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andychen64 2013-1-14 17:24:5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58 241255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13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2章 霸王卸甲

    太原,唐國公李府。

    李世民眼下雖然已經是大將軍,且在洛陽時就分府而居。不過眼下在河北太原,卻並沒有單獨開府,而是住在李淵的唐國公府,畢竟如今呆在太原,也不過是暫時之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跟著回東都洛陽或者是長安大興城。所以他也懶得再去尋找府第,干脆就住在唐國公府。

    前些日子,父親李淵已經幫他說好了一門親,與皇族的楊武之女聯姻。雖然听說楊武的女兒長的還不錯,人品也還行,不過李世民卻並不在意。他的心中,一直還裝著那個女子。雖然她從不曾對自己展l 過歡顏,但是那日秋千上那陽光下的巧笑倩兮,卻讓他再不能忘。

    想起再過幾日,就是與那楊家女兒的大婚,李世民的心中卻有種說不出的煩燥。這讓他又想起了心底的那個女子,只可惜他雖然曾從那人的手中奪下了她,可卻也只是擁有了那麼短暫的時間。也不知道她如今在那遼東可還好,據朝廷的情報顯示,那人如今已經越來越強,實力越來越大。

    這讓他的心中更是莫名的失落,眼看著他不斷的努力,可兩人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這讓他有種常常的挫敗感。一整天,他都被這煩悶的心情所影響,甚至今日他連軍營也沒有去。身著一件黑s 的袍子,李世民漫步在府中的花園。以往,他最喜歡穿著白s 的衣服,就仿佛和那個男人一樣。可自從斷壁毀容之後,他再也不穿白了。

    一陣j 昂的琵琶聲傳來,讓李世民郁結的心情也為之一動。他尋聲而去,卻發現原來是三姐李秀寧正在樹下一人獨自彈著琵琶。

    站在那里,李世民也不由驚奇,這首曲子听起來沉悶悲壯,他以往從來沒有听過這樣的一首曲子。但是听著听著,他卻又感覺這曲子是那麼的熟悉。就如軍中大鼓一般雄壯。

    听著就像是軍營之中,擂鼓、升帳、點將。

    再繼續听,卻又像是在整隊,再點將,然後接下來就仿佛讓人又置于那喧天的戰陣之中。

    出陣、接戰、酣戰!

    听著听著,卻又感覺曲調一變。

    那雄壯又變成了沉悶悲壯,仿佛那大軍已經陷入了重圍之中,死戰卻不得突圍。

    甚至後面是一長段的緊張急促的音調,就仿佛那一員絕世武勇的大將,已經英雄末路。帶著殘兵正不斷的突圍、突圍、再突圍。而在他的後面,是數不清的追兵。那無數的馬蹄之聲就在身後縱橫奔馳。

    到最後,曲調更加悲涼,仿佛那大將終于逃無可逃,英雄末路。

    “鐺!”

    就在那琵琶曲最**之時,琴弦卻突然連斷幾根,最後只余一根琴弦孤憐憐的在琵琶上。

    李世民清醒了過來,發現剛才自己居然不知不覺的陷入了那曲子之中。他往三姐李秀寧望去。卻發現那琵琶四根弦斷了三根,此時只剩下一根弦,可是那三姐李秀寧仿佛卻並沒發覺一般,仍然自顧自的彈著那最後的一根弦。

    那一根弦彈出的曲調已經不成音,可合著那殘缺的音調,卻讓李世民覺得仿佛更加的悲傷。在那悲傷的曲調之中,他發現。三姐的臉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早已經被淚水打濕。

    李世民走過去,憐惜的將那琵琶搶了過來,“三姐,你整日這般以淚洗面卻又是何苦。”

    對于這個三姐,李世民以往是最喜歡的,可是後來,卻總覺得面對她心有愧疚,所以也很少來看她。但是每次來看她,見到她總會是這般。不是對著鏡子發愣流淚,要麼就是繡著花時把手刺了,卻猶不自。更多的時候,都是這般,整個人沒有了半點靈性,時呆時傻,一會哭。一會笑。

    這大半年來,父親和他們兄弟幾個,也曾想過要再給她找門親事。可是本來有些看上李家的地位權勢,想與之結親者,可一看到李秀寧的樣子。卻都是搖頭苦笑,最後只能是推脫掉了。

    久而久之。如今整個太原城的人都知道,李家那位曾經嫁給陳破軍的三小姐,如今已經瘋顛了,得了失心瘋。

    李秀寧的琵琶被弟弟搶去,只是幽幽一嘆息。

    良久才似自言自語般道,“這首曲子叫做霸王卸甲,共分十六段︰(一)營鼓(二)開帳(三)點將一(四)整隊(五)點將二(六)出陣一(七)出陣二(八)接戰(九)垓下酣戰(十)楚歌(十一)別姬(十二)鼓角甲聲(十三)出圍(十四)追兵(十五)逐騎(十六)眾軍歸里。最後那一段,就是別姬的一段,極為哀痛,描述的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在四面楚歌聲中面對愛妃發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無奈和痛苦。”

    李世民在心中回憶了幾遍霸王卸甲這個名字,卻覺得從沒听過這樣的一首琵琶曲。父親也喜歡彈琵琶,就連他也會彈上幾曲,雖然他彈的不是很好,但是听過的琵琶曲子卻是極多。像今天三姐彈的這曲子,這般的動听,他不可能沒有听過。難道,這是三姐自創的?

    李秀寧仍然在低語,“這是他曾經教給我的曲子,當初他教了我兩首。還有一首是春江花月夜,我喜歡他的那首詩,也喜歡他為那詩配的琵琶曲。可是那時他對我說,他更喜歡這首霸王卸甲,喜歡霸王對虞姬的這種生死愛戀。那時我不懂,如今我終于明白了,那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霸王在失去虞姬時,還能自刎相隨,總算能泉下相逢。可我呢,明明知道他在那里,卻咫尺天涯,永遠不能再見。”說著,李秀寧的眼淚不停的涌出。

    李世民面無表情,他當然明白三姐口中的那個他是誰,只是沒有想到,三姐居然會對他如此用情至深,甚至念念不忘。心中一股莫名的妒忌涌起,不由的脫口而出道。“三姐整日在家哀嘆,只怕還不知道,兩個月前,皇帝已經將出雲公主送去遼東,賜婚陳破軍了吧?只是不知道,那陳破軍在遼東與那公主洞房花燭之夜時,可否還記得三姐你?從來只見新人笑,哪見舊人哭?三姐,過去的就過去了,不論從哪。我們李家也不可能和陳家再搭上關系的。”

    說完這話,看到李秀寧臉色變的更加慘白後,李世民心中也不由的痛了幾分。心中不由自責幾句,再無法留在那里,忙甩了一下衣袖轉身離開。

    剛離開後花園,卻有府中家人來報,說是左驍衛大將軍來訪。

    李世民當初雁門西陘關口,曾經與雲定興一起並肩戰斗過。對于這個胖乎乎的將軍。十好有好感。總覺得雖然這人看上去似乎缺了些勇武,可是卻十分的有智謀,而且這人在關健的時候,也是能豁的出去的。想起那次在西陘關,要不是他和來護兒的看重,自己當時可能早死在了那個小關隘了。

    听說他來訪,李世民連忙收起心中的雜亂思緒。連忙趕去。

    李世民的書房之中。雲定興正有些坐立不安站在那里。短短的一會時間,他已經喝了四五杯茶水,這讓那侍女也是暗暗驚心,在李家這麼久,還從沒見過這樣的人。

    看到李世民終于走了進來,雲定興忙迎了上來,“二郎,可讓我好等。”

    听到雲定興稱呼自己二郎,李世民也以s 禮相見。“雲世叔今日沒有軍營操練士兵,怎麼有空跑到我這來了。”雲定興身為左驍衛大將軍,他的部下兵馬上次也損失慘重,這次在太原又重新補充了不和新兵,這段時間,基本上各軍都在訓練士卒,整編人馬。

    雲定興看了看書房中的侍女。李世民立馬明白過來,忙將侍女們都趕了出雲。

    “世叔有什麼要事嗎?”

    雲定興認真的打量了李世民幾眼,“上次晉陽宮中朝會,遼王目無君王,舉止無禮。甚至于金殿之上,公然殺死了朝廷從五品將軍。甚至後來還要殺死陛下的大臣楊武將軍,滿殿大臣未有敢言者,唯有二郎越眾而出。可否告訴世叔,你為什麼這樣做?”

    “實不相瞞,那天朝會之前,家父正好與楊將軍說定了小佷與楊將軍之女的婚事。所以說來,楊將軍就是在下之泰山,又豈能見死不救。”李世民淡然道。

    李世民和楊武女兒親事,如今太原城中又有哪個不曉。雲定興當然不肯相信這麼個理由,必意不過是一門親事罷了,李家三小姐還嫁給了陳破軍呢,後來不是還做廢了。不過雲定興也不是來問這個的,所以也就沒有多說。

    書房中沉默了一會後,雲定興突然道,“陛下今日醒了!”

    “什麼?”這消息立即讓李世民驚了一跳。皇帝已經昏迷了兩個月了,怎麼可能還會醒?御醫們可是說過,皇帝很難醒過來了。

    雲定興緊緊的盯著李世民,發現他听到這消息後也是驚訝無比,心中終于放下心來。皇帝剛剛醒來不明白如今的局勢,雲定興這樣圓滑的人,又豈會不明白。

    如今遼王的權勢越來越大,拉攏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馬。甚至連晉陽宮的掌控也越來越嚴密,遼王的勢力是太原最強的勢力。他在見到外甥燕王,接到了皇帝的詔書時,心中的震驚可想而知。

    原本他覺得皇帝再也醒不過來了,按太原的局勢,肯定是遼王奪得皇位。畢竟說起來,遼王是皇帝唯一的嫡子,且如今手中兵馬,跟隨的大臣們又多。他也從沒有想過,要用他的細胳膊去擰遼王的大tu 。

    但是當他看到了燕王帶來的傳位詔書和顧命八大臣詔書時,心中卻亂了。他不由的想起了當年,當年他可是太子的岳父,多麼的風光。可哪料到,太子居然二十三歲時就早死了。自己的前途也是暗淡了,哪料到,今日會有這樣的機會。

    不說皇帝下詔讓他做顧命八大臣之一,哪怕什麼也不加賞,他也得為自己的外甥爭一把啊。有了這兩封詔書,再加上皇帝如今又醒了過來,何愁大事不成。

    不過他隨後又在家仔細的想了許久,如今的大原城中,皇宮已經被遼王控制,他們就算知道皇帝醒了,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力,估計也是起不到什麼作用。而如今的太原城中,遼王一派,是最強一派,手中不但控制著皇宮,而且擁有著二十萬兵馬。

    而他雲定興雖然是左驍衛大將軍,卻是剛調任沒多久,真正的心腹並不多。光以他對抗遼王肯定不夠,算起來,長安關隴派系的衛文升、宇文化及、樊子蓋三人也是詔書中的顧命大臣,他們手中的兵馬也有十多萬。而且他們是直接反對遼王一派的,讓他們支持燕王,那是有很大的把握。

    不過光是他和關隴一派,實力依然不夠對付遼王。顧命八大臣之中,除了他和關隴一派的三人,還有四人。分別是甦威、李淵、王世充、裴世矩。甦威是文官,且是一個只有威望卻沒什麼實權的老宰相,在這爭斗中沒什麼作用。裴世矩雖然是裴閥的領軍人物,可惜如今卻遠在遼東,而且裴家實際上如今已經倒向了遼王,裴蘊、裴仁基都是遼王的堅定支持者。

    想來想去,真正能幫的上燕王的,也就剩下了李淵和王世充。偏偏李淵和王世充在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騎牆派。雖然兩邊都不倒,但是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會倒向哪邊。而這兩人中,王世充屬于新貴出身,完全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和支持燕王的主力關隴一派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雖然需要王世充的十萬江淮軍,但是沒摸清情況前,雲定興也不敢冒然去找上王世充。

    最後覺得,李淵出身關隴,且是皇戚,再加上上次李氏父子在金殿上公然反對遼王處死楊武,所以雲定興才會跑來李府。不過一開始他也不敢如實相告,而是先試探了一下。

    果然,李世民根本不知道皇帝醒來了,而據他所知,皇帝醒來的消息最開始就讓遼王他們知道了。遼王知道了,李世民卻不知道,這已經說明,李世民和遼王果然還沒有勾結到一起去,想到這里,他心里終于放松了許多。

    PS:將最喜歡的《春江花月夜》奉上,不算字數。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s 無縴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16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3章 顧命大臣

    “我剛剛得到消息,陛下今天醒過來!”

    雲定興重復道,目光中帶著期盼。

    李世民的心中也是翻騰無比,之前御醫已經向眾臣暗示,皇帝已經不太可能醒過來。所以太原城中才會有如此的龍爭虎斗。而他李家,雖然表現上一直是中立,兩邊都不倒。但是自家事自已清楚,不是他們不倒,而是他和父親早就商議好了,李家身為河東的地主,又握著十幾萬人在手,有如此大的底牌,他們根本不急。

    父親早和他說過,引而不發,才是最上策。只要他們握著這些實力,任他洛陽派還是長安黨都得來拉攏他們。如此一來,不但能得到更多的籌碼,也不會擔負太多的風險,只要到最後形勢明朗之時,再選擇方為上策。而且李家父親心照不宣的是,以如今的局勢,誰就叫保證一定是洛陽派和長安黨才笑到最後呢。

    說不定遼王與關隴一派斗的個你死我活,他們最後漁人得利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年北周也是這麼來的,大隋也是這麼來的,誰就能說他們李家就不能弄出個大唐來。

    眼看著最近太原城的形勢盡在他們的掌握之中,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被所有人忽視了的皇帝居然醒來了。

    李世民裝那獨臂負于背後,邁著方步不停的踱步。

    目光不經意間掃過雲定興那胖胖的臉,還有那嘴角邊的一抹笑意。李世民突然腦中一陣清明,皇帝醒了這是天大的事情。可為什麼來通知的不是晉陽宮中的內侍,反而是身為左驍衛大將軍的雲定興?

    按常理,皇帝一醒,那自然是得立即通知所有太原城中的百官。可現在,外面沒有一點動靜,甚至是連掌控晉陽宮的遼王那邊也沒有傳來消息,反而是這位並不與遼王很密切的雲定興來告訴他,而且還是這麼私密的告訴他。這反常。立即讓他心中思量起來。

    他在腦中仔細的轉了幾圈,又拿目光瞥去,發現雲定興仍然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甚至能看到,此時他的心情應當是很高興的。

    “世叔,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李世民停下腳步,淡然笑道。

    雲定興顧左右而言他,“不知唐公可在府上,來了唐國公府,不去見唐公,可是我的失禮了。”

    李世民眼楮一轉。已經明白了雲定興的意思,肯定是還有什麼更重要的消息。不過這老狐狸剛剛明明就是來試探我的,他真正要見的是父親。

    想到這,李世民也不再猶豫,笑著前面帶路,直接將雲定興帶往父親李淵的書房。

    一見李淵,雲定興又是試探了幾句在,不過李淵是何等樣人。這麼多年在大隋。那是早練成了一頭老狐狸,向來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任是雲定興在那里左一句,右一句的試探,李淵就是在那裝傻充傻,說了大半天,雲定興口舌都干燥了,听到的全是些沒有半點營養的客套話。

    想了想如今的局勢。雲定興也知道時間寶貴。只能咬咬牙直接上。

    收起客套笑臉,雲定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肅然道,“唐公,剛才你也知道,今日陛下已經醒來。不過如今太原城中,遼王早已經對皇位垂已久,陛下深感憂慮。就在我來之前,燕王殿下挾陛下詔書來見。”

    李淵一听皇帝居然讓燕王偷偷的帶著詔書去見他。也立即明白肯定此事不同尋常。

    “陛下已經下傳位詔書,立燕王殿下為皇太孫。”

    李世民與李淵父子倆齊齊神色一動,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消息。雖然以前眾人都知道皇帝喜歡燕王,但如今局勢,卻是遼王黨羽最多,勢力最大。可皇帝一醒來,卻反而急急的立下傳位詔書。這一來說明皇帝這次醒來後,身體可能並沒好轉。二來,也說明了皇帝的態度,他對于遼王確實不喜。也許,皇帝只是感受到了遼王的威脅吧。但是不論如何。他們知道,雲定興來找他李家。肯定是皇帝的意思。

    果然,雲定興將那顧命八大臣的詔書拿了出來,出示李淵。

   李淵看完后,心也是十分興奮。實際上,他也不愿意最后讓遼王得了皇位。遼王一黨勢力強大,如果楊暕得位,李家不但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好處,而且有可能會受到新皇的打壓。這也是明明李家一倒過去,就立馬能幫楊暕贏得大勢,卻偏偏猶豫不決的原因。錦上添花,總不如雪送炭。

合弱擊強,才是真正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燕王相比于遼王,那才是真正的勢弱。甚至關隴一派,雖然反對遼王,但他們也不一定就非要支持燕王,要知道,楊昭的三個兒子中,一直坐鎮留守長安的可是代王楊侑。相比于一直隨駕的燕王,關隴派系也許會更樂意支持代王。

    不過那是以前,如今有皇帝的親筆詔書,這形勢卻又是立馬不同了。皇帝醒來,且發下詔書,那麼之前那些和他李家一樣觀望的勢力,必定大多數會立馬倒向皇帝這邊。

    李淵一邊接下詔書謝恩,一邊卻是心中不斷盤算。

    有皇帝的這兩道詔書,那麼關隴一派肯定會立馬轉而支持燕王,就算是那一直和自己一樣沒表態的王世充。他相信,只要這詔書一到,王世充也會立馬支持燕王。算起來,只要再加上李家的支持,燕王獲得的支持馬上就能超過遼王。

    內有皇帝的傳位詔書,外有他們支持。以太原如今的兵馬來算,他們擁有的兵馬最少能達到三十萬,而遼王只有二十多萬。更加讓李淵高興的是,燕王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李家的只要支持燕王,立即能成為燕王勢力之中最強的一派。只要幫燕王奪得皇位,那麼有著顧命大臣的名號,他李家還不得權傾朝野。

    李世民卻在一邊皺著眉頭,沉默不語。

    李淵心情高興,只要此處謀劃成功,他李淵也並定成為朝廷第一人。看著兒子不語,不由笑道。“二郎,你平日里兵書看的多,你說說,我們當如何鏟除遼王一黨?”

    整理了下思路,李世民道,“按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陛下已經醒來,可是我們卻一直沒接到宮中的消息。而且陛下派人送燕王出宮,做的又如此隱秘。這說明,晉陽宮已經讓遼王給掌控。陛下顯然是察覺到了此事,才會如此行事。所以,只怕遼王狗急跳牆,萬一李淵和雲定興都是老狐狸級的人物,聞弦歌而知雅意,一听到李世民的話,就立即明白了後面的意思。皇帝醒了,卻一直沒消息傳出來。那就說明肯定是遼王隱瞞了這個消息。封鎖了晉陽宮。而這樣做,已經等同謀逆。

    一旦遼王真的動手,雖然表面上說他們的實力聯合起來也許更強。但是那也得聯合之後,現在可還是一盤散沙,弄不好,就會給遼王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

    听到這里,雲定興已經有些焦急起來。他是燕王的舅舅。如今這事已經開始。萬一讓遼王得了位,那將來豈有他雲家的好。眉頭緊皺,雲定興焦急的道,“二郎,如何是好?”

    “雲世叔,依小佷之見,如今我們必須兵貴神速。最後還是兵分數路,抓緊時間,搶在遼王動手之前先發致人。方為上策。”李世民沉吟道。

    “快說,怎麼個先發致人法?”

    李世民緩緩道,“首先,雲世叔立馬將燕王秘密送來唐國公府,我們李府秘密,且守衛森嚴,能全力保證燕王的安全。”

    雲定興想了想。自己的左驍衛軍營如今亂糟糟,軍中耳目眾多,將燕王這個皇太孫留在那里,確實不太安全。雖然他心中也猜測,李世民提出將人送到李府。是想自己和燕王更近些,但也不太在意。反正自己是燕王的親舅舅。只要真的扶了燕王上位,這將來還怕會虧了自己不成。

    “好!一會我說將殿下送來。”雲定興點頭同意。

    “其次,雲世叔馬上帶上詔書,分別去見衛文升、宇文化及、樊子蓋、王世充四人。只要將陛下的詔書宣告給他們,相信他們都會支持燕王。只要得到他們的支持,我們掌握的實力才能超過遼王。”

    李世民提的之四人,也是顧命八大臣之一,其中衛文升、宇文化及、樊子蓋三代正是眼下關隴派的代表人物。而王世充更是手握十萬淮南軍,這四人的支持至關重用。

    “那甦威要不要告訴他?畢竟他也是顧命大臣之首。還有那裴家,要不要拉攏一下?”雲定興問道。

    一听甦威的名字,李世民眼中l 出不屑,忙搖頭道,“那位甦相就不要找他了,等到事情塵埃落定之時再找他也不遲。至于裴家,雖然裴世矩也是陛下詔書中的顧命大臣,但是他如今人在遼東,而且裴家早已經倒向遼王,我們更不能找他。”

   蘇威號稱朝堂不倒翁,做了幾十年宰相,起起落落,可是一直都是不倒。所有人都知道這位不倒翁,靠的就是他的那倒小怕事,且墻頭草的性格。如果把這事情告訴了他,弄不好他跑去告訴楊暕也有可能。反正他也不過是一個官,這個時候也用不到他什麼,最多將來事成之后,將他弄到朝平衡下各方勢力就好了。

    至于裴閥,就算是他們肯倒戈支持燕王,李世民也肯定是要從中做梗的。裴閥和李閥是死對頭,宇文閥當初在宇文述死了後,已經勢力大降,如今朝中真正勢力強大的門閥就剩下了裴閥和李閥。眼下有這麼好的機會鏟除裴閥,李世民又怎麼可能錯過這樣的機會。

    “父親,世叔。眼下最關健的一步,其實還是陛下。如今陛下雖然醒來,可卻被困在宮中。如果我們能搶出陛下,那麼陛下只要一現身,再加上我們聯手,這遼王又豈能翻天?”

    皇帝的詔書和皇帝本人比起來,那自然是皇帝的份量更重。不過眼下晉陽宮完全被遼王掌控,要不然皇帝也不可能會將燕王送出宮,還搞的這麼復雜了。以眼下的形勢,他們連皇宮都靠近不了,更不用說見到皇帝了。

    雲定興皺著眉頭道,“那遼王以自己在崞縣募集的三萬兵馬為主,在太原城中又擴充了不少兵馬,如今足足有五萬精兵完全听他所用。現在晉陽宮正是由這五萬人守衛,城外還有裴仁基十萬河北軍,楊義臣的五萬山東軍,另外還有將近三四萬倒向他們的各部零散兵馬。要想從晉陽宮中搶出陛下,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人都陷入沉思,雖然太原城集結了六十萬兵馬。但是這麼多人不可能都駐扎在城中,眼下太原城中有遼王的五萬兵馬守衛晉陽宮,另外還有就是禁衛內軍,不過眼下這往日最榮譽的禁衛內軍,卻是只有有那雁門城八千生還人馬擴充後的兩萬人。其中黑衣鐵衛五千人馬,驍果軍五千人馬,另外左右翊衛各有五千人馬。

    這兩萬人馬居于晉陽宮中,處于被遼王五萬兵馬的包圍之中。而且負責皇帝的侍衛正是由裴行儼所統的五千黑衣鐵衛,就連李建成的那五千驍果軍,也只能是在宮內駐守。左翊衛的兵馬由宇文化及統領,右翊衛由司馬德堪統領,雖然宇文化及屬于他們這邊,可司馬德堪卻是早被遼王拉攏。宇文化及的人馬早被司馬德堪牽制,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唐公,王世充的淮南軍,和衛文升的關隴軍都在城外,要想搶回皇帝,那五千驍果軍和五千左翊衛兵馬根本不夠。唐公,太原城的防守還在你的手中,你看有沒有辦法到時放大軍入城?”

    李淵目光如水,心中卻是不斷的盤算著。眼下的每一步,都關系到李家的將來,他不得不謹慎。李家在此次的皇位爭奪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太原城是他李淵的地盤,雲定興的話讓他遲疑起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21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4章 兩面三刀

    太原是李淵的地盤,雖然天子從雁門退入太原。不過禁衛軍早已經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城防大權還是在李淵手中,他的十多萬河東軍中,有五萬人是他的嫡系直屬人馬,其余的七八萬人也都在城外駐守。

    按制,皇帝在太原,那麼城防是應當由禁衛軍接管的,不過禁衛軍拱衛行宮人數都不夠。所以到最後,太原集結了六十萬大軍,卻有四十多萬是在太原城外,甚至有不少還有周邊的各縣駐守。

    太原城中,遼王楊睞有五萬直屬兵馬,由魚俱羅、董純、吐萬緒等人統領。另有侍衛天子身邊的黑衣鐵衛五千人馬,由裴仁基之子裴行儼統領。右翊衛大將軍司馬德堪統領的五千兵馬,宇文化及統領五千左翊衛兵馬,李建成統領驍果軍五千兵馬。

    除了這些兵馬,剩下的就只有李淵的城防部隊。太原四城,由李淵最精銳的五萬河東軍駐防,整個加起來,太原城中的兵馬只有十二萬人,表面看起來,如今的支持燕王的兵馬與遼王的兵馬各一半。不過眾人都知道,遼王控制著皇宮,李淵控制著外城。不過他們對遼王控制的皇宮插不進手,李淵所控制的太原外城,實際上卻是有諸多大將軍統領。每一道城門,朝廷都派有官職很高的將領坐鎮。

    不過雖然有那麼朝廷將領坐鎮,但是只要李淵肯,那麼關健的時候,還是能找開城門放大軍入城的。不過李淵卻有些猶豫不決,太原是李淵的大本營,萬一大軍入城後控制不住,在城中交戰,那這河東名城可就將毀于一旦。甚至他還擔心著萬一到時有人和他想著一樣,打算渾水摸魚怎麼辦?

    畢竟刀兵一起,可就是兵火無情。

    李世民看出父親的顧慮,忙道“世叔,城外還有著遼王的十幾萬河北軍與山東軍,到時這些人可還得大軍控制。所以小佷認為,莫若就由關隴軍與江淮軍到時牽制河北軍與山東軍就由熟悉太原的河東軍入城,如此一來,也省的各軍混亂,避免局勢難以控制。你覺得呢?”

    雲定興心中一頓暗嘆李家父子打的真是好算盤。燕王也送入李府,太原也不讓他們的兵馬進入。到時他李家控制了太原,兼手中又有幕王還人可比。不過心中雖是如此想,雲定興卻也不願意點破,畢竟此事要成還得李家多多幫忙。

    不過他還是皺眉道“如果由唐公率河東軍在城中平定遼王,這卻是再好不過的了。只不過,遼王控制著皇宮,卻是怕一時難以救出陛下。”

    李淵父子巴不得楊廣就死在皇宮才好,這樣將來燕王即位李家才好。不過這話自然不能明說,想了想後李世民道“此事我看不如先由宇文將軍和我大哥先用宮中的人馬試試,能偷偷帶出陛下最好,如果不行,我們到時再想辦法。現在當務之前,還是由雲叔去聯絡各家。”

    “好,那我先走了。”雲定興也不再多說什麼,轉頭偷偷從側門出府。

    雲定興離開沒有多久,卻又有家人來報,說是遼王殿下親自來訪。

    李淵父子面面相覷,卻也已經明白了遼王的來意。

    “父親,遼王肯定是來拉攏我們李家。看來遼王要動手了!”李世民冷冷的道,他一向對這個遼王沒什麼好感。

    李淵卻在那里若有所思,不停的捋著胡須沉思。

    遼王楊睞今日一身紫袍玉帶,滿臉微笑,一眼望去儀表堂堂,氣質非凡。

    一進李府,老遠就大笑著對李淵行了一個晚輩禮“表伯父好!”

    李淵的父親與楊廣的父親娶的都是獨孤信的女兒,所以李淵和楊廣兩人都是姨表兄弟,李淵比楊廣大兩歲,說來算是楊廣的表兄。不過雖然有這麼一層關系,以往李淵可不敢讓楊廣叫他表哥。而且以往遼王也從來沒叫過他表伯父,眼下突然叫的這麼親熱,卻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李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卻也是十分泰然自若的就大下了這句稱呼。

    “遼王殿下,今日怎麼有空到寒舍,真是讓寒舍蓬壁生輝啊。”

    楊暕來李府,卻沒有帶上裴蘊等人,只帶了一隊侍衛過來,也都盡留在府門外。進入李府,身邊只帶了幾個侍女,倒是顯得十分私人。

    對李世民,卻也是沒口子的叫著表弟。

    說了一番客套話後,遼王楊睞也沒再客氣,直言道“表伯父,在下今日上門,其實也是想來親上加親。“……李淵不置可否。

    “是這樣,小佷元配早喪,至今未有再娶。小佷早聞李家表妹賢淑,早家來求。小佷也是幕名不已,今日就冒昧前來,想來親上加親。

    這事本來當由長輩做主,只是陛下至今未醒,找其它人也都有些身份不配。1小佷失禮冒昧前來,還請表伯父見諒。”楊睞笑著說道。

    李淵眉頭微皺,心中不喜。就算楊睞真的想求親,這也得由長輩出面,像他這般,哪有半點禮數。不過也只是心中生怒,面上卻仍然是古井無波。

    要是這楊睞在雲定興的前面到來,說不定他還真的會考慮一下。

    畢竟如今楊睞雖然有不少女人,可他的遼王妃卻是早死,如果女兒嫁給他,那定然是正妻。到時他當了皇帝,女兒有娘家支持,自然也是皇後。

    不過現在,他卻是不願意再在這個事情上費神了。畢竟就算女兒當了楊睞的皇後,可李家也不一定能有多大發展。但是如果扶持燕王楊談上了位,那麼李家可就不一樣了。

    李世民在一旁也是哼了一聲,想著用不了多久,這個一直高高在下,狗眼看人的皇子,就將被他們踩入爛泥,心中也是解氣不少。再看他時,已經少了幾分不滿,反而多了幾分不屑。

    李淵也本要拒絕,不過卻突然臉上一笑“哎呀,殿下果然還是真性情啊。不過這個婚姻大事,又哪有自作主張的。就算是殿下,也不能讓人說失了禮數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殿下真有心,我看殿下不如請一位皇族長輩,或者是朝中大臣前來提親也好。”

    那邊的楊睞今天來,本來是听了裴蘊的話,前來試探下李淵的態度。剛剛的提親,不過是他隨口一提,哪想到李淵居然會同意。一時間,心神激蕩,高興不已。要不是李淵一直不肯倒向他,他早就動手了。如今李淵願意將女兒嫁給自己,那豈不是表示李家已經願意投靠自己?有了李家的支持,他還有何懼?

    那邊的李世民卻是愣了…下,不明白父親怎麼會這般。

    那邊的李淵和楊睞卻是越談越高興,甚至已經三言兩語的將這婚姻大事說定。

    “殿下,如今陛下昏迷不醒已經兩月,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君。

    如今太子已經草原遇難,陛下又昏迷不醒,天下四方人心惶惶啊。殿下身為陛下唯一嫡子,當此之時,還望心中早懷天下蒼生為重,要勇于挑起江山重責啊。”李淵在那里一臉的勸慰道。那語氣,充滿了期盼。

    楊瞰也打蛇隨棍上,輕聲道“本王何償不是心懷天下百姓,奈何怕朝堂內外不服。為之奈何?”

    “只要殿下繼承了大統,那時以人主身份號令天下,誰敢不從?”楊睞目光盯盯的凝神著李淵,不過卻看到李淵的目光中確實是十分坦盪。心中不由的疑惑,裴蘊等人都說李淵老奸巨滑,手中握著實力,卻遲遲不肯投入他的麾下,不過是想待價而沽。可看如今李淵的樣子,卻是十分真誠的樣子。難道是因為,我要娶他的女兒?

    “然陛下尚在,又未有明詔,予如何即位?”李淵笑的十分詭異“老臣曾經見陛下手書過一道傳位于殿下的傳位詔書,就存放于陛下身邊。只要殿下找到這詔書,到時自然可以憑傳位詔書即位,再尊今上為太上皇即可。”楊睞眼前一亮,心道自己怎麼沒有想到呢。雖然這般即位有些不夠光明正大,但是只要李淵也肯支持他。那以他如今的實力,只要到時偽造一封傳位詔書又有何難?只要到時他即了位,天下又還有誰會來管這詔書是不是偽造的。

    想到這里,心中也是j 動萬分,連呼吸都瞬間急促了許多。

    “他日我若即位,必定加封唐公為司徒、大丞相之位。”楊睞也是拍胸許諾,卻又道“不過,那關隴一派一直反對于本王。

    還有那王世充,本王數次拜訪,卻都拒而不見,至今都是搖擺不定。這些人手中握有近二十萬兵馬,只怕還是一個麻煩啊。”

    李淵伸出手做了個斬的動作“殿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楊睞愣了一下,他一直謀劃的也都是如何弄掉衛文升等大臣。卻沒有想過,要直接將他們掌握的這二十萬人通通鏟除。一時間,也不由的有些愣住。!。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25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5章 權利游戲

    看著楊暕還在猶豫,李淵忙道,“殿下不必猶豫,衛文升、樊子蓋等人一日不除,他們就會一日不服殿下。這次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天下各地兵馬俱至太原。此正是殿下將那些不服者,一網打盡的好機會。如若錯過,只怕等他們返回地方,就會又是一個陳破軍了。殿下,遼東陳破軍前車之鑒不遠,我們可不能再重蹈復轍。”

    聽到李淵這麼一說,楊暕也不由的覺得確實如此。萬一放他們回了地方,他們也跟那陳破軍一樣在各地起兵造反,那還得了。眼下江南河南各地已經烽火遍地,不過他覺得只要朝廷大軍南下,到時必定能馬到功成。可如果讓這些文武大臣,貴族世家們也回到地方造反,那可是個煩。

    特別是他心中更擔憂的是,衛文升等人如果回到長安,到時他們肯定會扶持他的佷兒來做皇帝,這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殿下,其實別看他們有二十萬人,真要想平定他們說難也不難。”李淵笑著道。

    “哦,唐公有什麼好計謀,快快說來。”

    李淵笑了笑道,“我知道河北的裴仁基將軍與山東的楊義臣將軍都是殿下之心腹。他們二部足有十五萬人馬,外加殿下還有一些各地郡縣趕來的勤王兵馬支持,加起來也有幾萬人。說起來,殿下在城外的這幾部人馬加起來可就有近二十萬人。而據我所知,衛文升、宇文化及的關隴軍及一些合謀者的兵馬加起來,也不過十萬人左右。殿下以二十萬人擊十萬人,豈不是雷霆一擊。”

    楊暕此時已經完全讓李淵給說了動了心。想想裴仁基和楊義臣皆是朝廷有名的大將軍。以二十萬打十萬,怎么也有把握。不過轉念卻一想,除了關隴軍,城外的兵馬可不少,不算那些零散的,江淮軍可就有整整十萬人馬。而且江淮勁旅天下聞名,王世充在江淮一帶剿匪的戰績,朝廷上下可是早有耳聞。萬一與關隴軍交戰時。江淮軍卻橫插一腳,這卻是要命的。

    李淵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擔憂,又說道,”遼王是不是在擔心一直搖擺不定的王世充?”

    “他可是有十萬江淮勁旅!”楊暕牙痛似的道。也一直是因為城外的這些兵馬,都是些名將所統,所以裴蘊等人才遲遲沒有動手。

“如果殿下相信老臣,把他們交給我河東軍即可。”李淵大聲道。

楊暕似有些不敢相信的道,“唐公的意思,是由你出兵對付江淮軍?”

李淵推心置腹的樣子道,“殿下娶了老夫的女兒。那我們以后自然就是一家人。殿下的事,老夫又豈敢不盡力。王世充雖然號稱江淮十萬勁旅,但實際,十萬人里只有一半是精銳兵馬。還有一半。是他北上之時,匆匆召募的新兵,所以戰斗力并不會太強。老夫雖然無能,不過二郎卻也是朝中有數的大將。等約好日期,殿下對關隴軍動手之時,讓二郎率河東軍突襲江淮軍。有心算無心,他王世充,就算有三頭六臂,又豈能飛上天不成。”

一直以來,楊暕所最擔憂的不過是衛文升等人的十萬關隴軍,李淵的十余萬河東軍,還有王世充的十萬江淮軍。要不是顧忌這三支大軍。遼王早就直接即位了。沒有想到,今日無意中的一個隨口提親,卻讓李家倒向了自己。再一想到李淵的計謀,心中更是激蕩。

    到時由他親率六萬兵馬坐鎮太原城中,再由李淵關閉太原城。然後讓裴仁基、楊義臣率二十萬大軍攻擊衛文升、宇文化及的十萬關隴軍。再由李世民率河東軍進攻江淮軍,只關隴軍一滅,就算李淵的河東軍沒有擊敗江淮軍,他也一樣大勢在握。

   一想到,馬上就能登上墀臺,坐上龍椅,擁有天下,富有四海。楊暕的那張白臉都已經脹的通紅,就差沒有哈哈大笑失態。得到了李家的全面支持,楊暕又與李淵談論了不少細節,最后約定,為了不使對手警覺,暫時對兩家的關系保密。只等平定了關隴軍和江淮軍后,遼王立即迎娶李家小姐。

    最后離開時,高興不已的楊暕甚至腳下一個沒注意,差點絆倒。

  送走楊暕,李世民早已經等不及的問道,“父親,你剛才和遼王所說的,是真是假?”

“真亦如何,假亦如何?”

    “那先前和雲定興所說的,又是真是假?”

    李淵輕笑幾聲,捋著胡須得意的道,“二郎,你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假作真時真亦假,你又何須糾纏真和假呢?”

    李世民卻听的有些糊涂了,滿頭霧水,疑惑不解。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

    “算算時間,雲定興應當已經將詔書宣告給王世充得知了。我們現在去一趟王世充大營,找他提親。”

    “提親?”李世民更是不解。先前父親為他向楊武提親,剛剛父親又答應了遼王楊暕的提親,現在居然又要去找王世充提親。這頭腦一時混亂起來,不明白為什么事事都要和提親扯上。

李淵心情大好,此時也不由的教導起兒子來,“二郎,世上沒有什么正義與王道。那些都是帝王用來束縛小民的鎖鏈,我們是世家是門閥。進一步,我們何償就不能成為開創王朝的皇族?二郎,我一向看好你,你比你大哥更加適合成為李閥將來的掌門人。所以,有些事情你當明白。對于我們來說,朝廷不過是楊家的朝廷,我們李家卻是世代的李家。只要對李家有利,我們又何須在意哪個當皇帝,或者改朝換代呢?”

聽到這么一番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話,李世民心中無比震驚。他從沒有想過,原本父親的心中。居然是如此的看待朝廷與家族的關系。

“二郎。沒有萬世的朝廷,只有萬世的家族。對于家族來說,利益才是最至高無上的。為了家族利益,其余的個人恩怨,甚至是君臣之義一類的皆可拋卻。”

李世民臉色有些蒼白,他頭一次聽這么露骨的話,但又覺得這話說的是這么的有理。那關隴世家,不就是自魏起么。自魏,到周再到隋,改朝換代幾次,可關隴的世家們卻一直是高高在上。哪怕換了一個朝代,世家還是世家。想到這些,他終于有些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不過還是猶豫的問道,“父親,那比如有一天,陳破軍勢大,能取隋而代之。那我們又將軍如何?”

李淵毫不猶豫,“如果有那一天,李家自然也和其它世家一樣,臣服于他。這是明智的選擇。也是應該的選擇。二郎,如果你將來成了李閥掌門人,而陳破軍真的有那君臨天下的一天,我希望你能分清楚個人感情和家族利益。李家代代傳承,家族傳承的責任高于一切。明白嗎?”

李世民沒有想到,父親居然會如此回答。一時臉色陰沉,沉默不語。

李淵也不再繼續說陳破軍,而是繼續之前的話題,“王世充擁兵十萬,看似中立,實則他的態度至關重用。如果這次,我們李家能與他達成聯盟。那么我們能得到的遠遠不止是一個的皇后,或者是司徒、大丞相,顧命大臣之么簡單。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們不能錯過。”

聽到父親居然連皇后、大丞相、顧命大臣這些都不放在眼中,一時驚訝無比。如果大丞相都不放在眼中,那父親所欲圖謀的又將是什么?再往上,再往上....李世民想著心中驚濤駭浪四起,無以名狀,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看似永遠一張笑臉的父親,心里卻是有著如此目標。

李淵帶上李世民都是換了身簡便裝束,只帶了幾個侍衛就悄悄的到了王世充的大營。王世充自到太原后,除了入晉陽宮,就整天呆在軍營之中,甚至連那些官員拜訪也很有見。

對于太原的地主李淵,他更是少有交往,突然見到李淵父子輕裝上門,都是十分驚訝。三人在中軍營帳商議了大半天之后,李淵父子滿意離去。

中軍大帳之中,王世充眉頭緊皺,一言不發,不時的唉聲嘆氣。

王世充子王玄應和王玄恕及諸多王家叔侄都趕到中軍大帳,王世充所統江淮勁旅,最早期之時,只是王世充在江都剿匪時建立的募兵,并不是大隋府兵。

這江淮軍士兵皆在江淮募集,軍中大小將校初始時也都沒有品級,大多是王世充的本家兄弟子侄們擔任。到了后來,江淮軍越打越猛,漸成江淮勁旅,號稱天下五強軍之一。到如今,當年的張須陀八風營已經早滅,皇帝身邊的驍果軍也已經全軍盡沒,就連幽州鐵騎也投了遼東。

當年的五強軍,只剩了江淮軍與遼東軍。江淮軍的人馬也越來越多,甚至上次王世充借口勤王之機,募集了五萬兵馬,將所部人馬翻了一倍,人數達到十萬之數。

擁有這么強大的一支兵馬,王世充從江淮跑到河東勤王,河東雁門之圍早解,王世充卻一直沒有回江淮,王家諸將當然而明白,家主是想要奪取更大的權利。興師動眾,千里來援,如果得不到足夠的好處,以家主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就此回去。只是他們不明白的是,既然要爭取利益,為何在太原的兩派人馬中,卻又一連也不偏。

更讓他們疑惑的是,先前聽說左驍衛大將軍雲定興來訪,家主送走他時,在帳中哈哈大笑,高興不已。哪料到,馬上唐國公父子又來訪,結果好半天,李淵父子高興的離開,家主卻又皺著眉頭,一直嘆氣。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33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6章 登基大典

    第二卷高築城]第486章登基大典——

    第486章登基大典

    大業十一年八月初一,黃道吉日。

    河北涿郡治所薊城,不過如今已經正式更名為北京。一大清早,北京朱雀御街,穿著光鮮地遼東軍內衛軍羽林衛與金吾衛的士兵就封鎖了整個街口。

    無數的百姓都涌出了家門,不過他們只能站在街道,和兩旁的店鋪中觀看。只有手持大元帥府發出的邀請函的要人才能通過封鎖進入。

    原來的薊城,現在的北京城,也是有內外城加甕城,這段時間將薊城定為北京後,遼東軍又花了大力氣在城外修建了三座稜堡衛城。

    而原來城中的內城,其實也是楊廣所修建的行宮。楊堅開皇末年起,就在幾個重要的地方修建了行宮。而楊廣即位後,更是修建了諸多行宮。而做為河北要地的涿郡,也修建了一座行宮,即是臨朔宮。特別是在大業七年,楊廣征遼東高句麗時,曾經將臨時朔宮做為一個前線指揮部,在此停留許久。所以臨朔宮的規模,僅次于西京太極宮和東都紫微宮,甚至比太原的晉陽宮、江都的江都宮,臨渝關的臨渝宮,樓煩汾陽宮之上,屬于楊廣在天下的七大宮城中排名第三的大建築郡。

    不過自從大業九年楊玄感叛亂,楊廣匆匆從遼東返回河北之後,楊廣就再也沒有來過這座幾經擴建,富麗堂皇的臨朔宮了。此時在臨朔宮的正門承天門前,一排又一排身著大紅色制服的禮兵手持儀刀儀劍,如釘子般站得筆直。在他們身後是剛剛才經過半個月裝飾的高大又雄偉的承天門,近千名的遼東軍文武大臣,和遼東河北各地的世家大族富戶縉紳們,還有契丹、、新羅、百濟、奚國、鐵勒、突厥等各部族的國王王子使節大臣們。他們身著華麗的禮服、軍服。

    不過承天門前,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佩戴著各種閃爍地星狀勛章、獎章和綢帶的遼東軍官們。看遼東軍的新軍制中,每參加一場戰爭,所有的參戰將士戰後都會得到一枚戰爭紀念勛章。而且按照軍功,以軍功十二轉設置了十二級破軍勛章,每一轉軍功,獲得相應的等級勛章。除了這兩類勛章,遼東軍還有等級最高,也最稀有的復國勛章,就是如今遼東軍的高層,這種勛章上描繪著一只黃金獅子的勛章也十分少見。紀念勛章上面都是肋生雙翅的天狼,所以也叫天狼勛章。而十二級軍功勛章,上面則是肋生雙翅的伏虎,也稱之為飛虎勛章。天狼、飛虎、金獅,三種勛章掛在一個個將領的胸前鎧甲之上,耀耀生輝、光彩奪目。

    這盛大隆重的場面,讓那些前來觀禮的河北鄉紳士族大家們,都是看的心神激蕩。早在十來天前,河北各地已經到處流傳,陳大帥的人馬從草原上救回了在河東被突厥人擄走的皇後與太子殿下。而且還有傳言,皇帝如今在太原城中,早已經昏迷數月之久,太原城中各方人馬也是為了扶持各自支持的皇子皇孫,正斗的不可開交。眼看著天下動亂四起,太原城中那些文武大臣、世家門閥卻又還在那里爭權奪利,一心為隋的陳大帥,最后決定奉太子殿下在涿郡,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登基即位。今日,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

    看著這隆重的場面,不少河北的士族、大家,紛紛是搖頭接耳,心想怪不得皇帝之前還下了聖旨,不擔表揚了陳大帥的忠心,而且還將寶貝公主嫁給了陳大帥,更是封他為王。如今看陳大帥如此尊隋的態度,看來皇帝的眼光果然還是雪亮的。特別是早听的各種傳聞,說是遼東軍如今擁兵百萬,如果陳大帥真的要造反,那豈不是早自已造反當皇帝去了,又哪個會那麼好心的把太子找回來當皇帝。

    不過今日的大典,除了遼東軍的文武,及周邊各部族之人,還有不少則是臨渝關的河北降將以及以佔據的河北六郡的地方官員。這些人都迫于形勢降了遼東軍,今日也一並都來參加了這大典。

    臨朔宮中今日也是裝扮一新,特別是登基所用的太和殿更是內外一新,巨大的枝形吊燈懸掛在高高的殿頂,五千多盞遍布各處地彩燈和特制的彩色蠟燭將整個大殿照耀得金碧輝煌,紅色的珊瑚絨地毯從門口一直鋪到了高台前。懸掛在墀台龍椅後面則是一面巨大的龍壁,龍壁之上九龍盤旋,形態各異的真龍居高臨下的俯視著,目光里帶著無限的威嚴。

    在這個殿堂里荃萃了遼東軍所有地頭面人物,文武大臣們在安排好的位置站立,從凡墀下一直排到大殿門口。眾人溫文爾雅地輕聲的議論著,當然,議論得最多的還是遼東軍此次進入河北的過程。河北平原之地,終于馬上都將歸入遼東軍的統治之下。

    不過也有一部份人一直是沉默不語,這些人有文有武,卻是一眼就能看出,並不是遼東軍一系。這些人人數也不少,卻是以一位干瘦年長之人為首。那人正是河北軍的大將薛世雄,在他的後面則是臨渝歸降的河北軍將領,還有被遼東軍佔據的河北六郡的地方官員。

    不過同是河北軍將領的羅藝一家卻並不在這些人之列,羅藝此時正帶著兩個兒子,滿面堆笑的和遼東軍的那些將領們站在一起,甚至眼神中還透露著些許討好的意味。薛定國站在薛世雄的背後,冷冷的打量著遠處的羅藝,心中卻有一股說不出的厭惡之情。以往羅薛兩家是多年世交,可這次羅藝卻暗中投靠遼東軍,不但開城放遼東軍入臨渝關,還帶人自相殘殺,更殺了河北軍大帥李景,這樣的行為,讓薛家幾人始終耿耿于懷。

    儀式在上午正式開始,但一大早,所有的觀禮人都到了現場。當陳克復領著一眾遼東軍大將抵達時,所有人地目光都被他吸引了。這個年僅二十七歲地青年將軍,可能已是天下最有權勢的強者之一了。

    薛世雄看到陳克復到來,目光也一直注視著他。對于這個年青人,他卻絲毫不敢等閑視之。甚至他覺得,自己怎麼都看不明白他。據他所知,陳破軍的父親陳深已經在江南稱帝,復立陳朝。甚至他也知道,陳深已經立了陳破軍為南陳皇太子,可他今日為何還要立楊暕為帝?

    不少河北人還是頭一次看到陳破軍。他們驚嘆于這位大帥挺拔的姿態。飄逸的長發,英俊的相貌。更多的人則議論他不敗的戰績,從遼東蠻荒崛起的傳奇經歷。無論是敵是友,大家都在心中暗暗贊嘆,這樣的氣質,這樣的風采,果然是當今的卓越人物。

    到了吉時,在一隊隊樂隊的鼓吹之下,年僅八歲的隋朝太子楊杲坐輦進入太和殿。為了今天的大典順利進行,陳克復也是費了不少功夫。他將南陽公主和出雲公主都接到北京,讓她們和蕭後與太子重逢。蕭後見到了兩個女兒,那邊陳克復又軟硬兼施,終于她還是慢慢的配合起來。有了蕭後的幫助,才八歲的太子楊杲也就好操弄。

    今天的登基大典,事實上楊杲已經進行了許多次彩排,一切都已經演練的十分熟悉。所以陳破軍看到太子到來,也並沒有什麼擔憂的。太子今日穿上了最隆重的冕服,頭戴冕冠,那冕板之上,前後各有十二12旒,每旒十二珠。身上的袍服也是最隆重的天子大典禮服,上玄下朱,且紋有日月星辰十二章,肩挑日月,背負星辰。

    楊杲多日演練,此時神色莊嚴,目不斜視的走過鮮紅的珊瑚絨地毯,儀態高貴而大氣,氣度沉穩森嚴。在經過陳破軍時,他頓了下步子,對陳破軍微微點頭,陳破軍為了登基儀式的順利,最近也是花了些功夫哄他,此時微笑著回給了對方一個鼓勵的眼神。

    在雄壯的樂聲中,大隋的第三任皇帝走上高台。

    陳克復心情復雜,在這刻,他想到了很多事,很多人。從童稚的年代起,甚至他覺得自己與楊杲的命運也十分相似。在自己二十七歲的生命里,充滿了熱血、犧牲、奮斗、背叛和情激,所有的一切,也許都是為了他日如眼前這般。當年的陳朝不堪大隋一擊,所以他這個皇族才能安然的隱居河北。要不然,也許他在七八歲時,也會被他人如楊杲一般的操縱擺弄吧?

    他知道,雖然他改變了一些歷史,自己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如今天這般,立隋室傀儡皇帝,他雖然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這只是一個開頭,這個頭一開,也就昭示著曾經無比強大的隋朝終于倒下了。

    在這一刻,他突然感覺無比的輕松,望著著高高在上的龍椅,他默默的想︰“楊廣,雖然你的大業並未實現,但我卻是明白你的信念與理想。等著吧,你心中所期盼,所要實現的,我會幫你實現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雖然你和你的大業都跨了,但是有我的接替,我一定會讓華夏,讓大漢更加繁盛,讓四海臣服,天下景仰。”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37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7章 傳國玉璽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八月初一,北京臨朔宮太和大殿里,才八歲的楊杲,還有些懵懵懂懂的走向天下至尊的寶座。當他轉身面南的那一刻,殿堂之下,群臣齊拜,山呼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回音在大殿上空久久回蕩。

    “眾愛卿平身!”從太子變成了天子的楊杲按著先前練習的那樣,雙袖揮起。才八歲的他,在雙袖揮起的那瞬間,他仿佛想起了父皇的樣子。他知道,當坐上這個位置後,那意味著什麼。身為天子的驕傲沐浴著他,籠罩著他,完完全全包圍了他。

    “謝皇上!”跪拜的群臣齊齊站起。文臣、武將、功勛、謀士……清一色的象征帝國威嚴的官服官帽。他們站起來,他們是帝國的棟梁,每個人都頂天立地!

    居高臨下,看著這滿殿的臣子,楊杲心中也十分j 動。正思緒亂飛時,目光突然掃過居于最前面的陳破軍,他突然感到惶恐,一種居高臨下、高處不勝寒的惶恐!年幼卻又十分聰慧的他,終于想起母後在夜深人靜時對他說過的話。哪怕就是成了天子,在面對那人時,也得一切听他的。想到此處,楊杲一時意味索然,甚至心中忐忑不安,立時拘緊了起來。

    皇帝繼位,一般都是前任皇帝臨死之時,諸大臣與皇太子陪在身邊。皇帝一死,各大臣立即拜見新皇帝,也就算是即位。不過新皇必須經過登基大典,才算是合法的成為了皇帝。大典一完成,新皇帝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是為新皇帝繼位所舉行的一個重要的宮廷儀式。登基大典會在老皇帝死後一個月之內擇吉日舉行。漢代一般要等一個月左右。唐宋兩代往往是先帝死後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儀式,明清兩代往往是半個月左右。漢代和明、清兩代是先繼位再舉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時期是繼位和登基大典同時舉行。

    不過如今的皇帝楊廣並沒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且人在太原,也並沒有什麼傳書詔書,及三省六部的宰相大臣們的決議。不過如今已是隋末亂世,強者為尊。實力為王。陳克復擁兵幾十萬,據地二十多郡。又身為皇帝的女婿兼手握重兵的唯一異性王,又是三公之位的司徒,和尚書省之首的尚書令。

    陳克復尊太子即位,雖然程序上有些不合規矩,但是畢竟太子是儲君,在皇帝昏迷兩個多月不醒後,他在河北繼位也還是能說的過去的。畢竟此時,就算是反對者,也不可能拿陳破軍怎麼樣。

    “朕今日即位。尊父皇為太上皇。另大赦天下。另外,河北、遼西、遼東、室韋租調二年,自余給復一年……”

    小皇帝坐在那和他幼小的身體有些不相符的龍椅之上,終于又想起了先前排練過的內容。嘴一張。立馬將早已經背熟的話語說了出來。

    “加封陳破軍為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大丞相、司徒,掌一切朝政。加九錫、假黃鉞,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賜黃金“皇帝那稚嫩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

    听到這些,就站在距離楊杲最近的陳破軍也不由的驚訝了一下。他在先前的演練時,確實讓楊杲背誦了不少東西,其中有不少的加封旨意。不過卻沒有加封他自己的,反正立楊杲也不過是一傀儡皇帝,他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並不著急馬上就加封自己。早晚都是一樣。

    可是現在這小皇帝卻突然自作主張的封賞了,而且封賞的內容讓他也是嚇一跳。加封陳王這還算是正常,畢竟他本來也是郡王,再晉一級也不算什麼。可突然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大丞相,這確已經是將朝中所有權利都交給自己了。雖然事實上,就算楊杲不肯將權利交給自己也沒有,這一切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他主動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根本不用想,陳克復已經明白,這肯定是有人在後面教小皇帝。而且只是微微一想,他也明白,這些時間楊杲根本無法接觸到別人,所以這一切最大的可能就是蕭後交給楊杲的。

    特別是听到後面加九錫、假黃鉞,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這些後,他更加是確定了這就是蕭後教的。假黃鉞是天子依仗,假黃鉞,就是賜天子的儀仗給領兵出征的大臣為信物,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權之意。這個南北朝時是比較普遍的,就算隋朝時,一般有威望的大將出征,也都能得到這個。

    可這個加九錫,卻是十分的不簡單了。

    九錫是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勛者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

    一曰車馬,指金車大輅,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黃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 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則。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民眾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l 身。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干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宮矢。指特制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能征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禾巨鬯。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郁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加九錫之禮,自漢朝時起。本來是表示皇帝對大臣們的巨大榮譽,一般大臣接到這種賞賜都會拒絕。但也有接受者,而且歷史之上。這些接受的人都是十分有名的人。且大都是篡逆之臣。這也使得,加九錫到了後來,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王莽被漢朝授九錫,後建新朝。曹操被漢朝授九錫,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馬昭被曹魏授九錫,其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孫權被曹魏授九錫,後建東吳。桓玄被東晉授九錫,後建桓楚國。南朝四朝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曾從前朝受九錫。然後創立新朝。

    陳破軍的祖輩,陳朝的開朝皇帝陳霸先當年也是接受了梁朝的加九錫之禮後,就篡奪了梁國,自立陳朝。

    而且陳克復也知道,在歷史之上,後來李淵先是立了代王楊侑為天子,後來又讓其給自己加九錫,最後建立唐朝。佔據洛陽的王世充也要求隋朝皇泰主楊侗給予九錫成功,後自立國號鄭。

    只是沒有想到,如今他倒是頭一個從隋朝加九錫的大臣。這樣一來。無疑等于是向全天下的人宣示,他立了一個傀儡皇帝,自己打算篡位。這突然的變故,讓陳破軍有些惱怒。

    他一時也猜不出。這究竟是蕭皇後為了保住楊杲的性命,而主動表態示好,還是蕭後明知而故意為之。心中轉了幾圈,總覺得以蕭後這樣的女子又豈會不知道這些,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蕭皇後的故意而為之了。也許是對他逼迫操縱他們母子命運的不滿,也許還在為那天晚上之事而心懷怨恨。

    但不論如何。這件事情已經讓陳克復十分不滿。按他的意思,他立楊杲為天子,也是要在其它人之前,先把天子立了出來,如此也能對他收服河北的兵馬,及河北各地的地方官及大族士家有一些幫助。畢竟立了楊杲為帝,那他打的旗號依然是尊隋。如此一來,也能更好的收攏河北的軍心民心。在局勢未明朗前,他原本是不會做這些什麼加九錫一類的事情的。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反彈,根本不會有半點作用。

    登基大典還在繼續,一道道的儀式,繁復無比。

    在大封了陳破軍之後,楊杲後面總算沒再出什麼差錯,一切都是按照先前教的來做。按陳破軍早先的授意,楊杲在尊楊廣為太上皇之後,又尊蕭後為皇太後。其余如哥哥遼王楊暕也加封為齊王,還有楊昭的幾個兒子,他也都一一加封。就連幾個叔叔的兒子,也一一加封。加封了皇室之后,又將大隋的那些世家門閥中的權臣們一一加封。

    王世充被加封為楚王、尚書右僕射、長安留守。李淵被加封為唐王,尚書左僕射、江都留守。宇文化及被加封為許王,太原留守。衛文升加封為秦國公,洛陽留守。裴仁基加封為吳國公,丹陽太守。楊義臣加封為河間王,滎陽太守

    那宣旨官捧著整整一大盒的詔書念了大半天,才將新皇帝的加封詔書念完。陳克復十分大方,將整個隋朝如今最有勢力的那些大臣全都加封了一個遍。

    特別是那些握有軍權的大臣,不過這詔書中雖然大加封賞,卻也不是那麼簡單。陳克復對李淵等人不但升官,且直接封王。但是卻又給他們調派了新的官職,基本上新官職都不是他們以前的大本營。如李淵封唐王,他經營許久的大本營是河東是太原,可陳克復卻讓皇帝任命他為江都留守。如今的江都,誰都知道,那里早被陳朝大軍三面包圍,陷入困境。

    而本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封了楚王之後,卻又被封為長安留守。長安可是關隴世家的老巢,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入關內,去了卻是搶佔衛文升和宇文化及的地盤。其余各大臣也都差不多,丹陽郡如今改成了陳朝的建康郡,陳破軍讓他去做丹陽太守,這豈不是讓他以一人之力,獨自面對江南數十萬大軍。就算他有十萬河北軍,也不可能對付得了陳朝。

    這樣的一通加封,明擺著就是不懷好意。如對李閥和裴閥,對他們的加封都是調去江南,如今那里都是陳朝的領土,又怎麼去的了。而對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來說,這封賞卻是十分的好,不但封王加官。而且還將太原、長安、洛陽這些好地方都給了他們。他們倒是願意接受。不過如此一來,卻是等于搶奪了其它人的地盤,各方必然矛盾重重。

    陳克復倒也沒有想過靠這麼點伎倆就取得什麼效果,他這不過是攪渾水罷了。反正封王也罷,加官也罷,這些不過是張口就來,又不要本錢的買賣,開的全是空頭支票。自己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如果真的能挑撥了各方勢力的關系自然是好,就算不成功也沒什麼。

    如果真有人貪圖那些王位官職,接受了楊杲的旨意,那就等于是變相承認了這北京的朝廷。拿一些空頭封賞,如果能換來承認,將來以這大義名份,卻也不會吃虧的。

    加封了隋朝那些文武大臣之後,楊杲也開始對遼東軍進行封賞。

    這個封賞卻是真心實意的,獲封者全是遼東軍文武,陳克復也是相當不客氣。他早就擬好了一張大名單。基本上也就按著三省六部制度擬的名單。按著那些職位名單,陳克復一個個的將遼東文武安排到了那些位置之上。雖然今天登基的是楊杲,但是這朝廷的官員卻須是自己的。

    等到時機成熟之時,只要把皇帝一換。年號一換,不就又是一個新朝代了。所以陳克復對于這份名單十分認真,與遼東的文武大臣們商議許久,按照如今遼東小朝廷的職責官職分布,將人員全都轉入了北京朝廷之中。對于三省六部,他只做了些許小調整。

    雖然之前封賞了不少的朝廷職位給李淵等人。不過陳克復卻不管這些。就算封賞了他們,陳克復依然將那個位置再一次封賞給遼東文武。

    封賞過了遼東文武後,陳破軍倒也沒有忘記河北的這些官員。

    軍隊投降之後,各部隊打亂拆散,重新混編入遼東軍各支兵馬之中。校尉以上軍官全都調出了軍隊,一部份轉入講武堂學習進修,一部份轉而成為文職官員。甚至不少直接待職。而那些河北各郡的地方官,反而要比較受陳破軍的歡迎。各郡縣的地方官,除少量無能無才者被清除,大多數官員都是進行降級對調其它地方。而比較有才能者,則會提撥重用。

    楊杲坐在龍椅之上,手中握著那枚金瓖玉傳國玉璽,將內侍捧到自己面前的一道道詔書加蓋玉璽。這玉璽,正是自秦時一直流傳到大隋的傳國玉璽。

    作為代代相承的皇帝玉璽,這玉璽也和那龍椅一樣,代表著皇帝的信用,也是王朝正統的象征。陳克復當初見到這玉璽的時候都是十分驚訝,他都沒有想到,張錦將蕭後與太子劫回來,居然會帶著將玉璽也帶回來了。

    雁門之圍時,城中朝不保夕,特別是那日突厥人都搶下了西城門,皇帝也上了城頭。蕭後擔心玉璽有失,就將玉璽親自帶在身邊,哪料到,最後卻被張錦陰差陽錯的帶到了遼東。

    蕭後知道陳破軍的意思,知道他最終還是要篡隋自立。為了兒子的性命著想,蕭後雖然將玉樂璽隱藏的很好,可卻也不敢一直藏著。最後當陳破軍將南陽公主與出雲公主送去相逢時,她也把這傳國玉璽交給了他。

    能意外得到這傳國玉璽,陳克復自然是十分高興。不說有了這傳國玉璽,楊杲登基即位更顯得正統,就是他將來得天下稱帝,這玉璽也是十分需要的。

    歷史上,玉璽幾得幾失。

    隋末時,玉璽也是由蕭後藏在身上,最後讓她一直帶到了突厥草原。也正因為此,李唐得了天下之下,一直沒有傳國玉璽。這讓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十分遺憾,幸好後來唐朝和突厥大戰,李世民大敗突厥,接回了蕭皇後。

    回到中原後,蕭後也就將玉璽帶回獻給了李世民,從此後李唐才有了傳國玉璽。

    王朝一統之時,有沒有玉璽倒是並不太重要。可是在隋朝末年之時,對于混亂的天下來說,這玉璽卻是十分重要。有了太子楊杲,有了傳國玉璽,北京朝廷的正統性就大大提升。

    而有了正統性,雖然不能命令李淵、王世充等人听令。但是對于陳克復來說,在接下來面對那些新投降的河北軍,以及那些佔領地的河北地方官府百姓,甚至士族大家,都是十分重要。

    甚至看著這玉璽,看著一身冕服的楊杲,陳克復已經打算,讓這小皇帝直接傳詔河北各郡,讓他們馬上歸入北京朝廷。他就不相信,如今楊廣遠在河東昏迷不醒,江南半壁江山已失,面對著北方大軍壓境的遼東大軍。在如今有了楊杲這新皇帝,有了這蓋有傳國玉璽的詔書,他們這些河北地方官,難道還會看不明形勢?

    現在北京朝廷給他們一個機會,相信這些人知道該如何選擇。而且陳克復也沒有期待河北那九郡望風歸降,哪怕是有一小部份人心動,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41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8章 長孫王妃

    這一日,陳克復感覺就像做夢一樣。

    在一系列的儀式中,驕傲、惶恐,各種情感輪番襲擊著他。雖然他指揮過千軍萬馬,雖然他也曾經想像過有一日這般站在朝堂上,但這一日,仍然非同尋常;這一日,仍然如夢幻般美妙。

    雖然今日的登基大典並不是他的,這是楊杲的登基即位大典。但是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大典是他陳克復的。至今日起,這北京朝廷,將以他的意志為主宰。

    今日朝堂大殿之上,那些跟著自己的遼東軍部下們,也都是展l 出了歡樂的笑容。他當然明白大家的心態,以往雖然大家跟著他,但心中總是還有些忐忑,畢竟怎麼說也只是一反軍。但是如今不同了,他們揮師中原,進軍河北。雖然今日大典,表面上是扶持了隋太子楊杲稱帝,但誰都明白,這個朝廷是陳大帥的。

    當年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大隋還不都是如今天這般而來,用不了多久,都已經加九錫的陳王,就將成為皇帝。原本他們心中看到陳深在江南稱帝,心中還有些擔憂。畢竟如果大帥真的一切听南方陳朝的,那麼大帥只能是太子。而他們這些跟著大帥的人,自然也要降上一級。能跟著大帥成為開國之臣,又有哪個願意放棄這樣的機會,反而要成為那陳朝的小官小吏呢。

    陳克復雖然還有些怪蕭後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故意搞出加九錫、封大丞相這般的舉動,讓他一手安排的計劃有了些意外。但是看著那些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的遼東軍文武,甚至是那些新歸降的河北文武也是一臉輕松的樣子,心中也是明白,這事說來有利有弊。雖然會對他接下來的布局會有些影響,但卻也讓跟著自己的人心中安穩了許多,想想最後也就將此事放在了心中。

    雖然皇帝之位暫時讓給了楊杲來做,不過陳克復卻也沒有客氣,他也沒有再居住在宮外,而是直接住進了臨朔宮。不但他住了進去,他的女人倒也全都住了進去。

    就在這登基前的這半個月里,妾侍甦我野麗紗終于生了,懷胎十月,平安的生下了一個女兒。麗紗前面剛生,沒幾天,契丹族的公主阿麗娜也平安產下一女,跟著靺鞨族的公主玉蘭沒幾天,也平安生下一女。說來也奇怪,到如今,陳克復有四個兒女。但除了那少數人知道的與新羅公主生下的一子外,其它的三個居然接連生下女兒。

    遼東文武實際上對于陳破軍的妾侍生產比較在意,畢竟除了那個沒有名份,也不能見光的新羅王太孫是他的長子,這三個妾侍所出,都將是他的長子長女。

    特別是長孫無忌與高士廉兩人,更是心中擔憂不已,雖然陳破軍早說過,會娶長孫為正妻。但是陳破軍畢竟不是普通人,走到這一步,只要不出意外,將來都是要稱帝的。歷朝歷代的太子之爭都是十分的厲害,如果讓那三個小妾先生下了兒子,萬一其中有特別聰明的,那將來無疑會對無垢的地位有很大的影響。

    還好在邊續大半個月的緊張之中,終于迎來了一個個的好消息。接連三人都是生了女兒,這讓長孫無忌和高士廉都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不過也正因為一邊要忙著安排楊杲的即位大典,一邊要忙著照看三個要生產的妾侍。他與長孫無垢的大婚也不得不向後推遲,雖然三個妾侍之中,最初也只有對甦我野麗紗比較喜歡,對其它兩個完全是政治利益聯合才娶的,但陳破軍是現代人穿越。哪怕平時聚少離多,在一起也少有交流,但總算對他們也還是有情義,他不能在他們生產的時候,自己卻一邊去大婚。

    三人生下的都是女兒,心中也是無比嘆息,畢竟如果生下兒子,將來還有很多機會母憑子貴。不過陳破軍到是不怎麼在意,對他們也是極盡溫柔,充分的盡著丈夫的責任。

    實際上,陳克復也高興他們生的是女兒,以三人外族的身份,生個女兒反而是好事。如果他們生的是兒子,將來反而會不免卷入那些爭斗之中去。

    雖然以前就知道金勝曼幫自己生了一個兒子,但終究是從沒有見過。這些天他天天要去看看自己的三個女兒,看著那團小小的生命,一下子感覺自己成熟了許多。以往出死入死,沙場征戰,雖然是拿著命拼搏,卻從沒有這般感覺。等到今日即位大典一結束,感受到北京城中無數人那復雜的目光,陳破軍的目光也深沉了許多。

    直到走回寢殿,直到看到正在那里等候著他的長孫無垢,他才終于揮散了不少沉重的感覺。

    “殿下!”長孫對他行禮,長孫行的是對親王的禮儀。

    陳破軍低頭看自己,身上仍然穿著冕服。他已經是親王,且又剛加了九錫,九錫之中有一樣是衣服,就是只比天子冕服少了日月星辰十二章,及平天冠上少了幾道琉珠。但是這套冕服穿上,無論到朝堂到寢殿,卻讓人覺得陳破軍比楊杲更像是皇帝。

    “無垢,快幫我換下朝服。”陳破軍笑著道,雖然還沒有大婚,但實際上不過是缺了一次隆重的禮儀罷了。

    “殿下要自稱孤。”長孫道。

    克復笑了笑“稱孤道寡還真不是我所喜歡的,叫什麼也都一樣,更何況現在又是在這里。”

    “不急!”長孫笑道“妾身來幫殿下換衣服,這般莊重是比較累!”

    “是啊,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大丞相,胸中沒有半點竹子的影子。”

    “不怕啊殿下,你有過人的智慧,有學習的勤奮。慢慢就會成竹在胸。大丞相又豈能難的到殿下,用不了多久,將來殿下還是要登基即位的。”

    克復倒也沒什麼顧忌,反正被蕭後今天這麼一弄,他立楊杲為傀儡皇帝的事情,也算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也不是那些想著要掩飾的人,被長孫這般說他也無所謂。既然做了,就不怕別人去說,更何況還是這s 下的場合。“這人君比常勝將軍要難做啊。”陳破軍在長孫的服侍下換上了便服,頓覺輕松許多。

    “世間事各不同,又事事相通。殿下往日能做好將軍,從今往後亦能做好皇帝。”

    “長孫說的是。一定要做好的,不然不爭這位子來坐。今日在朝堂,幕後操弄著楊杲下令大赦天下。呵,比指揮千軍萬馬的感覺還要好。”

    “號令天下跟號令三軍有別啊,殿下。”長孫道。她笑了,因為突然覺得面前的陳破軍實在沒有那種天子威嚴的感覺,反倒像個孩子,是那麼的親切與平各。她雖然與這個男子接觸的時間不多,往日也是听到的傳聞比親眼所見更多。以往印象之中,這個男子就仿佛是天生的王者,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成熟俊雅,仿佛那熾熱的太陽。從見上他起,她就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住了,可是卻從沒有想過,這個亂世逐浪的男子,還會有這麼不為人知的親切一面。心中不由的暗自欣慰,為自己所拖良人而高興。

    “長孫緣何而笑?對了,如今大典已經完成。我們也該要完全大婚了,大婚後你就是陳王妃。”

    “千端萬緒,一件一件來!”長孫克制著心中的激動道。

    對于這個溫柔敦厚且十分賢淑的女子,陳克復自然也是禮敬有加。長孫出身高貴,祖上也是皇族,就算到了父輩,那也是大隋早年十分有威望的大將軍。而且長孫的兄弟長孫無垢雖然論能力不及房玄齡與杜如晦,但是如果兩家聯姻,卻是一個更值得相信的心腹。再加上長孫的舅舅還是高士廉,高家乃是高門世家,高士廉也是一位十分出色且大賢的文臣。

    四顧身邊的女人,金勝曼、甦我野麗紗、阿麗娜、玉蘭,這四人雖然都為他生下孩子。但他們終究都是外族出身,永遠也不可能會讓自己的那些部下同意尊為正妻。而出雲公主、張出塵一個是隋朝公主,一個是出身低下的歌妓,也終是成不了正妻。

    選來選去,出身既好,還讓自己喜歡,且又能讓部下接受,更兼還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也就只有長孫無垢最合適。雖然論感情,自己對長孫的感情還比不上出雲,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陳克復對長孫的賢淑更有體會。

    皇後與後族對于將來要開創皇朝的陳破軍來說,意義也十分重大,人選也必須得是經過慎重考慮。選來選去,對于長孫無垢及她身後的長孫家與高家,陳破軍也是相當滿意。

    八月十八,陳破軍與長孫無垢在北京大婚,婚後立即封長孫無垢為陳王妃。擔心了許久的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終于是松了一口氣,而遼東軍的老部下們,也對這主母十分滿意。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44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89章 猛龍過江

    “殿下,河間郡軍情急報!”

    楊杲的即位大典剛剛結束,陳克復與長孫無垢的大婚也剛剛完成,這興奮的新鮮勁還沒過去,特勤司的唐錦年卻是已經趕來稟報。

    楊杲雖然稱帝,但實際上所有人都明白,這不過是一傀儡皇帝。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陳克復身為大丞相,連開府議事都省了。直接就在臨朔宮中朝廷朝會,按照新規矩,每天都要進行三省六部九卿等中央部門主官的朝會。每五日,所有北京城中從五品以上官員參加的中朝。而到十天,則是所有北京城中從七品以上官員都必須參加的大朝會。

    除了十天一次的大朝會,天子楊杲會出席以外,其它的朝會楊杲都不必出席,一切由陳破軍主持。

    今日,就是五天一次的中朝會,陳破軍正在听參謀本部對河北降軍的重新整編情況,本來並沒有參加朝會的特勤司司長唐錦年卻是匆忙趕來求見。

    河北的局勢本來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之中,可是遼東軍卻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繞過了臨渝關,轉而從軍都關揮兵進入中原。一時間,河北局勢大變。遼東軍兵馬神速,快速的拿下軍都關,奪下涿郡,封鎖了太行山河北四陲。轉而雷霆之勢、里應外合拿下臨渝關,迫降二十萬河北軍,奪下河北六郡之地。

    更是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改涿郡薊城為北京,更是突然弄出了蕭皇後與皇太子,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在涿郡奉太子登基,將皇帝遙尊為太上皇。新皇一即位,立即是一道道的加封詔書通傳天下,靠的最近的河北諸郡更是都收到了加蓋有傳國玉璽的詔書,讓他們歸附北京朝廷。

    牽一發而動全身。

    遼東軍的這一番讓人目瞪口呆的大動作,看的所有人眼花繚亂。

    河北本來微妙的平衡也瞬間被打破,猶如一顆投入池塘的石子,立馬蕩起了一池漣漪。

    河北之地,原本朝廷兵馬不少,臨渝關集結了二十多萬兵馬。導致河北各地兵力立時被抽調大半,後來裴仁基勤王雁門,河北各地所剩下的府兵更是被抽調一空。一時間除了臨渝關的河北軍,各郡縣中就只剩下了少量的兵馬。

    河北南部的孫安祖、劉霸道、高士達等農民軍更是趁勢而起,迅速將平原郡、渤海郡、河間郡三郡紛紛攻城破縣,一時聲勢巨大,佔據三郡之地。

    不過孫安祖等人雖然抓住了機會,一時招兵買馬,佔縣割郡。但實際上,佔領了三郡之後,他們的實力也已經一時達到了擴充的極限。

    三家人馬都和陳克復一般,佔據了這麼大的地盤,都急需要時間消化增長。

    而從另一方面,到了大業十一年時的農民軍,已經不再是如大業七年一般活不下去沒飯吃的農民起義軍。河北各佔據一郡的三支農民軍,也早已經不單單是劫掠郡縣的盜匪。眼看著天下亂世,又有哪個不想要干一番大事業,稱王稱霸,成就一番大業。三支人馬在完全各佔據了一郡之後,馬上按兵不動。有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他們都開始打起了周邊兩支隊伍的主意,一邊卻又防範起身旁的兩支人馬。

    臥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酣睡!

    高士達等人都是造反了多年的農民軍首領,這麼多年,能在朝廷的不斷圍剿中生存了下來。一個個早已經養成了如狐狸一般的狡詐。

    農民軍要想最快的時間擴大勢力,他們都明白,一就是攻佔郡縣,搶奪錢糧。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其它的農民軍火並。

    這些年,他們也正是一邊與朝廷交戰,一邊不斷的並拼掉周邊那些小部份農民軍,才能將勢力壯大到如此地步。農民軍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多勢眾,但是只是一戰大敗之後,多半就會潰散。甚至農民軍也不會有什麼忠誠之義,戰敗之後的農民軍一般都會很順從的並入戰勝方。

    河北的三支農民軍都在招兵買馬,養精蓄勢,摩拳擦掌。就在這個時候,原本平靜的河北,卻突然殺入了遼東軍。遼東軍一入河北,就有那麼一連串讓人眼hu 繚亂的動作,立馬讓所有的河北農民軍都坐不住了。

    遼東軍陳破軍的厲害天下皆知,陳破軍當年可是以一人之力獨自滅了高句麗、室韋兩國。遼東軍這支成軍不過三年兵馬,如今早已經成了天下公認的最強兵馬。遼東軍揮兵進入中原,又還有誰能阻擋他們飲馬黃河?

    一種深深的危機蘊繞在河北農民軍首領的心頭。

    面對強勢的遼東軍,要麼期待著朝廷的河北軍擊敗遼東軍。要麼各家農民軍聯合一處,抱團對付遼東軍。要麼,就只能是早做好準備,等待向遼東軍投降了。

    面對這三個選擇,最強的三支農民軍首領都猶豫不決。拼了這麼多年,終于積聚下子如今的實力,又有哪個願意將這一切拱手相讓。

    而河北農民軍聯合對抗遼東軍,更是有些可笑,農民軍在一起不火並就好了,又怎麼可能會聯合抱團。

    就在孫安祖、劉霸道、高士達三人都是緊皺眉頭,猶豫不決之時。

    反而是最已經被人忽視的一支兵馬突然橫空殺了出來,就在遼東軍攻破軍都關,揮兵佔領太行山四陲,迫降了臨渝關河北軍之時,處于黃河邊上的一支農民軍卻突然渡過黃河,殺入河北。

    這支人馬當年也是在山東起事的一支農民軍,首領就是張金稱。他在大業七年的第一波農民大造反時就起兵,後來一轉在山東河北黃河兩岸之間轉戰。早些年雖然聲勢很大,但是先是被張須陀大敗,後來又被樊子蓋圍剿。

    好不容易挨過了一次次圍剿,他的勢力卻是越打越小,年初之時,被楊文臣的部將楊善會差點追的上天無門,入地無縫。

    還好在關健時候,江南叛亂,楊善會調兵南下江都。張金稱才得了一絲喘息之機,哪料到在河南剿匪的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與瓦崗軍大戰後失敗退入山東。張金稱原本想要趁機吃掉這支朝廷兵馬,哪料到卻啃了塊硬骨頭。

    屈突通雖然敗于李密之手,但麾下也還有兩萬多人。更兼部下有屈突蓋、史大奈、宋老生等這樣的大將。僅僅一戰,就將有著八萬多烏合之眾的張稱金殺的大敗。

    一戰過後,張稱金只帶著不到一萬人逃過了黃河進入了河北渤海郡。帶著殘兵張稱金奔了當年曾經呆過的高對泊,投奔了此時已經佔據了渤海全郡的孫安祖。

    不過江湖險惡,人心危險。收留了張金稱的孫安祖並不知道,他收留了一頭白眼狼。正當他一心憂慮著遼東軍的威脅時,張金稱卻收買拉攏了不少孫安祖的部下,發動了叛變。叛亂中,張金稱擊敗了孫安祖,並殺死了忠心于孫安祖的將領。

    張金稱奪下渤海郡後,又派人向山東招回了許多上次潰散的部眾。

    沒幾日,張金稱的兵馬已經達到了十萬之眾。嘗到了火拼的甜頭,張金稱又將主意打到了隔壁的平原郡劉霸道身上。

    劉霸道所率兵馬名為阿舅軍,劉霸道為當地豪強,累世仕宦,臂產富厚,喜游俠,食客常數百人。大業七年,他也是不肯參加征遼服兵役,聚眾在地形險阻的豆子航舉事,到如今,他已經佔據了整個平原郡,兵馬過十萬。

    劉霸道雖強,但張金稱也是過江猛龍,于夜黑風高之時,張金稱聚集所有兵馬,直襲豆子航劉霸道老巢。一場大戰,血戰一日夜,劉霸道于混戰中被張金稱擊敗,阿舅軍潰敗。張金稱趁勢追殺,劉霸道只帶著少數人馬逃往河間郡,投奔了高士達。張金稱數日內,擊敗平原郡劉霸道各部所率兵馬,徹底佔據平原郡。一時間,張金稱連奪兩郡,號稱擁兵二十萬,威鎮黃河北岸。

    朝堂之上,陳破軍導滿殿大臣們听後,都是計情肅然。

    當日拿下河北六郡之後,遼東軍並沒有一路南下。而是選擇了暫時的休整,一來兵馬疲憊,二來要先解決河北降軍。三來也是遼東軍兵馬不足,在穩定住所佔據的河北六郡之前,盲目南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做出這樣的選擇時,也是看到河北的形勢一時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畢竟河北三支農民軍各佔一郡,實力相當,互相牽制之下,並不足為懼。

    可誰也沒有想到,河北居然會突然半路里殺出來一個張金稱,而且這家伙居然能這麼短的時間之內,連破孫安祖與劉霸道二人。這個意外,實在是太突然了。

    陳破軍皺著眉頭,眼下張金稱實力暴增,接手了劉霸道與孫安祖的勢力後,他已經有近二十萬兵馬。雖然這些兵馬在他看來不過是烏合之眾,但是有這麼多兵,如果去打河間的高士達,卻是已經措措有余了。如果再讓他把高士達也滅了,那河北南部的局勢可就一下子全變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47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90章 無知無畏

    “張金稱倒是山東猛龍過江,強壓河北地頭蛇了。看他連續吞並孫安祖與劉霸道,只怕這人胃口不小,估計又打上河間郡的主意了。”陳克復皺著眉道,一邊說話,他還一邊在殿中踱步。

    殿中大臣也都緊皺眉頭,高士達佔據河間郡。而河間郡與涿郡接界,就在涿郡南面。如果高士達也敗在張金稱手中,那張金稱到時帶著幾十萬農民軍,就算北京朝廷不怕他,卻也將是十分被動。

    兵部尚書李靖道“那高士達佔據河間,早聞部下兵精將猛,勢力不可小覷。如果張金稱真的去攻高士達但也還好,只擔心張金稱到時轉而向西攻擊清河郡與信都郡,或者向南渡過黃河,進攻山東齊郡與北海郡。如果向南進攻,那麼如今河北西南空虛的九郡就很有可能落入他的手中。就算他向來,此時的山東同樣的空虛,一樣有可能擊敗屈突通,奪得山東。甚至有可能引得江南陳朝揮兵北上,到時形勢就麻煩了。”眾人都明白李靖的意思,雖然張金稱所部大都是烏合。但是他們人多勢眾,如果真的向西進攻或者調頭回山東,那麼如今空虛的山東和河北西南各郡,還真無法擋的住他們。

    他們最怕的不是其它,而是這些名為農民義軍,實際上為盜匪的農民軍會劫掠各郡。到時這些如蝗蟲一般的農民一一掃過各郡,哪怕他們趕去擊敗了張金稱,一時也是無法挽回這些盜匪造成的毀壞。

    要想建好一縣一郡很難,但是毀壞卻太容易了。

    遼東軍雖然算不得什麼正規軍出身,但這些年卻也是軍規嚴厲。

    在遼東除了與高句麗作戰,更多的時候還是建設。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亂世之中生活已經有多麼的艱難。就算是遼東各地,也因為如今遼東軍與朝廷早已經對立,而生活艱苦了不少。更別提河北山東這樣的中原之地,多年的朝廷與農民軍的壓榨早已經讓各地民不聊生。

    眼下遼東軍進入河北,那麼槽來這些河北百姓也將是遼東軍的治下之民。河北十八郡,人口過百萬,如果任由張金稱洗劫將來這爛攤子還是得由遼東軍來接手。不說別的,一百多萬張嘴,每天都能吃空一座山。

    參謀本部幕僚長兼金吾衛大將軍李奔雷自然明白這些,不過他還是將眼下遼東軍的實情說出來“殿下,之前從遼東調動的四萬兵馬已經到了北京城外,不過原定好的契丹等各部盟軍六萬人馬還得有一個月左右才能到達河北。眼下雖然我們在河北有兵馬近五十萬人,但實際上可用之兵並不多。”五十萬人,听起來絕對是一個大數字。最起碼在大隋開皇仁壽年間時大隋的常備兵也不過是六七十萬人。如果遼東軍光河北就有五十萬人,那數目還不龐大。

    但是實際上,陳克復與諸將都明白,這不過是帳面上的一個數字罷了。

    這五十萬人之中,河北的降兵就達到了二十三萬人契丹等各部族的盟軍又達到了五萬人左右。真正遼東軍的兵馬只有二十二萬人左右,但這二十二萬人之中卻還有著突厥俘虜兵三萬左右。剩下的十九萬人之中,臨渝關、軍都關、飛狐關、蒲陰關、井陲關五大關口就駐兵超過了十二萬人。剩下的不到七萬人馬,其中還有三萬得駐守北京城,又有一萬人馬分駐六郡。真正可用的機會兵馬只有遼東軍三萬人。

    除去各關城與北京的駐兵,遼東軍與突厥俘虜兵與盟軍,還有河北降軍加起來也有三十來萬人。不過河北的降軍太多,沒有經過完整的整編之後,陳破軍不敢將這麼支大軍放心的拿來作戰。反而遼東軍如今有太多的兵力,被用來監視整編河北軍。

    “河北降軍整編的如何了?”非常之時,陳破軍也知道不能按原計劃一步一步來了。

    李奔雷道“按原計劃…,河北軍在打亂重編後,還要在這里整訓三個月。然後按表現,將三分之一左右發回遼東等地駐守。眼下才整訓了半個月左右,已經按計劃將十萬降兵整編進遼東軍中。遼東軍一時也無法消化太多,只能一步步來。要不然,只怕河北降後的數量太多,不但會影響到遼東軍的戰斗力,也容易引起軍中不穩。”陳克復搖了搖頭“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眼下河北局勢變幻,我們必須開始準備下一步的進攻。特勤司傳來消息,太原城局勢已經越來越明朗,只怕用不了多久,太原城之爭就會決出輸贏。到時不管誰贏,都不可能將這半壁江南丟棄。他們一定會率兵南下,到時河北山東局勢又會不同,我們不能錯失眼下的大好時間。唯有先搶下河北山東,我們才算真正有實力爭奪天下。

    “李司長,你們調查司最近對羅藝的調查怎麼樣了?”陳克復對著調查司的司長李忘生道。

    “回殿下,據我們調查司的監察,羅藝如今和河北軍的將領們沒有太多接觸,反而是天天主動與我們遼東出身的文武官員們主動接觸的多。不過眼下河北降將們人心惶惶,不少的將領都經常去找他,撇下了薛世雄,倒把羅藝當成了河北軍的領軍人物。”

    調查司負有監察大權,對于這些降將都有監察。羅藝一家自然也在監察之中,如今羅藝自覺當日他打開了臨渝關,又殺了李景,帶著二十多萬河北軍投降了陳破軍。兼之知道女兒成了陳破軍的人,心中也是十分得意。雖然一時還有些收斂,但卻也是天天在家中設宴,整日邀請遼東出身的文臣武將收買人心。全然沒把自己當成一降將對待,而且也沒有再與世家薛家來往走動。

    仔細的听了這些後,陳克復對羅藝的人品倒也有些不齒。不過此時他倒也就需要他這種識時務的人,那薛世雄一家人,雖然表面上投降了他,但是實際上卻是有些並不太配合。就是整編之事,也是有些愛理不理。

    負手在殿中又轉了幾圈之後,陳克復道“我看這樣吧,從河北軍中抽調一支五萬人左右的兵馬,再編入兩萬遼東軍和三萬突厥戰俘。

    將部隊混編,以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羅藝為行軍副總管,毛翊為行軍長史,沈光為行軍司馬。另抽調一批真心歸降的河北將領調入軍中,加緊整編,準備隨時南下。”

    對于河北的局勢,也只有早點早決。不過陳克復也不肯傾兵南下,到時反而後院失了火。想來想去,還是穩守一些,先將羅藝及五萬河北軍征入軍中,混編後南下。剩下的十幾萬河北軍,還是得多加些時間進行整訓消化。

    第二天,李靖與羅藝就開始征調兵馬,迅速集結了十萬人馬,然後開始整編訓練。

    “陛下下,張金稱派來使者求見!”內侍官小聲稟報道。

    今日是十日一朝的大朝會,楊杲也坐在龍椅之上,只是他雖然端坐龍椅之上,但實際上一顆心早不知道飛到了哪去。對于殿中大臣們的議事,他一個字也听不進去。昏昏欲睡之中,突然听到有人打斷了陳破軍等人的商議,也是一下子清醒過來,拿眼向陳破軍望去,看到大丞相陳破軍點了點頭,忙道“快宣!”

    “末將張思力拜見陳大帥!”

    那名張金稱的使者是一個滿臉絡腮胡須的大漢,膀大腰圓。被內侍帶入宮中太和殿時,還一路東張西望。進入了太和大殿時,也是十分無禮。見到天子楊杲坐在龍椅之上,也不上前行禮。

    他左顧右望,看了半天終于找到了陳破軍,踏著那靴子就走了過去。也沒有彎腰也沒有下跪,只是如江湖人一般輕輕一抱拳,就算行禮。

    陳克復看這人明顯就是一員武將,可身上卻穿著一件從五品以上從三品以下的緋色朝服,偏偏腰間卻又勒著一條金腰帶,頭上卻戴著一頂不輪不類的烏紗小帽,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的怪異。

    光這麼看一眼,陳克復已經心中判定,這人也定然怕是那種盜匪出身,身上的這雜七雜八的玩意,也大概都是從那些官員的身上搶來的。看到他不懂半點禮儀,進來不拜見皇帝,卻還對著自己如此大咧咧的嗶陳大帥,他心中已經有七八分不喜。

    “張金稱派你前來,有何話要對本王說。”陳克復冷冷打量著這使者道。

    那使者楊思力傲慢的道“末將前來是奉我家將軍之命前來,听說陳大帥前些日子弄了楊廣的兒子登基,給自己弄了一個王爵。還一口氣封了十來個王爵,我家將軍如今佔據河北二郡之地,擁兵二十萬,所以派末將也來討個王爵。我家將軍有言,只要封個渤海王就行,至于官職嘛,就封個尚書令什麼的就行。”

    陳克復不怒反笑“哦,張金稱真是如此說?”

    楊思力看到陳克復發笑,覺得是在取笑他,面色惱怒“我家將軍還說了,等迂幾天他打敗了高士達,就要帶三十萬大軍來涿郡城拜見陳大帥。”!。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13 07:48
第二卷 高築城 第491章 河北甦烈

    有道是無知者無畏,對于這樣一個連死字怎麼寫都不知道的莽漢,

    陳克復都不由的笑出了聲。不但陳克復大笑,就連殿中文武大臣們也是紛紛哄然大笑。這樣的莽漢子,還真是惹人發笑。也不知道那張金稱是不是一時得了點勢,就已經狂妄的沒邊。

    莫要說張金稱這樣的盜匪烏合,就是當初楊廣調派南北兩路大軍數十萬人圍遼東,陳破軍也從來沒有怕過。如今張金稱不過是一盜匪,火拼掉了兩支農民軍,聚集了十幾萬烏合之眾,居然也敢跑來北京城不言不慚,真讓陳克復有些佩服他的膽肥。

    “本王念爾等無知,這次初犯就不予追究。暫且將爾項上人頭寄存大你脖頸之上,回去告訴張金稱,他想要朝廷封他渤海王,這算不了什麼。如今鼻廷就給他一個機會,只要他馬上率部歸降朝廷,那麼朝廷就破一次例,給他一個渤海王又如何。半月之日,如果朝廷收不到他的歸降表書,那到時就別怪朝廷沒給他機會。半月之後,如沒有降書上表,朝廷揮師百萬,雷霆一擊,必將其灰飛煙滅。”陳克復冷笑著道。

    “陳大帥,你也莫口口聲聲說什麼朝廷,誰不知道這天子不過是你立的傀儡。我看陳大帥也不要說什麼歸降不歸降了,我家將軍與陳大帥合作一起打天下,到時打下江山,一人一半,豈不快哉?”那使者楊思力依然是不知死活的說道。

    陳克復眼楮一瞪,對這人已經是厭惡至極。看到這人的德行,就已經能知道張金稱是什麼人物了。

    “綁了!推出午門斬首,把他的首級與本王的話交與他的隨從帶回去給張金稱。”

    陳克復一怒,那楊思力終于慌了。一時雙股戰戰,跪地求饒道“請陳大帥饒命,請王爺饒命啊。”

    厭惡的一揮手,早有羽林軍過入拖著楊思力如死狗一般的拉了出去,午門外一刀落下去碩大頭顱滾落地上。

    大殿之中,羅藝跳了出來,大聲道“殿下那張金稱不過是一匹夫,卻也敢對殿下無禮。橡殿下許末將立馬率兵南下,將那匹夫擒來听候殿下發落。”

    那邊魯世深、郭孝恪等大將也紛紛要求帶兵去滅了那張金稱,一時群情j 憤殿中無比熱鬧。陳克復倒也知道,這些人閑了這麼久,自然也是想著南下賺功夫去。更何況要去打的又是張金稱這樣的農民軍,又有誰會有壓力。

    “稟報殿下,河間郡高士達派使者求見!”一名內侍在外面高聲道。

    剛剛砍了一個使者沒有想到又來了一個陳克復本不想見,不過想想還是點頭道“宣”

    沒有一會,就已經有一名內sh 領著一名儒雅的文士走了進來。

    一入殿中,那文士立即行跪拜大禮“小民甦烈拜見陛下!”

    拜過天子後,又轉身對陳破軍恭敬行大禮參拜。

    眾人剛剛見識了那張金稱那使者的無禮此時一見這高士達的使者居然如此有禮,也不禁都是心生好感。特別是見此人雖然一身白袍,但是穿著身上,整個人都是豐朗俊秀,身形挺撥,說不出的瀟灑。

    眾人心中都不由的稱贊了一聲,也覺得這樣的人物居然成盜匪,不由覺得可惜。

    陳克復笑著讓其起身,看著這人也就二十三四歲的樣子,心中也是十分有好感。不過當听到他自報名字時,也是心中一動。

    “甦烈?可是字定方?令尊可是多邑?”

    甦烈站在那里立時心中一驚,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身份陳破軍居然會知道。一時心中充滿了疑hu ,他不過是一個小角色,在高士達的兵馬中,也不過是一個小校尉。連獨領一軍都沒機會,到現在不過是跟著高士達的大將竇建德帳前為一小校。听到自己這般無名小輩,陳破軍這樣的大人物也能一口道出身份,心中的驚訝可想而知。

    看到甦烈驚訝的樣子,陳克復也已經確定這人就是甦定方。

    “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年十余歲便隨父討捕,先登陷陣”陳克復注視著甦烈,朗聲道。

    眾人听到這句話,都不由的一起驚訝的望著甦烈。這句話的評價可是很高,眾人也不明白,怎麼自家大帥,居然會對這麼一個小人物這麼熟悉。

    看著眾人疑hu 的樣子,陳克復笑了笑“本王曾經派人遍尋天下之本,甦將軍雖然年少,可卻是勇武不凡。據本王所知,甦將軍出身河北豪強人家,家中巨富。大業七年時,河北山東盜匪眾多。甦將軍的父親率領由當地組織的千余鄉軍,與當地郡通守一起圍剿咨匪。”

    “甦老將軍戰績不凡,屢屢戰勝盜匪。甦小將軍自十五歲起,就跟隨甦老將軍征戰,斬將奪旗,攻城陷陣,定方每有戰功。後來來甦老將軍不幸戰死,甦將軍繼續率鄉兵轉戰鄉里,悍勇之名傳遍各地。可惜如此大才,卻遺漏鄉間,不得為朝廷所用啊。以甦將軍之才,如入朝廷,本王必定以正四品虎賁郎將相授。但不知為何,甦將軍卻是入了盜匪之中?”甦定方站在那里,听著陳破軍將他的經歷娓娓道來,心中早已經是驚訝的不得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經歷,這位天下聞名的陳大帥居然會如此清楚。甚至都不需要問左右,直接就能說出。一時心中也是復雜無比,就如陳破軍所說,他本是巨富之家,自小跟著父親往來草原中原各地,販賣貨物。

    後來因征遼之戰,天下亂起,河北之地更是盜匪遍地,他的家鄉也被盜匪時時劫掠。最後當地富戶一起出錢,武將了一千多鄉兵,他父親就是鄉兵統領,隨著地方官府一起征剿盜匪。十五歲起,他也跟著征戰,雖年少,卻勇武之名聞名鄉間。

    只可惜,那時河北山東動亂四起,到處都是叛軍。沒多久他的父親就戰死了,他接替了父親的位置,繼續率鄉兵協助官府征巢叛軍,可打了一年又一年,打了無數的仗死了無數的人,當初隨他父親一起出來的鄉兵,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河北卻更亂了。甚至他在外面剿匪,自己的家卻被盜匪劫掠一光,家人多有死傷。

    他帶著部下去找那支人馬報仇,卻因寡不敵眾,全軍盡沒。就連他本人也是受了重傷,昏死在了戰場之上。好來,他被路過的一名叫高雅賢的大漢救活。鄉兵全軍盡沒子,家也被盜匪燒成了白地。身受重傷的他跟著高雅賢一起,回到了高雅賢的家中。原來高雅賢是河北一地主員外。

    後來他做了高雅賢的義子,從此就留在他的家中。本以為從此安定的在河北生活,哪料到後來義父的兄弟竇建德被官府陷害,不得以而逃離加入了農民軍。也是從那時起,他跟著義父與竇建德一起加入了高士近的兵馬之中。他從沒有想到,跟著父親剿匪多年的他,最後反而成了盜匪,只能感嘆造化弄人。卻沒有想到,今日派來做使者,陳破軍居然會對他如此之好,還誠心邀請他加入遼東軍,一時心中猶豫不決。

    陳克復能如此清楚的知道甦定方的資料,當然是因為歷史之中,甦定方是隋末唐初的一名大將。隋末時,他跟著竇建德,後來又跟著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閱,最後又歸了唐。但是甦烈確實十分厲害,入唐之後,並沒有因為降將的身份摭住他的武將光芒。

    甦定方後來從李靖征東突厥,兩征西突厥,平定蔥嶺之亂,又東征百濟。史載︰“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作為一員戰將,甦定方與歷代將領一樣,為朝廷東征西戰,征戰一生,但其所創建的戰功卻是少見的。

    更加難得的是,甦的品德很好,甦定方征戰一生,所得賞賜無數,但他為人正直,不義之財分文不取。在唐朝,他官拜左驍衛大將軍、刑國公。

    在貞觀晚年,唐朝的開國大將們紛紛老死、病死,大多已經不能再上戰場。唯有李靖、李績、甦烈三人卻是南征北戰,軍功赫赫,威名鎮天下。

    這樣的人才,突然這糕送上門來了,陳克復哪里肯放過。一人就滅了三國,哪找這樣的人才去。他陳破軍號稱戰神,但到現在,他也只不過是滅了高句麗和室韋。李靖他已經弄到了遼東軍中,如傘又來一個甦烈,他自然是不嫌多。

    “甦將軍,本王知道你入農民軍中,也必定有不為人知的原因。

    但是如今天下大亂,百姓皆水深火勢之中。你我皆為將軍,更因當為朝廷效力,早日還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甦將軍勇武之名早傳遍各地,朝廷就封甦將軍為虎賁郎將,統五千河北精兵,暫時歸李靖將軍統領,如何?”看著陳破軍期待的目光,還有周邊不少羨慕的眼神,甦定方說不心動是假的。虎賁郎將可是正四品的軍職,更何況還能統五千兵馬,這樣的封賞和如今在高士達軍中小校的身份相比,相差何止千萬?”一時之間,心中天人交戰,猶豫不決。!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ndychen64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3575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