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王者 作者:天豪(連載中)

 
silluy 2010-9-2 16:41:0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99 53541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7
第二十六章 完美的和談
得到此信息,孫燦雖然心裡笑翻了天,但卻沒有露出任何表情,只是定了定神,肅穆道:“無可否認,你們族人的遭遇確實值得同情,但是我們漢人難道就真的該自認倒霉?你們年年下山,搶掠我漢人百姓辛苦種的糧食,給我們漢人帶來的苦難又如何去算?難道你們族人是人,我們漢人就不是人了嗎?”

痢疾長嘆了口氣,羞愧道:“對於大人的問題,痢疾不知道如何回答。在下十八歲就被送入山下,學習漢人的文化。在荊州已經帶了二十餘年,深受漢人百姓的照顧,勉勉強強可算上半個漢人。但是我卻不得不暗中幫助族人來搶掠漢人百姓辛苦種出的糧食,這當中的痛苦沒有任何人知道。可是在痛苦又如何?最後始終要面對現實,如果我不幫忙。那麼我的族人將會相繼死去,我別無選擇。為了族人,我已經無法顧及那麼多。人都有私心,為了這私心,我只能對不住漢人百姓了。”

他的頭漸漸低了下去,既有對族人的擔憂,又有對漢人百姓的愧疚。

“沒錯,你說的很對。”很意外,孫燦竟然認同這個觀點,說道:“人確實都有私心,哪怕他在神聖,事情發身到他身上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佔在另一種角度上去考慮。”

停頓了一會兒,道:“我也是一樣,你的私心向著武陵夷人,而我的心卻是向著我們漢人。你們武陵夷人在我漢人的地方適宜搶掠,我身為漢人豈能坐視不理,豈能不為他們報仇,討個說法?”

痢疾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不語。

一旁的沙摩柯這回聽出了端倪,原來坐在上方的那個傢伙竟然想滅自己的族,頓時大怒道:“無恥的漢人,竟敢對我族人下手,我沙摩柯和你拼了。”

沙摩柯連續邁了幾步,向孫燦撲去。

孫燦微微一笑,並沒有閃避的打算。因為,一個粗大的壯漢已經在第一時間內閃到他的身前,擋住了沙摩柯的攻擊,許褚雙手抓著沙摩柯的雙臂,相互教勁。張飛也一個健步邁上,雙臂從沙摩柯腋下穿過,一個熊抱緊緊卡住沙摩柯的身體。雙臂夾緊,用力的向自己胸膛擠去。

沙摩柯頓時覺得身上的骨頭都被獰在了一起,全身使不上勁道。

張飛輕喝一聲,用力一甩,沙摩柯碩大的身軀頓時被甩了出去,狠狠的砸在了地上,摔了個四腳朝天,。

沙摩柯還想反抗,痢疾就大聲喝道:“沙摩,你想害死我們族人嗎?你打算讓我們族人都給你陪葬?”

沙摩柯的動作遲疑的下來,惡狠狠的瞪著孫燦。

痢疾對孫燦鞠了一禮,道:“對於我族人的無理,痢疾再此向大人賠罪。另外,再次請求大人對我族人網開一面,放過無辜的他們。他們勢必會對大人感恩代德,再也不會在下山搶掠。”

“真的嗎?”聽了痢疾的話,孫燦反問道:“來年的冬天你們有辦法渡過嗎?如果沒有,在飢餓的驅使下,還不是一樣會下山掠奪我大漢百姓的食物?你、我都不是三歲孩童,你認為你們武陵夷人在食物本質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你們會停止對我們漢人的掠奪嗎?告訴我?”

痢疾被問了亞口無言,孫燦這個問題確實問在了點子上,如果不解決食物的問題,他們根本無法過冬。而唯一的解決之法,就是下山掠奪。好比今天的形勢,明知道不可為,卻不得不為了生存而為之。

孫燦繼續道:“對你們武陵夷人今日的仁慈,也就是對我漢人百姓他日的殘忍,你說我應該怎麼辦?是斬草除根,還是養虎為患?”

整個議事廳幾乎就成了孫燦一個人的演講。

“說實話,其實我也不願意對你們趕盡殺絕。畢竟在數百年前,你我都是屬於大漢子民,西漢末期,王莽篡漢,你們首領“武陵夷”田疆還跟我大漢光武帝一起對抗內賊,在平息中‘王莽之亂’中也曾立過汗馬功勞。

可是,如果你們無法解決生存上的問題,那麼你們生存在世上也就意味著我們漢人子民將會受到你們的掠奪。

對此我不能夠坐視不理。

當然若是你們能夠解決生存上的問題,不用在掠奪的大漢子民果實的情況下,能夠生存下去。我孫燦可以向你保證,只要你們不先負我,我絕對不會對你們武陵夷人動用一兵一卒。”

痢疾還是沒有答話,他想破了腦袋,始終都沒有想出一個好的辦法。

孫燦見痢疾越來越急噪,知道是時候下誘餌了,便道:“對你們我已經開出了如此優異的條件,可是你們連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那我能怎麼辦?難道你讓我充當好人,每年送幾千斛軍糧上山慰勞你們?

笑話,我孫燦雖然不才,但也是荊淮霸主,手握雄兵十數萬,麾下百姓也近千萬,不要求你們給我進貢就很不錯了,還要讓我年年給你們進貢?讓千萬百姓笑話我孫燦無能?另外將糧食送給你們我有什麼好處?”

“好處!!!”痢疾聽了孫燦這話,立刻向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急忙道:“大人自然不需要向我們進貢,但是我們可以進行交易,互換。在我們武陵山上有用之不盡的鐵礦,還有非常適合製造弓箭的竹木,還有許多珍惜獸皮。若我們用這些東西跟大人換取糧食,你看是否可行?”

“這個……”孫燦心中在大笑,但是還是裝做萬分猶豫的樣子,最後嘆道:“好吧!那我們就試試吧!”

“不可!”郭嘉這傢伙也聰明,知道是自己扮黑臉的時候了,立刻站了出來,抗聲道:“主公,萬萬不可啊!武陵夷人無信無義,不能相信他們的話。”

“什麼!”一直憋著不說話的沙摩柯,忍不住跳了出來,大罵道:“漢人才狡猾無信,我們武陵夷人信奉山神,山神無處不在,山神的子民絕對不會說謊。”

“那麼請問少族長,你是同意了與我軍做交易了?”孫燦微笑著說道。

沙摩柯賭氣道:“只要你們漢人講信用,我沙摩柯就讓你們看看山神子民的信譽。你們給我們多少糧食,我沙摩柯就還以雙倍的東西以表信譽。”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8
第二十七章 威懾蠻夷
“好!”孫燦得到了沙摩柯的同意後,立刻就將事情決定了下來,看了沙摩柯跟痢疾一眼,說道:“既然少族長如此爽快那我也不在做作,來人將所有武陵夷戰士都放出來,好生款待。”

沙摩柯還在為先前郭嘉的不信任感到生氣,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

到是痢疾做足了禮數,施以漢人的大禮,拜道:“在下代替我族人謝過鎮南將軍的再造之恩,在下以未來大長老之名,向大人保證。只要痢疾存在這世上一日,就會勸我王與大人交好,絕對不以大人為敵。”

“好!我相信你。”孫燦正色的說道。

隨即下令擺設酒宴招待他們兩位。

在孫燦特意吩咐下,侍女端著六罈好酒走進了大廳。

孫燦笑道:“素聞武陵夷喜好烈酒,今日就讓二位貴客嘗嘗我們漢人的烈酒。”

壇口封泥被打開濃郁撲鼻的酒香,頓時飄蕩在整個大殿,看著清澈透亮的酒液叮叮咚咚傾入盅裡,在場的眾人只覺得全身裡外都癢了起來。沙摩柯傻眼的看著淺翡翠綠色的液體,喉嚨裡發出“咕咚、咕咚”的吞口水聲。

縱然不甚好酒的趙雲,也露出了一絲急不可奈的神情。

好酒的張飛哪裡還忍得住,立刻叫囔道:“主公太不夠意思了,有這麼好的酒居然不讓老張嘗嘗。”未等酒盅裡的酒倒滿,他就迫不及待的端起酒盅,一口喝了下去。熱辣的感覺從喉嚨一直滲入肺腑,頓時張飛覺得全身都是力氣。回味之餘,還讓侍女接著向他的酒盅倒,口中不停的說:“滿上,滿上。”

這火辣的烈酒正是他這類燕趙豪士最最喜歡的類型。

沙摩柯見張飛帶了頭,也不顧禮儀,端起斟滿的酒盅,一飲而盡,香、醇、烈、辣四種不同的感覺在他的身體裡迴蕩。不僅如此,下肚後那股緩緩上湧的後勁,更是讓他覺得飄飄然的,大笑著開口讚道:“好酒,真是好酒。哈哈,賊娘的,這酒和山中的那些臭水馬尿沒的比。”往常天天喝的烈酒這一刻在沙摩柯的眼中竟然成了臭水馬尿。

比之,張飛、沙摩柯的粗魯,孫燦、痢疾、郭嘉、趙雲就文雅了許多。

痢疾不疾不徐的端起酒杯,兩眼放光道:“大人,此酒可是中山古酒?”

中山古酒是是產自河北真定一帶的烈酒,酒味干冽醇厚,因此自戰國時代起,此酒就已馳名天下。東漢鄭玄在《周禮•酒正》注中說:“清酒(中山古酒),今中山冬釀接夏而成”。此酒對於釀造的季節和時間要求很嚴格,所以其酒味醇厚,酒性濃烈。據說,此酒埋地百年出土後,聞上一口,可醉整月,喝上一盅,能醉三年。是大漢最馳名的美酒之一,比之杏花村汾酒少也一些綿爽清冽,卻多了幾分濃郁烈辣。痢疾平時也別無喜好,惟有對烈酒卻情有獨鍾,此刻他鼻子微微抽動,竟以被酒香醺的不知身在何處。

孫燦笑道:“痢先生一猜就中,果然是酒中妙人。此酒是甄家進貢的中山古酒,六十年佳釀,其價不比黃金啊!”

三杯烈酒一下肚,話夾子就打開了。

沙摩柯學著痢疾,不倫不類的抱拳道:“大人,這酒如此美好,可不可以送我幾壇帶回山給我阿爹嘗嘗?”

孫燦暗暗想道:“想不到沙摩柯看上去神經大條,還有這份孝心!”孫燦爽快的回答道:“少族長有此孝心,燦豈能不給。”當即就許諾贈給沙摩柯五壇中山古酒。

雖然六十年的中山古酒價比黃金,但是將來他們這些人都是為自己打天下的勇士,縱然花費千金孫燦也是再所不惜,何況是幾壇中山古酒?

孫燦的大方立刻引來了沙摩柯的好感,大夥兒一杯一杯的喝著,聊著,氣氛越來越活躍,先前所有的不快都在酒桌上消失了。

次日,沙摩柯等人打算回山,孫燦再三強留,沙摩柯也有點不捨得這裡的美酒佳餚就同意了下來。他讓幾名族人回山報信,自己就在武陵縣城住了下來。

孫燦的熱情當然是有目的的,沙摩柯個性粗暴,有勇無謀,但絕對是一員悍將,更何況他是下任的武陵夷王,和他打好關係對孫燦日後的計畫有莫大的好處。要想收服武陵夷族,就必須先收服沙摩柯,只要他信服自己,一切就好辦多了。

這一天,孫燦帶著沙摩柯、痢疾二人去參觀軍中將士的訓練。

眾人來到了陷陣營,一路上的見聞讓沙摩柯、痢疾目瞪口呆。孫燦軍的戰鬥力,讓他們心裡都起了一份疙瘩。

沙摩柯暗想道:“如此神勇的軍隊,難怪痢疾一心要跟孫大人講和,這些士兵的神勇確實不是原先那個劉表可以比擬的,他們各個都有著不弱於我們武夷戰士的實力。這麼強的軍勢,這麼多的士兵,傻子才跟他們為敵。”

痢疾也在一旁暗自慶幸自己明智的舉動,如果這些軍隊一起殺上武陵山的話,那麼……想想結果,他自己也不由一陣害怕。

孫燦帶這二人走進了陷陣營的訓練場內,這時候他們正在練習相互之術,一千多號人各自那著木盾木刀,分為還幾隊分別披著紅白長袍,相互砍殺著。

他們頭帶護具,各個要害之處,都有東西防護。

沙摩柯一直都很鬱悶,覺得自己的族部落了下風,現在見到高順如此裝扮,誇張的笑了起來,說道:“孫大人啊,這只是訓練而已,何必搞得這麼誇張,一各個都保護的那麼好,難道還怕死人不成。”

孫燦微笑的不答話。

走到了近處,沙摩柯尷尬的站在一旁,在也笑不出來,眼中竟然露出了一絲懼色。他驚訝無比的看著校場上拚殺的士兵,只見他們向生死仇敵一般,叫喝著,砍殺著,招招不離要害。

這那是在練兵,簡直是在玩命啊!

突然,一個披紅袍的陷陣士兵一腳踹在對方白袍陷陣兵的腹部上,緊跟著一刀狠狠的砍在對方的腦袋上,那白袍陷陣兵雖然頭上有護具防護,但依舊覺得頭昏眼光,人也搖晃了起來,誰知那個紅袍陷陣兵並沒有收手而是直接用木刀桶向白袍陷陣兵的心臟,直接將對方打倒在地。

在看另一隊。

一個白袍陷陣兵發狠的舞著木刀,一刀狠狠的砍在了自己的對手紅袍陷陣兵的肩膀上,只聽喀嚓一聲,木刀竟然硬生生的砍斷了。

紅袍陷陣兵顧不得劇烈的疼痛,沖上去一刀狠狠的砍在了白袍陷陣兵的心臟部位,直接將他打倒在地。

過了半個時辰左右,一千號人都分出了勝負。

那些受傷的士兵也被現場的大夫救醒了,由於他們都帶著護具,所以傷的並不是很重。現在正列隊站在一處,等待高順的批示。

高順走道那個打斷木刀的士兵的面前,怒聲斥道:“劉三,你是怎麼訓練的。回答我,那幾處是人體要害。”

劉三大聲道:“眼睛、太陽穴、心臟、下頦、喉結、面部、頸外、後側、心窩、腹部、肋骨、襠部、膝關節、腳背、麻筋。”

“那麼,我們的刀應該砍什麼地方。”高順厲聲道。

“頭部、頸部、心臟、腹部。”劉三大聲回答。

高順雙目怒瞪,道:“既然知道,那麼你的刀砍在什麼地方?肩膀?有何用處,如果在戰場上,你的刀砍在敵人肩膀上的同時,你的命也跟著一起完了。”高順雙手扶著劉三的肩膀,嚴肅道:“記住,命只有一條,在戰場上只有打倒對方才能活命,而最好打倒對方的方法,就是一擊必殺。在戰場上沒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別做無謂的砍殺。腦袋、頸部、心臟、腹部才是你揮刀的目標。”

雖然,高順訓斥的嚴厲無比,但是那對士兵濃厚的關愛,即便在遠處的孫燦等人都感受得到。

接著,高順表揚了那個受傷還拚殺的紅袍陷陣兵,說道:“好樣的,戰場上就是這樣。天大,地大保命最大。即便受了在嚴重的傷也不能分心,因為在你分心的時候,敵人的刀就會毫不留情的插入你的胸膛。”

另外一個紅袍陷陣兵也受到了表揚:“那一腳踢的很好,很準確。如果對方不是有護具保護的話,你那一腳足以讓對手在一段時間內失去戰鬥力。但是有一點不足,揮刀的速度太慢,切記戰場上可不是只有一個敵人,你必須在短時間內擺平眼前的敵人,然後在尋找新得敵人,只有如此,才能立得最大的功勛,打敗強於自己的敵人。”

“這是訓練還是殺人,我看的心裡毛毛的,這樣亂來不會出事情吧。”看了高順的訓練,痢疾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

就連沙摩柯也看不下去了,一個勁的點頭。孫燦這種威懾太強了,沙摩柯都懷疑自己下次遇陷陣營,還有沒有膽子跟這群“瘋子”對抗。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8
第二十八章 義結金蘭
對於沙摩柯跟痢疾的想法,孫燦則付之一笑,說道:“只有練時多流汗,戰時方能少流血。我情願我的將士在訓練上受傷,也不願意他們在戰鬥中死亡。”

沙摩柯認同的點了點頭,看他那心動的模樣,就知道他也有這樣練兵的打算。對此,孫燦並不點破,他知道沙摩柯是永遠無法練成向“陷陣營”這類的戰士的。

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已,他們哪裡知道高順為了他這支鐵軍付出了多少。這一千戰士哪一個沒有受到高順那無微不至的關懷愛護?哪一個不心甘情願的為高順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就憑神經大條,不知分寸,不知尺度,又不知道如何收心的沙摩柯想練成向“陷陣營”這種鐵軍比登天還難。

孫燦為了練就一批天下第一軍,還特地向高順拜過師,他可深刻的知道一支無堅不摧的鐵軍的形成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第二天,孫燦又將大夥兒聚集了起來。他別有用心的對著沙摩柯道:“素問少族長神力驚人,不知能力挽幾石弓箭,在下有一口寶弓想贈於將軍,不知將軍是否能夠順手。”

沙摩柯不知道有詐,拍著胸口道:“我沙摩天生力大,渾身還有千斤之力,雙臂可開四石之弓,有何寶弓我沙摩開不得的?”

孫燦讓人取來一把早已準備好並且做工精巧的四石寶弓,送給沙摩柯。

沙摩柯取過弓箭輕易的將寶弓拉開,鬆開弓弦就聽“嗡”的一聲。沙摩柯高聲道:“好弓!謝大人厚禮。”武陵夷人一狩獵為生各個都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射術的比之塞外匈奴、鮮卑等還要高上三分。沙摩柯自幼最愛弓馬刀槍,幾乎是剛學會走路就跟著族人學習武藝,十歲出頭就可以箭射猛獸,錘打族眾,是有名的百越勇士。

可惜,武陵夷族工匠手藝極差,未能給他造得稱心如意的寶弓,此刻寶弓再手沙摩柯更是滿臉悅色,喜愛非常。

郭嘉不愧為孫燦的心腹,此刻以將孫燦的心思猜的通透,高聲道:“少族長果然神力驚人,縱然尋遍我軍英豪,也無一人可以跟少族長相比。”

此話一出,張飛、許褚兩位臉上都露出不岔的神色,但好像顧及孫燦再此,並沒有發作。

郭嘉見火勢不夠,又加了把油說道:“縱然公認的大力者,張飛、許褚兩位將軍恐怕也要遜上少族長三分。”

這會兒張飛、許褚可就不樂意了,先前的話他們可以當作沒聽見,現在都點名點姓了,他倆那還忍的下去,在不發飈豈不窩囊死了。

張飛不屑的冷聲道:“奉孝先生,小瞧不起人,才不過四石之力而已,當年老張我可一口氣推動二千斤的巨石,區區四石之力就妄想趁雄,做夢,還不是被我老張一手甩飛了出去,摔了個四腳朝天。”

許褚也冷聲道:“當年許某雙手掣二頭四百斤水牛之尾,倒行百餘步,在力氣上也自認無敵手,區區小小四石之力,焉能說我不如此人。”

孫燦好意制止,連忙從中調解。

可沙摩柯也是個高傲自負的人,見張飛、許褚對他不滿,也不好意思獨收寶弓,但也不想放棄,就道:“我們三人不如比上一比,誰力大誰就得此弓。”

張飛、許褚兩齊聲道:“如此甚好!”

孫燦勸阻不動,也不願勸阻,三人一起在校場比鬥了起來。孫燦共想出三種比法,分別是扳手腕、頂牛、舉石。

扳手腕這不多做解釋,由於沙摩柯大小就在山野中奔跑,天天都為族人奔勞,練就有一身恐怖的耐久力。扮手腕不但需要力氣,還需要持久力,因此沙摩柯成功的在這一局上打敗了張飛、許褚,成為了第一局的優勝者。

頂牛好比兩牛打架,兩人手對手,相互向對方那裡頂,誰邁入對方的領地,誰就是優勝者。許褚為人老實,沉穩,不善多言,耐性最好,最能夠禁得住寂寞,他曾經一人扎馬不吃不喝的扎個一天一夜。腳下的基本功屬他最為紮實,以壓倒性的優勢勝了他們兩位。

最後一項是舉石,在這個項目裡,張飛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的爆發力,他可以在瞬間將自己的力量提升到及至甚至超越自身的極限,然後在釋放出來,短時間內爆發出極起強大的力量,在這力量下縱然是呂布、趙雲這般高手,也不趕觸其鋒芒。此項,張飛以他的天賦以遠勝二人的成績取得有優勢。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後來,在張飛的提議下,三人幹脆就結拜成了兄弟。許褚大哥、張飛二哥、沙摩柯老三最小。

這種效果是孫燦自己未曾想到的,他原本打算讓沙摩柯明白,大漢不但兵精,大將也要優勝與他們,卻沒有想到他們竟然在比試中相互敬佩,義結金蘭,成了生死兄弟。取得的效果比他想像中的要好上百倍。

接下來三天,許褚、張飛、沙摩柯等人天天比武,射箭,好不快活,三人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孫燦見事情已經超乎意料的完成了,也就準備回襄陽去了,沙摩柯也呆了很長時間,也必須回山去了。

在沙摩柯走前,孫燦還贈給了他一把重一百二十斤真真正正的狼牙棒。並將早已經準備好的六十萬斛事先給了他們,絲毫沒有一點擔心他們會反悔。

沙摩柯感激道:“我武陵夷人願意生生世世跟大人友好相處,此大恩大德我族上下數十萬族民永生不忘。”

送走了沙摩柯後,孫燦一行人也就隨著大軍趕回襄陽,到了葫蘆口孫燦命令大軍繼續前行,自己卻帶著許褚、趙雲兩人向葫蘆口深處走去。

自從孫燦一統荊州以後,孫哲和李夢就覺得淮南再好,也無祖地親切,又搬回了葫蘆口的舊居居住。

孫燦已經許久沒有見到雙親,此番路過正好前去探望。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8
第二十九章 偶遇臥龍
葫蘆口亦稱葫蘆灣,位於襄江下游。

雖然烈日當空,但是這兒微風拂面,清涼宜人。孫燦依著記憶沿著蜿蜒的小道,石階蜿蜒而上,綠樹掩映,一路上孫燦和趙雲、許褚歡聲笑語,全然沒有主臣之別。

孫哲隱居之處,正於葫蘆口的最深處的上腰上。

“轟隆、轟隆”的聲音漸漸傳入耳中,孫燦知道快要到家了,心情特別的愉快,笑道:“前面有一處瀑布,我家就在瀑布不遠的山腰上。”

走著走著,一道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彷彿是一匹白練掛在峭壁上,遠遠望去像一個大葫蘆,真美!

孫燦介紹道:“這葫蘆口跟葫蘆特別有緣,襄江支流進入葫蘆口後,就奇怪的形成了一個大葫蘆,進了葫蘆口深入,這裡的瀑布也很像葫蘆,這山頂上還有一塊葫蘆石呢!”

走過一處吊橋,來到一處小溪旁,突然,發現一個白衣書生正在溪邊喝水,他一身潔白,腰間還插著把白羽扇,年紀輕輕大約二十歲左右。

只見他甩了甩手上的水跡,取出白羽扇輕輕的搖了搖,昂頭看著瀑布,讚歎道:“好一處人間仙境,他日功成名就,天下太平之時,我也來此處隱居。天天播種栽苗,布衣躬耕,何其快哉。”

“若天下人都向公子一般,事前為百姓鞠躬盡瘁,樂意致死。事後功成身退,不求虛榮名利,天下又怎會有如此多的紛爭戰禍。”孫燦雖然只見此人背影,但是他的志向卻值得稱讚,無論眼前此人才學如何都值得相交。

那人突然聽得身後有人拍掌叫好,他回頭望去,只見三人站在他的身後不遠處,拍掌的是一個青年,細細觀看,來人英俊威武的青年,雖然穿著便服,可是氣勢不凡。那氣度怎麼看都比自己認識的那人強上三分,而且在他的身上有著一股驚人的親和力,讓人如沐春風,心生好感。

這類人物全天下都難得一尋,怎麼會出現在這裡?莫非……他就是……

他目光一掃,見對方腰間,有一塊橢圓的硬物,更加確定了他自己的想法,在看另外兩人一個目光銳利,英武不凡,一個面貌醜陋,虎體熊腰,亦是一員虎將。

他上前抱歉地道:“一時有感而發,驚擾閣下,真是抱歉。”

孫燦見眼前此人面容清瘦而俊雅,目光如電,長得十分俊美,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然、灑脫和飄逸,單看外表就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所謂氣質決定一切。

這東西看是詭異,卻確有其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帝,一位征戰沙場,立功無數的大將一見到皇帝發怒,就會不自覺的手腳發軟,本能的跪在地上,惶恐不安。皇帝可是養尊處優,手無縛雞之力,若是真鬥起來,一百個皇帝都不會是殺敵無數的大將的對手,但這大將卻對皇帝畏懼如虎。

哪怕皇帝身旁沒有一個士兵,這大將也不敢放肆,即便皇帝下令將他處死,他也只能磕頭求饒,不敢有半點更他抗衡的念頭。

當然不能說這大將膽子小,而是皇帝天天高高在上,本能的就產生出身為皇帝的那種君臨天下的威嚴,讓別人不敢觸碰他的龍鬚。

還有久經戰場的戰將,身上也會自然的露出一絲凜然的殺氣,這種氣質只有親身經歷,自然形成,外人是絕對學不出來的。

而他眼前這人氣質超凡脫俗,非一般人可有。單以氣質而言,此人也許將來有不凡的成就。

凡事也有例外,也有的人面上正氣凜然,背地裡卻幹著透雞摸夠狗事情。

不過,對於人才來說,孫燦是寧可錯過一千,也絕不放過一個,微笑著搖頭道:“那裡的話,若非公子出聲,那麼在下豈不是要錯過公子這位壯志英豪了。”

他微微一笑,謙遜道:“山野村夫,豈敢稱為英豪?”

孫燦打量了對方許久,才道:“山野村夫那又如何!我朝高祖皇帝不就是一市井之徒嗎?興漢數百年之韓信,也不就是一個受盡欺辱的跨夫?有志不在年高,英雄莫問出處。只要有心,即便無才也值得稱讚,只要有才,山野村夫照樣能夠大放異彩。”

那人道:“公子說的甚是。”他頓了頓,直報姓名道:“在下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此行乃上山拜師求學,請問公子尊姓大名,到此意欲何為?”

孫燦目中閃過一絲古怪的神色,心道這山中只有我爹爹一人,難道他想拜我爹為師。我爹那麼迂腐,不會誤人子弟吧。於是,道:“這山中只有孫哲一家,難道你打算拜孫哲為師?你就不怕……”最後一些孫燦說不出口,畢竟那人是他的父親。

諸葛亮竟然知道了孫燦的意思,正色道:“孔聖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孫先生雖行事有些迂腐,但是一身才學卻是天下罕見,只有不斷求得名師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才學。”

孫燦被猜中心事,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疑問道:“這麼說來,公子有許多恩師嘍?”

諸葛亮微笑的答道:“若今日拜師成功,亮既有五位恩師。前四位分別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鹿門隱士’龐德公,岳父黃承彥,漁叟廖九公,亮跟司馬徽學舌辯,縱橫之法;跟龐德公學,天文地理,星象五行之術;跟黃承彥學習陣法陣戰之能;跟廖九公學習戰法韜略。此次上山也意圖學習孫先生之聖人之言,濟世安民之道。”

孫燦咋舌道:“這麼多東西一個人學的過來嗎?”

諸葛亮面色肅然,說道:“只要有恆心,有毅力,世上還有什麼學不成的。”

“有道理!”孫燦點了點頭,說道:“那麼我預祝你學業有成,早日完成心中理想。”

諸葛亮點了點頭,嘆道:“我也希望如此,早日完成心中理想,天下就早日太平。百姓也就早日過上安逸的日子。”

“是啊!”孫燦想到戰亂中的那些百姓,心中感慨萬分,不自覺的吟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諸葛亮聽後,雙眼大放異彩,嘆道:“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道盡了亂世所有的苦難,想不到……大……兄台如此有才華。”

孫燦臉一紅,不好意思道:“這首詩,是我師傅寫的,方才一時感觸就不自覺的念了出來。”

諸葛亮點了點頭,故意說道:“令師是???”

孫燦道:“新野劉華!”

果然是孫燦,諸葛亮暗自想道,“此人坦蕩,絲毫不做作。為什麼三將軍說他是個卑鄙小人,惡意中傷嗎?難怪二將軍當時走了出去,以二將軍高傲的性格應該是看不習慣三將軍的惡意中傷吧。劉使君已經可以下床走路了,還是早機會勸說他離去比較妥當,算是還他在泗水之畔的救命之恩。”

興平元年,夏天。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十四歲的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和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上任,路上正逢曹操進行的大屠殺,家鄉父老除了他們以外無一人存活,他們僥倖先走一步,暫時逃過一劫,可是運氣不佳,在路上被曹操的追兵追到,本以為必死的他們正逢劉備來援徐州,救了諸葛亮一家。

隨後,諸葛亮就跟隨叔父諸葛玄到達了豫章,輾轉反側最後到達了荊州定居,轉眼就過了數載。

建安二年,孫燦麾下大將徐晃破荊州,劉備等人見大勢以去,就向南方突圍。突圍其間,劉備被孫燦軍的強弩射中三箭,幾乎命絕。

關羽、張燕等人拚死殺出重圍,逃到了鹿門山,無巧不巧,當時諸葛亮正打算上鹿門山拜‘鹿門隱士’龐德公為師,向他學習天文地理,星象五行之術。

路上,正好碰上關羽、張燕一行人,諸葛亮念劉備仁義不忍看他就此死去,中心又想到當年的救命之恩,於是,就將劉備等人救到了葫蘆口他的岳父家中,治療傷勢。

強弩勁到異常厲害,劉備直到前不久,傷才算好了大半。

“怎麼了,諸葛兄?”孫燦見諸葛亮沉沒不語神色有些異樣不解的問道。

諸葛亮一驚,急忙拜道:“諸葛亮拜見鎮南將軍,先前不知道大人就是鎮南將軍,冒昧之處罪該萬死,請大人恕罪。”此舉剛好掩飾也他先前不自然的表情。

孫燦覺得有些不對,但也沒有深究,畢竟他跟諸葛亮不熟悉,他的私事自己還是不追究的好,免得廢話太多惹人厭。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9
第三十章 受教(一)

  孫燦之所以不透露姓名就是怕對方自己自己的身份後有所拘束,不能跟他盡心相談,所以在諸葛亮問他姓名的時候,他就巧妙的避開了。

  可是對方還是中自己的言行中猜到了自己的身份。

  這點孫燦到也沒有在意,畢竟劉華名聲並不比他差,他的徒弟也只有自己一個,只要稍微會動些腦子的人都可以猜到。

  倘若孫燦知道諸葛亮在第一眼就猜中了他的身份,他就不會這麼去想了。

  接下來的談話顯然拘束了許多,諸葛亮很少說話,他畢竟還年輕,無法作到泰山崩塌於眼前而面不改色,生怕自己無意露出什麼破綻,讓對方知道劉備此刻就在他的岳父家,給自己岳父惹來大禍。

  所以他索性就當一個旁聽者,看著孫燦在一旁高談論闊,只有在有問題的時候,或者在孫燦問他的時候,他才說話,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看法。

  不過,孫燦說的也不是很無趣。 因為他發現諸葛亮可以跟上他的思路,就算偶爾有些迷茫之處,低頭想一想就豁然開朗起來。

  要知道孫燦常常跟劉華、荀彧、郭嘉、賈詡等奇才討論軍國大事,每每都令他受益非淺,才識大幅度的上升。

  而諸葛亮卻能舉一反三,確實值得驚嘆。 以往和劉華、荀彧、郭嘉、賈詡等人辯論,輸的幾乎都是他,受教的也是他。 這會他也樂得過過老師的隱。

  不知不絕就過了瀑布,繼續走了一里左右,就看見山腰間的盆地處有三間草棚,旁邊還有三畝田地,地裡有許多蔬菜,果實。

  孫燦大喜過望,連忙告罪一聲。 大步向草棚跑去,口中還大叫著:“爹,娘,孩兒來看 你們拉!爹,娘……”

  諸葛亮有些驚訝的看著孫燦,腦袋一下子沒轉過彎,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剛剛高談論闊的霸主,怎麼一下子變成了小孩了?

  趙雲在一旁微笑而又自得的說道:“這就是我們主公。 有著赤子之心的主公。 ”

  諸葛亮聽後若有所悟,想道:“孫燦,還真是個與眾不同地人物。 ”微微一笑,整理了一下儀表,準備不久的拜師。

  孫燦飛快的跑進了草屋,見到正聞聲走來的李夢,一嘟嚕的就將李夢抱住,喜聲道:“娘親。 可想死我拉!”

  李夢也欣慰的笑道:“好孩子,娘親也想你啊。

  ”她抬著頭打量著孫燦,高興的泣聲笑道:“時間也過的真快,想當年你每次放錯都躲在我地懷裡,現在娘親看你都需要抬著頭了。 燦兒真的長大了。 ”

  “哪有!”孫燦縮起了手腳。 躲在李夢的懷裡,喜聲道:“娘親你看,燦兒還是原來的小燦兒啊!”

  李夢忍不住咯咯笑道:“對、對、對……燦兒還是原來的小燦兒,永遠都是原來的小燦兒!”

  “咳吭!”一旁的孫哲見自己孩兒多年未見。

  一回來就跟他娘親親親我我,將他晾在一旁,心裡很不是滋味,心道:“這孩子也有我一份,怎麼盡和他娘親熱,把我撇在一旁。

  ”越想越覺得憋氣,忍不住出聲提醒,好讓孫燦知道這裡不僅有娘親。 還有一個被晾在一旁的爹爹。

  “嘿嘿!”孫燦來到孫哲地面前憨憨的笑道:“爹爹!”

  孫哲這個時候也撇開了什麼繁文禮節,畢竟孩子三年來難得回來一次,還要叫他注意這個,注意那個豈不大煞風景,他自己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夢兒,去泡壺茶來,我們父子今天好好聊聊。 ”孫哲來著孫燦在一旁坐下。

  女人說的是私事,男人聊得自然就是公事。

  孫燦喝了一口。 由娘親親自泡的茶水。 慢慢的將自己治理荊淮地一切事情都說了一遍,不過。

  其中那些勾心鬥角之事,孫燦是能不說就不說,不得不說的地方就一筆帶過。

  孫哲不善於勾心鬥角的權謀之術,也沒有發覺個中的不妥。

  他只是靜靜地等孫燦說完,自己在細細的想了回而,說道:“那個‘募民屯田法’是誰想出來的?”

  孫燦如實答道:“是孩兒的心腹謀士荀彧,總理著軍中大小一切事物,孩兒不在時,後方就全權交給他處理。 有他在後方打理一切,在前線的孩兒,根本就無須為對方操心。

  ”

  孫哲點了點頭,道:“這個方法很不錯,適合正在全速發展的你們。 但是有一點紕漏,你們應該沒有注意到。 ”

  “什麼?”孫燦好奇問道,這個“募民屯田法”可是人見人誇的一個辦法啊。

  孫哲嚴肅道:“那就是民心,這個‘募民屯田法’講究的是效率,卻在效率中忽視了民心。 ”

  “這話怎麼說?”孫燦不解道:“我們從來沒有虧待過百姓啊,他們付出多少勞動,我們就給予他們多少,並沒有任何不妥啊。 ”

  “從本質上來說,這個‘募民屯田法’算是完美,但是這只是暫時地。 時間一久,效果一定會下降,尤其是在跟袁紹交戰的時候。

  因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們的,不是百姓他們自己的。

  他們會有一種很不安全的感覺,如果你們失敗了怎麼辦,反悔了又怎麼辦?到時候他們自己的田地都荒蕪了,如何在重新耕種?只要這幾個問題一傳開,勢必會人心惶惶,對你們大大的不利。

  ”孫哲相當理智地說道。

  “確實如此!”孫燦細細想了一會兒,慎重地說道:“父親,那可有辦法補救?”

  孫哲微微笑道:“並不困難,只要順著民意就可。

  你回去頒布一套指令,就說將所有田地以租借的方式借給百姓,並許諾壯年者,耕地十年,可完全獲得所借之田地;中年者,耕地十年,可完全獲得所借之田地;老年者,耕地三年,可完全獲得所借之田地。

  ”

  “但是這樣一來,不就變會原樣了。 我軍之所以糧食大產,全是因為半強迫制,如果這麼一做,半強迫制就會毫無意義,糧食產量勢必大減。 ”孫燦憂心說道。

  “不會!”孫哲繼續道:“只要到時候加上一點,就說良田是給予辛勞地百姓的,如果發現任何怠慢農事的現象,立刻收回良田,並實施處罰。

  壯年者,怠慢田地,十年之期改為十五年,中年者十年,老年者五年,在犯著者繼續疊加。 如此一來,所有百姓都會在不被強迫的情況下,為了得到田地而用心耕種。 ”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9
第三十一章 受教(二)

  聽了孫哲的話,孫燦沉吟了會兒。 按照原來的“募民屯田法”來說,所有的農民都是雇工,而孫燦軍就是老闆。 豐收的所有糧食都是孫燦軍這個老闆的。 豐收後,孫燦軍這個老闆就會按照勞力分給雇工足夠的糧食和金錢,餘下的所有糧食就全部歸孫燦軍了。

  但是按照孫哲這個方法來說的話,孫燦軍只能得到上邀的稅糧和租糧,餘下的糧食都歸百姓所有,如此,軍糧相對也會減產,便說道:“這個辦法確實可以讓百姓不受約束的積極耕種,可是有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 此後,糧食就不在受到約束,他們可以賣給商人,也可以不賣自己留著。 這樣一來,我軍軍糧的收成勢必會減少啊!”

  孫哲從容不迫的回答道:“在各地開設收米行,收邀米糧,資助軍用,並且給予上繳最豐的百姓獎勵,還可以給予最配合的百姓,一些小官職。 比如,民保、裡魁、伍長、什長、屯長、亭長等,一年一輪,如此不但可以協助管理地方治安,還可以回收更多的糧食。 ”

  孫燦腦中一亮,按照他爹的辦法來做,不但可以在不強迫的情況下,讓百姓竟可能的工作,並且還可以以官職來提高百姓的積極性,增加糧食的收成,增加軍糧的數量。 這個想法,雖然和“募民屯田法”半斤八兩,也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但是卻有三個優勢。

  第一、原來的田地不是百姓的,因此他們不加以愛護,常常在豐收後,就不去打理。 如今,這些田地在若干年後,就是他們的了。 他們沒有理由不好好打理愛護。

  第二、“募民屯田法”以收益為主,對百姓採取半逼迫的性質,長久下來,一定會成為敵人說項貶低的把柄。 而他父親的辦法,就取消了逼迫地性質,將逼迫改為賞罰,遵從者賞,忤逆者罰。 這樣,不但可以提高百姓的積極性,還可以不落他人的口舌。

  第三、就是將孫燦軍的利益跟百姓的利益緊緊的聯合在了一起,孫燦軍離不開百姓,百姓的利益也離不開孫燦軍。 因此,只要他好生對待百姓,百姓就會加倍的支持孫燦軍。

  想到這裡,孫燦笑讚道:“爹爹。 想不到您老還有這麼一手。 ”

  孫哲呆了片刻,似乎回想起了往事,難過地嘆息道,“我從小就開始學習治理國家,輔佐君王之術。 可惜遇上了滿朝的奸黨那又有什麼用?”

  孫燦也有些替他父親感到難過,他的才華的不用置疑的,如果說他身在名君賢主之下,成就未必就會遜於蕭何、曹參之下。 可惜,他生在奸臣滿朝、權臣專政、皇帝又無能的朝代,不通曉權謀之術的他,被何進、張讓兩黨壓的死死地。 所有為國為民的提議,都在何進、張讓等人的反對下,無疾而終,自己也落得含恨歸隱。

  孫燦說道:“爹爹,要不你來荊州。 你來當這鎮南將軍,好好的做幾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孫哲搖了搖頭,欣慰地笑道:“不了,剛才只是一點感觸罷了。 其實在這裡還不錯,布衣躬耕,雖苦猶辛。 無聊的時候還可以請老友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好友一起來聊天,敘舊,暢談一方。 ”

  “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這些人的名字在孫燦的腦中一閃而過。 覺得怎麼這麼熟悉。 這時。 突然驚覺過來“諸葛亮”三字脫口而出。

  原來,他只顧著和父母敘舊。 竟然將屋外地諸葛亮給忘記了,連忙道:“爹爹,孩兒在路上遇見一個拜師的朋友,剛才一時間那他 給忘了,孩兒這就去把他請來。 ”

  說完,就急衝沖的跑了出去,左右不見人影,以為諸葛亮已經回去了,轉念一想,“不對,趙雲、許褚也不在,他們沒有理由走啊?”在向前走了會兒,就看見諸葛亮、趙雲在遠處聊天,許褚則躺在草地上曬著太陽。

  想必他們是為了不打擾自己親人團聚,才刻意走到這裡來的。

  滿懷歉意的對著諸葛亮說了句抱歉。

  諸葛亮揮扇淡笑道:“親人團聚,自然有許多話要談。 大人重視親情孝義,正是我輩之楷模,亮怎敢怪罪。 ”

  孫燦開心的笑了笑,邀請諸葛亮,叫上趙雲、許褚一起向草屋走去。

  諸葛亮對孫哲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撲通”一聲,雙膝跪地,隨即整個人長身拜倒,以額伏地,誠懇說道:“襄陽末學諸葛亮,知先生有治理天下,濟世安民之才,願拜先生為師,隨先生學習治理天下,濟世安民之術,打算學成後,以此法來治理天下,造福萬民,保我大漢疆土,繁榮昌盛。 希望先生收下學生,學生定然潛心苦學,為天下蒼生效力。 ”

  孫哲微微皺眉,說道:“人貴知足,你已經拜得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廖九公幾位大賢為師,向他們學習縱橫、星象、陣法、戰略等奇術,這四門學業,門門深不可測,常人終其一身也只能習得個中皮毛。 你一口氣學此四門,已經有違學業中循序漸進之法,怎可再學一門?

  早聞司馬兄、龐兄、承彥兄皆稱你是世之奇才,不論是否屬實,但人之才終究有個限度。 我勸你不如放棄二門,以畢生之力,專學二門,可成大氣。 若樣樣皆學,恐怕皆不能得個中之精髓。 再好的良才美玉,也將成為枯樹朽木,不可雕鑿。 ”

  對於,孫哲地苦口婆心,諸葛亮並沒有理會,只是道:“學生,不敢妄稱奇才,但學生一定會全心專言,別人花一分力,學生就花四分力,一定會學全所有學業,報效國家。 ”

  孫哲見諸葛亮固執已見很是不悅。

  孫燦這時勸道:“父親,不如就給孔明兄一個機會吧?孔明兄以非三歲孩童,懂得判斷是非,對錯。 既然他有如此恆心,何不試上一試,若不成則讓孔明兄知難而退,也好讓他死了這份心,專心攻研其中幾項,成就一番事業。 ”

  孫哲猶豫了一會兒,就出了三個難題來考諸葛亮。

  諸葛亮沉思片刻,就一一詳細的解答出來。

  孫哲心中甚喜,知道諸葛亮確實是位難得的奇才,也就點頭同意了下來。

  諸葛亮歡喜的磕了三個頭,然後,上香敬茶,行拜師之禮。

  禮畢後,孫燦等人依次上來祝賀。

  孫哲依舊還是那麼嚴厲,一收下諸葛亮後,就立刻擺出了師傅的樣子。

  只是休息了片刻,就讓諸葛亮來上第一課,孫燦、趙雲也被叫去旁聽,至許褚讓他聽課,還不如殺了他。 看他無聊,孫燦就讓他去砍些柴,打些野味。

  力氣許褚有的是,可是腦袋裡的東西,卻少之又少,他見不用留下來聽課,高興的跑了出去,好似生怕別人留他一樣。

  孫哲授徒並非向他為人一樣很嚴肅,很迂腐。 古時候地書籍誰都看地懂,諸葛亮是四大隱士的學生,總不至於連書裡地意思看不明白。

  因此,他只是給了一個題目,在讓諸葛亮自由相談,緊要之處和不對之處,才點撥一二,一語說清道理。

  這第一課孫哲說的是“君王、諸侯、百姓”。 什麼叫君王,什麼叫諸侯,什麼叫百姓,君王的用處,諸侯的用處,跟百姓的用處。

  孫燦知道孫哲此舉也是在教他如何當好一方諸侯,因此聽的特別賣力。

  孫燦和諸葛亮先後說了自己的看法,然後,孫哲在逐一點評。

  一堂課直到半夜才歇。

  天色以晚,山路難走,眾人就在山上住了下來,由於少了間房,趙雲、許褚只能將就著打地鋪睡大廳,對此孫燦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是無奈之舉。 他總不能讓他爹娘或者諸葛亮這個客人打地鋪睡大廳吧?

  好在,此二人都是戰將,都是從沙場上的血堆裡滾爬出來的,在戰場上能安心的睡個覺,就已經很滿足了。 因此,對此也不以為忤。

  而孫燦自然就和諸葛亮同榻而寢。

  諸葛亮是善談之士,也許是因為先前兩人相互辯論,打開了話夾子,諸葛亮也漸漸話多了起來,不在是孫燦一個人的高談論闊。

  他與諸葛亮談古論今,海闊天空,兩人各有所長倒也增長了不少知識。

  次日,清晨,孫燦必須下山了,因為他得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袁紹終於剿滅了公孫贊一統了北地。

  臨行前,孫燦正式向諸葛亮發出了求賢令。

  諸葛亮猶豫的片刻,他雖然對孫燦很有好感,但擇主一事,乃重中之重,焉能以好感而定。 他見天下明主只有孫燦、劉備是真正為民的賢德之士,這真命之主到底是孫燦還是劉備,他確實還沒有想好,不過,即便想好了也沒有用,他還沒有出師呢!於是,說道:“謝大人厚愛,草民費盡心思才拜在各位隱士高人門下,學業未成,怎敢出山,貽笑大方。 ”

  孫燦也認同的點了點頭,對方既然學業未成自己總不能逼他出仕吧!只好說了句:“孫家大門永遠象諸葛兄打開。 ”就匆匆告辭離去。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19
第三十二章 天意難為
孫燦心急火燎的趕回了襄陽,顧不得回府就直接進入了議事廳,對著正在處理政事的荀彧,說道:“文若,袁紹怎麼這麼快就打敗公孫瓚了,依照估計不是要一年後嗎?”

先前孫燦跟麾下幾位重臣曾經總結過彼此雙方的實力,認為公孫瓚雖然敗局以定,但依照他目前的實力來看袁紹想要攻破易京沒有兩年時間的決不可能的。

可是現在才過了一年,公孫瓚就敗了,而且敗的很徹底。據說,他的人頭都被袁紹掛在了易京城牆上暴曬了三日,以此告誡天下人和他作對的下場。

雖然很狂,但是他有狂的資格,根據可靠的情報。袁紹在一統北方後,就大勢募兵,為南下中原做著準備。

荀彧對孫燦的問題,報以苦笑,感慨道:“上天也向著袁紹,誰也無力制止。”

原來,在前不久,公孫瓚一反常態的奇襲袁紹大營,當時,公孫瓚親率五千‘白馬從義’衝入袁紹大營。袁紹大軍安逸以久,一時不察,被公孫瓚殺了個落花流水。

公孫瓚的五千‘白馬從義’從東一直殺到西,連續破了三個大寨,九個小寨,在袁紹的四十萬大軍中來去自如。

後來,幸虧麴義、張合率領精銳部隊“先登死士”、“大戟士”趕到了戰場,這才擊退了公孫瓚的部隊。

袁紹對此大發雷霆,將麾下的將士都臭罵了一頓。

此後,袁軍將士都不敢有任何殆洩。

而公孫瓚卻已經和遼東的公孫度交上了頭。公孫度率兵十萬,前往易京相救公孫瓚。援兵還沒到,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度,讓他在三日後夜晚,攻打袁紹軍的後方,以火把為信號,他則正面突擊,雙頭並進。

可是,不巧,這幾日袁紹軍上下戒嚴,送信的人給巡邏隊逮了個正著,並且還搜出了信件。

田豐看過這信後,立刻就出了一個破敵之策。他讓麴義、張合分別率精銳的“先登死士”、“大戟士”阻擋公孫度的行軍速度,然後在三日後,如期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並在公孫瓚出城後奇襲了易京。

公孫瓚身陷近十萬大軍的包圍,又見易京已經落陷,自料必敗無疑,大勢以去,就在萬軍之中自刎身亡。

當孫燦得知一切後,也不由為袁紹的好運而感到無奈。

接著,孫燦將他父親的意見說給了荀彧。

荀彧頓時大喜,連聲道:“妙、妙、妙,孫先生此法確實比彧之‘募民屯田法’要妙上一分,應當立刻將它公佈於世。”

荀彧又將孫燦走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政務都說了一遍。

兩人討論了一會兒,荀彧因為另有他事而告辭離去。

隨後,孫燦招來高順和郭嘉。

他對高順問道:“正忠,那七萬新兵訓練的如何了?”

自從攻下荊州後,孫燦收編了荊州的十萬大軍,選取其中精銳二萬,編入自己的軍中,使得孫燦的總兵力到達了十萬之眾,但是也還遠遠不夠,他又在各地募得十五萬新兵,全部交給了高順,讓他這位練兵大家訓練他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礎能力。

經過高順的篩選,十五萬新兵有八萬被淘汰,餘下七萬都是高順認為非常有潛能的士卒。

高順回答道:“進展的非常順利,這些士卒是經過嚴格篩選後保存下來的,人人都有不錯的功底。只要在訓練半年,這些士卒的根基就基本穩固,可以發配到各個部隊進行戰術訓練了。”

孫燦聽後,心裡大慰,表揚道:“辛苦你了,正忠,我孫燦軍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最出名的軍隊,這裡頭正忠功不可莫,理當記以首功。”

高順謙虛的行禮,忙說不敢。

接著,他又問郭嘉,道:“那些老兵練習的怎麼樣了?將陣法融入軍隊是否有效。”

新兵要抓,老兵更要抓。為了讓老兵更好的配合,劉華提出了一個建議,將小型陣法融入軍隊中,在組成大陣。

此法其實是來自與宋朝的岳飛的背嵬軍,背嵬軍十人一小陣,千人一大陣,在郾城一戰中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枴子馬”,而後岳雲又以背嵬軍騎兵八百,分為數個陣法,分頭並進,大破兀朮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取得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稱號。

而軍略奇才郭嘉,正是接受了孫燦的命令,在軍中以陣法來訓練老兵。

郭嘉回答道:“時間太短,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通過練習,士兵的默契明顯強了許多。”

孫燦剛想表揚郭嘉,他正待要說,忽然外面進來通稟,主簿賈詡到了。

賈詡大步走進廳堂。

進來看到高順、郭嘉,賈詡對他微一點頭算是致意,隨即就站在一旁不言不語。

高順、郭嘉知道賈詡有要事稟告,便道:“主公,屬下尚有事務急需處理,先行告退。”

等高順、郭嘉的身影消失在門口,孫燦才問道:“文和,此來是不是關於陳雲一事?”

“主公聖明,一猜就中。”賈詡微笑著俯身向前低聲道:“一切已經辦理妥當,在陳雲的家中我已經事先安排三位心腹,足以得知他的任何舉動。”

孫燦讚許笑道:“文和,真是辛苦你了——這個,送給你了。”孫燦從懷中取出一個紅色古玉,遞給了賈詡。

賈詡雙眼神光大射,驚訝道:“春秋古玉?”

春秋古玉顧名思義就是春秋時代的玉石,賈詡對一切都看的很開,但是唯一的喜好就是收集古代玉石。

孫燦笑道:“文和,果然是行家,一猜就中。”隨後,又低聲道:“派去的人可信麼?千萬不可露出破綻。”

“主公儘管放心。”賈詡看著手上的玉石,道:“有陳雲的管家照料,一切都不會出錯。屬下選擇的兩個人都是靈巧,沉穩之人,不會露出破綻——到是主公打算什麼時候接見他?”

“陳雲急著見我?”孫燦疑惑道。

“那是當然!”賈詡臉上出現了戲謔的神色,“他們商人自有商人的消息渠道,他找就探知主公打算跟武陵夷人做生意。以他的商業眼光怎能看不出武陵夷那地方出產的東西,賣到外地就是天價。他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不找主公找誰?”

“那就讓他慢慢等吧!等到甄家處理好武陵夷那邊的事情後在見他。”孫燦沉聲道,“武陵夷是我們收服百越人的關鍵,不能讓他攪和了。”

賈詡點頭道:“屬下明白。”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20
第三十三章 矛盾
議事廳中。

“什麼?諸葛亮………”劉華一下子跳了起來。

自從得知袁紹一統北方後,孫燦軍上下都全體都陷入了緊急備戰的狀態,處於弱勢的他不得不多做一手準備,以策萬全。

就連劉華也放棄了手上的研究,跟隨郭嘉一起參與老兵身上陣中有陣的訓練。

他向來不講究吃穿,孫燦本想給他造一座府邸。最後,都被他以一句“怎麼?有了妻子就要將亞父趕出府外拉!”這樣的玩笑話,給制止了。

他也一直住在孫燦的鎮南將軍府裡,這天晚上,父子二人在院中賞月閒聊,後來孫燦將自己此次南下的見聞都說了一遍。當他說道諸葛亮的時候,劉華卻出乎意料的跳了起來,神態很是激動。

他問道:“真是諸葛亮?”

孫燦被劉華的反應嚇了一條,只直愣愣的看著劉華,說道:“是啊!怎麼了?”

劉華語無倫次的說道:“他叫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人氏,三歲喪母,八歲喪父,是由是由他叔父諸葛玄帶大的。”

孫燦腦中一片迷糊,莫名其妙的說道:“他確實叫諸葛孔明,也是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人氏。至於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孩兒不知道,相互介紹的時候他就是自己雙親早亡,沒說在他幾歲過世的。不過,他確實是由叔父諸葛玄帶大的。”

他揉了揉有些發昏的腦袋,道:“怎麼,亞父,你認識他嗎?”

劉華“嘿嘿”的笑了不停,諸葛亮在他們那個年代誰不認識,他就是從小聽著諸葛亮的故事長大的,他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改良八陣圖。還一度被世人評為“智慧的化身!”

他以一州之地,不到百萬人口,對抗佔有九州之所,上千萬人口的大魏,六發祁山,讓泱泱大國疲於奔命,國庫空虛。

奈何大魏佔據中原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才鼎盛。而蜀偏遠,交通極其不便,乃大漢領土之盲點。中原文化,很難進入蜀地。當年劉邦入蜀的時候,就曾經因為蜀地太過落後,吃了好長一段時間的蟲子。

文化不能夠交流交通,使得蜀地文化落後,以至人才凋零。諸葛亮獨木難以支天,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縱然,他的對手司馬懿也忍不住驚嘆其為“天下奇才。”

如此人物若得之,天下還有誰可以,阻擋燦兒一統天下的步伐?

劉華的神色欣喜萬分。

到是害得孫燦一驚一咋,不知道劉華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亞父……亞父……”孫燦叫喚了兩聲,這才將劉華的思緒拉了回來。

劉華不顧忌自己的失態,說道:“接下來呢?”

孫燦在確定劉華真的沒有事後,才說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我爹的主處,他還拜和我爹爹為師。”

“再後來……”劉華見孫燦停了下來,急切的問道。

孫燦回答道:“後來,父親就給我們上了一課,課後天色以晚,我們就一起在山上住了一夜,聊了半宿。”

“還有呢?”

“還有啊!”孫燦聳了聳肩膀道:“一覺到天光,在就是得知袁紹一統北地,就回來了啊!在後來,我接見了文若、正忠和奉孝,再再後來,文和來訪……”

“打住、打住!”劉華一臉不滿,說道:“誰問你這個了?難道你就沒有邀請諸葛亮加入我軍,一起為國效力?”

“說了啊!”孫燦道:“但是他學業沒有完成,沒有同意。”

“學業未成?”劉華不解。

“是啊!諸葛亮現在才十九歲,依照他的介紹他以前都是根據書籍自學,直到今年才拜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廖九公等人為師,正式深入學習這四大隱士的縱橫、星象、陣法、戰略四大奇術。離學業有成,恐怕還有一段時間。”孫燦有些惋惜的說道,他對諸葛亮的才華是很佩服的,但是對方學業未成,自己也不便過於強求,以免他不能專心學習,無法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挽殺了他的天分。

劉華這時也患得患失,他知道只要再給諸葛亮數年時間,讓他潛心學習的縱橫、星象、陣法、戰略四大奇術,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天知天文,下之地理、陣法韜略無所不精的奇才。這奇才很可能是他們的勁敵,也有可能是他們的助臂。

他突然有一種將這位潛在的勁敵,有可能成為自己勁敵的傢伙除去,但隨後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如果歷史上少了諸葛亮的故事一定是歷史的一大損失。他也想過將諸葛亮請來,自己去教諸葛亮一些現代知識,但是還是放棄了。

第一,諸葛亮未必願意更他學習,強求的話只會惹他心生反感。第二、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點,他想到了一個故事。

晏嬰的故事,晏嬰出使楚國,楚王故意讓士兵壓著放了盜竊罪的齊人在堂前走過,並以“齊國人都善於偷盜”這話來藉機侮辱齊國。

可是,晏嬰不慌不忙的施禮答道:“大王,我聽說橘子樹生長在淮南,它就結出橘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它就結出枳子。它們的葉子雖然相似,果實的味道卻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主要是淮南淮北兩地的水土不同啊!如今,齊國百姓在齊國不偷不盜,而一來到楚國都做起盜賊來,該不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

相同的道理,一個人會隨著學習環境和學習知識的不同,取得不同的成就。孟母三遷也是這個道理,開始,孟子住在墳場旁邊,學習的是喪葬、痛哭的本領,後來,孟子住在屠夫附近,學的都是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本領,最後,孟子住在了學宮旁邊,學習的是禮節和詩書。最後,孟子成了一代“亞聖”,如果當時孟母如果沒有遷房的話,堂堂“亞聖”很有可能會成為守陵、殺豬的無名之輩。

而諸葛亮未必能夠適應他的科學,若勉力而為之,很可能就會將良才美玉,雕刻成廢才雜玉。

因此,劉華真的很矛盾。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20
第三十四章 出計
劉華的反常讓孫燦揪心不已,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今日的自己,看著眉頭緊皺的劉華,忙道:“亞父,到底是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啊?”

劉華回過神來,見孫燦一臉的擔憂,心中一暖,笑道:“亞父沒事,只是在想如何處理諸葛亮一事?”

“處理諸葛亮!”孫燦沒有反應過來,“他放了什麼罪?”

劉華嘆道:“放了天資過人之罪。此人心思縝密,才華過人,藝成之時,一身本領恐怕不在文若、奉孝、文和之下,在某些地方還可能勝於他們。”

孫燦知劉華看人賊准,一看一個中,簡直可以趕上了戰國時期的伯樂,一眼掃過,什麼馬是千里馬就立刻一清二楚,他如此讚揚諸葛亮,足以說明自己沒有看錯,諸葛亮確實一個難得的人才。隨即說道:“這樣好啊,等到諸葛亮藝成之時,在將他收入麾下。到時候我軍不就又多了位奇才了嗎?”

劉華聽後,搖頭苦笑,“話雖不錯,但是萬一他投入他人麾下,絕對是我軍的一大勁敵。”

孫燦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亞父是擔心這個?思慮了一番,說道:“亞父多慮了,諸葛亮在荊州學習,又是父親的學生,藝成之時,燦親自登門相請,何愁他不為燦兒效力。”

頓了頓,又說道:“縱然他投奔他們人又有何妨,總不能因為他一個而放棄我們的理想抱負,哪怕他能力再強,我也無所畏懼。”

劉華想想也對,諸葛亮擇主極嚴,曹操雖然是超世之傑,但和諸葛亮壓根不對路。若說母豬和公雞生娃或許有人相信,但是諸葛亮能跟曹操走在一起,恐怕是沒人會相信的。而孫策為人過於嗜殺,諸葛亮也不可能選擇他的。至於袁紹、劉璋、馬騰等人更是不值得諸葛亮去投效了。

真真正正想讓諸葛亮誓死效命的人也只有劉備一人,但自從破襄陽以後,劉備就銷聲匿跡,沒了音訓。

如今,劉備既沒有徐庶的推薦,又沒有司馬徽的介紹,怎麼可能知道世上有諸葛亮這麼一號人物。況且劉備跟孫燦軍已經結下了深仇大恨,他不會傻到繼續待在荊州。

如果是別人劉華興許還會考慮對方利用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來保護自己,但是劉備絕對不會,以他的性格覺得不可能安逸的躲在荊州的。

因為,荊州大勢以定,孫燦軍十數萬大軍各個都在枕戈待旦,劉備不能再掀得起風浪。用句現代話說,劉備就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無論在任何情況,任何地點劉備那折而不撓的精神永遠不會消退。他只會向著前方前進,哪怕再多的困難,再多的險阻他也不會放棄。

《三國志》中的一句話正是劉備性格最真實的寫照“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因此,他可以斷定劉備一定在某處,某地聚集實力,意圖東山再起,而不是躲藏在荊州。

想到這裡,劉華釋然了,既然劉備得不到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必然就是孫燦的囊中之物。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等諸葛亮完全消化掉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廖九公等人的知識,成為歷史上那位才智超群的諸葛亮後,在親自前去相請,三次也好,五次也罷,賢德不輸於劉備,才華還在劉備之上的燦兒沒有理由得不到諸葛亮的認可。

劉華笑著說道:“確實是亞父多濾了。”

人算不如天算,劉華算盤打的在精妙,也算不到劉備因為身受重傷,被諸葛亮所救,此刻正在黃承彥的府上養傷。

頓了一頓,劉華有提醒道:“若是可以,多於他聯絡,聯絡。”

孫燦欣然點頭,“即便亞父不吩咐,燦也會於他通信。能和孩兒盡興相談的人不多,世上惟有孟德、奉孝、孔明三人而已。也許,亞父不知道,我和孟德之間的書信從來未斷過,信上我們只談私事,不商議公務。就連前年曹操的四兒子的名字也是我幫他取的。”

“叫什麼?”劉華也從諸葛亮的事情中恢復了過來,拉起了閒話。

孫燦隨口道:“叫曹沖,孟德信上說那孩子跟他小時候長的很像,將來一定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就化聰為沖,圓了他的願望。”

“曹沖稱象”劉華想到這個典故,低聲嘀咕道:“願望是圓了,可是就是死的太早了。”

孫燦沒有聽清,也沒有在意和劉華你言我一語的閒聊起來,直到深夜,才回房歇息。

此刻在夜色很深,在葫蘆口黃府中有一人望月而嘆。

他年近四十的中年,長著一張清瘦長臉,一對大大招風耳,下巴上留著一綽小鬍子,臉上充滿了憂愁,憂愁中有幾分悲天憫人的神態。

“使君,身體尚未癒,怎麼不早些安寢?”一個溫和的聲音突然響起。

劉備回頭觀望,正是救命恩人諸葛亮,嘆息道:“大漢百姓此刻正保受戰亂之苦,備焉能安睡。”

諸葛亮秉燭學習至深夜,剛從書房出來就見劉備在院子裡。

聽他之言,諸葛亮也想起了當年的徐州百姓,感慨道:“使君,愛民之心實在值得敬佩,但只有養好了身子,才會為天下百姓效力啊。”

“效力!”劉備苦澀一笑:“談何容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自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可惜智術淺短,十餘載間迄無所就。實在無言面對泉下娘親,愧對列祖列宗。”

突然,劉備跪在諸葛亮面前,道:“先生大才,望先生指點一二,備永身不忘先生大德。”

諸葛亮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連忙拉著劉備,道:“使君,何故如此,起來說話,起來說話……”

可是劉備學過武藝,諸葛亮手無縛雞之力,根本就拉不動他。

劉備再次說道:“先生若不答應,備長跪不起。”

諸葛亮沉默許久,心想,反正自己不能長時間留他在此地,不如教他一策,好讓他離去,我也好安穩學習。於是道:“使君起來把,亮答應便是。”
li60830 發表於 2019-6-30 10:21
第三十五章 北地求存
劉備得到諸葛亮的同意,連聲道謝,恭敬的站在一旁洗耳恭聽。

諸葛亮想著當前的局勢,以及各路諸侯的動向。

益州本是個很好的去處,那裡劉璋闇弱,又和使君相親,而且民殷國富乃天府之國,可是,使君無法佔得荊州或關中。益州那裡學風不正,人才不足若無一州之地襄助,恐怕難以,成就大事。惜年,高祖在益州時,也是碌碌無為,直到利用韓信之智破三秦,佔領關中之後,才正式一飛衝天。

而關中此刻正在亂黨之手,劉備只有關羽、張燕、劉封、關平等大將,卻無一兵一卒,如何是那些西涼鐵騎的對手?

江東孫策可比西楚霸王,前不久得到了龐統的投效。龐統被師傅稱為南州士之冠冕,一身才華世間少有,孫策得他,正如項籍得范增,江東早已是孫策的囊中之物劉備也無法向此處發展。

而中原被曹操佔領,曹操狡詐,使君決非他之對手,可以忽略不記。剩下的只有他了!

諸葛亮念極至此,說道:“使君,如今無兵無權,雖有虎熊之將,卻無可用之兵。想要與諸侯抗衡,無疑是痴人說夢。唯一之法,只有投奔袁紹,助袁紹擊敗曹操,取得袁紹信任。然後,在暗中挑動公孫度南下,並向袁紹請命北上抵禦公孫度。最後,待機發展,等袁紹被破後,擁兵自重。幽州是使君故鄉,惜年使君在那裡破黃巾,救幽州百姓與水火之中,在那裡使君有很高的威望,正適合使君發展。”

劉備憂心道:“袁紹勢力如此龐大,孫燦能戰勝他嗎?”

諸葛亮相當肯定的說道:“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孫燦雖弱必勝,高祖、項籍之存亡,足以觀矣。”

劉備點頭不語。

惜年,高祖還是漢王之時,高祖有軍十萬,而項羽有軍五十萬,人數異常懸殊。最後,勝利者依舊是高祖。

八年楚漢之爭,高祖利用項羽之弱點,收買人心,廣佈仁義,最終將項羽逼至烏江,落得慘淡下場。

“孫燦可比高祖雄才?”劉備疑惑問道。

“呵呵!”諸葛亮一笑,道:“這個亮不敢斷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袁紹此人遠不如項羽萬一。而孫燦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十六歲為將,先後擊破張雲、袁術、劉表,決非易與之輩。傳聞有道是‘當世去病孫子羽’,世人將他喻為大漢戰神霍去病。如此人物又豈是袁紹之流,能夠匹敵的?”

諸葛亮接著道:“孫燦唯才適用,調用有方,人盡其才。又善於納諫,麾下文臣武將無不樂意誓死效命。他文武並重,兵以精為上,民以仁為主。重視商農,有極其穩固的後方據點,又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

反觀袁紹分工不明,人才亂用,空有大才麴義、張合不用,喜歡以顏良、文醜之流為先鋒。他自恃兵力以威懾諸侯,缺乏戰略遠見,不爭取同盟。不能用人,終會招致眾叛親離,軍心渙散。

在軍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良言。只求進攻,而不求發展。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卻會由盛而衰。最終,只有落敗一途。”

劉備聽後,豁然開朗,歎服道:“聽先生一席話,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見青天。可是袁紹收留我等,而我若擁兵自重,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之人?如此,於呂布小兒有何區別?”

諸葛亮微笑道:“無須使君負義,只要使君以我計而行,袁紹戰敗之時,必然容納不下使君,對使君施加毒手。袁紹負義在前,怎算使君忘恩?”

劉備請問感慨,拜請道:“備雖名微德薄,但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於備。備當拜先生為軍師,萬事依從,拱聽教誨。”

諸葛亮立刻拒絕道:“在下剛拜明師不過半載,尚未出師,怎敢出山會天下英豪。”

劉備再次請求道:“先生大才,正當匡服社稷,怎能在此山野小地,浪費光陰。”

諸葛亮見其意甚誠,心知對方是誠意相請,但是自己本領還沒有學全,怎麼能離去,再次聲明道:“恩師如父,在學藝之前,亮已經答應諸位恩師。學業未成,不能出山,以免不能靜心領悟縱橫、星象、陣法、戰略、治世等學業的精髓。因此,在下素難從命。”

諸葛亮的回答很堅決,堅決的讓劉備無法再次開口。他難過的嘆了口氣,傷感道:“備無緣聽後先生教誨,實在乃此生最大之憾事。”

諸葛亮心中頗為感動,說道:“使君,仁德早已傳遍天下,只是缺少一個時機而已,如今時機將至正是使君大展鴻圖之時,只要使君以仁義為本,賢才義士定會聞風相投。”

劉備正色道:“那是當然,備一身弘願,就是光復漢室,大漢素來以仁治國,備豈敢忘先主之遺訓?”

諸葛亮跟劉備繼續聊了幾句,就告辭回房歇息,他的學業非常的緊,應該需要充足的睡眠,來提高自己的精力。

本想跟諸葛亮徹夜暢談的劉備,只能失望而歸。

次日,清晨。

劉備早早起身,收拾了一切後,劉備就拜謝了黃承彥的收留之恩,又和諸葛亮告別。

行前,他對諸葛亮道:“先生教誨,備不敢忘懷,一字一句,接寫在衣袍襟底以示警戒。可惜,不能得先生親自教誨,唉!也罷。備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在聆聽先生教誨。若先生藝成,望先生前來助備平定天下,備在北地,翹首盼望。”

諸葛亮直言道:“亮出山必投名主,若使君想得諸葛亮,必先嚴於待己,寬於待人,施仁政而行天下。”

劉備立刻表示自己一定會依照諸葛亮的意見去做,說了許多傷感的話。

最後,劉備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的的告別了諸葛亮,上馬向北方馳去。

路上,劉備一直悶悶不樂,張燕見劉備如此,覺得劉備在小題大做,不滿道:“諸葛亮不過一個山野村夫而已,腦中有幾分才華,就目中無人,哪裡值得大哥如此對待。”

劉備怒喝道:“你懂什麼,諸葛亮此人的才華由在元直之上。若能得他襄助,我之大業可成,奈何對方學業未滿,不能出仕。”

張燕本是個粗人,對諸葛亮這類文人,沒啥好感,無所謂道:“那還不簡單,等他藝成後,修書請來便是。大哥乃大漢宗親,地位崇高,修書相請一位村夫,乃他莫大榮耀,諸葛亮焉能不來。”

劉備暗嘆一聲,憂心重重的說道:“別的我不擔心,就是擔心孫燦。葫蘆口離襄陽如此接近,若讓他得知諸葛亮的存在,非想盡一切辦法將他收服不可。而孫燦此人有大才,絕對是備日後之勁敵,若諸葛亮投他麾下,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張燕狠聲道:“大不了將他除去,以絕後患。”

“三弟,休要亂說,諸葛先生是大哥的救命恩人,也同你我救命之恩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救命之恩更是如同再造,焉能忘恩負義。做如此喪心病狂之事情?”關羽見張燕實在不像話,立刻厲聲指責。

“哦,知道了!”張燕不敢再言,但心中卻覺得自己沒錯,要打天下焉能婦人之仁。

“大哥,諸葛亮此人確實有過人之處!此人才失之,實在可惜。”關羽向來不服人,但在諸葛亮岳父家那麼長時間,也清楚的感受到諸葛亮的才華確實是世間少有。

“這我也知道,可他不來,為之奈何?”劉備嘆息。

關羽想了片刻,說道:“大哥,不如這樣吧!我們向依照諸葛亮之法,在北地站穩腳跟,然後,每逢初一都譴人去問候,若得知諸葛亮學業以成,就修書相請。若諸葛亮不從就學文王二請姜尚,只要大哥心成,終會感動諸葛亮。”

劉備點頭嘆道:“也只好如此了。”

劉備等人快馬向北方趕去,一路上避過重重關卡,花了兩月時間,終於到達了袁紹居城冀州鄴城。

鄴城議事廳。

袁紹召見群臣商議要事,袁紹道:“劉備慕名來投,不知應該作何處理。”

“劉備此人志比天高,非常人也。不可接納,不然將來此人必是主公心腹之患,應該殺之,以絕後患。”沮授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劉備的危險。

但袁紹有些不悅,心道:“一個無兵無權的人,值得如此小題大做嗎?”

“主公不可!”田豐雖然是沮授好友,但是政見不一卻是常有的是,因此,他們常常在廳堂上吵的面紅耳赤,但堂下卻是莫逆之交。田豐道:“劉備有英雄名,他來相投正是主公威望所至。無論他是否懷有二心,都不能如此殺害,不然會得害賢為名。如此一來,主公名望受阻,定寒天下志士之心。因除一人,而大失名望,不如收留他。不給任何職權,讓其無法壯大。以次來顯示主公愛才之心,豈不妙哉!”

袁紹“哈哈”大笑:“此舉正和我意,來人快快有請劉玄德上殿。”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silluy

LV:1 旅人

追蹤
  • 315

    主題

  • 600

    回文

  • 1

    粉絲

[b]GO!GO!G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