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宋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連載中)

mk2257 2009-3-5 16:16:0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13 152837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47
正文 第五十章 中國的草民
    耶律馬哥的臉色很難看,李良輔就更不要說了,他臉上的表情告訴李虎,他對這一仗沒有絲毫的信心。

    女真人斷然放棄雲內,這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事。耶律馬哥和察哥之所以敢聯手派軍到西京參戰,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都認為大夏軍可以把雲內金軍牢牢拖住。

    雲內金軍在十萬人以上,即使完顏杲抽調一部分到西京戰場,雲內也會留下足夠的兵力以對抗遼軍和夏軍。西京大戰短期內解決不了問題,金漢兩軍一旦打得難分難解,大漠上的遼軍和黃河西岸的夏軍勢必會乘機發動攻擊,這樣金軍就會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所以從常理來說,金軍應該駐守雲內,保持對遼夏兩軍的威脅,即使兩線作戰,也要確保金軍在西京戰場上的側翼安全。誰知女真人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斷然放棄了雲內,把所有兵力都調到了西京戰場,這樣一來不但避免了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還讓遼夏兩軍形成了互相牽制之勢,短期內無法趕赴西京戰場。

    遼國皇帝被金軍打得逃進了夾山,遼軍實力喪失殆盡,遼夏盟約的基礎已經發生了改變,這時候金軍突然撤出雲內,即使夏軍遵守盟約,按兵不動,遼國皇帝也會害怕,擔心夏國趁火打劫,給自己致命一擊,所以遼軍不敢動,更不敢到西京參戰,而夏軍也不敢動,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遼夏互相牽制,都把眼睛盯著西京戰場。等待結果。

    女真人這一招很高明。雖然棄守雲內但拿到了代北戰局的主動權,假若不是耶律馬哥決心要到西京參戰,早早把夏軍拉到了殺虎口,那麼在目前形勢下,遼夏聯軍很難再取得彼此地信任而聯手進入西京戰場。

    在西京大戰期間,佔據雲內和放棄雲內,這兩個不同地決斷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勢。女真人因此破壞了三家聯盟,而三家聯盟卻因此陷入被動。

    「你還有援軍嗎?」耶律馬哥問道。他問這個話的時候神情恍惚,顯然腦子裡在想別的事,不過隨口問問而已。

    「我還有援軍。」李虎泰然自若。一副很自信的樣子,「大宋皇帝已經決定出兵支援,河東五萬禁軍正在寧武關集結,幾天後他們將趕到殺虎口戰場。」

    耶律馬哥和李良輔愣了一下,眼裡露出一絲喜色。但隨即神情就變了,變得讓人難以捉摸,那眼神怎麼看都很複雜。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你為什麼先前沒有告訴我們?」耶律馬哥的語氣冷冰冰地,帶著幾分惱怒。

    李虎急忙解釋,「前天童貫的特使劉到了大同,這個消息是他帶來的,出兵支援大同也是童貫下的命令。我也是前天才知道這件事。先前我和你們一樣。對此一無所知。」

    耶律馬哥和李良輔根本不相信。李虎投奔大宋,這可以解釋為無奈之舉。目地是騙點援助,同時也減少一個敵人。但李虎接受大宋軍隊的支援,這就是有預謀的了。大宋在攻打幽燕,大宋和金國有盟約,這時候大宋絕不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輕易決定出兵支援。十六日金軍開始攻擊大同,這算是女真人主動毀盟,但十八日李虎就說宋軍在寧武關集結要北上支援了,這怎麼可能?這只有一個解釋,李虎和汴京早就談好了條件,宋軍早就在寧武關集結,就等著女真人毀盟了。

    李虎和汴京達成了什麼條件?封王建藩那不值一提,大宋志在收復故土,中國人為此蓄積了一百多年的實力,謀定而後動,所以大宋人地目標絕不僅僅是收復燕雲,而是向北拓展疆土,也就是說,西京這一仗打完之後,大宋就要打代北,其後大宋還要打遼東,把北方蕃族和他們的土地、財富盡數收入囊中。

    李虎呢?李虎甘心做大宋的狗,為大宋人賣命?顯然不可能,李虎的目的顯然是借助大宋人的力量橫掃整個北方,做北方雄主。

    耶律馬哥和李良輔感覺自己受騙了,被李虎徹底騙了,但沒關係,李虎有李虎的高招,契丹人和黨項人也有自己地妙計。

    就目前形勢來說,當務之急是擊敗女真人。因為女真人正在打代北,嚴重威脅到遼夏漢三方地生存,而大宋還在攻打幽燕,另外也沒有實際控制李虎,大宋暫時還沒有威脅到遼夏漢三方的生存,相反,大宋為了將來能夠順利攻佔代北,反而要支援李虎,以確保遼夏漢三分代北,這樣大宋才有機會各個擊破。

    在大宋地支援下擊敗女真人之後,李虎實力損失之大可想而知,這時遼夏再聯手打李虎。契丹人只待平定了大漠就有軍隊了,而夏軍主力就在黃河西岸。這一仗打完之後,乘著宋軍主力還在打幽燕的時候,馬上攻擊西京。

    三家聯盟本來就是三家自救地權宜之計,擊敗女真人之後三家馬上就要反目為仇,這一點三家心裡都清楚,所以李虎騙他們,他們雖然有些憤怒,但也無所謂,因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馬上他們也要騙李虎了。

    耶律馬哥和李良輔勉強接受了李虎的解釋,而李虎也不怕他們走人。這時候三家聯手還有利可圖,三家反目,那就是自取死路了。

    「即使大宋派來五萬援軍,我們在殺虎口戰場上也只有十三萬人,這個兵力不要說包圍金軍,就算擊敗他們也很困難。」李良輔說到了現實問題,他指著地圖說道,「殺虎口距離鎮川堡一線只有兩百里左右,蒲家奴在此堅守。兩天內鎮川堡的援軍就能趕到。那時候被包圍的就是我們了。」

    「殺虎口地地形地確不錯,不利於馬軍作戰,但若想在此圍殲金軍,至少需要兩倍到三倍的兵力。」耶律馬哥苦笑道,「蒲家奴的軍隊是金軍精銳之師,圍殲他恐怕就是三倍的兵力都不夠。」

    「那你有什麼破敵之策?」李虎問道。

    「先讓蒲家奴攻打關隘,把他拖在這裡。與此同時。金軍主力猛攻鎮川堡,他們有二十多萬,你有十幾萬,雙方拼消耗。打個幾天之後,金軍損失大了,即使接到蒲家奴的求援,也不會及時支援,因為你的損失同樣很大。金軍隨時可以攻佔鎮川堡直殺大同。包圍大同後,殺虎口隨即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關隘守軍必然要撤,如此蒲家奴也就沒有危險了。所以兩相權衡,完顏杲會讓蒲家奴在殺虎口咬牙堅持,以主力猛攻鎮川堡為上策。」

    李虎笑而不語。耶律馬哥就是要利用金軍消耗漢軍,最大程度削弱自己地實力。

    「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李良輔跟著說道。「宋軍趕到後。我們和宋軍同時出擊,把金軍一分為二。以主力圍殲關口谷地上的金軍,以一部阻擊蒲家奴的救援。待我們把關口谷地上的金軍解決之後。再聯手打蒲家奴。蒲家奴必然向鎮川堡方向撤退。我們隨後追擊,直殺鎮川堡。此刻金軍兵力和我們聯軍地兵力應該差不多了,金軍只有撤退,沒有其它選擇,如此西京大戰可以大獲全勝。」

    李虎採納了這個建議。他對遼軍不抱希望,夏軍的戰鬥力肯定高於遼軍,但夏軍要保存實力,而自己這邊只有兩萬怨軍可以派上用場,所以算來算去,都不能貿然出擊,以免圍殲不成反被金軍打得抱頭鼠竄。

    現在只能指望那支大宋援軍了,但一想到童貫、種師道的十萬大軍被三萬遼軍擊敗,他就感到窒息,假如這支河東軍也是不堪一擊,這一仗打敗了,我拿什麼力挽狂瀾?

    他命令完顏撻懶和完顏母率猛安謀克於關口外列陣,以防不測。此處距離黃河和雲內都很近,假若給契丹人和黨項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殺過來,把軍隊全部堵在關口谷地內,那就麻煩了。

    銀術可指揮步軍攻擊關城。這支步軍大約五萬人,分別由漢人霍石、楊詢卿,渤海人高從佑,契丹人耶律李家奴和奚人蕭訛裡刺指揮。

    霍石和楊詢卿過去都是東北路的地方大員兼遼軍統兵官,對守城之術比較熟悉。既然會守城,自然就會攻城,所以經過一夜的商議,金軍擬定了一套攻城之策,並於上午辰時正展開攻擊。

    怨軍第一將白竹、第三將陸永,義勝軍副帥兼第一將傅秀國率軍堅守關隘,和金軍激烈廝殺。

    宗翰親自指揮耶律佛頂、耶律奴哥、劉宏等各部向鎮川堡展開正面攻擊。

    與此同時,宗望率軍猛攻鎮川堡左翼地小狼寨,宗磐率軍攻擊東頭溝,漢軍的左右兩翼同時遭到了金軍的猛烈攻擊,形勢愈發危急。忻州、寧化軍的鄉兵陸續到達寧武關。

    這些人衣衫簡陋,大部分人的腳上就是一雙草鞋,唯一證明他們身份的就是那件繡著鄉軍番號地背心。這些農夫們拿著自備地刀槍斧棍,背著弓箭,風塵僕僕而來。他們知道參戰意味著什麼,但他們義無反顧地來了,沒有怨言,也沒有恐懼,每個人都是豪氣沖天,每個人都願意為保家衛國而死。這裡面有白髮蒼蒼的老者,有不及弱冠地少年,還是一家三代。這些人從山間田頭飛奔而至,清晨、黃昏、子夜,都能看到他們走進寧武關那疲憊而高大的身影。

    入暮時分,張孝純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一位老者把僅有地半個餅子塞進孫子的手上,然後祖孫兩人相擁走進關隘的時候,他的淚水終於忍不住流了下來。

    這就是中國人,這就是中國的草民,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48
正文 第五十一章 西北人的苦
    張孝純憤怒了,當他看到折可存、楊陵和一幫將領站在自己面前,斷然拒絕自己的要求後,他再也按捺不住心裡的怒火,他爆發了,他怒聲咆哮。

    「這些鄉兵要什麼?他們為了保家衛國,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他們還要什麼?他們缺少武器,缺少鎧甲,他們甚至連一雙戰靴都沒有,你讓他們怎麼打仗?難道你們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去送死?」

    「張帥,你徵調鄉兵,本身就是讓他們去送死。」折可存那雙褐色的面孔因為激動而漲紅了,「這是去打仗,是和幾十萬金軍打仗,不是去押運糧草輜重,你知道嗎?能夠進入軍隊的鄉兵都是強悍壯丁,不是六十歲的老者,更不是十幾歲的少年。這些老者,這些少年,他們做為鄉兵的職責不是到前線打仗,而是在後方守護家園。請你不要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讓數萬無辜者白白送死。」

    「我為私利?」張孝純氣得眼珠子都紅了,「到底誰為私利而置社稷百姓於不顧?我叫你於十七日務必完成集結,但你的軍隊呢?河東第三將和第七將在哪?」張孝純把案几上的書信用力砸到折可存面前,「劉參軍從大同來信,催促我們北上,但你為什麼借口軍隊沒有完成集結而拒絕北上?難道等到大同丟了,山後九州丟了,我們才北上支援嗎?」「北上支援是童太師的命令,而不是皇帝的旨意,另外樞密院和三衙司對北上支援一事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漢王完全有實力守住大同。」折可存正色說道。「我們地目標是削弱漢王地實力,北上支援不是直接參戰,而是對漢王形成威脅。」

    張孝純傻掉了。這都是什麼世道,一個河東第二將都敢和帥司長官對著幹,尤其是折可存嘴裡說出來的話,更讓他吃驚。

    張孝純知道自己這個經略安撫使在河東沒有盤根錯節的關係,也沒有忠誠的部下。鎮制不了這些西北悍將。

    西北將門和汴京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些將門哪一個沒有後台?而汴京的人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也盡力培植、扶持和拉攏這些將門,所以朝廷上地爭鬥會直接延伸到邊關。很多時候邊關將領不是聽自己統帥的指揮。而是聽汴京的指揮,即使導致了嚴重後果,這些人也一樣沒事,因為汴京的人自會幫他脫罪,而大軍統帥則常常背上罪責。成為朝堂鬥爭地失敗者。

    童貫主持西北軍事二十年,多少人想把他推倒?但童貫一直沒有倒,這除了皇帝的絕對信任外,更重要的是童貫扶持了一批西北將領,他把立功的機會讓給那些沒落的將門或者行伍之士,然後提拔他們,把他們變為自己人。如果劉仲武和劉法沒死。童貫不會用種師道。如果童貫不用種師道,北伐就未必會敗。倒不是說因為種師道從中作梗就導致了敗局。而是童貫和種師道根本就隸屬於兩個對立地派系。種師道出任都統制是兩派妥協的結果,畢竟北伐牽扯的利益太大了。好處不能讓一個派系全佔了,這種妥協的結果導致童貫根本指揮不動這支軍隊。童貫聽皇帝的,而種師道聽汴京某些宰執大臣的,結果不言而喻。

    折家四百多年長盛不衰,歷經數個王朝,這個家族在處理皇族和京城的關係上有自己一套非常成功地手段。現在折家地後台是哪一個,誰都說不清,但做為一個蕃族又不是皇親國戚,僅僅依靠武力就在大宋榮耀了一百五十多年,可以想像這個家族在汴京深厚的人脈,所以折家在河東就是老大,任何一個帥司長官到了河東,都必須和折家搞好關係,否則就等著滾蛋吧。

    張孝純偏偏就觸犯了折家地大忌。河東西北邊沿就是折家的勢力範圍,這裡地禁軍、廂軍、蕃兵、鄉兵、土兵等同於折家的軍隊。折家軍的勢力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府州,而是整個河東路的西北邊沿。徵調鄉兵,這是一件大事。鄉兵都是農夫,你把農夫拉去打仗,死了一大片,田地誰種?沒人種田,糧食從哪來?沿邊的堡寨又讓誰去守?這麼大的事不和折家商量一下,擅自就下令執行,後果太嚴重了。

    折家不是要為難張孝純,而是必須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張孝純是個做官的,做了幾年官他拍拍屁股就走了,而折家呢?折家在這塊地方土生土長,他要戍守疆土,要想戍守疆土完全靠軍隊不行,還要靠這地方的百姓,百姓不但可以為軍隊貢獻糧食衣物,幫助戍守堡寨,還是折家軍的兵源,所以西北邊沿的百姓就是折家生存的源泉,你要損毀折家的生存源泉,折家當然要和你對著幹。

    張孝純做過地方官,也做過京官,手下也有不少門生故吏,對朝堂內外的事情可以說一清二楚,可惜的是他一直做文官,沒有做過統兵官,尤其沒有做過西北地區的統兵官,他事實上根本不清楚這裡面的情況,當然,他以為自己知道,結果到了這個節骨眼上,碰得頭破血流了。

    折可存那句話說得夠明白了,你張孝純在朝堂上有人,我也有人,你接到的命令是北上支援大同,但我接到的命令不是,所以我可以不聽你的,雖然你是我的上官,但在折家眼裡,我說你是上官你就是上官,我說不是,那你就是狗屁。

    張孝純愣了一下,知道事情麻煩了,不能硬來了,隨即丟下一句話,「我再給你一天時間,要麼你把軍隊集結完畢,要麼我帶著鄉兵北上大同。」說完他就走了,直接找代州知州賈瓊去了。

    「你什麼意思?成心害我啊?」張孝純怒不可遏,恨不得給他一個巴。這傢伙太壞了。明明知道徵調鄉兵會激怒折家。他還偏偏出這麼個主意。現在矛盾激化了,軍隊更調不動了,接下來的事怎麼辦?

    「生氣的應該是折家,而不是你。」賈瓊也不生氣,笑瞇瞇地說道,「鄉兵沒有足夠地武器,也沒有軍資。但你可以向漢王要,漢王看到你帶著幾萬農夫趕赴戰場,一定會感動得熱淚盈眶,不要說武器和軍資。就是要金山銀山他也毫不猶豫地給你一座。折家呢?折家就難做了。折家故意拖延軍隊集結地時間,逼得你只好徵調鄉兵去戍守大同,這個罪責可就大了。這一仗不管打贏了還是打輸了,張帥都有功勞,而折家就要受到責難了。」

    張孝純有些明白了。看樣子賈瓊這個地頭蛇不是害自己。而是在幫自己。

    「折家一向低調,輕易不為難帥司,但這次不一樣,這次折家必須要為難你一次。」賈瓊看看一臉疑問的張孝純,笑著問道,「山後回歸大宋,漢王李虎成為大宋的藩鎮。那麼李虎和折家之間將發生什麼?」

    張孝純霍然醒悟。李虎和折家之間將發生激烈的利益衝突。

    山後回歸大宋後。李虎這個藩鎮的實力太強了,他可以獨自對抗西夏、大漠諸蕃和金國。尤其重要的是,他和陝西四路對西夏形成了包抄之勢。假如西夏人因此沒落。甚至亡國,那麼折家還能傳承四百餘年的輝煌嗎?當然不會,以大宋地國策,折家馬上就會日薄西山。

    這是將來的利益衝突,而眼前的利益衝突更激烈。

    首先就是折家軍由戍守兩國邊境變成戍守一國邊境,他只要駐守宋夏邊境就行了,這樣他的軍隊要削減,他地堡寨要削減,他的軍費支出要削減,更嚴重的是,他的回易收入將因此驟減。如果說折家軍同時戍守兩國邊境為折家贏得了巨額收入,那麼隨著漢王李虎成為大宋藩鎮,折家的收入將減少七成以上,因為河東路和西京地邊境回易主要控制在折家手上,而這一塊又是最賺錢的,是折家收入的主要來源。

    折家戍守邊疆,僅靠朝廷給的那些軍資遠遠不夠,比如堡寨的翻修,招募效用敢勇,收買情報,給蕃兵、鄉兵、土兵補貼生活,給死亡將士的撫恤和撫養他們的後代……等等等等,這些都需要錢。折家軍是一個整體,整體需要凝聚力才能發揮最大地戰鬥力,而凝聚力地產生需要折家為他們的部屬和追隨他們地百姓創造一個最起碼可以溫飽的日子,但這都需要錢。

    李虎佔據了西京,這沒關係,但李虎投奔了大宋,這關係就大了,而且還不是一般得大,這嚴重威脅到了折家地生存,所以李虎和折家產生了嚴重的利益衝突。以折家四百餘年的歷史來說,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解決衝突。解決衝突最好的辦法不是戰爭,而是妥協,妥協可以讓雙方得到最大利益。

    妥協這個策略具體運用起來有很多辦法,比如結盟、聯姻等等,而折家現在急需的則是恩惠,給李虎以恩惠。李虎如果欠了折家的人情,折家便和李虎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係,有了這層親密的關係,將來的事就好辦了。

    張孝純想明白了,也知道怎麼做了。這一切都是折家給自己設的圈套,而賈瓊顯然是折家的人,現在折家給自己一個選擇,合作則兩利,不合作則兩虧。張孝純當然選擇合作。

    張孝純把折可存請到了帥帳,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回太原了,這裡的事你全權負責。」

    折可存躬身拜謝,他也說了一句話,「折家不僅僅是折家一家,它還包括西北邊沿的鎮戍世家,所以請張帥務必體諒我們西北人的難處。」

    「我理解。」張孝純歎道,「你們這些西北鎮戍世家不容易啊,如果沒有你們,哪有大宋的富裕和安寧。」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49
正文 第五十二章 深夜來客
    五月十九,殺虎口。

    黃昏之後,金軍停止了攻擊。這一天的攻擊讓女真人意識到,以他們的兵力想強行攻佔牙狼關根本不可能,除非出現奇跡。漢軍在牙狼關部署了重兵,而且有拋石車、床弩等重型守城器械,還有至少上萬弓弩手,一天打下來,金軍損失慘重,士氣遭遇重挫。

    完顏昱隨即書告完顏杲和宗翰,金軍攻打殺虎口這種險要關隘,等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另外遼夏兩軍又在一旁虎視眈眈,金軍不具備奪關的條件,所以他建議抽調一部分兵力到鎮川堡戰場,加大正面攻擊的實力。集中優勢兵力實施正面突破才是兵家常理,而且金軍一旦開始攻打野狐嶺,正面戰場上的兵力就不足以壓制漢軍,這樣漢軍在野狐嶺告急的情況下,有可能分兵支援。

    金軍把兵力分散在三個戰場上,每一個戰場上都沒有絕對優勢,那這一仗極有可能持續僵持,假如宋軍北上支援,戰局將不利於金軍。

    金軍停止攻擊,並後撤五里退出關口谷地,於關外紮營,這個情況讓李虎不得不重新考慮攻擊之策。

    深夜,他和胡家勇、耿守忠等人坐在一起,商量辦法。岳飛坐在旁邊,仔細聆聽。怨軍和義勝軍的將帥們對他很客氣,閒聊之餘也沒有冷落他,左傳榮和傅秀國還主動找他說話。

    大家初始聽說這個年輕人是虎王的弟弟,不以為然,最多羨慕一下他的美好前程而已。這世上你有本事沒用,只要你有身份,有地位,那人生就完全是兩回事。虎王本身就很神秘,他這個姓「岳」的弟弟突然橫空出世,就更神秘了,但這種事屬於虎王的私密。內中詳情還是知道得越少越好。至於虎王為什麼姓李,而他的弟弟為什麼姓岳,那更沒有必要追究了,因為他們的老爹是神仙,神仙的心思凡誰能瞭解?

    但這種羨慕很快就被驚歎所代替。

    白天的激戰中,岳飛帶著一隊鐵衛五次衝上城樓廝殺。岳飛地武技出神入化,本人又非常勇敢,每次身先士卒,衝殺在前。一天下來。誅殺了三十多名敵卒。還用強弓射殺了三名金軍軍官。岳飛的強悍鼓勵了士氣,也讓一幫將士們暗自驚歎。神仙的兒子就是不一樣,世上竟然還有這種強悍的勇士。太可怕了,怪不得虎王放心大膽地讓他衝鋒陷陣,原來是有真本事啊。Www..Com

    三天內。岳飛打了兩仗,殺了五十多個敵卒,這個實力讓一幫鐵衛們折服不已,就連方進、王大忠和謝一刀這些自以為是的鐵衛老大們也是一臉敬佩,再也不敢小瞧岳飛了。虎王身手如何,方進、王大忠他們很清楚,但虎王才智超絕,眼睛眨眨就是主意。打一仗贏一仗。這就是本事啊,不服不行。現在又來了一個岳飛。一伸手就是個超級強人,打仗不要命。鋒芒畢露,目前還不知道他的才智如何,假如和虎王在伯仲之間,那義軍的未來可就很燦爛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位看上去心高氣傲,其實很謙虛很親和的虎王小弟搞好關係。

    「鵬舉,你有什麼主意?」李虎忽然望向岳飛,笑著問道。

    岳飛臉一紅。有些緊張。坐在這裡地都是師兄地老部下。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地人。自己即使有些想法也不敢在他們面前賣弄。

    「說說嘛。這就是閒聊。你說一句話。或許就能讓我們思路頓開。」李虎鼓勵道。

    「是啊是啊。說說。隨便說說。」胡家勇在一旁連聲附和。不過他臉上地笑容怎麼看都有獻媚討好地嫌疑。

    岳飛猶豫了片刻。鼓足勇氣說道:「殺虎口易守難攻。我們又做了充足地準備。而金軍準備不足。還有些輕敵。結果今天損失慘重。但他們明天不會這麼打了。如果是我地話。我會留一部兵力繼續攻擊。同時把主力調到鎮川堡戰場。這樣鎮川堡方向地兵力就更多了。鎮川堡無險可守。勝負全靠實力。誰地兵力多。誰就能獲勝。集中主力猛攻鎮川堡。這是兵家常理。我想女真人應該很清楚。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這正是李虎和將帥們擔心地問題。岳飛新來乍到。又初上戰場。卻一眼看出了其中地要害。地確非同凡響。

    胡家勇和耿守忠等人面露讚賞之色。這小子有實力啊。

    李虎更是心花怒放。老天眷顧,老天眷顧啊,每當我有難的時候,老天總是幫助我,這次更是慷慨到了極致,把岳飛送到了我身邊。岳飛是個天才,這種人不管到了哪裡都能閃閃發光。看樣子我真的改變了歷史,當然,前提是老爹的故事都是真的,不過從現在地形勢來看,老爹地故事未必都是真的,比如岳飛到了我身邊。假如我能把岳飛牢牢控制住,不讓他離開我,那麼《岳飛傳》裡地岳飛和眼前這個岳飛將走兩條截然不同的路,這算是創造歷史還是改變歷史?

    李虎搖搖頭,覺得自己陷入了一種混亂,而擺脫混亂地辦法就是創造歷史。我既然能和岳飛不期而遇,那我就把他攥在手心裡,我來改變岳飛的命運,同時也創造自己的歷史。

    「那你的建議呢?」李虎不動聲色,追問道。

    「若想重創這支金軍,首先就要把他們留在殺虎口,而留下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讓遼夏聯軍出現。」岳飛看到李虎和眾人都在用心聆聽,心裡的緊張頓時去了三分,說話的聲音也大了,也有自信了,「遼夏聯軍出現,將直接威脅到鎮川堡的側翼,整個戰局就改變了,這支金軍從攻擊殺虎口隨即改變為護衛主力大軍的側翼安全,於是我們就把這支金軍拖住了,只待大宋援軍到了,即可發動反擊。」

    李虎凝神沉思。

    遼夏聯軍提前出現,確實改變了戰局,但這樣一來,完顏杲會猛攻鎮川堡,鎮川堡一線的漢軍將承受更大的重壓,傷亡也會非常驚人。若想扭轉戰局,必須在殺虎口取勝,但大宋援軍只有三萬,而且據無顏的說法,大宋軍隊的統兵官都吃缺額,三萬軍隊的實際人數很可能只有兩萬多人,那麼聯軍兵力遠遠不足,根本無法在殺虎口擊敗金軍,唯一的辦法就是耿守忠說的,向大宋要求更多的援兵。

    李虎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一次自己或許好運到頭,真的要兵敗大同了。他轉頭望向岳飛,暗自長歎,老天啊,你送給我一個岳飛有什麼用?我要軍隊,我要軍隊啊。

    「虎王,這個建議很不錯。」耿守忠看到李虎半天沒說話,隨即低聲說道,「金軍如果把主力調走,留下幾萬人在這裡拖住我們,我們即使全殲了這股金軍也無法扭轉整個戰局。我們必須讓金軍分兵,這樣董帥才能守住鎮川堡;我們必須打金軍的猛安謀克,這樣才能一擊致命。」

    「蒲家奴放棄雲內,直接從雲內殺到殺虎口,事實上已經造成了金軍的分兵,雖然這和我們最初的設想不一樣,但有一定是肯定的,假如蒲家奴的主力大軍進入鎮川堡戰場,其形勢將對我們非常不利。」左傳榮也勸道,「虎王,還是把遼夏聯軍拉出來吧。」

    李虎搖了搖頭。

    他目前無法確定大宋援軍何時來,來多少人,也就是說,不能把這一仗的輸贏寄托在大宋援軍上。以殺虎口現有的兵力來說,假如蒲家奴分兵,聯軍還有打一場勝仗的可能,然後聯軍可以直撲鎮川堡側翼,這同樣可以緩解鎮川堡戰場所承受的重壓。等到大宋援軍來了,草原雨季到了,這一仗或許就能出現轉機。

    「都回去休息吧。」李虎說道,「胡帥、耿帥,你們多派斥候盯著金軍。」

    李虎拒絕接納這個建議,將帥們也不再多說什麼,紛紛散去。

    一隊騎士從黑暗中衝了出來,風馳電掣,直奔牙狼關而來。

    虎烈府行軍參謀原野匆匆走進帥帳。李虎正在和岳飛說話,看到原野突然來了,不由地緊張起來,「出了什麼事?」

    岳飛急忙站起來,和原野見了禮,轉身準備離開。師兄有機密大事要商議,當然不能留下。

    「你留下來一塊聽聽。」岳飛把他叫住了,「以後你要獨當一面,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學。虎烈府的事就是你的事,你沒有必要迴避。」

    岳飛聽到這話心裡一陣激動。師兄對我太好了,把我當親弟弟對待,將來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報答師兄這份恩情。

    「什麼事?」李虎請原野坐下,順手給他倒了一盞水。

    原野一路急馳而來,有些氣喘,三兩口喝完水之後,馬上問道:「你還記得吳思銘嗎?」

    吳思銘?李虎愣了一下,立刻想到了宋江。當初自己派人尋找宋江,雲海軍的副帥楊華就是通過這個人和梁山義軍建立了聯繫。後來宋江要出海,還曾向楊華借船,可惜不待楊華趕到,宋江就在海州被張叔夜全殲了。

    李虎點了點頭,不明白原野從大同飛馳而來,到底為了什麼事。

    「吳思銘來了。」原野說道,「他就在帳外。」

    李虎吃驚地看著原野。他怎麼會在大同出現?宋江還活著?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0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折家的厚禮
    吳思銘大約二十六七歲,身材不高,長相很普通,眼睛裡透出一股精明,臉上的笑容讓人覺得很虛偽。李虎以前聽楊華介紹過,說他是梁山吳用的弟弟,是個學堂助教,不過怎麼看他都像一個小商販,而且還是帶著匪氣的奸商。

    李虎對他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但他是吳用的弟弟,而且又是梁山第一個和遼西取得聯繫的人,所以李虎還是比較客氣。

    吳思銘跪拜之後,坐在李虎的對面,神情侷促不安,顯得非常緊張。李虎頗有興趣地望著他,腦海中不由地想起了《水滸傳》。

    記得在《水滸傳》裡,智多星吳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老爹說到吳用的時候神采飛揚,把他吹得比諸葛亮厲害。現在知道了,《水滸傳》裡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假的,老爹根本就是胡謅,根本沒有什麼一百零八將,也沒有打敗過童貫和高俅。宋江和他的一幫兄弟滿打滿算三十六個,而且都是梁山泊周圍的莊主和盜匪,因為被西城刮田所逼得沒有活路了,於是造反,接著就是一路攻城掠地,做了京西、京東和江淮一帶的流寇,最後在淮南東路的海州全軍覆沒。

    由此可知吳用的本事,充其量不過是給宋江出出主意記記賬而已。吳用都沒什麼本事,他這個弟弟也有限。不過李虎感興趣的不是吳思銘有多少才華,而是老爹編的故事。老爹肯定預知未來,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他為什麼不把未來的歷史直接告訴自己,而是編成故事,真真假假夾雜在一起,讓自己無從捕捉歷史行進的方向?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洩漏?

    李虎對宋江和梁山義軍的下落非常好奇,但他不說話,他等待吳思銘給出答案。

    吳思銘感謝李虎當初對梁山義軍的幫助。當初如果不是李虎雪中送炭。梁山義軍幾乎在淮南支撐不下去了,但這並沒有挽救梁山義軍,就在宋江決心帶著義軍突破重圍,到海上討一條生路的時候,他們全軍覆沒了。

    梁山軍全軍覆沒後,宋江不得已投降了。在海州待了一個月,隨即於京東路的軍隊會合,南下江南征剿方臘。行進到泗州地時候,宋江又造反了。但僅僅過了一個月。方臘就被宋軍剿滅了,這時河東路第四將折可存奉命率軍渡江北上,圍剿宋江。宋江寡不敵眾。連戰連敗,最後被包圍,迫不得已又投降了。

    這次大宋皇帝吸取了教訓。Www..Com叫折可存把宋江和梁山軍,還有這些人的家眷,統統帶到大西北去。你要造反到大西北造反去,不要總是在京畿一帶為禍,搞得雞犬不寧,吵得我頭暈。就這樣,宋江和梁山軍在折可存的看押下,走了三個月。於去年冬天到達保德軍。保德軍和府州相連。是河東第四將的駐地。

    不久,折可存調到了河東第二將。第四將則由折可致統領。

    李虎笑容滿面,心情非常好。

    自己一直以為宋江和梁山軍已經徹底完蛋了。哪知老天和自己開了一個玩笑。宋江還活得好好地。而梁山軍也還在。而且就在西北。就在自己身邊。上次在海州沒能救出宋江。這次卻在代北和宋江再次相遇。世上地事真得太奇妙了。

    老爹騙了自己。他在《水滸傳》裡說宋江是個投降派。現在看來宋江不但不是個投降派。而且還是個堅定地造反者。當然了。這個人頭腦靈活。擅長見風使舵。事見不妙就投降先保存實力。這一點和自己很像。做人嘛。就是要懂得變通。只要能達到目地。什麼手段都可以用。這才叫人才。

    這個宋江不錯。有機會和他見見面。探討一下生存之術。旋即他想到了林沖。武松。還有花和尚……李虎眼花繚亂了。一幫強人啦。都是自己從小耳熟能詳地強人啦。一定要見見。

    「盧俊義和林沖還在梁山軍嗎?」李虎忽然打斷了吳思銘。興致勃勃地問道。坐在一邊地岳飛聽到這話。頓時面露驚色。

    當他聽到宋江和梁山泊地時候。一臉鄙色。宋江很有名。京東賊。張榜懸賞地大反賊。這種人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不過大宋講究仁義之國。抓到反賊一般都是招撫。不做趕盡殺絕地事。宋江造反叫「替天行道」。他不反皇帝。反貪官污吏。而方臘不一樣。方臘堂而皇之地做皇帝了。所以大宋一定要把他連根拔了。不過宋江和方臘殺起人來都一樣。旗鼓相當。因此官府非常痛恨。極盡誣蔑之能事。大宋百姓受到愚弄欺騙。對這兩個大反賊都是切齒痛恨。好像這兩個反賊挖了他們地祖墳似地。

    吳思銘驚訝地看了李虎一眼。隨即想到李虎曾有意邀請宋江和梁山軍去遼西。當然對梁山人有所瞭解了。

    「他們都在。」吳思銘說道,「不過,林大哥地情況不太好,他病得很重。」

    「病了?」李虎馬上想到《水滸傳》裡林沖是病死的,當即著急了,「什麼病?還能治嗎?」

    吳思銘搖搖頭,黯然長歎。

    李虎本來還想問問武松、花和尚、李逵這些人的事,這下聽說林沖不行了,情緒頓時低沉,懶得再問了。

    「哥,把林大哥接到大同來,大同的條件比保德軍要好得多,或許能治好林大哥的病。」岳飛湊到李虎身邊,小聲懇求道。他跟隨周侗練武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兩個師兄,一個叫盧俊義,大名府的富家公子,一個叫林沖,西北軍的將領。前幾年還曾想著長大後從軍,然後到西北跟林沖混去,誰知今天竟然聽到他們都成了反賊,這太令人震驚了。這時又聽說林沖病得快死了,他忍不住了,他也像李虎一樣,非常急切想見到兩位聞名已久地師兄。

    岳飛說話地聲音雖然很小。但吳思銘還是聽到了。這次他真的很吃驚了,聽這位英俊小將地話音,他應該是李虎的弟弟,而且他們兄弟好像還和林沖有著某種親密地關係。這怎麼可能?他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不過,如果真有關係地話,這趟大同之行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李虎猶豫了片刻,但看到岳飛那雙期待的眼睛,想到《水滸傳》裡林沖所受到的痛苦和折磨,想到林沖的仇人高俅和自己的仇人蔡京如今正在汴京逍遙快活。他也忍不住了。老子一定要把林沖救活,將來和他一起殺進汴京,砍了那些鳥賊的頭。

    「我用什麼辦法才能把林沖接到大同來?」李虎鄭重其事地問道。

    吳思銘呆了半晌。他們真的有關係?接著他驀然狂喜,他感覺快窒息了,梁山軍得救了。梁山人有活路了。

    「你想知道我為什麼到大同來嗎?」吳思銘恭恭敬敬地問道。

    李虎非常想知道。

    「在河東西北邊沿,最大的鎮戍世家是折家。」吳思銘說道,「虎王投奔大宋,以雲中路為藩鎮後,虎王和折家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利益衝突。我這次來,就是代表折家來地。」

    李虎愣了半天,他看看岳飛,又看看原野。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不過他知道這事很嚴重。因為這和宋軍北上支援肯定有莫大地關係。

    原野遞上一份卷宗。

    「三天前他就到了大同。」原野指著吳思銘說道,「夫人和霍司馬、胡支使見過他之後。馬上把宇文參軍和劉參軍請到了虎烈府,並當即由宇文參軍擬定了這份文書。請總帥仔細看看。」

    這份文書很詳盡,把西北鎮戍世家,尤其是折家的歷史、實力和折家對西北兵事的影響力做了詳細述說。雲中路成為李虎地藩鎮後,西北兵事隨即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變化不但影響到了大宋的西北策略,還直接影響到了西北鎮戍世家的利益。

    看完這份文書,李虎知道吳思銘來地目的了。吳思銘是梁山人,折家讓一個梁山人一個局外人來說西北的事,目的是試探李虎,或者說是提醒李虎,接下來就是李虎的事了。如果李虎主動聯繫折家,並和折家就相關的利益分配問題達成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案,那麼折家和李虎就是利益共同體,折家願意竭盡全力幫助李虎守住大同,否則,折家從中作梗,宋軍即使北上支援也是出工不出力,最後大同丟了,李虎一無所有,而折家則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就當前形勢來說,李虎沒有任何選擇,只能滿足折家地利益需求。這真是一件連做夢都想不到地事,但這不能怪他,他根本不瞭解大宋,不瞭解西北。

    李虎苦笑無語,把文卷遞給了岳飛。

    他感謝宇文虛中和劉把西北的事說得這樣透徹,也感謝折家在這個時候主動提醒自己,這是一件好事,否則自己就完蛋了。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便宜飯可吃,要想獲取就要付出,這很正常。西北鎮戍世家估計早在自己佔據西京後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而時機地選擇可以說恰到好處。他們必須這樣做,他們要確保利益不受損失,而自己和他們的合作則是一種雙贏局面,當自己地利益和西北鎮戍世家的利益連為一體後,自己將獲得最大的助力,有了他們的幫助,自己可以在代北牢牢站住腳。

    「折家給了一份厚禮,我要回報他們。」李虎對原野說道,「急告糊塗,請他即刻南下會合李綱,趕赴府州,和折家具體商談,能滿足他們的就盡量滿足。」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1
正文 第五十四章 這是我的地盤
    原野遲疑了片刻,低聲說道:「總帥,時間……這個時間恐怕來不及了。」

    從太原到府州最近的路程也有五百多里,往返一趟需要時間,但戰場形勢太緊張了,尤其殺虎口戰場,如果短期內大宋援兵未能趕到,整個戰局將對義軍非常不利。

    李虎轉頭望向吳思銘。既然折家在大戰爆發之間就把吳思銘派到了大同,那麼折家顯然對雲中路的形勢有比較準確的判斷,折家預計金軍肯定要進攻,所以才膽敢做出要挾之意。由此推斷,折家應該考慮到雙方建立聯繫並達成妥協的時間和援兵北上的時間不能發生衝突,如果李虎戰敗,大同丟了,談判就算成功了又有什麼意義?

    吳思銘看到李虎不假思索的答應了,心裡喜翻了天。這個李虎果然是北方梟雄,拿得起放得下,看他那個樣子根本不在乎這點利益損失,這個胸襟和膽識足以證明李虎是個人物,將來的成就非同凡響。怪不得大哥宋江和哥哥吳用到了西北後,聽說李虎從遼西殺到了代北,並且佔據了山後,隨即把梁山再度崛起的希望寄托於李虎身上。現在看來,這步棋走對了。

    吳思銘正在高興的時候,發現李虎望向自己,急忙說道:「折家世居府州,誰出任府州知州,誰在折家說話算數。現任府州知州是折可求,我到大同來拜見虎王,就是奉了他的命令。臨行前,折可求對我說,如果虎王願意和折家就未來的西北局勢坐下來好好談談。那就把這份書信遞給虎王。」吳思銘從懷內掏出一份書信。雙手高舉,恭恭敬敬地遞到李虎面前。

    李虎接過書信,沒有拆開,而是遞給了原野。原野馬上撕開蠟封,拿出書信細看。

    「折可求怎麼找到你了?」李虎望著吳思銘,疑惑地問道,「他怎麼知道我們之間曾有來往?」

    「虎王知道楊志這個人嗎?」吳思銘問道。李虎點了點頭,青面獸楊志,《水滸傳》裡鼎鼎大名的人物。當然知道了。

    「我們在海州投降後,有三個人因為家世地關係,離開梁山軍到地方為官了。一個是楊志,他是西北麟州楊家地後代。現在在種師道手下為將。一個是呼延灼,他是西北太原人,是呼延讚的後代,現在在太原做都監。還有一個是關勝。他到濟南做巡檢去了。」吳思銘說道,「我聽折可求說,楊志隨種師道到了河北參加北伐,出任選鋒軍副統領。我們之間的事,就是楊志告訴折可求的。」

    李虎微微頷首。大宋招撫了宋江,但又怕他再叛,當然要分裂他的內部。在現今這個亂世,有時候舉旗造反再受撫。也是做官的一個最好途徑。楊志走世蔭承襲這條路不順利。走造反受撫這條路倒是一帆風順,看樣子他混得很不錯啊。

    「宋大哥帶著我們二次舉旗造反。本意想渡江與方臘會合,誰知方臘沒有支撐多久就全軍覆沒了。再次投降後。宋廷把我們全部趕到了西北,而折家負責看押之責。折可求擔心我們又造反,至今沒有給我們武器,也沒有給我們軍餉,僅僅讓我們吃飽穿暖而已。」吳思銘很氣憤,但也很無奈,「折可存找到宋大哥之後,宋大哥提了個條件,如果這件事辦成了,要給我們武器,給我們軍餉……」

    「你以為他會給?」李虎笑著問道,「這次北上支援大同,折可求完全可以給你們梁山軍一個機會,但他沒有,可見他根本不信任你們,也不願意相信你們。」

    吳思銘歎了口氣,「現在梁山人很苦,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做苦力,靠做苦力勉強餬口。本來我們連家眷在一起也不過六千人左右,但官府藉著這個機會,把梁山泊一帶和我們沾親帶故的人,甚至連朋友、鄰居都一起趕了出來。現在我們有一萬兩千多人,能打仗的壯丁只有三千多,折家認為我們是個大包袱,一直想把我們逼走。」吳思銘望著李虎,眼睛裡露出哀求之色,他想說什麼,但開不了口,「林大哥的病其實不嚴重,但我們沒錢給他抓藥,他強撐著和我們一起做苦力,一個冬天下來,他就不行了。」

    李虎知道吳思銘地意思,他摸著下巴上的鬍子,仔細考慮是否收留的問題。

    以梁山現在的狀況來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們只有任人宰割地份,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要被折家生吞活剝了。

    其實折家也有難處,一萬多人的吃喝是個問題,一萬多人的安置更是個問題,尤其讓他們頭痛的是,宋江和他們地一幫兄弟都不是普通人。大宋自早期四川王小波、李順造反到現在一百多年了,宋江是第二個舉旗造反的大反賊,而且他還是在京畿附近,在天子腳下造反,並且轉戰四方,一度擋者披靡,這太厲害了,這主兒就應該殺了,你不殺他,他遲早還是要造反。

    「我們是中原人,到大西北來其實等同於流放。朝廷之所以不殺我們,把我們流放到西北,一則是為了安撫人心,二則是因為汴京有人要殺我們。」吳思銘眼裡的哀求之色更濃了,「折家這是在逼我們造反,然後把我們一鍋端了。」

    「誰要殺你們?」李虎問道。

    「蔡京、梁師成、高俅……」吳思銘說了幾個名字,「我們造反是替天行道,是誅殺奸佞,我們在檄文裡寫得很清楚,而且這些年我們也殺了他們不少親朋故吏,彼此仇怨甚深。宋大哥之所以要二次造反,就是知道這些人肯定不會放過我們。」

    李虎聽到蔡京的名字,臉色驟然變冷,狗娘養的東西。你給老子多活幾年。只待老子在代北站住腳了,老子勢必要殺了你,宰了你全家。

    「到雲中來,到我這裡來。」李虎斷然說道,「我現在是大宋的漢王,是大宋地藩鎮,雲中路就是我地地盤。」

    吳思銘一直在祈盼著這句話,當他真地聽到這句話之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地情緒。淚水突然滾了下來。

    吳思銘跪倒在地,用力磕了三個頭,哽咽失聲,「謝漢王恩典。」

    「你起來。」李虎敲了敲案幾。示意吳思銘不要太激動,「其實我們是一家人,我和林沖、盧俊義、武松都有很深的淵源。上次我派人到淮南找你們,就是因為他們。可惜沒能把你們救出來,為此一直很愧疚。這次好不容易又相遇了,我不會再錯過機會,我一定把你們救出來。」停了一下,李虎又說道,「不過,現在我投奔大宋了,而梁山名義上又隸屬於大宋地西北軍。我想把你們拉到雲中不是一句話的事。其中肯定要費些周折,我要和折家好好商量。」

    吳思銘自然知道這其中地麻煩。李虎突然提出來要梁山人。折家雖然不知道李虎的用意是什麼,但勢必會趁機要價。李虎又要損失錢財了。

    「折可求怎麼說?」李虎指著原野手上的書信問道。

    「折可求說,二十日,他到寧武關恭候大同特使。」原野說道,「折家早有準備,這次談判恐怕對我們不利。」

    「不會地。」李虎笑道,「折家如果貪得無厭,早就被人連根拔了,折家之所以能在西北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變通,知道進退,知道輕重。一個以武存世的家族從唐到宋,歷經數個朝代而不倒,這其中的生存之術大不簡單,很值得我們借鑒。」

    原野笑笑,不以為然。四百年地將門世家的確罕見,但這只能在中國出現。在宋之前,藩鎮肆虐,將門顯赫。到了宋,以文制武,將才稀缺,只能靠將門世蔭承襲來支撐大宋武力。如果換一個方向,折家不是背靠中原,而是背靠北方,他無論在大遼還是西夏,他都沒有今天的榮耀和地位。

    折家為什麼在西北局勢出現重大變化後馬上要結盟李虎?原因就在如此,他必須確保西北將門世家的利益,只要北方有強虜,折家就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李虎是個漢虜,也是個武人,而且還是個藩鎮,李虎在西北地發展將直接關係到西北將門世家的利益。大家同在西北,反目為仇自相殘殺只能好了別人,不如做兄弟,齊心協力經略西北,有財大家發。

    「折可求的條件是什麼?」李虎又問道。

    原野把信遞給了李虎。吳思銘在當面,有些事情不能說。

    李虎仔細看了一下。折可求在書信裡說了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西北策略上。

    大宋的西北策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西夏的防禦,一個是對遼國的防禦。在大宋沒有收復燕雲之前,大宋是消極防禦,雖然很多西北統帥提出了極具進攻性的彈性防禦,但它還是防禦,而且大多時候大宋還是採取消極防禦,一味固守堡寨而不願進行野戰,即使大宋在奪取了天都山和橫山,確立了對西夏的戰略優勢後,大宋還是以消極防禦為主。

    童貫主掌西北軍事二十年,他一貫採取地是積極防禦,雖然他因此取得了很多戰績,但敗績同樣突出。由此,樞密院、童貫和西北軍將帥們在西北策略上產生了激烈地衝突,矛盾不可調和。當童貫戰績突出的時候,他曾主掌樞密院,但皇帝為了緩解矛盾,還是讓鄭居中主掌樞密院,以便在樞密院、西北軍統帥(童貫)和西北軍將領之間求得平衡。

    如今,山後回歸大宋,又增添了李虎這個強悍地藩鎮,那麼西北策略肯定要改變。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2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四百多年的老妖精
    西北策略將如何改變?

    大宋在陝西方向奪取了天都山和橫山,已經取得了戰略優勢,現在大宋又拿到了山後九州,只要大宋再拿到雲內,全取代北,那麼大宋就從東西兩個方向對西夏形成了包抄之勢,西北策略勢必將由防禦轉為進攻。

    問題是,樞密院、主掌西北軍的統帥,還有陝西、河東各路的西北軍將領,他們的意見會不會統一?肯定不會。大宋的主戰派從打算北伐到制定平燕策再到組織北伐,整整花了十年功夫,由此可以想像改變西北策略,而且是從防禦轉為進攻,這個難度有多大。

    折可求在書信中明確提出,西北策略必須從防禦轉為進攻。

    很簡單,大宋收復燕雲之後,隨即具備了向北拓展疆土的條件,如果繼續堅持「守內虛外」,堅持防禦策略,那明顯不利於大宋的發展。進攻意味著戰爭,戰爭意味著利益,利益之爭勢必引發權力之爭,而權力之爭決定由誰主掌朝綱,這正是能否改變國策的關鍵所在。

    誰掌握了大宋權柄、掌握了大宋朝綱,誰也就掌握了大宋的命脈、大宋的國策,而誰掌握了大宋的國策,也就意味著他掌握了予殺予奪的權勢和取之不竭的財富。

    這種改變大宋國策的事只有李虎才有可能做到,他是大宋實際意義上的第一個藩鎮,對於一個將門世家來說,它肯定做不到這點,充其量只能施加一些有限的影響力。但是。國策一旦改變了,西北策略由防禦轉為進攻,將門世家的地位將因此得到極大的提高。

    守疆和開疆是兩回事。開疆拓土,那種功勞和榮耀等同於開國元勳,將門世家將因此獲得更大地利益,甚至有可能在邊疆做一個等同於藩鎮地鎮戍世家。

    這才是折家真正需要的財富。

    李虎佩服,驚歎,這才是一個四百多年歷史的將門世家應有的氣魄。

    這封信如果送到汴京,皇帝會感動。從臣的角度來說。折家可謂忠貞不貳,一心一意為了大宋;從家族的角度來說,折家用忠誠和鮮血換回來榮耀和財富,折家的子子孫孫從此可以安心享受他們祖輩留下來的豐厚遺產。

    如果李虎認同折家對西北策略的意見。和折家以及抱有相同看法地其它西北鎮戍世家結成同盟,齊心協力改變西北策略,那麼雙方的利益隨即連為一體。這是一個長期利益共同體,如果把這個巨大的目標放在前面。眼前的利益之爭根本不值一提,雙方都可以退讓一步,各取所需。

    李虎把信遞給了岳飛。

    岳飛看完文卷後,對西北地兵事和將門世家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這些事對他來說一無所知,他從來沒有接觸過,也沒有機會接觸。這份文卷恰好給他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他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他睜大好奇的眼睛望著這個全新地世界,憑藉著自己的學識和理念來認知這個世界的善和惡。這個世界裡的善惡和草民世界裡的善惡完全不同。岳飛需要時間去理解。去讀懂它們。

    岳飛又看完書信,然後他糊塗了。

    在文卷裡。折家就像西北的一個土霸王,它甚至可以影響到大同會戰的勝負。但在這份書信裡,他卻看到了一個對大宋忠心耿耿的將門世家。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地折家?

    李虎低頭思索,他要好好想想。折家這個坑挖得太大了,他要想想自己會不會掉進去,假若掉進去爬不出來,那還不如現在和折家劃清界限,免得被這個四百多年地老妖精一口吃了。強龍鬥不過地頭蛇,李虎現在知道地頭蛇的厲害了。這哪裡是地頭蛇,這根本就是一條霸王龍嘛。

    「折家地後面到底是誰?」李虎越想越覺得複雜,折家利用這場決定自己生死存亡的大會戰把自己突然拉進了汴京地朝堂之爭,這太不可思議了,自己不但一點準備都沒有,甚至在西京還沒有喘過氣來,就要和汴京鬥上了。直娘賊,老子的命還真苦。

    原野當然不知道折家的後面是誰,他擔心地看著李虎,李虎則一臉茫然。

    「我們要派人到汴京去。」原野忽然說道,「我們對汴京一無所知,這太危險了。」

    李虎轉頭看著原野,搖頭苦笑。義軍裡都是遼東漢人,燕雲漢人,要麼就是蕃人,到汴京做回易還差不多,想做暗探?做夢去吧。

    「梁山人都是汴京一帶的。」原野說道,「大戰結束後,馬上把梁山人請到大同,我們讓梁山人到汴京打探消息。」

    「這個我們可以做到,而且還是來自中樞的消息。」吳思銘不知道折可求的信裡寫了什麼,但從李虎和原野的表情上看得出來,折可求提了一個讓李虎害怕的要求。

    李虎和原野同時望向吳思銘,眼露驚色。梁山人還有這麼大的本事?

    吳思銘嘿嘿一笑,有些得意地說道:「我們有個兄弟叫燕青,原來是盧俊義的家童。他長得非常英俊,武技也很高超,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有一年他隨盧大哥到汴京辦事,無意中認識了大才子周邦。周邦帶他認識了汴京第一名伎李師師。這個李師師是當今皇帝的禁臠,整個汴京城都知道,聽說蔡京、高俅等人都是她的座上客。中樞的事一般大臣不知道,李師師卻知道。」

    李師師?李虎馬上想起來了,老爹對自己說過這個風塵女子,而《水滸傳》裡燕青的確和李師師有些交情,只是《水滸傳》裡說燕青帶著宋江找到李師師,意在托她說情以便盡快招安。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當初我們在京東一帶遭到官軍圍追堵截後。宋大哥本來準備帶著我們北渡黃河,到太行山去,但燕青從李師師那裡得到消息,說官軍都在黃河邊上等著了,宋大哥無奈之下,這才帶著我們南下。」吳思銘歎了口氣,「其實現在看來,南下是錯誤的,當初我們應該強渡黃河到太行山去。」

    這是個好消息。非常好的消息。李虎和原野都很高興,李虎更覺得自己收留梁山軍是正確地決策。有了燕青這著暗棋,汴京有什麼事很快便會傳到大同,這對義軍來說。等於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你親自去寧武關。」李虎略加思索後,對原野說道,「這件事讓李綱去可能有些不便,你認為呢?」

    「好。我日夜兼程,兩三天內就能趕到寧武關。」原野懂得李虎地意思,當即說道,「除了梁山軍這件事,你還有什麼要交待的?」

    「我要軍隊,更多的軍隊。」李虎說道,「你告訴折可求,三萬軍隊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請他務必想個辦法,再給我調兩萬軍隊過來。我至少要五萬人。」

    吳思銘目露驚色。從李虎的語氣裡看得出來,他在大同會戰中已經落於下風。不過這個人在北方就是一個神話,吳思銘相信李虎不會敗,相信老天不會滅絕梁山人。

    原野皺皺眉,低聲說道:「總帥,折可求不過是府州知州,他有多大權力?就算是河東帥司也無權調兵的。」

    李虎指指岳飛手裡的信,「你告訴折可求,我已經和童貫談妥,大同會戰結束後,我就出兵幽燕,我可以搶在童貫前面奪取燕京,拿燕京城來要挾汴京,逼迫汴京改變西北策略。」

    原野笑笑。他瞭解李虎的性格,這位虎王張嘴就能騙,他只管現在,哪管將來?「他的確無權調兵。」

    「他肯定能想出辦法。」李虎非常自信地說道。

    「其它的呢?」

    「答應折可求。」李虎笑道,「折家目光長遠,著眼未來,他們不會提出太過分地要求。你只要覺得可以接受,那就和他結盟。」

    原野不再多說什麼,隨即以李虎的名義給折可求寫信。李虎則親自給宋江吳用,還有盧俊義和林沖給寫了一封信,請他們聽從折可求的安排,盡快趕到大同。

    當天夜裡,原野和吳思銘急赴寧武關。川堡右翼,猛攻東頭溝。

    虎烈第二軍阿巴頓、第六軍譚弘毅、黑山軍、雷霆軍在董小丑的指揮下,奮勇阻擊,但金軍地兵力明顯佔據優勢,經過三個時辰的攻擊,他們拿下了三座烽火墩,宗磐親自統率一支軍隊逼近了東頭溝的側翼。

    就在這個時候,飛雲軍到了。飛雲軍左副帥陳豹領四個將迅速殺進戰場,和宗磐正面交鋒。

    半個時辰後,飛雲軍的右副帥南宮博再帶兩將軍隊趕到。

    宗翰聽說飛雲軍到了,大喜過望,急忙下令宗磐撤出戰場,停止攻擊。

    當天夜裡,完顏杲、宗翰、宗望商量了一下,決定由宗望、宗弼、完顏婁室、耶律奴哥率七萬軍隊急赴野狐嶺,會合野狐嶺地兩萬軍隊,以九萬兵力攻打奉聖州。

    本來宗翰還指望耶律奴哥的詐降起點作用,但現在戰局正在向有利於金軍的方向發展,此刻李虎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耶律奴哥,所以詐降之計隨即作罷。

    「蒲家奴說殺虎口太難打,留三萬人馬以做牽制,帶四萬主力趕到鎮川堡。」完顏杲說道,「這樣一來,我們在鎮川堡一線的總兵力並沒有減少太多,依舊可以保持強勢攻擊,牢牢拖住漢軍主力,從而確保你順利攻克奉聖州。」完顏杲望著宗望,鄭重囑咐道,「今天是二十,你必須在二十四日到達野狐嶺並展開攻擊。攻擊一定要猛,要快,打漢軍一個措手不及。只要你打下奉聖州,這一仗我們就贏了。」

    宗望微笑點頭,領命而去。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3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折家的後台
    五月二十,寧武關。

    府州知州折可求到達寧武關。折可求大約三十多歲,身形驃悍,體態威猛,黑褐色的臉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神犀利而逼人,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畏懼心理。

    折可存和楊陵把他接到關外的軍帳裡,不待落坐,折可求便問道:「曹和慕容還沒到?」

    「正在路上。」楊陵恭敬地回道,「曹大哥今天晚上就可以趕到關口,慕容要到明天上午。」楊陵是麟州楊家的人,三十歲左右,體態健碩,白面長鬚,英武而儒雅。

    「張帥呢?回太原了?」

    「今天上午,賈知州陪他一起回去了。」折可存臉露憂色,「我們這樣做,是不是太為難他了?」

    「沒事。」折可求笑著揮揮手,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他知道自己的份量。如果他在汴京混得好,他也不用到河東來。如今正是北伐的緊要時刻,山後出了問題,他恐怕不是罷官的問題,而是坐牢流放。這時候他和我們對著幹,純粹找死。你放心,他只要聽我們的話,即使在河東撈不到什麼太大的政績,但最起碼可以保個平安。」

    折可存和楊陵一笑置之。

    他們知道這位老大看上去很狂傲,但其實卻是很謹慎的一個人,做起事來滴水不漏。在折家「可」字輩中,若論才華,除了戰績顯赫的折可適,就算這位老大了。不過這位老大人太聰明,心計太深,西北將門世家的同輩們對他都很忌憚。折開適出自長房,比折可求整整大了六十歲,他曾對家人說,折家四百年基業。要麼毀在折可求手上,要麼在折可求手上再興四百年。這句話或許是玩笑,但由此可見折可適對這位小弟弟的才華非常欣賞。

    「李虎會不會派人來?」楊陵說這句話的時候。底氣很不足。山後好不容易回歸大宋了,假如救援不利,導致山後失而復得,那河東上至張孝純,下至他們這些統兵官,都要倒霉。

    「否則我來幹什麼?」折可求笑道,「他肯定會派人來。草原雨季馬上就要到了,女真人必須在這個時間展開進攻。李虎兵力不足,若想確保大同的安全有一定難度。而童貫又要靠他在居庸關一線牽制燕京以便發動第二次攻擊,所以即使李虎不答應,劉和宇文虛中也會說服他,叫他先答應我的條件,先把援軍拉到大同再說。不過……」折可求眉頭微皺,把後面的話嚥了回去。李虎看到那封書信後,會做出何種選擇?這才是關鍵啦。

    「我們三萬人北上能擊敗金軍嗎?」折可存眼裡的憂色有增無減,「劉從大同來信說,金軍有三十萬人左右。而李虎只有十幾萬人馬。我們三萬人即使趕到了大同,對戰局也產生不了太大地影響。」

    「尤其讓人頭痛的是,察哥的軍隊就在寧邊州。距離府州只有一百多里,假若他知道我們地主力北上大同了,突然發動攻擊,府、麟一線必將陷入危局。」楊陵接著說道。

    「這不是你們應該擔心的問題。」折可求笑道,「你們到了大同後,雖然名義上聽李虎的指揮,但實際上你們要聽劉和宇文虛中兩位參軍的命令。大同這一仗很危險,李虎基本上無險可守。他唯一的指望就是雨季早日來臨。只要大雨一下。金軍攻城難度成倍增加,再加上宋軍支援而至。女真人必然選擇撤退。」求來了,都跑來拜見。這時酒菜上來了。大家坐在一起聊了一會代北戰局,又把河北戰場上的北伐軍罵了個狗血淋頭。當然不是罵西北軍了,而是罵河北軍,狗娘養的河北人享了一百多年的福,現在恐怕連射箭都不會了,自己不會打仗也就罷了,還拖累了西北軍,西北軍的赫赫英名就給這幫鳥人活活葬送了。

    夜深之後,一幫人陸續散去,帳內只剩下了折家兄弟。

    「白溝戰敗,種帥要承擔罪責了。」折可存藉著酒勁,忿忿不平地罵道,「童貫那個閹賊仗著有皇帝撐腰,肯定會逃過此劫。直娘賊,那個老傢伙怎麼就是不死?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還有沒有天理啊?劉帥和十萬將士地冤魂為什麼不把那個閹賊給生吞活剝了?」

    「怎麼?你希望他死?」折可求冷笑道,「他不能死,他要好好活著,等到太子登基的那一天,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然後我們把他慢慢折磨死,讓他把所有的罪孽全部償還了。」

    聽到「太子登基」四個字,折可存臉色一變,眼裡的憂色慢慢變濃。兄弟啊,你這是在玩火啦,你不要給大兄說中了,把我們折家四百年的基業一朝葬送了。

    「你不要用那種眼神看著我,我也是身不由己。」折可求的臉頰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幾下,顯然他的內心也是憤懣難平,「仲古已經陷進去了,你讓我怎麼辦?我只能賭一把了。你以為仲古出事了,我折家其他人就能獨善其身?你不要妄想了,汴京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把我折家連根拔掉,仲古一旦出事,折家也就完了。」

    折可存閉上眼睛,無奈長歎。

    仲古是折家第一個進士,名叫折彥直,字仲古,他是折可適之子,現為簽書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就是知樞密院事的副職,也就是樞密院地副長官。這是個非常大的官,是大宋宰執。什麼叫宰執?宰執就是東西兩府的正副長官,東府是中書省,正副長官是宰相和副相,西府就是樞密院,正副長官是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和同簽書樞密院事。折彥直是崇寧二年(1103年)地進士,二十年內做到宰執,這和折家在西北雄厚的實力和汴京深厚的人脈有著密切的關係。

    昨天折可存直接頂撞張孝純,說樞密院另有命令,張孝純滿腔的怒氣隨即不敢發作了,他丟下一句話就跑了,原因就在如此。折家他惹不起。

    「哥,太子鬥不過鄆王。」折可存不知是酒喝多了還是情緒太差,他湊到折可求的耳邊,壓低嗓門說道,「哥,折家這次危險了。」

    折可求神情冷肅,一言不發。

    鄆王叫趙楷,是當今皇帝的第三子,他的性情愛好和皇帝幾乎一模一樣,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等,無所不能,才華非常出眾,估計也就比皇帝差一點,在一幫皇子中鶴立雞群。皇帝喜歡他,極其溺愛。

    政和八年三月,皇帝下詔,叫時為嘉王地趙楷赴集英殿試,讓他到大庭廣眾之下顯示一番才華。考官極盡奉迎之能事,趙楷中了狀元。趙楷中狀元,就像當初宦官梁師成中進士一樣,史無前例。當時就人說,「內臣及第,始於梁師成;親王及第,始於嘉王楷。」皇帝這麼做是有用意地,在大臣們看來,這是為趙楷取代太子趙桓製造輿論和聲勢。

    預立儲君的制度始於西漢,其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條原則具有很大地彈性,第一條不行可以參照第二條,所以自此以後捨嫡立庶的事屢見不鮮,廢立太子事更是層出不窮,甚至還發生了唐玄宗「一日殺三子」地極端事件。

    皇帝的嫡長子是太子趙桓,但遺憾的是,他最喜歡的兒子恰恰不是趙桓,而是三子趙楷,於是,皇帝的個人感情與傳統的皇位繼承製度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衝突,而這個衝突直接滲透到國政,影響到了國祚的穩定。

    毫無疑問,皇帝身邊的親信大臣當然唯皇帝的意願馬首是瞻,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趙楷漸漸成為汴京最為囑目的人物。先是破舊例拜太傅,出居宮外後依舊自由出入禁中,接著皇帝不惜違背「宗室不得領職事」的祖制,封趙楷為提舉皇城司。

    皇城司的主要職責是拱衛皇城,並偵察臣民動靜,率領數千名被稱為親從官、親事官、內等子等不同名目的禁衛與偵探。這是一支特殊的軍隊,它不受殿前司的節制。趙楷上任後,皇城司的權力明顯增大,不隸台察即為一例。所謂台察,就是御史台六察司。過去皇城司要接受台察的監督,到了鄆王這裡,改了。

    因人而廢法,這不是一件好事,但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這個兒子的寵愛,根本無視律法,無視祖宗家法,他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哪天不高興了,他說廢太子那就廢太子,不過現在時局不好,內有反賊,外有戰事,不宜搞這麼震動天下的大事。

    不過皇帝為了給趙楷鋪路,還是沒有閒著,他打算北伐開始後,如果戰事順利,叫趙楷到河北去做兵馬大元帥,指揮北伐軍收復幽燕,建下蓋世功勳。

    折可存看到折可求一言不發,嘿嘿冷笑,「種帥會打敗仗?笑話,如果不是官家有意讓鄆王建功立業,這一仗會打敗?」

    「你胡說什麼?」折可求給了他腦袋一下,然後迅速走到帳外四下看了看,囑咐扈從小心看著,不要讓任何人接近軍帳,這才走了回去。

    「你要是喝多了,馬上睡覺,你要是頭腦還清醒,我打算和你商量一件事。」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4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可怕的漩渦
    「說吧,啥事?」折可存端端正正地坐好,鄭重其事地問道。

    「李虎肯定會答應我們的條件,因為在李虎看來,我們著眼於未來利益,對他有百利而無一害,他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反對?但是,李虎不是白癡,他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上當了,那時候,他將作何選擇?是選擇和我們聯手支持太子,還是選擇官家轉而支持官家廢嫡立庶?」折可求問道。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曾經討論過。」折可存想了一下,搖了搖頭,神色很無奈。誰能預測未來?如果知道未來還用得著在這裡費腦子?

    這個問題的確很複雜。

    李虎是漢人,而且是離開中國達一百多年的漢人,現在中國人叫他們漢虜,說他們是蕃人,事實上已經不願承認一百多年前南北漢人曾是一個民族,這直接導致汴京不相信漢人,歧視漢人。換句話說,一旦大宋成功收復燕雲,汴京必定要乘著北方蕃族尚在混戰之際,迫不及待地打擊甚至消滅李虎這個藩鎮,把這個隱患連根拔掉。

    李虎當然不會束手就縛,汴京把他逼急了,他勢必要倒戈。所以,如果汴京在對待李虎的政策上沒有任何變化,那必將給西北帶來一場危機。汴京朝政被一幫有鳥沒鳥的鳥賊控制著,這些人被權勢名利蒙蔽了雙眼,他們才不會考慮西北的安危。

    如果李虎倒戈,不管他倒向西夏還是倒向金國,甚至倒向契丹人,最後都是南北對峙。西北的邊境雖然沒有變化,但西北的勢力格局出現了變化,一旦宋軍同時陷入西北和河北兩個戰場,大宋危矣。西北這些將門世家都知道,河北四路帥司有三十七將軍隊,但十存二三。根本沒有戰鬥力,如果蕃人從河北南下中原,大宋危矣。那時西北將門世家不要說維持自己的利益了,就連生存都有問題。

    在北伐這件事上,汴京有主戰派和主和派。主和派對大宋的危機有強烈的認識,他們對李虎的態度很矛盾,而政策也是矛盾的,既想利用又想殺之,但他們有個共同地認識,在大宋深層危機沒有解除之前,大宋需要李虎為他們鎮守北疆。

    西北將門世家中。頭腦清醒的很多,他們大都隸屬於主和派。汴京主和派大臣試圖利用西北這些將門世家和李虎這個藩鎮建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利用這個共同體的實力來威脅和要挾汴京,繼而達到他們地目的,那就是扶持太子。

    太子登基後,同樣要遵循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規矩,尤其當今皇帝和他的一幫親信都在絞盡腦汁廢嫡立庶,太子和他們勢不兩立,登基後自然要把他們一掃二淨。然後主和派大臣們就能上位,就能把持朝政,繼而實施強國富民之策。

    西北將門世家在太子登基後。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國泰民安了,大宋深層次危機得到改善了,解決李虎這個藩鎮也就很容易了,水到渠成的事。

    汴京的皇統之爭其實早在北伐之前就開始了,但皇帝還年輕,太子又非常低調,傳統的皇統繼承觀點也嚴重束縛了朝堂大臣,廢嫡立庶的阻力太大。隨著北伐進入議程。皇帝也開始動腦子了。他想在時機合適地時候讓鄆王趙楷主掌軍隊,收復燕雲。建下功勳。鄆王有了這個功勳,皇帝找個機會廢太子。讓鄆王繼承皇統,那理由就非常充足了。

    太子當然不會等死,而朝中大臣也不都是利令智昏之輩,也還有一幫忠臣,一幫嚴格遵循大宋律法的人,當然也有一幫居心叵測者,但無一例外,讓他們堅決支持太子的動機還是來源於未來的豐厚回報。為了未來的可以預期的利益,他們不惜把身家性命做賭注。

    皇帝和他的親信們一門心思要解決李虎這個隱患。現在大宋的內部危機太多了,當然要揀危害性最大的先處理。

    太子和他地支持者們則想利用李虎來達到上位的目的,上位才把把持權柄,把持權柄才能把前朝遺留地禍患徹底清除。

    那麼李虎呢?李虎是怎麼想的?他真的甘心做個藩鎮?他真的決心歸返大宋?

    李虎的選擇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誰都無法揣測到李虎的心思,即使是李虎自己,也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調整自己地策略,所以,汴京地東宮和西北的折家在反覆思量後,決定先利用大同會戰把李虎拉到同一條陣線上,然後利用皇帝要剷除藩鎮地策略來推動形勢的發展。李虎自然要反擊,這時候他有東宮和西北將門地支持,在明在暗他都有實力,這樣他就不會倒戈,不會背棄大宋而去。

    拉住了李虎,等於影響了李虎的選擇,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決定李虎的選擇。

    李虎的反擊倒過來會推動汴京形勢的發展,皇帝和東宮的鬥爭會越來越激烈,雖然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太子的作用,但可怕的是,李虎是一隻猛虎,皇帝和東宮的鬥爭不但無法遏制李虎,反而給了李虎從中漁利,迅速發展的機會。

    東宮和折家最最擔心的就是,假如李虎因此尾大不掉,真的成了大宋的最大隱患,那將來太子登基了,如何處置李虎?

    不管東宮現在不想這些問題,現在太子趙恆不僅僅是太子位不保的問題,還有性命不保的問題,趙恆必須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掉,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東宮無暇考慮將來,但折家不能不考慮,因為折家在西北,李虎也在西北,這兩者一旦結成利益共同體,那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折家不能為了一個太子而葬送了四百年基業。

    折可求根本不願意牽扯到汴京的皇統之爭。折家四百年的歷史,家訓中最深刻的一條就是決不干涉皇統傳承。從古到今,凡是和皇統扯上關係的,不管你的功績有多大,最後都是身死族滅,沒有誰能逃脫這個可怕的詛咒。

    然而,到了這一代,逃都逃不掉。在汴京為官的折彥直眼睜睜地掉進了陷阱,掉進了皇統之爭的漩渦,而把折彥直推進這個陷阱的就是蔡京。

    西北的連綿戰事和西北折家的實力決定了折家在汴京的地位,任何一個皇帝和宰執都希望折家為大宋浴血奮戰。在武人不能干政這個前提下,折家對大宋的威脅被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皇帝也罷,宰執也罷,都對折家很不錯,最起碼表明上很不錯,能照顧的都照顧,而折家也循規蹈矩,對皇帝忠誠,對汴京權貴和宰執們也是極盡獻媚之能事。這世上小人太多,我不得罪你,但難保你不找我麻煩,所以折家每年都要在汴京耗費大量的錢財,即使買不到富貴,最起碼也要買個平安。

    折家和蔡京就屬於這種關係,但蔡京自從和童貫鬧翻之後,蔡京對折家就開始照顧了,是真的照顧,極力拉攏,目的當然是對付童貫。童貫不是傻子,他在西北打仗,首先就要和將門世家搞好關係,現在你挖我牆角,那還得了?所以童貫也加大了「照撫」力度。最後的結果就是,折彥直連續升職,數年內進入中樞做了宰執大臣。

    蔡京和皇帝的關係天下皆知,但在皇統這件事上,蔡京卻保持沉默。朝持沉默其實就是不支持。皇帝認為他死腦子,死抱著祖宗家法不變,這是一個好品質,皇帝也不好怨怪他。蔡京權傾天下,他不支持皇帝廢嫡立庶,那麼太子趙恆相對來說就比較安全了。

    蔡京老了,他隨時可能兩腳一蹬就死了,所以他必須為蔡家的未來考慮。現在太子和鄆王趙楷都有可能繼承大統,在形勢沒有明朗之前,必須保持低調,免得站錯了隊。像他弟弟蔡攸早早就表明立場支持皇帝廢嫡立庶,那根本就是拿性命做賭博,太愚蠢了。

    但以蔡京的地位來說,他想擺脫這個巨大的漩渦,置身事外,也是一廂情願之舉。我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是不行的,所以他致仕回家了,當然了,他回家養老的原因不僅僅如此。

    蔡京回家養老了,很低調了,但太子趙恆卻找來了。要找蔡京就要在他低調的時候找他。蔡京不喜歡趙恆,因為趙恆資質平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一無是處,和趙楷相比太差了,但是,蔡京卻幫了趙恆一把。

    這是從朝堂權力平衡來考慮的,也是從大宋未來考慮的,因為北伐一旦成功,皇帝和主戰派建下蓋世功勳,這個朝堂就是皇帝和主戰派的一言堂,太子肯定保不住,而大宋隨即陷入深重危機,內憂外患會更加嚴重。相反,保持朝堂權力平衡,維持大宋現狀,雖然不能改善大宋的危機,但最起碼不至於惡化。尤其重要的是,這種朝堂格局對維持蔡京的權勢非常有利。主戰派是指北伐而言,撇開北伐,主戰派大臣之間的權力鬥爭異常激烈,這次蔡京致仕回家,其實就是皇帝緩解內部鬥爭的一個不得已的舉措。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5
正文 第五十八章 一群瘋子
    太子身邊的忠臣只有一個,太子詹事耿南仲。太子很低調,不敢拉幫結派激怒皇帝,但現在不行了,他被逼到了懸崖邊上,沒有退路了。從中樞傳出消息,如果北伐順利,鄆王將出任北伐軍統帥。這就是下山摘桃子,鄆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收復幽燕的功勞拿到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言而喻。

    太宰王黼(fu,也就是現任宰相,他非常堅定地支持皇帝廢嫡立庶。皇帝把蔡京趕回家,讓王黼出任宰相,肯定有重建皇統的目的。僥倖的是,西府鄭居中和蔡京一樣,在這件事上也是保持沉默。鄭居中和蔡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皇帝信任的臣子,都是老傢伙,兩人各自主掌東西兩府長達十幾年,而且一樣的起起落落。蔡京到目前為止是三次拜相,鄭居中則是三次主掌樞密院。兩個人的關係也不錯,私交很好。

    鄭居中的背後是中宮鄭皇后。鄭皇帝很同情趙恆。小小年紀母親就去世了,因為資質平庸又得不到父愛,現在更是被自己的父兄逼得連性命都岌岌可危了。鄭皇后當然不會幹政,但她的同情心會告訴鄭居中,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幫幫太子。這就足夠了。 .coM

    蔡京給趙恆獻策,在西府,向鄭居中尋求幫助;在東府,秘結尚書右丞李邦彥。李邦彥是皇帝的寵臣,卻是王黼的死對頭,所謂秘結李邦彥。就是利用西府鄭居中的力量,聯手李邦彥對抗王黼,把王黼拉下台。王黼是宰相,王黼下台了,由誰繼任宰相,將直接關係到太子地命運。

    太子聽懂了。把王黼拉下台。皇帝十有又要把蔡京請出來,有了東西兩府長官的支持,太子位子也就穩了。

    蔡京接著又說了一番話,太子這才意識到若論權謀,當今天下恐怕無人比得上蔡京。

    若想把王黼拉下台,首先就要把童貫拉下台,王黼的背後就是童貫和梁師成。要想把童貫拉下台,最好的辦法就是破壞北伐。北伐失敗。鄆王也就沒有機會建下蓋世功勳了,而這個功勳正是鄆王取代太子的有力武器。

    北伐失敗,燕雲如何收復?山後已經在李虎手上,李虎早就投奔大宋了。童貫戰敗,必然求助於李虎。李虎拿到山前,形勢就複雜了,李虎如果不給怎麼辦?很簡單,聯合金人、西夏人打李虎,但這是下下之策。.com大宋有可能丟失山後。比較妥當的辦法就是利用西北軍威脅山後,迫使李虎撤出燕京,但這還不是好辦法。因為就算大宋拿回了燕雲,皇統之爭還是存在,太子還是處在重重危機之中。蔡京再次獻策,利用李虎地生存危機,把李虎控制在手,繼而利用李虎的力量,徹底扭轉形勢。確保太子之位。太子一方面可以利用東西兩府的力量。積極削藩,給李虎造成巨大的生存危機。李虎生存困難。當然要尋求幫助,這時則利用西北將門世家和李虎結盟。然後在東宮、西北將門和李虎之間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一來,太子內結東西兩府,外結李虎和西北將門,不但太子之位可保,皇位更是穩如磐石。

    如何秘結西北將門?通過鄭居中把折彥直拉到手,通過折彥直把西北折家控制住,通過折家和李虎建立利益聯繫,如此大計可成。

    太子高興而回。蔡京也很高興,蔡家的未來很燦爛啊,當今皇帝信任自己,而汴京的皇統之爭又被自己所操控,將來到底由誰做皇帝,恐怕不是皇帝說了算,而是自己說了算,只是,自己能活到哪一天嗎?如果提前蹬腿升天,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折家就這樣被蔡京推進了皇統之爭的漩渦。

    如今折家和太子在一條船上,折可求除了使出渾身解數穩住尾舵,在狂風暴雨中操舟急進外,他還有什麼辦法?

    現在擺在折家面前最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影響李虎地選擇。李虎選擇太子,那皆大歡喜,但這條路太長太難,未來無從預料。假如他選擇了皇帝,支持皇帝廢嫡立庶,皇帝一時高興,估計短期內也不會對他下手了。相比較而言,李虎選擇支持皇帝,獲利更大,最起碼可以解決眼前的現實問題,可以和汴京和平相處,相反,暗中支持太子,則有可能激怒皇帝,雙方翻臉,兵戈相見。

    「哥哥想出辦法了?」折可存問道。

    折可求遲疑良久,慢慢說道:「我想,聯姻或許是個好辦法。」

    「聯姻?」折可存驚訝地問道,「誰?你想把哪個妹妹嫁給李虎?」

    「美盈,我想把美盈拿來聯姻。=小 說 5 2 0 首 發==」

    折美盈是折可求的小妹妹,今年十六歲。本來她已經許配了西北高家,但高家的兒子隨劉法戰死於朔方,這門親事隨即也就算了。折美盈和高家的兒子青梅竹馬,小姑娘對他用情很深,所以拖到現在也沒有再訂親。

    「你……」折可存當即生氣了,「不行,我不同意。美盈本來就不幸了,你怎能用她來聯姻。絕對不行。」

    「那你說怎麼辦?」折可求問道,「你說用哪個妹妹來聯姻?除了聯姻,我們用什麼辦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和李虎建立信任?彼此沒有信任,我們怎麼把李虎拉上太子這條船?你說啊?你告訴我?」

    折可存垂頭不語,良久,說了一句話,「美盈她太可憐了。」

    「可憐什麼?在家待著吃閒飯,沒事就站在山頭上想那個死鬼,我看著就來氣。」折可求憤然說道,「她是折家的女兒,生下來就應該為折家賣命。現在折家需要她,前面即使是刀山火海,她也沒有理由後退。」

    「哥……」折可存實在受不了了,衝著折可求叫道,「她是你妹妹,親妹妹。 .coM」

    「她要是再像前幾次一樣推三阻四,老子打斷她的腿,把她丟到山底下喂狼去。」折可求一臉殺氣,嚇得折可存不敢說話了。

    過了好一會兒,折可存才小聲問道:「那你準備什麼時候和李虎說太子的事?」

    「時機到了再說。」

    「什麼樣的時機?」

    折可求神情冷峻,半天沒有說話。折可存瞭解他這位哥哥,看他臉上地表情就知道又出事了。「哥,又出了什麼事?」

    「直娘賊,汴京都是他娘的一群瘋子。」折可求惡狠狠地罵了兩句,然後低聲說道,「仲古來信,說官家已經決定了,一面和契丹人議和,一面從京畿、京東、京西和淮南東西兩路緊急調撥十五萬大軍,打算以二十萬人的兵力再次發動攻擊。同時,官家下令,徵調八十萬民,把各地武庫搬空,把幾十年急蓄下來地武器全部運到河北,以確保北伐軍的軍需需要。」

    折可存愣了一下,接著苦笑,搖頭。皇帝和汴京的那幫大臣們真的是瘋了。北伐失敗的根源不是軍隊不夠,也不是武器不足,而是在朝堂上,在朝堂上無休止的權力爭鬥。朝堂爭鬥不止,北伐若想獲勝,比登天還難。

    「皇帝暗示樞密院,盡可能給李虎以最大的援助,確保李虎守住大同,以便李虎和北伐軍實施兩路夾擊。為此,仲古在信中告訴我,在不影響府、麟一線安全地情況下,以偷梁換柱地辦法把更多的軍隊調進大同。」

    「偷梁換柱?什麼意思?」折可存沒有聽明白。

    「張孝純不是徵調了兩萬多鄉兵嗎?」折可求說道,「這是我地主意。徵調鄉兵的目地是欺瞞西夏人,我則乘機把府、麟一線的精銳暗中調到寧武關。我們以五萬精銳北上支援,對李虎來說應該是雪中送炭了。」

    折可存暗自吃驚。一下子調了兩萬軍隊,這幾乎是府州的全部主力。「這太危險了,府州假如出事……」

    「西夏人敢打陝西,但絕不敢打我府州。」折可求一臉狂傲。

    「仲古為什麼要折家冒這麼大的風險?」「因為官家有個打算,二次北伐,讓鄆王出任北伐軍統帥,讓鄆王建功立業。」折可求說道,「所以官家必須確保北伐勝利,確保李虎可以出兵幽燕,但官家又想聯手金人剷除李虎,所以他要留一手,不願意宋軍公開支援大同,而要我們打著李虎的旗號北上支援。」

    「我大宋有必要做這種偷偷摸摸的事?一個蠻荒小國,打了就打了,又怎麼樣?」折可存怒聲說道。

    「我們聽仲古的,這次北上,要隱藏形跡,到了戰場,則打李虎的旗號。」折可求懶得和他爭論,繼續說道,「二次北伐的重要目的是給鄆王建立蓋世功勳,但如果李虎以各種借口不願出兵,那麼官家就不敢派鄆王去了,免得戰敗給鄆王留下一個大大的敗績,所以,仲古的意思是,我們要在官家允許的範圍內全力支援李虎,讓李虎欠我們一個大人情。不管李虎將來是不是和我們同舟共濟,但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出兵幽燕,不能給鄆王建立功績。」

    折可存點了點頭,同意折可求的說法。

    「明天上午慕容到了後,你馬上率軍出發,趕赴殺虎口。我在這裡等待大同的使者,只待條件談妥,府州各軍則打著鄉兵的番號隨後趕赴戰場。」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3:56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暗箭難防
    五月二十一,殺虎口。

    從大同傳來消息,李綱回來了,但李綱說河東援軍遲遲不能集結到位,估計北上馳援的時間要拖後,至於拖到哪一天,誰都不知道。其實大同的虎烈府和殺虎口的李虎都知道,只待滿足了折可存的要求,河東援軍很快就能到達戰場。

    目前只能等待。

    這一天,殺虎口激戰依舊,但金軍的攻擊節奏明顯放慢。鎮川堡一線的戰鬥也同樣持續,金軍連續作戰,呈現疲勞之態,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兩翼戰場,攻擊都顯得軟弱無力。

    二十二日,雙方將士繼續廝殺,但戰局處於僵持狀態。

    黃昏,斥候突然急報李虎,關外金軍有撤離跡象。李虎立即意識到,蒲家奴要分兵了,要把主力調回鎮川堡戰場。李虎當機立斷,馬上急告耶律馬哥、李良輔,即刻向金軍展開攻擊,連夜攻擊,阻止金軍主力撤離殺虎口。

    一個時辰後,正當完顏撻懶準備帶著主力大軍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離開關外大營的時候,斥候飛馬急報,在白道坂發現了夏軍,黨項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了黃河,直殺金軍側翼。

    完顏昱大驚,一面叫斥候再探,一面下令完顏撻懶即刻放棄撤離,全軍做好迎戰準備。

    深夜亥時初,胡家勇、耿守忠各率兩將軍隊,率先殺出關隘。從正面吸引金軍的注意力。

    亥時二刻,從白道坂急馳而來地夏軍李延成部逼近金軍側翼,並指揮一隊選鋒馬軍向金軍大營發起了試探性攻擊。

    完顏昱並不懼怕關內漢軍,他擔心的是西夏人。察哥在黃河西岸陳兵十萬,這十萬大軍假如全部渡河殺來,金軍這一仗就危險了。因為完顏杲已經從鎮川堡戰場抽調一部主力移師野狐嶺,這時候如果自己在殺虎口戰敗,讓西夏人直殺鎮川堡,金軍只有後撤,攻擊西京之策遂告失敗。

    斥候連續回報。沒有發現西夏的主力大軍,到目前為止,只發現了這一支數千人的西夏馬

    會不會是李虎的疑兵之計?完顏昱開始懷疑這支軍隊不是夏軍了。幾天來自己的斥候一直緊緊盯著黃河對岸地西夏大軍,如果察哥率軍渡河。斥候不可能不知道。

    金軍緊守營盤,任由漢軍和夏軍在營外折騰。時間一長,完顏撻懶、完顏母、銀術可等人受不了了,紛紛請戰,要率軍把敵人擊退,這樣吵下去,一晚上別想睡覺了。

    完顏昱考慮了一下,答應了。如果夏軍是假的,是李虎的疑兵之計。那今晚主力就可以繼續趕赴鎮川堡。

    完顏撻懶率幾千馬軍飛奔出營,直殺夏軍。李延成急忙後撤。銀術可率軍直殺漢軍。胡家勇和耿守忠帶著人馬掉頭就跑。

    金軍兩路追擊。

    突然間,從塘子山殺出一支大軍。攔腰截斷了完顏撻懶的追兵。李良輔指揮夏軍主力奮勇廝殺。金軍駭然失色,急速後撤。

    與此同時,銀術可的軍隊也被耶律馬哥堵在了關口谷地裡。耶律馬哥帶著軍隊從大堡山殺出,而胡家勇、耿守忠則指揮軍隊掉頭攻擊。銀術可臨危不亂,指揮金軍結陣固守,等待援兵。很快,霍石、耶律李家奴率援軍殺來。

    耶律馬哥不敢戀戰。火速撤回大堡山。胡家勇和耿守忠也撤回了牙狼關。

    這一仗金軍吃了個虧。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短短時間內就被對手砍死砍傷了兩三千,不過。這一仗把對手的實力暴露了,殺虎口不但有李虎的漢軍,還有契丹人的軍隊,黨項人地軍隊,保守估計,聯軍的兵力至少在五六萬人左右。

    從聯軍的部署來看,契丹人和黨項人早就到了,早就埋伏好了,如果不是金軍人數多,他們一口吃不掉,恐怕早就開始進攻了。

    完顏昱急報鎮川堡。

    李虎和契丹人、黨項人結盟了,三家聯手攻擊。從目前的戰場態勢來看,契丹人和黨項人暫時還有坐山觀虎鬥之意,先讓李虎和金軍拼消耗,等雙方打得兩敗俱傷了,遼夏聯軍的主力就要展開致命一擊了。

    這個時候,大宋援軍已經不重要了,僅僅黃河西岸察哥那十萬西夏大軍就夠女真人頭痛的。

    完顏昱告訴完顏杲,他的主力不能調回鎮川堡戰場了,他將率這八萬大軍於殺虎口一線牢牢牽制住遼夏漢聯軍。不過,現在無法預料察哥的夏軍和雲內的遼軍何時進入戰場,所以他警告完顏杲和宗翰,必須督請宗望,以最快速度攻佔奉聖州,否則這一仗地勝負就難說了。

    當夜,完顏昱和將帥們仔細商議後,決定停止攻擊關隘,和遼夏漢聯軍於關口對峙。^^首發 小說 ⑸⒛0 ^^現在他們只要牽制住敵人就行,西京大戰的勝負關鍵已經從鎮川堡移到野狐嶺了,只要金軍突破野狐嶺,攻佔了奉聖州,李虎基本上就完蛋了。

    原野和吳思銘在一百名鐵衛的護衛下,一人三馬,日夜兼程,急馳而至。

    原野和鐵衛們都是遼東人,縱馬飛馳不眠不休是家常便飯,而吳思銘是中原人,在梁山泊長大,這樣坐在馬背上吃飯睡覺走路根本堅持不下來。原野為了趕時間,乾脆把吳思銘捆在馬背上,硬是用兩天一夜地時間趕到了寧武關。

    吳思銘被兩個鐵衛抬進了軍帳,而此刻原野已經和折可求見過面,並把李虎的書信遞了過去。

    折可求看完書信。兩眼望著一臉痛苦地吳思銘,目露疑惑之色,他想不通,李虎和宋江八棍子打不到一撇,遼東人和梁山人更是隔了千山萬水,他們之間怎麼有淵源?李虎竟然向自己提出可以以一定條件交換梁山人的要求。這未免有點不可思議。

    「你辛苦了。」折可求難得給了吳思銘一個笑臉,「你是南方人,不眠不休飛馳四百餘里,的確難為你了,你下去休息吧。」

    吳思銘知道他們之間要談判了,自己該說的話也說完了,出去找個地方先睡一覺再說。

    李虎在書信中介紹了原野的身份。原野是虎烈府地重要僚佐之一,主掌府軍機密。是李虎地親信部屬,而雙方要談的這件事不宜公開,甚至在虎烈府中樞中都不能全部公開,所以原野這個參謀做為雙方之間地聯繫人非常合適。

    原野在路上想了很多,他和李虎有相同的感覺,折家布了一個局,挖了一個坑,而要想探尋這個局地謎底,必須要知道折家的後台是誰。這是個關鍵,否則李虎掉進坑裡,死了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漢王在這份書信裡說了。他為了回報折家,願意搶先拿下燕京,以此來要挾汴京改變西北策略。」原野說道,「但你知道,漢王是個藩鎮,而藩鎮和汴京的關係不用說,你也知道。所以這件事如果汴京無人相助。很可能演變為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對我們都沒有好處。對大宋也沒有好處,只會白白便宜了女真人和黨項人。所以……」原野看了看折可求,笑著說道,「漢王希望得到你地信任。」

    折可求在思考。李虎的要求不算過份,他和折家的身份不一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折家既然想和李虎結盟,利用李虎的實力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折家必須給李虎以信任,雙方建立共同利益,然後才能設定計策做事。

    「我也希望得到漢王的信任。」折可求笑道,「在我們雙方沒有建立信任之前,我想漢王不會去搶佔燕京。」

    原野搖搖頭,「你或許不瞭解女真人的實力,如果女真人在代北戰場上失利,在宋金盟約已經撕毀的情況下,金軍會以最快地速度殺進燕京。就目前形勢而言,宋軍來得及阻擋金軍南下嗎?如果宋軍來不及阻擋金軍,漢王肯定要出手,否則大同將陷入金軍的兩路夾擊。」

    折可求大笑,「既然漢王有如此實力,他還需要大宋的援軍?」

    「我們地確不需要。」原野笑道,「在金軍發動攻擊之前,漢王和遼夏兩國已經結盟,現在遼國的北府宰相耶律馬哥,夏國的黑山威福軍都指揮李良輔就在殺虎口,另外夏國晉王李察哥隨時準備渡河東進。」

    折可求的笑聲頓時消失,臉上的表情顯得吃驚而尷尬。

    原野微微一笑,「請宋軍北上支援,主要是為了對付夏軍。大同這一仗結束後,漢王的虎烈軍非常疲憊,如果再和遼夏聯軍作戰,恐怕難以支撐。把你們請到大同,其實就是威懾遼夏兩國。」

    停了一下,原野繼續說道:「童太師派劉參謀急赴大同,目的是請漢王出兵居庸關,和他實施兩路夾擊,但童太師若想組織第二次北伐,需要時間,可惜女真人不會給宋軍充足地時間。女真人若迅速展開進攻,汴京勢必要漢王出兵,這就是機會。」

    原野盯著折可求,鄭重說道,「折知州,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請慎重考慮。」

    折可求地表情已經恢復正常,他笑笑,說道:「既然漢王有如此強悍的實力,恐怕小小地代北留不住他。我中國深受石敬瑭出賣燕雲之苦,中國百姓更是因此飽受戰火荼毒。前車之鑒,後人之師,大宋不會不防備漢王,所以……」

    「大宋要防備漢王,而漢王已是大宋的漢王,代北局勢馬上將形成南北對峙之局,漢王若想離開代北,恐怕很難,所以漢王對折家這份厚禮非常感激。」原野從容說道,「不過,現在地問題是,漢王願意信任折家,而折家似乎不願相信漢王。」

    折可求感覺很被動。折家和李虎比起來,折家處於弱勢,弱勢和強勢聯盟,而弱勢又不信任強勢,這的確讓強勢一方感覺不到任何誠意。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