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曹營來使
襄陽城,鎮南將軍府後院。
“天色大變,戰亂即將降臨荊淮,將軍如此閒情,想必對將來的大戰已經胸有成竹了。”孫燦身後突然響起一個溫和悠然的年輕聲音,“七十萬大軍即將降臨於面前而毫不在意,視若無睹,難怪能得主公如此推許,常言‘當世勁敵為孫子羽一人而已’。”
孫燦聞言遺憾的笑道:“那是孟德謬讚了……燦此次備戰以謹慎為主,自信可以瞞過任何人,還頗自以為得計。哪知先生初來乍到,一眼就識破了燦之意圖。先生大才,真令孫燦欽佩不已。”
那發話之人正是曹操派來的使者,荀彧的侄兒,荀攸荀文若。他長得跟荀彧頗為相似,不過全然沒有荀彧的那股高雅沉穩的氣質,反而愚鈍懦弱,看起來目納膽小,但荀彧卻評價他為“外愚內智”。
他雙眼閃過一絲神采,說道:“那日拜見將軍,見大人案几上有鎮南將軍的印鑑。印鑑者,將軍親令也,有它可號令荊州十數萬大軍,斷然不會將此印鑑擱放在案几之上,唯一解釋就是將軍常常使用,為了方便行事,才暫時擱在桌上。而大人印鑑尊貴無比,只有大事方能使用。
荊州大治以久,縱然有大事,也需蓋一印即可,無須將印鑑放於案几。非政事,那便是軍事,故此隨口一猜,能夠料中,純屬偶然。但卻不知將軍為何如此不智,竟然出此愚昧之下策。”
三天前荀攸奉曹操之命來到襄陽,意圖結盟,共抗袁紹。那時,孫燦已經和眾謀士商議好了。
曹操實力已經大大的減弱,無法在幫助自己消耗袁紹的實力,便打算趁機奇襲官渡,趁曹操對付袁紹的時候,出輕騎攻打曹操大營,將他至於死地。
而荀攸來訪的時候,他正在擬訂調兵令,卻不料他一語就道破了孫燦準備調兵攻打中原的意思。
孫燦聽了大驚失色,這個方法只有軍中少數人才知道,荀攸竟然一言就中,頓時明白此人才華並不遜於自己麾下的幾大謀士,立刻就有了將他留在襄陽的念頭。對他百般款待,並讓荀彧幫忙勸說。
不過,荀彧一口否決,他太瞭解自己的這位侄兒了,他既然已經投入曹操的麾下,就斷然沒有在改投他人的可能。
孫燦由不死心,依舊想盡辦法招募,但荀攸始終沒有任何改投自己的意向。
這日,他明白自己是和荀攸無緣了,於是,準備跟荀攸攤牌。
孫燦沒有直接回答荀攸的話,而是有些凝重的想著剛剛看過的那些從北方報上來的情況。
袁紹、曹操現在依然在官渡進行了數次交鋒,雙方拼得不分勝負。說不分勝負其實就是袁紹勝,曹操負。畢竟兩人的實力不同,曹操的力量是越消耗實力越弱,而袁紹則在怎麼消耗,他的實力依舊是強橫無比,遠在自己跟曹操之上。
他現在在考慮一個問題,究竟要不要出兵,解決曹操這個後患。
曹操此人的潛力不只是劉華一人知道,他、荀彧、郭嘉、賈詡都清楚明白。現在曹操已經穩當的將袁紹拖了一年零三個月,實力本來就小的曹操幾乎筋疲力盡。即便要抵擋也不可能抵禦袁紹多少時間了。
如果這時在曹操背後插上一刀的話,那麼不但可以解決曹操這個勁敵,還可以順利的入主中原。
但他轉念一想:中原,百戰之地,四面環敵。如果沒有穩定地實力,始終危如累卵。曹操雖雄據一方,擁戴獻帝,卻有可服天下的威望。但是,他北有袁紹、南有自己。
所以,自己早已是曹操的肘腋之患,即便袁紹在強,他也決不會放鬆一絲一毫對自己的警惕。
看來曹操此次派荀攸來,並非是為了虛偽的結盟,共抗袁紹。而是,看清楚了時勢,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戰勝袁紹的機會,打算放棄中原,另求發展。但他怕自己落井下石,便讓荀攸來勸說自己不要揮軍北上,斷他後路。難怪荀攸一猜就中,原來他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來的。
想到這裡,孫燦笑道:“愚昧嗎?那還望先生指點一二。不瞞先生說,孫某已經集結了三萬大軍,隨時都可以直接在孟德的胸口上插上一刀。”
荀攸不答反問:“將軍認為我主如何?”
“非常之人,燦之大敵,不得不除。”孫燦已經打算出兵斷曹操歸路。
荀攸對孫燦的語氣,視若無睹,點頭道:“既然如此,我主既被將軍視為大敵,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那是當然!”
“很巧,在我主的眼裡,當今世上能和他爭風的也只有將軍一人而已。”荀攸笑道:“我主還說過,他憑生知己也僅有將軍一人。”
孫燦默然不語。
荀攸接著說道:“將軍既然被我主視為知己,想來也很瞭解我主的能力。”
孫燦還是沒有答話,荀攸的想要說什麼,他現在根本就聽不懂,不知道荀攸在耍什麼花樣,貿然答話可能會陷入對方佈置的陷阱裡去。因此,他選擇了沉默,他用目光示意荀攸說下去。
荀攸接著道:“將軍有雄兵十五萬左右,而袁紹卻有雄兵七十萬,你們交戰,勝負乃五五之數。但是……”荀攸如果抬高了分貝,道:“如果我主投奔了袁紹,那麼將軍是否還覺得將來的孫、袁之戰,將軍您還有五分勝算了?”
孫燦臉色微微一抖,心裡翻起了滔天巨浪。他明白了荀攸的意思,如果自己將曹**得太急,當他無路可走的時候,他便投奔袁紹,幫助袁紹對付自己。本來,劉備出現在袁紹軍中,讓袁紹的實力大增,若曹操在歸入袁紹的麾下,那麼自己這邊將會毫無勝算。
好一個曹操,在如此落魄的時候,竟然能威脅到毫無損傷的自己。
孫燦有些不甘心的沉聲道:“袁紹豈會接納曹操?”
“哈哈!”荀攸大笑:“將軍這是明知顧問了,袁紹也曾是你的朋友,他的為人難道你還不知?只要我主投降,袁紹那自以為是,好大喜功的性格,定是覺得自己乃真命之主,四方來賀。高興不及,怎能不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