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水滸逐鹿傳 作者︰任鳥飛 (已完結)

 
q781009 2019-7-6 16:36:3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05 73049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0
第八百二十九章 賞無可賞之時,賜死(求訂閱!)

    …

    大理。

    岳飛的中軍大帳。

    接完聖旨之後,朱武將所有人都打發出去,帳中只剩下他和岳飛。

    看著興致不高的岳飛,朱武問道:“怎麼,鵬舉,你不想回京幫官家評選這十大元帥和十大將?”

    岳飛搖搖頭,道:“能幫官家做此大事,是岳飛的榮幸。”

    朱武笑道:“這就對了嘛,你是兵馬大元帥,先是指揮了伐宋一戰,又主持了伐理一戰,有誰比你更瞭解咱們中軍將士的功勞,再者,世人皆知,你岳鵬舉處世公允,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所以,官家才讓你回去幫他參謀上昭勳閣的人選。”

    頓了頓,朱武又道:“而且,這次可不單單是選十大元帥、十大將,還要給大中所有將領憑勳,此事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聽說不僅是你我,吳玠、劉錡、韓世忠全都被官家召回去了。”

    岳飛道:“岳飛知道評選十大元帥、十大將、給將領們評勳重要,可……眼看著就能帶大軍平定這最後一片地區使大中完成真正的大一統,就被官家召回去……哎,說實話,岳飛真是有點不甘心!”

    朱武不動聲色的說道:“肉都已經被你吃光了,總不能連口湯都不給別人留一口吧?”

    不等岳飛說話,朱武就又道:“石寶和花榮在中南半島這裡經營了五六年,可能連一草一木都認識了,對敵人的情況更是瞭如指掌,這是咱們無論如何都比不了,所以由他們來打這一仗肯定要比由咱們來打這一仗合適。”

    岳飛聽罷,道:“岳飛並沒有跟石將軍和花將軍搶此戰總指揮之意,岳飛只不過就是有些遺憾罷了,老帥請放心,只要花將軍一到,岳飛立即跟他交割平南軍,然後就回京。”

    聽岳飛這麼說,朱武招呼岳飛坐下,然後說道:“你可知,當初伐掉南宋以後,很多人都反對由你帶兵伐大理,他們提議由楊沂中代替你?”

    岳飛坐下,道:“此事岳飛已經知道了,後來是官家力排眾議,才讓岳飛繼續統帥平南軍攻伐大理國的。”

    朱武點點頭,又道:“那你可知,皇后娘娘曾想讓你家安娘擔任太子妃,後來被官家給否決了,然後欽點了御史中丞李光之女為太子妃?”

    岳飛搖搖頭,道:“此事,岳飛還真不知曉。”

    朱武問道:“你現在知道了,有甚麼想法?”

    岳飛道:“簡在帝心,岳飛身為臣子,能有甚麼想法?”

    朱武道:“說實話。”

    岳飛沉默了一會,道:“岳飛覺得,安娘不當這太子妃,不是壞事,雲兒已經娶了長公主,若是安娘再當太子妃……不妥。”

    朱武盯著岳飛的臉看了一會,見岳飛不想是在敷衍推脫,才道:“還算你岳鵬舉的政治敏感度不算太低,我告訴你,如果不是官家給你擋了這一道,你此生都別想再統兵了,甚至有可能會有殺身之禍!”

    岳飛聽言,瞳孔就是一縮,道:“不知老帥此話怎講?”

    朱武道:“有一句話,不知你聽說過沒有?”

    岳飛問:“甚麼話?”

    朱武悠悠地說道:“賞無可賞之時,賜死。封無可封之爵,封殺。”

    朱武此言一出,岳飛的冷汗瞬間就湧了出來!

    朱武看了岳飛一眼,然後沉聲道:“所以,你真該感激官家,是官家救了你的政治生命,甚至是救了你的性命。”

    岳飛聽罷,在暗暗感激李衍的同時,又不禁有些意興闌珊,然後說道:“老母年邁,妻兒力弱,老帥,岳飛想,這次回京之後,就跟官家請辭,結草為廬,效仿古人,隱居山林,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蕩。”

    岳飛如今剛剛而立之年,正值人生最好的時期,怎能真心歸隱?

    所以,朱武知道,岳飛這是在賭氣。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岳飛為大中立下如此多的功勞,結果,卻有人處處防著他,甚至是想要殺他,這換了誰,都會有情緒的。

    朱武道:“你若是撂挑子,對得起官家嗎?”

    岳飛聽言,不禁有些遲疑!

    過了一會,岳飛才道:“岳飛原本只是一鄉野少年,蒙官家天恩,將岳飛從一介草民一步一步提拔起來,不到十年間,岳飛就做到了太尉,官級已經跟三公、宰執相差無幾,又以長公主嫁犬子,這種曠古未有的恩典,岳飛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所以,若是官家有用得到岳飛的地方,岳飛自然是萬萬不敢推辭,然,如今,中南諸國只不過是垂死掙扎,最多一二年,便會被咱們中軍踏平,其地將盡歸大中,後大中就將迎來真正的大一統,無需刀兵,岳飛起於白屋,實不憤國家衰敗,被蠻夷欺辱,才奮起而從軍,今大中即將完成大一統,官家英明神武,文官幹練,武將善戰,百姓安居樂業,實不再需要岳飛了,岳飛不圖榮華富貴,那些與岳飛而言,無異於煙雲,遂想以此殘生多讀些書籍陶冶自己、緬懷先人,另,岳飛從戎九載,對統兵一事,實有些感悟,想留書一部,予以後人。”

    不久前,岳飛曾做詩一首,以表其志,“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恩,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岳飛用這首詩告訴世人:我岳飛,之所以幫官家打仗,為的不是自己做大官,高官得做,駿馬得騎,青史留名,我不是為了這些,我只是為了官家的知遇之恩,我只是為了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與岳飛相處了這麼久,朱武特別懂岳飛,心知岳飛真是公而忘私。

    岳飛公而忘私,到了什麼程度?

    岳飛的兒子也就是李衍的女婿岳雲,十二歲就開始從軍,十二歲就開始跟著岳飛出生入死,在戰場上有萬夫不當之勇,所向披靡。

    中軍將士,無一人管岳雲叫駙馬爺或是少公子,都管岳雲叫“贏官人”。

    這是岳雲靠本事贏回來的尊重,因為只要他一出馬准贏,他雖然從軍時間還不長,但卻殺敵無數。

    可每一次往上報功勞的時候,岳飛都不報岳雲。

    按說,岳雲的戰功是實打實來的,不是因為他是岳飛的兒子、李衍的女婿,可是岳飛就不報他,每次都不報,所以岳雲的官職一直都得不到提升。

    結果,就連一眾將士都看不下去了,集體跑來找岳飛抗議,說:憑什麼每一次都不報岳雲的功勞,大帥您給我們說出個道理來。

    岳飛回答說:將士們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千辛萬苦才陞官一級,有的命都送到戰場上了,才追升一級,所以先緊著這些人陞官,既然岳雲是我的兒子,他就要做出這種犧牲,就要比別人做更多的努力。

    從這件事上,不難看出岳飛高尚的品格。

    岳飛高尚的品格也折服了朱武。

    所以,見岳飛真有退隱之意,朱武決定跟岳飛說點岳飛還不知道的東西。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1
第八百三十章 封狼居胥(求訂閱!)

    …

    見岳飛真有退隱之意,朱武決定跟岳飛說點岳飛還不知道的東西。

    朱武將岳飛領到地圖旁,然後說道:“鵬舉,你知道官家為甚麼要將都城牽到燕京嗎?”

    岳飛心中其實有一些猜測,可他還是公式化的答道:“不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嗎?”

    朱武看了岳飛一眼,然後說道:“你這麼說,也不算錯,不過,以你岳鵬舉對官家的瞭解,真覺得官家會老老實實的等著那些草原王國和部族來打大中嗎?”

    岳飛聽言,不動聲色的問道:“老帥是說,官家有可能會出兵草原?”

    朱武道:“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會。”

    不等岳飛問原因,朱武就主動說道:“你知道一個部落最多有多少人嗎?”

    岳飛道:“這……說不準吧,少的,幾十人,多的幾十萬上百萬都有吧,像匈奴和突厥,全盛時期都超過了幾百萬。”

    朱武搖搖頭,道:“你錯了,靠著熟人關係維繫,比如親朋好友聯繫,一個部落,最多只能有一百五十人,再多,就一定會分裂。”

    岳飛差異道:“這怎麼可能,那那些人數眾多的大部落是怎麼回事?”

    朱武道:“這些大部落其實是由那些小部落聯合在一起而組成的,簡單一點說,就是大部落的頭領得到了小部落頭領的認可,進而讓小部落的頭領帶領他們的族人追隨大部落的頭領,就以匈奴為例,匈奴的誕生,其實在很大程度是由秦統一六國而促成的。”

    朱武的觀點,岳飛聞所未聞,進而忍不住道:“怎麼會是由秦帝國造成的?”

    朱武解釋道:“秦國統一六國之前,遊牧民族其實就已經存在了,遊牧民族為了生存,也需要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為了獲取這些物資,貿易和戰爭是最基本的兩種手段。而顯然,前者的成本更低,因此,在戰國時期,這種貿易就頻繁存在,因為草原有個先天優勢,也就是草原的戰馬比中原的戰馬要好很多,六國為了贏得戰爭,就急需大量的戰馬,這樣中原跟草原的貿易就進行的很順利。可等到秦統一了六國之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貿易的主體變了,秦帝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帝國,開始干涉貿易,壓低價格,甚至是關閉貿易。這對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來說,就很艱難了,因為,貿易一旦關閉,就只剩戰爭這一種方式來獲取物資了。但是傳統的遊牧部落,最多只有一百五十人,跟中原的軍隊沒法比。可是他們又要生存。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促使遊牧民族必須統一起來,建立一個大部落。”

    岳飛有些明白了,道:“老帥是說,官家統一了中原以後,會促使草原上的王國和部落統一,然後雙方必有一戰?”

    朱武點點頭,又道:“這只是從草原王國和部落的角度說,這一戰不可避免,其實從咱們大中的角度看,這一戰,同樣不可避免。”

    頓了頓,朱武繼續說道:“往往中原帝國的皇帝,都是依靠官僚制進行治理國家,但永遠沒法防止官僚利用官位以權謀私,除非皇帝的能力和威望足夠強,能夠制衡官僚制,所以,經常是開國的頭兩三代皇帝有這個能力,再往後的皇帝,一輩子都只能生活在深宮之中,沒見識過世界,不知道如何去應付官僚制度,於是王朝就會被官僚制度綁架,這樣官僚制度就會變成一個寄生蟲,進而擾亂王朝,到了那個時期,王朝若想繼續存在下去,就只能在前幾任有作為的皇帝畫得框框裡面走,也就是用所謂的“祖宗之法”將王朝封閉起來,可這樣一來,也就很難再有精進,所以,早就看明白了這些的官家,想在他這一朝,將隱患儘量消除,儘量讓大中朝持續的時間久一些。”

    說完,朱武看向岳飛,然後說道:“以上這些話,全都是官家跟我說的。”

    岳飛品味了一會,然後由衷的說道:“官家真是高瞻遠矚!”

    朱武道:“這還用你說,官家如果不是如此高瞻遠矚,大中能有今日的紅火?”

    朱武又道:“其實,官家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研究草原部落,所以,才做出了遷都這一極有遠見的決策。”

    頓了頓,朱武接著說道:“官家曾說,對付草原部落,絕不可以聽之任之,否則他們一定會統一起來,然後成為中原王朝無法解決的災患,而要控制草原,首先要以政治手段瓦解他們,使他們不能統一,但政治手段絕不是唯一手段,必要時,必須要出兵將他們打疼、打散,使他們變回那些一百五十人的小部落,那樣,他們對中原王朝才會真正沒有危害。”

    岳飛這回徹底明白了,中軍早晚有一天會像漢軍和唐軍一樣出兵草原,而他則有機會像西漢大將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獲得武將的最高榮譽。

    瞬間!

    岳飛就又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

    說實話,雖然取得的功勞不小,可不論是宋軍,還是大理軍,全都太弱了,對於岳飛來說,一點挑戰性都沒有,與之相比,還是那些驍勇善戰的草原勇士,更能激發出岳飛的戰鬥熱情,還是封狼居胥更能成為岳飛為之奮鬥的目標。

    熱血被朱武激發起來了以後,岳飛不禁有些擔心,道:“老帥,您知道,一旦咱們大中出兵草原,官家準備讓誰帶兵出征嗎?”

    朱武道:“草原何其大也,出戰的話,怎麼可能只有一路?”

    岳飛聽言,搓搓手,道:“岳飛能不能領一路大軍?”

    朱武看了岳飛一眼,道:“你不是準備歸隱了嗎?”

    岳飛趕緊道:“岳飛才剛剛過而立之年,還不著急歸隱!”

    說話間,岳飛趕緊給朱武倒了一杯茶,然後送到朱武手中。

    朱武接過了岳飛遞過來的茶杯,又看了岳飛一眼,然後喝了一口,再然後才慢慢說道:“官家曾說過,論攻堅、野戰能力,咱們大中屬你岳鵬舉第一,再結合官家一次又一次的保護你,假如你不歸隱,老老實實的回京待一段時間,一旦開戰,你必能統領一路。”

    聽了朱武此言,岳飛放心了朱武這個人從不妄言,而且,朱武是李衍最信任的人之一,朱武也是李衍的智囊之一,因此,朱武敢這麼說,這事十有八、九就不會差。

    朱武最後總結道:“所以啊,你這次回京以後,要低調一些,可以多讀讀書,可以研究一下草原地區的攻略,相信我,你一定還會再有領兵出征之時,到那時,你岳鵬舉也許就會成為大中朝封狼居胥的將軍!”

    ……

    ……

    PS:白天我老娘和我老婆都有事,所以由我陪孩子上特長課,耽誤了不少時間,沒能寫出兩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抱歉!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1
第八百三十一章 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二十功臣(求訂閱!)

    …

    岳飛和朱武回京了以後,朱武繼續擔任樞密副使一職,至於岳飛,則擔任太尉這一虛職。

    已經得了朱武詳細密報的李衍,並沒有跟岳飛談太多,只是賞給了岳飛很多書籍有關草原王國和部族的書籍。

    岳飛的反應就是再遲鈍,也明白,這是李衍給他的承諾將來讓他領兵征戰草原的承諾。

    李衍的承諾,尤其是對臣子的承諾,就沒有沒兌現的。

    因此,得了李衍承諾的岳飛,徹底安下了心,進而,只要一得了空閒,岳飛就跑去圖書館看書,從不與朝中官員交往,完完全全的沉了下去。

    沒幾日,劉錡、韓世忠、吳玠等人也陸續回京了。

    李衍將許貫忠、朱武、劉錡、岳飛、韓世忠、吳玠、楊沂中等人找來,商量一下開國十大帥、十大將的人選。

    經過充分商量過後,李衍親自擬定:

    開國十大元帥分別是:許貫忠、朱武、李俊、阮小二、劉錡、岳飛、韓世忠、吳玠、楊沂中、石寶。

    開國十大將分別是:花榮、張憲、王彥、吳璘、郭浩、楊政、牛皋、王德、李彥仙、李寶。

    跟後世的開國十大元帥、十大【m】將一樣,李衍弄出來的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也有很多人不滿意,認為有些人該上榜,有些人不該上榜,有些人能代替有些人。

    例如,有些人認為,石寶不該擔任開國十大元帥之一,從打的仗、立的功上來說,張憲、王彥、吳璘完全可以代替石寶。

    例如,有些人認為,楊沂中之所以能成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是因為他所統領的是中央禁軍,他是李衍親信中的親信。

    例如,有些人認為,花榮雖然也勞苦功高,但其功勞根本沒有南征北戰的張憲、王彥、吳璘等人大,不應該排在十大將第一位。

    例如,有些人認為,王德、李彥仙雖然能打,但其戰功卻與他們前面的幾大將沒法相比,甚至是與沒能上榜的李縱、王貴、成閔、解元、楊再興、盧俊義等人都沒法相比。

    例如,還有些人認為,李寶之所以能入選十大將之一,主要是因為他是水軍中最耀眼的新人將軍,否則,以他所獲得的功勞,斷無上榜的可能。

    等等……

    當然,也有人支持李衍的選擇的。

    支持者為李衍辯解道:

    “當年,五虎將還在宋王朝當小兵的時候,四大帥(魯智深、卞祥、石寶、花榮)就已經統領第一廂、第二廂、第三廂、第四廂征戰沙場了,現如今,魯大帥皈依佛門,卞大帥不思進取,只剩石大帥和花大帥仍在為大中駐守邊疆,於情於理他二人都該入選十大元帥之列,如今,他二人,一為十大元帥之一,一為十大將之首,乃實至名歸。”

    “楊大帥也是五虎將之一,是與劉大帥、岳大帥、韓大帥、吳大帥並列的存在,焉有他四人皆上榜,楊大帥不上榜之理?再者說,楊大帥的戰功雖然比劉大帥、岳大帥、韓大帥、吳大帥差些,但那是因為楊大帥需要保護陛下的安危,出戰的機會少,並不是說楊大帥不能打,如果楊大帥也得到那麼多出戰的機會,所立之功絕不會比劉大帥、岳大帥、韓大帥、吳大帥少。”

    “王德將軍和李彥仙將軍雖然出道晚一些,但他二人所立之功卻是實實在在不打折扣的,前者與金軍打了大大小小數十戰,無一戰不勝,最後攻克了燕京城,後者同樣與金軍交手了數十次,也從無敗績,最後攻克了最難攻克的居庸關,他二人能征善戰,又善於統兵,如何不能入十大將行列?”

    “……”

    其實,別人說甚麼都沒用,在這個皇權至高無上的社會,李衍說誰行,誰就行,不行也行,李衍說誰不行,誰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李衍這麼選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自然有李衍的道理。

    過往的功勞自然是考量的標準之一,但李衍更注重的是未來。

    外人並不知道,這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將,除了是對有功將領的封賞以外,其實還是李衍為自己的子孫選的統兵將領。

    時間過得太快了,不知不覺間,李衍也已經四十歲了。

    這個年紀,在後世,應該說剛剛步入中年,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可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的時代,這個年齡其實已經算是步入老齡化了。

    雖然看起來,李衍仍就跟二十出頭的樣子,但生死這種事,誰又能說得准?

    所以,為了大中,哪怕只是為了自己(一個朝代的興亡,跟皇族密切相關,不論生死,李衍可不想自己沒死幾年,就被人將自己的墳墓給掘了,還有自己的子孫,李衍不想他們跟老趙家的子孫一樣,受盡了凌辱,生不如死),李衍也得未雨綢繆。

    因此,李衍所選出來的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將都是善於統兵之人,像楊再興、盧俊義他們這樣個人勇武卻缺乏統兵能力的將領全都沒有入選,這樣,李衍真要是出點甚麼意外,後世子孫,遇到入侵的時候,在選擇抵禦的將領時,也好有一個正確的參考,另外,那些前期表現的勇猛後期卻開始懈怠亦或是人品有問題哪怕只是可能有問題的將領,像成閔、王貴也都被李衍給拿下去了,免得給後世子孫留下禍患。

    當然,對於一些人沒能上榜,李衍也很遺憾,像李衍的義子李縱,像李衍非常喜歡的將領姚興,等等……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榜單只有二十個,所以,李衍必須要做出取捨,另外也要做好安撫。

    選出了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之後,李衍命人在昭勳閣中給他們分別鑄像,並將他們的功績刻在其像身後的石板上。

    除了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以外,李衍又選出來了開國二十功臣。

    他們分別是:聞煥章、王倫、趙鼎、喬道清、孫靜、蕭嘉穗、陳公輔、陳康伯、蔣敬、趙開、仇悆、郭永、呂將、裴宣、金富軾、朱富、湯隆、白瓦爾罕、燕青、王時雍。

    選開國二十功臣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能選新降之臣。

    因此,李綱、李光、唐珞等人,全都沒有入選。

    這其中,唯一一個例外,只有王時雍李衍選王時雍入開國二十功臣,不僅是因為他當初主持逼趙宋退位迎立李衍成為新皇並將汴梁城完完整整的交到李衍手中,還因為,在王時雍主持下,紫禁城修建得非常合李衍的心意,進而李衍才讓王時雍列為開國二十功臣之一。

    第二個原則是,情報部門的長官不入其列。

    搞情報的,最重要的就是隱藏自己,搞得所有人都認識你了,你還搞甚麼情報,所以,朱貴、柴進、石秀全沒有入選。

    有人可能會問,那燕青怎麼入選了?

    燕青入選,是因為他立的功勞太大了,而且已經人盡皆知,另外,燕青已經正式卸任諜報人員的工作,今後不再深入敵後他現在的工作是培養諜報人員。

    第三個原則是,鼓勵科研人員。

    李衍既然準備科技興國,自然得鼓勵科研人員,因此,湯隆和白瓦爾罕才能雙雙入選。

    開國二十功臣選定了之後,也鑄像進入昭勳閣,並將其所立之功刻在其像身後的石板上,以供後人敬仰。

    其實

    不論是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還是開國二十功臣,所選的都不能說是盡善盡美。

    可話又說回來,這世間哪有那麼多十全十美的事,只不過就是權衡利弊罷了。

    為了讓文武大臣不生出懈怠之心,並給於後人希望,李衍又讓人在李寶和王時雍後面各留出十個位置,宣示大家:這次沒選上,沒有關係,你們還有機會。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2
第八百三十二章 九大軍區(求訂閱!)

    …

    李衍將朱武、岳飛、劉錡、韓世忠、吳玠等人全都召集回來,為得可不僅僅是評選出來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以及給大中的將領評功授勳,更是為整兵和佈防。

    大中目前擁有近千萬公里的領土、數十個大郡,幅員遼闊。

    另外,因為接連發起大的戰爭,以至於中軍遍佈全國,並且亂七八糟的,而且統屬也很混亂。

    所以,也是時候劃分一下軍區了,並且做一下全國佈防,畢竟,真正的和平就要到來了。

    閒話少贅。

    經過李衍、許貫忠、朱武、岳飛、劉錡、韓世忠、吳玠等人反覆商議之後,最後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劃分出來九大軍區。

    第一大軍區,華北軍區,也是最大、最重要的一個軍區,佈兵範圍包括,燕雲二十四州,河北,河東,總範圍就是北至長城,南至黃河,東至大海,西也至黃河,駐兵三十萬,楊沂中任總司令,郭浩、王德、李彥仙任副總司令。

    第二大軍區,日本軍區,佈兵範圍包括北海郡、奧羽郡、關東郡、中部郡、近畿郡、中山郡、四國郡、九州郡等八郡,駐軍十萬,韓世忠任總司令。

    第三大軍區,高麗軍區,佈兵範圍包括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濟州郡、遼東郡等六郡,駐兵十萬,吳璘任總司令。

    第四大軍區,佈兵恩州-圍場以南到燕雲以北,駐軍十萬,劉錡任總司令。

    第五大軍區,西北軍區,包括川陝線、隴右地區,駐兵三十萬,吳玠為總司令,王彥和張憲為副總司令。

    第六大軍區,華東軍區,包括後世的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和上海市,駐兵二十萬,岳飛為總司令。

    第七大軍區,華南軍區,南嶺以南及武夷山以東地區,包括後世的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駐兵十萬,楊政為總司令。

    第八大軍區,華中軍區,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長江流域,包括後世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部分地區,駐兵十萬,牛皋為總司令。

    第九大軍區,西南軍區,大理國,再加上整個中南半島,再加上迦摩縷波郡、色那郡、朱羅郡,駐軍四十萬,石寶任總司令,李俊和花榮任副總司令。

    共計:大中九大軍區共有陸軍一百六十萬,另有水軍三十萬,大中總共有軍隊一百九十萬大軍。

    另外,大中正式發展預備役系統它的核心成員是退役的士兵和地方上的民兵部隊,現役的軍官也會參與部隊的構建和組織活動。

    預備役是國防力量體系中很重要的一環,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兵員補充出現問題的話,那麼預備役就是第一批補到前線部隊的人。

    對於預備役的年齡也是有要求的,一般要在十八歲到三十五歲之間,超出這個範圍的,自動退出預備役,這也是大中為了保護預備役的長久發展而實行的政策。

    經過周密的劃分和佈置,中軍開始整編和調動,至於各軍不足的兵員,則由兵部統一招兵,整訓,政治教育,最後分派到各軍當中,補足各軍所缺之兵。

    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因此,計畫指定好了以後,李衍就打發岳飛、劉錡、韓世忠、吳玠等人回到各自的戰區,實施佈防計畫……

    ……

    再來說回中南半島。

    在伐大理國之前,甚至在兵出隴右之前,李衍就已經通知石寶和花榮做好全面收復中南半島的準備。

    因此,做了大半年准備的石寶和花榮,是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的。

    以至於,開戰之初,在花榮的指揮下,中軍就打了一個極漂亮的閃擊戰一戰就消滅了女王國拼湊出來的二十萬大軍,然後只用了十一天就攻打到了女王國的首部,逼得女王國剛剛才即位一個多月、才十五歲的女王國,不得不開城投降,然後被花榮派人送去燕京獻給李衍。

    女王國的中樞系統被打掉以後,往後的戰爭沒有任何懸念。

    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花榮就將女王國的絕大部分地區都平定了,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局部反抗勢力,已經構不成威脅了,完全平定,也只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石寶的命令下,平南軍從大理南下,攻打蒲甘國,駐朱羅郡的石寶部和李俊的日不落左艦隊也水陸並進攻打蒲甘國。

    江喜陀死後,蒲甘國的歷任國王,或縱情奢華宴樂,或廣建寺廟,結果勞民傷財,國勢日微。

    到了現任國王羅梯訶波帝即位,更是暴虐無道,叛亂四起羅梯訶波帝得位不正,有傳說,他是他母親跟侍衛偷情所生,因此,羅梯訶波帝的兄弟們全都不服從羅梯訶波帝的統治,羅梯訶波帝只能以血腥手段來鎮壓反抗勢力。就在這個過程當中,蒲甘國北部的撣族勢力盛起,不斷南侵蒲甘國。

    四路大軍同時攻打已經亂七八糟的蒲甘國,蒲甘國焉有不破之理?

    女王國被花榮滅掉不久,蒲甘城也被石寶攻破。

    見女王國和蒲甘國先後被滅,早有投降之意的墮羅缽底國的國王,果斷率領其國孟人投降了大中。

    中南半島完成了初步的統一。

    是的。

    只是初步的統一。

    中南半島這裡泰族、孟族、緬族、撣族種族眾多,想讓他們真正歸順大中,並不容易。

    這時,體現出來了石寶的作用。

    石寶果斷一聲令下,那些膽敢反抗的,全都被殺光。

    為了永絕後患,王倫將泰族、孟族、緬族、撣族等族的貴族,全都送到了燕雲地區,然後朝廷將其打散分到燕雲二十四州充當燕雲地區的人口。

    與此同時,王倫奏請朝廷,請朝廷再遷五百萬漢民以充中南之地。

    不久之後,石寶和花榮再度出兵先後滅了迦摩縷波國和色那國。

    大中的疆土完全連到了一起。

    在這之後,大中進入了長達數年的和平時期……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3
第八百三十三章 越來越富強(求訂閱!)

    …

    大統五年底,大中統一了中南半島,然後先後滅了迦摩縷波國和色那國,完成了統一。

    這一年又是大中遷都燕京之年。

    所以,在大統五年結束了之後,李衍將年號改為“鐵通”。

    從李衍為大中改的年號就不難看出,李衍這是想用這難得的和平之年大力修建鐵路,達到道路通暢的目的。

    李衍的“大鐵路”計畫是,先修建二十萬公里的五條貫通全國的鐵路大干線,細分為中央鐵路系統、東南鐵路系統、擴張西北鐵路系統等。

    可這計畫,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尤其是在這個科技落後的時代。

    不過

    李衍信奉一句話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更何況,李衍可以控制全國的人和資源。

    更關鍵的是,掌握了國際貿易之後,大中非常有錢。

    而且,因為李衍大力發展農業,大中的民眾基本上已經不為吃飯發愁了,哪怕是遇到了荒年(自從進入了鐵通年,風調雨順,可以說就連老天都在幫大中),這讓李衍擁有大量的勞動力。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李衍放出來了工業革命這隻巨獸,它使得大中的生產力呈幾何倍數增長以鋼鐵的產量為例,工業革命爆發以前,大中,準確的說,應該是宋王朝,那時年產鐵一百二十五萬噸,到了鐵通元年,經過工業革命,大中年產鐵已經達到了一千一百萬噸!

    這些都支持李衍大力實施“大鐵路”計畫。

    可話又說回來,李衍計畫修的那二十萬公里的鐵路,目標也太過遠大了一些,想要在數年之內完成,別說在這個時代,就是在後世,都是非常困難的。

    到了鐵通四年。

    連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的大中,也只不過就修出來了:

    燕滬線。

    燕滬鐵路北起燕京,經薊州、德州、濟南、濟寧、徐州、蚌埠、金陵、常州、無錫、蘇州,南達華亭縣(上海市),縱貫後世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四大水系,全長一千四百多公里,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南北交通大動脈。

    燕吳線。

    燕吳線北起燕京,南止吳哥,橫貫大中中部,經過後世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西以及後半段的李朝郡、佔城郡、吳哥郡,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湄公六大流域,連接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中南半島,全長五千六百六十六公里,這也是目前大中最長的一條鐵路。

    燕九線。

    燕九線北起燕京,經後世的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南至香港九龍,跨越九省市,全長兩千三百多公里。

    雲柳線。

    北起雲地,經濟源、襄樊、枝城、懷化到柳州,這是一條平行於京廣線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全長兩千四百多公里。

    寶成成昆線。

    起於陝西寶雞,穿秦嶺山地、達成都,這是聯繫關中與川內西北與西南的重要干線,這也是川陝線的大動脈。

    最後一條,榆朔線。

    榆朔線目前主要只是為快速調兵而修建立的,這也是大中目前修成的唯一一條東西走向的鐵路,它東起榆關(山海關),經灤州、薊州、檀州、順州到燕京,又從燕京向西經媯州、新州、雲州、寰州到朔州。

    共計:歷時了五六年時間,由朝廷修建的鐵路,一共才一萬七千多公里,離李衍的“大鐵路”計畫所設想的二十萬公里的鐵路差得多了。

    除了由朝廷修建的鐵路以外,地方上也修建了不少枝【 .】干鐵路。

    這其中,最成功的便是由王庶組織修建的成渝鐵路。

    在王庶的組織下,蜀地的人只用了三年多時間就修成了全長五百多公里、西起成都東抵ChóngQìng的成渝鐵路。

    現階段,王庶所率領的蜀地人民正在努力讓成渝鐵路和寶成成昆線交軋,如果兩條鐵路能交上,那困擾了蜀地數千年的運輸問題,就將不再是問題了。

    可就算將地方上修建的鐵路也加上,大中所修建的鐵路的總長度,仍沒到兩萬五千公里,離李衍想修的二十萬公里還有極大的差距。

    不過

    對此,李衍其實已經不著急了。

    鐵路修到了這種程度,已經不用朝廷再貼錢修鐵路了。

    張愨甚至跟李衍拍著胸脯保證:用不了三年,朝廷投到鐵路建設甚至包括朝廷投入到火車研發的錢,就全都能收回來,而且還是在不耽誤鐵路建設和火車研發的情況下。

    張愨這話說得有些太大了,要知道,這些年來李衍可是砸了近十億在“大鐵路”計畫當中,三年就能全都收回來,而且還是在不耽誤鐵路建設和火車研發的情況下,這有可能嗎?

    雖然懷疑張愨這是在跟自己放大炮,但李衍卻不能當面質疑張愨,這不是為君之道。

    勉勵了張愨以後,李衍將張愨打發走,然後將石秀叫了來,然後讓石秀暗中好好查查看,鐵道部到底有多盈利?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之後,李衍都被嚇了一大跳!

    張愨這個黑貨,竟然將火車票訂為一元起步,也就是只要坐最短的一站,就得一元!

    如果是從燕京坐到東京,三等座(即硬座,也包括無座)票價十四塊五,二等座(即硬臥)票價二十九,頭等座(即臥鋪),票價是四十三塊五。

    要知道,這可不是後世,現在的一元錢大概得等於後世的兩三百元,這麼算下來,坐火車從燕京到東京,就是坐硬座或者站著都得花三四千,要是坐個硬臥,就得花七八千,軟臥那就得花上萬!

    而且,這還只是從燕京到東京。

    要是從燕京坐到吳哥,就是站票,都得九十多,折合成後世的錢就是兩三萬,如果是坐軟臥去,那就是七八萬!

    再強調說一句,這還只是慢車的價格!

    如果坐得是大中最新研發出來的內燃機車火車(速度提升了近一倍),票價更貴還是以從燕就坐到東京為例,三等座票價二十,二等座票價四十,一等坐票價六十!

    你還別嫌貴!

    就這個價,還供不應求,幾乎每列火車都是擠得滿滿登登的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現在,有識之士都在呼籲,增加列車數量,加快建設鐵路的步伐!

    後來,李衍通過派人調查分析得知,火車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除了因為乘坐火車出行方便,還是由於大中大力發展商業造成的。

    大中才建國不到九年時間,南北貿易就已經非常發達了,那些敢於人先的,全都發了大財,火車(也包括輪船)也就和財富畫上了等號。

    據說,有一個膽大的落魄商人,舉債從李朝郡運了一火車皮香蕉到燕京,結果一趟就賺了足足一百萬,然後迎娶了一個貪財官員的庶女,一下子就走向了人生巔峰!

    在無數這樣的例子的促使下,大中的人口靠著火車和輪船開始流動起來。

    牢牢掌握著全國交通和運輸的大中,越來越富強……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4
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天了(求訂閱!)

    …

    與越來越富強的大中相比,那些被大中經濟制裁了草原王國和部族則是越來越不好過了大中在完成了統一之後,開始干涉貿易,壓低價格,甚至關閉貿易。

    當然,大中並不是對所有草原王國和部落都實行經濟制裁,對於那些以大中馬首是瞻的草原王國和部族,大中就與之貿易,甚至會給予一定的扶持,比如,呼倫貝爾草原的塔塔兒部,就可以跟大中自由貿易,有時候,大中甚至會借一些糧食給塔塔兒部應急。

    塔塔兒部為了感謝李衍的慷慨,先後將三個公主送給李衍。

    在大中的支持下,塔塔兒部這些年來不斷壯大,吞併了周邊不少部族,並開始挑戰它的鄰居大金國草原霸主的地位。

    其實

    不僅塔塔兒崛起了,以鄂爾渾河上游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於鄂嫩河、克魯倫河中上游的蒙古部,據有阿爾泰山至杭愛山地區的乃蠻部以及漠南靠近陰山地區的汪古部等草原部落,全都趁大金虛弱階段崛起了,現在全都很強盛。

    進入鐵通這幾年,大中的將士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可大金的將士卻沒有,除了始終忠於大金的汪古部以外,塔塔兒部、克烈部、蒙古部、乃蠻部多時服時叛,襲擾大金的邊境,這其中,又以塔塔兒部和蒙古部為最,這兩部隔三差五的就去大金國搶掠,逼得金軍不得不東征西戰。

    李衍承認,大金國周邊的那些大部族之所以不停的侵擾大金,有大中從暗中推波助瀾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這些草原部落,生性好動刀子,一言不合,就大大出手,他們習慣了,能動手,就別吵吵。

    這種性格的草原王國和部落,不僅不停的去搶掠大金,他們彼此之間還經常發生爭鬥。

    這其中,鬥得最凶的,還是塔塔兒部與蒙古部。

    就在幾年之前,也就是合不勒汗作為蒙古汗的時期,合不勒汗妻子的兄弟賽因—的斤由於患病曾請塔塔兒部的巫師施行巫術,不料非但沒有治好,反而病發身亡了,後來,賽因—的斤的弟兄們殺死了塔塔兒部的巫師。

    從那以後,塔塔兒部同蒙古部便結怨,他們雙方只要一有可乘之機,就會發生屠殺和搶劫的事件。

    就目前的形勢看來,塔塔兒部的實力與蒙古部相比,差得其實並不多。

    而且,兩部皆仇視大金國,一有機會就去侵擾大金。

    可在李衍的指示之下,大中卻只接納塔塔兒部,只扶植塔塔兒當自己的傀儡。

    有人可能會問,那是不是因為李衍更看好塔塔兒部,所以才扶植塔塔兒部?

    錯。

    塔塔兒這個部族的人,天性中充滿了仇恨、憤怒和嫉妒。

    這樣的部族,是絕難成事的。

    相反,李衍更看好蒙古部。

    這不僅僅是因為蒙古部是歷史上的大蒙古國的前身,還因為鐵木真的曾祖父孛兒只斤·合不勒,也就是合不勒汗,是草原上少有的豪傑。

    不誇張的說,如果合不勒也有鐵木真那樣的機遇,未必就沒有機會一統草原,使大蒙古國提前誕生。

    李衍這可不是抬舉合不勒。

    金軍有多強,已經不用說明了,如果李衍不出現,金軍絕對是可以橫掃這個世界的存在。

    可這樣的金軍,都多次被合不勒所打敗。

    而且,合不勒做事,比塔塔兒的大汗大氣為了能讓大中支持蒙古部,與蒙古部貿易,合不勒曾一口氣給李衍進貢了一萬匹良馬、一百個蒙古美女,這是塔塔兒的大汗無論如何都幹不出來的。

    可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衍才更不能扶植蒙古部,才更應該扶植塔塔兒部。

    原因嘛,自然是因為李衍不想養虎為患,放出大蒙古國這只讓全世界都膽寒的惡虎!

    有人可能會問,那李衍將蒙古部據之於門外,就不擔心蒙古部跟大金國聯合到一起,然後強強聯合,成為威脅大中統制的禍患?

    這其實也是李衍選擇扶持塔塔兒部而不選擇扶持蒙古部的原因之一。

    合不勒所率領蒙古部,不僅常常劫掠大金,常常挑戰大金國草原霸主的地位,合不勒還幹了一件讓大金國永遠無法原諒他的事。

    這事還得從李衍的老對手完顏吳乞買說起。

    雖然李衍很討厭完顏吳乞買,但李衍卻不得不承認,完顏吳乞買這個人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

    比如說,能忍,很能忍。

    雖然蒙古部給大金國找了無數麻煩,可完顏吳乞買在權衡了利弊之後,於幾年前還是招降了蒙古部,並請合不勒去上京入朝相見。

    在一次完顏吳乞買款待合不勒時,喝得酩酊大醉的合不勒,竟去捋完顏吳乞買的鬍鬚。

    這其實已經不僅僅是以下犯上這麼簡單了,而是赤果果的挑釁完顏吳乞買的皇威。

    這事要是換成了李衍,合不勒指定會被當廷斬殺。

    可完顏吳乞買卻沒有,他不僅將合不勒給放了,而且,還和顏悅色的跟合不勒說大金國想招降蒙古部。

    合不勒酒醒了以後,細細想了想酒宴上發生的事,然後後怕不已合不勒很怕完顏吳乞買會跟他秋後算賬!

    於是,合不勒連夜逃回了蒙古部。

    沒幾日,完顏吳乞買就派使者來找合不勒商量蒙古部投降大金國一事。

    合不勒很擔心這是完顏吳乞買在誘他投降!

    合不勒也是一個狠人,他二話不說,就殺死了金使,然後整兵抗金。

    大金國上下皆怒,於是派虎將胡沙虎前往討伐蒙古部。

    可結果卻是,胡沙虎被合不勒給打了回去。

    大金國上下更怒,處理了胡沙虎,然後又遣名將金兀朮出征蒙古部。

    雙方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大戰,而且不分勝負。

    蒙古部已經和大金國打出了真火,二者是不可能再聯合到一起的。

    所以,李衍可以放心支持塔塔兒部,讓塔塔兒部與大金國和蒙古部爭奪草原霸主之位。

    鐵通四年二月初的一天晚上。

    朱貴急急忙忙入宮求見李衍!

    不久之後,柴進和石秀也進宮求見李衍。

    沒辦法,李衍只能鬆開相擁而眠的女王國國王和一眾泰姬,然後起床來見朱貴、柴進、石秀。

    李衍一出現,朱貴就興沖沖的上前,然後稟報導:“官家,好消息,大金國的皇帝完顏吳乞買已於昨夜駕崩,在完顏宗干、完顏宗輔、完顏希尹等諸宗親勳貴的支持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孫完顏亶即位為大金的新皇帝,大金國變天了,咱們大中出兵草原的機會來了!”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4
第八百三十五章 草原戰略部(求訂閱!)

    次日。

    早朝過後,李衍將李大石(耶律大石)單獨留了下來。

    李大石……還是叫他耶律大石吧。

    被李衍捉到之初,耶律大石一門心思逃回草原,一門心思重振大遼帝國的輝煌。

    可李衍始終防著耶律大石逃回草原,後來李衍乾脆將耶律大石一家人和其他契丹人分開,也就是將耶律大石一家扔到了中南半島,而且還是將耶律大石一家扔到了被大海包圍起來的普吉郡。

    在被大海包圍起來了的普吉郡,耶律大石跑都沒地方跑。

    而且,負責看守耶律大石的還是盡職盡責的胡銓和李縱。

    這讓耶律大石徹底絕了逃跑的希望,只能在普吉郡住下去。

    在普吉郡的那段日子,耶律大石親眼見證了控制住了馬六甲海峽的大中到底有多強盛,有多,是他們已經沒落了的大遼帝國,不,哪怕是最強盛時期的大遼帝國,都無法挑戰的。

    更為關鍵的是,耶律大石已經察覺到了李衍對他有多忌憚,忌憚到,只要他敢逃跑,胡銓和李縱一定會將他格殺勿論!

    沒有辦法,耶律大石只能跟胡銓一塊經營馬六甲海峽,為大中的建設添磚加瓦。

    在這期間,耶律大石打聽到,被朝廷強迫穿漢服、留頭髮的契丹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漢化了,契丹人的後代甚至跟漢人小孩沒有任何差別。

    這不禁讓耶律大石暗悲:“大勢已去!”

    以為自己會在普吉郡待一輩子的耶律大石,銳志越來越薄弱。

    到了耶律大石四十五歲的時候,耶律大石已經不再想復國重現祖宗榮光的事了。

    可就在那時,李衍的聖旨卻到了李衍召他回京。

    耶律大石不知道李衍召他回京幹甚麼。

    不過

    早就在普吉郡待夠了的耶律大石,還是立即帶著他老婆蕭塔不煙、兒子耶律夷列以及女兒耶律普速完坐輪船回到了燕京。

    再次來到原本很熟悉的燕京城,耶律大石感覺到的只有陌生,他心中那被契丹人主宰的燕京城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讓耶律大石都有些眼花繚亂的繁華大都市。

    進宮面見了李衍之後,李衍與耶律大石聊起了草原世界。

    在李衍那雙彷彿能看穿人心的雙眼之下,耶律大石不敢有絲毫隱瞞,將他所知道的草原情況一五一十的全都跟李衍說了。

    跟耶律大石深談過了以後,李衍讓人將朱貴、柴進、石秀、馬擴等人叫來,然後宣佈成立草原戰略部,由耶律大石任尚書,朱貴、柴進、石秀、馬擴等人以及他們所率領的部門配合耶律大石和草原戰略部,有效地利用和操縱草原的部落矛盾分而治之,最終達到控制草原的目的。

    為了顯示對耶律大石和草原戰略部的重視,也為了斷耶律大石的後路,更為了讓朱貴、柴進、石秀、馬擴等自己的寵臣配合耶律大石的工作,李衍納了耶律大石的女兒(契丹名,耶律普速完)為妃。

    轉眼間,草原戰略部已經成立了三年多時間。

    在這三年多時間裡,草原戰略部的戰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在耶律大石的操作之下,大中不僅將塔塔兒納為自己的藩屬,鴻臚寺還多次派人進入草原,與北遼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等不少小部落都取得了聯繫,而且其中的一些小部落已經明確表示願意成為大中藩屬、願意尊李衍為可汗。

    耶律大石跟李衍去了偏殿以後,李衍開門見山的說道:“完顏吳乞買死了,完顏繼任為大金國的皇帝,有人認為咱們現在應該出兵伐金,你怎麼看?”

    耶律大石先是一拜,然後說道:“金太宗在世的時候,本想其長子完顏宗磐立為諳版勃極烈,可完顏宗干、完顏宗輔等諸宗親勳貴卻逼著金太宗將完顏立為諳版勃極烈,不過,據微臣所知,在金太宗去世之前,雖然是完顏被立為諳版勃極烈,但朝政卻是在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的手中把持著,完顏、完顏宗干、完顏宗輔等人好不容易才等到金太宗死去,不可能不想辦法奪回朝政,所以這兩派之間必然要有一場龍爭虎鬥。”

    頓了頓,耶律大石接著說道:“政治鬥爭本就慘烈,尤其是這種皇權的鬥爭,更何況草原人喜歡好勇鬥狠,所以,這兩派若是爭鬥起來,必然會血流成河。”

    聽到這裡,李衍問道:“這麼說來,你是主張出兵伐金了?”

    耶律大石恨女真人甚至恨不得將其滿族都滅殺了,怎麼可能不同意出兵伐金?

    不過

    耶律大石更清楚的知道,李衍的眼裡是不容沙子的,他若想拿李衍當槍使,那純粹是自找死路。

    所以,耶律大石壓下對女真人的仇恨,站在大中的角度說道:“伐是一定要伐的,不過,微臣愚見,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最好時機。”

    李衍不動聲色的說道:“哦?好好你的想法。”

    耶律大石組織了下語言,然後說道:“現在伐金,只會促使完顏、完顏宗干、完顏宗輔、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放下一切矛盾,然後使金國上下一致對抗咱們大中,所以,微臣愚見,不如等其內亂爆發之時,再去伐金,必能一舉滅此後患。”

    李衍不置可否的說道:“你的意思是,咱們只需靜靜的等其內亂爆發即可?”

    耶律大石道:“靜等,時間未免太長了,而且有可能會夜長夢多……現在,大金國內部的矛盾,就像是一個火藥桶,外部只要給它一點壓力,就能讓這個矛盾提前爆發,微臣愚見,可以讓塔塔兒部給它這點壓力。”

    聽到這裡,李衍才露出笑容,道:“愛卿跟朕想到一塊去了,那此事就由你們草原戰略部負責吧。”

    耶律大石應道:“諾。”

    李衍一招手,內侍立即捧著一封密信來到了耶律大石身旁,然後將密信交到了耶律大石的手上。

    與此同時,李衍的聲音響起:“你看看這封密信上的內容。”

    耶律大石聽言,將密信展開,然後讀了起來。

    讀著讀著,耶律大石的臉上不禁露出了震驚夾雜著悲涼的神色……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5
第八百三十六章 遼王朝徹底成為歷史(求訂閱!)

    …

    能讓耶律大石震驚和悲涼的事,自然是跟大遼、跟契丹有關,否則,又有甚麼事能讓他這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豪傑如此動容?

    這封密信其實是在可敦城的諜報人員傳回來的。

    當年,李衍捉了蕭普賢女將她強納為自己的妃子之後,北遼其實並沒有完全滅亡那時,有不少契丹人趁亂逃出燕地,然後去投靠在夾山的天祚帝。

    後來,金兵圍攻青冢寨時,遼梁王耶律雅裡與他的兄弟們皆被圍困在了青冢寨。

    那一役,遼秦王耶律定、遼許王耶律寧先後被金兵俘虜,只有當時在軍中的耶律雅裡在硬寨太保特母哥的護衛下脫身逃出,然後抄小路前往陰山與天祚帝會合。

    那時,耶律雅裡有隨從一千多人,多於天祚帝身邊的隨從。

    天祚帝擔心這些人變亂,所以想誅殺耶律雅裡。

    天祚帝指責耶律雅裡不能將諸王全部救出,準備審訊耶律雅裡。

    天祚帝手持利劍召來耶律雅裡責問道:“特母哥他們教你怎麼做,是不是要你造反弒父?”

    耶律雅裡聽言,跪地道:“如今大遼勢微,我等居無定所,隨從不足兩千,父皇萬萬不可再猜疑從屬,當以仁慈之心使大家齊心協力,方能重振旗鼓,復我大遼昔日之輝煌……孩兒可以指天為誓,絕無大逆不道之心,若違此言,孩兒願遭天誅地滅……”

    當時,天祚帝只有耶律雅裡這一個兒子在身邊,其餘的兒子全都被金人捉了,而且,耶律雅裡所說的又是實情,他們那時只有不到兩千人,再發生內亂,可能就徹底完了。

    所以,天祚帝最終放過了耶律雅裡。

    不久之後,天祚帝打算渡過黃河逃往西夏。

    天祚帝的部下耶律敵烈因苦勸無果,便和特母哥等人劫奪耶律雅裡向北奔逃,並於同年五月到了達沙嶺。

    當時北遼攝政的蕭普賢女都已經為李衍生兒子了,所以北遼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

    於是,耶律敵烈等人到達沙嶺三日之後,便一同商議擁立耶律雅裡為帝。

    耶律雅裡於是即皇帝位,改年號為神歷,成為北遼的第二位皇帝。

    耶律雅裡生性寬厚,討厭殺人,捉住逃亡者,也只不過是使用笞刑而已,如有自動歸附的,就授給官職。

    耶律雅裡常對左右說:“想依附於我的就來,不想附從我的就可以離開,何必要強行逼迫他們呢?”

    因為耶律雅裡的性情寬厚,再加上有遼王朝的餘威在,烏古部節度使糺哲、迭烈部統軍撻不也、都監突裡不等人分別率領部眾前來歸附。

    慢慢的,來依附的部族越來越多。

    這使得北遼也曾出現過短暫的迴光返照。

    然而,耶律雅裡卻日漸縱逸怠惰,喜歡上了擊鞠、打獵,無心朝政。

    後來,特母哥直言極諫,耶律雅裡才不再出遊,稍稍收斂了一點。

    可這耶律雅裡到底不是一個成事之人,他治國,如同兒戲一般。

    耶律雅裡出巡時,隨從人員有疲乏困頓的,便大加賞賜。

    部下勸諫耶律雅裡說:“現在國家財力空虛,像這樣賞賜,將拿什麼來給養軍隊呢?”

    耶律雅裡惱怒地說:“要是沒有諸部,我將從何處徵取賦稅呢?”,不肯採納部下的勸諫。

    耶律雅裡命令群牧運送鹽和粟米,而有百姓盜取,商議登記其數量責令他們賠償。

    耶律雅裡便自己擬定價值:每盜一車粟米,賠償一隻羊;三車賠償一頭牛;五車賠償一匹馬;八車賠償一頭駱駝。

    左右都說:“現在一隻羊想換兩斗粟都做不到,竟然可以用來賠償一車粟米!”

    耶律雅裡卻固執的說:“民有就是我有,如果讓他們全部賠出來,老百姓怎麼受得了呢?”

    總而言之,耶律雅裡寬厚歸寬厚,卻用小孩子的手段治理國家,嚴重缺乏治理能力。

    後來,久不打獵的耶律雅裡,實在是忍不住了,於是跑去查刺山遊獵,一天之內就獵取四十隻黃羊、二十一匹狼。

    結果,因為運動量過大,耶律雅裡勞累過度而病倒,沒過幾天就去世了,時年才三十歲。

    耶律雅裡死後,耶律敵烈、特母哥等人又擁立遼興宗曾孫耶律術烈為帝。

    耶律術烈、耶律敵烈、特母哥等人後來帶領北遼的人逃去了遼王朝北疆重鎮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

    當時,可敦城群龍無首,就尊了耶律術烈為主。

    可這耶律術烈也是一個胸無大志之人。

    由於可敦城是遼王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徵調,軍隊在戰亂中得以保存,並且此地還擁有可騎乘的戰馬數十萬匹。

    這給了耶律術烈在可敦城逍遙快活的資本。

    耶律術烈到了可敦城以後,每日縱情女色和遊獵,好不逍遙快活,根本不想恢復大遼帝國往昔的榮光。

    慢慢的,契丹人再也受不了耶律術烈這樣胸無大志的無能之輩統治他們。

    於是,就在不久之前,可敦城發生了兵變,耶律術烈和耶律敵烈都被叛兵殺死,特母哥心灰意冷,不再過問世事。

    更為讓人悲嘆的是,發動兵變的亂兵們只是氣憤耶律術烈不思進取整日吃喝玩樂,並沒有篡權的意思。

    結果導致,遼王朝最後的統治也斷送了,可敦城現在呈現群龍無首的狀態。

    昔日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南到河北南部的白溝河的大遼帝國,徹底成為歷史,身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的耶律大石,如何能不震驚,如何能不悲涼?

    李衍能體會到耶律大石的心情。

    不過李衍並沒有同情耶律大石,就像,以後的王朝取代大中朝,其開國君主也不會同情李衍的子孫一樣。

    李衍衝門外招招手,很快就有一個與李衍長得有九分相似的十二三歲少年走了進來。

    少年來到耶律大石身旁,然後沖李衍拜道:“孩兒拜見父皇!”

    李衍示意少年起身,然後問耶律大石:“愛卿可認識朕的這個皇兒?”

    雖然李衍的兒子們長得都很像,可耶律大石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眼前的這個少年是他們大遼蜀國公主耶律餘裡衍給李衍生的第一個兒子遼王李詡。

    耶律大石收起悲傷,道:“微臣怎敢不認識遼王。”,然後又沖李詡一拜,道:“大石拜見遼王!”

    李詡連忙虛扶耶律大石起來,道:“不敢讓舅公行此大禮。”原來,從耶律餘裡衍那裡論,李詡應該管耶律大石叫舅公。

    兩人見過了面之後,李衍對耶律大石說道:“朕想讓岳飛和馬擴護送詡兒北上去可敦城收服那裡的北遼殘部,不知愛卿意下如何?”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6
第八百三十七章 烏蘭巴托的夜(上)(求訂閱!)

    …

    廣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

    一支由十萬軍士、二十萬牲畜組成的大軍正在緩慢前行。

    中軍位置。

    岳飛一邊前行、一邊拿著千里鏡往前眺望。

    前面,仍是無邊無際的漫天黃沙。

    放下千里鏡,岳飛問一旁的李顏光:“還有多久才能走出這片沙漠?”

    李顏光很篤定的答道:“快了,不耽誤事的話,先頭部隊明早應該就能到前面的綠洲。”

    岳飛聽言,又扭頭問另一邊的副元帥王德:“部隊減員情況如何?”

    王德答道:“超過兩百了。”

    岳飛道:“照顧好他們,再跟他們說,到了前面的綠洲,他們就沒事了。”

    王德道:“我已經跟他們說了,並破例,允許他們騎駱駝。”

    王德語氣一轉,又道:“沒想到,這沙漠這麼厲害,從上百萬大軍中篩選出來的精兵中的精兵,在這裡竟然也有這麼多的非戰減員!”

    馬擴道:“這已經夠少了,要不是咱們帶來的將士,身體素質好,絕不可能只減二百多人,估計,咱們漢人得適應一段時間,才能征服沙漠。”

    李顏光道:“不只是漢人,就是我們在草原上長大的人,也得經過沙漠的洗禮,才能成為正真的勇士。”

    頓了頓,李顏光又道:“這片沙漠其實還算是小的,出了這片沙漠,前面那片沙漠那才叫大,那裡才是咱們此行最大的考驗。”

    擔心,治軍嚴厲的岳飛,治他一個擾亂軍心之罪,李顏光又道:“不過,只要咱們準備得足夠充分,帶足了水,前面那片沙漠其實也不難征服,翻過前面那片沙漠,咱們就又到了草原,再往前走上五六天,就可以到可敦城了。”

    王德道:“這裡也真夠偏僻的,不過要是真能得了可敦城的數十萬匹可戰好馬,也不虛此行了。”

    馬擴接話道:“馬匹甚麼的還是次要的,咱們主要還是要收復遼西北路招討司,要將那附近的草原王國和部落收服,徹底掌握那裡。”

    王勝道:“怎麼徹底掌控那裡?難道要在這沙漠裡修一條通往那裡的鐵路?”

    馬擴道:“為甚麼不?”

    頓了頓,馬擴又道:“在這沙漠裡修鐵路,總比在那些大山中修鐵路容易吧?”

    王勝反駁道:“在大山中修鐵路是難,可修成了以後,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在這沙漠中修鐵路,可是隨時都要面臨鐵路被沙暴淹沒的危險,到那時怎麼辦?”

    馬擴道:“我聽官家說,可以在鐵路兩旁修一些高立式沙障、土工網格、挖截沙溝、築擋沙牆、栽種樹枝沙障和砂夾石等等,還可以將鐵路高高架起來,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得派人定期維護。”

    王勝瞪大眼睛道:“官家真要在這沙漠中修鐵路啊!”

    馬擴道:“很有可能,據說,鐵道部已經著手規劃此事了,對了,遼王身邊的人當中,就有兩個是鐵道部的,他們好像就是來考察修鐵路一事的。”

    隨軍轉運使孫革,道:“我有些不明白,官家為甚麼要費這麼大勁在這裡修一條鐵路?遼西北路招討司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值得咱們大中費這麼大勁嗎?”

    馬擴說道:“官家說,這裡有非常豐富的銅資源,還有很豐富的煤和石油。”

    孫革道:“石油?就是那種讓火車跑起來的怪水?”

    馬擴道:“對,就是那種怪水的原料,官家說,遼西北路招討司這裡的資源之豐,超出咱們的想像,所以,這裡既可以成為咱們大中的邊界,也可以對這裡進行大開發。”

    岳飛道:“好了,都別暢想了,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必須是,咱們能收復遼西北路招討司,收復那裡周邊的勢力,否則,一切都免談,所以,咱們現在最該想的是怎麼做到這些,而不是好高騖遠。”

    岳飛此言一出,眾人全都閉上了嘴巴。

    ……

    與此同時,在大中的教唆下,塔塔兒部對大金國的邊疆地區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無獨有偶,蒙古部在得知完顏吳乞買死了、大金國由一個十六七歲的毛頭小子當家以後,也開始加大與金軍決戰的攻勢,將之前佔了點優勢的金兀朮打退,雙方又呈現出了平分秋色之狀。

    不僅塔塔兒部和蒙古部,就連克烈部和乃蠻部也有些蠢蠢欲動,大有趁火打劫之意,甚至,就連一向忠於大金國的汪古部都有了叛變的跡象。

    完顏亶剛一登基,形勢就變得如此嚴峻,這無疑會讓金人懷疑完顏亶的統治能力,進而讓完顏亶的統治有不穩的跡象。

    說起來,雖然女真人建國了,併吞下了龐大的大遼帝國,但大金國其實仍然沒能脫離草原王國的形態。

    而大金國的皇帝,其實就是草原上的大汗。

    大金國的皇帝統一了大大小小的草原部落,這些小部落雖然也屬於大金國,但是他們其實還是只跟隨自己原先的部落首領,所以大金國實際上是由各個部落組成的,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合夥人關係。

    大金國的皇帝可以通過壟斷戰利品的分配權,形成一個由戰爭衍生出來的中央財政。

    所以,只要大金國的皇帝持續有能力通過打仗獲取戰利品,大金國就可以通過這種中央財政一直維繫下去就像完顏阿骨打時期。

    可這裡面就要要求,大金國的皇帝一定要非常能打,一旦大金國的皇帝不能通過戰爭獲取戰利品,整個大金國的財政邏輯就不存在了,大金國也就會面臨分崩離析。

    因此,對於北邊來說,對能統一草原的皇帝/大汗的第一要求就是他必須特別能打,這一條跟南邊的中原帝國有很大的不同。

    北方的皇帝/大汗,要經常帶兵出去打仗,如果不能帶兵掠奪戰利品,就沒人跟你一起出去了,所以北邊這邊的繼承人絕對不能是沒有威望的年輕人。

    而且,草原戰事頻繁,有可能大汗去世時,他的孩子還未成年,或者還沒有震懾部下的威望,這個時候,一般是大汗的兄弟來繼位,這就是草原的兄終弟及的繼承關係。

    這種“兄終弟及”的繼承關係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等到大哥、二哥都做過大汗之後、都去世了之後,接下來該誰繼位皇位/汗位就是個大問題了,第二代的子侄輩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繼承皇位/汗位,因為他們的爹地都當過皇帝/可汗,於是這個時候,就會分裂,發生內戰。

    而現在的大金國,就面臨這種嚴重的問題。

    面對完顏亶的“無能”,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不僅肆無忌憚的把持朝政,更是開始謀劃奪了完顏亶的皇位,然後擁護完顏宗磐為帝……

    ……

    PS:這兩天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評論,所以,我沒回前兩天一個兄弟提的大中的鐵路修得是不是太快了的問題。

    這裡簡單跟大家解釋幾句。

    我的依據是,美國在1880-1890年這十年時間裡所建造的鐵路超過了二十萬公里而假設的。

    另外,我這書裡的一些數據是真實的,比如505公里的成渝鐵路,它的主要修建時間就是兩年,動員了十幾萬人。

    我這書裡,主角是從大統三年開始修的鐵路,一直到鐵通四年,共歷時了六年多時間,動用了全國的人員和資源,修了不到三萬公里的鐵路。

    我個人覺得,這個數字並不算誇張。

    當然,要是細究起來,這就難說了,畢竟很多地區山高水深的,修起來,確實費勁,不能用簡簡單單的數字來說明。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1:57
第八百三十八章 烏蘭巴托的夜(中)(求訂閱!)

    …

    上京。

    大金國後宮。

    完顏亶滿臉憤怒的回來!

    見此,皇后裴滿氏,不急不緩的迎了上來,並道:“是何事惹得陛下如此不快?”

    這裴滿氏乃是出身於女真貴族,婆盧火部人。

    如果說,完顏氏是大金國的皇族,那麼裴滿氏(還有唐括氏)就是大金國的後族。

    完顏阿骨打的光懿皇后,就是裴滿氏。

    而完顏亶的皇后裴滿氏,除了出身於裴滿氏,其祖父還是女真戰神完顏斜也。

    其實,完顏亶的皇位本應該就是完顏斜也的。

    只可惜,完顏斜也的命太短,沒等到登基,就死了!

    結果,留下了一個這麼大的爛攤子給後人。

    完顏亶的皇后裴滿氏,不僅出身好、長得漂亮,人也聰明、有手段。

    不過

    與她的聰明和手段相對應的是,裴滿氏也擁有相應的野心。

    而裴滿氏若想實現她自己的野心,就得幫她的丈夫完顏亶得到大金國真正的皇權。

    所以,從現階段來講,裴滿氏和完顏亶的利益是一致的,這也使得兩人現在的感情很好。

    除了現在的感情很好以外,完顏亶還需要裴滿氏背後的勢力幫他奪回皇權,所以,裴滿氏一張口,完顏亶立即強壓怒火,然後跟裴滿氏說道:“還不是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那些不顧國家利益目光短淺的狗賊!”

    裴滿氏將完顏亶拉到桌邊,讓完顏亶坐下再說。

    完顏亶坐下了之後,接著說道:“現在,塔塔兒整日騷擾咱們大金的邊境,克烈部和乃蠻部也蠢蠢欲動,甚至就連汪古部對朕的命令都是陽奉陰違,加上,兀朮出征蒙古部都快兩年了,仍是奈何不了蒙古部,最近好像還吃了蒙古部不小的虧,朕就想將兀朮和他所統帶的數萬大軍撤回來,以防萬一,可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那些不顧國家利益目光短淺的狗賊卻不同意,他們說,蒙古部觸犯了咱們大金國的天威,必須懲戒,否則人人都敢來扶咱們大金國的虎鬚,呸!當朕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嗎?他們還不就是擔心,兀朮是咱們這邊的人,又手握重兵,回來以後,會威脅他們把持朝政,結果,他們完全不顧國家利益,拚命攔著兀朮回來!”

    金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自然是金太祖這一系的人。

    這種情況下,金太宗一系的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自然是要防著金兀朮率大軍回來幫完顏亶、完顏宗干、完顏宗輔等人奪權了,要知道,政治鬥爭失敗的結果可是非常慘烈的失敗一方很可能是死路一條,甚至是生不如死!

    因此,別說是阻止金兀朮回來,如果有可能,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甚至是想金兀朮死在外面。

    金兀朮不僅是金太祖一系的人,他還一直跟隨完顏斜也南征北戰,因此,他跟裴滿氏一族走得也很近。

    所以,裴滿氏也想讓金兀朮趕緊回來這樣,既可以幫她丈夫爭權,又可以幫她壯聲勢。

    基於以上種種,裴滿氏道:“越是這樣,陛下就越是應該召兀朮還朝,他們攔著兀朮還朝,正是因為他們畏懼兀朮。”

    完顏亶推心置腹道:“皇后所說的,朕又豈能不知,可問題是,現在朝政是由他們把持著,朕的命令連皇宮都出不了,又怎麼可能送到兀朮的手上?”

    裴滿氏聽言,笑道:“陛下又不是孤軍奮鬥,何必事事都親力親為?”

    完顏亶有些遲疑道:“皇后的意思是……讓太傅去辦此事?”

    完顏亶所說的太傅,是完顏宗干。

    完顏亶的生父是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子完顏宗峻,他若是活著,大金國也不可能這麼亂。

    只可惜,完顏宗峻很早便死了。

    於是乎,完顏亶便由完顏宗干養大,完顏宗干也因此成了完顏亶的養父。

    裴滿氏道:“太傅他們扶陛下登上皇位,為得可不是給太宗一脈的人當傀儡的。”

    說完,裴滿氏又在心中補充了一句:“他們是為了讓你給他們自己當傀儡。”

    完顏亶想了想,道:“不錯,朕只要將兀朮的重要性跟太傅他們一說,他們應該就會想辦法將兀朮召回來。”

    裴滿氏聽言,嫣然一笑。

    完顏亶見狀,不解道:“皇后為何發笑?”

    裴滿氏道:“我笑陛下多慮了,如果我猜得不錯,太傅他們應該已經在想辦法召兀朮回來了。”

    完顏亶詫異道:“皇后如何猜到的?”

    裴滿氏聽言,不禁暗自搖頭,心道:“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皇帝。”

    想雖然是這麼想,可裴滿氏嘴上卻是不答反問道:“不知,陛下有沒有察覺到,最近這段時間,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對陛下越來越不耐煩了?”

    完顏亶也不是蠢人,聽裴滿氏這麼一提醒,他的瞳孔猛得一縮,隨即脫口而出道:“你是說他們要造……”

    不等完顏亶的話全說出口,裴滿氏就點點頭,然後說道:“所以說,如果太傅他們不懂得先下手為強,那麼咱們這次恐怕就輸定了。”

    “甚麼?”完顏亶大驚,然後急道:“皇后怎麼還能如此雲淡風輕,咱們快想想辦法啊!”

    裴滿氏悠悠地說道:“咱們能想甚麼辦法?”

    完顏亶聽言,一下子就呆立在了當場!

    是啊,他們被困在這皇宮裡,能想甚麼辦法,只能是聽天由命。

    其實

    裴滿氏之所以如此雲淡風輕,並不是因為她的心裡素質真比完顏亶好那麼多,而是她有恃無恐。

    首先,裴滿氏篤定,完顏宗干已經秘密調金兀朮回來了,因此,這一戰,他們這邊的勝算很大。

    其次,退一萬步說,就算真出了甚麼事,那以他們裴滿氏在大金國的強大勢力,也絕不人波及到她和她的兩個女兒。

    所以,裴滿氏才敢這麼輕鬆的評論此事。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還是完顏亶當皇帝,對裴滿氏最有利。

    所以,見火候差不多了,裴滿氏趴在完顏亶耳邊小聲說道:“陛下莫要擔心,我如果猜得不錯,一切應該都在太傅的掌握中,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他們翻不起來多大的浪。”

    完顏亶聽罷,先是一喜,不過緊接著卻是暗恨起來:“此等大事,竟也不事先與朕先商量一下,這根本就是沒將朕放在眼裡!”

    完顏亶又用眼角的餘光看了彷彿一切都盡在她掌握之中的裴滿氏一眼,心道:“早就猜到了此事,竟然不告訴朕,還戲耍朕,可惡,有朝一日,必與你這賤婦算賬!”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