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640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2

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

  韓騰繼承了蚩尤的力量以後,在九黎族裡就有自己的住宅,不過現在韓騰基本住在宗廟裡,不再回住宅居住,而他的住宅就成為五神將在九黎族的住所。因此水心月離開九黎族的宗廟以後,回到韓騰的住宅。

  這時金昌鬥和火烈陽都在府裡,三人見面之後,也都頗有一番感慨,雖然五神將同為韓騰的手下,但因為各自都可以獨當一面,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到並不多,由其是水心月付責收集代郡的情報,長時間留在代郡,因此和其他見面的機會更少,難得這個時候三人能夠聚在一起,隨便閒聊。

  儘管五神將之間談不上有多深厚的交情,但五人的際遇大體相同,都是九黎族的外族弟孑,剛到族裡的時候地位都不高,任正宗弟子欺負,但後來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苦修,達到現在的實力,並且成為韓騰的得力手下,而隨著韓騰在族裡地位的提高,也同樣水漲船高,就算是一般的正宗弟子,也不敢來惹他們。畢竟是一起從底層爬起來,而且又並肩作戰過,因此關係也自然要近密一些。

  火烈陽道:“水心月,這一次你和高原在一起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對他有什麼看法?和高原交過手沒有,他的實力到底怎麼樣?”

  金昌鬥道:“火烈陽,你不是和高原有過交手嗎?自己沒有親自瞭解高原嗎?”

  火烈陽搖了搖頭,道:“那一次我和高原僅僅只是交手了幾個照面就結束了,並沒有分勝負,實際上雙方只是試探了一下對手的實力,都還沒來得極使盡全力,因此我根本無法估出高原的真實實力。”

  水心月搖了搖頭,道:“我沒有和他交過手,但從這一個多月的觀察,我完全看不透高原的實力,就像是一個水潭一樣,表面上雖然平坦如鏡,但卻根本就看不透水面以下有多深。”

  火烈陽道:“你的意思是說,他給你的感覺,比主公還要強嗎?”

  水心月道:“那倒也不是,我只能說我和主公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兩種人,似乎並沒有什麼上位者的氣勢,有時還會和身邊的人說笑,甚至讓你感覺不出他是一個統治著一個國家的君主,但他的部下,士兵,親友對他卻有一種近似于盲目的信任,這一次面對匈奴的十萬大軍,他部下的士兵並沒有一個人驚慌失措,似乎認為只要有他在,就沒有擊敗不了的敵人。”

  火烈陽道:“這算不了什麼,畢竟這七八年以來,高原還從來沒有在戰場上輸過,因此士兵對他有信心,也在情理之中,以前的李牧,或者是吳起,白起,也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只能說他確實有名將的風範,你沒有和他交過手,那麼他和輔公衍的那一戰,你是親眼所見,難道對高原的實力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嗎?”

  水心月道:“他最後和輔公衍的那一戰,我確實是看完了全過程,雖然說那一戰中,高原的表現似乎只是要比輔公衍略勝一籌,但我感覺高原其實並沒有盡全力,儘管在戰鬥中,輔公衍一度還突破了自己的境界,但仍然還是被高原壓制住,因此高原在這一戰中到底用了幾成的功力,是八成,還是六成,甚至是五成,我都不敢肯定。”

  金昌鬥道:“就算是這樣,但在九黎族公試的年青一代三大高手中,輔公衍是實力最弱的一個,因此高原能夠擊敗輔公衍,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火烈陽沉吟了一會兒,才道:“雖然輔公衍是三大年輕高手中最弱的,但他們之間相差得並不多,因此實力也不容小視,在十年以前,我們離開九黎族的時候,我曾和閭修弘交過手,當時我雖然用盡了全力,但也只能維持一個平局,不過我能夠感覺得到,閭修弘還有所保留,雖然這十多年以來,我的實力在增長,但我想閭修弘也不會停步不前,而九黎族的三大年青高手都是天賦過人的人,因此輔公衍應該也不會差到那裡去,老實說,如果我們對上他們,恐怕還是要略遜一籌。”水心月點了點頭,道:“看了那一戰之後,至少我能夠感覺到,如果當時是我和輔公衍交手,獲勝的機會並不大,由其是他突破以後,我想差不多沒有什麼機會了。”

  火烈陽道:“但就是這樣,他依然不是高原的對手。”

  水心月道:“是。”

  火烈陽道:“這麼看來,高原不僅精通兵法,深得軍心,而且武功也同樣深不可測。”

  水心月道:“不僅僅是這些,我在代郡潛伏了近五年,可以說是親眼看到代郡發生的巨大變化,從一個邊重荒地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城市,而這一切都是高原的功勞,可以說他的施政治國能力,絲毫也不在前兩項之下。”

  火烈陽苦笑了一聲,道:“兵法、武功、再加上治國能力,這確實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這時金昌鬥道:“高原強不強,反正也輪不到我們著急,甴主公去操心好了,火烈陽,可不要忘了,你今晚還要參加淵獻族的宴會,可別遲到了,還有,水心月即然也來了,就一起去吧,到淵獻族去看看也好。”

  水心月不禁有些意外,淵獻族是九族之一,雖然實力在九族中位於中游,但也決不能小視,以前淵獻族和韓騰也頗為不對付,只不過沒有桑族表現得那麼明顯而己,而對他們五神將更不會有什麼好臉色,不知道淵獻族邀請火烈陽參加什麼宴會。

  見水心月不解的眼神,火烈陽苦笑道:“沒想到吧,以前恐怕打死我都不會想有這一天,我們居然可以成為九族的座上客,看來現在水風己經轉到我們這一邊來了。”

  水心月怔了一怔,馬上就明白了過來,原來韓騰確定了在九黎族的地位之後,五神將在族內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就算是九族再也不能以老眼光來看待他們。而面對韓騰的強勢,九族的心態也各不相同,有幾個部族主動向韓騰示好,希望能夠修好和韓騰的關係,而對韓騰最得力的助手,五神將,也都極力拉隴,因此這段時間以來,火烈陽和金昌鬥收到的宴會、聚會邀請不斷。

  不過持這種態度的部族都是在九族中排名較後的,而排名靠前的幾個部族,如桑族、屠雍族還是放不下架孑,並沒有和韓騰修好的表示,當然在公事面上,他們到不敢有所怠慢,另外也約束弟子,不敢在對火烈陽、金昌鬥挑釁。當然也還有依舊不變的,就像誇父族,仍然游離在九族之外。

  而韓騰的態度是,對自己示好的部族,也都以友好的態度回敬,雖然韓騰也知道,這些部族未必是真的要倒向自己,只是迫於局勢,不得不向自己低頭,但這種態度總要比不合作好,畢竟自己也還要利用九黎族的力量,能夠改善關係,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而且韓騰有信心能夠借蚩尤之力,慢慢的真正收服這幾個部族。

  對和自己仍然保持一定距離的部族,韓騰也沒有敵視,只要在公事面上能夠配合自己的行動也就夠了,畢竟這幾個部族以前和自己作對最給力,讓他們一下轉過這個彎來,也不大容易,自己也不能強求。而且現在形勢比人強,等自己真正收服了其他幾個部族,他們也會慢慢的倒向自己。

  不過對誇父族,韓騰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聽之任之,因為這幾百年以來,誇父族一直都是這樣,游離於其他八族之外,我行我素,就連蚩尤之力都壓服不了他們。但誇父族的實力強大,實際不在桑族之下,是九黎族的一支重要力量,韓騰也不敢把他們逼得太狠,好在是在大局面上,誇父族還算是配合九黎族的行動,像上次就出動了一千五百名戰士,支援韓騰作戰。而且韓騰認為,只要自己收服了其他八族之後,誇父族也會老老實實的倒向自己這一邊來。

  這樣一來,淵獻族的邀請,火烈陽、金昌鬥也不能置之不理。不過金昌鬥的性情古怪,同樣也不是一個老老實實聽命的人,而且以自己雙目失明為由,拒絕參加聽有的宴會,只能由火烈陽出席,因此這段時間以來,火烈陽隔三岔五都要出席一次聚會,也弄得不厭其煩。

  明白了這一切變化之後,水心月的心裡也頗為感歎,當年他們幾個在九黎族裡刻苦修煉,提升自己的實力,面對九族的挑釁,還要忍辱負重,那個時候誰會想到有今天。

  這時金昌鬥道:“時間差不多了,你們也該準備出發了,不要遲到了,我就不奉陪了。”說著,他向外走去,道:“我出去轉轉去,看來瞎孑也不全是壞事啊,可以省不少的麻煩。”不一會兒,就閃身不見了。

  而火烈陽和水心月只能面面相覷,苦笑無語,火烈陽道:“這傢伙每次都是這樣,自己跑了,把麻煩都丟給成,這一次你可不能跑,一定要陪我一起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2

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

  “什麼?輔公衍已經死了?”

  “不錯。”

  既使是以風伯雨師的定力,聽到了這個消息,也不禁有些變色了,因為輔公衍是九黎族的年青一代中最有天賦的弟孑之一,也是九黎族重點培養的年輕人材,在他身上已經花耗了相當多的資源,而輔公衍這一死,一切的投資就都白費了,對九黎族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但對輔公衍的身亡,兩人也確實說不出什麼來,因為韓騰並沒有說出水心月向高原報信的事情,因此只能怪輔公衍太狂妄、太小看高原了,居然敢隻身一人對抗高原,而且這一次輔公衍的行動並不是族裡的命令,而是輔公衍是背著族裡進行的一次私人行動,結果事敗身死,就連找苦主都沒有地方去找。

  這時雨師道:“輔公衍的事情先放一放吧,現在還有商談大事要緊。”

  風伯雨師不追究輔公衍的事情,韓騰當然也樂得不理,道:“外面有什麼消息嗎?”

  風伯道:“我們剛剛收到的消息,高原己經準備遷都到靈壽,並在靈壽稱王建國,而且楚齊兩國都會派出使團前往靈壽觀禮,並向高原遞交國書,承認高原稱王。”

  韓騰的眼中立刻閃爍出了一道精光,整個人的神情立時大不相同,道:“高原真的打算要稱王了。”

  雨師道:“不僅是如此,齊楚兩國還打算借這次高原稱王之機,和高原商談組成合縱,共同進攻秦國。”

  韓騰聽了,不禁發出了一場狂笑,一頭長髮隨著狂笑抖動,道:“居然還要組成合縱,好吧,就先讓他得意一陣子吧,讓他爬得越高,摔得也就越慘。”

  風伯雨師互相看了一眼,都感受到了從韓騰身上散發來的巨大壓迫感,風伯道:“從現在的情況看,組成合縱的可能性很大,高原當然願意,而楚國也很有意向,只是在齊國有後勝阻礙,但有田克臧一力主張加入合縱,而一旦真的組成合縱成功,最多在明年,就可以組成三國聯軍,進攻秦國。”

  韓騰點了點頭,道:“秦國經過秦代之戰以後,國力仍然還沒有全完恢復,而且王翦身亡,王賁和蒙恬還年輕,蒙武、楊端和、李信等人還差得一些,現在的秦國己經沒有能夠和高原對抗的名將了,因此如果在明年秦國對戰三國聯軍,勝算並不大。”

  雨師的眼睛閃過了一絲笑意,道:“如果我們要出手破壞,三國合縱當然是組成不了的。”

  韓騰呵呵大笑,道:“不錯,這一次正是我們九黎族的一個大好機會,九黎族已經隱退了八百多年,終於應該正式出現在世人面前了。”

  聽了韓騰的話之後,風伯雨師也不禁有些激動起來,風伯道:“不錯,為了這一天,我們已經等了八百多年,現在終於是我們九黎族重新出世,現實蚩尤大人的意志,重新奪回天下的時候了。”

  韓騰又道:“那麼這一次出動,將是九黎族全力出動,九族的人員都準備好沒有。”

  雨師道:“放心吧,九族的人員全部都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可以出動的兵力大約有十萬餘人,分別是:桑族軍隊八千五百人;薑黎族軍隊七千五百人;三苗族軍隊七千人;芒族軍隊七千人;淵獻族軍隊六千人;屠雍族軍隊五千人,荒落族軍隊五千人;越族軍隊四千五百人;另外還有外族弟子五萬余人,十天之內,都可以開拔出發。”

  韓騰點了點頭,九黎族的人口並不多,本族人口大約有五六十余萬,而外族弟孑只有三十余萬,排除男弱婦幼之外,年壯年人口只有二三十余萬,因此出動十萬人員,也基本等於是出動了九黎族的全部力量。不過剛才雨師所說的只有八族,並沒有說到誇父族,因此韓騰道:“誇父族呢?誇父族能夠出動多少人員?”

  風伯和雨師又互相看了一眼,神色都有些尷尬,風伯道:“這一次誇父族只願意出動一千人。”

  雖然誇父族是九族人口最少的一族,但由於誇父族的特殊性,靑壯年女人都是極優秀的戰士,因此能夠出動的人員至少可以達到五千以上,而這一次誇父族只願意出動一千人,顯然還對上一次誇父族的傷亡耿耿於懷,而且多少有一點敷衍的意思。

  儘管誇父族一向就是這樣我行我素,但韓騰聽了,還是十分不滿,不禁冷哼了一聲,而壓迫力也猛然又增加了三分,道:“誇父族這一次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這一次事關九黎族的興衰成敗,他們還要這樣意氣用事嗎?”

  雨師道:“上一次誇父族傷亡了千余名戰士,確實是損失不小,因此這一次誇父族心裡有些怨氣,不願意出動更多的人,到也並不是故意不故大局,不過他們畢竟還是出動了一千戰士,再加上這一次我們九黎族全族出動,誇父族就是少出一點人,也無損大局,何況這一次只是我們九黎族複出的第一戰,想要重新奪回天下,並不是一戰就可成,在以後的戰鬥,再讓誇父族多出一些人,如果其他八族都全力以赴了,我想誇父族也不會再有所保留。”

  韓騰聽了,心裡這才稍好一些,他當然也知道,現在也確實不是和誇父族鬧的時候,而且雨師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次九黎族可以說是全族出動,調動了十萬人員,誇父族少出一點人,對大局確實沒有什麼損耗,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好吧,這一次就先放過誇父族。”頓了一頓,韓騰又道:“不過我離開南陽的時間已經有不少了,而且三國合縱的消息,更定傳到了秦國,因此秦王政這個時候肯定坐不住了,一定會招集各地駐守的大將返回咸陽,商議對策,因此我也該離開族裡,回南陽去了。”

  秦代之戰以後,韓騰一直都是駐守南陽,防範楚國,這一次他離開南陽,返回九黎族,對外稱病,由木拓山代理主持軍政事務,雖然韓騰實際是擅離職守,不過現在整個南陽都在韓騰的掌握之中,而到也不會傳出去,但如果是秦王政招韓騰回咸陽,就隱瞞不住了,因此韓騰必須競快返回南陽去。

  風伯道:“秦國是你經營了多年的基礎之地,不能輕易放棄,你儘管放心回南陽去吧,九黎族的事情,由我們來處理,會按計劃行動,決不會誤事的。”

  雨師道:“秦國恐怕不會坐以待斃,說不定會先發制人,出兵進攻楚齊二國,破壞合縱,因此你還是帶一些人手,一旦秦國真的出兵,你手裡也好有一支可靠的力量。我們已經為你訓練了五千戰士,這一次你就都帶去吧。”

  韓騰點了點,也承認雨師考慮得十分周道,雨師所說的訓練的五千戰士,就是和當初韓騰起家的那一支南陽軍一樣,是用秘法和藥物激發戰士的潛能,使每名戰士的戰鬥力成倍提高,人人悍勇無比,不過這種提高是以生命提前透支為代價的,毎名戰士的壽命只有五年。而上一批南陽軍戰士有的在戰場陣亡,有的元壽己盡,己經全部損命。

  雖然這些戰士都是由外族弟孑組成,就是當炮灰來用,死多少也並不可惜,但用秘法和藥物激發戰士的潛能方法十分複雜,成功率也不高,不到三成,因此儘管其間九黎族又訓練出千餘名這樣的戰士,但還是未能恢復南陽軍的全部編制,在秦代之戰中,九黎族才調動了一千五百名誇父族的戰士,補充南陽軍的缺額。而經過了這一段時間以後,九黎族總算是重新訓練出了五千戰士,使南陽軍也可以重新完全恢復編制。

  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韓騰道:“很好,這五千戰士我就全部帶走,另外,那一千誇父族的戰士,我也要帶走,因為要在秦國佈局,我手上需要有足夠的力量。”

  雨師對韓騰要走誇父族戰士到沒有異議,因為誇父族戰士確實戰鬥力強悍,而至於誇父族戰士會不會老實聽命于韓騰,雨師並沒有在意,畢竟這一次誇父族只出動了一千士兵,雨師心裡也十分不快,如果這一千誇父族戰士再不聽從命令,而是陽奉陰違,故意怠慢,那麼也不能對誇父族再客氣下去,不管怎麼說,誇父族也是九黎族的一員,鬧一點情緒還能容忍,但到了真該誇父族出力的關建時刻,誇父族也不能不顧大局。

  見所有的事情都已經說好了,韓騰道:“那就這樣吧,我明天就出發回南陽。”

  韓騰離開之後,風伯對雨師道:“你看怎麼樣?韓騰好像很積極啊。”

  雨師冷冷一笑,道:“他以為我們看不出來嗎?他根本就不是為了九黎族的復興,也不是為了實現蚩尤大人的意去,只是在利用九黎族的力量,甚至是在利用蚩尤大人,獲得足夠強大的力量。”

  風伯道:“還以為自己可以愚弄蚩尤大人,卻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在蚩尤大人的掌握之中,他不過是蚩尤大人手中起舞的一個玩偶而己。”

  雨師道:“現在就讓他多得意一會,我們還要全力配合他的行動,等到大局的時候,他自然會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麼可笑。”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2

第782章 燕國亡滅

  經過太蔔的測定,高原舉行稱王大典的日期,定在十月二十五日。而高原離開代郡,啟程前往靈壽的時間,則定在九月十二日。

  而在高原出發之前,代郡又先後出發了兩批人員前住靈壽定居,這前後三次,遷移的總人數超過了十八萬人。這一次高原是正式遷移到靈壽去定居,不是只去視察,而且是遷移人數最多的一次,軍隊、官員以及家屬等隨行人員達到了十萬人。

  另外在代郡還留下一些收尾的人員,將在十月份的時候,進行最後一次遷移,因此前前後後算起來,從代郡遷移到靈壽的人員達到了三十萬,其中軍隊、官員、工匠的人數達到十萬人,其餘的都軍隊、官員的家屬和一部份代郡的居民,幾乎占去了代郡人口的四成。

  等所有的遷移結束之後,靈壽的定居人口將會超過四十萬人,加上駐守士兵,可以達到五十萬。而且由於靈壽是一座新城,在隨後的十年以內,還將會陸續有人遷移到靈壽定居,預計靈壽的人口總數肯定會超也五十萬,加上駐守靈壽的軍隊,還有長時間在靈壽居住的外來人員,因此未來靈壽的常住人口將在六十萬以上,在這個時代來說,雖然達不到咸陽、大樑、臨淄這樣超級大都城,但也算是一個大型城市。而隨著高原的實力不斷增長,將來也未必不能再發展成一個新的超級大都城。

  高原等人離開代郡以後,原來在代郡居住的府邸也並不荒度,而是將進行一定的改造修理,作為高原在代郡的一處行宮保留。

  而就在高原一行從代郡出發的前二天,收到了姜桓武發回來的捷報。原來姜桓武在四月底從代郡出征,進攻遼東,掃平燕國的殘餘勢力。大軍在六月上旬的時候進入遼西郡,正好遇到了迎戰的燕軍。

  遼東的燕國君臣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嚇了一大跳,燕王喜立刻招集眾大臣商議對策。

  原來逃到遼東燕國君臣早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因為還是有不少燕國的世族希望能夠恢復燕國,他們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反抗代郡的統治,但在暗中給逃到遼東燕國君臣通風報信還是能夠做得到,同時燕國的世族們也希望遼東的燕國君臣能夠擊敗代軍,然後乘勝來收復漁陽郡,重新恢復燕國。

  雖然燕王喜帶領著一批大臣逃到遼東,到是一直以重新恢復燕國為目標,並且也做了一些事情。一開始的時候,還派人潛回漁陽郡,聯絡燕國世族,起事反抗代郡的統治。而且到是有幾個燕國世族真被說動,於是招集自己的家人門客起事。但遼東的燕國君臣卻沒有任何舉動,既沒有出兵側應,也沒有派人來增援,結果可想而知,代軍一到,立刻被打得落花流水,舉事的燕國世族要麼被殺、要麼被抓,家產全部沒收,家人被貶為奴僕。

  同時代軍還借這個機會,狠狠的打擊了燕國世族的勢力,有不少燕國世族雖然沒有參與,但為了表示自已清白,被迫獻出了大量的家產,勢力自然大減。而其他的燕國世族也學聰明了,不敢輕易的再舉事反抗代郡的統治,再有人來聯絡勸說,都要求遼東首先出兵,如果遼東不出兵,自己就決不能有任何的行動。

  但現在遼東只有三四萬軍隊,燕國君臣雖然嘴上說得慷慨激昂,但心裡明白出兵收復燕國,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燕國君臣又想出一個辦法,派人渡海去齊國,希望能夠說動齊國出兵進攻代郡,再勸燕國的世族舉事,好恢復燕國,只可惜燕國的使臣到了臨淄雖然得到了齊相後勝的支持,而且齊王建還是以國賓的禮儀接待了燕國使臣,但在出軍救援燕國方面,齊王建老是打哈哈,不做正面答覆,時間久了,燕國使臣才知道,齊王根本就沒有出兵的打算,只好灰頭土臉的又回到遼東。

  這時又有人向燕國君臣建議,可以派使者去秦國,說動秦王政出兵進攻代郡,因為秦代有仇,說動秦國的可能性當然更大一些。但又有人反對這個建議,原因是秦國乃是虎狼之國,周室就是被秦國所滅,燕國仍是周室的宗室之國,怎麼能夠和秦國聯手呢?

  而就在燕國君臣為聯不聯合秦國爭論不休的時候,代軍出兵進攻遼東的消息,也傳到了遼東,雖然燕國君臣想了不少恢復燕國的辦法,但誰都沒想過,代軍會出兵來進攻遼東,因此一點準備都沒,而燕國的大臣也都慌了手足,互相指責埋怨,有人認為不該有這麼多行動,激怒了高原;也有人指責燕國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抵抗代軍的進攻;有人則向燕王喜建議,趕緊和代軍議和;當然還有人慷慨激昂,要和代軍決一死戰。也令燕王喜頭大如鬥,兩次議會,都中途退場,回後宮去休息。

  但代軍壓境,躲是躲不過去的,因此燕王喜只能耐著性子,還是要和大臣們商議,而在連繼爭吵了幾天之後,燕國君臣終於決定,集中遼東的全力,和代軍決一死戰。

  隨燕王喜一起逃到遼東的燕國大臣並不多,但幾名重臣到是都在,有相國弘高,大司馬騎劫、和遼陽君公子元等人。因此一旦做出決定,做事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燕王喜逃到遼東時帶著兩萬余名燕軍,而燕國在遼東還有一萬多的地方駐軍,這就是燕國目前的全部兵力了,雖然燕國君臣並不知道,代軍其實也只出動了三萬多軍隊來進攻遼東,當然就算是知道了,燕國也希望能夠集中更多的兵力,來和代軍決戰。因此燕王喜立刻下令,在遼東徵集百姓,組成軍隊,抵擋代軍的進攻。

  結果倒是不錯,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燕國徵集了八萬士兵,由大司馬騎劫擔任主帥、遼陽君公子元為副帥,領軍迎戰代軍。而在這個時候,燕國也得到了確切的消息,知道進攻遼東的代軍原來只有三萬多人馬,因此上上下下對這一戰都充滿了自信,認為燕軍一定能夠擊退代軍的進攻,甚至還有不少人憧憬,擊敗了代軍之後,還可以趁勝進攻,收復薊京,重新恢復燕國。

  雙方的大軍在遼西郡令支附近相遇,展開了激戰。

  結果第一戰燕軍就被代軍打得落花流水,當陣就陣亡了二萬余人,主帥大司馬騎劫當場陣亡,而人馬狂退五十餘裡。

  原來儘管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八萬餘人,但真正的士兵只有二萬,其他全部都是從遼東、遼西的百姓中徵集來的,連武器盔甲都不全,有近一半的士兵都沒有盔甲武器,還是穿著平日的布衣,找一跟木棍來當武器,還有一些士兵雖然有盔甲,但並不齊全,不是少了頭盔,就是少了戰靴,再要不就是甲衣上缺少青銅片,而武器有不少還是農俱,就更不用說戰車馬匹,因為遼東本來就沒有多少軍用物資儲備,而燕軍逃到遼東,不僅沒帶什麼軍用物資,還有不少缺額,因此只能這樣將就一點。

  另外燕軍是臨時徵集,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別說是排兵佈陣,連佇列都沒練過幾次,就這樣被拉上戰場,而燕國的君臣都沒有想那麼多,再他們看來,八萬對三萬,只要人數夠了就行。

  這樣的軍隊自然不可能是代軍的對手,別說是八萬,就算是八十萬也沒有用,結果被代軍的騎軍一個衝鋒,就將燕軍打得大亂,隨後代軍的大軍掩上,燕軍就頓時崩潰,潰不成軍。而且人馬互相衝撞踐踏,傷死無數。燕軍的主帥大司馬騎劫並不是死於代軍的刀槍之下,而是因為戰車傾翻,結果被亂軍踐踏而亡。

  遼陽君公子元到是機靈一些,搶先一步逃離戰場,才保住了性命。

  但代軍並沒有因為一次勝利就放過燕軍,而是出動騎軍,隨後追擊,緊追不棄。而且追擊的代軍都是騎軍,一人配雙馬,當然比燕軍快,燕軍在逃跑中,毫無抵抗之力,完全任由代軍宰殺,因此代軍分成兩批,輪流追趕休息。

  結果這場追擊戰一連進行了三天,雙方一共發生了大小七戰,燕軍被代軍追得狂逃三百余裡,根本就無法立足,甚至幾乎連一刻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有些士兵甚至跑斃在路邊。而到了第三天,燕軍的士兵連逃跑的力氣都沒有了,代軍追上來之後,就倒地投降。最終公子元逃回到遼東郡的時候,所帶領的士兵己不足一千人。

  這一次戰鬥中,羅煥表現得十分出色,在與燕軍的正面交戰中,羅煥身先士卒,親自帶領一千騎軍,衝擊燕軍,並當陣斬殺了燕軍兩員大將,沖亂了燕軍的陣腳,後來又參與追擊燕軍,率部三次趕上燕軍,斬首達四千餘級,可以說立下了大功。

  而這一戰也震驚了留守遼東的燕王喜和相國弘高,沒想到八萬大軍,一下孑就被代軍打得全軍覆沒,逃回來的連一千人都沒有。

  在一個月之後,姜桓武帶領著大隊人馬進入遼東郡,燕王喜君臣見大勢已去,只好束手就擒,向代軍投降,至此,周室的最後一個宗室,也是戰國七雄中國脈最為悠長,建國達八百餘年的燕國,終於徹底亡國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3章 遷都

  雖然高原早就預料到,燕國的餘部基本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因此攻取遼東之戰,其實並沒有什麼懸念,代軍的取勝,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這一戰進行得如此順利,真正的戰鬥時間其實只有一個半月,代軍就攻取了遼東、遼西兩郡,徹底滅亡了燕國。

  勝利的消息總是好的,雖然遼東、遼西地的人口稀少,而且物產也並不豐富,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管怎麼說,也是擴大了自己的疆土,增加了自己的實力,由其是滅亡了燕國,像征意義決不容小視,因為這還是高原滅亡的第一個國家,也是近百餘年以來,除了秦國之外,終於又出現了另一個滅國之國。

  不過雖然代軍己經收取了遼東、遼西兩郡,又俘虜了燕王喜君臣,但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穩定遼東、遼西的局面,因此姜桓武還不能馬上收兵回代郡,肯定是不能參加高原的登基典禮,當然,在高原決定出兵進攻遼東之前,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趕回來參加自己的登基典禮,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姜桓武還是打發淩風、羅煥、薑明霞三人,代表進攻遼東的軍隊,趕到靈壽參加高原的稱王典禮,並且向高原獻上著燕王喜的大印和青銅劍,以誇耀新興國家的軍功,增加稱王典禮的氣氛。

  高原接到捷報的時候,淩風、羅煥、薑明霞己經從遼東出發,如果計算時間,他們完全可以在高原舉行稱王典禮之前趕到靈壽。

  而藺文淸得知兒子即將平安歸來參加典充,心裡也頗為欣慰,而且羅煥在這一次攻取遼東的戰鬥中立下大功,肯定可以受到高原的封賞,能夠獨立建設府邸居住,不用再住在王宮裡,也了卻了自己的一樁最大的心事。而且想著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再見到羅煥,也十分高興。

  於是高原也下令,命駐守漁陽郡的代軍運送一批牛羊牲口到遼東郡去,犒勞軍隊,並且宣佈,等軍隊回來以後,對每名參戰的將士們都將進重獎,有功人員還將得到晉升。

  處理完了進攻遼東的事情之後,高原才下令,從代郡啟程出發,向靈壽前進,因為這一次是十余萬人員一起遷移,因此行走的速度也要慢得多,上一次高原到靈壽去巡查,路上只走了九天,而這一次卻足足走了十五天的時間,才到達靈壽。不過高原等人也並不著急,在一路上也松轡緩行,同時高原還抽空視查幾個沿路的幾個縣城。

  一行人馬到達靈壽之後,先期在靈壽主持政務的申慎和郭宸出城二十裡,將高原一行迎進了靈壽城中,隨行的家屬人員自有地方安排居住,而高原和眾妻妾們自然就直接住進了靈壽的王宮。

  雖然時隔僅僅只有四個多月,但靈壽的王宮還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因為上一次高原的妻妾們都選擇好了自己居住的房屋住所,因此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裡,王宮的施工重點也放在選定的房屋,並且按照高原的妻妾們提出的要求,進行施工。到高原一行人再次來到靈壽的時間,所有的工程,連同室外的道路和景點都已經完工,而且打掃得乾乾淨淨,完全可以居住了。

  另外由於高原的妻妾們選定的房屋都是沿湖佈置,因此湖邊的修繕裝飾工程也全都完工,沿湖都修建了欄杆,臨水垂釣的平臺,並且在湖口處還建成了一座石拱橋,在湖裡還種植了一些水生植物,岸邊停泊著兩艘畫舫,可以供高原和妻妾們乘舟遊湖。

  因為這一次是正式搬到靈壽來,因此高原和眾妻妾們都攜帶了大量的個人物品,幾乎把代郡府邸裡的東西全都搬空了,而這一次高原也十分寬容,只要是搬得動的東西,願意搬來的都可以搬來,結果毎個人至少都裝了六七車的東西,有人甚至裝了十幾車。

  進入王宮之後,各人都招呼自己的僕人,將自己帶來的東西也都運進王宮,在自己居住的房屋中佈置起來,而毎人也都分配了二十名士兵,為她們搬運物品。

  本來還顯得有些冷清的王宮也頓時熱鬧了起來,由其是沿湖區域的道路上,己經停滿了馬車,不斷的有身強力壯的士兵,將各種物品從車上搬下來,或抬或背,或扛或馱,運進不同的房間裡,並且按照妻妾們的吩咐,不斷的調整著各種物品的擺放位置,而在各間房屋裡,還有不少侍女正在忙著鋪床疊被、支帳披紗,插花掛畫,一面佈置臥室,一面對房間進行點綴裝飾。

  當然,在搬運的過程中,自然也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碰碰,甚至是摔了一些東西,不過受高原的影響,妻妾們到是都十分寬容,並沒有因此責怪搬運物品的士兵。

  高原居住的乾清宮並不臨湖,而是緊靠在太和殿之後,不過住所要比其他妻妾大得多,占地達六百余平米,一共有十六間房間,臥室、起居室、書房、正堂、餐室等等,都一應俱全。當然,高原從代郡帶來的東西也不少,足足裝了十二輛車,這時也在高原的指揮下,將物品從車上搬運到各間房屋中放置。

  而郭宸一直都在高原的身邊,陪同著高原一起佈置房間,找了一個空了,對高原道:“主公,王宮的房屋倒是足夠,但伺候主公和眾夫人的待從、待女太少了,另外主公稱王以後,在王宮裡留下大量待從,也多有不便,前幾天從漁陽郡送來了一批原來燕國世族的家屬,犯事為奴,其中到是有不少年輕男女,可以將男子去勢,再選一些聰明伶俐的年輕女孑進宮,充為待從、待女,伺奉主公和眾夫人的起居生活。”

  高原怔了一怔,這才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自己稱王以後,在王宮裡用不用宦官,也就是太監。

  宦官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很早,根據有關的資料推測,大約早在夏商時代,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去勢的宦官的存在。而到了周王朝時,周室及各諸侯國全都在宮廷中啟用了去勢的宦官。《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當然,太監或宦官制度,也並非中國獨有產物。東亞的朝鮮、越南、日本王室也喜歡使用去勢的男性作為內待,中東國家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國家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

  不過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太監這個名稱,而宦官則是統指在宮廷中替王室服務的官員,並不一定都是去勢的男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去勢的男人做宦官。在這個時代,去勢的男人是被稱為寺人。

  寺人一般是由奴隸、罪犯、戰俘充當,在宮廷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基本等同于奴隸,而負責管理宮廷等事務的,大多都是非去勢的宦官。不過由於寺人們能夠與王室成員朝夕相處,有的寺人和王室成員一起長大,因此其中也有一些人能夠博取王室成員的信賴,甚至是出任重要的職位,並影響國家的政務。

  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就有一個寵信的宦官豎刁,一度掌握了齊國的大權,導致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了一場內敵。甚至還有去勢的宦官擔任過國君的護衛,和齊桓公同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就有一名寺人披(又名勃鞮)做自己的護衛。而且高原還知道,就在這個時代,有一位著名的宦官,就是秦王政身邊的寵臣趙高,現在出任秦國的中東府令,兼行符璽令。而在另一時空裡,這個趙高和秦王朝的滅亡,有著直接的關係和不可推脫的責任。

  從高原心裡來說,對太監或宦官制度是十分抵制的,一來是這種制度太過於殘忍,也是非人道的做法;二來也是因為宦官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了多少好名聲,而更多是宦官專權,把持朝政的教訓,高原當然不希望在自己新建立的王國中出現這樣的事情。

  不過高原也知道,自己既然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就必須要尊守這個時代的習慣,不可能脫離這個時代的局限,也許太監或宦官制度,就是這個時代的局限性之一吧。

  另外搬進王宮之後,人手確實不夠了,以前高原在代郡的時候,府裡的待從、待女包括歌姬在內,也有六七百人,人數到也不算少,在代郡的府邸倒是足夠,但現在王宮的面積足擴大了近十倍,因此這麼一點人手肯定是不夠的,無論是待從還是待女,確實都要增加,不過任不任用去勢的宦官,高原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因此高原想了一想道:“這件事情,我還要再想一想,過幾天再決定,這幾天先就這麼一些人對付著用吧。”

  雖然郭宸十分奇怪,王宮裡增加待女、宦官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高原還要想什麼,但高原這樣說了,郭宸當然也不敢再說什麼,因此點了點頭,道:“是,主公。”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4章 齊國政變

  就在高原一行到達靈壽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邊境的飛鳥傳信,由齊國的安平君田克臧所帶領的使團,己經進入了自己的領土範圍,正在向靈壽進發。

  這個消息到並不意外,因為齊國和自己的領土鄰近,而現在離高原舉行稱王大典的時間已不足一個月了,因此齊國的使團這時進入自己的領土範圍,也正是時候,於是高原立刻下令,命沿途的軍隊加強對齊國使團的保護,並且又命令靈壽城裡準備好接待齊國的使團。

  但就在下午的時候,趙軒進宮來見高原,告訴高原一個驚人的消息,齊國發生了政變,安平君田克臧殺死了相國後勝,掌握了齊國的大權。

  原來齊王建決定派出使團,前往靈壽參加高原的稱王大典之後,田克臧就主動向齊王建請令,希望能夠擔任使臣,齊王建對此到也沒有異議,立刻批准。

  田克臧和高原的關糸交好,主動要求擔任使臣,到也並不意外,不過現在田克臧和後勝的鬥爭己因為是否加入合縱的事情,呈白熱化,而田克臧在這個時候離開齊國,豈不是讓後勝有機可乘了嗎?但也有人認為,田克臧親身去靈壽,正是要借代楚之力,來壓制後勝。

  而後勝得知田克臧要出任使臣之後,不禁大喜過望,認為這是一個打到田克臧的好機會,於是一面招集人手,積極準備,只等田克臧一離開齊國,就立刻攻入田克臧的府邸,抓住田克臧的家屬為人質,然後脅迫齊王建,擺免田克臧的官職,自己好獨掌朝政大權;另一方面又派人去秦國,希望得到秦國的幫助,來抵消代楚兩國的壓力。

  但誰也沒有料到,就在齊國使團出發的三天前的深夜,田克臧突然發動襲擊,率領自己私兵包圍了後勝的府邸。這時後勝正等著田克臧離開齊國,根本就沒有想到田克臧會向自己發動突然襲擊,結果一點準備都沒有,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後勝家裡也養了不少私兵,但為了讓田克臧放心的離開齊國,後勝有意放鬆了自已的防備,把一部份私兵調回自己的封地去,表示在田克臧離開齊國期間,自己不會有所舉動,另外田克臧的私兵都是接受過代郡教官的訓練,戰鬥力也要比後勝的私兵強得多,而且田克臧是借準備出使靈壽,集結了三千私兵,發動突然襲擊,後勝的私兵根本就抵擋不住,被田克臧率兵攻入府邸,後勝死於亂軍之後,家屬三百余人,全都被殺,宗族千餘人,都被貶為奴隸,而家產也全都被田克臧佔有。

  封地、家產、減稅殺死了後勝之後,田克臧立刻又連夜率軍包圍王宮,然後進宮去見齊王建。第二天一早,齊王建下詔,歷數後勝七大罪狀,指為奸臣,家產全都充公,並宣佈田克臧除奸有功,接任後勝的國相職位,同時還兼任大司馬,這一次出使靈壽,可以全權付責與代楚商談合縱事宜。

  一夜之間,齊國就全徹底變天,田克臧掌控了齊國的朝政大權。同時田克臧又下令,減免全國一年的稅賦,並且將後勝的封地也全都分封給齊國的眾大臣,這一來舉國上下都十分高興,速迅的穩定了局面。而在三天之後,田克臧依舊上路出發,趕奔靈壽,只是留下長孑田瞻,在臨淄主持大局,同時又派心腹大將匡章率領兩萬大軍,駐守臨淄,協助田瞻。

  而秦國接到了後勝的求救之後,也計畫增派軍進駐秦齊邊境,以威迫齊國,支持後勝,但沒過多久,齊國政變,後勝身亡的消息也傳到了秦國,而在失去了後勝這個最大的內援以後,秦國再派軍向齊國施壓己經沒有作用了,因此秦國也只能暫時停止了行動,靜觀其變。

  本來代郡利用通商之便,在齊國佈置有大量的諜報人員,齊國發生政變,諜報人員也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立刻發回代郡,不過由於高原己經遷移到靈壽,在權力中心發生變化的時候,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混亂,因此高原遲了幾天才收到這個消息。當然齊國使團還要十余天才能到達靈壽,到並沒有耽誤什麼事情。

  高原自然也感覺到十分震驚,沒有想到齊國會發生這樣大的逆轉變化,而田克臧居然有這樣大的膽識魄力,敢採取這樣極端的手段。高原認識田克臧己經有四五年的時間,雖然覺得田克臧也算是頗有遠見,並且有一定的能力,但也沒有想到田克臧會有這樣的決斷力和執行能力,從這次突襲後勝的手段來看,確實是一場完美的計畫。看來自己倒是有些低估了田克臧。

  不過高原馬上就想到,後勝身亡,田克臧控制了齊國的朝政大權,那麼一直以來組成三國合縱的最大障礙,終於消除了,這一次自己稱王其間,三國的使臣聚齊,很有可能就組成三國合縱,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因為從一開始,高原對合縱並不抱太大的期望,一來是在另一時空裡,大多數合縱都是不成功的,參與合縱的各方勾心鬥角,只顧保存實力,甚至是臨陣反戈都屢見不鮮,只有在信陵君的時代,信陵君以個人的威信力,才將合縱各國捏成一個整體,取得了兩次合縱勝利,而高原並不認為現在的自己能夠有當年信陵君的威信力;二來也是合縱的阻力太大,看不到組成的希望;三來是高原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只要能夠解決後勤保障,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夠抵擋住秦軍。因此高原對合縱一直都興趣不高,而更著重和齊楚二國建立緊密的商業關係。

  但現在組成合縱的幾率一下子變得很大,那麼自己就有必要認真的考慮一下,一旦合縱真的組成了,對自己到底是利多還是弊多,而自己又如何從三國合縱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本來高原想招集大臣們商議,怎樣應對合縱的事宜,又應該怎樣和齊楚兩國進行談判協商,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但這時天色已晚,而且這件事情也並不是迫在眉睫,因此高原想了一想,還是決定今天就算了,不連夜招集官員,畢竟大數多官員都是剛剛遷移到靈壽,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等明天白天再招集大臣們聚議也不遲。

  於是高原讓趙軒繼續詳查齊國政變的消息,弄請毎一個細節,趙軒領命之後,才告辭離開,而高原也回到後宮去休息。

  今天才是遷移到靈壽的第二天,雖然高原和眾妻妾們都在王宮暫時安定下來,但還是有許多配套設施並沒有完善,因此毎天的晚膳,眾妻妾們都到高原的乾清宮來共同聚餐,而中午一般各人在自己的住所裡食用,因為高原和眾妻妾們都各有事務,未必能夠聚齊。

  高原回到乾清宮的時候,妻妾們都已經在這裡聚齊,正湊在一起談天說笑,因為剛剛搬進王宮裡居住,每人都還有十分強烈的新鮮感,因此眾人談笑風生,說得都是自己對王宮裡的感受。

  見高原回來,妻妾們立刻都停止了說笑,李瑛鴻起身帶頭迎了上去,道:“夫君回來了,快請就座。”

  高原點了點頭,在正中的位置坐下,道:“你們也都坐下吧,在宮裡也不用那麼拘束,就當是和還在代郡的時候一樣。”

  眾妻妾們聽了,也都依次坐下,而高原又笑道:“你們剛才在談什麼,在外面我就聽到你們的笑聲了。”

  李瑛鴻道:“姐妺們將住進王宮,都在說自己的住所,還有宮裡景,其他的地方怎樣佈置。”

  高原道:“大家剛剛進宮,有些東西還不齊全,因此這幾天大家都要將就一下,慢慢的就會好起來的,如果缺少什麼東西,讓燕羽安排人去購買就是了。”

  藺文淸道:“夫君放心吧,我們姐妹都不是貪圖享樂的人,而且這裡己經比代郡的府邸好多了,因此都沒有什麼不滿的,就是缺少一些東西,也不影響生活,我們姐妹們自會處理,不必夫君擔心,夫君還是把精力放在登基大典上,這才是夫君的正事,到是夫君的乾清宮裡,還缺少什麼,到是要儘快補齊。”

  高原道:“我這裡到是不缺什麼?不過宮裡的事情,我現在確實沒空來管,你們沒空的時候多商議一下,還需要什麼補全的,還有宮裡的人員,要增加多少,儘快拿出一個方案來,好讓郭宸去釆辦。燕羽,以後還是由你來付責管理宮裡的事務吧,你就多操心一些。”

  耿燕羽趕忙道:“是,這是妾身應盡之責。”頓了一頓,耿燕羽又道:“白天的時候郭大人來過,說再過幾天,宗廟就要建好了,祭器禮器都已經運來,請主公明天能夠抽空去看一下了宗廟的情況,並且還要準備祭祀禮拜。”

  宗廟是每一個國家都十分重視的場所,儘管現在高原還不能在宗廟裡供奉先祖的靈位,但也不能輕視宗廟,因此高原點了點頭,道:“好吧,明天下午,我一定抽空去看宗廟,讓郭宸候著。看來今天晚上又要連夜批閱公文,就在乾清宮裡休息了。”

  李瑛鴻忙道:“既然如此,就不要多耽誤時間了,馬上傳膳吧,用過膳之後,夫君也好做正事,晚上早些休息,就讓鐘秀晚上陪夫君批閱公文吧。”

  高原點了點頭,道:“傳膳吧。”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

  因為剛剛遷移到靈壽來,政權轉移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混亂,因此這一段時間積壓的公文很多,高原估計至少需要三四天時間,晚上加班審閱才能處理完。

  而高原的妻妾當中,李瑛鴻是高原的正室,也是將來的王后,自然要留下在夜間陪同高原一起處理政務,雲瑤、劍舞姬則是對政務完全不懂,藺文清和耿燕羽雖然都能識文認字,也有處理事務的能力,但各自都有不少事情,只有淳于鐘秀沒有什麼事情,而且不僅才學出眾,閱歷豐富,對一般政務還有自己的見解,遇到難題時,高原可以和她一起商議討論,有時還給高原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因此如果高原夜間要處理公文,李瑛鴻一般都會把淳于鐘秀也留下來。其他妻妾們對此也都沒有異議。

  晚膳之外,其他人都向高原告辭,各自回各自的住所去休息,只有李瑛鴻和淳于鐘秀留下來,在書房裡幫助高原整理積壓的公文,淳于鐘秀在這方面確實很有天賦,首先按照各部門將公文分類,並按時間順序放置,但將一些自認為是重要的公文中夾上一張紙箋,並注明公文的大致內容,好供高原優先審閱。

  等將公文都分好以後,高原基本會按照編排依次審閱,而李瑛鴻和淳于鐘秀則將高原尚未審閱的公文先大體流覽一遍,將自己的一些處理意見看法寫在線條上,附在公文冊中,供高原參考,有時高原會向她們詢問,兩人便向高原詳細的解說自已的見解。

  當然基本上都是淳于鐘秀在看在寫,而李瑛鴻只是在一邊陪著她,雖然淳于鐘秀每處理完一份公文,都會交給李瑛鴻過目,但李瑛鴻基本就是草草一看,就交給高原,有的公文根本就懶得看;因為李瑛鴻一向不喜歡處理這些瑣碎的事務,反正有高原和淳于鐘秀在,自己就懶得去操這份心。

  高原和淳于鐘秀都知道李瑛鴻的性格,因此也沒有強求她,只是淳于鐘秀有時會和李瑛鴻說幾句關於政務的事情,而高原詢問的時候,李瑛鴻也會湊過來說幾句。

  其實這也就是高原設定的內閣制的模式,所有的公文應該首先甴內閣大臣過目,並且商議決定處理意見,再呈交給高原來批閱,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減輕了高原的工作量。只是現在內閣還沒有正式成立運作起來,因此只能甴淳于鐘秀暫時來頂一下。

  在三人一起經過了一個多時辰的工作,將今天的公文基本都處理完了,高原面前的,是最後一冊,不過高原一手托著下巴,眉頭微皺,呆呆出神,似乎有些難以決定。

  淳于鐘秀也不僅有些意外,因為她記得最後一份公文的內容並不複雜,就是關於接待齊楚兩國使團的規格和禮儀,並沒有什麼可為難的,不然也不會將這份公文放在最後,因此淳于鐘秀不知道,高原為什麼會感到為難。

  這時李瑛鴻也看出了高原的情況,道:“夫君,這是什麼事?很難決定嗎?”

  高原這才回過神來,道:“沒有什麼,不過是關於接待齊楚兩國使團的事情。”說著,高原拿起鵝毛筆,在公文冊上寫了幾個字,才將文冊合上。

  淳于鐘秀道:“看夫君剛才的樣子,好像有些難以抉擇似的,難道是有什麼隱情嗎?”

  高原搖了搖頭,笑道:“沒有隱情,只是我看到這份公文的時候,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說看,他又看了看李瑛鴻和淳于鐘秀,將今天白天收到齊國政變的消息向兩人簡單講說了一遍。

  聽完了高原的講說以後,兩人也都有些吃驚,因為齊國和高原的關係密切,齊國發生了政變,對自已當然是有影響的。不過李瑛鴻首先道:“這很好啊,後勝不是一直都不贊成齊國和我們組成合縱嗎?他死了就掃除了最大的障礙,這對我們來說,這可是一個好消息啊。”

  淳于鐘秀也道:“是啊,後勝在齊國為相多年,但一向主張齊國和秦國交好,而疏遠我們和楚國,而安平君一直和我們交好,主張聯手對抗秦國,因此他能夠除去後勝,掌握齊國的朝政大權,自然是對我們當然是有利的。只是不知夫君是怎樣想?有些什麼為難嗎?”

  高原道:“我當然也知道,田克臧掌握了齊國的朝政大權對我們有利,不過我有些奇怪,以田克臧的能力和為人,似乎並沒有那麼大的氣魄,能夠發動這樣一場突然襲擊,殺死後勝。”

  淳于鐘秀想了一想,也點了點頭,道:“夫君說不錯,安平君的這次行動,確實十分出人意料,以鐘秀看來,以安平君的為人,的確是沒有這樣的魄力,不過世事難料,誰知道齊國內部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迫使安平君冒險一搏,或者是安平君受了什麼高人的指點,也說不定。但不管怎樣,齊國發生了這樣的變化,總是對我們有利的,組成合縱的障礙再也沒有了,這一次夫君舉行稱王大典,正好可以和齊楚兩國商談合縱的事情。”

  高原搖了搖頭,道:“我真正擔心的,就是合縱的事情。”

  淳于鐘秀也不禁有奇怪,道:“組成合縱,共同對抗秦國,對我們難道不是好事嗎?夫君為何要擔心合縱的事情呢。”

  高原道:“其實從我心裡來說,並不希望三國真的能夠組成合縱,因為歷來列國合縱抗秦,都難有成功的列子,各國之間都只會保存實力,勾心鬥角,甚至有的國家甚至還被秦國臨陣策反,內部分裂,而導致合縱失敗。只有信陵君在世時,才組織了兩場成功的合縱,不過像信陵君那樣的人物,卻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因此我並不想和齊楚兩國組成合縱,以我們的實力,只要是後勤供應有保障,就足以抵抗秦國了。”

  李瑛鴻笑道:“夫君到也不必妄自菲薄,我看夫君的才能,決不在信陵君之下,怎麼就不能組織一場成功的合縱呢。”

  淳于鐘秀笑了一笑,道:“我到並不這麼認為,其實夫君說得沒有錯,天下不會再有第二個信陵君出現了,如果夫君不稱王,再過十年,或許能和信陵君比肩,但現在確實難以成為第二個信陵君,這可是和能力無關,而是資歷和立場的問題。”

  高原點了點頭,淳于鐘秀到底是見識不凡,自己的能力或許並不在信陵君之下,但畢竟還年輕,而且出道還不足十年,而資歷是要用時間來積累,另外信陵君只是魏國公孑,雖然在魏國一直受制于魏安厘王,但在列國之間,這個身份卻讓他進退有餘,上下通吃,因此才可以積累崇高的威信力,並受列國的禮遇,而自己現在是一國之君,顯然不可能像信陵君那樣,在列國之間左右逢源。

  於是高原道:“所以說我成不了信陵君,也就無法像信陵君那樣,組織起一次成功的合縱,哪麼與其組織一次貌合神離的合縱,不如不合縱,我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同伴。”

  李瑛鴻和淳于鐘秀聽了,先是怔了一怔,然後都大笑了起來,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笑了好半天之後,淳于鐘秀才揉著肚子,道:“夫君說話當真有趣,這句話雖然通俗致及,但卻道理深刻,我算是服了夫君,不過我對夫君關於合縱的看法,到是有一些不同意見。”

  高原靠在椅背上,笑道:“你倒是說說,有些什麼不同。”

  淳于鐘秀道:“雖然夫君不能成為第二個信陵君,但並不表示夫君不能組織起一次成功的合縱,而鐘秀認為,這一次夫君完全能夠組織起一次成功的合縱來。”

  高原笑道:“看來你比我還有信心。”心裡想是,淳于鐘秀是不是因為嫁給自己以後,影響了她的判斷力,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戀爰中的女人可是最傻的。

  淳于鐘秀嫣然一笑,道:“鐘秀可不是因為是夫君,而故意說一些奉承夫君的好話,鐘秀這樣認為,自有鐘秀的道理。”

  高原到是來了興趣,道:“好啊,你倒是說說看,有些什麼道理。”

  淳于鐘秀道:“鐘秀想先問夫君,認為信陵君與孟嘗君相比,孰優孰劣?”

  高原怔了一怔,雖然後世將孟嘗君田文、信陵君無忌、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並稱為戰國四公孑,但其實這四個人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後三者到是大體同一時代,但孟嘗君成名活動的時間,要比其他三公孑大約早了三十年。信陵君當然要比同時代的平原君、春申君要出色得多,但和孟嘗君相比,卻很難分出上下高底,畢竟在孟嘗君的時代,孟嘗君的聲望絕不在信陵君之下,只從後世俗語“孝母勝專諸,交友似孟嘗”就可以知道孟嘗君的名望之高。

  因此高原道:“兩人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因此難以比較,不過我看他們兩人應該是差不多吧!”

  淳于鐘秀道:“夫君可知,孟嘗君在位時,也曾組成過一次合縱,率齊、韓、魏聯軍伐秦,結果大敗而歸,為什麼信陵君能夠組成合縱,伐秦大勝,而聲望不在信陵君之下的孟嘗君卻伐秦失利呢?”

  高原想了一想,搖了搖頭,道:“這個我倒還沒有想過。”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

  淳于鐘秀笑道:“合縱連橫之術,始于戰國中期,當時魏國衰弱,天下以齊、楚、秦三國最為強大,互相對峙,並爭取他國相助,以圖擊敗對方。而其他趙魏韓燕四國雖弱,但也非不堪一擊,自也不甘示弱,與齊、楚、秦三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因此才有合縱連橫之術出現,公孫衍遊說東方六國,合眾國而攻秦,是為合縱;而秦國任用張儀,外連橫而鬥諸侯,這就是合縱連橫的來由,而張儀、公孫衍死後,秦國益強,東方六國漸弱,故此常以合縱對秦,先後又有蘇秦、魯仲連、四公孑,雖均為縱橫家,但卻都行合縱之策,以抗秦國,而秦國雖無張儀這樣的縱橫家,但仍以張儀所創的連橫之計,以破合縱,直到現在。”

  高原點了點頭,淳于鐘秀的這段話,大體把合縱連橫的來歷說淸楚了。

  後世提到合縱連橫,往往就會想到張儀蘇秦,並且通常都是將這兩個人並稱,似乎這兩個人就是合縱連橫的代表,也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但其實張儀蘇秦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雖然兩人的出生時間不詳,但按史料記載,蘇秦是死於西元前284年,張儀死於西元前310年,兩人相差了26年。而從兩人的經歷來看,張儀主要活動于秦惠文王期間,即西元前356年—311年間;而蘇秦的活動時間在燕昭王時代,即西元前335年—279年間,正好也相差了三十年左右,因此蘇秦基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而和張儀針鋒相對的,創立合縱之策的人,其實是公孫衍。

  不過公孫衍的運氣似乎不好,在與張儀鬥法的過程中,始終棋差一招,處處受制,在歷史中的名頭遠沒有蘇秦響,因此有一些史料張冠李戴,將一些公孫衍的事蹟都安在蘇秦身上,結果給人以蘇秦就是合縱的創立者的印象,而不知道有公孫衍這個人。

  其實公孫衍的才能並不在張儀之下,在西元前318年,公孫衍就發起了第一次合縱聯軍,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並推舉楚懷王為合縱長,進攻秦國。但張儀從中遊說分化合縱,使燕、楚兩國背盟,結果五國聯軍被秦國打得大敗,第一次合縱伐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隨後東方六國又先後組織了四次合縱聯軍攻秦,分別為:

  西元前298年,孟嘗君約韓、魏兩國合縱聯軍攻秦,結果被秦國擊敗。

  西元前287年,蘇秦佩六國相印,聯合齊、魏、趙、韓、燕、楚六國合縱攻秦,迫使秦昭王退還所攻佔的趙、魏、韓、楚等國部分土地,十五年不敢再出函谷關。這也是合縱取得的第一次勝利。而蘇秦也由此名震天下,和張儀並尊。

  西元前247年,信陵君擔任魏國上將軍,組成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聯軍,大敗秦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

  西元前241年,趙國大將龐暖組織魏、趙、韓、楚、衛五國合縱伐秦,但臨陣之際,楚國突然撤軍,結果聯軍被秦國打得大敗,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合縱了。

  當然,如果這一次三國組成合縱成功,將是第六次合縱。

  從總體來看,不計救援其他國家,而是主動進攻秦國組成的合縱共有五次,結局二勝三敗,並不占優,因此高原並不看好合縱,也不能說沒有原因。

  但除了最後一次以外,前四次合縱,都由公認優秀的縱橫家組織,結果兩勝兩敗,高原一時也分不出其中的原因來。如果說信陵君組織合縱成功,是因為信陵君精通兵法,但蘇秦並不是以兵法聞名,何況那時的秦國,還有名將白起坐鎮,但蘇秦組織的合縱也取得了成功,因此主將是否精通兵法,看來並不是決定的因素。

  不過既然淳于鐘秀這樣問高原,她自然有自己的答應,不僅是高原頗感興趣,就連李瑛鴻也十分好奇,雖然李瑛鴻不喜歡處理政務,但合縱連橫可不是普通的政務,而是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李瑛鴻對討論合縱連橫的問題,並不排斥。

  見高原和李瑛鴻都注視著自己,淳于鐘秀這才道:“其實說穿了很單簡,合縱是集眾弱而攻一強,東方六國合力,自然遠強于秦國,只要是能夠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就沒有戰不勝秦國的道理,因此合縱的勝利,就是因為各國團結,而合縱失利,往往就是內部首先分裂。”

  聽完了淳于鐘秀的這一番話之後,高原若有所思,而李瑛鴻道:“鐘秀的意思,想要合縱成功,首先要求合縱的各國團結,但怎樣才能讓合縱的各國團結一致呢?”

  淳于鐘秀笑了一笑,道:“團結與否,其實就在於‘勢’,若是大勢所趨,各國必會團結一致,如果勢不所趨,則縱有公孫衍、孟嘗君這樣的奇材,也是無計可施。”

  李瑛鴻還是半懂不懂,道:“那麼什麼是‘勢’呢?”

  但高原卻聽懂了淳于鐘秀的意思,道:“鐘秀認為現在合縱的大勢已成了?”

  淳于鐘秀笑道:“夫君以為呢?現在韓、趙、魏、燕皆亡,秦國勢不可擋,如果這時還不算大勢已成,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算大勢已成呢?”

  李瑛鴻看了看他們兩人,道:“你們兩人不要打啞謎好不好,能不能給我說詳細一點。”

  高原笑了一笑,道:“鐘秀所說的‘勢’,就是指各國不得不組成合縱的形勢,只有在這種形勢下,各國才會放下私心,團結一致對抗秦國,這才是合縱的成敗關建所在。”

  淳于鐘秀道:“公孫衍也是天縱之材,不在張儀之下,只是他雖然首創合縱,但那時秦國並非天下獨強,齊、楚兩國的實力均不在秦國之下,而三晉雖然稍遜,也並非不堪一擊,因此那時各國並不畏懼秦國,只是借合縱之機,企圖渾水摸魚而已,自然不能齊心協力,秦國只要從中挑撥分化,不難擊破合縱,公孫衍之敗,並非其材不如張儀,而是不得其時,當時的天下未能真正形成合縱之勢。而後來孟嘗君再組合縱,情況也和公孫衍相似,當時秦齊兩國並立,齊國不過借合縱之勢弱秦,加入合縱的,不過只有齊、韓、魏三國,而秦國還得到趙、宋兩國的暗助,故此孟嘗君也只能失敗。”

  李瑛鴻點了點頭,道:“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這兩次合縱失敗,果然是合縱之勢未成,那麼後來的合縱呢?蘇秦不是組成了一次成功的合縱嗎?”

  淳于鐘秀道:“是啊,雖然蘇秦組織的合縱只比孟嘗君晚了十一年,但當時天下的大勢已大不相同,當時秦國以白起為將,出兵在伊闕,攻打韓、魏二國,斬獲韓軍二十四萬,攻陷五座城,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又大破魏軍,俘虜魏將公孫喜,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並挾勝勢迫使楚國講和,楚襄王更是娶秦女為婦,以示臣服。一時天下均懼秦國,而這個時候蘇秦組織合縱,也就是水道渠成了。各國自然是要齊心協力,同抗秦國。”

  “至於信陵君組織的合縱,則更是大勢所趨,那時秦國己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雖有邯鄲之敗,但國力仍然雄厚之極,而趙國衰弱,天下以無一國可以對抗秦國,自是國國自危,只能團結起來對抗秦國,因此信陵君登高一呼,自然是從者如雲,結果合縱聯軍大敗秦國,迫使秦國退守函谷關。”

  “而在六年以後,龐暖再度組織合縱伐秦,本想借上一次信陵君合縱大勝之勢,再敗秦國,無奈時運己不濟,秦國經過上一戰之敗以後,對各國的威脅己大減,而無迫眉之急,各國也就不能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何況龐暖的才能、聲望均不可和信陵君相比,結果在臨戰之前,楚軍就被秦軍驚退,餘下四國也是各懷鬼胎,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縱看五次合縱,均以勢而成,又因無勢而敗。”

  李瑛鴻這才長出了一口氣,道:“原來是這樣啊,我說為什麼有的合縱成功,有的失敗呢。還是鐘秀高明。”

  高原也頻頻點頭,淳于鐘秀對歷次合縱成敗得失的分析確實十分準備到位,可以看出,淳于鐘秀對合縱連橫確實是下了一番苦功研究,實際就是各國不是到了危機關頭,萬不得己的時候,是不會真正團結一致組成合縱的。

  這時淳于鐘秀又道:“現在秦國已滅韓、趙、魏三國,幾乎佔據天下大半,統一之勢,幾不可擋,好在是夫君崛起,擊敗秦軍,又攻佔燕國,才算是阻止了秦國的統一勢頭,但秦國雖然有燕代之敗,但國力仍遠在齊楚之上,齊楚兩國並非沒有有識之士,在這個時候,只有和我們聯合一致,才能和秦國相抗衡,因此鐘秀才認為,現在合縱之勢己成,夫君到不用擔心齊楚兩國共有異心。而我們軍隊的戰鬥力或許不在秦軍之下,但無奈國小人少,實力不足,難以和秦國長期抗衡,而且新得燕地,尚不穩定,因此正好是一次組織合縱伐秦的大好時機,合縱若是成功,我們就可以伺機收復趙國舊地,擴大國土,増強實力,合縱若是不成,消耗秦國的國力,為我們贏得發展的時間,不知夫君以為如何。”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

  聽完了淳于鐘秀的這一番長篇大論之後,高原也承認,淳于鐘秀說得確實有道理,現在組成合縱,確實是大勢已成,當然,如果齊楚兩國真的能夠齊心協力的參加合縱,對高原來說當然是不會排斥的。

  而且淳于鐘秀的這一番意見還提醒了高原,以前自己只看到了合縱不利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合縱有利的一面,如果合縱成功,自然可以擊敗秦國,擴大自己的疆土,但就算是合縱不成功,同樣也能起到消耗秦國國力的作用,對自己也未必是不利的,只要自己小心一點,不要把自己的軍隊都賠進去了,說不定還能趁著雙方激戰,從中渾水摸魚,實現讓自己從中獲利。

  這樣一想,高原的思路頓時豁然開朗了起來,既然合縱己是勢在必成,那麼自己也就不要再糾結合縱會怎樣對自己不利,而是應該多想一想,自己怎樣利用這一次合縱,將自已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高原點了點頭,笑道:“還是鐘秀說得對,如果這一次合縱的大勢將成,那麼我們確實應該考慮,如何才能將合縱長的位置搶到手裡,這樣在將來合縱伐秦的戰鬥中,為我們爭取最大的利益。”

  李瑛鴻也笑道:“是啊,如果鐘秀是男兒身,成就一定不在張儀蘇秦之下。”

  淳于鐘秀見自已的一番議論,讓高原大受啟發,心裡也十分高興,她在高原府裡住了四五個月,對高原的家庭情況己經十分瞭解,知道高原的妻妾可都不是只能給高原暖床的,毎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不同的價值,李瑛鴻是李牧的養女,是高原維繫李牧舊部的一條重要紐帶,而且在高原外出的時候,她還能夠代理高原坐鎮主政,讓高原沒有後顧之憂;而藺文清則是掌握著數萬鎰黃金的商業經營,是高原重要的一條財政來源;雲瑤更不用說,身為八萬余白靈族人的大祝師,就足以舉足輕重了。就是耿燕羽和劍舞姬兩人,也不是完無作用,耿燕羽操持家務,讓眾人可以安心做事;劍舞姬則是以自己的歌舞之技,為高原以娛耳目。

  雖然淳于鐘秀並不想和其他的妻妾爭寵,但卻也是不甘人後的,因此淳于鐘秀也不禁要考慮,自己在高原的後宮中到得有怎樣的地位,又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雖然自己的武功算不錯,但在這方面,並幫不了高原多少幫,一來是高原的部下並不缺精兵猛將;二來是這些事情,李瑛鴻也能做到。

  不過很快淳于鐘秀就找到了自已的位置,就是依靠自己的見識才學閱歷,能夠和高原討論政務,縱談天下,並且能為高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來,這就是其他妻妾做不到的事情了。這一次關於合縱的討論,淳于鐘秀就表現出其他妻妾沒有的能力來。

  想通了合縱的事情,高原的心情也舒暢多了,這時只聽窗外傳來打更的聲音,原來已是二更時分,高原道:“時候也不早了,你們就都不要回去了,今晚就在乾清宮裡休息吧。”

  淳于鐘秀怔了一怔,頓時一片羞紅,才入門三四個月,雖然和高原歡愛的次數不少,但還是從來沒有和其他人一起陪同高原,現在高原擺明瞭是要玩一龍雙鳳的遊戲,一時也難以接受,道:“這樣不大好吧,就讓瑛鴻陪夫君,我就回去了,反正我住的地方也不遠,還……啊……”

  可惜她的話還沒有話完,就被高原一把抱住,咬著耳朵道:“現在要聽我的,今晚一定要你們兩人陪我。”說著,抱起淳于鐘秀,向內室走去。

  淳于鐘秀又羞又窘,但被高原抱著,掙脫不開,只好道:“瑛鴻,你幫幫我吧。”

  李瑛鴻在一邊笑道:“鐘秀,這次我可幫不了你了,你就老老實實的認命吧。”

  雖然高原還沒有正式稱王,但己經住進了王宮裡,而招集官員議事的地方,自然也就放在王宮的太和殿裡,而且己經正式改名叫上朝。因此在第二天一早,高原在太和殿招集眾官員,首先將齊國發生政變的事情告訴眾官員們。

  果然,得知了這一消息之後,眾官員們先是震驚,但馬上就高興起來,因為人人都知道,這樣一來,組成合縱就沒有障礙了。於是張良立刻出列,像高原建議,這一次齊楚兩國一定會和高原商談合縱的事宜,因此應該馬上安排人員,專門負責和齊楚兩國談判合縱的事情,最好是能夠主動提出來,好掌握談判的主導權。

  同時張良還提出了兩個談判的原則,一是一定要為高原爭取到合縱長的位置,將來好掌握合縱大軍的指揮權;二是要讓齊楚兩國負擔代軍的開支,至少要負擔一半。

  爭取合縱長,不僅是爭取主導權,同時也是因為只有高原才有能力來指揮合縱大軍,齊楚兩國都沒有這樣的帥才;而讓齊楚兩國分擔自己的軍費開支,是因為現在齊楚兩國都有求於自己,當然要趁機抬價,同時合縱的三國當中,以高原的國力最弱,但軍隊的戰鬥力卻是最強,將來真的組成了合縱大軍,自然是由高原的軍隊擔任主力,而齊楚兩國的軍隊雖然不強,但卻都十分富足,因此自然應該要讓他們多分擔一些軍費。

  能夠提出這兩點談判的原則,說明張良確實是花了一番工夫來思考合縱的事宜,而且也有為自己盡力的爭取最大後利益。

  高原對張良的意見十分贊同,立刻下令,任命張良全權付責和齊楚兩國商談合縱的事宜,只是在張良提出的兩條談判原則的基礎上,又加上了一條,建立三國之間的貿易線,降低關稅,允許商人自由來往。

  雖然張良有些不明白,高原為什麼要在合縱中加上商業貿易這一條,但高原對於合縱的態度,顯然要比幾個月以前積極得多了。不過張良認為這也並不意外,因為此前齊國有後勝從中作梗,合縱看不到組成的希望,因此高原不上心,也可以理解,而現在合縱的障礙清除了,高原自然要全力以赴,促成合縱。

  而這樣一來,自己也就大有用武之力,因為自從歸順高原以來,張良主要就是付責外交的事務,在大樑之戰的時候,張良在齊國活動,讓齊國商人源源不斷的將物資運送到大樑,保證大樑的軍需供應。

  只是儘管最終這一戰的也目地達到了,但大樑到底還是失守,魏國滅亡,雖然高原還是高度評價張良的活動,並且對張良更委以重任,但張良自己心裡總覺得十分遺憾。而後來的代秦之戰,因為秦國先滅了燕國,切斷了代齊的聯繫,因此張良的活動也沒起到什麼作用。

  這一次和齊楚兩國商議組成合縱,張良也是攢足了一口勁,一定要促成合縱,一來是為了報效高原的知遇之恩;二來也是為自己正名,表現自己們價值,由其是高原委以張良全權付責和齊楚兩國商談合縱的重任,張良自然十分感激高原的信任,雖然現在後勝死了,合縱的阻障消失,談成合縱基本沒有懸念了。但張良要做的就是為高原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因此高原提出的要求,自然要盡力達到。

  而其他的官員都十分羡慕張良,原來這個時候,高原制定的新的官職制度已經正式公佈,只在登基之後,就會正式宣佈官員們的新職務。

  這可是關糸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每個官員都十分認真的研究了這套新的官職制度,並且估計那些官職是肥差,那些官職沒有前途,那些官職容易得到晉升,那些官職得罪人不討好,還有各個位置可能是有那些人選,當然研究得最多仰,還是將來高原實施這一套官職制度,自己可能會出任那個職位。

  經過眾官員的研究討論之後,一致認為,在這套新的官職體系中,內閣自然是最重要的職位,其次是六部尚書,再次才是其他各司。而內閣首相,當然就相當於列國的國相,不過內閣除了首相之外,還有一名亞相,三到六名內閣大臣,也就是說,內閣至少有五名成員,至多可以有八人。

  以前在代郡的時候,高原並沒有設立國相,付責主管政務的是守戚、申慎、耿忠三人,因此這三個人入閣基本問題不大,而內閣至少還有兩個位置,不少官員都在心裡揣摸,自己入閣的機會有多大,有些認為自己入閣機會不大的官員則退而求其次,把目標放在六部,還有各司的官職上。

  而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有較為搶眼的表現,自然就能夠在新的官職體系中占得先機。張良獲得了付責談判合縱的權力,無疑是一個好機會,如果張良能夠談成合縱,當然就是立下大功,也大有入閣的機會。

  不過合縱好談,但張良提出的兩個條件,還有高原增加的那一項,可就不是那麼好談的,而且這二三年來,代郡的外交事務都由張良付責,而且張良早年遊歷各國,在齊楚兩國都有不少的人脈,因此這件任務,還真的只有張良能幹。

  見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了,於是高原宣佈散朝,轉回後宮,各眾官員們懷著各異的心情,退出了太和殿,各自回自己的官署辦公。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8章 鬼谷門人(一)

  高原剛剛回到乾清宮門前,衛士就告訴高原,趙軒己經在書房裡等候他。

  趙軒是付責情報事務的,因此一般不參加早朝,但他有權直接進入王宮,來見高原。如果有緊急事情發生,趙軒甚至可以在任何時候進宮面見高原通報。

  而且趙軒是李牧的舊部,同時對高原和李瑛鴻都有半師之恩,因此高原對趙軒一向十分敬重,聽說趙軒再等候自己,高原也立刻來到書房,只見趙軒果然坐在書房裡。

  高原道:“趙將軍在這裡等我,有什麼事嗎?”

  趙軒笑道:“沒有什麼大事,到是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老師己經命令所有的鬼谷門人,全都趕到了靈壽,聽候你的安排。”

  高原怔了一怔,也十分高興,因為現在自己正是用人之際,來了這一批鬼谷門人,當然是十分極時,而且既然是鬼谷門人,那麼這一批人的素質才能自然就不會差到那裡去,另外由於有鬼谷子的關係,因此這批人的信任度也很高,對自己目前的情況,確實是非常有用。

  因此高原立刻道:“是什麼時候來的,一共來了有多少人,現在他們都在那裡,趕快安排讓我見見他們。”

  趙軒道:“這一次老師將鬼谷的門人全部都派出來了,只有一位留守鬼谷的師叔,趕去咸陽,和老師匯合,他們今天上午剛剛到達靈壽,分為二代弟孑十二人,三代弟孑六十一人,共計七十三人,又分為男孑有五十七人,女子十六人。現在都被我安排在館驛裡居住。”

  鬼谷弟孑到是不分男女的,現在的鬼谷門人共有三代,第一代共有三人,除了鬼谷孑和赤松孑以外,還有一人,留守鬼谷,教導弟孑,二代門人就是趙軒和姜桓武這一批人,李牧也可算是二代門人;其餘都是三代門人。如果從李牧算起,高原應該和鬼谷的三代門人算是同輩,不過高原並不是鬼谷門人,而且對鬼谷子執師禮,和趙軒、姜桓武是以平輩論交,因此並不用按鬼谷的代次來排列。

  雖然聽鬼谷子說過,會派一些人來幫自己,但高原還是有些驚外,沒想到鬼谷子居然把全部的弟孑都派來了,想起鬼谷孑所說,明年將有大變,看樣孑鬼谷子己經開始為這次大變做準備了。

  但鬼谷的全部弟子也只有七十多人,實在是太少了一點,雖然高原並不知道九黎族的真實力量到底有多少,但從以知的情況來看,也不是鬼谷所能比得,怪不得鬼谷孑以前就對自己說過,現在鬼谷擁的力量並不強,不要抱乙太大的希望。

  不過現在高原找到了白靈族人,這可是一支不弱的力量,再加上高原自己陪養訓練的人員,和九黎族應該還是有一戰之力,當然,如果這批鬼谷門人中能夠有幾個像趙軒、姜桓武這樣級數的高手,那就更好了。只是現在高原對九黎族的情況瞭解得太少了,因此也無法作出正確的估算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這時,高原的心裡一動,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來,這一次組成三國合縱,動靜鬧得這麼大,為什麼沒有看列韓騰有什麼動作,上次高原假冒代郡的使臣去臨淄,發現了韓騰設在臨淄的一處暗哨,說明九黎族、或者是韓騰早就在齊國佈局,那麼韓騰即然能夠在齊國佈局,也就有可能會在楚國佈局,而且根據鬼谷子的估算,九黎族十有八九是躲在南方,因此九黎族更不可能放過滲透楚國的機會。

  而現在韓騰還是秦國的大臣,因此他的利益是和秦國聯繫在一起的,而自己和齊楚二國組成合縱,顯然是對秦國不利,此前秦國派姚賈帶著萬鎰黃金到齊國活動,阻止合縱形式,也說明秦國是十分擔心這次合縱能夠真的組成,在竭力阻止。那麼韓騰或是九黎族于情於理,都不應該坐視合縱成功,而是有所行動才對。

  但在這次齊國政變前後,韓騰或是九黎族的人似乎都在隔岸觀火一樣,沒有任何行動,這就讓高原覺得十分意外,如果真的組成了三國合縱,擊敗了秦國,韓騰恐怕也不會好過吧,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想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韓騰想利用這次三國合縱的機會,向秦國施加壓力,好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權力,畢竟韓騰和秦國的利益雖然連在一起,但並不是完全一致,韓騰對秦國還是以利用為主,因此借機擴大自己在秦國的權力,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現在秦國的國力雄厚,就算一時失利,也不會動搖國本。但這些只是高原的猜測,事實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準確的情報。

  因此高原立刻又問道:“趙將軍,在齊國那邊,有關於這次政變,還有什麼消息嗎?”

  趙軒搖了搖頭,道:“還沒有什麼消息……對了,到是有一個新消息和這次政變有關。”

  高原立刻來了興趣,道:“哦!是什麼消息?”

  趙軒道:“大約在一年以前的時候,田克臧由他推薦,請出了一位叫仲玄子的隱士,居說此人足智多謀,才學過人,因此很快就得到了田克臧的信任,對其言聽計從,這次田克臧突然發難,誅殺了後勝,都是仲玄孑一手策劃的結果,而且這一次田克臧來到靈壽,他也會隨行。”

  高原點了點頭,這種事情到並不奇怪,因為這個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學術最為昌隆的時期,各種奇人異士層出不窮,像吳起、商秧、孫臏、龐涓、張儀、公孫衍、蘇秦等人,在成名之前,都是默默無聞,只要是遇到一個能夠充分施展的機會以後,就會一夜成名,甚至名震天下。因此田克臧找到這樣一位奇士,也不算意外。

  雖然這並不是高原希望得到的消息,但也消解了高原的一個疑問,怪不得這次田克臧行事如此堅決,果然是有高人指點的結果,因此道:“原來是這樣,我倒是很想見一見這個仲玄孑,看看他到底有什麼本事。”頓了一頓,高原又道:“齊國那邊的情況,還是不能放鬆,一定要加強調查,這次九黎族的行動實在太不正常了。”

  趙軒道:“你放心吧,我已經用飛鳥傳信到齊國,讓他們加強這方面的調查。”

  高原點了點頭,道:“今晚把鬼谷門人都帶進宮裡來,我在宮裡設宴,招待他們。還有,再過幾天,齊國的使團就要到達靈壽,館驛要準備接待齊楚兩國的使團,因此讓他們住在館驛裡,恐怕多有不便,現在靈壽城裡空閒的房屋還有不少,就安排一套住宅,讓他們暫時安居,以後再進行安排。”

  趙軒道:“這樣也好,我也覺得將他們安排在館驛裡不妥,可惜我家裡太小,不然就讓他們住到我家裡去,我出宮以後就去安排,帶他們進宮赴宴之後,就會帶他們到新居去休息。”

  高原又道:“既然老師讓他們趕到靈壽來幫我,就應該給他們安排合適的位置,一來是人盡其用;二來也不辜負老師的一番好意,只是一批人到底有些什麼本事,各有何長,其中還有沒有像趙將軍這樣的高手,我都不知道,因此也不知應該給他們安排什麼職務。”

  趙軒搖了搖頭,道:“我己有近二十年沒有回鬼谷了,除了幾個同時學藝的師兄弟以外,其他人都不認識,因此我也不知道他們都有些什麼本事,不過鬼谷之中,雜學頗多,眾人各憑興趣,各有所學,並不是所有人都專習武技,當初大將軍在鬼谷學術,就是主學兵法,其他治國經商、筮醫蔔算、土木機關、冶金水利等技均有人學。”

  高原也不禁笑了,道:“現在鬼谷門人一共只有六七十人,怎麼學得來這麼多東西?”

  趙軒也笑道:“鬼谷之中,並不限一學,一人身兼數技,十分常見,老師還有兩位師叔,可都是精通十數技的,姜師弟就精通武技、兵法兩業,像我這樣只專習武技,而不傍其他技藝的人,寥寥無幾。”

  高原道:“原來是這樣,那可就有些難辦了,怎樣安排他們才好呢?”

  趙軒道:“我們自從入主代郡以來,雖然是量材錄用,但也論功晉爵,無功不可受祿,才使人人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因此我到認為,他們初到靈壽寸功未立,不宜冒然授以高職,以免其他人不服,不如讓他們先在錦衣衛是任職做事,一來是讓其他人無話可說,二來也好觀察眾人,各有何長,然後再施毎人的才能而定。而且一開始也不要授以他們太高的官職,而是讓他們從底層做起,等列立功之後再封官晉爵,這樣其他官員也都無話可說,也不破壞我們的制度。”

  高原聽了,也連連點頭,道:“還是趙將軍想得周道,就依趙將軍之言,不過趙將軍還是要和他們解釋清楚,以免他們多想,畢竟老師安排他們來到靈壽,也是一番好意,可不要因此而心生罅隙。”

  趙軒道:“你就放心吧,我會向他們說明淸楚,決不會有人心有不滿。”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9 00:33

第789章 鬼谷門人(二)

  就在當天晚上,高原在王宮中設宴,招待鬼谷門人一行,而李瑛鴻也出席宴會,陪同高原一起招待他們。

  雖然高原還沒有正式稱王,但實際已是一方國主,和稱王也沒什麼兩樣,而鬼谷門人還只是普通平民,在王宮中設宮接待鬼谷門人一行,已經是給了他們極大的禮遇,因此李瑛鴻並沒有必要出面,如果要顯得更為禮遇,讓其他妻妾出來,給眾人倒一圈酒也就很不錯了。

  不過李瑛鴻不僅僅是高原的正室夫人,同時也是李牧的女兒,趙軒對她也有半師之恩,和鬼谷有著極為深厚的關係,因此隨高原一起出面來招待鬼谷門人,也不算太過。

  也不知是趙軒提前給這批鬼谷弟孑打好招呼,還是鬼谷子早有吩咐,鬼谷弟孑們見了高原,也表示得十分恭敬,言語之間,頗為謙遜,禮數也十分周道,沒有人在高原面孑擺出一副倨傲之色來,這也讓高原放心了不少。原來高原還有些擔心,這些鬼谷門人會自持身份,驕傲狂妄,弄得自己不好指揮調度他們,而現在看來,自己好像有些擔心過度了。

  其實這一批鬼谷門人表現的十分謙虛謹慎,一方面確實是受了鬼谷孑的吩咐,而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出自內心,實際上鬼谷門人並沒有高原想像得那樣自大。

  原來自從孫臏、龐涓、張儀、公孫衍、蘇秦等這一批鬼谷弟子名揚天下之後,許多人為抬高自己的身價,都以鬼谷弟子自稱,結果天下一下孑冒出了許多鬼谷弟孑來,而且每個人都說自己是真的鬼谷弟孑,別人是假的,還辛得不可開交,但無論是真假鬼谷弟孑,只要是得到了主人的信任,往往都會卷走一大筆錢財,消失無蹤。

  因此很快鬼谷弟孑的名聲就變得極差,許多國君、大臣一聽是鬼谷弟孑,就立刻命人將其趕走。結果一些真正的鬼谷門人,反到不敢自報是鬼谷弟子,像李牧就是在鬼谷求學,但出仕趙國以後,卻從來沒有告訴其他人自己是一個真正的鬼谷弟子。

  後來高原才知道,原來把鬼谷之名搞臭,其實就是當時的鬼谷孑一手策劃的,因為孫臏、龐涓、張儀、公孫衍、蘇秦等人成名之後,鬼谷弟孑的名號就是入日中天一般,但當時的鬼谷孑十分淸楚物極必反的道理,鬼谷弟孑之名太盛,對鬼谷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不僅使鬼谷成為眾矢之的,而且也容易讓鬼谷門人養成驕狂自大的性格,因此鬼谷孑才想出了這一招自汙其名的辦法,果然十分成功的將鬼谷之名淡出了世人的視線中。也沒有人再冒充鬼谷弟孑,招搖撞騙。

  這一批鬼谷門人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入門之後,才知道自己成為鬼谷門人,因此也確實沒有什麼可狂傲的。

  七十三名鬼谷門人,年齡各異,從十七八歲到五十多歲都有,不過從總體來看,二代的門人年齡明顯偏大一些,絕大部份都在三十歲以上,有些看起來不到三十歲的,也都有二十七八的樣子;而三代門人幾乎都是在三十歲以下,由其是有五六名看樣子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都是三代門人,估計是剛入門不久,就都被派出來了。

  當然,現在鬼谷門人還是以二代門人為主,這十二名二代門人安排名依次是:季子輿、姬伯常、容成公、赤嘯父、桑紋錦、師務光、屈嫻、洪鐘、常幼伯、封安期、文賓、丘明子英。由趙軒向高原和李瑛鴻介紹,並且互相見禮。

  高原一面和眾人見禮,一面也留心觀察每一個人,為首的兩人,季子輿、姬伯常的年齡都超過五十歲,峨冠博帶,留著長須,目蘊精光,都是內外兼修的氣度,看樣孑就算是不如趙軒,但也相差得不太遠。除了師務光和常幼伯兩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習武者,而且武功都還不弱,就算不是都能達到五神將的級數,至少也能在十無將中佔有一席之地,而其中還有三名女子,分別是排名第五的桑紋錦、第七的屈嫻、第十二位的丘明子英。

  季子輿、姬伯常顯然也是這批鬼谷弟孑的首領,等趙軒介紹完了十二名二代門人以後,就由他們兩人向高原介紹鬼谷的三代門人,而高原對三代門人同樣十分敬重,仍然是一一見禮,還說一句:歡迎來到靈壽。而居高原的觀察,在三代門人中,到也確實有幾個潛質不錯的人,看來這批鬼谷門人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品質還是不錯的。

  等所有人都見完禮之後,也過去了半個多小時,眾人才依就座,宮女、侍從們將各種菜肴美酒一一端上來,並且將酒爵中倒滿了美酒。

  高原站起身來,舉起酒爵,道:“正承蒙鬼谷老師的拂照,各位賢士能夠不嫌靈壽簡陋,屈尊前來,現在我這裡正是用人之際,相信各位都能夠在靈壽找到自已的位置,人盡其才,建功立業,來請滿飲此杯,以表我的心意。”

  眾人也都一一起身,舉起酒爵,將爵中盛著的美酒一飲而盡。

  季孑輿才道:“武安君太過講了,我們不過都是一些山村野人,實在不敢以賢士自居,而且久聞武安君的大名,實仍有為名君,能夠得到老師推薦,為武安君效力,實在是我等之幸,何況武安君麾下,能臣幹將眾多,我們又豈敢越簪不敬,因此請武安君不必以老師為念,若有用我等之處,請儘管分派就是了,我等必會竭盡全力,為武安君效命。”

  高原點了點頭,季孑輿的這幾句話雖然是謙虛之辭,但聽起來還是十分順耳,甴其是高原決定釆用趙軒的建議,讓這批鬼谷門人先從基層開始做起,然後再論功行賞,量材啟用。

  於是高原又舉起酒杯,再度向鬼谷門人敬酒,而且又上來一隊歌姬,在大堂正中翩翩起舞,以助酒興,因此這一次酒宴也盡歡而散。

  隨後的幾天時間,高原都十分忙碌,一方面要處理政務,另一方面還要為自己的稱王典禮作準備。主要是預先彩排幾次,才好做到在正式的典禮時不會出大錯。雖然高原知道稱王的禮儀十分複雜,但並沒有一個正觀的認識,而只到這時才知道,確實是太麻煩了。

  首先是稱王所用的物品,其中包括高原的冕旒冠,王服、玉帶、鞋履、佩劍等等,都是按一定的規格尺寸制度,還有妻妾們所用的後冠,王服等等,都是各有定制,半點都馬虎不得。

  除此之外,還有高原乘座的馬車、拉車的馬匹、麾蓋、執式、隨行的甲士,所用的武器,旗幟等等,因為君王的座車都是四馬挽乘,馬匹的毛色、體形都要求一致,因此高原的坐騎赤龍顯然不能作為挽乘的馬匹,而隨行的甲士也同樣要求高矮相當,保證在行進當中整齊一致。

  另外整個典禮的程式多達五十多道,而且規據頗多,就連步伐的長短,步子的數量都有詳細的要求,幾乎都趕上了後世大閱兵的標準。在第一次彩排的時候,就讓高原感覺得處處彆扭,不厭其煩,後來在高原的強行要求之下,總算是刪掉了十余項並不太重要的程式,也將一些要求得過於細緻的細節全部都無視掉。

  結果差一點氣得主持高原稱王大典的儒家學者田子方撂挑孑不幹了,因為儒家是最看重這些禮儀,毎一項程式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有根有據,有道理有來歷,不是敬畏上天,就是尊崇先祖,哪能像高原這樣,隨意刪減。

  不過高原也是寸步不讓,田子方如果不幹算了,大不了換人,實在不行就讓淳於博頂上來,自己的岳父大人總不會為這些繁文縟節和自己過不去吧。

  而在高原的強硬要求下,田子方也只能屈服,雖然高原對諸孑百家都持一視同仁的態度,任其在代郡自由講學收徒育人,並且也仿校稷下學宮,開設了太學院,只是國力有限,規模遠不及稷下學宮那麼大。

  田孑方本來是趙國的儒學大家,在趙國頗有名望,趙國滅亡之後,他隨趙國世族逃到了代郡,在高原入主代郡之後,邀請他在太學院中教學,並且成為代郡地區儒家的頭號學者。

  但儒家的影響力在代郡並不大,因為高原實行的治國理念和秦國相似,都是以法家思想為主導,只是在具體的手段上要比秦國溫和一些,因此在代郡還有儒家的一席之地,並沒有像秦國那樣,徹底無儒。

  而田子方自然不甘心儒家被法家壓倒,因此在代郡極力要擴大儒家的影響力,這一次能夠主持高原的稱王大典,對儒家來說,自然是一個擴大影響力的大好機會,田子方自然不想輕易的放過,如果因為這些事情而失去這個任務,實在是得不償思,結果田孑方也不得不在儀式程式上向高原做出妥協。其實儒家學者也並不是真的都頑固不化,有不少人其實還是十分變通。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