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水滸逐鹿傳 作者︰任鳥飛 (已完結)

 
q781009 2019-7-6 16:36:3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05 74011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1:59
第五百零三章 求和(求訂閱!)

    …

    蕭干逃出涿州,連夜騎馬馳回燕京,然後直接進宮將此事報告給了蕭普賢女。

    蕭普賢女聽過之後,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道:“你不是說郭藥師不會降宋嗎?”

    蕭干很慚愧,道:“是臣看走眼了,沒想到郭藥師也是一隻養不熟的白眼兒狼!”

    蕭干是真沒想到郭藥師也會背叛大遼。

    現在,涿州已失陷,燕京的南大門徹底打開,燕京城真是岌岌可危了。

    蕭普賢女長嘆了一口氣,說:“明天上朝再議吧。”

    第二天,在元和殿裡,蕭普賢女對文武百官說:“梁山軍已經囤積在居庸關下,很快就要叩關,攻打燕京。易州高鳳和涿州郭藥師又先後降宋,宋軍已挺入易州和涿州,很快也將兵臨城下。咱們大遼目前的形勢十分嚴峻,可以說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時。諸位愛卿有何妙計,不妨暢所欲言。”

    宰相左企弓說:“以老臣之見,可向金國或水泊梁山遣使稱臣,因為現在來看,大金和水泊梁山如日之初升,軍隊所向披靡,順之則生,逆之將亡。我大遼已千瘡萬孔,氣息奄奄,不依一方強者恐怕難以保存。”

    左企弓這年已經七十二歲,但耳聰目明,頭腦很是清醒。

    干文閣待制韓昉則提出不同看法,道:“臣以為,向金國和水泊梁山稱臣不如向大宋稱臣。我大遼與大宋有百年信誓,有良好的歷史基礎,再者說,大宋乃文明大國,富庶之國,而金國起於邊鄙之地,水泊梁山起於寇匪,二者皆是一群豺狼罷了,與之為伴,遲早會成為他們的盤中之餐。”

    韓昉是十年前的科舉狀元,為人和善,一貫主張向大宋靠近,以保社稷。

    左企弓沖韓昉道:“大宋的卑鄙行徑,你難道沒看到?在我大遼面臨亡國之際,他們撕毀協議,趁機瓜分我大遼土地,背信棄義,落井下石,這樣的盟友靠得住?”

    韓昉說:“大宋出兵北上,目的是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些地方,本來就是中原故土,大宋想要收回去也可以理解。而女真則不然,女真就是要亡我大遼宗廟,這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因此即使遣使去交涉,也肯定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向女真稱臣只不過是左相公的一廂情願罷了。至於李衍,野蠻程度絲毫不遜色女真人,強佔我遼國皇室之女,雲地達官貴胄,被他殺了十之八九,實非君子。再對比大宋趙天子,那是人所共知的惇惇君子,對人寬厚,即便臣下犯了大錯,也不深究。”

    一眾大臣議論紛紛,交頭接耳。

    他們有贊成降金的,有贊成降宋的,有贊成降水泊梁山的。

    惟有蕭干和耶律大石沉默不語。

    蕭普賢女見一眾大臣都贊成投降,沒有人主張拚死守城抵抗到底,心裡不禁一陣難過,也一陣疼痛從內心深處來講,蕭普賢女是堅決反對投降的,她雖然是一個女子,但性格剛烈,主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可是,現在大臣們都建議,向宋國或者是向女真亦或者是向水泊梁山稱臣求和。

    蕭普賢女想了想,決定順水推舟蕭普賢女覺得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緩兵之計,可為今後進一步謀劃贏得更多時間。

    蕭普賢女說:“大家不要爭了,我看三者皆可取。對大宋和大金以及水泊梁山,我們都派出使者求和,納款稱臣,它們三家誰先接受,咱們大遼就投靠誰,大家以為如何?”

    眾臣齊聲說:“太后英明。”

    蕭普賢女望向蕭干和耶律大石,問:“你們怎麼看?”

    蕭干已猜到了蕭普賢女的用意,所以微微一笑,說:“臣無異議,一切且聽太后旨意。”

    耶律大石也沒有提出反對,他也明白蕭普賢女的用意。

    不過耶律大石考慮的要更深遠一些,他想:“燕京眼看是保不住了,問題是,燕京如果不保,退出燕京之後,我們將向何處落腳?以現有兵力要想抗衡宋軍、梁山軍以及金軍三面夾攻,取勝的可能性幾乎等於是零,所以必須要早做打算。”

    關於退出燕京之後的去向問題,耶律大石與蕭干私下裡其實曾溝通過。

    不過兩人的觀點有些分歧。

    耶律大石認為應該向西去,西部地域廣闊,有發展的空間和餘地。

    蕭干則認為應該向北,去奚族居住的區域,那裡有群眾基礎,便於擴軍和生存。

    對此,蕭普賢女其實也有自己的打算蕭普賢女也知道堅守燕京不會太長久,但不到萬不得已,她是不會撤出的,而一旦撤出燕京,她只有去夾山投奔天祚帝,畢竟他們夫妻是將皇位傳給了天祚帝的兒子(即秦王耶律定),因此,蕭普賢女樂觀的以為,天祚帝應該不會怨恨她,再怎麼說,他們都是一家人。

    當天,蕭普賢女便派遣永昌宮使蕭容、干文閣待制韓昉出使大宋,派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言、尚書都官員外郎張僅出使大金,派遣三司副使蕭懷、參知政事李貌出使水泊梁山。

    後兩路暫且不表,只說蕭容和韓昉從白溝河入境,先到達白溝驛站。

    童貫聞訊,急忙與蔡攸、劉延慶、宇文虛中等人商議對策。

    蔡攸提議說:“可用軍禮接見他們,這樣可顯示出我軍之威風。”

    劉延慶和宇文虛中都贊成。

    於是,童貫讓劉延慶將隊伍集合在雄州城外,他叮囑劉延慶:“要多找些個子高精神好的士兵。”

    不久,蕭容和韓昉來到雄州城下,只見宋軍列隊迎接,軍旗獵獵,陣營整齊,士兵們精神抖擻。

    蕭容滿臉驚訝,然後扭頭對韓昉說:“這是以軍禮相見啊。”

    韓昉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卻很明白,大宋這是在向他們展示軍威。

    不過,從大宋所展示的軍容來看,軍事實力的確不弱,裝備先進,兵力充足,整齊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邊際。

    童貫和蔡攸在宣撫司會客廳接見了蕭容與韓昉。

    蕭容和韓昉說明來意,將蕭普賢女的奏表遞交給童貫。

    童貫看了看,什麼也沒說,便將奏表遞給身旁的蔡攸。

    蔡攸看後,說:“不納土,只是稱臣納款,不行,不納土,我們不能接受。”

    韓昉解釋說:“燕京一帶,居住人員成分十分複雜,有契丹人、奚人、渤海人,不全是漢人,如果完全納土,交給大宋來管理,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留下在此地治理了一百多年的遼國,幫助大宋治理這塊地方,是兩全其美之事。”

    童貫沉默不語。

    韓昉又說:“我們大遼是個好鄰居,歷史已經證明,如果滅了我們大遼,大宋就要跟金國和水泊梁山那兩個惡鄰相處,可能就會永無寧日。”

    蔡攸聽得有些不耐煩,因此語氣很強硬地說:“甚麼都不必說了,總之,不納土,我們就不能接受。”

    童貫覺得,韓昉所說也有幾分道理,因此說:“這樣吧,我馬上將蕭太后的這份奏表用快馬上報給朝廷請官家定奪,請兩位使者在驛站等候幾日。”

    蕭容和韓昉來到驛站住下。

    蕭容覺得求和很有希望,因此他對韓昉說:“你是對的,大宋畢竟是文明大國,向他們稱臣,並不是什麼壞事。”

    韓昉則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他預感此事恐怕不能成。

    因此,聽了蕭容所言,韓昉悠悠地說道:“但願能促成和解,那樣黎民將免遭塗炭之苦。”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1:59
第五百零四章 提前慶祝勝利(求訂閱!)

    …

    得知郭藥師和常勝軍投降,趙佶君臣興奮不已!

    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右丞李邦彥對趙佶說:“官家連得易、涿二州,打破燕京城前的最後一道屏障,是一件大喜事,臣建議設宴相慶。”

    李邦彥外表俊爽,美風姿,出身於一個銀匠世家,因此從小熟悉市井社會,唱戲作歌填詞踢球都很內行,尤其擅長踢球,與趙佶、高俅同屬一流球員,因而得到趙佶寵幸。

    另外,李邦彥與蔡攸關係不錯,但與王黼不和,他與王黼時常爭寵,兩人經常明爭暗鬥。

    趙佶接受了李邦彥的提議,命內侍童師禮去延福宮安排曲宴。

    君臣們一起相聚,飲酒屬對,填詞作詩,唱歌演戲,尋歡作樂在北宋是一件常事。

    當然,趙佶似乎更加突出,也更加熱衷因為趙佶喜歡舞文弄墨,身上有文人氣息,他與王黼、蔡攸、李邦彥等大臣,私下裡交往比較隨便,甚至都不用行君臣之禮。

    這天中午,趙佶在延福宮睿謨殿設宴招待大臣。

    參加宴會的大臣有,宰相王黼、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內侍梁師成、中書侍郎張邦昌、尚書左丞王安中、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右丞李邦彥、中書門下侍郎白時中等。

    殿外高竹崇檜,林木蓊鬱,殿內觥籌交錯,歡聲笑語。

    御宴所用之器皿,瑰麗無比,光彩照人。

    美酒加佳餚,韶樂配美女,香氣四溢,猶如天境。

    君臣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酒過五巡,趙佶忽然產生了藝術衝動,他起身說:“朕忽然想揮毫作書一幅。”

    眾臣興高采烈,前呼後擁著趙佶沿著一條花徑前往保和殿。

    保和殿裡珍藏著數不清的寶玩、古鼎、彝器和玉器,還有大量儒家經典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道家金櫃玉笈之書,這全都是趙佶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

    來到保和殿,趙佶鋪開宣紙,提筆凝神,屏氣片刻,然後突然下筆,接著龍飛鳳舞起來,洋洋灑灑的一篇巨幅千字文竟然一氣呵成。

    眾臣看之無不詫異無比趙佶這次一反常態,不寫他擅長的瘦金體,而是大書狂草,這令眾臣大開眼界!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眾臣望著這幅長達十一米的描金雲龍之作,紛紛讚不絕口。

    王黼說:“官家的草書,就像那騰猿過樹,逸虯得水,舒展自如,氣勢宏偉。”

    李邦彥說:“官家的草書,或連或斷,既像綻開的春花,又像散亂的珠玉。”

    張邦昌說:“官家的草書,更像是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白時中說:“官家的草書,像翠松臥高嶺,奇石立鴻溝。”

    王安中說:“官家這幅狂草,跌宕起伏,變幻多姿,恰似行雲流水,又似電閃雷鳴,藝術水平已遠遠超出唐代的張旭和懷素。”

    梁師成朝眾臣掃了一眼,說:“你們呀,都只看到些皮毛,沒看出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含義。”

    眾臣望著梁師成,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梁師成見之,洋洋自得地接著說:“你們看,縱觀全書,飛動若虎踞龍騰,飄然若風雲際會,汪洋恣肆,氣貫長虹,難道你們沒體會出一種勝利的喜悅?”

    眾臣一聽,恍然大悟。

    趙佶點點頭,對梁師成的評價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十月十三日,蕭普賢女的稱蕃奏表送達東京。

    趙佶閱後更高興!

    他立即召集王黼等大臣來崇政殿,研究處理辦法。

    大臣們對此的意見很不一致。

    王黼認為,蕭普賢女只是納款稱臣,這不能接受,必須納土才行。

    李邦彥則認為可以接受,他的理由是,契丹能夠納款稱臣,這已經是一個歷史性的勝利,納土又能怎樣,燕地民族眾多,管理繁瑣,如果朝廷直接去接管,說不定還要倒貼,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王安忠贊成王黼的觀點,他認為,契丹不納土就予以駁回,大軍應繼續北上,因為收復燕京,並不全是為了經濟利益,還有邊防軍事利益,以及重要的政治意義。

    他們爭論了很久,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趙佶採納了王黼和王安中的建議,決定駁回蕭普賢女的上表。

    蕭普賢女上表求稱蕃這件事,在朝廷震動很大,對於宋朝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歷史性的勝利成果。

    太宰王黼率百官上表稱賀,表曰:

    制軍命將,用申中夏之威,取亂侮亡,遂復全燕之地,盛超振古,喜溢綿區。臣聞舜肇十二州,始別冀都之壤,周建八百國,首疏召奭之封,當天津析木之交,實上谷廣陽之勝,形勢有金湯之險,膏腴號陸海之饒,石晉不納契丹,始大割土地,而失金河之險……

    恭惟皇帝陛下,性備堯仁,智兼湯勇,誕敷文德,同四海之車書,肅將天威,辟三王之境土,凡此濯征之策,仰系獨斷之神,料纖悉於九重,契幾微於萬里,神祇效職,天地合符,亟臻復古之勳,仰快在天之憤,受端闈之獻,方陳希闊之儀,增輿地之圖,更闡文明之化……

    從這份奏表可以看出,王黼的確是竭盡阿諛之能。

    趙佶也有些飄飄然,他下詔回應道:

    朕嗣纂丕圖,日新庶政,思加大信,式協萬邦,每敦鄰國之歡,用遵帶礪之約,豈意蕃族自叛宗盟,命帥出師巡邊……

    燕民效順,束身請命以來歸,將盡復燕雲之故疆,聊共成祖考之昔志,君臣有慶,中外交歡,成此膚功,賴予良弼,丕揚偉績,實系嘉謀……

    隨後,趙佶連續發佈了四道手詔。

    一、改燕京為燕山府,並賜涿州、易州等八州新名。

    二、賜新收復州縣曲赦。

    三、蠲除科率,即免除新收復州縣的各種苛捐雜稅,對貧乏飢餓之民,以官粟賑濟,勿使百姓流離失所。

    四、甄擢賢才,對於新收復各州縣,那些懷才抱藝,湮沒在民間的各類人才,或者素被鄉里所推薦而沒有試用者,還有那些因忠直而得罪權貴或者被權貴排斥者,以及因失誤而獲罪的官員,都要加以甄別擢用。

    朝廷安排快馬將趙佶的手詔送達雄州河北宣撫司。

    接到趙佶的手詔,蔡攸親自來到驛站對遼使說:“我們已接到詔書,對你們稱臣納款不予接受,除非是你們納土,否則免談,現在請你們馬上離境。”

    蕭容大吃一驚!

    韓昉則苦口婆心道:“若大遼不存在了,將來你們必然會被女真和李衍所擾,唇亡齒寒!”

    蔡攸不聽,轉身離去。

    韓昉站在庭院中大聲說道:“遼宋已結好百年,誓書具在,汝能欺國,獨能欺天耶?”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0
第五百零五章 奇襲燕京(求訂閱!)

    …

    雄州宣撫司。

    童貫召集蔡攸、劉延慶、郭藥師一同開會,商議進軍燕京之事。

    郭藥師最先發言說:“燕京的情況,下官比較熟悉,下官先為幾位大人簡單介紹一下燕京的地形……燕京城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四方有八個城門,東為迎春、安東,西為顯西、清晉,南為丹鳳、開陽,北為通天、拱辰。城內街道縱橫,主要干道有東西和南北兩條。城內劃分為二十六個坊,各坊皆有坊門和圍牆。”

    童貫問:“宮城在什麼地方?”

    郭藥師回答說:“在西南,規模不太大,但宮牆很堅固,易守難攻。”

    劉延慶問:“城牆多高?”

    郭藥師回答說:“高三丈,寬一丈五。”

    蔡攸問:“城內有多少人口?”

    郭藥師回答說:“不少於三十萬,其中漢人居多,但勢力最強的是契丹和奚族。”

    劉延慶問:“聽說奚王蕭干又叫四軍大王,很會用兵?”

    郭藥師回答說:“是的,蕭幹此人的確很有謀略,而且十分狠毒,蕭太后主要依靠他,現在他率軍在盧溝河北岸設防,是咱們大軍北上的主要對手,另外還有一個人,名叫耶律大石,人們都叫他大石林牙,這人也很善戰,他現在在居庸關一帶防禦梁山軍,還有一些人馬在古北口和榆關防禦金軍,不過不知為甚麼,金軍並沒有南下的意思。”

    童貫說:“金國是咱們大宋的盟國,他們之所以遲遲不進攻燕京,皆是因為與咱們有約在先。”

    郭藥師心裡一驚,“原來大宋早已與女真聯合起來了,難怪女真一直不南下!”

    童貫如實告之:“郭將軍,對於收復燕京,咱們現在有兩套方案,一是依靠咱們自己的力量打下燕京,這樣最好。二是,如果咱們不能拿下燕京,就請金軍入關,兩軍南北夾擊燕京。所以,咱們這次拿下燕京,是十拿十穩,萬無一失。”

    劉延慶道:“請金軍入關與我軍南北夾擊燕京這個方案最好,一來這可以大大減少我軍的傷亡,二來老實說目前咱們軍中的士氣並不太高,而且對遼軍騎兵還有些懼怕,畢竟咱們是以步兵為主,所以,別看咱們人多,但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其實都很難佔上風。”

    蔡攸生氣地說:“步軍又如何,李衍不是以同樣數量的步軍大敗遼國、西夏、蒙古的騎兵,劉都統制,氣可鼓不可洩,我們有幾十萬大軍,遼軍只有幾萬,是他們十幾倍,這樣如果都不能打勝,我們非被天下人笑掉大牙不可。”

    出於對蔡攸的討好,郭藥師順著蔡攸說道:“遼軍其實沒那麼厲害,他們先敗於女真人之手,又敗於李衍之手,足以說明他們不是當世強軍,而且他們兵力少,又分兵守禦,而咱們大宋則正好相反,兵多將廣,又集中攻擊,所以,只要咱們齊心協力,取勝還是有把握的。”

    童貫說:“郭將軍說得不錯,明日全軍北上,在雄州會師,然後見機行事。”

    次日,劉延慶率東路軍向北進軍,郭藥師也隨軍北上。

    很快,郭藥師就發現,宋軍隊形凌亂不整,士兵精神萎靡,嚴重缺乏鬥志,還有一支奇葩的……姑且叫它軍隊吧,從上到下好像都是來遊山玩水的,不僅有幾百頂轎子、數千輛馬車,隊伍之中竟然明目張膽的養著幾百個女人!

    看清宋軍真實面目的郭藥師,有些後悔自己的草率,早知宋軍是一群這樣的貨色,他寧可捨近求遠去投奔李衍。

    郭藥師一忍再忍,最後還是忍不住對劉延慶說:“大帥,如果不嚴肅軍紀,咱們這支隊伍怕是打不了仗。”

    劉延慶苦笑一下,道:“那些都是來鍍金的衙內公子,他們不是來打敗的,只是來撈功的,且由他們去吧,也不差這四五萬人馬。”

    郭藥師道:“其他軍隊的士氣和紀律也不行啊。”

    劉延慶道:“所以我才主張和金軍夾擊燕京,咱們現在根本就不具備打仗的條件。”

    郭藥師建議道:“為何不執行軍法?”

    劉延慶搖搖頭,說:“如何執行軍法?所謂法不責眾,一旦引起軍變,後果將更不堪設想,所以只能如此維持了。”

    郭藥師實在是想不通,劉延慶是怎麼當上統帥的?

    當統帥第一件事不應該是整軍嘛,沒有一支令行統一的軍隊,還有臉說自己是統帥?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劉延慶管著五十多萬大軍,如果精心從中篩選出十萬,再提拔敢戰之將統帥,他有可能就會名垂青史了。

    郭藥師對宋軍更加失望,越發的後悔降宋了。

    與此同時,西路軍在劉光世的率領之下,也正在向涿州挺進。

    劉光世現在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因為他派兵趁夜成功進佔易州,趙佶親筆擢升他為威武軍承宣使。

    而帶兵前去易州的馮宣慶(楊可世的親信部將),則甚麼功勞也沒撈到。

    楊可世對此忿忿不平。

    童貫知道劉光世和楊可世二人有矛盾,所以,他在寫給劉光世的檄書中特意強調,不管是誰,都不得以私害公。

    楊可世和劉光世各自率軍出發,按照童貫的命令,他們兩軍要在孤山鎮匯合,然後一同北上。

    可兩軍在孤山鎮匯合時,因為爭奪營地,士兵之間發生了打架事件。

    士兵們互相指責,事態不斷擴大,楊可世與劉光世二人也互相斥責,最後導致西路軍在孤山鎮延宕了一整天。

    童貫聞訊大怒,立即派行軍參謀宇文虛中連夜趕到孤山處理此事。

    宇文虛中瞭解到,事情是由士兵衝突而引起的,並不是兩個將軍之間直接發生衝突,便極力勸和宇文虛中兩邊都不敢得罪,他也得罪不起,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調解,也就是兩邊相勸。

    後來,宇文虛中見劉光世和楊可世實在是無法共事,勸和無望,便讓劉光世和楊可世分營駐紮,並令他們各自向涿州進軍。

    不久,宋軍在涿州會師。

    甄五臣組織涿州軍民僧人道士數萬,出城夾道歡迎。

    人們敲鑼打鼓,歡欣鼓舞,興高采烈,迎接慰勞王師。

    劉延慶入城撫定官民,驗看庫藏,同時令楊可世與甄五臣換防,守衛涿州。

    楊可世只有兩千人馬不夠守衛涿州的,於是向劉延慶請求增兵。

    考慮到楊可世是童貫的心腹愛將不宜得罪,劉延慶任命楊惟中給楊可世擔任副手,並給楊可世增兵兩萬。

    此時,劉延慶統帥的兵馬包括常勝軍和趙詡、張關羽的鄉勇軍在內,總共不少於五十萬。

    每天從早到晚,涿州城外,鼓鼙之聲,震天動地,自古以來,出師之盛,未有甚於此者。

    前軍將領鄭健雄率軍挺進到盧溝河南岸,幾支冷箭突然從北岸射了過來。

    鄭健雄立即派人回涿州向劉延慶報告,說前軍已在盧溝河沿岸與敵交戰,但未知對岸虛實,請示是否渡河作戰?

    盧溝河距離燕京僅有三十里路,可是劉延慶並沒下令宋軍渡河,他擔心蕭干在河對岸設伏。

    劉延慶命令前軍停止前進,沿河修築工事,就地設防。

    郭藥師建議劉延慶,率軍去將良鄉控制在手良鄉是一座重鎮,在盧溝河南三十里處,那裡是從西南方向進出燕京的必經之處,也是遼軍的一個重要防禦據點。

    劉延慶採納了,並親自率領眾將和十萬精兵,離開涿州,北上良鄉。

    良鄉距離涿州只有六十里,且一馬平川,可就是這麼短的路程,劉延慶竟然率軍走了整整兩天他要求日行三十里就紮營結寨,埋鍋造飯,修築溝塹堡壘。

    總之,劉延慶的思想原則就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大軍來到良鄉後,劉延慶等人發現,良鄉已經變成了一座空城。

    劉延慶對此感到迷惑不解,進而問郭藥師:“郭將軍,蕭干棄城而去,這是何用意?莫非是在誘敵深入?”

    郭藥師回答說:“這不足為奇,蕭干手中的兵力不足,他撤出良鄉,應該是在收縮防線,我猜,他有可能是將兵力集中在盧溝河沿岸,想借河阻擊……依我看,我軍完全可直接過河,與他決戰,然後兵臨城下,一鼓作氣,拿下燕京。”

    劉延慶搖搖頭,說:“蕭干臨河佈陣,很明顯是在誘我渡河,企圖半渡而擊,我不能上其當,還是穩當一點好。”

    劉延慶率眾將領登上良鄉城牆。

    這城牆很有特色,完全是用泥土堆積起來的,高兩丈,厚三丈。

    劉延慶看到城外東北方向有一座小山,平地突兀而起,而那小山之上有一座高塔十分醒目。

    劉延慶問:“那是一座什麼塔?”

    郭藥師回答說:“那座小山叫燎石崗,崗上的那座塔,是一座空心佛塔,也可用作瞭望軍情,站在其上,能北望燕京,南眺涿鹿,周圍數十里軍情,舉目在前。”

    劉延慶指著那座佛塔說:“那是個軍事要地,應派軍守衛。”

    站在他身旁的劉光世,回答說:“已經有所安排,請都統制放心。”

    劉延慶隨後又率眾將馳馬來到盧溝河邊視察軍情。

    此時,正是夕陽西下,盧溝河河面上金光燦爛,鱗波閃閃,而岸邊的一排垂柳,倒映於河水中宛如一幅水墨畫。

    劉延慶用馬鞭指著河水說:“多好的景緻,簡直是垂釣的絕佳之地。”

    劉光世說:“是啊,盧溝垂釣,風光無限,只是不知道這河中有沒有魚?”

    其他將領都沉默不語。

    郭藥師心想:“作為都統制和副都統,不與眾將領謀劃怎樣作戰,卻在此大談什麼盧溝垂釣,實在是不該,再者,大戰在即,他們爺倆心中還能有如此閒情雅緻,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劉延慶又問:“河水深不深?”

    鄭健雄回答說:“有深有淺,深處可沒頂,淺處僅到腰。”

    劉延慶很嚴肅地環視了一下眾將,命令道:“現在敵情不明,不能倉促出戰,要多開壕溝,多挖塹道,堅壁營壘,以待時機。”

    晚上,兩名斥候跑回來向鄭健雄報告說,河北岸有一大片樹林,東西連綿數十里,遼軍主力隱藏在林中,枕戈以待。

    鄭健雄問:“他們大約有多少兵馬?”

    斥候回答說:“看不太清楚,不過東邊還有一個很大的養馬場,裡面養有數千匹戰馬,根據馬匹推斷,他們應該不會少於五千人。”

    鄭健雄決定親自去一趟良鄉,將情況報告給劉延慶。

    於是,鄭健雄帶上十幾個親兵,騎馬朝良鄉馳去。

    鄭健雄本是一個文人,後棄筆從戎當上了將軍,然後從西北到東南,他長期跟隨劉延慶南征北戰,戰功顯赫。

    鄭健雄走到良鄉東北燎石崗附近時,突然發現有一大隊騎兵,悄悄繞過燎石崗,直奔良鄉而去。

    鄭健雄判斷,這必是前來偷襲的遼軍。

    鄭健雄猜對了,這是蕭干親自率領的一支遼軍騎兵,他們企圖到良鄉南側去偷襲宋軍的糧倉。

    鄭健雄當機立斷派幾名親兵快馬去良鄉報信,自己則帶著其餘親兵朝遼軍射擊。

    遼軍遭到攻擊,立即調轉馬頭,朝鄭健雄衝來。

    鄭健雄則急忙跑進瞭望塔內,與塔內守兵匯合。

    蕭干見狀,改變計畫,集中大隊人馬向瞭望塔發起猛攻。

    鄭健雄與塔內守兵最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殉難。

    等到楊可世率援軍趕到燎石崗時,遼軍已撤出戰鬥,宋軍一直追到盧溝河邊也沒追上遼軍。

    楊可世想要過河追擊,卻遭到劉延慶的嚴厲訓斥。

    望著滔滔河水,楊可世既不甘又無可奈何。

    前軍將士聽說鄭健雄殉國,都紛紛請戰,強烈要求殺過盧溝河,為鄭將軍報仇。

    劉延慶卻嚴令:“任何人不許擅自過河。”

    其實,劉延慶對鄭健雄是有感情的,他對左右說:“健雄跟隨我多年,追擊西夏,征剿田虎、王慶、方臘,他處處打先鋒,沒想到今夜他卻命隕燎石崗。我跟健雄感情最好,對他的壯烈殉國,我比誰都心痛。但是,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冷靜。要理智,不要衝動。各軍要嚴守陣地,尤其要加強河防,時刻警惕遼軍再次偷襲。”

    劉延慶的想法是,只要我軍在盧溝河畔保持高壓態勢,遼軍堅持不了多久,就會不戰自潰,現在是比實力的時刻,也是比心理承受力的時刻,兩軍對峙,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一連數日,兩軍隔河相望,相互對峙,誰也不敢前進,誰也不甘心後退。

    蕭干夜襲燎石崗,也損失了不少兵馬,並沒賺到多少便宜。

    蕭干第一次覺得,宋軍的戰鬥力,也不是那麼差勁。

    所以,蕭干也在徘徊猶豫,他一直在計畫偷襲宋軍糧寨,希望以此逼迫宋軍後退,但看到眼前宋軍嚴陣以待的態勢,他不敢輕舉妄動。

    童貫獲悉鄭健雄在良鄉殉國,也很難過。

    同時,童貫對劉延慶連續多日在盧溝河南岸與遼軍對峙不主動過河作戰很不滿意。

    因此,童貫派人給劉延慶下達了進軍檄書:“大軍至良鄉後連日不進,是何道理?可否尋求出奇制勝之法?我軍比敵軍多出數十倍,力量對比十分佔優勢,望大軍能勇猛前進,直達燕京城……”

    劉延慶接到檄書,立即在良鄉召集眾將開會商議。

    郭藥師獻策說:“目前,蕭干將主力擺在河北岸阻擊我們,燕京城內必然空虛,我們可趁此時機,搗虛而入。我建議,選派一支輕騎兵悄悄東去,從固安渡河至安次,然後直插燕京。燕京城內漢民,若獲知王師來到,必為內應,如此則燕京可得。”

    劉延慶問:“這條路線你可熟悉?”

    郭藥師說:“如走自家庭院。”

    劉延慶有些遲疑:“固安、安次一帶,蕭干能不設防?”

    郭藥師回答說:“從涿州東去固安八十里,從固安再往東北行進一百三十多里,方能到達安次,蕭干手中兵力有限,他的防線不可能那麼長。”

    劉延慶又詢問眾將,眾將都認為這是一個出奇制勝的妙計。

    於是,劉延慶批准了這個奇襲燕京的計畫。

    郭藥師請求劉延慶,到時候能讓劉光世率軍前去燕京接應。

    郭藥師將這五十多萬宋軍看了一遍,最後發現,除了被劉延慶排斥在邊緣的幾支西軍,也就劉光世的部隊有些戰力,所以他才想讓劉光世去接應。

    劉延慶滿口答應。

    郭藥師率常勝軍一千人作為先鋒,趙鶴壽、高世宣、楊可世、楊可弼四名將領總共統兵五千作為主力。

    宣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夜,六千人馬悄悄出發這六千人馬,全是清一色的輕騎兵,他們束馬銜枚,偃旗裹甲,從良鄉向東疾馳而去……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1
第五百零六章 牧馬南山?(求訂閱!)

    …

    算算時間,梁山軍在雲右聚集了已經三個多月了。

    之所以遲遲不向燕京發起進攻,主要是因為居庸關和紫荊關實在是太險峻了,而耶律大石又是當世名將,絲毫空隙都不給許貫忠等人,如果是強攻的話,勢必要損失慘重。

    因此,沒有李衍親自下令,許貫忠不敢下強攻的命令。

    可讓許貫忠等人不解的是,李衍始終沒有下強攻的命令,近期更是將精力全都放在了民生上,像秋收,像疏通河道,像免稅收,像商業,像教育,像醫療,像科舉,像生育,像治安,等等……總之,好像不準備強攻燕京一般。

    在李衍親自關注下,在當地將士幫忙搶收下,雖然今年的霜下的早了些,但所有莊稼都及時收割完了。

    雲地的百姓迎來了一個大豐年。

    再加上,李衍實行的分土地政策和免稅政策。

    雲地家家戶戶糧食滿倉滿谷。

    尤其讓雲地百姓驚喜的是,水泊梁山讓他們試種的佔城稻,高產、早熟、耐旱,比他們之前種的稻子強多了。

    很多家庭已經準備明年全種佔城稻了。

    ……

    在雲地為禍了數年的桑乾河和羊河,今年終於沒再為禍,哪怕今年的雨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要歸功於水泊梁山不留餘力的治理。

    ……

    水泊梁山將農業稅、鹽稅等跟民眾息息相關的稅全都免掉了,而且一免就是三年,只收些商稅、酒稅、印花稅等商業性質的雜稅。

    雖然收商業稅,但水泊梁山卻不禁止商業,相反,還大大鼓勵商業發展水泊梁山為此還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商業的政策,像開辦銀行發行紙幣,像為有項目的商人提供低息貸款,像開辦集市、草市和夜市等大型集中商業地,等等……

    ……

    在教育上,水泊梁山絕對是花了最多力氣的,一口氣建了五百所學堂,收了兩萬多名學子。

    而這還只是第一期,水泊梁山計畫在兩年內,再在雲地建一千所學堂其實學堂好建,關鍵是教師不好培養,還好,明年開始,濟州、樂浪、真番三郡最早的一批學子陸續開始小學畢業,從中選拔一些來搞基礎教育,勉強也夠用了。

    ……

    醫療這塊,水泊梁山也投入了不小的力氣,目前每座州城至少開辦了兩家大型醫堂,每座縣城都開辦了一家中型醫堂,另外,水泊梁山還計畫在每個村裡都建一個小型醫堂。

    而且,水泊梁山創辦的大型和中型醫堂,打破傳統實行分科診治當然,也有綜合治理部門。

    另外,醫療這塊,暫時也是不收錢的未來勢必得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才能長久,免費醫療真是做不起,而且也不利於長久發展。

    ……

    科舉已經如期舉行,選拔出來了不少人才以及更多的可培養人才。

    這批人才,趙鼎將之全部分配下去,輔助水泊梁山的官吏一塊管理雲地。

    有了他們的加入,雲地百姓更開始接受水泊梁山的治理了。

    ……

    另外,水泊梁山大力鼓勵生育,並設立了重獎每生一孩,不論男女,皆獎勵三元撫養費,另外再額外多免一年農業稅和鹽稅。

    這條是李衍一意推行的。

    在李衍看來,人口才是硬道理,沒有人,想要發展,純粹是痴人說夢,尤其是在這古代社會。

    ……

    現在軍隊已經不再出在民眾的視野當中,維持治安的全都變成了民眾所熟悉的三班衙役。

    而且,水泊梁山出台了嚴密的法律,並將之公佈於眾,官府斷案,一切皆以法律為主,不得徇私舞弊。

    ……

    總而言之,雲地一切都走向了正軌,讓所有懷疑水泊梁山只懂打仗不懂治理的人全都閉上了嘴,很多之前逃進山裡的人,也陸陸續續的回到了雲地。

    這天,正在看禮部給自己選的秀女的李衍,突然接到內侍稟報:“蕭太后派使者來求和。”

    李衍一邊繼續挑他看中的秀女、一邊道:“告訴呼延慶,讓他跟蕭普賢女派來的使者說,我只接受無條件投降,其它一切面談。”

    蕭懷和李貌在雲中府逗留了十幾日,想要見李衍一面,當面跟李衍請求納款不納土,可他們得到的回覆全都是李衍在忙,沒時間見他們。

    後來,李貌賄賂了招待他們的內待,得知,李衍最近一直在跟新得的秀女鬼混,連朝事都不怎麼過問,哪有時間理他們?

    蕭懷和李貌很失望!

    一方面,他們對李衍不接納他們遼國的投降而失望!

    另一方面,他們對李衍沉迷在女色之中不可自拔而感到失望一個有作為的君主,怎麼能這麼沉迷女色吶,要知道,現在天下可還未定,你李衍甚至連基都還未登,就牧馬南山了?

    次日,蕭懷和李貌離開了雲中府返回燕京。

    蕭懷和李貌前腳剛走,後腳李衍就從溫柔鄉中走了出來,然後親率解煩馬軍和踏白軍去了新州。

    一到新州,李衍就下令:“備戰,準備武力奪取燕京。”

    之前李衍一直沒下令武力奪取燕京,一是因為有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等險關阻擋,二是因為遼軍還有一戰之力,三是因為李衍想看看宋軍還會不會跟歷史上一樣再吃遼軍一次大敗。

    前兩者不用說了,蠻攻的話,必定會有不小的傷亡,而第三者如果發生,那對李衍而言,絕對是最有利的。

    首先,只要遼宋開戰,李衍就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其次,遼國兵力不足,要想跟宋國大決戰,勢必要冒險抽調居庸關、古北口等地的駐防兵力,那樣梁山軍就可以以很小的代價攻破這幾道險關。

    再次,五十多萬宋軍如果連兩三萬遼軍都打不過,那趙佶君臣的威望必定掃地,到那時謀奪北宋必定會容易許多。

    因此,李衍一直在等。

    直到三天前,柴進和燕青突然給李衍傳回來消息:“宋軍派郭藥師、趙鶴壽、高世宣、楊可世、楊可弼率領六千精騎奇襲燕京,另外又派劉光世率領大軍接應。”

    看到這份密報,李衍仰天大笑,“機會終於來了!”

    所以,蕭懷和李貌前腳剛走,後腳李衍就帶著大軍來到了新城,準備親自指揮這至關重要的一戰……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2
第五百零七章 功虧一簣(求訂閱!)

    …

    六千輕騎連夜從固安縣城西邊秘密渡過盧溝河,然後繞道安次,於第二天晚上半夜時分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燕京城東一個名叫三家店的村莊前。

    在樹林裡休息一夜。

    次日一早,郭藥師派手下大將甄五臣和五十精兵組成一個突擊隊。

    突擊隊員,人人頭戴青色幞頭,身穿圓領長袍,一副百姓模樣,然後有的挑著菜筐,有的擔著捆柴,有的挎著竹籃,他們或前或後,裝作互不相識,跟著清晨進城運送柴草的馬車一塊混進迎春門。

    甄五臣看準時機,率領五十名突擊隊員突然暴起,與守門士兵展開血戰。

    過程有多慘烈,就不多敘述了,總之五十個突擊隊員最後連五個都沒剩下。

    不過不管怎麼說,迎春門都被甄五臣他們拿下了。

    甄五臣果斷點燃信號彈。

    郭藥師見之,立即率隊出發。

    楊可世、高世宣、趙鶴壽、楊可弼等,也都不甘其後,各自率軍快速向燕京城挺進。

    六千宋軍很快便在燕京城東門前集合完畢,然後準備入城。

    不過這時郭藥師向楊可世建議道:“咱們不能全進城。”

    楊可世不解:“為甚麼?”

    郭藥師回答說:“咱們應該留下一千軍馬埋伏在城外,一是可以阻擊蕭干或耶律大石可能回城的援軍,二是萬一咱們此行不順利,退出時也可以有個接應。”

    楊可世覺得郭藥師言之有理,便問高世宣、楊可弼、趙鶴壽:“你們誰願留在城外?”

    高世宣、楊可弼、趙鶴壽三人都不吱聲很明顯,他們誰都不願意留下,想想也是,這可是收復燕京第一功,誰願意放棄這個大功?

    楊可弼是楊可世的兄弟,不可能把他留下。

    高世宣是楊可世的老搭檔,也不可能把他留下。

    最終只能將郭藥師的部下趙鶴壽留下。

    郭藥師令常勝軍七名將官各率二百騎兵迅速去搶佔燕京的另外七座城門。

    楊可世則將剩下的大軍分為左右兩路,楊可世和郭藥師率領左路,高世宣和楊可弼率領右路,分頭向位於燕京城西南方向的宮城進軍他們計畫包圍宮城,活捉蕭普賢女。

    宋軍進城的消息不翼而飛,很快便人所共知。

    有些膽大的居民,跑出家門,站在大街兩側看熱鬧。

    有一個中年男子徑直走到大街中間,伸開雙臂攔住楊可世和郭藥師,激動地說:“兩位將軍,我是一個漢民,名叫馬賢良,聞訊王師入城,我們漢民全都歡欣鼓舞,為表敬意,特獻詩一首:破虜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天。油然靉靆三千里,洗盡腥羶二百年。”

    人群中頓時響呼喊著響應,經久不息。

    楊可世和郭藥師面帶微笑,向人們招手致意。

    也有一些膽小的居民,藏在家裡,關門堵窗,或是趴在門縫、窗縫上向外窺視。

    契丹族和奚族居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深感憂慮,同時又不知該如何應對。

    進城時,沒碰到像樣的抵抗,讓宋軍從楊可世、郭藥師以下全都鬆懈下來,以至於不少飢餓的宋兵開始不守軍紀,紛紛跑進路邊的飯館裡大聲嚷叫著:“上飯上菜上酒,快!”

    飯店老闆們趕緊小心伺候。

    可有一家飯店老闆拒不接待,而且還與宋兵發生衝突,最後被宋兵一刀殺死。

    這個被宋軍殺死的飯店老闆,正是契丹人。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傳遍了燕京城。

    這件事激怒了契丹人,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阻攔、干擾宋軍前進。

    一時群情洶洶,好似乾柴遇到了烈火一般,情況愈演愈烈。

    楊可世一看,這樣下去不行,這將耽誤軍機,遂傳下軍令:凡是騷擾民居之兵,無論何人,一律就地正法;凡是阻撓宋軍前進之人,無論何人,一律格殺勿論;整肅軍紀,加速前進。

    於是,誅戮萬計,通衢流血。

    因為宋軍的暴行,契丹人和溪人自發的組織起來抵抗宋軍滿大街的契丹人和奚人,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攘攘,潮水一般地朝宋軍湧來。他們手握刀槍棍棒,與宋軍展開了慘烈的巷戰。燕京城的大街變成了戰場,宋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儘管如此,楊可世還是派人回去報捷。

    不過,楊可世報捷的對象不是近在盧溝河的劉延慶,而是遠在雄州的童貫。

    在這件事上,楊可世做錯了,一來他耽誤了戰機,二來他給了劉延慶、劉光世父子推卸責任的藉口。

    宋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衝破了契丹人的層層阻撓來到了皇城之下。

    皇城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城牆高聳雉堞相連,十分堅固。

    遼兵隱蔽在城牆上朝宋軍連續射擊,箭矢如雨,宋軍根本無法近前。

    楊可世和郭藥師先是給蕭普賢女寫了一封勸降信。

    結果,蕭普賢女不禁將勸降信撕了,還和其女天壽公主耶律答裡孛穿上戎裝蹬上宣和門城樓上“親施箭鏃,殺敵衛國”。

    在蕭普賢女母女的帶頭下,遼軍誓死抵抗。

    在這期間,除了鬥勇,蕭普賢女還與宋軍鬥智蕭普賢女先答應投降,並提出無數可討價還價的條件,使用緩兵之計拖延了很長時間。

    等楊可世、郭藥師反應過來,已經過去了大半天。

    而宋軍先是找能撞門的圓木找了很久,又聽從李處能的建議挖隧道挖了許久,總之,是耽誤了不少時間。

    駐守在居庸關防備梁山軍的耶律大石,獲悉宋軍已挺入燕京,大吃一驚,隨即連忙集合三千騎兵迅速馳往燕京增援。

    半路上,耶律大石下令:“所有將士統統脫掉軍服上衣。”

    居庸關距離燕京城僅有百里左右,黃昏時,耶律大石便率軍來到了燕京西城門下。

    耶律大石令人向城門樓高喊:“我們是大宋援軍,快快打開城門!”

    把守城門的宋兵見城外來了大隊騎兵,以為真是援軍來了,高高興興地打開了城門,並落下了吊橋。

    其實,這也不全怨宋兵,因為,按照制定好的計畫,劉光世帶的援軍早就該到了,所以守城門的宋兵才會把耶律大石帶來的兵馬當成劉光世派來的援軍。

    耶律大石一馬當先帶人衝入城中,然後遼軍蜂擁而進,二百多名宋兵全部陣亡。

    耶律大石令七名將官各率三百精兵,迅速奪取其餘城門。

    耶律大石要求他們直接砍斷吊橋,徹底切斷城內外聯繫,他要讓宋軍有來無回,要讓他們全部葬身於燕京城裡!

    對於遼軍已入城之事,郭藥師和楊可世等宋將毫無所知,他們仍在皇城外組織力量攻城。

    高世宣和楊可弼帶領一群宋兵抬著一根大圓木正在用力撞擊皇城的城門。

    咚!

    咚!

    咚!

    ……

    撞擊聲給皇城外的宋軍以希望,給皇城內的遼軍以恐懼。

    遼兵躲在城門樓和城牆雉堞裡居高臨下拚命射箭。

    嗖!

    嗖!

    嗖!

    ……

    箭如雨下!

    一群宋兵倒下,另一群宋兵立刻又沖了上去。

    楊可世焦慮不安道:“今晚無論如何得攻破皇宮,不然我們可就危險了,現在我們是孤軍深入,生死存亡全在今夜。”

    郭藥師對眼前的危險局面有很清楚的認識,他皺眉道:“算算時間,劉光世的援軍早就應該到了,可為甚麼一點消息都沒有?難道他們不來了?”

    楊可世沉默不語。

    前不久他與劉光世發生過一次衝突,而且他與劉延慶的關係向來不好。

    楊可世憂心忡忡的想:“他們父子該不會因私而耽誤大事吧?”

    高世宣和楊可弼繼續組織撞擊城門。

    宋軍上下都很清楚,這兩扇城門關係到成功與失敗,也關係到他們自己的生與死!

    天色漸漸暗了。

    忽然跑來兩個哨兵向楊可世報告:“稟報將軍,我們發現一支遼軍從西北方向殺了過來,他們全是騎兵,殺氣騰騰!”

    楊可世一驚,道:“哪來的遼軍騎兵?”

    郭藥師道:“很可能是蕭干或者耶律大石的援軍進城了。”

    楊可世聽了,立即將高世宣和楊可弼叫來,商量對策。

    楊可世認為,目前的處境很危險,應停止攻城,集合隊伍往迎春門一帶撤退楊可世以為迎春門應該還控制在宋軍手中,而且那裡還有一千援軍,所以從那裡安全撤出去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楊可世認為,他們是從迎春門進城的,對那一帶的道路比較熟悉,所以那一帶也便於他們撤退。

    可楊可世想錯了。

    他忘了,他們在那裡殺了上萬契丹人,以至於那裡的契丹人最恨他們。

    另一邊,蕭普賢女帶著耶律答裡孛進入元和殿,然後找到了兩條白色絲帶。

    蕭普賢女是一個剛烈的女子,她不想自己和自己女兒受到侮辱,所以選擇為這個昔日帝國陪葬。

    耶律答裡孛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願意陪自己的母親一同去死。

    可還沒等蕭普賢女母女掛好絲帶,外面突然有人喊道:“太后,宋兵退了!”

    蕭普賢女聽罷,大喜,連忙扔掉手上的絲帶,然後衝了出去,問:“怎麼回事?”

    很快,兩隊騎兵從遠處衝來。

    蕭普賢女見之,眼淚“嘩”得一下子湧了出來!

    這時,蕭普賢女不是一個女皇帝,只是一個可憐的女人罷了。

    宋軍繼續向燕京東門撤退。

    一個哨兵跑回來向楊可世和郭藥師報告:“城外塵土滾滾,有大隊騎兵殺來,只是不知是宋軍還是遼軍。”

    郭藥師聞言臉色大變,道:“肯定又是遼軍援兵!”

    楊可世等將則不信,他們認為肯定是劉延慶派大軍前來接應。

    楊可世與郭藥師等將領登高瞭望,只見灰濛蒙的城牆下,一隊隊騎兵正在集結。

    郭藥師眼尖,很快就發現城外一座燕王冢上豎立著四軍大王蕭干的旗幟,然後道:“你們看,那不是蕭干的旗幟嗎?”

    楊可世等將領順著郭藥師的手指望去,只見四軍大王的旗幟在晚風中颯颯飄揚,然後皆面如死灰。

    郭藥師對援軍遲遲不來感到忿忿不平,道:“盧溝河一帶的遼軍應該不多了,劉延慶怎麼不趁機發動攻擊呢?盧溝河距燕京城不過幾十里路,劉光世的援軍早就應該到了才對!”

    楊可世默然無語,他也想不明白,援軍為什麼不來?“難道就是因為與我楊可世有矛盾?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你們父子倆的心胸也太狹窄了吧?”

    一絲悲涼湧上了楊可世的心頭。

    楊可世現在既感到慚愧,又感到內疚,他已抱定了必死之心,“仗打成這個樣子,我還有何顏面再回大宋?我還有何顏面再去見童宣撫?”

    蕭干率領兵馬從皇城南門的暗道進入城內,然後很快便與蕭普賢女和耶律大石取得了聯繫。

    蕭干與耶律大石約定分頭行動,全殲城中的宋軍。

    宋軍且戰且退,來到了雙門樓下。

    楊可世問高世宣:“這是什麼地方?”

    高世宣道:“好像是雙門樓。”

    高世宣的話音剛落,遼軍箭矢便雨點一般射來,緊接著一隊隊遼軍叫喊著衝了上來。

    高世宣手舉長槍,接連刺殺數名遼兵。

    兩軍隨後又展開了一場激烈搏殺。

    楊可世朝高世宣大聲喊道:“不要戀戰,趕緊撤!”

    突然!

    高世宣被一名遼兵一刀砍下馬去。

    楊可世見狀大吼一聲,隨即躍馬衝了上去。

    高世宣的臂膀被砍掉大半,血流不止。

    楊可世跳下馬抱起高世宣,大聲說道:“兄弟你不能死啊!”

    高世宣睜開眼睛望著楊可世說:“把我的胳膊找到,把兄弟們帶出城……”

    因流血過多,高世宣壯烈殉國。

    高世宣是名揚宋軍的神箭手,號稱高一箭,曾經與劉錡比過箭,本來他可以成為一個英雄的,可惜窩窩囊囊的死在了這裡。

    楊可世好像瘋了似的,他揮舞著長槍在遼軍中東突西殺,遼兵紛紛潰逃。

    宋軍將士見主帥都拚命了,他們也都誓死衝殺。

    一陣狂殺之後,遼兵退卻了。

    楊可世下令:“找到高世宣的胳膊。”

    幾個親兵轉了一圈沒找到。

    楊可世說:“再去找,必須找到,找不到,咱們就永遠留在這裡!”

    高世宣的胳膊終於找到了。

    楊可世這才下令:“將高將軍捆在馬背上,我要帶他一起走。”

    楊可世和楊可弼率領殘軍撤退到了憫忠寺前。

    之前分兵前進的郭藥師,已在此等候多時了,寺前還聚集著一大群老百姓。

    楊可世對郭藥師說:“現在怎麼辦?殺到東門去等待援軍嗎?”

    郭藥師說:“我已經得到確切的消息,東門已經失守了!”

    聚集在憫忠寺門前的這些百姓都是燕京城裡的漢人,他們全都參與了屠殺契丹人的行動,他們望著楊可世和郭藥師說:“你們讓我們指摘契丹人家,幫助你們殺戮契丹人,現在你們如果出城,我們怎麼辦?況且現在各城門吊橋都已被砍斷,已經沒有辦法出城了,不如與契丹決一死戰!”

    楊可世於是又組織宋軍與遼軍展開激戰,結果又一次戰敗。

    不可能不敗,宋軍已經三晝夜不寢食,早已人飢馬疲,而遼軍卻是兵勢方銳。

    遼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於是宋軍皆棄馬登上城牆。

    遼軍越聚越多,最後將宋軍包圍在城牆之上。

    楊可世見己方已被逼到絕路,準備拚死到底,他對弟弟楊可弼說:“我們是將門世家,不能效兒女之態,現在就是我們為國捐軀的時刻!”

    言畢,楊可世手舞長槍,指揮戰士奮力與遼軍死戰,身中毒箭而不顧。

    不知過了多久,有人向楊可世報告說:“將軍,郭藥師已經縋城而下了。”

    眾人聽罷,皆勸楊可世也縋城而下。

    可楊可世堅決不從。

    見楊可世準備赴死,楊可弼對楊可世說:“趙鶴壽的後軍不來支援,劉延慶都統也不遣兵來接應,今日之事,黑白自明,如果我們都這樣糊裡糊塗地就死,百世之下,無人不嘲笑我們為歷史罪人。我覺得我們應該活著出去,將是非昭著於世,若朝廷治罪,死而無憾!”

    楊可世想了想,覺得弟弟說的話有道理,遂縋城而出。

    宋軍在燕京城內壯烈捐軀的將領,除大將高世宣以外,還有王奇、李嶢、石洵美、王端臣等將,他們都是歷史不該遺忘的英雄。

    宋軍五千精銳騎兵,最後僅有數百人撤出城去,其餘全部陣亡……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2
第五百零八章 那回(求訂閱!)

    …

    楊可世覺得燕京一仗,打得非常窩囊,而且他搞不明白劉延慶和劉光世父子為甚麼沒派援軍,進而不敢去見劉延慶。

    郭藥師的心裡則充滿了悲哀!

    這個計畫是他提出來的,如今失敗了,劉延慶能不讓他當這個替罪羊嗎?

    所以,郭藥師商量楊可世跟他去涿州養傷。

    不敢去見劉延慶,楊可世又實在沒臉去見童貫,加上身上有毒又有傷需要地方靜養,所以楊可世便與郭藥師去了涿州。

    劉延慶對於燕京城內發生的情況一無所知。

    事實上,劉延慶早已派劉光世率軍前去燕京接應郭藥師。

    可劉光世至今也沒有消息傳回來。

    正在劉延慶納悶不已之時,忽然收到郭藥師與楊可世從涿州派人送來的信。

    劉延慶這才知道宋軍偷襲燕京已經失敗。

    這讓劉延慶大為震驚,同時又大為不解!

    劉光世的援軍哪裡去了?難道也全軍覆沒了?

    劉延慶非常擔心自己的兒子。

    劉延慶下令:各軍繼續開挖壕塹,要求壕塹的深度不低於四尺,底寬不少於兩尺,他打算在盧溝河畔打一場陣地防禦戰。

    這天,劉光世忽然全軍撤回,一兵一卒也不缺。

    劉光世對劉延慶說:“我們按照計畫,一路東行,繞過遼軍的盧溝河防線,到安次後再折向北,可由於路線不熟,繞的路線過長,等到我們來到燕京城東郊時,城樓上到插著的是遼軍的大旗,我因此判斷遼軍主力已經回城,所以沒敢貿然發起進攻。後來,我聽說宋軍在城內全軍覆沒,遂率軍撤了回來。”

    對於增援燕京遲誤,劉光世感到很自責。

    但劉延慶並沒責怪劉光世,而是安慰劉光世說:“能全軍而退也屬不易,回來就好。”

    從劉延慶對劉光世的態度上,不難看出,趙佶選劉延慶當統帥,就是他北上收復燕京犯得最大的一個錯誤。

    這天下午,蕭干親率精兵八百人,沿盧溝河岸西行三十里,然後悄悄渡河,繞到宋軍背後,之後在琉璃河鎮南的大路兩側埋伏起來,等宋軍的護糧將王淵帶領數百名騎兵護送幾百輛裝滿了糧草的馬車從南往北沿著驛道緩緩走來,蕭幹一聲令下,八百遼兵一躍而出,衝向宋軍。

    宋軍毫無防備,死傷遍地,活著的也都四處逃竄。

    王淵藏在一輛馬車後邊企圖逃脫,結果被活捉了。

    蕭干下令點火,將糧車全部燒掉。

    不一會兒,數百輛糧車全被點著了,只見烈焰升空,火光衝天,如同白晝。

    劉延慶聞聽糧車被遼軍放火燒燬,大吃一驚,連夜召集諸將開會,說:“此地遠離大宋,糧道不易保護,久住下去,恐怕軍中有變,我想向宣撫司申請撤軍,你們以為如何?”

    諸將點頭稱是,表示服從劉都統的決定,只有一個叫“曲奇”的將軍忽然站起來,說:“我不同意撤軍,我們幾十萬大軍北上是干什麼的?不就是來收復燕京的嗎?現在大軍都已經到燕京城腳下了,不去進攻燕京城反而要撤退,這樣的命令我實在無法聽從!這時候撤退,我們對得起官家,對得起國家嗎?”

    劉延慶氣得臉色鐵青,“騰”地一下子站了起來,隨即大聲呵斥道:“你懂甚麼?來人,將這狂徒給本帥推出去!”

    門外幾個衛兵聞聲而入,隨即將曲奇扭送了出去。

    蕭干捉了王淵之後,命人將王淵和另外一個俘虜帶到自己帳外,然後撤掉營帳外的崗哨,故意給他們一個逃跑的機會。

    夜間,蕭干故意對一個遼軍將領說:“劉延慶這頭蠢豬,還不知道,我們大遼已經歸降了大都督,只等明日,大都督將親提三十萬大軍來與宋軍大決戰,然後咱們舉火為應分左右兩翼渡河,以精兵衝擊宋軍中軍,這次咱們一定要將宋軍一舉殲滅,以報其毀盟之仇!”

    蕭干的話,王淵在營帳外聽得一清二楚。

    後半夜,王淵悄悄解開束手的繩索,然後躡手躡腳地走到營帳門口。

    見外邊無人,王淵彎腰順著營帳一側悄然溜走了。

    王淵冒著寒風泅渡盧溝河,爬上南岸,然後奮力朝宋軍軍營跑去。

    此時,心裡有事的劉延慶還沒有入睡。

    突然!

    本來不知去向的王淵,衝進劉延慶的大帳,隨即大聲道:“大帥,大事不好,遼國投降李衍了,明日李衍要親起三十萬大軍與咱們大決戰!”

    一時之間,劉延慶沒太聽清王淵喊得是甚麼。

    劉延慶一見王淵就氣不打一處來,要不是因為王淵丟了糧草,他也不用這麼被動,因此呵斥道:“丟我糧草,闖我大帳,好好好,你真當我的刀不利?來人啊,將王淵推出去砍了!”

    王淵哭道:“小將死不足惜,但求大帥務必容小將說幾句話!”

    劉延慶道:“你還有甚麼好說的?”

    王淵道:“小將之所以冒死逃回來,就是為給大帥您報個信,遼國和李衍聯合了,雙方組成三十萬大軍,明日便要渡河跟咱們決戰,大帥務必早想應對之策!”

    這回,劉延慶才聽清楚王淵說得是甚麼,隨即一把抓住王淵的衣領,問:“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王淵趕緊又說了一遍。

    劉延慶聽罷,有些忐忑不安,心道:“這是真的?還是蕭干在用計?據說蕭幹此人詭計多端……”

    躊躇了一會之後,劉延慶讓人將他兒子劉光世叫來商量。

    劉光世聽過之後,不信道:“要投降,遼國早就投降了,怎麼可能等到現在?再說,遼國就是要投降,第一選擇也是咱們大宋,怎麼可能是李衍?”

    王淵爭辯道:“這是我親耳聽到的,句句是實,如有半句假話,我願遭天打五雷轟!”

    劉延慶在大帳之中來回走了一會,然後停下,道:“不管真假,這裡都不能待了。”

    早在白天的時候,劉延慶就派人給童貫送了一封請求撤退的報告。

    正巧,童貫和蔡攸給劉延慶的回信到了。

    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便箋,寫在一張很精美的小竹紙上,信是這樣寫的:“仰相度事勢,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誤軍事。”“那回”是宋人口語,是撤軍之意。

    童貫和蔡攸的大概意思是,讓劉延慶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是否撤軍,但不可耽誤軍事。

    童貫和蔡攸遠在雄州,對前方戰場情況很不瞭解,因此,他們讓劉延慶酌情處置,應該說是有道理的。

    而劉延慶之所以要急著撤軍,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自從郭藥師和楊可世兵敗燕京之後,劉延慶心裡一直很緊張,因為他知道自己率領的這支大軍根本打不了大仗,若迎戰遼軍必一敗塗地,到那時想撤就來不及了。

    二是,他一直主張應借助金軍的力量來進攻燕京,根據宋金盟約,金軍應該從北往南夾擊燕京,可是金軍至今仍按兵不動,所以他們宋軍也應該退兵,擇機而動。而且,劉延慶知道趙良嗣與馬擴已經去北安州與金人談判去了,他想等談判有了結果以後,根據情況再出兵北上也不遲。

    當天晚上,劉延慶就想下令撤退,可劉光世堅決反對劉光世認為,現在已是深更半夜,人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軍,一定會造成混亂,進而給敵軍可乘之機,所以,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以後再下令。

    這一夜,劉延慶過得是提心吊膽,毫無睡意。

    拂曉時分,劉延慶才迷迷糊糊的入睡。

    可劉延慶剛睡著,王淵就跑進大帳報告說:“大帥,大事不好,北岸舉火了,遼軍很可能要發動進攻了!”

    劉延慶大吃一驚,急忙與兒子劉光國、劉光世一起跑出營帳,然後來到河岸觀察,果然見河對岸有火光四處燃起。

    劉延慶匆匆回到中軍大帳,隨即下令:燒燬大營和輜重,全軍向白溝方向撤退。

    命令下達了之後,劉延慶立即騎著一匹大白馬在一大隊親兵的保護下往南奔去。

    各軍接到命令,立即燒營帳,毀輜重。

    只見,人喊,馬叫,一片混亂。

    劉光世見隊伍如此混亂,急得直跺腳!

    他趕緊命令自己所屬各營共兩萬多人,到左前方的蟒莊集結。

    劉光世預感到,自己老爹這次可能要犯下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

    “此時如果遼軍趁機過河追擊,將如何是好?”

    所以,劉光世決定,自己率隊斷後,掩護大軍撤退……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3
第五百零九章 保義郎宋江(求訂閱!)

    …

    將時間撥回到兩天前。

    將燕京城內的宋軍殘兵屠殺完畢了之後,蕭普賢女突然穿上盔甲,想要御駕親征找卑鄙的宋國報仇。

    蕭干和耶律大石也想找宋軍報仇,可他們不同意蕭普賢女御駕親征。

    蕭普賢女爭不過蕭干和耶律大石,只能老老實實的在宮中待著。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遼國要善罷甘休。

    宋軍的這次奇襲,差一點就滅了北遼,還殺了數萬契丹人,讓自蕭普賢女以下皆滿腔憤怒!

    蕭普賢女、蕭干和耶律大石商量後決定,冒險將居庸關和古北口的兵力撤出來一些,組建一支兩萬人的騎兵,跟宋軍決一勝負。

    蕭普賢女、蕭干和耶律大石之所以敢抽調居庸關和古北口的兵力,是因為他們聽蕭懷和李貌說,李衍現在牧馬南山一頭紮入溫柔鄉中不肯出來,進而斷定李衍近期不會攻打燕京。

    所以,蕭普賢女、蕭干和耶律大石才準備放手一搏。

    可惜!

    蕭普賢女、蕭干和耶律大石看錯了李衍。

    不錯。

    李衍是喜歡女人,以征服女人為樂趣。

    可李衍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安心玩女人,前提一定是自己足夠強大,否則,早晚有一天會像天祚帝、趙佶一樣,輸了自己的江山,也輸了自己的妻女。

    所以,李衍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壯大自己的機會。

    通過強大的情報系統探明遼軍和宋國的情況之後,李衍當機立斷出擊!

    就在宋軍匆忙那回、就在蕭干和耶律大石準備跟宋軍大決戰之時,李衍也升起了大帳,然後毫不拖泥帶水道:“岳飛、房學度、劉敏三將何在?”

    岳飛、房學度、劉敏聽令,一同出列道:“臣在!”

    李衍道:“現由岳飛暫代左路軍都統制,房學度部、劉敏部暫歸岳飛指揮,你們三部立即出雲地繞道古北口,然後攻打古北口,如果順利,攻佔檀州和順州,最後與主力圍攻燕京城。”

    岳飛雖然只有二十歲,但打的仗已經不少了,而且著實打了幾場大仗、硬仗,相反,房學度和劉敏加入梁山軍以後,沒打過幾仗,更重要的是岳飛是李衍的心腹愛將,因此,雖然房學度和劉敏的年紀都快可以當岳飛的父親了,但他們對岳飛暫代都統制一職沒有任何異議,當然,一向奉行堅決無條件聽令的李衍,也不允許他們對自己的命令有異議。

    岳飛、房學度、劉敏齊聲道:“諾!”

    李衍看著岳飛,囑咐道:“你要注意兩點。”

    岳飛做出聆聽狀。

    李衍道:“第一點,一定要主意糧草輜重,這不比在自己地盤作戰,所以糧草輜重非常重要。”

    雖然李衍給岳飛準備了四萬民夫運送糧草輜重,並讓仇悆給岳飛擔任轉運使,但李衍還是有些擔心岳飛會因被劫了糧草而大敗。

    其實也不怪李衍擔心這些。

    畢竟,現在的岳飛真是太年輕了。

    而且,此去的路上,不僅有遼軍,還有蒙古諸部和金軍。

    岳飛拜道:“臣保證,在途中至少有一支大軍護送糧草輜重。”

    李衍點點頭,然後又道:“第二點,路上碰到蒙古諸部或者是金軍,他們若有敵意,我允許你做出任何程度的反擊。”

    李衍的這個命令算是徹底給岳飛鬆了綁,讓他可以根據形勢自己全權處理如何行軍、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岳飛甚麼都沒說,只是一拜在地,道:“諾!”

    李衍又對許貫忠道:“貫忠,你率領張憲軍、王彥軍、李懹軍為右軍,奪取紫荊關,然後伺機攻佔易州和涿州。”

    許貫忠道:“諾!”

    李衍又道:“另外,鐵浮屠、枴子左右軍也給你,路上不管是碰到宋軍還是遼軍,一律擊潰!”

    許貫忠再拜,道:“諾!”

    李衍看著剩下的韓世忠、方七佛、李縱等人,道:“其餘諸軍組成中軍,隨我奪居庸關,然後取燕京。”

    韓世忠、方七佛、李縱等人齊拜道:“諾!”

    李衍起身,道:“出發!”

    ……

    獲悉宋軍已開始南撤,蕭干便和耶律大石一起來到河岸觀察。

    望著南岸升起的滾滾濃煙,耶律大石撫掌大笑道:“四軍大王用計,堪比三國周公瑾!”

    蕭干微微一笑,心裡也很是得意。

    此時天才濛濛亮,正是一天之始。

    蕭干與耶律大石隨後各自率軍過河追擊。

    宋軍丟棄的軍械、糧草、被服等各種輜重,滿地都是,一片狼藉。

    蕭干看到之後,不解地問左右:“童貫不是有些能耐麼?怎麼能用劉延慶這樣一頭蠢豬做大將?”

    耶律大石想了想,回答說:“宋國一貫重文輕武,經濟文化雖然發達,但軍事實力卻並不怎麼樣,宋國其實就是一個虛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沒有幾個。”

    這時,有斥候跑來報告說,在南邊蟒莊一帶髮現宋軍。

    蕭干和耶律大石有些意料,因為蟒莊就在前邊不遠處,可以說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

    蕭干想了想,道:“你從正面追擊,我繞道涿州,兩軍在白溝河北岸會師,與宋軍一決勝負!”

    耶律大石道:“好,就這麼定了。”

    活動在蟒莊一帶的宋軍正是劉光世所部。

    劉光世斷定遼軍肯定會過河追擊,因此他想在蟒莊一帶設伏阻擊遼軍。

    不過耶律大石行動太過迅速,以至於宋軍還沒埋伏好,耶律大石所率領的遼軍騎兵就已經到達跟前了。

    劉光世一看,也不必埋伏了,下令直接衝鋒。

    劉光世騎著一匹火紅色的駿馬衝在最前面,他揮舞著一桿丈八蛇矛槍在遼軍中橫衝直撞,十幾個遼兵被他刺下馬去。

    宋軍見主將已殺進遼軍,士氣大增,全都大喊著向遼軍發起衝鋒。

    耶律大石見宋軍這般勇猛,擔心被宋軍纏上,遂下令後撤。

    劉光世見遼兵後撤,也不敢追擊,遂收兵南撤。

    耶律大石見宋軍隊形不整,一片散亂,於是率軍繼續追殺。

    宋軍多數是步兵,哪能跑過遼軍騎兵?

    在平原上野戰,步兵對抗騎兵,就好像在大草原上羊群對抗狼群一樣。

    劉光世被殺得大敗,二萬人馬死得死,逃得逃。

    耶律大石率軍繼續前衝。

    這時,又有一支由三萬人馬組成的隊伍攔在耶律大石一行的面前。

    領頭之人,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鬚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四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在其身後有兩桿大旗,一書“保義郎宋江”,一書“皇城使公明”。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4
第五百一十章 高衙內卒(求訂閱!)

    …

    第二波擋住遼軍的正是二龍軍……還有衙內左軍。

    所為的衙內軍,就是劉延慶從東京帶來的那支來撈功的軍隊。

    這支軍隊來了以後,被童貫一分為二,一半是稍稍有點戰力的,宋軍上下都官它叫“衙內右軍”,目前屯駐在涿州,由何灌統帶,另一支純是由京老鼠組成的,宋軍上下都官它叫“衙內左軍”,由梁方平統帶。

    自打衙內左軍北上,二龍軍就被劉延慶安排保護衙內左軍。

    而二龍軍和衙內左軍就駐紮在最後一道防線,以便有事的時候,他們可以第一個逃跑。

    原本,這二龍軍和衙內左軍應該是第一波撤離的。

    可吳用登高一看,發現宋軍因匆忙後撤而破綻百出,隨即斷定,遼軍必定追擊,而一旦遼軍追擊,宋軍必定傷亡極大,此戰或許會關係到大宋的國運。

    吳用趕緊將此事報告給了準備撤退的宋江。

    宋江聽罷,沉吟了一會,道:“如何能避免此敗?”

    吳用道:“需得有大軍斷後才行。”

    宋江問:“咱們二龍軍可擔當此重任否?”

    吳用搖搖頭,道:“咱們二龍軍總共都不到六千人馬,而且幾乎全都是步軍,根本擋不住遼軍的騎兵。”

    宋江皺眉道:“那如何是好?找辛統制商量?”

    吳用又搖搖頭,道:“辛統制如今失勢,根本就沒有這麼大的權力,而且他所部離咱們太遠,沒法來援。”

    宋江道:“那該如何是好?”

    吳用想了想,道:“咱們周圍只有衙內左軍一軍……若能說服梁統制和高監軍讓衙內左軍一同留下斷後,興許能嚇退遼軍……只是,恐怕不易說服他們。”

    宋江聽罷,眼睛一眯,然後道:“由不得他們不為國盡忠!”

    言畢,宋江對左右道:“去將戴宗叫來。”

    不一會,戴宗來到宋江的中軍大帳之中。

    宋江在戴宗耳邊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之後,戴宗立即出了帳。

    宋江隨後將其餘十五個兄弟全都叫來,道:“軍師料定,遼軍必定會趁我軍後退之際追擊,若被其追上,我大宋必定慘敗,有可能因此國力大退,值此危急時刻,必須要有人站出來,宋江愚見,此輩舍我二龍山好漢其誰?”

    見李逵等人面露不以為然之色,宋江道:“宋江乃鄙猥小吏,誤犯刑典,流遞江州。醉後狂言,臨刑棄市,眾力救之,無處逃避,遂乃潛身二龍山,苟延微命。所犯罪惡,萬死難逃。後蒙聖上寬恤收錄,大敷曠蕩之恩,得蒙赦免本罪,又委以忠義郎、皇城史。宋江披肝瀝膽,尚不能補報皇上之恩。今日敢不竭力盡忠,死而後已?兄弟們若不願同往,宋江亦不免強,哪怕一人一刀,宋江也要為大宋諸軍斷後!”

    聽宋江這麼說,李逵道:“哥哥休說這話,就是上刀山下油鍋,俺鐵牛也定陪哥哥去走一遭!”

    秦會道:“此乃國戰,容不得我們退縮,我們敗,則宋國必被狄夷小覷,罷罷罷,最多死矣!”

    張魁道:“我二龍山弟兄一百零人,當年說過同生共死,我看今天也該是咱們應那誓言之時了。”

    狄雷道:“殺身成仁罷了,同去!”

    黃信道:“同去!”

    丘小乙、王道人、施威、趙富、范天喜、戴全、赫連進明,潘迅,胡邁、閻奇隨後全都同意為宋軍斷後。

    不多時,戴宗將梁方平和高世德請了過來。

    人還沒進大帳,高世德就嚷嚷道:“宋江,你的架子越來越大了,有事找我們,不去我們那裡,卻將我們叫來你這裡。”

    宋江趕緊迎了出去,道:“衙內說得這是哪裡話,就是借宋江一萬個膽子,宋江也不敢勞衙內大駕,實是在衙內你們軍中無法說此事。”

    高世德問:“到底是甚麼事?”

    宋江道:“我軍中吳軍師斷定,遼軍必來追擊,咱們……”

    高世德沒聽完,就跳起來道:“那還等甚麼,快跑啊!”

    宋江道:“咱們步軍能跑過遼軍的馬軍嗎?”

    “這……”

    高世德想說:“他可以自己騎馬跑。”

    可一想到他自己那蹩腳的騎術,高世德的腿肚子就忍不住轉筋!

    宋江見之,道:“衙內,你看這樣行不行,你們將你軍中的重要人員,全部都叫來我們二龍軍中,我們進行重點保護,二龍軍上下就是全都舍了性命,也定然要保護衙內你們的生命安全,如何?”

    高世德一聽,眼睛就是一亮,心道:“這個宋三黑子上道。”

    二龍軍絕對是宋軍中最能打的幾支軍隊之一,否則也不會被派來保護衙內左軍了。

    因此,如果二龍軍重點保護千八百人後退,絕對能讓這千八百人安全撤離。

    梁方平也覺得宋江的主意不錯,不過他還是有些遲疑道:“那我們衙內軍由誰來指揮?”

    宋江道:“我派我軍中大將黃信帶著一批將校去指揮,如何?”

    梁方平一想:“反正也只是撤軍,誰指揮都一樣”,便同意了。

    很快,就有近千衙內左軍的重要人員來到了二龍軍。

    與此同時,黃信也接管了衙內左軍。

    爾後,高世德和梁方平等人就開始催促宋江撤軍。

    可宋江卻沖高世德和梁方平等人一拜,道:“我等不遠千里北上,為得就是與遼軍一戰,為國爭光,與祖宗爭榮,今日乃天賜我等盡忠報國的良機,我等怎能後退?”

    高世德和梁方平等人頓時傻了眼,隨即大怒!

    高世德罵道:“宋三黑子,你發甚麼瘋,速速護送俺們回雄州,俺們大肚,就不跟你計較之前的事了,否則你就等著被抄家問斬吧!”

    其他們也紛紛罵道:

    “宋江,我命令你,趕緊撤軍!”

    “我爹是兵部侍郎,你若是不趕緊撤軍,我保證你這個皇城使將當到頭了!”

    “种師道都打不過遼軍,你宋江難道就能打敗遼軍?”

    “……”

    李逵聽得心煩意亂,抽出兩把板斧,吼道:“誰要是再敢嘰嘰歪歪,休怪俺鐵牛砍了他!”

    高世德指著李逵的鼻子道:“你一個小校也敢在咱家面前放……”

    沒等“肆”字說出口,李逵怒目圓睜,隨即一板斧砍了下去!

    高世德的頭顱隨即飛了出去,然後撞到了大帳之上,再然後落到了地上。

    如果有人去看高世德那死不瞑目的眼睛,就會發現,直至這時,高世德都不信,李逵敢殺他!

    見李逵闖了大禍,宋江心中一驚!

    不過宋江很快就把心一橫,道:“誰再敢擾亂軍心,高世德就是他的前車之鑑!”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5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都督萬歲(求訂閱!)

    …

    一見攔住他們的這支宋軍,耶律大石不禁眉頭一皺,進而有些躊躇不前!

    耶律大石此如,原因無它這支宋軍的人數也太多了,看上去,竟然有十萬之眾!

    宋江真有十萬大軍?

    怎麼可能。

    這只是吳用擺的疏陣所造成的假象。

    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也就是,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樹旌旗、兵器、草人,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

    通過疏陣,吳用硬生生的將三萬雜軍變成了十萬大軍,讓只有一萬多騎兵的耶律大石不敢上前。

    這就是吳用所使的虛張聲勢之計。

    耶律大石帶著手下馬軍在遠處徘徊了好一會,也不敢下定攻擊的決心。

    耶律大石手下第一大將蕭斡裡剌見狀,道:“我看這有可能是宋軍擺的疏陣,不如讓我帶人沖一次看看?”

    耶律大石道:“萬一這是實陣怎麼辦,咱們只有一萬多人馬,陷入其中,怕是會凶多吉少。”

    蕭斡裡剌道:“那……我不入陣,只是試探一下?”

    耶律大石點點頭。

    蕭斡裡剌見狀,一招手,他所率領的三千多將士就向二龍軍和衙內左軍直直的衝來。

    見此,宋江有些沉不住氣,下令:“射箭、開炮。”

    “咻!”

    “咻!”

    “咻!”

    “……”

    “轟!”

    “轟!”

    “轟!”

    “……”

    藏在疏陣之中弓弩手和數十門沒良心炮對離大陣還有幾十步的遼軍騎兵發起了進攻。

    正在大陣之中指揮的吳用,見狀,暗道:“不好!”,然後趕緊去找宋江!

    另一邊,耶律大石聽見炮聲,先是一怔,然後一喜,“對面是虛張聲勢!”,隨即道:“兒郎們,隨我衝啊!”

    隨著耶律大石的一聲令下,近萬騎兵呼嘯著向二龍軍和衙內軍衝來。

    衙內軍直接就亂了。

    這讓耶律大石更加篤定宋軍是虛張聲勢。

    這時,吳用已經來到宋江身邊,埋怨道:“哥哥怎麼恁地沉不住氣,他們絕不敢入陣,最多也就敢在遠處放一放箭罷了,恁地時,再緩慢還擊引誘他們入陣,他們必退!”

    宋江有些慚愧,問:“是為兄急了……那咱們現在該怎麼辦?”

    吳用看著已經衝過來了的遼軍,苦笑道:“除了死戰,別無它法。”

    宋江聽罷,道:“李逵何在?”

    李逵應聲道:“鐵牛在!”

    宋江道:“現命你帶本部一千人充當督戰隊,但有後退,不論是誰,格殺勿論!”

    李逵領命,道:“是!”

    李逵沖本部人馬喊道:“孩兒們,隨俺去督戰,誰敢跑,給俺戳死他!”

    宋江一提手中刀,道:“眾將士,盡忠報國就在今朝,隨我殺!”

    言畢,宋江一馬當先向遼軍殺去。

    狄雷和張魁一左一右護住宋江往遼軍中沖。

    吳用則指揮大軍跟著衝鋒。

    二龍軍一眾將士,見主帥都不要命了,士氣大增,隨即全都大喊著向遼軍發起衝鋒。

    衙內左軍在黃信的命令下、李逵的督戰下,也只好跟著二龍軍向遼軍發起衝鋒。

    還別說,二龍軍和衙內左軍的氣勢,還真讓耶律大石有些側目,尤其是,在狄雷和張魁的護衛下,宋江一連砍翻七八個遼軍將士之後。

    耶律大石由衷道:“宋軍並非沒有敢戰之士。”,隨即張弓搭箭,一箭就將衝殺得最猛的狄雷給射殺了。

    耶律大石這一箭就是一個信號。

    在這之後,遼軍將士紛紛張弓搭箭。

    此戰沒有任何懸念。

    一方是遼軍精銳騎兵。

    另一方主要是烏合之眾步軍。

    怎麼打?

    所以,儘管二龍軍自宋江以下人人皆拚命,可還是很快就被遼軍擊潰,然後被遼軍一通掩殺……

    戰後

    二龍軍和衙內軍的將士死傷過半,剩下的則四散而去。

    等遼軍呼嘯而過繼續去追殺宋軍。

    秦會從一地屍體中爬了起來。

    望眼之下,彷彿他的兄弟們全都死光了,秦會慘然一笑,“為何獨留我一個?”,然後揮刀自刎……

    此戰,狄雷、張魁、丘小乙、王道人、施威、趙富、范天喜、戴全、赫連進明,潘迅,胡邁、閻奇皆戰死。

    宋江、黃信、李逵重傷。

    獨吳用和戴宗逃過一劫。

    二龍軍和衙內左軍,包括之前的劉光世部,其抵抗其實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戰果。

    不過,在所有宋軍都在逃跑的情況下,這三支軍隊能主動為友軍殿後,也實屬不易,如果能多幾支這樣的軍隊,那宋軍也不能敗得如此之慘,宋國也不會讓人徹底看穿底牌。

    閒言休述。

    經此一役,五軍雜遝,擾攘散走,自相踐蹂,奔墮崖澗者莫知其數,捐棄一切軍須之計,相繼百餘裡,自熙豐以來所畜軍實盡失,燕人作歌及賦,以誚延慶,傳笑燕中,宋軍從此淪為世人笑柄,直至後世,都被世人嘲笑。

    ……

    居庸落日碧雲煙,遍野紅楓染醉川。

    浩蕩秋風掃勁草,徘徊雁字舞晴天。

    胡笳十八燕山雪,羌笛幽幽大漠煙。

    試問悠悠千古事,幾多風雨繞城前?

    親率大軍來到了居庸關之下,李衍不禁感慨萬千,同時雄心萬丈!

    李衍對左右說:“只要過了此關,從今以後,咱們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李衍的話,讓眾將全都熱血沸騰!

    他們無不知道,只要攻破此關,用不了多久,李衍就要建國,到那時,他們不是開國將軍就是開國功臣,然後他們將被載入史冊!

    李衍一指居庸關,問手下諸將:“誰去與我攻破此關?”

    韓世忠、方七佛、李縱等將剛想請命,一聲震天撼地般的臣聲突然響起,緊接著天地彷彿都在搖晃!

    “怎麼回事?”

    李衍趕緊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就見,居庸關上的懸崖不知為何突然崩塌了!

    緊接著,居庸關中就傳出來了陣陣哀嚎!

    李衍一怔!

    他真是不明白,這是鬧得哪一出?

    李助反應最快,道:“大都督,快,快下令進攻!”

    李衍聽言,終於反應過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隨即下令:“衝鋒!”

    聽見李衍下的命令,第一營“唬”的一下子就衝了出去,緊接著其他馬軍也跟著衝鋒……

    ……

    誰都沒想到,最硬的一塊骨頭,竟然一戰而下!

    不!

    應該說,幾乎一戰都沒打就攻下了!

    原本,居庸關內還有三千戍卒守衛。

    可崖石自崩,戍卒多被壓死,竟然不戰自潰。

    結果,梁山軍沒怎麼攻,就拿下了居庸關。

    以這種方式拿下居庸關,讓李衍很是有點如夢似幻的感覺。

    等李衍在大軍的護送下進入居庸關,所有將士竟然一齊跪拜道:“大都督萬歲!萬歲!萬萬歲!”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2 22:05
第五百一十二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求訂閱!)

    …

    以這種天命所歸的方式拿下險要的居庸關,讓李衍的威望達到了跟神差不多的高度,只看李顏光等降將匍匐在地上虔誠跪拜的模樣,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不過

    李衍並沒有因此飄飄然。

    居庸關固然重要,但其後還有燕京城,還有遼國的數萬大軍,還有宋國的數十萬大軍,另外還有女真人虎視眈眈。

    所以,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

    李衍很快下令,韓世忠率所部全面接管居庸關。

    李衍馬上又下令,快馬通知許貫忠,居庸關攻下了,速將大軍調到居庸關這邊來,然後從居庸關入關。

    當然,也不是說,李衍就不攻打紫荊關了。

    這紫荊關跟居庸關幾乎相同重要,因此,這種險關,李衍是萬萬不會給別人的。

    所以,李衍並不是讓許貫忠將所有兵力都撤回來,只是讓許貫忠率領鐵浮屠、枴子左右軍、王彥部、張憲部撤到居庸關這邊,然後先從居庸關入關再說,那邊的紫荊關則先留下李懹部慢慢攻打好了。

    李衍並沒有等許貫忠過來再去攻打燕京城,而是在將居庸關交給了韓世忠之後,直接就親率大軍去攻打燕京城去了這時如果不去攻打燕京城,將來很可能得花十倍、百倍的力氣才能拿下燕京城。

    事實上,剛拿下居庸關,李衍就將第一營派去奔襲燕京城了。

    第一營的將士騎得都是好馬,而且是一人三馬,論速度,絕對是當世屬一屬二。

    因此,李衍很希望第一營能在燕京城中的高層知道居庸關破了之前而攻入燕京城中。

    帶著這種深深的期待,李衍率領解煩馬軍、韓世忠軍馬營、李縱軍馬營、方七佛軍馬營以及義勇軍隨後去支援第一營。

    離燕京城越近,李衍的心就越是提了起來!

    李衍非常非常非常希望能在燕京城頭看見梁山軍的旗幟,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將會省去自己很多麻煩!

    近了!

    更近了!

    到了!

    那是……

    真是梁山軍的旗幟!

    還有“天下第一營”的軍旗!

    李衍身旁的李助,激動道:“大都督,第一營奪下燕京城了!”

    李衍壓住激動,道:“還不一定。”,然後對不遠處的司行方說:“去看看,是不是第一營奪下了燕京城?”

    司行方領命,然後帶著手下三千騎兵向燕京城衝去。

    司行方等梁山騎兵剛到城下,燕京城的城門就打開了,隨後吊橋也被放了下來,緊接著上官義帶著一百多馬軍迎了出來。

    司行方和上官義小聲說了幾句,司行方就帶著所轄的三千馬軍進城了,而上官義則直奔李衍而來。

    來到李衍身前,上官義滿臉激動道:“大都督,我們攻進燕京城了!”

    原來

    正如李衍所期待的一樣,第一營仗著馬快,搶在那些潰逃的遼軍軍士之前到了燕京城。

    直到那時,燕京城中的守軍才反應過來,然後想要收起吊橋和關上城門。

    可楊再興一馬當先,搶在吊橋收起之前率領十幾個人衝入城中。

    城門處一共才二百多人,都不夠楊再興自己殺的。

    所以,結局不言而喻,第一營很快就殺進了燕京城,然後控制住了燕京城的八個城門。

    中間,北遼方面也組織了一場兩千多人馬的反擊,不過被楊再興等人擊潰了。

    李衍不吝誇讚道:“這仗你們第一營打得漂亮,不負‘天下第一營’之名。”

    上官義聽了,胸膛一挺,第一營的將士人人皆是如此。

    這就是他們最想要的獎勵。

    上次清水河之戰,他們第一營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卻遠遠對不起他們第一營的名字,因此,第一營上下全都將清水河之戰當成是他們的恥辱。

    這次,李衍讓他們第一營奔襲燕京城,第一營自楊再興以下皆憋足了勁,拚命抽打他們胯下的寶馬,路上一刻都沒休息,所以才硬生生的搶在潰軍之前到了燕京城,進而拿下了燕京城的八個城門。

    李衍問:“楊再興呢?”

    上官義道:“統制受了點傷,現在正在療傷。”

    以李衍對楊再興的瞭解,如果只是點傷,他不會現在就救治,只會等戰後再救治,所以,楊再興受的指定不是點傷。

    李衍對隨軍的醫師道:“去給楊統制看看傷,再去將安道全請來,告訴安道全,務必把我的趙子龍治好!”

    醫師領命,然後跟上官義的人見楊再興去了,而上官義則引著李衍一行進了燕京城。

    跟進雲中府一樣,李助特意安排雄壯的人馬護送李衍進城,以震懾燕京城中的人。

    進城以後,大軍很快便來到了一條東西向的大街上。

    大街兩側屋宇相連,鱗次櫛比。

    梁山軍進城的消息早不翼而飛,逐漸傳開,有些膽大居民,跑出家門,站在大街兩側看熱鬧。

    不過經歷了宋軍的演習之後,燕京城中的居民,不論是漢民,還是契丹族、溪族、渤海族民眾,大多只敢躲在房中關門堵窗,然後趴在門縫或窗縫上向外窺視著這支將決定他們命運的大軍。

    也不怪這些人如此小心翼翼,宋軍上次進城,先是宋軍殺了數萬人,然後蕭普賢女、蕭干、耶律大石又清理了數萬人。

    所以,城頭變換大王旗真是會死人的。

    李衍對左右的李助、包康、陳箍桶、婁敏中等人說:“這座城市和城中的百姓今後就屬於咱們了,你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他們,當然,如果有膽敢反抗咱們水泊梁山統治的,也不需要對他們手軟。”

    李助、包康、陳箍桶、婁敏中等人齊聲道:“諾!”

    李衍衝他們揮揮手,示意他們接管燕京城去吧。

    李衍自然不能一直用李助他們來治理地方,他們雖然也有這方面的才能,但畢竟不是最專業的,而且李衍也離不開他們,所以,李衍只是讓他們暫管一下,事實上,李衍已經讓人用飛奴通知趙鼎趕緊來燕京赴任,因此,最多三天,趙鼎就會帶著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來到燕京城接管燕京城。

    李衍問上官義:“遼軍都去哪了?”

    上官義答道:“城中的遼軍很可能都集中在宮城一帶,所以只要咱們能攻破宮城擒獲蕭太后,就應該能結束此戰。”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