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回到明朝做千戶 作者:老白牛 (已完成)

 
Nineider 2009-2-5 17:21: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24 469546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9 23:10
正文 第171章 忠狗、夜宴

    從巡撫衙門大堂出來,外面圍著看熱鬧的百姓大多散去。

    看看己是響午,該吃午飯了,黃來福的肚子有點咕嘟叫。本來楊巡撫己在巡撫衙門後院備下酒菜,準備招待黃來福等人吃午飯,看黃來福這個樣子,一氣之下,這頓午飯便省了。

    黃來福現在來寧武關了,自然要住進原來總兵的府邸。他一出巡撫衙門,原總兵劉明安的親將劉全利就滿臉笑容,點頭哈腰地擠上來:「軍門疲倦了吧,末將早己令人收拾了總兵府邸,一干廚客侍女俱全,軍門進府後,馬上就可以歇息!」

    黃來福疑惑地道:「這位是?」

    劉全利眉開眼笑地道:「有勞軍門垂詢,末將劉全利,乃是寧武將參將,原在前總兵劉明安手下辦事,這個……嘻嘻……」

    劉全利一身的肥肉,身材胖大,以黃來福的身材,在大明朝算是高大了,他竟比黃來福還高些。不過此時他彎著腰,又是陪著笑臉,看起去又比黃來福矮了一些。此時他滿面的討好,恨不得身後有個尾巴搖搖才好。

    「原來是劉參將!」

    黃來福看著這個高大胖子油光水滑的臉,立時明白了他的心意,不過自己確實也需要寧武關本地一得力人士作為走狗,好打開該地的局面,這個劉全利身為前總兵劉明安的標兵親將,瞭解當地的內情,倒是個恰當的人選。

    當下他溫和道:「你倒也細心,我很看好你!」

    劉全利眼睛一紅,哽咽道:「末將謝過軍門的讚賞,能為軍門效力,這是末將的榮耀。末將只希望能鞍前馬後,追隨軍門身後。粉身碎骨。以報答軍門大恩!」

    劉全利如此露骨的話語,不說顧大刀聽了要嘔吐,就是黃來福身後的一干眾將,人人都是現出鄙夷的神情。就是黃來福幾個姐夫,也是聽得牙齒發酸,咳嗽不己。只有楊小驢暗暗佩服,將他地話語記在心上,希望自己將來能用得上。

    黃來福神情不變。微笑道:「看你也得力。以後就跟在本軍門身邊辦事吧!」

    劉全利大喜。立時單膝下跪。雙手抱拳。向黃來福行禮。惹得一身地甲葉錚然作響。他高聲叫道:「多謝軍門栽培。末將一定盡心戮力。為軍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在場眾將士都是對劉全利集體鄙夷!不過也有許多將官鄙夷地同時。心下暗暗羨慕。這劉全利真好命。一下子找到飯碗了。這黃來福是什麼人啊。人稱財神爺就是。一向財大氣粗。厚待部下。這劉全利付出只是臉皮。但得到地卻是飯碗。值啊。

    黃來福對馬久英公公笑道:「馬公公。時近中午。你看就到舍下吃個便飯如何?」

    馬久英公公暗暗佩服黃來福一下子就找到了當地一條忠狗。以後辦事就容易了。他剛到寧武關。自己地監軍府不可能有人打理。去黃來福那吃一頓也好。

    當下他笑道:「嘿嘿嘿嘿嘿嘿嘿。黃軍門美意。咱家豈能推辭!」

    黃來福又對身後的各將官道:「眾將也一齊到舍下吃個便飯如何?」

    眾人齊聲道:「軍門美意。豈敢推辭!」

    原總兵劉明安的府邸離巡撫衙門並不遠,騎馬過去。花不了幾個時間。此時這個府邸自然是歸黃來福所有,當黃來福的儀仗車馬浩浩蕩蕩地來到總兵府邸前時。一路上,己不知道跟著多少看熱鬧的當地百姓。五寨堡軍馬那精幹強悍的樣子,不知讓多少本地人嘖嘖稱奇。

    在府邸地大門兩旁,己是一溜煙地站滿了前標兵營的標兵,這都是劉全利所吩咐的,聽聞黃來福到來後,他就做了一系列的準備,這護衛總兵府邸的安全,就是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而這些時間養護總兵府邸,己經花了劉全利不少錢,他希望將來能回本。

    見了黃來福等人過來時,站崗的標兵們,都是打起了全副的精神,笑話,他們能不能得到自己的飯碗,就看現任軍門黃來福對他們地印象如何了。

    不過任憑他們怎麼的挺胸凸肚,當五寨堡的家丁們到來時,他們立時矮了一大截,不論哪一方面比,他們都差遠了。不過黃來福卻暫時不將他們的護衛任務換下,自己剛到寧武關,事情要怎麼樣,還是慢慢謀劃再說。

    眾人來到大門口前,劉全利早己喝開了嗓子眼:「軍門回府了!」

    立時裡面鼓樂一齊響起,一大批的奴僕丫鬟老媽在兩邊相迎,人人都是道:「恭迎軍門回府!」一邊拿眼偷看自己的新主人,見黃來福這麼年輕,不由人人詫異。

    黃來福暗暗滿意,這劉全利做管家還是不錯地。劉全利偷看了黃來福一眼,也是心下得意,為了這一刻,他可是準備了良久。

    黃來福對馬久英公公笑道:「馬公公,裡面請!」

    馬久英公公也是道:「黃軍門,請!」

    當下各將隨後,魚貫而入。

    進入府內大廳,果然是前總兵精心炮製的居所,環境就是不錯。四合院格局,幾進幾出,後院還有花園。不過想必前主人是個只懂舞刀弄槍之輩,卻是沒有書房,黃來福打算自己搞一個。

    劉全利吩咐廚子為黃來福等人準備午膳,廚子們知道這位黃大人以後就是自己的新主人了,自然是打起全副精神來烹飪。

    黃來福在劉全利的帶領下,參觀了總兵府各地,以後這是裡就是自己的新家了。總體他是滿意的,不過這裡只缺一個女主人。只是顧雲娘必需長留在五寨堡作為主心骨,只能有空過來住住,幾個小妾中,便叫她們輪流過來陪伴吧。

    不久豐盛的午膳準備好了,當下黃來福在大廳與眾將痛飲。暢談軍旅之事。眾將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黃來福。本來黃來福在巡撫衙門大堂內如此跋扈,眾人心中都是心下有些惴惴。不過此時見黃來福倒是平易近人,眾人膽子都大了些,各人都是紛紛向黃來福敬酒,話語中對黃來福的仰慕都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黃來福在座上只與他們聊些各自軍堡的事,瞭解一些當地地情況,為將來可能地合作打下基礎。

    在大明,總兵理論上可以節制都司衛所。在軍事上有控制布、按二司地權力,又可以督理錢糧等。不過事實上,各鎮地宦官鎮守制度,己經制約了總兵的一部分權力。各鎮設置巡撫後,又分割了總兵官管理糧餉,監察官員,聽理詞訟等權力。

    現在各鎮地總兵,其實權力不大,除了軍鎮的軍旅防禦及作戰事宜。什麼謀劃,軍器,糧餉等事物,都是不是他們在管理。再依大明軍中大小相制的情況,只要一個武將身為參將,游擊。又是**鎮守一堡之地,在糧餉軍器都是由各道兵備主理的情況下,黃來福並管不到他們。他雖然身為全鎮總兵,也只有打仗時,才能節制各地軍官,否則平時都是各過各的。因此黃來福也是與這些人虛於委蛇。

    吃過午膳後,眾軍官們散去,回驛站休息。等明日後,這些人再向新任總兵黃來福及巡撫大人敘職。就可以各自回自己的軍堡了。

    「來福。今日你對巡撫大人這事,是不是過了些……」

    等馬久英公公回監軍府。各將也退出後,大姐夫徐學世有些擔憂地對黃來福道。聽了大姐夫的話。二姐夫,三姐夫都是一齊點頭。

    黃來福笑道:「放心吧幾位姐夫,楊方略這些人,要對付別地人可以,但對我,他們卻是無可奈何,你們不用擔心。今日我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也是讓他們明白,我,黃來福,可不比別的人,最好尊重點!」

    黃來福瞭解幾位姐夫的憂慮,在他們心中,對文官們的畏懼是根深蒂固的。在現在的大明朝,之所以文貴武賤,是因為文官們掌握著糧餉通道。他們對武將的手法,無非是斷糧餉,斷軍器等。

    不過一招鮮,吃遍天,這招對各鎮各地武將來說確實是屢試不爽。話說拿別人的手短,吃別人的酸軟,命脈握在別人手中,難怪大明地武將們想硬也硬不起來啊。不過自己不比一般的武將,這些手法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所以黃來福才不會有絲毫的畏懼之心。

    聽了黃來福的話後,大姐夫徐學世知道黃來福不以為然,他只能長歎口氣,不再說話了。

    下午時,黃來福在府中休息,不斷有寧武關當地的人前來拜門求見,向門衛給紅包遞帖子。不過黃來福要休息,只讓家人們接了帖,什麼時候見他們,等自己有空時再說。

    近傍晚時,寧武關城中的鼓樓上己是燈火通明,喧騰熱鬧,滿是來往地賓客。鼓樓雄居寧武城中,有鳳凰城心臟之說。樓的外觀為三層三簷九背重簷,通高三十餘米,氣勢宏偉。從樓上望下去,頗有把酒臨風的味道。

    此時在樓的下口,不時報馬來到說,某某到了,接著便是兩邊鼓樂一齊響起。等天快黑下來時,赴宴的官員武將更是如魚貫蛇行,進入鼓樓內。

    和中午不同,今天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個個都是身著官吏常服。每人頭戴烏紗帽,身穿盤領窄袖大袍,只不過為區別文武,各人袍服胸前和後背綴的補子中,文官們用飛禽,武將們用走獸罷了。這就是衣冠禽獸的由來,放在當時,並不是貶義之稱。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1 10:51
正文 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

    燈火通明中,鼓樓上濟濟一堂的文武官員,大家衣冠整齊,各官相互寒暄作揖著。不過樓上雖是樂班在賣力吹拉彈唱,所聞是鼓樂喧天,但樓中總是瀰漫一股讓人不安的氣氛。

    特別是到了現在,巡撫楊方略與寧武兵備官劉堂生二人還是臉色難看,沒有從中午黃來福對他們的打擊中恢復過來。

    兵備官劉堂生更是一直想著中午黃來福在巡撫衙門大堂對自己的污辱,自己在山西鎮,可是僅次於巡撫楊大人的高官之一,將來運勢好的話,還有可以升任為巡撫。想不到黃來福卻是對自己不屑一顧,這怎麼讓他忍得下這口氣?

    在眼下的大明邊鎮中,以文統武,實行的是總督、巡撫、兵備三級文臣領兵制。一個總督管轄幾個巡撫,一個巡撫又管轄好幾個兵備,兵備則為其轄區內的最高軍政長官。而巡撫,往往又是從兵備官中升任。

    在每鎮的各道中,兵備官的權力是很大的,道內的錢糧領放、倉儲收支、人數審核、戰功查驗、各將過錯參劾、上疏陳情、下達政令、工程造辦、屯田養馬、地方民事等等,大多是由他們在主理。

    其實兵備官有現在這樣的權力,也是很戲劇性的過程。大明初中期,軍中很多武將不通筆墨,讓他們行軍打仗可以,但涉及錢糧的領放,戰功的查驗等事,就需要文人來處理了,所以一些將官身邊就配個代筆的文書,就稱為兵備。

    慢慢的兵備職權逐漸擴大,到了一定程度時,武將們的權力就越來越小了。他們帶了多少兵,得由兵備來點。該發多少糧餉,由兵備來發。戰功查驗,由兵備主理。武將過錯。由兵備參劾。屯田造辦養馬等民政事務,一律由兵備處理……,這造成他們的權力最終超越武將,成了某地實權的地方軍政長官。

    這些人一向囂張跋扈慣了,猛然遇到黃來福這樣的人,自然是認為奇恥大辱,被打擊之後,怕是幾年都恢復不過來。偏偏想來想去。自己對黃來福又沒有辦法,因此相對巡撫楊方略,兵備官劉堂生更是怒恨,一個下午對人都沒有好臉色。

    見上官如此,底下的一干巡撫衙門官吏,寧武兵備道官吏們也是相互大眼瞪小眼,相互用眼神交流著。本來好好一個尋歡作樂,大家快活的宴會。氣氛變得如此。各大小文官們都是同仇敵愾,將氣撒到對面地武官們身上。一雙雙陰冷的目光盡往那邊瞧,這讓旁邊坐著的一干武官們都是心情惶恐,覺得坐立不安。

    不過雖然氣氛不好,但既然巡撫大人說過為新任總兵黃來福大人接風筵席,各人還都是整齊地來了。只希望接下來的宴會中大家合合氣氣,把這頓酒吃好了。

    看看天色,黃來福及馬久英公公也差不多該來了,劉堂生終於開口道:「楊公,等會那黃來福來後。楊公您要不要說道什麼?」

    楊方略瞇著眼睛只是養神,淡淡地道:「急什麼,來日方長。晚宴上,我們該有的體統風致還是要的,否則讓人笑話了去,說我們像那些武夫一樣的粗野!」

    劉堂生按納下自己的不滿,說道:「楊公高見,下官領會了。」

    就在這時,只聽樓下報馬高喊道:「寧武監軍馬公公到……寧武總兵黃軍門到!」

    接著便聽鼓樂一齊響起。一片地歡騰。

    樓上各文武官員忙不迭地站了起來。楊巡撫及劉兵備互視了一眼,整整身上的官衣官帽。帶領眾人,下樓迎接。很快。就見藍旗馬道過盡,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騎馬而來。

    到了門首下馬,黃來福滿面春風地走上前來,他今天穿了一身的緋色官服,頭戴烏紗帽,官服上繡著從二品的武官獅子補子。身旁是馬久英公公,身著大明特有的太監服飾,頭戴一頂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領簇錦袍服,腰裡系一條玲瓏白玉帶,腳下穿一雙文武皂靴,也是神采飛揚。黃來福身後是幾個姐夫,也是一身的武官服飾。還有寧武參將劉全利也是滿臉笑容,緊緊地跟在黃來福的身旁,隨時看著黃來福的臉色。

    楊巡撫上前,各官都是跟在後面亂蓬蓬地迎接。楊巡撫與黃來福都是滿面笑容,像是中午地不愉快不存在似的,只有劉兵備神情勉強。相互行禮後,眾人相讓進入鼓樓內。

    一直進入三樓上,黃來福往窗外看去,只見外面點點的燈火映著天上的星光,寧武城全城在夜色中隱隱可見,晚風徐來,他不由讚歎道:「好一個絕妙所在啊!」

    楊巡撫與劉兵備暗暗癟嘴,你一個武夫,也談這種文人間才有的閒情逸致東西?

    面上卻是臉有歡容,各人敘畢禮數,按尊貴禮次相讓到座位上去。楊巡撫作為東道主,居主位,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居主客位,餘者眾官分兩旁僉坐。

    賓主坐定後,一干樂妓在旁錦瑟銀箏,玉面琵琶的彈唱起來,又有幾個戲子來到楊巡撫,劉兵備,黃來福,馬久英公公幾人的身前,恭敬地呈上戲文手本,在旁聽候點戲。

    楊巡撫以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是客,讓二人先點,馬公公點了一個「壽比南山」,黃來福點了一個上黨梆子曲目。楊巡撫與劉兵備分別點了一個昆曲,二人看了黃來福一眼後,各賞了戲子一兩銀子。那戲子歡喜地跪謝了。

    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互視一眼,這時才明白為什麼剛才那戲子以異樣的眼神看著自己,原來是因為自己點戲後沒給賞銀啊。他看了楊巡撫一眼,見他眼中頗有戲謔的神情,心下暗暗惱怒,這個老匹夫,有這個規矩也不跟自己說說。

    黃來福幾人點好戲後,晚宴正式開始。

    黃來福今天是第一次參加大明官場的正式宴會,也直到了今日,才真正見識大明官筵地奢豪。

    宴會開始後。依大明官筵的習慣,是首先上大菜,明時稱為大嘎飯。所謂的五割三湯,交替上五道盛饌和三道羹湯,再配上曲樂,以一開筵就造成一片喧闐隆重的熱烈氣氛。

    第一道大菜是燒鵝,接著又是燒花豬肉,燒鴨。頓爛跨蹄兒,燒鹿,錦纏羊等大菜。每個燒禽都是整只,以顯示氣派豪大。捧上來後,由廚子當場切割以方便各人取食,所以稱為五割。

    接下來是三湯,五割三湯後,宴會基本禮成。接下來各人可以從容的飲酒品味。這時就餚核雜進。水陸珍饈,多至數十品。

    除了菜餚奢侈外,宴中所用地器皿也非常講究,菜餚用大鐃碗,蔬品用小磁碟添案,小品用攢盒,然後都用木漆架架高,以便美觀。

    連各人喝的酒都有茉梨花酒,木樨荷花酒,河清酒。竹葉清酒,菊花酒等等達十種之多。正菜上後又是各種的茶果甜食,各人看戲、聽曲、下棋、打雙陸,縱情享受。

    這還是寧武這個小地方,如果放在京師,江南等地,官場筵宴,就更為奢侈,餚饌至四、五十品比比皆是。當年張居正奉旨歸葬時。封疆大吏皆跪迎。他所經之處,供奉的牙盤上食。味逾百品,還有無從下箸之感。

    想想現在大明連連天災。流民遍地,然後官員們是如此地奢華靡貴,他們一宴地花費,足以讓普通百姓之家所用幾年。黃來福不由感慨,大明的官員們真是奢豪,就算他去年在宮中與萬曆帝飲宴,也沒有這樣花費啊。

    不過現今整個大明官場都以擺排場、炫聲勢為能事,黃來福也改變不了這種積病。也就放開吃喝,盡心品嚐大明朝地官場菜餚。

    見總兵大人都是如此,下面地武將們也就是放開心懷,熱鬧起來。山西鎮本來就窮,很多武將們就算身為參將,游擊等,平時還是過得清苦,此時美味在前,他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真是不亦樂乎。就是馬久英公公,也是埋頭吃喝。

    見一干武人如此,在此地文官們都是露出了鄙夷的神情,看這些武夫的樣子,真像是一群餓死鬼投胎一樣。比起一干武將,寧武關的一干文官們自然是經歷這種場面多了,神情就會從容些。

    楊巡撫與劉兵備互視一眼,眼中都是露出冷笑之意,看這些武夫,是多少的粗陋,看看自己,是多麼的優雅,和這些武人坐在一起夜宴,真是有失風雅啊。

    這種眼神讓黃來福看了很不舒服,再說了,在大菜五割時,楊巡撫給每一個小割的廚役都賞了五錢銀子,看著廚役看著自己地異樣眼神,這又讓黃來福憤怒,老匹夫,又不提醒自己。

    馬久英公公臉色也是不快,他是一個小太監,雖然升為現在之職,不過確實沒有經過這種官場大宴,此時見一干當地文官們以看小丑地神情看著自己,也是內下惱怒。

    他與黃來福都在盤算如何找回這個場子。

    五割三湯,餚核雜進,戲文四折後,天色更晚了。楊巡撫滿面笑容地站起來向各人敬酒,旁邊的樂妓們也識趣地彈唱出相應的慶賀曲目。

    楊巡撫走到黃來福面前時,滿面笑容地道:「黃軍門,車馬勞頓辛苦了,老夫敬你一杯!」

    黃來福也是滿面笑容地舉杯,與他一飲而盡,隨即他長歎了口氣,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想我等身為父母官,在此毫飲,而當地軍戶百姓卻是飢寒交迫,想想,來福就於心不安哪!」

    馬久英公公也是道:「黃軍門所言極是,咱家所來寧武關,一路上流民無數,進城後軍戶苦楚,乞丐雲集,將士們糧餉不足,這些都是我大明子民,他們衣食無著,我等卻是在此奢侈無度,想想,咱家也是愧對聖上所托啊!」

    楊巡撫與劉兵備同時大怒,他們費心準備酒宴,為黃來福及馬久英接風洗塵,二人卻是陰陽怪氣,將他們的好心當成驢肝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楊巡撫強忍一口氣,暗自提醒自己在這種場合不要失禮,否則傳了出來,只會讓別人笑話自己,他勉強笑了笑,道:「黃軍門及馬公公言重了!」

    就回轉回座位,酒也懶得敬了。而看到這種場面,宴中的氣氛尷尬起來,一干大吃的武將們也停了下來,面面相覷。幾個姐夫又開始為黃來福擔心了。下首的劉全利眼睛轉來轉去,只往各人臉上瞧。

    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互視一眼,微微一笑,這時聽到劉兵備冷冷一笑,道:「聽說黃軍門除了任總兵之職外,還被聖上任為各堡治理使,敢問軍門,您來寧武關後,要如何治理寧武關當地啊?」

    黃來福精神一振,心想:「來了!」早在黃來福來寧武關之前,就多少瞭解了一下當地的情形,特別是今天下午時,更是詳細地聽取了劉全利參將對寧武關各樣情形的介紹。

    依黃來福後世電腦資料,寧武關這個地方,本來耕地就不多,後世耕地面積也不過四十萬畝,還不如五寨堡之地。特別寧武關現在是山西鎮的鎮城,各方勢力錯雜,多年下來,當地地耕地早己被瓜分完畢。想從這些人手中將耕地奪回來,依五寨堡農場似的經營是很困難的。

    不過黃來福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依靠寧武關的資源,走發展養殖,經營礦產的路子。

    依黃來福後世電腦資料所知,寧武關這個地方,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後世探明煤炭儲量為800億噸,含煤面積達1114平方公里,佔了山西全省煤炭總儲量的一成。而且當地煤質好,煤層厚,埋藏淺,易開採,煤種多為石炭紀和侏羅紀煤,具有低灰、低硫、高熱值等特點,為優質工業動力煤。

    在黃來福控制的神池堡,不過是擁有煤儲量2億噸。離五寨堡不遠的保德州雖然礦產豐富,不過不是自己在控制。而清水河與准格爾旗是在塞外,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在寧武關當地發展采煤業是最理想地。現在地大明商業發展迅速,各地需要的煤越來越多,為采煤業提供了非常好地市場。黃來福的神池堡煤礦,只可滿足五寨堡及附近地需求。而寧武煤礦業發展起來後,則可以向太原等地提供需求。

    況且在寧武除了采煤業外,寧武北邊的管涔山森林草場眾多,除了可以發展養殖業外,還可以種植珍貴藥材,食用菌等。

    只要寧武關當地這兩樣產業發展起來,完全可以改變當地面貌。

    想到這裡,黃來福微微一笑!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2 21:35
正文 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
   
    見黃來福沉思,在場官員的眼睛都是緊盯在黃來福臉上,就象他臉上有花一樣。

    特別是劉兵備,更是緊緊地看著黃來福。他很希望黃來福說出屯田之事,那樣,不但黃來福要與他和楊巡撫作對,要與當地的指揮使作對,還要與當地大批量的文官武將作對。那樣在當地官員們或明或暗的拉扯下,黃來福將在寧武關寸步難行,到那時劉兵備就有好戲看了。

    不想黃來福抬起頭來,緩緩掃視周邊眾人道:“本軍門此次來寧武關後,受聖上重托,除了練兵治軍外,還協同馬公公一起治理寧武關當地。寧武關這個地方,情況較為複雜,當地人多地少,也因為歷史的原因,屯田不易,所以本軍門決定別出機杼,改變思路,拋棄屯田,改為經營其它,到時還要諸位一起戮力配合。”

    寧武關這個地方,相對山西鎮其它地方,算是人口眾多,鎮城內營兵有近萬人,原來還有數千戶的軍戶。加上鎮城四邊村鎮有近萬戶的民戶,人口有好幾萬之多,算是人口大鎮。

    人多地少,加上官員武將眾多,當地的土地方面一向是利益糾結,非常複雜,黃來福沒有必要去理會這一點,否則反彈大,自己得不償失。

    不過寧武關屯田不易,卻是礦產豐富。當地官員武將由於遲鈍的思緒,看不到經營礦產的利益,只看到一大批的麻煩,所以對於當地眾多的礦產,沒有多少官員去占有。

    寧武關當地大大小小的煤礦中,與大明各地一樣,大多為當地豪強所占。最多只是有一些官員在後撐腰。不過有黃來福在前,任他是什麼人撐腰也沒用。

    聽了黃來福的話,楊巡撫與劉兵備一怔,內心隱隱一寬。在場地許多官員們也是松了一口氣。雖說這些人與黃來福存在著文武之爭,但最大的矛盾其實還是利益之爭。現在黃來福不與他們爭奪土地,那他們與黃來福最大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同時各人心下好奇,黃來福剛才所說的“別出機杼,改變思路,拋棄屯田,改為經營其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楊巡撫與劉兵備互視一眼,楊巡撫撫須道:“不知黃軍門所言經營其它。指地是什麼,可否要老夫協同?”

    雖說黃來福來到寧武關後,與楊巡撫等文官們鬧得很不愉快,不過不愉快歸不愉快,念及黃來福在五寨堡等地的經營手段,想必黃來福又在寧武關找到了什麼賺錢的門道。關係不好歸關係不好。有錢賺,楊巡撫肯定是不會放過的。

    劉兵備臉上頗有不屑的神情。不過耳朵卻是豎了起來,想聽黃來福怎麼說。

    只聽黃來福微笑道:“此事暫時不言!”

    他對楊巡撫及劉兵備等人拱了拱手,道:“多謝巡撫大人設宴款待,來福足感盛情,天色不早,某就告辭歇息了!”

    說著他看了看馬久英公公,馬公公會意,也是站起來道:“一天的車馬勞頓,咱家也是有些累了,各位大人。多謝多謝。走了走了!”

    說著他就與黃來福揚長而去。黃來福幾個姐夫,還有劉全利參將等人。自然是忙著跟在他的身後一起走了。余者武將見黃來福走了,留在這裡也有些不自在。也是轟然而散了。

    留在楊巡撫與劉兵備一干文官還是繼續坐著,半響,楊巡撫才哼了一聲:“要做什麼事還不說,匹夫一個,擺什麼架子!”

    劉兵備也是應和道:“就是就是,一個武夫,有什麼架子好擺的?”

    大明總兵府一般又稱為總兵官署,或稱總鎮署。

    黃來福居住的這座總兵府,也算是氣勢磅礡,煞是威嚴。有府門、大堂、二堂、三堂、書齋、廂房和後宅一套龐大地雙層樓閣式四合院,占了好大的一片地方。

    在總兵府正門前,有一對高大的大石獅,依大明例,只有三品以上官員,門前才可以擺放大石獅。在正門前,除了粗壯的上馬石外,還有一大片寬闊的石板較場。

    今天是黃來福到任寧武關的第三天,這天軍門接見,諸將入謝,兼辭歸信。大門口,布滿了幾排幾列地府中守衛標兵,個個都是打起精神,虎視眈眈地看著眾人。大門外的較場上,密密麻麻地站立的都是紅纓鳳翅的軍官們,這些人都在等待著黃來福的召見。

    劉全利參將臉有得色,不時在大門口來回走動,居高臨下地看著眾人。他得意的樣子,惹得下面的將官們暗罵不己,一個馬屁精,原先只是個喪家之犬,現在得到了軍門的賞識,卻是在各人面前擺出了這個架子。

    在較場上的只是各地的低級軍官,而參將及以上的軍官們,則是在府內地白虎堂內相候。白虎堂是各官宅地標誌之一,這裡是訪客在見主人之前歇息等候的地方,在這裡白虎堂內是不能攜帶兵器地。黃來福總兵府內這個白虎堂高達五米,整個屋子給人以一種敬畏感。

    此時在屋內,有北樓口參將,河曲縣參將,代州參將,汾州參將,還有黃來福三姐夫,神池堡參將田大付,偏關堡參將等人都是相談甚歡。

    特別是偏關堡參將與田大付更是相談投機,田大付不用說,偏關堡參將也是早與黃來福合作的人,現在他地偏關堡,與黃來福合作屯田,每年都是分紅不斷,財源滾滾。

    他們不斷說笑著,交流著賺錢心得,激得旁邊的幾人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此時在府內大廳中,黃來福正在翻閱寧武關的一干文冊,內有各種軍馬錢糧、城池地理,器械庫藏等記載。這都是前任總兵劉明安留下的。

    黃來福靜靜地看著,一干府內的幕賓贊畫等人則是恭敬地侍立在兩旁。幕賓與贊畫都是明代總兵身邊的參謀人員,具體職責和品級無定制,平時幫忙總兵處理一些事務。

    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前任總兵聘請地幕僚人員,本來大家都是忐忑不安,擔心自己的飯碗保不住,不過黃來福到任後,府中幕賓卻是全部留任,這讓眾人個個都是對黃來福感激涕零。

    昨日時,黃來福一天都在翻看文冊,今天又繼續看。此時,楊小驢走了進來。對黃來福道:“軍門,眾將己是到齊,是否要升帳了?”

    黃來福點了點頭道:“開啟轅門吧!”

    很快號炮響起,各兵將肅整冠服,序秩而入,在檐下行兩跪禮。黃來福降容悅色,讓他們進入。

    諸將分序坐定。看著上首年輕的總兵官黃來福,個個都是非常好奇,對於黃來福的種種傳說,他們自然也聽多了,二十多歲地總兵官,也是山西鎮獨有。不過好奇歸好奇,在上官面前,他們可不敢失禮。

    他們一一報名,整個山西鎮有北樓口參將、守備各一員,河曲縣參將一員。利民堡參將、守備各一員。廣武站守備一員,偏頭關參將、守備各一員。神池堡參將一員,八角堡游擊一員。水泉營守備一員,盤道梁堡操守一員,代州參將一員,汾州參將一員,平刑關守備一員。

    各將一一拿出隨身文冊,向黃來福敘職,介紹自家軍堡情形。多言自己兵馬衰萎,糧餉不足,各地兵備道盛氣凌人,讓人難以忍受,很多人言語間落淚,直言軍士之苦。

    黃來福一一安慰,言道只要自己黃來福在,就會解決諸將的糧餉問題。各將也是精神大振,自覺有了主心骨,這位新總兵官,真是與前任總兵劉明安大為不同。而且有五寨堡,老營堡,神池堡的例子,他們也是對黃來福充滿信心。

    接見後,黃來福又在府內設大宴,款待諸將,各人又是一片歡騰。

    接見眾將後,黃來福又在各人的陪同下,視察寧武關內外。外堡的大小軍官們,也是陪同在黃來福的身旁,對他們來說,這等於是公費遊玩寧武關啊,怎麼會讓他們不開懷。

    當他們騎馬走在寧武關的街道上時,密密麻麻的武將情形,引來了圍觀的人群無數,本來當地關於黃來福地傳聞就多。這兩天黃來福與文官們衝突的消息傳出後,又增添了各人的好奇心。

    走在街上,除了巡撫衙門,總兵府聚集的七百戶街外,余者城內各街道都是讓人不敢恭維,街道坑坑窪窪,房屋破爛,垃圾遍地,實在是稱不上鎮城啊。看著周邊軍戶百姓們衣衫襤褸,好奇中帶著畏懼,又帶著希望的眼神,黃來福對四邊的人群拱了拱手,引來了叫好聲一片。

    “軍門,那邊是軍營,那邊是糧草軍器倉,那邊是大廟戲台,那邊是……”

    站在城北華蓋山巍峨聳峙地華蓋樓上,高大的護城墩蜿蜒而去,長達數十里。站在華蓋樓上俯瞰全城,整個寧武關盡收眼底。但見身處地華蓋山護城墩酷似鳳首,城池猶如鳳身,城北東西延伸儼然鳳翅,南城的迎薰樓正如高翹的鳳尾,鳳凰城之說,到也恰當。

    據劉全利介紹,寧武關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初周長只有兩裡,到弘治十一年時,關城才被擴展為周七里,從這裡看去,整個寧武關南北較狹,東西較長,周邊布滿了炮台與敵樓,地勢算是易守難攻。恢河如一條帶子,從寧武關的南邊流過,往北邊而去,流入大同境內後,又稱為桑乾河。

    看了良久,黃來福道:“好了,今日寧武關諸將回去召集將士準備,明日我要在關城外閱兵!”

    他又對楊小驢道:“你去通知楊巡撫及劉兵備,讓他們明日也到場,寧武的一干大小文官們,都要來!”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2 21:38
正文 第174章 耀武揚威

    寧武關城外有一個大較場,向來是鎮城官兵檢閱會操的地方。作為一鎮之首的大較場,平時全鎮官兵經常在這裡操演,場地自然非常大,足以容納數萬官兵同時排兵布陣。

    此時較場上早己是旌旗如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官兵,結個一個又一個的方陣。這些人中,有城內駐防的四營兵,有寧武關的衛所軍,還有各地的火路墩守衛軍等,還有黃來福帶來的二千家丁們,無一不是站在這裡。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望眼看去,較場上就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

    除了這些官軍外,較場外還擠滿了各地來看熱鬧的寧武關百姓們,有城內的鎮民,還有四邊的百姓,將一個較場四周,擠得是水泄不通,各人都是用興奮好奇的目光看著場的中間。難得啊,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的。

    較場上的演武廳高台上,滿是寧武關的大小官員們,有黃來福,馬公公,楊巡撫,劉兵備等人,還有外堡來鎮城拜見黃來福的各地武將們。除此之外,演武廳高台兩邊,就是密密麻麻的親衛旗手等,黃字大旗,高高飄起。

    站在高台上,黃來福按劍四望,毫情涌起,馬久英公公也是穿了一身的甲胄,得意洋洋地站在他的身旁。只有旁邊的楊巡撫,劉兵備等一干寧武關大小文官們神情很是不好,還有旁邊一干的外地武將,也是神情不自然,頻頻地往較場右邊看去。

    兵備松弛,有如兒戲,在鎮城原官兵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鎮城內原有四營兵,原總明劉明安的標兵一營。巡撫楊方略的標兵一營,還有散兵各兩營,這些人都是拿餉的營兵,每年不知道要消耗朝廷糧餉多少。兩營散兵衣甲不整不說,還多老弱在裡面。手上拿地兵器也多是鏽跡斑斑。

    就是兩營標兵,雖多青壯,衣甲也頗為整齊,但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中,卻是紀律松弛,排列陣列稀稀拉拉。原總明劉明安的標兵們為了讓現總兵黃來福看上自己,還在參將劉全利的約束下極力挺胸凸肚。拿出一副威武的樣子。而巡撫楊方略地標兵一營中,卻是人人呼舞搏笑,沒有一點軍人的樣子。

    至於他們再旁邊的衛所軍。就更是糟糕。本來這些軍衛軍己經成為了專業的屯田兵,幾十年都難得操演一次,又糧餉不足,青壯大批的逃亡。因此此時在寧武關指揮使孫之去的身後。原額五千六百名的衛官官兵,現在只有不到二千人,但盡是個個軍衣破爛,且多為老弱殘兵。

    反觀黃來福帶來地兩千家丁們,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標兵精銳!每個人都是出奇的年輕,身材高大結實,身上披著精製地鐵甲,手上的兵器也是雪亮,神情中威武強悍,充滿了血戰後的煞氣。特別是他們紀律嚴整。列隊後。各人就佇立不動,有如樹林。

    他們排列的陣形。從哪方面看都是一條直線,讓旁邊地人看了無不震駭。他們才明白。什麼是令行禁止,什麼才是軍人的樣子。

    不說他們旁邊的衛所軍,還有一些營兵們,個個以羡慕畏懼的神情看著這些來自五寨堡的軍士們,就是高台上的楊巡撫等人看了,也是心中百味夾雜,非常的不舒服。

    黃來福帶來的軍隊到了寧武關後,就一直待在軍營內沒出來,楊巡撫當日沒看到,他還得意洋洋地自認為自己手下標兵乃是一鎮之首,在黃來福面前有橫行的本錢。沒想到與黃來福帶來的家丁們一比,卻是天差地遠了。這讓他感到非常失落。

    就是台上地那些外堡武將們,本來他們認為鎮城內地標兵營兵們,相比他們軍堡的軍士,確實是算是精銳了,不愧為鎮城之軍。只不過再看到黃來福地軍隊後,才深刻了解精銳的含義。也明白了黃來福流星般崛起地原由。

    還有場外那些圍觀的百姓們,也是看出這一點,原先他們身在鎮城中,不了解周邊的情形,也一向以鎮城的標兵們為傲,此時才覺得以前自己錯得厲害,黃軍門手下的兒郎們,才是真正的軍爺啊。各人議論紛紛,都是嘆氣。

    黃來福微微一笑,一擺手,高台上的黃旗、紅旗、黑旗、青旗、白旗同時舉起,立時場中慢慢靜了下來。黃來福再一揮手,高台上的旗手揮動旗號,立時五寨堡軍隊隨之變動陣形陣勢,不論台上揚的是旗號,還是吹打的是金鼓,都是絲毫不亂。

    台下那幾營卻是手忙腳亂,走來走去,有的人向東,有的人向西,不一會兒勉強結成的陣形己是一團糟。至於那些衛所軍們,則是呆呆地站著,多年沒有操練,他們己是看不懂台上的旗號了。

    四周的百姓們轟笑,各人指指點點,黃來福微微搖頭,台上的楊巡撫臉色難看,劉兵備也是臉色蒼白,這才明白自家軍隊之爛,黃來福軍隊之精,果然不是說說的。不過台上如此,台下楊巡撫的標兵營們卻是不以為然,神情仍舊。他們還認為百姓們的轟笑是對自己的誇獎,個個得意洋洋。

    只有台下劉全利參將及一干原總兵標兵們,卻是人人滿頭大汗,自己這個出醜的樣子,到時黃軍門不要對自己失望才好。他們可是真心想投靠新主人黃來福的。

    很快,高台上的黃旗、紅旗、黑旗、青旗、白旗都是同時舉起,立時五寨堡軍隊又恢復了原先那種肅立的陣形。而直到老半天,他們身旁的營兵及衛所軍們,才平靜下來。而剛才運動了好半天,他們的陣形就更亂了。

    這時一匹健馬急奔台下,一紅纓鳳翅的鐵甲軍官滾鞍落馬,單膝跪在地上,大聲向台上稟報道:“軍門,巡撫大人。將士們己列陣完畢,請操閱!”

    這人正是五寨堡家丁參將楊小驢!

    黃來福笑著對楊巡撫,馬久英公公道:“諸位大人請吧!”

    一聲炮響,周邊安靜下來。

    馬蹄聲響起,從高台上下來的各人都是騎上了馬匹。檢閱較場中的萬餘將士!

    黃來福一身精製的鐵甲,頭戴八瓣帽兒鐵尖盔,身上系著大紅披風,騎著一匹高頭大馬。他地身旁,並排行著馬久英公公與楊巡撫。三人的身後,是劉兵備及一干武將等人,再他們身後。是跟著寧武關的一些文官們。

    馬匹一起邁步,較場上密密麻麻的一個又一個官兵陣列,各人緩緩從各個陣列隊前走過。

    對於寧武關當地營兵及衛所軍們。楊巡撫等人都不怎麼關注,他們的目光,都往五寨堡軍隊陣形那邊看去。越往那邊去,空氣中彌漫地肅殺之氣越重。特別是走到近前時,五寨堡將士們那種如虎狼般的眼神,讓他們不敢與之對視!

    這種壓力,讓楊巡撫與劉兵備臉色蒼白,很多當地小文官們,更是不時地著額頭上的汗水。

    只不過五寨堡將士們這種充滿煞氣的眼神看到黃來福身上時,卻是轉為尊敬崇拜的神情。看著眼前這個自己一手締造的軍隊,黃來福心中充滿了自毫感,他猛地抽出腰間的利劍,大喝道:“萬勝!”

    “萬勝!萬勝!”

    五寨堡軍士同時抽出兵刃大喝。聲震四野!

    他們地聲音帶動了周邊的營兵衛所軍們。還有四周的百姓們也是不由自主地歡呼。那“萬勝”聲越來越響,一浪高過一浪。響徹了整個寧武城。

    這排山倒海地聲音是如此的震懾人心,不說各文官們兩腿發顫。就是楊巡撫與劉兵備,也是臉色更蒼白了!

    黃來福操閱後,不說寧武關的百姓們津津樂道了好多天,就是楊巡撫,劉兵備等一干文官們也是消停了許多,各人眉眼間,都對黃來福敬畏客氣了許多。

    此後幾天,總兵府邸多了許多拜會的人,除了當地一些文官武將外,還有許多是商家,各樣滾滾地禮物送入了總兵府邸。黃來福一一安心收下,這其實也是大明間一條正常的財路大明的官俸一向微薄,就算各部正二品官銜的尚書們,他們全年的俸銀也不過是區區152兩。他們要保持豪華的生活,決非區區的俸銀所能維持的。

    所以一般大明官員的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各商人官員的孝敬饋贈,每年各省總督巡撫們所到地禮金或是禮品,都在他們年俸地十倍甚至百倍之間。這種灰色的收入當時是合理合法地,黃來福也不想表現自己的清高,自己要改變這個時代,首先就要融入這個時代,因此對於各人送地錢物,他是收得不亦樂乎。

    各地武將們己經懷著敬畏及滿足的心情回去了,黃來福也對當地情況有了自己的了解,該辦正事了。

    所以現在黃來福,賞了一些銀子後,全部撤了總兵府的寧武關原總兵標兵們,從自己帶來的來福營中抽選了三百家丁作為總兵府邸的護衛。他早在來寧武關之前,己經將自己身邊的家丁親兵營命名為來福營,帥旗雄獅。將留守五寨堡的軍隊,命名為五寨營,營旗猛虎。老營堡的將士們,還是繼續名為鎮虜營。

    對於黃來福的決定,這些原標兵們,沒有一個人敢說些什麼,他們自然知道自己不能與來福營相比,不論是親近度還是強悍度上,都不在一個檔次上。他們只希望黃來福能接納他們,讓自己成為黃來福的嫡系之一,擁有原標兵的待遇。

    對於劉全利等人的心思,黃來福自然是明白的,因此在操閱後的第三天,黃來福吩咐楊小驢將劉全利找來,他有話對他說。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2 21:39
正文 第175章 走狗開路

    黃來福對劉全利說了些什麼話,外人不得而知,不過劉全利從總兵府邸出來時,滿臉的喜色,額頭上一片烏青,還有一些血痕,顯然是叩頭過重造成的。

    他顯然顧不上理會這些,只是興衝衝地往軍營而去。走過寧武城的街上,不時有人滿臉笑容地向劉全利行禮問好,這讓劉全利心中很是滿足。在原總兵劉明安倒台後,他也是頹廢了一陣,舉目所見盡是排斥不屑的目光,言語中多為陰陽怪氣。

    但現在,他們還敢嗎?劉全利內心得意洋洋地想到。劉全利知道現在的寧武官員武將們,表面上對自己親熱,背後卻頗有些鄙夷的話語,說自己才拋棄前主人劉明安不久,又快速地靠上了新主人黃來福。但這又如何,吃飽肚子,比什麼都強。

    算成陽曆,現在己經是十月了,寧武的天氣頗有些寒意,但劉全利卻是一點也不覺得,只是內心火熱,大步地街上行走著。陪在他身旁的一些親兵們,也同樣是挺胸凸肚,充滿了氣勢。

    寧武關內的軍營有多處,其中靠近七百戶街,就是原總兵劉明安的標兵營地。眼下這個標兵營地,除了一半仍由標兵們住外,余者的一半,己經是由五寨堡來的來福營所居住。

    才靠近軍營,就聽到來福營那邊傳來一陣陣的喊殺訓練聲,在柵欄旁,擠滿了看熱鬧的寧武關原總兵標兵們,各人一邊看著,一邊議論紛紛,臉上都是充滿了敬畏之色。

    劉全利也是心下暗暗佩服,果然不愧為黃軍門身邊的標兵,就是英武彪悍。/就是在軍營內,都忘不了訓練,哪象自己的兄弟,一個月訓練一次就不錯了。

    除了訓練外,來福營那邊。還充滿了喧嚷的聲音,這是來福營士兵們在修整軍營之地。

    這個軍營,雖然算是寧武關內最好的營地,但對於來福營地將士們來說,卻是髒亂差,難看之極,如同一個大豬欄一樣!因此住進來之後。他們就開始修葺營地。

    對於自己的軍隊,黃來福一向是非常關心,他立時投入重金,由楊小驢全權負責,處理營房的翻修建設事宜。與五寨堡軍隊的營房一樣,這裡新建營排。每一營排,只住著一個百總的士兵。每個營房後興建公共廁所。開挖排水溝,設立手壓機井,興建大夥房等。

    很快,這裡就煥然一新,除了少部分地方外,大部環境整潔,每天水嘩嘩地流,就算將士們每天訓練得再辛苦,也能洗個乾淨。加上來福營每天豐盛飯食傳出的香味,都讓旁邊軍營的原標兵們垂涎三尺。直憧憬自己也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原標兵們正議論紛紛。這時有人道:“劉參將回來了!”

    立時眾人涌了上去。七嘴八舌地詢問。

    現在這個標兵營中只余兩千人,由兩個千總分別帶領。一千總名叫鐘明安。一千總名叫姜楊榮。此時鐘明安與姜楊榮都是擠上前來,期盼地對劉全利參將道:“劉爺。事情怎麼樣了?”

    劉全利滿臉紅光地道:“告訴將士們一個好消息,軍門己經答應收我們為親隨標兵了,還賞了我們一個營號,叫寧武營,在明日的時候,他就會發給我們這半年的軍餉。”

    立時軍營內一片沸騰,人人都是歡喜無比,總算找到依靠了,以後總算又衣食無憂了。笑話,標兵,也就是總兵的家丁們,豈是普通營兵能比地?

    家丁不但每月有一兩五錢的銀子,而且年末還有一兩銀子的年賞,不克扣不說,軍器軍衣等都是最好的。如果戰時出了什麼意外,家主還會撫恤養老。這也是為什麼在大明軍隊中,人人都想爭當家丁了。

    他們這種沸騰的情形傳入對面的來福營地營地中,正在練習射箭的顧大刀哼了一聲,道:“這些人好命,讓軍門瞧上眼,收他們為家丁。說起來,他們除了是本地人外,哪一點有資格充當家丁了?”

    楊小驢此時也在他身旁,他久在黃來福身邊,又善於揣摩黃來福地心思,聞言笑道:“軍門自然有軍門的考慮,他做的事情,很多時候是需要這些人出面的,不管怎麼說,他們是寧武關的地頭蛇嘛,有些事情辦起來方便。”

    顧大刀若有所思,他道:“算了,不想了,這些事情太複雜,我還是練我的弓箭吧!”

    在原標兵營營地這邊,現在該叫寧武營了,一片歡騰中,劉全利對鐘明安及姜楊榮道:“鐘兄弟,姜兄弟,今日在總兵府中,軍門有事吩咐,你們到我的營房中來。”

    鐘明安及姜楊榮二人互視一眼,隨劉全利往他營房去了。

    第二天,總兵府的一干幕賓家丁們,果然抬來了一個個大箱子,裡面裝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黃來福來寧武關,別地東西帶得不多,但銀子,可是隨行帶了很多。

    放發銀子地還是何如鎮,他掌管後勤輜重得力,所以黃來福將他調來寧武關了。

    按名冊上算,眼下寧武營有兵二千一百一十六人。士兵每人每月以一兩五錢銀子算,軍官每人二兩銀子到十兩銀子不等。

    大明軍餉的發放是半年或是一年一次,由於他們地前主人劉明安倒台後,他們事實上被視為普通營兵,糧餉發放老是拖拖拉拉,他們己經有半年沒領到軍餉了,冬天來了,也要有冬衣。此外還有馬匹的馬料錢等。至於吃空餉,寧武營倒是出奇地沒有。

    其實以寧武營的軍將們來說,雖現在同樣算是黃來福的家丁,但他們的待遇,可趕不上來福營,來福營的普通士兵們,每人每月都有二兩銀子地月錢。每月發放,此外吃喝住等都是軍中包了。不過寧武營的人己經滿足了,他們也有自知知明,知道自己可不能與來福營的將士們相比。

    按黃來福的老方法,士兵們領取糧餉時。都是一個個唱名給與,並不經手軍官們,這樣可以避免軍官們的吃空餉,喝兵血。一般家丁們地糧餉克扣雖不如營兵衛所軍中那麼厲害,但也多少存在這種現象,寧武營既然己經由黃來福管理,就要按黃來福的方法來。

    這樣的方法。自然是讓劉全利等一些軍官們有些遺憾,糧餉不能由自己經手,就沒有了克扣軍餉的條件。不過黃來福對他們說了,只要辦好那件事,以後每年都有大把的分紅,所以現在的劉全利。己經將自己視為財主,有點不在乎這些小錢了。

    何如鎮在上面分發軍餉冬衣。寧武營將士們個個上前領取,在名冊上畫押,個個是興高采烈。到手的白銀都是上好地成色,冬衣也是五寨堡生產的大明樣式呢絨軍大衣,帶有羊毛軟圍脖,溫暖舒服。讓人人都是歡喜不己,滿場都是熱鬧的喧沸之聲。

    很多寧武營的官兵還是寧武關當地人,他們拿到豐厚的糧餉冬衣回家後,他們城內城外的家人,個個同樣歡喜不己。這個冬天。他們一家人好過了。

    寧武營正式成為黃來福地標兵之一,又拿到了豐厚的糧餉。溫暖地冬衣後,城內餘下的營兵衛所軍們。自然也是非常羡慕。不過對於這些人,黃來福卻是沒辦法一下子全部養活。不過他有方法,將來讓這些人自食其力,自己養活自己。

    而聽了這個事,楊巡撫與劉兵備都是暗罵不己,這個黃來福,是在顯擺自己有錢嗎?特別是劉兵備,在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張文保將糧餉發給各道後,由他掌管著寧武關當地糧餉的發放。

    他心中暗暗罵道:“黃來福,我倒要看看,以後我將當地糧餉都卡得緊緊的,看你怎麼都用自己府中的銀錢放發,我倒不相信,你就這麼有錢!”

    糧餉發放完畢後,看著場面的歡騰,劉全利跳上一個高台,大聲叫道:“弟兄們,拿到糧餉冬衣,高興不高興?”

    下面是異口同聲的歡呼聲:“高興!”

    “軍門這樣厚待我們,我們要不要效死?“為軍門效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我們就拿出點本事,讓軍門看看,接納了我們寧武營,是決對值得的!”

    寧武關這些天,由於黃來福的到來,熱鬧的消息一直不斷。/

    由於黃來福放出風聲,要在寧武關幹一些大事,做一些大買賣。黃來福地成功這些年各地各人都是有目共睹地,品牌己經是非常的堅硬。特別是五寨堡商人中,更是對黃來福充滿信心,在黃來福來寧武關後,他們先先後後地,也爭先恐後地涌入了寧武關。

    看五寨堡商人越來越多,本地的商賈自然是坐不住,不管怎麼說,他們可是本地人,現在黃軍門成為寧武關總兵,也算是寧武人了。

    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大買賣,怎麼也要關照下本地鄉梓父老才是。因此這些天,寧武關地商賈們拜訪黃來福也是絡繹不絕。

    黃來福的規矩是,要與他合作,先投資,先做出一些讓他滿意的事再說。他無意中放出話來,寧武關身為鎮城,卻是街道坑坑窪窪,破爛不堪,垃圾遍地,與鎮城形象一點不合,他見了甚是痛心。

    各商賈們都是非常精明的人物,聞弦歌而知雅意,在黃來福操閱的五天后,寧武關的各商賈們,己經是捐出大批的銀兩,仿傚五寨堡,對堡內進行修葺。

    又從大五寨堡水泥廠中購買水泥,在鎮城各街道上鋪設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這讓黃來福的大五寨堡水泥廠大賺一筆不說,還讓寧武關的許多百姓找到了吃飯的飯碗。

    在寧武關各街道忙碌修葺,一片繁忙熱鬧的同時,寧武關內又出現消息,黃軍門要在寧武關外各地建立超大煤礦,規格比神池堡大煤礦要大多少倍,如果建成後,獲利可是非常豐厚。

    而且軍門還說,當地的各礦主如果與他合作的話,保證各人利益不減反增,各地礦山勞作的礦工們,同樣可以繼續在建成的各大煤礦中做工。幸福的生活,將向他們招手,不信,看看神池堡大煤礦的礦工們就知道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消息,除了在寧武鎮城內傳得沸沸揚揚外,還有城外的各鄉各村各鎮,同樣是傳得街聞巷知。這讓很多人都是砰然心動,特別是那些商賈們。

    要知道,寧武關煤礦資源豐富,城外的陽方口,東寨,化北屯,懷道,薛家窪堡,涔山堡,東馬坊堡等地,分布著數不清的當地小煤礦,煤眼到處都是,當地豪強,召集亡命之徒,糾集礦工用暴力手段私挖濫采。他們每年獲利不知多少,官府卻是得不到一文錢的收入。

    很多商人們早就想去開採了,但在當地豪強眼中,財源哪能落於外人之手?很多商人以為向官方申請了,每年交納課稅多少,冒然前去,卻是落個橫屍荒野的下場。

    眼下黃軍門要搞大煤礦,機會來了。不說寧武關內外沸沸揚揚地傳著這事,各方都是暗流涌動。

    這天,在寧武城外的大較場上,寧武營的兩千多人己是齊聚場內,這些人中,除了一千多步兵外,還有數百的騎兵。無一例外,他們個個都是全副武裝,殺氣騰騰,在他們身旁,還拖著幾門戰車火炮。

    劉全利一身鐵甲,對著下面密密麻麻的人頭大吼道:“兄弟們,報效軍門的機會來了。這次出去與各礦主商談事宜,你們要拿出自己的精神來,不要丟了我劉全利的臉面。軍門和我說了,各地的礦主非法竊取國家財富,使國家資產大大流失,這是罪大惡極的舉動!倘若他們迷途知返,還可以既往不咎,如果不識趣,硬要對抗朝廷律令,那就掃平他們!”

    一片的眾情激昂:“掃平他們,掃平他們!”

    劉全利大吼著,他的手盡力指向前方:“開拔!”

    一片的歡呼聲,滾滾的蹄聲腳步聲,往前方而去。

    在寧武關城頭上,黃來福冷冷地看著這隻軍隊的身影消失在自己視線中,他之所以接納劉全利等人,也是為了這一天。以寧武關的本地標兵對付本地的豪強礦主,就是他的手法。

    那些當地的豪強,他們或憑藉勢力占領官家的礦場,或是建立武裝公然和官府對抗。這些人囂張不可一世,但其實都是烏合之眾,在有建制的軍隊面前,他們就是渣。

    黃來福決定殺雞儆猴,血洗一批當地豪強礦主,為自己將來在寧武各地的順利經營,打下良好的基礎。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5 00:01
正文 第176章 分紅之爭
    萬曆二十一年十月初十,公元1593年11月2日。

    在黃來福到寧武關的第十三天後,黃來福調派寧武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了寧武境內數百個豪強礦主,對於敢反抗的礦主打手,格殺勿論!殺死殺傷了數百個豪強亡命之徒。

    由於黃來福先前的宣傳,加上有神池堡的例子在那,這次,沒有一個礦工們站到礦主這邊。沒有這些人的支持,餘下的豪強打手哪是寧武營的對手?雖說寧武營遠遠趕不上來福營,但怎麼說也是當地標兵,以大明軍士的眼光也看,也算是精銳了。

    本來這些亡命之徒面對官兵時就心理處於弱勢,加上寧武營裝備也算是精良,對手連弓箭都沒有。他們一陣箭雨,一陣排槍,加上火炮轟幾下,任是對面的礦主糾集再多的亡命之徒,也要抱頭鼠竄,往往殺死殺傷對方上百人,己方傷亡寥寥。

    這次的行動收穫是巨大的,橫掃了境內所有的私人煤礦不說,還抄沒了所有反抗豪強礦主的家產。據隨行的何如鎮等人統計,此次行動,光白銀就抄得三十多萬兩,還有其它的財產無數。

    對於這些銀子,黃來福首先藏了一半進入自己的腰包,此外又拿出幾萬兩銀子賞賜此次行動的寧武營官兵,他們就算小兵,每人也分得了至少20兩的銀子,軍官們就更多了。

    對於傷亡的寧武營官兵來說,黃來福也承諾撫恤,讓他們的家小妻兒以後生活無憂。這讓寧武營官兵們人人歡喜。跟上黃軍門後,這日子就是過得痛快。

    此外,黃來福還對外界表明,從豪強礦主處抄來地非法所得共十萬兩銀子。將都用於本地民眾生活改善上。如各處水利的修設,各處道路的修整,城內鰥寡孤獨篤疾的贍養等,這下連當地普通百姓也是拍手叫好。一時之間,算是皆大歡喜地結果。

    對黃來福的雷霆行動,楊巡撫,劉兵備等人都是張口結舌,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其實當地的豪強礦主們,與城內的大小官員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過一是黃來福的膽子太大。二是他的行動再快太突然,讓他們來不及反應。再說了,在黃來福的大軍前面,誰又敢吭一聲?

    寧武官員們集體失聲,只有一些外地御史風聞此事後,上書彈劾黃來福枉殺民眾,不過折子遞上去後。萬曆帝留中不發,讓這些御史們乾瞪眼。

    萬曆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總兵府內雲集了眾多的五寨堡商賈及寧武關當地商賈,還有許多外地商賈也是聞風而來。這是黃來福與他們商談寧武關礦山建設之事。由於己經掃平了當地各礦產的所有權問題。眼下所剩地,就是如何開採建設了。

    有神池堡的例子在前,所以此次經營寧武關的礦產,黃來福也算是熟悉了。他的辦事風格就是大氣,不論做什麼,都是比旁人多達十倍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大規模式經營。

    這就是所謂的高投入,高回報。

    眼下大明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對煤炭地需要量急劇增加,煤炭每噸值三兩多銀子的價格。神池堡的大煤礦。月產量過萬噸。克除成本後,每月有一萬多兩銀子地淨收入。

    不過在寧武關。黃來福的野心更大,他決心在當地興建月產煤過十萬噸的大煤礦。雖說這種規模。與後世寧武的潞安集團月產煤二百萬噸,大運華盛月產煤二百七十萬噸,同煤集團年產煤更是突破上億噸根本不能比,不過放在此時的大明,己經算很不錯了。

    黃來福的打算是,寧武煤礦,不但要滿足山西省的需求,更是要走出省內,打向外省市場。

    當然了,官營企業弊端多,加上黃來福日理萬機,所以各地煤礦的具體開採經營上,他還是交由各個商人處理,特別是由黃來福現在的親家----渠源銳等人主理。

    不過黃來福雖不管事,但在年終分紅上,他還是佔大頭。

    對於寧武關的開礦事務,馬久英公公自然是非常關心,他作為萬曆帝在黃來福身邊地私人代表,擔負著與黃來福合作分錢地重任。黃來福在神池堡經營礦產,萬曆帝每年都有分紅。手上拿著白花花的銀子,萬曆帝心情愉快下,馬久英公公也因此經常受到萬曆帝地誇獎。

    因此此次黃來福與各人商議經營寧武關礦產之事,馬久英公公也有在旁緊密關注。

    事情的商議很順利,依神池堡地舊例,黃來福很快與眾商賈達到了一系列的意向,而晉商們一向財大氣粗,就算黃來福投資這麼大,他們也沒有資金短缺的問題。

    在總兵府內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此時在巡撫衙門大堂上,也是滿滿的一堂官員們。

    楊巡撫在撫鬚想著什麼,劉兵備則是著急地道:「楊公,您說句話啊,這黃來福在寧武大張旗鼓地開煤採礦,可有將您老放在眼裡?再說了,這些煤礦是我們寧武當地文官武將一起的財貨,豈能讓他黃來福一人取去?不管怎麼說,也該有我們的一份才是。」

    旁邊一干文官小吏都是紛紛道:「就是就是,那黃來福飛揚跋扈,先前在城外各地到處枉殺民眾,那就不說了。眼下豈能任由他吃獨食?這太不合官場規矩了!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當地的一份子啊。」

    以前黃來福還來寧武關之前,這些大小官員們還認識不到礦產的價值,就算有人想開採,也是小打小鬧。賺不了幾個錢。

    不過等到黃來福大張旗鼓地搞時,他們才忽然醒悟到,這黃來福可是在神池堡開礦賺得滿滿的,眼下這個煤礦可就是一個搖錢樹啊。黃來福將他們排斥在外。怎麼能讓他們心理平衡?因此這些人在劉兵備地帶領下,都到巡撫衙門來說道。

    楊巡撫緩緩道:「黃軍門這種做法確實是說不過去,晚上老夫找他說說去!」

    一干官員都是大喜。

    晚上時分,黃來福吃過晚飯,正要找本書看看。忽然有家丁拿著一個名貼來報,說是楊巡撫求見。

    黃來福哦了一聲,楊小驢與顧大刀都是在他身旁服侍,楊小驢道:「奇怪,這個巡撫怎麼會來總兵府?他不是與少爺很不對眼嗎?」

    黃來福笑道:「肯定是關於煤礦的事,他既然屈尊來訪。大家等會神情中就客氣些好了!」

    說著他整肅衣冠,帶領各人迎了出去,只見楊巡撫一身便服,只帶著幾個家人,含笑站在門外。黃來福呵呵笑著,將手一拱,說道:「難得難得。楊大人降尊忘貴,光臨鄙處,蓬蓽今日生輝矣。請屋裡坐!」

    楊巡撫笑道:「倉猝晉謁,勞動起居,萬乞怨老夫唐突之罪。」

    黃來福道:「哪裡哪裡,豈敢豈敢!」

    將楊巡撫讓了進來,越過天井,進入堂屋內,二人平磕了頭,分賓主坐下。

    黃來福吩咐家人獻了茶,問道:「未知楊大人大駕光臨,有何指教?」

    楊巡撫呵呵笑道:「指教不敢。只是來找黃軍門商議一些事務。」

    黃來福哦了一聲。說道:「楊大人請說!」

    楊巡撫向左右瞟了一下,轉到黃來福身上時。己經是神情親切,他道:「黃軍門。老夫癡長你幾歲,又是同僚,大家也不必見外。老夫就不客氣稱你為賢侄了……」

    黃來福一怔,心想什麼時候我成了你的賢侄了?前此時間我們關係還緊張著呢,如同水火一般,眼下又賢侄出來了。這位巡撫的臉皮太厚了吧?

    當下也不言語,只是微微一笑。

    楊巡撫呵呵笑道:「賢侄啊,老夫今日是專誠拜訪,前些日我們雖有些不和,卻是因公而爭,無關大局。今日拜訪,若賢侄不嫌老夫愚魯,便有一些肺腑之言與你說。」

    黃來福笑道:「能面領清誨,來福自然是受惠匪淺,楊公請說!」

    楊巡撫道:「賢侄啊,你年貌還輕,卻是夙受庭恩,不到而立之年便身居高位,之因為如此,更應該謹言慎行,如此,才能上不負國恩,下不貽民怨,使之蒼生有福。賢侄這些時日行事魯盲了,你剿除各地礦主之事就不說了,此輩也非良善。不過你經營各地礦產,怎麼能盡交於商賈之輩呢?寧武上下同僚官員,皆有怨言啊!」

    黃來福冷哼了一聲,這楊巡撫口燦蓮花,其實也不過是貪圖礦產之利罷了。他今日前來,果然是為各官員們作說客。

    不過在黃來福地計劃中,確實也有將寧武關上下納入共同利益集團的打算。如此,才能用得上他們手上的人力物力權力,為自己的最終目標出力。

    在黃來福的打算中,寧武鎮城內的軍戶營兵們,最後都要能養活自己,如此,才能最終減輕山西鎮民眾的負擔,為山西鎮的經濟起飛提供內需。

    現在的山西鎮,共約有官軍四萬多員,馬匹一萬多匹,一年需要京運年例銀20萬銀子。此外,還有各地的民運草九萬五千餘束,民運本色米豆二萬一千餘石,折色銀三十二萬二千餘兩。這些大多都是靠山西鎮各地軍堡州縣運來地。

    京運年例銀由大明太倉國庫中支出,最後拖垮了大明財政。而民運糧等,又給各地民眾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千里運糧,非常艱難,而且路上浪費非常嚴重,民眾所出可說是幾倍於此。加上天災的,邊鎮民眾困苦,可想得知。

    要改變這一切,只有軍隊自己養活自己才能解決。黃來福己經在五寨堡等地有所改變,他希望在寧武關也能改變,最終改變整個山西鎮。

    當下他微微一笑,對楊巡撫道:「楊公說了這麼多,無非也想自己入股,對不對?」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5 00:02
正文 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
    楊巡撫一怔,好在他臉皮厚,被黃來福說穿了來意,臉也不紅一下。. 他呵呵呵地笑了一陣,說道:「賢侄要這樣說,也無不可!」

    黃來福微笑道:「古人有雲,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黃某也要說:有錢大家賺,只要誰出得起銀子,都可以入股。各人出的銀子越多,年底分的紅利越多。」

    「至於將礦產交於商賈之輩,來福也有自己的考量。此輩雖說唯利是圖。然在經營上,我等確實不如。各地官吏是什麼樣的貨色,楊公與我都清楚,以他們的本事,如果將礦產交於他們手中主理,不賠得輸褲子才怪。我黃來福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賠錢的!」

    楊巡撫不住地乾咳,只覺得黃來福說話太直接粗魯了,很不合他的身份,更不合官場的中庸之道,不過他說的倒是實在話。既然黃來福都裸了,楊巡撫也拋開臉皮了,他沉吟道:「老夫與劉兵備等人確是有意入股,就不知道要投入多少銀子?」

    黃來福豎起一根手指道:「最少一千兩銀子,少了免談!我們寧武的礦產經營可是大手筆,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收進來的。」

    楊巡撫倒吸了一口冷氣,一千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放在後世,就是人民幣60萬了。寧武關雖說是一個鎮城,然富戶卻是不多,官員中富豪身資的也不是很多,遠遠不能與太原等地相比。如果說楊巡撫與劉兵備拿得出這筆錢,然後他們手下的大部文官武將們,卻是出不起這個錢了。

    楊巡撫臉有難色,道:「賢侄,這門檻太高了吧?恐怕……」

    黃來福笑道:「楊公,要賺錢,就要投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您手下的那些武將小吏們。他們一口氣拿不出這筆錢,可以幾個人合起來出錢嘛。再說了,也不一定只有投錢一途。他們也可以用手中的資源來交換嘛!」

    楊巡撫立時眼神炯炯,道:「賢侄的意思是?」

    黃來福道:「這樣說吧,比如您手下的標兵營。你可以讓他們全部出來幹活啊。還有城內那兩營散兵。還有指揮使屬下那些軍戶,也可以全部出來做工嘛!這樣,楊公你們不投一文錢,同樣可以獲得分紅。當然了,這些人到了礦山之後,他們就要服從礦山的管理,他們自己賺來的工錢,也歸他們自己養家餬口。不得剋扣。楊公您看這樣不是很好?」

    楊巡撫腦子轉得飛快,他沉吟良久,最後覺得黃來福地提議,也不是不可以。

    見識過黃來福的來福營精銳後,楊巡撫也知道,就算自己的標兵營人數達到一萬,也是對黃來福無濟於事,所以全部留在身邊沒意義。不過親兵家丁是自己安身立命地本錢,他不可能全部散出去,他決定身旁留兩千人。餘者的一千人就放出去算了。至於城內的散兵們。楊巡撫沒有理會地必要,就隨那些人自己了。

    當下他微笑道:「如此也行。老夫回去與眾人商議一下!」

    他站起身來,道:「叨擾賢侄了。時候不早,老夫告辭!」

    黃來福道:「天色己晚,就不久留了,楊公慢走!」

    親自將他送出總兵府邸。

    走在街上,楊巡撫回望了總兵府一眼,冷哼了一聲:「武夫之輩,滿嘴地銅臭!」

    不過想想入股後的美妙前景,他又高興起來。

    在門口,望著楊巡撫車馬遠去的身影,黃來福也是哼了一聲:「想賺錢還扭扭捏捏,假清高!」

    楊巡撫回去後,告知眾人這個好消息,大家先是一陣興奮,總算加入黃來福賺錢的這班車了。接著是大大小小官員們的爭吵,不過到了最後,大家都不得不接受了黃來福的提議。一時之間,寧武官場一片熱鬧,大家見面時,都是相互詢問:「你投錢了多少?」

    對於當地的普通小吏小將來說,他們只得四處借錢,或是十幾人,二十幾人合起來共同湊出千兩銀子。對於那些有些權勢的人來說,比如城內兩營散兵地守備莊禮漁、徐魏友,寧武關指揮使孫之去,他們就打算將手中的軍兵全部放出去,以換取黃來福年底對他們的分紅。

    平時這些人帶兵時,吃空餉也撈不到多少錢,驅使那些軍戶們為他們種田,更是收穫寥寥,還不如做礦山的股東來得豐厚與穩定。

    至於各人田中沒人耕種,來年寧武會不會沒糧食吃,大家都想得很開,寧武沒糧,可以從五寨堡買嘛,手上有白花花的銀子,還愁買不到糧?最不濟的,大家花點小錢,僱傭一些民戶們耕種自己田地,也是一種辦法不是?

    而那些營兵軍戶們也很高興,在軍中時,他們動不動就被剋扣軍餉,一年拿到的錢糧不到半數,軍戶們就更慘。在黃軍門的礦山中做事,雖說辛苦些,危險些,但每月拿到的錢糧卻是實實在在的。黃來福在神池堡地所作所為,他們可是打聽得很清楚,知道黃軍門待人仁義,每月地錢糧從來沒有拖欠之說。

    只有楊巡撫標兵營中那被裁退的一千標兵們心中不滿,對楊巡撫起了怨恨之心。他們原先在標兵營中,吃好地穿好的,每月糧餉也拿得足足地,現在要去幹那辛苦無比的礦工活計,他們哪個願意?鬧到最後,楊巡撫只能再將這些標兵們招回去,改由銀錢入股,他可不想鬧出什麼兵變。

    當地營兵軍戶們全部放出去做事後,寧武鎮城內的兵力,只餘黃來福的來福營兩千人,楊巡撫的標兵營三千人了。至於劉全利參將,他帶的兩千寧武營將士,以後就成了專業的護礦隊,專門護衛寧武各地礦山的安全。

    不過黃來福認為當地有這樣的兵力己經足夠用了,兵在精不在多。如果看上去太少,到時再招一些青壯訓練就是了。原來的豆腐渣軍兵,黃來福並不指望他們打仗,放出去後。就不會再收回來了。

    而且等以後事情上了軌道後,由於這些軍馬都事實上轉業了,黃來福還將向朝廷提議免了這筆糧餉錢。省得各軍將還拿著編製。在實事上吃空餉。最後黃來福還會免了山西鎮地全部民運糧,將壓在鎮內百姓沉重的山頭搬開。

    萬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593年11月17日。

    錢糧己經到齊,寧武關的各礦山開採建設事宜,己經拉開了序幕。

    從這天開始,寧武城內城外,是熱鬧無比,各街頭巷尾。各茶樓酒肆,到處是談論此事地人。雖然眼下天氣己是寒冷,各人走在家外,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襖,有些家有餘財的,趕時髦地,就穿上了五寨堡出產地呢絨面料大衣。

    不過寒冷的天氣,卻是沖不走各人心中的火熱,己經被確定為礦工身份的原各營兵衛所軍們,在別人羨慕的眼神中。一隊一隊的出城。他們跟著工頭們,往各礦山而去。

    由於寧武關各地煤礦規模大。需要的人手眾多,所以除了這些軍士礦工外。還有許多當地的民戶青壯也是爭先恐後地加入,還有許多當地流民們,也是找到了飯碗,用以養家活口。此外還有原寧武關各處地礦工們,也全部被聘用,這讓他們原先有些擔憂的心,己經完全落了下來。

    在寧武關各煤礦的建設中,由於當地己經分佈著無數的礦眼,這都是當時各礦主們開挖的。現在要做的是,就是倣傚神池堡,將各煤眼挖寬挖深,開鑿井筒,建井下支護,佈置運輸與通風的巷道,更好地解決煤窯中的排水與礦井照明等問題。

    礦眼附近,又建了一排排的營舍房屋,以為煤場。由於寧武當地煤質好,煤層厚,埋藏淺,易開採,所以該地的礦產建設,比神池堡來得容易,只短短地一些時間,很多地方就變了樣。

    而且除此之外,由於煤開採出來後,需要有人運輸,有人販賣,所以不說很多商賈趕著馱牛車馬前來,就是很多當地青壯,甚至是婦孺小孩,也是背著大大地筐,準備來此背煤,每天賺一些錢財花用。

    除此之外,大批青壯雲集寧武關各地開礦采煤,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不說靠近各煤礦地陽方口,東寨,化北屯,懷道,薛家窪等地村鎮民堡因此受利。就是各煤礦附近,很快也形成了一個個商業點,大量的旅舍、雜賣鋪、客店、飯莊,娼寮不斷湧現出來……

    因為開礦采煤,整個寧武關地經濟都活了起來。

    與此同時,寧武關內的畜牧養殖之事也開始準備,寧武西北的管涔山森林密佈,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特別是在荷葉坪山與馬侖草原上,有著幾萬畝水草豐盛的高山草甸。

    在這裡,除了可以飼牧良馬,畜養牛羊豬鹿等物外,還可以做木材生產,種植各種的珍貴藥材,養植銀盤蘑菇等事。

    在那些出來做工的當地營兵衛所軍中,各礦山都是挑選的青壯,那些稍老弱些的人,黃來福就安排在這裡做事,當然工錢是不如在礦山中做事的。

    除此之外,黃來福還招募了許多當地的民戶流民在這裡做事,為當地許多民眾提供了飯碗。一時之間,寧武關上下,對黃來福的感恩戴德聲不斷。

    由於冬天到了,所以現在管涔山各處事務,只是在趕來寧武關的王啟年指導下,做一些準備的工作,具體的事宜,要到了明年開春後再說。

    萬曆二十一年十月三十日,公元1593年11月22日。

    這天是小雪時節。

    在寧武關各地一片繁忙的時候,顧雲娘來到了寧武關。

    隨顧雲娘前來的,除了服侍她的丫鬟侍女,親將家丁外,還有五寨堡城市管理局局長何副千戶,五寨堡建設局局長楊安章等人。

    這二人是來處理寧武關城市及道理建設的,他二人在五寨堡幾年,對於這方面的工作,己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現在黃來福鎮守寧武。五寨堡相關的機構,也要慢慢搬到寧武關來。不過在黃來福的打算中,五寨堡是他地總部。餘者地方只會建一些分支機構。

    當顧雲娘等人來到寧武關時,這裡是一片欣欣向榮,百廢俱興的景象。各人精神面貌頗有不同。特別是進了寧武城後。原先大部坑坑窪窪的街道土路,己經變成了平整寬闊地水泥路面,街兩旁還有筆直乾淨的排水溝,預備種上花草樹木等。街上的垃圾污水等物,己經清掃得乾乾淨淨。

    街上原先眾多衣衫襤褸地流民乞丐,基本上都見不到,他們都到各地礦山或是管涔山上去做事了。現在街上來來往往,都是神色匆匆。又臉上帶著興奮地人。

    大老婆大駕光臨,黃來福自然是要出城迎接。由於顧雲娘是黃來福的妻子,不管願意不願意,楊巡撫,劉兵備等人,現在都與黃來福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加上顧雲娘是四品誥命夫人,這可是很難得的。禮制上,他們也應該出城迎接。

    因此當顧雲娘一行車馬到達寧武城時,城門口上。滿滿都是迎接的寧武關大小官員們。

    當顧雲娘下了車馬時。一時間各人都是整齊地吸了口氣,竊竊私語聲四起。居移氣。養移體,經過幾年的將養。顧雲娘己經頗具華貴之氣,加上那種少婦的風韻,說有多誘人又有多誘人。

    楊巡撫喜好女色,一時看呆了眼,只是色迷迷地看著顧雲娘,直到劉兵備在旁輕咳了一聲,楊巡撫才反應過來,臉上又恢復了那種道貌岸然的神情。

    顧雲娘頭戴珠冠,身穿四品誥命夫人服,含情脈脈地見過自己丈夫後,又與各官員們行禮。除了楊巡撫與劉兵備外,很多官員們,都要向她叩頭。

    黃來福頗有些自豪,他上前拉住她溫軟嫩滑地小手,說道:「娘子一路前來辛苦了!」

    顧雲娘眼波流轉,白了黃來福一眼,輕笑道:「如果不來看住你,怕你又在外面找野女人了!」二人攜手進城,前面是儀仗開路,後面是大批的官員跟著,一路上,不說顧雲娘好奇地左看右看。就是街的兩旁,也是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對著黃來福與顧雲娘指指點點。

    「黃軍門身旁的女子是誰啊?長得真是好看。」

    「這你都不明白?這是黃軍門的媳婦兒,還是四品誥命夫人呢,你看那誥命服,第一次見到吧。」

    「嘖嘖,四品誥命夫人?真是了不得啊!」

    「黃軍門是個大英雄,他的媳婦兒也長得俊俏,真是郎才女貌啊!」

    街上的人議論紛紛,越往城內去,街旁圍觀的人越多。黃來福這些天在寧武關的種種事情,非常得當地人心,愛屋及烏,對黃軍門地夫人,寧武關各人,也是抱有極大地敬意。不知是誰先敲響了鑼鼓,點燃了鞭炮,一時之間,寧武關街上是鑼鼓喧天,鞭炮聲震耳欲聾。

    看到這樣的情形,顧雲娘自然是歡喜無比,而楊巡撫,劉兵備等人則是臉色不好看,黃來福這廝,如此會邀買人心,他們到寧武關幾年,還從來沒有得到過這種享受呢。

    一行人進了總兵府邸,黃來福宴請寧武各人,為顧雲娘等人接風洗塵。晚上時分,楊巡撫等人又在鼓樓為顧雲娘作接風酒。一直到了很晚,黃來福與顧雲娘才有些酒意地回到府中歇息。

    舒舒服服坐在熱榻上時,黃來福問起了五寨堡一些事,顧雲娘說了,她笑道:「堡內現在有秀荷妹妹在,妾身不知道有多放心,相公不知道,秀荷妹妹理起帳目來,不知道有多快捷呢!」

    黃來福笑道:「那你就輕鬆了!」

    顧雲娘凝視著黃來福,輕聲道:「相公,妾身想你!」

    黃來福柔聲道:「我也是!」

    二人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一夜,不知了多少次。第二天,黃來福專門放下事來,陪顧雲娘遊玩寧武各地。

    寧武素有黃土明珠之稱,境內山川秀美,峰巒疊嶂,早在隋唐時,就是馳名遠近地名勝之地。境內名勝景點頗多,有汾源靈沼、天池錦鱗、蘆芽滴翠、支鍋奇石、旁橋煙虹、梁峪流蝦、禪房夕照、恢河伏流等著名八景。

    在管涔山上,有著寧武天池,萬年冰洞。寧武天池鑲嵌在高山之巔,從古至今就是避暑勝境。漢武帝劉徹,唐李淵父子均在此留下足跡。尤其是隋煬帝時,敕令環天池築起避暑行宮汾陽宮,宮宇殿閣,迤麗百里。至於萬年冰洞,內中巨石陡峭,冰柱林立,積冰終年不化,堪稱絕美。

    當黃來福與顧雲娘一一遊覽這些地方時,顧雲娘不由驚歎連連:「好美啊!」

    走進冰洞內,各冰石形象逼真,驚險絕倫,讓人見了歎為觀止。至於寧武天池,池面澄清如鏡,讓人見了更是心曠神怡。

    黃來福心中一直在盤算,能否在寧武這個地方搞旅遊業,聽了顧雲娘的嬌歎後,不由向她看去。此時二人正站在天池旁,或許是顧雲娘昨晚雨露滋潤後地緣故,此時顧雲娘臉上如玫瑰般嬌紅,再映上旁邊的湖光山色,真是嬌美不可方物。

    看到黃來福看來,顧雲娘眼眸水汪汪地白了他一眼,頗有些勾魂攝魄的味道:「幹嘛,看你樣子,就是在不想好事!」

    黃來福嘿嘿一笑,道:「為夫確實是在不想好事!」

    一把將顧雲娘摟入自己的懷中,在顧雲娘的嬌吟聲中,己是一把吻在她那豐滿柔軟的雙唇上。

    二人席天幕地,縱情歡樂!

    寧武之事己經基本告一段落,黃來福將目光轉向了塞外墾殖移民之事!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6 21:15
正文 第178章 大移民
    萬歷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

    先前關於賞銀改革,士兵們態度調查等問題己經完全清楚,約有九成的將士願意實行新的斬首賞賜制度,以斬首一級,換取河套之地良田400畝。

    各人也同意了黃來福定下的賞銀公積金製度,以斬首一級賞銀40兩,每次先發5兩,余者的35兩銀子,存進公積金內,等士兵滿五年退役後一起發下。畢竟每次斬首賞銀的數目太龐大了,支付不易,大家都理解黃軍門的難處。加上黃來福一向都是守信用之人,將士們都非常相信黃來福。

    因此到了這天,關於朝鮮之戰五寨堡軍隊殺敵的斬首賞賜,黃來福吩咐賞了下去。以銀子先發,土地記在軍功冊上,等士兵們退役後,可到塞外去劃分土地。

    此次受獎勵的人,將士有在五寨堡,也有在寧武關內,朝鮮之戰五寨堡軍隊共斬首三千餘級,有九成的人願意接受土地,這就需要土地近百萬畝。

    這批土地不是小數目,好在河套之地良田眾多,達千萬畝之多,足夠黃來福來賞了。就算將來河套之地不足,黃來福還可以繼續向北方,向西邊發展不是?這個世界上土地多著呢,黃來福一點也不擔心。

    在黃來福原來的盤算中,大明的百姓如果走口外,成年男子可以領取200畝土地,成年女子可以領取100畝土地,略高於唐初均田制的一丁授田百畝。

    這些土地中,每畝地只需交納土地費用一錢銀子,就可以終生擁有,200畝土地總共不過20兩銀子,並且前三年還可以免稅。這太吸引人了,要知道。在眼下的大明內地,就算一畝土地,最少也要賣幾兩的銀子。

    這是普通的大明民眾,對於自己軍隊賞賜的土地,這個每畝地土地費用一錢銀子黃來福也免了,而且他原來還打算將來免了軍士土地糧稅的。

    不過後來他想想,如果這樣做的話,將來地危害太大了。所以黃來福打算只免他們五年的錢糧,以後與民眾納糧如一。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黃來福知道,在古時中國的農業社會中,土地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用繳稅的特權階層的存在,往往國家到了最後。就是這樣崩潰的。

    特別是在大明朝,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由於大明士紳都是免稅,所以明中葉後,各地自耕農紛紛投身為奴,用以免除自己身上固定地人頭稅,徭役等(看看范進中舉就知道)。很多人寧可藏身大戶的羽翼之下,變成農奴也不願當所謂的自耕農。

    依黃來福的相關了解,到了大明後期,至少有一半的農民都這麼藏了起來。造成了戶部黃冊和魚鱗冊中的在冊人口還不如建國初期的人口。這樣地結果是,由於對土地與人口的瞞報,導致富者繳稅少,貧者繳稅多,最後大量自耕農的消失,最後國家沒有收入,不得不壓榨越來越少的自耕農,最後導致絕大多數的自耕農破產,成為流民。最後天下大亂,皇朝滅亡。

    塞外這個地方,黃來福為防萬一,他是要將來留作自己地盤的,而且還要留給自己的子孫。有鑒於此,黃來福是絕對不允許該地存在任何不交稅的階層。將來在塞外所有地方,不論是誰,是軍還是民,還是文人,都要納稅。而且還要按照土地產出來值來收稅。而不是以人頭稅的收稅方法。

    拿到了賞銀與土地憑證後,一干五寨堡將士們都是人人歡喜。而當地寧武關的軍士們看到這個情形,也是人人羡慕。

    而到了今日。黃來福公然要經營塞外地消息己是在寧武關內傳得沸沸揚揚,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豪之家,都在談論這個事情。

    初二日下午,黃來福在寧武關總兵府內接見了數百位願意經營塞外的商賈們,商議屯墾之事。

    早在萬歷二十年時,己有各地商賈們在黃來福暗中支持下,紛紛前往塞外,不過還是相對低調。現在,黃來福決定結合山西鎮的軍政商民力量,大張旗鼓地開墾塞外。

    眼下塞外開墾的目標暫時是邊墻外清水河及準格爾旗一帶,清水河有可耕之地六十萬畝,天然草場一百多萬畝。準格爾旗有可耕之地178萬畝,宜林宜草面積800萬畝。經過商賈們近兩年的經營,這裡己經有一部分農田被開墾,一些草場被開闢為畜牧農場。

    到了目前商賈們對兩地的經營都很順利,就算有些會有一些蒙古小部落來騷擾,也被商人護衛隊輕鬆擊退。只不過由於當地人力不足,所以二地還有大批的土地與草場沒有被經營,空廢在那裡。

    商人們都希望黃軍門幫他們解決人手問題,黃來福當然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在農業社會裡,土地兼並是一個無法消除的死穴,永遠都無法根治。眼下的大明朝,土地問題己經沒救了,遍地地流民。只有對外擴張,將人口轉移出去,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初三日。

    黃來福發布“墾殖事宜”,並請寧武當地版商,印刷了無數份單子。隨後,或通過各商賈帶到各地,或是令人貼到各軍堡中州縣中,或是送到各茶樓酒肆中,或是交孩童們貼於各大街小巷中,宣傳黃來福的塞外墾殖事宜。消息傳到各地後,立時整個山西鎮都轟動了,而且還遠遠地向外鎮外省傳去。

    山西這個地方,人口多,土地少,大多又貧瘠,加上年景不好,幾乎年年都要發生或大或小的災害,年年都有難民,各軍堡州縣中流民貧民眾多,一向有移民的習慣。並不是很眷戀故土。

    加上黃來福的宣傳太誘人了,只要是一丁口,就可以在塞外領取土地200畝,費用僅為每畝地一錢銀子,並且前三年還可以免稅。要知道,現在在太原等地,就是下田,每畝地也要好幾兩銀子。

    對於那些連幾兩銀子都拿不出的人。他們先可以到塞外商賈們開辦的各農場中做事。一路上,他們的路費食宿由商賈們負責,肯定不會凍餓著。到了目的地後,包吃住不說,每月還有工錢。以後積下錢,同樣可以在塞外買田置地不是?

    以往民眾地印象中,塞外都是一片地不毛之地。而且是凶悍地韃子橫行,不過聽了黃軍門派下的宣傳單後,他們恍然大悟,原來塞外還是這樣地樂土啊,至於安全問題,有黃軍門的保證,又會有什麼事了?

    這下子,不說各地流民貧民,就是很多正常人家也動了心思,很多家口多地。一般家產只能由嫡長子繼承,其餘諸子只能自謀生路。現在,很多人紛紛拿著銀子,想到塞外去創下自己的基業。那些富豪人家,更是紛紛派家人出塞,特別是寧武關地楊巡撫等人。

    從初六日起,隨著黃來福“墾殖事宜”宣傳單相繼傳到各地,山西鎮各軍堡州縣都是一片熱鬧的情形,茶樓酒肆滿是熱火朝天談論此事的人。各街上。商人們招募流民,讓他們到自己的農場中做工。富有一些的人家子弟,打點行裝,準備出發。

    萬歷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從太原往寧武,從太原往岢嵐州,從五寨堡往老營堡的路上,就形成了滾滾的人流,很多墾殖人員都是拖家帶口,他們不顧寒冷。推著小車。趕著騾子,挑著自己地孩子。滿懷希望,往塞外之地而去。

    在黃來福等人的安排中。那些在塞外商賈們農場中務工的人,就由商賈們帶領,安全由他們負責。而那些準備在塞外買田置地的人,則是經由五寨堡後,當地軍隊對他們進行簡單的編製。

    這些人十戶編為一甲,十甲編為一里,均設有甲長與里長,並有一定的武裝人員。黃來福向他們賣了一些腰刀和長槍,以後隨著規模的擴大,他還決定賣火槍,畢竟塞外是別人的地盤,危險是存在的。屯墾人員必須有一定的武裝保護能力。移民潮中,據黃來福等人地統計,短短幾個月中,就有數萬人前往塞外,為各農場的商賈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龐大的人流前往,還為沿途各地提供了大量的商機。沿著遷移的路上,各樣的旅舍、客店不斷的出現,又為很多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和山西各地百姓地熱火朝天不同,大明的內閣官場,則是對黃來福的大手筆集體失聲,各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他們當然知道塞外屯墾對大明有好處,不過這不是會挑起邊畔?只是這是黃來福的事,他都不怕。再說了,萬歷帝都默認了,他們還說什麼呢?

    忙於移民,忙於寧武關之事,忙於軍務,在各類繁忙的事情中,時間過得飛快,很快,時間來到了萬歷二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元1594年2月19日。新年佳節又到了。

    這天是大明的農曆除夕日,早在之前,黃來福就將自己在五寨堡的小妾劉玉梅,渠秀荷等人,還有自己的幾個孩子招到寧武關。雖是黃思豪,楊氏等人沒在身旁,但大家吃年夜飯、換門神、貼春聯、掛年畫、掛簽、貼窗花,吃餃子等,熱熱鬧鬧,一起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

    無例外的,馬久英公公也是與黃來福一起過年,還有黃來福地眾多姐夫,姐姐們,也是一起過年。大家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恢復了正常地工作。

    新的一年開始了!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6 21:16
正文 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

    萬歷二十二年來到,新年新氣象。

    正月二十日,萬歷帝下詔嚴督各地官員安民滅盜:

    “去年各省災傷,山東、河南以及徐、淮等處尤為嚴重。朕屢次下令救濟,不知有司曾否奉行,百姓是否得到實惠?值此公私交困之時,不知各地除了動用國家錢糧之外,是否有急救便宜措施?各地鬧事的礦徒是否已經安置歸農?今日四方吏治,全不講求荒政,牧養小民,惟以搏擊風力為名聲,交際趨承為職業。費用侈於公庭,追呼偏於閭裡。囂論者不能禁止,流亡者不能招徠。遇有盜賊,則互相隱匿,或故意徇私,以求免地方失事之咎。而各撫、按官亦止知請振請蠲,不能汰一苛吏,革一弊法。如此上下相蒙,釀成盜賊之患,朕甚憂之。自今當以安民弭盜為有司之黜陟,如有仍前欺隱及玩視詔令者,當重治不宥!”

    二月初四日,總督倉場右都御史褚上疏說:“務核漂流漕米之數,以革奸弊。僉役殷實旗軍,以免侵漁盤剝。造堅固漕船,以保倉儲。編成水伍,以革強橫需索!”

    萬歷帝從其議。

    二月二十八日,右都御史孫丕揚奏疏民隱吏治之事:“今吏治民隱分為二途,請即以民隱責吏治:一、責守令以實戶口。二、責守令以墾荒田。三、責守令以寬賦額。四、責守令以興禮教。五、責守令以備凶歉!”

    萬歷帝命下部,院施行。

    四月初二日,福建巡按陳子貞奏陳墾田通商四事:“一、請開海山、海壇、南日三處荒田,三年後起科、充本處兵費。二、請裁租稅。將全省寺田逐一清查,照議減租稅三分之二,余徵充餉。其商稅,除挾資入番滿載出境本重利倍之外,如本境細微交易盡免。天主山蕩。召民佃種,毋為勢豪侵占。三、清理屯田,將省中府縣屯糧另造一冊。備載軍名、地畝、坐落、佃種,印給實徵由帖,各府里長。遇屯軍索租晚帖扣留應納錢糧,余給本軍,糧官止催裡佃完納,勿更擾軍。四、請通廣東米穀。福州、興化、漳州、泉州之糧大半取足於廣東。廣東雷、廉、高、潮等處地闊收多。兩省撫、按不問豐歉,概計予糴糶和資,通商互惠!”

    戶部充其請。

    四月十五日,御史張蒲奏行制錢之事:“錢法之壞,實由於王府私造。近復阻滯。至如制錢行於民而不行於官。疏通無術。請自宗祿、官俸。下至戶口、商稅、驛遞、工食悉準兼搭制錢。錢糧除起運外,罰贖除積穀外。銀、錢兼收。援事例者,搭錢十分之二。省直復開寶源官局。鑄萬歷制錢。原使古錢地方,新舊兼用。嚴禁王府責成長史等官。”

    萬歷帝從其議。

    五月二十三日。內閣首輔王錫爵致仕。南直隸太倉州人。嘉靖四十一年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累官至祭酒。萬歷十二年冬,命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萬歷十八年,王錫爵上疏請預教皇長子、立皇太子,萬歷帝不聽,於萬歷十九年六月再次歸裡。萬歷二十一正月還朝任內閣首輔,改吏部尚書,進建極殿大學士,萬歷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再次致仕。

    王錫爵致仕的原因就是大明歷史“爭國本”事件的重要的一波“三王並封”,就是萬歷帝打算將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全部封王,這引起了朝臣們地渲然大波,作為皇帝背黑鍋人選的王錫爵頂不住壓力,只好致仕。

    從萬歷十四年三月開始,一直到萬歷二十九年八月,“爭國本”事件中,朝臣先後與萬歷帝相爭十幾年,全部都是圍繞著能否早日立皇長子為太子之事進行。在這場效量中,共有四任首輔去職,有數百位官員被罷官解職,但最後還是朝臣們勝利,萬歷帝屈服。由此可見大明文官們的力量。

    黃來福的評價是,在大明做皇帝太痛苦,這個皇帝就是讓他來幹他也不幹啊。

    內閣首輔王錫爵致仕後,需要有人代理內閣首輔一職,萬歷帝下令大臣們推舉入閣人選。吏部郎中顧憲成推舉王家屏,萬歷帝見了不由大怒。早在先前的三皇子並封之事中,顧憲成己經觸犯了萬歷帝,他對身邊人道:“朝廷立儲自有祖宗成規,顧憲成何得妄測是非?朕豈肯背卻祖訓廢長立幼,遺後人譏評?”

    再加上顧憲成明知王家屏向來與萬歷帝頂著乾,竟然還要推薦此人,擺明就是跟他過不去,萬歷帝忍無可忍,以“忤旨”罪將其革職回家。

    最後定下地內閣首輔人選是趙志皋,趙志皋其實在萬歷二十年三月己經任過一次的內閣首輔,不過在二十一年正月時就致仕,現在又趕鴨子上轎地就擔任內閣首輔一職。說實在,趙志皋是不想乾的,他己經七十多歲了,精力己經不濟,又個性軟弱,怎麼頂得住大明那些如狼似虎地言官們?但沒辦法,萬歷帝一定要讓他幹,他不得不幹,事實上,趙志皋乾得很痛苦,幾年後,病死在任上。

    將吏部郎中顧憲成趕走後,萬歷帝曾快意了一陣,不過他沒想到由此造成的後果,沒想到顧憲成這個人,會如此深地影響大明的歷史……

    大明到了中後期後,朝野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只要與皇帝對著乾,就算被免官,也會得到極高的人望,獲得不畏強權的名聲。

    顧憲成在官場中向有“對著乾”之稱,本來在張居正時,張居正不論說什麼,他都是反著乾。換了內閣首輔也是一樣。

    王錫爵曾對顧憲成說:“當今所最怪者。朝廷認為對的,外人一定認為不對。朝廷認為不對的,外人一定認為是對的。”顧憲成則是道:“我看應該這樣說,外人認為對地,朝廷一定認為是錯地。外人認為是錯地。朝廷一定認為是對地”

    本來他這個脾氣,一向在官場中人緣不佳,不過他被萬歷帝“忤旨”免官後。他的名氣猛然間暴漲起來,他在北京地居宅中,每天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不久後,他地弟弟顧允成和同鄉高攀龍、鄒元標、星、孫丕揚等人也繼辭官,這些人都是不待吏部批報,竟自封冠掛印而走,卻是激起叫好聲一片。

    眾人皆言顧氏等人孜孜國事,反而獲罪罷官,乃一正直無私之官吏。一時間,京城員吏皆以談論顧氏兄弟為榮。

    萬歷二十二年五月三十日。

    天氣仍是炎熱。京城燈市口大街旁紗帽胡同中卻是一片清涼。這胡同旁有一座石橋。石橋兩旁,長著幾株巨大地榕樹。榕樹地根莖一直深深地扎進溪水內。

    此時在榕樹下,己是停滿了各樣的車橋。不時布衫打扮的人,從橋中出來。往旁邊一清幽宅第中而去。

    此時在宅院之內,己是聚滿了各樣神情激昂的文人,大家吃著茶水點心,只是高談闊論。只有一身著布衫的男子,正負手而立,看著天井出神。

    男子年在四十五、六,神情中帶著一股倔強之意,不發一言,只是默默地聽著眾人的言語,正是被免官的吏部郎中顧憲成。今日聚會後,他就要離開京城,回自己的無錫老家了。

    離別在即,大家都是說一些善頌善禱地話,有時又言語間激烈。

    一中年男子大聲說道:“眼下朝中妖風日熾,閣臣奸邪。母雞司晨,婦人預聞政事,亦為不祥,只可恨我等無力整頓風俗,如叔時兄這樣的忠良之士,也被貶黜,奈何奈何。”

    另一人道冷笑道:“只是陛下深居九重,不聞政事,任憑婦人干政,小人橫行,若趙志皋之流,素無能力,又豈有輔助朝政,如此以往,國將不國!”

    又一小吏流淚道:“如涇陽先生這等耿直之士也被貶黜,朝中容不下正直之人。今國朝內有奸佞,外有黃來福,李如松等跋扈武夫,大明存亡危矣!”

    眾人紛紛應和,拍案直是嘆氣。

    一人卻是對先前小吏之話頗為不屑:“黃來福,李如松等輩睬他們做甚?此輩不要落於吾人之手,否則少不得代百姓除害。”

    眾人又是一片叫好聲,更是眾情激昂。

    先前說話那中年人叫鄒元標,字爾瞻,別號南皋,萬歷五年進士,今年四十餘,素以犯顏直諫,上疏改革吏治為榮,本來在吏部做個小官,素與顧憲成出聲出氣,在顧憲成被免官後,他也封印而去,激起了一片叫好聲。

    後一人叫高攀龍,今年不過而立之年,字存之,萬歷十七年進士,授行人,素與顧憲成交好,與顧允成、鄒元標等人一起辭官。

    眾人說了一陣,見顧憲成還是負手默然不語,鄒元標道:“叔時兄,我等既己決定不留在此污濁之地,今後何去何從,還乞兄斟酌賜示。”

    顧憲成肅然轉身,銳利地目光直視眾人,半響,他道:“如今綱常不舉,朝政敗壞,此國朝危難之時,吾輩豈可袖手觀之?吾議計己決,以回鄉講業布道,風範人物,扶持正論。以我一身,舉目綱張。若此,就算吾遽官削職,舍我一命,又有何懼?”

    在場各人都是聽得熱血上涌,顧允成與高攀龍、鄒元標、星幾人更是大聲道:“敢不持鞭附翼,追隨左右?”

    顧憲成猛地舉起面前一杯酒一飲而盡,臉上現出一股血色,他大聲道:“取筆墨來!”

    立時家人拿出筆墨紙硯,一書童磨濃香墨,拂開綾紙,顧憲成提起羊毫,四十餘年來走過地風雨歷程又在他地腦海中流淌,他感慨萬千,落墨煙雲,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妄擬古之人,歲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應有事,莫將夭壽貳吾心。”

    此詩的意思是:我從小就立志要像古代地偉人那樣做出大事業,但歲月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而今年近半百,生命垂危,且一事無成。然而我怎能去考慮自己的生老病死呢?一息尚存就當奮然進取!

    在眾人地大叫:“妙啊妙啊,真是寫出吾輩之心。”時,顧憲成潸然淚下。

    第二日,顧憲成等人離開京城時,送別的官吏多達百人。由於顧憲成是無錫人,所以他就回到了無錫老家。到無錫城時,前往城外迎接地官吏鄉紳多達數百人,大家都以自己家鄉出了一個敢與皇帝對著乾的鄉人而自豪。

    顧憲成在無錫住的地方叫端居堂,他回家後,就在家中講學。

    由於顧憲成的聲望,各地慕名來請教他的人絡繹不絕。不但是他自己家中,就是周邊的祠宇,客棧等都住滿了人。後於宅南處造了幾十間書舍供來人居住,一時涇溪南北,晝則書聲琅琅,夜則燭火輝輝。如此盛景,更引得諸多有功名之士爭相前來求教。

    不但如此,顧憲成還經常到蘇州、常州、宜興等地去講學,影響越大。

    萬歷三十二年,顧憲成在無錫城東興建東林書院,作為首倡發起人之一的顧憲成捐銀最多,又策動吳地官員和縉紳捐資助修,共用銀錢一千餘兩。顧憲成親自為書院講會審訂宗旨及具體會約儀式。書院內還懸掛著他寫就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東林書院開院後,顧憲成與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於孔諸人講學其中,每歲一大會,每月一小會,盛況空前。早在東林書院沒開院之前,士人相附就不少。東林書院建立後,很多被罷斥的士大夫,多聞風響附,講學之餘,往往諷議時政,裁量人物,朝內的官員亦遙相應和,時稱“東林黨”。

    隨著附黨的人數日多,東林勢力也日漸廣大,朝廷六部九卿,多半是東林黨中人。後來沈一貫入閣組建“浙黨”,兩黨相爭互鬥幾達五十年。

    歷史中,顧憲成被免官後,一直沒有復起,但他以一介平民,最終卻能影響朝廷,左右天下時局,也是一個奇跡。他開辦的東林書院,因此形成的勢力,可以藐視當朝首輔,可以阻擋大臣復起,甚至改變皇帝任命,而因他書院而形成的東林黨,也造成了大明歷史中長達幾十年的黨爭局面。

    這是萬歷帝當時沒想到的。黃來福也沒想到,這個看似與他完全不相關的一個人,他形成的勢力,會在今後幾十年內,如此的與他不死不休!
marine_w 發表於 2009-8-17 22:08
正文 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

    萬歷二十二年六月三日。

    朝中的變故,暫時與黃來福無關,現在他正忙呢。

    春耕後,不論是五寨堡,八角堡,老營堡等地,又開始了各項耕種畜牧的工作。而寧武的開礦采煤之事,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似乎整個鎮城都忙了起來。

    好在這些事情有五寨堡糧食局副局長顧世寶,五寨堡畜牧局局長王啟年等人在忙,省了黃來福許多事。現在的黃來福,己經在寧武關又起了一些機構架子,仿傚五寨堡,處理各項事物,各人都有各人的事,反倒是黃來福有些閑下來,整天亂轉,不知道瞎忙些什麼。

    除此之外,就是關於塞外移民的事,也是在穩步地進行著。由於塞外移民,各移民點需要大批的武器裝備,這幾個月中,不說黃來福兵器不知道賣出去了多少,就是為了打造兵器,五寨堡的軍器作坊也是每天開足馬力地生產腰刀長槍等。而由於鐵器需求的增多,神池堡大鐵廠每天也是開足馬力地生產。

    不過塞外面對的威脅是游牧民族,需要很多的弓箭,黃來福卻是沒辦法。他決定將來還是向移民們賣火銃。畢竟製造弓箭不容易,培養一個弓箭手更不容易,用火銃就簡單得多了,因此五寨堡的軍器作坊又是每天在大造火銃。這些事情一直忙到六月,這時黃來福在朝鮮之戰的軍功賞賜己經下來了。他仍是山西鎮總兵,進都督同知銜,蔭一子世錦衣指揮僉事。余者將士也各有封賞。兵部還同意了黃來福所請,以江大忠為五寨堡參將,鎮守五寨堡之地。這又讓眾人高興了一陣。

    為了加緊塞外移民之事,這天,黃來福帶著數百標兵們,到離老營堡不遠之地的水泉營堡視察。

    從寧武關往神池堡,往老營堡,再到水泉營堡,這裡就是邊墻了,連綿不斷地長城。從這裡出了關。就是塞外了。

    往常水泉營堡只是個小堡,不過由於從去年來,大批的內地移民到這裡,或在老營堡換關照。或在這裡換了關照出關,所以這裡很快熱鬧起來,將一個小堡擠得水泄不通,如車水馬龍的集市般。熙熙攘攘的都是各地的口音。

    關照是明邊塞守將對出關民眾頒發的出入境證件,為木製長方形,上刻有文字:“關照。某某守將給給照事,今據某某一名,於本月日出關換照,赴關驗收,如有冒名,查出定行嚴處不貸,此照。萬歷某年某月某日。”

    大批的內地移外到了這二堡後,換照出關,他們留下的字據文冊,最終移交於黃來福。由他手下統計人口數目等。而那些在商賈農場中務工的流民們。則是商賈們在內地就統計人數,不過同樣要換照出關。最終還是要報於黃來福處。

    留在這裡等待出關的眾多移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窮。相同之處地是,人人神情興奮,眼中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很多人拖兒帶女,或乘車馬,或是步行,衣衫襤褸的挑著自己簡單的行李,嘰嘰喳喳聲不絕。

    楊大安穿著一身單衣,背著一個包袱,也是站在一隊人中謹慎地看著這一切,他是靜樂人,家中長子,由於這些年家中老是遭災,幾畝薄田收成微薄,一家老小都不知道該怎麼活命才好,好在今年黃軍門來到了寧武關,他就隨著老父,帶著家中老小到了寧武城謀生。

    又聽了一個秀才念叨黃軍門地墾殖文書,他不由動心了,在塞外農場中做工,包吃住,待遇好不說,將來掙了錢還能在塞外買地,聽宣傳,那地可便宜了。

    有這種好事,他就抱著試試看的念頭,進了一個商賈招募組建的農場屯丁隊中,他的主意是先去塞外看看,如果好地話,就把家裡剩餘的人都一起移民過去,畢竟幾百畝地的吸引力是巨大地。

    不過他是個老實人,一路被領頭帶來水泉營堡後,一直是多聽少說,只是密切地關注著別人的神情。同樣看著城墻上的大軍走來走去的,也是充滿了畏懼之

    正在觀察著,忽聽身後一個人笑道:“這位兄弟,看你那拘謹的樣子,第一次出遠門啊?”

    楊大安轉頭一看,卻是一看壯年小夥,正滿臉笑容地看著他。

    楊大安臉上忙浮起了笑臉,道:“這位小爺叫俺?有啥事?”

    小夥笑道:“不用緊張,大家都是去口外,看樣子,我們都是在劉爺手下做事,以後大家就是一個農場的鄉親了。俺叫李大牛,兄弟怎麼稱呼啊?”

    楊大安看他沒有惡意,心下略略放心,又聽了他的名字,都有一個大字,心中會有一些親切感,當下道:“俺叫楊大安,是靜樂的,兄弟是哪人?”

    李大牛嘿了一聲,道:“看來我們還是半個老鄉呢,俺是寧化所的。”

    兩人更是親切起來,嘮起了彼此的家常,原來這李大牛算是老江湖了,不要看他年輕,卻是經常到外流浪,跑了很多地方,這次準備到塞外去碰碰運氣,乾個幾年活,積一點錢再說,到時再看看塞外有什麼機會。聽他滔滔不絕,楊大安心下佩服,他有些遲疑地問題道:“聽說口外那地方,比俺們老家冷多了,尿尿都得帶根棍,一邊尿一邊敲,是不是真地?”

    李大牛不由哈哈大笑,道:“哪有那麼厲害,只是比我們老家冷一點罷了,再說了,我們住地地方肯定有火炕,不用擔心。”

    兩人越說越合得來,不知不覺,己成為好友。李大牛感慨地道:“其實塞外是個好地方。荒地多,草場多,牛羊遍地,到處都是子野鼠洞,發財很容易。只可惜以前是韃子的地盤,眼下有黃軍門地大軍保證,我們地機會來了。我李大牛這次如果不發財,我是不會回老家啦。”

    聽了李大牛地話後,楊大安也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眼前關內往塞外移民地點分兩處,一處為清水河一帶。一處為準格爾旗一帶。如果說清水河一帶還帶著一些黃土高原的地貌外,準格爾旗這個地方,則大部分是草原沙漠的地貌了。

    六月的準格爾草原藍天明澈,白雲如雪。一片一片的綠草如海般的延伸到天邊的盡頭,綠草上還有各樣的野花中,充滿了生機盎然地景象。在黃浦川河邊,除了綠草外。還有一片片的林海,山坡上盡是各樣的大樹,棵棵都是樹幹筆直。直刺上天。

    黃浦川河河谷一帶是得天獨厚的,這裡靠近大明境內,只有草原,沒有沙漠,到處是草場及林海,水量相對又足。往常這裡只有一些游牧民族在放牧牛羊,不過現在河谷地許多地方,己經多了很多新開墾的田地,一些熟田中,一片片的麥浪在輕風的吹拂下泛起道道漣漪。

    離麥田不遠處。正有許多壯漢正在用土石樹木建圍墻房屋。離他們不遠地山坡上,一些女人及小孩則是趕著大群的牛羊。好一片悠閑的景色。

    當楊大安及李大牛一行新人到達這裡時,不由被面前地景色吸引了。楊大安更是貪婪地看著這一切。以後這裡就是自己安身之所了。

    對這些人的到來,農場主及當地屯丁們都抱以極大的熱情及善意,眼下塞外人少地多,大家耕種都非常吃力,有這些人來到,就太好了。

    很快,楊大安及李大牛等人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建有雙層夾墻的磚房石頭屋,建畜場,開墾新地等,每天都忙個不停。

    不過每天充足的飯食,每月足額的工錢,讓各人幹勁都很大。慢慢的,楊大安也了解了一些周邊的情形,知道沿這條河上下,密布著各式各樣的屯墾農場,農場中除了漢人屯丁外,還有一些窮苦地蒙古牧民跑來這兒來做事。

    畢竟草原上地生存環境還是非常惡劣的,常常會有雪災,每次災害後,大部落還好,小部落就會經常餓死人。對他們這些窮苦地牧民來說,雖說每天放牧牛羊,但其實每年吃肉的機會很少,很多人糧食都吃不起,草原上許多人,平時都是吃老鼠,草根,馬奶什麼地過日子,還有經常挖些野鼠洞儲備過冬物資。

    到了漢人的農場來,雖說每天幹活辛苦,但天天吃得飽飽的,還有工錢拿,這種穩定的生活吸引了很多蒙古小部落中的牧民拖家帶口的來投。

    當然了,對於黃來福的屯殖塞外舉動,不是沒有塞外的蒙古部落看到這種行為將來對草原的危害,不過很多小部落都是黃來福的威名,不敢輕舉妄動,至於一些大部落……

    在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的前方草原中,是蒙古俺答部落的地盤,有幾十萬的人口。至少到了萬歷年時間時,俺答部己經由單純的游牧生活方式,變成了農牧混合的生活方式,又放牧又種地的。

    他們學大明百姓,搞來耕牛種子,在黃河邊,還有歸化城的黑河一帶,大規模地種起田來,當然他們的種田本領不能與大明百姓相比,每年的收穫並不多。不過就算如此,他們對大明的糧食依賴,比幾十年前減少了許多。

    俺答部因酋長俺答汗而得名,隆慶和議後,俺答汗被封為順義王,此後年年通使,歲貢不絕。萬歷九年,俺答汗病逝,大明朝廷特賜祭壇七座、彩幣十二雙、布匹一百,此後俺答部由其妻三娘子主理。

    三娘子名叫中金,史稱“鐘金哈屯”是個厲害的人物,俺答汗去世後,其部就由她主理政務,掌管兵權,大明於萬歷十五年封她為一品“忠順夫人”。

    三娘子心慕華風,經常會到大同府去拜見總督吳兌,吳兌也將她當做自己的女兒看待,後總督換成鄭洛,也繼續將她當做女兒看待。三娘子先嫁俺答汗,再嫁其長子黃台吉,再嫁黃台吉的兒子扯力克,也算是一傳奇人物。到了萬歷二十二年時,她時年44歲。

    對黃來福的塞外墾殖,三娘子當然得到消息,不過她認為塞外地廣人稀,黃來福之舉,並不會與自己的部落起衝突。不過很多部落不是這樣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招集各部族長于歸化城內議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