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水滸逐鹿傳 作者︰任鳥飛 (已完結)

 
q781009 2019-7-6 16:36:3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05 75130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2
第八百五十八章 御駕親征(下)(求訂閱!)

    …

    遼寧。

    李衍的行宮。

    許貫忠和劉錡聯袂來見李衍。

    此時,李衍正和一眾科研人員在實驗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和第一個電燈。

    這個發電機,是一個名叫蘇大好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來的在李衍提供的理論基礎上研發出來的。

    因為對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不太瞭解,李衍給出來的理論基礎,非常含糊,甚至可以說李衍就說了三個名詞磁石,銅線,發電機。

    當然,李衍還給出了一個理論基礎,那就是電磁感應磁可以生成電,電也可以生成磁。

    可就這三個名詞,再加上“電磁感應”這四個字,在歷史上就是無數人經過無數細緻觀察加上無數人經過數十年研究還得再加上無數人的無數運氣才得出來的結論。

    可以說,大中的科研人員,在得了這三個名詞和這四個字以後,完全就是走了一路近了無數倍的近路。

    再經過李衍不留餘力的推動。

    經過近十年的研發,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終於被研發了出來。

    至於這電燈,嚴格來說其實還不能說它是電燈,它就是由兩根炭棒製成的弧光燈這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實際上根本不具有使用價值。

    不過

    這已經可以給科研人員足夠的信心了。

    李衍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研發出來實用的電燈。

    雖然在李衍看來,未來的路還很長。

    可恰巧看到弧光燈發出耀眼光芒的許貫忠和劉錡,卻是滿眼駭然從沒有經過這種視覺衝擊的他們,被這突然亮起的強光給徹底震撼到了!

    觀察了這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發電機和弧光燈一會,李衍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然後說道:“擬旨。”

    傳旨內侍聽言,趕緊上前記錄。

    李衍道:“蘇大好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有大功於社稷,有大功於全人類,特賞燕京內城大宅一座,金千兩,銀萬兩,升男爵,其母教子有方,封七品誥命夫人,其家直系親屬皆免稅三十年……”

    一系列的重賞過後,一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激動得“噗通”一下子就跪倒在地,然後大聲道:“謝陛下重賞!”

    也不怪蘇大好如此激動,他原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平民,只因為他從小就特別愛搗鼓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幸運的被特招進了中科院,吃上了皇糧。

    所有人都說蘇大好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否則,他是絕不可能吃上皇糧的,只能種一輩子的地。

    蘇大好很珍惜吃皇糧的機會,因此,進入中科院以後,蘇大好就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搞研發。

    因為表現優異,蘇大好有機會聽李衍講一次課。

    恰巧,那節課,李衍講得就是電,就是電磁感應。

    電和電磁感應給蘇大好打開了一扇暫新的窗戶。

    從那以後,蘇大好就致力電的研究。

    終於,集中科院所有研究成果,被蘇大好成功研發出來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進而得到了李衍給他的重賞。

    從此以後,蘇大好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徹底告別了平民,躋身為大中的貴族之一。

    可以說,蘇大好馬上就能迎娶白富美,然後走向人生巔峰。

    這對於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祖蔭的蘇大好來說,如何能不激動?

    李衍和顏悅色的對蘇大好說道:“這是你應得的,你研發出來的發電機,使人類的文明向前邁了一大步,理應得到重賞。”

    蘇大好還算聰明,立馬道:“小……微臣能研發出來發電機,全賴陛下提出來的電和電磁感應理論,另外,也有中科院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來的一系列成果相助,這電燈就是白宗辰研發出來的,那個……微臣肯求陛下從微臣的賞賜中扣出來一些,也賞賜給白宗辰他們一些。”

    李衍讚賞的沖蘇大好點點頭,道:“你很好,沒有忘本,放心吧,等湯隆擬好有功之人的名單,朕會另行賞賜的。”

    然後,李衍對周圍數百科研人員又道:“只要你們能研發出來有用的東西,朕是一定不會吝嗇重賞的!”

    一眾科研人員聽言,齊道:“謝陛下!”

    這時,弧光燈也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熱量而滅了。

    幾個科研人員見狀,就想再去換兩根碳棒。

    李衍伸出手制止住他們,道:“不必了,這碳棒並不是製作電燈的好材料,你們研發新的材料吧,對了,有一種叫‘重石’的礦石,你們可以試著提煉一下,興許能研發出來穩定的燈絲。”

    “重石”其實就是鎢礦。

    很顯然,李衍又給大中的科研人員提供了一條近道。

    聰明的人,趕緊將“重石”這兩個字牢牢的刻在心裡,說不準他們就能成為下一個蘇大好,退一步說,就算他們不能像蘇大好一樣直接平步青雲,也可以跟那些在發電機研發過程當中喝到湯的人一樣在電燈的研發過程當中湯到一口湯。

    又跟一眾科研人員聊了一會,李衍就讓他們下去了。

    等所有的科研人員全都離開,許貫忠和劉錡才上前,然後由許貫忠說道:“官家,我們想派岳飛和左路軍去寧北城佈防,免得將來金人和蒙古諸部的人再逃竄到蒙古高原的中西部地區,甚至是流竄到西域去。”

    李衍很隨意的說道:“朕已經跟你們說過了,朕雖然對外說這次是御駕親征,但實際上的底朕早已經交給你們兩個了,朕就是怕你們不重視這次北伐和怕別人妨礙到你們北伐,才掛了個親征的名,朕還是原來那句話,仗怎麼打,朕不管,全都由你們說得算,朕只要結果,只要看到你們滅掉大金和蒙古諸部,如果有人敢妨礙你們打這一仗,或者是哪方面不積極配合你們,你們倒是可以來找朕,朕一定會為你們解決,其它的事,你們就不要再來煩朕了,朕好不容易才能休息一下,你們也要體諒一下朕。”

    許貫忠和劉錡相視苦笑:“誰說官家好大喜功了,說這話的人根本就不瞭解官家的心胸到底有多麼浩瀚。”

    然後,許貫忠和劉錡又看了一眼內侍正在搬動的發電機和弧光燈,又心道:“他們也不知道官家根本就不需要對外發動戰爭來增加自己的功績,官家若想要功績,有都是途徑。”

    當然了,雖然李衍已經說了他們甚麼事都可以自己決定,但身為臣子,李衍又的確掛了御駕親征的名字,重要的事許貫忠和劉錡還是得告訴李衍一聲,比如這次調岳飛和二十萬大軍去寧北封死金人和蒙古人向西逃的道路。

    不過話又說回來,許貫忠和劉錡這麼做,其實真是多此一舉。

    李衍這次御駕親征,真就像他跟許貫忠和劉錡所說的一樣,他就怕許貫忠、劉錡他們不能徹底解決女真人和蒙古人這兩大後患。

    另外,除了這個最重要的原因以外,其實也還有一個小原因,那就是李衍想看看自己的兒子李存到底能不能管好大中這個龐大的帝國?

    ……

    ……

    PS:卡文,所以沒能寫出來兩章,今天又只有這一章了,實在是抱歉!

    另外,再跟大家說一聲,本書本月就會本結,也就是說,本書到了最後的收官階段,因此,更新上也就不太好保證了,畢竟要填的坑太多,越往後也就越大,涉及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實在是不如以前好駕馭了,所以我只能儘量不斷更,希望大家能理解一下。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3
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一)(求訂閱!)

    …

    大中。

    太子府。

    在燕京的李衍成年的兒子們現在大多數都聚集在這裡。

    經過李衍長達二十來年不懈的努力,現在李衍已經有子女一千七百多個(其中兒子九百多,女兒七百多),而且,這還只是活下來的子女的數量,如果再將那些夭折的算上,那李衍的子女就算沒到兩千,也有一千九百多了,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數字一直在飛速增長。

    不過

    李衍的子女雖多,但成年的兒子其實也沒有多少全都加到一起其實也不過才二百多個。

    而且,李衍的這兩百多個兒子當中,有很多現在都不在燕京自從李存得了那場大病以後,李衍便將自己有心仕途的兒子全都分散到大中的各個地區的各個崗位歷練去了。

    所以,現在在京中的李衍的成年兒子其實並不多,一共也就有五十幾個。

    現在,李衍的這五十幾個兒子大多都聚集在太子府上是太子李存將他們叫來的。

    趁李存還沒到,李衍的嫡次子李昂(劉慧娘給李衍生的第二個兒子,也就是李存同父同母的弟弟),沖一眾皇子們說道:“你們聽說了沒有,父皇在科爾沁大草原上大敗蒙古人,繼塔塔兒以後,泰赤烏部也被父皇滅掉了。”

    李昂同父同母的弟弟李旭,聽言,立即附和道:“怎麼沒聽說,我還聽說父皇奪了泰赤烏部大汗才十六歲的可敦和一眾妃嬪及泰赤烏部大汗的四個女兒,父皇的後宮中又增加了數十人,據說,泰赤烏部大汗的可敦乃是草原第一美女,才嫁給泰赤烏部大汗不到兩個月,還沒將泰赤烏部大汗的被窩捂熱,就去給父皇暖被窩了。”

    李衍的兒子眾多,其中有李存這樣優秀的,自然也有李昂和李旭這麼……怎麼說呢,紈袴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劉慧娘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培養李存身上了,結果她給李衍生的另外兩個兒子李昂和李旭的資質都很平庸,他二人也沒甚麼大志向,每日就是走馬鬥雞,逍遙快活,李衍的紈袴兒子當中,他倆妥妥的能排進前十。

    對此,劉慧娘和李存都曾試圖改變過,想讓李昂和李旭能上進點,可劉慧娘和李存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最主要的是李昂和李旭實在是玩心太重沒有甚麼抱負。

    最終,劉慧娘和李存也只能聽之任之,默認李昂和李旭淪為平凡。

    不過

    李昂和李旭畢竟是李衍的嫡子,所以,他們早早的就得到了王位,成了兩個逍遙王,過得好不快活。

    逍遙王與世無爭,再加上,李昂和李旭又是李衍的嫡子,太子李存的嫡親弟弟,因此,他們人緣很好,也願意跟其他兄弟說笑親近。

    所以,聽李昂和李旭說起李衍在草原上又取得了大勝並且又掠奪別人的妻女,不少跟李旭志同道合的皇子都想過來附和李旭幾句。

    可還沒等他們湊到李旭身邊,一個嚴厲的聲音就響起:“子不言父,臣不言君,所以還請八十七弟慎言!”

    李旭他們不用看,也知道,說這話的一定是梁紅玉給李衍生的第一個兒子李嚴。

    這李嚴,絕對是他們兄弟當中的一個另類可能是受掌管後宮刑罰的梁紅玉影響,李嚴從小到大,做事向來是一絲不苟、鐵面無私,而且深暗律法,他甚至憑自己的努力,僅僅數年時間,就一步一步做到了大理寺主簿的位置。

    李衍發現了李嚴的與眾不同之後,加上那段時間,李衍的不少兒子都鬧得很不像話,李衍自己又管不過來,於是命人做了一根竹鞭,上寫五個大字“專打不孝子”,賜給李嚴,讓李嚴幫他管自己的一眾兒子。

    原則上來說,李嚴甚至連李存都可以打。

    這樣的李嚴,自然是李旭不敢惹的。

    不過

    也不是所有人都怕李嚴。

    陳麗卿為李衍生的兒子,也就是李衍的第二個兒子(李衍的庶長子)李威,就不怕李嚴,他道:“五十九弟有些太嚴肅了,世人皆知,父皇喜歡美女,也不禁世人說他老人家的這個喜好,父皇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可見父皇的豁達,而且,咱們兄弟誰不知道,父皇就是跟咱們在一起之時,也會時時談論美女,所以,五十九弟不要太嚴肅了。”

    李威敢懟李嚴,可不僅僅因為李威僅比李存小一歲,比其他人都大,還因為李威擁有一身過硬的軍功可能是繼承了她母親陳麗卿好戰的基因,李威從小就好武,陳麗卿也大力支持自己的兒子學武給自己的兒子找了無數名師,讓李威練了一身的好武藝,關鍵是,李威跟他父母一樣天生神力,他現在甚至都能勉強舞動李衍的混鐵盤龍棍,後來,李衍准許自己的兒子去各個地區從基層開始鍛鍊,李威選擇去了軍中,然後先後參與了統一中南半島的戰鬥、收復西夏的戰鬥、收復吐蕃的地斗,並在這些戰鬥中都立了很多戰功,最後憑戰功升到了統領之位,如果不是因為他在收復吐蕃的戰鬥當中受了不輕的傷,現在李威應該跟李衍去征討大金和蒙古諸部。

    另外,李威的親兄弟最多(陳麗卿一共給李衍了七個兒子,而且還幸運的全都活了下來),關鍵是,他們七兄弟全都非常好戰,各個武功高強,還很抱團,進而他們七兄弟也就成了李衍兒子中的一霸,時不時的就欺負別的兄弟,因為此事他們七兄弟從小到大沒少挨陳麗卿的打,結果越打他們越皮,因此,李衍的竹鞭對別人有威懾力,對李威兄弟而言,就跟家常便飯一樣。

    順便說一句,李威的六個同胞兄弟也全都被李衍給扔進軍中歷練,現在,除了受了傷的李威以外,另外六個全都隨李衍去征討大金和蒙古諸部去了。

    見李威跳出來了,李嚴的眉頭就是一皺!

    不過,沒等李嚴說話,一身儒雅之氣的李貌,就起身沖李威一拜,然後不卑不亢的說道:“二哥此言詫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為綱常大禮,不可壞,也不可不尊。”

    李貌是程婉兒給李衍生的第二個兒子,這小子年紀雖然不大,但絕對是才高八斗,他曾匿名去參加科舉,竟然給李衍考了個會試第一回來,如果不是在殿試的時候,李衍故意壓了壓他,以他之才,就是那次科舉的狀元。

    而且,李貌很信奉儒家思想,因而很受文人墨客的推崇,甚至很多當世大儒都公開誇讚過李貌。

    李威不怕李嚴,但怕李貌李貌和他身後的那幫文人,不僅能爭善辯,李威根本說不過他們,關鍵是,他們還很喜歡把一些小事放大,然後緊咬著不放,站在道德的高度抨擊李威,讓李威實在是難以應對,因此,李威寧願在戰場上面對千軍萬馬,或是面對李嚴的竹鞭,也不願意跟李貌他們那些文人過招。

    所以,一見李貌站起來準備擼起袖子跟自己好好辯一辯,李威趕緊鳴鑼收兵:二爺才不陪你玩!

    這時,李濟,也就是花寶燕給李衍生的長子,起身當起了和事佬,道:“好了,好了,此事就過去吧,子議父、臣議君確實不對,不過,咱們也沒必要將咱們兄弟之間的聚會搞得這麼嚴肅,嗯……咱們還是說一說皇兄將咱們全都叫過來所為何事吧?”

    ……

    ……

    PS:今天陪孩子去參加舞蹈表演,沒寫出來兩章,所以今天也就這一章了,抱歉!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4
第八百六十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二)(求訂閱!)

    …

    史上有沒有八賢王這個人兩說,可李衍的兒子李濟卻真有“八賢王”之稱。

    李濟的王爵稱號其實並非“賢王”,而是“濟王”。

    可李濟正氣凜然,仗義執言,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且最喜歡接濟窮苦之人,所以百姓都管他叫八賢王。

    截止到目前為止,李衍兒子當中,除了李存以外,名聲最大的一個就是李濟,不論是剛正不阿的李嚴,還是能力敵千軍的李威,亦或是才高八斗的李貌,都比不上李濟。

    而且,李濟的背景深厚,他舅舅花榮是開國十大將之首,手握重兵,並且深受李衍信任和器重,關鍵是李衍的那些老兄弟都很喜歡李濟,這是李衍的其他兒子根本比不了的。

    所以,李濟站出來和稀泥,大家也就就坡下驢了。

    李昂道:“這還真不知道,太子府的小黃門通知我時,只說今天必須得到場,那小黃門還拿了太子的金牌,我見事不小,才第一時間就與八十七一道過來。”

    李威道:“連我這個傷員都通知必須得到場,事情自然是小不了,而且,應該是與咱們有關。”

    李貌分析道:“此事雖然不小,但也應該大不了哪去才是,沒見太子都沒動用侍衛嘛。”

    這時,又有一個人走進來。

    此人看樣子很想低調,但他一進來,所有皇子都看向他。

    見此,他只能很禮貌的沖一眾皇子點點頭,然後找了一個不太顯眼的位置坐下。

    可即便是這樣,別人還是時不時的看他。

    由此可見,他在一眾兄弟當中,是有很重要的份量的。

    此人名叫李修,他是李衍的第四個兒子(李衍的第三個兒子早夭,因此,他僅比李存和李威小,比李衍的其他兒子都大。)

    別說與李存、李昂、李旭比,就是與李威、李嚴、李貌、李濟,李修的出身都比不了李威、李嚴、李貌、李濟,李修的母親是陳麗聊、程婉兒、花寶燕、梁紅玉,她們雖然不是李衍的皇后,但也全都是李衍的妃子,關鍵是她們全都是李衍心愛的女人,而李修的母親卻是程婉兒的使女環兒(當初因為程婉兒懷孕了,程萬里特意送來給程婉兒當通房丫頭的下人),現在,因為跟李衍比較早,又生下了李修,而且李修很爭氣,才被李衍升為婉儀。

    更關鍵的是,因為環兒的出身很低,加上環兒自幼就被賣進程家沒有家人,以至於李修背後甚麼支持力量都沒有。

    對比其他兄弟,李修唯一的優勢就是他的年紀比較大。

    只可惜,在李修小的時候,李衍只致力培養李存,並不給其他兒子機會。

    因此,李修一直到鐵通元年,才有入仕的機會。

    那時,李修已經十六歲了。

    可因為歷史原因,李修只能跟那些十三四歲的弟弟們一塊跟著李衍處理國事、政事,跟那些十三四歲的弟弟們一同起步。

    不過

    對此,李修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將李衍交給他的任務全都一絲不苟的完成。

    而且,一有時間,李修就去圖書館充實他自己。

    跟在李衍身邊的那兩年,李修的表現,讓李衍都有些側目。

    加上,李衍耽誤了李修三年。

    所以,出於欣賞,也出於補償,李衍在仔細考慮過後,就將李修扔到了北海郡去歷練李衍給自己的一眾兒子選擇歷練的地方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李衍越看好的兒子,就越會將他們丟到偏遠、苦難的地區鍛鍊,當然,李衍的兒子們也可以自己去跟李衍說他們想去偏遠、苦難的地方鍛鍊,不過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在北海郡,李修先是在最偏遠、最靠近北海的一個小縣“極北縣”擔任主簿。

    在極北縣那段時間,李修主張極北縣發展漁業,並將特產北海道蟹運往內地銷售,另外,李修還主張跟不遠處的流鬼人加大貿易規模,做流鬼人與內陸的轉運生意,將流鬼人製作的紅鮭魚魚子醬銷往內地。

    李修的這兩個主張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極北縣民眾的經濟情況,也使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人口多了起來。

    而這還只是李修小試牛刀。

    因為在極北縣做出的成績,李修很快就被李衍調到了北海郡擔任郡尉。

    李修在北海郡郡尉的任上,主張發展機械代替人力才採集金銀礦,並從燕京引進了一系列的先進技術,比如火車,比如探照燈,比如先進的爆破技術,等等。

    結果,李修的這一系列改革,使得北海郡的金銀采量一躍成為第一,而且增加是過去的七倍多,更關鍵的是,這裡面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後來,所有礦區都效仿李修的改革,以先進技術增加採集量,導致大中的金銀儲備量暴增,大中的錢莊系統的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強,大中也越來越有錢。

    鑑於李修在北海郡做出來的這一系列的成績,李衍又親自安排李修去吳哥郡歷練,讓他去幫王倫和石寶解決中南半島的民族問題。

    在李修到吳哥郡之前,王倫和石寶主要是以殺來制止中南半島的各族人民叛亂的,也就是,但有反抗,就格殺勿論。

    李修到了吳哥郡以後,走訪了各個地區,與所有民族的人都有過深刻的接觸。

    走了一圈之後,李修提出了民族遷徙、聯合鬥爭、友好交往、和親、會盟、貿易操控、冊封、行政管轄、在限制範圍內宗教信仰自由等等一大堆相對要柔和許多的民族政策。

    王倫和石寶此時已經在中南這裡殺了好幾年了,可以說,中南這裡已經被血腥所籠罩。

    可中南半島這裡的人大多都有很強的宗教信仰,因此,光靠殺戮,是不能徹底解決中南這裡的民族問題的。

    因此,李修所提出來的相對柔和的民族政策,讓王倫和石寶眼前一亮。

    關鍵是,殺了這麼多年,也確實該封刀了。

    所以,王倫和石寶開始支持李修以李修的方式處理民族問題。

    讓人驚喜的是,李修的這一系列手段,還挺管用。

    在這一系列新的政策推出以後,中南半島這裡的民族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和。

    當然,這也要得益於之前王倫和石寶的殺戮,否則,李修的政策不可能這麼輕易被中南半島的原住民接受。

    很多人甚至斷言,如果大中能一直佔據中南半島這裡,最多一二百年,中南半島這裡的民族問題就能徹底解決。

    李修也因此名聲大噪,世人都知道了他這個能力不凡的四皇子。

    李修之所以現在在燕京,是被李衍叫回來的,為得是等東北收復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讓他去東北處理金人和蒙古人。

    也就是說,用不了多久,李修就會北上擔負更重的擔子。

    另外,因為李修在中南半島那裡立得大功,他也成了他的兄弟們當中為數不多獲得王爵的皇子之一。

    從李修的經歷,以及李衍對李修的安排上,一眾皇子誰看不出來李修已經在李衍心中掛上號了,未來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是李修想低調就能低調的,因為一眾皇子已經開始攀附甚至是忌憚起他來了!

    ……

    水滸逐鹿傳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4
第八百六十一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三)(求訂閱!)

    …

    李濟是最先來到李修身邊的。手機端 hps:.

    一到李修身邊,李濟就笑道:“四哥,父皇還沒召你去東北嗎?”

    李修還以笑容,然後說道:“還沒,可能是父皇那裡太忙了,顧不上我這點小事,也可能父皇壓根就沒準備讓我去東北,對我另有安排。”

    李濟寬慰李修道:“四哥你別擔心,東北那裡的情況一定很複雜,我想,除了你以外,別人應該應付不了那裡,所以父皇早晚會召你過去的。”

    李修謙虛道:“八弟真是太抬舉我了,咱們大中人才濟濟,我這兩下子又算得了甚麼,別說那些人才相比,其實就是咱們兄弟當中,也有人比我更適合去處理東北的問題。”

    這時,李貌也湊了過來,道:“四哥,我聽說,父皇讓你寫了一篇針對東北地區的治理方針,不知可否讓我看看?”

    李修笑說:“正好五十五弟可以幫為兄潤色一下。”

    李貌笑道:“政策上,小弟可不敢班門弄斧,但在行文上,小弟或許能幫四哥看看。”

    李修笑道:“好,那一會這裡的事了了,五十五弟就去我那坐坐。”

    李修又沖李濟道:“八弟也一塊去喝一杯?”

    李濟笑道:“求之不得。”

    這時,越來越多的皇子往李修這裡湊。

    李濟見狀,笑著退了出來,將他站的地方讓給了其他兄弟,然後站在遠處看著李修與一眾兄弟說話。

    不大一會,李修身邊就聚集起了不少人,他們圍著李修或是聊些時政,或是閒話家常。

    不過

    也有不理睬李修的,比如李昂和李旭,他們兄弟就對出身低下的李修一點都不感冒,也懶得搭理李修,相反,他們跟李濟很親近,甚至比跟李存還要親近一些。

    所以,見不少人都湊到李修去了,李昂和李旭對視一眼,然後講義氣的他們來到李濟身邊為李濟壯聲勢。

    其實不用李昂和李旭為李濟壯聲勢,圍在李濟身邊的皇子也要多過李修身邊的。

    慢慢的,隨著李修進來,一眾皇子分成了三波一波圍著李濟,一波圍著李修,一波像李嚴一樣鬆散開來兩邊都不靠。

    不多時,李存在兩個皇子的陪同下,從外面走了時來。

    李存左邊的皇子,長得白白淨淨的,一臉文質彬彬,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鄰居家的陽光大男孩。

    他名叫李慈,是玉藻前給李衍生的第二個兒子。

    不過

    雖然這小子長得人畜無害,名字裡又有一個“慈”字,可實際上李慈卻是李衍兒子中殺性最大的一個。

    三年前,李衍將李慈派去大理國鍛鍊。

    結果,被李慈趕上那裡的土司犯上作亂。

    牛皋平息了土司叛亂將所有參與叛亂的人全都抓起來了以後,上奏摺請求李衍處理那些犯上作亂的土司。

    當時,趙鼎給李衍出了一個改土歸流的方針。

    李衍派人將這個方針交給當時在大理擔任知府的劉子羽,讓他全權處理此事,並暗示劉子羽,讓他給李慈一個機會李衍想看看李慈的能力。

    得了李衍的暗示,劉子羽便將李慈找來,讓他辦理此事。

    結果,李慈也真是心狠手辣,竟然將犯上作亂的土司及其親族殺了個一乾二淨。

    這件事當時影響不小,甚至很多文官都彈劾李慈,說李慈嗜殺成性。

    可李慈殺性是大,但他卻一勞永逸的解決了那些膽敢犯上作亂的土司,因此,也有人誇讚李慈。

    出於保護李慈的目的,李衍將李慈從大理調到了吐蕃。

    也不知李慈怎麼就那麼背,他剛到吐蕃沒多久,當地的吐蕃人又叛亂。

    結果,李慈二話不說,又是干淨利索的將膽敢犯上作亂的吐蕃人屠殺一空。

    接連搞了兩起大屠殺,李慈的凶名在外。

    那些文人,開始站在道德的高度狠狠批評李慈,並請求李衍處理李慈。

    可李衍最後竟然只是將李慈召回來讓他去圖書館看了三個月的書,然後就將李慈放了出來,絕口都沒提罰李慈一事。

    而且,李衍還曾對人說,李慈就是一個天才,他會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最複雜的事。

    另外,有消息傳出來說,除了李修以外,李慈也會去東北。

    李存右邊的皇子,胖乎乎的,怎麼看,怎麼憨厚老實,就是一個彌勒佛一樣。

    他叫李達,是李慧喬給李衍生的第一個兒子。

    不過不要被李達的外表給欺騙了,他可是李衍的一眾兒子當中最有經濟頭腦的一個,天生就對數字非常敏感,甚至連神算子蔣敬都誇讚他是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算數天才。

    五年前,李衍將李達丟到度支去歷練。

    這小子在度支浪了半年以後,竟查出來了度支的一個嚴重的漏洞。

    而這還不算完,李達通過那個漏洞竟算出來戶部去年的收支至少差了三千萬。

    然後,李達偷偷將此事報造給了李衍。

    李衍後來派人一查,從三司裡揪出來了一大串貪官。

    李衍在一怒之下,將這些貪官全都抄家重罰,結果竟得了七千多萬。

    由此可見,這些人已經貪了不只一兩年。

    事後,李衍讓人查賬,結果去年差的錢,真就是三千三百多萬。

    李達一戰成名。

    後來,李衍搞反腐,讓李達率領一隊精英前見大中的各個郡大查稅收。

    結果,李達不僅戰果斐然,還給李衍交了一個稅制改革建議封鎖了大中不少稅收上的漏洞。

    現在,李達已經將全國的各個郡走了一便,李衍又將他叫回來,準備將他扔去海關。

    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海關也將有一場大動盪。

    而那場大動盪,很可能是這個笑眯眯的李達挑起來的。

    可以說,李慈和李達都是李衍兒子中的佼佼者,也是當世少有的英才。

    不過

    雖然李慈和李達的履歷光鮮,也都受一眾兄弟敬仰,但從他們進門以後,卻沒有一人的目光停留在他們的身上。

    為甚麼?

    只因為跟他們一同進來的人是李存所有皇子的目光全都集中在李存身上!

    ……

    水滸逐鹿傳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5
第八百六十二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四)(求訂閱!)

    …

    李存能讓別的皇子不看李慈和李達只看他,可不僅僅是因為李存是太子,也不僅僅是因為李存現在監國暫代李衍行使皇帝的權力管理這個國家,還因為李存的履歷和能力比李慈和李達更耀眼,甚至比李嚴、李威、李貌、李濟、李修耀眼,讓一眾兄弟真心實意的服他。

    李存和李嚴一樣精通大中的律法,這兩年,李存在擔任府尹期間,所斷之案,無一冤假錯案,無一人不服。

    李存雖然沒像李威一樣擁有萬人敵的能力,但李存曾擔任過轉運使為遠征軍補給過,那可是從蜀地往遙遠的定遠城補給,就是最傑出的轉運使,都未必能做到這麼困難的補給,可李存做到了。

    大統五年,李存奉李衍之命匿名去參加科舉,結果李存當時答得策論震驚到了所有的考官,當屆舉子的文才無一人能與李存比肩,最後以陳公輔為首的一眾考官很一至的點了李存為會試第一,到了殿試環節,李存的答辯將李衍都震驚到了,當時,李衍就是想壓李存的成績不讓李存當狀元都找不到藉口,因為那屆舉子的水平跟李存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最後李衍只能以太子不可與舉子爭名為由取消了李存的成績點了別人為狀元,可雖說李衍取消了李存的成績點了別人為狀元,但在李存那屆,公認的,李存才是狀元,與李存一比,李貌明顯差了一籌。

    鐵通元年,李存匿名去了當時剛剛才收復的隴右的最前沿西寧任職。

    當時,大中、西夏、吐蕃、回鶻以及草原上的一大堆部落在那裡角逐,那裡的形勢極為複雜,關鍵是,那裡的吐蕃等土著時不時的就起來反叛,其形勢比中南半島那裡複雜太多了。

    可李存硬生生的就在那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然後借大中之勢將西夏、吐蕃、回鶻以及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壓得全都不敢窺視西寧。

    而這還不算完,李存還用民族遷徙、聯合鬥爭、友好交往、貿易操控、行政管轄等方法穩住了隴右的土著。

    換而言之,李修的多民族融合手段其實是在李存之前處理民族融合問題的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和發揚光大的。

    李存在朱羅郡擔任郡守之時,曷薩拉人蓄謀復國。

    李存得知此事之後,秘密通知石寶,以雷霆手段鎮壓了曷薩拉人。

    曷薩拉人當時已經成了朱羅郡的毒瘤,久治不見成效,佔用了大中不少兵力和資源。

    面對這種情況,李存頂住了所有壓力下了誅殺令,將當時參於叛亂的曷薩拉人全都誅殺了。

    這事當時不小,哪怕石寶站出來說這個命令是他下的。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在那些掌握話語權的文人看來,儲君要寬厚他們心目中最好的皇帝,其實並不是李衍這樣的,而是漢景帝、宋仁宋那樣的。

    因此,當時好像所有人都在抨擊李存嗜殺,大有逼著李衍換一個儲君的意思。

    後來,李衍見這股歪風愈演愈烈,而且大有李衍不處置李存就不善罷甘休之意,李衍於是寫了一篇《為君之道》,其中幾句是這樣的:“為君者,要有仁愛之心,也要有三尺屠刀,否則,何以治萬里江山,何以保大中之境、安大中之民,何以威震四鄰使其不敢窺視大中之疆土……君者,忍殺,不畏殺,當殺則殺……我李衍之子孫,若無三尺屠刀,不得繼我李衍之皇位,我李衍之江山不傳不敢殺之懦夫……”

    李衍的這篇《為君之道》一經面世,舉世大嘩,人們議論紛紛!

    後來,有兩個不怕死的大儒甚至公開抨擊李衍,並大說,漢景帝、宋仁宗是如何如何仁聖,其國家是如何如何昌盛。

    面對這些找死之人,李衍也懶得廢話,直接成全了他們,而這還不算完,李衍還讓錦衣衛查他們的黑歷史,將他們搞臭,讓他們永不翻身。

    這樣一來,李衍就將火力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這才讓李存躲過了那場風波。

    至於李衍,誰能撼動李衍的地位,而且,誰敢冒頭,李衍就滅誰,並且還攻擊他們最在乎的名聲,慢慢的,人們只敢小聲譴責一下李衍的霸道,再也不敢公開指責李衍。

    不久之後,李衍親自主持研發的飛艇,成功載人飛了起來。

    人終於可以飛上天了!

    此事一出,李衍的《為君之道》瞬間就被蓋過了這點小事哪能與人類終於可以飛到天上相比?

    總而言之,李存在各個方面都要優秀於他的兄弟們,再加上李存是李衍的嫡長子、皇太子、未來的皇帝,他的光芒自然要蓋過其他皇子,哪怕是李慈和李達這兩個優秀的皇子。

    李存來到主位坐下,然後沖一眾皇子壓了壓手示意一眾皇子也坐下。

    等所有人都坐好,李存才道:“今天找你們過來,是有兩件事跟你們說。”

    “第一件……”

    李存的聲音就變得很沉重,“五十七在征討汪古部的時候,因為衝殺得太靠前了,結果戰死……過幾日,五十七的屍體就會運回來,父皇有令,讓咱們給五十七好好操辦一下,他是為大中戰死的,是為皇家戰死的,是個……是個英雄。”

    聽聞李衍的第五十七個兒子李捷戰死了,李威的身體就是一晃!

    李捷是李威六個弟弟中的一個,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一向很好。

    離李威最近的李濟,拍了拍李威的肩膀,道:“二哥,節哀順變。”

    李威輕輕拿開李濟的手,然後說道:“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身為一名軍人,五十七死得……死得其所。”

    大家都過來安慰李威。

    過了好一會,李存才又道:“除了辦好五十七的後事,父皇還交代了,讓咱們安頓好五十七的家人。”

    頓了頓,李存接著說道:“麗妃娘娘就在父皇身邊,此事她已經知道了,現在只剩下五十七的妻兒。”

    說到這裡,李存看向李威,又道:“老二,五十七的兩個幼子,你我各幫他養一個吧。”

    李威毫不猶豫道:“大哥你那麼忙,哪有時間教育孩子,要不然,五十七的兩個幼子都讓我來養吧,我妃嬪多,一定能養好他們。”

    李存搖搖頭,然後說道:“別爭了,我再忙,養個孩子的時間還是有的,對了,此事還得徵得五十七的遺孀的同意,萬一她們不願意咱們幫著養,那……咱們就湊請父皇,讓五十七的長子繼承他的王位,然後咱們常讓內人去他家走動走動。”

    李威答應道:“好。”

    其他皇子也應了此事。

    緩了一會,李存又道:“還有五十七的妃嬪,她們如果想改嫁,那咱們大傢伙就給她們湊出幾份豐厚一點的嫁妝,別讓她們到別人家之後被人看不起,嗯……她們如果不願意改嫁,那咱們大傢伙就一人多湊點分子給她們,讓她們的日子不至於太難過。”

    一眾皇子紛紛應道:

    “行,不管她們願不願意改嫁,我都出一千。”

    “我也出一千。”

    “我跟五十七從小玩到大,出一千不合適,我出一千五。”

    “……”

    隨後,一眾皇子又商量起來了李捷的後事該如何操辦。

    最後,還是李存拍板,讓禮部去弄,然後他們全都過去幫襯。

    等將李捷的後事討論完,李存又道:“那麼,咱們再來說第二件事……這第二件事就是,你們的分配令下來了。”

    這些年來,經過李存、李嚴、李修、李慈、李達等皇子的實踐證明,李衍的兒子們真的長大了,已經可以為李衍分憂了。

    更關鍵的是,李衍的兒子們跟李衍絕對是利益共同體,他們只要不是腦袋壞掉了,一定會竭盡全力幫李衍鞏固江山,一定會擁護李氏的統治,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所以,慢慢的,意識到了這些的李衍,開始將自己那些有能力、有志向的兒子散到全國各地,讓他們幫自己治理江山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當然是沒有發生過的,究其原因,除了防止皇子奪嫡以外,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是中國歷史上的那些皇帝沒有一個像李衍這樣有這麼多兒子,倒是外國有一個類似的例子,阿卜杜拉·阿齊茲·伊本·沙特,此人就靠自己眾多的兒子幫自己治理國家。

    事實證明,李衍的這些兒子是很有用的,因為他們,日本、隴右、西夏、中南、朱羅、吐蕃等等很多讓李衍頭疼不已的地區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這,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截止到目為止,李衍已經成年的兒子才兩百多個,李衍還有七百個沒有成年的兒子,另外,李衍的身體極好,還能再生,而且,千萬不要忘了,李衍的兒子們還有兒子,以後就不說了,就是截止到現在為止,李衍就已經有五六百個孫子了,等到李衍的兒孫全都長大充斥大中的各個部門佔據著各個部門的要位,那……李衍已經不敢想像了。

    為了那一天的到來,李衍不顧自己已經快五十歲的高齡,仍堅持每日都臨幸個十幾二十女。

    另外,李衍特意頒布了“分配令”,用以安置自己的一眾兒子出去任職或是鍛鍊。

    聽聞分配令下來了,一眾皇子全都將心提了起來。

    誰有皇子就沒有競爭?

    在別的王朝或許沒有,但在大中朝指定有,原因無它,李衍的兒孫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努力,十有八、九會被淹沒在人海裡,最後李衍可能都會忘了這個兒孫的存在。

    而這分配令就跟他們的高考通知單一樣,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一生的命運。

    試問,這種情況,他們能不緊張嗎?

    李存能理解一眾兄弟緊張的心裡,所以,他並沒有墨跡,而是直接就讓內侍將李衍的聖旨請來,然後親自念道:“四皇子李修。”

    李修聽言,趕緊拜道:“兒臣在。”

    李存又念道:“四皇子李修與七十一皇子李慈在處理完李捷的後事後,即刻前往遼寧行宮面聖,另外,你二人再去經緯學堂挑二十個新畢業的皇子隨你們一同前往遼寧行宮面聖聽用。”

    聽聞李衍終於召他們去東北了,李修和李慈一同暗鬆了一口氣!

    不過,與此同時,李修和李慈又有些詫異李衍要召這麼多兒子過去,兩人不約而同猜到:“難道父皇在東北要有甚麼大動作?”

    猜雖然是在猜,可李修和李慈一點不敢耽誤回命,他們齊聲道:“諾!”

    李存接著念道:“八皇子李濟。”

    李濟聽言,就是一陣激動!

    德行和口碑再高,在大中也是沒用的,在李衍的影響下,大中掌權的人更看中的是能力和履歷,尤其是後者,李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這個前提下,以前一直注重他自己的德行建設的李濟,其實已經有些走錯路了在其它朝代,注重自身品德包裝的李濟,也許能有不錯的發展,但在大中朝,尤其是在李衍說得算的大中朝,李濟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怕是只能當一輩子八賢王了。

    所以,在意識到了這點之後,李濟前去求他母親花寶燕,讓花寶燕為他求一個外放的機會。

    如今看來,花寶燕為李濟求的機會來了。

    這也就不怪李濟有些激動了!

    李存接著念道:“在處理完李捷的後事之後,即日前往歸遠城擔任郡尉。”

    李濟聽言,呼吸就是一急!

    東部喀喇汗王朝才被遠征軍收復不久,那些反叛不斷,關鍵是葛邏祿和康裡還在一旁虎視眈眈,可以說,那裡現在不僅是離大中最遠的地方,還是大中最亂的地方。

    可這樣的地方,正是野心勃勃的李濟最想去的地方。

    所以,李濟馬上壓下激動,然後恭恭敬敬一拜,道:“兒臣領旨!”

    接下來,李貌被李衍派去了台灣郡,李昂被李衍派去了南京,李旭被李衍派去了鐵道部,等等……

    ……

    ……

    PS: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6
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五)(求訂閱!)

    …

    跟一眾成年皇子宣讀完了分配令,李存又派人將一眾即將成年的皇子叫來,跟他們宣讀了李衍對他們下達的分配令,然後又跟一眾皇子一塊吃了頓飯。

    等這些事情全都處理完,天已經黑了。

    可李存並沒有就此去休息,而是又去了書房繼續批閱奏摺。

    見李存如此勤政,李衍為李存安排的幕僚虞允文,既欣賞,又擔心不已!

    要說儲君李存,真是哪哪都讓虞允文滿意,虞允文真的很慶幸大中這個史上第一大王朝能有李存這麼一個德才兼備的儲君。

    可只有一樣,讓虞允文擔心不已,那就是李存的身體。

    李存自幼身體就不太好,在大統五年時又得了一場大病,差點沒要了李存的性命,自那以後,儘管李衍派了安道全、孔厚、牟介三大神醫為李存調理身體,又派了張繼先等道家高手教李存養生之道,可李存的身體情況還是很差。

    這一來是因為李存的身體底子太差了。

    二來嘛,其實是跟李存的性格有關。

    李存跟李衍不同。

    李衍很懂得調節自己通常時候,李衍都是,有事的時候才忙一陣,忙完了,就大膽用人,將自己手上的工作分配下去讓臣子干,然後自己去休息,而且,李衍不管多忙,都堅持每天練一個時辰武功、打一個時辰坐。

    而到李存這裡,就不同了。

    可以說,在處理國事、政事上,李存比李衍有能力太多了,甚至比絕大多數臣子都有能力大中朝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因此,政事繁多,每天的奏摺和公文都推積如山,李衍看著都有些眼暈,因此不得不弄來一大幫子人幫自己處理公務,李衍自己只負責最後拍板,而這些奏摺和公文,對於天賦異稟的李存而言,只用兩三個時辰就能批閱完,而且,處理得比李衍加上李衍的那一大幫子人處理得都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存不像李衍一樣弄了一大幫子人幫自己處理這些事他一個人就能頂得上李衍加上李衍的那一大幫子人。

    但話又說回來,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一天都只有十二個時辰,去除吃飯睡覺和幹點其它事的時間,也就三四個時辰,因此,李存將時間全都花在了處理這些事上,也就不像李衍一樣有時間過自己的生活和經營自己的身體了。

    如此一來,李存的身體就更差了,甚至天天都得靠藥頂著有人數過,李存吃過的極品人參,都得論車計算。

    現在,如果李衍和李存站在一起,讓一個不認識他們父子的人去猜他們的關係,十個人有十個人會說他們是兄弟,而且這十個人一定都會說已經四十九歲的李衍是弟弟,才二十六歲的李存是哥哥。

    這也是虞允文最擔心的事李衍的身體實在是太好了,現在一夜還能馭十幾二十女,每年都能生一二百個兒女,去年更是達到巔峰一年就生了三百零一個子女,一丁點都不像要老的人,反觀李存的身體,跟李衍實在是沒法相提並論,虞允文真怕李存會當太子一直當到死。

    萬幸

    李衍的身體雖然極好,但對皇位並不留戀!

    李衍不僅極力培養李存當自己的接班人,還常說,自己辛苦了二十多年,累了,該過一過自己的生活了,過幾年,等李存再鍛鍊鍛鍊,再成熟成熟,自己就退休,將皇位傳給李存,然後自己帶著自己的一眾美人頤養天年去。

    要知道,君無戲言,因此,李衍這話可絕不只是說說的。

    而且,有風聲傳出來,李衍這次之所以御駕親征大金和蒙古諸部,除了是在為李存和大中掃除最後的隱患,也是在考驗李存能不能管好大中這個幅員萬里的大帝國。

    如果李存能通過李衍的考驗,可能用不了多少年,李衍就會將皇位傳給李存。

    李衍豁達的氣度暫且不談,只說李存這身體,這工作方式,也真是讓虞允文擔心不已!

    其實

    不僅虞允文,對於李存不愛惜他自己的身體和勤政且甚麼事都親力親為,李衍也經常說李存,李衍還將自己當皇帝之道傳授給李存,“其實,皇帝很好當,你只要將有能力的人從人海中挑出來,然後將所有的事情全都交給這些有能力的人去做,再隔三差五的去看一看他們,別讓他們犯錯就行了。”

    可李存對李衍的經驗並不認同。

    李存表面上甚麼都沒說,心理卻覺得這是李衍為自己懶惰找的藉口。

    而且,李存覺得,這也是因為李衍不能做到僅靠自己就能處理朝政,才做的無奈選擇,而他卻不一樣,他每天只需抽出三四個時辰就可以輕易做到這些事,並且處理得還非常好。

    另外,李存也看不慣李衍弄一大幫女官幫自己處理政事,在李存看來,政事乃是很嚴肅的,不該讓女子插手事實上,不僅李存看不慣李衍讓女官幫自己處理政事,很多人也看不慣李衍這麼幹,只不過,這些人拿李衍實在是沒有辦法,才只能裝著看不見罷了。

    再有,也得說,這裡面也有一些現實問題,比如,這個江山目前畢竟還是李衍的而不是李存的,因此,李存能調動的人實在是太有限了,再比如,李衍的那些女官也不能幫李存處理政事,這種情況下,由李存自己處理政事,也不失為是一道捷徑。

    所以,綜上種種,李存最後選擇了靠自己的路。

    其實

    李衍也知道李存剛搭手處理國事不容易。

    因此,李衍給李存配了虞允文等一大批有能力、有潛力的官員,也順便幫李存組建一下他的班底。

    可這並沒能改變李存的習慣他這個人實在是太要強了!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李衍的兒子中有不少都太優秀了,關鍵是還有不少現在還沒成年,不知道他們將來到底有多妖孽,因此,李存如果不表現得更優秀,他的地位沒準會受到影響。

    虞允文收回思緒,然後來到李存身邊,輕聲說道:“太子,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存聽言,放下手中的筆和奏摺,然後抬起頭,問道:“何事?”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7
第八百六十四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六)(求訂閱!)

    “何事?”

    聽李存詢問,虞允文遲疑了一下,才不答反問道:“請問太子殿下,陛下是否又頒下了分配令……”

    虞允文姿貌雄偉,慷慨磊落,不似文臣,倒像武將。

    不過,不要被虞允文的外表騙了,他是地地道道的文官,通過科舉途徑走上仕途的文官。

    虞允文是李貌同年的舉子。

    但虞允文並不是進士出身實際上,他應該是落榜生。

    大中的科舉內容雖然與宋王朝的科舉不同(大中朝更注重能力,宋王朝更注重品德),但大中朝的科舉方式卻是和宋王朝一脈相承的。

    因此,大中的科舉考試,也是舉行科舉考試,取進士百人左右、諸科兩百人左右,又錄取參加過十五次以上考試而未被錄取的進士及諸科兩百人左右,特賜‘三傳’出身,每期大概錄取五百人左右,當然,有時候也會因為大中急需人才而有所擴招,不過擴招的數量不會超過五百太多(最多也就是擴招一二百人,太缺的情況下,大中通常都會再開一恩科)。

    考試合格的進士及諸科的那三百人通常會被“賜及第”,而將從考試不合格中錄取的進士及諸科二百人則被“賜出身”,以示兩者的區別。

    宋王朝將進士及第者定其優劣為三等第一等為將作監丞,第二等為大理評事並通判諸州,同出身以下免選,注初等幕職判司簿尉,實際宋王朝是將所有進士分為三等,一、二等為進士及第,三等為同進士出身。

    在這一點上,大中朝與宋王朝有所不同,大中朝分進士為五等一、二、三等賜進士及第,四、五等賜進士出身,定第一、二甲為“進士及第”,第三甲為“進士出身”,第四、五甲為“同進士出身(也叫同出身)”。

    虞允文就是就是第五甲的同出身。

    事實上,虞允文的這個同出身也是僥倖得到的要不是李衍無意間看到了虞允文的名字,以他的考試成績,指定得落榜。

    (其實,虞允文雖然在史上有偌大的名氣,但他的文才卻很一般,李衍如果不出現,歷史如果不發生改變,虞允文得等到二十年後的四十四歲才能登進士第。)

    雖然虞允文的考試成績差,但並不是說虞允文就沒有能力。

    恰恰相反,虞允文很有能力。

    虞允文的先祖為唐初名臣虞世南。

    虞世南的七世孫虞殷,也就是虞世南的父親,是最早投靠大中的文人之一,後來做到了仁壽郡守(即隆州)之位。

    憑藉他父親虞殷為官的緣故,虞允文雖然沒有功名在身,卻早早的就進入官場歷練。

    因此,虞允文的工作能力比那些一直死讀書的舉子強出太多了。

    所以,虞允文參加工作沒有久,就因為政績凸出而脫穎而出。

    而且,虞允文不僅擁有很強的工作能力,他還精通戰陣之道,可以說是文武雙全。

    另外,虞允文的“運氣也非常好”。

    一次“偶然”的機會,虞允文被李衍碰到了。

    李衍“不經意”的與虞允文聊了一陣。

    虞允文很善於把握機會那次短暫的談話,虞允文不僅展示出了他自己的才能,還取得到了李衍對他的好感。

    然後,虞允文一步登天!

    不久之後,李衍將虞允文調到自己身邊任中書舍人,和當世公認第一青年才俊陳俊卿一樣,走到哪帶到哪。

    中書舍人這個職位,歷朝歷代的權力都不一樣,在有些朝代,中書舍人的權力甚至堪比宰相。

    當然,在大中朝中書舍人並沒有這麼大的權力。

    在大中朝,中書舍人與明朝的內閣大學士職權地位相近,是作為皇帝的秘書官設置,為皇帝充當顧問之職,有時候也會參與機要,代皇帝起草聖旨,權力也很重。

    那陳俊卿,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而且,早有賢名阿俊卿以用人為己任,經常給李衍舉薦人才、傑出稱職之人(不是以權謀私,而是真正無私的向李衍舉薦人才),他還常常請求李衍獎勵廉潔、謙讓之人,抑制追求名利之人,有的人才能可用,但資歷尚淺,陳俊卿就私下推薦給李衍,並且未曾對當事人言說,每次在朝廷接待士人和從遠方來的地方官時,他一定詢問他們對時政得失、人才賢否的意見。

    李衍很看重陳俊卿,甚至將很多大事都交給陳俊卿處理。

    世人皆說,陳俊卿未來必定可以當宰相。

    虞允文竟然可以和陳俊卿得到相同的待遇,可見虞允文的前途有多光明。

    虞允文和陳俊卿在李衍身邊歷練了四五年。

    李衍決定御駕親征大金和蒙古諸部讓太子李存監國之後,就將虞允文和陳俊卿全都派到李存身邊,讓他們為李存出謀劃策幫李存掌管大中。

    很多政治敏感的人,甚至猜測,虞允文和陳俊卿有可能就是李衍為李存儲備的宰相。

    虞允文在李衍身邊待了四年,對李衍的性子摸得非常透,知道李衍這是將他和陳俊卿給了李存,也知道李衍這是在為李存鋪接班的路。

    也就是說,如果不出甚麼意外,用不了幾年,李衍就會將江山交到李存的手上。

    退一步說,就算李衍暫時不退位,如果不出甚麼意外,李存也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權柄。

    對虞允文而言,他正式走上政治舞台的日子就快到了。

    與陳俊卿不同,虞允文很快就接受了他自己的新身份,並很快就進入角色,也就是,他不再是李衍的臣子,而是李存的臣子。

    看起來,李衍的臣子和李存的臣子這兩者似乎區別不大,李衍和李存是父子,李衍又極力為李存接自己的班鋪路。

    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而且,虞允文很快就找到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虞允文考慮了好幾天,才下定了決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且,李衍將他虞允文和陳俊卿給李存,就是希望他們能成為李存之臣,能輔佐好李存。

    所以,虞允文才來見李存,才跟李存說道:“請問太子殿下,陛下是否又頒下了分配令……臣再鬥膽問太子殿下一句,殿下是否想到了分配令對殿下的危害?”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7
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衍有七初長成(七)(求訂閱!)

    …

    “臣再鬥膽問太子殿下一句,殿下是否想到了分配令對殿下的危害?”

    虞允文說這話之時,也是提心吊膽的要知道,李衍可是千古第一帝,古往今來功績最高的帝王,而他這明顯是在質疑李衍的決策!

    關鍵還是,李衍對李存真是太好了李衍有近千個兒子,可是卻獨獨力推李存上位,為了能順利的傳位給李存,李衍真是不留餘力的為李存掃清他登基前的一切障礙。

    因此,李存但凡是有那麼一丁點良心,也不能讓別人詆毀李衍。

    可站在虞允文的角度,必須得說這話。

    從秦朝往下數,歷朝歷代造反者不計其數,但以皇子身份參與或領導造反的,其實並不多,畢竟,造反是個高危行業,身為地位尊崇的皇子,完全沒有必要去犯險,另一個原因就是自秦漢時期分封制被完全廢除,皇子很難獲得實權,且身份太過敏感,很難獲得造反的實力。

    也就是說,從秦朝到宋朝,尤其是宋朝,是非常限制皇子的權力的,很多朝代甚至寧可將皇子當豬養,也不讓他們摸到權柄。

    這樣雖說對這些皇子來說有些不公平,但不得不說,效果其實還是挺不錯的。

    反之,有些朝代,像唐朝,對皇子的限制就比較小,結果,不算李世民的宣武門之變,還有神龍政變、景龍政變、馬嵬兵變。

    當然了,唐朝之所以多有皇子造反,也跟李世民有關唐初,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最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事後,李世民又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被逼讓出軍政大權給予李世民,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從那以後,李氏皇族子孫,總認為通過自己努力,就可以像李世民一樣,也有擁有天下的機會,而不惜冒險一試。

    到了大中朝,李衍不僅走了唐朝的老路,甚至更慎李衍竟然將兩百多個皇子扔到了大中的各個角落,而且,看這架勢,未來李衍有可能將自己近千或者更多的皇子都扔到大中的各個角落,然後慢慢提拔起來!

    萬一!

    這上千皇子中出幾個,不,哪怕只是出一個極為優秀的皇子,那李存之位怕是就該不穩了。

    是。

    李存極為優秀,並不怕這樣的事。

    可能力不凡的虞允文,卻能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就是李存身上存在著的兩大隱患。

    第一個,就是李存的身體問題,這個問題很容易喚醒諸王爭奪皇位的野心設想一下,萬一哪一天,李存一不小心病倒了,那時,必然會有人拿李存的身體情況做文章,要知道,一國帝王一定不能是一個病秧子,因為這太不穩定了,所以,那時,有野心的皇子沒準就會跳起來爭奪李存的皇儲之位。

    除了這個隱患以外,李存身上其實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李存無子李存真是不好女色,再加上身體不太好,以至於李存到現在為止就只有一個女兒。

    無子,對於皇儲而言,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大傷,尤其是在李衍擁有眾多子孫的情況下退一步說,現在就算讓李存當上皇帝,那由誰來當太子?是李存從哪個兄弟那裡過繼一個,還是將來立哪個弟弟?

    當然了,李存畢竟還年輕,才二十六歲,還是有機會生兒子的。

    可這種事,向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所以說,李存的帝王之路充滿了隱患,因此虞允文擔心不已!

    而且,虞允文還不僅僅是為李存擔心,他更為大中這個空前強大的帝國擔心虞允文很怕因為李衍將一眾皇子全都下放下去,而讓這個好不容易才建起來的大帝國產生動盪!

    其實

    虞允文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以明初為例。

    朱元璋推行的就是分封制度,將諸多皇子派往邊疆,並且允許他們擁有一定規模的軍隊。

    朱元璋此舉,本意是在守衛國家安危,避免發生農民起義的情況。

    然而,事情的發展,超乎朱元璋的預料事情最後往著最壞的一面發展。

    太子朱標突然逝世,喚醒了諸王爭奪皇位的野心。

    而朱元璋又仍然堅持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太子。

    皇子們對此皆是心存怨念。

    這其中就數燕王朱棣心機最深,他暗中培養軍隊,企圖割據一方勢力。

    等到時機成熟了之後,朱棣更是以“清君側”為由,推翻了建文帝的政權,成功上演了一場禍起蕭牆的奪位悲劇。

    深究其成功的原因,會發現“分封制”功不可沒。

    為了李存,為了大中這個空前強大的大帝國,虞允文才義無反顧的站出來提醒李存。

    李存盯著虞允文看了一會,然後不答反問道:“你說完了?”

    虞允文有些不解,但還是說道:“臣說完了。”

    李存擺擺手,道:“說完了,就下去吧。”

    虞允文一怔,然後想再說點甚麼。

    可李存卻看都不再看虞允文一眼,然後就低下頭繼續批閱奏摺。

    虞允文見狀,在原地站了好一會,然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了李存的書房。

    剛一出來,虞允文就看見陳俊卿站在門口,似乎是在等著他。

    虞允文來到了陳俊卿面前,然後直言不諱的問道:“應求(陳俊卿的字)兄在等我?”

    陳俊卿點點頭,道:“彬甫(虞允文的字)兄,你今天的事做錯了。”

    虞允文眉頭一皺,然後問道:“還未請教應求兄,我今日錯在哪裡?”

    陳俊卿一邊示意虞允文他們二人先離開、一邊說道:“我觀彬甫兄你這幾日魂不守舍,聽到分配令下來,就急忙來見殿下,便猜到你定是前來提醒殿下,然後緊趕慢趕來追你,可惜還是遲了一步,讓你將這話說了出來。”

    虞允文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大丈夫何畏生死。”

    陳俊卿直言不諱道:“你以為我是擔心你的生死才來追你的嗎?”

    虞允文聽言,先是一怔,然後就是一笑,道:“原來是我自作多情了。”

    陳俊卿道:“在國家大事上,你我之間的這點私交又算得了甚麼。”

    虞允文颯然一笑,道:“不錯,你我都不是以私廢公之人,那……應求兄此來是何意?”

    又走了一會,陳俊卿才道:“你想到的問題,我也想到了,我還想過向陛下進言,為了大中今後的穩定,當規定皇子們無詔不得出京,讓除了太子以外的皇子,富貴一生,安穩一生。”

    虞允文像終於遇到知己一般,趕緊說道:“應求兄跟我想到一塊去了!只是……應求兄為何又要說我做錯了?”

    陳俊卿道:“後來,我將歷朝歷代的皇子叛上作亂的典籍仔細翻閱了一遍,有些感悟。”

    虞允文沒吱聲,他在等陳俊卿的後文。

    陳俊卿繼續說道:“巫蠱之禍,漢武帝晚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並與陽石公主通姦,導致公孫賀父子下獄而死,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被牽連而死,而後,漢武帝令江充調查此事,江充因與太子有舊怨,逐趁機陷害太子劉據,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劉據恐懼之下才起兵。

    劉邵和弟弟劉濬因為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為了防止洩露,便向姐姐養在宮中的巫女嚴道育求助,嚴道育便以巫蠱之術幫助兩人,此事後被宋文帝所知,便令兩人遣走嚴道育,可他們根本沒聽宋文帝的,宋文帝在得知嚴道育仍在東宮活動後,大怒之下決定廢掉太子、賜死劉濬,因為潘淑妃的洩密,在劉濬的鼓動下,劉邵率兵夜闖皇宮,殺父弒君,自立為帝。

    拓跋紹雖為皇子,但其為人凶惡殘忍、陰險叛逆,不遵守教導,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又因犯錯被道武帝在宮中囚禁了起來,並意圖殺死她,賀夫人後秘密派人將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兒子,拓跋紹當晚便召集帳下武士和宦官數人聯絡謀劃跳牆進入宮中殺死了道武帝拓跋珪。

    武則天執政後期,由於精力有限無暇處理政事,因此深受其寵信的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開始插手政事,這遭到了大多朝臣的牴觸,太子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女婿武延基因暗中討論二人被逼死後,武氏集團、劉氏集團和二張之間的矛盾才全面爆發。

    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雖然被立為太子,但位置極不穩固,朝中武三思為首的武氏集團虎視眈眈,後宮又有韋皇后、安樂公主野心勃勃,備受壓力的李重俊才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以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率領左右羽林軍級千騎三百餘人發動兵變。

    馬嵬兵變就不多說了,若非唐明皇老年昏庸無道,以至爆發安史之亂,太子李亨也不可能起兵自立。

    至於五代時期的閩國王繼鵬、朱梁、朱友珪哪一個不是因為帝王無道或是太子不德而爆發的皇子叛亂。

    至於西夏李寧令哥造反,就更是李元昊無道一手造成的,李寧令哥娶沒移皆山的女兒沒移氏為太子妃,但李元昊卻看中了兒媳婦,直接將其搶走,立為妃子,號“新皇后”,李寧令哥又娶沒藏氏,結果又被李元昊看上,還想立其為皇后,廢掉原本的野利皇后,後來沒藏氏生下李諒祚,李元昊又想改立李諒祚為太子,廢黜李寧令哥,這引起李寧令哥母子不滿,父子矛盾升級,在國相沒藏訛龐的蠱惑下,李寧令哥才鋌而走險。”

    頓了頓,陳俊卿總結道:“看過這些例子,我總結,皇子叛亂,多為帝王無道或是太子不德,而不是蓄謀,再者,任何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總有些人不安本分,亦或是太有上進心,所以這種事只能是根據政局情況而定,另外,有些客觀的現實咱們必須得承認,首先是陛下與其他皇子之間也是有父子之情的,陛下不可能不為其他皇子的前途考慮,其次是陛下的皇子並不是只有八九個或是八九十個,而是八九百個,未來可能會有一兩千個,關鍵是,這些皇子中,的確不乏人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陛下是絕不可能將他們全都圈養在京中的。”

    虞允文有些不甘心的說道:“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陳俊卿不答反道:“燕京城才多大,如何能裝得下這麼多皇子?”

    虞允文只能是在心中腹誹道:“陛下也太能生了!”

    陳俊卿又道:“下面的話,只是出於我口,入於你耳,不足為外人道,你若是對外人道,我也打死不承認。”

    虞允文乾脆發誓道:“今日你我之言,我若對第三個人言,教我橫死於街頭,遺臭萬年。”

    陳俊卿不置可否道:“還有兩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我想你也一定知道,那就是太子殿下的身體不太好和太子殿下沒有子嗣。”

    虞允文沉聲道:“正是因為有此二事,我才去提醒殿下。”

    陳俊卿悠悠地說道:“我若是沒猜錯,你去與殿下說,殿下應該沒有接你的話吧?你想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嗎?”

    虞允文實話實說道:“有些想明白了,可更多的還是不解。”

    陳俊卿看了虞允文一眼,然後說道:“你覺得殿下能鬥得過陛下嗎?若是陛下造反,有成功的可能性嗎?”

    虞允文連想都沒想,就搖頭道:“雖然殿下天資聰穎,各方面都出類拔萃,但他無論如何都鬥不過陛下,陛下的功績和威望太高了,又無大錯,不會有人支持殿下造反的,所以,殿下若是造反,無異於自取滅亡。”

    陳俊卿聽罷,悠悠地說道:“那你為何還要去跟殿下說此事,殿下就算是知道了這一切,又能做得了甚麼?”

    虞允文瞬間就呆立在當場!

    他想明白了!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李存才能順利繼承李衍的皇位,那就是李存完全聽從李衍的安排,否則,不管李存有多優秀,都不可能繼承到李衍的皇位!

    換而言之,李衍真的認準了李存,真的想將自己的皇位傳給李存,李存身上的問題,不論是身體不好,還是沒有兒子,不,是一切的一切,全都不再是問題,反之,李衍如果不願意將自己的皇位傳給李存,那李存不論做甚麼,都沒有機會當大中的皇帝!

    所以,李存現在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一切都聽從李衍的安排,而不是輕舉妄動。

    很顯然,李存已經意識到了這點,因此才沒聽虞允文說下去,而陳俊卿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才來阻止虞允文繼續做傻事。

    這時,虞允文才大徹大悟,“太子是非常優秀,非常適合繼承大中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可太子到底能不能繼承陛下的皇位,還不一定,還得看陛下最終的態度,我站隊早了!”

    陳俊卿的聲音再次響起:“你我該做的應該是怎麼幫殿下建立德行,輔助殿下處理政事經營好大中,而不是亂幫殿下出主意……看在你是大中良才的份上,我最後提醒你一句,陛下是白手打下這萬里江山的千古第一帝,眼裡從不容沙子,所以你好自為之吧。”

    ……

    ……

    PS: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8
第八百六十六章 寢食難安(求訂閱!)

    …

    看完虞允文上的請罪奏摺,李衍不動聲色的將其放到一旁,然後看向已經到了行宮的李修和李慈以及自己剛剛成年的二十個兒子,說道:“遊牧民族騎馬打獵的特性決定了他們天生就是戰士,民就是兵,兵就是民,而遊牧生活的方式是不能保證遊牧民族擁有充足的糧食積累的,一旦遇到惡劣天氣,遊牧民族所牧牛羊就會大批大批的死亡,從而造成遊牧民族的生活無法維持,這樣遊牧民族勢必就要入侵南方農耕民族進行劫掠,所以,只要不徹底滅掉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就一定會入侵咱們大中。”

    頓了頓,李衍看向自己的一眾兒子,又問道:“那怎麼對付遊牧民族,才能永絕後患?”

    李衍沒用自己的一眾兒子回答,就自答道:“長城可以保護咱們農耕民族不被遊牧民族侵擾,不過,也正是因為有長城存在,咱們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才永遠成為對立面,這長城就像那楚河漢界,以往的朝代,大多都只會守在長城後面,將草原畫為方外之地,絕不跨過一步,這看似是一種自我保護,其實不然,在朕看來,這是自我限制和自我豎敵,所以我大中絕不干這樣的傻事,只有讓遊牧民眾徹底成為咱們大中的一部分,草原成為咱們大中不可分割的領土的一部分,遊牧民族才不會再攻擊咱們大中,至於怎麼讓遊牧民族成為咱們大中的一部分,咱們首先要徹底征服他們,然後要用文化同化他們……”

    ……

    不久之後,李衍將虞允文調來,讓他去轉運司校命,算是給虞允文,也算是給李存一個警告,然後就繼續自己征服草原部落的腳步。

    鐵通八年秋。

    經過大半年的征討,汪古部,塔塔兒部,王紀刺部,古烈部,密兒紀部,八刺忽部,萌古斯部,茶赤刺部先後被中軍擊潰,有的甚至直接被中軍滅掉。

    如今,蒙古諸部的殘餘人馬,絕大部分都聚集在斡難河和不兒罕山地區,以蒙兀國的孛兒只斤·合不勒,也就是合不勒汗為領袖。

    還有一小部分蒙古人逃到了大金,徹底融入到了金人當中,現在他們聚集在上京一帶,嚴防死守。

    北方的天氣,入秋以後,說冷就會冷起來,而且溫度低得嚇人,很多地區甚至是灑水成冰。

    而中軍的很多將士都是南方過來的,他們根本就受不了那樣的天氣。

    所以,如果不能盡快滅掉蒙兀國和大金國,大中就只能暫且收兵,等來年春暖花開之後再捲土重來。

    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無疑是會給蒙古人和金人喘息的機間,進而就有可能會生出無數變數。

    李衍將許貫忠和劉錡找來商量對策。

    劉錡大膽提出:“不如冒險強攻一次,如果能打下蒙兀國和大金國,就繼續打,如果打不下來蒙兀國和大金國,就暫且退兵。”

    劉錡的想法是,如果能打下蒙兀國和大金國,中軍就可以佔據蒙兀國和大金國的地方休整,這樣既可以佔據要地不給蒙古人和金人逃竄的空間,也可以給蒙古人和金人施加壓力,進而招降他們。

    對於劉錡有些激進的想法,許貫忠有些不同意,許貫忠道:“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許貫忠的意思是,戰爭的基本原則是,使敵人舉國投降是上策,擊破敵國是次一等的選擇。

    許貫忠又道:“如今,咱們中軍已將金人和蒙古人逼入絕境,該停下來想辦法讓其舉國投降,不該再繼續打下去了,那樣的話,金人和蒙古人必將困獸猶鬥,對咱們大中造成沒必要的傷亡。”

    劉錡反對現在就議和,道:“可問題是,現在,不論是金人,還是蒙古人,都不可能真心投降,他們最多不過是想用緩兵之計將咱們騙走,然後繼續佔據著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繼續與咱們大中為敵,所以,咱們必須打下上京和斡難河,讓金人和蒙古人怕了,他們才會舉國投降。”

    許貫忠反問劉錡道:“那如果咱們大中打輸了吶,到那時,金人和蒙古人勢必會捲土重來,進而出現拉鋸戰,甚至,咱們還會促成他們真正統一起來,進而成為咱們的大敵,所以,莫不如咱們現在見好就收,然後輔以政治手段一點一點滅掉大金和蒙古諸部。”

    說到這裡,許貫忠沖李衍一拜,道:“官家,大金所實行的減丁政策,是不可取的,那不能真正消滅胡虜,所以,一味的打是不行的,現在,咱們已經將大金和蒙古諸部都打疼了,臣覺得接下來不該再冒險繼續打下去了,該停下來跟金人和蒙古人好好談一談了。”

    所謂的減丁政策,是金朝政府制定的對付蒙古人的政策之一,也就是定時的遣兵剿殺蒙古諸部的人,所有的蒙古諸部的成年男子都在被殺範圍之內,到了到窮荒的年景殺得更甚,這種政策就謂之為“減丁”。

    說穿了,就是大金怕蒙古人做大危害到它的統治,就定期派兵去殺蒙古人,然後搶蒙古人的女人和孩子壯大自己。

    蒙古人也因此對金人恨之入骨,如果不是大中逼得太緊,他們說甚麼都不可能跟金人合併在一起。

    所以說,一味的殺戮是不可取的,也會遭到瘋狂的報復。

    劉錡也沖李衍一拜,道:“官家,臣同意元帥的意思,但臣堅持先打下上京和斡難河,否則以金人和蒙古人的貪婪和狡詐,他們是絕不會乖乖附庸咱們大中的,也絕不會配合咱們大中分化治理他們。”

    皮球又踢到了李衍的腳下。

    對於金人和蒙古人都是甚麼揍性、甚麼樣的生存能力,李衍太清楚不過了,不將他們徹底打殘、打廢,是絕對無法征服他們的。

    因此,這次其實是許貫忠錯了。

    不過

    許貫忠擔心的也不無道理,畢竟冬天快來了,如果不能一舉而攻下上京和斡難河,那將就變成金人和蒙古人主場了,很可能會讓金人和蒙古人找到絕地反擊的機會。

    可即便是這樣,李衍還是果斷站在劉錡這一邊,說道:“不滅了女真人和蒙古人,朕寢食難安,所以繼續打!”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2:19
第八百八十七章 金秋八月(求訂閱!)

    …

    金秋八月。

    東北的天氣已經涼了下來。

    中軍將士身上裝備的棉甲已經不能讓他們感到熱了,這正是最適合中軍將士打仗的時期。

    不過

    北方這時候的天氣,說變就變,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冷下來也不一定。

    所以,李衍一決定繼續打下去,許貫忠和劉錡一點都不敢耽誤,在第一時間就命令岳飛、吳玠、韓世忠、楊沂中等人:繼續打!

    上京這邊。

    吳玠為都元帥,韓世忠為副都元帥,他二人在接到許貫忠和劉錡下達的繼續進攻的命令之後,立即命令已經兵分三路(一路以吳璘為都指揮,一路以郭浩為都指揮,一路以李彥仙為都指揮)的東路軍繼續攻打上京。

    (此上京,並非遼上京(後世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東南郊),也就是並非大金的南京臨橫府,而是金上京(後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遼上京已經於兩個月前就被李彥仙攻打下來了,現在已經是大中的北京了,只等其修好,李衍就會移駕那裡。)

    吳璘、郭浩、李彥仙都知道時間緊任務重。

    所以,他們一點也不敢保留,僅僅三日,吳璘那一路的先頭部隊就打到了上京城下

    完顏兀朮趁中軍立足為穩,派出精銳騎兵出戰他想先挫一挫中軍的銳氣,為之後的守城戰鼓鼓勁。

    可吳璘的先鋒張顯,雖然只有不到萬人,但仍是擺開陣勢與金軍精銳野戰。

    結果,堂堂金軍精銳,竟被張顯的火槍兵打得大潰而逃。

    面對這種情況,完顏兀朮一哀,他知道他們大金的勇士和中軍有差距,但要不是親眼所見,他絕不會相信兩者之間的差距會有這麼大。

    同時,完顏兀朮也知道,靠他們草原勇士以前無往不利的騎射,已經不可能打敗中軍了,要想防住中軍,要想渡過這一難關,唯有據城堅守一途。

    說來也真是一個笑話,曾經最喜歡野戰的金人竟然不敢野戰了,反倒是學起漢人據堅城而因守,而從前向來是據城而守的漢人,現在卻巴不得跟金人野戰,最後是一戰決出勝負,雙方完全掉過來了。

    不到五日,郭浩和李彥仙部也先後到了上京城下。

    時間緊任務重!

    吳璘、郭浩、李彥仙一商量,也不等吳玠和韓世忠了,當晚便由吳璘部發起猛烈的進攻。

    金上京是金王朝的都城,因此金人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離開金上京再往北,就到了真正苦寒之地,那裡的生存環境太差了,關鍵是,他們就是逃去那裡,中軍也一定會緊咬著他們不放的,所以,大金的底線是原遼王朝統治的東北區域與漠南地區,這是金王朝的龍興之地,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還有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國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對了,還得再加上一些被中軍攆到這裡的蒙古人,這裡,他們死也不能讓!

    關鍵是,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就將天寒地凍,對於生長在苦寒之地的金人而言,一旦那樣的氣候到來,無異於給他們平添百萬大軍。

    所以,金人拼了命的抵抗。

    一方下了死令,必須要攻下!

    另一方則是誓死捍衛自己的都城、自己的家園!

    因此,這一戰打得是相當的慘烈,而且節奏非常快,雙方完全是拿人命往裡堆!

    等吳玠和韓世忠到了上京城下,上京周圍已經是堆屍如山了,而這還只是中軍的傷亡,因為中軍的武器犀利,守城的金人其實死傷得更多,甚至是中軍的數倍。

    ……

    西路軍。

    岳飛和楊沂中也兵分三路,分別以張憲、王彥、王德為都指揮。

    得了許貫忠和劉錡的命令之後,西路軍的三路大軍立即像三支利劍一樣直奔斡難河殺去!

    斡難河發源於蒙古小肯特山東麓,與音果達河匯合成石勒喀河,為黑龍江上游之一,這裡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鐵木真便即位於此。

    跟金人一樣,蒙古人也沒有了退路再往北,就是環境極其惡劣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是不少強悍民族的搖籃,匈奴、鮮卑、突厥、韃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種民族其實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

    可這些民族在離開西伯利亞之後全都不願意再回到西伯利亞。

    這是為甚麼呢?

    這時的西伯利亞就是一片泥濘的沼澤之地,蒙古人給這裡起名為“西波爾”(泥土、泥濘的地方)。

    (這時的西伯利亞其實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寧靜之地”。)

    更讓蒙古人不願意回到西伯利亞的是,這時的西伯利亞極其寒冷,冬季的時候有些地區甚至會冷到零下六七十度,真真是凍死個人。

    另外,跟金人一樣,蒙古人也知道,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挺到冬季,到那時,就是他們蒙古人反擊的時候了。

    不過

    與金人還有一座城可以守不同,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沒有城,有的只是一頂頂帳篷。

    那怎麼辦?

    合不勒和一眾大汗一商量,最後還是決定,以蒙古人最大的優勢,也就是機動性好,採取游擾戰術(也就是游擊戰)來拖住中軍前進的腳步,跟中軍耗時間,想要一直將此戰拖到冬季,然後再進行反擊。

    可這只是何不勒一廂情願。

    岳飛用了四年時間,先從大中打到了漠北,然後又從漠北打到了天山以西,一路之上竟跟草原部族打交道了,太知道怎麼對付草原部族了。

    因此,面對何不勒的游擾戰術,岳飛根本不為所動,同時暗令張憲、王彥和王德各派三萬精銳騎兵在已經投降了的蒙古人的帶領下直奔蒙古人的牧場殺去,然後岳飛和楊沂中親自壓陣,二三十萬大軍不緊不慢的向斡難河推進。

    見游擾戰術對中軍沒用,岳飛和楊沂中率領的大軍越來越近,何不勒只能硬著頭皮派精銳跟中軍打上幾場。

    有人可能會問,何不勒為甚麼不率領蒙古人離開斡難河地區,將中軍誘入西伯利亞,那樣一來,等到冬天到來,中軍的這幾十萬人馬就全都喪在這了?

    拜託!

    你還真以為遊牧民族哪都可以游呢?

    如今中軍將東西南三個方向都堵死了,蒙古人要想逃,就只能往北邊的西伯利亞逃。

    現在西伯利亞極為苦寒,很多地區連草都沒有,因此根本養活不了太多的牛羊。

    因此,蒙古人要是棄了斡難河這片草原往北走,可能中軍都不用出手,蒙古人也會十不剩一。

    所以,斡難河的這片草原是蒙古人的底線,他們棄不起!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