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883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6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先攻兩地

    漢軍計畫,先派出兩路軍馬,先攻取安息帝國的一兩個重要城鎮。然後派出文官進駐,在這兩個重要城鎮成立大漢官府,並對這兩個城鎮進行管治。

    把這兩個城鎮管治好了,然後就可以作為面向安息帝國民眾的示範單位。讓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的安息帝國的民眾看到,原來漢軍並不是給他們帶去災難,而是給他們帶去和平,帶去高度的文明,給他們帶去希望,帶去幸福。

    每一個人,相信都會有善惡之念,黑白之分。只要不是那種凶殘到完全沒有了人性的人,他們都能夠看得到,感受得到,分辯得清什麼事物是美好什麼事物是醜惡的。

    所以,相信漢軍一旦進佔了安息帝國的城鎮,並開展了對當地的民眾的統治,能夠給予那些已經難以維生,對帝國已經完全絕望的安息帝國的民眾生存下去的希望,那麼相信這些安息帝國的民眾就一定能夠感受得到來自大漢的善意,能夠感恩於大漢對他們的恩德。

    只要樹立了一兩個這樣的示範城鎮,這聲名一傳揚開去,那麼相信以後就更加的好辦了,只要漢軍一到,那些受苦受難的安息帝國的民眾,肯定會不自覺的就歡迎漢軍的到來。

    許多東西,其實都會有一個過程,會讓人從懼怕到瞭解,再到接受。

    說起這些,就會讓人不自而然的想起,後世***時期。咱們的人民軍隊進行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那時候,其實也一樣碰到一些當地人對咱們的人民軍隊懼怕,然後到瞭解,親身體會到了這一支人民軍隊的確是與那些軍閥的軍隊不同之後,也就接受了這支軍隊,從而不遺餘力的支持。

    當然,現在並不是後現代,現在的漢軍,也更不是後世的那支無敵的人民軍隊。

    現在的漢軍,自然也做不到如後世的那支人民軍隊那般那麼的純粹,能夠做到當真的將這些安息帝國的民眾視為自己人,視為要去將他們解放的人。現在的漢軍,也肯定做不到像後世的那人民軍隊一樣,可以為了那些民眾而委屈,能完全將那些民眾放在第一位。

    可以說,漢軍如此做,是帶著一種相當功利的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要統治他們,在帶給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的同時,其實就是為了將來能夠更好的奴役他們。

    但是,有一點,卻是殊途同歸的。那就是漢軍雖然要為了奴役他們,但是,卻也的確是一樣也可以讓那些異國異族的民眾,在讓大漢帝國獲利的同時,他們也能夠過上要比以往更好的生活。

    相信,那些異國異族的民眾,只要能夠懂得感恩,懂得知足,那麼他們就能夠一直和平安寧的美好生活下去。

    嗯,這麼說,其實會讓人覺得有點虛偽。但實情的確如此。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漢肯定做不到馬上就將那些異國異族的人視為自己的大漢百姓一般的對待。哪怕大漢能夠帶給他們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但是一切也都得要在大漢的統治監督之下的,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要臣服於大漢,才有可能獲得生機。

    那些難以感化他們,承受了大漢的好處,卻也不懂得感恩的那些異國異族的人,漢軍殺起來,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恩威並重,不管如何,他們永遠都只能接受大漢的統治。如若有反心,那麼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嚴格來說,就是先從軍事上對那些異國異族人進行嚴厲的鎮壓,再從政治上去統治他們。而他們如何能夠老老實實的接受統治,那麼他們所獲得到的,的確也一定是超出他們所預計所想像的。

    在大漢的統治之下,那些民眾能夠獲得了要比他們以往更加好過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他們還有反抗大漢的心態,那就說明,他們不堪改造教化。那麼,他們就去死吧。

    漢軍所選取的攻擊目標,一個是巴基斯坦防線的西端的一座重要大城鎮,也就是後世的伊斯蘭堡。當然,現在這大漢時期,並沒有伊斯蘭堡這座城市。亦不叫伊斯蘭堡。

    那裡,其實一開始只是一個遊牧民族的駐地,是一片在四周都是崇山峻嶺的平原綠洲。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的關係,這裡一直來都成為一些異族部落的紛爭之地。

    許多興盛過的西方部族,都曾佔領過這一帶地區,就是貴霜帝國的大月氏部族,他曾經是先佔領了那一帶地區,後來再殺入到印度本土,並佔據了印度,成立了貴霜帝國。

    不過,當大月氏的重心移向印度地區的時候,這一帶地區又被別的部族人給佔據了,近百多年來,這一片地區的控制權,都不知道經過了幾度易手。

    不久前,其實已經是塞人的主要活動區域,但被貴霜帝國及安息帝國聯手滅了塞人之後,現在就成了安息帝國的地盤了。

    那裡,因為處於印度河的源頭之端的地區了,所以,往來貴霜帝國地區,並不需要經渡印度河。除了一些山道難走之外,可以直接往來於貴霜帝國的新德里西方的那一帶平原。

    所以,伊斯蘭堡的地理位置相當的重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帝國盟軍,他們亦非常注重伊斯蘭堡地區的防守,嚴格提防著漢軍會從陸路直接攻擊。

    因此,一直來,都駐紮著重兵,亦是巴基斯坦防線上的一個物資屯積重鎮。

    可以說,只要漢軍攻取了伊斯蘭堡地區,那麼就差不多是等於敲開了安息帝國的大門。

    另外一個攻擊目標,就是巴基斯坦南端的一座大城鎮。這座城鎮其實就是一個港口城鎮。位處於後世巴基斯坦的最大的一個港口城鎮卡拉奇的地區。

    同樣,這個古時代,也一樣還沒有卡拉奇這座城市,同樣亦不叫卡拉奇。

    不過,在這個古時代,這裡也已經是一個人口相對比較集中的一個易居地。因為靠海靠河,這裡的民眾,也學會了簡單的水上作業,所以,在海邊以及河邊捕魚,也可以讓這些民眾能夠更好的生活著。

    現在,已經被帝國盟軍方面修建成一個大型的扼守著印度河出海口的重要城鎮。也同樣佈置了重兵在鎮守。修建這座城鎮,其目的自然是想更好的阻擊漢軍從水路的進攻。

    進攻後世的伊斯蘭堡地區,是由張飛為統軍大將,率軍進攻。

    進攻後世的卡拉奇地區,是由孫策率軍進攻。原本,關羽想率軍的,但是孫策不肯相認,堅決要關羽留下來坐鎮三軍。

    這裡提一下,孫策現在已經沒有了那種爭雄的心態,畢竟,以大漢現在的情況,他孫策是不可能再有自立之心了。因此,他自己也儘量的擺正心態。因為他不想因為自己的一些不經意的表現而導致別人的誤會,尤其是劉易的誤會。

    他最珍惜的,就是與母親的感情,與師父劉易的亦父亦師的感情。所以,他想要儘可能的讓劉易對他放心。而關羽、張飛與劉易的關係非同一般。他哪怕是劉易的大徒弟,亦是劉易的繼子,可是,他卻不敢對關羽與張飛的這兩個伯父不敬。

    甚至,他為了避嫌,還特意將在印度的主導權交給了關羽。

    孫策的出生不同,他要比一般的軍將更懂得朝廷傾扎的一些厲害。他非常清楚,打天下的時候,朝廷的軍將文官,或者都可以為了共同的一個目標而奮鬥,但是,當打下了天下之後,自然就難免會因為一些利益的事兒而互相明爭暗鬥。

    儘管,就大漢目前而言,似乎並沒有這樣的現象出現,但是,難免以後會出現那樣的情況。所以,他有意,在現在,就開始儘可能的結交好那些與劉易的關係非同一般的人。

    還有一點,所謂伴君如伴虎。雖然現在的劉易,並沒有給他那種危險的感受。可是,將來的事誰知道呢?看看先朝,看看當初漢高祖劉邦,他統一天下之後,又有多少曾經立馬了汗馬功勞的大將及謀臣死於非命?

    早前之前,他答應將自己的江東軍都編成水軍,他便打算真正的放權,不能給人一種自己擁兵自重的感覺。說到底,他的江東軍並非劉易的嫡系,基本上都是他一手一腳打出來的。如果他現在不懂得放權,將軍權歸於大漢朝廷,那麼難保將來他的下場會如何。

    哪怕劉易不會對他如何,但是也難免朝廷的那些大將及謀臣會對他動什麼的心思。因此,孫策現在就先防患於未然。

    從這些地方來看,孫策的確是比較聰明。

    而在這一世,原本在歷史上短命的孫策,他卻是現在的大漢帝國最長命的,大大數十年之後,除劉易打天下統治世界的一眾大將都陸續老死或病亡或因什麼的原因而逝,但是孫策,卻活到了九十九歲,成了大漢帝國最後老死的一員超級猛將,也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內的鎮國大將軍。

    老死時,他對來看望他的劉易再次表達了他的忠誠,並在嚥氣時,真心的叫了劉易一聲父親。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這一次出兵,其實本還打算是三路出擊的,但是郭嘉考慮到,分三路進攻的話,當中一路軍必然得是中路。而現在的這個時候,出兵進攻巴基斯坦的中路對於大漢的後續治理並不算太好。從中路攻入巴基斯坦防線之內,必然會遭受到不甘敗亡的安息帝國的四面圍攻,如此就算是攻佔了當中的一座大城,但是也難以發展,起碼難以搞生產。如此,還不如先攻佔巴基斯坦防線的東西兩端,再慢慢的向整個安息帝國推進。

    又為了防止巴基斯坦防線上的安息帝國的軍馬狗急跳牆,不顧一切突破印度河防線闖到印度地區來作亂,所以,決定留下一員大將坐鎮,鎮守在印度河防線,不讓安息帝國的亂軍闖進貴霜帝國來。這個,也是防止安息帝國遭受到匈奴人作亂的那樣的情況在印度地區發生。

    一句話,漢軍現在真的不急,一切,都會採取穩妥為主的方案,沒有必要急著要一口吞掉整個疆域那麼廣闊的安息帝國。

    而為了確保印度河防線的不失,所以,兩大將所出動的漢軍兵力也不多。張飛、孫策也就是各率二十萬的漢軍向安息帝國發起進攻罷了。

    但是,對於漢軍而言,二十萬的軍馬,要攻取各自的目標,其實是沒有一點壓力的。

    時間已經是四月中旬。

    就印度地區而言,四月天便已經是炎陽天。天氣已經顯得異常的炎熱了。

    不過,印度西北角的地區,接近伊斯蘭保的地區,因為是山區的關係,氣候倒還算是涼快,比較適合行軍。

    只不過,偶爾的一場大雨,多少阻礙了一點漢軍的行軍速度,也讓行軍的路途難走了不少。

    但是,相比起後世伊斯蘭堡地區的那些民眾,他們的難,卻是漢軍這行軍的難的千百倍。

    要說明的是,後世伊斯蘭堡地區,雖然算是在安息帝國的控制地區。可是,這裡的不少的一些民眾部族人,卻並不怎麼受安息帝國的統治及控制。

    畢竟,這一帶地區的是剛被安息帝國佔領不久,也沒有幾年的時間。當地的原住民,對於安息帝國基本就沒有什麼的歸屬感。

    往往,在剛剛被安息帝國佔領的這幾年,時不時有一些部族與安息帝國的駐軍發生戰爭。可以說,這些年來,幾乎就沒有安靖過。

    要不是,近年來,安息帝國進駐了大量的帝國盟軍的軍馬,迫使那些不服安息帝國統治的一些部族人要避開帝國盟軍的兵鋒,躲進那些更遠的山地當中去,恐怕伊斯蘭堡地區的帝國盟軍也會時常受到一些部族軍馬的攻擊。

    但現在,就算沒有那些敵對的部族的騷擾,伊斯蘭堡一帶,方圓千里的區域當中,都已經是滿目蒼穹,一片破敗的跡象。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6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進軍伊斯蘭堡

    後世伊斯蘭堡地區,在這一塊四面環山的平原當中,有河流,也有一個湖泊。

    這個湖泊四周,就是人口較多的地區,近靠著湖泊的邊上,有一座小土城。

    這座小土城,以前到底是哪一個部族興建起來的,現在已經無從追究了。畢竟,和這一帶平原一樣,這個小土城的控制權也不知道已經幾易其手。

    但凡是有某一個部族在這一片地區興起,必然會先攻取這座小土城,佔據這座小土城,是統治這一帶平原區域的象徵。

    當然了,這還包括了許多的外來強大的部族,也同樣是如此。

    誰佔據了這座小土城,誰就能夠統治這一帶地區。這已經在那些部族人的心目中成了一個默認的規矩。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些地區生活著許多不同的部族,他們互相之間有往來亦有爭戰。後來,慢慢的就形成了以這個小湖為中心,各個部族勢力都會在此處解決爭端,又或是在此處互相交易一點什麼。

    久而久之,這裡就慢慢的人氣興盛起來,就使得這裡成了一個天然的貿易場所。

    再後來,就有了小土城,有了政權。

    現在,帝國盟軍自然是佔據了這座小土城。

    這座小土城雖然地處這一帶平原的中心,可以很好的控制及統治四同的平原地區,但是其城卻非險城。在軍事而言,此城雖是兵家必爭之城,可是,卻非一座堅城,不利於鎮守。

    帝國盟軍進駐此城,構建巴基斯坦防線的時候,也並沒有想過要將此地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來考慮,更多的,只是將這裡作為一個重要的補給基地來經營。

    真正的軍事重地,是此小城往東方向約兩、三百里的一帶險要山嶺。這一帶山嶺,已經被帝國盟軍修建了許多的關隘,有重兵把守著。

    漢軍要攻擊奪取這個帝國盟軍的重要軍事補給土城,就必須要先攻破那一帶山嶺當中的關隘。

    那一帶山嶺當中,原本就都是一些異常險峻的山道,在山中宛延穿行於貴霜帝國與伊斯蘭堡等地。一共倒也有多條路線可以通行,但是,在帝國盟軍的構建之下,修建了許多的關隘,將那些山道一一斷開,基本斷了兩地的通行。

    如果安息帝國的內部沒有發生什麼的事兒,沒有崩潰,羅馬帝國的軍馬沒有撤走,整個帝國盟軍沒有解體。那麼向伊斯蘭堡地區發起進攻還真的並非是最佳的選擇。

    其實,就算沒有帝國盟軍鎮守,也都非是最佳的進攻地方。如果當真的輕易,那麼早前,在漢軍滅了貴霜帝國的時候,早就派出一支軍馬進佔了伊斯蘭堡地區,不用等到了現在了。

    但現在的情況不同,根據漢軍派出去的探子的情報。現在伊斯蘭堡地區,基本是已經等於是一個沒政府無組織的混亂之地。那些原本在鎮守關隘的安息帝國的軍馬,大多都成了流浪軍,基本上都已經和安息帝國的王室失去了聯繫。

    為何會如此?

    一個,是因為羅馬帝國的軍馬,在撤離的時候,對伊斯蘭堡地區進行了一次劫掠,直接將這些地區弄得一團混亂。

    二個,就是因為伊斯蘭堡地區,離安息帝國的政治中心太遠,安息帝國的王權,鞭長某及,難以遙控這裡。也因為其地,是安息帝國方面剛奪取不久的,還沒有真正的對這些地區的部族人實行了有效的統治。

    如果安息帝國保持著強盛,能鎮壓得這些地區的部族不敢對安息帝國有反抗之心,那麼這一帶地區還能勉強穩定。可安息帝國的震懾力不足的時候,那麼就會出現許多的問題了。

    其三,也是因為羅馬帝國的劫掠行為,直接激起了這些地區的部族對安息帝國方面的仇恨。

    如此,伊斯蘭堡地區,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亂當中。

    說實在,如果羅馬帝國的軍馬沒有撤走,或者說撤走的時候,並沒有對當地進行劫掠的行為。那麼這片地區暫時不會混亂。憑羅馬帝國的軍馬,也不用太多的軍馬,也一樣可以敵得住漢軍的進攻,起碼,不會輕易讓漢軍突破他們的關隘,多少都可以確保這一帶地區不失。

    因為,包括伊斯蘭堡及整個巴基斯坦防線的區域,也就是安息帝國的東部至北部一大片廣闊的地區,其實並沒有受到匈奴人的影響。在安息帝國腹部地區一片血腥,深受匈奴人禍害,被弄得民不聊生的時候,安息帝國的東部及北部地區,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可惜,帝國盟軍趁火打劫,讓這些地區也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

    不說別的地方,就說後世伊斯蘭堡地區。

    從塞人被滅之後,那些地區的小部族等,其實都鬆了一口氣。畢竟,塞人部族帶給他們的威脅也是極大的。而當時的安息帝國以及貴霜帝國的帝國軍馬,雖然對他們實行了一定的統治,但是卻並沒有將他們迫得活不下去的地步。

    當中,除了那些原本就一直與塞人部族作鬥爭,不服塞人的那些部族,他們同樣不會屈服於安息帝國或是貴霜帝國的統治。所以,他們鑽進了深山當中,暫避其鋒。

    當羅馬帝國的軍馬對這些地區的部族進行了劫掠行為,激起了那些部族對帝國盟軍的仇視之後。原來的那些部族就回來了。他們聯合了那些受到了劫掠的部族,一起對付鎮守在這些地區的安息帝國的軍馬。

    這裡要說的是,羅馬帝國的軍馬,他們雖然對伊斯蘭堡地區進行了劫掠,但是他們卻並沒有隨便的舉起屠刀。畢竟,他們並非是那些凶殘湮滅人性的匈奴人,也因為他們的身份,還是帝國盟軍,所以,劫掠歸劫掠,卻也不敢隨便殺人。他們也擔心隨便屠殺名義上屬於安息帝國的平民的話,會引起安息帝國王室方面的不滿,會引起安息帝國的軍馬的敵視。如果引起與安息帝國的軍馬的攻擊,那麼他們恐怕也難以安然的從安息帝國撤回羅馬帝國去。

    也因為如此,那些被羅馬帝國的軍馬劫掠了所有的錢糧的部族,他們頓時就陷入了難以生存的狀態當中。這個時候,那些一直跟安息帝國對抗的不服統治的部族人就出來,稍為聯繫,就能挑動那些部族人對安息帝國的軍馬動手。

    早在漢軍派出張飛攻取伊斯蘭堡地區之前,伊斯蘭堡地區的那防線上的關隘,已經基本都全落在那些部族人馬的手裡。而鎮守那些關隘的安息帝國的軍馬,要不是被那些部族的軍馬滅了,就是被趕走了,又或是成了流浪軍,不知去向。

    在這個時候,張飛率著二十萬漢軍向伊斯蘭堡地區進發,主要的卻非是面對安息帝國的軍馬,而那些些部族的人馬。

    而那些部族聯軍的人馬,他們卻沒有取代安息帝國的軍馬鎮守那些關隘的心,又或者,這些部族的人馬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真正的敵人是攻佔了貴霜帝國的漢軍。所以,基本上,這些部族的人馬,並沒有留下人馬來鎮守那些關隘。

    就在張飛率著二十萬大軍艱難的穿山越嶺行軍,到達了那些關隘的時候。那些部族聯軍,卻幾乎都集中在伊斯蘭堡地區的那小心土城,正在對小土城發起圍攻。

    這座小土城當中,還屯積著不少安息帝國方面的物資,還處於安息帝國的軍馬的控制當中。而那些部族聯軍,他們現在正缺的就是糧食等物資。

    要知道,現在還只是四月份,離糧食收成的時間還有一段時間。可以說,現在的那些部族,基本到了沒有半點糧食的時候了。如果不能奪取小土城,獲得安息帝國屯積在小土城的物資,那麼他們頂不了幾天,恐怕就會有大量的部族人因為飢餓而死亡。

    在這個時候,部族聯軍又豈會理會那些關隘?誰又會留下人馬去鎮守?又會有誰會想到,漢軍會突然向他們的伊斯蘭堡地區發起進攻?

    張飛粗中有細,一路行軍過來的時候,他發現道路難走,許多的輜重根本就難以運送過去。他馬上就令軍馬,先不要攜帶太多輜重,讓一支先鋒軍輕裝突進。

    先鋒軍統將,他讓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軍將率軍。

    他知道,臧霸本是大漢泰山一山匪,更精通於山地的作戰,所以,命令他為先鋒大將,可以更好的為漢軍的大漢肅清去路,能讓漢軍的大軍安全通過,直達伊斯蘭堡地區。

    先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漢軍將領一路急行軍,到達了這國盟軍所修建的第一個關隘的時候。

    他們發現這個關隘似乎早已經人去樓空,險要的關隘當中,一片狼藉。

    面對空無一人的關隘,讓臧霸有點疑惑,派兵進佔之後,急忙派人快馬通知後面的張飛。

    張飛獲報,馬上就推斷伊斯蘭堡地區可能發生了什麼的變故。他令臧霸不用管太多,直接揮軍深入,直取伊斯蘭堡中心地帶的那座土城。

    張飛本人,亦同時再率一軍騎軍,火速跟進。

    如此,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漢軍軍將,共率兩軍人馬,約四萬來漢軍,兩三天的時間,長驅直入,安然的通過了原來帝國盟軍所修建的十多個險要的關隘,一路突入到伊斯蘭堡的平原地帶。

    這些關隘當中,倒還有幾個關隘留有不少部族聯軍的人馬。不過,大多都是一些部族聯軍的族人。

    畢竟,那些關隘當中,也修建有不少讓那些帝國盟軍的軍馬居住的營地。他們趕走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的時候,安息帝國的軍馬也來不及將那些營地折除。所以,現在就成了那些部族族人的居所。

    但是,真正的部族軍馬卻並不多。

    所以,很輕易的就讓漢軍給攻破了,並一舉控制了那些部族的族人。

    通過審問那些部族人,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漢軍軍將,也獲知了現在伊斯蘭堡地區的一些實際情況。

    原來在伊斯蘭堡平原的中心土城當中,還留駐在近二十萬的安息帝國的軍馬。這些軍馬,有十萬的軍馬是常駐土城,保護帝國盟軍屯積在土城的物資的。其餘的人馬,大多都是後來撤逃回土城去的。

    而他們的部族聯軍,雜七雜八的,加起來,居然有近四十萬人馬,正在圍攻土城,想要奪取那裡的大量物資。

    這些部族的人馬,可以說是聯合了整個伊斯蘭堡地區的各個小部族落的人馬了。很混雜,之所以能夠聯合在一起,就是為了土城的物資。

    他們,已經圍城了小土城十多天了,但是,暫時還沒能攻下來。

    畢竟,安息帝國的軍馬,當中的常駐土城的那十萬帝國軍馬,是比較精銳的人馬。正規軍,後來逃往土城的帝國軍馬,雖然大多都是後來才組建的新軍,但是,他們脫產鎮守巴基斯坦防線,已經經過了近年的操練,加上裝備上也的確優良,勉強也算得上精兵了。

    有著近二十萬的精銳人馬鎮守著土城,那些混亂的部族聯軍,一時還真的拿土城沒有太多的辦法,每天,在攻城戰當中,都會有大量的部族士兵犧牲。

    獲知了這些情報,臧霸並沒有因為部族聯軍有著近四十萬的軍馬而猶豫,他根本就沒有懼怕的意思,當即下令,大軍開撥,加緊殺向土城。

    漢軍同樣也想獲得那一批物資。當然,這不是漢軍缺少那些物資,而是漢軍不能讓那批物資落到那些部族聯軍的手上。

    因為,如果那些物資落到了部族聯軍的手上,那麼自然就會被那些部族瓜分而去,也因此,那些部族就不會缺少物資,從而,有了生存物資的那些部族,就肯定不會再鳥漢軍,以後不利於漢軍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還有就是,那些部族,他們原來就屈服於塞人的統治,後又沒有屈服於安息帝國或貴霜帝國的統治。所以,現在也未必會屈服於大漢的統治。

    所以,趁此機會,或者可以滅了這些獨立性較強的部族,起碼也得要重創他們,逼著他們不得不向大漢臣服。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6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與部族武將單桃

    巴基斯坦地區,尤其是在其北部地區,其部族成分相當的複雜。

    可以說,在這個時期,還真的是混雜了各色各樣的人種部族。

    伊斯蘭堡地區最早的原住民,應該是達羅毗荼人。而這其中,所謂的達羅毗荼人,其實也只是一種語言上的統稱,是泛指使用達羅毗荼語的部族。

    如此,達羅毗荼人當中,便有了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等。

    而這些部族,其實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被當時生活在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給征服了。注意,這裡是指征服,並非是將這些達羅毗荼人完全屠滅。

    而雅利安人當中,又有有塞種、薩迦、斯基泰等等的分支部族。前不久,被安息帝國及貴霜帝國聯手所滅的塞人,便有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遺留下來的塞種的後人。

    歷經千年變幻,後來巴基斯坦地區,就被波斯帝國給佔領了。並且,在公元前327年,古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也曾率軍攻佔過巴基斯坦地區。

    再在近兩三百年期間,又有了更多不同地方不同的種族部落流入巴基斯坦地區,其中,後世伊斯蘭堡地區,幾乎是所有進入巴基斯坦地區的部族人都會前往的地區。

    巴基斯坦,在當地人的語言當中的意思,就是聖潔的聖地的意思,而伊斯蘭堡地區,更是聖地中的聖地。是所有部族人都想要佔領統治的地區。

    沒有辦法,誰叫這裡,整個巴基斯坦的北部地區,就只有這一帶是比較適宜人居住的地方?四周都是荒野山地地帶,就只有這裡,才有湖泊,有草原,誰能佔得這一帶地區,哪一個部族就能更快的壯大掘起。發展壯大之後,才能向東或西遷徙發展。

    而這裡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誰想要滅了誰,也不會太過容易,因為,他們一旦面臨太大的危機,也隨時都可以往那些山地當中一躲。那麼想要滅絕他們的部族就難了。

    也因為如此,所以,無論是誰佔據了伊斯蘭堡一帶地區,想要真正的一家獨大,想要滅了那些與他們非同種的部落卻也是不太可能的。

    這樣,就直接導致了現在的那些正在攻擊伊斯蘭堡土城,攻擊安息帝國的軍馬的部族聯軍的成分無比複雜,就只有這麼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便由數十上百個有著獨立自主權的部落所組成。

    在這些部族聯軍當中,可以看得到有白色人種的部族,也有黃色人種的部族,甚至也有著棕色人種的部族。可謂是五花八門,樣樣齊全了。

    當然,還沒有黑色人種,非洲的黑人,在這個古時代,還沒有流落到亞洲來,甚至,都還沒有流入西歐大陸。在這個時代,非洲黑人恐怕還真的是完全處於一個原始狀態,根本就太可能有遠離沙漠到別的地區去的可能。何況,就算有個別,也難以在白色人種及黃色人種的社會當中存活下去。

    當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漢軍軍將率著約四萬來的漢軍趕到這裡的時候。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部族聯軍居然還不知道這些軍隊是要來征服他們的。還以為這些漢軍是與他們一樣,都是生活在這一帶地區的部族的軍馬。以為這支部族軍馬是要前來跟他們一樣,想要來搶奪安息帝國屯積在伊斯蘭堡土城內的糧食等物資。

    他們居然派人前來與臧霸等漢軍軍將交涉。

    他們的意思,是說臧霸等部族人馬來晚了,他們都已經快要攻下土城,他們不想臧霸等前來分一杯羹,想要將這些漢軍排斥在外,不想接納臧霸等加入他們的部族聯軍。

    若非他們看到這支人馬軍備整齊,人馬精銳,又有著統一的裝備制式,一看就似是來自於同一個部族的人馬。這兵強馬壯的,一看就不似是善類,不好欺負,他們這些部族軍馬一時倒也不敢招惹。要不然,他們就不是派人前來交涉,而是要直接向這支漢軍發起攻擊,搶奪那些讓他們這些有如是難民一般的部族人馬眼紅的衣甲裝備了。

    而臧霸等漢軍,看到這些五花八門,大多都有如是乞丐一般的部族人馬。根本就不會將他們放在眼內,哪怕他們有著近四十萬的人馬。

    所以,對於這些部族聯軍的交涉,臧霸與廖化等一陣冷笑。

    然後隨著一聲令下,臧霸讓趕到的三萬多四萬的漢軍列陣。同時,讓翻譯告訴這些部族聯軍。

    不是讓他們讓開,而是直接向他們表明大漢帝國漢軍的身份,勒令他們向大漢投降。否則,漢軍將會向他們發起攻擊。

    那些部族聯軍的人還以為是聽錯了。

    一個個都有點不敢相信,都有點發呆。

    丫的,這是什麼情況?大漢帝國?漢軍?

    在這些部族聯軍當中,他們的消息的確是比較閉塞。畢竟,他們一直都被困在伊斯蘭堡四周的山地當中,對外界的消息並不太靈通。

    還有他們一直都只能在生存線上爭扎,他們的最大敵人,是安息帝國的軍馬,因此,他們肯定不會刻意的去時刻都關注著貴霜帝國的情況。

    可以說,他們一直都只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天地當中。外界的事,他們一概不知。

    就算是知道,也只是極少的一些小部族人知道一丁半點的情況。

    因此,這些部族聯軍,在聽到了什麼大漢帝國,什麼的漢軍的時候,他們還真的不知道所謂的大漢帝國是什麼的帝國。

    他們之所以發呆,一時回不過神來,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這裡,明明有著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好不好?你丫的才這區區的三、四萬人,居然就敢說要咱們部族聯軍向他們投降?這些什麼的漢軍,是食錯藥了?

    翻譯對他們的喊話,他們愣神了一會,弄清楚之後,全都不由一陣大笑,在笑這點漢軍不自量力。

    當中的一個原土著部族,其部族算是較為強大的一個部族了,全族約有十萬左右的人口,這次出動來攻擊土城的部族軍馬,便有那麼兩三萬人馬。

    他們這些部族人當中,也早已經有了約定,如果攻佔了土城,他們部族將會獲得土城的十分之一的物資。

    現在,眼看就能攻破土城了,這些漢軍居然叫他們投降?這怎麼可能?

    他們嘰嘰咕咕的互相交流之後,馬上就從他們的軍馬當中,調出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馬,擺出要向漢軍大陣發起攻擊的姿態。然後再派人跟漢軍交涉。

    他們也要求漢軍馬上撤離這裡,要不然他們就要向這些漢軍發起攻擊了。其實,當中已經有不少的部族首領都想要直接滅了這支漢軍了,因為漢軍的裝備實在是讓他們眼紅了。

    不過,其中還有更多的部族首領,他們都覺得這支漢軍的氣勢太盛,並且又裝備整齊,在不知道這支漢軍的戰鬥力之前,他們認為就如此貿然的向漢軍發起攻擊有點冒險。

    所以,才各自抽調出一些人馬,想試探一下漢軍的戰鬥力,如果發現漢軍只是好看不中用,那麼他們就出動更多的軍馬,一舉滅了這支不知死活的漢軍,搶奪這些漢軍的裝備。

    一個棕色毛髮的部族壯士,先策馬衝近到漢軍的軍陣前,語帶輕蔑的沖漢軍一通亂叫。

    臧霸雖然聽不懂這個長得醜怪的部族軍將的叫喊,但是卻可以通過他的語言神態知道,這個部族軍將是在向漢軍搦戰。

    不用翻譯告訴臧霸那個部族軍將在叫什麼,臧霸便一怒,便要拍馬出陣。

    不過,裴元紹卻一伸手攔住了臧霸。

    「霸大哥,區區一個土著人,何用你親自出手?你留下壓陣,待小弟前往取他的首級回來!」

    裴元紹說完,不待臧霸答應,便拍馬舞刀而出。

    如果是在大漢,尤其是在漢軍當中,像裴元紹這樣的武將,其戰鬥力恐怕真的難以排得上號。若非他早前在泰山立了不少功勞,他也不可能成為軍級以上的將領。哪怕他現在也是漢軍當中軍級的軍將,但也都只是副將。軍中隨便拉出一些武將,恐怕武力都要比裴元紹強上不少。

    這傢伙,充其量就只能算作是二流武將,還是勉勉強強算得上是二流武將的那種。

    可是,在這些異族部落的武將面前,他卻算是猛將了。整個異族聯軍當中,恐怕都難有多少軍將是裴元紹的對手。

    這不是有意小看了那些異族人。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對於那些異族人來說,他們的武力,幾乎都是全憑其氣血之力,沒有什麼的內功心法,在這個時候,恐怕亦難有太多能夠激發他們自體潛力的方法。偶爾,或者會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他們單純是鍛鍊肉體就能達到一流武將的武力境界,可是,這樣的人,在這些土著部族當中,應該說是有如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當然,事實上,每一個曾經興盛過的這些小數部族,他們的部族當中,肯定有人擁有一點的激發人體潛力的秘法。但是,他們的秘法,絕對不可能能讓隨便的一個族人都可激發他們的人體潛力。而每一個曾經擁有過這樣秘法的人,也不可能會隨意的傳承給別人。如此,一般情況之下,西方的民族,他們單憑氣血的鍛鍊能夠達到三流武將的實力的普遍比較多,但是二流、一流以上的人就極少極少了。如果他們的部族當中,當真的出現了一個一流武將,那麼就是他們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

    也就是說,如果只是普遍而言,就一般人來說,西方人要比東方要強壯,他們更容易通過鍛鍊身體就能夠達到三流武將的實力,他們似乎要比漢人強。可是,他們奈何漢人人口更多,並且,漢人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練功心法,有修練內力的,也有修練外功的。所以,更強一層境界的人,漢人就自然要比西方人多得多了。

    在西方人當中,他們能有一個一流武將,那已經是他們部族當中百年一遇的人才。但是在漢人當中,幾乎是任何時候,都會有大量的一流武將甚至是超級猛將。

    如此,單論斗打獨鬥方面,西方的武將,肯定不及大漢的武將。

    當然,現在出陣的這個部族武將,他的確是天生神力,並全,通過肉體的鍛鍊,已經有所突破,假以時日,倒也有可能成為他們部族當中萬中無一,百年難得一遇的一流武將。

    但現在嘛,他的實際實力,估計亦是二流武將水平。

    裴元紹亦只是堪堪只有二流武將的實力,這兩將的相鬥,倒也說得上是勢鈞力敵,不相上下。

    這員部族武將,看到漢軍大陣當中衝出了一騎披甲的武將。他不由哇哇的大叫著,直接就揮舞著他的重兵器,似錘非錘,似棒非棒的一根粗大的銅器,直接向裴元紹撲殺過去。

    雙方的語言不通,自然也不需多廢話。

    裴元紹看上去比較瘦削,論身形已經比那部族武將足足小了一圈。

    不過,他自然也不懼這員敵將,看到他直接撲殺過來,他猛提一口氣,力注雙臂,拍馬便迎了上去。

    部族武將,他狂吼一聲,直接當頭一擊向裴元紹擊下去。

    這些缺乏武藝技擊技巧的部族武將,他們的攻擊手段很單調,基本都是直來直去的攻擊,他們講究凶狠,講究蠻力。在他們的部族當中,誰的力量更強大誰就能稱王。

    所以,這一擊,這員部族武將,幾乎是使盡了渾身的力氣,想要以一擊重擊,一擊擊殺這員漢將,以此來立威。

    狂暴的一擊,居然帶出了一股勁風,隱約帶著破空之聲。

    這一擊之力,的確達到了二流武將的一擊之力,甚至隱約達到了二流巔峰武將的一擊的威力。

    雙方的戰馬很快,眨眼就衝撞到了一起。

    當!嗆!

    一聲金器交激,然後就是有如金器相磨擦而發出一聲讓人牙酸的刺耳聲響。

    聲響發出之後,兩將已經錯馬而過。

    馬背上的兩將,亦分別向左右側去了身子。

    這是雙方的勁力衝擊,讓他們反震而側向一旁。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7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裴元紹的光榮時刻

    兩將錯馬而過,分別被對方的勁力衝擊得向另兩旁側身。

    不過,兩將的側身輻度是不同的。

    那部族武將,他的身體,僅只是向外側晃了一晃,便馬上坐直了身軀。尤其是他的那重兵器,也僅只是向外彈了一彈便收了回來。並且,兩騎交錯而過之後,他更快的勒馬回頭,一聲低吼,便又再次率先向裴元紹發起了衝擊。

    而裴元紹呢,他的向外側身的輻度更大,並且他的那朴刀往外彈出更遠,甚至似幾乎要脫手飛出一般。若非他的朴刀是特製的話,恐怕在與那部族武將的重兵器相交激的時候,便已經被那重力給震斷了。

    這第一會合,裴元紹似乎是落於下風了。

    其實,是裴元紹有點輕敵了。他早前,跟不少異族人交戰過,普遍來說,在戰場上,他還真的沒有碰到能夠與他有一戰之力的對手。因此,他便以為這些異族人也不過如此。

    在這時,面對這員部族聯軍的武將的時候,他並沒有全力出手。

    嗯,這個,之前所說的,西方的部族當中,的確是極少頂尖的高手武將出現。如果有,就的確能讓憑他們這個高手武將的一己之力,就可以讓他們的部族在一段時間之內變得更強大。

    但是,這裡,相對於大漢而言,的確是西方,普遍的異族部落,也大多都是如此。但是,隨著佛教的興起,他們這些中東地區的部族人,也慢慢的見識過內勁了,當然,在他們的認識當中,那只是法力罷了。

    在貴霜帝國,本來就有不少一流高手,那貴霜帝國的國師迦葉摩羅更是甚稱超一流高手。只可惜,哪怕迦葉摩羅是超一流高手,亦沒能與劉易相敵。更可惜的是,他們的佛教,還沒能真正的興盛起來,他們佛門的修練功法,亦還沒有廣傳世間。

    如此,這些伊斯蘭堡地區的異族部落人,還沒能真正的接觸到真正的武功。

    當然了,也因為人種的不同,對武功的理解也不同,他們中東以及西方的不同於漢人種族的人,他們的人想要修練出內力,似乎也要比漢人更加的困難。

    哪怕是在後世,西方的人,對漢人的武功依然是充滿了嚮往,視為極神秘的東西。他們想學,卻依然難學得了。所以,在後世,西方人也一樣是更加依靠他們身體肉身的力量,而非漢人的內勁。

    方才,裴元紹與那部族武將一擊之下,那部族武將的狂暴力量,的確讓裴元紹暗吃一驚,幸好,他有內勁,及時用內勁化解了那部族武將的直接衝擊力,巧妙的御開力道。如此,才有後來的那一聲兵器磨擦的聲響。而裴元紹的身體,向外側體的輻度更大,兵器揮揚出去的距離更遠,那都是為了御去那部族武將的力道。

    也就是說,在那部族武將用盡全力的攻擊之下,裴元紹並沒盡力的情況之下,看上去,暫時是裴元紹稍落於下風。

    如果單單是憑勇力,那部族武將恐怕的確要勝過裴元紹。

    可惜,戰場撕殺,卻並非是單論蠻力。

    裴元紹雖非那些武藝太高超的漢軍武將,亦非是那種多謀的武將。畢竟,他其實也只是黃巾賊出身,並不懂太多的謀略。但是,他卻勝在鬼點子多,更擅長於與人玩一些小聰明。

    還有就是,他的為人,一直來都有自知之明,明白到自己的能力在哪裡。

    才與這部族武將一交鋒,他便知道這個對手的力量勝過自己,因此,他自然不會再如早前的那一擊那樣,非要跟這個部族武將拼蠻力了。

    所以,第二會合,看似裴元紹的策馬轉身慢了許多,才剛剛回馬立定,那部族武將便又一擊殺過來。

    可裴元紹一個躬身,直接伏身在馬背,手上收回的朴刀僅只是輕輕一點,便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將那部族武將的重兵器給御往一旁。兩馬進而再次交錯而過。

    而那部族武將,他盡全力的一擊,便有如擊在空處一般,一擊攻出,差點都收不回來,讓他突然的感覺無比的難受。

    但是,他還不明白情況,以為是這個漢將怕了他,都不敢和他正面相擊了。

    所以,再猛提一口氣,收回重兵器,再將策馬回頭,向裴元紹攻殺過去。

    如此,片刻之間,兩員武將便交手了十多會合。

    而雙方的軍士,都拼合的吶喊,為自己的軍將助威。

    在部族聯軍方面,他們還以為是自己的軍將佔據了上風,極其興奮,恨不能那自家的武將將那漢將給擊殺馬下,所以,叫得特別歡。一個個又跳又叫,並且還對對面的漢軍軍陣做著一些下流的挑畔動作。

    但漢軍方面,卻相對要沉寂得多,軍士的叫喊聲有,但是卻很整齊,只有看到裴元紹巧妙的與那敵將周旋時,驚險的樣子,才會迸發出一聲叫好聲。對於一眾漢軍軍士而言,他們更加注重的,是他們軍士之間的配合,尤其是在此大軍對抗的時候,他們也特別的注重保持著一種平穩的心狀,保持著軍陣不亂。

    還有就是,漢軍的軍士,對自己的將軍有信心,那麼多的武將交戰當中,漢軍的武將直接被敵將斬下馬來的情況極少出現。偶爾會有,但是,還真的極少。

    在漢軍軍士的心目中,別看敵將似乎稍處於上風,一直在主動攻擊著裴元紹,但是,他們卻堅信,最後勝出的,一定是自己的將軍。

    事實也正如此。

    裴元紹一連十多個會合,他其實都只是採取了一種巧勁御力的招式與那部族武將交戰。

    如此,一來是可以觀察這個部族武將的招式武藝。二來,就是為了消耗這個敵將的體力。

    畢竟,使用重兵器的武將,裴元紹也見識得多了。當軍當中,那麼多的武將,大多都比裴元紹強,平時,為了提高自己的武藝,漢軍當中的武將,自然也互相交手切磋的。

    對於使用重兵器的武將,對於其體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來說,他們不可能長久保持著那種兇猛的衝擊力。

    所以,只要頂住了使用重兵器的攻擊,到了最後,其肯定是體力不支,起碼,其力量不是那麼的充足了,將會大大的減弱其戰力。

    而關於觀察這個敵將的武藝,裴元紹經過這十多會合之後,心裡已經瞭然。甚至,裴元紹已經看出了,這個敵將,他根本就沒有什麼精深的武藝可言,他來來去去,基本都是大開大合,純是以其蠻力及衝擊力為主,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御力可言。

    所以,在這個時候,裴元紹已經成竹在胸。

    第十八會合,裴元紹突然搶攻,要比已經有點力弱的敵將更快回身。

    裴元紹大喝一聲,刀舞如虹,泛出了一片刀光。

    他的朴刀,在這個時候,卻似飄忽不定,忽左忽右,讓那回身應戰的部族武將一時捕捉不到裴元紹的殺招所在。

    但是,他亦沒有多想,還以為裴元紹這個時候也已經是強**之末,在故作玄虛罷了。

    他亦大喝一聲,再次輪起他的重兵器,依然還是似要一力降十會的架勢,拍馬迎向裴元紹。

    裴元紹看得分明,嘴角現出了一絲冷笑。

    他向前一刀,似要與那敵將擊來的一擊硬拚,但是,在快要兵器交擊的時候,裴元紹的朴刀一偏,用刀背輕輕一磕,那重兵器便被碰得往旁斜斜的擊下。

    別看這輕輕的一碰,其實裴元紹是運用了暗勁,並且,刀背的厚度自然也要比刀刃有力得多。所以,這一下,其實已經等於是直接破開了這敵將的攻擊之勢,讓他不能直接重擊到裴元紹。

    跟著,裴元紹的上半身,急劇的晃動了一下,堪堪的側讓開從身側擊下去的重兵器。

    而手上,手腕一扭一翻,朴刀的刀刃又似是早前向前一擊的攻擊之態,噗的一聲輕響,朴刀的刀尖,直接一下子切中的敵將的喉嚨,而隨著戰馬的前衝,裴元紹手上的朴刀便順勢一拉,一道血箭狂射而出。

    「哈哇哇……呵呵……呵呵……」

    部族聯軍的這員武將,受到了這致命的一擊,他在吃痛的同時,發出一聲急亂的痛呼,但是,那朴刀一拉,便已經割斷了他的氣管,所以,他只能瞪大眼睛,發出呵呵的怪異叫聲。

    戰馬前衝的慣性,將他帶出老遠,這個會合,他所面對的卻是自家的軍馬方面。

    他望著自己方面的軍士,正在為他歡呼,他卻極想向自己的那些部族軍士叫救命。可惜,他已經叫不出來了,他的眼前一黑,手上的重兵器先掉下馬去。跟著,才是他的身體,被戰馬帶得一個仰後,有如倒蔥栽似的噼啪的一聲摔下馬去。

    隨著他的落馬,部族聯軍的士兵的吶喊也嘎然而止,一下子鴉雀無聲。

    呼呼……

    一股熱風吹過,似吹醒了那些部族的軍馬,他們這才哄的一聲,似乎是不敢相信,他們的部族勇士在明明看似取得了上風的時候,居然會被那個漢軍武將斬殺。

    更讓他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其實誰都沒有看清楚自己的部族勇士是如何被那漢將擊殺的。

    這邊,漢軍卻猛然暴發出一陣喝彩之聲,而裴元紹,亦勒馬回頭,高高的舉起手上的那柄刀刃帶血的朴刀,沖部族聯軍耀武揚威。

    人生最為得意的時刻,無非就是戰陣斬將之時。

    這是屬於裴元紹的光榮時刻。

    所以,他很享受這個時候的漢軍歡呼喝彩。

    漢軍陣中,咚咚咚和響起了戰鼓的聲響。

    是臧霸下令,趁裴元紹陣前斬將,狠挫那些部族聯軍之時,下令讓漢軍向前推進了。

    部族聯軍的武將被漢軍武將斬殺,在這個時刻,的確讓部族聯軍的氣勢一窒。

    但是,他們卻依然不認為自己的部族大軍會弱於這眼前的三、四萬的漢軍。

    如此,當漢軍向前推進,那些部族聯軍的部族首領,他們認為是漢軍的挑畔,不知死活,居然以為只是殺了他們一員武將就能是他們這三、四十萬大軍之敵?

    因此,在輸了一陣之後,他們不想再示弱於漢軍。

    當即,他們也下令,讓大軍向漢軍發起攻擊。

    一時,部族聯軍當中,一片雜亂的鑼鼓或是號角聲響起。那是他們不同的部族的攻擊信號。

    「殺啊!」

    數萬被抽調出來的部族聯軍,便有如一窩蜂,參差不齊的雜亂的迎著漢軍衝殺上去。

    看到這些部族聯軍的那亂哄哄的衝鋒人馬。裴元紹也好,或是在後面壓陣的臧霸與廖化也好。他們都不自然的想起了當年他們還是黃巾軍的時候的情況。

    現在的這些部族聯軍,就極似他們當年的那些黃巾軍。

    因為那時候的黃巾軍,全部都是由一些平民百姓組成,他們,衣著雜亂,基本沒有什麼的護身衣甲,不僅如此,看上去,大多都是衣衫襤褸,就如是一些流浪的流民,一些乞丐軍。而這些部族聯軍的士兵武器,也和當年的黃巾軍差不多,亦是雜亂無章,拿什麼都有,一些鐵棒,甚至是木棒的都有。

    這樣的一支軍馬,又怎麼可能是現在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漢軍之敵?

    別說什麼的裝備訓練了。就是單對單的隨便挑出來,這些寒磣的部族聯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

    「殺!」

    在部族聯軍雜亂的叫喊聲中,漢軍的向前慢慢挺進的軍馬當中,卻迸發出一聲震懾人心的凜冽喝聲。

    同時,大軍一頓,已經按照平時的攻擊陣形向部族盟軍發起了攻擊。

    這個時候,兩軍相隔還有百多兩百步。而這個距離,卻正是漢軍的弓箭兵無情射殺部族聯軍的最佳攻擊距離。

    一陣弓弦嘣響,從漢軍的軍陣當中,嗚的一聲,飛出了一片黑壓壓的弓箭。

    哄的一聲,這片黑壓壓的弓箭,便似是一片烏雲,一下子便壓落在向前衝鋒的那些部族聯軍的頭上。

    噗噗噗……

    有如下著大雨一般的聲響,無比密集的響著。

    這些是弓箭入肉或是落到了空地上的響聲。

    「啊啊啊……」

    一整片地區,像被風吹稻禾一樣,一下子被壓下去一大片。

    驚恐至極的淒厲慘叫聲,就是從這片被壓下去的人群當中發出。

    ;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7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衝鋒殺陣

    漢軍的弓箭大陣的殺傷力,在這當世是無以論比的。

    哪怕現在攻擊這些部族聯軍的漢軍並非是漢軍最為精銳的弓箭兵。

    無論是臧霸所率的本部軍馬,還是廖化與裴元紹所率的本部軍馬,他們其實都是來自於泰山地區的原黃巾軍的人馬或是泰山賊。

    他們論其個人的戰力,尤其是在山地作戰的戰鬥力,自然是非常強悍。可是,要論到紀律性,論其整體協同作戰,肯定不及原來的漢軍精銳的人馬。畢竟,這些來自於泰山地區的軍馬,他們接受大漢的整訓的時間並不是太長,加上他們本來就是一些比較懶散的賊兵。

    所以,這些軍馬,他們對於弓箭大陣的訓練,還並不算是已經練到了最強最好的時候。何況,這些泰山軍,他們所訓練的方向也不同,他們更注重於在山地地形的作戰訓練。

    不過,他們歸順了大漢之後,也已經有了三兩年的時間了,哪怕他們當中的弓箭兵還不算是漢軍中最為精銳的弓箭兵,但也絕對要比那些亂哄哄的部族聯軍的軍馬強。

    有時候,也會覺得很可笑。因為那些部族聯軍,他們的士兵的箭術其實都不錯,他們當中,大多也都可以利用弓箭對漢軍形成一些的威脅。

    但是很可惜,他們的弓箭射程遠遠不及漢軍的弓箭射程遠。

    這就好比,在後世的那一場抗日戰爭當中,拿著獵槍跟拿著三八大蓋的來對射。拿著獵槍的,如果沒有到達一定的距離,沒有接近對手,那肯定是對那些拿三點殺傷力,而拿三八大蓋的,卻可以遠遠就將其槍殺了。

    而在這三國時代,漢軍的對手那麼多,卻還真的沒有哪一個勢力的弓箭能克制得了漢軍的弓箭的。所以,和漢軍兩軍對陣撕殺,那就是在找死。

    這不,那些裝備防護幾等於無的部族聯軍,他們在不知道漢軍的弓箭大陣的威力的情況之下,就那麼一窩蜂的衝殺過來。其中,不少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他們都已經拉弓搭箭,打算衝近到了他們的弓箭殺傷的距離,就先用弓箭射殺眼前的漢軍士兵,然後再直接突進漢軍的軍陣當中攻殺。

    可他們所有的想法都是徒勞的,他們所憋著的那一股勁,根本就沒有放出來的時刻。

    這裡,一直來所說的,弓箭的有效殺傷射程,這個所謂的有效殺傷射程,只是指弓矢射出去之後,在多遠的距離能夠有殺傷力,而不是說,在多遠的距離當中,都能夠對敵人進行有效的殺傷。

    理論上,那些異族人的弓箭,是僅比漢軍所使用的精良弓箭的有效殺傷射程短了數十步的距離,可是,真正要算起來,那就不是這麼算的。

    舉個例子說,能夠百步之內射中對手,這都已經是神箭手了。這就是百步穿楊的說法。能夠百步穿楊的人,都已經是了不得的神箭手了。

    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他們最少也得要接近漢軍百步之內,他們才有更大的把握射中各自的目標。也就是說,他們一般的情況之下,都只能夠在百步之內才能將手上的弓箭射出。而射出之後,也並不一定就能射殺對方。

    就如此,他們哪裡還有機會射出他們手上的弓箭?

    因為漢軍的弓箭,是可以在最大的弓箭有效殺傷的最遠距離給予他們大量的殺傷。因此,面對漢軍的弓箭大陣,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就只能是干瞪眼,一句話,就是挨射等死。

    而話又說回來,這也是為什麼在與漢軍戰陣撕殺的敵方,很少有可能利用他們的弓矢來威脅到漢軍的主要原因。那是因為,當那些敵軍在接近漢軍的百步左右的時候,漢軍可以看情況,也可以隨時向他們進擊的。百步的距離,衝鋒其實就是那麼幾個呼吸間的事。如果那些部族聯軍還能夠射箭,那麼他們又哪裡來得及拿起他們的兵器來跟漢軍短兵相接?

    因此,他們其實並不會在衝鋒的時候向漢軍放箭。一般都只是從一開始,就直接向漢軍衝鋒,想直接殺進漢軍的大陣。

    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漢軍的弓箭齊射,是對一個區域當中進行箭雨覆蓋,在這箭雨當中,無論是人畜,都不太可能還有生還者。

    而漢軍的射度也是極快的,一輪接著一輪射出,分別對一些區域進行箭雨覆蓋。如此,那些部族聯軍又哪裡有機會衝近漢軍的軍陣前面?

    現在,那些部族聯軍還真的全都傻了。

    他們哪裡見識過如此的戰爭?這殺人如割草一般,一片箭雨落下,那就是一片一片的被釘死在地。

    看著那些還保持著一種衝鋒向前的伏在地上的部族聯軍士兵的屍體,那些還沒有沖上前的部族聯軍,頓時就被嚇得往後縮。沒有人敢再向前衝鋒。

    這哪裡是戰爭?簡直就是屠殺。

    那些部族聯軍,他們平時也時常有戰爭,各個部族之中,一直都互相爭鬥過不停,但是,每一次的戰爭,他們的死傷都不會是這樣的。都不是這樣,連對手都沒有摸到,他們就成片成片的傷亡的。

    這些部族軍馬,他們都是各自的部族軍馬在一起的,向漢軍起衝鋒的時候,也是一起衝鋒的。也正因為如此,當漢軍的箭雨覆蓋下來的時候,他們的部族,已經不是傷亡那麼多人的問題了,而是直接的,一片箭雨下來,就有可能滅了當中的一支部族的軍馬。

    這樣的損失,他們又哪裡承受得起?

    如此,就在漢軍的一連十多二十輪的弓箭大陣的射殺之下,直接讓那些原本還囂張的想要滅了漢軍的這些部族聯軍。剎那崩潰了。

    有些部族聯軍,他們都已經不只是被嚇得後退,而是被嚇破了膽,往後就逃。

    不過,漢軍並不會就此罷手,看到那些部族聯軍不敢再向前起攻擊的時候,大軍便主動的繼續向前進擊。

    數萬的部族聯軍,根本就不敢再擋在漢軍的軍陣之前,急忙逃返到他們的部族聯軍大軍當中。

    逃回到部族聯軍大軍當中的那些部族士兵,在驚懼的向部族聯軍的一眾領訴說情況,讓那些部族領都驚疑不定。

    那些部族領,他們暫時還沒有親眼看到漢軍的軍陣的厲害。所以,他們聽說了情況之後,都有點惱怒。

    這個時候,他們並不會認為他們這裡的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會不是漢軍之敵。而在這個時刻,他們更加不可能因為聽說了方才出戰的軍馬逃回來之後說漢軍是如何如何的厲害而罷手。

    何況,現在怎麼辦?他們能真的逃走嗎?又或是向那區區三、四萬的漢軍投降?他們跟那些強大的帝國周旋了這麼多年,無論是哪一個外來的部族佔據伊斯蘭堡地區,他們都沒有屈服。現在就憑突然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漢軍就屈服投降?這是不可能的。

    他們現在,也更加不可能就此罷手放棄將要到手的那土城之內的安息帝國的物資。

    所以,沒有什麼可說的,派出數萬的部族聯軍不是那漢軍的對手,那麼就派出更多的軍馬去攻擊漢軍便是。早前,他們的人馬只是正面向漢軍起衝鋒,因此,遭受到了漢軍的那犀利的弓箭的射殺,那麼現在咱們從四面八方向漢軍起攻擊這不就完了?他們就不相信,憑這區區的三、四萬的漢軍人馬,就敢有那麼大的胃口,居然想要憑空讓他們屈服投降?

    隨著那些部族領的命令,部族聯軍當中的人馬,便開始蜂湧而出。

    而且,他們繞著圈子,從遠遠的圍過來,想要圍住漢軍的軍陣來攻擊。

    那些逃回部族聯軍大營的部族軍馬,他們所說的情況,那些部族聯軍的領都相當重視。為此,為了平了這些漢軍,他們一共出動了近二十萬的人馬。留下的那些人馬,用來提防土城當中的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的攻擊又或者是突圍逃跑。

    二十來萬的人馬,沒多久,就隱隱的對漢軍的軍陣形成了一個包圍之勢。

    這個,其實也沒有辦法,這一帶地區,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草原。軍馬極其容易展開。

    並且,漢軍也就只有這麼三、四萬人馬,排著一個整齊又緊密的軍陣,佔地的面積其實也不是太大。

    但是,漢軍看到了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可能真的任由那些部族聯軍包圍起來攻殺。畢竟,他們的軍馬當中,不可能全都是弓箭兵,只有當中的一部份軍士是弓箭兵。所以,這點弓箭兵,也不太可能對從四面八方圍殺過來的部族聯軍進行有效的射殺。

    肯定難以敵得住如潮水一般攻殺來的部族聯軍,如此早晚得要跟那些部族聯軍短兵相接,近身搏殺。

    所以,在這個時候,面對叫囂著從四面八方圍殺過來的部族聯軍。

    漢軍自然不可能就此陷於被動。

    臧霸環眼四看,然後當機立斷,一改這種慢慢推進的大陣。一聲令下,大軍馬上就改變了陣營。

    從漢軍當中,兩支騎兵先殺出,分別由裴元紹及廖化率領,就有如攻擊出去的兩個拳頭,直接向前殺過去。

    跟著,就是長槍兵,他們亦分成了兩路,緊緊的跟在那向前衝殺的漢軍騎軍之後。再後面,就是臧霸所率的中軍大軍。由刀盾兵分佈在四周,緊密的將那些弓箭兵給保護在中間。

    如此,漢軍的軍陣一變的同時,就全軍突然的加,呈一個整體,在兩翼突出去的騎軍的保護之下,直接向前碾壓過去。

    最先與部族聯軍交接的,自然是騎軍。

    只見廖化提刀一馬當先,先是挑格開那些同樣是衝殺過來的部族聯軍的士兵射過來的一些弓矢,然後一聲大喝,就與敵軍正面相接。

    一道刀光所過,數個敵騎便被廖化斬殺馬下。

    這不是殺氣,廖化還未能隨意的揮出殺氣,畢竟,他也只是一個二流武將。但是,他的刀法極其凌厲,刀招很巧妙,論刀法,廖化的刀法要比裴元紹更勝一籌,所以,面對那些一般的部族聯軍的騎兵,自然不是廖化的一合之將。

    「殺殺殺!「

    廖化一刀立威,便更加的神勇,朴刀左劈右砍,毫不停頓的直接殺進了衝過來的敵軍陣中。

    「殺!「

    轟隆一聲,後面的漢軍騎兵也殺到了,衝殺在前的漢軍騎兵,同樣是漢軍當中最為精銳的將士,他們的衝擊也是極為凌厲。那些部族聯軍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得住漢軍如此凶厲的衝擊。

    頓時,漢軍的騎兵,就有如是一把尖刀,直直的刺進了部族聯軍的陣中。

    不,在這個時刻,應該說是兩把尖刀,另一路殺出的漢軍騎軍,由裴元紹所率的漢軍騎兵,也同樣與部族聯軍的軍馬短兵相接了。同樣的,被漢軍騎兵有如摧枯拉朽的殺破進去。

    如果是從空中望下來,就可以看得見,在如潮的部族聯軍當中,被兩支漢軍的騎兵,有如乘風破浪一般,毫無停頓的一路衝殺向前。直殺得那些部族聯軍的軍馬鮮血四濺,人仰馬翻。

    喊殺聲,慘叫聲,戰馬的悲鳴聲,兵器交激之聲。以及,那些拚命衝殺,想要從四面八方圍殺過來的部族聯軍的喊殺聲,鋪天蓋地,亂成一團。

    自然,與漢軍接戰的那些部族聯軍,他們卻大事不妙,真正的亂成了一團。他們根本就招架不住漢軍如此凌厲的攻勢。

    當然,這裡也並不是只有漢軍騎軍給予他們的攻勢。還有隨後跟進的漢軍長槍兵陣,以及在刀盾手所保護之下的弓箭大陣。

    同樣的,那些在弓箭手的弓箭射程所及的範圍之下的敵軍,他們所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

    這樣的殺傷,才是他們難以承受得了的。

    成片成片的被射殺,殺得他們哭爹叫娘。

    沒多久,這些從正面圍攻上來的部族聯軍,就被漢軍的騎軍擊穿,而他們的人馬,亦死傷慘重,被漢軍直接擊潰了。

    而這個時候,後面及左右的部族聯軍,都還沒有摸得到漢軍的影子。8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7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部族聯軍大敗

    漢軍的衝鋒殺陣是一個多變的陣形,在與敵軍的軍陣戰鬥的時候,也能很靈活的變化。

    實際上,所謂的軍陣,陣形,就是將各個兵種結合起來,通過一個軍陣,讓各個兵種的士兵都能夠緊密配合,將各個兵種的士兵的優勢特長儘可能的發揮到最大,甚至產生化學反應,讓軍陣的殺傷威力倍增。

    漢軍的衝鋒殺陣,其實也是可以根據他他所面對的敵人的兵種而進行靈活變化的。主要的,就是基本確保一個兵種相剋的原理。利用漢軍各個兵種的特長去攻擊敵軍的相剋的兵種的短處。

    如此,讓漢軍在與敵軍對戰的過程當中,能夠儘可能的更輕鬆的擊敗敵人。並且,要達到極儘可能的減低漢軍將士在短兵相接的時候的傷亡。

    從很久以前,劉易就一直考慮到這古時代的戰爭,大多都是兩軍正面搏殺的冷兵器的戰鬥。這樣的戰爭,實在是太過殘酷,往往,在這樣的戰鬥當中,就算能夠戰勝對手敵軍,但也一定會給自己的軍隊帶來很大的傷亡代價。

    特別是在劉易剛剛開始在這三國時代掙扎求存的時期,當時劉易所拉起來的人馬,就只有那麼多,每一個士兵的損失,都是劉易的損失。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劉易就開始考慮,要如何改變在這種古時代的冷兵器戰爭中,儘可能的減少自己的傷亡代價而奪得戰爭的勝利的辦法。

    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弓箭大陣,才會有陷陣營等等的各個兵種,並且,也將一些構想與一眾軍將商討。提出一些方法又或是讓眾將研究的方向,再通過這些年來漢軍在那麼多戰鬥當中的經驗總結,然後就慢慢的得出了一些如何排兵佈陣,如何針對漢軍的特長以及缺點的互補,如何針對不同的敵人,在如何的情況之下的應對方案。

    當然,因為劉易的靈魂是來自兩千來年後的靈魂。所以,劉易非常清楚人類戰爭方式的轉變,到了以後,全都是往槍炮等遠程打擊的戰爭方式,甚至基本不需要出動太多的軍馬,用一些洲際導彈就能夠超遠程擊殺敵人。

    但礙於現在的這個古時代,還沒有槍炮的出現,勉強能稱得上是遠程殺傷性武器的就只有投石機,箭、弩等等。

    而弓箭,卻是最為方便,最為簡單的遠程殺傷武器,這個,也是劉易能夠利用到的東西。

    因此,劉易就有弓箭上下功夫,才有了現在的漢軍弓箭兵大陣。

    這個,就是漢軍最強而有力,又能夠更輕鬆的解決敵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手段特長。

    有了這個特長,那麼就可以根據這樣的一個特長來制定漢軍軍陣的佈陣,通過各種的試驗,以及經驗的積累,就成了如今的漢軍的靈活多變的衝鋒殺陣。

    當然,漢軍除了弓箭兵的殺傷威力極大的特長之外,其餘的騎軍、長槍兵、刀盾兵等等的各個兵種,亦是各有特長,他們在戰場上,都可以擔負著各自的使命。

    這些兵種的使命,就是如何在戰爭當中,確保弓箭兵的安全,而又能夠讓這些弓箭兵可以不停的發揮出他們的威力。

    這個,其實是劉易當初想到了後世的熱武器的戰爭當中,那些士兵可以一邊衝鋒,一邊拿著那些機槍掃射對手的情況。然後,劉易就考慮到,這些弓箭兵,是否也可以在一邊衝鋒的同時,也不停的向敵人射出弓箭,並且還能夠有效的大量殺傷敵人?

    有了這些考慮,在戰場上試驗過,覺得可行,那麼就會列入漢軍的練軍操典當中,讓漢軍按這樣的方法來訓練他們的軍陣。

    現在,就是騎軍衝殺,按以前的漢軍騎軍衝陣的特點,直接對敵軍的軍陣衝亂,讓敵軍再難以保持一種整齊的衝鋒陣營。

    敵軍的陣營一亂,長槍兵衝殺,對那些有點混亂的敵人進行絞殺。

    這些,其實都是為了打亂敵軍的陣勢。真正的,就是讓刀盾兵保護著弓箭兵,可以一邊向前衝鋒,一面放箭大量的射殺敵人。

    這樣的漢軍衝鋒殺陣。可以說是這個世上最為先進的一種殺陣。

    那些部族聯軍,他們亂哄哄,哪裡見識過這樣的戰爭場面?

    明明他們的軍馬,要比漢軍的這點軍馬多得多。

    明明,他們的軍馬,就要圍住這點漢軍的軍馬來攻殺了。

    可是,面對漢軍的衝鋒,他們的軍馬,根本就沒能阻擋得住片刻,只要漢軍一殺到,他們的部族聯軍的人馬就成片成片的被殺。

    許多方才還不怎麼相信漢軍能夠這樣對他們進行致命的殺傷,如此大量的殺傷的部族聯軍士兵。此際他們真的亡魂大冒,嚇得魂不附體。

    這樣的絞殺,他們那裡還敢面對?

    在漢軍的騎軍擊穿了他們的軍陣之後,在漢軍的弓箭兵不停的發射出箭雨,擊殺他們成片成片的人馬的時候。他們全都有如見到了鬼一般。哄的一聲,全軍崩潰,四散奪路逃命。

    不逃不行啊。

    他們的軍馬,一與漢軍有所接觸,要不是被那些騎兵衝鋒一路斬殺,真的是沖一路殺一路。跟著那些長槍兵,真的是長槍如林,凶威難制,每一排如林的長槍似很簡單,很平實的,平平無奇的刺出,都能夠似有著一種魔力一般,總能夠將他們成排成排的人馬擊殺在地。就似是能將他們的魂都攝住一般,讓他們的人似主動的撞上人家漢軍手上的長槍。

    如果說,這樣的情況,讓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看得大驚失色,心生恐懼。那麼弓箭兵的箭雨覆蓋,就是壓倒了他們的最後的一根稻草。

    如此,正前方,向漢軍圍殺上來的部族聯軍,足足有著數萬人馬的大軍,又就如此被漢軍殺敗了。再對難以對漢軍形成威脅。

    但是,還有從三個方向殺來的部族聯軍,他們遠遠的,也只能夠看得到他們的人馬在與漢軍有所接觸之後,馬上就四散亂逃。一時間,他們都有點驚疑,都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他們的部族聯軍敗得如此的快,如此的莫名其妙。

    不過,他們現在雖然心裡疑惑,甚至不少部族聯軍的將領或是他們的士兵,都在大罵那些正面圍殺漢軍的部族聯軍的人馬不經事,居然如此之弱,不堪一擊,就這麼逃了。但他們還是一邊驚疑,一邊罵著,一邊繼續向漢軍衝鋒。

    如此,漢軍的軍陣又一變,先繼續沖散前方的那些亂逃的敵兵,直到前方不再有敵軍的人馬了,然後漢軍才停下,再回頭佈陣。

    這樣,就等於說,現在的漢軍,通過擊敗擊潰了包圍漢軍正面的部族聯軍之後,漢軍已經完全突圍出來了,並且是在部族聯軍的這些大軍的包圍之勢還沒有完成合圍之前就已經突圍而出。

    現在漢軍再回頭佈陣,那麼就等於是面對著前方的所有部族聯軍,不用再擔心被部族聯軍圍著來攻擊了。

    而原本是分成數路的部族聯軍,因為漢軍的擊潰突圍,就自然而然的,讓他們的軍馬都合攏到了一起。

    在這個時候,如果他們還想要對漢軍形成合圍之勢的話,那麼就只能繼續分兵,再繞出去將漢軍圍起來。

    但是,很明顯,他們再如此的話,那就等於是做無用功了。因為,情況已經很明顯。他們這樣的辦法是行不通的。

    他們就算再分派軍馬圍攻漢軍,漢軍也會如早前的那樣,快速擊潰他們的一個方面的軍馬,然後又突出他們的包圍圈。

    部族聯軍方面,似乎也明顯的看到了這樣的情況。因此,他們這一次不打算再按方才的辦法來攻擊漢軍了,他們決定,就如此利用自己這十多萬的人馬,一鼓作氣滅了漢軍。

    他們也沒有馬上收攏那些被漢軍殺得面如土色,還在驚疑不定的潰軍。

    畢竟,這些部族聯軍,他們由無數個部族組成,那些軍馬,互不統屬,哪一個部族的人馬敗了,或者是被滅了,他們都不會太過去關心在意。最多,就是嘲弄幾聲那些被擊潰的人馬太過沒用罷了。

    正常來說,他們十多萬的大軍,衝擊漢軍這三、四萬的人馬。漢軍是不會跟他們死拼的,或者會暫避其鋒,先退走再說。

    可是,現在的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漢軍軍將,以及下面的軍士,他們在剛才的接連兩戰,連續擊敗了兩部數萬人馬的部族聯軍,並且,還擊敗得那麼的輪松,幾等於是不費吹灰之力。

    方才的兩戰,輕鬆得就似是漢軍平時在練軍的時候的那樣,他們現在,就似是在按平時的練軍的動作做了一遍罷了,卻就如此就輕易的擊敗了那麼多的部族聯軍。

    這仗打的,都讓漢軍的軍馬上下都打出了士氣,都打出了信心來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通過方才的連續兩戰,臧霸與廖化他們都已經看出了這些部族聯軍的鬆散程度。別看他們的大軍似是都集中在一起,可是,他們之間基本都沒有什麼協同作戰的意識,在向漢軍發起衝鋒的時候,也基本都是各幹各的,他們的兵種之間,也沒有配合可言。反正,就似是誰跑得快誰就去跟漢軍交手,也不管他們會碰到什麼的漢軍士兵。

    如此奇芭的部族聯軍。可以說,基本是漢軍所遇到過的戰鬥力最弱的一支人馬了。

    這樣的一支部族聯軍,漢軍還有需要避戰嗎?

    很明顯,也不需要。

    臧霸與廖化等一聲令下,漢軍重新布好了大陣,也開始向衝殺過來的部族聯軍挺進。

    戰爭的勝負,已經不用多說了。

    因為,這樣的戰鬥,就和早前裴元紹斬殺了一員部族聯軍的武將之後,雙方的軍馬對戰時的情況一樣。

    唯一不同的,就是這些部族聯軍的人馬更多了一些罷了。

    可這又有什麼的作用?

    他們的人馬越多,就越顯得跟漢軍對戰的可怕及恐怖之處。

    因為他們的人馬越多,弓箭大陣的殺傷力就越強,他們的人馬越密集,死的人馬就更多。

    這樣的戰爭場面,就顯得更為慘烈。

    成片成片,成群成群的人馬在連摸都沒有摸到漢軍的軍陣之前,就那樣死去。

    這樣的視覺衝擊,讓那些部族聯軍的人馬看得心底直冒寒氣啊。

    他們很難相信,如果是他們上前去攻擊漢軍,他們處於漢軍的弓箭箭雨的覆蓋之下,他們是否還能夠活著回來。看看那些渾身被釘滿弓矢的部族士兵,一個個一群群的倒在血泊當中。他們還沒有進入漢軍的弓箭射程當中的那些人馬,哪裡還敢再上前來?

    很快,戰場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場面,那就是在慢慢向前挺進的漢軍,每挺進一步,那些被嚇破了膽的部族聯軍就退一步。根本就不敢再向漢軍發起攻擊了。

    也很快,他們馬上就散亂了。

    他們一個個都被嚇得大叫魔鬼,然後就四散亂逃。

    這一次,他們是真的被嚇跑了,不敢再與漢軍相對為敵。

    在這個時候的戰爭,一般,一方的傷亡達到了三分之一的時候,就基本可以宣佈這一方失敗了。因為,很少有軍馬在死傷了這麼多軍士的情況之下,他們還能有士兵繼續戰鬥。

    這部份部族聯軍的敗逃,也直接影響了能對土城警戒的十多萬的部族聯軍。

    他們看到那些攻擊漢軍的軍馬亂逃,他們也跟著亂了起來。

    尤其是看到一些部族聯軍的人馬被嚇得臉色都蒼白得嚇人,只懂叫著什麼的魔鬼魔鬼的逃命。此時不逃,他們還等什麼時候?等那些漢軍殺過來?

    不明覺厲。

    因為不知道,所以覺得很厲害。

    那十來萬的部族聯軍也就差不多是如此,他們看到圍攻漢軍的軍馬都逃了,他們為什麼不逃?

    如此,這支部族聯軍算是真正的大敗了。

    他們擁有三、四十萬人馬的部族聯軍,居然就被漢軍的這三、四萬人馬給擊敗了。

    這一戰,也打出了臧霸與廖化、裴元紹等人的名號,也足夠他們吹一輩子了。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8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難以相信

    兵敗如山倒,難以承受漢軍這般有如割草一樣收割著生命的戰爭方式,部族聯軍已經全線敗潰。

    對死亡的恐懼,早已經讓部族聯軍潰不成軍,慌亂的四散逃命。

    這個時候,漢軍的人馬,也已經不再保持原來的緊密的軍陣了。而是分成了以營為單位,分散開來將那一大部份還來不及逃走的部族聯軍的人馬給圍了起來。

    當然,這並不是真正的圍困,而是一個包圍之勢。這主要是漢軍想要抓捕他們。

    這場戰鬥發起得太過突然,整個過程都沒有一點徵兆。從開始到了最後結束,才不過是過了一個多時辰罷了。

    如此輕鬆,又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打了這麼一場數十萬大軍參戰的戰爭,並且最後以這三、四萬人馬的漢軍取得了最後的完勝,這個在戰爭史上,還真的不太多見。

    最後,約還有十來萬的部族軍馬沒能逃過漢軍的抓捕。他們在一支支分開來的漢軍人馬,分割包圍在一處。然後在漢軍的弓箭以及馬槍的壓逼之下,他們不敢再抵抗,全都放下了兵器,成了漢軍的俘虜。

    而在不久之後,張飛亦率著一支漢軍殺到,進而漢軍取代了那些部族聯軍,兵臨那土城之下。

    這一切,都讓死守土城的那安息帝國的十多二十萬的軍馬看得目瞪口呆,直到漢軍派人前往城門前喊話,要跟他們交涉的時候,他們都一時難以回過神來,還不太弄得明白現在是發生了什麼的事。

    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在城頭上其實是看得分明,將一切的事兒全都看在眼內。只不過,城外所發生的戰鬥的結果,太過讓他們感到意外了,所以,才會全都看愣了神。

    這天的天氣其實還算是不錯的,尤其是時近正午的時候,陽光明媚,使得在土城城頭的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放眼他們土城四周,都能看得比較遠一些,以及清晰一些。

    他們像近段時間一樣,在城頭上嚴密的盯著在城外圍城的那些部族聯軍的人馬。

    對於這些部族聯軍的人馬,安息帝國的軍馬其實是並不太懼的。畢竟,那些部族聯軍的人馬,看上去就全都有如一些乞丐一般,讓他們看著都覺得鄙視。

    若非這些部族聯軍的確也給予了他們一定的打擊,他們都早就揮軍殺出城,將這些部族聯軍給打敗了驅散了。

    只不過,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常人是難以理解得了那些窮瘋了以及餓瘋了的人是處於一種如何瘋狂的狀態。

    那些已經缺乏了生存物資的部族人,他們現在的眼裡就只剩下糧食。為了一丁點的糧食,他們就會拚命的瘋搶。

    現實,已經將他們逼到了已經沒法生存的狀況當中,為了還能夠生存,那麼他們就必須要奪得食物。

    所以,在這些安息帝國的軍士的眼中,那些部族聯軍的人馬都是一些瘋子,他們瘋起來的時候,誰都會感到害怕。何況,在這些安息帝國的軍士心裡,都認為自己是貴族,何必去跟那些土著人拚命呢?

    現在,就是只要他們敢出城,那麼那些瘋子部族軍就會蜂湧而上,對他們拚命的撕咬。這樣,讓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認為,這些人太過殘忍了,太過低賤了。何必拿自己金貴的性命去與那些難民拚命呢?

    因此,他們一直都是利用土城的城牆,居高臨下,一次又一次的將那些部族聯軍擊退。他們或許會在城頭上,一邊優雅的嘲笑著那些部族聯軍,一邊利用他們的弓箭射殺要爬上城頭的部族聯軍,或是用那些備用的防禦擂木滾石將那些部族聯軍擊退。

    如果不是最近土城內的各種守城的備用物資開始緊缺,他們的備用弓矢也差不多要用完,那麼他們還真的不會有什麼的緊張感,他們並不認為,那些原始落後的部族聯軍能攻得破他們的城池。

    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那些部族聯軍,還真的似瘋了似的,不管付出了多少的傷亡代價,他們都依然是沒有退走。這些天的攻擊,都讓土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感到有點驚懼了。因為再如此下去,難免會被那些瘋子軍給攻破城池。到時候,恐怕就迫使得他們不得不拿自己高貴的生命去跟那些土著人拚殺了。

    其實,他們安息帝國的軍將當中,已經有人提出,如果再這麼下去,被動的防守,恐怕不是長久之計,他們必須得主動出擊,將城外的土著人軍馬給殺敗,趕走他們。

    可惜,作為他們這裡的主將,阿里達巴克將軍,他卻沒有同意那些軍將的建議,他始終都認為,他的主要職責,就是守住土城,保護好堆積在土城之內的物資。所以,他一直都認為,他們安息帝國的軍馬,根本就不需要出城作戰,只要守好城池,那麼那些部族聯軍糧盡了,又攻不進城內,那麼他們自然就只能含恨而退。

    那些軍將想想,覺得如此也不是不可,他們現在,雖然守城的物資有點緊缺,但還不至於用盡,還可以緊持一段時間。真實的情況,現在土城,並非那些部族聯軍所想像的,很快就能攻取下來。真正要攻打下來,他們這些部族聯軍沒有付出大半軍馬的性命,恐怕是難以攻奪得下來的。

    何況,土城之內,屯積著大量的物資,他們安息帝國的軍馬,根本就不用擔心被那些部族聯軍圍城而驚慌。

    所以,安息帝國的軍馬,一直都只是在守著城池,並沒有出城跟這些部族聯軍決戰。這樣,也導致了那些部族聯軍以為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怕了他們,不敢跟他們決戰。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誰也不知道,這遠離安息帝國政治中心的一個小土城,卻是關乎到安息帝國的一場政變的一個小支點。

    還記得那等於是安息帝國首輔丞相身份的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嗎?

    他一直來,表面上是無比忠於他們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的大臣。可是,實際上,他一直都有著異心,他就像是隱藏在沃洛吉斯五世身邊的一條毒蛇,有機會的話,就會串起來,將沃洛吉斯五世一口咬死。

    他一直都在等待機會,想要取沃洛吉斯五世而代之,想要成為安息帝國的主人,皇帝。

    只可惜,沃洛吉斯五世登基以來,一直都顯得相當的強勢。在許多時候,面臨著一些重要的決策的時候,或者會要向他這個首臣問策,也會採納。但卻不知道是有意提防著他還是無意提防著他。一直來,沃洛吉斯五世都沒有讓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接觸到安息帝國的軍權。

    正因為手裡難以從沃洛吉斯五世手上奪取到兵權,所以,弗裡阿帕提克萊斯這條毒蛇也只能是一直潛伏著,沒敢有任何對皇帝有不臣之心的表現。

    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一直都在等待著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當然,這機會,相對於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來說,就他本心來說,他其實倒也不想要。但是,現在的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他便決定開始行動了。

    這個機會,就是因為漢軍的這種無形的威脅所帶來的。他其實並不想這樣,因為,他在這一點上,倒是與沃洛吉斯五世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果安息帝國都沒有了,他到時候就算是取代了沃洛吉斯五世成了安息帝國的皇帝又有何意義呢?

    因此,他最初,還是比較落力的去為了擊敗漢軍的事而奔波操勞,希望可以瓦解這一次安息帝國的危機。

    只是,大勢之下,卻非他的個人意願可以改變得了的。他的智謀還沒有高超到可以謀算得了強大的大漢帝國。他力主的帝國盟軍,事至今日,都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而這對於他來說,也的確是一個機會。他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開始慢慢的接觸軍權,向軍隊伸手,開始培養屬於他的心腹軍將。

    就如此,這個伊斯蘭堡土城的守城主將,阿里達巴克,就是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培養又或是收賣了的安息帝**中的軍將,已經是完全倒向了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人。

    當然,像這樣的軍將,在安息帝國當中還有不少。

    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就是想通過這樣的軍將,為他掌握著一部份安息帝國的軍隊。如此,當他要發起政變的時候,他的背後就有了強大的軍馬作為後盾,不必再害怕沃洛吉斯五世的反撲了。

    只是,事態的發展,遠遠出乎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意料。他本想借助羅馬帝國的力量,利用帝國盟軍擊敗或者是擊退大漢帝國的大軍,瓦解了這個最大的威脅之後,順勢再發動政變,將沃洛吉斯五世趕下帝座的計畫是不可能再有實現的可能了。

    因為匈奴人的突然出現,將他們的安息帝國弄得一團糟,直接導致了安息帝國的整個政治體系崩潰。

    現在,一些阿貓阿狗的人物,都能夠拉起一眾人馬,擁兵自重,割地稱王了。但是,他因為在沃洛吉斯五世身邊,卻沒有機會那麼做。畢竟,在帝都,始終都還是沃洛吉斯五世的天下,留在沃洛吉斯五世身邊的人,他也根本收買不了。

    如此,他也不得不將目光放在遠離帝都的地方。尤其是,在安息帝國貴潰之後,他倒是敏銳看清一個問題,就是安息帝國崩潰之後,在帝國當中,最為貴重,最為珍稀的,就一定是糧食。

    而民間的糧食,早前都差不多被軍方徵收了起來。也就是說,現在在安息帝國,糧食最多的,還是軍方。

    安息帝國的政治體系的崩潰,也就是說現在的皇帝已經命令不了安息帝國各地的人了。到時候,那些手上還掌握著大量糧食的人,才是真正可以號令安息帝國大軍的人。

    如此,他培養在軍中的人,所收買的人,就正好發揮作用了。他馬上命令,那些他的人,馬上助他控制好一些安息帝**方重要的物資屯積點。守護好那些軍用物資,因為這些物資,不久之後,將會成為他取代沃洛吉斯五世成為安息帝國皇帝的最大的本錢。

    阿里達巴克,是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暗中一直培養的部族子弟,所以,最值得他信任。

    伊斯蘭堡土城,所屯積的軍用物資,是這安息帝國北部地區數十上百萬大軍所用度的物資,屯積非常豐富。所以,如果這裡的物資最終能夠為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所用,那麼對於他的計畫,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阿里達巴克,他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保護好這裡的物資。

    如果不是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暫時還沒有獲得一個堅實的勢力地盤,阿里達巴克恐怕早已經將這土城的物資搬運走了。根本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在安息帝國留駐在這北方的軍馬大多都逃離了之後,他還堅守在這裡。

    當然了,這些事,就只有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及阿里達巴克知道,別人是不知情的。

    現在,阿里達巴克聞報,說來了一支不一樣的軍馬,在與城外的那些部族聯軍撕殺的時候,他也前來觀看了。而同樣的,他亦看得有點目瞪口呆。

    他自問,他們安息帝國的軍馬,真的不懼城外的那些部族聯軍。但是,他也必須得承認,他們的不懼,只不過是在心態上的不懼。但是心裡,其實誰都不想跟那些有如是瘋子一般的部族聯軍拚命的。

    他知道,想要真正的擊敗那些部族聯軍,尤其是幾乎比他留守在這土城的帝**馬的十多二十萬的軍馬多出了一倍的兵力的情況之下。他們雖然在心態上對那些部族聯軍看不起,輕視他們,可真要打起來,他們帝國的軍馬,未必就是一定可以輕易的打敗那些部族聯軍。

    可眼前,這突然冒出來的一支才不過是三、四萬人的軍馬,就有如斬瓜切菜的擊敗了整整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

    這樣的情況,還真的讓他看得,有一種似在夢中一般,難以相信。(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8
第一千零三十章 給守城軍的壓力

    在土城牆頭上的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自阿里達巴克以下,一個個都呆若木雞。

    他們看著那三、四萬的人馬,與部族聯軍鬥將,才不過是十來會合,那部族聯軍的軍將就被斬殺了,跟著,便發生了兩軍的交戰。

    當時,他們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看到那部族聯軍出動的軍馬要比那三、四萬的人馬多得多,本以為,這一場戰鬥,恐怕那三、四萬人馬得要吃不少虧了。他們都有點為那三、四萬的人馬而感到有點婉惜。

    因為,站在他們安息帝國的立場上來說。城外突然來了一支人馬跟圍住他們的那些部族聯軍發生了衝突。這似乎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他們不敢說那些人馬是否是自己安息帝國方面的援軍。但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是?

    如此,他們這些安息帝國的軍士心裡其實是更希望那支突然冒出來的軍馬能夠給那些部族聯軍一些麻煩,以此來減輕他們的守城壓力。

    可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那三、四萬的軍馬人數雖然少,可是,這一交戰,他們居然就能夠不費吹灰之力便擊潰了跟他們交戰的那大大數萬的部族聯軍。

    看到那三、四萬的人馬,居然僅只是一交戰,就殺敗了那些部族聯軍,若不是太過讓人吃驚,那麼城頭上的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都想要為那支人馬歡呼喝彩了。

    跟著,那些部族聯軍又有了更大的舉動,一下子派出了無數的軍馬,其軍馬繞過去,想要將那支三、四萬的人馬給繞住攻殺。

    在這刻,城頭上的安息帝國的軍士都有為那支疑是他們的援軍人馬捏一把汗。想想,才那麼三、四萬的人馬,被十數二十萬的大軍圍住攻擊,這還有活路麼?

    他們自問,如果是他們安息帝國的三、四萬的人馬,在面對著那部族聯軍三、四十萬人馬的時候。不要說現在被那麼多的人馬圍繞過去要合圍攻擊了,就是早前,他們也絕對不敢與那數萬的部族聯軍針鋒相對,怕早就退走,避其鋒芒了。

    在他們的眼內,被那麼多的部族聯軍形成了包圍之勢,這三、四萬的軍馬,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可偏偏,事情就完全出乎他們這些安息帝國軍士的意料之外。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是,在面臨包圍之勢之內的那三、四萬的軍馬,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敢主動向部族聯軍發起進攻,並且,一改早前慢慢進擊之勢,而是全軍急速的挺進攻擊。

    哪怕就是在這個時候,那些安息帝國的軍士,也依然認為,這應該是那三、四萬軍馬的最後的瘋狂,他們可能是明知道是一死,所以,想要拉上更多的部族聯軍的人馬來陪葬。

    不少那些還不清楚這三、四萬人馬是哪一方的軍馬,誤會是他們安息帝國土城守軍的的帝國援軍的軍將。看到了這個時候的時候,他們竟然有點為這支人馬感到有點感動,以為這些人馬為了支援他們,為了瓦解這些部族聯軍的圍城,不惜犧牲自己。這種壯烈的情懷,讓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都有點嘩然。

    甚至,他們當中,不少的軍將士兵,還提出是否要出動一部份守城軍殺出城去,將那支看似被部族聯軍圍困的人馬給接應進城來。

    呵呵,還好阿里達巴克身懷的任務重大,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揮軍出城,要不然,出城去接應漢軍的安息帝國的軍馬,到時候的臉色就好看了。

    事情再一次出乎他們安息帝國方面的軍士的意料之外。

    那支看似被包圍起來的軍馬,居然勢如破竹一般的殺敗了擋在他們前面的部族聯軍的軍馬。以區區三、四萬的人馬,只是一個衝鋒,就直接將大大數萬的部族聯軍殺得丟盔棄甲。

    這一次,因為離他們的城牆更近了一些,所以,他們看得更為分明。他們驚駭的看到,那才三、四萬的人馬當中,居然能夠有如割草一般,成片成片的收割著那些部族聯軍的性命。

    可以說,僅僅只是兩軍接觸,那些部族聯軍就已經敗了,並且還要敗得心寒,心膽俱裂。

    這個時候,城頭上的安息帝國的軍士,他們又自問,如果是他們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正面對上那支才三、四萬人的軍馬。他們是否也是同樣的情況?被那三、四萬人馬當中所飛射出來的密密麻麻的箭雨成片成片的殺死?

    這樣的戰鬥方式,是他們前所沒有見識過的,看似勢鈞力敵,甚至是處於兵力上的絕對劣勢的那支人馬,居然可以對兵力處於優勢的一方造成如此大的殺傷。這個要是換了是他們的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恐怕也難以抵敵,也不敢擋其鋒啊。

    就如此,他們呆呆的望著那支人馬,輕易的殺透了重圍,然後再一個返身,面對兵力數倍於自軍的部族聯軍發起了進攻。

    然後……

    沒有然後了,就是讓他們這些安息帝國所有的軍士都掉眼珠的事了。

    那包圍住土城的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就如此被那三、四萬的人馬給殺敗了,潰不成軍。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憑著這三、四萬的人馬,不僅殺敗了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還能俘虜了十多萬的部族聯軍的人馬。

    這樣的戰爭場面及結果,讓這些安息帝國的軍士如何能夠相信?

    但他們不相信又能如何?現實就擺在他們的眼前,是他們無數雙眼睛親眼目堵的一個事實。

    看到這樣的情況,震驚得整個土城城頭都鴉雀無聲。

    直到……

    張飛率著另一支漢軍大軍來到,派人前往土城跟他們交涉的時候,他們才明白過來。

    原來,這支人馬,就是漢軍。

    漢軍居然強大如斯?

    阿達裡巴克不由自主的倒抽了一口冷氣。

    難怪,難怪這支人馬如此的強悍,也如此的狂傲。完全不將圍城的那些部族聯軍放在眼內,居然敢以區區的三、四萬人馬攻擊三、四十萬的軍馬。

    是了……

    阿里達巴克也這才猛然的想起,早前他們安息帝國方面,帝國盟軍出動了百來萬的大軍主動渡過印度河,向漢軍發起主動進攻的結果。那可是以他們帝國盟軍方面的百萬大軍全軍覆滅的結果而告終。

    現在,他親眼見識到了漢軍的厲害,看到了漢軍居然能夠利用弓箭就能對部族聯軍進行大量殺傷的戰爭場面。他不由就想到,當初那百萬的帝國盟軍是否就是如此被漢軍擊敗的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帝國盟軍還真的敗得不冤,只是可惜了那百萬的大軍啊。

    漢軍派人前來交涉,綁在箭上射到城頭的書信當中,是勒令他們守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打開城門投降。

    這頓時讓阿里達巴克感到有點心慌。

    原本,還以為這支強悍的人馬是自己守城的帝國援軍。誰想來的卻是一個更強大的敵人。

    漢軍,終於攻過來了。

    獲知情況的安息帝國聯軍的軍馬,都有點心慌了。看到了漢軍的強悍,現在,他們居然生不出要跟漢軍為敵的戰鬥意志。

    方才讓他們坐壁上觀,看得心裡震驚,看得很過癮。但現在,事情落到了他們頭上的時候,他們便不覺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

    如果是早前的部族聯軍圍城攻城,他們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倒還能好整以暇,不慌不忙,心裡淡定得很。但是,現在換了是強大的漢軍來圍城攻城,那麼他們還能如此談定嗎?

    協大勝之威勢,對守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稍作威脅,便已經讓守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有點自亂了陣腳。若非這個時候,阿里達巴克親自坐鎮,恐怕都已經有了一些安息帝國的軍將當的打開城門投降了。

    對於一些安息帝國的軍將而言,他們現在遠離了他們帝國的政治中心。現在的安息帝國皇室,已經失去了對他們的控制。現在的他們,已經等於是無根的浮萍,若非現在的土城之內還有大量的物資,當中的許多軍將怕都已經率領願意追他們的軍馬離開這裡了。

    事實上,安息帝國內亂,這些軍馬的心早就難以安定了。畢竟,他們的家鄉正遭受著苦難,他們的家人,現在都不知道是什麼的一個情況。如果不是軍紀律令,讓他們不敢輕易當逃兵,那麼大部份的軍士都逃了。

    但現在,有阿里達巴克在坐鎮。他嚴令任何人不准打開城門,禁止任何人散佈不利於軍心的謠言。

    如此,守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才勉強穩定了軍心。

    但就是這樣,現在的土城之內,已經完全沒有了早前的那種淡定的情緒,人人都似有一塊大石壓在心頭上一樣,難以舒緩。

    阿里達巴克對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是無比忠誠的。他深知屯積在土城的這一批物資對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意義。所以,他務必要守護好這座土城。

    漢軍野戰的厲害,他已經見識到了。現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漢軍缺乏攻堅的手段。他現在可以憑著這土城的城牆死守。

    但是,死守絕非長久之計。因為他知道,哪怕他一直鎮守下去,但也會消耗屯積在土城之內的物資。如果這裡的物資消耗完了,哪也等於是失去了鎮守的意義。

    因此,他一合計,趕緊招來最為心腹的軍將,讓他們趁現在漢軍還沒有完全將土城圍死,派出快馬衝出去,趕回去向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請援。

    他知道,如果沒有援軍接應,他也不知道是否能夠守得住這裡。只有讓他的主子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趕緊派軍馬前來接應,不僅是來接應他們,還要派人來將這裡的物資運走,運送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阿里達巴克都已經有點後悔了。他後悔早前怎麼不主動出擊,將包圍在城外的那些部族聯軍殺敗,然後及早將城內的物資運走。

    現在嘛,他在擔心,哪怕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派來援軍恐怕都無濟於事了,因為想在這支強悍的漢軍眼皮底下將城內的物資運走,那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但甚至還擔心,哪怕是有援軍接應,他們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恐怕也非漢軍之敵。

    還好,他看清楚了,現在殺到了土城外面的漢軍,加起來應該也就是十萬人馬左右。漢軍的大軍還沒有到,如果他們能夠及早趕來支援,或者還能一絲希望。若再晚,不僅他所守護的這土城之內的物資會落到漢軍的手上,連他們現在的這裡的十多二十萬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恐怕也會凶多吉少。

    當然,在這個時候,他的心裡也動過馬上率軍突圍,棄城而逃的念頭。但是一想到丟失了土城之內的這些物資,哪怕他可以逃得了性命,回去之後也會受到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責罰。主人之怒,他真的承受不起。

    沒有辦法,阿里達巴克現在也只能如此了,也只能嚴令死守,讓軍士嚴加提防,防止漢軍會直接攻城。

    而這個時候,漢軍自然不會馬上攻城。畢竟趕來的這些漢軍,都是輕裝上陣的。缺少攻城輜重。

    還有就是,早前臧霸的那三、四萬漢軍的弓矢其實已經差不多消耗完了,得要等到後勤補給送到了,才可能再發起攻城戰。

    事實上,如果早前的部族聯軍能夠當真的不惜一切跟漢軍交戰,恐怕臧霸的這三、四萬人馬就會陷入一個苦戰之局。

    可惜,那些部族聯軍並沒有關注到漢軍當中的那些弓箭兵所攜帶的弓箭都是有定量的,不可能永無休止的向他們發射弓箭。

    再說,按漢軍弓箭兵所放箭的頻率,一分鐘當中就能射出十數支甚至更多的弓矢。這樣急速發射的方式,對於弓箭的消耗是很快的。

    但現在,再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畢竟在漢軍的弓箭大陣的打擊之下,部族聯軍的傷亡數子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

    殺得他們都已經失去了再與漢軍交戰的意志。

    所以,也算是敗得不冤。

    眼下,漢軍除了在抓捕俘虜之外,也不停的回收弓矢,哪裡還能馬上對土城發起進攻?

    若非張飛率一支人馬趕到,漢軍也還得要小心提防著土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會殺出城來。哪裡還會派人去跟他們交涉勒令他們馬上投降?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8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收服部族聯軍

    以現在漢軍的兵力,還沒能真正的將整個土城都嚴密的包圍起來。

    所以,漢軍根本就沒有對土城進行包圍,只是移師到土城的西面去紮營。

    土城是座落在這平原小湖的西面,而漢軍移師到其城的西面去紮營,如此就可以隱隱的脅制住小城,既可以和從北面陸續趕來的漢軍人馬呼應,又可以隱隱的控制住土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的逃竄。

    對於漢軍來說,現在就只等後續的大軍來到,等漢軍的輜重運到,那麼就可以對土城進行攻擊。以漢軍的攻城手段,要攻下土城並不算是太困難的一件事情。

    在大漢,比這土城的城牆更堅固更雄壯的城池都攻得下來,何況是這些西方地區的城池?

    還有一點,無論是早前的部族聯軍,還是土城之內的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都視土城之內所屯積的物資視為性命,無比的重要。可在漢軍的眼內,那些物資,卻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現在整個安息帝國陷入了混亂,民間的民眾幾乎都沒法展開生產,而沒有生產,就沒有糧食的收穫。那麼,他們的日常生產物資,如糧食衣布油鹽等等,用一點便少一點。所以,才會越顯得土城的這一大批的物資的珍貴,人人視之如命。

    但在漢軍看來,這點物資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不就是一百多萬大軍數個月用度的物資儲備麼?現在大漢,包括了南洋、印度地區,所有的民眾,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生產出這些物資,可謂全民搞生產,只要不是碰到一些無法抵抗的自然災害,那麼就不會有失收的可能。

    尤其是在大漢本土,在官府的引導之下,並在官府的安排治理之下,還在大漢朝廷官方的一些正面能量的宣揚,教育。大漢的百姓,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他們願意去做,那麼他們都可以憑自己的雙手來發家致富,都可以過得上較為寬裕的生活。同時,他們所生產勞作所獲得的更多的剩餘物資,要不就捐贈給大漢朝廷,要不就用來換取財富。有了這些物資的不斷供給,大漢朝廷,漢軍,就不會缺少各種物資的用度。

    有了這樣的後勤保障,那麼就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漢軍的戰鬥力。讓漢軍可以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開手腳應付任何的戰爭。

    這些,就是大漢真正強大的地方。

    因此,現在的漢軍,其實並非是一定要奪得土城之內的物資,無論土城的物資被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消耗光或者是毀了,漢軍一點都不心痛。

    漢軍現在所需要的,就是要奪取土城,控制之些地區,並要對這些地區進行有著有效的統治。將這些地區給發展起來,讓其成為一個示範性的地區,讓這些安息帝國人重新認識大漢,接受大漢,歸順大漢,認可大漢,再到他們自己都漢化。

    漢軍早前派人前往與土城內的安息帝國的軍馬交涉,這只是一個平常的外交手段。張飛與臧霸等漢軍軍將,自然不會認為只憑送去一份文書通碟,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就真的會投降。

    在沒有真正用武力將他們打服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會有以上所言的認識、認同、認可到歸順歸屬到漢化的。這一切,都得需要一個過程。

    整個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先用武力去征服他們。

    所以,漢軍並不理會土城之內的安息帝國的軍馬跟著下來的反應。直接安紮了下來。

    除了對安紮下來的營地進行了嚴密的防護,防止土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又或者是有另外的一些部族的人馬偷襲營地之外,漢軍又派出了約兩萬的騎軍,在四周警戒。這支騎軍,一是提防安息帝國的軍馬的襲營,二是防止土城的安息帝國的軍馬逃竄。如果他們敢出城逃走的話,這支漢軍騎軍,就可以馬上出擊,將他們擊潰。

    這個,說到武力征服,現在,剛剛被漢軍打敗的那些部族聯軍,就已經完全被漢軍的武力所征服了。

    被俘的那十多萬的部族聯軍,他們現在真的誠惶誠恐,一個個都被打擊得心驚膽顫,他們,都不怎麼敢正視看押著他們的漢軍士兵。

    三、四十萬的部族聯軍,逃了約有十多二十萬人馬,畢竟,早前漢軍的兵力有限,殺怕了那些部族聯軍之後,讓大多的部族聯軍都逃了,就只抓捕到了十多萬人馬。但是,真正被漢軍戰場所殺的,其實也並不是太多,最多可能就只有那麼三萬來人吧。

    但是,別看他們就僅只是傷亡了這三萬來人。可給予他們部族聯軍的視覺衝擊實在是太大了。那可不是兩軍混戰當中,互相慘烈撕殺之下所傷亡的數字。而是似被漢軍集中起來,一起輕易地屠滅的傷亡數字。是他們眼睜睜的看著,被漢軍一片一片的射殺的傷亡數字。

    並且,又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所屠殺的傷亡人數。

    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他們根本不敢想像,如果他們還繼續和這些強悍到他們難以想像的漢軍交戰,他們的下場還會如何。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敢再與漢軍交戰,來不及逃走的,他們在漢軍的兵鋒之下,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只能投降。

    眼下,被看押起來的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他們還真的人心惶惶,他們都在擔心,擔心著漢軍是否會如早前戰鬥裡的那樣,對他們來一個集體的坑殺。

    對於他們部族人被屠坑殺的事,在他們當中一直來都發生過無數次,他們互相之間的紛爭,也會發生強勢的一方將另一方的部族屠滅了的事。實際上,在這由無數個部族組成的聯軍當中,就有不少部族曾經幹過不少屠滅一些小部族的事。

    現在,他們都擔心得要命,生怕漢軍也會同樣對他們下殺手。

    不過,很快,這些心裡害怕的部族聯軍的士兵,就感到無比的意外。

    因為,漢軍並沒有對他們下殺手。通過一些能說他們的部族話語的翻譯的喊話,他們雖然依然害怕,但多少都讓他們感到有些驚喜。

    之所以依然害怕,那是因為他們不敢相信那些話是真的。而驚喜,是因為如果是真的,那麼他們就能繼續活下去了,並且,還有可能比以往活得更好。

    這些其實只不過是漢軍的宣傳攻勢。打算將這些部族聯軍轉化為勞力,又或者是協助漢軍治理這些地區的輔助人力。

    主要是,漢軍會派人向他們宣揚,漢軍前來,其實並非是為了戰爭,更非是為了消滅他們。而是要給他們帶來光明,帶來更好的更安寧的生活。

    這些,先不管他們相信不相信,只要將這個意思傳達給他們知道就可以了。因為他們相信不相信都無關重要。一切,都還得看他們今後的表現。只要他們的表現,能夠真正的對大漢臣服,真心歸屬於大漢,那麼他們的將來,必然是美好的。而反之,那麼他們就只能永遠的作為大漢的勞力使用。而當中,立心與大漢作對的,那麼就不好意思了,也只好將他們進行人道毀滅了。

    當然,這個是相互的,雖然說,一切都會在大漢的武力前提之下強行推行的。可是,大漢也會對他們做得到仁至義盡。如果他們最終真的不服教化,不聽教化,那就是他們自己要走上絕路。

    好比,現在這些被俘的十多萬部族聯軍,他們其實早已經開始缺糧了。如果再攻不下土城,奪得土城的物資,他們接著下來,恐還真的會斷糧,到時候,他們如果還沒有找到食物,還真的有可能被活活的餓死。

    這些被俘的部族聯軍,他們其實好些天都沒能真正的吃飽了。

    但是現在,漢軍在宣揚過後,在生火造飯,營地飄香的時候。那些被俘的部族聯軍,他們就被勾得饞蟲作怪,一個個更顯得飢餓。而當他們都認為,他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漢軍的士兵享用食物,他們只能繼續挨餓的時候。

    漢軍居然派人送來了食物給他們,並且,份量還相當的足,足夠他們吃一個飽餐了。

    漢軍的這一個舉動,可以說直接就獲得了不少部族聯軍士兵的感激,直接就能獲得不少部族聯軍士兵的臣服。為了食物,為了能夠活下去,這個時候還再講什麼的尊嚴?

    當然,部族聯軍當中,不少餓慘了餓怕了的士兵,看到漢軍送給他們食物的時候,發生了騷亂,不少人餓瘋了直接想上前來搶奪食物。但馬上就被漢軍士兵給直接斬殺了。

    漢軍要讓他們明白,給他們食物可以,但必須得聽漢軍的。送給他們食物,不是讓他們互搶,而是要讓他們懂得紀律,更讓他們明白,不遵從漢軍的命令,其下場就只有死。

    震攝住那些部族聯軍的士兵之後,漢軍將士又給他們上了一課。送給他們的食物,也得要由漢軍來分配的,先後有序,不是讓他們一窩蜂的上前來搶奪。

    漢軍先讓那些稍為老弱的或是年少的士兵,還有是有傷殘在身的部族聯軍的士兵分得食物。然後才會再分配給那些正值壯年又沒傷殘的部族聯軍士兵。

    這樣做,就是要給這些有如是一盤散沙一般的部族聯軍做出一個榜樣,告訴他們,做人應該怎麼做,先救護老弱傷殘,這個,就是大漢的傳統文明之一。

    如此,將來他們也必須要這麼做。起碼,再分派食物給他們的時候,他們自己就要懂得如此來做。這樣,慢慢的讓他們形成一種習慣,也慢慢的一改有如一盤散沙一樣的局面。

    對漢軍的好處,就是更好的管治他們。

    這是漢軍要收服這些部族聯軍士兵為自己所用的一些小手段。當然,這只是其一。

    跟著下來,漢軍便會將當中,已經有意於向漢軍臣服,對漢軍有了一定感恩或是感激的部族聯軍士兵給抽調出來。讓這部份部族聯軍士兵擔負起對這些部族聯軍的日常秩序的維護。

    緊接著,便對這些部族聯軍進行甄別,區分出他們的一個個不同的部族種族出來。這個,是為了甄別出這當中,哪一個部族種族潛在著一些有如那些匈奴人一般習性的種族。再通過那些部族種族的互相指認,確實當中的一些部族一直來都是泯滅人性的部族,那麼就會將他們給滅了。大漢不想留下這樣的一些禍根下來。

    如此,那麼剩餘下來的,就是一些相對較為純良的部族種族人,是值得教化改造的部族人。

    自然,剩餘下來的這些部族聯軍士兵,還會通過漢軍當中的一些文官的甄別,將他們分類出來。以確定那一些部族聯軍的士兵是可以吸收為輔助官府治理地方的兵源,而哪一些,只可以作為大漢所利用的人力勞力。

    比如,現在,漢軍所抓捕到的,只是這些部族聯軍的士兵,而這些部族聯軍的士兵,還會有他們的部族人。

    如果現在這些部族聯軍的士兵,能夠真正的認識到漢軍,明白到大漢的確是前來帶給他們光明的。那麼,他們就帶漢軍前往他們的部族駐地,將他們的部族人給帶來。甚至是抓捕來。

    做到這樣,那麼就證明他們現在的確是已經真正的歸順了大漢。

    而他們所抓捕來或者是帶來的部族人,在大漢對這一帶地區進行實際有效的統治之後,他們的部族人就能獲得安穩的生活。當然,前提是他們也得要真正的臣服於大漢的統治。如此,有著那些士兵的部族人及親人在大漢官府的控制之下,那麼他們這些士兵,才能成為真正的輔助漢軍治理地方的官府官兵。

    如果不能做到這般的部族聯軍的士兵,那麼就只能成為大漢的免費勞力。直到他們真正的認識到大漢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將來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在大漢的統治之下生活。

    不過,這些工作,全得要一步一步來。

    漢軍也不急,一切,都還得待攻下了土城之後才可以展開。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28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一切付之流水

    由於漢軍並沒有對伊斯蘭堡土城進行嚴密的圍困,所以,阿里達巴克所派出去的信使總算是突出城去,逃到了他們的南面的山地當中。

    漢軍也懶得追殺那些個別的安息帝國的騎兵,如此才讓他們能將這裡的情報給送達回去。

    不過,從伊斯蘭堡地區回到安息帝都泰西封,這遠達大大數千里。並且,這些信使,得要穿過難以策馬疾馳的安息帝國西北部地區的山地地區,又要穿越過一大片原始叢林,沒有十天的時間,他們怕都休想能夠將伊斯蘭堡地區的情報送回去。

    也正是如此,漢軍根本就不擔心這裡的消息情報傳出去之後會影響這裡的戰局。

    十天的時間之內,漢軍恐怕早就能將伊斯蘭堡土城給攻佔下來了。

    這個也是這個古時代的最不便之處,距離稍遠,這個消息情報的傳遞就極其不便。有時候,收到某個地方的消息情報的時候,這些消息情報也早就已經過時了。

    這並不是僅針對這安息帝國方面,也針對現在的大漢帝國方面而言的。哪怕現在在大漢方面,已經有了飛鴿傳書,可是,這飛鴿傳書也有一定的限制性的,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利用白鴿來傳遞信息。何況,哪怕是有飛鴿傳書,距離太遠的話,這個消息情報也並非是最時效的情報。

    好比現在貴霜帝國方面跟在裡海北部地區的劉易方面的漢軍聯繫,這個消息的傳遞,沒有一兩個月,恐怕還真的難將最新的消息情報送達。

    不過,等打通了陸路與西方地區各地的聯繫之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且說阿里達巴克所派出去的信使,快馬加鞭,火速趕回安息帝國帝都泰西封。

    一路上,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待他們趕到了帝都的時候,已經是十天後的事了。這一路上,他們都不知道遭遇到了多少凶險。

    剛開始的西北部地區的山地地帶還好一些。這些地區,除了道路難走一些之外,倒沒有太多的凶險。

    主要是因為這些高原山地地帶本就相當的貧脊,許多的山地都是光禿禿的,不利於人類在這些地區生存。在這個古時代,也極少人類在這些地區居住。

    因此,道路雖然難走,可是只要小心一些還是可以通行的。

    可是,離開了安息帝國西北方的高原山地地帶之後,踏入安息帝國的腹部地帶。他們的處境就有點困難了。

    要知道,這些地區,早已經亂成了一團。

    那些匈奴人雖然撤走了,可是,他們自己帝國的人卻亂起來。到處都有流民作亂,還有許多強盜土匪,甚至那些地方的帝國的軍隊,也都在作亂。

    這讓他們東躲西藏,都不見與那些流民及土匪強盜碰面。還有那些地方的帝國軍馬,他們也幾乎喪命於這些自家帝國軍馬的手上。幸好,他們一起也有一百數十人。他們並沒有一起去尋求那些地方的帝國軍隊的幫助,要不然,他們還真的全都會落入那些早已經背叛了安息帝國自立的帝國軍隊的手中,恐怕都會全丟了性命。

    一路上,他們缺吃缺喝的,可謂歷盡了萬般凶險,他們才狼狽的趕回到了帝國帝都泰西封。

    阿里達巴克派他們向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報告情況的時候,特意的交待過他們,讓他們回到帝都之後,要先向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報告。

    所以,他們直接找到了弗裡阿帕提克萊斯。

    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獲得了伊斯蘭堡土城的情報之下,他的心就有如墜入冰酷。

    他這段時間,正在努力的發展自己的力量,不停的四出聯絡自己安插在軍中的軍將,打算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政變的。

    他不僅僅是聯絡了他安插在軍中的軍將,還聯絡了安息帝國境內的那些擁兵自立的一些勢力。想與他們聯手廢了安息帝國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

    畢竟,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在軍方的力量太弱了,憑他自己,他根本就不認為有成事的可能。所以,他必須要聯合更多的勢力。不僅是在外的那些勢力,連在王朝的許多王公大臣,有可能的話,他也得要聯繫起來。

    在安息帝國,皇帝自然是至高無上的,手上掌擁著整個帝國的軍隊。而現在,地方混亂,地方的軍隊已經不再遵從皇帝的號令了,這樣,才會讓人有機會謀算皇帝的帝位。

    但是,哪怕是如此,現在皇帝的手上,所掌握著的軍馬,也不是他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可以抗衡的。所以,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他也很清楚,雖然說皇帝掌握著天下軍馬的兵權,但是,真正真接掌握著那些軍馬的,卻是王朝當中的一些權貴。如果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想要發動政變,要廢沃洛吉斯五世皇帝自立為帝,那麼他也得要得到大部份的王廷的那些權貴的支持。要不然,哪怕他一舉成功,廢了沃洛吉斯五世,可能還是不太可能真正的坐穩帝位的。單是那些權貴,他也對付不了。

    但無論是想要爭取到那些地方勢力以及王廷當中的那些權貴的支持。這個絕非是一件輕易的事,更不可能就憑他空口白話就能夠爭取到那些人的支持的。

    除了他要展露要比沃洛吉斯五世更強更優秀的一面之外,讓那些勢力及王廷的權貴折服之外,他還得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利益。

    最起碼,他要讓現在的那些地方勢力以及王廷權貴獲得到一定的利益。沒有這些,說什麼都是廢話。

    而現在,最讓那些地方勢力以及王廷權貴感到珍貴並且是必須的東西,那就是糧食等軍用物資了。

    在這個大亂的時期,誰能夠擁有更多的糧食,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人馬,誰的勢力就越大。他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想要稱皇稱帝,那些地方勢力以及權貴又有誰不想?

    所以,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就得要展現他那高人一等的智慧。好比,面對安息帝國現在的這個混亂的局面,在沃洛吉斯五世這個皇帝已經無力去收拾殘局的時候,他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又有什麼的本事去收拾這個殘局?如果有那樣的本事,那才可以讓那些地方勢力及王廷權貴折服,願意支持他。

    現在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正在暗中密鑼緊鼓的聯絡著可以爭取的帝國權貴。正覺得已經有了很大的希望可以政變成功的時候。這個關鍵時候,居然傳回來這樣的壞消息。這當場就讓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感到有點措手不及。

    漢軍終於還是要向安息帝國發起進攻了……

    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有點不太想相信這樣的情報。因為,他也同樣認為,那大漢帝國的漢軍,因為不明原因,一直都沒有對他們安息帝國發動真正的攻勢,導至他還以為,漢軍在短期之內不會有所行動,如此,他就可以有時間,在取代了沃洛吉斯五世之後,他應該還有時間來重整安息帝國的亂局。

    可這個時刻,漢軍居然就已經殺來了,並且,還一舉突破了他們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所組成的帝國盟軍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所構建的巴基斯坦防線。

    被漢軍直接兵臨伊斯蘭堡土城城下,那麼就說明了,巴基斯坦防線已經徹底失去了防禦漢軍的作用。他們帝國盟軍所構建的巴基斯坦防線,徹底成了一個笑話。

    花費了如此大的心血,卻沒有起到一丁點抗禦漢軍的作用。這又何苦來哉?

    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一想到他們安息帝國,就是因為想要抵抗大漢帝國的進犯,才窮盡全國之力,弄出了這麼一道防線。可最後,卻一點作用都沒有,他就不禁鬱悶得想要吐血。

    若非他不是早就已經料到,在安息帝國如今的局面之下,除非漢軍不動,要不然,那所謂的巴基斯坦防線是擋不住漢軍的話。他恐怕早就真的吐血三升了。

    這段時間,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不,應該說是包括了其皇帝沃洛吉斯五世,以及滿朝王公大臣,所有王廷權貴,他們都還抱著一點幻想,就是都想著,漢軍不會如此快對他們帝國發動進攻。

    可沒想,漢軍卻說來說來了,並且一來到,就已經突破了他們賴以寄望的巴基斯坦防線。

    這一刻,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深深的感到了挫敗感。直接讓他深深的感到絕望。

    為何?呵呵,他們不僅僅是當初舉全國之力打造那巴基斯坦防線的事,還有他現在打算發動政變的事。所有所有的一切,在漢軍一發動攻擊的這一刻,都顯得再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人家大漢帝國的漢軍只是往那兒一擺,一站。他們安息帝國就自亂了陣腳。弄得現在帝國政權崩潰,舉國混亂。

    到了這一刻,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發現,原來他們早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窩裡亂,根本一切都是做無用功。

    漢軍一來,安息帝國都得要滅亡了,這個時候,他發動政變,哪怕讓他成功了,他又能當幾天的皇帝?他為帝之後,在這個大廈傾下的時候,他還有什麼的能力力挽狂瀾?

    那是不可能的事啊。

    如果沒有漢軍的出現,那麼,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可以從容佈置。待聯絡好之後,他馬上就會動用人馬,前往伊斯蘭堡土城將那一大批物資運送回來。到時候,有了這些物資,就可以讓那些王廷權貴支持自己。

    可現在都沒有了意義啊。

    面對漢軍的壓力,弗裡阿帕提克萊斯這個時候,也不得不放下自己心裡的私念,暫時壓下發動政變的念頭。拿著那些衣衫襤褸,不知道歷經了多少磨難的信吏送回來的情報,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直接前往王宮,向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稟報漢軍已經發動攻擊的情報。

    相對比起弗裡阿帕提克萊斯這段時間的各種暗中活動。沃洛吉斯五世卻更加在意巴基斯坦防線的動靜。

    事實上,在安息帝國內亂,已經徹底失去了控制之後。沃洛吉斯五世一直都在擔心著巴基斯坦防線的失守。

    每一次,當有信報傳回來,說哪一部帝國的軍馬又棄關而走,不遵從帝國的命令的時候,沃洛吉斯五世都會暴跳如雷,破口大罵。

    罵那些帝國的軍馬不識大體,沒有一點戰略目光。罵那些擁兵自立,不遵從帝國號令的地方勢力目光淺短。因為,假若漢軍攻來,整個安息帝國都會如貴霜帝國那般被滅。如此,傾巢之下豈有完卵?

    安息帝國越亂,那麼大漢帝國就越有可乘之機。

    可惜,他作為皇帝,卻也難以遙控指揮得了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巴基斯坦防線上的那些帝國的軍馬。

    自然,這也要怪他沒有能力快速處理好帝國的內亂局面,讓前線的將士根本就沒法在失去了帝國後勤保障的情況之下,還能安心的為安息帝國鎮守巴基斯坦防線。

    沃洛吉斯五世他真的不想作一個亡國之君,真的不想走上貴霜帝國皇帝韋蘇提婆的敗亡之路。

    其實,安息帝國王朝當中,也有不少有識之臣。

    向沃洛吉斯五世提出了一些應該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有人提出,在安息帝國內亂,一時難以收拾殘局的情況之下。帝國方面的首要任務,還是得要確保巴基斯坦防線的安全。要不然,之前帝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變成了無用功,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付之流水。

    這個時候,安息帝國已經不能再寄望於別的帝國的支援了。必須得要靠自己。

    但如何才能穩住巴基斯坦防線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皇帝親征。

    現在,帝都方面,還有一批早前從民間徵收回來的錢糧物資,可供帝國大軍一定時期所用,或許,還能堅持上大半年的時間。

    如果皇帝能夠親自統率大軍,坐鎮巴基斯坦防線,那麼可穩巴基斯坦防線上的守軍。

    起碼,能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可暫時確保巴基斯坦防線的不失。

    而巴基斯坦防線不失,那就代表著,安息帝國依然是安息帝國。

    只是,沃洛吉斯五世一時舉棋不定,在這個時候讓他親自親征,讓他覺得甚是為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