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民的「覺醒」:為什麼我覺得台北市長辯論是大敗?

 
memori 發表於 2014-11-11 18:15:25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9 78076


前言   
在開始談這篇文章的主題前,我先作幾點宣示:
如果對於長篇大論很感冒、或不喜深層閱讀的朋友,麻煩樓下左轉不送。

本篇文章僅代表我個人對於意識形態的立場,和對事實的描述。非關任何對於本人投票意願的表述,以及是否具有在地戶籍投票權之證明。

為什麼我要用如此特別的標題來作為這篇文章的主題?

我認為:

有些事情,必定要有人出來說;
有些理念,必須要從事情的背後挖掘出來;
有些思辯,必須要由理念的反覆探討中所誕生。

無論最終歷史的進程走向什麼結果,我都不會後悔;因為我堅持要選邊站,並且堅持選擇了我所認為正確的那一邊。

每次發這種文都經歷幾度掙扎、痛苦、哀愁、情緒的波瀾(我不認為算是文青);可以說,就是在消費平時累積起來對他人的觀感、以及扯下平常展露給他人的面具。又總是不免被貼上所謂「挑起對立」、「偏激色彩」的種種標籤;更得要花心思去考究、比對、檢視先前做的所有「功課」是否合情合理。

本篇文章的內容在第一部份會由其它面向切入,第二、三部份會引用幾篇它文的內容;最後一個章節再回歸到主標題所述的部份。



我想會看到這裡的人,至少是具備一定的耐心和習慣於不斷充實自己的人;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內容沉悶、毫無關聯;但漸漸地,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都身陷其中。花費數小時的時間,或許會讓你過去既有的思維起了天翻地覆的大轉變。

本文
一、對國家意識的想像
首先,我想要先來談一談「國家」。
究竟什麼是「國家」,什麼又是「國民」?

因為我們事實上都迷失太久了,以至於對這些基本的定義一知半解。為什麼在同一片土地上,大家對於「國家」的想像有所不同?

台灣?
中國?
中華台北?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到底這個國家是由什麼樣的元素所組成?

土地?
人民?
血緣?
民族?
文字?
語言?
宗教?
生活習慣?

先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想一想,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你認為的國家。



好,想必大家也是絞盡腦汁,我們就先從較常聽到的「中華民國」來談起。



似乎從小的學校教育,就灌輸給我們「孫文是國父」、「武昌起義推翻滿清」、「蔣中正是第一任總統」;而實際上這三點根本全錯!感到很意外吧?沒關係,我們等下會說到。

有人說中華民國(另一說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基本上這當中就隱藏著許多邏輯謬誤。

首先,假設這個論點是對的,那是否要探討土地和國家之間有什麼關係?

   1.一般我們常聽到政治人物講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但問題是,他們所謂的中華民國於西元1911年建立的時候,台灣還是處於日本統治時期。

   2.即便台灣於1996年舉行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但依循的憲法卻是1946年時期的產物;那時所謂的國民政府都還沒有來到台灣,和這片土地一點關係都沒有。

甚至於北韓也從來沒舉行過所謂的總統選舉,卻依然不妨礙它是一個國家的事實。

   3.當初中華民國的建立,將中國的代表權由滿清手中承接下來(這邊仍存有謬誤後面會再說明);而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當中,明確指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換言之「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便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更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對「中國」的代表權。

以聯合國決議文這個「國際法」的認定,「中華民國」若再自稱是「中國」代表明顯是有問題的。

   4.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固有疆域」的概念,依照歷次所制定的憲法、憲法性文件、法規、判例所定義;卻牽涉到兩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的既定領土問題(廣義來說的話涉及更多國家)。

試想,一個「國家」的國內法,牴觸了兩項「國際法」的認可;中華民國憲法正當性和內容的謬誤,已經毫無置疑之地。

   5.到底現任中華民國的總統是第幾任?還是眾說紛紜。真要說起來的話,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統,應該是袁世凱而不是蔣中正;因為蔣中正當總統,是在西元1948年,距1911年間隔三十幾年,這個問題非常大。

縱觀以上幾點,大家對於「中華民國」一詞,會否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考,就不得而知了。

二、中華民國建國史
這個部份內容還滿繁雜的;有興趣的朋友,本人極度推薦一篇文章:

深音網路廣播逐字稿:中華民國建國史

由美國知名大學管理學教授、知名部落客酥餅所主持,台灣智庫資詢委員張國城先生擔任與談人。以下則僅截錄並稍作修改文中對於現行歷史課本所提到,關於中華民國謬誤之內容:



1.國慶日不應該是十月十號
發生在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次的革命,或者說起義,並沒有直接建立起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的出現,是在這次這個革命之後的大概接近「兩個多月」之後;才在清朝還沒有被消滅的情況下,可以說是一群當時反對清朝的人趁亂成立的一個政權。但並不是說它成立了之後,清朝就被推翻了,並沒有這樣的事情。

清朝也不是跟中華民國的政權交戰,然後失敗而被推翻的。

所以傳統上我們說「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其實是有問題的;中華民國在當時並沒有真正建立,而是說他們的革命帶動了各省相繼地宣佈獨立。

2.辛亥革命與孫中山關係不大
最早是在1904年7月,在湖北成立了一個革命組織,叫做「科學補習所」。當時在湖北,湖廣總督張之洞他有訓練新式的軍隊,就是採用外國的武器、外國的準則;一般來講都是以日本跟德國,特別是以日本作為學習的對象。所以當時有許多的年輕人赴日留學,有些人是知道朝廷打算要學習日本;所以赴日留學的話,回來以後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學軍事之後呢,他們回到大清,就到了這些想要訓鍊新式軍隊的這些地方大臣的麾下;自然就有位置、有薪餉,然後又可以發揮所長。這些人因為喝過洋墨水,所以對傳統大清的這種政權跟那些舊式的軍隊,當然反感是很深的;所以革命的動力開始是來自於這裡,跟那個什麼人在鼓吹,其實關係並不大。

1904年在湖北成立了一個科學補習所,1906年成立了日知會,這兩個組織大概都是士兵跟學生。其實這個時候在當地的革命團體,差不多就有20幾個了;這些革命團體跟所謂的同盟會也好、興中會也好、還是後來的國民黨也好,其實都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3.辛亥革命與同盟會無關
1908年,日知會的人聯合湖北新軍裡面的革命份子,發起湖北軍隊同盟會;但是5個月之後,他們又改名為群治學社,後來又改叫做振武學社,然後再改名為文學社。所以跟同盟會也沒有關係,這完全就是他們自己組織的。

另外在1907年,有一個組織在東京又成立了,叫做共進會,這個共進會為什麼後來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共進會主要是湖北、湖南的人比較多;大家可以注意到孫中山是哪一省人?廣東。所以其實他跟這個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他知不知道有人在搞這些組織,恐怕都是很大的疑問;就算知道的話,這些組織也沒有聽他號令的事實存在。

這其實比較像現在社運團體的關係,就是說有各種社運團體;但是我們現在沒有人會說「這些社運團體都是民進黨所發起的」同樣的道理。雖然他們可能本質上是比較接近民進黨;理想跟訴求可能比較像,但是沒有主從關係。

這個基本上也就是說文學社跟共進會的人準備在武昌革命;後來清朝也發覺他們準備要造反,所以最後他們就只好提前造反。

簡單講,整個過程就是這樣,這些革命團體;其實跟孫中山也好,跟同盟會也好,並沒有任何主從的關係,也不接受他們的指揮。

然後他的主體主要是湖北新軍,而且更重要的是說;從頭到尾,推翻清朝的根本不是所謂的革命黨。革命黨的犧牲當然不是完全沒有輿論跟示範的作用;但是從頭到尾真的讓清朝害怕的、威脅清朝的,是軍隊跟軍隊的首領,就是袁世凱。

4.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是袁世凱
所以第一任實權的總統當然是袁世凱,政府也是由他所設立的;然後由他出面跟各國簽訂各種條約,由他決定國旗的形式。

5.中華民國第一面國旗也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
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所以有人說什麼要捍衛國旗的;其實中華民國換過三次國旗,為什麼不捍衛之前的?換國旗也沒什麼,在主權國家來講;當然不會常常在換,但是也不是什麼絕對不能換的事情。

6.袁世凱對清廷提出六項要求就是政變
接下來當然大家都知道說各省分別宣佈獨立;各省宣佈獨立,其實結構跟湖北的狀況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在這樣子的情況之下,各省紛紛獨立;那麼,清朝要處理的方式,就是請袁世凱回來。

當時滿清的朝廷在慈禧太后死後,因為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滿人貴族擔心袁世凱可能有野心,於是就想辦法把他罷黜了。

袁世凱雖然走了,可是當時由袁世凱所主導編練的軍隊跟將領,還是清朝最重要的國防武力;所以各省紛紛獨立的時候,清朝發現這個問題很大,要解決還是要靠軍事,只好請他回來。



袁世凱對清朝提出6項條件,就是他作為復出的理由:

第一、明年就要開國會

第二、要組織責任內閣

第三、寬容武昌事變的參與者,給予赦免

第四、解除黨禁

第五、他要總攬兵權

第六、要多給軍費。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政變,而且已經就是要往君主立憲的方向走了。

他提出那六點,實際上就等於說他已經在發動政變了;滿清原則上接受,就讓他擔任欽差大臣,他就到湖北去指揮軍隊,去鎮壓當時那邊的革命。

但是,袁世凱後來發揮了重要的功能;首先,在11月2號,袁世凱的軍隊打了勝仗,奪回了漢口。所以武昌起義的新軍就被他打敗了;換句話說,武昌起義可以說到那時候已經結束了。

如果袁世凱還回來忠於清朝,那後面的故事,武昌起義就跟過去失敗的起義一樣;所以現在說武昌起義推翻了清朝,這顯然是說不過去,因為漢口已經被袁世凱奪回了。


然後袁世凱寫了一封信,等於是跟武昌談和;實際上來講,他如果繼續進攻武昌是不難的事情。袁世凱後來一方面奪回了漢口之後,後來就不繼續打了;他回到北京,然後成立了責任內閣,他自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然後,他回去之後,國民黨的同盟會終於出現了,11月17號,黃興抵達漢陽,然後反攻;向清朝軍隊發動攻擊,結果被清朝的軍隊打敗了,然後漢陽又被清朝的軍隊奪回,黃興逃到上海去。

你說辛亥革命推翻清朝,說不過去啊,因為革命的兩個地方都已經被清朝收回了;漢陽也被清朝光復,漢口也被清朝光復。所以說推翻清朝,清朝怎麼會被推翻?清朝獲勝啊!然後你說是革命黨推翻的嗎?黃興來指揮作戰,結果還是被清朝打敗,然後他就到上海去了。

辛亥革命也好,武昌起義也好,其實它的實質效應,基本上已經在袁世凱的控制之下;那麼,真正讓清朝滅亡的,實際上來講,是袁世凱後來逼迫清朝必須退位。

袁世凱在打贏了兩場勝仗之後,袁世凱自己發動政變。當時,雖然說在南部已經有孫中山當選所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個事情;實際上清朝還在,不能說清朝已經被推翻了。所以說孫中山當選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然後取代了清朝,這完全說不過去;因為清朝還在。就好像現在台灣也成立了台灣民政府,也有選出總統,可是也不能說中華民國已經被台灣民政府給推翻了,這不能這樣講。

7.南方的代表硬將「中華民國」的帽子戴到袁世凱頭上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除了在南方這裡有臨時政府之外,跟袁世凱的關係是什麼?到目前為止,袁世凱有用「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嗎?他直接就是接手大清的政權嘛!其實大清也沒有承認中華民國,大清只是授權袁世凱組織共和政府。所以換句話說,袁世凱如果自己組織一個政府,新立一個國名;譬如說:中華共和國或是大清共和國,那個才是真正合法的政府。

那對中華民國做一個簡單的評語就是說,後來袁世凱奉命組織政府之後;南方的代表就選出袁世凱作為臨時總統,就是用選舉把中華民國總統的帽子戴到他頭上。

根據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國史綱》就說得很清楚了:
袁世凱的意思就是說,他的職位是先經過清朝的皇帝委任;然後得到北方的將領一致擁戴,然後再得到南方的擁戴,其實是這樣。

8.國民黨也不是中華民國成立之初的執政黨
1912年的「國民黨」是宋教仁成立的,基本上宋教仁跟孫中山也沒有主要的關係。

在1912年8月25號,同盟會改名為國民黨。

基本上來講,除了同盟會跟另一個統一共和黨之外,另外還有3個小政黨共同組成國民黨。國民黨本來要推選孫中山擔任理事長,但是後來孫中山又讓給宋教仁代理理事長;但是更重要的是,現在這個國民黨當時並不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只是中華民國的黨之一。

所以現在說國民黨建立中華民國,這就不對了,因為中華民國這個東西,剛剛講到;如果要以辛亥革命的發起人來說,那這些人根本就不是國民黨,也不算同盟會。

袁世凱呢,他從頭到尾沒有加入過國民黨;在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擔任總統之後,國民黨不過是許多政黨中的一個,而且還不是執政黨。

所以現在有人說國父孫中山革命,然後從興中會、同盟會、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國民黨一路就是執政黨,這個完全不對啊!當時執政的人是袁世凱,他當然不是國民黨。

孫中山雖然是國民黨的領袖,可是也只擔任非常短的時期,就讓給宋教仁;宋教仁雖然是國民黨的黨員,但不是黨的總理,也不是國務總理,更不是總統。

國民黨只是一個在野黨,它在那個時候只是一個政治團體而已。

9.孫中山與興中會同盟會的關係
興中會可以說是孫中山自己直接建立的,這應該是比較沒有問題;可是,同盟會後來就已經是許許多多革命組織的組合了。

首先,第一個就是說它跟中華民國的建立關係不大;因為清朝的直接滅亡關鍵,是袁世凱聯合新軍所發動的政變,跟黃花崗起義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黃花崗起義,主要是黃興領導的,而且很快就失敗了。那時候孫中山應該也不在中國國內。孫中山跟後來的中華民國的關係,大概勉強可以說像是美麗島雜誌社跟民進黨的關係。

我們也不能說民進黨的前身就是美麗島雜誌社,只是美麗島雜誌社它是不是有思想傳播的作用?有;那裡面的人後來是不是有很多加入民進黨?有;可是我們不能說民進黨的前身就是美麗島雜誌社。

10.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多年怎麼會只有13任總統?
首先,大家都知道現在中華民國的總統是誰?馬英九。那馬英九是第幾任總統?第十三任。但是第一任是誰呢?

這是從1948年,現在的這個中華民國憲法行憲之後,依據這部憲法選出來的第一任總統;號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是蔣中正當選嘛。然後蔣中正擔任了五任,蔣經國擔任了兩任,李登輝擔任了三任(原文把李繼任蔣經國當作是一任,實際應為兩任),陳水扁兩任,馬英九兩任。

這個問題就來了:如果現在我們講說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但是這個第十三任是從1948年算起;換句話說,前面那段時間的政權也好,或者是總統也好,他不認為有承繼的關係,他也不是從之前算起。

不過國民黨會跟你說這叫什麼軍政、訓政、憲政,說前面的是軍政時期、訓政時期。如果要這樣講的話,那就只能說前面那段年限你要承認,但是當選的人你不承認。

台灣的這個問題,譬如說台大前幾年辦了台大歷史80年的慶祝,它是從哪裡算的?

它是從1928年算起,日本設立了台北帝國大學。但是第一任校長他們都說是傅斯年,這就很怪啦!那如果你要承認前面的話,那你就要說第一任校長是日本人幣原坦啊!如果你不承認日本人幣原坦的話,你就只能從1945年度開始算起。

換句話說,如果把中華民國剛才講到當時的辛亥革命也好、武昌起義也好,成立的這個政權;那個時候的中華民國,跟現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視為一體。

首先,第一個,它的憲政的法統是不連續的、它的領導人也不連續的;像美國總統歐巴馬是第44任,他是從華盛頓開始算起的。

譬如說像日本的首相安倍晉三是第96任,那也是從明治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開始算起;他不會說因為明治憲法後來換了日本國憲法,他就重新起算了。

反而我們現在這個總統的任期是從1948年蔣中正開始算;所以換句話說,這代表說「政府自己也承認」,西元1912年的辛亥革命跟當時制定的憲法、當時的這些領導人,跟後來的是不承繼的。事實上也可能是沒有關係的,像國旗就長得不一樣。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那你就必須把袁世凱、曹錕這些人都算進來。

不管他們犯了什麼罪,都當過中華民國元首這是事實;你不算他們,就代表說你不打算把那段也承認為是中華民國的歷史。

如果你不算那一段,你從滿清到1948年的這一段,你怎麼辦?這一段你不算,你就不能說你推翻滿清。


三、國家與國民的謬論
深音網路廣播逐字稿:有關國家與國民的十二大謬論

由美國知名大學管理學教授、知名部落客酥餅所主持,台灣智庫資詢委員張國城先生擔任與談人。

1.國家的定義
國家,基本上,政治學上有一定的定義。比較被大家所接受、也比較容易瞭解的就是:
要有領土、主權、人民、政府,而且還要被國際間所承認,基本上這五個因素是缺一不可的。

有領土、有主權,然後有人民、有政府,但是沒有被其他國家承認;這個一般來講或許只能稱之為「事實上的國家」。

因為這樣子的國家,你的主權會有影響;因為你沒有被人家承認,所以你在國外代表這塊土地的代表性就會有影響。

例如說,北塞浦路斯,跟台灣有點類似,大部分國家並不承認它是國家,它自己宣稱它是國家,然後它也有土地、對內也有管轄權,也沒有其他國家來管它,然後也有人民、也有政府,但是我們不能說它有完全的主權。

因為它在國際組織裡面,大部分國際組織它沒有會員;因此它無法在聯合國或這些國際組織裡面代表它的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也就是說,它的主權,對外是有問題的。主權不只是對內,對外也要有一定的彰顯。

比如說,我現在要劃定領海,現在我要設立有外交地位的外交機構;這個都是在凸顯主權,但是如果你沒有被人家承認,你就不能設。

所以很多人說,土地、人民、政府、主權,這四個因素台灣都不缺;所以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基本上是有問題。

2.國民的定義
那國民呢?很簡單,就是有這個國家的國籍的人。

現在國家對於國籍的認定,就好像猶太人對猶太人身份的認定,有一定的相似點。猶太人對猶太人身份的認定,以現在的以色列來講就是說;你媽媽是猶太人(也就是血統),那沒有話講,你就是猶太人。

所以就是說,有一條路,看起來是非常簡單、非常容易,而且不問你的意願,但這是來自於血統;而另一方面,如果不是這條路上的人的話,你要改過去,就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這就跟現在所有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對國籍的認定邏輯是相同的。

比如說任何人只要出生在美國,不管怎麼樣出生的;不管你爸爸是什麼人、還是你個人的意願,你的美國國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可是如果你現在出生不是在美國,你是外國人,你現在申請要加入美國國籍,那就很麻煩了。

在國家來講的話,對於自己的國民(有國籍的人),一定是給與不同的待遇。為什麼呢?

第一、國家的主權是這群有國籍的人才能夠享有
第二、這個國家基本上來講就是這群有國籍的人的總和,而不是其他任何的群體


譬如,我記得(深音網路廣播)主持人說過,你(指主持人)好像在美國一年繳四萬(美金)的稅;平均起來搞不好相當於一百個普通美國人所繳的稅,因為有很多人不繳嘛。那你一個人對美國的貢獻搞不好比某些社區全社區的人都多;因為某些社區搞不好全社區的人都是貧窮線以下,沒有人繳稅,反而政府要撥很多錢給他們。

換句話說,純粹講貢獻,你一個人的貢獻搞不好就超過一個社區都說不定;當然,這不是歧視什麼社區啦,因為有很多原因,但是那個社區的人就有幾百票、上千票。你呢?一票都沒有,他們也不會因為這樣就給你幾百票;不會因為你的貢獻相當於百人、千人就給你百票、千票啊,絕對沒有這種事。

其實講完這些基本概念之後,有些謬論就已經不攻而破了。有繳稅就是國民?就可以擁有國民的權利嗎?當然不是啊!

國民是有國籍的人叫做國民;有沒有國籍和有沒有繳稅,是兩個幾乎完全不相關的事情啊。我要繳很多稅,我沒有美國國籍;有美國國籍的美國公民,根據最近的統計,有將近百分之四十七是一毛錢都不用繳的啊。但是你能不能享受國民的權利,重點是國民而不是繳稅嘛!

而且大部分國家對於非國民的待遇都會比較差,所以各國才會要簽訂貿易協議嘛;還要簽訂各種貿易協定,就是希望爭取在外國的本國國民的所謂「國民待遇」。

因為非國民待遇通常都要比國民待遇要差;所以大家為什麼要簽這些協定就是希望本國的人到了外國,可以跟那些外國的人享有同樣的「國民待遇」。

台灣長期以來因為只有把中國當成國際,那麼中國有一些所謂的「優待台胞」、所謂的「讓利」等等,所以台灣很多人就會覺得說「國民待遇」這四個字是一個負面的名詞。



3.只要自己能力好,國家沒那麼重要,全世界都是我的國家
要駁斥這個謬論,可以看一部台派必看的電影〈航站情緣〉(The Terminal),由湯姆漢克(Tom Hanks)和麗塔瓊斯(Catherine Zeta-Jones)主演的。

湯姆漢克演的是一個某東歐國家的人,他在(美國)機場過境時,他的國家突然發生革命。政府崩潰,發出來的護照就失效了,他變成一個沒有國籍的人;沒有辦法離開機場入境美國,也沒有辦法回到本國,只好在機場裡面生活。機場裡面的人當然都對他很好,想辦法幫他張羅了一個地方睡覺;有東西可以吃,也有人僱用他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他就有一些收入。

也是因為台灣長期以來就是國際交往不正常;所以大部分的人到國外工作、或者參加國際活動、或是這類的經驗很少(觀光不算)。所以就覺得國家好像沒有那麼重要,連帶的產生一種犬儒式的思想就是說;一般人不需要國家,國家是那些上面的人在玩的。

但我們還是要強調,就是,國家的重要是什麼?國家不是完全(只是)來代表你的,他不是只跟你收稅的。而是當你有困難的時候,如果你住在國內,你有困難;他會用社會福利的方式、會興辦教育、會幫助你度過難關。

如果你在國外,碰到危險、碰到困難;國家就會來救你,不管是用政治的手段、外交的手段、軍事的手段。

就是說,因為我們的對外主權是有限制的,我們只是「事實上的國家」。很多情況下無從跟國際進行合作,也無從跟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或是協調;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保護人民的能力當然就受到非常非常大的限制。

所以連帶大家就覺得好像國家不重要;實際上不是國家不重要,而是沒有國家習慣了。

四、解殖與轉型正義
前面聽了很多說明(又或許有些人直接END看最後一章)其實都是為了要先打底;有些論述,一定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認知,我們才有辦法好好的來討論。

基本上前部份的內容,連台北市長選舉辯論的一點邊都沒提到,但是已經探討了核心的部份;在討論成功與否,我比較傾向以整體的大局觀來看待,而非單純論個人的輸贏。

廢話不多說,我就直接舉出我對這場辯論當中存疑的內容:

1.「中華民國是我的底線」

這個其實要檢討多少有它的困難之處,畢竟這又要扯到所謂「殖民」的概念;

要舉個實際一點的例子,大家可以參考以色列和澳洲,這兩個歷史進程和台灣類似的國家。

▼點擊觀看張國城 以色列戰爭史1948、1956及1967演講影片
[Youtube]bXQuKtMX480[/Youtube]
事實上,如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當時英國殖民體制下。就算是猶太人為了強化自身知識和技術,而參與英國軍隊的訓練;也沒有人會說「大英帝國是我的底線」。

不可否認的,當初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建國成功;很大程度要歸因於「錫安主義」讓猶太人對家鄉土地的認可。猶太人注重科學、知識、技術和訓練、對政治敏感以至於能夠掌握時機;這才是以色列得以誕生和維繫其存在的關鍵。

而另一個提到的國家,澳洲,追溯其歷史,在數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的蹤跡;在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中後段,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為了尋找香料而陸續到達。

西元1770年,英國宣佈擁有澳洲主權。在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雪梨;並且升起英國國旗,澳洲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這兩個例子都和台灣的狀況多有相似之處;當時的猶太人、澳洲本土住民,甚至是後來的巴勒斯坦人。都並沒有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無論是因為迫於現實因素,亦或是民智未開,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在本文前面之所以花這麼多的篇幅,就是為了要扭轉大家對「中華民國」的一些錯誤認知。無論是「國號」、「多次更替的國旗」、「中間空白曲折的歷史」、「黨國不分的觀念」都好;綜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斷在上演,而人類都未從中學習到教訓。

一直以來我們會遇到這麼多阻力,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在基本的想法就已經錯誤;有人會覺得都已經二十一世紀,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遍地實現,對於以往的陳舊歷史不屑一顧。關於這點下面會再做說明,我只想分享《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影片中的名言:


「想要預知未來,就必先回到過去。」


回到辯論當中所說的那句話,儘管不得不承認他是參與這個體制中的政治;但是這句話,卻為使得那些解殖者將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和聲音,去重啟這些爭議端的討論。說與不說,還是可以回歸到他當初的言論:

2.「可以讓國民黨更接近國民,讓民主進步黨更加進步。」

我認為在使用一個詞語當作所謂的「口號」之前,應該先解釋一下這個詞語的意思吧?到底你所謂的「國民」是哪國的國民?所謂的「進步」是哪裡進步?之所以連這麼基本的東西都要拿出來提,追根究底就是因為台灣人太習慣被代表了;有的人不承認九二共識,但卻在2008、2012年連續兩次選出這個理念最大的擁護者和提倡者。

當然,喊出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口號,一般人是很爽沒錯;我也是可以假裝很爽,但是這樣做對現況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極其有害。

大家都覺得投票就是民主好棒棒,但是不只選後沒有監督,連選前都不知道候選人在幹嘛;看不懂政策細項不要緊,但不能連候選人的理念都選擇去忽視。

身為二二八受害者家屬的柯,並不要求他付諸仇恨或是如何;但台灣社會最缺乏的「轉型正義」概念一定要有。

台灣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對權力者對平民百姓的迫害充耳不聞;對於該事件的公開認錯,竟只有被始作俑者的該黨所批評的李前總統曾經有過。(至於靖國神社的爭議如何,由於該社亦供奉當時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高砂義勇軍,所以保留不談。)

該黨後來的主席,竟也只參拜(慈湖謁陵)與二二八脫離不了關係的蔣中正;若換作是一般民主化的正常國家,人民是絕對不會容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3.「我聲稱我是墨綠,是要證明你的槍傷是真的,是為了社會和諧;可是你現在說我是墨綠,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是在撕裂社會。」

深音網路廣播逐字稿:與柯文哲醫師對談,改變台灣的選戰

▼點擊與顧立雄律師對談,北市選戰的挑戰與難關影片
[Youtube]fDTE23qBBko[/Youtube]

實際上「理念」這種東西的用法,在這裡充份顯示其錯誤所在。在你提出自己的「理念」時,不應該是作為一個替你言論辯護的工具;反而應該是你的所作所為,必須設法去證明你的「理念」。


顧立雄(Jan 2014):
「我觀察這麼多政治人物,深深惕勵自己:

選舉是個偶像化的過程,但不能在偶像化的過程中自以為成為偶像,而忘掉了自己是一個普通人。這其實有點矛盾,因為你既然不能把自己偶像化,要如何吸引人家投你?但終究你還是一個普通人,終究要傾聽很多人對你的指正。

正因如此,我相信如果一個政黨的價值和我的價值趨於一致,然後讓它來對我做更多監督,我覺得這是必要的。個人的光環、或個人成為英雄,不是民主深化的基本道理。」

顧律師這段話不是用來檢視他人的,而是檢視自己。

當時酥餅問顧:在民進黨中央(尤其是當時的黨主席)令泛綠選民普遍失望、也不被年輕人看在眼裡的情況下,有無考慮脫黨參選,還笑說「你如果脫黨參選,說不定勝算比代表民進黨還大呢!」而這段話是顧立雄的回答。

——轉自高若有

而回到柯的情況來看,他不僅沒有加入民進黨(這裡只談實際狀況);甚至他的選舉策略和該黨背道而馳。但是在少了政黨色彩直接介入和約束、監督的情況下,卻也有不少人替他貼上了「泛綠」的標籤;換言之,無論最後選舉結果的成敗與否,泛綠陣營(這裡就不以在野陣營稱呼)都得概括承受。

雖然有些人對這個狀況,或許是不以為然的;因為他們對泛綠色彩的看法,就是權力者希望他們產生的看法。對於意識形態,太多人有著錯誤的想像,甚至對傳播媒體這塊也是一樣;拿美國當作例子,在2012的美國總統大選,紐約時報就曾明確表態支持歐巴馬。

事實上,媒體要表態支持什麼樣的政治傾向,從根本來講並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媒體本身是否說真話、做正確不造假的報導,這才是重點。

在一個民主化的正常國家不會認為談論政治傾向是在分裂、破壞社會的和諧;就如同歐、美主要的現代化國家,左、右派政黨時常在選戰時互相攻擊。

但是不會有人覺得應該要站在「中間」;因為基本上一個正常的政黨候選人,不可能兼顧所有派系的利益。

你支持自由市場經濟的實踐,那在社會福利政策這塊自然會相對較弱;例如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時常處於針鋒相對的局面。

當一個人打著跨越現況主流(超越藍綠)的旗幟,但卻以極端色彩(墨綠)自稱;卻能夠獲得其它色彩的選票或支持時,實際上就是用被改變的理念來包裝。

在為數不少的泛藍支持者,認為柯本質上是泛綠色彩的時候;其實無論在選舉前、後,所受到最大傷害的,卻反而是泛綠政黨。

因為接下來這個政黨的競選策略,很可能會因為被檢討;逐漸轉變成往泛藍光譜靠近,進而拋棄原本的理念。

更明確的說,主打超越「藍綠惡鬥」這個概念,是掩蓋更多問題的開始:



#1:忽略了「資源不對稱」、「權力不平等」的本質。
  要詳細說明這個敘述,可能又要再花上更多的篇幅,這邊僅簡單闡述。
  只需要檢視過去幾十年來,實際掌握國會(立法院)席次、基層政治勢力、軍公教及警界體系;到底都是什麼黨派的人,就可一目瞭然。

  在一個長期由獨裁專制政黨把持,而黨外人士組成的民進黨僅執政兩任,且國會席次、地方首長和基層(議員、里長、鄉鎮市民代表)皆未過半的情況下,必須負擔所有的責任和惡鬥的名聲,這是什麼世界?

  實際上如果綠有鬥藍的本錢,現在根本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2006年度主要政黨財務狀況/資料來源:內政部


▼2013年前三大政黨資產比較表/資料來源:內政部民政司


#2:在一個不平等的環境中喊出「中立」、「和解」的口號,結果就只會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變相容忍權力者的暴行,並使被壓迫者更加的墮入深淵。

在世界各地的例子:像是1950年代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或是1970年代世界各地婦女運動。當這些受迫害的弱勢者在進行抗爭或活動時,其領導人並不會打著「中立」、「和解」的旗幟。換言之,這些無論是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為主的訴求,一開始並不是多數人的主流;而是少數(遭受迫害、不平等待遇)人們堅持自己的理念,開始說服大多數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免有一些流血衝突、或是爭執論點的時候;但這才是真正大辯論、大教育,及價值思維轉換的開始。

#3:強化台灣對於成敗乃「個人」,「結構」非重點的觀念。
或許也是機運的一環,當泛綠陣營被迫要支持這個候選人(接連篩掉顧立雄、姚文智)時;第一個代表某黨的核心價值受到極大挑戰,倘若這個候選人勝選或小輸(以台北市基本盤來看),那某黨則形同名存實亡,因為這個黨的政治成果績效竟不如一個「政治素人」。

雖然多數人對這個黨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厚的情感,但必須要理解的是;在短期內這個黨對於中國國民黨來說,仍然是最大的反對黨、握有在野最多的資源;並且之所以有所卻陷的原因大多數要歸因於整個政治環境不平衡的概念。而柯的勝利,或許並不是刻意,但卻間接淡化了結構性的問題。

#4:統獨不是問題?
有人說對於地方首長的職位,不需要去談這個爭議的問題;但統獨到底是不是假議題?統獨怎麼會不是問題呢!

會有這種想法的,大概本文中的內容沒看清楚,之前在「國家與國民的謬論」當中有提到:國家對人民的義務和權利等等,這也代表不同的國家對該國人民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而在《深音網路廣播逐字稿:與柯文哲醫師對談,改變台灣的選戰》也有充份論述。

打著在野大聯盟的旗號,卻替泛藍候選人站台,什麼時候泛藍變成在野了?要藍綠和解,但是你怎麼可能同時又統又獨?不會精神分裂嗎?如果這樣可以被接受,那OK,請不要再罵那些談維持現狀的人了。

結論   
差不多到了尾聲,是時候來做個總結。

本篇要談的其實在前面就講過,並不是要大家投給誰、或不投給誰;更沒有表達個人對特定候選人的支持或反對的態度。

我要講的其實就是一直被忽略的「結果」背後所迴避不談的「理念」;以及要釐清這個「理念」重要性的背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價值」。

木已成舟,我們也只能等待結果看到底會是如何;但我們仍然有可以去努力的地方,或許這也是我們一直忽略的部份。

作者:sck921
本帖最後由 guangangg 於 2014-11-11 18:42 編輯

已有(69)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alan724 發表於 2014-11-11 19:16
好長的文 個人看出3點 樓下補充

1.台灣不等於中華民國

2.柯文哲是228受害者家屬

3.國民黨超有錢


fitch 發表於 2014-11-11 20:05
其實不管你支持、反對、覺得中立、茫然

只要不是漠不關心,開始願意了解這方面的議題,去研究、去思考

那麼你已在這個時代的迷霧中睜開了眼
哪怕旁人和自己都覺得其實是睜眼瞎,看不了多遠,甚至更加迷惑

但你將會知道,你踏出了一步,哪怕可能仍然是環境使然的一步,你都將不再是無感

公民覺醒,這並不是什麼偉大高尚的形容詞
只是在提醒你

睜開眼,動動腦;還有餘力,就活動下手腳

僅此而已


感謝原po主撥開迷霧的一小塊,供後人深入探詢的方向
感謝轉po樓主的分享,把路開到門口來


======

◎與其說煩,不如說是焦慮。對現狀的憂慮,使人無法心安,於是覺得應該發生點什麼,才會期待革命
但革命就會有好的結果?亦或只是歷史的另一次輪迴?
事實上,你期待的並不是革命,而是「改變」
而「改變」,不需要等別人推倒破房蓋上大廈,置身事外,之後才來贊嘆認同
您可以從自己作起,從這一刻開始

具體來說,眼下即將選舉
您是否認真研究過您所在選區裡,所有候選人的背景、政見、過往言行,
甚至打電話到選舉辦公室詢問該團隊對某些事的意見?

我們都以為,我們了解的很多,但事實上,沒有深入接觸和了解,腦中知道的,很多常常只是浮於表面的淺層印象

行使您手中的監督權力,這就是你期待的「革命」的開始


◎對跳樑小丑的厭惡,其實是種「恨鐵不成鋼」的揪結心理,怒其不爭、惡其尸位素餐
愛迪生試了數以千計的材料,最終才找到會發亮的鵭鋼
不要放棄,棄所當棄。


◎政治是妥協的遮羞布,這認知不錯
但是不是可以延伸想想,
如何讓政治操作中,妥協的對象不僅僅是既得利益者,而是包括最需要援助的弱勢族群

他要遮,你不出聲喝止、不伸手掀開,那就要被摀死了
遮羞布,改動一番,會不會也有改成禦寒蔽體衣物的可能?


◎我們都真實的活著,所以選擇出聲。
討論、辯駁,都是思維運轉的證明

很高興遇見,願意思辨的大家 本帖最後由 fitch 於 2014-11-12 12:08 編輯

useyan 發表於 2014-11-11 20:10
一看到本文的第一段..我就略過了..
我還是去YOUTUBE自己看影片內容..
我想我還是去看內容.
比看一些可能帶有目的性的文章來得好.
lwehotdog 發表於 2014-11-11 20:16
還是忍不住回文了..

前言  身為一個7年級生  我回應的就是我很直覺以及現實(?)的觀點

我敢保證 你那一長篇證明中華民國不是中華民國的文

絕對是其來有自 在九年前我大學剛畢業 我就有去深究過這些問題

還特地跑了圖書館 又撥電話問了以前學校的歷史教授

但  還是得很遺憾的告訴你 【SO WHAT ? 】

中華民國這國家名詞本來就名存實亡了 這難道還不夠明顯?

從國民黨白色恐怖到228賠償 不就證明了 面對現實是需要時間的嗎..

我替你的努力鼓掌 但這還是脫不了最現實的問題

你想要的認同 台灣現在無人可實現..  又或者說 近代 (10-20年) 是無人有能力去正視的

就如同戒嚴時期 你說話太隨心可能得死......

一個群居地(台灣)的認同   請原諒我只能用艱難二字形容

尤其是在現今的台灣社會  政治、經濟、國際情勢、台灣的歷史人文背景衍生的台灣人個幸

要對你的觀點產生相當共鳴的人 實在屈屈可數..

為什麼以上要長篇大論這些呢?   因為  每個人都在看 每個人都有用腦子在看

這些台灣政治者在搞什麼把戲 已經越來越耍不倒台灣人民了

為什麼柯P民調高 不為什麼..只是因為台灣人對政治圈的人已經完全失去信心

跟柯P的執政能力八竿子打不上關係...

說這麼多 只是想說 很多事情真的是需要時間的..而過程...麻木一點可能你會過得比較愉快

對你努力的收集資料 闡述你的想法 我衷心感到愉悅

畢竟又多了一個笨蛋  又多了一個想透過網路努力去改變些什麼的笨蛋

這真的很難得.....
jacky888pp 發表於 2014-11-11 20:23
看了作者的長論 不明白這跟選市長有啥關係
如果是選總統還可能比較搭吧!
看完只是知道近代史中 原來是這樣的啊
那小時候念的歷史 被政府的教科書美化的
(反正也被騙了這麼多年 一.一|||)
max8989889 發表於 2014-11-11 20:24
神豬不想投給他
如果讓一個不知民間疾苦的公子哥當市長
你想往後的四年這傢伙會把首都搞成瞎密德性!
雖然他有一個富爸爸 連趴 當靠山(因為連戰每次都被對手打趴)
連趴有豐富的政治人脈相挺
但出來混總是要還滴
難保如果當選後要利益回饋
聰明的選民會讓這醜陋的事情發生嗎!!!


葛屁也不想投他
如果讓一個沒有任何執政經驗的菜鳥
來搞首都你想會變成瞎密徳性嗎!
看到他就會聯想到當初阿扁發跡的影子
越看越像阿扁的翻版
希望葛屁不要步入貪污坐牢的後塵!!!


apline 發表於 2014-11-11 20:37
未來的事誰知道?
說不定哪天隔壁國家就突然解散了
中華民國從此統一
fitch 發表於 2014-11-11 20:47
fitch 發表於 2014-11-11 20:05
其實不管你支持、反對、覺得中立、茫然
只要不是漠不關心,開始願意了解這方面的議題,去研究、去思考

看完了原po的討論串,沒有ptt帳號,在這邊說說
挺訝異原po的「政治潔癖」。在正文中沒感覺有這樣明顯,討論串中卻越往後越見激烈
但其實沒有一個「泛」的概念和旁觀者角度,就很難跳出所謂「藍綠惡鬥」的意識形態
這就像從空拍看桃園陰陽海,和把你丟到陰陽海中的差別
在空中,你可以悠然的說哪邊好哪邊不好,不要接觸哪裡
但事實上身處海裡的人,在奮力站起身的同時,不可能只藉黑水或黃水的力量就能站穩腳跟

認為帶綠色彩就不該接觸藍色力量,這的確有點像討論串某位提到的「象牙塔理論」
但我想這是因為po主對某人的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期盼某人能達到他心中的「完美形象」,至純至美
可是這肯定不可能的,偶像再美也只是你的想像,
會有幻滅感只是因為尚未看透本質和自己強加了過多的美好想像

我們可以為至善至美而奮戰,發聲搖旗吶喊,卻無法期待最終放到手裡的-甚至放不到手裡的-也會是初時完整的美好想像

但,起碼,我們在往美好的一方前行。 本帖最後由 fitch 於 2014-11-11 20:48 編輯

peacockred 發表於 2014-11-11 20:54
雖然文很長

我大略看了一下

一開始說到國家

但又談到一堆和現狀無關的東西

後來又有一段是廣播裡的內容

再仔細一看

就又發現廣播內容都是在混淆視聽

首先廣播中一開始這位「醫學大學教授」說到的

:國家,基本上,政治學上有一定的定義。

比較被大家所接受、也比較容易了解的就是:

要有領土、主權、人民、政府,而且還要被國際間所承認。



什麼叫做「比較被大家所接受」啊

國家,如果用「政治學」來解釋

不就變成和政治人物一樣利用政治情感來獲取利益一樣了嗎


國家,就應當用「國際法」來定義

國際法中的幾種原則都沒有好好的分析就直接下結論說是謬論

這文從一開始就有謬誤了

後來就開始出現一堆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但是如果要好好解釋我想會比原po的文還要長

算了後面省略 本帖最後由 peacockred 於 2014-11-11 21:05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