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pecter1970 於 2011-12-23 06:18 編輯
***聲明***
在此聲明, 除非你/妳真的對生技產業很有興趣, 否則請跳過此篇! 因為本篇篇幅很長, 而且其中有些對一般人來說算是艱深 (也就是俗稱的 :”硬” ) 的專有名詞及敍述。
沒有整篇看完, 請別發問或回帖! 當然生技界的專家除外。如果真有生技界同行在此, 小弟非常樂於互相交流一下意見。
***正文開始***
在卡國潛水很多年了, 前幾天發了一篇 "關於宇昌案, 一個生技人的小小看法..." 很意外的引起很多迴響, 謝謝大家的捧場。
回帖的人還挺多的, 看得出來有人挺藍, 有人挺綠, 也有人已經有偏好卻又認為自己是所謂的 "中間選民", 都很好, OK的, 民主政治就是這樣。
但是回頭看宇昌案, 其實很多話還是沒講出來, 既然被人追根究柢的問 "樓主的立場是什麼?" "樓主的結論是什麼?", 吶, 被人追殺的感覺不太好, 那就說清楚一點唄。不過這些追問呢, 感覺其實是要逼問我倒底挺藍還挺綠。我個人挺藍還是挺綠並不重要, 但是身為一個生技人, 我希望利用宇昌案, 來讓大家對於這個一般人很少碰到的生技產業有點認識, 另外也讓大家多看看執政者, 資本家, 及科學家們平常除了正業以外, 都在忙些什麼。以下呢, 為了公平起見, 我用 "南華/宇昌案" 來形容這整件事吧。
其實已經有網友把南華/宇昌案整理成懶人包了, 但是呢, 立場都太鮮明, 不好。 綠的說小英是媽祖, 天使, 很噁心。藍的把小英跟中研院的院士們說成是妖魔, 敗類, 也太過份。 有些事, 真的不要只問立場, 不分黑白。說到底, 我就是希望能在這兒, 把整件事的黑白講清楚。
好吧, 從什麼開始說呢? 好吧, 針對生技製藥的部份, 來做些清楚一點的說明吧。
一般人對於生技製藥是很陌生的, 那生技製藥界在做些什麼呢? 如果您有看上一篇, 相信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了, 不過這還是只全貌的一小小小部份而已, 有興趣的可以看下去, 沒興趣瞭解的… 早點洗了睡去吧。不要到後面看不懂又說我模糊焦點什麼的…
世界各國, 只要是有一點基本的經濟能力及硑發基礎的, 對於基礎醫學及製藥這一塊, 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 因為人可以自己種田養豬填肚子, 但生老病死卻不能不找醫生不吃藥。所以一般說來 (注意, 是一般哦), 藥物的製造及研發, 是非常具有利潤的一項生意。但是為了避免偽藥劣藥滿天飛, 所以要設立嚴格的標準, 以保障 “合格” 的醫生開立 “合法且有效” 的藥物給病人吃。
既然是 “嚴格” 的標準, 那想必通過標準的不會很多, 事實也是。一個候選藥物從有人對它有興趣研究開始, 到真變成一個藥物上市, 失敗率是難以想像的高。通常是 10 – 100 個候選藥物中, 才有一個可能通過臨床試驗的 Phase III, 拿到上市的許可。
關於臨床試驗, 我在之前有貼過一個維基的連結, 各位有興趣的可以再複習一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8%E5%BA%8A%E8%A9%A6%E9%A9%97
各位記得我上次問的問題吧, 藥物從有人開始研究到上市, 要花多久? 多少錢? 答案已有, 不重複。但是, 為什麼要那麼久? 為什麼花那麼多錢?
那就從頭來看看吧, 一個藥物在進行臨床前試驗 (Pre-clinical Study) 時, 所有花的錢都是小錢。要付的錢只有研究人員的人事費, 研究用的材料費, 以及儀器的器材費…等等, 在整個研發預算中, 只佔極小極小的一部份。當然在做基礎研究結束, 發現:“嗯, 它可能有用哦… “ , 好,.. 來做動物實驗吧。買動物就開始稍微花多一點了, 從小老鼠, 豬, 到黑猩猩 (尤其是 AIDS 的藥, 一定要用這種超貴的實驗動物) 什麼的, 但仍然只佔整體研究費的一小部份。
但是只要發現在動物身上有效, 那太好了, 進入下一步, 在經過一個很複雜 (以下省略數百字) 而且花不少錢的規劃流程/實驗設計/臨床前測試…..後, 好, 進入所謂的 Phase I: 第一期臨床試驗。找一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 開始餵他們藥吃, 看會不會吃出問題來。 “啊? 把人當白老鼠? “ 對, 就是把人當白老鼠。好, 您今年二十剛滿, 身強體壯青春奔放, 沒事突然叫你吃藥, 你吃不吃?
廢話, 當然不吃。
那如果你吃一天給你台幣3,000大洋或5,000大洋甚至10,000大洋呢 (金額隨藥廠的大小, 藥物的危險性及經手人/發包人的良心而定) ? 嗯… 女朋友想去峇厘島玩… 昨天新到貨的 Gucci 包好漂亮… 老爸住院要醫藥費… 上個月刷的卡費要繳….
好啦,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一個給錢送藥一個吞藥收錢, 第一期臨床試驗就那麼開始了。
咦? Phase I過了耶, 居然沒把人吃死... 好, 開始 Phase II 吧。等等, Phase I 沒過怎麼辦? 不怎麼辦! 準備賠錢吧! Phase I 沒過代表這個藥的毒性比預期的高, 人體吃了以後有不良反應, 當然, 通常不會吃死人, 劑量是要先控制的。劑量怎麼控制? 先在動物身上試吃到多少會死啊。然後利用推算的方式讓人從安全的劑量開始吃, 吃到接近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劑量。如果只是一般的小狀況, 那一邊多出一點錢, 另一邊摸摸鼻子算了; 但如果狀況嚴重一點, 造成肝功能損害或要洗腎….
好啦, 年青力壯的小夥子小姑娘沒吃出大問題, 那進 Phase II 了唄。Phase Ii 找的是患者, 而且是用其它療法效果不好的患者。廢話, 用其它療法效果好了, 人好了就閃人了, 還真吃藥吃出興趣了? 那您說了, 反正患者用了其它療法效果不好, 那我拿這藥給患者吃, 還得花錢?
花, 花大了。因為這錢不是給患者 (就算給患者也是一小部份) , 這錢是給醫院及醫生。
想想也很簡單, 不靠醫院及醫生, 病人上那兒找去? 再說了, 如果您錢給少了, 醫院及醫生會盡心力找病人接案子?
一般說來, Phase II 是測出 “有效的安全劑量”, 通常 Phase II 淘汰率最高。很多藥有效, 但有效的劑量吃了, 您要不是一輩子拄拐杖就是終身洗腎。那這種藥能上市嗎? 或者藥效更強一點, 一吃下去病就好了…病人以後再也不用吃藥了, 燒柱香行了。
您說吧, 這麼折騰, 臨床試驗花的錢能少嗎?
好, 就算 Phase II 過了, 那 Phase III 呢? Phase III 吃的是一般病人。但是是 “大規模試吃” 。看對一般病人來說, 療效如何。譬如說, 如果這藥效果超好, 100個人吃, 5個吃了藥到病除, 80個人吃了病況轉佳, 另外10個一點改善沒有, 剩的5個吃了開始變嚴重了, 那這是好的藥, 準備上市吧。但如果倒過來, 那就不一定了。所以, 以此類推, Phase III 花的錢比 Phase II更要多的多。
一般說來, 假設這藥上市前, 研發經費總共花了100元, 那其中大概 50 -55元左右是花在 Phase III, Phase II 花 25 – 30 元, Phase I 大概 10元左右。剩下的才是 preclinical trial 及基礎研究。當然這只是很簡單的算法, 實際狀況比這複雓得多很多。
講了那麼多, 重點在什麼地方? 有人或許注意到, 我一直在強調花錢兩個字。臨床試驗是如此困難, 要花如此多的經費, 以致於一般的小型生技製藥公司根本無力負擔。那這些公司在幹嘛? 做身體健康的嗎?
不, 絕大多數成功的生技製藥公司是這樣玩的:
以美國為例, 大多數的生技製藥公司是由大學的教授成立的。 這些教授在某些情況下發現了某種東西具有開發成藥物的潛力 。但是身為學界的研究者, 是不好談有銅臭味的東西的, 所以呢, 就把這成果寫成了論文發表, 並且把這結果拿去申請專利。希望能有商業機構出資, 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為名? 為利? 不一定, 但一定跟這藥的適應症的患者多寡有關。如果今天有個藥廠來, 直接買斷專利, 那好, 一翻兩瞪眼, 教授拿了錢, 分了 "規費" 給學校, 回家洗了睡了, 明天繼續上班做實驗, 看能不能發現可以申請下一個專利的玩意兒。
但大多數的商業機構會希望出點錢, 讓教授繼續做下去, 畢竟是自己搞出來的東西, 自己最熟悉嘛。那權利義務怎麼分呢? 好, 大家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 一切寫成白紙黑字, 成立公司開始玩吧。
那出錢的, 就是資本家, 創投公司, (或者甚至是某小國/小島上的基金什麼的)… 叫資本股, 那出力的呢, 就是科學家, 教授什麼的, 不出錢, 人家出的叫腦力或專業技術…對, 就叫技術股。
通常到成立公司, 就是基礎研究做得差不多了, 可以開始玩 pre-clinical trial 了, 花的錢不多, 小型公司還玩得起。好啦, 往下做吧…
接著就是 Phase 0, Phase I, early Phase II, Phase II… 中間可能有失敗, 可能轉劑型, 可能有股權分割糾紛, 然後還有phase I 或 early phaseII 重做….很多鳥事啦。總之要成功的人如果不是運氣太好的話, 就請記得一句話….氣要長。
要多長? 長到撐到有人肯砸錢買你的藥。
有的 drug 在 Phase I 結束時就已經引起大藥廠注意, 開始砸錢來買您的專利, 那是有, 少之又少的特例。絕大多數藥廠是在 Phase II 結束, 或至少是 early phase II 結束時, 才開始注意到這個藥, 然後砸錢來買。這些藥廠聘有專業的人員, 每天就是翻人家申請的專利, 或是注意市場上有那些藥開始進入 clinical trial, 進度如何…等等, 以他們的穿透力, 搞不好您的 clinical trial 進度他們比您還清楚。如果這藥真有潛力, 可能 Phase I 過了他們就出手, 因為 Phase I 剛過的藥物 (專利) 相對便宜。但大多數狀況是等, 反正藥廠有的是錢, 只要你 phase II 一過, 大可以砸五倍十倍的錢來買您的藥物 (專利)。
不過一個願打, 一個願挨, 你要買我不賣行不行? 當然可以。在前文中已經講過, 即便 Phase Ii 過了的藥也有可能是垃圾。 有人就硬撐, 硬撐到 Phase III, 如果 early phase III 進度順利, 價格比剛過 Phase II 的藥當然更是水漲船高。如果 Phase III 都過去了, 嘿嘿, 我自己賣多好賺? 你要出錢買? 那大家坐下來好好談吧。通常到了這節骨眼, 人家是眼睛一閉, 整個公司都買過去了。
買公司也好, 買專利也好, 拿什麼估價? 唔, 這可複雜了, 不過商業公司通常有個簡單的計算方式: 股價。所以呀, 這些新創的小型生技公司會在 Phase I 結束後想辦法讓自己的股票公開發行 (也就是所謂的 IPO), 然後隨著藥物 clinical trial 的進程, 公司的股價就會上上下下。另外公開發行除了讓自己公司的價值有個客觀的標準以外, 也可以比較容易籌集到資金。開玩笑, clinical trial 耶! 每天都在花錢的。
其實生技界不把花錢叫花錢, 叫 “燒” 錢。因為錢消失的速度是用 “燒” 的來形容。除非您真的是資本夠雄厚, 不然誰也不可能獨力扛起那麼大的花費。
所以整個流程簡單說來是: 發現候選藥物 成立公司 藥物研發 前期臨床試驗 公開發行 藥物試驗成功 出售藥物專利/出售公司。
咦? 為什麼不自己賣, 要賣給藥廠再去賣?自己賣不是可以賺更多?
兩個原因: 1. 通路規模 2, 製造。
先說通路規模, 用最近要進台灣的小米手機做例子, 人家是…NOxxA 或 Motoxxla 好啦, 您是 小米手機, 今天人家說: “喂, 哥們兒, 你的機子我看不錯, 給出個價吧, 批給我, 我幫你賣…” 開不開心? 當然開心。你在全中國有700 間店, 人家光在中國一個省就快7000家店… 能比嗎?
再說製造, 現在規定, 藥物的製造廠必需通過 cGMP 認證, 什麼是 cGMP? 嗯…., 唔… 算了, 您只要知道是間蓋起來貴到爆的工廠就行了, 而且花的錢跟量產的規模是正相關。如果你自己有錢或已經有工廠, 那沒問題, 花錢嘛, 錢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小問題。但如果沒有工廠的話哩? 在 clinical trial 的時候叫小量投產, 可以請別人代工, 或自己弄個小工廠搞搞行了。但要上市的藥....唉, 您知道, 世界上最讓人心疼的事不是別的, 是您要買我的藥, 而我沒有東西賣給您。
所以呀, 即便是過了 Phase III的藥, 拿喬擺譜是可以的, 講講價, 讓人家把收購條件拉高, 給了您面子就行了, 別真把人嚇跑了。
好啦, 如果您耐心看到這兒了, 謝謝您捧場, 下面回來說南華/宇昌案吧。
我們剛剛講了那麼多, 跟南華/宇昌案真有關係嗎?
有, 關係大了。
(在以下的敍述中, 我儘量不提及人名, 而且試著不帶任何色彩的敍述我從我自己的觀點出發, 利用目前各方所公開的資料及我在業界的經驗, 所解讀到的一些事。如果您的認知與此不同, 歡迎提出, 小弟樂於接受指正, 但如果您是來鬧場的, 對不起, 恕不奉陪。至於什麼叫鬧場, 很簡單, 我只希望您做到一件最基本的事--尊重而已。)
1986年, 有一個叫 Tanox 的生技製藥公司在美國休士頓由兩位華裔 (呃, 有人要說是台藉) 科學家成立, 到了 2003年, Tanox 終於獲得美國 FDA的核淮, 拿到了一種治療氣喘的新藥 Xolair (學名叫Obalizumab) 的上市許可, 這是件非常值得驕傲的成就。
Tanox 的成功, 是與 Ciba-Geigy (世界級大藥廠Novartis 藥廠的前身) 及 Genentech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生技製藥廠) 一起合作的結果。很自然的, Xolair 這個藥就被 Genentech 當做重要的購買標的啦。但是 Genentech 想買的, 只是 Xolair, 至於在 Tanox 手上其它正在進行研發, 距離上市還很早的藥物呢? 看起來Genentech 是沒有太大興趣的。
在2005年, Genentech 還在跟 Tanox 洽談收購的時候, 有個叫 “南華生技” 的投資案, 出現在中華民國國發基金的討論議程。南華生技是由KMT的高姓大老出面主持, 當然他本身家族資金也加入投資, 同時由 Tanox 提供技術, 雙方合作建立國際級的生技藥物生產工廠。有了工廠當然要有東西生產, 生產什麼呢? 生產 Tanox 手上的 TMX-355, 這是一個當時已經通過 Preclinical Trial 的治療 AIDS 藥物。
這個案子是國發基金, 經濟部還是什麼人主動已經不得而知了。甚至有可能是 Tanox 的董事長主動提的, 不管如何, 經濟部於是找了全球知名的何院士, 一位 AIDS 療法專家, 來評估這整個案子。2006年七月, 何院士去美國實際瞭解情況。2006年八月, 何院士交出評估報告: “TMX-355 價格太高, 市場應用太小, 不具投資價值。”
2006年九月, 國發基金要求南華生技補件 (申請過國家經費的就知道, 叫你補件不代表一定過, 但至少不代表一定不過, 只是代表審核者需要多一點的資料去評估是否撥款)。
2006年十一月, Genentech 宣佈以 USD 20.-/stock, 合計 USD 919M 購併 Tanox。並且預備在2007年第一季結束前 (亦即三月底前) 完成購併計劃。
2007年一月, 中華民國的中研院翁院長、國科會陳主委到San Francisco召開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 討論從研發、臨床試驗、法令制度、資金籌措、設立蛋白質藥廠甚至到代工等整體性產業藍圖, 期待要找一個具有研發到量產可能的前鋒計畫。
根據一位楊博士的說法是: “當時剛好我擔任副總裁的Genentech, 確定要購併Tanox, 要把愛滋藥TNX-355出售。我把這告訴翁院士,台灣行政院二月決定要爭取。”
坦白說, 我也不覺得楊博士的話是錯的, 因為 Genentech 不見得知道 Tanox 已經試著想替TMX-355 找其它的買家或出路了。但是話說回來, 當時國發基金的操盤人如果不知道的話, 那…. 不是政府的內部溝通太糟糕就是有意的要污掉藍營的案子。我…寧願相信是前者。
2007二月, 經建會何主委, 行政院蔡副院長, 及行政院蘇院長簽了第一份極機密公文。
2007年三月, 經建會何主委, 行政院蔡副院長簽了第二份極機密公文 (在這份公文上出現了 TaiMed 這個英文名字)
2007年三月, 蔡副院長批准國發基金補助TaiMed (台懋生技)。
2007年三月下旬, 國發基金以10:8 否決南華案。其實這時南華案還有一點生機, 因為併購還沒完全完成, 還有可能以原條件向原對象 Tanox 完成交易。
2007年四月, 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同意備查TaiMed 案。
2007年五月, 南華案收到否決公文。南華案從此消失。
剛提到的楊博士曾經提出說, 宇昌案比南華案好的地方在於: “宇昌爭取的合作對象是Genentech, 是全球有一萬一千名員工、年營收超過 USD 11.7B的全球第一大生物製藥公司, 全球更已有六個藥廠。Tanox當時則是員工五百人、年營收四千五百萬美元的公司。”
邏輯看起來是對的… 對嗎? 您再想想。
請問, 跟 Tanox 談條件容易還是跟 Genentech 談條件容易? ( 員工 11K vs 500, Revenue USD 11.7B vs. 45M)
應該是 Tanox 吧? 這個答案如果您答不出, 唔, 您這輩子請離採購這項行為遠一點。
OK, 那另一個問題, 請問, 在跟 Tanox 交易完成後, 要履行合約的人是誰?
是Genentech。因為它併購了 Tanox, Tanox 所有的權利, 義務, Genentech 要概括承受。
好吧, 在 “出售 TMX-355給中華民國國發基金所投資的生技公司“ 這件事上, 最後是誰得利? Genentech。至少它拿到的條件絕對比 Tanox 所去談的條件好, 而楊博士是….
OK, OK, 我不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楊博士身為藍營大老之子, 一定是眼看著 TMX-355 這麼好的藥落入別人手中太可惜, 所以利用職務之便, 想盡辦法讓這個藥回到台灣… 至於之前南華案在談的對象是 Tanox, 楊博士不可能知道, 所以呢, 應該是南華案自己的問題, 誰叫他們動作那麼慢, 如果他們動作快一點, 也不用楊博士冒身份暴露出生入死之危險去為國謀利了。
而南華案遲遲沒有進度的原因是….
算了, 別管了, 好吧, 時間軸繼續往下走…
2007年五月, 行政院蔡副院長辭職。
2007年五月至六月, 蔡前副院長至美國進行生技之旅, 由旅美生技巨擘 (他當之無愧) 陳院士陪同參訪。
2007年八月, Genentech併購Tanox 完成。同月, 蔡前副院長邀陳院士及楊博士回國進行 TaiMed 投資案說明。
2007八月, 行政院蔡前副院長因宇昌生技集資困難, 因此在翁院長, 陳院士等人勸說下, 成為TaiMed(中文改名為宇昌公司)董事長。負責集資, 募股, 與主導對 Genentech 談判等工作。
2008三月, 宇昌生技蔡董事長 (理論上是民間公司的董事長) 發函要求經建會何主委 (是高階政務官) 自國發基金台懋創投。
2008三月下旬, 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四天, 何主委主導國發基金批准8.75億投資台懋創投。
2008五月, 宇昌生技蔡董事長出任民進黨主席, 因此辭職並出脫持股 。
好, 這兒打住。回頭看看, 蔡主席有沒有委曲? 她非常委曲。
誠如我在前一篇的回文中所說的:
“產業昇級是將原來沒有的東西變成有, 有的東西變成好, 好的東西變成優秀, 優秀的東西變成獨家。需要的是什麼? 人。
對, 不是資金, 不是技術, 是人。敢跟老闆叫板拍桌, 敢拿著自己的官位或職務跟老闆對賭 "做不成我走人" 的人。
這種老闆, 或許有, 這種人, 台灣現在沒有。以前有沒有? 有, 孫運璿, 李國鼎, 趙耀東這群人。
綠營的人開始出聲, 說那是威權時代神格化的人物...等等。廢話, 他們自己做不到, 就以為別人也做不到, 就好像說您百公尺跑不進十二秒五, 就認為世界上沒有 Carl Lewis 一樣。
產業昇級需要的是政府跟企業一起拿出魄力, 砸下資金, 修改法令限制, 破除框架門檻, 把國外的人材跟技術搬回來, 然後把人家有的我們再更進一步, 變成只有我們有的東西。以前成功過沒有? 有, 所以我們有了台積電, 宏碁, 奇美, 聯發科, 宏達電... 但是現在有沒有? 沒有。 “
對不起, 我錯了, 台灣是有的。
蔡英文就是這種人。
台灣如果要發展生技, 就要有這種魄力, 這種投入, 這種手腕。
但是話說回來, 這樣搞, 台灣生技起來了, 台灣也垮了。
以前威權時代, 什麼事老蔣小蔣說了算,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所以以前那些 "被神格化" 的人物只要對一個人或幾個人負責就行。但現在是民主社會, 這樣搞會出事。
幾億的資金 (對生技產業, 那是小到可以被無視的金額), 幾天之內由民間公司的董事長一封信就讓高階政務官親自護送過關, 哇, 好棒哦, 政府官員效率真高, 那天我也試試。
好了, 天亮了, 我也累了, 準備就此打住了。
有人一定說, 你怎麼都不提藍營? 廢話, 這整件事都在 2008 年前發生的, 關藍營什麼事? 至於最近什麼文件日期錯置/偽造/變造… 算了吧, 對於一群白痴你還有什麼好期待的?
真要我說? 唉… 好吧, 或許等我有力氣有時間, 出 Part 3 吧。
整篇文章我不想有什麼色彩, 除了黑與白。
最後, 不管您的顏色, 希望您看清楚, 想明白, 理性討論。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