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我自漫步 (連載中)

 
藍雙魚 2011-2-5 17:25:3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06 77198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1
第二十章

    來到族長的家里,李愔站在客廳內,四處打量了一番后撇了撇嘴。李恪見狀笑道:“在這種地方,能有這么好的房間供你休息,你就知足吧。”

    “你倒是好說話,真不知你這個王爺是怎么當的。”

    “人要學會隨遇而安。在這種地方,能有這樣的條件就已經不容易了,不要總是和你的王府相比好不好。”

    李愔沖著李恪揮了揮手。“跟你沒有共同語言,你忙你的去吧。坐了一天馬車,骨頭都要顛散架了,我要休息一會兒了。”一邊說一邊躺在了地上。(日本的榻榻米就是從中國學的。唐初還沒有流行椅子,客廳內只有供人跪坐的墊子。到了冬季,富貴人家的取暖方式也是地暖。)

    “你還真有做紈绔子弟的潛質,才剛剛坐了三個小時的馬車,居然就喊累,真有你的。”李恪搖了搖頭,緩步走出了客廳。

    天空中已經開始紛紛揚揚地飄落雪花。李恪伸出手任由一片雪花落入手中。“唉,不知不覺中這一年又要過去,我來到這個世界也有九個月了,可是我為什么覺得這一切還像是在做夢一般,沒有真實感呢?”

    “那是因為你的內心,還在決絕接受這個事實,不肯把自己融入到這個世界中來?”李愔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身邊。“我當初也是這樣,我用了三年的時間才適應了這里的一切。我的老家是湖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對于我來說,吃飯沒有辣椒比殺了我還讓我痛苦。我足足花了三年的時間,才適應了這里的飯菜。”

    “干嘛要說這些?”

    “就是為了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這里既不是一望無際的原始叢林,更不是未開化的非洲原始部落,是你永遠沒有機會回去另外一個世界。你要想在這里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讓自己盡快的融入這個世界。”

    “我一直都很努力,但是我還是感覺像在夢里一樣。”

    “都說人在夢中是見不到太陽,也感覺不到疼痛的。今天沒有太陽,所以只能嘗試一下疼痛了。你不妨在胳膊上狠狠地咬上一口,要是感覺到疼痛,就充分証明你不是在做夢。試一試吧,我就曾經這么做過。”

    “啊……疼死啦……”李愔的眼淚都被李恪的這一口給咬得流了下來。“靠,你他nnd屬狗的,怎么亂咬人呢!”

    “不是你把胳膊伸過來讓我要的嗎?”

    “我是讓你咬你自己的胳膊,你要我的胳膊干嘛!你是豬啊,咬我你能感覺到疼嗎?滾,都給我滾出去!沒有我的命令,都給我滾得遠遠的!”李愔最后一句話是對著聽到他的慘叫聲后,慌慌張張的跑進來的仆人護衛們說的。

    “對不起。不知道為什么,你沒有出現以前,我并不這樣。可是自打你出現之后,不知為什么我最近的情緒,一下子變得很難控制住,總想好好泄一番。”

    “那你就……算了,不和你這個瘋子一般見識。否則的話,不定又干出什么瘋狂的事情來。”

    院中再次只剩下李恪一人。雪越下越大,紛紛散落在他的頭上、身上……

    睡醒一覺,李愔覺得有點餓,不由得嘟囔了一句:這幫該死的下人,都什么時候也不知道開飯!回頭看我怎么收拾你們。“來人呢!你們都是死人呢!都什么時候了,還不開飯,難道你們想餓死本王不成?”一邊喊,一邊來到了門口。剛想繼續喊,便看到了已經成了雪人的李恪。先是一愣,緊跟著快步走了過去,一邊拍打他身上的雪,一邊說道:“你這是干嘛?就算是不開心也沒有必要和自己的身體過不去不是!”說到這里,一下子提高了嗓門。“都死絕了嗎?還不給我滾進來兩個還喘氣兒的!”

    李恪微微笑了笑。“沒事,不礙的。我就是想讓自己冷靜冷靜。現在我算是徹底想通了,想通了!”說到這里,轉過身對著跑進院來,滿臉驚恐之色的仆人們說道:“快去准備些吃的,本王和梁王殿下餓了。”

    ……

    黃昏時分,院中的積雪已經過一尺。

    雖說李愔和李恪同為穿越人士,但是兩個人并沒有多少共同話題。尤其是李愔好吃懶做、能躺著就決不坐著的性格,實在是令李恪無法忍受。

    無聊之余,帶著李平以及十余個護衛,漫無目的的在村子里欣賞雪景(實際上就是閑逛)。既然王爺有這份閑心,再怎么不滿,又有誰感流露出來。李平在深一腳淺一腳的跟在李恪身旁,雪中行走的同時,還要做出一副興致盎然的神情。不時的還要做出現新奇景象般的,出几聲驚呼。李恪卻顯得心不在焉的隨口應上几聲。見到王爺的興致不高,李平也就不再開口說話。

    不知不覺中,一行人來到了村子邊緣,前面只孤零零的還有一戶人家。回頭看看,與村中的其余人家都有些距離,有些走累的李恪想了一下,還是決定到這戶人家稍事休息,歇歇腳在回住處。

    護衛們上前去敲門,開門的是那個李鐵柱,當他看清楚來人后先是一愣,跟著回過頭沖著屋里喊道:“爹、娘,蜀王殿下來咱家啦!”一邊喊,一邊打開大門,請李恪等人進院。

    李恪剛剛進入院中,便見到一個四十多歲,稍稍有些福的壯漢領著一位婦人急匆匆地從屋內走了出來。來到李恪近前,大漢行了個軍禮說道:“卑職致果校尉(軍職武散官,正七品上,與中等縣縣令同級)李廷華參見蜀王殿下。”

    李恪之前便聽李鐵柱說過,他的父親是個官,沒想到還是個在職的軍官,而且職位還不低。

    進到屋中,經過閑聊才知道,當年在平定劉黑闥的戰役中,他也是立過戰功之人。后來隨著國內戰事逐步減少,很多歲數偏大以及下等軍官也隨之退役。如今他的職位就像后世的預備役軍官,一旦有戰事,他還是要率隊出征的。

    經過一番閑聊后,李恪向他打聽可否知道修村。李廷華告訴他,修村離李家庄有近六十里的路。還不等李恪開口問,便主動介紹說,那里有個年輕人叫做薛禮(薛禮字仁貴),很是有些本領。如果放在有戰事的年代,其功名不可限量。只可惜現在沒有戰事,可惜了他那一身的文韜武略,沒有施展的余地。說到這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通過他的這一番話,不難看出這個李廷華也絕非平常人。不但年幼時上過學(平民能夠讀書,非常罕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不起學),而且氣度不凡。最令李恪看重的便是心胸坦蕩。能為一個不熟悉的人,肯在王爺面前進言(雖說只是表一份感慨),那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

    李恪心中暗自嘆了口氣:唉,真是可惜啊!這個李廷華絕對是個人才,只可惜年齡偏大(自古以來,真正活過六十歲的武將并不多,即使是文臣也很少,古人平均壽命都到不了六十歲。),再過個几年就要年過半百,不能為自己所用。在嘆息的同時,更加堅定了他要把薛仁貴收到帳下的決心。

    當李恪為他是否可以帶自己去見見那位薛禮時,李廷華毫不猶豫地便答應了下來。緊接著便又提出建議,說這場雪恐怕一時半會兒停不了,即便是聽了以后,這么深的雪,又沒有官路可以直達。與其在這里耽誤時間,不如讓他的兒子鐵柱明日便前往修村,把那個薛禮給叫到這里來與李恪相見。李恪還想效仿一下劉備三顧茅廬,以顯自己愛才之心。最終還是被他一句“非亂世,習武之人能有人賞識,不致埋沒才學已是萬幸,何敢勞殿下親往相請。”給打消了親自前去的念頭。想一想也是這么個道理,這個時候自己對武將顯得過于上心,難免會令人產生動機不良的看法。凡事不能做得太過,否則反倒適得其反。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1
第二十章 薛仁貴登場

    第二日,雪依然未停,不過已經有轉小的跡象。盡管如此,雪深已經過膝。李恪十分好奇如此深的雪,李鐵柱又如何能前往几十里之外的修村把薛仁貴給叫來。起床后,便直接前往他的家。

    來到鐵柱家才知道,他居然一早就已經出門趕往修村。看到李恪十分疑惑的樣子,李廷華找出一個破舊的雪橇,然后坐在上面示范給他看。看完之后,李恪恍然大悟。這種東西,自己小的時候也玩過,只不過是在冰面上玩,只不過一時間沒有想到,這東西在雪地里也可以滑行。

    一時興起,自己爬上了雪橇划了起來。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沒有掌握要領,划起來的度很慢,護衛們還能夠跟得上他的度。等到熟悉了動作要領,護衛們便在也跟不上他的度,一轉眼的功夫,就把他們甩開了一二百米的距離。護衛們和李平的職責不一樣,他們的任務就是時刻不離的守候在李恪的左右。如今他一轉眼的功夫就跑出那么遠,萬一有點啥意外生,就是扒了他們的皮那也是輕的。可是雪都沒過了膝蓋,他們就是再急,也沒辦法加快度。越急越是出錯,一個不小心就摔倒在雪地里,新下的雪異常的松軟,摔倒了倒是摔不疼,就是無處著力,一旦倒下,再想爬起來可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看得李恪在前面沒心沒肺的樂個不停。

    笑歸笑,李恪卻沒有繼續令手下們為難,自己主動的回到了他們中間。把雪橇交到護衛的手中,讓他們也學習如何使用雪橇,并下令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如何熟練使用雪橇。并且在學會之后分別去教其余的護衛。護衛們雖說不清楚這位蜀王殿下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還是認真的執行了他的命令。

    李恪丟下一幫子護衛在那里繼續學習滑雪橇,自己則再次走進李廷華的家中。李恪還在自家門外學練雪橇,李廷華自然要站在門口陪著。見到李恪又沖著自己門口走來,趕忙上前把他迎進屋中。

    來到屋中坐下之后,李恪便開口問道:“李校尉,可否想過用几只狗去拖拽這個雪橇?”

    李廷華聽后一愣。“殿下何有此問?”

    李恪也是剛才在練習滑雪橇的時候,才偶然間想起后世電視中的狗拉雪橇的。看到李廷華的反應,便知道這個時代還沒有掌握這個技能,不由得微微笑了笑。“本王也是剛才偶然間想起的。李校尉不妨想一想,這家畜當中唯有家犬在冬季的雪地中奔跑,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找几只家犬在雪橇前面拖拽,那度豈不是比靠雙臂滑動要快?”

    看到李廷華似乎若有所思,又似乎不得要領的神態,李恪笑道:“李校尉可曾在冬季打過仗?”

    李廷華聽后眼前一亮,但是很快又暗了下去。“殿下,此事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困難。家犬去拉雪橇,度雖快但是負重不足,不適合大軍作戰。”

    李恪也不過是模模糊糊的,有這么一個念頭,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條理。這會兒和李廷華說,也是要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可操作性。本對方迎頭潑了這么一盆涼水,雖然覺得對方所說的,似乎也有什么地方不對,但是一時之間又抓不到,不由得有些失望。

    興致被打斷,李恪也就再沒有心思聊天,匆匆的離開了李廷華的家,回到了自己臨時下榻的住所。

    護衛們都已經按照他的吩咐,去聯系滑雪橇。此時的住所內外,除了仆人外,便不再有人。人此刻雖然已經回到住處,但是心思依然放在雪橇上面。總覺得哪里有自己沒有想到的問題,卻始終想不出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正在他心煩意躁之時,李愔來到了他的院中,看到他正在院中轉圈,便說道:“我說……”剛要直呼其名,卻現身旁還有仆人,連忙改口。“三哥,你沒事讓那些護衛們學什么滑雪橇啊?那東西有啥好玩兒的,要學也應該學滑雪板才對嘛。”

    是啊,我說怎么總是覺得哪里不對呢。原來問題出在這里!也顧不得搭理李愔,帶著李平匆匆的從門口走了出去。

    下午時分,在村里一個木匠的幫助下,一對兒長一米五左右,寬約一掌,前頭向上翹起的滑雪板終于做好。吩咐木匠按照這個樣子繼續打造之后,李恪迫不及待的抱著滑雪板來到了雪地里。以前他充其量也只是在電視里看到過,甚至自己都沒有機會到滑雪場,看上一眼實地滑雪,就跟不要說自己去親身體驗了。摔了無數跤之后,他終于可以穩穩地站在滑雪板上。然后開始試著向前走……總之,在天色徹底暗下來之前,他總算是可以在雪地上慢慢地滑行了。他倒是意猶未盡,卻把那些負責照顧他安全的衛士給累的不輕。

    在木匠的連夜趕工之下,到了第二天一早,李恪便帶著一群護衛們繼續練習。頭一天是離開自己練,看到他那副笨拙的樣子,護衛們是想笑卻不敢笑。今天則不同了,李恪已經不再摔跤,換成了這幫剛開始訓練的護衛們摔成一團。這些人在一起就沒有了那么多顧忌,很快的便笑罵聲一團。

    等到護衛們能夠緩慢的滑行,李恪已經開始在練習在滑行的時候放開雙手,靠雙腿的力量去控制滑雪板。他的目的就是可以在快滑動的時候,張弓射箭。

    他要創建一支可以在冰天雪地中作戰的快反應部隊。如今的大唐帝國,所有的潛在敵人,不外乎遼東及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驪、西北的吐谷渾、西南的吐蕃以及天山山脈以外的西突厥。這些國家到了冬季,便會遍地覆蓋厚厚的積雪。大兵團作戰時的行進度,將會慢得令人抓狂。所以一旦進入冬季,大唐在這些地區駐守的部隊,便不得不采取防守態勢。而這些國家,到了冬季,除非遇到天災,也不會再采取軍事行動。如果這個時候,能有一支數千人的奇兵,對他們動突襲,一定可以獲得出其不意的奇效。

    接近黃昏之時,有下人來報,薛禮已經到來,等候李恪的接見。李恪聽后大喜,吩咐手下人繼續練習,自己則前去會見這個名垂千古的大唐名將。

    薛禮字仁貴,時年二十一歲。身高一米九開外,長得虎背熊腰,身穿一身白衣,手持一柄方天畫戟。此刻正威風凜凜的站在李恪的臨時府邸門口,等著李恪的到來。他身旁的李鐵柱,此刻雖說是赤手空拳的站立在他的身旁,雖說沒有他的形象那么拉風,卻也帶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彪悍之氣。

    遠遠地,李恪看到兩人的形象,便自內心的高興。不等來到近前,便哈哈大笑道:“前日,聽聞李校尉說修村有薛禮薛仁貴者,乃不世出的良才。如若處于亂世,當為絕世名將!如今一見,果然是器宇軒昂,一表人才。”

    看到李恪說道,薛仁貴趕緊上前几步,跪倒施禮道:“草民薛禮拜見蜀王殿下。承蒙蜀王殿下夸獎,禮愧不敢當。”

    李恪伸手扶起薛仁貴,并沒有著急回到院內,反而轉過身指著遠處正在練習滑雪的護衛說道:“此物乃本王昨日明,如今他們正在練習,不過尚未熟練。你們兩人覺得此物如何?”

    薛仁貴正在考慮之時,鐵柱倒是先行說道:“看他們腳踏之物,功用和雪橇相似,卻又比雪橇靈活許多。如果用來打獵,即使是追殺馴鹿,也是方便得很。真是個好東西!”

    聽到李鐵柱這么一說,薛仁貴不由得眼前一亮:如若此物配給步卒,冬季作戰之時,度恐怕要遠遠快于平時的步行度,而且又出其不意的功效!想到這里,再次深施一禮:“蜀王殿下真乃天人也,竟能明如此精妙之物。如果此物能被北方部隊普及,那么冬季作戰將會成為敵人的噩夢!”

    “薛仁貴,你果然非是等閑之輩。僅僅一眼,便能體會到本王的良苦用心。走,和本王進屋一敘。如你能令本王滿意,本王絕不吝在當今陛下面前替你說話!”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2
第二十二章87Vs5oo完勝

    (看書的兄弟們,如果各位覺得俺的書還能入眼,還望能夠順手把俺的書收藏一下。沒有你們的支持,俺寫書也沒有動力不是。漫步在這里拜托各位仁兄了)

    兩日后,隨行的所有護衛都能夠比較輕松的使用滑雪板,薛仁貴和李鐵柱當然也已經學會怎樣使用。最令良苦吃驚的是,看起來有些憨厚的李鐵柱,不但能夠靈活的駕馭滑雪板,而且還可以做到急行駛中搭弓射箭。不但如此,固定靶几乎是百百中,這實在是令李恪深感佩服。

    雪早已經停了,如果繼續北行,上千里的雪地行駛,估計春節前都到不了河間,所以李恪決定返回長安。

    返回的隊伍中多了兩個人—薛仁貴和李鐵柱。此刻的薛仁貴已經被李恪任命為自己的親衛隊長,李鐵柱也成為了親衛隊的親兵。

    回返的途中,除了李愔以及隨行的仆人,包括李恪在內的所有人都放棄了騎馬行進,改為用滑雪板作為交通工具。滑雪板的度遠遠快過馬車的度,所以李恪和薛仁貴便利用這個機會,研究、實驗如何使用和提高這支快反應部隊的作戰水平,以及適合這支部隊的戰略戰朮。很不幸的,馬車隊就成為了他們的假想目標。每天從早上出開始,這只快反應部隊,便不停的圍繞這只車隊來回轉,并且不停的變換攻擊方式。

    經過二十天的反復實驗,終于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戰朮。這其中包括突襲、騷擾、消耗、追擊、圍攻等等十几種作戰方式。

    當李愔遠遠地可以看到長安城的時候,忍不住眼淚汪汪的暗自吶喊道:“我終于活著回到了長安城!我寧可買塊兒豆腐一頭撞死,也絕不再和該死的李恪一同出門!”

    李恪一回到長安,便聽到兩件大事:一、西北的吐谷渾對大唐動戰爭,不過已經被擊潰,進一步的消息還沒傳回來。對此,李恪只是嘆了口氣,這時代的信息傳遞實在是太慢了。二、他的未婚妻(李世民已經正式賜婚)走了,他未來的岳父病重,想見兒女們最后一面。對此,李恪也只能嘆一口氣,好事多磨吧。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令他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煩惱的事情:他的《三國演義》第二部已經正式刊印。不過褒貶不一,有人稱贊是傳世之作,也有人說他擅改歷史,有誤人子弟之嫌。對此,他也只能嘆一口氣,書的頁便已經鄭重聲明并非史書,只是傳奇故事。身為穿越人士,他深知任何一部小說,都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既然有人這么無聊,就隨他們的便好啦。

    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日,第二日李恪進宮面見李世民。

    “恪兒,你去拜見你河間王,為何才一個月的時間,就回來了?”

    “回父皇,兒臣行至絳州,忽遇暴風雪,導致道路阻塞,只好返程。不過兒臣此次前往河間之行,雖說半途而廢,但也不無收獲。”

    “哦?不知你有和收獲?”

    “兒臣在躲避風雪之時,偶然間聽一致果校尉談起,當地有一年輕人,很是有些本領。只可惜晚生了二十年,否則決不下李績、李靖等人功績。兒臣一時好奇,便派人找來此人,經過一番深談,兒臣這才深信那致果校尉果然不曾有半點虛言。為此,兒臣特意帶他回來推荐給父皇。”

    “哦?果然有此本領,難不成又是趙括一流(只擅長紙上談兵,不能真正帶兵打仗。)?”

    “兒臣在避雪之時,一時興起,造了一件玩意兒,原本是用來消遣的。不想卻被他用作帶兵作戰之中,而且深具奇效。兒臣原本想把這個功勞全部記在他的身上,誰知他卻不肯接受,并且一再聲明,如果兒臣不承認是兒臣所明,他寧可不來做官。其秉性從中便不難看出一二。”

    李世民眼中一亮。“既然如此,那你就把他帶上來,讓朕看看他是否真的如你所說。”

    “兒臣和他再回來的路上曾經**過隨行的那些護衛,兒臣想空口無憑,不如就讓兒臣手下的這些護衛和禁軍做一場對練,到時父皇可以帶上朝中武將一同觀看。這樣一來,既能直觀其功效,又能避免有人說兒臣任人唯親,不知父皇可否應允?”

    李世民略作遲疑,問道:“你的護衛有多少人,要同多少禁衛對練?”

    “兒臣手下護衛一共87人,愿與五百禁衛對練。”

    “87對5oo。恪兒,你沒有和朕開玩笑嗎?”

    “兒臣豈敢。不過對練需要到城外演練。兒臣與他的假想作戰目標為冬季大雪覆蓋的地區作戰。”

    “適合冬季作戰?而且是雪地作戰?!”

    “是的,父皇。不過這種作戰方式不適合大兵團作戰,最多也就適合三千人左右。適合偷襲、追擊、襲擾、圍困等戰朮。屬于奇兵,所以兒臣起名:快反應部隊。”

    “好,冬季作戰一直是我軍的弱項。如果你們能夠想到冬季作戰的辦法,朕一定重重封賞你們!好、好、好!就定在后日。朕一定要看看到底是和等戰朮。”

    兩日后,李世民帶領太子、李恪以及一眾武將來到城外三十里外一處有矮山、樹林以及開闊平原的地區作為演練區域。

    由五百禁軍步卒以及騎兵組成的方隊,先行隨意擺開陣型。禁軍在哪里作為自己的陣地,全由領軍的將軍自選,事先連李世民也不知道,禁軍會選擇在什么地方布陣。

    等到這員武將率領禁軍在山坡下,樹林盡頭靠近一條小河處擺下陣后,朝中的武將們都點了點頭。這個陣勢可謂中規中矩,沒有明顯的疏漏。即使是換做他們,也無法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擊敗這支禁軍部隊。

    禁軍布好陣之后,李恪這才讓薛仁貴率領86名護衛下馬換上滑雪板。頃刻間便消失在山坡后邊。

    武將們從未見過滑雪板,雖說度令這些人嘖嘖稱奇,但是看到他們只是裝備了弓箭以及短刀,又不由得紛紛搖頭。刀盾兵破弓箭這是任何帶兵打仗之人都懂得的道理。這甚至算是最基本的軍事常識。即使是兵力相等情況下,這也是沒有絲毫勝算的。這個蜀王還真是異想天開。

    但是很快的,令他們吃驚的事情便生了。87名護衛突然間從樹林內飛快的殺出,在弓箭的射程**出一輪箭后,迅的從禁軍的左翼離開。禁軍雖有騎兵輔助,但是在厚厚的積雪下,根本就追不上腳下踏著滑雪板的護衛們。還不等騎兵回歸本隊,護衛們又從禁軍后側出現。一輪箭雨過后,再次快離開。几輪箭雨過后,進軍方面已經有三分之一士兵倒在地上(弓箭已經去掉箭頭,中箭者便自動撤出戰斗)。

    直到這時,武將們才明白過來。他們的戰朮并不新奇,草原民族的游牧騎兵便是如此作戰的。奇就奇在這些護衛們腳下的這個物件。有了它,度就比騎兵還要快上几分。這就是護衛們勝利的法寶。知道此時,這些老將們才算真正的佩服起這個毛都沒長齊的蜀王殿下。不過是兩片長條木板,到了他的手下,居然會產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太不可思議了。

    按照他事先講述的,如果真的有上這么三千人,只要地方不是把守營盤的情況下,即使有個兩三萬人,也會被一點點耗光。

    就在他們在琢磨的時候,四下里傳來一陣叫好聲。抬眼看去,禁軍的最后几名步卒也中箭倒地。將近六比一的兵力對比,雙方甚至沒有正面交手,便被人少的一方以零傷亡完勝,不得不算是一個奇跡。看看正在歡呼的蜀王,再看看那個指揮戰斗的薛仁貴,都是如此的年輕。不由得暗嘆一口氣:難道說我們已經老了嗎?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2
第二十三章 立威

    李世民以及一眾老將們,那可都是在九死一生的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人。滑雪板的效用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對于這個時代來說,滑雪板的出現無異于網游中的逆天級武器,只要利用得當,完全可以逆轉一場戰爭的走向。經過短時間的失神,立刻便想到了要在軍中迅推廣。

    李世民甚至都不等回到宮內,便下令任命薛仁貴為正六品上昭武校尉。并且從長安周圍的十六萬常備軍中調出一萬兩千人成立一個“快反應部隊”,由翼國公秦瓊統領(秦瓊此時早已重病在身,僅僅挂了個虛職。唐朝這種由重臣挂虛職,副職負責指揮的編制以及戰役非常多),蜀王李恪領歸德將軍銜,為這支部隊的副統領。薛仁貴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李恪的助手。

    這支快反應部隊目前的唯一任務就是盡快學會使用滑雪板,并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斗力。

    命令一下達,整個長安周圍的部隊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畢竟一萬多人不是一個小數目,一旦這些人抽調走,原來的駐守部隊兵力上就難免顯得不足,為了確保長安的安全,這些部隊也要進行兵力補充。唐初軍隊采取的是府兵制,也就是說戰時為兵,平時為民。補充兵力并不困難,但是也有很多弊病存在。先由于朝代更替,使得當時的總人口大幅下降,僅相當于隋朝鼎盛時期的一半多一點。要從長安附近補充一萬多人的青壯從軍,就勢必會造成大量土地荒廢。所以這一萬多人,便要從全國各地征調。這樣一來,恐怕一兩個月都未必能夠做到全員到位。

    不過這些都不在李恪的考慮范圍之內,他的任務就是每日守在工部的軍械制造局,監督滑雪板的制造進度。快反應部隊的人員,在第十天就已經全部到位,滑雪板卻還有近五千副沒有做好。李恪把指揮和訓練這些人掌握滑雪技巧的重擔,交給了薛仁貴去全權處理。有李鐵柱以及那些護衛的幫助,李恪倒也很是放心。

    李恪整日里泡在軍械局里。雖說并不催促他們,而且還不時的向他們打聽一下相關的軍械知識,但他畢竟身份擺在那里,那些個工匠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僅僅又過了兩天,剩余的五千副滑雪板便制造出來。李恪叮囑他們,這些東西屬于易耗品,要多准備一些后,便帶著滑雪板回到部隊。

    李恪手下的這支部隊,是從負責守衛長安的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絕對的精銳部隊。僅僅過了兩天,絕大部分士卒就已經掌握了基本要領。李恪觀看了一番訓練成果,便回到了宿營地。

    整個快反應部隊內的軍官,比薛仁貴官職大的人很多,但是由于他是這支部隊實際掌權人的親信,加上最初几天只是負責訓練士卒掌握滑雪技巧,這些人倒是沒有什么意見。等到半個月后,開始進行戰朮演練之后,這些人開始產生不滿。那些個游擊將軍(從五品下)、游騎將軍(從五品上)開始不買薛仁貴的帳。要么領了任務陽奉陰違,要么干脆就不按照他的指令行事。等到李恪聞訊趕到訓練營之內時,遠遠地便聽到中軍大帳之內,熙熙攘攘的就像個菜市場,不由得更是火冒三丈。看來不給這幫人來個下馬威,他們還真不把自己這個王爺當回事。

    李恪陰沉著臉走進了中軍大帳。大帳內正吵得不可開交的一眾人立刻便閉上了嘴,趕緊上前行禮。李恪走到帥位上站好后,陰冷著臉說道:“好啊,這里很熱鬧嘛!本王一進大營便可以聽到這里傳出來的動靜了。誰能告訴本王,你們這是在干什么呢?”

    這位王爺的臉上分明寫著“心情極度不爽,千萬別給我飆的機會。”誰現在敢如此的不開眼,往槍口上撞呢。一時間整個營帳內能聽到的僅剩下呼吸聲。

    “怎么本王一來,都變成啞巴啦?是不是以為你們都帶過兵、打過仗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啊?是不是認為本王年輕,什么都不懂好糊弄啊?還是欺負薛校尉職務比你們低?你們倒是說話啊!”看到眾人都沒有說話,李恪繼續說道:“既然沒有人開口,那就是默認了本王的話了?”

    眾人一聽,心知要壞。剛要開口辯白,李恪揮手制止了他們的舉動,說道:“那咱們就用事實說話吧。傳我的令,從營中抽調一千五百人集合,按照每隊一百人分成十五隊在營中待命。”說完后又命人找來一個木匣,用白紙寫了十五個編號,團成團后扔進木匣。“現在木匣中有十五個編號,正好帳中包括本王有十五人。我們就打個賭,一會兒我們十五人隨機抽取一個編號,然后按照順序帶領帳外的那一隊士卒,進行一次實地演練。地點就在大營外面方圓四十里內的區域。規則就是相互厮殺。要求去掉箭頭,刀必須帶鞘。還有就是不允許聯合起來攻擊其中某一隊,不允許采取車輪戰,如果第三隊遇到兩隊交戰,必須兩隊戰后一刻(半小時),才能起進攻。兩個隊伍如果相遇,卻不交戰則視為作弊。后果你們自己想吧。戰朮上沒有具體要求,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一切手段對對方動進攻。勝利條件就是最后剩下的兩支部隊為勝利方。勝利方每隊可以獲得獎金紋銀五百兩(唐朝初期,一把上好的陌刀也不過一千多銅錢,也就是一兩多一點紋銀,一桌上等酒席也不過几兩紋銀。另據史料記載唐初長安的一套二十間宅院也不過八十兩紋銀。),其中二百兩獎勵你們,剩余三百兩分給手下士卒。這筆錢由本王出,不占用軍餉。至于失敗方,每位率隊軍官十皮鞭,步卒可免,本王也不例外。現在開始過來抓號,為示公允,本王最后挑選。每個人抓過之后都要把號碼打開,讓所有人看到。確認無誤后,帶隊出。記住有一個時辰的時間趕往指定地點,一個時辰過后由指定地點出,終點就是咱們的營寨。記住只有最后兩支隊伍才可以進入營寨。”

    營帳內的所有將官當聽完李恪的話,不由得又是驚喜,又是無奈。喜的是贏了可以有重獎,無奈的是輸了就要挨鞭子。十皮鞭對于一個武將來說并不算什么,但是臉面就將丟盡。最可怕的是居然只有兩個人可以豁免,除去蜀王(誰敢真的和他作對啊,即使打敗了他,也是死路一條),就剩下一個人可以豁免,這是逼著他們這些人拼命啊!不管怎么想,命令就是命令,還是要去執行。

    抓鬮完備,立刻就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那些離李恪隊伍比較遠的將官,愁的則是李恪一左一右的將官。這兩人人一看到李恪的紙條,眼神就立刻變了。暗嘆了口氣后,悶悶不樂的離開了大營。

    李恪的這支隊伍無疑是最輕松的。即使是好不容易遠遠地看到一支隊伍出現,也是很快的就又消失的無影無蹤。一開始,李恪帶領的這些手下們還搞不明白狀況,但是很快的就有聰明人想通了其中的奧妙。很快的隊中所有的人便知道了這一消息,原本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來。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2
第二十四章 立威2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李恪只是一開始沿著直接返回目的地的線路走了一會兒。當翻過一座小山崗以后,立刻下令快向右平行運動。對于他的這個命令,手下的士卒難免有些腹議:放著輕輕松松便可獲得的勝利不要,非要去和別的隊伍死拼,真是少年性情啊!雖然心中不滿,卻又沒有人敢流露出來,迅按照他的命令執行。

    由于一開始不用擔心被左右的隊伍襲擊,所以李恪的這支隊伍的行進度,自然也就要快過身邊的隊伍。再加上原本他左右的兩支隊伍,一開始便去找他們身邊的隊伍拼命,這也在無形中拓寬了,李恪這支部隊的安全活動空間。

    在經過一片小樹林,走在前方負責探路的斥候回來報告,前方現滑雪板經過的痕跡,根據痕跡旁積雪的倒向看,應該是某一只前往出地的隊伍留下的。也就是說,這支部隊還沒有回來,可以設伏等候他們的到來。

    這個小樹林的面積并不算大,勉強可以讓這一百名士卒藏身其中。為了以防萬一,李恪又下令清理一下他們來時的痕跡,同時在林子的兩頭分別設下觀察哨,以防對手臨時改變路線。平原地帶,地面上又覆蓋著厚厚的一層積雪,在雪面上行走,根本就沒有必要死守一條路。

    時間不長,一隊約四十多人的隊伍,果然從他們的身后方不緊不慢地滑了過來。

    按照李恪的命令,手下人并沒有迎面攔截對手,而是把對方放過去以后,從后面突然動襲擊。對手顯然還沒有從上一仗中恢復過來,一輪箭雨過后,便有一半人中箭。剩下的人在看到對方居然是滿園狀態,很快便放棄了抵抗。

    稍事整理,李恪帶隊繼續前進。行進四五里后,遠遠地便看到前方的一片空地上一片狼藉,不用問肯定是在這里生過戰斗。手下的士卒見狀紛紛請命前去追擊,李恪卻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而是帶著他們向著生戰斗的兩支部隊的出點方向走。一口氣走了兩三里以后,這才又向左側兜了個大圈后,才再次向終點方向行進。

    向前不過兩里地,便先后看到兩股大隊人馬,從右向左經過的痕跡。這也就是說,剛才的戰場之上,除了交戰的雙方以外,還有一支尾隨跟進的隊伍。如果不出意外,那個跟進撿漏的隊伍已經開始動攻擊。如果此時跟進,有可能雙方剛剛分出勝負,一個掌握不好,就會出現被迫強行等對方恢復的時間,如此一來就不再具備突襲的特性。

    李恪下令手下放慢行進度,同時派出兩名斥候,分左右兩個方向,向前探查敵情。時間不長,兩名斥候返回報告,前方確實生交戰,而且已經接近尾聲。不過從雙方所處的位置來看,似乎是偷襲的部隊處于下風。李恪不由大感好奇,連忙問為什么。

    兩名斥候也只是稍作觀察便回來報信,根據兩人看到的判斷,應該是先前交戰勝利的一方,察覺到第三方的存在。所以戰勝后裝作不曾察覺的樣子,稍事休息后繼續前進。在經過一座矮坡時,并沒有繼續前進,而是就地埋伏起來。兩名斥候看到的情況就是,坡上人少的一方正壓制著坡下的一方,使得坡下的一方盡管人數占優,卻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

    滑雪板的缺點就在這里,一旦失去了度,要想上坡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現在的交戰雙方就是如此,坡下的人數雖然多,但是被坡上的人迎頭一擊,被迫停了下來。坡上的一方只要動攻勢,完全可以利用下坡的慣性把度提起來。到時候只要圍著坡下的一方,動游擊戰朮,就是一點點的去磨,也能把這些固定靶位給磨死。

    既然了解了前方的戰事,李恪更加的不著急。交戰的雙方采取這種消耗戰,對于他們來講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出前每個士卒配備了兩只箭壺,每只箭壺內二十支箭。一場戰斗下來,難免會有消耗,即便是從戰敗方那里可以獲得補充,從其量也不過是補滿兩只箭壺,再多了的話行動就會不方便。目前他們前方的交戰,屬于消耗戰(互射),到最后即使戰勝方可以獲得一部分箭支的補充,也不會很多。再加上雙方這一仗過后,即使是勝利方也會實力大損。自己一方到時只要沖上前去,予以對方最后一擊便可輕松獲勝。

    待得手下人的體力完全恢復,李恪這才下令加快度。同時下令隊伍分成五組,每組二十人。每組間相距五十丈(約一百二十米)距離齊頭并進。途中遇到任何阻礙地形都不要著急通過,要確保沒有埋伏過后,才能通行。

    前行三里左右,遇到戰敗方(包括勝利方陣亡士卒,所有中箭、中刀人員一律按照陣亡計算)正在緩慢前行。這支隊伍居然有二百六十七人之多,這也就意味著前面的勝利一方還剩余三十三人。李恪決定戰后一定要好好和這個將官聊聊。能夠在連續作戰之后,還能保存下三分之一的兵力,足以見得此人絕非碌碌之輩。

    之后的五里路程,先后經過几個可能設伏的地方,最終都沒有現對方的身影。此時已經可以遠遠的看到大營的身影,按理說再沒有確定沒有對手的情況下,是沒有人愿意接近大營的,那樣一來勢必會遭到別人的攻擊。就在李恪下令隊伍暫時停止前進,思考對方意圖之時,斥候來報:對方的痕跡在前方約二百丈的地方消失。李恪稍作思考,立即便明白了對方的企圖。連忙下令就近搜索雪面,對方肯定時現了自己一方的行蹤,此刻正潛伏在雪下准備向自己一方動襲擊(地上的積雪雖說只有一尺多厚,也就是四十厘米左右,還不足以完全掩藏下身體,但是這支部隊所有人都有白色披風,方便隱匿身形)。

    對方想來一定是聽到了李恪手下傳令兵的喊話,知道計策已經被識破,紛紛從雪中竄出,搭弓射擊附近的目標。由于李恪的手下已經有了准備,加之每個組之間擁有足夠的距離,頭一輪襲擊只不過射中几個人。而偷襲方由于要藏身雪中,所以事先要脫下滑雪板,這就造成了行動極其不便,頭一輪不能造成出其不意的打擊,將勢必成為對方移動攻擊中的固定靶位。最終結果就是,李恪一方在付出了近二十人的損傷后,終于把對方全部消滅。

    距離大營已經很近,可以回轉的空間越來越小。為了避免再次遭受偷襲,李恪再一次帶領部下橫向運動。同時派出五名斥候在前方游弋,仔細觀察附近情況。

    天色已近黃昏,圍繞大營的外圍繞行了大半圈,始終沒有遇到別的部隊后,李恪這才下令趕往大營。

    距離大營還有兩里左右距離的時候,斥候來報,右方出現一股約二十人左右的隊伍。李恪毫不猶豫地下令,正面殲敵。

    對方顯然也是經過一番苦戰,這才來到大營附近。看到前方一支人數遠己方的隊伍迎面趕來,而己方已經沒有几支弓箭的時侯,戰斗意志一下子便徹底被摧毀,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便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2
第二十五章 立威3

    對于對手如此輕易的便繳械投降,李恪感到非常的不滿。狠狠地在領導這支隊伍的將官身上剜了一眼,只看得對方全身為之一顫,想要上前解釋些什么的時候,李恪已經轉身離開。

    又帶領著部隊圍著大營繞了半圈,沒有現其他部隊的蹤影,李恪這才率隊趕往大營門口。

    大營門口,包括薛仁貴在內的十四名將官,此刻已經率隊在門口等候。

    李恪來到近前,目光在眾將官臉上總掃過之后,問道:“誰是最后獲勝的隊伍?”

    薛仁貴上前一步說道:“回殿下,末將僥幸獲勝。”

    李恪看了他一眼,往中軍大帳走去的同時說道:“戰場之上,勝就是勝,敗就是敗,沒有僥幸一說。我這里只需要能獲勝的將軍,不需要油嘴滑舌之輩。還有你們,都隨本王到中軍帳內說話。”

    一群人默默地跟在李恪的身后,一同前往中軍大帳。李恪回來之前,這些人就已經碰過頭,了解過戰況。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信服,至少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這個蜀王以及他的親信薛仁貴都不是普通人。這一點單從他們指揮戰斗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來,埋伏、設伏、偷襲這些陰險的手段層出不窮。這樣的人通常來說,都比較陰險。今后和這樣的上司打交道,可怕有好瞧的了。這其中甚至有人暗下決心,如果情況不妙,寧可找借口辭職,也不和這種人共事。

    來到中軍大帳,李恪吩咐親兵都退到帳外,沒有命令不准接近大帳五丈之內,同時也嚴禁任何人接近大帳。

    等到親兵離開之后,李恪這才說道:“對于今天的戰況,你們可以暢所欲言,即使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本王絕不追究。現在可以說了,誰先來?”說完后半天,見到沒有人開口,李恪這才說道:“既然你們沒有人說,那么就由本王先說。如果你們覺得本王有什么地方說的不對,盡管開口。”說到這里,李恪稍作停頓,在眾人眼前一一掃過之后,才繼續說道:“知道我們這支部隊為什么叫做‘快反應部隊’嗎?其根本就在于‘快’這兩個字上。陛下讓本王組建這支部隊的目的,就是要在特殊的環境下,可以通過快運動,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訓練,想必你們已經了解到,這支部隊只適合冬季雪地作戰。因為只有這樣的環境下,才能揮出這支部隊的特性。

    同理,特殊部隊就要有不一樣的作戰方式。你們有誰在這之前接觸過滑雪板?又有誰了解它的用途?又有哪一個知道該如何在爭斗中使用?想必你們都不知道。不知道不丟人,誰也不是神仙,生下來就什么都懂。有不懂的虛心學習就是了嘛。可是你們是怎么做的?看到教授你們的人職務比你們低,年紀比你們輕,資歷沒有你們老,就不服是不是?今天的對戰結果已經出來了,你們這些職務、年齡、資歷都要比本王、比薛仁貴高出一截的人怎么全軍覆沒了呢?那是因為你們無知、自大、狂妄的結果!

    看看你們現在的樣子,我都替你們感覺到臉紅!我知道,你們這些人中會有人不服,認為我們兩隊人馬,之所以到最后還能保持大部分兵力,完全是依賴偷襲、埋伏、襲擾等等不夠光明磊落的方式獲得的。那么我問你們,孫子兵法里的第一句話是什么?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我朝立國之初,中原地帶百里之內渺無人煙,經過這二十年的休養生息,這才剛剛恢復一些元氣。可是你們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兵員。你們難道就沒有想過,一個人要經過十八年的成長,以及長期的艱苦訓練,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卒。但是,他的消亡卻是一瞬間的事情。一支弓箭、一槍、一刀便足以令這十八年的辛苦付之東流。沒有手下這些士卒奮力厮殺,你就是霸王重生,又能殺死几個敵人?所以你們要記住,要時刻的記住:你們手下的這些士卒,他們也是和你們一樣的人,也是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兒、兄弟的人!他們并非一件工具,他們一旦逝去,也會有人為之心碎,一樣會有人為之痛哭流涕!

    再者。兵者,詭道也!要想自己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就不能和敵人硬碰硬的去正面交鋒。我們的這一支部隊,其根本就是體現在一個‘快’字上。要想快,就要輕裝簡從,就要放棄那些不必要的裝備。這支部隊的任務不是正面的與敵交戰,而是采取各種方式深入敵后,破壞敵方糧草供應,襲擾敵方后方,阻斷敵軍對前方支援為目的。

    就是這樣一支沒有護甲的的輕裝部隊,手里只有弓箭和短刀,你們卻要和敵方部隊近身肉搏。本王真的不知道你們的腦子里到底裝的是什么!如果不是因為你們都是為國家奮力厮殺、立過戰功之人,本王甚至有理由懷疑,你們這些人就是那些蠻夷之人,派來我國破壞軍事的間諜!”

    說道這里,李恪看到站在下面的一群人,一個個已經開始冒汗,暗想火候差不多了。“本王今次看在你們對這個新成立的部隊還不十分熟悉,而且還是初次犯錯的情況下,先暫且把這十皮鞭記在賬上。如果還有人膽敢不服從本王軍令,可就休怪本王軍法無情!好了,今日就到這里吧。薛仁貴、林山、張洪都留下,其余人等都下去吧。記得下去之后,好好反省一下你們近日所犯的過錯。”

    等到帳中只剩下薛仁貴等三人后,李恪先是夸獎了薛仁貴一番,然后令他去領取事先說好的獎勵。等到他離開之后,李恪又轉而詢問林山,也就是那個以少勝多,最后又埋伏襲擊了李恪的那個將軍。林山時年三十四歲,領游擊將軍職,少年從軍曾經經歷過平定劉黑闥的戰爭,累計軍功至游擊將軍。年幼時不曾讀書識字,成為校尉后才開始讀書識字,屬于善于動腦的一類人。和他交換了一番有關雪地作戰的看法后,林山識趣的主動告退。

    最后只剩下張洪都后,李恪冷哼了一聲。“張將軍,你作為今天對戰訓練中,唯一繳械投降之人,是不是該向本王說些什么呢?”

    張洪都并未出現李恪預料中的慌亂神色,反而是氣色淡定的對著李恪施了一禮道:“回殿下,末將手下士卒已經在之前連續作戰兩場,弓箭也損耗殆盡。加之當時已近黃昏,值此人困馬乏之際,末將實不忍手下士卒繼續作戰。再者,不過是訓練罷了,沒有必要徒增傷損。所以,末將這才下令士卒放棄抵抗。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殿下責罰。”

    李恪聽了他的解釋,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也就沒有責罰于他。與他閑聊几句后,便令他離去。

    張洪都離開之時,似乎有話要說,猶豫了一下還是轉身離開。待走到大帳門口之時,又再次止住腳步。李恪見狀問道:“張將軍莫非還有話要說?”

    張洪都猶豫了一番,還是問道:“殿下,您今日曾說失敗之人要受鞭笞,事后卻未執行,難道就不怕有損軍威?”

    李恪聽后微微一笑。“軍威是令那些不懂得事理,剛剛進入隊伍的新兵,有個威懾作用。你等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難道真的會怕本王的那十鞭不成?”

    張洪都若有所思,深施一禮,轉身離開。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3
第二十六章 初戰告捷

    十二月末,長安附近再次降下大雪。漫天大雪讓人根本就看不清几米外的景象,原定的快反應部隊與長安禁軍的戰朮對抗演練,也不得不被迫取消。

    西北一帶唐軍在李靖、侯君集、李道宗以及李大亮的統領下,兵分四路對吐谷渾進行圍剿。

    李世民原意是通過一場戰朮對抗演練,來檢驗一下這支快反應部隊的訓練成果。如果達到預定目標,將在春節過后派往西北地區,協助圍剿吐谷渾的四支大軍作戰。李恪卻認為,沒有必要等到春節后再行動,完全可以利用此次降雪的大好機會,派這支部隊火趕往西北支援戰事。同時他愿意自掏腰包,拿出七萬兩白銀,作為這支部隊不能回家過年的獎賞。能有如此好事,李世民當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當日,兵部出六百里加急,要求沿途各州府務必要保証這支部隊的一切供給。

    李恪率隊于第二日出,兵分四路以每日行軍一百至一百五十里的度,迅趕往西北。

    十日后,林山部三千人到達和州,與大唐軍侯君集部會合。同日,張洪都部三千人到達西平,與李道宗部會合。兩日后,薛仁貴部三千人到達涼州與涼州大都督李大亮部會合。五日后,李恪部三千人到達甘州,與李靖部會合。至此,吐谷渾突襲涼州的七萬大軍,已經被唐軍的四路大軍共計十一萬八千人合圍于涼州至西平一線。

    正月二十日,薛仁貴部三千快反應部隊,在涼州城西一百二十里處設伏,襲擊吐谷渾部外出劫掠的部隊。激戰半日殲敵一千五百余人,未見損失。黃昏時分,吐谷渾援軍到來。薛仁貴見狀,帶隊迅脫離戰斗,卻不著急離去,而是在敵軍周圍游弋。敵軍雖說全部都是騎兵,在厚達兩尺以上的積雪中,卻始終無法接近。無奈之余只好兵合一處,向己方營地退去。薛仁貴部也不貪功冒進,始終在敵軍周圍游弋。抓到機會,便會用弓箭襲擊敵突出部位。再次射殺敵軍近五百人后,因為弓箭消耗殆盡主動撤出戰斗。

    此前,由于唐軍多為步軍,雖說唐軍的陌刀兵(長刀兵,步兵),即便與吐谷渾騎兵正面交鋒也絕不落下風,但是行動上根本和對方無法相比,所以對方只要不是主動動進攻,便很難大規模殲敵。

    今次見到薛仁貴次與敵對戰,便殲敵兩千余人,而己方毫無損傷。涼州大都督李大亮不由大喜,立即上報朝廷為薛仁貴請功。

    與此同時,和州林山部與西平張洪都部也展開行動,從南北兩側向青海湖挺進。青海湖一帶是吐谷渾的中心地帶,有很多大的部族居住于此。在和大唐交界的地區,更是留有四大部族共計三萬余人的作戰部隊,嚴密監視唐軍的一舉一動。其實所謂的嚴密監視,不過是在官道上設有流動哨。在他們看來,大唐是不可能在冬季動攻勢的。大兵團的步卒在冬季的草原地帶動攻勢,不用他們出兵,凍也把他們凍死了。唯一需要防備的,就是唐軍數量不多的騎兵。只要盯緊他們,防止他們前來搗亂便可以了。快部隊出城的時候,他們也早早的便看到了,不過他們以為是步卒,所以并沒有上心。

    四日后,有偏遠地區的小部落遭到洗劫。該部族的青壯都隨軍去了涼州,剩下的老幼婦孺根本就無力抵抗。劫匪們將牛羊全部宰殺后放在馬背上帶走,臨走時還一把大火燒毀了所有的帳篷。一個僥幸逃脫的少年,在趕到負責防守邊境的部族那里報告的時候,甚至說不清襲擊他們部族的劫匪是什么人,只是說他們披著白色戴帽子的披風,穿著很怪異的服裝,沒有騎馬卻可以在雪地上快移動,度甚至還要快過最好的戰馬。還特意說明是移動,不是奔跑,因為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過這些人邁步。

    接待少年的將領認為少年被嚇壞了,這才說出這等奇怪的話來。居然說什么不邁腿就能快移動,簡直是胡說八道。安慰那個少年,一定會派人去偵察,把少年打走后,便把此事忘在了腦后。

    此后的几日,有66續續有部族派人前來報告被洗劫,所說的經過和那少年當日所說很是類似,這時才注重起來。這些個部族分散在不同的區域,有的相互間甚至相距几百里,不可能編出如此相似的說法。但是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人怎么可能會一動不動的就可以快移動呢?在排除斥候的同時,又派出隊伍給這些遭受洗劫的部族送去繼續的帳篷以及食物。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派出去的隊伍全都被對方所消滅。據逃回來的人講,他們才剛剛離開部族不到一百里,便被襲擊。那些人就好像從天而降一般,一下子就出現在他們的近前,弓箭如同暴雨般落入他們之中,還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就已經死亡殆盡。

    部族領慕容清平聽后大怒,親自率領三千人馬前去探查。等到他們趕到之時,僅剩下一些尚未焚燒殆盡的食物灰燼。四外除了一些奇怪的帶狀痕跡外,就再無任何線索可查。

    就在領思考是就此回去,還是前往附近被搶劫的部族,去了解一些情況的時候,那支傳說中身披白色披風,猶如神鬼般來去無蹤的部隊,突然間出現在他們的近前。還不等他們反應過來,一陣暴雨般的箭雨便迎頭襲來,頃刻間他的手下步卒便被射倒一片。等到他們放應過來,准備還擊的時候,對手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此,他已經沒有心思去探查什么消息,連忙下令返回。

    一路之上,再三的受到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弓箭手的襲擊,手下的人已經被這些鬼魅般的身影嚇得斗志全無。當第五次受到襲擊后,手下的士兵終于再也無法忍受,開始生潰散。几乎是一瞬間的事情,所有的人四散而逃。無論他怎樣制止,都沒有人肯再聽他的話。

    絲毫不出他的預料,還不等他的手下跑遠,那些鬼怪般的身影便出現在這些四散逃命的人的身后,當著他的面肆無忌憚的射殺。

    “是誰?你們到底是誰?為什么要遮遮掩掩的,可敢出來與我光明正大的一戰!”慕容清平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對天長嘯。一支突如其來的長箭正中他的咽喉,下意識的想要拔去長箭,手中長刀落于雪地之上。眼中帶著不甘與無奈,伸出雙手向著空中不停的揮舞,像是要抓住那些即將離他遠去的一切,身子晃了晃滾落馬下。

    入夜時分,慕容清平營地外圍的斥候,突然遭到攻擊。慕容清平的長子慕容凡,迅組織手下組成防御陣型,准備迎敵。

    透過雪地上的反光,隱約中可以看到營地的四周,到處都是鬼魅般一閃而過的身影,那度遠遠出他們對于度的認知(視覺效果)。所有人的心都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對于未知的恐懼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誰都無法避免。

    黑暗中,無數黑影從空中襲來。有人下意識的喊道:“當心,他們在用投石攻擊。”

    很快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但是沒有人試圖去躲避,因為他們知道,不躲的話,只有一部分人會被擊中,但是躲避的話,不但不會有很好的效果,還會使隊伍生混亂,其后果將是毀滅性的。敵人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他們自己先亂起來,然后再動攻勢。

    雨點般的石頭從頭頂上落下,沒有出現預料中的慘叫聲。只是從人群中稀疏的傳出几聲“哎呦”聲,很顯然這不是受到重創后應該出的聲音,更像是不經意被擊中時,下意識的喊叫聲。難道說自己一方會如此的幸運,居然沒有任何人被石頭砸中?如此密集的陣型,居然都能躲過敵人如此密集的投石攻擊,難道說冥冥之中,有上天的庇護?帶著這個疑問,很多人開始下意識的去查看自己的周圍。尤其是那些明明被石頭砸中的人,更是要探查為什么自己被砸中,卻絲毫沒有受傷的原因。

    慘叫聲……還是慘叫聲……依然是慘叫聲……

    那些出慘叫聲的人周圍的人很是不解,為什么剛才他們剛才被石頭擊中之時不叫,這個時候卻突然鬼哭狼嚎起來。而且叫聲根本就不像是疼痛時所出的聲音,更像是……更像是見到鬼時出的聲音……這些人也不由自主的向著那些出慘叫聲的人,伸手所指的方向看去……慘叫聲再次響起,而且比剛才還要洪亮……

    剛才那飛過來的漫天投石,根本就不是什么石頭,而是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難怪如此大的石頭砸在身上,會一點傷都沒有。如果單單是一些不認識的人的人頭,他們也不至于如此害怕,畢竟這種割人頭的事情,他們也曾經干過。但是這些人分明就是他們的親人、兄弟、朋友、伙伴。白天的時候,還在一起聊天、談論女人,此刻卻只剩下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在自己的腳邊。如此大的差異,任何人一時之間都難以接受。

    一陣箭雨襲來,不時的會有人中箭倒地。那些沒有中箭的人,并沒有做出應有的反應,反而是木木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又是一陣箭雨襲來,更多的人倒在了地上。蒼勁的牛角號適時的響起,那些失去魂魄的人,這時才猛然間回過神來。現在正在戰斗,他們要依靠手中的武器,去和那些殺戮他們親人朋友的敵人去厮殺,去為他們報仇。

    影響戰爭的契機往往就在一瞬間產生。等到他們想到要去復仇,去厮殺的時候,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向敵人一方。利用他們思想混亂的這段時間,敵人已經消滅了他們大部分的有生力量,剩下的就只有單方面的屠戮。

    從動攻勢到戰斗結束,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林張洪都手下的這三千人馬,僅僅付出了傷亡不到五百人的代價,便徹底的消滅了對方將近五千人。

    打掃完戰場,聽到手下人的報告后,張洪都那冷峻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笑意。很快的,臉上的笑意便轉換成庄嚴鄭重。轉過身,面向西北方鄭重的行了一個軍禮。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3
第二十七章 平叛吐谷渾

    張洪都突襲慕容清平部后兩天,林山部同樣傳來大捷。他所采取的戰朮與張洪都部如出一轍,唯一的遺憾便是他們所突襲的部族領慕容順光,在親衛們的拼死護衛下,又借助金蟬脫殼之計,讓手下穿上他的盔甲,吸引了唐軍的注意力,這才得以突圍成功,逃到附近的野風壽的部族。慕容順光是吐谷渾領慕容伏允的兒子,未來的權位繼承人,所以他的部下均為最精銳的部隊。林山就是因為事先對情況估計不足,才導致他最終的逃脫。

    在得到慕容順光被殺的消息后,林山也做出了和張洪都相同的動作,那就是向著西北方恭敬地行了一個軍禮。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李恪此刻正處于他們的西北方向,他們堅信李恪此刻正在關注著他們。

    當初,雪地對抗結束之后,他們便開始學習薛仁貴教授的雪地作戰。對于他們這些個真正接受過,戰場之上血與火的考驗的人來說,薛仁貴所教授的內容,并沒有出他們已經掌握的戰朮范疇。只不過是告訴他們,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把這些已經掌握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雪地作戰中來。畢竟之前很少有人會在冬季作戰,而且冬季作戰的變數太多。一個不小心有全軍覆沒,都見不到敵人的事情不是沒有生過。冬季作戰對后勤補給的需求遠遠過別的季節,即便如此還經常會生各種變故。即便是最終取得勝利,往往也是得不償失,全殲敵人那就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強如漢武帝之時,冬季也基本上采取收縮防御態勢。

    如今,一個小小的滑雪板的出現,這一切一夜之間就生了天翻地覆的還變。困擾了多少代絕世名將的冬季行軍緩慢這一難題,就如此簡單的得到解決。一日間在雪地中行走上百里,大范圍的穿插、襲擾、破壞等以往不可能實現的戰略目標,如今更是輕輕松松的就可以做到。如此之人,又怎么能不令人由衷的趕到佩服。

    如果說薛仁貴所講述的都是一些戰朮理論,那么李恪在之后講授的就是戰爭理念。他的理念和以往的兵書上所說的都不同,更沒有花樣繁多的戰朮。只有簡單的一點:盡一切可能打擊和消滅敵人。要讓你的敵人一想到你的名字,就忍不住要戰抖,看到你的身影就忍不住要意志崩潰。

    這一次作戰中所運用的戰朮,就是李恪在講授戰爭理念的時候教給他們的。當時還有人想不通,問他為什么要如此殘忍。李恪卻不屑一顧的說道,什么叫禮儀之邦,那是對待有好的國家來說的。如今都欺負到你家門里了,你還和他們講理,管用嗎?對付那些覬覦你家里財富的家伙,就要狠狠地打,往死里打。打得他魂飛魄散,打得他亡國滅種,只有這樣才能鎮住那些抱著同樣態度的家伙。

    經過這一仗,他們兩人終于體會到他當初說著話的道理。如果當時不是敵人的神智在一瞬間生混亂,根本就不可能在兵力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做到完勝。戰爭規則,消滅敵方三成以上兵力,就可被稱之為上獲。隨之而來的將是數之不盡的榮譽。自己現在做到的,已經不能稱之為上獲。絕世名將的四個金字,仿佛已經在自己的頭上閃閃亮。

    就在這兩個人還在為自己所取得的戰績,而興奮的時候,李恪正帶領著手下在沙漠邊緣做著實驗。經過几天來的不斷試驗,他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滑雪板在沙漠中同樣有效,但是卻做不到每日行軍上百里,而且對于滑雪板的磨損也遠遠高于雪地。由于此次到來是以作戰為主,沒有更多的時間讓他做進一步的研究實驗,所以在得出簡單的答案后,便率隊趕往戰場。

    離開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主戰場有二百多里的路。他當初之所以會選擇來這里,一是要試驗一下滑雪板是否真的能在沙漠中使用,二是把功績讓給薛、張、林三人。自己已經是蜀王,再多的功績又能如何,還不如把機會留給他們。如今朝中的武將都已不再年輕,要保証國家的強大,武將就不能斷茬。三是堵住敵方可能逃竄的一條后路。

    就在得到林山、張洪都大勝的消息的同時,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的三路大軍也動進攻,在林山和張洪都的配合下,一舉將剩余兩個部族圍困住。經過十几日的收縮緊逼,經過一場大戰,徹底擊潰這兩個部族的聯軍,最終只有慕容順光帶領的一千余人突出重圍,逃往青海湖一帶的大本營。

    大戰過后已經進入二月,地上積雪已經開始融化,快反應部隊的作用已經不如冬季明顯,所以并入步軍行列。由于要對吐谷渾的主力,慕容伏允的那七萬大軍動進攻,三路大軍暫時放棄對慕容順光的圍剿,轉而向西封堵住慕容伏允的退路。

    二月底,對吐谷渾的合圍完成。二月二十五日,牛心堆附近兩軍生交戰。雙方近二十萬兵力戰,雙方從日出一直戰斗到日落,戰場之上鮮血伴著融化的積雪,把几十里方圓的土地都染成了紅色。在一場大戰過后,殲敵兩萬余人。吐谷渾借助騎兵優勢,突出重圍,一路向西南逃竄。

    大唐軍一路層層設防,使得吐谷渾的大軍始終無法擺脫唐軍主力的跟蹤追擊。

    四日后,薛仁貴于烏海設伏,手下三千人馬整整攔截吐谷渾四萬多大軍一日。其間,薛仁貴更是數度沖進敵軍陣營,連挑敵軍十余名戰將,令敵軍軍心大亂。等到黃昏時分,唐軍主力趕到之時,薛仁貴手下士卒已不足一千,卻令敵方沒有前進一步。

    見到大軍趕到,薛仁貴怕敵軍拼死一搏,主動讓出道路,放吐谷渾大軍通過。吐谷渾大軍見到道路讓開,后面唐軍主力又尾隨其后,疲于奔命之際紛紛搶行,造成隊形大亂。唐軍主力見狀迅跟上掩殺過來。吐谷渾在留下一萬多具尸體后倉皇逃脫。

    又五日,唐軍副總管薛萬均、薛萬徹率領一萬五千騎兵,連續兩日日夜不眠趕到赤水源,在吐谷渾大軍來到之前設下埋伏。等到吐谷渾大軍來到近前,伏兵四起沖向敵軍。連日來的作戰,吐谷渾大軍早已疲憊不堪。此刻看到唐軍在此設伏,兩軍剛一接觸便立刻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慕容伏允率親衛及眾子逃到西海,被李靖大軍追上,慕容伏允及眾子被俘。

    李恪并未想在此戰中獲得戰功,再加上冰雪也已經開始融化,所以并沒有著急趕路。誰知在到達青海湖北約一百二十里的寧集時,突然現前方出現一支吐谷渾部隊,連忙展開戰斗隊形。

    誰知這支吐谷渾部隊早已經喪失了斗志,還沒有正式戰斗便舉起了白旗。李恪在莫名其妙中便獲得了一場勝利。經過詢問,當得知這些人中居然是吐谷渾的太子以及皇后的時候,李恪甚至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去搶什么戰功,到最后居然得到了頭功(國王出征總不能帶著玉璽吧。所以此刻玉璽在太子手中)。老天爺也未免太會拿自己開玩笑了吧。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3
第二十八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

       二十天后,李恪的隊伍終于與討伐吐谷渾的主力部隊會合。也終于見到了一直以來都想見到,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的李靖和李績。

    后世傳說中,李績(評書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原名徐世績,歸唐后被賜姓李,李世民登帝位后,要避諱所以又去掉名字中的世字)可是諸葛亮一樣的人物。留給后世的印象那是仙風道骨、手持羽扇,多智近乎妖的人物。實際當中,李績卻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勇將,根本就與仙風道骨沒有任何關系。而李靖在傳說中,更是風塵三俠之一,大有散仙的味道,實際中雖說沒有神仙的味道,但也算得上是魅力十足的老男人。見到這兩人之后,李恪心里有種怪怪的感覺,既有興奮又是失望。造成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李績現在已經四十出頭的年齡,而李靖更是已經六十五歲高齡。任何人的心理都是希望自己所崇拜的英雄,永遠年輕、永遠光芒四射。

    在等待李恪到來的這段時間,這些個老將們早已經和薛仁貴等三人詳談過。老將們對于三個人還是很滿意的,尤其是薛仁貴,雖說年齡不大,言談舉止之間已經流露出名將才具備的大家風范。最開始,當他們聽到這些人從言語中流露出對李恪的崇敬之意時,還認為那是出于對他們提拔的感激。畢竟這個蜀王小的時候,他們也曾經見到過,也都知道當今天子對于這個兒子非常喜歡,常說和他很相像。在當今天子的眾多子嗣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但是,他們很難相信一個才十六歲的王爺,能有多么了不起的能耐。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中,不管是指揮士卒操練,還是做軍事推演,這三人總是顯得與眾不同。每每問及為何如此之時,這三人總會說當初蜀王殿下曾經說過如何如何。几員老將不由得對這個恪殿下產生了好奇。一個尚未成年,而且從未掌過兵的少年,為何會有這么多與眾不同的軍事知識,又是如何令這些個上過戰場的將領對他如此敬服。不由得產生了,見到這位殿下后,好好聊聊的想法。

    軍人對于那些繁文禮節的重視,遠遠不如文臣那樣看重。再見到李恪時,說了一些場面話之后,很自然的便把話題扯到了軍事上面,大有要考較一番的意思。

    李恪在前世的時候,雖說沒有正經的鑽研過什么兵書,但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漫畫書卻是看過的。這兩部兵書,在后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軍事當中,商業領域也是廣泛使用。任何一個對軍事有興趣的人,對于這兩部兵書都更不會感覺到陌生的。至于那些戰略戰朮問題,后世的二戰題材的電影中更是演繹的淋漓盡致。用于對敵時,李恪有可能做不到臨機應變,但是口頭上的軍事推演,對他來說還是可以輕松應付下來的。

    李恪到來的第三天,大軍班師還朝。在還師的路途中李靖等一眾老將們,對于李恪那層出不窮的新鮮戰朮思想大感興趣,一有機會就會和他一起探討。李恪呢,空有一千多年的書面理論知識,卻對于現實中的兵種配置,多兵種協同作戰以及攻城器械的應用等等實際作戰經驗極度匱乏。所以,也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學習了一把。

    回程的路上,沒有了滑雪板,行軍的度也就慢了下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大軍才算進入長安地界。而李恪通過這段時間不但學習到很多軍事知識,更是和這些老將們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

    長安城下明德門外,太子李承乾代天子迎接大軍還朝。李靖、李績、李道宗三人帶領眾將官上前參拜太子,交出虎符,并且進行完獻俘后、進獻臣服國書、獻出傳國玉璽等禮儀后,騎馬跟隨太子進宮覲見天子。沿途受到百姓山呼海嘯般的歡迎時,薛仁貴等人不由得流露出自內心的驕傲。

    太極宮內,李世民接見班師還朝的眾將,并對有功之人予以封賞。由于吐谷渾王慕容伏允被俘后服毒自殺身亡,這樣一來,俘獲吐谷渾太子慕容順光并繳獲了吐谷渾傳國玉璽的李恪自然也就領了頭功(李世民也有偏袒他的意思),被改封為遼王,領營州大都督,授開府儀同三司。這就意味著,李恪擁有了掌管東北地區軍政大權的資格。薛仁貴則被封為忠武將軍,李恪的營州大都督府折沖都尉。其余眾將也各有封賞。

    原本,李世民有意改封李恪為楚王,但是李恪在班師回京的路上給李世民上了一道折子。上面說,自己已經成年,想在外歷練几年。為朝廷盡力,為父皇分憂。折子上還說自己自幼尚武,希望能夠去東北或者西北任職。李世民考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讓他到遼東任職,一是離京城近上一點,二是東北相對來說還安全一點。除去高句麗的國力還算強盛,其余各部族都不足以對當地造成威脅。還有一點就是,李孝恭就鎮守在河間府,一旦遼東有事,自己的這個兄弟(叔伯)肯定會第一時間趕去支援。自己的眾多子嗣當中,也唯有他向自己似的,文武雙全,如果不是他要去這兩個地方,自己又怎么忍心讓他去受這份罪。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7:33
第二卷 鎮守東北

    第一章 高粱酒?好東西啊!

    營州位于后世遼寧朝陽。唐朝初年,營州再往東包括遼東半島在內的的大片土地都被高句麗所占據,再往北方向則是契丹的勢力范圍,而吉林、黑龍江以及更北的大片土地則被靺鞨諸部所占據。

    當時,契丹的勢力在東北地區最為薄弱,只占據了遼寧阜新至鐵嶺再到內蒙通遼之間的一小塊區域。最為強盛的就是高句麗,后世的朝鮮以及遼寧大部分土地都被他們所占據。至于靺鞨諸部雖然占據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但是地廣人稀,有多處于苦寒之地,所以一直沒有展起來。

    營州現有兵力四萬一千人,其中騎兵約六千人,弓箭手約兩千人,其余均為步卒。當初組建的快反應部隊,如今一分為四,其中西北分得其中三分,分別把守在與吐蕃以及西突厥接壤的地帶,最后一支便是當初薛仁貴手下率領的那三千人馬,如今也歸到了李恪的營州大都督府治下。這也使得李恪所轄人馬達到了四萬四千人,這在當時的大唐戍邊軍隊中,至少在所轄兵力上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了。

    即便是這樣,李世民仍舊不放心自己的這個三子。李恪動身上任后第五天,李世民再次下令任命李靖為兵部尚書兼營州大都督府司馬(嘿嘿,為了自己的兒子,硬是把李靖給降了一級。),協助李恪鎮守遼東。

    李恪出京之后,倒也沒有著急趕往營州上任,由于他的祖父李淵,也就是唐太祖在四月去世,他由于當時正在返京路上,所以沒有趕上。如今尚未下葬,他又要離京赴任。所以在行程上稍作調整,改道前往太原,拜祭了一番李家祠堂,又專程去了趟河間,拜見了伯父李孝恭,送上了十把太師椅,一整套的三國演義之后,這才前往營州。

    快部隊的三千人,按計划要自行前往營州的,但是李世民不放心自己這個寶貝兒子的安全,就讓這三千人馬跟隨遼王殿下的親衛隊同行。這樣一來,三千多人馬一起上路,倒也是浩浩蕩蕩,頗為壯觀。只是苦了沿途的州縣,尤其是那些小縣城,城內根本就駐扎不下這么多人。再加上李恪不務正業的一邊游山玩水,一邊探親訪友,這行軍度也就可想而知。

    他這一路人馬還沒有到達河間,李世民便派來信使把他給訓斥了一番,讓他加快度趕往營州赴任。誰知信使一走,他又恢復了老樣子,仍舊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已經成為他心腹的薛仁貴十分難以理解他的做法,忍不住問他這一次為何行軍如此緩慢,難道說其中有什么奧祕。李恪之所以不著急,是因為據史書記載,這几年遼東地區相對平靜,再說有李靖替他打理軍務,他還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但是他又不能這么說,同時又覺得薛仁貴這個人,雖說在歷史中是個人物,但是在為人處事上太過剛直,不懂得變通,所以決定借此開導開導他。于是微微一笑,然后告訴他人不可以事事都要出風頭,也不可事事都做得盡善盡美,否則的話連老天也都會妒忌他的。見到他還不開竅,就又告訴他人不可以太過聰明,要做到大事聰明,小事糊涂,時不常的還要犯些小錯。只有這樣,你的同事、上司才會覺得你這個人還不錯,才不會嫉妒你、算計你。

    薛仁貴也是聰明之人,聽完他所說的話,哪還不明白他是另有所指,同時也是在變相教導自己。再仔細這么一琢磨不覺得出了一身的冷汗,自己這上司加靠山,也未免太聰明了吧,如此年紀考慮事情居然如此縝密,這樣的人簡直太可怕了。看來以后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再向以前那樣率性而為,不管別人感受。

    這一路上就這么不緊不慢的往營州走,到達關外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中旬。正好趕上秋收季節,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待收的高粱。

    看到這紅彤彤的高粱穗,李恪的心里不由得一動。去年底,李愔曾經給了自己一份釀酒的方子,后來由于忙于練兵打仗,就把這茬給忘在了腦后。如今看到這熟透的高粱,不由得又想起了這回子事。高粱酒?這可是好東西啊!喝了一年多酸酒的他,在這個念頭出現的一瞬間,便再也坐不住了。下令部隊急行軍,二百多里路只用了三天就趕到了營州。

    到了營州,把所有的工作都交代給下屬們之后,他便再一次做起了甩手掌柜的。在城內貼出布告,招收了十几個會釀酒的人,讓他們簽下了不外傳,教給他們的釀酒技朮的保証書后,在城內買下一處不大不小的宅院后,開始在里面搭鍋埋灶,開始了他的釀酒工作。

    經過十數日,無數次的反復試驗。這一日當又一鍋酒出鍋時,終于讓他聞到了魂牽夢繞已久的白酒味道。盛出一點嘗了嘗,嗯!還真是高粱酒的味道!終于讓我給試驗成功啦!分給几個釀酒師傅嘗了嘗,几個人在酒進口的一瞬間,眼睛一下子瞪了起來,緊接著散出炫目的光芒。如此醇香的味道,是他們從來沒有感受過的,簡直是太美妙了,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這種感覺!

    李恪在第一鍋酒出鍋以后,又連續盯了几鍋,當確定每次都能確定釀酒成功,不會出錯后,這才離開帶著十几壇釀好的白酒離開。

    李恪剛開始張羅釀酒的時候,李靖還試圖勸過李恪,不要過于荒于嬉戲,凡事當以國事為重。誰知他苦口婆心的勸了兩次,頭一次李恪還口不對心的答應著,第二次再說的時候,他一句:您辦事我放心。給頂了回去。再往后,李靖也就懶得理他。

    此刻已經釀酒成功,李恪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李靖。這帶兵打仗之人,又有几個人不喜歡喝酒呢。當李恪帶著酒來到李靖的府上,一進客廳李靖便聞到了一股與眾不同的酒香。當李恪端上一杯酒讓他品嘗的時候,一口酒下肚,便不停的連贊好酒,并且不停地說,這才是男兒該喝的酒。連忙吩咐廚房准備酒菜,他要與殿下暢飲一回。頭一次喝到如此烈酒,哪會想到酒勁會這么足,還不等廚房把酒菜端上來,兩個人就已經把一整壇,約兩三斤的白酒喝到肚里。李恪也是很久沒有喝到白酒,一時興起便陪著李靖狂喝。等到廚房把菜端過來的時候現,兩個人已經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第二日,無所事事的李恪,漫無目的的四處亂轉。不知不覺中來到了軍營之中。無意中看到李靖也在這里,便上前去打招呼。現他的精神不好,便勸他不要過于勞累。李靖卻嘆了口氣說道:“唉,不服老不行啊!年輕時喝上五六斤酒都不在話下,昨日才喝了一斤多酒,便臥床不起。如今已經快到晌午,這酒勁兒還不曾過去。”

    李恪聽了不由得一笑:“李伯父有所不知,這白酒非常烈,比起那米酒要高出好几倍。這一斤多絕對比那五六斤要厲害。侄兒昨日也是一時高興,忘記了這碼子事兒,害得李伯父至今沒有還在難受。還望李伯父勿怪。”

    李靖聽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說我不至于喝上這一點兒便一醉不起嘛!看來這東西好是好,但是一定不能過量,不然會誤大事的。”

    李恪看到李靖居然如此自律,一點小事便會聯想到正事之上,不由得從心里為之敬佩。面容一整,說道:“李伯父實是我等楷模,恪今后一定會向李伯父學習,嚴于律己。”說到這里突然又想起一件事,連忙繼續說道:“李伯父,恪忽然想起,這白酒還可以用于軍中。”

    “哦?可以用于軍中?此話怎講?”

    “是這樣,此酒非常烈,如果士卒受傷后用此酒涂于傷口,可以避免感染。”

    “哦?此話當真?!”當見到李恪用力的點了點頭后,不由得一下子站了起來。“遼王殿下,您可知道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多少士卒由于軍中大夫不足,不能及時醫治,而造成減員嗎?至少可以減少一半的損失啊!”

    李恪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會有這么大的損傷嗎?”

    李靖沉重的點了點頭。“以往每次戰斗中損失的兵員,遠遠要低于那些,由于得不到及時醫治而損失的兵員。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軍中的大夫太少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藍雙魚

LV:7 大臣

追蹤
  • 12

    主題

  • 10409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