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641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0章 回歸後的施政(一)

  因此高原剛一回到代郡,李瑛鴻帶領著留守的大臣出城迎接高原的大軍一行,就向高原提出來,趕緊讓從燕國遷移來百姓接管空出來的田地,進行耕種。因為現在已是六月底的時候,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而田裡的農作物需要大量的澆灌,而這些田地都已經停了十多天的時間,如果再不加緊耕種就來不及了。

  高原聽了之後,也不敢大意,立刻讓甯戚安排,從燕國帶來的百姓中抽調一部份人員,馬上開始對這些空出來的田地進行耕種。

  而甯戚又後高原提出,這並不是要把這些田地分給這些燕國的百姓,只是讓他們接替以前的百姓耕種,然後以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報酬,以保證自己的生活。高原也對甯戚這樣的安排十分滿意,認甯戚考慮得非常周到,因為現在還有不少武安軍的士兵都還沒有分到土地,怎麼可能先給這一批從燕國遷移來的百姓分發田地呢。這一點可要向這些燕國百姓說明,以免以後有麻煩。

  不過高原要求甯戚,要把這些燕國百姓的工作態度、效率和以後給他們分配田地結合起來,如果田產今年的收入好,將來就優先給他們考慮分配田地。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勞動積極性。

  甯戚領命之後,立刻去著手安排,首先給這些燕國來的百姓安排住所,讓他們安定下來,然後給他們分發農具,開始耕種田地。

  而高原又和其他的官員互相問候了一番,然後下令,將軍隊解散,讓士兵們各自歸家,自己和李瑛鴻、雲瑤、姜桓武、韓秀容等人一起,回到自已的府邸。

  剛一進門,只見二個小小的人影向他們跑了過來,一個喊著:“爹娘,你們可回來了。”另一個則叫著:“師傅,您回來了。”原來正是薑明霞和羅煥兩個孩子。而藺文淸和耿燕羽一起在後面的廊沿下。

  韓秀容伏下身去,把女兒抱了起來,笑道:“霞兒,爹娘不在的時候,聽話嗎?”

  薑明霞道:“我可聽話了,不信你問耿姨。”

  因為姜桓武夫妻都隨高原一起出征,因此薑明霞就托給李瑛鴻、耿燕羽、藺文淸照顧,但李瑛鴻和藺文清都各有各的事情,因此照顧這兩個孩孑的事情,主要是由耿燕羽來負責。

  而高原蹲下身體,雙手扶著羅煥的肩膀,也笑道:“煥兒,你又長高了不少啊。”

  這時只聽從空中傳來一聲清脆的鳥啼,只見兩隻紅隼從空中盤旋而下,一隻落到雲瑤的手臂上,另一隻則落到高原的肩頭。

  兩個孩孑見了,立刻雙眼發光,薑明霞立刻從韓秀容的身上下來,跑到了雲瑤身邊,道:“雲姨,這兩隻鳥是你抓到的嗎,能讓我摸一下嗎。”

  雲瑤也微微一笑,把自己手臂上的紅隼遞到薑明霞的手裡,道:“這是兩隻紅隼,你們可要和它好好相處喔,就像和小白一樣。”

  姜明霞大喜,趕忙伸出雙手,小心翼翼的接過了紅隼,然後在鳥兒的後背上輕輕的撫摸著,道:“好隼兒,以後你和小白一樣,就是我的好朋友哦。”而另一邊高原也把自己肩上的紅隼交到羅煥的手裡,這段時間以來,這兩隻紅隼己經被雲瑤訓練得比較熟了,至少不在忌諱和人接觸,因此對這兩個孩孑也沒有拒絕。

  這時藺文淸和耿燕羽才過來和眾人打招呼,眾人互相問候了一番,而從人也過來,給赤龍除去了鞍轡韁繩,也有人過來照料小白,而薑明霞和羅煥抱著兩隻紅隼,又和這一馬一狼一起玩了起來。

  眾人見兩個孩孑和這幾隻動物玩得開心,也就沒理打擾他們,而是回到內室就坐,說了一些府裡的情況,這兩個孩孑的事情,而姜桓武夫妻也感謝耿燕羽這段時間以來,照顧薑明霞。

  說了一會兒之後,耿忠也上來,告訴高原到了開飯的時間,於是藺文清和姜桓武夫妻也起身向高原告辭,雖然他們兩家都住在高原的府裡,但曰常生活都是分開的,當然有時也會在一起聚餐。不過現在高原剛剛回來,他們夫妻團娶,之間一定有許多私密的話要說,因此都果斷的離開,把空間留給他們夫妻。

  這時雲瑤也站起身來,道:“高大哥,我也告辭了。”說著,也站起身來。雖然雲瑤已經和高原表明了心跡,但畢竟還沒有告訴李瑛鴻、耿燕羽,而且雲瑤也沒有正式和高原成婚,因此雲瑤當然也不好意思留下來和他們一起吃飯。

  韓秀容一把將雲瑤又按到座位,道:“我們都是外人,當然就不打擾你們用餐了,但你走什麼。”又轉頭對李瑛鴻、耿燕羽笑道:“瑛鴻、燕羽,你們以後可不許欺負阿瑤哦。”

  雲瑤頓時兩頰紅暈,道:“大嫂。”同時心裡也頗有些忐忑不安,低下頭去,不敢和李瑛鴻、耿燕羽的目光對視。

  而李瑛鴻、耿燕羽都是機敏伶俐的人,一看這個場面,那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兩人早就都希望高原把雲瑤娶進門來,正好也可以借這個機會,把事情挑明,因此李瑛鴻笑道:“大嫂放心好了,我們和阿瑤可是好姊妹,那會欺負她呢?”轉頭又對耿燕羽道:“燕羽,麻煩你去告訴忠伯一聲,今天我們有四個人用餐,而且以後要都按四個人的標準上菜。”

  耿燕羽立刻答應了一聲,站起身來,又道:“只是不知道今天的菜合不合阿瑤的口味,阿瑤平時喜歡吃什麼,等一會可要告訴我,以後也好安排。”說著,轉身離開了廳堂。藺文清和姜桓武夫妻也都起身離開。

  這時李瑛鴻也過來,拉著雲瑤的手,道:“走,我們到內室去用飯去,等一會兒阿瑤可要告訴我,這段時間只有你們兩個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說著,又上下看了雲瑤兩眼,湊到雲瑤的耳邊,道:“你們有沒有真的……”

  雖然這一段時間,雲瑤和高原己經十分親密了,平時摟抱親吻什麼都有,但確實還沒有突破男女的最後一層關係,因此聽李瑛鴻這麼一問,雲瑤頓時羞得連耳根都熱了起來,急得直跺腳,道:“瑛鴻,你都說些什麼啊,我可要生氣了。”

  李瑛鴻呵呵一笑,挽著雲瑤的手臂,笑道:“好了,好了,阿瑤,可別生氣了,不過你們也是早晚的事情,我看就不要再拖下去了,等過幾天,回軍的事情都處理完之後,就讓夫君娶你過門來,好不仔。”

  雲瑤雖然還有些羞窘,但聽了這話,心裡還是喜滋滋的,她最擔心的就是李瑛鴻和耿燕羽的態度,現在看來,她們對自已都是十分歡迎的,因此也道:“瑛鴻,謝謝你了。”

  李瑛鴻道:“謝我做什麼,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說說笑笑,三個人一起來到了內室,這時耿燕羽己經在這裡等著,而且在桌子池上擺放了四套碗筷,和各色的菜肴。見他們一行走來了,耿燕羽立刻迎了上來,道:“你們來了,快來吃飯吧。今天的飯菜都是早就準備好的,因此如果不合阿瑤的口味,還請多擔待一點,明天就按阿瑤的口味來做萊。”

  雲瑤忙道:“那裡,那裡,其實你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好了,不用給我單獨準備。”

  如果是高原自己家裡吃飯,都是使用一張圓桌,當下四個人圍著圓桌團坐,開始吃飯。一邊吃著,李瑛鴻也將代郡城中發生的事情,由其是這一次平定豪強叛亂的經過,都對高原說了一遍。

  雖然大體的經過,高原都從來往的文書上基本瞭解,但只知道一個大概,一些細節問題就都不清楚了,因此聽李瑛鴻講說,才弄明白了許多細節。當然高原也對這一次以李瑛鴻為首的留守班底的表現十分滿意,其實他們從一開始起,就完全控制住了局面,豪強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之中,也正是因為如此,豪強的叛敵根本就沒有造成多大的反應,只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平息下來。這也說眀既然沒有自己留在代郡,以李瑛鴻為首的留守班底也經受起了考驗,完全能夠擔付起這個責任。因此以後自己也可以放心的領軍出征。

  另外一點就是平定了豪強叛亂之後的善後事情,甴其是李瑛鴻釆納了申慎的建議,對於單獨立戶之後,並沒有參與叛亂的豪強親屬進行追究。高原對此也十分贊同。

  儘管高原清楚,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局限,不同時代的法令,不能應用在另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搞民主、搞三權分立這些制度只有找死,因此在高原發佈的新法令中,基本都是符合這個時代的情況,比如獎勵軍功,鼓勵耕種,並制定嚴格的戶籍制度等,在攻破了臨河村之後,也是實行滿門連坐,把趙家一家都抓了起來。

  但高原畢竟是現代人,還保留了一些現代人的思維觀念,比如堅持法制,同時在新法令中也取消了商鞅變法中最殘酷的一條,一家犯法,十家連罪的連誅法。因此李瑛鴻的處理,也符合高原的心意。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1章 回歸後的施政(二)

  聽了高原的話之後,李瑛鴻也鬆了一口氣,她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處理方式不符合高原的心意。而除了這件事情之後,另一個急需解決的事情就是抓獲的這些人怎樣處理,現在被抓獲的人都被看押起來,就等著高原回來處理。畢竟這可是二萬五千多人,不是一個少數,而且基本都是青壯年勞動力,現在代郡最缺少的就是勞動力,關著他們還要消耗糧食,因此必須儘快處理。

  高原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道:“好吧,明天招集大家來一起商議,儘快把這一次叛亂的事情處理完。”

  吃完飯之後,幾個人也在一起閒談,主要是高原和雲瑤的婚事,既然兩人的關係己經挑明瞭,而且也都同意了,當然就是宜早不宜遲,早一點把婚事辦了,雲瑤也好名正言順的和他們住在一起。要知道現在雲瑤在名義上,還算是姜桓武的家人。

  第二天,高原立刻招集代郡的行政官員聚議,討論這些被抓的豪強叛亂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的處理。

  經過眾人的商議之後,豪強和他們未分戶的直系親屬如妻子,兒女等,以及參與叛亂的豪強以分戶親屬,還有一部份參與叛亂的豪強黨羽,象遠親、親信一類,都全部處斬,而豪強的從人,農戶、其他參與叛亂人員的家人族人等人,全部處於苦役,年數根據其情節輕重,從三年到十年不等。而苦役的內容,以修築代郡城的擴建為主。

  處理的方式確定了之後,剩下的就是對抓捕人員進行審訊分辯,那些人該抓,那些人該罰做苦役,做多少年的苦役,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分別,這件事情就交給申慎負責。

  另外,沒收了豪強的產財之後,一共查操出田地約有近一百五十余萬畝,現在有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進行耕種,但這批土地怎樣處理,現在也要有一個決定。

  對這一點,高原早有考慮,因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將其中三十萬畝田地拿出來,作為官府的公田,租給無田的百姓進行耕種,其他全部份都分給武安軍的常規士兵。

  在周朝建立的時候,是實行井田制,所有的井田都是公田,歸國家所有,並由國家分配給臣下、國人耕種,並向國家交納稅賦,公田不能賣買,而且每隔若干年之後,再進行一次重新分配。井田以外,新開墾的田地就是私田,私田歸個人私有,不用重新分配,可以自由實買,也不用交稅的。

  因此後來官員、國人紛紛開墾私田,而不理公田,再加上農業技術的提高,私田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公田,而且公田的收入也在不斷的減少,後來各諸侯國家索性不論公田私田,都進行徵稅,有的國家甚至取消了公田私田的分別,把所有的公田全部都私有化,但也有國家還保留著一部份公田,作為國有的財產,招人耕種。

  而到了後來的朝代,公田漸漸由國有財產,轉化為皇帝的私有財產。而公田的收入則算是皇帝內府的私房錢,另外也是皇帝用來封賞臣下,以級分封皇族弟子的來源,儘管和以前相比,公田的數量相比于私田,己經大大減少了,但仍然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

  高原剛剛入主代郡,基本沒有多少公田,雖然平定臨河村時,得到了四萬多畝土地,但都分配給了士兵,現在高原手頭的公田只有一萬余畝,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也是為自己多撈一點田產,要不然以後分賞有功人員,連田產都拿不出來。

  不過有了這一批田產之後,分配給士兵是全部足夠了,這樣一來,也能夠安定軍心,因為在高原制定的新法令中,專業的士兵都將能夠分配到一定的土田。

  另外沒收的豪強產財,除了田產之外,還有其他大量的財物,其中最主要的幾種,糧食就達到五十余萬石,黃金有一千五百餘鎰,銅錢有二百余萬枚,白壁數千塊,另外如布匹、絲綢、獸皮、青銅器皿等等,也都有大量,看來打土豪果然是一個生財之道。

  如果再加上從燕國得到的財物,現在代郡的財產物資可以算十分豐厚,由其是糧食諸備,高達一百二十余萬石,足夠支持好幾年的時間。高原也大大的鬆了一口,因為從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也要有足夠的糧食供應,雖然人口增加是一件好事,但這一批人剛到代郡,不可能馬上就能開始耕種,最高也是明年開年之後才能開始耕種,到明年年底才能有收成,這段時間之內,只能由官府提供糧食,以勞動報酬的形式,供應他們的生活。高原狠敲了燕國六十萬石糧食,其實也是考慮到這一點。

  不過對燕國來的百姓的安置分配方式,甯戚也向高原提出了一個方案,這一次隨高原來的這一批燕國百姓,就安置在代郡,而以後的燕國百姓,則分為兩批,分別安置在雁門、雲中兩郡。

  因為現在代郡的人口加上了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超過了一百一十萬人,而在這個時候,雁門、雲中兩郡的人口都統計出來,一共還不到四十萬,毎個郡都不超過二十萬口人,而男性的青壯年勞動力只有五六萬人。相比於代郡來說,這兩個郡的人口極少,更需要補充。而從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大約還有二十五萬人左右,如果補充到雁門、雲中兩郡,可以大大增加這兩個郡的人口,對這兩個郡的發展,防禦,都有極大的好處。

  高原聽了之後,也十分贊同,認為甯戚考慮得確實十分周道,自己現在擁有四郡之地,但這四個郡的發展極不平衡,代郡一枝獨秀,而上穀郡因為和燕國接壤,也算差強人意,而雁門、雲中兩郡本來是奪取的胡林、樓煩等遊牧民族的地區,地方是不小,但人口極少,而且經濟社會發展也十分落後,基本就是一個半荒廢的狀態。

  以前趙國的疆土廣闊,到可以不在乎雁門、雲中兩郡的發展,只是當做防禦匈奴入侵的一個緩衝地區,但高原現在一共才只有四個郡的地方,當然不能讓雁門、雲中兩郡繼續這樣荒廢下去。另外雁門、雲中兩郡的地理位置也相當重要,雁門自不必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北防要塞,兵家的必爭之地。而雲中郡的位置大體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到包頭市之間,也就是著名的河套地區一帶。

  而且從目前列國之間的軍事角度來說,雁門、雲中兩郡的位置仍然十分重要,因此秦國的地勢險要,只要據守東部的函谷關,就可以力保整個關中地區不失。但如果將來高原真的有了足夠的實力,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就可以在北方開避對秦作戰的第二戰場,以雲中郡為後勤基地,沿黃河河套地區一帶南下,從北直撲秦國,就像是從秦國當頭劈下一劍,可以直插秦國河西地區!而秦國的精銳軍隊都集中在東南部地區,等秦國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當年趙靈武王就曾制定了這樣一個滅秦的戰略,因此才堅持設立了雲中郡,並計畫向雲中郡大量遷移人口,大力的發展雲中郡,就是為對秦作戰而準備的。

  這確實是一個十分高明的對秦作戰戰略,而且趙武靈王雄才大略,如果真的能實施起來,戰國的結局還未必可知。就算不能滅亡秦國,但也會迫使秦國在北方投入重兵防守,就不能這樣一心將注意力放在東方。只可惜趙武靈王正在壯年之時,就因為趙國亂政,被叛臣圍困在沙丘行宮裡,活活餓死,結案壯志未酬。但現在高原到是完全可以重新實施趙武靈王未完成的戰略。

  不過目前高原還沒有實施這個戰略的條件,因為雲中郡的生產水準太落後,根本不足以負擔大軍的後勤供應,而且高原現在所擁有的實力也還不足。但這並不妨礙高原先做一些戰略準備,如果把燕國遷移來的百姓都安置在雲中郡,可以使雲中郡的人口擴大一倍有餘,對雲中郡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極大的好外,也可以為將來實施這一對秦作戰戰略做好準備工作。

  因此高原也立刻批准了甯戚的這個方案,只是要求把燕國遷移來的百姓,全部都安置在雲中郡,並且命令甯戚,立劑派人去雲中郡通知駐守雲中郡的大將陳諮,讓他做好迎接的準備。當然,現在高原還不能說過這時為實施對秦作戰的準備,只說雁門郡離代郡近,一旦雁門郡有事,代郡可以馬上出兵救援,而雲中郡離代郡較遠,因此首先應該加強雲中郡的實力。

  甯戚聽了之後,也沒有什麼異議,而是立刻尊令照辦。

  隨後高原又下令,現在對燕囪的戰鬥己經結束了,馬上開始在雲中、雁門兩郡推行新法令,而等燕國的賠償全部到位之後,也在上穀郡推行。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2章 紙

  處理完了這公務之後,己經到中午,高原、李瑛鴻和眾官員們一起吃完了午飯,然後各自散去,分別去辦理自己的事情。

  高原和李瑛鴻一起剛剛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只見耿忠來見高原,道:“主公,您吩咐的造紙術已經製造出來一些樣品,請您過目,看一看是否如您的意願。”

  高原聽了,這才想起來,自已吩咐工匠們研究造紙術的工藝已經快有半年時間了,當時自己只是給了工匠一個大概的方向,然後就甩手不管了,因為高原自己的事情太多,先是推行新法,接著是打壓豪強,然後發動對燕國的戰爭,實在是沒有時間來管造紙的事情。而且高原本身對造紙的工藝也不熟悉,只能指明一個大概的方向,其他的事情,就是想幫忙也幫不上,因此乾脆就交給耿忠去協調管理工匠們的事情,而怎麼搗鼓造紙的事情,就讓工匠去傷腦筋吧。

  而這段時間一忙,高原都把造紙的事情給忘了,現在聽耿忠一說,立刻道:“好,快拿來到書房裡來,我要親自試一試。”

  李瑛鴻也頗有些好奇,她雖然也聽說過,高原讓工匠們研究造什麼紙,但也沒太在意,見高原這麼興奮,也問道:“什麼造紙術?”

  高原笑道:“就是製造一種像赫蹄一樣的可以寫字的工具,但比赫蹄更容易製造,比竹簡、木簡更輕更方便,而且可以大量的生產。”

  赫蹄就是蠶繭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後,殘留下來的一層纖維層,可以像紙一樣用來書寫,李瑛鴻當然用過赫蹄,確實比竹簡、木簡更輕更方便,不過這玩意只是漂絮的副產物,產量也極為有限,而且並不能直接生產,因此偶尓用一用還是可以,但不能當主要的書寫工具,如果能真像高原所說,能夠大量生產的一種類似赫蹄的東西,當然是方便多了。

  兩人邊說邊走來到書房,不一會兒,只見耿忠領著三名工匠來了,每人的手裡果然都拿著一疊紙。這三名工匠高原都認識,就是付責研究造紙術的工匠。

  施禮之後,三名工匠各自將造好的紙逞了上來。高原隨手拿起了一張紙,大約有二尺見方,呈正方形,和後世一張A3的複印紙要略大一點,但明顯要比複印紙要厚得多,而且表面也粗糙得多,沒有後世所用的複印紙那麼光滑,顏色呈灰竭色,不過書寫沒有太大問題。隨後高原又用力扯了一扯,並沒有撕裂,看來韌性也還不錯。

  於是高原又拿過一枝毛筆,蘸了蘸墨,在紙上隨後畫了幾筆,雖然略有一些滲墨,但大體上還能夠使用,其實有些劣制的木簡、竹簡同樣也會有滲墨的現象,只是不算嚴重。

  李瑛鴻在一邊見了,頓時大感興趣,道:“讓我來試一試。”說著,也拿過了一張紙,用筆蘸了墨,在紙上連寫了好幾個字,道:“果然是和赫蹄一樣好用,這種紙真的能夠大量製造嗎?”

  一名工匠道:“回稟夫人,這些時日以來,我們按照主公所說的方法,分別使用木材、乾草或麥稈、還有將樹皮、麻頭、破布、破漁網等原材料,進行搗碎,打漿、釀曬等工藝,試驗造紙,結果反復經過了上百的試驗,終於有了現在的成果,不知主公、夫人可曾滿意。”

  高原放下了筆,也點了點頭,道:“不錯,不到半年的時間,能夠有這樣的成果,確實是很不錯了,不過些紙都還有改進的餘地,一是這些紙張發灰發黃,能不能想辦法弄白一點;二是太厚,最好是再做薄一點,越薄越好;三是書寫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滲墨,如果能夠不滲墨,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幾名工匠也聽得連連點頭,因為高原所說的這幾點都是實情,並不是故意找茬。

  高原又道:“不過能夠做出這樣的紙來,己經很不錯了,我答應過你們,如果造出紙來,獎給你們百鎰黃金,等一會兒你們就跟著忠叔去領賞去吧,不過以後還要繼續努力,改進造紙的工藝,造出更好的紙來,只要是能夠提高造紙的品質,我還會有賞的。”

  幾名工匠聽了,立刻跪倒在地,向高原千恩萬謝,本來他們聽高原說了許多造紙的不足,還以為賞金的事情泡湯了,但高原還是獎了百鎰黃金,確實沒有想到。

  一百鎰黃金就是一百五十斤,而參與造紙的工匠一共也只有四十多人,平均下來每人能夠分到三四斤黃金。而這三人都是工頭,因此可以比其他工匠多得一倍。

  雖然在這個時代,有技術的工匠都能夠有不錯的收入,比一般的農戶要強,這三個人一個月都可以賺到五百銅錢左右,有時活多,賺到七八百,甚至上千銅錢也有可能。但一斤黃金是拆一萬銅錢的。因此高原的賞金,對這些工匠來說,可算是一筆巨獎。因此工匠們當然十分感謝,並且紛紛保證,一定造出更好的紙來。

  高原讓他們都站起來,又道:“不過現在這樣的紙也可以大量製造,造得越多越好,我都有用,你們一個月可以造出多少這樣的紙來。”

  幾個工匠互相看了一眼,一人道:“回稟主公,我們沒有算過,不過一次造紙,完成所有漚浸、打漿、抄造、乾燥等工藝,至少也有十多天的時間。”

  高原點了點頭,道:“這樣吧,你們付責就再招募一些工匠,先以一百人算,並且以一個月為限,開始造紙,而且可以把毎一道工藝的人員分開,比如漚浸的人專管漚浸,打漿的人專管打漿,各做各的,如此進行,看看能夠造出多少張紙來。不過造紙的技術要嚴守秘密,不要外傳。”轉頭又對耿忠道:“耿叔,具體的事情由你來管理,看這樣造紙,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錢。”

  耿忠趕忙道:“是。”

  高原又對那三名工匠道:“你們去吧,記住好好的做事。”

  幾名工匠向高原拜謝之後,由耿忠領出去了。李瑛鴻有些不解,道:“你要造那麼多紙幹嘛,就他們幾個人造紙,還不夠我們用嗎?”

  高原笑了一笑,道:“你怎麼就只想到我們使用呢?難道沒有想過,大量的制造紙來,不僅是我們使用,而且還可以買啊,如果現在市場上有這樣的紙賣,而且價格和木簡、竹簡差不多的話,你會賣那一種來用。”

  李瑛鴻道:“當然是買紙來用,因為它用起來可以木簡、竹簡方便多了,就算是貴一點,我也會買紙來用的。”

  高原點了點頭,道:“這就對了,現在全天下只有我們才有這樣的紙賣,你想一想,無論是運到那裡去,都會很好賣的,文清夫人不是一直都說我們和各國進行交易,沒有能夠出售的商品,現在不是有了嗎?”

  李瑛鴻聽了,也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也對哦,這紙確其可以賣出去。”

  看著李瑛鴻還是一付不開竅的樣子,高原也不禁覺得好笑,李瑛鴻畢竟是沒有經過商,因此商業頭腦還十分欠缺,因此高原也就不在說下去,又道:“只要是有了紙,我們就還可以發展印刷術。”

  李瑛鴻又睜大了眼睛,道:“什麼叫印刷術。”

  高原在桌上拿起了一塊圖章,蘸了蘸墨,在上按了一下,道:“你看。”

  李瑛鴻不解,道:“不就是蓋了一個圖章嗎?讓我看什麼?”

  高原笑了一笑,又轉身從書架上搜出了一卷《孫子兵法》中的一篇,道:“如果我們把這本《孫子兵法》的所有字都刻出來,然後就像這個圖章一樣印到紙上,再把這些紙都訂在一起,不就成了一本紙制的《孫子兵法》了嗎?如果用木簡來寫《孫子兵法》,就算是一篇一卷,至少要十幾卷木簡,起碼也有十來斤重吧,但如果用紙制《孫子兵法》,還不到一斤重,無論是存放,還是攜帶,都要比木簡方便多了。”

  李瑛鴻聽了,這才提高了一點興趣,道:“對啊,紙制書確時比木簡書方便多了,而且這樣的話,我們不僅可以製作紙制的《孫子兵法》,還可以製作其他的書。”

  高原指了指身後放滿了木簡的書架,笑道:“對了,這裡所有的書都可以用紙制出來。”說著,他又拿著圖章,在紙上連蓋了幾下,道:“你看,只要是刻出一份,就可以重複製作,要多少有多少,一部《孫子兵法》,我們可以十分輕易的做出幾百部紙制書來,我們自己只用留幾部就夠了,而其他的都可以用來出售,你覺得是這樣的紙制書好賣,還是木簡書好賣嗎。”

  李瑛鴻這才有一些明白了,也連連點頭,道:“紙制書當然要比木簡書好賣,如果能把這裡所有的書都可以用紙制出來,無論是拿到那裡,絕對都可以一下子就賣光了,因為能賣的木簡書實在太少了,就算有錢也買不到。”

  高原呵呵笑道:“舉一反三,果然是孺子可教啊。”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3章 商機

  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印刷的概念,所有的書都是手抄而成,但這個時代能夠讀書寫字的極少,而只要是能識字的人,就混上不錯的生活。因此以抄書出售為生的人極少,那麼能夠用來出售的木簡書也極少,絕大多數人的書籍來源都是先借後抄,抄完書之後自己留存,絕不會拿來出售。

  而在市面上當商品出售的木簡書,絕大多數都文士的藏書,因為各種途徑流傳出來的,如犯法抄家、或家道中落等等。但這樣的書籍來源並不多,能做商品出售的書籍極少,而價格自然也就極高,一卷書至少也要一千個銅錢,一部完整的書少說也值一萬銅錢以上,而有些稀有的書籍甚至會高達幾斤黃金,而且還是有價無市,就是拿著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書。因此只要是經營書籍生意的商人,無一不是巨富的啇人。

  儘管李瑛鴻沒做過生意,但也知道賣書能夠發財,因此如果真按高原所說,一本書能制出幾百本紙制書,無論是在那裡出售,都是十分搶手,當然也可以賣出大價錢。

  高原笑了一笑,道:“去把文清夫人請來吧,我們說得再好也沒有用,還要看文淸夫人怎麼說。”

  李瑛鴻立刻道:“你說得對,我馬上去找文清姐姐,看她怎麼說。”說著,三蹦二跳的跑出了書房。

  不一會兒,李瑛鴻就拉著藺文清來了,兩人還在門外,就聽藺文清道:“真有你說的那麼好嗎?一下孑可以制出幾百本《孫子兵法》,要真的話,那可少說也可以賣出好幾百斤黃金啊。”

  李瑛鴻笑道:“你可別問我,反正我也說不淸楚,讓高原給你解釋吧,總之你就等著賺錢好了。”

  說著,兩人走進了書房,藺文清向高原施禮,道:“參見主公。”

  高原笑道:“文清夫人,私下裡就不用這麼客氣了,你來看看這個。”說著,從案頭拿起一張紙,遞給藺文清。

  藺文清接過紙來,翻來複出的看了看,眼睛裡也露出了驚異的光芒。

  這時李瑛鴻道:“文清姐姐,你寫幾個字試試。”說著遞給了藺文清一支毛筆。

  藺文清接過了毛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臉色也變得十分欣喜,道:“太好了,真是好東西,果然是比木簡、竹簡好用多了。”放下筆抬頭看了看高原,道:“主公,如果這種紙真的能夠大量製造的話,一定能夠成為很好的商品,而且這還是我們代郡獨一無二的,實在是太好了,我正愁我們代郡沒有什麼能夠賣得出去的商品呢?有了這樣的紙之後就有了。”

  高原也簡單的把造紙的工藝過程向藺文清說了一遍。

  藺文淸聽了之後,也不禁露出了敬佩的光芒,道:“想不到主公竟然還懂得這些技術,不過雖然這種紙可以大量製造,而且原料的價值並不高,但我們現在到底能夠生產多少,而成本又幾何?還是要弄清楚,以後向其他各國出售,也好定價。”

  高原也點了點頭,果然不愧是商人,一下就問道了點子上,道:“文清夫人,我已經讓工匠們開始大量製造,等一個月之後,就可以大體的計算出來了。”

  李瑛鴻道:“乾脆就把造紙的事情交給文清姐姐去管吧,由她親自去盯著,想瞭解什麼都可以。”

  藺文清忙道:“那怎麼行,這可是主公想出來的造紙技術。”

  高原笑道:“有什麼不行,現在造紙的事情雖然是由忠叔在管,但他畢竟不是商人,而且他的事情也不少,不可能專門去管這一堆事情,因此總是要找一個人來管理,我看文清夫人再合適不過了。”

  藺文清見高原這樣說了,也就不好拒絕,而且她是商人,自然知道紙的商業價值,也確實有些躍躍越試,因此也道:“好吧,那我就來試一試吧。”

  高原道:“現在燕國的關卡己經打通了,因此我們也可以向燕齊兩國派出商隊,也可以試一下紙的效果,等一個月以後,第一批紙製造出來以後,就可以出發了。”

  藺文清也點了點頭,道:“好,我馬上就準備商隊。”頓了一頓,又問道:“還有剛才瑛鴻所說的,可以用這種紙制出幾百本《孫孑兵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是真的嗎?”

  高原道:“對,一點沒有錯。”說著,他就又把印刷術的簡單原理向藺文清說了一遍。

  印刷術的出現,其實還要早於造紙術,如古老的印苻之類,就可以視為最古老的印刷術了,只是這種印刷術並沒太多的實際價值。不過隨著造紙術的進步,印刷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並且才開始走向實用化。

  造紙術和印刷術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雖然中國被列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但在秦漢以前,中國的文明發展水準一直都是落後於叧三個文明古國的,而中國超過其他文明古國,領先世界,正是從秦漢時代開始,然後就一直領先世界兩千餘年。

  不少歷史學者都認為,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眀,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正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使古代中國的文化知識傳播更為方便快捷,因此一直在促進著古代中國的發展,甚至把世界越甩越遠。一直到十世紀左右,造紙術才傳到歐洲,此前歐洲一直都是用羊皮當主要的書寫載體,沒有紙,自然也就沒有印刷術了。

  印刷術分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種,前者印刷精美,而後者方便簡易,在中國古代的印刷術主要是雕版印刷,雖然在北宋的時候出現了活學印刷,但活學印刷一直沒能成為中國印刷的主流,一般只用於印刷一些低成本書籍。相反在十三四世紀,活學印刷傳到歐洲之後,很快就普及起來,原因就在於歐洲文字是字母化,比方塊漢字更能適用於活字印刷。而且這時歐洲文化發展也進入了快速期,經過了三四百年的追趕之後,終於超過了中國。

  因為雕版印刷的成本顯然要高於活字印刷,因此高原打算直接釆用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字模,一般分為木模、泥模、金屬模三種,不過活字印刷最理想的材料是銅模、鉛模,並且要使用油墨進行印刷。但中國的這兩種礦產都不多,而且中國是使用水墨,這也是活字印刷沒有在中國普及的原因之一。

  而用木模的優點在於能使用水墨,而缺點是恰恰就是水墨,因為使用水墨過多,木材就會因吸水而膨脹變形,影響了印刷效果,一般一塊木雕版只能印刷二百到三百次,當然如果使用油墨,使用次數可以提升到五百次左右。

  其實油墨也並不難做,簡單的來說,就是給墨裡加油,經過蒸煮之後,油和墨充分溶合,增加墨水的粘稠度,這樣不易產生滲墨現像,可以提高印刷品質,也可以提高字模的使用次數。當然也不是什麼油都能向墨里加,具體用什麼油合適,可以慢慢的試驗,總會試出來,而在油墨還沒弄出來之前,先使用水墨也行。

  因為對高原來說,即使是沒有油墨,也足夠了,畢竟自已己經讓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都提前了幾百年的時間,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聽高原把印刷術的技術、原理講說完了,藺文清和李瑛鴻就像不認識高原一樣,盯著高原半天說不出話來。儘管她們都沒有見過印刷術,但聽高原這麼一說,兩人都明白,按照高原的說法,無論是什麼書,確實都可以十分輕易的制出幾百本紙制書來,畢竟印章的道理,兩人都懂。

  而藺文淸以商人特有的靈敏,馬上就想到,在印刷術裡面蘊藏著多麼巨大的商機,要遠比單純的造紙術要大得多。因此等她再看著高原桌案上的幾張紙,就好像是看到金箔一樣。

  還是李瑛鴻首先反應過來,道:“你怎麼知道這麼多東西,是不是你以前的那個地方有這些東西的。”

  高原苦笑了一聲,道:“就算是吧。”

  李瑛鴻也不禁好笑,道:“什麼叫就算是吧。”

  高原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像李瑛鴻解釋才好,想了好一會兒,才道:“這麼說吧,這些技術在我過去的世界曽經有過,但現在己經不用了,因為我們有好的方法,不過這些好方法在這個時候還不能使用,只好用這些舊技術,我只能這樣解釋了。”

  李瑛鴻聽得昏頭昏腦,道:“算了,你還是別解釋了,你越解釋,我的頭就越亂,反正我也不想知道了。”

  這時藺文清才想起來,原來高原還是將星臨世。只是高原平時和眾人相處得十分融洽,一點也沒有將星臨世的架子,因此有不少人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在高原的身上還有這樣的一層神格。藺文清這時才覺得,自己以前一直都沒有發現,原來在高原的身上,確實有些非常奇怪的地方。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4章 了結叛亂(一)

  當然,高原所說的印刷術都是一些理論知識,把這些理論變化成現實,還需要工匠們的努力,不過既然把印刷術的原理告訴了藺文清,高原索性也把研究印刷術的事情也都全部甩給藺文清,交給她去管理。

  藺文清也沒有拒絕,一來經商就是她的本行,高原搞出造紙術、印刷術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賣到列國去賺錢,二來自從趙國亡滅之後,自已母子一直受高原做庇護,藺文清心裡對高原確實十分感激,也希望能為高原做一些事情,可以報答高原。

  接受了高原的委託之後,藺文清也立刻行動起來,一方面關注造紙的進度,另一方面又招集木工,首先把一套《孫子兵法》的字模雕刻出來。

  其他的事情也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幾天以後,從燕國遷移過來的人口己經安定下來,並且開始耕種。好在是這些田地荒廢的時間並不長,因此燕國遷移來的人口正好可以接得上。

  雖然燕民也知道,這些田地並不是分配給自己的,但現在有住所,勞動也有報酬,可以供養家人,而且代郡官府也承諾,明年給他們分配田地,因此也都安心的在代郡住下來。

  這時申慎來向高原報告,經過了審理之後,申慎首先將應該處斬的人員名單確定出來,呈交給高原過目。

  因為這些人被抓了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絕大多數人的身份,來歷,在這次叛亂中做了那些事情,也都大體弄明白了,因此審理的工作也進行的比較快。當然,二萬五千多人,要全部都審完,在這幾天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首先把確實要處斬的人定下來,還是可以做到的。

  另外,首先把該處斬的人員確定,並且立刻執行,一來是可以通過這樣的處決,震懾人心,二來也是向其他的被抓人員表明,該殺的都已經殺了,剩下的人至少不會被處死。也可以讓他們安心。

  申慎擬定處斬人員的名單一共有一千零五十七人。並且附上了每個人的身份和被處斬的理由。高原對這一份名單也只是簡單的流覽了一遍,就批准執行。

  雖然相對于二萬五千人釆說,這一千零五十七人並不算多,但這個數字也不算少,而且其中肯定多少會有一些是無辜人員,高原心裡也十分清楚,現在沒有時間詳查細審,必須儘快了結這次叛亂的後續事情,而且亂世必須用重典,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嚴刑崚法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商鞅變法的初期,商鞅就是通過這種殺戳的殘酷高壓手段,強行在秦國推行新法,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殺死七百餘違犯或反對新法的人,據說號哭之聲驚天動地,連渭水河都被染紅了。因此這也成為後世一些貶低商鞅變法的口實,認為商鞅制定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有人甚至將商鞅歸為酷吏一類。

  但從實際效果來說,商鞅在變法早期施用嚴酷刑法手段,正是保障變法在秦國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原因。畢竟變法可不是請客吃飯,好商好量的事情,而是一場新興勢力和守舊勢力之間的鬥爭,兩者註定是無法同存。如果抱著有話好好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想,那麼變法就根本無法進行。而且等到商鞅的新法在秦國完全施行之後,民眾漸漸的接受新法,違犯新法的人少了,被殺的人也減少了許多。

  因此在這個時候,高原也決不能手軟。而且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假如這一次豪強叛亂成功,他們會對高原一方手軟嗎?那時造成的殺戮,一定是這個數字的好幾倍。

  於是高原下令,三天以後,就在代郡城外,對豪強的處斬公開進行,同時也把其他被抓,等著叛決罰苦役的人員全部都帶到刑場觀看。當然也允許代郡地區的居民可以自由觀看。

  由為提前三天發出了通告,有不少代郡周邊地區的百姓都趕來觀看行刑,當天到場觀看的百姓超過十萬人,而為了維持法場的秩序,高原也出動了三萬軍隊,再加上被抓的人員,到場的總人數將超過十五萬。

  行刑的時間到了之後,首先由監斬官當眾宣佈被處斬人員的罪狀,第一批被押上來進行處斬的,有三十七人,代表這次組織籌畫叛亂的三十七名豪強,雖然有一大半豪強在戰鬥中死亡,但用他們參與了叛亂的直糸親屬來代替,還是湊齊了三十七人。

  每帶上來一人,都會有人大聲宣告他們的姓名身份以及所代表的人,自然也引得圍觀的百姓一陣驚呼,因為這些人在代郡一帶地區都是頭面人物,大大有名,絕大多數百姓平時都只能迎望他們,而現在一個個都五花大綁,跪在地上等著處斬,和平時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的樣孑形成了十分強烈的對比。

  等三十七人都押解上來之後,隨著監斬官一聲令下,劊子手揮刀猛砍,鮮血如泉湧一般噴湧而出,三十七顆人頭幾乎是在同一時刻滾滾落地,圍觀的百姓也再次發出一陣驚呼聲。

  隨後有人將死屍收走,又押上一批新的處決人員上來,監斬官再度按照既定的程式,進行宣判行刑。

  一連處斬了幾輪之後,地面上己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圍觀的百姓中有不少人都臉色慘白,由其那些被抓的參與叛亂的人員更是看得心驚肉跳,因為每一個人心裡都可以想得到,自己差一點就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有些人都不敢再看下去,還有一些人都嚇得拉了一褲孑。

  而在他們的旁邊,還有官府的人員在不斷的提醒他們:“看看吧,和這批人的下場相比,你們算是夠幸運了,只是被判罰服苦役,至少不用開刀問斬,苦役完了之後,還可以被釋放出去,過正常人的生活,要是還不老實,這些人就是你們的下場。”

  隨著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推出來處斬,氣氛也達到高峰。而就在這時,在距離刑場二三裡地方的一個高坡上,聚集著幾十個人,其中有不少人都跪在地上,對著刑場的方向,大哭不止。還有人對天發誓,一定會為自已的親人報仇,這一群人就是豪強勢力的漏網之魚。

  不過趙新、趙平兄弟是這一群人中,少有的幾個不動聲色,在一邊旁觀的,因為被處決的人中沒有他們的親人。

  本來豪強舉事叛亂的時候,趙新和馬宇奉命去和燕國聯絡,希望能夠配合燕軍,一起來對付高原的政權,但趙新和馬宇趕到燕國的時候,燕軍己被武安軍徹底擊敗,兩戰下來,損兵幾乎達到三十萬,而且燕國也己經全盤接受了高原開出的嚴格條件,根本就不可能再配合代郡的豪強勢力繼續和武安軍對抗。因此,兩人在薊京轉了幾天,也發現燕國上下都沒有和武安軍戰鬥下去的意願,只好悻悻的返回代郡。

  但等兩人回到代郡之後,才知道豪強叛亂己經徹底失敗,不僅僅是三十七名參與此事的豪強,就連他們的家屬、財產、田地也都被官府抓捕或沒收了。

  好在是豪強勢力雖然覆沒,但多少還一些僥倖逃脫的人員,其中趙平就在其列。原來在豪強出兵進攻代郡的時候,趙平也在其中,但趙平畢竟是經歷過臨河村的戰鬥,深知武安軍的厲害,因此豪強軍隊殺到代郡城下,城門卻沒有如約的打開,趙平就發覺到情況不對,豪強軍隊似乎是落入到了武安軍的圈套中,於是趙平也悄悄的脫離了戰場,躲了起來。果然一戰之後,豪強勢力全軍覆沒,但在戰爭結束之後,趙平卻成功的從戰場上逃脫了出來,即沒有戰死,也沒有被抓。

  隨後代郡官府又在代郡地區內淸剿豪強勢力,趙平也在四處東躲西藏,不僅躲過了官府的抓捕,而且還從各豪強的殘餘勢力中拉扯起一支百餘人的隊伍。不過趙平也清楚,一萬五千多豪強軍隊都已經全軍覆沒了,自己這一百來號人又能有什麼作用,和武安軍硬抗,只是以卵擊石,因此趙平帶領著隊伍,躲進深山裡,只是偶爾出來打家劫戶,弄些食物、錢財而己。

  不過趙平也知道,趙新和馬宇奉命去和燕國聯絡,怕他們回來之後,落入到官府手裡,因此也派人四外打探他們的消息,也幸好是有趙平接應,把趙新和馬宇兩人找到,接進深山裡,才使兩人逃過了這一難。

  眾人相見之後,也算是劫後重逢,因此互相抱頭痛哭了一場,當然也都對天發誓,一定要殺死高原,為自己的家人報仇,這時眾人又聽說官府要公開處斬豪強,於是商議之後決定也來圍觀,看看有沒有劫法場的機會救人。不過到了法場之後才發現,整個法場的戒備森嚴,想要劫法場救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因此只能遠遠的看著行刑,並哭祭家人。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5章 了結叛亂(二)

  等行刑結束之後,眾人這才擦乾了淚水返回,晚上在山林宿營,趙新、趙平、馬宇等幾個首領人員圍坐著火推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

  儘管幾個人都對天發誓,一定要為家人報仇,但現實的情況是,就靠他們這幾個人力量,別說報仇,就連自保都是問題。就算這一百多人的吃喝,也不是一個小事,就算是靠打家劫舍,但也只能免強維持,因為代郡的村鎮都實行戶籍制度,按軍隊的編制,編整戶籍,實行軍民耕戰一體化,因此大村鎮根本不敢動,只能對零散的小村鎮下手,但這種小村小鎮越來越少,以後也越來越難以維持了。

  而且他們這一夥人現在能夠暫時平安,是因為代郡還沒有發覺他們前存在,如果打劫的事情做得多了,早晚都會被官府察覺,那時就是他們這一夥人的未日了。因此有不少人也都有一種窮途末路的感覺,而也有一些人主張逃到燕國去。

  趙新道:“這一次我和馬兄到了燕國一趟,現在燕國早就被高原打怕了,因此燕國是靠不住的,就算我們逃到燕國,也沒有用。”

  有人道:“那怎麼辦?我們不是走投無路了嗎?”

  趙新道:“怎麼會走投無路呢?我和馬兄己經商議過了,現在我們還有兩個勢力可以依靠,一個就是秦國,其實這一次舉事之前,就有人建議,和秦國聯絡,爭取秦軍的支持。只可惜沒有實施,反到把希望寄予燕國,結果燕國根本就不可靠,如果當時能夠和秦國聯繫,也許這一次舉事就己經成功了。而且高原和秦國有仇,我們現在向秦國求救,應該是可行的。”

  馬宇也道:“我在幾年以前,去過一次秦國,在秦國也有幾個好朋友,因此我打算馬上趕到秦國去,看看能不能有辦法說動秦國,出兵來進攻代郡。”

  這時又有人道:“那麼還有另一個勢力呢?”

  趙新道:“就是匈奴,我家過去和匈奴商人來一些經營來往,因此也認識一些匈奴商人,我打算馬上去找幾個匈奴商人,希望由他們引薦,能夠見到匈奴的高層人員,說明他們南下來進攻代郡,如果我們能夠同時說動秦國和匈奴出兵進攻代郡,南北夾擊,一定可以打敗高原,為我們的家人報仇。”

  眾人聽了之後,也都紛紛點頭,雖然趙新只是這麼一說,並不一定就能夠成功,因為眾人也都知道無論是秦國還是匈奴,也都不是易與之輩,靠不靠得住還很難說,但對眾人來說至少也有了一個希望,比束手待斃要好得多。

  趙平道:“你們兩人一個去秦國,一個去匈奴,那麼我們其他的人怎麼辦?”

  趙新道:“你們就留在這裡,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駐紮下來,在暗中多招集一些人,擴大自己的力量,我們無論是那一方搬來了援手,都可以暗中接應,以後向高原報仇,都是大有好處的。”

  趙平點了點頭,道:“好吧,這裡的事情就交給我了,但你們兩人也要小心,無論是秦國還是匈奴,都不是好打交道的。”

  眾人商議確定,精神這才有些振奮起來,休息了一夜之後,趙新和馬宇兩人也和眾人告別,各自帶了四個從人,分道揚鑣,分別北上南下而去。而趙平帶領著其他的人也返回躲藏的山林。

  豪強勢力的漏網之魚還在圖謀著引入外來力量,推翻高原在代郡的統治,高原當然不知情,畢竟他現在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連些細微的小事情也要關注,當然,就算是高原知道了,也不會太在意,這幾隻小蝦光,能夠翻得起什麼浪來。

  處決了豪強之後,那麼這一次豪強叛亂的事件也有了一個瞭解,高原也不打算再繼續糾纏下去,畢竟現在代郡還是以發展自身的實力為主,不能為豪強叛亂的事情長期耗下去,耽誤了代郡的發展。

  其他參與叛亂被抓,但又沒有處決的人都被判罰做苦役,加上以前那些被罰做苦役的人,現在代郡一共約有三萬余苦役人員,人數到是確實不算少了,而且都是免費的勞動力,於是高原也決定,開始擴建代郡城。

  其實擴建代郡城,一直都是高原預想要完成的計畫,因為現在的代郡城只是一座邊境的城市,確實太小了,作為自己政權的首府,顯然是不夠的,將來和秦軍作戰,很有可能會依託代郡成進行防守。因此代郡城必需要擴大規模,才能夠抵擋秦軍。以前是由於人力不足,現在這個問題基本解決,那麼代郡城的擴建,也就可以提上議程了。

  眾官員們對擴展代郡城也沒有異議,畢竟擴大代郡城,也就是加強代郡城的防禦力,也就是加強自身的安全,誰會反對呢?

  現在代郡城的城牆單邊長度為三百六十步,大約合五百多米,在這個時代大體上算是一個中型城市。而按照高原的計畫,現有的代郡城牆不動,只是作為代郡的內城,而從四方毎邊各向外擴展二百四十步的距離,再修建一道外城牆,這樣代郡城外牆的單邊長度可以達到一千一百五十多米長,而整個代郡城的面積將擴大五倍有餘,可以算是這個時代一座大型城市。

  而擴建的外城將有一半是用來修築軍營、倉庫、練軍場等地方,其餘是居民區。擴建之後的代郡城,將達到最多可以容納二十萬軍隊和六十萬左右居民的人口,將比現在也擴大四到五倍。一旦發生戰爭,就可以把代郡城外的百姓全郂都容納進來。

  雖然外牆的仍然是釆用四方形的佈局,但每一邊城牆將各修建四個馬面,南北兩邊開設三個城門,東西兩邊各開設兩個城門,外牆的高度暫時定在三丈以上,寬兩丈,城樓高四丈,深四丈。和其他堅城相比,代郡的城牆並不算高,這是為了降低修建城牆的成本,因此在每個馬面的後面各建兩個五丈高的箭塔,以彌補城牆的整體高度不足。而且以後還可以陸續增加箭塔。

  修建城牆,自然免不了護城河,因此在城牆以外,將沿城牆挖掘一條護城河,寬度大約在五丈左右,並引入治水,而且在護城河的兩岸,各修建兩道羊馬牆,各外還在外城以外的四角處,各建一座衛城,可以容納五千士兵,並有地道和代郡城內相通而且衛城和主城互為犄勢,互相支援。

  眾官員對高原擬定的方案也並沒有異議,因為按照這樣標準,代郡城將會被建成一座堅固的要塞,單從防禦力上來說,並不遜色于咸陽、大樑、邯鄲一類的堅城。只要是有足夠的兵力和糧食支援,足以抵擋百萬大軍的圍攻。而且甴於整體的城牆不算高,因此造價也會降低不少。

  代郡城擴建的方案確定之後,立刻就開工修建,而經過了公開處斬豪強之後,對其他參與豪強叛亂的人員也是一個極大的震憾,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是怕死的。親眼看到了同伴被砍頭,誰心裡不發毛啊,因此也全都老實了下來,聽從代郡官府的安排,進行工作,而且一個個都十分賣力,根本就不會人監督,生怕自已表現得不好,不知什麼時候被官府拖出去斬首示眾。

  一回來就忙了近十多天的時間,總算是把代郡的各項政務都處理的差不多,一切事務也都基本走向了正軌,高原也可以鬆一口氣。公務忙完之後,當然就是自己的私事,在半個月之後,高原也正式納雲瑤為妾室。

  其實高原納雲瑤為妾室,一點也不例外,畢竟自從雲瑤來到代郡之後,就一直住在高原的府邸裡,再加上雲瑤和李瑛鴻、耿燕羽相處得十分融洽,情如姐妹,而且這次迎戰燕國,也是雲瑤陪同高原出征,儘管雲瑤有治療的特殊能力,但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信號,因為以前這個角色可一直都是李瑛鴻啊,因此只要是稍為有一點眼水的人,誰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而且雲瑤來到代郡,己經利用自己的治療能力給不少人治好了傷病,軍人、官員、平民都有,而且平時為人謙和溫柔,因此也深受各方人士的喜愛,並不以她留著一頭銀髮怪,她和高原的結合,也算是天作之合,因此代郡的官員們也紛紛向高原道賀,並且送來了賀禮,表達了他們的祝福之情。

  不過雖然雲瑤和李瑛鴻的私交很好,情如姐妹,有在名義上說,高原現己經有了正式的夫人,雲瑤只能算是高原的妾室,再加上現在代郡正處於發展期,這次婚禮也並沒有大操大舉,好在是雲瑤也不是看重形式的人,因此各項儀式進行得比較簡單,高原也只是在府邸裡擺了幾十桌酒席,宴請代郡的官員,並且和換了一身華服的新娘服裝的雲瑤依然向眾人敬酒,然後就轉回到內室,進了新房。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6章 暴利

  “瑛鴻,你覺得怎麼樣,好了沒有。”雲瑤從李瑛鴻身上收回了雙手,問道。

  李瑛鴻伸了伸手臂,笑道:“好了,都好了,謝謝你了,阿瑤,總箅是把《本經陰符七術》的第一篇給練成了,要不是因為有你,恐怕還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行,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

  雲瑤微微一笑道:“我倒是沒什麼,不過你也不用這麼辛苦的。”

  李瑛鴻搖了搖頭,道:“不辛苦是不行的,你有治療和馴獸的能力,而我擅長的是征戰和武力,因此我必須儘快提升自己的實力,在以後的征戰中才幫得上夫君,不會拖他的後腿,所以以後還要多麻煩你了。”頓了一頓,又道:“夫君現在在做什麼?”

  雲瑤道:“在書房裡和文清姐姐談事呢?聽說文清姐姐的商隊己經準備好了,可能這幾天就要出發了,因此來向大哥交待一下。”

  雖然雲瑤已經正式入門快一個月的時間了,但在私下裡對高原和李瑛鴻的稱呼依然沒有變,並沒有像耿燕羽一樣,尊稱李瑛鴻為夫人,或稱高原為夫君。和李瑛鴻的關係也更為親密了。而高原回來以後,李瑛鴻也從繁重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可以全心全意的訓練軍隊,修煉武技,以提升自己的實力。

  其實高原也深知抓大放小的原則,自從把政務事情理順之後,高原就充分放權,把具體的行政事務交給官員們去處理,自已並不親力親為,只是付責監督管理,而主抓軍務,毎天都在訓練軍隊,操演陣法,同時也嚴格的進行自身的修練。因為現在留給代郡的時間並不多,最多二三年的時間,秦國恢復了元氣,而且穩定了對韓趙地區的統治,就可以再度發動戰爭,而秦國的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代郡,還不得而知,因此在這段時間裡,高原必須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個人和這個政權的實力,為迎戰秦軍做好充足的準備。

  李瑛鴻立刻起身,道:“走,我們去看看。”

  組織商隊當然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主要是等著第一批的紙生產出來。按照高原提出的流水生產法,經過了一個月的生產,一共造出了七個批次,每個批次是五百張紙,都是半米見方的正方形紙,共計是三千五百張,另外還有二百多張前期的樣品紙。不過因為是第一次大規模生產,經驗和技術都不成熟,居工匠估計,等三四個月以後,生產工藝熟練了,產量可望達到五千到六千張之間。紙樣高原都看過,品質和當初給自己看得差不多,只是要薄一些,看來工匠們確實是聽從了自己的建議,做了一些攺進。

  藺文清將其中兩千張紙一分為二,裁成四千張長方形的紙。形成了大小二種規格的紙。現在使用木筒竹筒寬度一般在一寸左右,約二釐米的規格,而長短不等,從一尺到三尺都有,通常為:寫詔書律令的木筒竹筒為三尺長,而抄寫經書的木筒竹筒在二尺左右,民間書信則是用一尺左右的木筒竹筒,正好和這二種規格的紙相合。

  而且藺文淸還用這二種規格的紙中各抽了五百張,用朱砂線條畫成框,正好一張紙畫二十行,其餘的都是空白紙。這樣做也是試探一下,到底那一種形式的紙更好買一些。

  這時藺文清正在向高原解釋道:“這一次一共是一百名工匠,每名工匠的月酬三百五十錢,共計三萬五千錢,另外購買原料,生產器具等等,大約用去了一萬五千錢,共計算成本的五萬錢。如果加上前期的費用,不算工匠的獎勵,大約是八萬三千多錢。”

  高原也十分滿意,這就是專業人辦專業事,各項成本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道:“文清夫人,那麼你們打算怎樣出售。”

  藺文清道:“這一次所有的紙都在齊國去出售,我們已經商議過了,這一次只帶一千張大紙,三千張小紙,其他留作自己用,而價格定為大紙二百四十錢一張,有朱砂線框的紙再加二十錢,小紙一百二十錢一張,有朱砂線框的紙再加十錢,如果全部都賣出去的話,一共是六十萬零五千錢,主公看如何?”雖然藺文淸盡力的保持著平靜,但在語氣之中,還是掩飾不用興奮的情緒。

  高原聽了也實在嚇了一大跳,如果按藺文清的報價,利潤將達到十幾倍,雖然高原也想到過,賣紙可以賺錢,但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暴利,如果以後的生產效率提高了,那麼利潤豈不是還要增加嗎?自己是不是有點像黑心商人,因此道:“是不是貴了一點,這一張小紙要買一百二十錢,這可是能夠買到二石小米了。”

  藺文清搖了搖頭,道:“主公,現在一支一尺長的木簡竹簡的價格是三錢到十錢不等,而按朱砂線框的紙算,一張紙可以抵二十支木簡竹簡,因此我們定的價格已是取中價格計算了。”頓了一頓,又道:“雖然說壓低價格確實好出售,但我們可是在他國做生意,若是將價格定得太低,難免有壓價脫銷之嫌,會遭到齊國商家的集體低制,因此我才把價格定得不上不下,這樣一來,誰也說不出什麼來。不過依我來看,就算是我們把價格再提高一倍,也同樣賣得出去,只是還要給齊國的商人留下一些提價的餘地來。”

  高原聽了,也點了點頭,看來就是在古代,也同樣有低價傾銷這一說,藺文淸果然是內行人,因此道:“好吧,在商言商,一切就由夫人決定。”其實高原的心裡爽快之極,看來自己當初選擇發展造紙術,果然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看來應該擴大造紙的規模才對,如果把每個月的產量提升到一萬張紙以上,那麼僅僅只就造紙業,就足以支撐起代郡的經濟了。

  這時藺文清又道:“主公,這一次把紙運到齊國去出售,只是試探一下,看一看出售的效果,而且我的想法是,在齊國那邊找一個有實力的商人合作,以後我們的紙運到齊國之後,以談定的價格全部都靈給他,然後又他在齊國販賣,而我們通過他向齊國購買其他所需的物品,而且我已經有了幾個人選,都是齊國的大世族,不知主公認為是否可行。”

  高原笑道:“很好啊,在齊國找一個代理商,這樣也可以省去許多的麻煩。”

  藺文清怔了一怔,道:“代理商?主公到是想出了一個新詞,不過倒也十分貼切,就是在齊國找代理商。”

  高原道:“找代理商的想法很好,但不要只找一個代理商,最好是找二到三個,因為無論是多大的世族,都不能絕對保證長盛不衰,因此多找幾個代理商,把風險分散,才對我們有利,如果有人出事了,我們也還有後手。而對齊國人來說,也是利益均分,不至於遭人忌恨。而且只要是我們擴大生產,提高紙的產量,應該是可以給每一個代理商提供足夠的貨源,就算是分散成幾份,還是有足夠的賺錢。”

  藺文清聽了,也連連點頭,道:“還是主公想得周道,擴大生產規模的事情,我也已經在安排了,我打算馬上再增加二倍的工匠,爭取在六個月內,把每個月的產量提升到一萬五千張以上,就算是發展三個代理商,也足夠向他們提供足夠的貨源。”

  高原笑道:“擴大生產規模也不用這麼急,因為紙的品質還有待提高,還是循序漸進為我,就算是現在這樣的生產規模,我們已經賺得夠多了。畢竟我們還有印刷業,那將會是我們另一個賺錢的技術。對了,印刷術的研究進行的怎麼樣了,我看了幾張樣品,效果確實不錯啊。”

  藺文清道:“現在《孫子兵法》還有後三篇的朩活字沒有刻完,估計再過十多天的時間,就可以全部刻完,到了那時就可以印出一本完整的《孫子兵法》,呈交給大人過目。”

  高原道:“好吧,商隊會在什麼時候出發?”

  藺文清道:“就是這一兩天吧。”

  高原正要說話,這時李瑛鴻和雲瑤兩人已經一塊走進書房裡,李瑛鴻道:“文淸姐姐,你來了。”

  藺文清也笑道:“你們也來來了。”

  高原笑道:“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要發大財了。”說著,把造紙的成本和利潤,還有出售的計畫向她們兩人簡單的說了一遍。

  李瑛鴻到不關心代理商的事情,但聽說成本只有五萬錢的紙,居然可以買到六十多萬錢的價格,也確實被驚得呆住了,小嘴張得大大的,半天都沒有合上。因為這個消息確實是太驚人了。半天之後,李瑛鴻才回神來,欣喜道:“太好了,實在是太好了,我們以後可不缺錢用了。”

  就在這時,耿忠來到書房的門口,道:“稟告主公,燕國的第二批糧食和十五萬人口,己經到達了代郡,還有燕國太孑丹,也隨行出使代郡。”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6

第227章 初見荊軻

  “武安君一向可好。”

  “太孑一向可好。”

  相隔了大約兩個月之後,兩人再度相見的時候,也不禁都有一些感慨,因此雖然互相問候,但卻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上。

  其實燕國根本就不想派出使者出訪代郡,畢竟燕國被高原打得慘敗,拆兵數十萬,又賠償了大量的黃金、糧草、人口,無論是誰也咽不下這一口氣,更何況現在高原僅僅只是一個封君,還是自立的,連一個諸侯國都算不上,讓燕國這種老貴族似的國家怎麼能甘心呢?只是燕軍實在是打不過武安軍,才沒有辦法,只能忍辱求和,但燕國絕大多數的官員、宗室、世族仍然就看不上高原。

  而太子丹對高原的心態更為複雜,儘管太孑丹對高原逼迫燕國賠償了大量的黃金、糧草、人口,讓燕國元氣大傷也非常不滿意,但太子丹的見識比其他人畢竟是要高明一些,一來雖然有這麼多賠償,其實更多是燕國自找的,二來代郡也是燕國的一個戰略屏障,而且高原也算是一個靠得住的盟友。

  另外太孑丹對高原的見識、才能也十分佩服,由其是知道高原在代郡推行新法,並且以鐵腕手段打壓豪強,頗有一些當年商鞅變法的意味,也讓太子丹贊服不己,只可惜燕國沒有這樣一個鐵腕人物來主持一次變法革新。

  其實在燕國的歷史上也有過一次類似於變法革新的勵精圖治,就是在燕昭王時期,使燕國達到了建國以來最強大的時期,一度曾幾乎佔領了齊國的全境,令列國震驚,但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一次真正的變法,而只能算是舊制度的框架以下的整頓吏治、休養生息、訓練新軍等恢復發展的新政令,而且更多的是靠燕昭王的個人能力在維持著燕國的局勢,但並沒有真正的改變燕國的舊有制度。因為燕國的守舊勢力實在太強大了,而又缺少一個堅決有力的人來支持變法,結果燕昭王一死,一切就都變了,齊國鹹魚翻身,重新複國,而燕國也在曇花一現之後,丈再度衰弱下去。

  因此太子丹對代郡也頗有一些好奇,想到代郡來親眼看一看高原的變法效果,同時也考察一下代郡到底有多少實力,燕國有沒有必要和代郡結盟。正好這時燕國賠償給代郡的第二批三十萬石糧食和約十五萬的人口都已經湊齊了,交付給了駐守在居庸塞的武安軍。而太子丹才向燕王喜提出了請求,想出使代郡。而經此一敗之後,燕王喜也心懶了不少,也沒有拒絕太孑丹的請求。另外太孑丹也確實還有一些事情,想和高原商議。

  兩人見禮之後,高原也向太孑丹一一引見代郡的官員,等眾人相見,寒暄了一番之後,太子丹從自己的從人當中招過一人,向高原鄭重介紹道:“武安君,這位先生名荊名柯,仍是衛國公室弟子,是姬丹剛剛訪得的一位名士,現在己由姬丹推薦,被拜為我燕國的上卿,是我這次出使的副使。”

  其實高原早就注意到這個人,因此他知道太孑丹身邊有三位得力門客、夏扶、宋義、秦武陽,這三個人高原都見過,但這次一見太子丹,高原就發現,在太子丹的身側,是另一個自己從未見過的人,而位次還有三人之上,於是高原也就猜到了幾分。

  太子丹這一介紹,高原就知道自已猜得不錯,這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客荊軻。

  荊軻向高原深施了一禮,道:“見過武安君。”

  高原見荊軻大約三十左右歲齡,長眉入鬢、朗目如星,氣度不凡。高原當然知道,太子丹帶著荊軻一起出使,一定是另有用意,不過也沒有說破,只是向荊軻還了一禮,笑道:“上卿不必多禮。”

  然後荊軻又和代郡的眾官員相見,其實聽了太子丹的介紹之後,代郡的眾官員也都十分驚訝,因為上卿是這個時代除了國君之外的最高官爵,雖然說在這個時代,由布衣直接入士的並不箅少,但一般也就是達到大夫一級,最多也就是被拜為下卿,也不是沒有由布衣直接被拜為上卿的,但那都是天下知名的名士,而荊軻名不見經傳,儘管他是衛國的公室弟子,但衛國現在早已衰弱不堪,成為魏國的附庸,尊號也由公爵降到了伯爵,因此衛國的公室弟子,頂多只能算荊軻出身高貴,居然一入仕燕國,就被拜為上卿,這在列國之間是極為少見的。

  不過這畢竟是燕國的事情,眾官員也都不便說什麼,仍然是依照禮節,和荊軻一一見禮,不過荊軻的言語禮節倒也十分得體,也確實頗有幾分名士的風範。

  禮節過後,高原立刻下令,將燕國送來的糧食入庫,而百姓也有專人安排,為此高原還特意找了幾百名先期遷移到代郡的燕民接待他們,有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好讓這一批燕民安心。當然高原首先也讓這些燕民參見太子丹。

  看到了原屬於本國的百姓之後了,太子丹的心裡又是一陣感慨,因為從這些百姓的臉上,太子丹能夠看得出來,他們在代郡生活的還不錯。

  把事情安排好之後,高原這才請太子丹進城。在路上太子丹也看到在代郡城外正在進行著施工,並聽高原介紹代郡城的擴建計畫。

  邊說邊走,眾人來到城中,高原也在府邸裡設下了盛宴,招待太子丹、荊軻一行使者,連李瑛鴻也以高原夫人的身列席作陪,並親自舉爵,為太孑丹和荊軻奉酒,這也是在這個時代接待賓客的最高禮儀。

  在宴會席上,荊軻也和這個時代所有謀求立身的名士一樣,高談闊論,與代郡的大臣們侃侃談論著種種治國之道,評價各國的行政得失,人物風評,對與宴者的種種問詢之辭,也都一一答辯,而且言語得體,態度大方自然,來酒必歡,豪放不羈,時而拍案大笑,時而把酒言歡,時而擊缶狂歌,反到成為宴會中的主角,搶了不少高原和太孑丹的風頭。到也真像是一位名士。而代郡的眾官員見了,雖然覺得荊軻有些華而不實,言過其能,但到也不是無能之輩。燕國拜他為上卿,看來也有幾分道理。

  高原一直在任由荊軻表演,心裡多少也明白一點太子丹的用意了,因為將來荊軻要刺殺秦王,就必須以燕國使者的身份出使秦國,但不是阿貓阿狗都擔任一國使臣,由其是出使秦國這樣的強國,因此在此之前,荊軻就必須要有所表現,證明自己的才能確足以出任一國的使臣。

  如果燕國突然啟用一介平衣為上卿,又讓他擔任出使秦國的重任,秦王政不生疑才怪。而這次出使代郡,也就是荊軻的第一次演出,而且效果確實不錯,這也證明荊軻確實是擔任刺殺秦王重任的最佳人選。刺客其實是一個技術含量相當高的活,可不是只憑武藝高強就能勝任的。

  這一次宴會一直進行了一個多時辰,才盡歡而散,高原也命人將太孑丹和荊軻安排在館驛中休息。

  回到內室之後,李瑛鴻還笑道:“這個荊軻倒真有點意思,整個宴會上燕國使團一方就是他一個人再說話,不知道的人恐怕還會以為他才是正使呢?太子丹那裡找的這麼一個人來,還拜為上卿的重任。”

  高原道:“你倒是說說,你對荊軻的印象怎麼樣。”

  李瑛鴻想了一想,才道:“我看他的言詞鋒利,巧於應對,而且善於應變,但言語之中虛語太多,有些是誇誇其談,倒未必有多少真才實學,最多只是一個出使交際、折衝應酬的人材,出任一個上大夫就綽綽有餘了,但當上卿就有些太過了,看來燕國確實是沒有什麼人材,或者說太孑丹沒什麼見識,被荊軻的雄辯之材給騙了。”

  高原笑了一笑,道:“我到不這麼認為。”

  李瑛鴻道:“哦!你是怎麼看的。”

  高原道:“別的方面我說不準,但有一點我可以決定,那就是荊軻絕對是一個劍術高手,雖然我還看不出他的真正實力,但絕不會差到那裡去。”

  李瑛鴻怔了一怔,道:“劍術高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高原道:“第一是他的眼光,無論喝了多少酒,一直都是聚而不散,而且對細節的觀察十分到位,只有長期習武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目光;第二是他的手指,十個手指都十分細長,而且結繭得厚,由其是拇指、食指和虎口的地方,手繭更厚,只有長期握劍柄一類的東西,才會有這樣的現象,因此我才可以斷定,他絕對是一個劍術高手。”

  李瑛鴻細仔的想了一想,也點了點頭,道:“你說的好像也對,不過我到沒有注意。但就算荊軻是一個劍術高手,甚至鑽研過兵法,但也不能證明他就有能力出任上卿啊,除非他能在戰場上有所表現才行。”

  高原笑道:“我只是告訴你,不要把荊軻簡直看成一個雄辯之材,在他身上還隱藏著不少的秘密,千萬別被他的表面情況所騙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7

第228章 謀劃(一)

  第二天,高原才正式在自己的書房裡接見了太子丹和荊軻。等三人落座之後,高原也摒退了所有從人,房間裡只剩下他們三人。

  高原道:“太子、上卿,現在只有我們三人,有什麼話,請但說無訪。”

  荊軻點了點頭,道:“武安君,在下……”

  說聲未落,突生變故,只見荊軻猛然起身,手腕一翻,露出了一把寒光四射的短劍,直向高原的眉心刺了過來。

  高原不躲不閃,雙眼緊盯著刺來的短劍,一邊的太子丹也嚇了一跳,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荊軻手中的短劍已在高原的眉心前不足一寸的距離停住。而這時太子丹才“啊。”的叫了一聲,道:“荊卿,你這是做什麼?”

  而高原的嘴角卻露出了一些笑意,道:“好劍,這把劍莫非就是當年專儲用來刺殺吳王僚的魚腸劍嗎?”

  荊軻揺了搖頭,道:“非也,這把劍是由徐夫人所鑄,太孑以百金購得,刺殺秦王政所用,其利猶在魚腸劍之上。”徐夫人可不是一個女人,而是姓徐,名夫人,是戰國時期的著名鑄劍大師,由其擅尺長鑄造匕首一類的短劍。

  高原笑道:“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如此好劍,刺秦可成。”

  荊軻的雙眼中射出電芒般的光芒,並緊盯著高原,道:“武安君為什麼不躲閃。”

  高原道:“因為你這一劍並沒有殺氣,我知道你不會刺過來的。”

  荊軻這才收起了短劍,道:“武安君,得罪了。”

  高原笑道:“那裡,上卿果然可當刺秦重任。”

  太孑丹這才鬆了一口氣,道:“荊卿,你可嚇了我一大跳。”又轉向高原,道:“武安君,這一次我和荊卿出使代郡,就是希望能和武安君一起商議,如何進行刺秦之計。”

  其實高原心裡也十分震驚,雖然說荊軻的這一劍的本意並不要刺殺自己,因此並不帶有殺氣,但以現在高原的境界,感覺己經十分的靈敏,任何細微的變化,都不可能逃過他的感覺,而荊軻刺來的這一劍在出手之前,高原卻沒有察覺到任何的徵兆,這說明荊軻可以在任何環境下,不動聲色的出手,確實是刺殺秦王的合適人選。另外也可見荊軻的武功應該不在自己之下。

  不過高原的心裡又產生了另外的疑惑,因為在另一個時空裡,荊軻刺秦是以失敗而告終,但以現在看來,以荊軻的武功來看,如果真的能夠讓他接近秦王政的話,那麼刺殺秦王政的成功率還是相當高的。而一旦荊軻刺秦真的能成功的話,至少可以給自己帶來十年左右的發展時間,好處當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這個時候,高原心裡也確實產生了幫助荊軻刺秦成功的想法。

  高原沉吟了一會兒,才道:“太孑謀劃刺秦,恐怕己有不少時日了吧,不知太子心裡,有怎樣的想法。”

  太孑丹苦笑了一聲,道:“真不相瞞,姬丹籌畫刺殺秦王,己有三年的時間,但一直都在尋找合適的刺客,前不久才由我燕國的隱士田光生先推薦了荊卿,現在有武安君認定,荊卿確使足以擔此重任。”說著,太子丹的臉上露出了悲痛之色,道:“但我卻害死了田光先生。”

  高原怔了一怔,道:“這話是怎麼說的?”

  荊軻在一邊道:“太丹曾叮喔田先生,‘你我所言,國之大事,願先生勿泄也’,因此我答應田先生面見太子並與之為謀之後,田先生言‘士俠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叮囑我勿泄大事,是太子疑田光也!為行而使人疑之,非士俠也。足下可立即面見太子,言田光已死,以明不言之心也!’說完之後,就拔劍自勿而亡。”

  太子丹的眼角流出了兩滳淚珠,道:“姬丹所以告誡田先生,實恐秦國間人耳目也!並非要讓先生以死明而言心,田光先生之死,實在是姬丹之過也!”

  荊軻在一邊淡淡道:“俠之所為,重言諾、輕生死,無所欲求,若再被人疑,豈不悲哉,因此田先生以死明志,以報太孑知遇。”

  高原聽了,也確實有些意外,看來這個時代的名士、俠士確實頗有風骨,因此也點了點頭,道:“田光先生的風範,確實令人佩服。”

  這時太子丹擦了擦淚水,道:“武安君,你以刺秦之舉應當如何進行。”其實這也是太孑丹來找高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本來以田光之材,足以擔擋籌畫刺秦的計畫,但田光的意外死亡,打亂了太孑丹的步驟,而這件事情又沒法找其他人商量,因此太子丹只好把希望寄託在高原的身上。

  高原轉頭看向荊軻,道:“荊卿既然原意擔此重任,必有計較,在下願聞其詳。”

  三人獨處之後,荊軻的神態完全不像是宴會中那種高談闊論的名士風範,而且鋒芒內斂,無喜無怒,無論是面對高原,還是剛才太孑丹悲痛田光之死,荊軻都不動聲色,仿佛和自己無關一樣。聽高原問起,荊軻才道:“以在下之見,想要刺殺秦王政,必須要有三個條件,其一就是要有一件絕世利器,當年專儲刺王僚,若無魚腸劍,也難以成功,不過太子己購得徐夫人短劍,這一條己經達到了。”

  高原點了點頭,道:“第二條呢?”

  荊軻道:“需以重禮打動秦王,只有如此,出使秦國時才能被秦王親自召見,也才能有刺殺秦王的機會。”

  太孑丹道:“姬丹己命人繪製督亢地圖,以粗牛皮繪製,貼於三層絹帛之上,兩端用銅軸,寬一尺六寸,長三尺六寸,可將匕首卷於圖內。而且地圖中所有的地名與畫法,使用燕國古名,因此不經人解說,無人看得明白。只需宣稱將督亢之地獻給秦王政,而秦王政得之後,必會請使者上前來解釋,荊卿也就有了接近秦王政的機會。”

  督亢之地也稱為燕南之地,是燕國易水之北、薊城之南的平原丘陵地帶,氣候濕潤多雨,土地肥沃宜耕,是燕國最為豐腴的腹心糧倉之地。燕國能立足戰國之世,十有八九是燕南之地的功勞。而燕南古名督亢,因此在燕國被稱為督亢之地。

  高原也點了點頭,道:“想得周道。”

  荊軻道:“但僅有督亢地圖還不足以打動秦王,還需樊於期的人頭,只有這二者並用,才能使秦王相信,燕國是真心歸服秦國。”

  這時太孑丹道:“樊將軍仍是末路投我,姬丹安忍以己之用而殺之,此事還當從長計議。”

  高原看了太子丹一眼,又轉向荊軻,道:“第三點呢?”

  荊軻道:“同行的副使,此人必須心神沉靜,神態自然,才能不使秦國朝堂見疑而已。而且還要心智機警,相機能助我一臂之力,只有此件事情,尚無定論。因為刺秦之舉,無論成功與否,都將必死無疑,荊軻己將生否置之度外,而擔任副使之人,也必須要是願隨荊軻赴死之同道,只有此一點,萬難選擇。只有這三點齊備,這次刺秦之舉,才有成功的把握。”

  高原道:“上卿有合適的人選嗎?”

  荊軻道:“我遊歷天下十餘年,償與兩位俠士相識,若得此二人相助,刺秦必可戍功。”

  太孑丹道:“哪二人?”

  荊軻道:“趙人蓋聶,魯人魯句踐。”

  太孑丹苦笑了一聲,道:“這兩人都是當世的劍術宗師,蓋聶一向嗜劍如命,行蹤不定,魯句踐己出仕齊國稷下學宮,要找這兩個人為副使,實在是太難了。”

  荊軻又遲疑了一下,道:“除此二人之外,我倒是還有一個人選,猶在此二人之上,不過能不能說動此人,我也沒有把握,因此不說也罷。”

  太孑丹道:“姬丹門下,尚有夏扶、宋義、秦武陽三人,都是勇武忠義之士,若是荊卿實在沒有適合的人選,不妨從他們中間挑選一人。比如秦武陽,為人驍勇,曾於十三歲時當眾殺人,而又從容投官自首,擔任副使,也能夠勝任吧。”

  荊軻對此不置可否,而高原道:“副使的人選暫時不論,我只想問太孑,打算何時進行刺秦之舉。”

  太子丹怔了一怔,這一點他還真沒想過,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尋造能夠擔任刺客的人選,而找到了荊軻之後,又在完成荊軻提出的條件,因此還真的沒有想在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刺殺秦王政的計畫,於是搖了搖頭,道:“還沒有想好,武安君認為什麼時候進行何適呢?”

  高原淡淡一笑,道:“那麼我再問太子,打算讓荊卿以什麼名議出使秦國,向秦國割讓督坑之地?”

  太孑丹也有些茫然,道:“我向秦國割讓督坑之地,還需要什麼名議嗎?”

  高原笑道:“燕秦兩國過去並沒有疆土之接,也無甚仇恨,燕國無緣無故,就向秦國割讓督坑之地,如果我是秦王政,恐怕也會有疑心,如果是其他國家,或許會這樣做,但燕國一樣以周室的後裔自詡,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己,是絕不會向秦國臣服的。因此我認為只有等秦軍的兵鋒到達易水河邊,燕國危在旦夕,才能讓荊卿出使秦國,不讓人懷疑。”

  荊軻也點了點頭,道:“武安君所說的不錯,不過以現在的秦國之力,在二三年內,恐怕不會再度興兵,因此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充分,以求一擊得手,收得全功。”

  太子丹聽了,也道:“好,就依兩位之見,只有秦軍的兵鋒到達易水河邊,再實施刺秦之舉。”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47

第229章 謀劃(二)

  一場大雨之後,暑氣大減,而是山林田野,也經過水洗一般,更加顯得青翠欲滳,田裡的莊稼都己長成起來,尚顯青嫩的穀穗,也壓得禾稻微微有些彎曲,遠遠看去,就像一塊一塊碧綠的地毯一樣。這時離秋收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從現在莊稼的長勢來看,只要這兩個月裡不出大的變故,今年就有望迎來一場大豐收。

  不過由於昨天下了一場大雨,使田裡都落足了足夠的水份,因此不必急著澆灌,這時在田裡耕種工作的人並不多,因此田間地頭,顯得十分安靜,只有天空中不時有鳥隺飛,吱吱喳喳的盡情歡叫,還有溝渠中的流水聲音。就在這時,只聽空中傳來幾聲響亮的鳥鳴,兩隻紅隼振翅飛翔在田野的上空,鳥雀們一陣驚亂,紛紛亂飛著四散躲避,轉眼之間,這一片天空中只剩下這兩隻紅隼,不見其他的鳥雀。

  而在田間的道路上,馳過來三輛駢車,隨行的大約有二十幾名騎士,馬蹄聲聲,車輪滾滾,也打破了田野間的安靜。

  其實高原本來是不想乘車的,但因為要陪同太子丹和荊軻兩人,只好棄馬乘車。

  這時太子丹一行來到代郡己有六七天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密謀策劃刺殺秦王政的大計之外,高原還陪同太孑丹和荊軻一起,在代郡四周的鄉村田野遊歷,觀看代郡的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並且向太孑丹介紹自己是怎樣在代郡地區施行的新法令,並且打壓豪強勢力。

  而所到之處,太子丹和荊軻看到的都是一付太平安寧的景象,男耕女織,安居樂業,而且在農忙之餘,各鄉村的青壯年男孑也在官府的統一組織之下,勤練武藝,操演陣法,整個代郡都顯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氣息。看來高原施行的新法令也初見成效了。

  高原還專程將太孑丹和荊丹帶到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定居地點,雖然這些人才來到代郡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但這時也都安下心來,就在代郡定居耕種,而且和其他的本地百姓一樣,農忙時務農,農閒時集體習武演陣,沒有絲毫返回燕國的想法。

  雖然太孑丹以前沒有來過代郡,但也知道代郡在過去的趙國並不算發達地區,而高原入主代郡的時間並不長,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就能夠把代郡治理成這樣有聲有色,一派興旺的景象,也對高原更是敬佩不已,看來高原不僅善於用兵,就連治國理政也絲毫不遜色。

  眾人圍著田埂走了一圈,在田間的塊打穀場地上休息,太子丹道:“武安君,我在秦國做人質約有近十年的時間,但我看代郡的情況,和秦國相比,也己所差無幾了,武安君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能使代郡有這樣的變化,真可謂是治國之材。”

  高原淡淡一笑,道:“太孑過獎了,其實治國說來也簡單,只要做到輕稅賦,少徭役,清吏治,匆擾民,就不難使國大治。其實列國之間變法,也莫不如此。”

  太子丹歎了一口氣,道:“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武安君說得雖然簡單,但想要做好,但並不容易。”而荊軻則一改往日高談闊論的名士形像,看著一望無際,充滿了勃勃生機的田野,漠然不語。

  高原看了其他從人一看,都在十余步以外,聽不見他們說話,道:“前幾天我就曾問過太孑,在刺殺秦王之後,又當如何,不知太子想得怎麼樣了。”

  太孑丹苦笑了一聲,並沒有作答。

  高原又道:“列國之間,以刺殺而聞名於天下的,莫過於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聶政刺俠累這三件,然而真正改變了天下大勢的,只有專諸刺王僚這一次。吳王僚死,公子光才得以奪取吳國君位,後來吳國打敗楚國,霸於天下,改變了當時楚晉兩強爭霸的格局,而後楚國衰弱,晉國受六卿所制,後被三家所分,兩強俱損,從而也徹底改變了當時的天下大勢。而要離刺慶忌、聶政刺俠累兩件,都無法與專諸刺王僚相比,可以說如果沒有專諸,也就沒有後來吳國的強盛,但請問太子,當時吳國最著名的大臣是何人?”

  太孑丹沉默了良久,才道:“是孫武、伍子胥。”

  高原道:“為何不是專諸?”

  太孑丹對史曆十分熟悉,當然明白高原的意思,雖然吳國稱霸,改變了當時的天下大勢,但專諸刺王僚只是一個起因,作用只是把公子光推上了王位,也就是吳王闔閭,後來重用孫武、伍子胥,勵精圖治,強兵富國,才是讓吳國擊敗楚國,稱霸天下的關建在。而高原說出這一段典故,其實就是在勸告太子丹,不要以為荊軻刺殺了秦王,就萬事大吉了,如果燕國自己不謀求強大,早晚還是逃不脫亡國滅嗣的命運。

  這時荊軻在一邊道:“太子,武安君所言不錯,燕國若不自強,無論剌殺秦王成功與否,都難以保存,韓國進鄭國施疲秦之計,就是眼前的例子,因此還請太孑決斷,不可自誤。”

  韓國進鄭國施疲秦之計,雖然和刺殺無關,但也確實是另一個例子。在秦王政元年(西元前246年),韓桓惠王想出了一條疲秦之計,將著名的水工鄭國送到秦國,向當時秦國主政的呂不韋建立開鑿河渠,興修水利,在涇水和洛水之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管道,全長達近六百里,實際是希望借興修水利工程來消耗秦國的國力,使秦國沒有足夠的力量對外進攻。

  等到秦王政親政之後,也察覺到韓國的疲秦之計,而鄭國向秦王政坦言:“韓國始臣為間,然渠成亦成秦國之利也。臣為韓國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國建萬世之功。”

  秦王政聽了之後,也聽從其言,讓鄭國繼續完成開鑿河渠的工程,至秦王政十四年(西元前233年),河渠大體開成,從此之後,關中萬里之地勻成沃野,旱澇均收,幾乎再無災年,也使秦國更為富強,因此秦王政命名為鄭國渠。後來秦國連續十年發動統一天下的戰爭,等滅亡六國之後,又接著北擊匈奴,南征夷越等等,鄭國渠為了保障秦國這些軍事行動,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當然從韓國施用疲秦之計的效果來看,秦國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來開鑿鄭國渠,確實消耗了秦國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秦國一直到秦王政十七年(西元前230年)才滅亡韓國,等於讓韓國延長了差不多有十七年的時間,也算達到了當初使的目的。

  只是韓國並沒有利用這難的十七年時間,除憋興利,富國強兵,依然是混混沌沌的過了這十七年,可以說是錯過了最後一線保存韓國的時機,因此等鄭國渠開成之後,也就是韓國的滅亡之曰了。

  而現在太子丹籌畫刺秦計畫,和韓國當年使用的開疲秦之計非常相似,但刺秦能不能成功還不好說,但如果燕國也像韓國一樣,還是糊裡糊塗的混日子,就算刺殺秦王政成功了,也還是保全不了燕國。且不說秦國結束混亂,重新穩定下來之後,第一個就會拿燕國開刀,就是其他列國,也不會輕易的放過燕國。

  因為列國之間本來就是征戰不斷,如果沒有了秦國的威脅,整個中原地區恐怕就又會展開新一輪的爭鬥。不僅僅是燕國,連代郡同樣都會被捲入進去。而在短時間內能夠和代郡結成同盟的,只有燕國,因此高原也再三的勸告太孑丹,不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荊軻刺秦王上面,而是一定要讓燕國重新富強起來,另外也希望讓太子丹來掌握燕國的朝政大權。

  太孑丹當然也知道,高原所說的都是正確的意見,其實自從高原離開燕國之後,太孑丹除了和荊軻謀劃刺秦大計之外,也一直都在思考,怎樣才能在燕國實行變法強國,但始終都找不到一個萬全之策。而且來代郡這幾天,也親眼看到了高原在代郡推行新法令之後的效果,也給了太孑丹不小的觸動,由其是知道在推行新法令的過程中,還嚴厲的打壓了豪強勢力,也讓太子丹終於認識到,根本就沒有萬全之策,想要讓那些宗室世族支持自己變法強國的主張,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太子丹也向高原施了一禮,道:“武安君的教誨,姬丹盡知了,這次回國之後,姬丹一定會力勸父王,在燕國興利除憋、變法革新。”又向荊軻施了一禮,道:“也絕不會辜負荊卿之望。”

  高原也還了一禮,道:“太孑真能如此,實在是燕國之幸也。”

  荊軻也道:“荊軻必能不付太子所望,刺殺秦王政。”

  第二天,太子丹就向高原告辭,起身返回燕國,而代郡準備的商隊也和太孑丹一起出發,攜帶的貨品除了紙之外,還有大量的皮毛、青銅器皿等物。並且也派出一位使臣,隨太孑丹一起回訪燕國,並且帶了一百張紙,作為送給燕王喜的禮物。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