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全解並歸序(修定版 多圖)

news 發表於 2007-12-13 20:40:57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64 76537
news 發表於 2007-12-15 22:45
第12象 乙亥(震下坎上 屯)后晉兒皇 兩代即亡

 讖曰
塊然一石
謂他人父
統二八州
已非唐土

 頌曰
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無主
系鈴自解鈴
父亡子亦死

New_12_FT_9-24.gif
news 發表於 2007-12-15 22:48
  金圣嘆:「此象主石敬瑭求救于契丹。唐主遣張敬達討石敬瑭,敬瑭不得已,求救于契丹,事之以父禮,賄以幽薊十六州。晉帝之立國契丹功也,然卒以契丹亡,故有系鈴解鈴之兆。」

一、眾解精華

1. 解讖

  【塊然一石】:指中國歷史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的「石」字。

  【謂他人父】

  石敬瑭以割地、供奉、以父禮侍契丹為條件求救于契丹[1]。

  契丹出兵滅后唐,立石敬瑭為帝,建后晉。石敬瑭對比他小10歲的契丹王耶律德光稱父皇,自稱「兒皇帝」,割16州,歲供30萬布帛。

  【統二八州 已非唐土】

  「二八」:十六。后晉割燕云十六州給契丹,已不再是后唐國土了。

2. 解頌

  【反兆先多口】(陳曦試解)

  「反兆」:是「父」字。兆字上部有「><」,父字上部是「<>」;下部相近,上部相反,故「反兆」為父字。

  「反兆先多」:「父」加上多,是「爹」字。

  故本句意為:石敬瑭向契丹王——口口聲聲地叫爹!

  這個字謎,是《推背圖》里最辛辣的諷刺了。

  【出入皆無主】

  后晉聽從契丹的擺布,大事難以自主。

  【系鈴自解鈴 父亡子亦死】

  借成語「解鈴還須系鈴人」,喻指后晉立于契丹,亦亡于契丹。

  后晉937年1月11日建于契丹。石敬瑭942年死后,養子(侄子)石重貴即位,對契丹稱孫不稱臣,招致契丹南下,947年1月11日亡國。

二、文征解卦

  卦為「屯」,下為震,指雷;上為坎,指水。

  「屯」卦為「春木更新之象,艱難險阻之意」:喻后晉立國,朝代更新,又很艱難。

  「屯」卦大象:「屯者難也,萬事欲進不得進」,與頌「出入皆無主」一致。
news 發表於 2007-12-15 22:51
三、陳曦解圖

  目前對《推背圖》的解析,都把圖中人解為石敬瑭,把石頭解釋為他的姓氏,筆者以為不妥。

  筆者以為:圖中胡人,喻指契丹主耶律德光。第7象已經解釋過:《推背圖》中都是清官的服飾表示清朝以前的胡人,清朝以後反而用古代漢服,顛倒設謎,以迷惑當世人

  圖中石頭:諷刺石敬瑭——是石頭不是人。石頭形似哈巴狗,既跟在胡人屁股後邊,還要露臉,諷刺石敬瑭臣服奴媚于胡人。

  上述哈巴狗狀石頭諷喻石敬瑭的解釋,與讖中「塊然一石,謂他人父」相呼應

  方位:圖中人面向西南方,正是契丹相對於後晉的方位,這也印證了圖中人是契丹主,石敬瑭不是人

  兒皇帝石敬瑭遭到千古唾罵,可是讀者并不知道,中國被掩藏的歷史中還有一位與「兒皇帝」極其相似的「帝王」,賣國土勝過石敬瑭12倍!待本書對《推背圖》注釋到相關的那象時,再一并道來。


--------------------------------------------------------------------------------

  [1] 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遼世宗即位,改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改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遼國的疆域的東北至今日本海黑龍江口,西北至蒙古國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09:24
第13象 丙子(離下坎上 既濟)后漢亡,后周立

 讖曰
漢水竭
雀高飛
飛來飛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頌曰
百個雀兒水上飛
九十九個過山西
惟有一個踏破足
高棲獨自理毛衣

New_13_FT_9-24.gif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09:28
  金圣嘆:「此象主周主郭威奪漢自立。郭威少賤,世稱之曰郭雀兒。」

一、眾解精華

  【漢水竭】:后漢亡。

  后漢:947年1月,契丹滅后晉,之后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后漢。948年劉知遠死,劉承佑即位,951年被郭威兵變所滅。

  【雀高飛 飛來飛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指郭威(乳名雀兒)飛到了皇位上,建立了后周。

  圖中:以城郭隱喻「郭」,以鳥喻雀,以水(漢水)喻后漢。郭、雀兒在漢水之上,指郭威滅后漢,建立后周。

二、陳曦解頌

  【百個雀兒水上飛 九十九個過山西】:歷史上有很多大將象郭威一樣過黃河北上抗擊過契丹,到了太行山以西。「山西」:太行山以西。

  【惟有一個踏破足 高棲獨自理毛衣】

  惟有郭威一個,打著去抗擊契丹的旗號出兵,到澶州(河南濮陽,澶音蟬)就兵變了,黃袍加身,返回京城稱帝去了。「踏破足」:不走了。

三、文征解卦

  卦為「既濟」,下為離,指火;上為坎,指水。

  「既濟」卦為「陰陽和諧之象,上下相通之意」。卦的大象:「水性下注,火勢上炎,水火相濟,完成之意」。卦的運勢:「名利雙收,成功之象,但初吉終亂,好景不長」。

  本卦正是郭威在位的時運。郭威開國立業,是「既濟」的好運。郭威治國有方,朝政清明,懲治貪官,百姓安樂,正合「和諧暢達」。他崇尚節儉,開一朝節儉之風,令世人稱頌。但郭威登基3年即逝、其養子(內侄)柴榮即位后,又早逝,后周乃亡,正合「好景不長」。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20:34
四、史實精要:陳橋兵變的模板——「澶州兵變」

※ 前奏:三鎮平叛,功高震主

  郭威是后晉時順州刺史郭簡之子,自幼喪父,家境窮困。從軍后自學兵書,憑著英勇善戰和品行才干成了后漢高祖劉知遠的股肱之臣。

  后漢隱帝即位不久,發生了三鎮叛亂,朝廷久討無功,郭威出馬平定了兵變。但郭威不貪功,替眾將、大臣邀功,在全國樹立了威望。

1. 慘遭陷害,眾將激反(因故事、戲說眾多,以下參考《資治通鑒》)

  950年劉承佑信讒言,大殺功臣,還殺了郭威全家,并派人帶密旨去鄴都(今河北大名北)殺郭威。郭威深得部下愛戴,眾將激憤而反。

2. 回師除奸,帝亡立嗣

  郭威令柴榮鎮守鄴都,自率軍回京城(開封)清奸邪,「除群小」。

  隱帝剛愎自用,與慕容彥超帶兵迎敵。慕容大敗,士兵紛紛投降。隱帝沒有露面就逃跑了,躲進農家被亂兵所殺。郭威軍隊進京,太后臨朝,立高祖侄子劉&#36191;(音:暈)為帝,并派人去接他登基。

3. 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緊接著契丹趁亂入侵(950年十二月),內丘、饒陽淪陷,邊境告急。太后命郭威總領兵權,出兵拒敵。走了近400里到了澶州。

  劉&#36191;派人慰勞軍隊,諸將不拜謝,擔心劉&#36191;登基后清算他們,于是數千軍士嘩變,擁立郭威,郭威插門阻止,軍士越墻進入,有人扯下黃旗批在郭威身上,將士山呼萬歲,其中就有郭威的大將趙匡胤(音:印)。

  郭威率兵回師,成為「監國」,不到1個月就稱帝了,建立周朝,史稱后周。劉&#36191;在宋州被囚禁,貶為「湘陰公」,次年被殺。契丹侵略損兵折將,又聽說郭威登基,而且遇到了月食的天象,就退兵了。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20:40
第14象 丁丑(離下兌上 革)五代運終,北宋立國

  讖曰

李樹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
枯木逢春只一瞬
讓他天下競榮華

  頌曰

金木水火土已終
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見太平日
五十三參運不通

New_14_FT_9-24.gif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21:28
  金圣嘆:「此象主周世宗承郭威受命為五代之終,世宗姓柴名榮,英明武斷,勤于為治,惜功業未竟而殂。五代共五十三年,凡八姓十三主,頌意顯然。」

一、眾解精華:讖、圖

  【李樹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

  隱喻五代的三朝三姓。「李」:后唐皇帝姓李;「石」:后晉皇帝姓石;「榴」:同「劉」音,后漢皇帝姓「劉」。

  【枯木逢春只一瞬】

  本句一語雙關,字謎上隱喻五代二朝二姓。「枯木」:為柴。「逢春」:發芽,榮發,隱喻后周世宗柴榮。圖中柴發芽,也喻指柴榮。

  圖中柴發芽的只有一株,同音「朱」,隱喻后梁皇帝姓氏:「朱」。

  句意上又指:柴榮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可惜后周的欣欣向榮只是一瞬間——柴榮登基5年半就病逝了,他7歲的兒子即位半年,后周就被宋朝和平取代。

  【讓他天下競榮華】

  指五代時期群雄割據,競相謀求極品的榮華——稱帝稱王。

  907~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10個自稱國家的割據政權。

二、陳曦解頌

  【金木水火土己終】:以五行喻五個朝代,終結了。

  【十三童子五王公】

  五代共13位皇帝5位開國君主。「童子」:這里指在時間短的皇帝。

※ 辨 析(陳曦):現代史書上說五代是14個皇帝,為何?

五代各朝帝王列表

[localimg=400,252]1[/localimg]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21:33
              五代各朝帝王列表

New_14_FT_biao.gif
news 發表於 2007-12-16 21:35
  從金圣嘆的批注可以看出:他是到柴榮截止,不算7歲即位的柴宗訓,似因柴宗訓當皇帝不到半年就禪讓給「陳橋兵變」的趙匡胤了。

  但這種算法未見得妥,畢竟趙匡胤承認柴宗訓是皇帝。柴宗訓死后北宋給了他謚號——「恭皇帝」,后人承認他是帝王。

  筆者認為:五代就13位皇帝,這都是他們的后人承認的,而上表中斜體字的后梁朱友圭(郢王)不應算是皇帝。前面第10象的注解說了:朱友圭弒父篡位,10個月就被殺了,再被廢為庶人,后人沒把他當皇帝。

  當然,這些是逃不過預言家的慧眼,「十三童子五王公」,信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news

LV:3 士兵

追蹤
  • 4

    主題

  • 352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