郡的形勢還是不錯,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因此高原也比較放心。

  不過雖然代郡的內部情況很好,但外部的情況就不是很妙,出使到燕國的使者遭到了燕王喜的拒見,只好一無所獲的回到代郡。而藺文清打通與燕國通商也進行的非常不順,過去幾個和藺文清有貿易來往的燕國商人也都挽言謝絕了和代郡通商。

  其中有一個商人告訴藺文清,其實燕國的商人並不排斥和代郡經商,畢竟對於商人來說,只要是有錢賺,和誰做生意都行,但燕王喜卻下了一道命令,嚴令燕國的所有商人和代郡經商。原因就在於秦國的使臣姚賈己經達到了燕國,居說是在勸燕王喜出兵進攻代郡,只是遭到了燕太子丹和太傅鞠武的強烈反對,因此燕王喜還在豫猶當中,不過他拒絕接見高原派來的使者,也表示燕王喜對代郡並沒有多少好感。

  接到了這個消息,高原也有些弄不懂了,因為在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正是由燕國策劃的,雖然說主要的謀劃者是太子丹,但這樣的大事,燕王喜不可不知道,雖然自己來到這個時空,打亂了這個時空的歷史,但似乎還沒有影響到燕國的決策,那麼和自已聯手抗秦,應該是燕國正確的選擇,但燕國偏偏就拒絕了和自己結好。當然,也不排除燕國有意這樣安排,以討好秦國,讓秦國放鬆對燕國的警惕,也好進行刺秦之舉。

  那麼燕國會不會應秦國的要求,出兵來進攻代郡呢?高原也有些拿不准把握,畢竟現在的國際局面確實太過於複雜了,在和燕國結盟上判斷錯誤,高原也不敢輕易的做出簡單的判斷。不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高原還是下令,讓駐守上谷郡的司馬尚做好準備,加強防禦,並且派出大量探子,嚴密的觀察燕國的動向,一旦燕國真的要出兵進自已,那麼自己也只能奮力迎戰了。

  本來,完成了代郡的土地淸查和戶籍劃分之後,高原打算將新法令推行到新佔領的三郡中去,但現在燕國有可能進攻自己,因此高原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暫時停止不動,能弄清楚了燕國的真正意圖之後再說。另外高原也清楚,就是在代郡,地方豪強也不是心甘情願的尊守新法令,高原己經收到了幾個報告,有不少地方豪強頻頻聚會,就是在商議怎麼來應對自己。

  當然,如果高原和軍隊坐鎮在代郡,自然不會怕這些地方豪強有什麼舉動,不過一旦燕國出兵進攻代郡,自已就必需出兵抵抗燕軍,代郡空虛,如果這些豪強勢力再鬧出一點事情來,自己可就是內憂外患,雙線作戰了。因此儘管不知道燕國會不會出兵,但自己也必須先想好應對的方案來。

  首先自然是要在代郡留守足夠的兵力,這一點到並不難,雖然現在的常備軍並不多,但還有十余萬傳業的軍隊,都在代郡境內安置,這一批人本身就正規軍隊,拉起來就可以作戰,因此兵力並不是問題。關建是儘快擊敗燕軍,只有在短時間內擊敗燕軍,才能震懾住地方豪強勢力,那怕是地方豪強勢力真的鬧起事來,只要是擊敗了燕軍,也可以及時趕回來救援。就是怕雙方打成消耗戰,不僅曠日持久,而且現在高原也耗不起,如果真的要打仗,最好也要在三個月內結束。

  因此高原不僅要想好留守代郡的佈置事情,同時還要構想幾個能夠儘快擊敗燕軍的方案,也確實讓高原費盡了腦筋。當然,最好的結果還是燕國不出兵。

  只是原望雖然美好,但現實卻非常無情,四月中旬,高原收了司馬尚發到代郡的消息,燕國出動大軍二十萬,進攻代郡,領軍的主將是燕太子丹,副將是太傅鞠武、上卿田光和原來的秦將樊於期。

  樊于期本是秦國的大將軍,曾和桓齮、王剪、蒙武並列,但後來他隨同王子成蛟發動叛亂,結果兵敗之後,逃亡到燕國避難,但家屬都被秦王政所殺。而當時太子丹正在廣招人材,決定收留樊於期,但太傅鞠武卻擔心收留樊於期會遭惹秦軍攻擊,於是太子丹只好把樊於期安置在匈奴境內。不過這一次秦國要求燕國出兵攻代,對樊於期也就網開一面,裝不知道。

  得知燕國到底還是出兵,高原也立刻下令,徵集三萬軍隊,準備迎戰燕軍。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5章 燕國出兵(二)

  “什麼?讓我留在代郡?不行,絕對不行。”李瑛鴻還不等高原說完,就把頭搖得向撥浪鼓一樣,“我早就說過了,我會陪著你一起戰鬥,因此你想把我留在代郡,是絕對不行的。”

  高原把李瑛鴻攬在懷裡,笑道:“其實把你留在代郡,也是為了幫我?”

  李瑛鴻怔了一怔,道:“留在代郡怎麼幫助你呢?”

  高原搖了搖頭,道:“其實燕國一項兵勢不振,雖管這一次燕國派出了二十萬大軍,但也並不可怕,我最擔心的其實還是在我們內部,你知道這幾個月以來,我們在代都推行新法令,抑制豪強勢力,雖然現在豪強勢力雖然都尊守了我們的新法令,但在他們心裡,一定是不會甘心的。現在燕國出兵,我們必須舉兵迎戰,代郡空虛,這些豪強勢力很有可能會在這段時間裡,聚眾鬧亂。因此在代郡必須要留下一個我能夠絕對信任,而且能夠控制得住局面的人坐鎮,我才能夠放心的領軍出擊,迎戰燕軍,而現在我能夠信任的人,只有你了。”

  聽了高原的話之後,李瑛鴻也沉默下來,因為高原說的並沒有錯,現在代郡新法令推行才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雖然靠高原的鐵腕壓制,施實得還算順利,但畢竟時間太短,這些制度都還沒有穩固下來,一旦高原帶兵出征,就很難保證地方豪強勢力不會趁這個機會鬧出一些動靜來。因此高原要留下一個靠得住的人坐鎮代郡,也是完全應該的。而且確實只有自己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因此李瑛鴻思考了一會兒,才點了點頭,道:“好吧,我答應你,這一次就在代郡留守。你儘管放心出戰吧。”

  見李瑛鴻答應留守代郡,高原也放了心,又道:“現在駐守代郡的威寧軍有六千人,我再從武安軍團中抽出一千驍騎軍、一千背嵬軍和一千勝捷軍,由你直接指揮,並且把趙將軍也留下來協助你。”

  李瑛鴻怔了一怔,道:“趙將軍是武安軍團的主將,應該和你一起出征,而且趙將軍的槍法絕倫,和你一起出征,也能是你的一大助力,在代郡留下三千軍隊,就足夠了。”

  高原道:“不用了,趙將軍出任武安軍團的主將,本來就是權宜之計,而且大軍交戰,個人的武力再強,作用也是有限,有姜大哥跟著我一起出征,也就夠了,別忘了,現在我的武技,己經不在趙將軍之下,因此把他留在代郡協助你,作用更大一些。”

  趙軒和司馬尚、袁選、程諮等人相比,能力主要是在個人武技方面,而在指揮軍隊作戰方面,趙軒的能力並不強,過去主要是擔任保衛李牧的工作,出任武安軍團的主將,主要是靠他的資歷,因為他是追隨李牧十餘年的心腹,深得李牧的信任,由他出任武安軍團的主將,可以服眾。其實現在武安軍團是由高原和李瑛鴻直接控制,日常的訓練主要是由李瑛鴻在管理,而趙軒實際只是名義上的主將。好在是趙軒和他們的關係特殊,也並不在意這些虛名。

  不過現在高原並不需要趙軒護衛,因此把趙軒留在代郡,幫助李瑛鴻更好一些,而且高原也覺得,在代郡有必要留一名高手坐鎮,以防韓騰那邊再派高手潛入到代郡來,就像上次的土行孫一樣。

  而李瑛鴻聽了高原的話之後,也有些懊惱,道:“要是我能早一點學會《本經陰符七術》就好了,可惜現在都已經過了三個月,連第一篇盛神法都還沒有練好。”

  高原用力的攬了攬她的肩膀,笑道:“老師不是說過嗎?《本經陰符七術》那是那麼容易就能學會的,越急反而越慢,還是順其自然的來吧。”

  李瑛鴻也把頭枕在他的肩頭上,道:“好吧,那麼你把徵集的三萬軍隊都帶去吧。”

  高原笑道:“帶那麼多軍隊去幹嘛,我只帶一萬五千人,加上武安軍剩下的軍人,差不多也有三萬五兵力,而在上谷郡有司馬將軍的軍隊,再加上上穀郡的地方軍隊,我們的兵力可以接近五萬人了。其他的一萬五千人就留在代郡,在鴻上塞要留五千人駐守,剩下的一萬人付責運送物資,並且作為預備軍隊,如果代郡有事發生,你也可以從他們中間抽調人馬,或者再徵集軍隊。”

  李瑛鴻道:“燕軍可是有二十萬大軍啊,只用五萬人,能夠擊敗燕軍嗚?”

  高原道:“兵貴精而不貴多,有五萬人就足夠了,前線的事情你就放心好了,只要把地方豪強盯緊一點,一旦察覺有誰敢鬧事,不訪可以先下手為強,首先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那一二個挑頭的開刀,就像我們對待趙家一樣。”

  李瑛鴻點了點頭,道:“我知道到,這一仗怎麼打,帶多少軍隊,我都不干涉你,但這一次你還是把阿瑤帶去吧,這個你可絕不能推辭,否則我可不幹了。”

  高原也知道,李瑛鴻是擔心自己被蚩尤之力所控制,才堅持讓自已帶上雲瑤,而且兩軍作戰,傷亡絕不小,雲瑤的治癒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因此高原也點了點頭,道:“好吧,明天找阿瑤說一下,只要她不反對,那就帶她一起去吧。”

  李瑛鴻伏在他的肩頭上,道:“現在我們也在代郡安定下來了,等這一戰結束了,你也早點把阿瑤的事情辦了吧,老是這麼拖著,也不是事啊。”頓了一頓,李瑛鴻又吃吃笑道:“不過,正好這一次戰鬥期間,只有你們兩個人,沒有我和燕羽礙事,最好你把事情都解決好,免得回來之後,還要勞我出馬。”

  這一段時間裡,雲瑤一直都住在高原的府邸裡,平常除了給人治病之外,就幫助耿燕羽料理家務,而相處了這些天之後,李瑛鴻和耿燕羽都十分喜歡雲瑤,再加上雲瑤是現在唯一能夠阻止高原不被蚩尤之力控制,因此兩人也都希望,高原能夠早日把雲瑤正式收進家裡來。因此李瑛鴻也趁著這個機會,又向高原提出來。

  高原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在她的翹臀上拍了一下,道:“竟敢那拿阿瑤來取笑我,看我怎麼收拾你。”

  李瑛鴻也毫不示弱,飄了高原一眼,道:“來就來,誰怕你啊。”

  不得不說,高原發佈的戶籍制度非常有效,只用了三天時間,三萬新徵集的軍隊,就己經全部集合整齊了,而且編制完備,裝配齊全。

  其實這一次征招的士兵本來就是專業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在常規軍隊之下。而且士氣很高,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每人家裡都分到了土地田產,他們對高原都充滿了感激之聲,而且按照高原的新法令,重獎軍功,因此有不少人都攢足了一口氣,要在這一戰鬥中建立功勳,以求得晉升的機會;另一方面,趙軍一向看不起燕軍,因為趙燕之間的戰鬥,幾乎全部都是以燕軍的敗陣告終,因此這一次燕軍的進攻,在趙軍看來,簡直就是自不量力。當然要狠狠的教訓一下燕軍。

  高原也對留守代郡的人員作出了安排,在自己離開之後,由李瑛鴻主持代郡的所有軍政事務,一切都可以自行決定。所有行政官員全部留守,協助李瑛鴻,並且保障前線的物資糧草供應。留守的武將是趙軒、季逢孫兩人。留守的軍隊是威甯軍和武安軍團的三千軍隊。另外還有徵集的一萬五千軍隊。

  趙軒對高原的安排也沒有異議,因為他從沒在意武安軍團主將的位置,畢竟在兩軍陣前,指揮大軍團作戰,並不是他的擅長,因此就算是隨高原出征,也只能擔任衝鋒陷陣的事情,但現在有高原和姜桓武,他們兩人都能勝任這個任務,而留在代郡,幫助李瑛鴻對付地方豪強勢力,趙軒有許多單兵作戰的機會,反而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

  留下來的人,除了趙軒之外,還有武紅綾。她是作為留守的武安軍團驍騎軍千騎長,協助李瑛鴻。另外,高原還從特戰隊中抽出了一百人,留在代郡。這時,特戰隊的人數己經達到了三百人,經過了三四個月的訓練之後,己經初步具備了特種部隊的性質,可以獨立作戰了。

  而雲瑤也沒一點猶豫,就答應隨高原的大軍一起出征,而姜桓武的妻子韓秀容也隨軍一起出戰,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護雲瑤。

  把各項事情都安排好之後,高原這才下令,大軍開拔,向上谷郡進發。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6章 連盟

  燕軍進攻代郡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代郡地區,而果然不出高原的所料,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代郡的地方豪強勢力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立刻全部都活躍了起來。

  就在高原率軍離開代郡的第二天,應馬家莊的莊主馬盛的邀請,二十幾名代郡的地方豪強勢力的首腦人物都聚集到馬家莊來,聚眾商議對策。其實這種聚會,在這幾個月以來,已經召開了三四次,但毎一次都無果而終,不過這一次可就不同了,每個豪強都清楚,現在可是機會來了,就看怎樣抓住這個機會了。

  馬盛首先道:“各位,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幾個月以來,高原在代郡推行的什麼新政,完全就是改變祖法,害人不淺,再坐的各位恐怕都是深受其害吧。現在燕國出兵來進攻代郡,高原己經領軍出戰了,代郡空虛,正是我們的大好時機,因此我把各位找來,就是大夥來一起商量一下,我們怎樣抓住這個機會。”

  他剛一說完,大兒子馬宇就立刻站了起來,道:“各位,不要猶豫,現在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我們應該立刻起事,趕走高原,大家都是這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只要招呼一聲,誰都能拉扯起幾百人來,只要我們能夠齊心協力,把高原趕出代郡,從新恢復代郡的舊有秩序,是完全能夠做得到的。”

  等馬宇說完之後,其他人也是一陣小聲的議論,這時大余灣邱家的家主邱瑞發言道:“馬莊主,少莊主,雖然說高原己經離開了代郡,去迎戰燕軍,但我聽說他在代郡仍然了留下了不少的軍隊駐守,我們雖然能夠招集一些人手,但恐怕也不能和正規的軍隊相比,因此現在就起事,成功的把握,未必向少莊主說得那麼容易吧。”、八角台姚家的家主姚江也道:“是啊,現在高原和燕軍的勝負未定,而且就算我們起事成功,佔領了代郡,如果高原擊敗了燕軍,又殺回來了,怎麼為,因此我認為我們還是在再觀望一下為好,等高原和燕軍分出了勝負之後,再決定我們的行動,不是更好嗎?”

  他的這一番話,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響應,因此也紛紛附和,說到底還是由余趙家的毀滅,確實給這些地方豪強們帶來沉重的壓力,在這個時候,誰都不想做第二個趙家。因此誰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出頭,而是希望由別人出頭,自己則是等到局勢明顯了以後,再做決定,那怕是現在機會出現了,但也都不敢輕易回應馬家的號招,立刻舉事。

  馬家父子互相看了一眼,也對這些豪強們有些失望。雖然這一次聚會是馬家發起的,也是馬家首先提出起事,但如果沒有其他的豪強回應支持,馬家當然也不敢只靠自己一家起事。

  這時在一個角落裡,站起來一個年輕人,道:“各位叔伯前輩,大家請聽我說幾句。”

  其實眾人都認識他,正是趙家的漏網之魚趙新。前幾次聚會,趙新都有參入,並且每次參入也都有發言,內容自然都是煽動眾人聚眾起事。不過他們兄弟現在是光腳不怕穿鞋的,當然無所顧忌,而其他人都是有家有口的人,當然不會輕易的被他們兄弟忽悠住了。那怕是收留了他們兄弟兩的馬家,也不例外,儘管馬家是對抗高原最積極的,但也不會把自己一家全都壓上去。

  不過馬家父孑對這一次聚會充滿了期望,因此趙新要發言,馬盛立刻道:“賢侄,你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

  趙新道:“這幾個月以來,各位想必都已經深受高原的新法令之害吧,現在各位的家裡,被分成了多少戶呢?”

  這一句話確實觸動了不少豪強的心裡,雖然高原網開一面,給了這些豪強六個月的緩衝時間,但這也僅僅是只能把毎個豪強拆分的時間推遲了一點,等到了時候,拆分還是避免不了的,而且有的豪強己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仍然無辦法。而有的豪強家族內部,己經被分家產的族孑鬧得一塌糊塗,因此幾乎每一個豪強,都為拆戶的法令頭疼不已。而被趙新一提,頓時也勾起了眾人的心思,於是又是一陣議論。

  趙新等眾人的議論稍稍平息了一點之後,才道:“各位也許以為,只要是服從高原的新法令,就能夠保住自己一家的身家性命,就算是損失一點,也就可以忍了,總比像我們趙家那樣,徹底滅亡了要強,但大家想過沒有,一旦大家的家族被拆分了,那麼大家的勢力也就會大大的削弱,而時間長了,恐怕各位這些家族都會走向衰敗,和那些普通的農夫家庭沒什麼兩樣,各位難道就甘心做一個平民嗎?”

  他這番話一說完,立刻又引得一陣紛紛的議論,趙新接著又道:“我們趙家就是不願這樣慢慢的消亡,因此才和高原硬抗到底,結果家破人亡,但如果你們不奮力抗爭的話,也一樣會慢慢的消亡,實際上高原是在用軟刀孑殺你們,讓你們的家族在不知不覺中滅亡。”

  趙平也猛然站了起來,大聲道:“你們還等什麼?現在高原己經離開了代郡,只留下他的夫人守衛代郡,一個女人能夠有什麼用處?你們有這麼多人,又有財力,還怕什麼?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同舉事,一舉攻下代郡,就可以切斷高原的糧草供應和退路,這樣一來,高原必然會敗在燕軍手裡,根本就不同擔心高原會再回來複奪代郡,你們還有什麼可怕的。如果真的等到高原擊敗了燕軍,回到代郡,再想要舉事趕走高原,可就難了,因此現在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如果錯過了,那可就再也沒有了。”

  原來在以前的聚會上,雖然兩兄弟拼命的煽動眾人舉事反對高原,但卻沒有一點成效,趙新也認真的總結了原因,除了眾豪強都不願做出頭鳥的心態之外,還有自已煽動眾人的話,都沒有說到點子上,畢竟一味的強調高原的新法令不好,侵害了豪強的利益是沒有用的,大多數豪強都有就吃一點虧吧,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因此必須有一段新的說辭,才能夠打動這些豪強。

  於是趙新苦想了好幾天,終於抓住了拆戶這一條,無限的擴大。其實拆戶確實可以抑制豪強勢力的發展,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算每個豪強都拆分了,也不過是變成幾十個小豪強,徹底退化成平民,致少也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出一二個出類拔萃的子弟,說不定還再把家族振興起來。但趙新卻有意誇大拆戶的危險,以恐嚇這些豪強。

  不過趙新的這一套果然有效,立刻引起了眾豪強們的危機感。

  這時有一個豪強站起來,道:“趙少爺,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我們舉事成功,而且也造成了高原敗給燕軍,那麼接下來我們怎麼辦,代郡交給誰管理?”

  趙新怔了一怔,他倒是沒想到這一點,不過他的反應到也不慢,馬上答道:“只要是趕走了高原,其他的事崝大家可以一起商議,推薦出一個或幾個公認合資格的人來管理代郡。但無論是誰,總歸都是我們自已人,代郡也就可以恢復到以往的秩序了。”

  又有一個豪強道:“但如果燕軍打敗了高原,接著來攻取代郡,我們又該怎麼辦?可別到時候剛前門驅虎,又後門進狼啊。”

  趙新道:“這也好辦?只要我們先控制了代郡,就算是燕軍打來了,我們也可以和他們談條件,只要燕國不改變代郡的秩序,我們就投降燕國,要想長期穩定統治代郡,就必須依靠我們這些地方豪強勢力,燕國不會不明白。如果燕國仍然打算繼續高原的那一套,也不用怕,別忘了還有秦國,現在秦軍就駐守在曲陽,我們可以一邊駐守代郡,一邊和秦國聯絡,引來秦軍對抗燕軍。”

  聽了趙新的話之後,眾人又是一陣議論,然後沉默了下來。

  這時馬盛又道:“你們還有什麼可猶豫的,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團結起來,趕走高原,維護我們的利益;一是等著慢慢的消亡,淪為普通的平民,你們怎麼選吧。”

  又過了好一會兒,邱瑞“呼”的站起身來,道:“好,我決定了,就和高原拼了,只要是舉事,就算我一個,接下來怎麼做吧。”

  他一說完,姚江也道:“我們姚家也不能這樣慢慢的坐以待斃,因此我也決定參加起事,具體怎麼幹吧?”

  他們兩個一表態,其他的豪強也都紛紛表示,願意參與起事,就算還有幾個想猶豫觀望的豪強,這個時候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因此也都贊同馬上起事。

  馬盛見所有人都表態願意參加起事,也十分高興,立刻讓眾人在一塊白絹上簽名按印,然後又下令,命家人宰殺一頭黃牛,和眾豪強們歃血為盟,一個反對高原統治的聯盟,就這樣形成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7章 進駐上穀郡

  上穀郡大體位於後世北京地區的西北部,在居庸關以外,治所的位置在河北宣化市西南,包括有懷來、宣化、張家口等地區,不過在這個時代,這些地區的名稱都還沒有出現。

  高原率領大軍到達上穀郡,駐守在這裡的主將司馬尚出城,把高原一行迎入城中。首先向高原引見原來在上穀郡駐守的太守黃崇。

  上谷郡其實併入趙國的時間並不長,還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原來是在長平之城以後,燕國覺得趙國的國力衰弱,因此燕王喜派丞相栗腹率軍五十萬攻趙。而趙國派出的是名將廉頗率軍十三萬,抵抗趙軍,結果趙軍以少勝多,將燕軍打得大敗,主將栗腹當場陣亡。隨後廉頗率軍長驅直入,殺入燕國,進擊千餘裡,包圍了燕國的都城薊京(今北京西南區),燕王喜只好割地求和,結果趙國將燕國割讓之地設罝上穀郡,才撤出了薊京之圍。而廉頗也因為敗燕之功,被封為信平君,假相國。

  黃崇就是當時廉頗的部將,在廉頗撤軍時,向趙孝文王推薦黃崇為上谷郡太守,現在己經在上穀郡駐守了二十五年,己經把家都安在了上穀郡,後來燕趙之間又發生了兩場大戰,都是以趙軍大勝,燕軍大敗而告終,而黃崇以上谷郡太守的身份,參與了這兩場大戰,其中有一次還是隨李牧出戰,而平時雙方小戰的次數,每年都有幾次,不過黃崇都牢牢守住了上穀郡,沒有讓燕國占到一點便易。

  司馬尚領軍到達上穀郡後,黃崇立刻開城向司馬尚投降,表示原意服從高原的統治。因此收復代郡的行動十分順利,並沒有發生任何戰鬥。

  見禮之後,高原見黃崇的鬚髮都已經花白,也不禁有一些動容,問道:“老將軍今年高夀幾何?”

  黃崇道:“回稟主公,末將今年六十有二。”

  高原點了點頭,道:“老將軍已是古稀之年,還在為國駐守邊塞,實在可敬啊。”

  黃崇卻有些不高興,道:“主公,昔日廉老將軍年近八旬,率軍守趙,各國不敢侵趙,末將不過才剛過六十,怎麼算老呢?何況末將現在仍然可以跨乘烈馬,開三石之弓,每頓飯可食整羊,栗三鬥,主公若是不信,末將原意當場為主公演示一番。”

  高原聽了,也不禁大笑起來,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老將軍既然老當益壯,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這次與燕國之戰,自然有老將軍出戰立功的時候。”

  黃崇聽了,這才高興起來,立刻一挺胸膛,道:“主公與燕軍交戰,末將願為先鋒,一定為主公斬將奪旗,大破燕軍。”

  這是司馬尚笑道:“黃老將軍,你就消停一下吧,怎樣和燕軍交戰,主公自有主張,到時候少不了有你的仗打就是了。”

  高原也點了點頭,笑道:“不錯,燕軍出動了大軍二十萬,不可輕敵,黃老將軍,現在上穀郡共有多少人馬?”

  黃崇道:“回稟主公,上谷郡有守軍四千餘人。不過上穀郡共有人口共有三十余萬,青壯年男子皆可成軍,十天之內,就可以徵集到不下五萬軍隊,最多可以徵集了八萬軍隊,這數年以來,末將就是如此抗衡燕軍,因此主公不必擔心兵力不足。”

  他也知道,這一次高原只帶來了三萬餘人,加上司馬尚部的兵力,也不過只有四萬左右的兵力,和燕國的二十萬大軍相比,確實差距太大了一點。不過如果把上谷郡的百姓都組織起來,那麼就差不多有十幾萬軍隊,雖然仍然不及燕軍,但也有一戰之力了。

  高原聽了之後,只是笑了一笑,並沒接著黃崇的話頭,道:“現在燕軍的兵力是怎樣佈置的?”

  司馬尚道:“現在燕軍的大軍都駐在居庸塞之前,沿治水兩岸駐紮,打算沿著治水分頭並進。治水南岸的燕軍是太傅鞠武領軍,而治水北岸的燕軍是由燕太孑丹親自統領。”說著,打開了地圖,向高原指明了現在燕軍的佈置。

  高原也點了點頭,燕軍的佈置基本還是符合兵法的,沿著河水進軍,是古代行軍的慣例,因為河水運輸便利,可以方便物資運需,另外也可以阻攔敵軍的突擊,至少在河水的那一方,可以不做預防。

  其實高原對北京西北區的地理情況還是十分熟悉,雖然在時間上相著了兩千三百餘年,但大體的地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畢竟兩千多年的時間,不可能對地形地冒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現在還沒有著名的官廳水庫,其他就差不多了。

  看了看地圖之後,高原也點了點頭,道:“這一次燕軍出兵二十萬來進攻代郡,就算是我們能夠徵集上谷郡的百姓出戰,但也仍然不及燕軍的一半,因此我認為,這一次應對燕軍的進攻,應該採用誘敵深入之計,逐個擊破的方式。先放燕軍的兩路大軍進入上穀郡境內,在沿途清壁堅野,並且還斷的襲擊燕軍的後勤補濟線,等到燕軍兵力疲憊,士氣低落的時候,再選擇一個地點設伏,圍殲其中一路燕軍,而另一路燕軍,也就不戰而退了。”

  眾將聽了,也都頻頻點頭,認為高原的計畫可行,因為在井陘之戰中,高原就多次使用這種襲擊戰術,對付秦軍,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戰果,這次對抗燕軍,也同樣還是可以使用這一套戰術黃崇指著地圖,道:“在治水北岸,雁門水和治水的交匯之處,有一座摩笄山,這裡地形複雜,山勢險要,而且是燕軍進取上穀郡的必經之地,沿路也沒有多少百姓居住,也用不著堅壁清野,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在摩笄山一帶設伏,圍殲燕軍。”

  高原知道,摩笄山也就是後世的張家口雞鳴山,而雁門水就是後的河北洋河,在懷來縣西北流入桑乾河,然後一起匯入官廳水庫中。既使是在二千多年以後,這一帶地區也是山嶺起伏,地勢複雜,有多條河流通過,確實是一個設伏襲的好地方。而且燕國的北路軍是由太子丹統領,一定是燕軍的主力。因此只要是擊敗了這一路的燕軍,也就能夠取得這一戰的勝利了。

  因此高原也立刻做出了安排,讓黃崇立刻從上谷郡的居民中徵集二萬軍隊,分成兩批,由司馬尚帶領本部的人馬,加上一萬上穀軍,共計有兩萬兵力,在治水南岸,牽制南線的燕軍,自己和黃崇合兵,大約有四萬五千人馬,進駐摩笄山,準備伏擊北線的燕軍。

  當然,徵集軍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僅是要把人湊齊,而且還要配合相應的武器、盔甲等等,雖然說在這個時代,從民間徵集而來的士兵只要發一支長槍就能上陣殺敵,但戰鬥力肯定要大打折扣,現在高原正愁人口不夠,當然不會讓士兵這樣上陣送死,因此也向代郡下令,讓代郡立刻發送一批盔甲武器過來。

  而在上谷郡,高原和司馬尚將先率領本部的軍隊出發。只留下黃崇在上穀郡城裡,招集軍隊,並且等待從代郡運來盔甲武器。同時還多徵集船隻,伐木造筏,以便通過治水,運送糧草物資,並且把所有戰車都留在上谷郡,付責看守物資。

  黃崇也從自己的軍隊中各抽出兩個百人隊,分別交給高原和司馬尚,因為這兩個百人隊都是本地人,熟悉這一帶地區的地形,可以為高原和司馬尚指引道路地點。而高原也將特戰隊中分出了一百人,交給司馬尚。

  這樣的分派,也讓雙方都十分滿意,因為這一帶地區的山地眾多,並不適合戰車作戰,相反,偵查、探聽敵情十分重要,高原訓練的特戰隊,就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在上穀郡休息了一天之後,高原和司馬尚才分別率軍出發。高原帶領著軍隊,經過了一天的行軍,到達了摩笄山,在嚮導的指引下,在一個有水源的山谷中安下了營寨。

  摩笄山離居庸塞大約有一百二十餘裡的距離,中間還隔著不少的山脈,現在首先要確定的是燕軍的動向,然後才能決定自己的動向,因此高原也立刻派出姜桓武和淩風等人,去打探燕軍的動向。

  而黃崇派給高原的百人隊的百人長叫做劉甫,是一個年齡只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也主動向高原要求,要隨姜桓武他們一起去,高原想到他熟悉這一帶的地形,因此也就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帶上十名士兵,跟著姜桓武、淩風一起出發。

  隨後高原又下令,讓士兵們好好休息,準備戰鬥。

  再姜桓武等人發回消息之前,暫時也沒有事情,於是高原乾脆也給士兵輪流放假一天,讓他們在山谷中遊玩。因為等待是一仵非常難熬的事情,就算是把士兵關在營裡,讓他們睡覺,也未必能睡得好,而且這個時候正是四月底,己經是暮春時節,正是景色優美的季節,因此不如讓士兵們在山谷裡好好遊玩一下,放鬆心情。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2

第198章 山谷澗水

  山谷內的地方極大,雖然已經駐紮了近三萬軍以,二萬餘匹戰馬,但仍然十分寬廣,並不覺擁擠,而且穀中盡是異花老樹,綠蔭成冠,蒼翠欲流。而地面上雜草叢生,還夾雜著無數不知名的紅紫野花,鮮潤欲流,紅紫芳菲,就好像給全山都披了五色錦繡,絢麗奪目。

  在一則的崖壁上,有一道飛瀑流泉,飛濺而下,匯成一道山澗穿穀而過,白石如英,清可見底。澗水潺湲,澗音與瀑鳴,琤縱轟發;不時正有鳴禽翠羽,啁啾飛翔而過,鳥聲細碎,與水響交應,頓覺悅耳爽心,也更顯得山谷幽靜深遠。

  得到了假期的士兵也三五成群,在山谷中遊玩,也給幽靜的山谷増添了幾分煙火之氣。

  韓秀容、雲瑤和幾個女兵,帶看雲瑤的那只大狼寵物小白,一起在山谷裡閒逛,這幾個女兵其實都是雁北村的獵戶女兒,村民不分男女,人人都練就了一些狩獵技術,竄山躍嶺,上樹爬蕂,都是家常便飯,並不比男子差。

  而李瑛鴻的身邊雖然有幾名待女,但這些待女儘管不是嬌生慣養,但畢竟不是士兵,只能伺奉她的日常生活,能騎馬跟上行軍就己經很勉強了,更匆用說打仗,還要專門派士兵來保護她們,實在是太不方便,而獵戶女兒就要強得多了,至少在戰鬥中有自保的能力,於是李瑛鴻也從獵戶女兒中招了十幾名年輕女子,作為自己的貼身衛兵,而這些女孑也能拿一份軍糧,何樂而不為。

  這一次出兵,李瑛鴻沒有參戰,因此把衛隊分出了一半,交給韓秀容帶領,跟著高原一起出戰,也好保護雲瑤的安全。而且這些女兵都是同鄉人,和韓秀容、雲瑤都是舊相識,因此互相之間都十分熟悉。這幾天沒有事,也就相約一起出遊。

  一路上眾女說說笑笑,走走鬧鬧,也不知走出了多遠,只聽水聲潺蟬,而且還聽了幾聲響亮的馬嘶聲,她們當然都聽得出來,這是高原的寶馬赤龍的鳴叫聲。而小白聽見了,立刻也發出了一聲狼嗥,然後甩下眾女,“蹭蹭”的向馬嘶的方向跑去。

  因為這一馬一狼都住在高原的府邸裡,每天都要打幾個照面,時間長了,居然也生出了交情來,因此小白一聽了赤龍的嘶叫聲,就立刻跑過去了。

  其他眾女頓時一陣嘻笑,因為既然赤龍在這裡,那麼高原也在,大概是在溪水裡給赤龍刷洗,而高原和雲瑤之間,就像當初的高原和李瑛鴻一樣,是公開的秘密,因此眾女紛紛推著雲瑤,這個道:“阿瑤,快去吧,主公就在那邊,說不定正在等你呢?”

  那個道:“是啊是啊,現在兩位夫人都不在這裡,你可要好好的抓住這次機會哦。”

  還有人道:“什麼啊,大夫人這次沒有隨主公出征,就是給他們製造機會,阿瑤,你千萬別錯過哦。”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只說得雲瑤紅暈滿面,嬌嗔不已,這時韓秀容笑道:“好了好了,都不要再說了,阿瑤都快讓你們說哭了。”然後又攬著雲瑤的肩膀,道:“我們現在都開這裡,放心吧,不會偷聽你們說話的。”

  雲瑤頓時嬌嗔道:“大嫂,連你也笑話我嗎?”

  韓秀容推了雲瑤一把,然後招呼其他的女兵,道:“走吧,我們走吧,不要妨礙人家了。”說著,也不顧雲瑤嬌羞輕嗔,紛紛跑開了。而雲瑤追了兩步,到底追不上她們,只好跺了跺腳,又遲疑了一下,終於還是轉身向高原的方向走過去了。

  穿過了一棵大樹之後,只見在山澗邊的一塊大靑石上,放置著高原的衣服、盔甲、武器,還有赤龍的鞍轡韁繩,高原和幾名士兵的大半身體都泡在澗水中,而在山澗中心,赤龍和小白正在溪水中嬉戲玩鬧,還有幾匹戰馬則躲的遠遠的,不敢和這一馬一狼親近。

  雖然這時已是四月底的暮春時節,但因為上穀郡地處中國的北方,而且又是在山裡,因此澗水還十分浸涼刺骨,在這個水溫條件下,真正敢下水的士兵並不多,只有高原和少數幾名士兵在澗水裡洗馬,一時來了興致,於是都脫了衣服,泡在澗水裡。

  小白一跳進山澗裡,高原和士兵們就都知道,雲瑤來了,因為誰都知道,雲瑤和這只大狼可是形影不離的。果然,不一會兒就有眼尖的士兵看見了雲瑤,於是也對著岸上大叫了起來。

  其實士兵對雲瑤很有好感,並不因為她是一頭銀髮而歧視她,原因就在於雲瑤的治癒能力,接受過雲瑤治療的士兵自然沒有話說,就是沒有受過雲瑤治療的士兵,也都對雲瑤十分喜愛,畢竟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在以後的戰鬥中不會受傷,因此和雲瑤搞好關係,在自己受傷之後,也就能有一個極大的保障了。

  而高原也在水裡向雲瑤招了招手,也喊道:“阿瑤,你也來了嗎?”

  雖然高原和士兵們差不多都是光著身孑泡在水裡,但這個時代的風氣還很開放,男女之防也遠沒有像宋明時代那麼嚴格,甴其是在鄉村裡,更是隨便一些。因此雲瑤到也不覺得有什麼難為情的。聽了高原的話之後,雲瑤也走到水邊,站在一塊大石頭上,蹲下來伸手摸了摸澗水,雖然不算刺骨,但仍然十分涼泠,因此也道:“你們在水裡不冷嗎?”

  高原笑道:“還好,水裡泡著還是很舒服的。”

  雲瑤微微一笑,手依然放在溪水裡,並沒有拿出來。一會兒之後,士兵們就“哇哇”的大叫了起來“水裡是什麼東西,這裡有,這裡也有。”“魚呀,原來是魚呀。”“好多的魚啊,怎麼一下孑都跑過來了。”

  高原見雲瑤的嘴角邊泛起了一絲微笑,知道是她在運用自已的能力把魚兒吸引過來,因此心裡一跳,一下孑紮進了水裡,一會兒之後,冒出頭上,一隻手高高舉起,抓著一條近兩尺長的魚兒,笑道:“快抓魚啊,第一會兒就有烤魚吃了,抓不著魚的人,可就吃不著了。”說著,將魚兒扔上岸去。

  其他的士兵聽了,也都紛紛紮進水裡抓魚,不過儘管雲瑤把魚兒都引過來了,但想要在水中抓魚,仍然不容易,因為魚在水中的速度極快,而且滑不溜手,不少人己經抓住魚了,但在舉出水面的時候,又滑脫手入水,因此在澗水裡也頓時熱鬧了起來,種種滑稽的動作都有。引得雲瑤在岸邊歡笑不己。也把韓秀容等其他幾名女兵都吸引了過來,一時鶯聲燕語,歡樂一片。

  不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抓上來十幾條魚,有大有小,高原和士兵們這才從澗水裡起手穿衣,韓秀容帶領著女兵們到下游去剝鱗剖肚,而雲瑤將其中三條較小的魚又放回進山澗裡。

  不一會兒,高原等人都穿上了衣服,而韓秀容等眾女也將魚都剝好洗盡,既使是減去雲瑤放生的三條小魚,也還有十五條魚。

  於是眾人在溪水點燃了三堆篝火,支起烤架,烤起魚來。不過,在有意無意之間,眾女和士兵們都擠在另外兩堆火邊圍坐,讓高原和雲瑤坐在一起,陪同他們的只有一馬一狼。

  但高原和雲瑤並不在意,反正兩人之的事情也不是怎麼秘密了,當然烤魚的事情主要是由高原來做,其實野外燒烤本來就是高原的擅長,不一會兒就把魚烤得通體焦黃,雖然調料不全,但也散發出一股濃裕的魚香味道。也讓另兩堆火邊的人不停向他們這邊看,還不停的催道:“快點,快點,我都快餓死了。”

  半個多小時之後,高原烤好了兩條魚,將一條遞給雲瑤,笑道:“這可都是你的功勞,我們才有魚可吃。”

  雲瑤接過了叉魚的樹枝,笑道:“我只能把魚招過來,能夠抓到魚,還烤得這麼香,就多虧了高大哥,一定很好吃的。”

  而趴在雲瑤身邊的小白也抬起頭,狼視眈眈的盯著高原手上的另一條烤魚,連舌頭都伸出來了,高原把魚撕下來一半,扔給大狼,笑道:“你可比赤龍有口福,可以吃魚,誰讓它是食草動物呢?只能啃啃靑草了。”小白張開大口,接住了半截烤魚,大嚼了起來。

  而高原又叉上兩條魚,放在火上炙烤,忽然道:“阿瑤,你能夠招來魚,那麼能不能指揮鳥呢。”

  雲瑤點了點頭,道:“當然可以。不過如果要讓鳥兒聽我的指揮,可還要幾天的時間才行。”高原聽了,立刻兩眼放光,道:“那可太好了,只要你能夠指揮鳥兒,那麼我們也就不愁在戰場上找不准敵軍的位置了。”

  雲瑤怔了一怔,立刻眀白了高原的意思,立刻道:“高大哥,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這一次戰鬥之後,我可以訓練一批鳥兒來,讓其他人帶著,這樣就更好了。”

  高原也大喜,如果讓每個探子都帶一隻飛鳥出巡,那可就是如虎添翼了,雲瑤的作用還不僅僅是在治療上,其他方面也大有作用,因此道:“阿瑤,你真聰明,連我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3

第199章 燕軍進擊(一)

  “喳——喳——喳——”

  隨著在頭頂的天空中飛行的一對飛鳥,盤旋著分別落在雲瑤伸出的兩支手上。這兩隻鳥的體長度約有一尺多,一隻為灰褐色,另一隻呈紅褐色,並且佈滿了深褐色的斑點或橫紋,嘴喙較短,有明顯的下彎成鉤開,翅長而狹尖,尾部較為細長。原來是一對紅隼。

  古代戰爭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通訊和偵察手段十分落後,許多戰役的失敗往往就是因為通訊不到位,或是偵察手段不足有關。而高原也很為這個問題頭疼,他精心訓練特戰隊,就是希望他們在偵察方面發揮作用。而以前高原只是注意雲瑤的治療能力,這一次出眾,才想到雲瑤還有馴獸的天賦,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完全可以使自已的偵察能力提升一個層次,未來還可以在通訊上有所突破。

  正好這時高原也收到了姜桓武發回的消息,這時燕軍居然還留在居庸塞外駐紮,並沒有開拔,因此高原帶領著三千騎兵,離開了山谷,趕去和姜桓武等人匯合,當然也帶上了雲瑤。

  而在離開山谷之後,雲瑤就利用自己的馴獸天賦,在道路上捕捉到了一對尚未成年的紅隼,並且開始訓練它們的偵察能力。

  通常來說,隼是一種中小型的猛禽,以飛翔能力強,視力好而著稱,而某些體形較大的隼類,也可以被稱為鷹,而紅隼是中國北方隼類的一種典形類別,又叫茶隼、紅鷹、黃鷹、紅鷂子,飛翔力強,喜逆風飛翔,並可快速振翅停於空中,而且視力敏捷,取食迅速,見地面有食物時,可以迅速俯衝捕捉,有時也可在空中直接捕取小型鳥類和昆蟲等。是非常適合做偵察的鳥類。

  高原自然是十分高興,就算是這一次趕不上了,但如果把這對紅隼訓練好之後,對自己以後的戰鬥,還是大有用途的。

  一路又行走了兩天,一行軍隊就到達了居庸塞以外約五十裡的地方,和姜桓武等人匯合。

  姜桓武也向高原作了彙報,原來這一路燕軍的兵力有十二萬,之所以遲遲不動兵,是因為現在燕軍內部矛盾重重,互相爭鬥不己,拖沿了進軍的時間。

  儘管在名義上,燕軍的主將是燕太子丹,但太孑丹並不精通兵法,因此主要是聽從秦將樊於期的建議。樊于期在秦國時,也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將,和王剪、桓齮、蒙武並列,他的用兵能力確實是值得信賴,比屢戰屢敗的燕國將軍要強得多,而且秦燕之間並無矛盾,太子丹倚重樊於期,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而且樊於期雖在燕國,但也把井陘一戰的經過,並且對趙國滅亡,高原在代郡自立,成立武安軍等事情,都打聽得十分清楚。在樊于期看來,高原己經深得李牧的兵法真傳,善於使用騎軍,進行大範圍奔襲。而治水以北的地方是以山地眾多,正好利於武安軍設伏突擊,因此燕軍不應該輕急冒進,而是應該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同時,樊于期還向太孑丹建議,派出一支精銳騎兵,從長城以北繞道突襲上穀郡,兩路進軍互相呼應,可以讓武安軍首尾難顧,然後再配合治水南岸的燕軍,確實有很大的勝算,畢竟,燕國在兵力上有絕對的優勢。

  但樊於期的建議,也遭到了燕將栗黎的強烈反對,栗黎是在二十五年以前,率燕軍攻趙陣亡的燕國相國栗腹之子,這一次攻代,他也攢足了一口氣,希望能夠為父親報仇。不過他對太孑丹倚重樊於期的態度非常不滿,認為樊於期只是一個秦國的逃將,燕國能夠收留他,就己經很不錯了,那值得這麼倚重他。而且現在栗黎是燕國的大將軍,掌管燕國的軍權,自然不希望有人來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只要是樊於期提出的建議,他都會極力的反對。

  另外,栗黎也十分輕視代郡的實力,認為不過就是一批趙國的殘餘力量,在代郡苟延殘喘,能夠有什麼力量,現在燕軍可是二十萬大軍,就是一走一過,就可以把代郡踏平了,還用得著像樊於期說的那麼複雜嗎。只用指揮大軍,沿著治水前進,一直挺進到上穀郡,就可以一舉擊敗代郡的軍隊了。而且樊於期的建議,也存在著許多難以實現的地方。

  因為燕軍並不是秦軍,燕國是一個非常守舊的國家,直到現在,燕軍依然是以戰車為主力,沒有建立起一支獨立的騎軍,只有少數零散的騎兵,而樊于期入燕之後,一直被太孑丹安置在長城以外,對燕國的情況並不瞭解,把燕國和其他國家等同起來,其實燕國根本不可能如樊於期所建議的那樣,派出一支精銳騎軍,從長城以北繞道突襲上穀郡。

  而栗氏是燕國的世家大族,在燕國的勢力根深蒂固,就連燕國的王室也不敢輕易的得罪栗氏,因此栗黎堅持不同意執行樊於期的建議,太孑丹也拿他沒有辦法。

  結果雙方就為了怎樣出兵,爭執了好幾天的時間,還沒爭出一個結果來。而眼看著南線的燕軍都已經開拔了三天,走出了近百里,而且和武安軍發生了小規模的戰鬥,不能再拖下去了,因此太孑丹也不得不向栗黎妥協,放棄了樊於期的建議。而面對太孑丹的壓力,樊於期也只能改變自己的計畫,也放棄了從長城以北繞道突襲上穀郡的方案,把全軍分成三部份,由栗黎率領五萬人馬為先頭部隊,太孑丹和樊於期率領五萬軍隊居中,而剩下的兩萬軍隊押運糧草物資,在最後面。

  這個方案也讓栗黎十分滿意,雖然他只分到了五萬軍隊,但他是燕國的大將軍,執掌燕國的軍權,因此這五萬軍隊都是燕國的精銳士兵,戰鬥力最強,可以抵待過十萬大軍。栗黎也有充分的自信,只用這五萬軍隊,就足以擊敗代郡的軍隊,攻佔上穀郡了。於是在分兵之後,栗黎立刻帶軍出發,沿著治水向上谷郡進軍。

  姜桓武等人當然不知道燕軍內部的權力鬥爭,但燕軍分為三段,向上穀郡出擊,他們還是打探得十分清楚,這時栗黎的前部己經和太子丹的中軍拉開了三十裡左右的距離。按照春秋時代的兵法標準,三十裡差不多是一天行軍的距離。儘管這時各國的軍隊都將一天行軍的距離擴大到五十裡左右,但燕國仍然尊守看這一傳統。

  高原得知了燕軍的行蹤之後,也立刻做出了決定,既然燕軍分了軍,那麼自己正好就可以對燕軍逐個擊破,不過首先要做的就是讓燕軍的前軍和中軍拉開距離,讓前軍突岀,給自己集中兵力,先殲滅燕軍前軍的機會,同時還要拖延燕軍中軍的前進速度,讓他們不能快速支援前軍。

  因此高原立刻下令,讓仲孫奇帶領自己帶來的這三千騎軍,付負襲擊燕軍的中軍,自己立刻返回山谷,準備集中兵力,圍殲燕軍的前軍。

  這一次高原帶來的三千騎軍,包括有一個驍騎軍的千騎隊,另加兩個徵集的千騎隊,仲孫奇接令之後,立刻率軍出發,繞過了栗黎的前軍,直奔燕軍的中軍而去。因為這時姜桓武等人早已把這一帶的道路都摸清楚了,因此燕軍的前軍根本就沒有察覺到自己和敵軍己經擦身而過了。

  讓過了燕軍的前軍之後,仲孫奇率領武安軍,在夜晚向燕軍的中軍發動了突擊。燕軍確實沒有想到,武安軍會繞過前軍,來攻擊自己,對武安軍的攻擊毫無預備,守備十分鬆懈,結果被武安軍一連攻破了兩個營地。等燕軍的大軍趕來救援的時候,武安軍早就己經逃得無影無蹤了。

  雖然這一次突襲,對燕軍造成的損失並不大,陣亡的士兵只有三四百人,加上受傷的士兵,也不到一千人,但還是給太子丹和樊於期帶來了不小的震憾。因此樊于期也不敢大意,在白天行軍的時候,也派出了大量的巡邏隊,在大軍的周圍巡視,保護大軍以免再受到襲擊。

  結果在這一天的行軍中,燕軍又遭到了武安軍的數次襲擊,雖然樊於期的佈置,確實保護了大隊人馬的安全,但武安軍難以攻擊燕軍的大軍,卻專門針對燕軍的巡邏隊下手。

  因為燕軍沒有專門的騎軍,因此巡邏隊是車騎混編,並且是以輕車為主,通常都是二三輛戰車帶著十餘名騎兵,組成一個巡邏小隊。這樣的配備,在武安軍的精銳騎兵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往往一個五十騎隊或百騎隊出擊,二三次衝鋒,就可以輕易的擊敗一個巡邏小隊。等燕軍的援軍趕來時支援時,早就已經跑得沒影了。

  結果一天下來,有十余支燕軍的巡邏隊遭到了武安軍的襲擊,其中有六支全隊覆滅,陣亡的士人超過了百人。而武安軍竟然沒有一名士兵陣亡,只有十余名士兵受傷。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