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作者:常歡樂 (已完成)

   
cheninda1234567 2012-6-26 19:32:3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64 1571443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3

第742章 阿房宮賦

    王朗雖然對民眾的愚昧有些失望,但他依然不改其仁政愛民的初衷,見呂布對民眾的愚昧有感而發,擔心呂布的思路進入邪路,變成以殘暴來讓民眾敬畏的暴君,便大聲說道:“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為家,肴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呂布知道王朗為自己朗誦的是西漢賈誼的《過秦論》,勸諫自己莫要墜入秦始皇的魔道,還是以仁政愛民,方能統治久遠。

    呂布亦有感而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王朗聽呂布如此一說,驚異地瞪大了眼睛,在座的謀士們也都瞪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呂布,眼神裡竟是敬仰之情。

    王朗難以抑制自己的崇敬之情,躬身謝道:“大人一言振聾發聵,道盡仁政愛民之至理,我為大漢有大人如此賢臣而感到萬分鼓舞,大漢有大人,中興之日不遠矣。”

    呂布沒有謙虛,因為他不好代表杜牧來這裡謙虛,似乎杜牧從來都不是一個謙虛的人物。同樣謙虛也不是呂布的優點。

    跟隨呂布身邊的秘書令王粲經過華佗、張仲景一年多調養,頑疾消失。身上有礙觀光的地方也漸漸消失,顯出一個清秀俊美的文藝少年模樣,他以他驚人的文學直覺,在一旁笑道:“主公此言似乎是一篇文賦的結尾,主公能否讓我們一睹那篇文賦的全貌?”

    眾人都有好久沒有聽過呂布吟誦過詩詞歌賦了,想起他之前那些橫空出世前無古人的絕妙詩詞,都拍手叫好,翹首以待。

    呂布見大家都興致高昂。碰巧陳琳、蔡琰、路粹、王粲等文豪都在,呂布的表現欲更加炙熱,便慢慢吟誦出杜牧那篇《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呂布一文既出,在座的文臣謀士盡皆讚歎,多數人自歎弗如。

    呂布卻在心裡感歎,要好好謝謝那一世的語文老師,要不是他強迫自己把這文辭優美的阿房宮賦給背下來。自己焉能在此收穫麾下文臣謀士的敬仰。

    不過文臣謀士的敬仰只是呂布這篇文賦產生的強大效果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的效果便在於杜絕劉漢皇室以至各地官府、各地世家豪強的大興土木。

    大漢日報總編輯陳琳乘勢提出,明天便以阿房宮賦為開篇文章,讓天下民眾賞鑒主公文辭之美時,同時讓各地官吏接受教益。

    當太后何蓮、天子劉辯一意孤行。想要留在洛陽整修洛陽皇宮的司州牧朱?、將作大匠李植、工部尚書鄭渾擴建皇宮時,便有大臣背誦《阿房宮賦》給太后、天子聽。太后、天子無奈,只得停止。

    當各地官吏整修衙門、各地世家豪強興修宅院時,那些參加勞役的民夫們齊聲朗誦起阿房宮賦,說什麼“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樣的辭賦一念,不需要上面朝廷發文要厲行節儉嚴禁大興土木,這些地方官吏、世家豪強都得無奈甘休。

    第二天,呂布帶王朗去朝見天子,結果天子劉辯和王朗兩人是互相看不順眼。

    天子劉辯覺得王朗眼神銳利,太過嚴肅,讓他恍然想起了當年的袁隗、王允,以為王朗也是一個道貌岸然,假仁假義的世家人物。

    這完全是劉辯的偏見,王朗出身徐州東海郡郯城一個小世家,除了有個有名的老師楊賜可以依靠之外,家族裡沒有依靠的力量,特別在他老師楊賜病逝後,王朗完全憑個人的努力成為各方勢力爭相邀約的一代名士,沒有一點真才實學,沒有一點拿得出手的政績,光靠沽名釣譽是無法成就出來的,反觀袁隗、王允兩人一輩子除了憑藉家世,就是玩弄陰謀詭計,而且從未有仁政愛民之舉,他們不配跟王朗同儕。

    王朗也對天子劉辯深表失望,劉辯現年已經十九歲了,依然輕佻,一點兒都不穩重,依然任性,依然懵懂,依然貪玩,眼神裡流露出的是空虛無聊,跟他那個有著昏君之名卻穩穩駕馭大漢二十年的父親漢靈帝劉宏還頗有許多不如,簡直沒有半點人君之態。

    王朗開始相信外界的一個判斷,若不是呂布做大漢朝廷的中流支柱,恐怕大漢朝廷早就垮了。

    天子劉辯懶洋洋地躺在龍椅上,瞥了王朗一眼,便把目光收回,投放在自己那修飾得美輪美奐的指甲上,他懶洋洋的聲音像是要睡著了一樣:“王朗,給朕說說你以前都幹過一些什麼?”

    王朗將自己跟隨楊賜學習、建議陶謙供奉劉協、去會稽做太守諸事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讓坐在劉辯身邊的呂布猛地捏了一把汗,畢竟呂布現在雖然架空了劉辯,但在表面上,他可是對劉辯很尊重的,他不能因為王朗而跟劉辯撕破臉,時機還不成熟。

    當天子劉辯知道王朗的恩師是楊彪的父親楊賜,又知道王朗曾建議陶謙去供奉洛陽朝廷的劉協,本來就看王朗不順眼的劉辯,猛地從龍椅上坐起來,怒拍龍案:“叛賊之徒!偽帝亂臣!王朗,你膽敢如此!來人啊,拉出去,午門外斬首示眾!”

    呂布連忙躬身道:“念在王朗有治國大才,且尊師重道,有情有義,現在業已歸順朝廷,願為陛下效力,懇請陛下開恩,饒過王朗此前的過失吧!”

    劉辯平時對呂布言聽計從,這一次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麼藥,堅決不肯放過王朗,非要斬殺王朗不可。

    若是讓劉辯將王朗殺害,那往後還有什麼賢士肯投奔自己呢,呂布想到這裡,額頭冒出細汗,走進劉辯,低聲問道:“陛下,微臣已經應承過王朗,要護他周全,陛下您要怎樣才肯放過王朗?”

    劉辯臉上浮現一股得意的神情,看起來相當古怪:“尚父,聽說那個神仙丹、忘憂丹都是你麾下的忘憂兵團做出來的,朕想嘗嘗,怎奈太后、皇后皆不准,若是你能讓朕品嘗一下,朕就放過王朗!”

    呂布現在終於明白劉辯臉上得意表情的古怪之處了,那分明是一種怕自己死得太慢的找死心情,呂布心裡百感交集,本來扶持他就看在他朽木不可雕好控制,可真看到他太朽木的時候,呂布心裡還是有點挫敗,這就是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

    這樣的天子又有什麼說服力,難怪袁紹、袁術肯定不把這個天子的聖旨當回事,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官員都懶得上朝,凡事都去大司馬府找呂布做決定。

    呂布輕輕搖搖頭道:“神仙丹、忘憂丹雖然在一開始服食時能讓人飄飄欲仙渾然忘憂,時間久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毒害,未可輕服!”

    劉辯一臉不以為然:“此二物風靡士人之間,那些世家子弟都以服用神仙丹、忘憂丹為榮,朕為天子,卻沒有嘗試過,豈不弱了朕天子的名號,至於毒害嘛,朕少服用一些便是了。”

    呂布還是搖頭推卻道:“若是太后、皇后知道陛下是從微臣這裡拿貨的,定然饒不了微臣,即便太后、皇后能饒得過微臣,知曉此事的天下人也都繞不過微臣,微臣實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劉辯見呂布態度還蠻堅決的,便耍起小孩子脾氣:“尚父您若是不給朕神仙丹、忘憂丹,朕也不會放過王朗的!”

    呂布還是堅決不同意:“微臣不敢冒著受太后、皇后指責之危險,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劉辯靈機一動道:“那尚父你可以把這兩件東西供給董寧,朕就放過王朗。”

    呂布知道,那個掛著一個羽林校尉兼侍中頭銜的董林,便是劉辯的同性密友,跟當年漢哀帝的斷袖董賢一樣,碰巧的是他們都姓董,不過跟長像俊美猶似女人的董賢相比,那個叫做董寧的人長相並非俊美,但很硬朗健壯,看樣子他們兩人的關係裡,劉辯還扮演的是受的角色,呂布想到這裡,不禁一股惡寒湧上心頭。

    呂布領會劉辯的意思,把那神仙丹、忘憂丹交給董甯,劉辯便可從董寧那裡獲得,到時東窗事發,便可把所有罪名栽給董甯,看來劉辯對他這個密友並沒有當年漢哀帝那麼癡情啊。

    呂布點頭稱是,劉辯得意一笑,扯著嗓子道:“王朗,雖然你罪大惡極,但朕念在大司馬面上,饒你不死,但朕看你不順眼,著你日後永遠不得踏足皇宮,否則誅你九族!”

    王朗心中強烈不滿,但面上卻恭恭敬敬地叩頭謝恩,轉身離去。

    自此以後,王朗對劉漢皇室徹底失望,轉而積極地輔助呂布篡漢自立。呂布任命王朗為刑部侍郎,王朗對其他案件多半寬宏,但對於那種死忠於劉漢皇室的人士毫不手軟,他和華歆、董昭等人聯合起來,積極地從各個方面削弱劉漢皇室的威嚴,為呂布登頂做好鋪墊。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4

第743章 重修洛陽城

    按照呂布與內閣制定的時間表,天子劉辯、太后何蓮、皇后唐妍、萬年公主劉言以及小太子劉熙,在今年要搬去洛陽皇宮了,鄴城這個皇宮就會變成天子行宮,只留下一些宮女看守。

    現在洛陽城的整修正處於掃尾階段。

    司州牧朱?坐鎮洛陽,除了對付袁紹的入侵外,更大的精力放在整修洛陽皇城與洛陽皇宮。

    呂布雖然在建築上沒有天賦,但他自一千多年後而來,他見識過紫禁城,見識過圓明園,見識過江南園林,唐宋或明清建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一直覺得秦磚漢瓦太過於粗糙而不夠細膩。

    對於洛陽的整修完善,呂布曾召集朱?、將作大匠李植、工部尚書鄭渾一起商討如何將洛陽建設得更加美輪美奐,呂布劃時代的美感在一開始並不被他們接受,但經過京兆尹鐘繇的妙筆丹青,朱?、李植、鄭渾都驚歎不已,用崇敬的目光投向呂布:“奉先公,沒想到您對於這還有如此神通造詣,令我等汗顏不已。”

    很明顯,跟明清時期精益求精雕樑畫棟的紫禁城相比,劉邦、劉秀這兩漢皇帝還是比較有人性一點,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搞出阿房宮,沒有像朱棣那樣搞出紫禁城,再加上秦漢時期漢人的建築工藝還沒有明清時期那麼成熟,所以東漢的皇宮顯得太過簡陋了。

    呂布仰首望天,朗聲笑道:“你們說對了。這是神通,不是吾專擅於此。而是昨晚天神傳夢與吾,將天界一處所在描繪與吾,讓吾描繪與你們。”

    已經發展了兩年的通天教在隱隱約約間把呂布塑造成了一個能夠跟天堂天神相溝通的使者,朱?、李植、鄭渾雖然一直不信,但他們卻也無從解釋呂布一直以來帶給他們的驚喜,見呂布如此坦誠而言,他們只能選擇相信,三人互相對望一眼。便問道:“奉先公,那我們現在就按照這個草圖來修整洛陽城嗎?”

    呂布雖然描繪了明清時期的北京城給他們,卻不準備讓他們完全照搬,因為呂布已經很厭倦了明清時期的紫禁城,便道:“吾得天神之命,將此處建築描繪給你們,只是讓你們借鑒而已。而不是讓你們原樣照搬,你們只需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微借鑒一下吾帶給你們的靈感即可。”

    呂布隨後又讓鐘繇畫下他印象中的江南園林,交給朱?等人參考。

    呂布畫出明清時期的紫禁城、蘇州園林給他們,就是讓他們參考一下,並無意讓他們照搬。更不想讓他們非要把洛陽皇宮造的跟後世紫禁城一樣。

    前些日子裡,朱?命畫匠把新修好的皇宮繪圖,傳到太后、天子那裡,太后何蓮、天子劉辯都以為不如呂布描述的紫禁城那樣富麗堂皇,想要繼續大興土木。卻被呂布吟誦《阿房宮賦》相勸阻。

    呂布自後世穿越而來,可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定都北平。他在後世曾去過帝都北平、魔都海上、西都長安、南都金陵,發現他們都是偏於一隅,若作為都城,都無法總攬全域。

    特別是帝都北平,沙塵暴、灰霾、交通堵塞、排外、暴雨成海,耗盡全國資源造出來的大城像是患了癌症一樣,估計再發展若干年,恐怕就要遷都了。

    華北西北的自然環境持續惡化,戈壁和沙漠面積逐步增大,草原退化嚴重,水資源嚴重匱乏,而帝都等大城市仍然在急劇擴張,自然生態環境面臨面臨崩潰的危險。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帶來集聚效應,並愈演愈烈,並不會因為環境的惡化而停步。帝都周邊的水資源已經不能自給,需要從千里之外的長江流域來調水才能解決,一旦出現戰事,這種脆弱的生態會輕而易舉的被破壞,使國家的政治心臟癱瘓。

    從軍事角度來說,帝都北平處在中國領土最狹長的一塊區域,最容易被攻陷。西北方向是蒙古草原,離國境區區四百公里,其間沒有任何大城市大工業基地分佈,缺乏堅實的屏障,是帝都防禦系統最脆弱的一環。東南方向一百多公里即可出海,雖然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作為兩翼護衛,但在海洋強國面前,沒有多大勝算。若戰事不利,將面臨三個方向的合圍。歷史上,北京曾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度從海上攻陷,抗日戰爭始于北平盧溝橋事變,東北相對於關內,最早淪陷,並且在其後充當日本侵略內陸的大後方,軍事補給基地。所以說,這一地區是中國最不安全的地區,把首都放在這個地區,在軍事上毫無道理。中國擁有廣闊的腹地,一定要考慮到戰略縱深,首都要選在相對安全的地方。南京淪陷之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中國才沒有頃刻間亡國,而是頑強的堅持到最後一刻,保住了民族的尊嚴,奠定了戰後的大國地位。

    呂布全面衡量過了,在這個東漢末年,二世紀末,最適合建都的地方就是洛陽。

    洛陽是天下最正的地方,佔有此地即可輻射周邊。

    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就其資源遠勝長安,就其穩固遠勝鄴城、北平。

    洛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有虎牢山,西邊則有肴山,附近又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洛陽前有洛水、北有黃河,又有伊水、濟水與之相交,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廛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水資源絕對比北平好上很多。而且因附近秀山甚多,其水患比鄴城等地要輕微得多,且諸多河流河沖積出肥沃平原,可供開墾。

    兩年過去了,洛陽修繕一新,完全掃除了十常侍、董卓留下的污穢,煥發出驚人的光彩,好像平地重新矗立了一座新城。

    新修繕好的洛陽城規模宏大。格調佈局嚴禁,宮殿精緻壯麗,排列井然有序,十二座城門巍峨壯觀,二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通達四方,街道兩側種植粟、漆、梓、桐四種行道樹。並且修建了排水管道,並有灑水車按時清潔街道。

    這新洛陽城的規劃甚大,以原來的洛陽八關為新洛陽城的最週邊的環城城牆,原來洛陽城頂多能夠容納一百萬人,現在估計能容納四五百多萬人,在西元二世紀。絕對是天下第一大城市。

    洛陽城有四重城牆,環城、外城、內城、宮城,四重城牆外都環有護城河。

    環城便是以洛陽八關為洛陽城的最週邊城牆所囊括的範圍,這樣一來,極大地擴寬了洛陽城的範圍。諸如平縣、偃師、鞏縣、穀城、河南諸縣都成了洛陽城的轄區。

    大部分非關鍵卻大型的工廠、農林牧學院、商品集散地、大型駐軍、大部分貧民百姓都在大洛陽城裡的其他城邑裡分佈著,洛陽外城內只准留駐重要、關鍵的人員和機構。尤其是內城更是如此。

    外城,周長近百里,東南西北各有三個門,均包括水門,城門均設甕城,上建城樓、望樓、碉堡,裡面主要是民居、商鋪、集市,是洛陽的居民區和商業區。

    內城周長二十裡,四面各二門,主要佈置衙署、官員府第、軍營、兵工廠、學校等,有中央軍駐地以及呂布等高級將領的府邸。

    內城劃分為十廂二百坊,外城劃分為二十廂四百坊,道路系統呈井字形方格網,街巷間距較密,住宅、店鋪、作坊均臨街混雜而建,繁華的商業區位於可通漕運和通往洛水的城南區域。

    宮城又稱禁城,四面各有一個門,四角建角樓,為原來的南宮北宮通過禦道相連而成。

    南宮為政治中心、朝賀議政之地,北宮為皇帝、皇后、太后、妃嬪寢宮。在漢光武帝時期,南宮為主,自漢明帝開始,北宮逐漸成為帝國心臟,皇帝多居於北宮。

    南宮有五排宮殿,位於全宮中軸線上有五座宏大的宮殿,分別是:卻非殿、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另外,在中軸線兩側各有兩排殿,約三十餘座,十分壯麗,南宮四面有門,以四方之神相稱,即南為朱雀門,北為玄武門,東為蒼龍門,西為白虎門。

    北宮佈局更加華美壯觀,宮殿宏偉大氣,古樸精緻,位於中軸線上的大殿有溫?殿、安福殿、和歡殿、德陽殿、宣明殿、平洪殿,另外,在中軸線兩側,還有殿觀近二十座,同樣是一組龐大的宮殿建築群。其四門名稱與南宮相同。北宮經過大加修造後,宮殿雄偉,門闕高峻,氣勢磅?。北宮的範圍應為南北長約三裡,東西寬約二裡,大於南宮。由於北宮佔據有利地形,又宏偉壯觀,並接近太倉、武庫和濯龍園,終於成為東漢一代主要的政治中心。

    因為全面廢除了宦官制度,天子劉辯又主動提出縮減嬪妃數量,宮中皇室成員只有太后何蓮、天子劉辯、皇后唐妍、萬年公主劉言、太子劉熙五人,宮中女官、宮女、女侍衛加起來不足一千人,比原來動輒上萬人的規模少了太多。

    經內閣十位輔政大臣相商,決定趁著這個難得的契機,減少皇室對國家資源的濫用,只把北宮留作皇宮,南宮改建成內閣,內閣六部所有衙門都在裡面辦公。

    洛陽城內外到處可見從秦嶺漢中、長安等地移植過來的牡丹花,待到暮春時節,牡丹盛開,?紫嫣紅,花團錦簇,豔冠群芳,定會蔚為壯觀。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4

第744章 還都洛陽城

    呂布本來準備把董卓的相國府改成自己的大司馬府,但總覺得有些彆扭,後來接受了董昭的建議,將董卓的相國府分拆成上百個院落,贈與那些家貧無法置產的中下級官吏,一舉獲得了中下層官吏的忠心。

    呂布又命將作大匠李植、工部尚書鄭渾等人在內城靠近北宮的地方修建大司馬府。

    為了贏取民心,大司馬府的建造從簡從素,一點兒雕樑畫棟都沒有,猛然看起來就像是數十個民居合併起來一樣,不過細看起來,清新淡雅,別有氣質,而且這建築看似簡陋,實際上裡面機關密佈,暗藏殺機,防禦性絲毫不次於皇宮。

    四月,洛陽牡丹盛開,到處?紫嫣紅,爭芳奪豔,呂布趁此大好春光,勸少帝劉辯還都洛陽。

    少帝劉辯跟他母后何太后商議後,覺得洛陽南面還有袁紹的威脅,司隸一帶還有零星叛亂,決定讓呂布先領兵過去鎮撫司隸一帶,等到九月初八,少帝再還都洛陽,因為九月初八是少帝在光熹元年離開洛陽的日子,寓意著,整整五年,劉漢皇室終於回到洛陽。

    呂布留高順鎮守鄴城,自帶本部人馬與黃忠、趙雲、閻行師前往洛陽,從過了黃河以後,呂布便以分出八十個營前去各個縣城、鄉寨探察,採取地毯式搜查,看豫州、司州一帶的盜匪情況如何,一定要確保豫州、司州一帶秩序井然,才能放心地讓天子、太后啟程。

    少帝劉辯的擔心不是多餘的。果然在各郡縣邊境的山林中活躍著一些山賊甚至還有一些黃巾餘黨,因為中央軍的強大。所以他們一直躲藏在山中不敢出來,當地官府以為這些賊人已經肅清,卻不知這些州郡縣接壤的山林河流間隱藏了數以萬計的山賊土匪,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若是舉行還都大典時,這些山賊土匪受一些別有用心之輩的唆使,出動攻打洛陽,到時好端端的還都大典便會成為笑柄。

    所以呂布痛下手腕。大軍橫掃司州、豫州這一帶,所有的土匪、山賊、黃巾餘黨包括那些跟袁紹有過勾結的世家豪強全都一掃而空。

    在這場大掃蕩之初,呂布麾下魏郡太守兼中情司都督滿寵查出那群襲擊呂布的死士是之前的原禮部侍郎鄭泰蓄養的死士,三年前鄭泰、楊彪、邊讓等世家叛亂被呂布平息,鄭泰這些死士見勢不妙,便逃到鄭泰弟弟鄭渾的府邸,謊稱是鄭泰家的奴僕。鄭渾是一個不善陰謀詭計的君子,便信以為真,收留這幫死士,這幫死士便利用工部尚書鄭渾的身份,私下活動,找各種機會。試圖行刺呂布。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幫死士裡面的一個奴僕跟隨鄭渾前去大司馬府,看到呂布單人獨騎出了大司馬府,他便問詢大司馬府裡一個奴僕,得知呂布是前往邯鄲找華佗為王朗夫人接生。這個奴僕便悄悄溜出來,找尋同夥。悄悄出了鄴城,埋伏在鄴城到邯鄲的官道一邊的山林裡,等待呂布從邯鄲歸來伏殺呂布。

    呂布得知,震怒,便要拿鄭渾問罪,滿寵苦勸,說此事跟鄭渾無關,呂布又需要鄭渾這個大才,便以鄭渾督下不嚴為由,貶鄭渾為工部侍郎依然代工部尚書事務,同時罰金千斤,以示懲戒。

    呂布又以此為由頭,對鄴城乃至整個天下所有世家以及官僚家庭進行大規模的清查,清除那些之前被殲滅的叛亂世家的餘黨,清除那些對呂佈勢力有敵意的分子,這**清洗維持了一個月,有一千多人斬首示眾,有一萬人被發配到各級勞動改造大隊做苦役改造身心。

    而橫掃豫州、司州、荊州等洛陽城方圓五百里地區的行動則持續了半年的時間,在這半年時間裡,呂布的中央正規軍出動了,各地的郡縣兵出動,各地的建設兵團的護兵出動了,全方位立體的掃蕩,使得洛陽方圓五百里的盜賊、叛賊絕跡,將近三萬多被俘虜的盜賊、叛賊都被押在各級建設兵團裡做勞役,地方秩序為之井然。

    八月末,天子劉辯、太后何蓮、皇后唐妍、萬年公主劉焉、太子劉熙還都洛陽,高順領兵護送,鄴城朝廷上下官吏盡皆跟隨。

    上千隻大小船舶沿著剛剛竣工沒幾個月的南北運河一字排開,這南北運河聯通了黃河和漳水,千帆競發,沿著水路,逆流而上,十數天后,在九月初七到達洛陽北邊的平津渡口,稍等一日,等第二日的九月初八,開始還都大典。

    所有皇室人員連同宮中女官、宮女、女侍衛坐在中間的一個樓船上,內閣其他輔臣坐在另外一個樓船。

    呂布則領著早先來到洛陽城的文武百官站在渡口等待。

    呂布昂首站在渡口,遙看黃河南北兩岸晚秋的景色,看那萬千山峰在火紅的秋陽照耀下,全都變成了紅色,漫山遍野的樹林都像染過顏色一樣,再眺望著此時尚還澄清的黃河滔滔東流而去,而黃河上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逆流而上,再抬頭一望,廣闊的天空裡蒼鷹正在矯健有力地飛,再俯首一看,許多條大魚都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遊著,除了悲催的人類,其他萬物都在秋光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呂布再遙看遠處的洛陽城,高大巍峨的城池,因為隔得遠,看起來很是渺小,彷佛就在自己的腳下。

    呂布豪氣萬丈,想起了那個雖然在後來做了很多錯誤但在前期雄才大略無人能敵的一代偉人,呂布自己詩才匱乏,只好引用那個偉人的詩詞,作了一首應景的詩詞《沁園春-洛陽》:“獨立寒秋,大河東去,平津渡口,望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河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志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呂布剛剛吟誦完這首《沁園春-洛陽》,正顧盼自雄之際,忽然想起,自己五年前在鄴城時也曾觸景生情地做過《沁園春-鄴城》,也只是把第一句改動一下,不過看旁邊這些文臣謀士的表情,他們之前似乎都沒有聽過那首《沁園春-鄴城》,不然自己的面子就沒地方放。

    呂布這才想起,自己那首《沁園春-鄴城》是在盧植、楊彪、鄭泰、蔡邕面前做的,現在盧植病死而楊彪、鄭泰被天子劉辯處死,又因為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有點犯忌,所以蔡邕等答應自己不要把這首詞洩露出去,如此看來,現在自己這幫手下還真是第一次聽到《沁園春》。

    跟在呂布身後做秘書令的王粲飛快地把《沁園春洛陽》記了下來,然後問道:“主公,何為沁園春?”

    呂布稍微回想了一下:“沁園春是詞牌名,沁園原為明帝為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但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后之勢,竟強奪公主園林,本公感歎其事,在詞中詠之,變成沁園春這一詞牌。”

    圍繞呂布身邊的多是從龍派而非保皇派,當他們聽到呂布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都不禁相視一笑,以為他們懂得呂布的寓意。

    呂布卻暫時不想打消那些保皇派們跟隨自己的忠心,便解釋道:“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諸公,且看夏商周春秋戰國秦,種種消長興衰,此起彼伏。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人主宰這世事浮沉?”

    呂布借這次機會,重申了下面民眾的力量不可輕辱,對下面所有高級將領們做了一次民貴君輕的演說,希望所有人都要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呂布隨後提起方天畫戟,往黃河裡用力一揮,劈出沖天的浪花,呂布望著澄清的黃河水發誓道:“呂布不能平天下而複濟者,猶如大河!”

    眾將都為呂布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大漢的壯志豪情所鼓舞,一起起誓。

    呂布用這個簡單的行為重又聚齊保皇派、從龍派、中間派所有文武將領的士氣。

    第二天,九月初八,還都大典正式開始。

    從平津渡口到洛陽北門的三十多裡地的官道兩側,中央軍將士和經過甄選的民眾十數萬人列隊歡迎,他們揮舞彩旗、彩帶,鑼鼓喧天,喜氣洋洋。

    這一天,天子劉辯一改平時的萎靡不振,穿著紅底黑邊的皇帝禮服,頭戴皇冠,精神抖擻,坐在九匹馬拉的輦車裡,不住地向兩側的洛陽軍民揮手致意。

    皇室成員先去拜祭了宗廟,天子劉辯哭不出來,也被太后何蓮逼著在宗廟前面痛哭,磕頭,請求列祖列宗饒恕他五年前拋棄宗廟轉去鄴城之罪。

    隨後,由太傅蔡邕恭讀謁陵文告,由呂布帶領所有到位人員向宗廟致敬,然後又去了漢靈帝的陵墓拜祭,之前漢靈帝的陵墓曾遭受董卓西涼軍盜挖,現在已經由朱?把它恢復原樣。

    接下來,除皇室成員之外的全體人員向在這五年時間裡陣亡的將士默哀一刻鐘。

    再接下來,由天子劉辯致辭,當然這致辭稿是由蔡邕編寫的,不外乎是一番過去愧對先帝,現在終於收回洛陽,可以無愧於先帝,現在要眾志成城地為大漢中興而奮鬥。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6

第745章 四個陪都
    皇室成員、女官、宮女、女侍衛連同外部的龍驤軍、羽林軍都入住宮城裡,天子劉辯、太后何蓮、皇后唐妍、萬年公主劉言都對宮城裡的南宮分作內閣駐地有些不滿,但他們對留作皇宮的北宮裡面的陳設佈置都非常滿意,因為北宮各宮殿引入了明清紫禁城的元素,而北宮後面的御花園引入了江南園林的元素,一切都富麗堂皇美輪美奐。

    太后何蓮、天子劉辯問司州牧朱?用了多少錢修整皇宮,朱?只用了三億多錢,在報給太后何蓮、天子劉辯時,他經呂布提醒,多了一個心眼,說用了十三億錢,還說皇室撥給的費用遠遠不夠,請太后何蓮、天子劉辯再從內府裡撥出一點,太后何蓮、天子劉辯非常高興地從少府撥出了七億錢交給朱?。

    朱?出了皇宮便問呂布為何要那樣說,呂布搖頭歎息道:“以本公對天子、太后的瞭解,他們肯定認為花錢越多的東西越好,他們預計這宮殿維修要花十個億錢,你只花了三億錢,他們肯定以為你偷工減料沒認真做,但你花了十三億錢,他們就會認為你盡心竭力地建造了還用了上好的材料。”呂布當此時不禁想起了那個不顧甲午戰爭成敗而非要花大錢過大壽修頤和園的慈禧老妖婆。

    朱?是寒庶子弟出身,他母親靠賣布供他讀書,他很難理解天子、太后的思維,一臉困惑。

    呂布苦笑道:“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像他們這種從來不為生計發愁。從來不需要自己買東西的人,自然會這樣認為。自然不會珍惜民眾辛辛苦苦交上來的賦稅錢財,哎,本公只怕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也會被他們當做很容易得到的東西,毫不珍惜。”

    朱?能說什麼呢,他越來越認清了劉辯的實質,這是一個扶不起的皇帝,扶持著這樣一個皇帝來大漢中興。難啊。

    呂布出了宮城,走不多遠,便是呂布的大司馬府。

    這大司馬府建造的清素淡雅,古樸實在,沒有任何雕樑畫棟花裡胡哨的成分,也一點都不金碧輝煌,看起來非常不襯呂布的身份。但為呂布贏得了一定的名聲,入得府內,一應建築都隨著呂布的授意,看似平常的宅院卻佈置了大量機關,防禦能力甚至在皇宮之上。

    大司馬府旁邊的一應建築都是呂布麾下文武將領的,舉凡六品官以上的官員都需要把府邸安在洛陽。

    大司馬府後面是一個匡闊的練武場。練武場下面有個匡闊的地道通往外城的中央軍駐地,另外還有一個秘密的地道通往皇宮,這兩個地道都是忠於呂布的工部尚書鄭渾負責建造的,司州牧朱?、將作大匠李植並不知曉。

    呂布人雖在內城的大司馬府裡,可隨時控制宮城裡的皇宮和外城的中央軍。

    為了讓洛陽不止因為人口密集而淪為後世帝都那樣。呂布特別奏請天子劉辯,為中都洛陽設立了四個陪都。分別是東都開封、西都長安、南都宛城、北都鄴城,以各自的職能分擔洛陽城的壓力。

    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悠久,不只是北宋一朝,早在夏朝帝杼時期,便曾在開封一帶建都二百多年,隨後商朝曾在開封一帶建都二十七年。西元前八世紀,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

    戰國時期魏惠王遷都大樑,引黃河水入圃田澤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還修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乃得稱霸于諸國,使大樑城與秦國的咸陽、楚國的郢都並列,成為當時國內最發達的名都大邑,魏國在大樑建都,曆六世一百三十六年。

    西元前二二五年,秦兵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樑城,開封首次遭毀滅性水災,魏王被迫投降,大樑城毀,魏國滅亡。之後,秦國在大樑地區設置了浚儀縣,兩漢承襲。奇怪的是,浚儀縣旁邊也有一個開封縣,不過不屬於陳留郡,而屬於滎陽郡。

    呂布將陳留郡改名為開封郡,將滎陽郡裡的開封縣擴進去,在大樑城的遺址上重修開封城,立為東都。

    開封周圍河澤密佈,不僅有濟水、穎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還分佈有圃田澤、蓬澤、牧澤等天然湖澤,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水網,農業灌溉便利,農業發達,可以成為農業中心,另外因為這附近河道縱橫,航運發達,開封也可以重現北宋時期航運中心的盛景。

    呂布命工部督促整修一條從洛陽通往開封的馳道,同時督促豫州建設兵團抓緊整修開封城及其周邊河道。

    西都長安是西漢時期的都城,南都宛城是光武帝劉秀的龍興之地,也是東漢近半豪強的祖籍,以這兩個地方為陪都,無需贅述。

    一條通往長安的馳道已經修好,通往宛城的馳道也近修好。

    重修長安,這裡作為西部發展的龍頭,又在長安布下一部分兵力,以震懾涼州、益州。

    重修宛城,作為震懾荊州的橋頭堡,布下部分兵力。

    鄴城作為陪都,原因也自不待言,只是通往鄴城的馳道修起來有難度,因為要橫跨黃河,要興修黃河大橋,這是跨時代的工程,不過既然宋朝能修成黃河大橋,呂布相信漢朝也能修成。

    呂布曾經有過一個大膽的設想,他想把開封城所在的開封郡、鄴城所在的魏郡、宛城所在的南陽郡都合併入司州,又把原先分出去的河東郡、河內郡都劃歸司州,再把豫州的潁川郡併入司州,這樣一來,司州轄有河南郡、弘農郡、馮翊郡、扶風郡、河內郡、河東郡、開封郡、魏郡、潁川郡、南陽郡等十郡,地盤堪稱九州之首,囊括了大漢最富饒的地方。

    呂布假意推舉朱?為司州牧,朱?知道呂布的本意,堅決推辭,其他朝臣也紛紛退卻,司州牧的頭銜便要落在呂布頭上。

    呂布正準備走馬上任,董昭、郭嘉、賈詡、王朗、華歆等從龍一黨卻來勸阻:“主公,萬萬不可擴領司州,因為那樣難免會讓天下人看出主公存有私心,現在天下尚未平定各地均有觀望的諸侯,若是主公現在私心自為,其他諸侯便有了藉口不歸順朝廷,為今之計還是先以安定社稷匡扶漢室為要,先平定徐州陶謙、壽春袁術,然後再行討伐荊州袁紹,等天下諸侯盡數平復之後,再行大計不遲。”

    呂布細想一番,發現自己這個決定很荒謬,因為不管自己做多大的司州牧都不影響自己對整個大漢的掌控,自己將來恐怕要執掌天下,如果現在把司州搞得太大,到時交給誰做司州牧,自己都不放心,思前想後,最後決定按照後世直轄市的做法,將四個陪都所在的郡都設為府,由朝廷直轄,跟州平級。

    取消東郡,東郡在黃河以南部分補入開封,滎陽郡東邊部分補入開封,開封郡改為開封府,開封府尹由原滎陽郡太守杜畿升任。

    東郡在黃河以北的部分補入魏郡,河內郡以北部分地區補入魏郡,魏郡改為大名府,大名府尹由原洛陽令楊沛升任。

    取消扶風郡、馮栩郡,將扶風郡大部分地區和安定郡、漢陽郡、隴西郡、武都郡並起來建立雍州,雍州刺史由京兆尹鐘繇升任,將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金城郡並為涼州,郭縕繼續留任涼州刺史。

    將馮栩郡大部分地區併入朔州,皇甫嵩繼續留任朔州牧,扶風郡、馮栩郡靠近長安的七八個縣併入跟京兆府一起併入長安府,京兆尹鐘繇擢升為雍州刺史之後,京兆尹改為長安府尹,由原陳倉縣令張既升任。

    將南陽郡北邊諸縣併入河南郡,將南陽郡改成南陽府,原南陽郡太守便轉為南陽府尹,由徐邈升任。

    滎陽郡西邊、潁川郡北部併入河南郡,擴編的河南郡更名為河南府,由魏郡太守滿寵轉任。

    河南府與河東郡、河內郡、潁川郡、弘農郡一起並為司州,呂布由大司馬兼任司州牧,司州之所以能管直轄府河南府,是因為司州規格最高,原來的司州牧朱?改任冀州牧。

    王朗進言道:“主公,既然這次行政區域變動已經涉及了司州、冀州、豫州、雍州、涼州,不妨借此機會,把全天下的州郡縣的行政區域都做一下變動,同時任免一下各地州、郡、縣長官,以示還都的新氣象。”

    呂布採納了王朗的進言,嚴格規定了州(府)、郡、縣、鄉、亭、社、保、甲各級的行政區劃,以五郡為一州,以五縣為一郡,以五鄉為一縣,以五亭為一鄉,以五保為一亭,以五甲為一保,這個五不是恒定數字,在四到六之間,通過增設、刪減行政區域,呂布輕而易舉地罷免或貶斥一些不擁護自己又沒有什麼能耐的官員,同樣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提升一些擁護自己同時又有一些能力的官員。

    其中增設社這個行政區域,是取結社互助之意,社、保、甲都是村民自治,社長、保長、甲長可以繳納一半賦稅,但要負責好所有事宜。從亭級開始納入政府編制,開始設置鄔堡,但嚴格限制官吏數量。

    為了杜絕中小世家的新生,為了杜絕大戶欺壓散戶、小戶,採用每戶多少田畝的田畝制度,誘使各個大戶家庭分離戶口,進而強制分戶,各家家主只留一個兒子在身邊養老送終,其他兒子結婚後必須要分戶另外居於其他地方。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6

第746章 簡體字和普通話

    還都洛陽後,呂布就開始著手統一全國語言文字,逐步推行簡體字和普通話。

    呂布在五年前推行全民教育政策時,就開始嘗試推行簡體字,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簡體字已經獲得了大部分民眾的認可,只是被一部分世家士子們強烈反對,一直大罵簡體字為殘體字,拒絕接受簡體字印製的任何報紙、書籍。

    呂布心裡明白,繁體字也罷,簡體字也罷,都是文字的一種表現形式,跟西方人用拼音文字一樣的道理,繁體字並不比簡體字高貴多少,那些世家士子們反對普及簡體字,只是因為繁體字比較難學,可以有效地減少勞苦大眾的識字率,可以有效地保障他們這些識文斷字的世家士子們的優越地位罷了。

    簡體字不僅比繁體字好學好記,還節省學習、寫字的時間進而提高學習、書寫的效率,還節省筆墨,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最快時間裡實現全民教育的目標,一旦大部分民眾都能夠讀書看報,都能夠參加科舉考試,那世家大族的統治還能那麼穩固嗎?

    呂布想到全民啟智的宏偉前景,就堅定自己推行簡體字的初衷不改,他一邊用王朗、華歆等世家人物去跟那些世家士子磨嘴皮子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卻下令此後所有報紙、書籍全部印成簡體字,逼著那些士子們去適應簡體字。

    現在大漢境內的書籍裡,一半簡體。一半繁體,相信不到五年。繁體便會消失,成為語言專家們的專長。

    繁體改簡體,實際上並不複雜,本來就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筆劃複雜難以書寫的,那些常用字裡面只有一千多個文字是繁體,剩下的都很簡單好寫,而那些繁體字多半都是以簡單符號替換原來的偏旁,或者省去字形的一部分。基本上簡體字跟繁體字之間還是能夠互相辨別出來的。

    大學者蔡邕、鄭玄對呂布簡化文字都持支援的意見:“本來文字都是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簡化一直是主要傾向,篆書、隸書、楷書都有簡體字。推進教化萬民的歷史重任,就要提高民眾的識字水準,增加民眾識字水準的捷徑便是把複雜的文字簡化。”

    歷史上,從南北朝時代,便開始出現了簡體字。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簡化的原則是約定俗成。太平天國時期,為了提升識字率,在太平天國玉璽及官方文件都書簡體。後來五四運動的白話文運動掀起了一場文字簡化運動,著名的國學家胡適也不反對。

    經過呂布親自編訂的簡化字字典,經過有關人士統計,極大地減少了文字的筆劃數目,原來的繁體字平均筆劃是十六畫。簡化後平均筆劃是十畫,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記憶難度。經過五年的推行,冀州當地民眾基本上都能看得懂簡體版報紙,也能親手寫書信,很多底層民眾也變得喜歡看書,這樣也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詩詞歌賦、傳奇小說、出版印刷業、造紙業全部都帶動起來了。

    統一了文字為簡體字之後,呂布又統一了書寫,以簡體楷書為標準。

    在楷書產生之前,已有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範統一的,這是中國最初的規範化書體。隸書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從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故名隸書,將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劃,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楷書又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筆劃更簡爽,猶若楷樹之枝幹,故此得名。

    當代大書法家鍾繇最擅長楷書,甚至可以說是楷書的創始人,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可王羲之是一百年後才出世的,呂布只能用自己破爛不堪的毛筆字來啟發鐘繇,讓他在楷書上能更進一步,果然這開宗立派的大書法家就是不一樣,他竟然從呂布破爛不堪的毛筆字上領悟到真諦,他後來寫得楷書已經無限接近後來的楷書,跟王羲之的楷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呂布原來跟隨蔡邕學寫字,蔡邕老先生寫的都是小篆和隸書,呂布學了幾年除了勉強能修身養性之外,書法造詣並沒有多大提高,反倒是琴藝有所長進,畢竟彈琴時可以跟蔡琰小師妹談情。

    呂布最終發現,他還是習慣楷書,就乾脆不去叨擾蔡老先生,而轉向鐘繇學習楷書,為了學習楷書,呂布還否決了鐘繇由京兆尹升任雍州刺史的任命,改命法衍為雍州刺史,而鐘繇升任廷尉,一邊在朝廷做官,一邊教授呂布楷書。

    呂布跟著鐘繇學了幾年楷書後,從臨摹到有自己的風格,費盡了心思,到最後,呂布在書法界也儼然是獨具風格的一代大家,畢竟呂布的書法力透紙背狂放恣肆,有著鐘繇無法企及的霸氣,呂布成了有名的書法家後,也開始熱衷給各種各樣的建築題詞了,而換做之前。他是絕對不敢獻醜的。

    簡體字的推廣如火如荼,普通話的推廣也絲毫不慢。

    東漢時期的普通話以洛陽話為標準音。洛陽話原是東周通用全國的雅言,《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孔子講學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魯國方言,孔子成為推廣民族共同語的先驅。

    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以洛陽語音為標準的通語從中原傳向北方和江左一帶。隋煬帝楊廣以洛陽為首都,把數萬戶富商大賈從全國各地遷徙到洛陽。推廣以洛陽為代表的正音和正語。唐朝時,洛陽話被看作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唐代科舉時賦詩作文也提出了語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從魏晉南北朝流傳下來的以洛陽語音為標準音的《切韻》的規範。洛陽話和汴京話十分接近,兩地流傳的語音被稱為“中原雅音”,“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

    呂布也不可避免地沿用洛陽話為普通話。他倒是想用北平話做普通話,但是此時的北平人講得方言跟一千八百年後迥然不同,根本不是一脈傳承的,畢竟北平那個地方在歷史上被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滿清人頻頻佔據過,夾雜了太多外來的語音,變異太大了。

    因為從東周到春秋戰國再到東漢。大部分時候的官方用語都是洛陽話,所以呂布在推行以洛陽話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的過程中,並未遇到太大阻力。

    呂布開始只規定了兩點,以後不論是招官吏還是招兵,不會說普通話的一律不要;不會說普通話的一律不得入洛陽城。這兩點就督促大部分漢人都努力地學說普通話。

    呂布後來發現那些偏遠地方的中下層民眾生活富足起來以後,發現官員的權力被呂布限制得死死的。他們也懶得當官,更不想跑那麼遠去洛陽城,結果距離洛陽千裡外的大部分地區還是以方言為主。

    呂布非常不滿,他偏執地希望,將來的大中華地區只有一種文字,只有一種語音,他不想再聽到那些聽不懂的雞同鴨講的鳥語,所以隨著他權力越來越大,他推廣普通話的政策越來越嚴,先是頒下一個法令“所有不會說普通話的人一個月罰十錢”,對於這麼輕的罰款,很多偏遠地區的人都不以為然,後來這個法令逐步嚴厲到“不會說普通話的人一個月罰一百錢”,甚至於“普通話標準不到二乙水準的不能做官”。

    呂布為什麼對推行普通話這麼病態這麼偏執,因為他在二十一世紀就是一個從北方到南方上學的苦逼,南方很多城市的方言都很難學,而且當地土著非常排外,外地人不說他們的方言就會被他們坑騙被他們冷遇,而且不同方言的人在一起很難成為朋友很難建立信任關係,方言的存在對於整個經濟的融合發展絕對是弊大於利,對於一個國家的齊心合力眾志成城也是一種阻力,所以呂布由自身的處境出發,強烈推行普通話。

    呂布對於推廣普通話是有清楚的認知,這絕對是一場漫長的戰役,現在畢竟還是處於小農經濟時代,國家強制力再高,方言都不會遇到危機,畢竟很多人是常年不離家鄉的,他們在家鄉當然是說方言,像明朝的時候曾經強力地推行過一段時間的官話,但只是城市裡的人們講官話,農村的民眾還是用方言,因為農民是大部分人,所以過了沒多久,城市人也開始說回方言,明朝的普及官話運動失敗了。

    呂布對未來普及普通話是有信心的,隨著呂布對經濟、科技、文化各方面的不斷改革,大漢必將打破小農經濟的束縛,逐漸地走入工業時代,到時候人口流動頻繁、地區交互頻繁,除了一些行將就木的老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要出遠門都要接觸普通話,到時候普通話的推廣便會進入黃金時代。

    呂布估計一下,大概十年後,就能迎來普通話的黃金時代,到時候涼州人見到揚州人,幽州人遇到交州人,他們之間已經不再需要翻譯了。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7

第747章 一把殺豬刀

    呂布還都洛陽城之後,中央城堡留給當地駐軍,皇宮留作天子行宮,呂布的大司馬府亦留作呂布的行館。

    中央大學堂所有師生也遷往洛陽,中央大學堂在鄴城的院舍裡開設設立中央大學堂之外的一個地方性高等教育學校,河北大學堂。

    呂布到達洛陽後,著手開始統一文字、書寫、口音。

    呂布繼續重申了統一的宗教信仰,以通天教為國教。

    重申了統一的兵制,以龍驤軍、羽林軍為皇家衛隊,以虎賁軍為大司馬府護軍,以中央軍為正規軍,以郡兵、縣兵、鄉兵為地方防禦力量,以建設兵團護兵為補充防禦力量,同時著手建立近海水師和遠洋海軍。

    又統一了軍政體系,皇帝為最高權力擁有者,內閣則為中央朝廷最高權力執行機關,大司馬為內閣首輔,太傅為內閣次輔,內閣之下為軍務院、政務院、禦史台、廷尉,軍務院負責所有軍務,由大司馬呂布掌管,轄有統帥部、軍政部、軍參部、軍情部、軍備部、軍需部,政務院負責所有政務,由尚書令董昭、左右尚書僕射王朗、華歆掌管,禦史台掌管監察事務,由御史大夫田豐負責,廷尉掌管最終司法,由鐘繇負責。

    同時呂布依然執掌司隸校尉職權,司隸校尉麾下人馬由原來中情司改制而成,河南尹滿寵兼領司隸校尉長史,代呂布管理中情司,執掌監察大權。

    既為河南尹又兼領司隸校尉長史。權柄太大了,事情太繁雜了。滿寵從鄴城令開始做,已經做了五年,頻遭彈劾,呂布對他也有一絲不放心,因為他對世家太過寬容,便讓他出京任青州總參軍兼領禦史台青州都禦使,因原青州總參軍王修不畏權貴,便招來洛陽為司隸校尉長史。至於河南尹的位置,則由陳宮受領。

    軍隊的編制日趨標準化,中央大學堂軍事學院和呂布近衛師教導旅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培養了大批青年將領,充實到基層指戰員隊伍,現在不論是正規軍還是地方軍,都有完備的伍、兩、隊、營、旅、師軍事長官、參軍體系,這樣健全的指戰員、教導參謀體系既可以保證一個軍隊不會因為某些軍官陣亡而土崩瓦解。也可以保證不會因為某些軍官投敵而全部叛變。

    因為佔據了朔州、涼州和東部鮮卑草原,同時跟中部鮮卑、烏桓、東羌保持良好的關係,再加上健全的畜牧業,以及賽馬、馬球等比賽的推動,使得大漢戰馬保有量在五年內就逼近漢武帝時期的規模,大漢正規軍有三十萬人馬。其中騎兵就有十萬人馬,剩下的步兵平時長途行軍時也不是步行,而是坐著四輪馬車。

    隨著秦直道、馳道的修復、新修,未來大漢各個重鎮之間的軍事互相援助速度大大提高,每兩個城池之間都可以做到一日增援。再加上健全的郡縣兵制度和建設兵團護兵制度,使得各個郡縣城池、鄉亭塢堡都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兵士扼守。中央朝廷治下這些州郡不再像以前那樣到處都是漏洞。

    黃河水師、長江水師、渤海水師、東海水師以及遠洋海軍的陸續建成,也使得大漢中央軍的戰略縱深大大提高,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勢力,這些水師裡面都建有水軍陸戰隊之類的精銳部隊,可以執行近海近水登陸奇襲作戰,極大地豐富了常規作戰的方式。

    呂布在官吏制度上,逐步推行了技術官僚制度,在中央大學堂建立了專門的官吏學校,即政治學院,讓之前未曾參加過的官吏分批進入培訓,讓後來考上來的學員結合實際去學習,運用後世的歐美國家的公務員培養體系,教授他們現代公務員行政思想和辦事方法,並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思想教育,用盡全力清除他們的官本位優越意識,培養他們成為真正的公僕。

    此後不管是從軍隊轉作地方官吏的,還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的,都要經過政治學院的培訓,筆試合格了,面試合格了,方能分派到各地做官。

    呂布若在中都洛陽時,舉凡七品官以上的官吏任免都要由他首肯,他不在時,則由尚書令董昭與左右尚書僕射王朗、華歆決斷。

    呂布從現在開始,就盡全力培養對自己忠心的官吏,而不是對大漢劉漢皇室忠心的官吏。

    呂布面試的方法近乎於作弊,因為他是運轉道術,用高出常人很多的精神力去催眠對方,誘使對方說出自己心裡的秘密,這樣一來,所有被呂布面試過的官吏,若是沒有任何能耐或貪腐嚴重,一眼就被呂布看穿,淘汰出局,有能耐又對呂布忠心、又沒有廉潔問題的一律任用,那些有能耐但對呂布無感的往往都被呂布留下來,不斷地催眠,不斷地洗腦,直至他們完全接受了呂布的一系列思想、政策,成了呂布的忠誠部下,呂布才放心地把他們任命為地方官吏。

    呂布做這樣的事情,是長年累月,見縫插針地做,他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所有六品官以上的官吏全部面試完,在此基礎上再面試三分之一的七**品官吏。

    呂布後來有幾分厭倦了這樣的面試方法,畢竟官吏太多,一個個地面試太累,後來他乾脆一次性面試一大群人,洞察每個人的秘密,再到後來,呂布決定還是由中下層民眾監督吧,那還是比自己一個人監督要輕鬆要客觀。

    在地方區域設置上,呂布引進了一個社的編制,是從後世的社區變化而來的,一個社既是一個行政區劃,更是一個互助勞動社,這個社裡面的官吏、富商、地主都要簽訂扶貧助困的契約合同,扶貧最多者為士、紳、勳等爵位。扶貧不力者則撤去他的爵位,並給予相應的罰款。若是這個社裡面有餓死的。這個社裡簽訂人都有罪,官員撤職,富翁罰沒家產,若有瞞報不為者,全家為奴。呂布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方法,逐步建立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眾生相濡以沫的社會。

    倭國雖然有千般罪惡,但他們有一點很讓呂布羡慕。就是他們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構成的穩定的橄欖形社會,呂布也在大漢建立起由寒門庶族、軍人、文士、商人、工匠、自耕農、小地主組成的中產階級,以對抗那些世家大族。

    呂布希望將來大漢的主體社會是八成中產,一成權貴,一成貧賤,貧賤皆因懶惰而非制度。

    呂布通過掌控的情報組織,嚴厲打擊那些妄想打造世家大族的妄人。不論他才能多大,都一律剷除。

    呂布還讓天子劉辯以汝南袁家的反面例子,下詔禁止世家結親,禁止世家聯姻,因為那樣的強強聯合組成的力量太過強大,威脅皇統。皆謀逆之罪,世家想要長久下去,就必須要跟寒門庶族、貧民結親。

    呂布為了防止下面的將領尾大不掉,開始逐步地廢除部曲制度,根據每個人的職位。只准容許有一到一百名衛士,多者視同謀反。而且還有各級參軍率領的憲兵隊伍進行監控,相信以後謀反的幾率少之又少。

    為了防止那些世家大族再次發動叛變,呂布逐步取消那些世家豢養的家兵、門客,把他們的家兵歸整到地方郡縣兵或建設兵團的體系裡面,至於世家豪富們的安全,則聘請由各地退役郡縣兵們組織起來的護衛,這些護衛組織都掌握在當地郡尉、縣尉手裡,而郡尉、縣等各地武官全部是從呂布麾下走出去的親信將士。先從那些叛亂世家、貪腐世家開始著手削除他們的武力,進而推及到中立世家、親善世家,到最後,下了嚴格的命令,不准任何家族蓄養士卒,不准私自持有兵器,否則視同謀反,一舉把世家叛亂、擁兵自重的根子給除掉了。

    在全民皆兵的國策中,添加了一條:“家僕、雇農皆有權力和義務從軍,家主不得阻攔,若阻攔也視同謀反。”這一條也遏制了某些世家家主們妄圖通過武裝他們的家僕、雇農進而擁兵自重甚至叛亂的打算。

    呂布在這五年時間裡,除了一心一意要把溫縣司馬家、太原王家、弘農楊家、汝南袁家給滅掉,他還想滅掉那些在魏晉時期崢嶸起來的琅邪王氏、譙國桓氏、潁川庾氏、蘭陵蕭氏,特別是東晉王導、王敦的祖父王祥所在的琅邪王家,可當呂布派人去琅琊郡,想借機除掉那個製造出臥冰求鯉的愚孝謊言的裝逼犯王祥時,王祥卻嗅到什麼味道似的,搶先一步,扶母攜弟遠避廬江,隱居起來,呂布派出的特工遍尋不著,遂罷之。

    呂布十分清楚,這些依靠經學、孝悌起家的世家大族都是善於偽裝的貨色,就像溫縣司馬懿在曹操、曹丕、曹叡下麵都夾著尾巴做人,呂布除了消滅那些明面上對自己有敵意的世家,對那些暫時依附自己的世家,比如河東衛家、河東裴家、清河崔家、巨鹿田家等世家,他一直留著戒心,從來不會讓任何一個世家坐大,也不會像曹魏皇室那麼愚蠢地讓司馬懿、司馬孚、司馬朗都位居高位。

    天子劉辯的時日已經不多,呂布就讓他為自己做一把殺豬刀,讓劉辯頒下詔令,強力推行分家制度,每個世家都只能有一兩個子弟留在原籍,其他子弟結婚後須要搬遷到其他地方,讓那些子弟眾多的世家四分五裂,分散各處,嚴格控制某些家族在軍隊、官場的實權位置,以遏制世家對皇權乃至對呂布自身權力的反撲。

    PS:這本書在上的均定不過五百多,給作者帶來的收益很差,原因有二,第一是作者寫偏了,寫得不好,可讀性不夠,第二是盜-版太猖獗,其中以百度貼吧為最,那裡面的人們甚至根本不知道起-點的存在,這樣說吧,貼吧的人們如果不來發言,沒有任何人權,作者不會因為您們的言論而對文章有任何改進,因為你們沒有尊重作者的勞動,不配得到作者的尊重。

    上一章有人抨擊說有地域歧視,可現實中地域歧視是南方人先對中原人的,立都在洛陽,為什麼不能用洛陽話,難道要用南蠻、山越的話?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8

第748章 漫長的戰爭

    一提及世家,呂布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說實在的,呂布也討厭這樣的自己,他也想雲淡風輕地跟那些世家子弟一起吟風弄月,只談風月,不談國事。

    但呂布心裡十分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出身,以他的出身想要跟那些世家子弟吟風弄月,怕是立馬遭到他們的白眼冷遇,這一世那一世都是一樣的。

    呂布骨子深處沒有奴性,他不會對那些看重投胎投得好不好的混蛋們說任何卑躬屈膝的話語,更不會對那些不代表自己利益卻反而要騎在自己脖子上作威作福的世家權貴們說“你們千秋萬代!”

    在那一世做吊絲時,他是一個時常抨擊時政的糞青,很多聰明人都嘲笑他:“你那麼關心時政有什麼用?你又不能改變這個社會!”

    呂布心裡感到莫名的悲哀,國人竟然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我們是納稅人,我們辛苦工作繳納出去的稅,養活了那些官老爺,那些官老爺們做的不對,我們沒有資格批評嗎?!官府提供的是行政服務,我們交稅是要購買這種服務,結果這種服務讓我們極為不滿意,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投訴不能抱怨?!”

    就是因為國人都是那種消極的心態,再加上那偉大的有關部門刻意地抑制公民、納稅人權利的宣傳,使得公民社會遲遲沒有建立起來,大部分國人都成了權力的奴隸,只知道納稅是自己的義務。卻不知道自己還應該享有納稅人的權利。

    把大學的哲學課本丟開,把中學的政治課本丟開。把小學的思想品德丟開,把所有的歷史教科書丟開,把有關部門強加給民眾的思想觀念丟開,重申一個基本的事實:納稅人與官府公共服務部門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契約關係,納稅人向官府公共部門支付報酬,官府部門承擔向納稅人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務的義務,並隨時接受納稅人的監督。在這個契約中,納稅人扮演的是雇主的身份。政府公共部門扮演雇員或服務員的身份。搞清了社會契約關係,才會明白納稅人應享有相應的權利,而不是在大棒政策下那種只交稅而不談權利的事。

    作為納稅人,應該享有人身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保護的權利。納稅人交了稅,官府公共部門首先應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就是公共安全服務。如果納稅人的人身生命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護,顯然就是官府公共服務部門的失職。另外,當納稅人在向提供公共安全服務的警方尋求保護時。只是在享受屬於自己的基本權利,是不用向誰感恩戴德的。

    作為納稅人,應該享有生存權得到保障的權利,官府公共部門有義務保障每個納稅人生存權。當納稅人因環境污染、有毒食品、失業、自然災害等諸多因素生存權利受到侵襲時,官府公共服務部分就必須立即行動,以最大限度保障納稅人的生存權。官府公共服務部門保障納稅人的生存權不是恩賜。是納稅人自己購買的天然權利。

    作為納稅人,應該享有官府公共服部門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務的權利。凡是官府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每個納稅人都應有平等享受權利,而不是以種種藉口只允許部分納稅人享受這些權利,而將另一部分納稅人排除在外。在享受官府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的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每個納稅人都應平等的享受到。同樣,納稅人在享受任何一種公共服務時都不是在接受恩賜。而是自己天然權利,只有在**社會的大棒政策下才會逼迫人去感謝“皇恩浩蕩”“謝主隆恩”。

    作為納稅人,應該享有監督批判官府公共公服務部門的權利。納稅人與官府公共部門之間建立的是一種契約關係,是納稅人以支付稅款的方式供養了官府公共服務部,當然有權對其進行監督批判,官府公共服務部門也有義務接受納稅人的監督批判。現實中,不少納稅人生怕得罪了官府的人而不敢對其監督批判,其實這完全是把問題搞反了。為什麼納稅人供養了官府還怕得罪他們呢?應該是官府官員怕得罪納稅人才對嘛?因為顧客就是上帝啊!不要忘了納稅人永遠都是官府公共部門的顧客。

    作為納稅人,應該享有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權利。官府部門作出的每一重大公共決策,納稅人都有權參與,有權反對嚴重侵犯納稅人自身共同利益的決策,有權抵制對改善納稅人生活毫無助益的決策,有權制止官府部浪費稅款的行為。

    很顯然,在有特色的主義下談納稅人的權利,是一種類同于追求民主、自由的奢望。

    某一個國度,縱橫上下五千年,換了無數朝代,普通納稅人都不曾真正享有納稅人的權利。

    這個國度一直都非常有特色,它的特色就是權貴統治,官本位體制一直在捍衛著這種特色,要想讓這種特色變成真正有良心、有道德、善良的、有人性的制度,還需要非常艱苦卓絕的努力。

    在東漢末年,是世家大族在阻礙社會的發展進步,在明朝末年,是東林黨等官僚集團在阻礙社會的發展進步,歸根結底,在任何朝代,都是既得利益集團們在阻礙社會的發展進步,除非一個有威望有軍權的鐵腕人物自上而下緩慢的、穩健地、有技巧地改革,否則任何一個既得利益集團使得大部分民眾都怨聲載道的王朝都無法長久地生存下去。

    呂布在想,再過若干年,天下平定了,將來多得不是戰爭,而是極其需要耐性的緩慢的、穩健、有技巧性的改良運動,比橫衝直撞的戰爭要更耗費腦筋。

    不管如何,呂布都想建立起一個以軍人、寒庶文士、商人、自耕農、工匠、賢良世家為中堅力量的政權。那樣的政權建立起來的社會應該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

    橄欖型社會,中間階層的數量和規模比較大。精英和底層的數量相對較少,中產階層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力量,他們是溝通精英和底層的橋樑和紐帶,龐大的中產階級具有對社會貧富分化較強調節功能和對社會利益衝突較強的緩衝功能,這樣的社會階層,才能讓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下去。

    可自古以來,上下五千年,這個國度所有朝代建立起來的社會階層都是處在“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狀態之中。在這種社會結構中,經濟社會資源的分配存在很大問題,貧富分化比較嚴重,階層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比較激烈,沒有龐大的中產階層作為緩衝帶,像“仇富”、“仇官”等社會不滿和怨恨情緒一直都存在著,也是誘發社會洩憤等大規模群體性衝突事件的“助燃劑”。“肉食者鄙”,“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一點點地激化著,貧富分化所導致的階級對立一直著加劇“為富不仁”和“殺富濟貧”並存促推式的永無休止的階級鬥爭,于國于民於生產力都極為不利,最終導致了一個王朝的覆滅。

    東漢時期。學術精英們學而優則仕轉化為權力精英,然後數代為官,培植了大量家族子弟、門生故吏,構成了強大的排斥性體制,日益固化、僵化。底層民眾根本沒有向上流動的平等機會,而且一代代地貧弱下去。甚至越來越窮,從富農落成貧農,後來又淪落成佃農甚至賣身為奴。

    這一切跟後來某個朝代何其相似,那個朝代由權力精英以及依附于權力精英的資本精英、知識精英們構成的體制,已經成了某些權力精英的祖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所反對的階級社會,底層民眾縱然得到了大學教育,也很難改變自身的命運,頂多是從搬磚民工升級到碼數、碼字民工,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窮二代”、“新生代農民工”、大學生“蟻族”等問題,就是底層被“鎖定”的現實例證。

    本來官府可以通過社會政治改革,改寫不合理的社會規則,給民眾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實現各個階層之間的良性社會流動;可以通過公共政策的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和利益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向富人階層徵收高額的累進稅來補貼窮人;可以通過公民教育和宣傳工作,提高民眾的參與意識和能力,培育健全的公民社會,良好的公民社會是抵制國家侵犯個人權利的重要力量,進而充分發育公民社會,提高公民的社會參與水準,來實現社會結構的調整和轉變,避免王朝的覆滅。

    不過,用腳後跟去想,那一朝的官府衙門是不會那樣思考問題的,他們竭盡所能地維持穩定,就是讓階層固化,讓啞鈴型社會固化,讓富的更富,讓窮的更窮。

    那些官僚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是騎在民眾頭上,摁著民眾的脖子,讓民眾屈服。出點事,百姓不過是要個真相、解釋、說法或扶慰,但通常得到的回應卻是天上地下全副武裝的耀武揚威,沒有人出來表態,更沒有安撫,小事搞成大事,激化情緒,製造官僚與民眾的階層對立,埋下仇恨的種子。

    那樣的社會發展下去是沒有任何希望而言的。

    所幸的是,呂布已經從那個固化的社會裡逃脫出來,沒想到他又回到現在這個固化的社會,他若是任由那一輩的問題在這一輩子重演,他呂布還有生存下去的意義嗎?

    這場改變這個國度五千年頑疾的戰爭是漫長而艱巨的,呂布現在只贏得了前面幾個小戰役而已,更艱苦的還在後面,他要冷靜、沉穩以對。

    PS:那些動不動就說作者憤青的人們,別忘了你們的出身,要是你們是官宦子弟,反對作者是正當的,但你們本身是草民二代,不認清自己的處境,還來辱?作者,就太不應該了。這篇文章雖然有些枯燥,但很有意義,希望有點頭腦的讀者能夠仔細讀讀。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8

第749章 成也賈逵敗也賈逵

    呂布雖然一直在極力地打壓、遏制世家,但他明白,世家是世代為官的家族,而且都是郡太守、州刺史、三公之類的高官,像這樣的家族,底蘊都非常豐厚,並不是自己三五年時間就能完全剷除的,而且只要存在官本位和門第觀念,消滅了一個世家,就會出現另外一個世家。

    像後世的黴國、倭國之類的發達國家,雖然號稱民主國家,但一樣有萬惡的政治世家,世世代代高官,父子兩代總統、父子兩代首相的不勝枚舉。

    像後世某個國家,雖然號稱選官任官看重才能,但官吏選拔考試中,官員的子女不論資格如何,都能中舉,反觀那些很有能力的貧寒二代,根本是官員子女的墊腳石,偶爾有一些貧寒二代能夠考中,也只是因為官府衙門需要有人做實事、幹髒活、做替罪羊,幾乎所有實權衙門的正規編制,都充斥著官員的子女,還有一些富人的子女,反觀貧寒人家的子女往往都是偉大的臨時工。

    門第之見,人分三六九等,是這個國度幾千年都沒能洗掉的首惡,也是官本位思想的根基所在。

    面對同等的勞動付出,擁有同等獲益資格的平等,似乎永遠不存在;作為社會基本元素的人的法理上的平等,永遠不存在,而因為投胎投的好而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彷佛成了常態。

    有句爛俗到極點的話,存在就是合理的。彷佛中下層民眾生來就該忍受這些不公平的一切,就因為他們沒有投好胎。就該忍受一輩子的折磨。

    呂布從來不這麼想,面對那些喪盡天良卻披著華貴外衣的世家士族,愚昧的百姓心裡,他們的卑微和忍辱負重和麻木,恰恰隱藏著對權貴的憎惡與恐懼,一旦忍耐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沒飯吃了活不下去的時候,這些看似愚昧看似卑微彷佛權貴腳下爛泥一樣的貧下中農們就會爆發出驚人的破壞力。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都是魚死網破的拼殺,對大漢民族來說都是一場浩劫。

    呂布不容許再有這樣的浩劫,因為大漢傷不起。

    呂布想把民眾對權貴的憎惡,通過一個合適的管道,來轉化為對社會的推動力,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與其建立一個看似是新的卻是換湯不換藥的封建王朝,作為一個有著一千八百年遠見的人。呂布在想,自己是不是應該賦予這個民族一個嶄新的靈魂呢?

    呂布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是一個對人人平等有基本認知的王朝,一個上位者能夠不再輕賤下位者生命的王朝,一個權貴們擁有高貴身份同時擁有高貴品格的王朝,一個人人都遵守基本社會契約制度的王朝。

    如果沒有那四點。即便不是王朝,而是沒有皇權的共和,又如何?!

    指望呂布一個人單打獨鬥建立起一個趨近于完美的王朝是不可能的,他必須要任賢用能,聚集東漢末年大部分可用的人才投入到這場漫長而艱巨的工程中。

    這場艱巨的工程中。需要的不只是會打戰會搞破壞的軍事人才,更是會治政會搞建設的行政人才。這兩種人才都需要,缺一不可。單單一種屬性的人才都可以重用,都掀不起大浪來,不用太過提防他尾大不掉,反客為主。

    但是有一些奇才,是既能打戰又能治政的,比如像曹操、司馬懿這種在軍事、行政上都是大才的人物,最容易成為架空皇帝的權臣,必須要防備,也許在之前是忠臣,但他們一旦身居大位沒有制約,野心必定升騰,歷史上血淋淋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呂布對這樣的人才是既重用,又提防,特別是那種還有些野心、有點桀驁的,比如李嚴,再比如那個由荊州將軍徐晃薦舉的軍政奇才賈逵。

    呂布進入洛陽,在大司馬府裡安定下來,各地軍事主官紛紛來洛陽向呂布彙報軍情並接受呂布的定期面試,因為呂布知道,人心不是恒定的忠誠,隨時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掉忠誠度,所以呂布要每隔一年半載就對麾下旅級以上將領進行面對面的傾談,以苦修道術而不斷增強的精神力來洞察對方是忠於自己的。

    徐晃身為荊州將軍,屯兵在南陽府治地宛城,宛城到洛陽已經興修好了馳道,徐晃領著十數個將領百十個侍衛,快馬加鞭,兩天時間就到達洛陽城,入大司馬府拜見主公呂布。

    面對面的傾談結束了,呂布對徐晃很滿意,他一直對自己忠誠有加,自己可以放心地把他放在洛陽南邊對抗屯兵襄陽但有所圖的曹操。

    不過呂布擔心以黃權的智謀無法跟曹操、荀攸對抗,便派了賈詡兼領荊州總參軍、禦史台荊州都禦使,前去宛城參贊軍機,歷史上曹操在計謀上可從來沒有贏過賈詡。

    徐晃身為河東人,在拜別呂布時向呂布舉薦一名同鄉:“主公,末將舉薦一人,姓賈名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人,現在二十歲,屈為河東郡郡吏。”

    呂布通讀過演義十數遍,也通讀過三國志數遍,自然知道賈逵的能耐,但他不想總表現自己的全知全能,便笑問道:“公明,你知道本公向來唯才是舉,不講出身,只講才能,莫說他現在只是郡吏,就是一個樵夫農夫,若是他有才幹,本公也破格提拔,只是他有什麼才能,值得你舉薦?”

    徐晃道:“賈逵世為著姓,但少孤家貧,甚至冬天連棉褲也沒有,有一次,他在妻兄柳孚家借宿,天亮後只好穿著柳孚的褲子走了。家境雖貧寒,而賈逵還是立志從軍。他在年少時與玩伴戲弄時常設部伍,使他的祖父甚表奇異,說賈逵長大後必定為將軍,便向賈逵口授兵法數萬言。

    數日前,末將與賈逵在洛陽街頭遇到,跟他相談入夜,甚為欽佩此人才華。賈逵善察地形,精於用兵之法,若參贊軍機,才幹不下黃權,可追賈詡。更可貴的是,此人有治政之才,若得一地治理,政績應不在杜畿之下。

    如此文武全才,還望主公莫要錯失!”

    “文武全才?!”呂布故作驚訝道:“少見如此全才,煩請公明將他請來,本公與他傾談一番,看看他的才能究竟是否如你所說。”呂布心裡其實很清楚賈逵的能耐。

    先說說他的軍事才能。

    太和二年(西元228年),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按照吳王孫權的主意,佯稱得罪了吳王,要棄吳投魏。他跟大司馬兼揚州牧曹休私通消息,約他發兵去接收鄱陽郡。曹休中計,上書請求獲准後便率領騎兵步兵共十萬名往皖縣去接應周魴。曹休從壽春發兵以後,魏明帝又派賈逵督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支軍隊由西陽直攻東關、司馬懿領兵進攻江陵。當時曹休中周魴之計,引軍深入。賈逵料定曹休必敗,又捉得敵兵,得知孫權遣人至夾石斷軍歸路,諸將不知所措,欲待援軍,賈逵說:“曹休軍敗於外,而我們被困於內。進不能戰,退不能還,此關係到全軍上下的生死存亡,來不及終日思考。敵軍以為我們沒有後援,才做此打算。今疾進,出其不意,這就是所謂的先發制人,亂其軍心。敵見我,必走。若等待援軍,敵人以據險而守,即使兵多,又有什麼用呢!”遂兼道進軍,到了夾石附近,賈逵命士兵在山口要道上豎起了很多旗子,並留少數士兵不停地打鼓,作為疑兵,然後親率大隊人馬迎戰吳軍。吳軍以為魏國救援大軍已至,於是迅速撤離戰場。賈逵佔領夾石以後,又拿出糧食和軍資供應曹休的軍隊,使曹休得以重新整頓隊伍,退回揚州。

    在此之前,曹休仗著自己是朝廷宗室,一向瞧不起賈逵。魏文帝曹丕曾想授予賈逵符節,曹休從中作梗,說道:“賈逵性情剛烈,一向輕視諸將,這種人不可都督一方。”曹丕於是打消了重用賈逵的念頭。此次石亭之戰,如果沒有賈逵的及時救援,曹休肯定全軍覆沒,賈逵不記前嫌,奮力相救,深受時人讚譽。

    再說說賈逵的政治才能。

    魏國初立,州郡法紀鬆弛,當時擔任豫州刺史的賈逵認為:“現今地方長吏輕視法令,盜賊肆無忌憚的為禍一方,州裡明知卻而不加以糾正,天下人又能從哪裡得到公正”,豫州兵曹從事在前任刺史時請假,賈逵到任官數月後才回來就職;賈逵於是借此事拷問追究州中徇私放縱、不按法令辦事的二千石以下官員,將他們全部彈劾罷免。賈逵在任豫州刺史期間,革新吏治,鋤強抑暴,興利除弊,政聲卓著。曹丕嘉獎道:“賈逵是個真正的刺史!”同時佈告天下,要求各州效仿豫州的治理措施,並封賈逵為關內侯。

    豫州南部與東吳接壤,賈逵在邊境設置哨兵,修繕鎧甲武器,為防守邊境做好準備,使敵軍不敢進犯。賈逵在外修軍旅同時,也不忘內治民事,賈逵在境內斷山蓄水,建造了小弋陽陂,又疏通運渠二百餘裡,人稱“賈侯渠”。

    不過遺憾的是,賈逵對曹魏忠心耿耿,但他兒子賈充卻幫助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成了晉國的開國元勳,幸好,賈逵的孫女賈南風搞風搞雨搞起來的八王之亂卻斷送了西晉王朝,全了賈逵的功德;不論曹魏還是司馬晉,都是成也賈逵敗也賈逵。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29

第750章 遭遇刺殺

    從賈逵的兒子賈充的所作所為來推斷賈逵,讓呂布對賈逵難免有幾分介意,不過賈逵投效曹魏二十年,至死都忠心耿耿,並無可疑之處,他兒子的過錯不能怪罪到他身上。

    賈逵在徐晃的帶領下,進入大司馬府拜見呂布。

    賈逵年方二十歲,本來應是朝氣蓬勃意氣飛揚的,但他個頭很矮,不到六尺,面目黝黑,胖得像冬瓜一樣,黑矮挫的形象讓他顯得很老相,有力詮釋了那句經典的話“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呂布並沒有因為賈逵長得像黑矮挫的吊絲就真的把他當成吊絲去看待,因為呂布對魏晉時期的歷史很熟悉,他太清楚賈逵的能耐了,可不止是之前的軍事、政治才能那麼簡單,簡單地說,如果說賈逵兒子賈充是曹魏滅國之推手,賈逵他便是曹魏立國之推手,說誇張一點,沒有賈逵的力挽狂瀾,曹魏就無法立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於洛陽。賈逵以諫議大夫負責辦理喪事。當時,魏王太子曹丕遠在鄴城,洛陽的軍士民眾頗苦於服勞役,軍隊因失去了統帥便騷動起來。有人主張把消息壓住,暫不發喪。賈逵沒有採納這種意見,堅持派使者到各地去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弔喪。青州兵聽說主帥已亡,敲著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們認為應當馬上禁止青州兵這種無視軍紀的行為,不服從的就要治罪。賈逵認為魏王已殯,繼嗣的新王還未擁立,此時最好還是對動亂進行安撫。於是說服了眾大臣,並發給青州兵長檄公文,讓他們憑著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當地官員提供的糧食關照。如此一來,一場騷動才被平息下去。

    可是,曹丕還沒到,曹丕的兄弟、鄢陵侯行越騎將軍曹彰倒先帶著兵馬從長安趕來洛陽,意欲搶奪其兄的繼承王位的權利。他問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很嚴厲地回答說:“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你該問的!”說得曹彰無言以對,不敢再爭。就這樣,賈逵和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遺體入殮,然後與夏侯尚將之送還鄴城,由太子曹丕主喪。並奉詔迎曹丕為魏王、丞相。領冀州牧。

    同年六月,曹丕親自率領大軍隊南下,假意準備征討東吳,實則是勒兵四處巡遊。為代漢稱帝造勢,賈逵隨軍再次就任丞相主簿祭酒。大軍向南到達黎陽,軍士渡河時毫無秩序地爭先恐後,賈逵立即斬殺了違反軍紀的數人,秩序才得以恢復。到達曹氏故鄉譙縣後。曹丕任命賈逵為豫州刺史。

    可笑的是,賈逵晚年得子,歡天喜地,認為必有後福,當有充閭之慶,給兒子取名為充,字公閭,結果就是他這個寶貝兒子幫助司馬家族解決了他老子終其一生效忠的曹魏王朝。

    賈充在曹魏時任大將軍司馬昭的軍中司馬、長史等職,他能言善辯。為人巧慧,很得親信。司馬氏勢力如日中天,權傾朝野,司馬昭為晉王,更是勢壓公卿。連國君也忍讓三分。賈充作為司馬昭心腹,積極地為其搖旗?喊。後來,賈充奉命帶兵殺死曹髦,並勸司馬昭取代曹氏另立朝廷。司馬昭以為時機不成熟。仿效當年魏武帝曹操故伎,不肯受禪於漢室。司馬昭做晉王后。曾想立次子司馬攸為世子。賈充勸阻說:“長子司馬炎聰明神武,膽識過人,身材魁梧,有超世之才,又寬仁孝慈,有人君之德,能歸附人心,應立長子為世子。”這樣司馬炎得以世子身份繼承晉王爵位。司馬昭臨死前,拉著司馬炎的手,諄諄囑咐他說:“真正知你者,是賈公閭呀!你不要辜負於他。”賈充因此很得司馬炎的倚重,不久被拜為晉國衛將軍、儀同三司、給事中,封臨潁侯。魏元帝鹹熙二年十二月,司馬炎在賈充、裴秀等人協助下逼令曹奐禪位。司馬炎受禪稱帝,史稱晉武帝,建元泰始,定都洛。賈充因功被加爵魯郡公,拜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後又拜為侍中、尚書令之職,參與樞密機要,一時朝野側目。

    賈逵助曹丕立曹魏,而賈逵的兒子賈充助司馬家族篡曹魏,曹操、曹丕在天若有靈,也不知道該謝賈逵,還是該恨賈逵,正是成也賈敗也賈。

    賈逵的兒子賈充助司馬家族竄曹魏,對司馬炎更有擁立之功,而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則煽動起八王之亂埋下西晉滅亡之端,司馬昭、司馬炎在天若有靈,也不知該謝賈充,還是該恨賈充,正是成也賈敗也賈。

    呂布腦海裡飛快地把魏晉之間的過往歷史回顧一遍,不得不高看面前這個貌不驚人的胖矮挫賈逵,誰能料想這樣的男子及其子嗣竟然能扶起魏晉兩朝,並覆滅魏晉兩朝!

    呂布若是稍微沒有自信一點,恐怕就不會再給賈逵任何機會,而是尋個理由把他除掉,一了百了。

    偏偏呂布是一個極其有自信的人,他不相信在自己的掌控下,賈家還能翻起大浪來。

    呂布笑呵呵地從虎皮交椅上走到賈逵面前,把跪伏在地的賈逵攙扶起來:“梁道,得公明舉薦,本公方知你才,累你屈居郡吏,這是本公的疏忽。”

    賈逵貌醜家貧,靠著才能艱難度日,在河東郡做郡吏一直做了將近十年,到了快三十歲才得到了絳邑縣長的職位,他現在才二十歲,就能跟朝廷最高官員會面,前程可比歷史上還要遠大。

    賈逵哪裡受得過這樣的厚遇,誠惶誠恐地站起身,呂布賜座給他,他也只敢坐在座位的邊沿,現在的賈逵還很年輕,沒有經歷太多歷練,還不具備歷史上當著重臣面直斥曹彰、頂撞曹休的自信魄力。

    呂布跟賈逵就從賈逵祖父口授給他的兵法開始聊起,再聊到賈逵在河東郡做郡吏時遇到的政務,然後再聊到現今的時事,呂布發現,賈逵雖然缺乏足夠的歷練,但他在軍事、政治上的才能已經初步具備,稍微在思想上培訓一下,便可以外放為一方縣令或一旅參軍,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可擢升為一方郡守或一師參軍。

    呂布從賈逵現在唯唯諾諾的樣子看得出來,因為外貌的醜陋,賈逵現在還沒有後來那種自信,便笑著鼓勵道:“梁道,以你之才,若用心做事,將來至少是二品大員,望你莫要妄自菲薄。”

    呂布的話雖然樸實直接,彷佛算命先生一樣,但他現在的身份是大司馬,是大漢朝廷第一重臣,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跟金口玉言的聖旨沒有什麼兩樣,不過賈逵知道,呂布這話不是許諾,而是對自己的激勵和希冀,希望自己能一直勤於做事,只要自己盡情把才能釋放,大司馬肯定會擢升自己的。

    賈逵心裡充滿了感激之情,撲通一聲跪在呂布面前:“賈逵拜見主公,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力!”

    呂布又上前將賈逵扶起:“糧道,先暫為本公的掾屬,等你熟悉了以後,再行安排,你看如此可好?”

    賈逵能以郡吏之身被呂布看重為大司馬掾屬,十分欣喜,自然景從。

    賈逵得徐晃薦舉,得呂布見用,便想起了自己的故交好友孫資現在還困居他鄉,便向呂布舉薦孫資。

    呂布依稀記得孫資是曹丕、曹叡時期的中書令,同中書監劉放一同掌握機密,勉強算是有點才學,不然曹丕、曹叡不會把那麼重要的事務交給他,所以欣然接受賈逵的舉薦。

    賈逵花了一個月時間才找到隱居山中的孫資,告訴孫資終於出山入仕了。

    孫資聽到要去投奔大司馬呂布,眼睛裡閃過一絲尖利陰森的光芒,只是賈逵一直在憧憬兩人將來的光明仕途,並未注意到孫資臉上異常的神情。

    賈逵帶著孫資來到洛陽,入大司馬府覲見呂布時,值守的陳到知道賈逵是主公新近招募的大司馬掾屬,也知道孫資是賈逵的好友,便沒有做細緻搜查,就放賈逵、孫資進入大司馬府。

    大司馬府的議事廳裡,呂布會見了賈逵、孫資。

    孫資二十三四歲年紀,個頭高大,身形消瘦,面色長相清俊,膚色白皙,又著一身錦袍,看起來儼然是一個高富帥,跟醜矮搓的賈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呂布見到孫資第一眼,眼睛微微地眯了一下,隨後神情迅速變成愉悅輕鬆,笑呵呵地看著孫資。

    孫資搶前幾步,納頭便拜:“孫資見過大司馬,大司馬文韜武略,文成武德,孫資欽敬之至,能為大司馬效力,乃是孫資夢寐以求,孫資願拜大司馬為主公,願為主公大業效犬馬之力。”

    呂布大喜,疾走幾步,準備上前將孫資攙扶起來。

    當呂布伸出雙臂,彎下腰時,孫資眼裡閃過一絲得色,從懷裡抽出一把寒光閃閃的短劍,往呂布的前心捅去,因呂布是俯身下去,而孫資是斜刺往上,若無意外,孫資這次肯定會得手,呂布肯定被他刺個透心涼。

    陳到、賈逵站在一邊,看得真真的,兩人不約而同閉上眼睛,心都沉到穀底,主公完了,他們也完了。

    PS:賈家真是三國時代的一枝奇葩,我也是在寫這幾章才發現的。
w23164598 發表於 2013-6-7 12:30

第751 章 並州刺史梁習

    一聲痛苦的慘嚎響起,陳到、賈逵瞪大眼睛,往前一看,呂布還穩穩地站在那裡,孫資卻已經飛到三丈開外,口吐鮮血,昏迷過去。

    呂布久經沙場,又身居高位五年,經歷了數十次被刺殺,再加上他修煉了一年多的道術,精神力比平常人高出很多,在孫資踏入議事廳時,他極力隱藏以至於瞞過保鏢頭子陳到的殺機,終究還是被呂布察覺出來。

    呂布為了查明他為什麼要刺殺自己,並未當場戳破孫資的行藏,而是任由他發作,自己將計就計。

    當呂布俯身下去,伸出雙臂準備攙扶起孫資時,呂布銳利如電的眼睛就注意到孫資原本低垂的雙手飛快地摸向懷裡,呂布身子猛地向後躺下,雙腳穩穩地站在地上,可身子幾乎已經貼近地面,這個鐵板橋功夫已經被呂布修煉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孫資一劍刺空,還待變招時,呂布雙手撐住地,一腳已經飛起,將孫資踹到三丈開外,口吐鮮血,昏迷不醒。

    陳到帶著幾個白耳兵上前把孫資控制住,先解除他所有可能導致他自殺的裝置,再把他打醒,然後審問,他為什麼要刺殺大司馬?

    孫資細長的眼睛陰森地看望著呂布,眼神裡充滿了怨毒:“王司徒與你有何冤仇,你為何要滅了他太原祁縣王氏滿門?”

    呂布冷冷地盯著孫資:“王允與袁隗、董卓私立劉協為帝,天子震怒。著本公誅王允全族,此乃天子聖旨。本公不過執行罷了,你為何要遷罪於本公?!”

    孫資冷笑道:“呂布,你託名漢將,其實漢賊,那皇帝劉辯還不是在你操縱之下,若不是你有意害王司徒滿門,天子又如何降下詔書?!我三歲喪雙親,由兄嫂撫養成人。長大後,由同鄉王司徒送我入太學,又舉薦我為縣令,此知遇之恩,我怎能不報!若不是兄長被人所害,我報了殺兄之仇,殺了仇人。為逃避仇人親屬追殺而被迫隱居山裡,我早就來取你狗命!”

    陳到上前一掌將孫資打翻在地,厲聲喝道:“休得辱?我主,否則我殺了你!”

    孫資冷冷地掃視了陳到一眼:“我這次過來,本就報了殺身取義之心,若能以我一命為王司徒報仇。我無恨矣。今日不能殺得呂賊,將來便化作厲鬼,亦不會放過呂賊的!”

    陳到勃然大怒,就要拔出刀,將孫資斬殺。呂布將陳到喝止,對孫資冷冷一笑道:“你還想化作厲鬼。取我性命?!你豈不知,本公乃通天教教尊,乃是天神在人間唯一的連絡人,你到底能不能化作厲鬼,還要經過我的同意,看你這樣為了私誼而不顧公理不顧大義的行徑,本公也不想用你,也不想饒你,這樣吧,把他送去通天教,作為祭壇之用,讓他魂飛魄散,從人鬼神三界徹底消失!”

    呂布之所以這麼決斷地放棄說服孫資為自己所用,不單是因為他刺殺自己還跟王允有關係,更因為他的人品很不好,為了個人利益而致國家大義而不顧。

    自魏文帝黃初元年至魏明帝景初二年,孫資與劉放執掌中樞大權幾近二十年,尤其是明帝曹叡在位的十餘年間,處理日常政務、出師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們二人親管。中書省的權力極大,官員們一聽“中書”之名,都奉行不敢違背,兩人因此常胡作非為。景初二年,明帝曹叡臥病在床,打算安排後事,想以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曹爽、頓騎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輔政。夏侯獻、曹肇對孫、劉二人長期專權早心懷憤恨,曾指著大殿前的一棵雞棲樹借題發揮說,“這也太久了,看他們還能活幾天!”孫、劉聞知,非常懼怕,決心阻止他們掌權。曹叡準備讓曹宇以大將軍名義輔政,曹宇照例謙辭推讓,曹叡問進入臥室的孫資和劉放:“燕王應該如此嗎?”孫、劉二人回答:“燕王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才推讓。”明帝問:“誰可承擔此重任?”當時只有曹爽在旁,二人知道他無能,遂異口同聲地說:“曹爽能行!”曹爽緊張得汗流滿面,不知所措,被劉放踩了一腳示意,趕忙跪下謝恩。二人接著又推薦應當召司馬懿共同輔政。曹叡聽從其建議,決定由曹爽、司馬懿輔政,但又認為曹爽軟弱,司馬懿陰狠,不放心把權力交給他們,下令停止先前所議之事。孫資、劉放再次見明帝曹叡,力主下令維持原議,明帝曹叡只得同意。孫、劉二人要明帝曹叡立刻下詔,明帝曹叡推辭說:“我疲乏極了,不能寫。”劉放遂抓住明帝的手,勉強寫下詔書,於是出宮當眾公佈,罷曹宇等人官職,不得在宮中停留,曹爽、司馬懿掌握朝政。

    曹叡那麼重用孫資,而孫資卻仗著皇帝的重用胡作非為,隨後又因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置曹魏政權的長遠於不顧,讓廢物曹爽、惡狼司馬懿掌權,徹底埋下了曹魏衰亡的禍根,那個孫資不知道在九泉下有何面目去見曹叡,司馬懿要感謝他祖宗十八代啊。

    呂布認清了,這個孫資是一個只顧私利私誼而不顧大義的徹頭徹尾的小人,縱然再有才也不能重用,所以他乾脆利索地傳令下去,把孫資送去通天教。

    通天教裡有一個部門,專門研究人體的精神潛能,孫資過去,很快就被折磨死,死之前,他的精神全部耗幹,變成了一個空軀殼,也就是俗稱的魂飛魄散。

    賈逵跪倒在呂布面前,連連磕頭,表示他對孫資刺殺之事毫不知情,呂布也知道他不知情,但為了敲打賈逵,他等賈逵磕頭磕得頭破血流,方才把賈逵扶起來。笑著撫慰道:“本公相信你是一個為大義不恤私誼的君子,但你交友如此不慎。薦舉如此不察,讓本公如何放心你去做事,這樣吧,你先去司州建設兵團裡面幫忙培植那些從瑪雅大陸來的作物,在勞動中反省,半年後,讓本公再看看你的狀態!”

    在這半年時間裡,經呂布授意。賈逵也去中央大學堂的政治學院參與學習,特別是思想教育,從內心深處洗刷自己的世家情節,畢竟賈逵本家在歷史上曾經是著名大姓,賈逵一直有光耀門楣重立世家的打算,在那個歷史上,他成功了。卻給曹魏、司馬西晉帶來了浩劫,在這一世,呂布想讓他做大臣卻不想讓他立世家。

    賈逵半年後歸來,呂布對他進行了細緻觀察,發現他確實有了一番洗心革面的改變,便又留他在身邊坐了半年大司馬掾屬。隨後開始外放,專門外放到兩軍前線,以磨練賈逵的軍政才能。

    換個尋常君主,若是有人薦舉的人才是刺客,那薦舉人輕則入獄重則同罪處死。但呂布卻因愛惜賈逵之才,饒恕賈逵的過錯。這一點折服了很多尚在觀望的人才,比如梁習。

    梁習,字子虞,陳郡柘縣人。呂布之前曾經征辟過梁習,可是當時梁習只有十五歲,尚未出仕,五年過去了,梁習出仕了,卻也只做了陳郡的一個郡吏,名聲不彰。雖然如此,梁習對自己的才能很有信心,等待著呂布的再次征辟,結果呂布貴人事忙,根本忘了他的存在,梁習等了一年都沒有接到大司馬府的征辟令,只好收拾行李,自己去拜見呂布。

    呂布聽說是梁習,暗罵自己也搞個貴人事忙,把如此人才差點拋諸腦後,連忙迎出大司馬府。

    梁習見呂布親迎自己,受寵若驚,毫不猶豫地當場下拜,拜呂布為主公。

    因呂布從歷史上知道梁習最大的功績便是治理好胡漢雜居豪強林立的並州,便問梁習:“若是任命你為一個胡漢雜居、豪強林立的地方的行政長官,你準備如何行事?”

    梁習細想了一下,然後胸有成竹道:“以禮召集地方豪強,招納他們進入官府充任官吏;遣派勇猛強悍的男子從軍入伍,然後遷徙他們的家屬去洛陽;對那些抗命違令的兇橫之徒,則興兵討伐,斬首儆戒,引頸觀望的不馴人眾必定聞風歸順。胡人橫蠻,然有勇無謀,不必與他們強碰硬撞,而要因勢利導,為我所用,以互市為手段,利誘他們,以中央軍強大兵力為後盾,威懾他們,遇到叛亂的異族,要迅速平定,不可放縱!”

    呂布贊許地點點頭,沒想到梁習還未經歷過太多歷練,治政思路已經如此清楚,難怪能成為曹魏時期天下政績之最。

    歷史上,梁習以別部司馬暫領並州刺史時,當時並州剛剛經歷完戰亂,胡狄外族在州界橫行跋扈,官吏百姓有不少叛逃歸降胡狄部落的,州中更有豪族擁兵自重,不斷侵襲地方。

    梁習到任以後,用懷柔政策規勸誘導當地豪族,以禮節召集他們,推舉他們到幕府中任職。收伏各豪右門之後,又依次徵發各家壯丁,強制他們加入朝廷的軍隊,充入即將出征的隊伍中擔當勇力,他們出征後又逐漸遷移他們的家室到鄴城作為人質。而對於反抗不服從調遣的人,都用軍隊將其討伐消滅,斬首千餘級。恩威並施之後,州中數以萬計的人蜂擁歸附。

    梁習又迫使匈奴單于和各部諸王降伏,然後把他們都編入戶籍,在州內供職。

    梁習一系列的政策,恢復了並州境內的社會秩序,邊境得以肅清,百姓安心于勤勸農桑,頒佈法令都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梁習又向朝廷舉薦了在並州避難的隱居名士,如常林、楊俊、王象、荀緯和王淩等人,曹操均授之以官職,後來他們都名揚於世。當地民眾都讚頌梁習,認為自己從未聽聞過有哪個刺史的能力比得上樑習的。

    梁習為官數十年,卻是居室簡樸,家無珍物,連魏明帝曹叡都大為驚歎。

    呂布便讓梁習暫為大司馬掾屬,數月後,發往呂布的家鄉九原縣做縣令,若他能治理好九原縣,便再升遷為五原郡郡太守。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heninda1234567

LV:5 騎士

追蹤
  • 160

    主題

  • 13719

    回文

  • 19

    粉絲

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