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水滸逐鹿傳 作者︰任鳥飛 (已完結)

 
q781009 2019-7-6 16:36:3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05 74034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44
第三百六十六章 咱們是一家人(為“三無道長”道友加更1/1)

  …

    禮曹衙門。

    金富軾被突然衝出來的蔡攸、王黼、李邦彥堵了個正著。

    金富軾只能打消躲避的念頭,熱情招呼道:“哪陣風把三位大人吹到小廟來了,快去給三位大人上茶,上好茶!”

    蔡攸道:“免了……好你個金富軾,李衍躲著我們也就罷了,你竟然也躲著我們!”

    金富軾道:“蔡大人這說得是哪裡話,下官這芝麻綠豆大的官,哪裡敢躲三位大人?”

    王黼道:“我看你敢得很,我們連來你這禮曹七次,沒有一次見到你的,這次若不是我們硬闖進來,金大人你是不是又“外出不在衙門”?”

    金富軾怎麼可能承認,道:“幾位大人之前來的那幾次,很不湊巧,下官確實是有事不在……他們也知道,一千多太學生,全都得我們禮曹來安置,下官忙得是腳打後腦勺,實在是……”

    蔡攸道:“少說廢話,快帶我們去見李衍!”

    金富軾道:“真是不湊巧,大都督不在漢城。”

    李邦彥冷笑道:“你都沒去看,怎麼就知道李衍不在漢城?”

    金富軾道:“南嶺前線傳回來消息說,咱們梁山軍與泰封軍發生劇烈衝突,大都督害怕爆發全面戰爭,親自去南嶺坐鎮了。”

    李邦彥不信,道:“休要胡說,李衍明明就在漢城!”

    金富軾不卑不亢道:“幾位大人若是不信下官的話,下官也沒有辦法。”

    王黼給蔡攸和李邦彥替了個眼神,然後三人來到一旁。

    王黼問:“怎麼辦?”

    蔡攸道:“能怎麼辦,李衍去前線了,咱們要麼去前線找他,要麼只能接著等。”

    李邦彥道:“李衍指定還在漢城,很有可能就在他的大都護府!”

    蔡攸問:“你有何依據?”

    李邦彥道:“他的第一軍還在漢城,他又怎麼可能不在?”

    王黼道:“不錯,我也得了準確消息,第一軍就在南城兵部的校場上整訓。”

    蔡攸道:“就算知道李衍在漢城又有甚麼用,咱們總不能衝進他的大都護府將他揪出來吧?”

    等了一個多月,就連好脾氣的王黼,都有火了,再怎麼說,他也是大宋的右宰相,李衍竟然一點面子都不給他,所以恨恨的說道:“他的大都護府要不是守衛森嚴,你看我進不進去把他揪出來!”

    李邦彥道:“好了,我的少宰大人,說這種氣話,有甚麼用?還是想想辦法將這事辦成吧,官家那裡可還在等著咱們拿錢銀回去發兵吶!”

    蔡攸忍不住道:“當初要是聽我的,將人和東西一塊拉來,李衍能生這麼大的氣?”

    李邦彥道:“好了,蔡大人,我和少宰為這事已經檢討過好幾次了,這事能不能不再說了,現在當務之急是怎麼見到李衍,怎麼把這事辦成。”

    蔡攸道:“怎麼辦?這是李衍的地盤,李衍要是不想見咱們,咱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王黼和李邦彥知道,蔡攸此言不錯。

    他們身邊必然全都是李衍的眼線。

    可以說,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李衍的監視。

    這種情況下,李衍要想躲開他們,簡直太容易了。

    蔡攸又道:“要不然,咱們把剩下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給李衍送來?”

    王黼和李邦彥異口同聲道:“萬萬不可!”

    蔡攸道:“為何不可?”

    王黼道:“有那些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吊著,李衍都敢如此,若是將那些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全都給李衍送來,咱們很可能永遠都拿不回去錢銀。”

    李邦彥道:“局勢發展到這種程度,咱們得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蔡攸問:“甚麼最壞的打算?”

    李邦彥道:“李衍不繼續交易。”,然後悠悠地又道:“如果真是這種情況,那咱們不將那些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送來,大宋還能少損失一些。”

    蔡攸聽罷,冷冷一笑,道:“對大宋而言,自然是少損失一些,但對咱們三人而言,又有甚麼區別?”

    王黼和李邦彥全都沉默不語,他們都是絕頂聰明之人,怎麼會想不明白各中的道理?

    過了好一會,王黼悠悠地說道:“等等再說。”

    ……

    李衍在漢城麼?

    在。

    而且,李邦彥猜得沒錯,李衍就在他的大都護府中。

    不僅李衍在,田虎、王慶、方臘的使者也在。

    李助道:“大都督,你可萬萬不能借錢給宋國呀!”

    李衍道:“你們可知,宋國有一個封樁庫?”

    陳箍桶道:“宋太祖置的那個?”

    李助問:“真有這個封樁庫?”

    李衍道:“有,只不過,老趙家有祖訓,封樁庫中的錢銀只能用來收復燕雲十六州。”

    李衍的丈人烏利得安,道:“那不就等於沒有?”

    李衍道:“我二哥、三哥都快把勢力發展到人家的都城下了,你們說他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會不會動用這筆錢?”

    因為李衍資助,田虎、王慶、方臘的勢力都比書上記載的要大,尤其是田虎和王慶,勢力都快發展到河南了,直逼東京汴梁,方臘也將他原來沒拿下的秀州和湖州拿下勢力已經發展到八州七十多縣,而且還在繼續擴張。

    李助、烏利得安、陳箍桶全都知道,李衍所說的不錯,所以沉默不語。

    李衍又道:“若不是我用計將宋國拖住,剿你們三家的大軍早就出發了。”

    陳箍桶反應最快,道:“那就求大都督為我們三家再爭取點時間。”

    李助也道:“是呀,大都督,你為我們三家再爭取點時間吧。”

    李衍道:“若不是想幫你們多爭取點時間,我能一個多月沒出門,你們知道耽誤了我多少事?”

    烏利得安笑道:“大都督您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休息一段時間……瓊英快生了,大都督您就多陪陪她吧。”

    李衍道:“放心吧,咱們是一家人,我一定儘量幫你們爭取時間……不過,以你們幾家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我就是用盡所有辦法,最多也只能再為你們拖三個月。”

    李助道:“好,就三個月……三個月後,我們三家與宋國一較高下!”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3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百單八將(求訂閱!)

    …

    話說,宋江等人在枯樹山站住了腳之後,宋江開始頻頻帶人下山去左右縣城、堡寨借糧,所打得旗號,仍是二龍山宋江。

    與此同時,宋江與吳用這對默契組合又頻頻出手,招攬了不少江湖好漢,像瓦罐寺的崔道成、丘小乙,像蜈蚣嶺的王道人、李二僧,像孟州的施恩、蔣門神,像青州的郁保四,像泰安州的任原,等等……

    計點,共有統領三十六人,兵馬近兩萬。

    宋江與吳用秘密商議了一番之後,宋江又選出七十二個頭目,湊夠了一百單八將。

    宋江將這一百單八將聚集到一起,道:“離開二龍山大寨,托眾弟兄扶助,立宋江為頭。今者,共聚得一百零八個頭領,宋江心中甚喜。從前,我等兵刃到處,殺害生靈,無可禳謝。我欲建一羅天大醮,報答天地神明的眷佑之恩。一則祈保眾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發出招安大令。不知兄弟們意下如何?”

    眾頭領都道:“此是善果好事,我等盡尊哥哥之令。”

    吳用道:“請王道人兄弟主行醮事。”

    王道人道:“義不容辭,煩請眾兄弟下山收買香燭、紙馬、花、祭儀、素饌、淨食,併合用一應物件,再請左右得道高士共襄盛舉。”

    商議連開七日法會。

    期間,廣施錢財,賑濟災民。

    日期已近,忠義堂前,掛起長四首。堂上搭起三層高台。堂內鋪設七寶三清聖像。兩班設二十八宿,十二宮辰。堂外設監壇崔、盧、鄧、竇等神將。擺列已定,設放醮器齊備。請到道眾,連王道人,共是四十九員。

    正日,惠風和暢,碧空萬里。

    宋江、吳用為首。

    秦明、董平與眾頭領依次上香,王道人作高功,主行醮事,關發一應文書符命。

    王道人與那四十八員道眾,每日三朝。

    至第七日,宋江請求上天賜下指示,並讓王道人將請求送達天聽。

    正好第七日,三更時分,王道人在虛皇壇第一層,眾道士在第二層,宋江等頭領在第三層,眾小頭目並將校都在壇下,一同向上蒼禱告,請求賜下指示。

    是夜三更十分,只聽得天上一聲巨響,隨即一團火光落下,然後鑽入正南地下去了。

    王道人用劍一指那火光所落之地,道:“已降神諭!”

    宋江趕緊叫人去那裡掘開泥土。

    只掘了三尺,就見一石碑立於其中。

    眾人七手八腳將石碑挖出,一看,石碑前後都寫滿密密麻麻無人識得的文字。

    一一問過之後,終於有一小道指出,此乃蝌蚪文,並為大家解讀:“此石之上都是義士大名,前面有天書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後也有天書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著眾義士的姓名。”

    “他們分別是: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天罡星霹靂火秦明;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天閒星飛天蜈蚣王道人;

    天勇星雙槍將董平;

    ……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讀罷,眾人俱驚訝不已!

    宋江道:“鄙微小吏,原來上應星魁,眾弟兄也都是那上應天命之人,合當我等聚義。今已數足,分定次序,眾頭領各守其位,各休爭執,不可逆了天言。”

    眾人皆道:“天地之意,理數所定,誰敢違背?”

    宋江取了黃金五十兩酬謝那小道士。

    其餘道眾,也收得經資,收拾醮器下山去了。

    一百零八將移步忠義堂,同秉至誠,共立大誓。

    竊念江等昔分異地,今聚一堂;準星辰為弟兄,指天地作父母。一百八人,人無同面,面面崢嶸;一百八人,人合一心,心心皎潔。樂必同樂,憂必同憂;生不同生,死必同死。既列名於天上,無貽笑於人間。一日之聲氣既孚。終身之肝膽無二。倘有存心不仁,削絕大義,外是內非,有始無終者,天昭其上,鬼闞其旁;刀劍斬其身,雷霆滅其跡;永遠沈於地獄,萬世不得人身!報應分明,神天共察!

    誓畢,眾人同聲發願:“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間阻,有如今日!”

    當日眾人歃血飲酒,大醉而散。

    次日,宋江將吳用叫來,道:“二龍山被李衍那反賊所佔,吾等若不早早受了招安,便會沒了這桿大旗,恁地,就更難受招安了,不知軍師有何教我?”

    吳用道:“欲受招安,必得有人為我等與官家說和。”

    宋江問:“何人能幫我等恁地大忙?”

    吳用道:“小生聽聞朝中有一宿元景太尉,為人寬厚,馭下有恩,是童貫、蔡京、高俅等權奸的死敵,能向官家反映民間疾苦,若是能說動此人,我等方有望得到朝廷招安。”

    宋江道:“恁地,我當親謀此事。”

    三日後,宋江、吳用等人喬裝上京。

    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宋江、吳用等人才得以見到宿元影宿太尉。

    宋江哭訴,他是如何被黃文炳所害,逼上二龍山,又說不敢無官府為敵,之前所作所為,皆為保命,祈求宿太尉為他們斡旋,讓他們為朝廷捐軀報國,死而後已。

    宿太尉果然是通情達理之人,見宋江等人真是心繫國事,確是忠良,便答應為他們斡旋。

    次日早朝,宿太尉出列奏稟:“今有二龍山首領宋江,攜一百單八將、兩萬精兵祈求招安,還望官家,降下恩光,赦免他們之前的逆天大罪,宋江坦言,他們必當竭力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趙佶之前招安的李衍,現在聽調不聽宣,還欠錢不給,搞得趙佶跟吃了蒼蠅一般噁心,所以,聽聞還有人想受招安,趙佶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很不好看。

    高俅見狀,道:“朝廷又不是藏污納垢之地,這些作姦犯科之人,安能與我等為伍!”

    宿太尉道:“高太尉在發跡之前也曾受過刺配,如今不也任太尉之職,英雄又何必問出處?”

    高俅心下大怒!

    他最不願意的就是讓人知道他的過去,而宿元景竟然當眾說了此事,這不是讓他高俅難堪?

    高俅看了宿太尉一眼,道:“我是受官家抬舉,能與你抬舉一群賊寇相提並論?還是你宿元景要自比官家?”

    宿太尉連忙拜道:“微臣絕無此意,是高俅誣陷微臣!”

    趙佶道:“好了!天天吵,吵得朕的頭都大了!”

    高太尉和宿太尉同時告罪,道:“微臣有罪!”

    偏偏又有不開眼的在此時出聲道:“啟稟官家,微臣愚見,該招安宋江一夥。”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4
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償所願(求訂閱!)

    …

    “啟稟官家,微臣愚見,該招安宋江一夥。”

    誰這麼不開眼?

    李綱。

    托李衍的福,李綱已於前幾日回到朝中,任太常少卿。

    得知他被招回來的始末,李綱對趙佶感激涕零,更以革新內政為己任。

    所以,見滿朝文武對此等好事皆不出聲,李綱義不容辭的站了出來。

    趙佶微微一皺眉,道:“李愛卿為何覺得該招安宋江這伙賊寇?”

    李綱朗聲道:“如今田虎那伙賊寇的觸角已經快到黃河,下一步必是過黃河直逼咱們東京汴梁。而王慶那伙賊寇又打下了唐州,離東咱們東京汴梁只有數日路程。更別提江南已被方臘那伙賊寇攪得天翻地覆,難保方臘那伙賊寇不膽大包天從南往北攻打咱們東京汴梁。此三巨寇如今已經對咱們東京汴梁形成了包圍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多一分實力也是好的,況且宋江這伙賊寇有將一百零八員、兵超過兩萬,還曾打下過高唐州、青州、大名府,實力不弱,若是得了他們,平定田虎、王慶、方臘等賊寇,必將容易一些,咱們也多了一分保證。”

    這個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只是趙佶等人不願意面對罷了。

    如今被李綱挑破,趙佶只能有些牽強的說道:“就怕他們賊性不改。”

    李綱微微一笑,道:“這伙賊寇之所以難纏,皆是因他們有二龍山天險可守,若是受了朝廷招安,他們必定得棄了那二龍山天險,如此一來,他們就是那砧板上的肉,若敢不盡力剿賊,童樞密有一萬種辦法收拾他們。”

    童貫冷冷一笑,道:“到了臣手下,他們敢不賣命!”

    宿太尉忍不住道:“這……是不是有些欠妥?會不會寒了他們的心,傳將出去,以後還有人敢接受朝廷招安?”

    童貫道:“恁地最好,高太尉說得不無道理,朝廷又不是藏污納垢之地,這些作姦犯科之人,安能與我等為伍,剿田虎、王慶、方臘之際,我必順勢將境內的匪寇蕩滌一空,還咱們大宋一片寧靜!”

    就連鄭居中都道:“他們若是賣命殺敵,還則罷了,若是不盡心力,萬萬不能留他們禍害百姓,這世間絕不能再出第二個李衍!”

    鄭居中此言正對了趙佶的心意。

    趙佶道:“鄭愛卿此言不錯,絕不能養虎為患。”,然後對高俅道:“高愛卿,招安宋江他們這伙賊寇之事,就由你全權負責。”

    高俅領命,道:“喏。”

    宿太尉見狀,只能暗嘆了口氣,“吾已盡力,你們好自為之吧。”

    李綱又道:“啟稟官家,如今剿滅田虎、王慶、方臘三伙賊寇已刻不容緩,還請官家啟動封樁庫,否則,待這三伙賊寇聯合在一起,恐成難以根除的頑疾。”

    局勢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危急的地步,趙佶其實也動了動用封樁庫中錢銀的念頭如果不是有李衍那個盼頭,趙佶可能已經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了。

    如今,卻是讓趙佶左右為難!

    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吧,先不說有違祖訓,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就算是白費了,而且還搭上了一百多優秀將校和一千個太學生!

    不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吧,形勢又有如此危急!

    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有人稟報:“稟報官家,王黼大人、蔡攸大人、李邦彥大人回來了!”

    趙佶聽言,忙道:“快宣他們進來!”

    不多時,風塵僕僕的蔡攸、王黼、李邦彥就進入大殿之中。

    見蔡攸、王黼、李邦彥如此憔悴,趙佶不禁有些心疼,道:“三位愛卿怎恁地狼狽?”

    王黼道:“我等此去漢城近五個月,知道官家必定心急如焚,所以一拿到錢銀,就在第一時間回來,路上絲毫不敢耽擱,進得城中,連家都沒回,便來覆命。”

    聽王黼說拿到錢銀了,趙佶大喜,道:“你們將錢銀帶回來了?”

    蔡攸道:“微臣在李衍家門口連等他四日四夜,終於被微臣堵到李衍,李衍與微臣私交不錯,抹不開微臣的情面,支付了一千五百萬貫的琉璃和香皂。”

    趙佶皺眉道:“不是錢銀?”

    李邦彥道:“雖非錢銀,但亦無妨,李衍依約按市價的七成給咱們的琉璃和香皂,咱們平價拿去賣,應該很快就能將這些琉璃和香皂賣出去,另外李衍已經答應蔡大人,只要咱們將剩下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送過去,他就將古董和錢銀送過來。”

    趙佶有些遲疑道:“這樁交易還有繼續的必要?”

    李邦彥道:“若是這一千五百萬貫夠剿匪所用,亦或是咱們還有其它來錢的途徑,可停止此樁交易,李衍也說了,他並不強求,是否繼續交易,全由咱們定奪。”

    這一千五百萬貫連將欠西軍的響銀補足都不夠,怎麼可能夠剿匪所用?

    所以,趙佶聽罷,沉默不語。

    見趙佶沉默不語,王黼道:“微臣愚見,此樁交易可以繼續,李衍此人,是一個誠信之人,此次之所以拖了這麼久,主要是因為他怪咱們沒給他他想要的那些大臣,心中有氣,否則不至於拖得這麼久,蔡大人已經跟李衍談妥,李衍同意不要咱們沒給他的大臣,只是將價格變為四千五百萬貫,也就是說,他只給咱們一千兩百萬貫錢銀,不過,李衍也答應,這一千兩百萬貫,他全都給成色上好的銅錢和鐵錢。”

    原來

    隨著紙幣的順利發行,在李衍的地盤內,銅錢和鐵錢大貶值。

    百姓見銅錢和鐵錢貶值得如此迅速,便拚命的拋出銅錢和鐵錢,結果,越拋,銅錢和鐵錢貶值的就越快。

    趙開上任了之後,見機會難得,便暗中派人低價收夠銅錢和鐵錢一方面,這能防止有銅錢和鐵錢的百姓恐慌。另一方面,將這些銅錢和鐵錢拿到大宋或是田虎、王慶、方臘的地盤換金銀,還能賺上一大筆。

    而李衍則乾脆將這些銅錢和鐵錢給趙佶送來。

    趙佶聽罷,道:“這回李衍不能再拖四五個月了吧?”

    蔡攸道:“李衍答應微臣,只要剩下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到他仁川港,當場交割,絕不拖欠。”

    ……

    ……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單田芳老先生走了,也許用不了多少年,評書只能成為我們這代人的回憶。

    無法描繪我此時的心情,只能說一聲:老先生走好。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5
第三百六十九章 軍事改制和擴軍(求訂閱!)

    …

    被蔡攸、王黼、李邦彥堵在家裡出不去的這段時間,除了陪陪自己的一眾妻妾禍害一些使女丫頭享一享齊人之福、教育一下自己的一眾兒女享一享天倫之樂以外,李衍主要乾了一件事軍事改制和擴軍。

    梁山軍的編制很混亂,而且互不統屬,一旦有戰事,很可能形成各自為戰的局面。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梁山軍崛起的時間太短,比如梁山軍中帥才較少,比如李衍的地盤比較分散,等等等等……

    而且,目前梁山軍的正規軍並不多,十萬都不到(還包括水軍),相反預備役很充足(不算岳飛等人訓練的七萬多新軍,還有五六萬預備役,並且是已經練了一兩年軍事技能很強的預備役。)

    總之,李衍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了軍事改制和擴軍。

    為此,李衍將聞煥章、朱武、喬道清、孫靜、許貫忠、蕭嘉穗、樂和、趙鼎、陳康伯全都叫來幫自己參謀。

    當然,這些人只有參謀權此事非同小可,李衍必須獨斷。

    經過反覆商議,李衍最終決定將梁山軍的軍銜分為四等十七階,分別是: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上等兵、列兵。

    (宋朝武階共有三等七級六十階,實在是太繁瑣了,李衍相信後世經過近千年錘煉的軍銜一定要比宋朝的先進得多,所以直接拿來用上。)

    軍隊編制:

    五人為一伍(五人),設伍長。

    五伍為一什(十人),設什長。

    三什為一押(三十人),設正、副押正。

    三押為一隊(九十人),設正、副隊將。

    三隊為一都(二百七十人),設都頭、指導員、副都頭。

    三都為一指揮(八百一十人),設指揮、教導員、副指揮。

    三指揮為一營(兩千四百三十人),設統領、政委、副統領、營參謀。

    三營為一軍(七千二百九十人),設統制、軍政委、副統制、軍參謀長。

    幾軍為廂,設都統制、廂政委、副都統制、廂參謀長。

    廂以上是正副元帥,平時不設,戰時由李衍擔任或是委派。

    軍隊人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伍、什、押一般都是固定不變的,但到了隊以上,則會根據具體情況有些變動。

    一般:

    隊,在一百人左右。

    都,在三百人左右。

    指揮,在一千人左右。

    營,在三千人左右。

    軍,一萬人左右。

    軍銜分別為:

    中將:都統制、廂政委。

    少將:副都統制、廂參謀長、統制、軍政委。

    上校:副統制、軍參謀長、統領、政委。

    中校:副統領、指揮、教導員。

    少校:副指揮、都頭、指導員。

    上尉:副都頭、隊將。

    中尉:副隊將、押正。

    少尉:副押正、什長。

    上等兵:五長。

    列兵:普通士兵。

    ……

    改組完,梁山軍只剩十二個軍。

    第一軍:

    統制,魯智深。

    軍政委,鄧元覺。

    副統制,楊宗閔。

    其他主要軍官,彭玘、楊震等。

    第二軍:

    統制,林沖。

    軍政委,張清。

    副統制,索超。

    其他主要軍官,鄒潤、宣贊等。

    第三軍:

    統制,呼延慶。

    軍政委,胡春。

    副統制,楊林。

    其他主要軍官,鄒淵、樊瑞等。

    第四軍:

    統制,卞祥。

    軍政委,山士奇。

    副統制,竺敬。

    其他主要軍官,呼延綽、聞達等。

    第五軍:

    統制,曹正。

    軍政委,袁朗。

    副統制,欒延玉。

    其他主要軍官,李忠、單延珪等。

    第六軍:

    統制,丘岳。

    軍政委,周昂。

    副統制,李虎。

    其他主要軍官,崔埜、雷橫等。

    第七軍:

    統制,石寶。

    軍政委,史進。

    副統制,李猛。

    其他主要軍官,桑英、關勝等。

    第八軍:

    統制,鄧飛。

    軍政委,縻貹。

    副統制,韓滔。

    其他主要軍官,楊雄、李成等。

    第九軍:

    統制,武松。

    軍政委,唐斌。

    副統制,李丑。

    其他主要軍官,龔旺、郝思文等。

    第十軍:

    統制,花榮。

    軍政委,歐鵬。

    副統制,孫立。

    其他主要軍官,乜恭、魏定國等。

    第十一軍:

    統制,廣慧。

    軍政委,程子明。

    副統制,陳達。

    其他主要軍官,楊春、朱仝等。

    第十二軍:

    統制,楊志。

    軍政委,徐寧。

    副統制,劉唐。

    其他主要軍官,丁得孫、魚得源等。

    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組成第一廂,魯智深任都統制,林沖任廂政委,呼延慶任副都統制,王演任廂參謀長。

    第四軍、第五軍、第六軍組成第二廂,卞祥任都統制,曹正任廂政委,丘岳任副都統制,呼延灼任廂參謀長。

    第七軍、第八軍、第九軍組成第三廂,石寶任都統制,鄧飛任廂政委,武松任副都統制,關勝任廂參謀長(暫代)。

    第十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組成第四廂,花榮任都統制,廣慧任廂政委,楊志任副都統制,孫安任廂參謀長。

    第一廂駐地:樂浪郡與泰封的前線。

    第二廂駐地:濟州郡。

    第三廂駐地:真番郡與泰封的前線。

    第四廂駐地:台灣郡。

    註:

    每軍都有一個由一百個參謀(從講武堂和戰例分析堂畢業的畢業生)組成的參謀部輔助各軍最高長官管理軍隊,還有一個由一百個通訊員組成的通訊部(養軍鴿,接收、發送信息)負責上下聯繫,軍種則根據各軍駐地的具體情況配置。

    (一百個參謀和一百個通訊員,不是固定不變的,可根據具體情況上下浮動。)

    每廂三萬多人。

    都統制是廂的最高主官,主管軍隊的日常訓練和後勤等工作。

    廂政委跟都統制平級,不過主管政治方面的工作,保證軍隊的純潔性,保證軍隊永遠效忠李衍梁山軍的情況比較特殊,有政治水平的人太少,而且普遍資歷不高,為瞭解決這一問題,每個廂政委甚至每個軍政委都有一個政治參謀團,這些政治參謀團的人都是由梁山政治部培養委派的,也歸梁山政治部統管。

    副都統制在都統制和廂政委不在比如陣亡的情況下,可以接管軍隊的指揮權,是廂的第三號人物。

    廂參謀長是第四號人物,不過沒有領兵的權力,只能統帶參謀輔助都統制管理軍隊,只有在都統制、廂政委、副都統制全都不在的情況,參謀長才有領兵的權力。

    每廂有馬軍三千到一萬不等,像第二廂和第四廂還有水軍和水陸兩棲軍,總而言之,各廂的軍種配置,視各廂的駐地而定。

    另外,為保證軍事改制和擴軍時期不被敵人鑽空子,也因為李衍要給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創造立功升職的空間,第一軍暫時並沒有進行改編。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6
第三百七十章 大兵雲集(求訂閱!)

    …

    在軍事改制和擴軍的過程當中,李衍從各軍之中又抽出了一萬精銳,另外將馬六軍、馬七軍、步十二軍、步十三軍併入第一軍。

    自此,第一軍擴編到了三萬七千人。

    不過,讓人看不懂的是,除了第一營、鐵浮屠、走報機密特種軍、李衍將步十二軍和步十三軍合併一軍成立的“踏白軍”(李縱暫代統制,元仲良為軍政委,咎仝美為副統制,王庶為軍參謀長,余呈、解珍、解寶為統領)以及娘子軍(陳麗卿、扈三娘、方百花、瓊英、梁山玉統帶的兩千五百精銳馬軍,李衍為之起名‘解煩軍’,不過背後都管這支馬軍隊叫‘娘子軍’。‘娘子軍’的名雖然娘,可實力卻不娘,這支馬軍是除了第一營以外的梁山最精銳的馬軍。)以外,第一軍的其他部隊全都沒成建制。

    什麼叫沒成建制?

    是這樣的。

    趁著這次軍事改制和擴軍,李衍陸續將原來第一軍指揮以上的軍官包括一些指揮全都升一級甚至是兩三級調到其它軍隊去了。

    李衍這麼做,一來是增加自己對其它軍隊的掌控力,二來是給自己看好的軍官騰地方。

    為此,李衍將自己的一眾親衛,像姚興、楊沂中、牛皋、史文恭、蘇定、王貴、張顯、湯懷、姚政、徐慶、寇成、岳翻、李道、岳亨、趙宏、王萬、郭進、成閔、解元、王勝、岳超、陳桷、呼延通、吳璘、楊政、郭浩、楊從義、王俊等人全都酌情下放暫代指揮(統帶五百人)或隊將(統帶一百人)去了,又以韓世忠、吳玠、劉錡、王彥、張憲的兵練得好(確實是練得好)為由讓他們暫代統領之職(每人暫帶五指揮人馬,另外,考慮到忠誠的問題,韓世忠等人帶的人馬,全都是第一軍的老人,新加入第一軍的人馬,李衍沒讓他們帶,而是給了梁山體系成長起來的將領統帶。)。

    統領以上的軍官,李衍沒設,很多指揮甚至連暫代的統領都沒有,竟然由李衍直接指揮。

    這麼做,無疑會讓第一軍缺乏靈動性,反應遲鈍,可李衍明知這樣,仍堅持暫時這樣。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一隻獅子領著一群羊,勝過一隻羊領著一群獅子!

    所以,不管兵再精銳,沒有好的將領統帶,也是一群烏合之眾。

    通訊系統,不論是人員,還是軍鴿或訊馬,第一軍的全都是最好的。

    為了保證第一軍的戰鬥力,許貫忠繼續為第一軍廂參謀長,李衍又將最優秀的參謀如劉子羽全都給了許貫忠成立第一軍參謀部。

    為了保持第一軍始終忠於李衍,李衍任命石秀為廂政委,並將朱富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政治幹部全都給了石秀成立政治部,而且放出風去:以後軍官提拔,政治部的意見,是重要參考依據。

    在戰亂不休、混亂不堪的五代時期,武人造反的事,頻繁發生,趙匡胤為提防武臣像他那樣皇袍加身,創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國策,導致武將地位低下文人的地位無限拔高。

    文官領軍,固然少有倚兵自重之心,但在安內的同時,也等於是自廢武功,自尋死路。

    李衍自然不能干這自尋死路的傻事,但也不能不防武將造反,就算他們不造反,只是陰奉陽違,李衍也受不了。

    這就是李衍設立政治部和派政治幹部下部隊的原因。

    其實,政委等政治幹部就是相當於是監軍,只不過他們是團體,而且有組織、有信仰(相信只有李衍才能帶領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有指導思想梁山政治部早在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時就成立了,至今已經成立了三四年,培養了很大一批優秀政治幹部,也推出了比較成熟的政治思想(主要就是忠於李衍和崇拜李衍相結合),還有不少經過實踐的政治推廣手段(像憶苦思甜、學習大都督語錄等等)。

    在政治部和大量政治幹部的作用,必定大多數將士都知道李衍、心向李衍。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武將就是有造反或陰奉陽違的心思也不敢表現出來。

    另外,李衍接受了孫靜等人提出的“軍銜太簡化了,可能不夠升”的建議,又推出了勛章獎勵體系。

    勛章,梁山的人都不陌生,早在成軍之初,李衍就曾頒發過烈士勛章,這次李衍只不過就是參考後世的勛章獎勵體系又推出了立功獎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榮譽勛章。

    總而言之,在漢城的這半年,李衍對梁山軍動了大手術,為以後爭霸逐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宣和二年六月,仁川港。

    蔡攸指著身後的幾十艘大海船,道:“你要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全都在這裡了。”

    蔡攸痛快,李衍也痛快,道:“古董字畫和錢全都給蔡大人你準備好了。”

    雙方順利交割,完成了這筆交易。

    李衍想留蔡攸在漢城住幾日,不過回去領賞心切的蔡攸直接就拒絕了。

    李衍覺得蔡攸以後沒準還有用,畢竟現在還沒跟宋國翻臉。

    而且,多虧了蔡攸,李衍才用一堆破玻璃、破香皂、賣不出去的古董字畫、大貶值的銅錢和鐵錢換了一大批人才和一大堆好東西。

    再加上,之前真有些對不住蔡攸。

    所以,李衍大手一揮,給蔡攸裝了三大箱子土特產,維護了與蔡攸之間的“友情”。

    與此同時。

    童貫從西軍中抽調出的十萬精銳已經開到了東京城下。

    高俅不甘示弱,也將家底全部拿出,下令: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各攜帶本部一萬精兵聚集在東京城下。

    宿太尉則領了聖旨出朝,逕直到宋江行寨軍前開讀。

    宋江等人忙排香案迎接,跪聽詔書。

    親耳聽見朝廷向他們發出招安,宋江熱淚盈眶,道:“某等眾人,正欲與國家出力,建功立業。今得太尉恩相,力賜保奏,恩同父母。不過還請太尉寬限我等幾日,待我等將老小家眷發送還鄉,便整頓器具、槍刀、甲馬盡忠報國。”

    宿太尉很好說話,再者說,值此關鍵時刻,也不好太過苛刻,所以給了宋江等人十天準備時間。

    報國心切的宋江,只用三天時間就將所有事情處理完,然後帶著手下一百單八將、兩萬人馬火速上京。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6
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寇再會(求訂閱!)

    …

    水泊梁山。

    李衍、方臘、田虎、王慶齊聚一堂。

    再見面,四人全都感慨萬千!

    想當初,他們四個雖然也是綠林路上的一方豪傑,可那時大家全都是名氣遠遠大於實力。

    田虎和王慶那時還好點,一人手上還有一兩縣之地。

    李衍那時可就只有水泊梁山這巴掌大的地方。

    而方臘那時雖然教眾不少,但卻是四人之中混得最慘的一個,甚至卻連塊根據地都沒有。

    如今,田虎佔了八州九十六縣,王慶佔了九州一百零二縣,方臘佔了十一州一百二十二個縣,而李衍雖然沒在大宋佔領州縣,不過在海外割據一方,而且山東之地李衍來去自由,想要佔下,絕非難事!

    可以說,四人如今佔了大宋快五分之一的領土。

    再從實力上來說,田虎如今有兵三十萬,王慶如今有兵二十五萬,方臘如今有兵近四十萬,李衍如今有兵二十多萬,四人的兵力加到一起,超過一百萬。

    根本不可與往日同語!

    感慨過後。

    李衍道:“三位哥哥,如今朝廷大兵雲集在東京汴梁,不知你們有何打算?”

    田虎豪邁的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王慶笑道:“怕他作甚,我已調查清楚,宋國從西邊調來了十萬禁軍,又將王渙他們十個土都快埋到了脖子的老傢伙弄來又湊了十萬禁軍,再加上地方上的鄉軍和那些所謂的義軍,往最多了說,宋國也就有三十萬軍隊,絕沒有他所吹噓的五十萬大軍。”

    方臘道:“二弟、三弟說得不錯,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免不了跟宋國開戰,怕是沒有用的。”

    李衍道:“打是得打,問題是怎麼打?”

    田虎道:“四弟有甚麼想說的,就痛快一點,合理,大家就依之,不合理,我們就全當你沒說。”

    李衍看了田虎一看,道:“我的意思是,與其被動挨打,咱們不如主動出擊,三哥剛才不是說了麼,宋國就三十萬人馬,你們三家聯合起來八九十萬人馬,再加上我的人馬,宋國能抗住咱們討伐麼?”

    “這個……”

    “嗯……”

    “伐宋?”

    方臘、田虎、王慶同時露出不願之色。

    李衍見狀,道:“怎麼,三位哥哥不願伐宋,只想被動挨打?”

    方臘、田虎、王慶三人相互看了看,最後由田虎最先開口道:“我的那些孩兒,大多都沒離過家,離開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就得走丟大半,怎麼伐宋?”

    這當然是田虎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田虎覺得他的地盤山川險峻易守難攻,只要將宋軍擋在他的地盤之外,他就能安心當他的晉王,繼續醉生夢死左擁右抱的生活。

    王慶道:“防守一方,有城池之固可依,佔巨大優勢,我們為何要放著這麼大的優勢不要,變主動攻擊?休是本王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那西軍跟西夏打了幾十年,具是身經百戰的虎狼,明馬刀槍的跟他們幹,咱們就是有再多一倍的兵力都不夠用,不說這能征善戰的西軍,只說那那十節度,也各個是老而彌堅的人物,不可小覷。”

    李衍心下大罵:“剛才誰說的,這十節度是土已經埋到脖子的老傢伙,怎麼這麼快就變成了,老而彌堅,不可小覷?”

    王慶繼續道:“咱們有堅城,還有充沛的糧草,就跟宋軍耗,他老趙家急,咱們不急。”

    王慶比田虎也強不了哪去,養尊處優的生活早已磨去了他的鬥志,王慶甚至都已經想好了,萬一守不住,他就退守江東,“江東雖小,足以為王。”

    李衍看向方臘,想知道他是甚麼意思?

    方臘道:“我才起義大半年,又在匆忙之間佔下了這麼多地盤,到處都需要大軍鎮壓和防禦,實在是無力伐宋,要不然這樣,二弟、三弟、四弟你們去伐宋,誰先攻入東京汴梁,誰為皇帝,我吶,在江南切斷宋國的財路,讓宋國沒錢、沒糧久戰,策應你們……大哥老了,沒你們年輕人那股銳勁,只求在江南偏偶一方。”

    田虎、王慶,包括李衍,全都在心中大罵方臘:“讓我們去跟宋國死磕,你趁此機會繼續搶地盤,有這個想法已經夠無恥了,你他娘還好意思說出來!”

    方臘這聖公雖然才當了大半年,但也已經嘗到了權力的甜頭。

    不過方臘跟田虎和王慶這兩個已經完全被權力腐蝕了的傢伙還是有些不同的地方方臘還有野心,只不過方臘的野心是佔據江南那片富裕的土地,然後稱帝,至於江北歸誰,那他可就管不著了。

    也就是說,方臘、田虎、王慶全都對李衍提出來的聯合起來伐宋不感興趣。

    李衍不動聲色的問:“那不知三位哥哥來找我所為何事?”

    見李衍給口了,田虎搶先道:“老四,你看這眼看著就要開戰了,你是不是資助我們一些兵甲、戰馬、飛雷炮、炮彈、轟天雷甚麼的?”

    王慶道:“四弟,你給我們一人十萬兵甲、一萬匹戰馬、一萬尊飛雷炮、十萬棵炮彈、二十萬枚轟天雷,我們為你拖住宋軍,然後由你攻取東京汴梁,等你成事,我們三個奉你為帝,如何?”

    方臘也道:“咱們四家之中雖然屬四弟你的兵力最少,但我們都清楚,四弟你的實力是最強的,這皇帝之位舍你其誰,我們甘當綠葉,你吶,支援我們一些兵甲、戰馬、飛雷炮、炮彈、轟天雷甚麼的,我們為你牽制住宋軍的兵力,等你面北登基之時,我們三人自解兵馬,做三個逍遙王爺,你看如何?”

    聽方臘、王虎、王慶的語調這麼統一,李衍就知道,這三個傢伙之間指定有默契。

    李衍不置可否道:“雖然小弟還不知道宋軍的具體戰略如何,但小弟猜測,他們打的主意必定是逐一擊破,我的地盤在海外,我本人又不像你們一樣明著反了,所以,首當其衝的那個必定不是我……不知三位哥哥準備怎麼應對?”

    這回方臘、田虎、王慶的神色全都是一正,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三人沉默了一會,方臘提議道:“咱們簽個攻守同盟吧。”

    李衍問:“甚麼攻守同盟?”

    方臘道:“不論宋軍攻打哪一家,另外三家都必須派大軍救援,如何?”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7
第三百七十二章 鼠目寸光(求訂閱!)

    …

    水泊梁山。

    李衍、方臘、田虎、王慶齊聚一堂。

    再見面,四人全都感慨萬千!

    想當初,他們四個雖然也是綠林路上的一方豪傑,可那時大家全都是名氣遠遠大於實力。

    田虎和王慶那時還好點,一人手上還有一兩縣之地。

    李衍那時可就只有水泊梁山這巴掌大的地方。

    而方臘那時雖然教眾不少,但卻是四人之中混得最慘的一個,甚至卻連塊根據地都沒有。

    如今,田虎佔了八州九十六縣,王慶佔了九州一百零二縣,方臘佔了十一州一百二十二個縣,而李衍雖然沒在大宋佔領州縣,不過在海外割據一方,而且山東之地李衍來去自由,想要佔下,絕非難事!

    可以說,四人如今佔了大宋快五分之一的領土。

    再從實力上來說,田虎如今有兵三十萬,王慶如今有兵二十五萬,方臘如今有兵近四十萬,李衍如今有兵二十多萬,四人的兵力加到一起,超過一百萬。

    根本不可與往日同語!

    感慨過後。

    李衍道:“三位哥哥,如今朝廷大兵雲集在東京汴梁,不知你們有何打算?”

    田虎豪邁的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王慶笑道:“怕他作甚,我已調查清楚,宋國從西邊調來了十萬禁軍,又將王渙他們十個土都快埋到了脖子的老傢伙弄來又湊了十萬禁軍,再加上地方上的鄉軍和那些所謂的義軍,往最多了說,宋國也就有三十萬軍隊,絕沒有他所吹噓的五十萬大軍。”

    方臘道:“二弟、三弟說得不錯,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免不了跟宋國開戰,怕是沒有用的。”

    李衍道:“打是得打,問題是怎麼打?”

    田虎道:“四弟有甚麼想說的,就痛快一點,合理,大家就依之,不合理,我們就全當你沒說。”

    李衍看了田虎一看,道:“我的意思是,與其被動挨打,咱們不如主動出擊,三哥剛才不是說了麼,宋國就三十萬人馬,你們三家聯合起來八九十萬人馬,再加上我的人馬,宋國能抗住咱們討伐麼?”

    “這個……”

    “嗯……”

    “伐宋?”

    方臘、田虎、王慶同時露出不願之色。

    李衍見狀,道:“怎麼,三位哥哥不願伐宋,只想被動挨打?”

    方臘、田虎、王慶三人相互看了看,最後由田虎最先開口道:“我的那些孩兒,大多都沒離過家,離開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就得走丟大半,怎麼伐宋?”

    這當然是田虎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田虎覺得他的地盤山川險峻易守難攻,只要將宋軍擋在他的地盤之外,他就能安心當他的晉王,繼續醉生夢死左擁右抱的生活。

    王慶道:“防守一方,有城池之固可依,佔巨大優勢,我們為何要放著這麼大的優勢不要,變主動攻擊?休是本王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那西軍跟西夏打了幾十年,具是身經百戰的虎狼,明馬刀槍的跟他們幹,咱們就是有再多一倍的兵力都不夠用,不說這能征善戰的西軍,只說那那十節度,也各個是老而彌堅的人物,不可小覷。”

    李衍心下大罵:“剛才誰說的,這十節度是土已經埋到脖子的老傢伙,怎麼這麼快就變成了,老而彌堅,不可小覷?”

    王慶繼續道:“咱們有堅城,還有充沛的糧草,就跟宋軍耗,他老趙家急,咱們不急。”

    王慶比田虎也強不了哪去,養尊處優的生活早已磨去了他的鬥志,王慶甚至都已經想好了,萬一守不住,他就退守江東,“江東雖小,足以為王。”

    李衍看向方臘,想知道他是甚麼意思?

    方臘道:“我才起義大半年,又在匆忙之間佔下了這麼多地盤,到處都需要大軍鎮壓和防禦,實在是無力伐宋,要不然這樣,二弟、三弟、四弟你們去伐宋,誰先攻入東京汴梁,誰為皇帝,我吶,在江南切斷宋國的財路,讓宋國沒錢、沒糧久戰,策應你們……大哥老了,沒你們年輕人那股銳勁,只求在江南偏偶一方。”

    田虎、王慶,包括李衍,全都在心中大罵方臘:“讓我們去跟宋國死磕,你趁此機會繼續搶地盤,有這個想法已經夠無恥了,你他娘還好意思說出來!”

    方臘這聖公雖然才當了大半年,但也已經嘗到了權力的甜頭。

    不過方臘跟田虎和王慶這兩個已經完全被權力腐蝕了的傢伙還是有些不同的地方方臘還有野心,只不過方臘的野心是佔據江南那片富裕的土地,然後稱帝,至於江北歸誰,那他可就管不著了。

    也就是說,方臘、田虎、王慶全都對李衍提出來的聯合起來伐宋不感興趣。

    李衍不動聲色的問:“那不知三位哥哥來找我所為何事?”

    見李衍給口了,田虎搶先道:“老四,你看這眼看著就要開戰了,你是不是資助我們一些兵甲、戰馬、飛雷炮、炮彈、轟天雷甚麼的?”

    王慶道:“四弟,你給我們一人十萬兵甲、一萬匹戰馬、一萬尊飛雷炮、十萬棵炮彈、二十萬枚轟天雷,我們為你拖住宋軍,然後由你攻取東京汴梁,等你成事,我們三個奉你為帝,如何?”

    方臘也道:“咱們四家之中雖然屬四弟你的兵力最少,但我們都清楚,四弟你的實力是最強的,這皇帝之位舍你其誰,我們甘當綠葉,你吶,支援我們一些兵甲、戰馬、飛雷炮、炮彈、轟天雷甚麼的,我們為你牽制住宋軍的兵力,等你面北登基之時,我們三人自解兵馬,做三個逍遙王爺,你看如何?”

    聽方臘、王虎、王慶的語調這麼統一,李衍就知道,這三個傢伙之間指定有默契。

    李衍不置可否道:“雖然小弟還不知道宋軍的具體戰略如何,但小弟猜測,他們打的主意必定是逐一擊破,我的地盤在海外,我本人又不像你們一樣明著反了,所以,首當其衝的那個必定不是我……不知三位哥哥準備怎麼應對?”

    這回方臘、田虎、王慶的神色全都是一正,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三人沉默了一會,方臘提議道:“咱們簽個攻守同盟吧。”

    李衍問:“甚麼攻守同盟?”

    方臘道:“不論宋軍攻打哪一家,另外三家都必須派大軍救援,如何?”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8
第三百七十三章 二龍山最義氣的好漢(求訂閱!)

    …

    且說高俅派去的官吏在陳橋驛給二龍山的一眾將士分發酒肉,賞勞三軍。

    誰想這伙官吏,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御賜的酒肉,每瓶克減只有半瓶,肉一斤,克減六兩。

    一個小頭目,因為作戰勇猛,為人義氣,僥倖被宋江選入一百單八將之中。

    雖然排名倒數,但這小頭目仍引以為榮,處處積極上進,處處維護二龍山這個集體。

    見酒只有半瓶,肉只有十兩,小頭目指著官吏的鼻子罵道“都是你等貪官污吏壞了朝廷的恩賞!”

    為頭的官員,眼皮一抬,淡淡的說道“說話要經過腦子,別給自己和二龍山惹禍。”

    小頭目呵道“怕你不成,佛面刮金,也不打聽打聽俺們是誰,你這等貪官污吏,俺在二龍山時,殺了何止萬千,不差你這一個!”

    官員惱羞成怒道“你們剮不盡,殺不絕的賊,反性不改!”

    小頭目大怒,將手中的酒肉向罵他的官員的臉上砸去,隨即將刀抽了出來!

    官員被酒瓶砸了一臉血,毫不狼狽!

    其它官吏見狀,又見小頭目將刀拔出,紛紛呵道“大膽狗賊,敢傷黃大人,還敢拔刀逞兇,宋江在哪裡?”、“醃髒草寇,拔刀敢殺誰?”、“你敢殺我!”……

    小頭目也不多話,上前就是一刀,將喊得最凶的那個一刀戳死,然後揮刀連砍帶戳,又殺死殺傷了六七人,剩下的官吏嚇得四散!

    宋江聽聞此事,大罵“畜生,害我前程!”,然後趕緊將吳用叫來商議對策。

    吳用聽了,也是頭疼不已,道“朝堂上的諸位相公,本就不喜我等,如今又出了此事,正好給了他們發難的機會……只得把他斬了,一面緩慢上報、一面派戴宗兄弟速速去找宿太尉斡旋,最為重要的是,勒兵聽罪,不可再生事端。”

    宋江道“理應如此。”,然後命人去將戴宗叫來。

    如此、這般交代了戴宗一番之後,宋江飛馬來到陳橋驛。

    那小頭目,不躲也不避,就立在那些被他殺死的官吏之間,等待宋江對他發落。

    宋江見狀,將小頭目叫到館驛內,道“怎恁地衝動?”

    小頭目道“他罵咱們是剮不盡,殺不絕的反賊,一時性起,便將他們都殺了。”

    宋江道“他們是有品高官,我見了尚且得陪笑臉,你如何敢將他們殺了,連累我等?”

    宋江又道“我等費盡千辛萬苦才謀得了這招安,如今寸功未立,你教我怎麼保你性命?”

    小頭目胸膛一挺,道“好漢做事好漢當,大不了將命賠給他們便是。”

    宋江哭道“我等一百零八個結義,說好同生共死,奈何如今入官所管,寸步也由我不得,你為何不滅了強氣收斂舊時性格,教我左右為難?”

    小頭目跪地道“只求早死。”

    送小頭目上路之時,狄雷不忍,道“我等兄弟一百零八個,如今一仗未打就變成一百零七個,早知恁地,受甚麼鳥招安!”

    秦會也道“是那些官吏剋扣在先,我兄弟何罪之有?”

    張魁道“這朝廷真教人好生失望!”

    害怕眾人復反,宋江道“貪官污吏橫行,方顯我等忠良,官家本英明神武,只是被奸佞矇蔽了視聽,他日我等有了功績,都入朝廷為官,便可掃清這烏煙瘴氣,還大宋一個朗朗乾坤!”

    對未來還抱有美好憧憬的二龍山一眾人等,聽了宋江之言,皆將嘴閉上了這小頭目本是項充、李袞的兄弟,他二人和他二人的老大李逵都沒站出來,他們又怎能再多說?

    宋江讓小頭目吃飽喝足,去樹下縊死,得了個全屍,然後讓人去買了上好的棺槨將那些被小頭目砍殺的官吏盛貯,之後親寫文書上報此事。

    在這之後,宋江吩咐繼續犒賞三軍,並親自巡視,以免再生事端。

    再說戴宗。

    離了陳橋驛,戴宗便飛速來到宿元景府中報告了此事。

    宿元景聽罷,立即進宮面聖解釋事件的原委,免得將小事變大。

    聽宿元景說是官吏貪腐在先,又聞宋江已經將正犯誅殺,加上大軍出征在即,趙佶只是不痛不癢的給宋江等人記了一過,就揭過此事。

    ……

    等所有軍隊聚齊,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童貫升起帥帳,一應頭腦俱都來到帳中,宋江也在其列,只不過,還沒有官身的宋江只能站在隊伍的最末端。

    宋江偷眼一看,咋舌不已,帳中竟然有幾百將校。

    當中端坐之人正是童貫,童貫右手之人乃是兩浙路制置使譚稹,算是童貫的副手,也可以稱他為副元帥。

    往下是都統制王稟和劉鎮。

    再往下是,王煥、徐京、王文德、梅展、張開、楊溫、韓存保、李從吉、項元鎮、荊忠等十節度,以及劉延慶、楊惟忠、辛興宗、折可求、姚古等西軍實際掌權人物。

    其實,從官職上來說,這些節度使的職位要高過王稟和劉鎮一些,西軍掌權人物的綜合實力又高過王稟和劉鎮一些。

    但是,此次統兵之人是童貫,而王稟和劉鎮是童貫的心腹,也是幫童貫統兵的左右手,其實還是實際上的統兵之人,所以他們的位置在一眾節度使和劉延慶等人前面。

    再再往下就是統領永興路的范致虛、鄜延路的張深、環慶路的王似、秦鳳路的趙點、熙河路的王倚、涇原路的席貢。

    再再再往下,就是一眾將校,這其中最惹眼的就是,劉法之子劉正彥,劉延慶之子劉光世,姚古之子姚仲平,以及折家的幾員年輕的將領折可存、折彥野、折彥質等等。

    另外,身為平寇軍中的一員,宋江多少也知道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像童貫從西北六路調來的,並不是十萬大軍,而是外人誰也沒想到的十五萬蕃、漢大軍,並且將西軍能征善戰的將領幾乎全都帶來了。

    由此可見,童貫對此戰的勢在必得。

    眾將站定,童貫抬起眼皮,道“升帳!”

    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鬍鬚,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很有統帥的氣勢。

    宋江見之,頓生畏懼之心,甚至不敢與之直視。

    童貫不可能看宋江這螞蟻一般的小人物,甚至連他手下的一應大將都不看一眼,而是直接就開門見山道“這三伙賊寇,先剿哪一夥?”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9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馬威(求訂閱!)

    …

    “這三伙賊寇,先剿哪一夥?”

    西軍的人都知道童貫獨斷獨行的風格,王煥等老將和他們的手下也都對童貫的處事風格有所耳聞,只有宋江這個官場白丁甚麼都不知道。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在來之前,吳用還給宋江出了全盤的平賊策略,以備不時之需,也讓宋江不至於被人小覷,因此宋江是成竹在胸,大有不吐不快之意!

    再加上,已經蟄伏了幾十年的宋江,好不容易等到了這個表現他自己的機會,真真是按耐不住他自己的那棵渴望出人頭地的心!

    所以,見沒人出來回應童貫的問話,宋江出列,道“小人有剿敵之策。”

    沒等童貫說話,童貫下首一人就呵道“滾回去!大帥南征北戰打了一輩子仗,殺得西夏強軍節節敗退,用你教大帥怎麼打仗!”

    被這人呵斥,宋江的黑臉頓時變成紫紅色,同時,宋江也反應過來了,帳中的一眾將領,並不是沒有良策,而是在等童貫吩咐。

    可以說,宋江因為冒失而犯了官場中的大忌。

    其實這也不怪宋江。

    他在上二龍山之前,是鄆城小吏,職位太低,根本就接觸不到官場中的貓膩。

    而上了二龍山之後,他一躍就成了老二,老大又是甚麼都不跟他計較的晁蓋,所以,他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可以說是隨心所欲。

    再後來,他就是統領一方的老大,更是為所欲為。

    這也就造成了宋江具有高人一等的心態。

    不懂官場的規矩,心理素質又極為優越,再加上又極為想表現他自己,試問,這樣的宋江,怎麼可能不犯這個錯誤?

    童貫看了宋江一眼,然後沖呵斥宋江之人道“算了,他是山間野人,少些規矩也正常,你以後慢慢教他,也就是了。”

    那人看了宋江一眼,然後道“大帥放心,今後小將必定好好教他規矩。”

    宋江一頭霧水,“他們這話是何意?”

    沒人會理會宋江這個小人物的所感所想,童貫更是直接就又說道“既然你們沒有甚麼想說的,那本帥就說說本帥的想法。”,頓了頓,童貫接著道“田虎在北,王慶、方臘在南,三賊之中,方臘的危害最大,卻又最遠,剿之所花時間必然最久,且要先剿滅王慶才能去剿滅方臘,而田虎之勢已到黃河,過之,便能威脅東京都城,最急,又恐其聯合西夏或是聯合遼國犯我境內,加之他勢目前最孤,所以,本帥認為,應先剿滅田虎,不知你等意下如何?”

    其實,這三家,先剿誰都差不多。

    當然,還是先剿田虎最穩妥,畢竟田虎離西夏和遼國都不遠,要是與這兩國勾搭到一起,那對宋國而言,可就是一大災難了,因為宋國的國門很可能被田虎打開。

    因此,童貫的主張並沒有錯誤。

    所以,就更沒有人發言了。

    證明了他自己的威望之後,童貫的神情一緩,又道“你等還有甚麼補充的,儘管說來。”

    懂童貫的人,都知道,這回童貫是真讓他們暢所欲言了。

    劉延慶道“大帥,開拔之前,能不能將往日欠的軍響都發還下來,弟兄們不安頓好家小,無心殺敵啊。”

    童貫笑道“本帥何曾讓弟兄們餓著肚子上陣?”

    眾人皆笑。

    童貫之所以能在西軍站住腳,有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童貫從不剋扣他嫡系部隊的糧餉,非童貫的嫡系,童貫也都過得去。

    當然,為了維持這種局面,童貫也弄出來了數量旁大的空餉名額。

    公平一點說,這裡固然有童貫貪婪成性的成分在,但很大程度還是怨趙佶君臣趙佶太過揮霍,心腹大臣又都貪婪成性,以至於朝廷入不敷出,進而導致撥付的軍餉很多時候都不足,童貫,或者說,任何人,想要維持這種局面,都必須得“想點辦法”。

    折可求道“咱們若是開走,東京城由誰來守衛,王慶那伙賊寇離這裡並沒有多遠,快馬加鞭,用不上三天就能兵臨城下,不可不防。”

    童貫道“本帥已經命种師道帶他本部兵馬來接防了。”

    眾人又說了一些不疼不癢的話之後,童貫下令“三日後,大軍開拔,過黃河,在衛州集結,然後直取陵川縣,再取高平縣,之後攻打蓋州。”

    ……

    宋江回到駐地後,將參加會議的前後經過跟吳用說了。

    吳用聽罷,道“哥哥,你這次做的卻是錯了,如今可不比咱們在二龍山上。”

    宋江道“為兄也知此次有些急功近利了。”

    吳用沉默了一會,又道“那個站出來呵斥哥哥的人叫甚麼,是甚麼背景?”

    宋江問“軍師問他做甚?”

    吳用道“小弟所料若是不錯,此人怕是將與咱們二龍軍有著天大的干係。”

    宋江忙問“軍師為何這般說?”

    吳用道“恐怕咱們二龍軍要歸他統轄。”

    宋江驚道“甚麼?”

    說曹操,曹操就到。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打鬥聲,一人還呵道“這是辛統制,宋江的頂頭上司,你們竟也敢阻攔,都不要命了!”

    宋江、吳用對視一眼,隨即連忙出了中軍大帳!

    定睛一看,宋江不禁火起!

    他的親衛竟全都被人打倒在地,一群軍漢還如狼似虎的將敢站起來的人全都復又抽倒在地,而這群軍漢的頭領正是那個在帥帳呵斥他的人。

    那人看了宋江一眼,道“一群飯桶,幾百人連我幾十親衛都打不過!”

    言畢,那人就率領一眾親衛進入宋江的中軍大帳之中。

    宋江的一眾親衛,別提多憤怒了,要不是這些人事先說了這個姓辛的是宋江的頂頭長官,再加上宋江曾反覆交代他們不誰跟其他軍隊的人動手,再再加上這些人突然就動手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們就是再沒用,也不至於幾百個人被幾十個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宋江壓下怒火,心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然後沖一眾親衛道“還躺在地上幹甚麼,還嫌不夠丟臉麼?”

    發洩完,宋江趕緊小跑著進入他的大帳之中。

    一進入帳中,宋江就看見,姓辛的正坐在他的座位上。

    也不等宋江說話,姓辛的就道“我姓辛,名興宗,從今以後,你二龍軍歸我節制,咱們認識一下吧。”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19:59
第三百七十五章 先仗二十(求訂閱!)

    …

    威勝。

    晉王宮中。

    田虎“騰”的站起,道“甚麼,宋軍來攻打咱們大晉了?”

    房學度道“這會怕是已經到了陵川縣,大王還需早做打算。”

    田虎走來走去,道“他娘的,怎麼不打王慶那個小白臉來打我,我哪裡比那個小白臉弱了,我可是比他多五萬大軍!”

    房學度道“他們可能是擔心大王投西夏或是投遼國,打開國門。”

    田虎道“老子……本王本來沒有這個想法,他們既然先打本王,那說不得……太尉,你立即速派人去與西夏和遼國聯繫,就說本王願與他兩家合作,瓜分宋國的疆土。”

    房學度忙道“大王萬萬不可當這千古罪人!”

    田虎的大眼珠子微微動了動,心道“此事不能教外人去做。”,然後道“這只是本王的一句氣話,本王能幹這種事嘛,這樣,你立即派人去給王慶那個小白臉和方臘那根神棍送求援信,本王與他們簽過攻守同盟,他們發過誓,會派援軍來救本王。”

    房學度問“那派不派人去找大都督求救?”

    田虎有些遲疑,道“這個……李衍主張四家伐宋,本王沒有答應,送了,怕是也沒有用,還是算了吧。”

    房學度急道“此事大王為何不與我等商議,四家伐宋對咱們大晉而言,最有利。”

    田虎的大眼珠子一瞪,道“這等小事,還需與你們商議!本王焉能為李衍那個奸詐的小兒做嫁衣……再說,本王也沒想到,宋國會先打本王,本王明明比王慶那個小白臉多五六萬兵馬,卻不想先被宋軍盯上,晦氣!”

    房學度還想再說些甚麼,可這時就算再說出花來,也是於事無補,只能道“還是向大都督也發出求援吧,萬一大都督念在與大王的兄弟之情也派來援兵,咱們大晉必能度過此關,另外還請大王早發援兵去救援蓋州。”

    田虎問“為何不是陵川縣和高平縣,而是蓋州?”

    房學度道“救援陵川縣和高平縣,怕是已經來不及了。”

    ……

    且說宋軍引兵到陵川城下,一連攻打了三五日,不能取勝。

    辛興宗將負責打頭陣的宋江叫來,呵道“你這打得是甚麼仗,五日了,連一座小小的縣城都打不下,讓本將在大帥那裡蒙羞,先仗二十!”

    辛興宗話音一落,自有虎狼軍士衝上來將宋江踹翻,然後拿起批頭竹片,雨點的打了下來。

    一頓軍棍過後,辛興宗道“今日若是再打不下此城,定斬不饒!”

    宋江的親衛將宋江架回帳中,一百零六個兄弟全都圍了上來。

    李逵當即就紅了眼,道“俺這就去剁了辛興宗那廝!”

    言畢,李逵抄起板斧就欲衝出去!

    宋江呵道“畜生爾敢!”

    李逵道“哥哥怎麼還向著那廝說話?”

    宋江道“確是我等作戰不利,一座縣城,五日不下,到哪,他都能說得出理。”

    穆弘道“陵川城雖然不大,但有一萬多守軍,又有完備的守城體系,誰打,也不可能三五日就攻下,他這分明是在刁難咱們。”

    宋江換了個姿勢,道“就算是刁難咱們,咱們又能有甚麼辦法,他是高官,我等是白丁,胳膊能擰過大腿?我等若想扭轉這種局面,唯有靠手的上刀槍拚搏。”

    吳用道“小生有一計,最多三五日,定能拿下此城。”

    宋江道“來不及了,辛統制已下了死令,今日若不破城,就要斬了宋江的黑頭,所以,諸位兄弟,宋江的這棵腦袋就在你們手上攥著了。”

    言畢,宋江掙紮著站了起來,然後走到自己的盔甲旁,之後自己披掛。

    李逵上前,道“哥哥這是作甚,衝鋒陷陣自有俺鐵牛,哪用得著你?”

    宋江道“兄弟,此番若是不能破城,為兄也是一個死,與其死在辛統制的手上,不如死在衝鋒的路上。”

    秦明道“哥哥休說喪氣話,此城我秦明必為哥哥打下!”

    董平也道“區區一座縣城,還用哥哥親自出手,董平去將它取來獻與哥哥!”

    崔道成道“自從加入二龍山,小弟和小乙兄弟還寸功未立,此番就讓哥哥看看我二人的手段。”

    見崔道成和丘小乙站出來了,王道人和李二僧也道“我二人此番也出手,定教哥哥安然無恙。”

    隨後,穆弘、穆春、燕順、黃信、施威、狄雷、馬元、鄺金龍、戴全、張魁、秦會、趙富等人全都站出來。

    宋江哭道“宋江何德何能,能得你們這些義氣弟兄!”

    ……

    宋江不顧棍傷在身,親自在前線指揮,李逵、秦明、董平等人拼了性命沖上城頭,並在城頭上與晉軍奮力血戰。

    辛興宗軍中,眾將皆興奮無比,紛紛道“攻上去了!”、“此城必破!”、“平寇第一功是統制的了!”……

    辛興宗扶須笑道“本將就知道宋江這伙賊寇之前滑頭偷懶,只二十軍棍,就讓他們乖乖拿出全部實力。”

    劉光世接話道“大帥真是慧眼如炬,讓統制來帶這伙奸猾的賊人,換做他人,哪能逼他們使出全力?我父常說,西軍之中,統制最英雄,果真如此!”

    劉法死後,西軍之中的統兵大將,首推种師道,次之便是劉延慶、劉仲武、姚古,折可求雖也能打,但畢竟年紀尚輕,又剛剛才從他兄長折可大手上接任府州知州執掌折家沒多久,與劉延慶、劉仲武、姚古這些老將相比,威望還不太夠。

    所以,种師道、劉延慶、劉仲武、姚古和他們背後的家族就算是西軍中的四大家族了。

    西軍不同於其它軍隊,向來是父子傳承,靠家族維繫,因此,西軍中的這些大世家才是西軍的中流砥柱,也才是西軍真正的掌權者。

    而要想在西軍中站穩腳,就得跟這些世家搞好關係。

    同屬於西軍中一員的辛興宗很清楚這個道理。

    因此,看了劉光世一眼,又看了看那已經岌岌可危的城牆,辛興宗道“宋江攻城不利,這麼久了,還沒能拿下此城,平叔,你去幫他一幫。”

    劉光世聽罷,大喜!

    隨即壓住喜色,應道“小將領命!”

    言畢,劉光世就帶著本部人馬向城上衝去!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