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永曆大帝 作者:樓主大大 (已完成)

 關閉
07131002 2010-1-5 17:00:1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02 372544
07131002 發表於 2011-5-31 09:39
第八百零二章:分裂

    川於反荷聯盟來說。歐州的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在心羅斯方面的壓力下,奧斯曼人迅速的突入奧地利邊界,奧地利人毫不猶豫的作出了最為明智的選擇,既然勝利已經沒有了希望,整斤,國家隨時都有被奧斯曼人吞併的可能,他們毫不猶豫的派遣了使者向法國人投降,之所以捨近求遠,倒不是奧地利人願意折騰,而是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落在誰的手裡,也千萬不能落在奧斯曼人的手裡,法國人至少信的還是上帝,多少從前王族之間還有那麼一點點的聯姻,不管如何,就好像在後世的德國,寧可落入美國人手裡也不願意落入蘇聯人手裡都是一個道理,因為德國人入侵蘇聯時殺害了至少上千萬的蘇聯人,這筆血仇,遲早是要還得。
  
    奧斯曼人與奧地利打了幾百年,其中的仇怨自不必說,再加上宗教的分歧,奧地利人現在恨不得法國人陸軍立即開赴奧地利,接收奧地利的一切。
  
    奧地利人的舉動立即傳到了奧斯曼人耳朵裡,他們一直視奧地利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且對這塊歐洲的門戶垂涎了數百年,可以說,他們加入反荷聯盟,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希望借助盟國的力量幫助他們奪取奧地利,完成世代蘇丹未能完成的夙願,奧地利人打的如意算盤讓蘇丹很是惱火,他立即調集重兵,以至於連入侵波蘭的兵力也紛紛抽調出來,直接侵入奧地利腹地。
  
    奧斯曼人明白,這是一場時間的賽跑,在法國人抵達奧地利之前,他們必須佔領盡可能多的徒弟,一旦法國人接受了奧地利人的城鎮,那些法國人可不會白癡到把到手的鴨子讓出來,屆時少不得一番扯皮,雖然奧斯曼人背後有大明的承諾,但是奧斯曼人終究還是放心不下,大明的承諾縱然可信,可是法國人畢竟也是大明的盟友,若走到時候大明不好翻臉,法國人耍賴,這奧地利的半壁江山恐怕就要拱手讓與法國人。
  
    奧斯曼人傾力攻城略地,可是法國人在迎接了奧地利請降的使者之後,也立即忤然心動起來,於是立即表示願意接受奧地利的一切,並且迅速的派出了一支陸軍穿越普魯士向奧地利挺進。
  
    在維也納,這座擁有打手世紀羅馬人曾在這裡建立城堡,十二世紀成為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十三世紀末開始成為啥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後是奧地利首都。到弛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舊世紀以後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舊世紀和口世紀奧斯曼帝國每次入侵歐洲都在維也納被阻擋。弛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
  
    這座歐洪的商業、藝術中心,如今卻已經完全陷入了戰火之中,五薦奧斯曼人出現在了這裡,並且開始徹夜攻打這座城市,為了爭取時間,奧斯曼人並沒有過多的佈置攻擊計劃,他們所做的,只是不斷的進攻、進攻、進攻!
  
    此時維也納的統,治者仍然是哈布斯堡王朝」鞏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在多次征討後戰勝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的歷史。但在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建立統,治地位,奧托卡二世在打手刀8年的戰鬥中陣亡後,他在維也納的支持者勢力依舊強大,發動了多場反對德意志國王阿爾佈雷希特一世的起義,而接替阿爾佈雷希特一世的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將首都定在布拉格,維也納的城市發展進入了陰影。
  
    此後魯道夫四世頒布實施一系列經濟政策,使得維也納恢復了生機,他在打手強年建立了維也納大學,並下令建造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他為維也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因此被譽為「維也納的建造者。」但是此後他參與了對哈布斯堡繼承權的爭奪,這使得維也納不斷發生騷亂,經濟呈現衰退。
  
    打手鈕年對維也納猶太人的第一次大規模驅逐和迫害。
  
    軟的的腓慘烈三世在與匈牙利國王匈雅提馬加什的戰爭中,失去了包括維也納的幾乎全部奧地利領地。打手瀝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並入哈布斯堡後,維也納最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
  
    隨後,奧斯曼人開始擴張,他們消滅了東羅馬帝國,並且試……口只的勢力擴展到維也納去。打手勸年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匿絀工納,奧地利人依靠中世紀時期遺留下的城牆,艱難地抵禦了土耳其人的進攻,在流行病突發和冬季提前到來俐情況下,土耳其人被迫撤軍。
  
    土耳其人的圍城暴露出了維也納城防禦的薄弱,因此從打手條壕溝構成的要塞。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是明智的」昭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改造後的要塞保衛了維也納長達兩個月,直到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也導致奧斯曼帝國開始了衰落。
  
    經歷了土耳其人的的次圍攻之後,維也納開始了輝煌的建設時代,在重建的過程中繼續展現巴洛克藝術風格,貴族們紛紛在城牆內建造花園和宮殿,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王子歐根的貝爾佛第宮。
  
    在經歷了打手7年的兩次大蟲害傳染病導致的人口大衰減以後,維也納的人口持續增加」泌年達到舊萬」肥年突破力萬,在這個時代,維也納建立了第一批工廠,鋪設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潔系統,改善了城市的衛生條件。維也納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標號制度和國家郵政系統的城市。
  
    而現在的約瑟夫二世雖然加入了荷蘭同盟的戰車與奧斯曼人進行常年交戰的同時,對城市管理也進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務員制度,還將內城的墓地遷出城市,使得維也納相較於其他髒亂的歐洲城市要乾淨的多。
  
    只是在此刻,藝術以及整潔街道顯然並不能拯救這座城市,雖然約瑟夫二世打算抵抗到底,但是在奧斯曼人的瘋狂攻擊之下,奧地利所處城牆要塞失守,好在不遠處的奧地利援軍及時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約瑟夫三世現在唯一祈禱的,就是前來受降的法軍立即趕來,他比誰都要明白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可怕,這些年來,雙方常年交戰,積下了血海深仇,再加上宗教的衝突,一旦讓奧斯曼人入城,難保不會進行屠殺。是以,約瑟夫三世寧願將一切交付給法國人,也絕對不讓一個奧斯曼人入城,維也納人顯然也十分明白這個道理,面對奧斯曼人的侵略,為了保護家人,無數人湧上了要塞和城牆協助守軍固守。
  
    維也納人的頑強抵抗讓原本就焦躁不安的奧斯曼人喪失了最後一絲的耐心,為了瓦解城內的尖氣,他們在鄉野開始捉拿那些奧地利農夫,驅趕他們衝在最前,以阻擋從要塞中射來的火槍,但是奧斯曼人顯然並不知道,維也納守軍反而更加堅定了抵抗的決心,整整過了一個月,維也納仍然牢牢掌握在奧地利人手裡。
  
    而這個時候,法國人終於來了,法國陸軍是日夜兼程趕到的,當他們出現在地平線時,立即便引起了維也納人的一陣歡呼,至少,他們知道,法國人統治了他們,但是至少不會對他們進行任何的報復,更不會迫使他們改信宗教,這已經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法國人的到來讓奧斯曼人立即緊張起來,他們立即與法國人接觸,而法國人顯然對於奧斯曼人並沒有過多的好感,若不是因為利益而站在一起,就憑宗教的因素,就足以讓法國人對奧斯曼人要求維也納刮入他的勢力範圍很是不滿了,基於宗教的因素,法國人並不願意讓奧斯曼人佔領這座歐洲的門戶,是以,他們嚴詞拒絕了奧斯曼人的要求,並且派出了一隊法軍抵達維也納城下,並且順利的進入了維也納,而奧斯曼人試圖與法軍一起進入時,卻遭到了阻止,甚至守軍還開了火,這讓奧斯曼人既是氣憤,又覺得無可奈何。
  
    沒辦法,到了這個時候,奧斯曼人自然不會白癡到向法國人開火,法國人的陸軍雖然只有一萬五千人,但是再加上奧地利人的武裝,真要打起來,還有可能遭受普魯士、西班牙、撒丁王國的干預,畢竟奧斯曼人打奧地利可以說是基於聯盟戰爭的需求,但是奧地利已經向法國人投降,一旦參戰,就意味著奧斯曼徹底的與法國人決裂,而歐洲各國想必原本就不願意奧斯曼人勢力滲透入中歐,屆時少不得引起公憤,奧斯曼人就算再傻,也明白這馬蜂窩是不能捅的,沒辦法,現在奧斯曼人只能寄望於大明的斡旋了。
  
    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讓駐在伊斯坦布爾的章子巖興奮不已,機會來了,根本就不需要大明的挑撥,此時正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而此復,奧斯曼蘇丹也立即召見了章子巖,先是詢問了章子巖大明方面的態度,是否願意全力支持奧斯曼人得到維也納,章子巖立即回答,大明百分之百的願意站在奧斯曼人一邊,並且願意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蘇丹頓時大喜,便向章子巖商量對策,而章子巖給他的回答是,製造衝突,尋找借口,讓大明有機會以仲裁者的面目
  
    蘇丹立即照辦。他現在很惱火,甚至恨不得發兵直接把那群該死的法國人全部消滅在維也納,而大明給他的答覆也使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立即向奧地利方面的奧斯宴大軍發佈了一大串的命令。
  
    在一個月之後,仍然在維也納不肯離去的奧斯曼大軍以士兵失蹤的借口強行要求搜查維也納城,法國人拒絕,奧斯曼立即發表了一次措辭嚴厲的聲明,並且做好了繼續攻城的準備,法國人仍然不允,法國人認為奧斯曼人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事實上,英國、西班牙、撒丁等國暗地裡已經承諾支持法國人存在於維也納,一些中立的國家顯然也是支持這一點的,法國人敢於向奧斯曼人拍板,自然是因為他的身後。有著大大小小十幾個歐洲國家的支持,所有王室都達成了共識,奧斯曼人絕對不能將手伸入維也納,否則將會有不可預測的危險。
  
    三天之後,原以的奧斯曼人只是嚇唬嚇唬的法國人遭受了城外的炮擊,驚慌失措的法國人這才明白,這群野蠻的奧斯曼人原來是想動真格的了。
  
    不過奧斯曼人畢竟還是有些分寸,並沒有下令攻城,單這一陣炮擊,便足以轟動整個歐洲,何必還要多此一舉,引發更大的公憤?
  
    幾天之後,網剛進入了戰爭尾聲原以為和平到來的歐洲人又轟動起來,英國、西班牙、撒丁派出使者試圖前往奧地利斡旋,可是無濟於事,奧斯曼人態度極其強硬,集結了大軍,隨時準備再來一次大戰。
  
    面對奧斯曼人的強硬,英國人是第一個退縮的,英國是個島國,雖然不願意奧斯曼人坐大,但是奧斯曼人與歐洲大陸之間的紛爭與它的干係並不算太大,若只是因為幫助法國控制維也納而捲入這場紛爭,英國人實在得不償失,更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英國人還遭受了大明使臣的警告,希望英國人保持中立。
  
    英國人態度如此,西班牙、撒丁自然也就不再強硬了,在一陣外交吵鬧之後,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大明,是的,真正的強者似乎還沒有出場呢,大明的實力是擺在這裡的,不管他支持誰,縱使是全歐洲人反對,恐怕也無濟於有
  
    大明的使節趕到之時,立即遭受了各國的歡迎,所有人都試圖打聽大明對此的態度,這一次為了表示大明對此事的重視,大明特意派出了禮部尚書章文誠為正使,章文誠抵達之後,先是裝模作樣的調查了一番,又各自聽取了奧斯曼與法國人的陳詞,最後兩眼一翻,說出了一句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話:「奧斯曼國乃大明友好鄰邦,法國亦是大明盟誓之國,既是如此,兩國之爭,大明不願干涉,只是歐羅巴大陸方結束大戰,大明不願意看到萬民生靈塗炭,是以,大明絕不允許有多國大戰的局面發生
  
    大明的態度擺明了,大明是不願意再發生大戰的,所有誰都別想又搞個什麼聯盟打來打去,可是大明也不干涉你奧斯曼與法國人單挑,你們兩國要打的話就打去,大明兩不相幫,不過,其他國家也不許插手,大家看熱鬧,誰打贏了,這綵頭就歸誰了。
  
    表面上看大明倒是公,的很,可是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奧斯曼畢竟是個大國,而法國人相比實力弱小了不少,而且法國本土距離這裡還有段距離,真要打起來,恐怕只有法國人吃虧,要想戰勝奧斯曼人,唯有歐洲各國一起上,可是大明又說了,誰都不許幫,大家看熱鬧。
  
    奧斯曼人得到了大明的裁決,立即摩拳擦掌起來,這斤。擁有上千萬人口的國家,兵力達到了近四十萬,而此玄常備兵役制度還沒有建立,法國陸軍雖然號稱歐洲最強,人數也不過十幾萬而已。
  
    蘇丹開始舟法國人下達了最後通蝶,而法國人則是不斷的周旋於歐洲各國希望各國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很明顯的是,歐洲各國並沒有敢插手的意思,因為大明說了,兩不相幫,至於這斤。幫字就值得玩味了,發兵協同作戰是幫,提供軍火支持也是幫,而這個解釋權完全都在大明手裡,誰知道你搭理了法國屆時有沒有人來找麻煩,普魯士國王更加乾脆,以一副完全中立的嘴臉拒絕了法國人派出援軍經過普魯士國境增援維也納的請求,因為讓法**隊進入過境,普魯士國王實在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在幫助法國,說不定人家大明說這也算幫呢?普魯士此時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在歐州也是隨時都有強鄰來踩上一腳的,面對大明,它可不敢存有僥倖的心理。
  
    歐洲差不多要解決了吧。
07131002 發表於 2011-5-31 09:40
第八百零三章:英國憤青是怎樣煉成的

    汕日人怒氣沖沖的決心與奧斯曼人一戰。可是驀然回首::。卻發現在它的身後,竟沒有一個支持者,這既讓法國人覺得惱火,又覺得無可奈何,眼看著這煮熟的鴨子就要飛了,卻實在無能為力,現在擺在法國人面前的別說與奧斯曼打仗,就算是派出前往維也納的援軍,都無路可走,水路是不可能的,法國沒有龐大的艦隊,曾經倒是打造了一支,後來給荷蘭人全部打沉了,而若是從陸路走,中間又隔了不少的德意志諸侯國,若是在平常,這些德意志諸侯國們聽說法國人去抵禦奧斯曼人的,想必早就讓出一條道來了,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各諸侯國們並沒有讓路的意思。
  
    無奈之下,法國人只能宣佈從維也納撤軍,這種做法顯然是極為明智的,隨後,奧斯曼人趾高氣昂的進入維也納,這座城市曾經屢屢成為奧斯曼歷代蘇丹征服的對象,也在此作為基督教的橋頭堡屹立了數百年,如今奧斯曼人終於如願以償,只是接下來要擺在奧斯曼人面前的事就有些為難了,為了建立統治,奧斯曼人與往常的政策一樣,並沒有宣佈廢黜基督教,也沒有強制要求奧地利人改信伊斯蘭,不過他們自有他們的辦法,在幾天之後,他們向奧地利人宣佈伊斯蘭為國教,但凡信奉伊斯蘭的,都可減低一定的稅賦。
  
    只不過,在奧斯曼人看來,自己的寬容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一座座清真寺拔地而起的同時,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暴動、騷亂也隨之而來,尤其是維也納,這座人口超過十幾萬人的城市,正是陰謀暴動的極好溫床,一些抵抗者偷偷殺死奧斯曼衛兵,有的在街道處張貼各種暴亂的標語,奧斯曼人終於來火了。
  
    我們的祖輩曾經征戰與此,結果鎩羽而歸,無數的奧斯曼人陣亡與此,為了取得這塊土地,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兄弟都在這裡流過血,我們寬容的對待了你們,可是換來的卻是可恥的反抗。
  
    奧斯曼人很委屈,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懷柔政策不能起效,那麼奧斯曼人並不是沒有別的手段,於是,暴力開始了,一批批反抗者或者懷疑反抗者被逮捕,隨後砍頭,而教堂也全部查禁,因為奧斯曼人認為,教堂在反抗運動中,顯然起著極大的煽動作用,這裡是陰謀的中心,絕不能再留了,一些牧師被處決,法令也變得苛刻起來,到處都是奧斯曼士兵全副武裝的四處拿人,一批投靠奧斯曼的奧地利叛徒也參與其中,整個維也納瞬間烏煙瘴氣起來。
  
    奧斯曼的舉動引起了歐洲各國的不滿,不過對於奧斯曼人來說,這顯然還不夠,因為叛亂和暴動並沒有徹底的根除,於是更多的士兵從奧斯曼抵達維也納,進行了一場又一場大清洗。
  
    奧斯曼有恃無恐的進行著這一切,當他撕下了偽善的面具之後,立即露出了猙獰的面孔,而這件事顯然是得到了大明的暗中支持的,雖然大明並沒有在官方承認這一點,不過暗地裡的承諾已經讓奧斯曼人彷彿吃下了定心丸,他們相信,就算他們作出再荒唐的舉動,歐州各國也不敢說什麼,就算是想要干涉,他們也有應對的辦法。
  
    原本緊密的反荷聯盟出現了極大的裂縫,勝利者們立即分出了三派,其中大明、英國人保持中立,當然,這個中立不過是表面上而已,事實如何,恐怕只有天知道,而歐洲大陸的各國暗暗聯繫起來,尤其是法國人與西班牙人,在此時,兩國仍然是基督教的為主的國家,教廷在兩國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奧斯曼人針對教堂以及教徒的暴行自然在兩國的朝野產生了軒然大波,在這種情緒之下,法國與西班牙頻繁接觸,大有一副若是大明方面若是不干涉就與奧斯曼人一戰的態勢。
  
    不過,很快這個局勢就改變了,為期一個月的和平大會召開,所謂的和平大會說白了,就是反荷聯盟的分贓大會,大家折騰了這麼久,也該是時候名正言順的分取好處了,在會議上,各國的使者唇槍舌戰,個個訴苦在戰爭時自己所受的損失,大倒苦水,而後又是大談本國在反荷戰爭中的作用,大家圍繞著歐州地圖幾乎吵翻了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各國為了反荷戰爭,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雖然獲得勝利,但是卻消耗掉了幾個上百年積累的國力,而如今荷蘭同盟的這些戰敗國也早已被打成了稀巴爛,好處不多,可是等著分蛋糕的人卻是不少,而俄羅斯這塊大蛋糕已經被大明給分了去,奧地利落入奧斯曼人手裡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留下的只有荷蘭和葡萄牙兩國供大家均分,而且大明還放出了話來,荷蘭、葡萄牙兩國個於美洲的殖民地由諸國均分,說是如此,其實大明一國就佔了北美一大塊。
  
    關於這方面,大明是有考慮的,俄羅斯連接白令海峽,而北美與俄羅斯相隔不遠,雖然在這個時候並不能建立交通工具將北美與西伯利亞連接起來,但是誰知道往後有仇一肌冷呢。所謂井把茅坑佔著。等有了屎再拉,才是大亡原則。
  
    荷蘭與葡萄牙的殖民地大家一分,倒是勉強沒有意見,大明實力強,分多一點也沒人有意見,畢竟那裡還是不毛之地,各國現在的艦隊已被荷蘭海軍打了個稀巴爛,就算是分得的那份殖民地,還需要仰仗大明水師的幫助,誰敢跟大明過不去?
  
    歐州人原本就信奉弱肉強食,強者為尊,大明自己獨攬北美一塊大肥肉倒是沒有引發異議,設身處地的想,若他們是大明,恐怕所要的並不會比大明要的少。
  
    只是殖民地方面沒有撈到多大的油水,法國、西班牙、英國人便開始在葡萄牙、荷蘭的本土上做文章了,西班牙人到是沒什麼爭端,他要的是葡萄牙,大明方面也支持它的主張,現在只剩下英國和法國人關於荷蘭的爭執了。
  
    對於荷蘭,英國人是凱覦已久的,英國人一直懸孤歐洲大陸之外,一直難以融入歐洲,有了荷蘭,就等於是多了一塊與大陸溝通的橋樑,這塊土地英國人勢在必得,英國人也是有關係的,不管如何,大明皇帝總算是英國國王的女婿,雖然在皇室之間所謂的姻親不過是扯淡。但是英國人與奧斯曼人一樣,與大明自然都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交情,英國人自信能夠從中分到一杯羹。
  
    而法國人對此也是勢在必得,荷蘭在的海軍覆沒之後,法國人幾乎以傾國之力派出陸軍殺入了荷蘭,畢竟攻陷了荷蘭全境,關於這一點,法國人認為荷蘭哉歸法國是法國應得的報酬,而無恥的英國人想要從中分取好處,就實在沒有道理了,他們在奧地利吃了虧,只想著從荷蘭方面找回來,這荷蘭,是絕不容他人染指的。
  
    更何況,法國人還另有擔憂,自西班牙衰弱之後,法國一直在歐州大陸以強者的身份存在,絕對可以算的上有聲有色的歐洲強國,若是英國人得到了荷蘭,並且努力經營,說不定將來會影響到法國人在歐洲的地位,只此一點,法國人就絕不容許。
  
    英國人與法國人開始了進行喋喋不休的爭吵,每日的會議往往是各國喝著大明進口來的綠茶,翹著腿,相互寒暄一番,便故意搖頭晃腦的看一看文件,隨後便是一臉玩味的開始等待著英國人與法國人唇槍舌戰,待吵鬧了一天,那些看足了熱鬧的各國使者們便開始和稀泥了,這邊勸忍讓一步,那邊說不要傷了和氣,都是自己人,可是大家都明白,英國人與法國人之間是生死的利益攸關的鬥爭,雙方是絕對不會讓步的,之所以勸勸,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誰也沒有當真,這種事,說白了和他們也沒有多大的關係,大家權當看看熱鬧。
  
    看熱鬧的人自然是有著無比的閒情雅致,但是那爭端的一方卻是卯足了勁,雙方激烈陳詞,相互爭辯,到了後來,甚至是威脅、威逼一齊上陣,總而言之,到了這個節骨眼上,誰都不願意讓出一步。
  
    到了這個份上,這會恐怕要在無限期的爭吵中度過了,雙方勢均力敵,誰也不服氣,西班牙站在法國人一邊,口頭上聲援了一陣,而奧斯曼人因為與法國人交惡的緣故,鬼使神差的往英國人身上靠,至於那撒丁王國,完全就是個牆頭草,它後來參戰的,只分到了葡萄牙的一小塊殖民地,不過畢竟它沒有出多少力,自然也不好嚷嚷著分利潤,有一塊殖民地,就已經算是賺大了。
  
    唯獨大明的態度頗有些菱磨兩可,法國人說荷蘭是它打下來的,荷蘭理應歸屬法國,大明表示理解。英國人說,當年為了抵禦荷蘭艦隊,英國艦認為此全軍覆沒,大家既然是同盟,奧斯曼人得了奧地利、西班牙人得了葡萄牙、法國人若是得了荷蘭,他英國人得什麼?大明同樣表示理解。
  
    可是光理解沒有用啊,大明沒有旗幟鮮明的表態,這爭吵就要無限期的進行下去,現在荷蘭就是一塊肥肉,誰也不願意撒手,大有一副為了荷蘭大打一場的架勢。
  
    個月之後,所有人對兩國的爭吵已經開始厭倦了,而大明的使者顯然也打算近期打道回國,英國人一下子慌了,事實上,英國人與法國人拍板最大的本錢就是大明,而法國的陸軍已經對荷蘭進行了實際的佔領和統治,若是大明撒手不管,縱使英國人如何鬧騰,法國人只要置之不理,這荷蘭仍然還是法國人的,畢竟英國距離荷蘭還隔著一道海峽,而法國人卻幾步就到,再怎麼樣,英國也沒有軍力去和法國在歐洲大陸干一仗。
  
    沒辦法,英國代表只能盡力挽留,並且請求大明出面擇旋,大明使臣在考慮再三之後,終於吐出了他一直想說的話均分荷蘭。
  
    英國人滿意了,雖說是均分,但是對於英國來說卻是佔了便宜,畢竟這荷蘭原本就被法國人佔著,自己分一半出去倒是不吃虧。
  
    可是法國人不高興啊,這荷蘭是法國人打下來的,到頭來還要分給海峽時面的小兄弟,這不是搶劫嗎?不過…小意也得樂意。因為大明還同時作出了決定。將派出六水師分艦隊護送英國人抵達荷蘭維繫統治。
  
    法國人對此雖然怨恨不已,但是終於開始鬆了口,他們不怕英國人,不怕奧斯曼人,但是對大明的實力卻懷著深深的恐懼,更別說一旦大明與法國開戰,不但英國人、奧斯曼人會跟著摻上一腳,說不準和法國關係良好的西班牙、撒丁王國都會來個落井下石,法國人畢竟沒有後世慈禧那種向萬國開戰的勇氣。事實上,它明白,別說大明,就算是大明指使一些打手和它練練,它也是沒有把握的,最終法國人做出了妥協。
  
    大明惹不起。並不代表英國人惹不起,隨後,法國人便開始在戈打手分邊界的問題上做起文章了,大明的態度是均分荷蘭,可是這均分卻是很有門道的,荷蘭繁榮的所在是在沿海,若是你均分到了沿海這塊地自然是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可是你若是均分到了內陸的山區,那恐怕就虧血本了,就算是十倍大的土地也沒那超級大港口值錢啊,而且,所謂均分,哪裡能夠均分的這麼仔細,這個說這片山頭是我的,那行,說那條河應當劃入我的範圍,這時候沒有衛星,總不能拿尺子去一點點的量吧?
  
    爭吵繼續!而此刻大明卻不管你怎麼均分了,褲子都給你們解了,完了還要給你擦屁股,你倒是想。
  
    三個月之後。一批英國人開始在荷蘭登陸,隨後他們佔領了一些已經劃定好的城鎮,雙方也都開始在邊界巡邏,由於兩國關係的緊張,雙方都是卯足了勁,只可惜,雙方對自己邊界的理解似乎看法有些不同,第一天英國人在某個山頭建立了一座哨塔,可是隨後,一隊駐紮在哨塔的英國士兵便被法國人給包圍了,結果是山頭的哨塔上飄揚著法國的旗幟,而英國士兵們則被「禮送處境」
  
    沒過幾天,法國人在某條河的對岸巡邏,立即便給一群凶神惡煞的英國惡煞的英國士兵給趕到了河的對岸去,英國方面的解釋是,這條河的東段屬於英國人的領土,而法國人也不甘示弱,到了第二天,他們打算在這條河上修建一條橋,並且宣稱這條河屬於法國,還派出了重兵。
  
    本來,一個小山頭,一條小河對於兩國來說並不算什麼的,畢竟這年頭一個山頭實在沒有多少的利用價值,就算走到了後世,除非發現了大型的礦床,也看不出有什麼用,只是在此刻,大明的邸報已經在歐洲各國擴張,一些大明的商人開始在歐州尋求生意夥伴一起建立報館,一時間,倫敦報、巴黎報,大不列顛知事報、高盧新報之類的報紙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立即便受到了歐洲人的喜愛。
  
    這些邸報都有同樣的特點,除了經常出一些花邊趣事之外,在一些頭版上,似乎都十分關心英國人和法國人的邊界事業,譬如倫敦報就特地派出了記者前往荷蘭邊界蹲點,若是英國人佔了一個山頭,邸報便立即大肆高呼英王萬歲,大呼勇敢的英國士兵又獲取了一次勝利,可是若要是你失去了一個山頭,這事情可就麻煩了,各大邸報紛紛頭版頭條大肆宣傳,告訴英國人這個山頭的軍事重要性,告訴英國人法國如何的咄咄逼人,而勇敢的士兵是沒有錯的,偉大的英王更不會錯,可是英國士兵沒有錯,英王也沒有錯,為什麼會失去土地呢?不用說了,是那群該死的官僚,還有那群飯桶一般的將軍,這群傢伙在法國人面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欲圖拿著英國人的尊嚴去換取那可憐的和平,文章最後指出,英國人絕不能讓步,既使發生戰爭,勇敢的英國人也必須毫不退卻,否則今天讓出了一個山頭,明天就有可能被得寸進尺的法國人侵佔一個城鎮,後天,英國士兵就會被趕到海裡去餵王八。
  
    英國人很生氣,不只是英國人,甚至連一些看過邸報的英國上層貴族也很生氣,後果嚴重了,這已經不再是一斤,山頭的問題,而是事關英王尊嚴,事關存亡的問題。從倫敦到伯明翰、愛丁堡、約克,到處都有人在大聲疾呼,我們的國家出現了可恥的叛徒,那些無恥的官僚在與法國人勾結,找到他們,殺死他們!
  
    官員和前線的將軍們得知了這個消息,哪裡還敢讓步半分,你讓了一步說不定就成了叛徒和無恥的官僚,這還能行?於是,將軍們立即化身成為了鷹派中的戰鬥機,非但寸步不讓,甚至還不斷的挑起事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挑起來的事越多,就越能洗刷嫌疑。
  
    對於此,倫敦的官員也不敢干涉,雖然他們明白,前線的將軍們這樣搞下去搞下去,早晚會挑起一場與法國人的戰爭,而剛剛復甦的英國經濟顯然是不能支撐這場戰爭的,但是他們明白,他們不能反對,誰也不願意做叛國賊,更不願意如過街的老鼠一般被人人喊打。
07131002 發表於 2011-5-31 09:41
第八百零四章:帝國的崛起(大結局)

」法國人也是如此,雙方的邊界摩擦不斷。原本法國人通想通過和談來解決爭議的,畢竟法國人明白,他們和英國人爭端不過是一些河流、山頭以及一些村落,從利益角度上來說,根本就不必訴諸於武力,法國經過了常年的戰爭。此時好不容易到了休養生息的當口,再要開戰。別說法國士兵們受不了。恐怕財政也不足以支持到另一場軍事冒險中去。    只是法國人剛網提出進行進一步的談判請求時,巴黎的媒體卻大肆渲染起來,各大邸報的口風一致,認為這是法國當局退讓的象徵,篇篇煽情的文章聲淚俱下的告訴法國人,為了得到荷蘭,法國人歷經了數年的戰爭。犧牲了無數的戰士,消耗掉了所有的錢財。得到的只不過是半個荷蘭,可是縱是如此。這些土地完全是法國人用鮮血堆積出來的。而無恥軟弱的官僚們居然在英國人的挑釁之下要求與英國人談和。這場談判毫無疑問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投降主義,國王必須嚴懲這群**的官僚。法國人必須清除掉這群法國人中的內賊,寸土不讓。捍衛士兵們用鮮血回來的土地。
  
    邸報的煽動再加上驕傲的法國讀者們推波助瀾之下,當局立即改變了態度,立即取消了任何與英國人的接觸,到了現在,恐怕誰也絕不敢向後退縮半步的。賣國賊、無恥官僚的帽子恐怕誰也不敢戴。人都是要臉的,法國人官僚貴族們尤其如此。退縮已經是不可能了,為了防止被人扣帽子,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在荷蘭,越來越頻繁的衝突開始爆發,以至於愈演愈烈起來,短短一個月的功夫,雙方連級以上的交火衝突便超過了十幾起,雖然如此。兩國並沒有相互宣戰,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默契。中下層的人要求開戰。而上層的政要雖然毫不相讓。在軍事方面衝突頻繁,但是都不願意將事態鬧大。
  
    只是在這種不斷的摩擦之下,兩國的對立情緒已經攀升到了極點,這種莫名其妙產生的對立,將一直延續下去。
  
    奧斯曼人在得到了整個奧地利之後。終於叩開了歐州的門戶,而它在歐洲的存在顯然並不是孤立的。因為法國人與英國人之間的關係,英國人為了遏製法國。明顯的倒向了奧斯曼,奧斯曼人此時意氣風發,他們預感到,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這個時代將是奧斯曼進入另一個數峰的開始,在他們眼前的,是一覽無餘的肥美土地,而擋在奧斯曼面前的。則是支離破碎的德意志聯盟。
  
    此時的德意志並沒有統一。這些日耳曼人是歐州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佈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大約在公元前半個世紀,大部分日耳曼人開始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該地區稱為「日耳曼尼亞
  
    「德意志。一詞來源於古德語「山」一詞。意為打手人民最早史見於公元弛紀。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爾曼部落所講的方元既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法蘭克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舊年查理大帝去世。法蘭克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成後來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居民在此後的長期生活中也逐漸產生了一種「同屬一國。的感覺,這時」德意志。一詞也就從一種語言的代名詞發展為代指講這一語言的人。當這些講「德意志。語的部落後來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時。他們不但用「德意志」來稱呼自己的語言和人民,還用它來命名自己的國來
  
    東法蘭克帝國包括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施瓦本和圖林根五個公國。公元引打手年,東法蘭克帝國的末代皇帝卡洛林死後無嗣。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東法蘭克帝國開始向德意志帝國過渡。公元引。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正式創立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和德意志王權,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德國歷史的開始。這時的王國大致包括今日的荷蘭、德國、瑞士、奧地利。公元口瓦年,奧托一世即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封建主勢力,佔領了意大利攻部並於啦年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史稱奧托大帝。東法蘭克帝國改名為羅馬帝國。此後這個大帝國在弛紀中期。中央政權日趨衰弱。
  
    打手勁年。德皇查理四」爾黃金詔書,承認帝侯有選擇皇帝的權利,使,神茶羅嘎中央皇權名存實亡,德國開始走向封建割據,在德意志這片土地上分割出幾百個小國或政治集團。這一時期正是歐州各民族國家相繼建立的時代。而德國卻處於內戰、分裂和落後的狀態。未能的成一個統一的民族
  
    家。
  
    到了反舊世紀,意大利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這一運動在德國的影響就是回7年由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這是一場帶有改良主義色彩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反對天主教教會權威的鬥爭,喚起了社會改革的新思想,同時他翻譯的德文《聖經》,為形成統一的書面德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使德國出現了天主教和新教兩個對立的教派,它們代表著封建諸侯的不同利益。新舊教派之間的矛盾衝突最終引發了舊8打手餾的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也是諸侯與皇帝之間、諸侯相互之間以及德國與法國之間矛盾的結果。這場戰爭後來擴大為政治矛盾和宗教對立相互撞擊的全歐性爭鬥,其結果是德國在領土、經濟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並被分裂成勁多個大小邦國和上千個騎士國。
  
    德意志進一步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這些大小數百個封建割據的諸侯國對於奧斯曼來說自然是不值一提。奧斯曼人的夢想是清掃開這些障礙,最後一直攻入歐洲的腹地巴黎,控制住了那裡,就控制住了整個歐洲的心臟。
  
    不過德意志帝國的大小數百個諸侯國確實也是個麻煩,奧斯曼人在的到了奧地利之後,立即向大明申請訂購了一批武器,其中火槍就有二十萬柄,當然,這自然又是除賬的,畢竟奧斯曼人早就打窮了,哪裡還有這麼多銀錢去買武器,只是大明最愛的就是放貸,奧斯曼人願意貸款。自然是求之不得
  
    奧斯曼的舉動引起了德意志諸侯國以及法國人的不安,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雖然各國的財政已經惡化。卻不得不繼續擴充軍力,在幾個月之後,法國連同德意志各諸侯國簽署和議,結為軍事聯盟,隨後向大明訂購了一批價值一百三十萬枚銀幣的軍火,當然,這些銀幣也是借貸的。到了這個時候,各國已是一窮二白,別說擠出錢來買武器,恐怕連擴充的軍隊糧食都頗為短缺,但是不擴充又不行,現在大明完全一副中立的嘴臉,大有一副只和歐洲人做生意不再干涉歐州任何的政治、軍事的模樣,若是有一天,奧斯曼人突然打過來,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法國人的擴軍立即引起了英國人的不安,道理很淺顯,法國人聲稱是為了應對東方的威脅,可是這種事誰敢信,說不準人家就往荷蘭方向撲過來了呢?這種事誰能說清楚。為了以防萬一,英國人決定採取措施。他們不但向大明訂購了一批軍火,還購買了幾艘戰艦,毫無疑問,自然也是借貸來的,這年頭借貸都已經成了習慣,反正大家都借。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軍備擴張隨之而來,在一段時期內愈演愈烈,而大明的軍火工廠也是日夜加點,工人們幾乎徹夜不休。大有一副血汗工廠的味道。
  
    三百年後。大明永福十四隻。南京皇宮前的廣場上,一座巨大雄偉的雕像下,無數人自發的排著長龍抵達了這裡,在不遠處的液晶大屏幕上。正在播放著一條歐洲第十三次戰爭的簡訊,一身簡潔明裝的主播嚴肅的介紹了戰爭的經過,一旁的專家便開始侃侃而談此次戰爭的成敗了。最後又回顧了以往法國與英國、西班牙與英國、奧斯曼人與法德聯盟的歷次戰爭,,
  
    只是液晶電視喋喋不休的並沒有影響到當前的氣氛,無數穿著孝服的人自巨大的雕塑前注目而過,隨後默默而去,這些人中,有的來自北美,有的來自澳大利亞,有的來自海都,有的來自蘇伊士,有的來自西伯利亞,有的來自波蘭,有的來自日本島,但是他們都有著同樣的一個身份,他們都是黃色的皮膚,黑色的眼睛。
  
    雕塑足有數百米高,完全由鋼鐵製成。身穿黃袍的朱駿右手遙指遠方,眼眸隨之向著遠方俯瞧,在它的腳下,是一束束的鮮花,是一個個肅穆垂下的頭顱,新始皇帝的雕塑是在永順九年由皇室牽頭,無數富商、百姓捐募建成的,其規模之龐大,使得整個南京城都顯得黯然失色。一座座高樓大廈拱衛著這座南京城中難得沒有建築的雕塑地帶。猶如眾星拱月一般。
  
    沿著雕塑一直向前,便是那仍然矗立的皇宮院牆,那裡如今已經開放供遊人光賞,這還是四十年前的事,當時的永成皇帝下詔刪減皇室開支。皇帝只佔據了後庭一隅之地以胡。其餘的地方。則按時弄放。廣場上圍聚的人越來越多,事實上,這裡幾乎是所有抵達南京的遊人瞻光的第一站,三百年前。那個曾經淪為奴才的民族,如今卻已經凜然傲立在世界之中,仍舊散發著最耀眼的光芒,而這一切的飾造者似乎人們並沒有忘記。人們或許狡詐,或許自私,或許鉤心鬥角,但是所有人對這個偉大帝皇的崇敬絲毫不減。
  
    所有人默默的隨著隊伍的前進而前進,每個人都預備好了孝服。這彷彿是一種不成文的姓巨,待到了午時。宮門突然大開,隨即一列列宮中禁衛列陣而來,遊人自發的向外挪步許多人不自覺的拿出了相機,隨後,一名禮部官員在禁衛的擁簇之下高高的拱著一方黃帛碎步而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不管是颳風下雨。就連一百年前的長江洪水氾濫。南京成為澤國時也沒有中斷過。
  
    每到午時。後世的皇帝都將委託大臣前來這裡。向這位祖先貢書。
  
    禮部官員在雕塑之下站定,隨後行三跪九叩大禮,後方的人群也自發的一道跪了下來,事實上,大明早已廢除了跪拜的禮制,取之以鞠躬代替,許多人也意識到了跪拜是侮辱的象徵,但是在這座雕塑之下,人們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過分。節純的鞠躬。顯然並不能發洩人們心中的膜拜心理,這可以說是一種對於祖先的膜拜。
  
    禮部官員在禮畢之後,高聲頌道:「恭謹大明新始高皇帝聖安!兒臣朱檀宣敬上:兒臣繼個以來,不敢懈怠,乃與內閣精誠互攜。國泰民安
  
    禮部官員代表的是當今永福皇帝向這位帝王匯報,這種匯報雖然已經淪為了形式,卻往帶有不少的莊重性。此刻烏壓壓的人群自發的高喊:「高皇帝聖安!」
  
    禮部官員念完。又是一禮,這才徐徐退下,進入宮牆繳旨,那雕塑仍然屹立著,一動不動」
  
    隨後,掛在遠處大廈的液晶電視又繼續喧囂起來,新聞主播仍舊喋喋不休的講看來自北美汽車訂單下滑的消息」而新聞下放的滾動字幕則不管的告誡,所有的華人在近期都不要試圖前往歐州以及中亞地區。以防止意外。
  
    人們依舊沒有離去,這座雕塑不但讓人銘記著偉人的身姿,更讓人是一座豐碑,一曲激勵人戰鬥的號角,一首勵志的亢長詩篇」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所有的功過似乎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經不起一絲的波瀾,只是這座雕塑。卻仍將屹立,一直屹立在大明朝的。
  
    【全書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07131002

LV:7 大臣

追蹤
  • 24

    主題

  • 7810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