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算盤數字
鄄城,治所府衙。
「荀公,這些錢糧帳目計點好了,你過過目。」
陸仁將數卷竹簡交給荀彧,荀彧展開之後看了幾眼便點頭道:「有義浩你幫我,我省事多了。只是……義浩你的字得多練練。」
「……」陸仁對此既尷尬卻又無可奈何。對於一個現代的吊絲宅男來說,毛筆字可不是一般的難寫,何況還是在竹簡上寫繁體字?
荀彧看完了兩卷竹簡,一抬頭見陸仁還站在跟前,就向陸仁召召手道:「義浩不必如此拘禮,坐吧。這兩天辛苦你了,我已命人在府衙旁收拾了一間居捨,你在這裡用過了飯之後就去那裡住下,我如果有事要找你幫忙也方便些。」
末了荀彧打趣道:「一應的衣食雜物會為你備下,你安心便是,如此一來也省得你暫住在奉孝那裡,被他說你在徒費他家中的糧米。」
這會兒的陸仁已經知道荀彧不是那種不苟言笑的人,相反能和郭嘉成為好朋友的人,平時都會是那種比較能開玩笑的人,只要不是正式的場合也不用那麼認真,當下也就向荀彧笑了笑。只是此刻的陸仁心裡有事,這笑就笑得有點勉強。
荀彧也是有識人之能的人,一眼就看出陸仁的笑臉背後藏著心事,略一沉吟後將手中的竹簡放到了一邊,轉而向陸仁問道:「義浩心中有事?方便說於我聽嗎?」
陸仁遲疑了一下,遂向荀彧點點頭道:「我還真有些事想問一問荀公。這兩天幫荀公計點錢糧帳目,我發覺一畝田地只有不到三石的歲入,這……是不是也太少了點?」
荀彧很驚呀的望向陸仁:「百步小畝,歲入粟三石,很正常啊!義浩你在幫我計點錢糧帳目的時候可別把大畝與小畝搞混了。」
陸仁心說我沒那麼蠢!正好那天和荀彧見面之後雪莉發來了通訊,本來是沒什麼事,互相報個平安就行了。但陸仁考慮到自己的「工作需要」……其實是出於好奇心,就讓雪莉把各個時代的度量衡資料發了過來。然後在這兩天裡幫著荀彧算帳,陸仁就不可避免的接觸到了東漢時期的糧食產量,稍稍仔細的一算,陸仁就在心裡驚呼說「怎麼東漢的糧食產量這麼低」。
現代的一畝是六十平方丈,而東漢的大畝為二百四十步,小畝為一百步,大致上就是一現代畝=1.4東漢大畝=3.38東漢小畝,而東漢的一石實際上只有26.4公斤,那麼一小畝三石的收成,換算到現代的畝產數,就只有26.的268公斤不到!
當然陸仁也知道袞州這片地頭不是徐州。徐州的梗稻種植面積廣,袞州這裡則是以當時傳統的粟為主,粟脫殼之後就是通常所說的小米,在產量上是比稻米要差很多。但無獨有偶,陸仁在臨穿越前閒得無聊看電視時碰上廣告轟炸,正好有一則小米種子的廣告因為做得不錯被陸仁記了下來,廣告裡說一般的小米品種畝產只有300-400公斤,而他們的雜交品種普遍800,種得好可以近千。
拋開那些可能有些假的高產數字,只取300這個最低值,那麼現代的粟畝產要比東漢時的畝產要多三十多公斤,換算成東漢制可是一石以上。即便是分攤到小畝上,產量也差了將近十公斤,換成東漢制可就是幾十斤了。看到這樣的差距,陸仁又怎麼會不驚呀?而且這還是沒和袁伯伯的雜交水稻去比,沒記錯袁伯伯弄出來的雜交水稻動不動就是一現代畝畝產上千公斤,真不知道能把這「歲入粟三石」給甩出多少條街去了。
此刻陸仁眼見著荀彧因為不放心,又拿起了竹簡大有要重新算過的意思,陸仁就趕緊的向荀彧道:「荀公放心,我沒搞混大畝和小畝,就是對一小畝只能歲入三石的事很吃驚而已。」
荀彧見陸仁這麼說總算是放了心,把竹簡放到一邊後向陸仁道:「看來義浩你去過不少富庶之地嘛!確實,有些地方的良田若是耕種得法,可歲入四、五石乃至十石之數,但一則那樣的良田極為稀少,二則早年間官吏為彰顯功績,下筆作書時浮誇之風過盛,因此許多書簡上記載的東西其實是靠不住的。」(注1)
陸仁聳了聳肩,完全就是順嘴說道:「粟的產量不高,為什麼不改種稻呢?」
「稻?」荀彧微微一怔,隨即搖頭笑道:「我到忘了,義浩你本是吳人,之前又居於徐州,這兩處田間都是以稻為主。只是義浩你有所不知,稻的歲入其實比粟還稍低一些,而且稻的苗禾較之粟苗也嬌貴得多,不太好種。」
陸仁一聽這話眉毛差點沒擰到一起去,心說不可能吧?我就算是沒學過農業,也知道水稻的產量要比小米高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年兩熟,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年三熟。不過這話陸仁沒說出來,因為陸仁知道自己肯定有什麼地方搞錯了或是沒搞懂,打算下次和雪莉聯絡的時候讓雪莉弄點這方面的資料過來看看。而且真論起來,「他」在研究地球生態系統的時候可沒少研究過地球上的種植物,相關的資料應該都是現成的。
事實上陸仁這個穿越者確實在這些事上還不太瞭解,主要是兩漢時期的耕種方式遠沒有現代這麼精細,而且當時以稻為主要種植物的南方開化程度不夠,耕作方式更是粗放得可以,說得難聽點就是把秧往地裡一插,偶爾的去除除雜草就沒什麼了,水稻旱種的事更是屢見不鮮,這個樣子的水稻能種出高產來那才是怪事。
甩了甩頭,把這些自己目前搞不懂的事情先甩去了一邊,陸仁取過了一件東西放到了荀彧的面前道:「荀公看看這玩意兒好不好用。」
荀彧接過來看了看,奇道:「這是何物?看上去有點像我們計數用的珠籌。」
陸仁道:「我叫這玩意兒『算盤』,用途其實和珠籌一樣,不過我敢說絕對要比珠籌要方便得多,還便於攜帶。你看,一、二、三、四、五,上進一位,再這樣……」
說實話,陸仁這是頭天來的時候,看見幾個吏員在那裡用珠籌算東西,一個珠子一個珠子擺來擺去的,弄得陸仁頭暈眼花。反正手上有倆閒錢,就找工匠粗略的做了這麼個算盤出來。至於算盤本身據說是關羽發明的,但陸仁到現在為止一直都沒有見到過,也可能關羽這會兒還沒有靈光一閃的把這東西弄出來吧?反正現在的陸仁是不想看見那些令他頭痛的珠子。
荀彧常常要和數字打交道,就算不是珠算高手也得磨練成珠算高手,而算盤的使用方法本身就與珠籌一脈相承,所以只是片刻之後荀彧就能用算盤進行計算,當然想做到辟哩啪啦的快速計算那還差了許多。
復又拔弄了幾下,荀彧就學著陸仁剛才的手法把算盤拿起來抖了抖,在嘩嘩之聲響過之後向陸仁笑道:「此物甚是便利,而且正如義浩所言,隨身攜帶也甚是方便。回頭我就命工匠以此為樣,多做一些發給相關吏員,相信他們在用熟之後也會甚感便利的。到是此物既為義浩所創,不如就稱之為『義浩籌』吧。」
「……」陸仁啞然,心說「義浩籌」?怎麼聽著像是「義浩愁」?我愁個啥啊我?所以趕緊向荀彧連連擺手道:「別別別,就叫算盤可以了。」
荀彧再笑:「隨你隨你,算盤就算盤吧。」
陸仁暗暗的擦了把暴汗,心說這種屬於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東西,我還是別去盜他的版才比較好。尷尬的笑了笑,又從袖袋中取出了一塊麻布交給荀彧:「荀公你再看看這個。」
荀彧看了看,再次好奇的道:「這些符號……」
陸仁道:「這些符號稱之為阿拉伯數字,不過據我所知是天竺人所創,專門用來記數用的符號。最大的特點是這些符號一筆可就,不像我們記個數就得寫個字那麼繁瑣。不過這玩意兒吧……荀公和吏員們恐怕會適應不了,用與不用就請荀公自己看著辦吧。」
荀彧大吃一驚:「天竺!?你流浪時曾去過極西之地,萬里之外的天竺!?」
「沒有!!」陸仁趕緊搖頭:「我沒那麼能跑!這個其實是我當年從一個天竺來我大漢傳教的僧人那裡學來的。」
荀彧也鬆了口氣:「嚇我一跳!據我所知,從中原去往天竺,打一個來回就得十幾年,可你今年才多大?」
陸仁乾笑,心說幸好我早有準備,而且知道東漢時佛教已人傳入了中國,不然扯上天竺真不知道會惹出什麼樣的麻煩。就是不知道荀彧這些已經習慣了「壹貳三肆」的人,能不能接受得了「1234」。
但見荀彧按照陸仁所標注的數字試寫了幾下之後就點起了頭:「雖是外幫符文,但不得不承認確實寫起來要方便多了。嗯……可先令吏員習之,稍加精熟之後便可使用。而且義浩你標明的比對之法也很細緻。」
陸仁弄這玩意出來,說白了其實是不想寫那些又繁又累的「壹貳三肆」。不過既然是要把這玩意兒弄出來,相應的標識比對就不能馬虎。因此除了人們常見的那種「壹=1,貳=2」之外,陸仁還特意的在十個數字之下點了相應數量的圓點。啥?不明白?去看看麻將牌裡的筒子牌你就明白了。
其實陸仁最擔心的還是荀彧能不能接受這些數字。不過陸仁的擔心有些多餘,因為漢唐時期可以說是華夏古代諸多朝代中,其開放性和兼容性最高的時代。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漢唐兩代才會成為華夏古朝中最輝煌的時代……
((注1:瓶子在查資料的時候有看到竹林七賢裡打鐵的那個嵇康在他的《養生論》裡說好的良田可以一畝十斛,換算成現代公制就足有937市斤,將近五百公斤的產量,如果種的是小米的話都比得上甚至是超過現代一般產量的小米了,是真是假還真不好說。這裡瓶子是把這種說法列入了浮誇之談裡。反正瓶子個人認為,當時要達到這種產量,除非是種植一年兩熟的水稻,小米在當時的生產性實在是不太可能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