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北美大唐 作者:白面黑廝 (已完成)

 
嚴羊 2019-7-8 18:05: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1 48514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0

第569章 萊比錫戰役(一)

  從兵力規模角度看,德軍處於劣勢的一方。布呂歇爾統帥的德軍第二師和第三師,聽起來雖然規模很大,但實際上只有一萬三千人左右,而卡爾一世統領的普軍達三萬二千人,同時薩克森軍還有一萬多部隊散佈在整條戰線上。而在南方波西米亞,奧地利軍團也正在集結,弗朗茨•莫里茨•馮•拉西伯爵陸軍元帥率領的兩萬六千人規模的奧軍也正準備進發。可以說,萊比錫戰役在爆發之初,形勢是極為不利於德軍的。

  德軍總司令部原本認為,聯盟的調兵遣將可能花費更長的時間,而且馬恩斯在整體的戰略上也是偏於激進,希望在奧地利和普魯士大動干戈之前,佔據盡可能多的土地,從而汲取更多的力量。但是這種大膽策略同時也會使得德軍在兵力本身有限的情況下,擴大了整體的防禦範圍。

  編組完成的四個師兵力,除了第二、第三師處於萊比錫戰場的前線,第一師仍舊在漢堡坐鎮,防備著普魯士和梅克倫堡乃至丹麥的兵力,從北面襲擊過來,動搖現在德意志共和國的首都。第一師也是現階段德軍人數最多的一個師,有八千多人的兵力,而且裝備了數量不少的重武器。第四師規模最小,只有五千人左右,剛剛完成了對奧地利駐比利時軍隊的戰鬥,雖然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但萊比錫戰役爆發之後,馬恩斯急調第四師向東運動,支援萊比錫的德軍。這個時候,馬恩斯和布呂歇爾還比較擔心已經明確加入了聯盟的符騰堡和巴伐利亞。他們都在共和國的南方。在德軍兵力有限的環境下。相當於將共和國柔軟的腹部露出給了符騰堡和巴伐利亞。雖然這兩個邦國的軍事實力不怎麼樣,但是如果他們夥同奧地利人從南方進軍,走一個大迂回,那麼德軍就會被截斷後路,面臨更加危難的情勢。

  不過,德意志共和國和國革並不是完全沒有抵抗之力的。首先國革武裝起了大量的革命群眾,組成了人民衛隊。這些人民衛隊的戰鬥力雖然要差一些,但是規模很大。而且在本鄉本土作戰,在妥善的戰術下可以牽制住大量的敵軍。馬恩斯甚至已經計畫好,一旦聯軍從南面殺過來,一方面國革會組織人民衛隊固守據點展開殘酷的守城戰消耗敵軍的鬥志和兵力,另一方面將會將人民衛隊化整為零,對敵軍進行各種騷擾作戰,也就是進行遊擊戰,讓敵人感受到人民戰爭的泥潭。

  畢竟國際主義的傳播在這一地區是十分順利的,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擁護和支援,而且貴族和其走狗要麼被逮捕清算。要麼自己落荒而逃了,德意志共和國控制的地區不會有什麼貴族反亂勢力。

  此時德軍還俘虜了大約二萬名的諸侯軍隊。馬恩斯希望能夠迅速將這些俘虜改造,然後編制成德軍加入作戰,當然貿然啟用“解放過來”的部隊,會面臨信任問題,馬恩斯和布呂歇爾都會害怕這些原本的貴族軍隊會在他們背後捅刀,暫時來講還是不太敢用這樣的部隊。

  當馬恩斯瞭解到普奧軍隊正在集結,並準備在薩克森與德軍交手的時候,也是多少有些慌亂的。畢竟敵軍的規模是本方的數倍之多,雖然德軍裝備存在一定優勢,但是之前被擊潰的薩克森軍隊在重新集結之後,在萊比錫西側的白鵲河組織防線,其作戰目標就是堅持作戰,直到卡爾一世帶領的普軍從後方趕來。

  德軍第二師從魏瑪出發,第三師從阿爾滕堡出發,先後擊敗了薩克森軍隊之後,最終在萊比錫西南會師,共同面對薩克森軍打造的終極防線。而此時普軍尚距離萊比錫近一百公里,需要數日的時間才能抵達。薩克森國內並沒有鐵路,無法進行鐵路調兵,也沒有特別好的公路,當然普軍也沒有唐軍那樣眾多的軍用卡車,所以單純靠雙腿行軍,速度是十分有限的。

  單獨面對白鵲河防線的薩克森軍,布呂歇爾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雙方的兵力並沒有多少差距,而且德軍的火力是全面占優的。僅炮兵一項,由原德意志兵團組成的德軍炮兵部隊,擁有火炮二百多門,其中擁有四個滿編的105毫米榴彈炮炮兵營,裝備的都是原本唐軍裝備過的早期型號的s1775型火炮,也就是另一位面中的m101。四個105毫米榴彈炮炮兵營就是72門火炮,所以德軍炮兵群的威力是極大的。

  這時候布呂歇爾面對強敵,卻做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決定,他留下了第二師七千人的兵力,開始猛攻薩克森軍的白鵲河防線,而命第三師在萊比錫南部繞過去,避開了與薩克森軍直接交鋒,而直接搶先控制了易北河。這樣一來,布呂歇爾就用劣勢的兵力,從一場攻勢作戰打成了帶有攻擊性的守勢作戰。第三師六千人的兵力將在易北河一線,全面阻擋普軍的攻擊,而布呂歇爾則希望用第二師的兵力突破白鵲河防線,佔領薩克森重鎮萊比錫,先行殲滅掉比較弱的薩克森兵團,從而改變整個戰場的態勢,使得德軍在對敵的時候降低一些壓力。

  10月26日,布呂歇爾在拂曉命令德軍對薩克森軍發動全面進攻。首先是德軍炮兵開始炮轟薩克森軍的防線陣地,這場激烈的炮擊持續了五個小時,嚴重破壞了薩克森軍的防禦能力,雖然薩軍也嘗試進行了火炮的還擊,但是收效並不大,德軍的火炮威力射程都優於薩克森軍火炮。

  到中午12時,德軍對已經被轟了一上午的薩克森軍發動了衝鋒,薩克森軍還是利用機槍和有效的火炮,對德軍造成了一定阻擋的作用,但是德軍的攻勢特別堅決,在本方炮火掩護之下,用浮橋將士兵送過了對岸,薩軍勉力抵抗,但是最終還是被不怕死的德軍士兵衝破了防線,在又抵抗了兩個多小時之後,大部分的薩軍士兵都選擇了投降。當天晚上,布呂歇爾佔領萊比錫,算是率先在戰役中獲取了先機。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1

第570章 萊比錫戰役(二)

  萊比錫,德軍統帥布呂歇爾的軍裝稍稍有些髒,他站在剛剛被剿滅火焰的堡壘上面,面容嚴肅。在他身邊還站著一個三十多歲近四十的唐人面孔的男人,同樣是一身德軍的墨綠色軍裝,不過並沒有軍銜肩章標明他的層級。這人就是郭新,穿越前的狙擊之王,穿越後變成了在全世界各地指導革命的專業軍事顧問。

  郭新從十多年前參與北美獨立戰爭起,就開始了這個生涯,作為唐軍內部的高級軍官,他既沒有在唐軍帶兵,也沒有在國防部享受優厚待遇和掌管權力,特種兵出身的他熱愛著各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並且熱衷於協助各國的革命勢力反對殖民或者封建統治。

  他在唐軍內部的軍銜少將,不過駐外的時候不穿唐軍的制服,而是穿外軍的制服,同時也不設任何的軍銜標識,其發揮的主要作用是顧問以及參謀工作。多年的革命指導使得郭新對這類工作是十分的得心應手,尤其擅長於揚長避短,以革命軍的力量以弱勝強。相對來說,他做了多年的革命戰爭指導,德軍的情況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部隊,規模不算小的軍隊,良好的革命基礎和群眾擁護,來自大唐的支援以及德意志兵團轉隸,都使得德軍雖然剛剛成立沒多久,但已經算是歐洲的一流軍隊了。

  不過,多年以來,郭新都沒有參與過任何一場戰役,是如今萊比錫戰役這個規模的。僅僅是現在戰場上,德軍有一萬三千人的兵力。以普軍為首的諸侯聯軍規模超過四萬人。如果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話。普奧聯軍至少能夠向這裡增派多達十萬的部隊。而德軍除了第四師五千人的援軍之外,也能集合戰力差一些的人民衛隊的力量,如果真的組織起來,也有至少五六萬人的兵力。

  當然,不管怎麼算,德軍都是處於人數規模上劣勢的一方。郭新曾經在之前協助指揮過秘魯革命軍對抗西班牙殖民軍隊的大型戰役,不過仍舊無法跟現在的萊比錫戰役相比。而且,西班牙殖民軍的實力顯然也遠遜於精銳的普魯士和奧地利軍團。

  真正在戰爭中拍板做決定的還是德軍的統帥布呂歇爾。這位原大唐德意志兵團的高級軍官,已經習慣了唐軍模式的作戰,而且也沾染了唐軍那種獨有的勇敢自信,或者說狂放。郭新覺得,布呂歇爾分兵以第三師的兵力前出建立易北河防線,阻擋普軍西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武斷和剛強的決定。德軍畢竟處於相對弱勢的境地,而且普魯士是歐陸強國,陸軍水準在歐洲或者世界範圍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便德軍搶出了易北河防線,並且擁有機槍火炮等眾多火力支援。但與普魯士軍團硬碰硬,並不是多麼聰明的辦法。

  但是德國人有著德國人應有的一種執拗和直愣。布呂歇爾對於德軍有著很強的自信,並且認為一旦普軍在易北河防線遭到慘敗,德軍就能打出氣勢,並且震懾住諸侯的聯軍。同時這場戰役還能夠為後方的德意志共和國提供喘息時間,做出更多的準備。德意志國革如果能夠武裝出更多的部隊,那麼布呂歇爾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援軍,從而在戰場上慢慢扭轉局勢,最終由守轉攻,獲得勝利。布呂歇爾的執拗還體現在,他其實根本沒有指望第四師能夠快速地從比利時回轉,參與到萊比錫戰役中。他更加在意的是從南線突進過來的奧地利、慕尼克和符騰堡軍團,所以他需要第四師在法蘭克福南方萊茵河一帶構築防線,阻擋從南方進犯的諸侯聯軍。

  這個戰略也絕對不是沒有問題的,首先它建立在德軍能夠穩守易北河防線和萊比錫的基礎上,如果普軍突破了易北河防線,實際上萊比錫也是守不住的。其次,奧地利人對於德意志共和國連同比利時的獨立大為光火,原本並不想大舉出兵的利奧波德二世,已經調集了奧地利的包括匈牙利兵團、波西米亞軍團在內的部隊,總員額可能在五萬人左右,從東南方向奔赴萊比錫。這些部隊從集結到開拔,最後抵達萊比錫戰場,估計會在二到三個星期,奧地利方面的行動確實是比普魯士慢的。但是如果真的到二三個星期之後,萊比錫戰場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德軍和普軍仍在僵持,那麼大規模的奧軍援軍的到來,會使得戰場的天平嚴重傾斜。

  郭新還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德軍的整個戰爭的儲備,並不算多。畢竟德軍的武器彈藥和其他後勤補給,都是不遠萬里從美洲運過來的,雖然之前已經進行了比較多的儲備,但是如果戰爭的激烈程度超乎想像,那麼德軍的彈藥消耗也會十分巨大。普軍和奧軍都能夠從本國的軍工業得到充足補給,不必說他們本身也擁有數量龐大的軍事儲備,德軍的槍彈炮彈打完了,短期內很難得到補充,即便現在大唐方面不停地在向歐洲派遣運輸船,但畢竟需要時間。

  所以這就給布呂歇爾帶來了一個大的難題,他需要拖時間,從而讓後方武裝起更多的增援部隊,但同樣不可以無限期地拖下去,因為他的部隊消耗不起。所以即便布呂歇爾沒有明言,郭新明白布呂歇爾究竟是怎樣一個打算——這位德軍統帥希望能夠在這場戰役中取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從而徹底瓦解大規模的普奧進攻,為德意志共和國創造出良好的環境。

  這估計也是共和國總統、國革領袖馬恩斯所想的最佳戰略。以國革的實力,短期內對抗普奧兩方,十分吃力,就算是武器裝備足夠好,人民支持足夠熱情也不行。所以,馬恩斯希望布呂歇爾的決定性勝利,能迫使普魯士和奧地利來到談判桌上。馬恩斯不需要任何一個德意志邦國承認德意志共和國,他只需要中止這場戰爭,有時間來夯實國家基礎,從而獲得更強的實力。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1

第571章 萊比錫戰役(三)

  同樣被布呂歇爾部署在易北河防線上的還有國際縱隊的兩個大隊。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主義戰士們組成的國際縱隊,規模在一個旅左右,五千多人,其中唐人占了一大半,不過其中卻甚少唐軍的正規軍,即便有也更多是退役之後加入國際縱隊的志願者。國際縱隊的編制是縱隊-大隊-中隊和小隊的編制,由於規模不大,所以縱隊相當於旅,大隊為加強營,人員在600-800人;中隊實際等於連,有一百多人,有些中隊也經過了加強;小隊則等於排,基本都是三十多人的編制。

  兩個部署在易北河防線的國際縱隊大隊,人數在1500人左右,這使得德軍在易北河防線擁有七千多人近八千人的兵力了。當然這個加強也只能算是聊勝於無,因為普軍在另一面的實力也得到了加強,薩克森將約一萬殘軍置於了普軍元帥卡爾一世的統領之下,使得對面也擁有了四萬多人的兵力,也就是說卡爾一世統帥的部隊是德軍防禦力量的六倍到七倍之間。

  經過多日的行軍,普軍的前鋒部隊已經抵達了易北河沿岸,卡爾一世臨河而望,聽取著偵察的報告。

  “叛軍在一周之前已經全面控制了易北河的西岸,並且組織了當地的暴民,強行破壞了八十公里寬幅內,河道上面所有的橋樑。叛軍擁有不少的起爆物,所以這一點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難度。我軍如果要進行渡河的話,必須臨時搭設浮橋。”

  易北河的水流並不算是湍急,舟橋作業的難度並不算高。但是卡爾一世仍舊比較憂慮。對面的德軍指揮官的名字雖然他聽都沒有聽過。但是明顯不是易與之輩。德軍在整條防線上打造了數個據點,能夠做到攻守相望,雖然卡爾一世可以選擇在整條河段的任意一點搶渡,但德軍都能夠迅速反應然後做出反制措施。更何況,在隨便一個位置渡河只是純理論上的情況,進行舟橋作業的話,普軍需要考慮地質、河流寬度等多方面的問題。卡爾一世一直留心軍事科技上的進步,即便是很多東西普軍並沒有裝備。但是他卻有所耳聞。

  讓他十分眼饞而又擔憂的一件東西,就是產自大唐的步兵電臺。此時在歐洲唐人掌握無線電通訊已經不是一件秘密了,然而唐人並沒有向歐洲國家開放無線電的技術,只向歐洲國家出售有線電報。卡爾一世早已聽說,在唐軍的部隊中,基層部隊是普遍裝備步兵電臺的,這使得步兵單位之間進行協同作戰的能力大大提高。

  普軍如果攻擊易北河上的一點,那麼負責防禦的德軍很快就能在短時間內招引大量的友軍前來支援,這種能力讓卡爾一世還是十分忌憚的。

  不過,深沉老辣的卡爾一世畢竟帶兵多年。雖然對於德軍還有一定顧忌,但是卻極為盡職專業。會打好自己指揮的每一場戰鬥。在帶領先鋒部隊抵達之後,卡爾一世立即著手安排數個步兵團,發起搶渡作戰。

  普軍在初次作戰中並未嘗試在寬度在1-2哩的易北河上建設浮橋,這顯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便易北河的水文條件比較好,流速並不快,但要完成一條上千米長的浮橋,對於在這方面並沒有多少特長的普軍來說難度很大。所以普軍能夠利用的只有易北河上的一部分渡口。德軍當然不傻,在他們進駐易北河之前,就已經破壞了河對岸的所有渡口,這個行動得到了當地居民的廣泛支持。甚至一些以擺渡為生的從業者,也積極地支持德軍的行動,親手將自己的渡口和船隻焚毀了。

  這也使得普軍在準備發動進攻的時候,面臨了一個十分尷尬的情況,那就是他們難以在河面上架設浮橋,同時又缺少渡口和船隻進行渡河。一條易北河就這樣將普軍生生地阻攔在了東岸,上萬的普軍只能吹鬍子瞪眼。

  卡爾一世下令他的士兵們開始伐木建造簡易的舟船,用於渡河。原本卡爾一世還想徵召當地的農民和船工們進行協助,可是在普軍抵達之前,當地大部分人都已經逃離了這一地區,德軍將這些民眾帶到了河西岸,完成了一次堅壁清野,這使得卡爾一世的普軍部隊很難在河東岸得到補給,也不能利用當地的人力為他們服務。就連打造舟船這樣的事情,都得讓普魯士的士兵自己去做。為了避免出現麻煩,普軍的造船行動十分低調,儘量不被德軍發現。

  不過,卡爾一世還是低估了德軍的能力,德軍在整條防線上兵力雖然不足,但是卻有大量的革命群眾的支持與幫助,大量的革命群眾就在河岸邊上,潛藏著進行偵察。普軍的造船行動沒有逃出群眾們的眼睛,並迅速彙報給了前線坐鎮的尤利烏斯將軍。

  尤利烏斯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立即做出了反應。他調動了德軍第三師108團的炮兵營,也是裝備了原唐軍使用的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部隊,在普軍的造船地點對岸建成了炮兵陣地,18門榴彈炮立即開始對普軍造船地點進行轟擊。

  突如其來的炮擊打懵了普軍,士兵們不得不放下各種木料和已經半成品的船隻後撤。卡爾一世希望普軍的炮兵能夠對德軍炮兵進行反擊,但是卻被告知他們無法做到,因為隔著河對射的情況下,平均射程只在三四公里的普軍炮兵,根本是射不到在西岸距河岸三公里位置上設置炮兵陣地的德軍炮兵的。而且如果他們要在東岸設置炮兵陣地的話,那麼也直接在德軍炮兵的火炮籠罩之下,必然難以作業並造成損失。

  卡爾一世也並沒有想到德軍的反應如此迅速,而且良好地利用了射程和火力的優勢,破壞了普軍的造船行動。整個炮兵坐鎮的射程半徑內,普軍難以立足,被德軍形成了真空。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2

第572章 萊比錫戰役(四)

  其實易北河戰場上,普軍最為尷尬的一點就是遠端火力的不足。易北河是歐洲大河,寬度比較大,這不僅給渡河帶來了麻煩,而且在進行火力掩護的時候,也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卡爾一世所統領的四萬多普軍部隊,看起來規模十分壯盛,但在火力上卻遠不及德軍的程度。

  固然此時的普軍比另一位面中的自己,武器裝備上已經先進了半個世紀,而且火炮的比例也大為提高了,但數量上也只有六十多門,其中大口徑火炮的數量也比較有限。普魯士在這些年內一共向大唐進口了20門130mm口徑的榴彈炮,卡爾一世的部隊中裝備有12門,而這12門唐制榴彈炮,也是普軍唯一可以威脅到對岸武器。其餘的火炮有一部分是進口的唐制70毫米野戰炮,更多則是普魯士自己鑄造的火炮,甚至有幾門還是拿滑膛炮來湊數的。

  顯得並不怎麼正規的德軍,防守易北河防線的僅有德軍一個不滿編步兵師以及兩個國際縱隊的大隊,但火炮的數量卻是卡爾一世率領的普軍的四倍之多,擁有二百四十多門輕重火炮。這些火炮基本上都是早期唐軍使用的制式武器,包括60mm迫擊炮、81毫米迫擊炮以及最經典的105毫米榴彈炮,都不是大唐用來騙錢的外貿武器,而是真正的唐軍的硬傢伙。

  郭新也親身來到了易北河的防線,視察德軍在這裡的防禦。對於德軍的火力他其實並沒有太多的信任,除了來自德意志兵團的老兵組成的專業炮兵。德軍中還有一部分炮兵沒有經受過太多訓練。整體的作戰效率和命中能力都略有不足。郭新雖然不在唐軍中領兵。但是對唐軍的改革和配置也是十分熟悉。唐軍在火炮上已經提升了一代,現在唐軍炮兵使用的迫擊炮、榴彈炮都是在原來穿越帶來的火炮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性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且在編制規模上也有進一步地提高,比如原本唐軍步兵連編制是編制兩個步兵排和一個火力排,而現在唐軍步兵連已經擴充到了三個步兵排和一個火力排,而且步兵班的火力也隨著突擊步槍化而逐漸增強。步兵營編制上的機炮連也得到增強,2個機槍排裝備12挺勃朗寧重機槍,2個迫炮排裝備6門81毫米迫擊炮。最後旅屬的炮兵團。則擁有三個各裝備18門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營,以及一個裝備155毫米重炮營。

  此時德軍的火力配置,大體跟建國初期的唐軍火力水準是類似的。所以即便兵力上要遜色普軍很多,但在火力上存在巨大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布呂歇爾認為自己能夠憑藉弱勢的兵力來阻擋住普軍的強渡攻勢,人力不足用火力來補,也是唐軍一直以來的作戰理念,被布呂歇爾從大唐軍隊中帶到了德意志來。

  尤利烏斯少將在郭新面前還是畢恭畢敬的,現在德軍的整個軍官體系,基本上都是從德意志兵團中平移過來的。尤利烏斯原本也只是個上校團長,不過由於表現出色。直接被提拔成為了少將,帶領一個師的兵力。而面對郭新這個在唐軍內部名氣也很大的人物,雖然軍銜是平吉的,但尤利烏斯也是做足了下屬的姿態。

  “普軍初次的造船渡河嘗試雖然失敗了,但卡爾一世和他背後的腓特烈•威廉二世是都不會就此輕易放棄的,普軍一定在醞釀著更加大規模的攻勢。其實想來,普軍能做出的戰術安排也是比較有限的,比較可能的還是利用自己人數規模的優勢,同時在多個地點發動強攻,使得我們首尾不能兼顧,最終如果有一個點被突破,普軍渡河成功,他們很可能就可以通過這一個點不斷擴大戰果,最終使得我們的整條防線崩潰。”郭新敘述道。

  尤利烏斯是防線的指揮官,他說道:“不管是普魯士在我們這條防線的任一一個地方開始造船或者架設浮橋,我們的偵察力量都會偵知,那樣我們可以像之前一樣,迅速地將炮兵轉移過去,對他們進行覆蓋,從而解除危機。”

  郭新搖搖頭,分析道:“你說的也沒有錯,但是普魯士人雖然死板,但面對這場戰鬥,也是十分用心的。我們確實可以做到及時回應普魯士人的造船或者架橋,但是普魯士人也許會通過嘗試逐漸摸清楚我們的調動情況和火力部署。當然如果他們更聰明一點,可以在我們炮兵所不及的地方造船,然後或者用畜力,或者挖掘溝渠讓那些渡河小船入河,最終對我們發動全面進攻。我幾乎是可以肯定,普魯士人會選擇同時在多點渡河的方式,而這對我們的防守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尤利烏斯也認同郭新的話,道:“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是否需要派遣特戰小隊泅渡到對岸破壞他們的造船行動?”

  德意志兵團在成立多年的時光中,也打造過一支特種部隊,執行一些敵後刺探、破壞、爆破一類的任務。這支特種部隊現在也正式轉隸德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作用卻並不小,尤利烏斯也在唐軍中呆了多年,自然懂得特種作戰的一些關鍵。

  郭新點頭道:“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應該嘗試的,畢竟我們無法太過被動的進行等待。要知道,單純把普魯士軍隊堵在易北河的東岸,對於我們來說算不上勝利。奧地利人正在向著戰場靠近,而且他們的出兵方向是我們的南方,我們沒有易北河將他們擋住了,那樣一來,我們兩面受敵,而且兵力上面臨全面的劣勢,想要取勝就更加困難了。”

  說實話郭新並不喜歡現在這種感覺,因為戰役的主動權實際在聯軍手中。最好的局面是卡爾一世發動的進攻在德軍手中受到挫敗,而且普軍發生了比較大的傷亡和挫敗,甚至被震懾,然後布呂歇爾揮師再次擊敗奧軍,那麼整個戰場情況將會比較有利於德軍。但是如果僵持下去,普奧聯軍完成合流,那麼對於德軍來說就是大大的不利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3

第573章 萊比錫戰役(五)

  按照預計,奧軍需要二到三周的時間抵達萊比錫戰場,這場戰役於是出現了下面這種詭異的局面:德軍希望拖下去因為後方可以武裝起更多的軍隊,參與到戰爭中來,但同時也不願意繼續拖下去,因為普奧兩軍會師之後必然給德軍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普奧聯軍希望拖下去,因為等到他們把大軍集結完成,就能夠給予叛軍最沉重的一擊,但他們也不願意拖下去,因為國際主義革命的強大之處已經越來越被貴族們所知曉,如果這場革命繼續蔓延下去,必然會徹底動搖整個德意志的封建統治基礎,即便這次的革命被鎮壓了,接下來受到煽動的群眾會不斷地發動新的起義,直到諸侯們徹底滅亡的一天。

  在整體的戰略上,大方向德軍是要擊敗普奧聯軍,逼迫他們來到談判桌上,從而保住初步的革命果實。到戰場進行的層面,德軍要實現給予普奧聯軍決定性重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普奧聯軍基本上是在三個方向,卡爾一世所率領的普軍主力在西側;奧地利陸軍元帥荷亨洛赫親王率領的奧地利軍團、波西米亞軍團、匈牙利軍團在東南側;符騰堡、巴伐利亞以及奧地利的一部由克勒法伊特伯爵帶領,準備從南側攻入。

  本來就兵力有限的德軍就不得不同時顧慮來自三個方向的敵人,而且多達十數萬的敵人,想要在戰場上從容將其擊破,勢必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普軍在首次的渡河嘗試失敗以後,卡爾一世並沒有消極地等待援軍的到來。而是確如郭新所料。用多種策略複合的方法。企圖強渡易北河,對德軍進行打擊。一方面,卡爾一世組織普軍的一部以及薩克森的部隊,仍舊在萊比錫以東的易北河河段打造渡船;另一方面,卡爾一世卻帶領兩萬多普軍的主力,沿著易北河向西北移動,企圖在普魯士控制的馬德格堡渡河,然後形成對萊比錫德軍的三面合圍。徹底擊敗這一股德軍。

  德意志共和國控制了漢諾威和易北河西岸的薩克森地區,普魯士的馬格德堡地區實際就形成了插入國革控制土地中的一個突出部。跟隨唐軍學習和訓練多年的德國軍官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布呂歇爾在拿下布勞恩斯魏克之後,雖然帶兵繼續南下,不過德軍第一師兩個團也隨即進駐布勞恩斯魏克地區。當然這兩個團其實並不滿編,實際比較有戰鬥力的,每個團只有一個營。不過,第一師的這兩個團很快就靠著吸收當地兵源,擴充到了大約兩千多人到三千多人的兵力。雖然大多數的士兵都沒有經過太多的訓練,不過至少他們在武器上都是得到了德軍最優的武器。而且戰鬥意志比較旺盛。

  尤利烏斯在察覺卡爾一世的動向之後,明白要維持萊比錫的易北河防線,就不能讓普魯士人從北部易北河渡河而下,總司令布呂歇爾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立即一封電報拍到了布勞恩斯魏克,命令那裡的第一師52團和55團立即前出,佔據普魯士的馬格德堡和斯滕代爾等地。幫助德軍作戰的還有人民衛隊的力量。

  戰爭爆發之後,普魯士人雖然有意增強邊境的防禦,不過核心重點還是集結主力,隨卡爾一世出征,解救薩克森的危機。畢竟當時德意志各諸侯都在皮爾尼茨,如果德軍進展太快,攻破了德累斯頓和皮爾尼茨,那諸侯們顯然就危險了。所以卡爾一世帶兵南下薩克森也是不得不做出的抉擇。如果讓卡爾一世選擇,他會直接出兵布勞恩斯魏克,從中將南北的叛軍截斷。

  德軍52團和55團隨即發起了進攻,駐守的普軍首次與德軍進行了野戰。普軍在馬格德堡擁有四個步兵團,多過德軍兩個,不過齊整度上不如德軍。德軍發動的攻勢十分突然,普軍雖然在此之前,打造了塹壕等防禦工事,不過德軍和人民衛隊的戰士們,像是潮水一般無孔不入,從多個方向發動進攻,而且幾乎可以說是不計損失,在普軍缺乏重火力的情況下,德軍使用大量的自動武器壓制住了普軍,並且趁夜發動突襲,順利地吃掉了普軍的一個團,隨後配合當地起義的農民,將馬格德堡團團包圍。普軍緊急回援,但是再馬格德堡城外被德軍55團打了一個伏擊戰,損失慘重,幾乎被全殲。

  在第一師把炮兵團拉到馬格德堡之前,馬格德堡就選擇了向德軍投降,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接到來自卡爾一世的消息,德軍截斷了當地的通訊,使得守衛的普魯士人並不知道,他們也許再堅持三四天的時間,就能得到卡爾一世帶領的普軍主力的支援。

  從這場戰鬥中,德軍的一些特點也展露出來了。首先是打法上異常兇悍,這其實在之前也有表現。德軍作戰基本上不等對手劃下道來,就一味地猛衝猛打,而且是特別愣頭青的打法。普軍的防禦其實並不是不好,但是德軍居然直接衝擊普軍防禦最堅硬的地方。第二點在於德軍擁有數量比較大的自動火力,這也使得他們在發動進攻的時候,很好地壓制住了普軍,使得衝鋒的部隊能夠直接攻入戰壕之中。而只要一點突破了,普軍幾乎就被全面突破。

  缺點也是明確的,那就是德軍士兵的作戰素質還是比較差的,他們依靠著比較強的火力,以及強大的士氣和精神,能夠打出士氣如虹的戰鬥,但是其實還是遭受到了一些損失,並且布呂歇爾在之後發現,德軍戰場上的彈藥消耗是很大的。不少士兵在戰場上操縱著武器一會兒就把子彈打空了,很多子彈都是在緊張之下一氣兒射出的,根本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照這樣下去,恐怕德軍連一個月都撐不住,彈藥就消耗乾淨了。

  當然不管怎樣,德軍還是成功在卡爾一世抵達前,基本肅清了易北河的西岸,並且炸毀了河道上的大橋,再次讓卡爾一世面臨了無橋可過的尷尬局面。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3

第576章 萊比錫戰役(六)

  一向頑強和善戰的普魯士人被嘲笑了,雖然戰役打了沒有多久,普魯士一方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僅僅是駐守馬格德堡的普軍四個步兵團被德軍吃掉,卡爾一世所率的普軍主力並未遭到太大創傷。但是,普魯士人多次嘗試,多次失敗,而且灰頭土臉,被全歐洲的人都看在眼裡了。尤其是處於同一陣線的奧地利人,雖然近年來已經跟普魯士緩和,可看到普魯士吃癟,奧地利人也有些幸災樂禍。

  甚至利奧波德二世作為奧地利皇帝,還專門拍了一封電報給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說既然普軍無法突破易北河防線,那麼就等他們奧軍抵達之後,為普軍創造過河條件吧。

  這樣帶有嘲諷和戲謔的一封電報,直接點燃了情緒化的腓特烈•威廉二世,這位國王直接派特使前往卡爾一世的帳中,告訴他,必須在奧軍抵達萊比錫戰場之前渡河成功,不然這位陸軍元帥就自己看著辦吧,普魯士丟不起這個人。

  卡爾一世背負了巨大的壓力,他並不是喜歡硬拼的人,但是牽扯到普魯士的榮譽問題,他也不能耗時間去找尋最佳的解決辦法了。於是,卡爾一世在易北河長達80多公里的河段上,分三處,進行強渡。

  在馬格德堡一帶,由於德軍行動比較倉促,雖然破壞了河上所有的橋樑,但是並沒有來得及破壞對岸一些渡口和船隻,而在薩克森境內,卡爾一世命人挖溝渠。在遠離德軍炮火的地方造船。也卓有成效。

  11月1日上午8時。普軍在三個地點同時發起渡河作戰。渡河地點分別是馬德格堡以南的a地點,德紹以北的b地點和托爾高以北的c地點。

  事前德軍雖然掌握了一定普軍的動向,但是普軍如此大規模的作戰,也帶給了兵力並不充足的德軍極大的麻煩。

  首先是a戰場,由於德軍更多忙於肅清西岸的普軍,而馬格德堡周遭有比較多的易北河支流,卡爾一世在抵達後,盡心收攏了一批大小船隻。雖然數量並不會太多,但已經足夠用於渡河的作戰了。

  德軍也知道防備普軍準備渡河工具已經是不可能,所以嚴陣以待,德軍和人民衛隊開始在河岸打造多重的防禦工事,並且設置炮兵陣地,可以使炮兵在遇到敵情之後,迅速進入陣地,並準備發射。

  普軍並沒有將所有的渡船集結起來,而是分不同的集群,也在a戰場不同的位置發起渡河。這樣的好處也十分明顯。將德軍的防禦火力分散,而德軍總會出現火力較為稀薄的區域。就自然增大了渡河的成功率。

  a戰場德軍擁有一百餘門火炮,其中一半以上是105毫米的榴彈炮,威力還是相當可靠的。當普軍發動過河攻勢的時候,德軍炮兵開始向河面上發射大量破片殺傷的榴霰彈,炮彈淩空炸開,大量破片飛濺,即便是普軍士兵伏在船上,也會被打得像篩子一樣。

  但普軍在整個渡河戰場上,分散了幾十個百人不等的渡河集群,而德軍在一開始設置的火炮陣地,為了追求殺傷和威力,都比較集中,所以儘管德軍的火炮兇猛,但仍舊無法阻攔所有渡河的普軍部隊。

  自然德軍對河道的守護不僅僅是自己的炮兵,儘管這條河段德軍僅僅經營了數日,但在河邊他們也打造出了一些工事,不僅德軍士兵,包括有武裝的人民衛隊,都駐防在工事之中。特別是德軍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重機槍,當普軍的船隊接近時,重機槍嘶吼地開火,大片火舌打出,別說普軍士兵的身體,就連木船的船殼也能夠擊碎。

  普軍也嘗試在船上進行還擊,可是德軍依仗著工事掩體,還有火力壓制,普軍的還擊不會有什麼效果,更多是大片的小船被擊毀,或者就算沒有被完全摧毀,小船上的普軍士兵的數量也不足了。

  在德軍兩重的防禦火力之下,普軍傷亡是相當慘重的,新時代武器戰爭條件下,傷亡相比三十年前那場七年戰爭,已經是驟然提高了。瘋狂的大炮和機槍成為極為有效的殺戮兵器,將戰場真正的變成一個地獄。

  當然,普軍的分散渡河戰術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大約有六分之一的普軍士兵成功地登上了河岸,不過等待他們的仍舊是德軍和人民衛隊兇猛的火力,指揮防禦作戰的德軍軍官受過系統的大唐軍事體系教育,留出了機動的部隊,直接撲上去將登岸的普軍消滅。剛剛登岸的普軍缺乏重武器,而且也沒有有效掩護,立時就被德軍給消滅掉了。

  a戰場的戰鬥持續了大約一上午的時間,到午後基本停息,普軍調動數千人發動的猛攻最終被打滅,而且讓卡爾一世更加震驚的是,普軍的傷亡極大,總共有1125人傷亡,比起他所帶領的兩萬多普軍部隊似乎這個數字並不大,但實際上受限於渡河載具,這幾乎是他派出第一批渡河士兵的全部,也就是說絞肉機一樣的易北河防線,幾乎帶走了全部參與渡河作戰的普軍士兵的生命。

  a戰場的失敗,也沉重打擊了普軍的作戰鬥志,德軍恐怖的火力震懾住了普軍,普軍也從來沒有想像過與這樣火力程度的敵人作戰。卡爾一世也非常清楚,德軍利用數量優勢的火炮和機槍,構成的火力網,如果普軍沒有足夠的火力去抵消,那麼只能靠人力去填。這場戰鬥中其實已經有二百多普軍登岸成功了,可是由於缺乏火力支持和掩護,輕易地就被德軍給消滅了。現在卡爾一世想要再度發動a戰場的渡河作戰,卻又一次陷入了缺少渡河工具的窘境。德軍毀壞了大部分渡河作戰中的普軍船隻,卡爾一世再次只能望河興歎。

  除了a戰場之外,另外兩個戰場也同樣發生了比較激烈的戰鬥。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5

第574章 萊比錫戰役(七)

  b戰場是普軍進攻的一個新方向,普軍選擇在羅斯勞附近的易北河支流集結渡船,並且衝擊這一帶德軍防禦比較空虛的防線。普軍的動向一直是被德軍掌握的,得益于德意志國革的群眾發動能力,使得即便在普魯士的境內,也有相當數量的國革黨員,在秘密地為德軍提供著各種情報。於是,普軍尷尬地發現,當他們的部隊抵達一個地方,對岸的德軍就開始大張旗鼓地進行工事修築,明顯普軍的動向被他們掌握。

  哪怕之後卡爾一世故布疑陣,之前先把部隊屯駐在距離羅斯勞數十公里處的科斯維希,但普軍集結渡船的行動卻不可能逃過德軍的眼線,沒有船的普軍是過不了河的,所以德軍指揮官立即判定,普軍的真正渡河方向是在羅斯勞而不是條件並不好的科斯維希。

  這樣一來,當普軍在b戰場過河的時候,即便德軍之前在德紹一帶沒有太多防禦,但仍舊是開來了一整個步兵團,進行防禦。同樣在此戰場發動渡河作戰的普軍規模也不算大,大約在五千人左右。與a戰場同樣的作戰節奏,德軍步兵團的炮兵營使用榴彈炮猛轟對岸,b戰場的河道寬度比較小,這也使得渡河的困難降低了一些,而且德軍一岸以樹林和平地為主,構築防線的難度也增大了。

  德軍把炮兵營拆成了三個炮兵連,並且輔以其他部隊的機炮連和火力排的火炮,輕重搭配,並且盡可能拓寬防禦面。普軍在b戰場的渡河更加成功。由於易北河在這個河段彎曲迂回。這使得德軍在己岸得到了突出部的優勢。普軍將自己的炮兵安置在了凸岸,使得德軍的炮兵陣地和防禦工事置於了自己的打擊之下。德軍當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德軍步兵團團長,決定主動出擊,自己搶先渡河,拿掉普魯士人的炮兵陣地,保證己方火力部隊的安全。

  於是一場渡河戰,在b戰場打成了防守一方必須以攻勢才能解決己方困境的情況。當普軍開始調動的時候。德軍炮兵就開始隔著易北河開火,同時德軍一個連的士兵乘船渡河。渡河後,德軍開始搶佔凸岸陣地,普軍大約一個營的兵力與德軍發生了交火。在德軍優勢火力之下,普軍防守陣地的部隊被打退。不過普軍隨後像是聞到了腥味的蒼蠅,開始向凸岸機動,企圖消滅奪取陣地的德軍部隊。

  於是,在完全無險可守,甚至連條壕溝都沒有的凸岸,德軍跟普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德軍集中自己的火炮,轟擊企圖佔領凸岸的普軍。普軍隨後不甘示弱,在自己一邊也設置炮兵陣地,予以還擊。當然這樣的還擊聲音是非常微弱的,普軍的幾門火炮在剛開始發射之後,就被德軍給點射敲掉,使得普軍再次陷入了沒有火力支援的境地。

  冒著德軍的炮火,普軍不斷集中兵力衝擊德軍在凸岸的部隊,德軍也在隨後又加強了兩個連過河,廝殺變得越來越白熱化。

  而與此同時,十分明智的普軍將領選擇在另外一個方向發動渡河攻勢,以凸岸的戰鬥來牽扯住德軍的注意力。普軍迅速在凸岸東部的羅素河派出船隊,進攻方向正是原本德軍設置的防禦陣地,而此時防禦陣地上的炮兵正在賣力地支援凸岸的友軍。

  好在德軍之前分拆了炮兵,此時至少還有一個炮兵連六門榴彈炮以及十多門迫擊炮能夠對普軍的渡河部隊進行打擊,不過,雖然火力還算可觀,但普軍的渡河比較分散,打擊也不是特別有效。好在防線之上還有德軍的機槍工事,交叉火力仍足以給普軍帶來極大的傷害。

  於是,b戰場的情況變得格外焦灼和混亂,德軍普軍在多個地方進行交手,這樣的戰鬥也異常考驗一支軍隊的耐心和堅韌度。普軍渡河部隊在遭受了巨大損失之後,還是成功地登上了南岸,不過數量也相對有限,只有六百多名士兵,相當於兩個營。

  然而登岸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德軍的工事讓出了一段距離,留給普軍登岸,而他們上岸之後,德軍的密集火力就打過來,成片成片地將失去掩護的普軍掃倒。有些普軍士兵用船體進行衛護,但是很快德軍的炮擊就打過來了,炮擊在陸地上的殺傷比在水面上的殺傷更加強大,這也使得普軍實際根本不能維持在岸邊超過15分鐘。

  不過普軍隨即用倖存的船隻再度運來了一批普軍抵達了德軍一岸,平坦的岸邊不僅給德軍的防守帶來麻煩,也使得普軍的進攻缺乏有效的掩體,在缺少裝甲車輛防護的情況下,利用肉身衝擊德軍的工事,是極為不顯示的,德軍是每個排都裝備了一挺機槍,班組還有輕機槍和衝鋒槍,這樣的自動火力配置,使得普軍在面對德軍的時候是相當無力的。

  真正危急的戰鬥發生在凸岸上,德軍搶佔這裡的陣地,隨身攜帶的彈藥並不算多,而普軍前仆後繼地企圖搶回陣地,加上德軍實際上還是比較年輕,所以彈藥消耗十分大。在德軍打退普軍第四波進攻之後,德軍士兵們已經剩不下幾顆子彈了。終於在第五波進攻的時候,普軍殺入了德軍的陣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肉搏。德軍士兵並沒有像普軍想像的崩潰,而是高喊著口號,舉起刺刀狠狠地跟普軍殺在了一起,向來以冷酷和高效著稱的普魯士士兵沒有想過自己會遇到這樣的敵人,在這場白刃戰中被爆發出驚人勇氣的德軍擊退。好在後方的指揮官反應很快,立即派人渡河將補充的彈藥送上,這才再度穩固住了德軍在凸岸的陣地。

  b戰場的作戰持續進行了一天的時間,直到德軍和普軍都精疲力竭,才算落下帷幕。普軍損失相當大,凸岸陣地和渡河陣地共損失了超過2000人的兵力,而德軍也傷亡了二百餘人,比a戰場的從容不迫要多帶了幾分血腥氣。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6

第576章 萊比錫戰役(八)

  萊比錫-托爾高附近的c戰場,是這次的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個,諸侯聯軍動用了約8000名普軍以及5000名薩克森軍士兵,在托爾高一帶的易北河河道上,發動了攻勢。

  在該戰場上,普軍雖然在火炮數量仍舊落後於德軍,但是卻同樣形成了炮兵集群,為自己的渡河部隊提供火力的掩護。這也使得萊比錫戰役中第一次出現了德軍和普軍以炮兵對轟的情況,普軍炮兵裝備差,德軍炮兵經驗差,不過德軍炮兵的指揮官卻更有條理,操典一般地設置了合理地炮兵陣地,然後開始先行敲掉普軍一個個炮兵陣地。而普軍炮兵顯然對這種新時代的炮兵使用方法並不熟稔,他們的攻擊目標也不是德軍的炮兵,而是河岸上的德軍防禦工事。

  為了提高命中率,普軍炮兵的位置比較接近河岸,越過河道的炮彈,直接能夠砸進德軍的陣地之中。德軍修建了整條防線,但並不是所有的工事都是加固工事,不懼怕炮擊,所以普軍的炮擊還是帶給了德軍一定的損失。而普軍的炮擊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很快德軍的還擊就到了,十幾分鐘後,普軍的火炮徹底啞火。

  不過這個時候,普軍和薩軍已經大規模開始在寬幅超過7公里的河道上,展開了全面的渡河行動。駐防的德軍立即利用組織守軍進行遏制,一如a和b戰場,渡河戰幾乎是普軍損失最大的地方,大片大片的普軍士兵被擊殺。

  戰場的一隅。年輕的國際縱隊的兩個小戰士。蔡忠和林福興也緊張地戰鬥著。這嚴格意義上是他們第一次面對普軍的進攻。兩人都帶著興奮和緊張。他們的班長大聲呼喊著自己的士兵們:“都沉住氣,別一個勁兒地開槍,不要著急,看准了慢慢地打,一個個地打!”

  這名班長是唐軍的老兵,退役之後又來到國際縱隊發揮餘熱了,儘管他參與過的戰鬥也不算多,但經驗不是蓋的。德軍的那些愣頭青士兵們。幾乎是玩命地在扣扳機打子彈,而就算是家底富裕得多的唐軍,實際在作戰的時候也不是這麼浪費子彈的。國際縱隊和德軍中的老軍官和士官們都很清楚一個道理,德軍的火力佔據全面的優勢,尤其在自動火力上能夠很好地壓制住普軍和薩軍,即便是把他們放到近前,甚至登岸,德軍也能很好地將他們殲滅,但如果一味浪戰消耗彈藥,那麼之後德軍的防禦戰會很難打。

  蔡忠端著一杆s1步槍。顯然這槍已經有些年頭了,槍托等一些地方都有磨損。不過換了新的槍擊和槍管,並不影響精度。蔡忠視力不錯,瞄準了河面上一條小船上一個俯身並不夠的普魯士士兵,調整了幾次呼吸,然後扣動扳機。子彈飛射而出,在河面上打出了一個小水花並沒有擊中敵人。

  蔡忠並不氣餒,拉動槍擊把子彈再次上膛,仍舊是同一個目標。普魯士人的船速度並不快,不像是唐軍的衝鋒舟是有船外機的,普魯士人的船是靠人力劃槳的,對於河岸上防守士兵的射擊來說並不算太困難。

  不過,蔡忠還是在第四顆子彈才擊中了這個普魯士人,而這艘船那時候還有二十多米就靠岸了。

  與蔡忠相比,林福興的運氣要差一些,他打空了槍匣中的五顆子彈,沒有命中一個敵人。而像林福興這樣的士兵其實並不少,普魯士人都儘量用船體掩護自己,除非是大口徑重機槍將木船擊毀,否則被擊中的敵人其實數量不算多。

  臨近船隻靠岸的時候,國際縱隊的幾個軍官開始吆喝著:“火箭筒,火箭筒!”

  德軍和國際縱隊都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箭筒和火箭彈,當然數量不可能像唐軍自己裝備得那麼多,所以國際縱隊的軍官們都要求士兵們剩著打這些重火力武器。四十毫米的火箭彈飛射而出,拖著一條尾跡直奔那些速度並不快的小木船,然後爆炸將其中的敵人炸死。操縱火箭筒的都是國際縱隊中經驗比較多的老兵,而像蔡忠和林福興這樣的新兵蛋子,是不會被信任操縱這樣“貴重”的武器的。

  十多枚火箭彈命中了八艘木船,加上傷到的其他船隻上的普軍士兵,近百人被這波火箭彈攻擊給帶走了。而火箭彈的這種襲擊,也是普軍所沒有見過的,明顯也震懾到了普軍,這一波攻擊之後,顯然的普軍士兵的動作要慢了一些。

  而岸上由德軍二個步兵團和一個國際縱隊大隊組成的防禦力量,用強大的火力教普魯士人和薩克森人重新做人。普軍受限於船隻數量,即便在數量上佔優勢,但實際渡河中能利用的船隻少,一次性運送過河的是士兵數量也不算多。

  不過普軍也用了一些小花招,比如先發動一次渡河,然後進行火力偵察之後,開始在另一部分防禦變得空虛的地方再度發動渡河攻擊,這兩個地方可能會相距數公里甚至更遠,從而極大地牽扯德軍的防禦力量。

  好在德軍在防線上的轉移和機動能力都不錯,普軍在這場渡河戰中,雖然在一些渡河點成功登岸,並且對德軍的防線形成了一些威脅,但德軍很快就將登岸的普軍和薩軍合圍殲滅。

  最終c戰場上普軍損傷是三個戰場上最高的,普軍和薩軍總共在這次渡河戰中損失了4088人,德軍由於在c戰場的佈置是三個戰場最嚴密的,所以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三個戰場諸侯聯軍的總損失居然高達近八千人,這不僅震驚了普魯士國王和奧地利皇帝,同時也更使得他們無限憤怒。

  但同時,德軍統帥布呂歇爾也有著深深的憂慮,因為經過這次高強度的戰役,德軍在三個戰場已經損耗掉了三分之一的彈藥補給,如果這樣強度的戰役再來一兩場,那麼德軍很可能面臨有槍無彈的境地,而就算能夠再消滅一到兩萬的敵軍,普軍和奧軍仍舊有充足地兵力,扭轉戰局。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7

第577章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

  初次面對德意志諸侯聯軍的全面強渡告捷。德軍雖然兵力損失微乎其微,但彈藥補給的消耗驚人,同樣也引起了遠端操控這場革命的大唐共和國的注意。

  白南在策劃這場革命的時候,就深知即便是大唐給予充足的支援,革命的成功幾率和失敗幾率其實相差並不大。因為不同于之前在南美對抗西班牙的殖民軍隊,歐洲的保守勢力更為強大,而不管是普魯士還是奧地利,都是一等一的歐陸強國,擁有著強大的陸軍。所以革命將面對十幾萬甚至數十萬的反動勢力的鎮壓。

  同樣對於大唐來說,毫無節制地大力支援共和德國的成立,也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原本大唐國內就有一種聲音,認為德國取得統一和獨立後,因為價值觀和實際利益,會跟主義上一致的大唐漸行漸遠。無論是大唐還是德國實際在國際主義的背後都蘊含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此時德意志的民族主義尚未完全萌發,但馬恩斯在真正執掌這個國家之後,必然會效仿大唐,催生德意志的民族主義。儘管有國際主義為根基,極端的納粹化不會出現,但難免在很多地方可能與大唐的政策產生歧見。

  大唐確實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歐洲盟國,但防止反目,以及如何控制成本的投入,也是尤為重要的。畢竟大唐現在最為重要的工作,還是大力發展國內建設,不斷地增強自身國力。大唐財政的主要支出,也是在本國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上面,畢竟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實際統治範圍的擴大,都需要大筆的金錢投入。這投入並沒有隨著大唐原本的開發度提高而減少。反而不斷地增加,因為大唐進行地開發面積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

  這一年大唐已經相繼的展開了兩場局部戰爭,年初打越南,年中打日本,用於戰爭的機動經費也差不多了。此時德意志革命爆發。其實對於大唐的財政來說是比較吃緊的。白南以及眾多的大唐高層,對於仿照另一位面中蘇聯那樣不計後果,以本國民生為代價進行大規模的援助,是極為不贊同的。即便是中共當年支援越南和阿爾巴尼亞,也都是勒緊褲腰帶做到的。當然此時大唐經濟條件比較好,人民生活水準是遠超時代水準的高,但白南是不願意以本國經濟增長速度來交換一個支持大唐的歐洲盟國的。

  當然該支持還是要支持的,一場戰鬥打掉了德軍三分之一的彈藥,白南和國防部都看得心驚肉跳。一方面白南督促增加一筆對德意志共和國的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的援助。另一方面也接洽德意志國革方面,準備開啟非無償援助。

  大唐的行事準則裡從來沒有援助和支持就應該自己全掏腰包這樣的事情,所以當初在南美三國成立的時候,大唐雖然無償給予了一些幫助,但三國的主要資金還是源自于大唐的低息貸款的。

  另一位面中的日本,在亞洲和其他地區大規模地發放oda,也就是政府開發援助,其中從七九年以後中國累積得到了日本三萬兩千億日元的oda。為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oda某種程度上是日本對中國的戰後賠款,而另一方面也為日本產業進入中國打開了通路。對日本經濟的好處也不言而喻。

  大唐雖然是具有比較強橙色特徵的現代國家,但是在金融運作上的能力,卻十分靈活,乃至於比20世紀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更強。金融的活躍和發展能夠給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強的動力和提升效率,當然如果不受控制的一味追逐利益,而且沒有底線。就可能爆發如同美帝那樣的各種危機。

  大唐的財政緊張一些,但不代表大唐的各商業銀行是沒錢的。由於大唐幾家商業銀行巨頭無一例外不是國有屬性,從人事調動到營收分配一系列都是由國資委掌控的,所以這就使得大唐政府能夠利用的資源更多。大唐畢竟是華人國家,強烈憂患意識下的華人都有著強烈的儲蓄傾向。這也使得絕大多數新移民的錢是存放在商業銀行中的。大唐建國以來長久都維持著低利率。不過民眾對於利息的收入似乎已經十分滿意,更多希望有地方存放現金。而商業銀行一直努力地將這筆海量的資金重新帶回社會,也就是進行放貸。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在經過妥善論證之後,都會得到貸款,利率還不高,整體經濟環境的優越也使得整個回報率是十分高的,從而不斷地錢生錢。

  不過也許是因為觀念的問題,商業銀行們仍舊控制著相當大一筆流動性,私營企業主是謹慎的,國營企業想多貸但是腦袋上套著枷鎖,防止他們浪費資金以及滋生貪污腐敗。所以一些海外投資或者政府間借貸就是不錯的項目了。

  白南關於援助從無償轉有償的想法傳下去之後,幾大商業銀行立即給出了自己的方案,白南看上去都十分咋舌。有銀行提出20年期的5億唐元的低息貸款,有銀行則提出了累進模式的每年投入一筆貸款的模式,總之五花八門,而且金額巨大。

  這也體現出各商業銀行內部也是比較看好德意志革命,以及之後德國的經濟發展的,他們都希望利用這筆貸款分一杯羹。雖然所謂低息貸款,但實際大唐本國內部也都是低利率。同時資金利用不足,大額貸款也為商業銀行們提供了一個好項目,有些銀行也企圖趁機進入戰後的德國,開展業務。

  經過遴選和修改之後,大唐的貸款方案去到了漢堡馬恩斯總統的桌上,馬恩斯對此自然是不無不可,雖然免費的變成要還的了,但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期的長期貸款,對於德國來說,並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這也表示大唐不會輕易放棄德意志國革,他們的革命之路還是一片大好的。
炎雞 發表於 2019-7-9 22:18

第578章 萊比錫戰役(十)

  易北河渡河戰鬥過去之後,普魯士人可並不知道德軍究竟消耗了多少彈藥並且還剩多少庫存,他們所能見到的最直觀的就是自己的傷亡數字。近八千人的死傷,再加上之前德軍對馬格德堡地區的攻佔,使得普軍實際上在一周之內就付出了萬人的傷亡,這毫無疑問是一場慘敗,而且就以前的歷史來看,很少有一場如此短促的戰役,在規模並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傷亡這麼多的士兵。

  普軍的統帥卡爾一世雖然戰前對於戰爭的慘烈程度有一定的預測,但是真正見到萬人的傷亡時仍舊感到極為心寒和恐怖。卡爾一世在之後寫給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信件中提到:“……當代的戰爭模式已經隨著武器的變化而發生了巨變,來自唐人的武器已經改變了戰場的形態,並且讓火力弱勢一方的損失極為加大。不過依照我的判定,如果我方擁有跟叛軍同等強度的火力,那麼必然能對叛軍也造成大量的傷亡。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已經不在於單純的士兵人數和戰術,火力的強弱已經成為更重要的一個因素。”

  不過卡爾一世也同樣慧眼如炬,他在信中也寬慰自己的國王道:“……這並不代表普魯士沒有取勝的機會,我在戰鬥中發現,叛軍會不計後果地發射大量彈藥,而有證據表明叛軍使用的精密武器都是由唐國製造的,那麼他們就很難短時間內補充彈藥。叛軍也不可能擁有大量的彈藥存量,所以我們對叛軍的打擊,應該集中在對後勤的破壞上,只要戰爭的烈度超過某一個點,那麼缺少彈藥補給的叛軍將會暴露出所有的劣勢,而面對我們訓練有素的普魯士精銳只會崩潰。”

  卡爾一世話說得有一點點隱晦。但實際上意思卻是很明白的,普軍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德軍這種裝備水準的,雖然普魯士已經逐漸具備生產發射金屬定裝彈的栓動步槍、咖啡磨機槍以及線膛炮等等武器,不過這種生產能力只要還是集中在魯爾區,魯爾區現在是在德軍的控制之下,反而逐步開始為德軍生產這些武器了。

  那麼可行的方案也就一個了。那就是用人力去拼德軍的火力,透支德軍的火力後,勝利就自然到來了。可無論是腓特烈•威廉二世還是卡爾一世,都不希望用普魯士人的生命去搏,這場戰爭之後,如果普魯士損傷慘重,那麼對於今後歐洲局勢的發言權就降低了,甚至還會遭到別的國家的覬覦。畢竟這場平叛,普魯士損失的區域尚不算多。這主要是為諸多西德意志小邦奪回土地和重建貴族封建體制。

  腓特烈•威廉二世不滿卡爾一世在前線的表現,但是他也知道卡爾一世也同樣無能為力,更換將領也不一定能打得更好,而且卡爾一世說的很有道理。所以,普魯士的國王陛下開始想其他的主意。首先他催促利奧波德二世儘快把奧地利軍隊送到前線,從南方為聯軍打開一條通路。

  奧地利軍團會經過德累斯頓,直接出現在萊比錫南面,無需跨越易北河防線。所以威脅係數更大。一旦奧地利軍隊成功的拖住德軍,那麼普軍就更有機會渡河成功。兩廂合力,拼著比較大的損失也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

  其次,腓特烈•威廉二世還意圖將更多的歐洲盟友帶入這場戰爭中來。他連續致信了英國國王、荷蘭執政、丹麥國王、瑞典國王,出於對俄羅斯人的不信任,倒沒有去找沙皇俄國,在信件中他將這場叛亂稱為歐洲全體國家的重大危機。應該合力解決,並希望這些國家能夠派兵援助。

  北歐的丹麥和瑞典等國,對於德意志的這場革命雖然也有擔心,但是認為並不會影響到自己,相反革命會削弱普魯士等國家。對於他們來說還是有好處的,丹麥和瑞典都比較擔心普魯士做大。雖然德意志共和國的出現,可能對這兩個國家威脅更大,然而不論是丹麥國王還是瑞典國王,都認為這就是普通的一場叛亂,最終會被平息下去,不足為懼。

  荷蘭的態度比較曖昧。三年前荷蘭國內爆發的革命將貴族執政威廉五世趕下了寶座,是普魯士軍隊幫他重拾權力的,而且雙方有著姻親關係,更加親密一些。但是荷蘭並不想這麼簡單地為普魯士火中取栗,他們想要從中獲得一些好處,並且荷蘭拒絕單獨從一個方向出兵,至少有一個軍力相近的盟友輔助才行。這也是他們看到了德軍的強大,而感到心虛。

  荷蘭人能指望出兵的,顯然就是隔著海峽的英國人了。這場戰爭裡英國人跟德意志邦國一樣,有著最大的理由去鎮壓革命。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同樣也是漢諾威的君主,漢諾威被革命者佔領了,國王的尊嚴被挑戰了,喬治三世自然有權利去收回屬於自己王冕之下的領土。

  實際上,不必腓特烈•威廉二世的邀請,英國也有很強的作戰傾向,他們在戰爭爆發之後,就開始做戰爭的準備。德軍的裝備水準和戰術模式,都極為類似于唐軍,英國軍方也有意通過這樣的作戰,瞭解他們全世界範圍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大唐的真正實力。畢竟已經多年沒有跟唐軍正式交手,英國人也是微微有些心虛的。

  經過多年工業發展和國力進步,英國人自覺自己在工業革命中取得了卓越成果,實力大大提高。特別是在裝備上,英軍的程度可以說是歐洲最好的了,但這些裝備顯然跟唐軍的武器還是有一定差距,軍隊打仗也不是完全看武器,英國人需要知道現在的自己能否跟唐人抗衡。

  他們實際自己也知道,現在的大唐也逐漸成長為一個可怕的強國了,上千萬的人口,龐大的國土以及昌明的科技,都讓英國羡慕而畏懼。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嚴羊

LV:8 領主

追蹤
  • 32

    主題

  • 16827

    回文

  • 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