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少林武術節在登封舉行,千年古剎少林寺以“九和天下”的大禮迎接海內外賓朋,5萬名少林弟子展示了“少林七十二絕技”,鐵臂功、金鐘罩、鐵布衫、鐵砂掌、朱砂掌、鷹爪功等功夫一一亮相,這場以表演為主題的功夫秀讓人眼花繚亂。長久以來,武俠世界中的英雄形像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走入現實世界之後,中國功夫威力究竟幾何?
長江大俠呂紫劍的逝世引起了世人的關注,據傳,20世紀30年代,呂紫劍因在上海抵制日本商船,接受日本著名武士、浪人首領三井秀夫的挑戰獲勝,並利用自己的勢力把洋人的輪船趕出長江的勢力範圍,被稱為長江大俠,圍繞他的傳說還包括曾經一拳打死美國名將馬歇爾的副官.....這位曾比肩霍元甲的老人亦如影視劇中的英雄人物一樣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中國功夫也被稱為中國武術,它一直是我們心中一個神話般的技能,曾經熱播的《霍元甲》、《少林寺》等影視劇作曾經讓多少國人為之熱血沸騰,而眾多經典著作中的英雄俠客飛檐走壁,揚善懲惡的形像也深深影響了幾代人,而現實當中,諸如神技一般的中國功夫究竟威力幾何?這一問題也同樣困惑了許多人。
“少林第一武僧”一龍給出了一個讓我們較為失望的答案。2012年4月3日,武林風第六屆中日對抗賽男子75公斤級比賽中,武僧一龍慘敗於內山政人。這場中日間的對抗以不同於傳統影視劇的結果引發了輿論的熱議。
在負於內山政人之前,一龍於2010年被美國警察一拳秒殺,只一記西式左擺拳,一龍就在第44秒仰面朝天倒在地上,輸掉了轟動拉斯維加斯的擂台賽。大概出於對一龍實力的自信,中方主持人在賽前把他吹的玄乎其玄,用“神秘”和“可怕”的說辭尤嫌不夠,還插演了一龍主演的短片說要“向美國人展示實戰功夫”。最後,中方主持人還莫名其妙地添了一句“已被一龍的內力震傷”。結果幾分鐘後這些炒作就變成搞笑和滑稽。
真實的武術和武林到底是什麼樣子,始終迷霧重重。如今,一龍的失利,再次刺激了國民這方面的神經。對此河南大學的一位專家評價到,將一龍個人的失敗與中國武術的興衰聯系起來,沒有道理。少林寺外聯處負責人說,少林寺的功夫好手多得是,但他們都是在潛心修煉,不會露面。事實真是如此嗎?圖為少林武術節上的武僧。
中國功夫到底有多厲害?既然中國武術的競技水平在國際上並不落下風,為什麼在諸如UFC、PIRDE、K—1等國際頂級的搏擊賽事上,見不到中國選手的影子?
在近幾年,散打所代表的中國功夫在與泰拳的對抗中,往往都是以中國散打大比分贏下比賽告終。“雙方研究規則,泰拳可以用肘膝,我們可以用摔法,做好針對性練習,贏面比較大。”近幾年的中泰對抗賽,中國散打的成績受到了不少武術愛好者的質疑。人們在有限的中泰對抗錄像中,以及各種中泰對抗賽中國散打大獲全勝的消息中,對泰拳手的來歷及資質並沒有多少了解。
其實,中國功夫與泰拳的較量一直在進行著。目前可以查到的資料顯示,從1921年開始,中國功夫就在向泰拳發起攻擊。但除了1922年,由流亡泰國,本有武功,並拜華裔泰拳宗師為師的李德與泰拳手打平之外,其余皆遭慘敗。而1958年至上世紀80年代,由香港和台灣組織的數次中國功夫與泰拳的比賽,也僅有一場平局,其余都告失敗,而且敗得相當慘,最短的一局僅堅持了20秒。
相對來講,為眾多搏擊愛好者所熟知的泰拳王播求與中國散打冠軍孫濤的對抗,更像一次上規格的對決。在這次比賽中,播求很順利地拿下了孫濤。這個結局似乎並不是那麼令人難以接受---從雙方的簡歷可以看出,作為職業泰拳手,播求在日本最知名的站立綜合搏擊賽事K-1上風靡全球,其成績是170戰,155勝;而作為中國體制內的運動員,孫濤的比賽次數只有24戰。
功夫,冷兵器時代的一種攻擊方式,在現代成為一種體育運動,寬泛點講,摔跤、散打、自由搏擊、拳擊等都是屬於功夫的,但是“功夫”作為漢語中特有的詞彙,顯然具有民族性,如果加上定語說“中國功夫”,更是專指了,中國功夫除了是一種體育運動以外,更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通過媒體,我們看到中國功夫在世界上走紅,不但在比賽中中國功夫所向披靡,另外,中國功夫的武館開到世界各地,更多老外趨之若騖,而在少林寺,也有不少洋人前來拜師學藝。
從打法上看,傳統武術在攻防技術中摻雜了大量像征性動作和門派儀式動作。這些動作與技擊無關。從功法上看,傳統武術仍保留著很原始、低效的操習。
中國武術所說的套路,沒有戰術,只講形式,純是一種“演舞”。雙方交手時不能自由動作和攻擊,所以說它是一種幻想,是一種只能滿足自己的一種產物也不為過。按這樣練下去,你越練套路,對戰術就越成了問題,結果會自招其害,自找滅亡。
中國到了明清時代,由於殺伐征戰減少,一些武術就開始成為徒有其表的套路,成為江湖人士謀生的手段。早期征戰時期當時的武風都是注重實戰,你學花架子武功等於自己找死!
中國功夫摻雜了大量像征性動作和門派儀式動作,從功法上看,傳統武術仍保留著很原始、低效的操習,與其說是增長格鬥實力,倒不如說是在祈禱、苦行和磨煉耐心。
就算是江湖人稱“鐵羅漢”的胡瓊,擅長硬功特技50余種、武術套路30余種,拿手絕技有電鑽鑽人體、頭彎鋼板、頭撞石碑、身斷木棍、鋼槍刺喉、後項碎石、腹臥鋼叉、飛針穿玻璃等等。他當街表演的各種絕活足以嚇傻普通人,但如果換成真正的實戰,有多大的勝算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
民間武術更是沒有多少經過對抗訓練,一上擂台就“不管練習什麼拳,最後都成了王八拳”。對抗起來根本沒有反應,挨上兩下就不打了。“有一位練習八卦掌的,比賽開始了,他還在那轉圈子,被我們的隊員追上去,踢了兩腳,就不打了。”梅惠志說。那一次,最後冠軍都被體校隊員拿下。賽場上有扮成武松模樣的,還有和尚、老道比賽前表演,架勢挺嚇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鐵釘子拍了出來,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一腳,自己就跳下擂台了。
中國武術最大的騙局就是具有所謂的“技擊性”。雖然傳統武術有些技法還是包含著較高的技擊性和潛在技擊性,但專家肯定,當今中國武術在整體上極度缺乏技擊性。以全球格鬥界的戰略眼光看,可以說已喪失了技擊的競爭能力。今天的傳統拳術與學院武術一樣以套路為主,並混入了冒充古拳法的套路新作品。而套路與籃球、游泳、登山一樣只是提高運動素質的鍛煉方式,卻不針對格鬥需要,特意發展那些直接專用於格鬥的素質和技術,從根本上說稱不上是技擊訓練。
學武也要根據自己的立場選擇武術派別,如果你強調格鬥性,就選擇殺傷力打的硬功夫;如果你強調修身養性,就選擇對身體有好處的太極拳之類;如果你希望功夫簡單易學容易上手,就選擇招式簡單的,諸如拳擊;如果你希望學習復雜但是連成威力很大的,你可以選擇對身體要求高,訓練時間長的,甚至可以練習需要練氣功的武術。
各國的特警隊的訓練中幾乎都有柔道,空手道,截拳道,泰拳的訓練科目,卻從來沒見哪個國家的特警隊學習中華武術和氣功的。
練習功夫的原因是當時中國武術套路表演走向了世界,並獲得國際好評,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外國的武術愛好者來到中國,都想與“中國功夫”較量較量。尤其是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上映之後,中國功夫實戰能力如何,成為一個亟待證明的焦點。
中國的電影能夠在國際上立足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於動作片,但電影永遠是高於生活的藝術。比如《臥虎藏龍》裡的李慕白可以輕松飛起五層樓高,《功夫》裡的周星馳一招“如來神掌”可以推枯拉朽的摧毀一切。換成武林真正的高手我想也達不到如此之境界。圖為周星馳電影《功夫》劇照。
從文化角度講,外國人對待中國功夫以及它背後的文化內涵,恐怕更多地是出於一種獵奇的心態。雖然中國人可憑借中國功夫打進好萊塢,但是中國的功夫文化絕對不可能贏過好萊塢的電影文化。
一些影視劇裡中國的民族英雄兼中國功夫高手一腳踢碎“東亞病夫”匾額的情節,在中國人的心靈裡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心理模式,我們背負著屈辱的歷史,我們也急切地想通過各種方式,洗刷這段屈辱。於是我們為創造“世界第一”發狂,為奧運會上每一塊金牌歡呼,為每一次中國人的勝利吶喊,太多的時候,我們泛濫的情感已經超越了正常的喜悅,成為宣泄。宣泄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是不能淹沒理性。
一個專業散打選手,一般從12歲開始接受系統訓練專業,18歲開始參加成年比賽,已經接受6年以上專業訓練,每周都是大訓練量,大對抗性,和無數選手過過招。如果他們有幾個月不練,狀態立馬大為下降。
而專業散打,拳擊選手經過至少長達5,6年的練習,一般實戰經驗豐富,尤其抗擊打能力和攻擊力都很強。散打教練說,現役重量級選手打普通人頭部,最多三拳可以打死或重傷一個人。至於散打由於腿力大於臂力,一腳踢死人也都是很正常。
這是因為我們采用的是全運會體制,我們的精力沒放在外出競技上面,而要打K—1必須要長時間的競技訓練。”作為國家運動員的中國散打高手並不自由。首先從身份與資質上來講,專業散打隊是行政性的,全運會的體制需要這些運動員全力以赴打好國內的比賽;而在技術實力上,我們的打點打分的比賽體制,並不適應K—1等格鬥項目。參加K—1的拳手都是為了高額獎金,“人家是掙錢來的,打起來很拼命。”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教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搏擊手說。國內的全運會體制使得職業教練以及運動員都必須圍著全運會使勁,對於他們來講,根本沒有去國外頂級搏擊賽事交流的必要。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輸不起”,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根本利益。
對於武術來說,身體條件也是很重要的。古話說拳怕少壯,身大力不虧,亂拳打死老師傅,都是這個道理。然而中國人的體制卻不適合於高速激烈的對抗性搏擊運動。目前世界拳壇最厲害的高手幾乎都是黑人,為什麼?因為一些黑人的身體素質確實很好,反應快,抗打擊能力強,體力更好,這都是天生的優勢。
格鬥練習多了,或多或少都有後遺症,甚至會出危險。老一代拳擊手基本都有後遺症,拳王阿裡本人也有嚴重的帕金森綜合症,就是腦部被多次重擊以後的結果。
奧運會的拳擊運動一直不允許職業拳擊手參加,因為職業拳擊手受到的訓練和業余選手是天壤之別。一個就是為了體驗運動快樂,靠得分和技巧獲勝,一個是完全為了錢,靠擊倒甚至殺了對方獲勝,讓職業選手和業余選手對戰,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假如把那些真正的籠鬥高手或拳擊職業選手跟中國武術散打隊員來場比賽的話,那結果將會是慘不忍睹。
少林寺曾經一度被傳要到香港上市,一時激起了國人的反感,這一行為被詬病為“信仰沾上銅臭味”。如果中國功夫的形像符號變成了股票代碼,今天漲幾毛,明天跌幾分,時不時還被股評家點評一下,實在會令人捧腹,這樣一來,還有什麼神聖可言?
中國功夫,在披上了表演的外衣後增加了華麗的色彩,然而,剝去了這層外衣站在格鬥場上時卻屢屢顛覆了我們心中的武俠夢。或許,為了中國武術的美好形像能夠保存下去,安分守己點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