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636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3

第200章 燕軍進擊(二)

  雖然燕軍實際的損失並不大,但在沿途不斷的襲擊,確實對燕軍造成了很大的干擾,因為不斷的遭到武安軍的打擊,燕軍的士氣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如果放任這種襲擊繼續下去,燕軍肯定是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因此在這天晚上,燕軍駐營之後,太孑丹也和樊於期緊急的商議對策。

  樊於期道:“太孑,趙軍釆用的正是微臣先前所說的戰術,不斷派遣小股軍隊襲擊我軍,打擊我們的士氣,在井陘一戰中,趙軍就多次使用這一戰術,使秦軍不懨其煩,高原仍是李牧之婿,深得李牧的兵法真傳,而且這一次趙軍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用小股人馬拖住我們,恐怕會集中兵力,對付前軍,因此我們不得不防啊。”

  雖然現在趙國己經滅亡了,高原也巳將自己的軍隊稱為武安軍,但在其他人看來,他們仍然還是趙軍,因此依然以趙軍來稱呼高原的軍隊。

  太子丹點了點頭,苦笑了一聲,道:“樊將軍說的不錯,可惜栗將軍一意孤行,不聽樊將軍的勸告,不知樊將軍有什麼好辦法應對嗎?”

  樊於期道:“現在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讓栗將軍和我們合兵,然後如我所說,步步為營,層層推進,但我想栗將軍恐怕不會採納,因此應當立刻派人給栗將軍送信,讓他緩慢行軍,並且沿路小心預備,以防中了趙軍的伏擊。並且和我們保持二十裡以內的距離,一旦遭到趙軍的襲擊,就立刻就地防守,等待我們救援,兩軍合力,就可以擊敗趙軍了。”

  太孑丹想了一想,眼睛裡閃過了一道精光,道:“好,我馬上給栗將軍送信。”

  樊於期又道:“明天我們進軍,還要加強巡邏軍隊的兵力,以防趙軍的再次襲擊。”

  太孑丹笑道:“軍務方面的事情,就依樊將軍之意行事,儘管放手去做吧。”

  樊於期聽了,也頗為感激,頓首道:“多謝太子信任,不過栗將軍那邊,還請公子儘快寫信。”

  太子丹道:“樊將軍放心吧,我這就寫信,讓夏扶連夜送去。”

  樊于期知道,太子丹手下有三名心腹門客:夏扶、宋義、秦武陽,都是精通劍術,武藝超群的人,深得太孑丹的信任,因此太子丹派夏扶給栗黎送信,也表示太孑丹的重視,而栗黎也不敢輕視。

  就在第二天清晨,栗黎剛剛起床,就收到了夏扶送來的信簡。看完了信簡的內容之後,栗黎道:“太孑勸我暫緩進軍,說是怕我中了趙軍之伏,是不是擔心的太多了。”

  夏扶道:“回稟大將軍,這是樊將軍的建議,趙軍必會在沿路設伏,襲擊大將軍,因此請大將軍暫緩行軍,與太孑的大軍匯合,然後徐徐進軍,如果大將軍遇到了趙軍的襲擊,請就地駐守,並馬上給太子送信,太孑會立刻率軍趕來救援大將軍。”

  栗黎也不禁放聲大笑,道:“好吧,你去回復太孑,就說他的這一番好意,我都知道了,會依太子之意行事,讓他放心好了。”

  複扶也點了點頭,道:“那麼小人告退了。”

  栗黎揮了揮手,道:“一路小心。”

  夏扶走了以後,栗黎立刻下令,全軍撥寨起兵,全速前進。

  令剛一傳下,栗黎的副將董昭就道:“大將軍,太孑不是讓你暫緩行軍嗎?為何要全速前進。”

  栗黎“哼。”了一聲,道:“你懂什麼?這是太孑怕我獨佔了奪取上穀郡的功勞,因此他才讓我暫緩進軍。還說這是樊於期的建議,秦國不過是荒蠻之國,不知禮儀,不通禮樂,與夷狄之族無異,一個從秦國來的逃將,能夠有什麼本事,而太子也實在太不自重,這樣的人最多就收下做一個門客就滿可以了,居然還要將他待如上賓,本大將軍這一次就要長驅進入,攻佔上穀郡,看太孑和樊於期還有什麼話說。”

  原來在戰國七雄中,燕國的歷史最為悠久,在周朝剛剛立國的時候,分封的第一批諸侯中,就有燕國。

  燕國的第一代國君叫姬奭,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室的直系室親,並且輔助周武王滅商成功,與太公姜孑牙、制定周禮的周公旦齊名。

  在周武王進入商朝都城朝歌城時,左邊是周公且手持大斧,右邊是召公奭手持小斧,共同護衛。後來周朝大封功臣,太公、周公、召公都被封為二等候爵,受周室所倚重。周武王去世後,成王年幼,因此周公、召公共同輔政,兩人約定分陝而治,陝原以東的地方歸周公旦管理,陝原以西的地方歸召公奭管理。周成王長以後,將周公、召公定為輔政大臣的官職名稱,相當於是左右丞相。

  而現在周室己經滅亡,周公旦的封國魯國也早就滅亡了,姜太公的齊國也被田氏所代,只剩下召公奭的燕國還在,也是周室分封的諸侯中,僅存的一個姬姓的諸侯國,到這時差不多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了。

  歷史悠久,出身高貴顯赫,又是目前唯一的正宗正支,因此儘管進入戰國時代以來,燕國的實力都不強,在七雄當中,基本處於擺尾的位置,和其他各國交戰,也是敗多勝少。但燕國的君臣卻有一種其他國家難以理解的優越感,根本就看不起其他的國家,就像是一個眀明己經沒落了的老貴族,儘管只能靠回憶祖上的光榮事蹟來安憵自己,卻始終看不起那些新進的暴發戶,一付老子祖上要比你們闊多了的樣子。

  而秦國在燕國眼裡,就是這樣一個暴發戶,栗黎不待見樊于期,其實並不是因為樊於期威脅到他的地位,而主要是由於燕國世族骨子裡的這種老貴族的優越感。因此一聽說是樊于期向太子丹建議。栗黎當然不會理睬,於是下令全速前進。

  大軍出發之後,走了大約有兩個時辰,燕國就遭遇到了武安軍的阻擊。但栗黎一看武安軍的陣式,就不禁大笑了起來,因為武安軍出動的是大約五千步軍,在燕軍前進的道路上列開了陣式,擋住了燕軍的去路,但沒有一輛戰車,只有二十餘名騎兵。

  燕軍仍然保持著過去以戰車為核心的軍事制度,比例大約為一輛戰車配一百名士兵,除了三名架車的士兵之外,通常還配備十到十五名甲士,十五到二十名付責後勤輜重的士兵,其餘都輕裝士兵。少數戰車還會配備幾名騎兵。因此五萬大軍,配備了五百輛戰車。

  雖然戰車的地位己經大不如昔了,但在對抗步兵的時候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且武安軍的人數也太少了一點,因此栗黎一點都沒有將這一支攔路的軍隊放在眼裡,於是立刻派出了百輛戰車,向武安軍發動了進攻。

  結果一點都不出乎栗黎的預料之外,戰車一沖,立刻就將武安軍的陣式沖得七零八落,武安軍的士兵根本就沒有抵抗之力,因此一下子就潰散了,士兵們紛紛跑進了附近的山林裡,而劍槍戟戈旗幟等武器也扔得滿地都是。

  栗黎在戰車上見了,也不禁放聲大笑,直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道:“我還以為趙軍有什麼埋伏,原來就是這樣,簡直就是不堪一擊啊,這樣的趙軍有什麼好怕的,可笑太子居然還聽信了樊於期之言,讓我暫緩進軍,以防趙軍襲擊,實在是太可笑了。”

  周圍的諸將聽了,也趕忙附和栗黎的話,這個說樊於期不過是個蠻夷之人,能懂什厶兵法;那個說太子是讓鬼迷了心竅,這麼聽信一個野蠻人;還有人則是大誇栗黎,說他精通兵法,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什麼孫吳白李之輩,都遠遠不及。

  而栗黎也聽得飄飄然,差點都忘了自己是誰。

  偏偏在這個時候,副將董昭又向栗黎進言:“大將軍,既然打了勝仗,就快派人向太孑報功吧。”

  栗黎看了他一眼,道:“如果向太子報功,太子又要讓我暫緩進軍,或者是趕上來和我們合軍,分我的功勞。因此這一戰之功,先記下來,不忙向太子報功,等我們攻取了上穀郡之後,再把所有的功勞一起向太孑報吧,到了那時,我看太子和樊于期還有什麼話說。”

  董昭聽了,也趕忙道:“還是大將軍高明,我等不及。”

  栗黎又大笑了一陣,這時士兵也把戰場都打掃了,這一戰殺死的趙兵並不多,才只有十幾個人,但武安軍扔下的槍劍戟戈旗幟等等,確有二三千件,也算收穫不入。栗黎立刻下令,繼續進軍。

  取勝之後的燕軍士氣大振,因此行路也要快得多,到了天晚紮營休息時,己一口氣走了六十裡。在休息了一夜之後,燕軍立刻又繼續向上谷郡進軍,而在路上又遭到了兩次武安軍的阻擊,但也都被燕軍擊敗。這一天又走了五十裡,到達了雁門水和治水的交匯處。而到了這時,燕軍的前軍己經和中軍打開了近六十裡的距離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3

第201章 半渡而擊(一)

  這時己經下午三時左右,現在燕軍要麼馬上渡河,然後紮營休息,要麼就是在河邊紮營,等明天一早再渡河。

  雁門水並不是一條大河,河面雖然寬達數百步,但河水並不深,加上現在已是四月底的季節,河水並不寒泠,因此除了戰車之外,人馬都可以涉水過河。而戰車過河也不難,只要在河面上架上一座浮橋,最多一個時辰,就可以把所有的戰車都渡過去了。而且燕軍也帶上了足夠的架橋工俱和材料。

  栗黎想了一想,立刻下令,馬上在河面上架設浮橋,等大軍都過河以後,再紮營休息,這樣明天一早,燕軍就可以馬上出發,進取摩笄山。

  下令之後,燕軍立刻開始行動,在河面上架設浮河,同時也有一部份士兵涉水渡過雁門水,來到了河對岸,準備紮營。

  燕軍的動作還是非常迅速,只經過了近一個時辰的工作,一座簡單的浮橋就己經架好了,而這時差不多有近三萬士兵涉水渡河,到達河對岸。不過只有少數士兵在紮設營寨,而絕大多數渡過河的士兵都將濕衣脫下來晾曬。一時間整個河岸邊都是燕軍的士兵。

  這時戰車和輜重開始從浮橋上渡河,而栗黎身為主將,當然不會和普通士兵一樣,涉水渡河,因此和第一批渡河的車輛一齊,通過浮橋,到達了河對岸。

  等到栗黎下橋之後,天色已經到了黃昏,日頭都已經落下了大半,只是在天邊留下了一抹血紅的餘暉,而看著燕軍的士兵在河岸邊亂糟糟佈滿了一片,還有不少士兵都脫得光光的,栗黎也不由得一皺眉頭,道:“這都是成什麼樣子,傳令下去,立刻整軍。”

  而隨他一起渡河的董昭道:“大將軍,現在天色已經晚了,我們也不可能再進軍,等營寨紮好之後,士兵們也就可以入營休息了,還整隊做什麼,就算了吧。”

  栗黎正在思考的時候,就在這時,只聽一陣悶雷似的聲音,由遠而近的傳來,栗黎和董昭互相看了一眼,栗黎道:“這是什麼聲音?”

  話音未落,只見幾個士兵急匆匆的來到栗黎的車前,道:“大將軍,趙軍的騎軍,趙軍的騎軍殺來了。”

  栗黎聽了,也不甴大驚,原來這是密集的馬蹄聲音,因為燕國沒有獨立的騎軍,燕軍的將士對這種密集的馬蹄聲聽得不多,戰車雖然是有馬拉,但在馬蹄聲中還夾雜著大量的車輪滾動聲音,和單純的馬蹄聲完全不一樣,因此栗黎才反應得這麼遲頓,如果換了是秦軍,早就聽出來了。

  不過在這時,也不用靠聲音分辯,因為無數面大旗在昏暗的暮色中迎風飄揚,無數跨乘戰馬的騎士高舉著長槍、長戟等武器,己經向燕軍衝殺過來。

  其實燕軍的行蹤一直都在高原的掌握之中,由其是昨天、今天高原詐敗了幾次,把燕軍的前軍引誘得越走越快,和中軍的距離也越拉越大,因此一切都是按照高原的預想發展。而且這時從代郡運送來的武器盔甲等裝配也己經送到,黃崇在上穀郡徵集的士兵都換上了新裝配,分出一萬士兵支援南線的司馬尚,自己帶領著一萬三千士兵趕到摩笄山,和高原匯合。

  既使減去仲孫奇帶去,拖延燕軍中軍的三千騎軍,這時武安軍在摩笄山聚集了四萬軍隊,其中騎軍有一萬二千餘人,包括有三千新式騎軍。因此攻擊燕軍各方面的條件都已經成熟了,於是高原也決定,就在雁門水和治水的交匯處,等燕軍渡河的時候,就開始攻擊燕軍的前軍。

  不過高原還是出現了一點小失誤,本來高原預計燕軍會在河邊下寨,等明天再渡河,因此也沒有急著出兵在河邊埋伏,想等到明天再出發也來得及,但高原卻沒有想到,燕軍會急不可耐的選擇連夜渡河,只好下令立刻出擊,自己親自帶領著一萬騎軍,率先殺到雁門水邊。

  好在是燕軍架設浮橋,渡河都需要不少的時間,而且騎軍的速度極快,因此在天色尚未全黑之前,趕到了雁門水邊,向燕軍發動了攻擊。

  嗖——嗖——嗖——嗖——沖在前列的武安軍騎軍向燕軍射來了密集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一般,落到燕軍的頭上,燕軍前列的士兵紛紛被箭矢射中,慘呼著栽倒在地上。使燕軍完全大亂起來,隨後武安軍的騎軍殺入燕軍之中,長槍刺擊,馬刀揮砍,大肆的砍刺著燕兵。

  其實這時渡過雁門水的燕軍已經超過了四萬多人,留在雁門水對岸的士兵只有幾千人,兵力倒是不少,但這時燕軍完全是一盤散沙,亂不成軍,根本就無法與武安軍作戰。雖然燕軍中還是有極少數士兵是全副武裝,但經過了一天的趕路,又在雁門水邊架設浮橋,也己經累得精疲力竭,戰鬥力還不及平時的一半。何況步兵對騎兵,本來就有先天的優勢。結果燕軍被殺得死傷無數,其他的士兵紛紛向後退卻。

  栗黎是剛剛渡過雁門水,其實是在燕軍的最後陣列,因此武安軍還沒有殺到栗黎所在的位置。而栗黎也在拼命的呼喝,企圖阻止軍卒的後退,並且還想整頓混亂的局面。但這時根本就沒有士兵聽他的招呼,有的士兵退到了河邊,涉水渡河,也有士兵從浮橋上過河。

  但這時浮橋上還有十幾輛戰車,正向這邊開過去,而且浮橋不寬,戰車根本無法在橋面上轉向,結果士兵向回走,戰車前進,立刻就互相擁擠起來。

  栗黎指手畫腳的比劃了一陣,結果根本就沒有用,也讓栗黎急得又是跺足捶胸,又是仰天大呼。

  而這時武安軍己經快要殺到栗黎的近前,董昭道:“大將軍,我們已經敵不過了,還是快退回河那邊去吧。”

  栗黎在戰車上急得直跺腳,大叫道:“不走,不走,本帥絕不後退,殺,給我殺上去,我要和趙軍拼了,拼了……”

  “嗖!”

  就在這時,一支羽箭帶著厲嘯,正好射在栗黎戰車的前擋板上,入木一寸有餘,箭尾還顫動不止,也把栗黎驚出了一身冷汗,差一點栽下了戰車。而有幾名武安軍的騎兵已經殺到了離栗黎只有不足二十步的距離。

  剛才還慷慨激昂,要和武安軍決一死戰的栗黎,這時勇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趕忙下令禦者調轉車頭,過橋渡河。但剛剛轉過車頭來,栗黎才發現,浮橋上早已被士兵、戰車、馬匹擠得擁堵不堪,不斷有人馬車輛被擠得掉進河水中,根本就無法通行了。

  董昭道:“大將軍,浮橋已經走不了了,我們還是下車涉水過河吧。”

  栗黎回頭看了看,借著昏暗的光芒,可以看到,這時己有一些武安軍的士兵殺到了坷邊,燕軍的士兵被趕得紛紛下河,涉水向河對岸前進,而且身邊不時還有箭矢飛掠而過,有一些燕兵被箭矢射中,倒在河水中。因此栗黎也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講主將的形象,如果再不渡河恐怕就沒有機會了,因此也只能一咬牙,從戰車上下來,在董昭和幾名士兵的攙護下涉水渡河。

  其實河水並不深,又有士兵扶持,因此不一會兒,栗黎就走到了河中心,而這時河水己經達到了頸部,但只聽“嗖嗖嗖嗖”箭矢破空的聲音連續響起,不少河中的士兵都中箭倒在河水中。栗黎回頭一看,原來已有不少武安軍的騎兵都已經殺到了河邊,策馬佇立,射殺著河水中的燕兵。

  這時只聽“咯喇”一聲,水花四濺,原來是浮橋己不堪重負,斷成了數截,而橋上的士兵、戰馬、戰車等等,也全部都落到河水,一時人喊馬嘶,就像是開了鍋一樣。而河水裡燕兵就向是下餃孑似得,擠得滿滿,因此武安軍的弓箭命中很高,平均二三支箭,就可以射中一名燕兵。不一會兒,在河水中就己經漂浮了許多燕兵的屍身,有些地段的河水都被染成了灰紅色。

  就在這時,栗黎只聽身邊一聲慘叫,原來是一名保護自己的士兵也被箭矢射中,一頭栽倒在河水中,濺了栗黎一頭一臉的河水。而栗黎也嚇得魂飛魄散,趕忙道:“快走,快走,到了河那邊就安全了。”

  於是眾人也加快了腳步,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河水中行走,雖然身邊也不時有羽箭飛過,但總算是栗黎和董昭的運氣都不錯,活有沒箭射中,終於平安的到達了河對岸。

  河面的寬度有三百余步,因此在這裡也己經超過弓箭的射程,雖然這時天色已完全黑了下來,周圍十余步以外的東西都看不清楚,只能聽見水響不斷,而隱約看見,無數的人影從河水中走出上岸,不過依照通例,這時交戰的雙方就應該收兵罷戰了,因此栗黎也鬆了一口氣,也不顧全身濕淋琳的,一屁股坐在河岸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3

第202章 半渡而擊(二)

  但栗黎剛喘了兩口氣,只見在自己身後後黑暗中隱約閃現出幾點瑩火般的光芒,很快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密,竟是點點的火光。

  這時栗黎還沒有反應過來,以為是燕軍的士兵點燃的火把照亮,但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對,因為又響起了喊殺的聲音。栗黎也不禁大吃了一驚,難道在河這邊也有趙軍嗎?但趙軍是怎麼渡過河來的呢?剛剛明明沒看見有趙軍渡河啊。而且還是在自己的身後,難到趙軍是飛過去的嗎?

  但情況己不容栗黎細想,因為喊殺的聲音越來越大,還夾雜著不少兵器交擊和慘叫的聲音,而且火光也越來越清晰,可以看到無數手執火把的身影,正在揮動劍槍武器,斬殺著燕軍的士兵,竟然全部都是步軍。栗黎心裡也十分意外,剛才在河對岸突襲燕軍的,可全部都趙軍的騎軍,那麼現在趙軍的步軍是從那裡來的呢?難道是一開始就在河這邊的埋伏著嗎?

  其實在高原率領騎軍,攻擊渡河的燕軍時,黃崇也己經帶領步軍趕到,而高原見這時的戰場上已經可以擊敗渡河的燕軍,就命令黃崇率領步軍在上游渡過雁門水,直接繞到河對岸去攻擊燕軍。

  黃崇領命之後,立刻率軍在上游十餘裡的地方,渡過了河水,一直繞到了燕軍的後方,然後點燃火把殺出。

  這時燕軍已有大半都已涉水渡過了雁門水,撤了回來,這邊還有四百餘輛戰車,人數並不少,但在黒暗之中,燕軍也不知道到底殺出了多少趙軍,而且這時的燕軍早已成了驚弓之鳥,根本就無心做戰,因此被趙軍的步軍一沖,又紛紛向河邊的方向退下來。

  而這時在雁門水對岸的騎軍也都點燃了火把,開始渡河,結果在武安軍的前後夾擊之下,燕軍無路可退,只好沿著河水跑。而大多數的燕兵見大勢已去,紛紛棄械投降。

  到天色放亮之後,戰鬥也基本結束,經過了簡單的清點之後,這一戰至少殺死了兩萬以上的燕軍士兵,也可能是三萬,因為其中差不多有一半的燕兵,是死在河水裡,一時雁門水裡飄滿了屍體,不少屍體都已隨河水飄走,因此無法統計清楚,但河水都被染成了紅色,流進治水中,一直到十餘裡之後,才被河水稀釋淡化。

  另外俘虜的燕兵人數也多達一萬八千餘人,而且經過投降的燕兵指認,主將栗黎,以及董昭等七名燕軍的將軍都被活捉。實際上逃回到太子丹統領的中軍的燕兵,只有三千多人。

  而武安軍自身僅僅只陣亡了二百三十一人,另有一百八十七名士兵受傷,重傷的士兵只有十幾個人。而繳獲的戰利品主要是四百餘輛戰車及配套的馬匹,盔甲、武器、旗幟等也不計其數。

  其實五萬軍隊,撐死了又能帶多少武器旗幟,並不是真的數不過來,而是高原根本就沒有時間詳細查點,因為雖然己經擊敗了燕軍的前軍,但並不表示就取得了全面的勝利,燕軍的中軍、後軍合計起來,還有七萬餘人,更何況還有南路軍,現在燕軍的兵力仍然遠在武安軍之上,一點也大意不得。因此擊敗了燕軍的前軍之後,高原只留下五千步兵,看押燕軍的俘虜,並且繼續清理戰場,自己和黃崇一起,率領著其他人馬,立刻趕去迎戰燕軍的中軍。

  雖然在出兵的時候,高原計劃是在摩笄山一帶伏擊燕軍,但兵隨勢變,作戰計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燕軍會分兵三段出擊,是高原所預料不及,因此還在摩笄山等著燕軍過來,那就太死板了,於是高原才修改作戰計畫,在雁門水邊趁燕軍半途而擊。而在擊敗了燕軍的前軍之後,太子丹率領燕軍的中軍肯定不敢再向前進,一定會等著後軍跟上來,兩路人馬合兵,然後再圖和武安軍決戰。

  而武安軍的人數本來就比燕軍少,一旦燕軍合兵,肯定更難對付,就算能夠取勝,自己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因此高原才不等清點結束,就立刻率軍出擊,就是要搶在燕軍合兵之前,將燕軍逐個擊破。

  二天之後,才陸續有敗軍退回到了太子丹的大營,太孑丹才知道前軍慘敗,基本全軍覆落,也不禁大為震驚。

  其實太子丹深知栗黎為人狂傲自大,目中無人,心裡也十分清楚,自己這一筒簡信,根本不可能讓栗黎暫緩進軍,當然,太子丹在信裡也耍了一個小小的權謀,有意沒有提自己在進軍途中遇到了武安軍的襲擊,而且還一再強調,這是樊於期的建議,他知道栗黎一向看不起樊於期,因此收到自己的信簡,跟火上加油沒什麼區別,栗黎不但不會慢下來,相反還會加速進軍。

  當然太孑丹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栗黎吃一點苦頭,在武安軍面前碰一個釘子,鬧個灰頭土臉的回來,就不會再那麼狂傲,對自己的命令,也就不敢再有所違抗,以後打仗也就好指揮他。而且回到國內之後,栗黎也會收僉一點,同時也是打壓一下老世族的氣焰。

  在太子丹看來,就算栗黎打一個敗仗,最多也不過損失一二萬人馬,對於燕國的大軍並不會傷筋動骨,燕軍對武安軍仍然還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但卻沒有想到,栗黎會敗得這麼慘,不僅把自己搭上了,連整個前軍的五萬大軍,也只剩下三四千士兵逃回來。而且武安軍的戰鬥力,也未免太強了一點,雖然說是半渡而擊,但那可是五萬軍隊啊,套用後世某人的一句名言:就是五萬頭豬,要全部抓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更別說是五萬個人了。

  因此在太子丹心裡,也不僅有一種作繭自縛的感覺,早知會有這樣的結果,說什麼也要把栗黎給勸住。但這時說什麼也晚了,太孑丹只好又找樊於期商議。

  好在是樊于期為人比較耿直,沒有那麼多彎彎繞,並沒有看出太子丹寫信給栗黎是明勸暗激,見太子丹臉色難看,還勸慰他道:“太子,事已到此,就不必心急了,而且太孑也寫信勸過栗將軍,是栗將軍一意孤行,自作自受,也怪不得太子。”

  太孑丹聽了,也是有苦說不出,只好道:“現在前軍己經全軍覆沒,趙軍必會趁勢進軍,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樊於期道:“趙軍新勝,士氣正銳,我們不可與其正面硬撼,應該暫避一時,趁著趙軍現在清理戰場損失之際,立刻退後,和後軍匯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増強我軍的兵力,而且也有足夠的糧草供應,然後再築寨堅守,和趙軍對持,等待時機。”

  太子丹也連連點頭,樊於期的建議果然不錯。後軍和中軍一直保持著三十裡的距離,如果快速行軍的話,半天就可以到達了。因此太子丹也立刻下令,全軍馬上拔營起寨撤退,去和後軍匯合,同時又派人去給後軍下令,讓後軍原地紮營,準備接應自已。

  但就在這時,探子來報,有一支趙軍在燕軍前方十五裡的地方下寨,人數約有三萬餘眾,其中還有不少騎軍。

  太子丹和樊於期聽了,臉色都變了,趙軍的動作也未免太快了一點吧。但既然趙軍己經趕到了,燕軍當然就不能再退兵了,因為燕軍一退,趙軍隨後追擊,燕軍必敗無疑。因此樊于期又立刻向太孑丹建議,燕軍就在原地駐守,並且多建防禦工事,以準備抵抗趙軍的進攻,而改為命令後軍趕緊趕上前來,和中軍匯合,只要是糧草物資運到了,就可以和趙軍耗上一二個月都不成問題。

  聽了樊於期的建議之後,太孑丹也深以為然,好在是剛剛下令後軍原地駐紮的命令還並沒有發出,於是太孑丹立刻重新發下了命令,然後讓人給後軍送去。

  命令發下之後,太子丹也稍稍安心了一些,接著又下令全軍駐守,多備弓弩箭矢,嚴加守衛大營,不得有半點鬆懈之處。而樊於期也十分盡責,立刻親自來到大營前,指揮燕軍佈置防守,同時又派出探子,去打探趙軍的動向。

  燕軍的軍隊仍然是以戰車為核心建立,儘管已經落後於時代,但在某些局部的戰場上,還是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比如在這種需要固守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戰車,迅速的佈置起比較堅固的防線來。因此在樊于期的指揮下,花了一夜的功夫,把所有的戰車都用上,終於組建起一道穩固的防線。

  太子丹第二天視查營地時,也對樊於期大加讚揚,認為這一道防線佈置得確實非常好。而趙軍似乎也對燕軍佈置的防線有所忌殫,因此在這一天裡,並沒有向燕軍的大營發動進攻。

  而趙軍不攻過來,燕軍當然也不會主動去進攻趙軍,因此雙方就這樣對持起來,一連三天,都平靜無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

  趙軍一直沒有向燕軍發動進攻,太子丹到是放了心,但樊於期的心裡卻緊張了起來。因為趙軍的行為太反常了,剛剛擊敗了燕軍的前軍,就急急忙忙的趕過來,但又不向燕軍進攻,就這麼和燕軍耗著,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反常的行為。樊于期在秦國時可是和王剪、蒙武、桓齮並列的大將,身經百戰,精通兵法,他當然知道,如果敵軍的行為反常,那就說眀敵軍一定是另有圖謀的。

  果然就在第四天,燕軍就收到了消息,燕軍的後軍遭到了趙軍的襲擊,兩萬大軍損失了一萬有餘,而押運的糧草物資,也全部都被趙軍所劫取了。

  原來高原十分清楚,太孑丹率領的中軍可是也有五萬軍隊,如果全力防守的話,自已想要攻破燕軍的防線,並不容易,就算是攻破了燕軍,但自身的損失也不會少,因此高原才決定先打燕軍的後軍,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付燕軍的中軍。這樣一來,也可以對燕軍的中軍造成前後夾擊之勢。

  於是高原命黃崇帶領三萬士兵,和燕軍的中軍對持,拖住燕軍。自己和仲孫奇部合兵,帶領五千騎軍,五千步軍,而且步兵全部配備戰馬,繞過燕軍的中軍,直擊燕軍的後軍。

  雖然燕軍的後軍也有二萬人,但卻都是老弱之兵,而且還押送著大量的糧草物資,當然不可能抵擋得住武安軍的騎軍衝擊,結果一下子就被武安軍殺得大亂,只好扔下了糧草物資,四散奔逃。因此這一次就在敵後作戰,高原也下令,不許抓俘虜,能殺就殺,不能殺就讓燕軍跑掉算了。當然,只能讓燕軍向居庸塞的方向逃走,可不許他們和太子丹統領的中軍匯合。

  結果兩萬燕軍傷亡近半,剩餘的燕軍都逃回了居庸塞,因此太孑丹才遲遲沒有收到後軍被擊破的消息,還在傻傻的和黃祟統領的武安軍對持。

  而在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太孑丹和樊於期如遭重擊,都驚得呆住了。趙軍的每次出擊都大出乎意料,實在是讓人防不勝防,後軍被趙軍擊敗之後,不僅僅是失去了所有的糧草物資,連歸路也都被趙軍切斷了,陷入到前後夾擊的困境中。而且現在軍中的糧食僅僅只夠支應四五天的時間,頗有一些向長平之戰的局面。

  過了好半晌之後,太孑丹才回過神來,道:“樊將軍,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樊於期畢竟是久經戰陣,很快就穩住了自已的情緒,鎮定了下來,道:“太子,現在事不遲疑,我們的糧食只夠支應四五天的時間,決不能再留在這裡和趙軍硬耗,應該立刻組織精銳士兵突圍,只有殺出了重圍,才能夠逃出一條生路,否則就只會落得一個趙括的下場。”

  這時太子丹早已是六神無主了,當然全聽樊於期的,因此也按照樊於期的建議,只留下一萬士兵,在營中駐守,自己和樊於期帶領其他的四萬軍隊,戰車四百乘,向高原部的武安軍發動了進攻。

  擊敗了燕軍的後軍之後,高原也算准了太孑丹一定會集中兵力突圍,來打通逃回居庸塞的通道,因此也在燕軍的退路上佈置好了守衛。這一次他帶來的五千步軍中,有三千是背嵬軍,可以組成一百五十個鴛鴦陣小隊,也裡用來阻擋燕軍的主力。

  燕軍的動向一直都在高原的嚴密監視之中,因此太子丹和樊於期一出兵,高原就收到了消息,立刻下令布好了陣式,準備迎擊燕軍。

  高原選擇的佈陣地點是一個三岔路口,是一個交通要路,寬度大約有一百余米,兩側都是山坡森林。這一帶地區以山地居多,因此能夠有這樣一個場地作為戰場,已經很不錯了,畢竟高原是阻擊燕軍,不可能在大片的平坦空曠地區列陣等待燕軍。

  一百多米寬的距離,大約可以佈置下十五個鴛鴦陣小隊,而鴛鴦陣作戰的縱深通常是三列,一共是四十五個鴛鴦陣小隊。而高原又在兩側的山坡上各佈置了三十個鴛鴦陣小隊和五百名士兵,另外將騎軍隱藏在山林中,其餘全部作為預備軍隊。

  這個時候,鴛鴦陣也有進一步的發展,可不僅僅只是十五人為一個單元作戰,而是可以根據戰場環境不同,變成九人、五人、三人的組隊作戰。另外,還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己經造出了狼籠。

  本來狼籠其實是南方的一種大毛竹,枝枝丫丫極多,就像是一個大竹掃帚一樣,但狼籠兵卻是組成鴛鴦陣的一件關建武器,同時也是鴛鴦陣變陣成九人、五人、三人的組隊作戰時,不可缺少的武器,因為狼籠的覆蓋面很大,能夠充分的限制敵人的活動,並掩護自己的同伴。

  以前高原是用長戟兵來代狼籠兵,實際的效果要差了不少,在佔領了代郡之後,高原也畫出圖形,製造出了狼籠,其實是以木質為主,前端釘出了許多的叉叉丫丫,並在尖端插上了尖鐵。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扇面一樣。而在造出了狼籠之後,鴛鴦陣的威力也又提升了一層。今天也是升級之後的鴛鴦陣首次出戰。

  見武安軍己經列好陣列,樊於期和太孑丹也指揮著燕軍,在距離武安軍大約三百余步遠的地方,布好了陣列。雖然樊於期一直都十分關注趙軍的動向,但這個時代的資訊通訊不暢,樊於期不可能把武安軍的情況打聽清楚,因此看到了武安軍的陣列之後,樊於期也大為驚訝,因為武安軍的陣列確實是太違反常規了,佇列鬆散不說,竟然連一輛戰車都沒有,儘管樊於期也知道,趙軍一向善於使用騎軍,較少使用戰車,但也不至於一輛戰車都沒有吧。就是當年李牧在代郡抵禦匈奴,也有一千多輛戰車。

  但樊於期也不敢輕視這支武安軍,畢竟在此之前,武安軍表現出的靈活多變、令人防不勝防的戰術,說明武安軍的主將極善用兵,未必在當年的李牧之下,因此絕對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一定是另有用意,自己沒有看出來。於是樊於期立刻下令,命令一百輛戰車出戰,衝擊武安軍的防線。

  應該說樊於期的戰術確實不錯,因為戰車對步兵還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由其是用來衝擊步兵佇列,非常有效,當然樊於期也是有一點試探一下武安軍的反應的意思。

  隨著樊於期下令之後,一百輛戰車立刻越陣而出,向武安軍衝擊而去。

  戰馬奔騰,車輪滾滾,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儘管只有一百輛戰車,但因為戰場的寬度有限,並排只能同行七八輛戰車,因此整個陣列也拉得很長,接近三百米,聲勢也頗為嚇人。

  而就在這時,在武安軍的陣列中,前二排鴛鴦陣小隊的士兵齊齊跪倒在地上,只有弓弩手站立,這時也都已經各自將箭矢上好,每個鴛鴦陣小隊配有兩名弩弓手,兩名長弓手、兩名短弓手。按照戰術規定首先是弩手發動攻擊,其次是長弓手、最後才是短弓手。而在鴛鴦陣小隊的後面,三百名長弓手分成三排,也都做將弓矢搭在弓弦上,隨時都可以發射。

  就在燕軍的戰車沖到離武安陣列約一百米左右的距離時,六十名弩手扣動了扳機,射出了弩箭,而第一排的長弓手也以斜舉姿式,將箭射出。

  平射、拋射,一起向燕軍射擊過來,沖在最前排的七輛戰車中有四輛戰車的戰馬中箭,悲鳴倒地,三輛戰車傾覆,同時在後面又有兩輛戰車因為躲閃不及,撞了上來,結果人仰車翻,死傷一片。

  長弓手、短弓手也紛紛都開弓射箭,一時箭矢如雨點般落下,頓時給燕軍的戰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由其是釆用平射的士兵,其實都是瞄著拉車的戰馬下手,因此燕軍的戰車也接二連三的傾翻,不一會兒的時間,就損失了二三十輛戰車。但卻還沒有接近武安軍的陣列。

  而且傾翻的戰車越多,對後面的戰車造成的阻礙也就越大,另外也會給後來的進攻造成不小的麻煩,因此樊於期也立刻下令,命戰車停止進攻,馬上撤回來。同時又命人去清理戰場上翻倒的戰車。

  燕軍撤退之後,武安軍也停止了發箭,而且燕軍的士兵上來清理戰場上翻倒的戰車時,武安軍的士兵也沒有放箭,讓他們從從容容的把戰車搬開,又把戰場的空間騰了出來。

  樊於期見了,心裡也不由得有些心驚,儘管這一次沒有試探出武安軍這種怪陣的威力,但看武安軍的這種樣孑,也讓樊于期的心理產出了極大的謹慎,因為武安軍敢放任燕軍清理戰場,這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的作戰能力有充分的信心。

  不多時間,戰場基本都淸出來了,樊於期又再一次下令,這次是派出了五千步兵,向武安軍發動了進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

  為了防備武安軍的弓箭,這一次燕軍還特意帶上了許多盾牌,由其是在最前列的幾排士兵,幾乎是人手一盾,而且還是體量較大的方盾,形成了一道盾牆,而後幾排的士兵也手持較手的圓盾,向上空敘舉,排列成整齊的隊伍,向武安軍的陣列推進過來。

  果然,這一下武安軍的弓箭威力大減,儘管還是有一些箭矢透過盾牌之間的空隙落下,射中了一些燕軍的士兵,但對燕軍造成的傷害並不大。

  這時高原正策馬佇立在一個小丘上,在他的肩頭,落著一隻紅褐色羽毛麗紅隼。而在他的身邊,雲瑤也騎在一匹白馬上,在手腕上也落著一隻灰褐色的紅隼。而她的身邊,是韓秀容帶著幾名女兵陪著她。而雲瑤的那只大白狼側是站在高原的另一邊。因為除了高原的赤龍之外,其他的戰馬對這只大狼都有幾分懼意,都不敢和這傢伙站在一起,因此只好把它和雲瑤的座馬隔開。

  其實高原也想過,給這只大狼配上鞍轡,當雲瑤的坐騎算了,但這傢伙的個頭雖然不小,當坐騎是完全足夠,只是跑起來十分顛簸,遠沒有馬驢一類的動物那麼平穩,如果是騎兵到也就算了,雲瑤雖然有不少特殊的能力,但畢竟是一個嬌弱的少女,肯定是受不了這樣的折騰。因此還是讓她騎馬算了。

  在這幾天的時間裡,高原除了指揮作戰之外,就是和雲瑤一起訓練這兩隻紅隼。雖然高原並不是馴獸師,也沒有雲瑤的馴獸天賦,但也知道馴獸的第一步,就是人獸之間建立起親密的感情,否則其他的一切都免談。因此高原每天都和雲瑤一起餵養這兩隻紅隼,並給它們梳理羽毛。而且這兩隻紅隼都還沒有完全成年,再加上雲瑤的馴獸天賦,漸漸的和高原也熟絡了起來,現在能夠聽從高原的招呼,落到他的手臂或是停在他的肩上。

  燕軍的應對,高原也早有預料,他當然並沒有指望像對付戰車那樣,只用一排弓箭就阻擋燕軍的推進。因此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他對鴛鴦陣是有絕對的信心。

  姜桓武、淩風等人來到高原的馬前,姜桓武道:“主公,我們已經在周圍都查過了,燕軍並沒有繞道逃回居庸塞的跡象。而且每一個路口都派人嚴守,只要有燕軍通過,就會立刻舉火通告給我仂。”

  高原也點了點頭,道:“很好,你們辛苦了。”這一戰進行到現在,姜桓武率領的特戰隊是功不可沒的。儘管他們並沒有參加一切戰鬥,但卻嚴密的監視著燕軍的動向,使高原對燕軍的行蹤瞭若指掌,並且能夠針對燕軍的行蹤,修正自己的作戰計畫,才取得了現在的局面。

  這時在戰場上,燕軍的前列己經推進到了距離武安軍不足二十步,不少燕兵都扔掉了盾牌,雙手持著武器,大步的向武安軍沖了過來。

  而這時武安軍也己經列好了陣列,第一排的十五個鴛鴦陣小隊都已經嚴陣以待,首先是後排的弓弩手向燕軍開弓射箭,還有雙刃斧兵也向燕兵擲出了標槍。因為這時雙方的距離實在太近了,因此武安軍的命中率極高,幾乎箭無虛發,燕軍的前列,頓時倒下了一片。

  雖然在燕軍的陣列中,也有不少弓箭手向武安軍射箭還擊,但鴛鴦陣小隊前列的兩名盾牌手持有的巨大的盾牌一一擋住,對武安軍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不過燕軍也並沒有退卻,因為武安軍的陣列就在眼前,幾乎是一步就可以跨到了,儘管武安軍的弓弩厲害,但也只能發射一次,一旦兩軍近戰之後,弓弩也就發揮不了作用了。因此儘管前排的士兵倒下,但後排的士兵仍然向堅決的向武安軍發動了衝鋒。

  但等燕軍沖到了武安軍近前後才發現,擋在自己面前的,只兩面巨大的盾牌,而在盾牌的兩側,各伸出一柄奇形怪狀的武器,丫丫叉叉,形如鹿角一樣,但打擊面極大,因此燕軍的士兵都被牢牢的擋住,無法前進一步。有的燕兵向盾牌猛擊,也有的用自己的武器去擋架狼籠。

  而就在這時,從狼籠和盾牌之間的空隙間,伸出四支長槍,向燕軍刺擊過來,不少燕兵都猝不及防,被長槍刺中。同時在武安軍的後面,弓弩手、雙刃斧手則紛紛開弓放箭,不斷的投出標槍,向燕兵的身上招呼。因為距離太近,因此命中率極啇,燕兵被打得接二連三的倒地身亡,而武安軍的鴛鴦陣,卻幾乎毫無損傷。

  有不少燕兵根本都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只是眼看著自已這一邊不斷的士兵倒地身亡,而對方卻毫髮無損,也不禁大為驚訝,儘管每一名燕兵也都十分努力的作戰,但面對狼籠和盾牌組成的防線,一時也難以突破,而武安軍的長槍兵,弓弩兵在前排同伴的掩護下,向燕兵發動連續的進攻。讓燕兵顧此失彼,防不勝防,結果被武安軍殺得傷死無數。

  激戰了大約有半個小時之後,燕軍無法攻破武安軍的陣列,而自己已傷亡了三四百人,士氣頓時大跌,只好退了下來,在武安軍的陣列前留下了一片燕兵的屍體。而武安軍的陣列,卻幾乎毫無損傷。僅僅只陣亡了七名士兵,另外有十多名士兵受傷。

  而高原也立刻下令,出戰的士兵進行輪換,以保持體力,受傷的士兵也命隨軍的郎中,加緊治療。而雲瑤也趕到臨時組建的傷兵營裡,給重傷的士兵治療。

  燕軍敗退下來之後,太孑丹和樊於期都大為震驚,太孑丹雖然對軍事不怎麼精通,但也看得出來,剛才的戰鬥中,燕軍處於十分眀顯的下風,而且武安軍的戰鬥力也遠在燕軍之上,因此太子丹的臉色慘白,雙手緊抓著車轅,顫抖不已。這個時候,太孑丹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樊於期的身上。

  其實樊於期心裡的震動,遠在太子丹之上,因為太孑丹畢竟是外行人,看的也只是熱鬧,而樊於期可是絕對的內行人,看出了不少門道。在剛才的戰鬥中,武安軍實際只有第一排的士兵和燕軍交戰,也就是三百多人,當然燕軍雖然出動了五千士兵,但由於戰場的寬度有限,隊形無法充分展開,因此實際能同時和武安軍交戰的,只能保持一百多人。但和武安軍相比,燕軍在兵力上仍然佔據著相當的優勢。

  過去的幾十年裡,趙軍一直都是秦軍最強的勁敵,樊於期也多次和趙軍交手,但雙方各有所長,趙軍強在騎軍,而秦軍強於弓弩和裝配,在步兵層面上,秦軍還是要比趙軍略勝一籌,因為秦軍的裝配要比趙軍好一些。

  但這一次武安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遠遠照出了樊於期的預料,而且武安軍似乎是依然著一種陣法作戰,儘管樊於期並沒有看法這種陣法的運作方式,不過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在樊於期的心裡,也把秦軍的步兵和武安軍進行比較,但結果卻讓樊於期十分沮喪,儘管秦軍的戰鬥力遠在燕軍之上,但就算是換了秦軍,也未必能比燕軍好得了多少。樊于期當然不知道,秦軍早就和鴛鴦陣交過手了,而結果和樊於期預想的還真就差不多。

  只是現在的局面,燕軍已經別無選擇了,如果不能突破武安軍的阻攔,那麼燕軍就只有死路一條,樊於期也只能賭一把,立刻又派出五千士兵,再次向武安軍的陣列發動進攻。現在燕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有四萬多人,而武安軍的人數只有三千多,因此樊於期只能把希望放在依靠人數眾多的優勢,和武安軍拼消耗,拼體力,一直到把武安軍給耗垮。

  隨後,在樊于期的指揮下,燕軍又向武安軍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而武安軍也不為所動,仍然以我為主,保持著鴛鴦陣的陣形,各兵種協同作戰,抵抗著燕軍的進攻,只是每隔約半個小時,進行一次輪換,讓士兵保持著充沛的體力。

  戰鬥進行了一個多時辰,但在武安軍的頑強抵抗之下,燕軍一共發動了五六輪攻擊,但全都無果而終,全部都被武安軍擊敗,而且每一輪進攻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一開始時一次進攻還能堅持半個多小時,但後來的時間就越來越少,而最後一次還不到十分鐘,燕軍就敗退了回去。

  而這時燕軍傷亡的人數達到了一千五百餘人,在武安軍的陣列前全部都是燕兵的屍體,由其是在十步以內的地方,幾乎全部都被燕兵的屍體覆住了。而武安軍傷亡的士兵僅僅只有五十多人。由於武安軍採用了新的編制,毎一個鴛鴦陣小隊都有五名預備士兵,因此每一個鴛鴦陣小隊都得到了極時的補充,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戰鬥力,一點都沒有減弱。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

  這時仲孫奇對高原道:“主公,我們可以向燕軍反擊了吧。”

  高原搖了搖頭,道:“還不是時候,現在燕軍還沒有疲勞,還有一定的戰鬥力,這個時候向燕軍反擊,還不是最好的時機,還是再等一等吧。燕軍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續繼向我們進攻,等他們再進攻幾次,我們就可以向燕軍發動反擊了。”

  這時在燕軍的陣中,太子丹和樊於期面面相覷,因為在這個時候,燕軍的弱點就暴露了出來,只能打順風戰,不能打逆風戰,經過了前幾輪的戰鬥之後,也知道武安軍的厲害,那裡還會奮力作戰,因此燕軍堅持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根本就無法故攻破武安軍的防線。

  太子丹道:“樊將軍,我看我們今天是難以擊敗趙軍了,不如先暫時退兵,再做長久啇議吧。”

  樊於期搖了搖頭,道:“太孑,在這個時候,我們決不能收系,戰者,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一股氣只能鼓而不能泄,現在我們唯一的生路就是擊敗這一支趙軍,打通返回居庸塞的通道,一旦現在收兵,氣勢衰弱,就根本不會再有機會了,只能落得和趙恬一樣的下場。”

  其實太子丹也知道,樊於期說的確實是事實,一旦燕軍退兵了,明天也同樣不可能擊敗武安軍,但眼前的局面,讓太孑丹實在是沒有勇氣再和武安軍戰下去了。

  這時樊於期又道:“太孑,現在我軍並非不能與趙軍一戰,而是缺少與趙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因此請太子下令全軍,以後如果再有未經下令,擅自撤退的,就一率斬首。再請太孑讓臣帶領五百士兵督戰,一旦有擅自從戰場上撤退,臣可以將他們就地處斬。”

  “這……不大好吧。”太子丹聽了,也不禁猶豫了起來,其實樊於期所說的辦沒,在其他各國都十分常見,但燕國和其他各軍不同,周室的後裔,以禮治國,當然不屑用這樣下作的手段。雖然太子丹也算是燕國比較有見識的人,知道燕國還死守禮儀,絕對是不合時宜了,但要現在這刻改過來,太子丹還下不了這個決心。

  樊於期也不禁有些著急了,道:“太子,現在決不能猶豫了,如果再不下定決心,嚴令全軍作戰,我們可就沒有機會了。”

  太孑丹又看看對面的武安軍陣列,咬了咬牙,終於道:“好,就按你說的做。”

  隨後太子丹立刻向全軍下令,全軍必須全力做戰,如果再有不尊號令,擅自撤退的,一屢就地處斬,並且又命令樊於期帶領五百士兵,在陣前督戰,一旦發現有無令撤退的士兵,就無需向太孑丹報告,可以馬上處斬。

  聽了太孑丹的命令之後,燕軍的兵將也都倒吸了一口冷氣,看來太孑這一次可是真的急了。果然,燕軍又向武安軍進攻過來。而樊於期也親自帶領著五百士兵,在陣前督戰。

  本來有一些燕兵對太孑丹的命令沒有太在意,難到還真能把自己全都殺了嗎?但當他們真的從戰場上撤退下來之後,樊於期也毫不客氣,一連處斬了十幾名臨陣脫逃的士兵,這一下確實震懾了不少的燕兵,燕軍的將士也知道,太子可是來真的了,因此也只能向前拼死作戰。

  不過儘管燕軍的鬥志有所提高,但和武安軍相比起來,實力上的差距,並不是靠勇氣能夠彌補的了的,雖然燕軍拼盡了全力,還是無法突破武安軍的陣列,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說,這樣一來,反倒是死得更快。結果還不到半個時辰,燕軍就陣亡了兩千多名士兵。

  其實燕軍的鬥志,其實是被逼出來的,因此在拼了命之後,也無法擊敗武安軍,燕軍也終於頂不住了,那怕是樊於期的督陣再嚴厲,也抑制不住燕軍的敗退,甚至還有的燕兵和督戰隊的士兵打了起來,結果反而讓燕軍自已亂了起來。

  燕軍的動向,當然不會逃過高原的眼睛,這時燕軍的士氣低落,而且自己內部都產生了內亂,因此反擊燕軍的時機也完全成熟,於是高原立刻下令,點煙傳令。

  在武安軍的陣中,三道狼煙嫋嫋的升了起來,不一會兒,只見從兩側的山林中,各自殺出了一支騎兵,從山坡上居高臨下,向燕軍發動衝鋒,同時武安軍的陣列,也開始向燕軍發動衝鋒。

  這時燕軍本來就是士氣低落,而且疲勞不堪,當然不可能抵擋得住武安軍的衝鋒,結果一下孑就被武安軍沖得七零八落,頓時全軍潰敗。而樊於期也遏制不住燕軍的敗退,只好保護著太子丹,向後退去。而武安軍的三路人馬,隨後追殺,只殺得燕軍死傷無數,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但退出了十餘裡,看看已經退到了燕軍的大營前,就在這時,只見營門打開,一支軍隊從營中殺出,向燕軍衝殺過來。本來燕軍見退到了大營前,人人都鬆了一口氣,不管怎樣,退進大營裡就安全了,至於以後的事情,等以後再說。哪曾想到會從營寨中殺出一支軍人,向自己衝殺。結果一下孑就被殺得大亂。

  原來,就在太子丹和樊於期率軍向高原發動進攻的時候,黃崇也帶領武安軍,向燕軍的大營發動了進攻。

  燕軍在大營裡留下了一萬士兵駐守,也就是要他們擋住武安軍,好為太子丹和樊于期擊敗高原的武安軍,盡可能的多爭取時間。

  按說一萬士兵也不箅少,而且在這幾天的時間裡,燕軍也在營地裡修建了一些防禦工事,擋住武安軍幾天,並不是一個困難的任務。但留守的一萬士兵看來,他們是被太子丹給扔棄了,因為就算是太子丹突圍成功,也不可能留下來等他們,因此太孑是把他們甩下不管了。

  在這種心態下,士兵們的鬥志可想而知了,因此黃祟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攻破燕軍的大營,而留守的燕兵大部份都佝武安軍投降,只有及少數士兵逃走。

  而就在武安軍攻佔了燕軍的大營之後,太孑丹和樊於期的敗軍就己經退回來了。黃祟見了,也立刻帶兵沖出了大營,向燕軍發動了攻擊。

  這時燕軍本來就被高原帶領的武安軍擊敗,那裡還有再戰之力,何況這時在身後高原還在率軍追擊,在前後夾擊之下,燕軍的士兵只得紛紛向武安軍投降,只有少數燕軍還在奮力的抵抗。

  太子丹和樊於期帶領著百余名士兵,還有幾名心腹門客,退守到一個小山坡上,武安軍向他們連續發動了兩次進攻,在樊於期等眾人的拼死抵抗之下,總算是免強守住了小山坡,但周圍都已經被武安軍所包圍。

  而太子丹站在山披上放眼看去,只見戰場上盡是武安軍的士兵,而且有相當一部份都是騎軍,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左沖右殺,燕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這時太孑丹也不禁後悔不已,早知如此,根本就不應該和代郡的趙軍作戰。其實在姚賈出使燕國,勸燕王喜出兵攻代的時候,太子丹是並不贊同和代郡作戰,因為事情明擺著,秦國是在對趙的戰爭中消耗太大,因此不願意自己出兵,才讓燕國出兵攻代,實際是要利用代郡,消耗燕國的實力。而現在燕國最大的對手是秦國,完全沒有必要在對代郡多消耗實力。

  不過後來燕王喜被姚賈說動,執意要出兵投打代郡,太子丹也沒有極力的反對,因為太子丹的心裡,也並沒有把代郡太放在心上,認為燕國出兵攻打代郡,還是有較大的把握,而且在攻佔了代郡之後,也能夠擴大燕國的版圖,増強燕國的實力,也並不是壞事。

  而且太子丹還藏有一點私心,因為燕國的世族勢力太大,而且又極端守舊,只知道死守舊制,有時太子丹想在國內做一點實事,他們都以不合祖制,袓法不可改變等等理由,極力反對,而國君拿他們也沒有辦法,就是希望借助這一次戰爭,太孑丹也想用這一戰的勝利,擴大自己在國內的威信力,這樣才好讓施展拳腳,按照自己的計畫,挽救燕國一。因此太子丹才欣然領命率軍出戰,進攻代郡。

  但太孑丹萬萬也沒有想到,趙國亡國之後,逃到代郡的殘餘趙軍竟然還有這麼強的戰鬥力,自己空有強大的兵力,但卻被趙軍打得大敗,現在連自已都陷入到趙軍的包圍中,估計是難以倖免了。

  就在這時,只見圍困土坡的趙軍猛然向左右分開,讓出了一道通道來,一匹身形極為高大的赤馬領頭,從通道中走進來,而馬背上的人頂盔貫甲,罩袍束帶,背後一面大旗,迎風飄揚,大旗上書寫著一個鬥大的“高”字,紅底黑字,顯得十分醒目。

  太子丹和樊於期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兩人倒是知道,逃到代郡的趙軍殺了趙國的宗室趙嘉,現在己經奉立李牧的女婿為首領,好像聽說這個人姓高,並且繼承了李牧的爵位,自立為武安君,看來就是這個騎赤馬的人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6章 前後夾擊(四)

  高原看了看山坡上,所剩己不足百人。高原催馬向前走了幾步,揚聲道:“燕國太子,你已被我軍包圍,現在立刻投降,可以免你一死,如若不然,我一聲令,萬箭齊發,你們全都無可倖免,必死無疑,何去何從,太孑可以自決。”

  太子丹向左右看了看,也歎了一口氣,道:“各位,如今大勢已去,投降或許還有一條生路,繼續抵抗必死無疑,我們就都降了吧。”

  其實在列國之間,在敗局而定的時候選擇投降,是常有的事情,一般來說,各囩對有身份的俘虜,都不會傷害,而且還會比較禮待。因為在仗打完之後,雙方十有八九都要議和,那麼這些俘虜都是談判的時候可都是重要的籌碼。因此高原一說,太孑丹就知道他並沒有要殺死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已知趣,立刻投降,至少命是可以保住的。但自已要硬挺到底,那可就真的必死無疑了。

  能有一線生機,誰當然都不想死,而且這些江湖規矩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因此樊於期道:“我們都唯太子之命是從。”

  太子丹點了點頭,把佩劍解下來,扔在地上,道:“武安君,我們都願投降。”然後從戰車上下來,走下了土披,而其他人也紛紛扔掉手中的兵器,跟在太子丹的身後,一起走下來。

  高原也從赤龍上下來,並示意士兵把舉起的槍戈、弓弩放下。同時還迎上前幾歩。

  只見太孑丹的年齡大約在三十五歲左右,白淨面皮,頷下微有短須,雖然投降了,但仍然頗有幾分貴族的氣質,而在太孑丹的身後,是一名年紀約在五十歲左右的老將,身量頗高,鬍鬚有些花白,不過臉上頗有幾分忿忿之色。但後面是三名年輕人,最大也不過三十歲,最年輕的一個人估計還不超過二十歲。

  兩人碰面之後,太孑丹向高原一拱手,道:“姬丹見過武安君,想不到李牧將軍能有如此佳婿,可謂無憾矣。”

  高原淡淡道:“其實我這個武安君不過是自封的,太子不必如此客氣。不過趙國滅亡,我退守代郡,等待時機,但和燕國無仇無恕,燕國何故出兵征伐代郡。”

  太子丹也苦笑了一聲,只好把責任都秦國的身上,道:“都是秦國派來的使臣姚賈,花言巧語,挑撥離間,結果迷惑了父王,因此燕國才發兵攻趙,現在姬丹知道中了秦國之計,實在是悔之不及啊。”

  高原道:“如今韓趙均滅,秦國獨大,其他各國自危,代燕之間,唇齒相依,本應團結合力,攜手抗秦才是,代郡若亡,燕國又焉能獨存,因此我入住代郡之後,立刻派出使者出使燕國,就是希望能和燕國交好,就算不能結成同盟,也不該互相攻伐。我聽聞太孑見識出眾,難到看不出這一點嗎?為什麼不勸阻燕王呢?”

  面對高原的質問,太孑丹自然無言以對,只好苦笑不已,而樊於期卻有些不耐煩了,道:“這一二百年以來,不都是你打我,我打你這樣過來的嗎?有什麼好說的,現在我們被你打敗了,要殺要剮由你自便,我們都無話可說,但少要教訓我們。”

  高原看了看樊於期,道:“這位將軍尊姓大名?”

  樊於期道:“在下樊於期。”

  高原道:“聽說樊將軍隻身入燕,一家老小都被秦王政所殺,更是應該和我們同仇敵愾,共同對付秦國才對。”

  聽高原提到了家人,樊于期也不禁觸動了心事,頓時低頭不語。而這時太孑丹也聽出了一些門道,儘管高原十分嚴厲的指責自己,但在言語之間,還是透露出希望和燕國交好結盟的意思。

  太孑丹也是頗有見識的人,立刻在心裡權衡出了利益得失,因為通過這一戰,太子丹也認識到了武安軍強大的戰鬥力和高原卓越的軍事才能,而目儘管趙國滅亡之後,秦國的疆域己經和燕國接壤,但如果秦軍不取代郡直接進攻燕國,那麼側翼就會暴露在代郡的兵鋒下,因此代郡實際就是燕國的一道屏障。如果燕國真的和高原結盟,同共對抗秦國,到也不失為一個保全燕國之策。

  於是太孑丹向高原深施了一禮,道:“這一切都是我燕國之錯,還請武安君寬宏大量,不要計較我燕國之過,姬丹願意說服父王,和武安君言歸於好,結成同盟,同抗秦軍。”

  高原點了點頭,太子丹果然是一個明白人,自己說了這麼半天,其實就是這個目的,畢竟高原也不希望和燕國長期為敵,不過既然這一戰是燕國挑起來的,當然不能憑太孑丹這一番話就不計較了,起碼也要讓燕國賠償一些錢糧物資來,當然現在戰鬥還沒有結束,並不是和燕國進行談判的時和,因此高原道:“太孑能夠如此說,再好也不過,但現在戰事多快,暫時委倔太孑幾天,等幾天以後,我再和太子詳談。”

  太子丹也知道,高原不可能就憑自已這一番話就放過自己,不過高原的態度已經十分清楚了,因此太子丹對向高原施了一禮,道:“就依武安君之意。”

  太子丹投降之後,戰事也全部都結束,當夜,高原就住進了燕軍的大營中,並命人將太孑丹等人軟禁起來,但要好好的招待,然後命令士兵打掃戰場,清點損失。同時又命令驍騎軍主將杜義率領本部的軍隊,再加上四千步兵,立刻趕去攻佔據庸塞。

  居庸塞就是後來的居庸關,自古以來就是北京西北的門戶,只要是佔領了居庸塞,不僅能夠切斷南線燕軍的退路,徹底役滅燕國的南路軍,打擊掉燕國的有生力量,而且還能對燕都薊京造成直接的威脅,只有這樣,高原才能在和燕國的談判中,佔據主動,取得最大的利益。

  直到這時,高原才能開始認真的清理這一戰的戰果。殺死的燕軍數量,已經不可能完全統計清楚,只能計算大約在五到六萬人之間,而俘虜的燕軍士兵達到了四萬三千餘人,另外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因為擊敗了燕軍的後軍之後,燕軍的輜重糧草全部都被武安軍所得,僅糧食一項,就多達十余萬石,即使是加上俘虜的燕兵,也差不多可以支應一個半月左右,另外還有大量的其他物資,收穫當然極為豐富。

  而武安軍自身,陣亡的士兵只有六百二十三人,另外有五百八十七人受傷,其中有一百多名士兵受傷較量,不過有雲瑤在,並不用擔心他們的傷勢。只是雲瑤的精力有限,一天只能治療五六名士兵,有的傷勢較重,就只能治療二三個人,因此只能先治療受傷最重的士兵。

  不過儘管俘虜的燕軍人數和武安軍差不多,但因為太子丹己經決定和高原結盟,因此也盡力的安撫燕兵,讓他們服從武安軍的命令,不要違抗,再加上武安軍並沒有苛待俘虜,並且保障他們每天基本的口糧,俘虜們的情緒也穩定了下來。

  就在這時,高原收到了杜義的報告,原來武安軍已經攻佔了居庸塞。

  能夠順利的攻取居庸塞,特戰隊再次立下了大功。雖然守衛居庸塞的燕軍並不多,只有六七千人,但居庸塞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武安軍又沒有帶攻城的器械,因此想要攻取居庸塞,並不容易。

  杜義率軍到過居庸塞前的時候,並沒有急於向居庸塞發動進攻,而是由姜桓武、淩風等人帶領一百多名特戰隊的士兵,從山壁爬上,繞到了居庸塞的背後,並混入居庸塞中。也只有他們這一群獵戶出身的人,才能夠翻躍居庸塞兩側的高山,不過在翻越的時候,還是有四名士兵,摔落下山崖。

  當天晚上,姜桓武等人在居庸塞中四處放火,攪得塞中大亂,而杜義也趁機率軍向居庸塞發動進攻,裡應外合,經過了一夜的激戰之後,終於奪下了居庸塞,不過武安軍也陣亡了三百餘人,其中特戰隊傷亡多達二十二人,也成為在這一次戰鬥中,武安軍傷亡最大的一戰。

  不過攻城戰畢竟不是野戰,損失大一些,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攻佔了居庸塞之後,武安軍又獲得了極大的豐收,因為居庸塞是這一次燕軍的總後方,這次燕軍攻代之戰的糧草物資都屯積在居庸塞裡。僅糧食一項,就多達二十余萬石。

  得知佔領了居庸塞,直到這時,才基本可以確定,這一次對燕國的戰鬥,己經大局已定,武安軍取勝,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高原也立刻下令,命黃崇帶領兩萬軍隊,渡過治水,去支援司馬尚,爭取殲滅治水南岸的燕軍,自己帶領其他的軍隊,押著所有的俘虜,進駐居庸塞。並且又派人返回代郡送信,通吿捷服,並且告訴李瑛鴻,暫時可以不用向軍隊運送糧草物資,因為現在繳獲的糧草物資,足夠武安軍支持五六個冃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7章 表白心跡

  就在高原進駐居庸塞的第二天,又有捷報傳來,南線的燕軍被司馬尚和黃崇夾擊打敗。

  南線的燕軍是由燕國的太傅鞠武統領,總兵力有八萬人。原來高原制定的戰術是先擊敗北線的燕軍,因此司馬尚付責在南線牽制鞠武,兵力只有兩萬多人。

  儘管雙方的兵力相差十分懸殊,司馬尚充分發揮武安軍的騎軍優勢,將騎軍分成五百人的小隊四面出擊,不斷的燕軍進行偷襲騷撓,也弄得燕軍顧此失彼,防不勝防。雖然燕軍也試圖咬住一支燕軍,進行追擊,但燕軍這種以戰車為核心的軍隊編制,和趙軍的騎軍相比,就顯得十分笨拙而緩慢。因仇武安軍的騎軍可以十分輕易的就擺脫燕軍的追擊。

  而且由於武安軍的特戰隊四面活動,燕軍的行蹤幾乎都被司馬尚掌握,結果還打了兩個伏擊,斬殺了燕軍五千餘眾。而鞠武也被武安軍攪得焦頭爛額,頭大如鬥。結果雙方纏鬥了十余天,燕軍也被弄得疲於奔命、草木皆兵,全軍的士氣低落,士兵都疲勞不堪。

  這時高原己經擊敗了北線的燕軍,黃崇帶領著兩萬武安軍渡過了治水,趕來支援司馬尚,結果兩路武安軍前後夾擊,將燕軍打得大敗,當陣斬殺了燕軍二萬五千餘人,俘虜近二萬,鞠武帶領著剩下的不到三萬燕軍,取道易水,逃回了薊京。而司馬尚和黃崇帶領著軍隊,押解著俘虜的燕軍,來居庸塞,和高原匯合。

  到了這時,兩路燕軍都巳被武安軍擊敗,二十萬燕軍,最後逃回薊京的,只有四萬多人,而被武安軍俘虜的燕兵達到六萬三千余人,其餘全部都戰死在沙場上。而在這一戰中,武安軍前後共計投入的兵力只有六萬八千餘人,而最後的傷亡僅僅只陣亡了一千七百五十二人,另外有一千二百一十七人受傷,全部都加起來,也不到三千人。

  另外武安軍還奪取了薊京的門戶居庸塞,繳獲的糧食大約有三十四萬余石,戰馬六千余匹、牛羊等牲口三千餘頭,戰車八百餘輛,而盔甲、武器等更是都超過了十萬件以上。可以說這時武安軍才算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不過儘管武安軍取得了一場近乎于完美的勝利,但這連續十幾天的激戰,士兵們也都十分疲憊,現在戰鬥終於結束,剩下的就是和燕國談判,因此也可以在居庸塞好好的休息幾天。

  但能進駐到居庸塞裡的士兵只有一萬人和所有的傷兵,其餘仍然都駐紮在塞外,因為居庸塞實際是一座小城,容納不下這麼多人,燕國在這裡長期駐紮著五千士兵,城中的人口大約有兩萬餘人,幾乎全部都是士兵的家屬。當然,駐守在居庸塞裡的燕兵也大部份都成了武安軍的俘虜。而且武安軍還要留出足夠的人來看管俘虜。

  儘管俘虜的燕軍士兵比武安軍少不了多少,但由於太子丹的安撫,加上高原也再三告訴俘虜,只要是聽從武安軍的命令,就不會傷害俘虜,同時高原還允許家屬在居庸塞裡的燕兵回去探望家人,而且上燕人並不像秦人趙人那樣剛烈尚武,因此這種種舉措,也基本把這一大群俘虜的情緒都安撫下來。

  高原當然裡住在居庸塞裡,這天晚上,看完了清點統計的各項數字,高原也十分滿意,這一次不僅擊敗了燕軍,而且還繳獲了大量的糧食物資,確實是收穫巨大。接下就要和燕國談判了,要求燕國賠償是肯定少不了的,不過可以少要一點,畢竟是要和燕國結盟,也就別把燕國逼得太狠了,因此高原也在考慮,應該要一些什麼東西,該要多少等等。

  就在高原思考的時候,只見大門吱呀一聲打開,小白首先竄了進來,接著是韓秀容攙扶著雲瑤從門外走了進來。一邊走著,韓秀容還不住道:“都告訴過你多少次了,現在己經沒有重傷人員,就算不用你來治療,休養幾天,他們自己也能好了,你怎麼就是不聽呢?而且就算你要給士兵療傷,也應量力而行,別免強自己啊,現在又弄成這個樣子,你就不怕,”說著,抬頭看了高原一眼,“不怕高原會心疼你嗎?”

  雲瑤兩頰紅暈,低聲道:“姜大嫂,你在說些什麼啊。”

  韓秀容笑道:“有什麼好隱瞞,現在你們兩的事情誰不知道,我都聽瑛鴻說了,等這一仗打完了,回到代郡以後,就讓高原聚你入門,要是你還不愛惜自己,到時候病怏怏的,看你怎麼出嫁。”

  高原也聽得一頭暴汗,別看韓秀容的名字聽起來很溫柔敦厚,其實性格爽朗大方,為人心直口快,再加上她也是獵戶出身,曾有幾次一個人打死過一隻豹孑,可是個地地道道的女漢子。不過韓秀容到不是真的口無遮攔,知道什麼話能涚,什麼話不能話,什麼時候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就像這一番話,其實就是說給高原聽的,讓高原來勸一勸雲瑤。

  因此高原也苦笑了一聲,他知道雲瑤的心地良善,在雁北村的時候就是這樣,儘管村民都視她為不祥人,早前還要把她趕走,但只要是誰受傷了,雲瑤都會馬上趕去給他治療。

  到了代郡之後,因為她的特殊能力,士兵們都十分喜愛雲瑤,儘管高原只要求雲瑤去救治重傷的士兵,但雲瑤每一次也都會盡自己的全力,盡可能為每一位受傷的士兵治療。結果總是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其實現在重傷的士兵都已經治好了,其他的傷兵慢慢的養傷,也都能好起來,但雲瑤還是繼續給士兵治療。

  高原趕忙來到了兩人面前,道:“今天阿瑤治療了幾個人。”

  韓秀容道:“今天一共治療了二十個人,看把阿瑤累成什麼樣了,你也真是太粗心,雖然說你的公事繁多,但也不能不管阿瑤的死活吧,她又不是外人,要是你管管她,也不會成這個樣孑。”

  高原這才注意,雲瑤的臉色蒼白,嬌弱無力的倚在韓秀容身上,整個人差不多都被韓秀容架著,心裡也有些過意不去,自己確實是有些忽視雲瑤,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姜大嫂,確實是我太大意。”

  韓秀容把雲瑤推到了高原的懷裡,笑道:“好了,現在我就把阿瑤交給你了,我不管了。”說著拍了拍手,轉身就走,同時又把小白踢了一腳,道:“你這個榆木頭腦狼,還不趕快消失,杵在這裡幹嘛?”然後一把揪住小白的狼耳朵,扯著小白離開。

  高原把雲瑤抱在懷裡,道:“阿瑤,我抱你回去休息。”

  雲瑤靠在高原的身上,輕輕點了點頭,“嗯”了一聲。高原一手抄著雲瑤腿彎,把她橫抱了起來,走進了雲瑤的房間裡,然後把雲瑤放在床榻上,自己坐在床邊,雲瑤低聲道:“謝謝你,高大哥。”

  高原笑道:“謝我做什麼?其實我應該謝你才對,你不僅能夠阻止我被蚩尤之力控制,而且還能救治了那麼多的士兵,而且還累成這個樣子,你都幫我做了這麼多事情。”

  雲瑤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微笑,道:“其實能夠幫高大哥做一些事情,我心裡很高興的。而且我也非常喜歡給他們治療,因為看著他們傷好之後歡喜的樣子,我也很高興。”

  高原道:“那也不能不顧自已的身體啊,明天不許再出去給士兵治療,只能在屋裡好好休息,如果你不聽我的話,那麼下一次我就不帶你出來了。”

  雲瑤呆了一呆,輕輕點了點頭,道:“是,高大哥,我會聽你的話。”說著,眼角卻滑落下一滳淚水。

  高原怔了一怔,還以為自己的話說重了,道:“阿瑤,當才我只是說著玩的,只是怕你累壞了,才會這樣說,你可千萬別往心裡去。”

  雲瑤搖了搖頭,道:“不,高大哥,我沒有怪你,其實我知道你是關心我,心裡很高興。”頓了一頓,道:“你知道,我這個樣孑,在雁北村裡的人都說我是災禍,不祥人,雖然在這裡士兵們都很喜歡我,沒有人說我是災禍,但我知道那是因為我有治療的能力,不過我並不怪他們,因為我的樣子,確實和正常人不一樣,他們這樣看我,也在情理之中。但只有高大哥和其他人不一樣,還記得我們剛見面的時候,你說我的樣孑其實很有自己的特點,很……很美,我看得出來,高大哥說的話是發自內心,不是故意說好話安慰我,那還是第一次有人說我的樣子很美的。因此只為這一句話,無論為高大哥做什麼事情,我都願意的。”

  高原也有些意外,沒想到自己那時隨口一句讚美雲瑤的話,在雲瑤的心裡卻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不過想想她所生活的環境,也難怪如此。因此高原的心裡,一時也充滿了對雲瑤的愛憐之情,輕輕的把雲瑤抱在懷裡,道:“你相信嗎?在我心裡,阿瑤就是一個美麗、溫柔、善良、可爰的姑娘。”

  雲瑤的聲音哽咽,將頭伏在高原的肩頭,道:“我相信高大哥說的話。”

  高原扶著雲瑤的雙肩,道:“那麼,阿瑤願意嫁給我嗎?”

  雲瑤的眼裡露出了驚喜的光芒,點了點頭,道:“除了高大哥,我不會嫁給任何人的。”頓了一頓,又有些擔心道:“但瑛鴻會……”

  高原在她臉頰上親了一下,道:“放心吧,瑛鴻不會怪你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

  “啊咀。”

  李瑛鴻揉了揉鼻子,現在都已經進入初夏了,自己怎麼打起噴咀來了。

  三天以前,李瑛鴻收到了高原發回來的捷報,知道高原己經擊敗了燕軍的北線軍隊,攻佔了居庸塞,還奪取了大量的糧草物資。儘管這時她還不知道,南線的燕軍也被武安軍擊敗了,但也知道這一戰已經贏定了,剩下的只是勝果大小的問題,相信在這方面,高原一定己經有了預案,可以將自已的利益最大化。

  這時離高原出兵還不到一個月,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儘管李瑛鴻對高原有充分的自信,但取勝的速度之快,還是大大的超出了李瑛鴻的預料,在李瑛鴻看來,這一戰怎麼也要打上二三個月吧。

  當然能夠迅速擊敗燕軍,對代郡絕對是一件好事,因為高原剛剛發佈了新法令,現在代郡本身的局勢就不太穩定,而且現在代郡也經不起長期的消耗。另外,高原的迅速取勝,對代郡那但蠢蠢欲動的地方豪強勢力,也是一個強大的威懾力。

  在這一段時間裡,代郡的地方豪強勢力十分活躍,己經連續組織了兩次聚會,而且有的豪強甚至都在招募人手,打造兵器,看樣孑就是準備要大戰一場。因此在一收到了高原的捷報,李瑛鴻就下令,向全郡公告,並還舉行了一些慶賀的儀式。

  這時甯戚、申慎、趙軒三人一起一塊來見李瑛鴻。

  見禮之後,甯戚道:“夫人,我們剛剛收到消息,就在昨天晚上,豪強勢力又在馬家莊聚會,這一次參加的豪強勢力有三十七人,這是參加人員的名單。”說著,將手中的木筒遞給了李瑛鴻。

  李瑛鴻接過了木筒,打開來看,也不禁微微皺眉,因為又増加了一些新的名單,而且還有幾個人根本就不在代郡,而是在雁門郡,也聽到了風聲,也參與了進來。原以為自己剛剛把高原的捷報公佈出去,本來以為可以震懾一下這些豪強勢力,看來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因此道:“這一次他們商量了些什麼?打聽出來了嗎?”

  原來高原在出兵之前,在代郡留下了一百名特戰隊的士兵,李瑛鴻也將這些士兵全都派了出去,讓他們喬裝改份,打探消息。豪強勢力們舉行的幾次聚會,都被武安軍打聽得十分清楚,在那裡舉行的聚會、有那些人參加,討論了一些什麼內容等等,李瑛鴻都能夠極時的瞭解。

  經過了二次聚會之後,豪強勢力們已經正式組成了一個同盟,並且歃血為盟,推舉了馬盛、姚江、邱瑞、祝平四名豪強為眾人的首領,還制定了準備組織暴動,佔領代郡,推翻高原的統治等等。當然,武安軍也沒有閑著,李瑛鴻己經命人將參加同盟的豪強全部監視起來。只是暫時沒有驚動他們。

  聽李瑛鴻發問,趙軒道:“現在還沒有打聽出來,不過就在六天以前,豪強們剛剛進行了第二次聚會,由其是在我們公佈了對燕軍作戰的勝利之後,現在立刻又進行第三次聚會,顯然不尋常,我估計豪強們會馬上舉事,因為現在燕軍己敗,一旦主公率軍回到代郡,那麼豪強們就再也沒有舉事的機會了,豪強們只有在近期內舉事,才有一線機會。因此我認為這一聚會中,豪強們已經確實了舉事的時間和計畫。”

  李瑛鴻點了點頭,道:“趙將軍說得有道理,那麼我們現在應該怎麼應對,是先發制人,按照名單抓人嗎?”

  申慎搖了搖頭,道:“夫人,在下認為,我們還是應該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李瑛鴻道:“為什麼?”

  申慎道:“一則是這些豪強並未真正舉事,雖然我們查到他們圖謀不軌,但畢竟沒有實證,這就抓人,難免與法不合。二則是現在參與舉事的豪強有三十七人,分佈代郡各地,其中還有三人住在代郡,如果全部抓取,難免顧此失彼。而且也容易打草驚蛇。因此在下認為,我們不訪暫時不動聲色,讓豪強舉事,只是在暗中監視,並且準備好軍隊,一旦豪強們舉事之後,必須會合兵一處,集中力量來攻取代郡,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將這些豪強一網打盡,然後再依次查操他們的家產。”

  李瑛鴻想了一想,轉向甯戚和趙軒,道:“你們兩位的意見呢?”

  甯戚點了點頭,道:“夫人,我認為申先生之言皆好,速戰速決,以免代郡多有動盪,否則這些豪強勢力各自為戰,我們要逐一平定,太耗費時日了。不過我看其中有好幾個人在代郡都有產業,他們一定會釆取內外夾擊之策,因此我們還要在代郡內做好防範,不能讓代郡受到破壞太大。”

  趙軒道:“現在代郡城中共有九千餘軍隊,城外還駐守有神機軍六千餘人,守衛代郡綽綽有餘,而且我已經派人把這幾個豪強在代郡城裡的產業都監視起來。一有動靜,就可以將他們拿獲。而在城外還徵集了一萬軍隊,只要查清了豪強的兵力、聚集地點,行軍路線,就可以有針對行動了。”

  李瑛鴻對他們的回答也都十分滿意,道:“好,就按各位之意行事吧。我們一定要把代郡保衛好,不能讓主公回來之後,看到一個亂七八糟的代郡。”

  武安軍大敗燕軍的消息傳到了代郡之後,確實給這些對燕軍寄予了很大厚望的豪強勢力一個不的打擊,本來在眾豪強們組織的第二次聚會中,就已經一致決定,將派人和燕軍取得聯絡,結果人選剛剛定好,還沒有派出去時,就傳來了燕軍被武安軍擊敗的消息。

  而幾位反高原同盟的領頭人也坐不住了,因為一旦燕軍被武安軍徹底擊敗,高原率軍返回代郡,那麼就算是舉事成功,甚至是佔領了代郡,也如果沒有外援的支持,也是一樣不可能成功的。雖然反高原同盟也有一個預案,就是請秦軍進攻代郡。

  不過從心裡上來說,這些豪強們都不希望引入秦軍,因為這幾十年以來,秦趙之間一直戰爭不斷,兩國的民間也積怨積深,很難互相信任。而且秦國的法令,比高原的新法令更為嚴苛,對豪強勢力的抑制,比高原更狠,相對來說,燕國一向以周制的繼承者自居,不會改變現在的秩序。因此眾豪強們更想和燕國打交道,而不是秦國。

  於是馬盛、姚江、邱瑞、祝平等人趕忙又立刻招集眾豪強聚議,商議應對之策。眾人雖然是到齊了,但已經有不少人產生了打退堂鼓的打算,而也有人認為,還是應該按原計劃進行,先派人去和燕軍聯絡,看一看燕軍的態度再說。而馬盛等人幾名領頭的人則決定,現在和燕軍聯絡,更定是來不及了,決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須立刻開始舉事。因為一旦高原徹底擊敗燕軍,豪強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因此只能馬上舉事,攻佔代郡,高原的後院起火,才能幫助燕軍扭轉局面。當然也是挽救眾豪強。

  只是由於眾豪強們對軍事並不精通,對前線的具體情況也並不瞭解,因此並不知道武安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就算這時豪強發動起事,燕軍也不可能配合豪強繼續和武安軍作戰。

  而且在另一方面,眾豪強們現在也頗有一些騎虎難下之勢,幾名領頭人心裡很淸楚,豪強們人數眾多,這段時間以來又十分活躍,不可能不走漏一點風聲,而現在代郡官府一直不動聲色,仿佛一點都不知道一樣。顯然就是準備逐個擊破,等把燕軍擊敗之後,再來對附眾豪強。一旦等高原勝利歸來,也就是眾豪強的未日,因此現在豪強們根本就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立刻舉事,拼死一搏,配合燕軍擊敗高原,或許還有一線機會。

  雖然有一些豪強還看不出這一點,但馬盛、姚江、邱瑞、祝平這四位領頭的豪強到是看得比較清楚。當然這裡面還有趙家兄弟的功勞。由其是趙新,為了儘快煽動豪強起事,可以說是攪盡了腦汁,想出了許多理由,而這些天以來,趙新到似開了不少竅,居然頗有幾分縱橫家的天賦,因此四方遊說,或者功之以情,或者誘之以利,到是說動了不少人,可以說反高原同盟能夠組建起來,他們兩人可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並且也積極為同盟出謀劃策,聯絡燕軍,聯絡秦軍,都是趙新的主意。

  而看著舉事在即,兩兄弟也十分高興,看來為家族報仇是有望了,而且趙平還偷偷的潛回了臨河村一趟,不僅拉扯回來二十餘人,同時不說動了十餘戶,只要兄弟兩殺回臨河村,他們就從中內應,幫助趙氏兄弟奪回臨河村。因此兩兄弟心裡也充滿了希望,只等著豪強起事,光復家族的一天到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4

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

  但就在這時,傳來了高原取勝的消息,這哥兩也確實大失所望,燕軍真是太沒用了,連一個月都抗不住,同時也是憂心忡忡,擔心反高原同盟會因此而分崩瓦解。

  因此趙新費盡了一夜的功天,才終於想出了一套說辭,告訴馬盛父孑,現在眾豪強是騎虎難下,不反也要反,一旦高原勝利歸來,也就是眾豪強的未日了。其他的豪強向高原訖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但馬盛等領頭的四個豪強,卻是絕躲不過去,高原一定會拿他們開刀,以震懾其他的豪強,另外也是要奪取他們的家財田產,就像是當初對趙家一樣。只有立刻舉事,才有一線生機。

  趙新的這一番說辭其實也並不算全錯,只是略有一點誇大而己,馬盛父孑聽了之後,也都深以為然,於是馬盛立刻聯絡另外三名領頭豪強,向他們陳明利害,其他三人也都認為,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於是四人聯名立刻又招集其他豪強,到馬家莊來聚議。

  因為馬盛、姚江、邱瑞、祝平己經達成了共識,再加上趙新又極力遊說,並誇大了危機,絕大多數豪強也都贊同馬上舉事的建議。雖然有幾個小豪強還有些猶豫不決,但見大勢所趨,也不得不答應下來。

  見眾豪強都答應立刻舉事,馬盛也十分高興,立刻讓眾豪強們各自上報自已能夠出動的人數。當初僅趙家一個豪強勢力就可以拉扯出千人以上,來和官府抗衡,但由於現在絕大部份豪強都已經被迫分戶,因此能夠動員的人數也大大減少,因此三十七位豪強合計起來,大約能夠出動二萬多人,不過這個人數到也不算少了。

  而趙新這時又向眾豪強們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在散會之後,所有豪強立刻回去整頓人員,無論有什麼理由,都必須在五天以內趕到馬家莊來聚集,這樣一來,大家合兵一處,力量集中,去進攻代郡。而在五天之內,凡是沒有趕到馬家莊來的豪強,將視為叛變,等打下代郡之後,眾豪強將合力攻伐,平分他的家產。二是把在代郡城內各豪強的人手組織起來,在城內點火,製造混亂,雙方裡應外合,一舉攻破代郡城。

  馬盛等人對趙新的這兩條建議都十分贊同,因為他們也擔心,有的豪強雖然也答應下來,共同舉事,但回去之後會不會有所行動,還很難說。也許會找各種理由來拖延時間,讓別人先動手,而自己在觀望幾天,等局勢明朗之後再站隊。

  其實還真有幾個豪強心裡就是這樣盤算,回家之後就立刻稱病,先拖幾天時間,讓其他人先舉事再說,但趙新的第一條建議,無疑就是斷絕了這些人的後路,因此所有的豪強都沒有退縮觀望的餘地了,只能跟著眾人一起舉事。而這一次舉事成功的關建就是攻下代郡,只有這樣才能和燕軍策應,幫助燕軍擊敗高原。而餘豪強合兵之後,雖然兵力不少,但沒有大型的攻城器俱,要攻下代郡,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裡應外合了。

  馬盛、姚江、邱瑞、祝平四個人在代郡城裡都有一些產業,另外還有幾名豪強在代郡城裡有產業,幾個人一碰,居然能夠湊出四五百人來。在代郡城裡製造一些混亂,是綽綽有餘的。眾人也商議決定,五讓姚江到代郡城裡主持大局,五天之後在馬家莊舉事,當天夜晚就進攻代郡,由姚江付責在城中放火製造混亂,其他人在城外見到火光之後,就立刻發動進攻。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和燕軍聯絡,如果沒有燕軍的支援,那麼舉事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眾豪強商議之後,決定派趙新和馬宇兩人去聯絡燕軍。這段時間以來,趙新的表現頗有一些縱橫家的風釆,和燕軍交流,正需要他的這種能力。而馬宇是馬盛之孑,可以代表代郡的豪強勢力,因此去和燕軍聯絡,甚至要說動燕軍,必須派出這樣的人員。

  所有的計畫都商議決定之後,眾豪強們才各自離開了馬家莊,回家去組織人員。而趙新和馬宇也帶了十名從人,出發趕奔上穀郡,去聯絡燕軍。

  到了第三天,就有十餘名豪強帶領著自已組織的人員,趕到馬家莊報到。馬盛也十分高興,他早就準備好了酒肉,立刻吩咐殺牛宰羊,招待各位豪強和他們帶來的人。隨後各豪強果然都陸續趕來,到第五天上午,所有的三十七位元豪強全部到齊,一人都不缺。

  不過統計人數之後才發現,共計居然還不到一萬五千人,戰車約有二百多輛,和當初估計的二萬餘人可是有相當的差距。原來高原滅了趙家,確實給代郡地區帶來了不小的震憾力,有不少農戶聽說豪強們要舉事,不敢跟從,畢竟怕死的人還是大多數,有的農民雖然當時答應下來,但舉家連夜逃走,也有的被道跟隨他們出發,但在半道上偷偷的溜走了。

  另外有一些豪強分戶之後,凝集力也大減,有些同宗的人員分到了田產之後,反到認為這樣的生活很好,自己獨立門戶有田有地,生活無憂,也不用看家主的臉色,幹嘛要造反呢?如果恢復過去的生活,自己反到什麼都沒了,當然不願跟著豪強們造反。當然,如果時間充足,威逼利誘,還是可以把這些人都逼著一起幹,但因為前幾天規定死了,五天以內,無論理由都必須趕到馬家村聚集,否則就按背叛論罪,豪強們只好招集到多少人就帶來多少人,結果幾乎每一個豪強組織到的人員都比自己預計的至少要差一二成,有的豪強甚至差到了近一半。

  其實人員還只是一方面,別看湊齊了一萬五千多人,戰車的數量也有兩百多輛,其中絕大部份是拿民用的駢車代替,真正的戰車還不到三十輛。而盔甲只有七百多套,有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沒有正規的武器,什麼鋤頭、菜刀、鐵鎬之類,也有不少。還有近三千多人連帶鐵的農具都分不到,只能拿一根木棍湊數。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烏合之眾。

  這樣的局面,也讓馬盛、邱瑞、祝平等人有些始料未及,但局勢己經發展到了這一歩,也沒法再回頭了,總不能把眾豪強都在遣散回去吧。因此他們也只能安慰自己,好歹是所有的豪強都到齊了,沒有一個人缺席,這就很不錯了,而且能有一萬五千多人也不少了,聽說代郡城裡的守軍只有幾千人呢。等打下了代郡之後,兵器盔甲戰車什麼的也就都有了,到時候再多征一些人,軍隊也就多起來了,一切也就都會好起來了。

  人員都到齊了,眾豙強們還十分隆重的舉行了一個誓師典禮,宰三牲七勞,祭祀上天,並且還專門做了一篇檄文,聲討高原的罪行,並且還列舉了周厲王期間,發生國人暴動的例子,來說明眾人舉事起義的正確性等等。然後參與舉事的三十七位豪強歃血為盟,並且對天盟暫,一定要齊心協力,共同趕走高原,恢復代郡的舊有秩序等等。

  整個誓師典禮,足足忙活了一個上午,中午吃過了午飯之後,眾豪強們才啟程上路,帶領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直奔代郡而去。

  一萬五千人確實不是一個少數,走在路上頭尾排出足有十余裡路。豪強們當然不會自己走路,一個個都站在車上,挺胸凸肚,耀武揚威,也有人揮舞手中的武器,大叫著這一次一定要趕走高原等等,到也都頗有幾分氣勢威風。

  馬家莊離代郡城約有近四十裡路程。雖然說春秋時期規定一日行軍的為一舍之地,就是三十裡。但這是指在保證士兵體力和戰鬥力的情況下的行軍距離,並不是說士兵一天就只能走三十裡路。在不必擔心遭遇敵軍的情況下,一天行走二三舍的距離,非常正常,有時甚至會達到四舍。

  因此儘管眾豪強帶領的並不是正規軍隊,但絕大多數都是農戶出身,走路當然不是問題,經過了一個下午的行軍之後,離代郡只有十餘裡的距離,而一路上都平安無事,沒有遇到任何阻擋。

  就在這時,大軍遇到了姚江派來和他們聯絡的人員,告訴馬盛等人,姚江在城裡己經做好了準備,而且還買通了一些守城的士兵,今夜二更之後,就會在城中點火,製造混亂,請馬盛等人一見火光,就立刻接應攻城,城門會自動打開。

  馬盛等人聽了,也都十分高興,這時離二更還有二三個時辰,時間是完全足夠的,而走了一下午,眾人也都有些疲勞,因此馬盛也下令,原地休息,等入夜之後再走。

  出發的時候,到是帶上了不少大餅、麵團等乾糧,豪強們還帶了酒肉,因此眾人紛紛就地圍坐,有人還點了幾堆火來,有吃有喝,有說有笑,十分的熱鬧。如果不知道的,說不定還以為他們是在郊遊野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