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已完成)

 
uuuuuuuuuu 2015-11-13 15:45:2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53 226288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3 16:37
第十章 漁家課堂


    “去鼓島吧,那裡魚蝦很多,礁石也多,撒網捕不到。”泊珠一邊搖櫓一邊指著前方,她搖櫓的姿勢很好看,渾身充滿了活力,除了雙腳死死釘在船板上,整個人都在隨著木櫓的擺動而擺動,大腿肌肉繃得緊緊的,腰肢卻很柔軟。小船在她的驅動下,很快就駛離了連排船,在海面上乘風破浪前進。

    “不許亂看!”看到洪濤笑嘻嘻的盯著自己,泊珠臉又紅了。

    “我幫你划一會兒船吧,你都出汗了!”洪濤的臉皮絲毫沒因為穿越而變薄,一看被人家戳破了,也不解釋,還主動湊過去,接過了泊珠的木櫓。

    不到五分鐘,洪濤又把木櫓還給了泊珠。這玩意看著簡單,只是一推一拉的,但是上手之後,不管是推還是拉,就沒一個動作是順暢的,就算洪濤比泊珠力量大,但卻無法有效的划動這艘船,手掌還磨得生疼。不服氣不成啊,這就是技術,就是巧勁兒。

    從連排船到鼓島差不多五公里左右,不是說這個島距離海岸線有那麽遠,而是它在連排船的西邊,真正距離海岸不足三公里的距離。泊珠就像個永動機,不緊不慢的搖晃著身體,當她開始大口大口喘粗氣時,小船也搖到了島邊。然後就扶著木櫓,把頭巾摘了下來,擦著頭上的汗水,這時洪濤才看清楚,她的頭髮盤在腦袋後面,一邊一個髮髻,就像是兩個麵包圈。

    “小魚,小蝦,把網子扔下去吧。”洪濤也不多廢話,指揮著泊魚和泊蝦兩兄弟,把地籠的一頭扔進了海裡。上面已經綁好了大石頭,依靠它們的重量,這個網子會沉到海底,自己只需要抓好另一頭上的繩子就可以。等網子不再下沉,就把一個一米多長的竹筒綁上,然後扔到水裡當標誌物。

    “這裡深7米?”洪濤在來的時候,就把這根麻繩按照一米一個結的方式處理過,這是釣魚人一個基本功。每當到了一個陌生水庫,需要探探水的深淺時,就會用一根繩子繫上結,綁上一塊大石頭,划著船到窩子附近進行探測。這個一米的距離不是矇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記憶方式,洪濤自己量過,右臂從指尖到肘關節正好是50厘米。

    “兩丈二尺……”泊珠也拿起一根繩子,綁上石頭沉了下去,然後提上來,把浸濕的地方在船舷上量了量,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哦,這是一尺?”洪濤很快就發現了端倪,在船舷內側的木頭上,刻著兩個記號,記號中間的距離大概有半米多,難道這是宋代的一尺?

    “兩尺……你說的一米是多長?”泊珠伸出兩根手指,然後又好奇的問洪濤的計量單位。

    得,這下有事情做了,先互相了解一下不同的度量衡單位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光和泊珠要一起討論,洪濤還把泊魚和泊蝦兩個孩子叫到一起,一點一點的教他們一尺和一丈的關係,一米和一厘米的關係。但這個進度有點慢,他們倆不識字,更不會數數,加減法也無從談起,十進位還湊合理解,到了百進制就糊塗了。

    不過沒關係,反正要在這裡等一下午呢,洪濤乾脆先當起了他們的數學老師。連帶著泊珠一起,先教他們背乘法口訣,然後再教他們在船板上用砍刀寫自己的名字,至於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洪濤就顧不上了,他自己也不會寫繁體字,湊合學吧。

    越是無知的人,對知識的渴求度就越高。泊珠、泊魚和泊蝦雖然嘴上不說,但對於能上學認字還是很看重的,所以也不管洪濤教得對不對,都規規矩矩的坐在船板上聽洪濤講課,誰也不多說一個字兒,老實極了。然後洪濤又針對性的出了幾道題,比如說一條魚賣了三文錢,十條魚賣幾文錢啊?二十條呢?三十條呢?如果這些魚裡有大有小,大的賣五文錢、小的賣三文錢,十條魚裡三條大的、七條小的,一共能賣多少文錢?

    這些簡單的算數題,把泊珠她們三個搞得暈頭轉向,數完了腳趾頭數手指頭,最後急了三個人一起數,也總是數不清。但是當用洪濤教她們的乘法口訣算出來之後,立刻就高興了,泊魚專門站在洪濤身後,舉著破帆給老師擋太陽,泊蝦則端著粗瓷碗,恭恭敬敬的等著老師想喝水的時候趕緊遞上去,泊珠也沒閑著,她把頭巾用海水洗了又洗,只要洪濤一擦汗,她立馬把頭巾送上。三個人每人都忙碌著,就這樣也沒耽誤學習,一下午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大家還湊在船上背乘法口訣呢,太陽西斜都不知道。

    “阿珠,又作怪!”突然,一聲大喊從船邊響起,嚇了船上的四個人一跳。

    “阿爺!都怪你,我又忘了……”阿珠正在背口訣呢,好不容易過了五,剛要往六衝擊,這下全忘了,急得她拿起自己的頭巾就向著旁邊泊福的船上扔了過去。

    “阿爺,我會寫我的名字了,濤叔教我的,你過來看啊!”泊魚和泊蝦看到他們的父親,也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績,可惜船板拿不起來,急得他倆直蹦高。

    “福伯、黃伯……阿……阿爺!”洪濤轉身一看,泊福、黃海、陳名恩的幾條小船結伴都回來了,前面的稱呼倒還順溜,但是叫阿爺還有點生疏。

    “呵呵呵,我看看你寫的,嗯……泊魚,是對的!泊……蝦?這是澳洲的蝦字?”陳名恩聽到洪濤叫他阿爺,笑得很親切,把船湊了過來,趴在船幫上探頭看了看船板上那些字,有些他認識,有些不太一樣。

    “我們那邊最初學的也是漢字,後來為了簡單,就把筆畫多的簡化了一下,原本的字年輕人都不學了,我不會。”洪濤乾脆把簡化字的原理給講了出來,信不信的隨便吧,反正也不去考試,無所謂。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3 16:40
第十一章 先進生產力


    “有道理,不管怎麽說,小魚小蝦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就好,就好……”陳名恩並沒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的問題上多糾纏,他拍著小魚小蝦的腦袋,轉頭衝泊家父子點了點頭。

    “阿爺!阿爺!我還會數數了,可以數到三十!”泊魚還嫌大人誇自己不夠多,又開始背誦乘法口訣。

    “好啊!好啊!這是九九歌,背得沒錯!”陳名恩覺得自己這個乾兒子沒給自己丟人,半天時間就已經教給孩子們這麽多東西,至少不算吃白飯的。

    “學那個沒用,我們疍家仔多打魚才是好孩子。”泊福看來是和洪濤較上勁兒了,凡是洪濤擁護的他就反對,這時又是他出來掃興,連泊小二和泊小三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阿珠,讓你阿爺看看我這個新疍家仔是不是好孩子,我們去起地籠!”洪濤並不討厭這個泊福,老人嘛,有的開通有的固執,這和人的好壞沒有必然聯繫。與其和他在嘴上爭辯,不如給他來點實際的,那個地籠也下了一下午了,多少總該有點收獲吧?

    小船有石錨,雖然有海流,但漂不遠。洪濤起了錨,泊珠猛搖櫓,很快就在幾十米外找到了那截竹筒,洪濤從船上探身抓住了竹筒,順著下面的麻繩開始慢慢往上拉。別看三片網加上幾圈竹辮子在岸上沒多重,到了水裡死沉死沉的。這時候還不能玩命猛拽,一旦網體掛在水底石頭上,就有可能把麻繩拉斷,這玩意比後世的尼龍繩強度差遠了。

    隨著海底一陣水泡翻滾,洪濤覺得手裡微微一輕,好了,地籠被拉起來了,這就好辦,緊倒幾把,一個黑乎乎的圓筒掛著一些海草就露出了水面!

    “啪啦……啪啦……啪啦……”隨著一陣密集的撞擊聲,洪濤提著的心終於算是放了下來,不管魚多魚少,反正這頭一炮算是沒放空,聽聲音籠子裡不止幾條魚,還等著什麽,拉吧!

    “魚,好多魚!噗通!”泊魚站在船頭眼疾嘴快,還沒等地籠完全出水,他就發現裡面魚很多了,乾脆直接就跳了下去。海邊的孩子沒有不會水的,疍家孩子更是從小就泡在海水裡長大,下水之後的泊魚一個猛子就扎到地籠下面去了,背著地籠往上拱,生怕繩子不結實或者網不結實,把這些魚跑掉。

    “別拉……下水抬!太沉網會漏!”這時福伯也顧不上和洪濤鬥嘴了,地籠已經基本拉出了水面,裡面一片黑乎乎、白花花,不光有魚,還有蝦、蟹,擠成了一大團。洪濤粗略的估計了估計,大概三十多條吧,百十斤得有了,個頭沒有太大的,但也不小,其中有幾條大石斑讓他忍不住都吞口水了,這要是弄點豉汁上鍋清蒸……

    泊珠反應也不慢,幾乎跟著泊魚一起跳了下去,再加上黃浪,三個人在水裡抬,洪濤和泊蝦在船上拉,終於算是把地籠安全的弄了上來。其實漁獲在洪濤看來,並不太多,8個格子只裝滿了一格半,大概就相當於直徑一米、高一米二的一個大桶裝滿了,一百四五十斤的樣子。不過泊、黃、陳三家人對地籠這個收貨明顯有點喜出望外了,可見他們真是沒怎麽有過大收獲,還好意思自稱水上人家呢,丟人啊!

    一個只釣過魚從來沒正經打過魚的後世混子,到了古代就比專業漁民還牛X嗎?確實,只要和白洋澱、河南、山東一帶的專業漁民接觸過,是個人到了古代,就是捕魚的祖宗。這不是洪濤厲害,而是後世裡那些善於總結、善於發明的漁民們太厲害了。

    洪濤不止一次在水庫裡見過他們捕魚,也不止一次用幾包煙、一瓶酒賄賂過他們,從他們手裡買幾條十多斤重的鮮活水庫野生大胖頭魚,然後切成兩半,放到泡沫箱子裡用冰塊凍上,拉回城裡熟悉飯館,讓廚師給做魚頭泡餅吃。那個味道好極了,從市場上買的魚任憑廚師手藝再高,也做不出這種味道來。

    除了買魚之外,平時這些漁民勞作之餘,也會到洪濤釣魚的陣地上聊聊天、喝喝酒,大家一熟悉,又沒什麽厲害衝突,話題自然也就好聊多了,能說的不能說的他們都會和洪濤說。就打漁這個手藝,發展到後世,已經到了極致,不管是海裡還是淡水水庫,你只要敢承包給他們,他們就百分百能讓你這裡一個巴掌大小的魚苗都見不到,直接就給你清了庫了。

    90年代上過他們這種當的水庫不止一個兩個,很多水庫覺得他們給出來的承包打漁價格合適,就承包出去了。結果等這群人一走,直接就變成了死水,連放魚苗帶換水,折騰好幾年都緩不過來,就這麽厲害!

    他們既不用電也不用炸藥,絕對守法,使用的辦法就是迷魂陣和地籠。對於打魚人來講,中下層魚是很難捕撈,尤其是鯉魚,它們碰到網之後,不像草魚、鰱魚一樣四處亂撞,而是順著網向下游,找到網底和水底的縫隙之後,就鑽出去跑了,這一點在北方山區水庫尤為明顯。

    用地籠,大大小小各種規格的地籠來捕撈底層魚,效果非常好。中上層水域再布上迷魂陣,來來回回清幾遍,這個水庫裡基本就沒魚了,如果網眼夠小的話,連蝦都沒有了。這不是洪濤的智慧,這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管這個智慧是好是壞,它也是智慧,所以說洪濤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用了別人的智慧而已。就算疍家人再專業、再專精,差了上千年的積累,他們相對洪濤來說,也是徒弟輩兒的。

    “你真厲害,比我阿爺還厲害!”當泊珠被洪濤從水裡拽上船,她都來不及抹一把臉上的海水,就呲著大白牙給了洪濤一個甜美的笑容。此時洪濤終於看到她的身材了,衣服濕濕的貼在身上,還不錯,勉強及格吧。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3 16:44
第十二章 海上吉普賽


    “海上風大,別感冒,去換上我這件乾衣服。”看著泊珠熱烈的眼神,洪濤只能迎合迎合。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她,讓她去船尾換上,就是最恰當的表示方式,也是最恰當的感謝方式。沒有這個心直口快、敢愛敢恨的女孩子,自己恐怕沒有這麽快就能在這些疍家族群裡站穩腳。至於以後是不是娶她,洪濤不打算抵抗了,抵抗也是徒勞的,想發展必須有助力,這幾家疍家人就是自己唯一的助力。後世裡為了發展很多人都可以娶老太太入贅,自己娶個黃花大姑娘,不虧!

    “好伢子,有了這個籠子,你很快就能娶媳婦啦!”黃海別看剛認識洪濤,但他是個熱心人,對於洪濤這種敢於創新的舉動一直持支持態度,此時這上百斤魚蝦蟹也證明了他自己的眼光,所以他笑得很開心。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網是大家的,魚蝦也是大家的,我們回去分了它,阿珠,開船嘍!”洪濤並沒謙虛,但也沒驕傲,如何用利益把別人綁在自己身邊為自己所用,他已經實踐了兩輩子,很有心得。適時的給別人一個希望,自己就能收獲到信任。信任這個東西平時看起來沒啥用,但關鍵時刻比金子還貴重,有錢都買不到,必須平時刻意去積攢。

    “阿爺,阿哥,開船嘍!”泊珠美滋滋的躲到破帆後面,背著身換下了濕衣服,穿著洪濤那件男人的上衣,寬寬鬆鬆的拉住木櫓,搖得格外起勁兒。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這艘小船一馬當先,連她哥哥都追不上她。當然了,洪濤的帆使得也很好,在順風的情況下,他能讓這張破布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穿越到大宋朝的第二天,洪濤就找到了自己的歸屬,並且獲得了這個時代人的認同,這個結果讓洪濤自己很欣慰。不管認同自己的人多不多吧,至少說明自己的生活技能、與人交往的技能又長進了,沒白穿越這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長進。一百多斤漁獲,分到三家人手裡,也就沒多少了,但是大家都很高興,越是原始的社會,就越看重合理的分配制度,哪怕是一條魚,也暖人心。

    漁獲是洪濤撈的,這是三家人的共識,不管洪濤如何謙虛,就連和他一起製作地籠的泊珠,也不搶洪濤這個功勞。在他們看來,洪濤是個讀過書的人,所以才有這種好辦法,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別人不能搶,也搶不走。既然漁獲算是自己的了,那洪濤就有權處理它們,於是洪濤又開始利益均霑了,這些漁獲不能說是給,得說是應得!

    啥叫應得?股份唄!出一張漁網,那就是兩份股份;幫著做地籠,也有一份股份;自己出了主意,占個大頭,三份股份,一個小型合作社就算成立了。泊家占股份兩成半,一張漁網和出力做地籠所得;黃家占股份兩成半,一張漁網和出力做地籠所得;陳家占五成股份,一張漁網加洪濤的技術所得。

    大家不知道啥叫股份,也不懂合作社和股份公司,但是對洪濤這種分配方式,都豎了大拇指,兩個字兒,公平!出物出力出主意都有好處,沒有人覺得自己虧了,也沒有人覺得誰在剝削誰,這就是好辦法!

    做為大股東,洪濤從自己的漁獲裡拿出一部分,讓泊珠和幾位嫂子、侄子收拾好,晚上接著吃大米飯、海鮮鍋。大米不多了沒關係,明天陳名恩就會划著小船沿著寧遠河逆流而上,去幾里外的崖城鎮裡換大米。大家也看出來了,洪濤嘴很饞,吃不慣芋頭,既然有漁獲了,就算天天吃大米飯也不為過。

    當然了,泊福依舊是那個反對者,他不是反對洪濤,而是反對他的做派和驕奢。這個老人比較守舊,不喜歡變化,所以看不慣洪濤。這並不是反對洪濤,相反,他覺得他是在關心洪濤,少吃幾頓大米飯、少吃幾頓海鮮鍋、別用那些海貨去換黎人的新布,攢下來早日有自己的船,就能娶泊珠過門了。在疍家人裡,沒有自己船的男人,都算伢子,意思就是吃父母喝父母的孩子,不受尊重。

    疍家人喜歡喝酒,他們常年生活在水上,年老之後都有關節炎之類的疾病,為了抵抗潮濕,只有喝酒,還是他們自己泡製的藥酒,裡面有好幾種海產品,據說每天喝一點,可以祛濕,好像還能壯陽。

    在這個問題上,洪濤很注意,他可不想老了之後骨頭節都腫成饅頭大,不動都疼,那自己就還得自殺,忍不了!目前他還解決不了這個居住問題,就算以後有了自己的船,照樣解決不了。他問過陳名恩和泊福,能不能去岸上住,得到的回答讓洪濤很意外,他們說可以!

    疍家人是常年生活在水上,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屋子,只是不經常回去住罷了。這個屋子就建在沙灘邊上,有點像傣家的吊腳樓,下面用竹子撐起來,上面鋪上木板,四周和屋頂都用竹子和樹葉遮蔽。漲潮的時候,海水就在木板下面一米多遠,落潮之後,房子就在沙灘上,還得爬著梯子上下。

    這些疍家人每個季節都在不同的海域裡捕魚,這時候只能住在船上,只有在魚蝦最少的季節,他們才會返回自己房子所在地。這一點有點像北方的遊牧民族,比如說蒙古人。他們是逐水草而居,哪兒的水草豐美,他們就趕著羊群去哪兒,然後搭個帳篷就住了。疍家人則是追著魚群跑,哪兒有魚他們就去哪兒,白天捕魚,晚上就睡在連排船上了。

    相對來說,疍家人比蒙古人的活動面積更大,從中國南海一直延續到東南亞各國都有他們的蹤跡。從這點上比較,他們更像歐洲的吉普賽人,趕著一輛大篷車,走到哪兒算哪兒,居無定所。而且吉普賽人和疍家人的社會地位也很像,他們在歐洲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讓他們定居,也不許他們從事很多行業,全是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的族群。唯一的區別就是吉普賽人流浪在陸地上,而疍家人流浪在大海上。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3 16:49
第十三章 初窺南宋


    泊家、黃家、陳家還有四五家人的居住地都在振州灣,那裡是吉陽郡的治所所在地。振州洪濤知道在哪兒,它是三亞市的古稱,至於這個吉陽郡嘛,洪濤和陳名恩、黃海這兩位在疍家人裡見識比較廣的人連比劃帶寫的聊了半天,終於知道是個什麽所在了,從而也知道了在南宋時期,海南島行政區的大致劃分。

    此時海南島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它隸屬於廣南西路。至於廣南西路都包括哪些地方,陳名恩和黃海誰也說不清,他們雖然見識比較廣,但誰也沒出過海南島這塊海域,頂多是去瓊州府幫朝廷拉過大米,從對面的雷州半島把大米拉到瓊州府來。洪濤大概想像了一下,這個瓊州府應該就是後世的海口市。

    這個年代的海南島是廣南西路下面一個州府,叫做瓊州府。但瓊州府並不統轄海南島的全部,它的管轄區域只有瓊山縣、臨高縣、澄邁縣、文昌縣、樂會縣五個縣。這五個縣的名稱和後世差不多,洪濤按照自己腦子裡的地圖對照了一下,瓊山縣應該就是海口市的瓊山區;臨高縣和後世的臨高縣應該是一個地方;文昌縣後世也有,只不過升級成地級市了;澄邁縣後世也有,唯獨樂會縣洪濤不清楚是哪兒。但是按照這個轄區分布看來,很可能就是後世的瓊海市,等於瓊州府把海南島北部的發達地區全管轄了。

    那西南東三面誰來管理呢?除了這個瓊州府之外,宋朝還海南島上設立了三個軍鎮,分別為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這個軍不是郡,這些地方很不發達,當地少數民族眾多,所以不由宋朝政府管轄,而是歸軍鎮管理,有點像後世的軍區軍管。

    南寧軍的轄區有三個縣,分別是昌化、感恩、宜倫,軍治為儋州。昌化可能就是後世的昌化港;感恩洪濤也去過,就是後世的東方市,那裡有一個感恩鎮;宜倫縣洪濤還真不太清楚,估計也在島的西南部附近;儋州就好找了,後世海南島上也有儋州市。

    萬安軍下轄兩個縣,分別是萬安縣和陵水縣,軍治為萬寧。這個萬安縣洪濤沒印象,陵水縣和萬寧市是後世旅遊團必去的景點,當地有很多黎族風俗村可以參觀。

    吉陽軍下轄三個縣,分別是崖縣、臨振縣、寧遠縣,軍治振州。崖縣就是陳名恩明天要去的那個崖城鎮,寧遠縣就在寧遠河西側,臨振縣洪濤知道,就是後世三亞市的一部分,而這個振州就是三亞市靠海的地方。

    一州三軍,就是南宋在海南島的行政區劃分,這四個行政區互相沒有統領關係,全部向廣南西路負責。可是海南島中間還有一大塊地方呢?難道沒人管嗎?

    確實,海南島中間是山區,那裡是以黎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誰也管不了。之所以設了三個軍鎮把中間包圍住,就是為了防範這些少數民族造反的。不過越是靠近島邊緣的少數民族就越溫順,疍家人與當地黎族的關係不錯,大家都是被歧視的族群,所以也就別互相敵視了。黎人用雞鴨豬和紡織品換取疍家人的魚、鹽,很有點經濟互補的意思,疍家人穿的那種黑色、藍色的粗布,就是黎人紡織出來的。

    洪濤本來還想問問這時候宋代朝廷在海南島的官員情況,但是陳名恩和黃海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洪濤,他們一輩子,能見到的最大官員,就是振州城裡的稅官,連品級都沒有,再大的官員他們也沒見過,更不知道。至於物價嘛,他們倒是知道一點點,大多是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不過這個價格也有點麻煩,因為在南宋有兩種貨幣並行,一種叫會鈔,一種就是銅錢。

    會鈔就是朝廷發的紙幣,假如官府雇傭民間勞動力,給的工資就是這種紙幣,如果朝廷要買民間的大宗貨物,給的也是這種會鈔。雖然說這種紙幣的面值和銅錢一樣,但是在民間,老百姓一般都不愛用這玩意。於是拿會鈔買東西,和用銅錢買東西,就是兩種價格了,價格差還非常大。大多少呢?別的地方不清楚,反正在振州城,這個價差可以在十倍到十五倍之間浮動。

    比如說吧,今年春天的稻米是二貫八百文錢一石,這是銅錢價格,會鈔價格卻是三十貫左右。小麥的價格在海南島更貴,一石要四貫,會鈔直接到了70貫。考慮到一貫銅錢目前只有800多文,和會鈔的價格差就更大了。海南島上大米和麥子的價格要比內地貴很多,因為這裡目前耕地不多,更不產麥子,大部分米麵全靠從大陸輸入,考慮到此時的運輸成本,估計在內地的產糧區,價格還要低不少。

    至於這個一石到底有多重,黃海的船裡有個大斗,裝滿了米之後,洪濤倒在自己衣服裡兜著掂了掂,10斤多點。這個靠手秤重的本事也是釣魚練出來的,20斤以下的魚,洪濤用手提起來,就能估量個八九不離十,上秤秤,誤差不超過百分之十。還有釣魚人的技能更絕,都不用上手,拿眼一看,就知道大概重量。這都是在水邊閑的沒事兒幹,一次一次練出來的,無它,手熟眼熟耳。

    不過洪濤還是不清楚宋朝這個重量單位,因為這個斗是容積,你用它裝米一斗是十多斤,你用它裝石頭一斗就不是十多斤了。度量衡這個問題洪濤必須要搞清楚,既然想造船去遠海,那沒有統一的度量衡,至少是自己能換算出來的度量衡,就永遠沒法把船造出來,造出來也不太靠譜。現在宋朝的尺和後世米之間的換算關係,洪濤基本搞清楚了,下午在船上洪濤用繩子比劃這船幫上那兩道刻痕搗鼓了半天,如果這兩道刻痕準確的話,那一宋尺差不多等於後世的一尺,稍微短一些,可以忽略。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3 22:49
第十四章 合作社


    另外這頓海鮮鍋還換來了一個重要消息,就是泊珠的問題。她今年已經開18歲了,按照疍家人的習慣,她早就該是孩子媽啦,不過泊珠卻很難嫁出去。原因嘛,很簡單,泊珠是個不祥的女人。她出生的時候就把母親方死了,難產!而在她十歲那年,她又把她的大哥,也就是泊福的大兒子一家三口全都方死了。當時她大哥正要趕大海,結果她蹲在她大哥的船頭噓噓了一泡尿,然後他大哥一家三口的船就再也沒回來。

    有了這兩個事跡,泊珠就嫁不出去了,疍家人對大海非常迷信,由於出遠海追逐魚群很危險,所以他們把對大自然的不解全都歸於神靈,任何對神靈不敬的行為都被視為大敵,對神靈不敬的人,誰敢娶回家去啊,就算泊珠長成疍家人裡的第一美女,也沒人敢娶。

    這倒便宜了洪濤,泊福只有這麽一個女兒,縱然她被其他人視為不祥,泊福還是希望能給她找一個歸宿,結果洪濤正好來了,還入了疍民,這不是天賜的女婿嘛。別人可以嫌棄泊珠,但洪濤應該不能。再說了,泊珠自己好像也對洪濤很中意,泊福之所以能容忍洪濤指手畫腳干涉疍家人打漁的事情,也全是為了他這個寶貝女兒。

    當晚,洪濤又失眠了,其實他穿越過來之後,一共就睡了兩晚,全沒睡著。這倒不是在想泊珠的事情,而是在想如何能盡快讓自己富裕起來。買不買船先放一邊,先給自己在岸邊蓋一座竹樓吧,再弄一張木床,中間用幾層麻繩編成細密的網,這就是原始的席夢思床,否則天天睡這個梆硬的船板,還得睡不著!

    可是吧,想來想去,一個迅速致富的辦法也沒想出來,只能是先把捕魚的效率提高。據黃海說,一條兩斤重的鮁魚可以賣八文錢,一貫就是一百多條啊!就算全是那種可以賣二十多文錢的石斑魚,這也得五十條啊!一隻兩斤重的大青蟹才賣十多文錢,這尼瑪是誰定的價格?吃海鮮難道比吃大米還便宜,還有沒有天理啦!

    罵是這麽罵,其實洪濤自己也知道,這個價格很合理,因為這邊太窮了,不光疍家人窮,陸地上那些土人們也窮,頂多比疍家人強點有限。大米飯都吃不飽,沒事還得用芋頭充饑,誰有那個閑錢來買海鮮吃啊?要想賣出高價,那就得把魚拉到振州、瓊州去,那裡有市舶司,往來大陸和東南亞的客商很多,他們才有閑錢去吃海鮮,越是珍貴的漁獲,在那裡就越能賣出高價去,如果能把這些鮮魚販到廣州,那價格就更高了。

    可是吧,不管是振州、瓊州或者廣州,當地的疍家人漁船很多,用後世的話講就是漁業資源有點枯竭了。要是從遠處販運吧,船速太慢,光靠手搖櫓一天也走不了多遠,把人累死也不可能及時把海鮮送到。如果海鮮不新鮮了,那誰還吃啊,有些魚種出水即死,放半天口味就變了。靠風帆吧,更不靠譜了,什麽時候刮風、什麽時候不刮風,誰也說不準,頂風順風更是無從提前預判,光指望一年兩次的季風不管用。

    其實疍家人也不傻,人家早就知道靠著大城市能賣好價錢,所以才會有那麽多疍家人聚集在大城市附近的海域,雖然漁獲少,但售價高,背著抱著一邊沉。

    琢磨了一宿,合算洪濤白琢磨,又回到了原點。想多掙錢,就得多撈魚,想多撈魚就得遠離大城市,想遠離大城市又多掙錢,就得船速快,想船速快就得造新船,想造新船就得有錢……這一大套說一百年,還是一個問題也解決不了,所以洪濤揉了揉眼睛,乾脆還是起床吧。外面已經有動靜了,今天自己還有不少任務呢,帶著一群姑娘媳婦去沙灘上繼續製作地籠就是首要。

    昨天的收獲,已經讓大家認識到了知識的力量,一個小小的地籠加上一個外鄉人、一個姑娘、兩個伢崽,一下午的收獲和他們五條船基本持平,而且還不用往遠處跑,毫不費力。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那洪濤也就不用在這裡混日子了,沒出路。就連最保守的泊福也把船艙裡的一張舊網、一張新網都貢獻了出來,因為洪濤昨天分配漁獲的時候定下了規矩,以後地籠、滾鉤、螃蟹籠子這三種捕魚方式將是這個小團體共有的財富,誰也不許獨自經營,要想用,就得大家一起湊份子辦個合作社。

    啥叫合作社,大家都不清楚,反正這個外鄉伢子嘴裡全是新鮮詞兒。叫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家投入的人力、物力多,誰家就能多分漁獲,除了洪濤那三成技術投資不變之外,剩下七成都是按照這麽算的。疍家人也不全是活雷鋒,怎麽能讓自己家裡多賺一些,這個帳誰心裡都清楚。

    在泊黃陳三家裡,泊家最富,因為他家兒子最大,勞動力也最多,要不是大兒子一家死得早,現在孫子都能獨自下海了,說不定重孫子都抱上了呢。黃家稍稍弱一些,他家兩個兒子結婚的彩禮錢剛還完沒幾年,家裡沒有什麽積蓄。陳家最窮,陳名恩只有一個兒子,老伴兒也死得早,勞動力嚴重不足,這也是他要收洪濤當乾兒子的目的之一。

    洪濤既然想借助他們三家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就必須平衡三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人這個玩意,往往是能共患難但不能同享福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性。沒有合作社的時候,大家一起吃糠咽菜都挺樂呵,一旦有了財富,那誰多了誰少了就是個大問題。輕則互相起了猜忌,感情越來越淡,重則直接起矛盾,合作社也別合作了,大家全都自己單幹去了。目前又沒有什麽專利限制,地籠、滾鉤、螃蟹籠子都是非常容易學的手藝,誰看幾天都會做,到時候自己就成了光桿司令,光靠陳名恩父子的力量,自己得何年何月才能積攢夠造新船的財富來啊?所以必須要讓他們平均,大家共同致富!
bar524933 發表於 2015-11-15 19:09
第十五章 全體動員

    洪濤和三家商量好了,泊家、黃家都不能超過三成股份,自己和陳家也只拿三成,剩下一成是各家婦女的,很多後勤工作以後還需要她們幫忙,一點利益都不讓她們佔,洪濤覺得會嚴重打擊她們的工作積極性。雖然這個年代的婦女基本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沒什麼社會地位,一分錢不給也得幹活兒,但洪濤不會去入鄉隨這個俗。他堅信,男人能做的工作,婦女大部分都能做,自己提高了她們的社會地位,是雪中送炭的好事兒,早晚會有得到回報的一天。有百利而無一害,為什麼不去做呢?

    泊黃陳三家人並不清楚洪濤這個帶著上千年超前記憶、披著羊皮的餓狼心裡在琢磨什麼,他們只是本能的覺得洪濤辦事兒很有古人之風,很公平,很對他們胃口。於是這個合作社的事情,就慢慢成了洪濤來主導,泊黃陳三家為輔助。這就有點像一個董事會了,洪濤當董事會主席兼ceo,泊黃陳三家是董事,大家有什麼事情可以一起商量,洪濤權利稍微大一些,但也不能為所欲為。

    平衡!這個詞很重要,一切想持久的事物,必須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否則無法持續下去。不管南宋朝還有多少年會完蛋吧,反正洪濤要做好在這裡生活大半輩子的準備,並不是玩一把就跑,所以一個可持續發展、又能讓自己所控制的基層小組織是非常非常必要的。這就是自己以後發展壯大的火種,能不能平地起高樓,就看這個地基牢固不牢固了。

    “伢子,阿爺要進城去了,你真不想跟咱去看看?”當洪濤還蹲在船幫邊上,用一根小木棍蘸著粗鹽在嘴裡來回搗鼓的時候,陳名恩已經收拾了要拿去崖城鎮換東西的漁獲,站在小船上看著自己這個怪異的乾兒子,滿臉都是慈祥。

    “您去吧,我以後有功夫了再去看看,路上小心些,早去早回。噢,對了,鐵鉤子的圖紙您拿好了嗎?一定要用最好的鋼來做,不怕貴。”洪濤是真的很難把阿爺這個詞兒叫出口,他已經私下和陳名恩溝通過了,自己會慢慢適應,讓他別見怪自己不經常用阿爺稱呼他,這不是對他生分,而是還不太習慣。

    “放心吧,阿爺不是你福伯,不小氣也不糊塗!”陳名恩對洪濤的叮囑沒有厭煩,反倒覺得有個小輩兒能關心自己挺自豪的,順便還擠兌了一下每天都和洪濤做對的老夥計。

    “我也跟著你去,那麼多財貨,我不放心!”泊福並沒生氣,他的守舊、固執也不是這一天兩天才表露出來的,洪濤沒出現時,他也是這個做派。聽了陳名恩的話,他乾脆跳到了小船上,表示對陳名恩一個人進城不放心。

    “你啊,就是一輩子操心的命,伢子們已經大了,不用你整天盯著……”陳名恩也不在意老夥計跟著自己一起去,多個人還能多個聊天的呢。當下搖起木櫓,駕著小船慢慢向西邊那個河口裡駛去,一邊搖還在一邊規勸泊福。

    “鐵鉤我不心疼,可那多黎布做何用?你家伢子說的你就全應承,就不怕他敗光你的家!”泊福也不示弱,大聲和陳名恩爭辯著,海上人家說話都是大嗓門,聲音小了被海風、海浪一攪合,聽不見。而且這些疍家人也不在背後議論人,不管好壞,他們都會當面說,不怕被人聽見。

    “伢子,別聽那老漢的,他是指望著攢出嫁妝來給阿珠呢,早晚還不都是你的,哈哈哈哈!你們幾個利落些,磨個刀要磨到太陽出來嘛!”看著陳名恩和泊福的小船慢慢走遠,風中還不時飄來兩個老人的爭論聲,洪濤停下了刷牙的大業,蹲在船上心裡有點壓力。這時給他增加壓力的人又來了,黃海也蹦到了小船上,一邊拿洪濤和泊珠的事情說笑,一邊招呼著黃家、泊家和陳家的幾個兒子趕緊出發,他們要去山上給洪濤砍竹子。布匹、鐵鉤、麻繩這些東西疍家人不會生產,只能用漁獲去和黎人、漢人換,但竹子就不需要了,有的是力氣,自己砍吧。

    “嘿嘿嘿嘿……”幾個漢子聽了黃海的喊聲,也紛紛拿起砍刀,跳上了船,還不時回頭衝洪濤傻笑。這三家的幾個兒子,雖然最大的都30多歲了,性格卻和小孩子一樣,除了幹活、吃飯之外,全是悶葫蘆,一腳踢不出兩個屁來。高興的事情他們就笑,不高興的事情他們就低著頭不出聲。

    “阿珠!開工啦!”洪濤就算是臉皮再厚,被一大群大老爺們盯著,還不時呵呵笑幾聲,也不太自在。牙也不刷了,這個麻繩太硬,蹭得牙床子生疼,刷牙成了他目前最艱鉅的任務,只能輕輕的、慢慢的一點一點蹭。

    三家的好漁網都已經被合作社徵用,很快就會變成地籠,僅剩下兩三張破漁網也無法再出海打漁,於是昨晚吃飯喝酒時洪濤這個董事長順便給各位董事們開了一個小會,安排了一下今天的工作重點。

    陳名恩、陳琪鴻父子負責去鎮上交換、出售漁獲,這個工作只能由他來幹,因為他識字,漢話和黎語都會,以前這個工作也都是他去,不容易上當受騙。這些漁獲除了換一少部分大米之外,剩下的全部用來換取鐵鉤子和黎布。鐵鉤子的圖紙洪濤已經用木炭在一塊木板上畫好了,大小都有尺寸,拿著木板去找鐵匠打造即可。黎布陳名恩也有樣品,那是一種非常厚實的棉麻混合織物,原本是用在疍家女的衣服上,就是袖口和領口那一圈黑色,洪濤覺得拿這玩意當帆用應該不錯,雖然比不上後世那些化纖織物,但有總比沒有強。靠手搖木櫓和原來那種破布帆,小船跑不遠也跑不快,他要把後世op艇上的三角帆弄出來,給疍家人的小木船插上一對兒小翅膀,不敢說能飛吧,至少是能撲騰了。
bar524933 發表於 2015-11-15 19:16
第十六章 婦女主任


   本來洪濤也想跟著陳名恩進城去看看這個年代的大宋朝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不過陳名恩一說進城的規矩,洪濤立馬就表示自己留在海邊還有很多工作要幹,以後再去吧。
   低頭走、不能走路中間!這就是疍家人上岸進城、進村的規矩!洪濤覺得自己忍不了這個規矩,誰敢欺負自己自己就揍他!還尼瑪要低頭、溜邊,憑什麼啊?走個路都被歧視,進城之後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想和觀光客一樣四處看看肯定不太現實,所以為了避免自己進城去惹事,還是別去了吧。其實看不看宋朝人的生活對洪濤而言用處不大,他壓根也沒想去融入這個朝代,自己過自己的生活挺好,等自己有了新船,別說宋朝人,全世界的人都得仰望自己,還尼瑪低頭溜邊?姥姥!

    黃海和三家的兒子們也別閒著,他們要去弄竹子,越長、越直、越粗的越好。這些竹子就是製作地籠、滾鉤、螃蟹籠的主要原材料,還是洪濤用來製作三角帆的支撐物。

    至於洪濤自己嘛,他現在是三八紅旗手,帶著一群女人和孩子,蹲在沙灘上織補漁網,製作地籠。一共6張漁網,要製作兩個十多米長的地籠,工作量還是不小的。其實洪濤最清閒,他既不會編竹子,也不會織補漁網,唯一在工作的就是那張閒不住的嘴,起到了宣傳隊的作用。一會兒講個誰都沒聽過的神仙故事,一會兒又給大家唱個據說是他家鄉的歌曲,把這群大姑娘小媳婦連同半大孩子們逗得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早就忘了疲勞,不光不耽誤幹活兒,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疍家人也和大海一個性子,能歌善舞,而且絕不扭捏,只要興致來了,能唱就唱,能跳就跳。有了洪濤這麼一個口販子,沙灘上立馬就成了篝火聯歡會,你方唱吧我登場,唱美了還得圍著篝火跳兩圈。洪濤也不用避嫌,疍家女孩子沒那麼多講究,更不忌憚和男性接觸,所以他還在阿珠那幾個嫂子敲打竹筒的伴奏下,帶著阿珠在沙灘上翩翩起舞了一會兒。雖然疍家女豪放,但讓洪濤這麼摟著轉來轉去,泊珠也是渾身僵硬、面紅如血。不過她真是膽子大,只要她自己喜歡,再出格的事情都不在乎,硬生生堅持了下來。而黃海的小閨女黃沙膽子就小多了,就算大洪濤也不敢去調戲她,她是陳琪鴻的未婚妻,疍家人性子直,有矛盾經常是拳腳相向,搞不好還得動刀子。

    當然了,也不能光調戲人家女孩子玩,畢竟是在古代,不能太過分,剩下的空餘時間,洪濤就在沙灘上辦起了掃盲班,不光泊珠、黃沙、泊魚、泊蝦、泊蛟要學,那些嫂子們也得學。洪濤不求讓她們能寫會算,但是認識自己名字,知道簡單的加減乘除還是很必要的,這樣以後再做什麼複雜的工作,就不用自己挨個去叮囑了。

    簡單生活樂趣多,忙忙碌碌時間快。當黃海他們每人扛著一根粗大的竹子回到沙灘上時,半天已經過去了,洪濤也終於脫離了婦女主任的頭銜,開始忙活起自己的活計,設計製作三角帆的支架。

    op艇是最初級的帆船,一般只用於青少年和初學者練習,相當於帆船裡的卡丁車。它一般有兩米長,一米多寬,上面有一面兩米多高、一米多寬的三角帆。說是三角帆,其實是個矩形,結構非常簡單,帆的上下緣各有一根橫桅支撐,在上面那根橫桅尖端,再安裝一根斜拉桿,當帆升起時,把這根斜拉桿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桅上,這樣這張帆就像風箏一樣被這根斜桅給撐住了,只要兜住風,帆布就不會出現變形漏風的情況。這時只需要操作連線下橫桅的繩索,控制帆的方向,就可以帶動船隻航行。

    現在洪濤要做的就是上下橫桅和斜拉桿,下橫桅可以粗一些,但上橫桅和斜拉桿不能太粗太重。有了做地籠的經驗,洪濤覺得那種由竹條編成的竹辮子最合適,既堅韌又輕巧。另外這種竹辮子還可以有其它用途,比如把它編成圓環狀,縫製到帆布的邊緣,就像窗簾環一樣,一個一個的套在主桅上起固定作用。由竹辮子把帆固定在主桅上,升降帆具時摩擦力就比麻繩小多了,還不用花錢買,竹子這玩意山上有的是。

    不過剛砍下來的竹子是不能用的,它裡面含有的水份太多,直接使用很快就會乾裂變形,這是因為竹子的表面和內部水份乾燥程度不同造成的。如何加工竹子呢?辦法很多,可惜洪濤一個也不會,他從小生長在北方,沒怎麼接觸過竹製品加工行業。

    洪濤不會沒關係,疍家人會!黃海帶著大家把這些竹子砍成了3、4米一段,然後用一根紅纓槍似的東西,伸到竹筒裡面,把竹節全部鑽出一個小洞來,只留最下面一個竹節不鑽通。這時再把這些竹筒運到連排船上,直接插在水裡,用一盆一盆的海水往竹筒裡灌,直到灌滿為止,再把灌滿水的竹筒插在沙灘上晾著。

    “灌進去的是攙了海鹽的海水,如果不急用,直接灌海水晾上一個多月就可以了,要是著急用的話,就多加海鹽,一旬就可以用了。”黃海一邊看著幾個孩子忙活,一邊給洪濤講解處理竹子的工序。洪濤聽到是鹽水之後,大概明白了處理原理,這是利用液體密度,強行把竹子細胞壁裡的水份析出,讓竹子加快乾燥速度,很科學啊!雖然勞動人民說不出什麼具體的科學原理來,但是他們通過世世代代的總結,已經按照這些原理去做了。

    大部分竹子還不能用,但這不耽誤洪濤先進行試驗,疍家人的連排船上都放著幾根處理好的大竹竿,足夠洪濤折騰的。既然是試驗品,洪濤就想等陳名恩回來,用陳家的船先試。自己是陳名恩的乾兒子,也算是陳家人了,沒把握的事情還是拿自己家的東西折騰比較合理。改革嘛,就會有失敗和成功,這是難免的,但你不能把失敗都讓別人承擔,自己光享受成功,那不叫改革,那叫耍流氓。 本帖最後由 bar524933 於 2015-11-15 19:21 編輯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6 09:20
第十七章 宋朝OP艇


    “我家船多,用我家的試,你阿爺要太陽落山時才回來,還有兩個時辰呢,不等他!”但黃海是個急性子,他看到洪濤把兩張破帆縫合在了一起,上面還縫上了一大串竹辮子編的圓環,還帶著上下兩根橫桿,很是好奇,拉著洪濤就讓他用自己的船做試驗,還主動讓兒子把小木船拖到了沙灘上擱淺了。

    “這根繩子是升帆索,把帆拉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綁牢就可以了。這根繩子是操帆索,穿過隔板這個洞,用來操縱帆的方向,找到合適方向後,把繩子在這根竹筒上繞幾下,卡在這個洞上就固定住了。”洪濤在大家的幫助下,把做好的這張破帆裝在了黃海那艘小木船上,然後開始給大家講解這張帆的主要構件用途和它們的使用方法。不光黃海和那幾個表哥們要來聽,洪濤還把沙灘上的所有人都叫了過來,包括三個孩子。

    這種帆很好操作,熟悉了之後,只需要一個人一隻手就足夠,後世裡十多歲的小孩子經過簡單的訓練都能一隻手操帆、一隻手掌舵,洪濤相信這些以大海為家、以船當坐騎的疍家人至少不會比後世的那些城市孩子差。

    沒有滑輪沒關係,把船尾的隔板上鉆出一個洞,打磨光滑之後也能勉強代替,再把麻繩上繫一些結防止手滑,用一個一尺多長的竹筒當鎖纜器。需要固定操帆索時,在上面纏幾繞就卡在小洞上了。這樣的話,只需要坐在船尾的船幫上,一隻手拉著操帆索就可以控制帆的方向,把操帆索全部拉緊,帆就和船體平行了,這時候就能選擇是左舷吃風還是右舷吃風。只要根據風向把操帆索鬆開不同的長度,再固定住,帆就會吃滿風。這時上下橫桿和斜拉桿就會把帆布撐起來,讓它無法過多變形,只能被風吹成一個鼓包,帶動著小船前行。

    至於操舵的問題,洪濤也是按照OP艇的模式做的,就是在舵把上固定一根橫著的竹棍,不用太粗,鎬把粗細即可。這樣坐在船尾的船幫上,左手通過這根竹棍,就能推拉舵把,右手通過操帆索,就能控制帆向,同時升帆索也綁在船尾的隔板上,想升帆降帆都不用別人幫忙,一個人全都能做。

    這就大大解放了船上的勞動力,不用再輪換著去搖木櫓,光操作帆和舵,可以省下絕大部分體力,只有在無風或者需要趕路時,才需要木櫓的輔助,一艘手搖船基本就變成了以風帆為動力的帆船。至於這樣改造成不成,能不能達到洪濤的預期效果,洪濤也不清楚,試驗嘛,就得試!

    “升帆嘍!”安裝完、講解完,洪濤就要來個處女航了。大家七手八腳的把這艘小木船重新推回大海,洪濤坐在船尾,扯著嗓子大喊一聲,然後拉動升帆索,把那張全是補丁和破洞的帆升了起來。

    什麽叫科學?科學就是只要方法對,在什麽地方都管用的學問。雖然小木船比OP艇大、沉,雖然厚粗布沒有合成原料那麽輕、那麽密,但大致原理都是一樣的。小木船稍微在海面上飄蕩了幾分鐘,當洪濤找到了正確的風向之後,那張帆就鼓了起來,然後小木船就開始動了,並且越來越快,向著大海中駛去。

    “阿珠,你的眼光就是好,給嫂子講講,為啥他一來你就看上了?”岸上的所有人都眼睜睜的看著小船越走越遠,這個速度已經比搖櫓要快了,而且小船好像還在加速。男人們都鬆了一口氣,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就可以不搖櫓了,脫離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就能下海摸更多的魚蟹。女人們當然也知道男人為啥高興,泊珠的二嫂把功勞都歸功在自己的小姑子身上。

    “我去織網了……”泊珠被二嫂問了一個大紅臉,她和洪濤之間的狀態別人知道歸知道,但是當著這麽多人直接說出來,她還是很不好意思的。

    “網都織完了,你不如幫心上人多編點竹辮子吧,說不定再過些日子,你們就有自己的船了呢,正好用得上!”二嫂也是個碎嘴子,開小姑子玩笑也不怕被記恨,泊珠都躲了,她還追著補了一刀。

    “哈哈哈哈哈哈……”沙灘上的男女立馬就曝出一片笑聲,有了自己的船就意味著兩個人成家了,這是疍家的規矩。

    洪濤已經聽不見沙灘上的笑聲,他正全神貫注的看著帆的形狀,然後慢慢增加帆的吃風面積。由於不太掌握這塊拼接起來的破布有多大強度,更不了解這些竹條的韌性,他不敢貿然讓風帆全部吃滿風。把風帆撐破倒是小事,萬一把桅桿搞斷那可就麻煩了。

    “黃伯,您也來試試?”試驗了一小會兒,洪濤已經把風帆調整到三分之二,聽著那些竹條和桅桿發出的吱嘎吱嘎聲,應該可以挺住,此時小船的速度已經和手搖櫓全速差不多了。看到黃海和黃浪坐在船頭眼巴巴的看著自己操作,洪濤才想起這條船是人家的,於是假客氣了一下。

    “阿爺,我先來!”假客氣最拍遇上真實誠,黃浪顯然就比較實誠,洪濤話音剛落,他就迫不及待的跳了起來,連他阿爺都不謙讓,自己先走到了船尾。

    “你就坐對面,左手抓住這個繩子,右手拿著竹棍……”洪濤根本沒動地方,這套裝備坐在左舷右舷都可以使用,直接面對面遞給黃浪就可以。原本洪濤還想教一教黃浪操作的技巧,可惜黃浪根本沒給他這個機會,左右手稍微適應了一下,就開始自己操作了。對於一個常年和大海打交道的疍家人來說,如何找風、如何讓帆吃風都快成他們的本能了,只需要熟悉這種感覺就足夠,根本不用別人來教授。

    “阿爺!%¥¥#,省力氣!%¥%¥#&……”黃浪的漢語說得不咋地,洪濤只能聽懂比較短的單詞,後面一個字兒也不明白,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和黃海誇贊風帆好用呢。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6 09:23
第十八章 試驗成功


    “黃伯,這裡有沒有大魚喜歡出沒的海域,我弄的那個滾鉤是專門釣大魚的,最少也得二三十斤往上一條,太小了不好用。”看到黃浪玩風帆一點都不比自己次,洪濤也就不在對面盯著了,離開船尾來到船頭,和黃海並排坐在隔板上,開始算計以後的捕魚大業。

    “有,以前要趕潮水、趕風向去,一走就是一天多,如果天氣不好、風向不合適,好幾天都回不來。泊珠她大哥一家就是那麽沒的。現在有了你這個澳洲帆,就省事多了,不用人搖,可以一直趕路,找個好天氣咱帶你去!你福伯好福氣啊!”黃海把裝水的竹筒遞給洪濤,看著不遠處的鼓島,心情非常不錯。往常要想到這個島,就算順風也得半個多時辰,現在雖然時間上沒快多少,可是基本沒出什麽力氣。這種舒服的趕海方式他一輩子都沒敢想,卻被身邊這個高高大大的外鄉小子輕易實現了,連他這個很想得開的人都不得不贊嘆泊福的運氣,海裡隨便撿個落水鬼都能享福。

    “您認識會造船的人嗎?我想給自己造一艘新船,澳洲模樣的新船,比咱疍家的船跑得快好幾倍。有了快船,咱的海貨就能運到瓊州或者廣州去賣,可以換回來更多的東西,然後就能造更大的船!”洪濤也被成功所鼓舞,開始暢想下一步了。按照他的計劃,打漁這是獲取資本的第一步,等有了足夠大的帆船之後,他就要揚帆起航了。四海都是家,隨便帶點貨物就能賺來補給品。他想駕著自己的大帆船再來一次環球航行,什麽哥倫布啊、麥哲倫啊,全玩去吧,後世人唯一知道的就應該是自己,洪濤!

    “振州就有造船的好把式,不過造新船要好多錢,先不急,有了你的地籠和這種帆,到了冬天,就夠你造一艘連排船的了。打漁先不忙,趁著春節把你和泊珠的婚事先辦了,然後你就不是伢子了,做什麽都能自己做主。到時候再弄你的快船,掙多掙少都是你自己家的,如果真有你說的那種快船,就帶著泊珠回你的家鄉去看看,給父母上上墳,也讓他們知道你洪家還有後。”黃海會錯了意,他以為洪濤要造快船回家鄉,所以婉轉的提醒洪濤,還是先娶了泊珠再走,否則光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付新船的費用。

    “我不打算回家鄉,就算娶了泊珠也不想走。咱們的合作社裡還有我的股份呢,和大海要吃食,一個人、一家人再有本事,也鬥不過它,必須大家團結起來和它搶和它奪。我父母在世的時候就和我說過,他們的祖輩就是從大唐過去的,讓我早晚要回來。現在我既然回來了,那就不輕易回去,等我有了幾百噸的大帆船,再回去把他們接回來,埋到故鄉去。”洪濤聽出黃海的話外音,沒轍啊,還得編瞎話,這回連父母都繞上了,一齣遊子歸鄉的戲碼上演了。

    “好伢子!有出息……刺啦……哎呀。”黃海讓洪濤這番慷慨激昂的說辭感動了,拍著洪濤的肩膀,剛想鼓勵鼓勵洪濤,說點掏心窩子的話,船尾突然傳來一聲驚叫,船速突然頓了一下,慢了下來。洪濤都不用回頭就知道怎麽了,那塊破布被風撕開了。

    “你個憨貨,&……%¥##”黃海嚇了一跳,直接就從隔板上跳了起來,幾步跑到船尾,一邊罵一邊照著黃浪腦袋上就是一巴掌,然後還嫌不解氣,從船艙裡抄起一根支網用的竹竿就要打,幸虧洪濤來的快,趕緊把他給抱住了。

    “黃伯、黃伯!別動氣,一張破布,撕了就撕了,等我阿爺回來,換上新布,多加一層,就沒事了。哥啊,這下得勞煩你了,咱們得搖回去。”洪濤看了看那張帆,已經完全從中間撕開了,黃浪可能玩得高興,偷偷把帆給升滿了,這張大補丁摞二補丁的破布經受不住如此的拉力。此時這個兒子都6歲的漢子,抱著腦袋蹲在船尾,就好像自己犯了多大錯誤一樣,頭都不敢抬。

    “還不趕緊搖船!”黃海氣哼哼的把手中的竹竿往船艙裡一扔,衝著黃浪大喝了一聲,然後抬頭看了看那張破布,眼裡滿是可惜。沒辦法,疍家人窮啊,衣服穿破了補了又補,實在不能穿就拆開當掛在連排船上的布簾,或者縫補好放到船上當風帆,誰家捨得用新布當帆,那不是敗家子嗎。

    駕著風帆出去,搖著木櫓回來,來回這麽一折騰,到海灘的時候,陳名恩和泊福已經回來一會兒了,正在從小船裡往連排船上卸貨物。他們這次總共拉過去兩大筐海貨,近200斤,換回來一斗米、兩匹黎家厚布、兩捆粗麻繩和兩捆細麻繩。另外洪濤要的20個鐵魚鉤正在鐵匠鋪裡加工,後天才能去取。總共賣了兩貫錢,經過這麽一折騰,陳名恩手裡只剩下150多文銅錢。主要是這種黎家厚布比較貴,一匹要500文,想起要拿這麽貴的新布去當風吹日曬的船帆,泊福疼的臉上都抽抽了。

    “貴點也值了,這簡直就是帆布,還帶著麻!”洪濤原本還打算把兩層黎布像納鞋底一樣用密致的針腳縫製在一起,這樣比較結實耐用。可是當他親眼看到這種黑色布料之後,立刻就打消了之前的念頭。

    這種布已經很厚重了,而且裡面不光是棉,更多的是麻,比後世的帆布還緊密,只要不長期潮濕,一層也足夠當帆用的。要是再把上面刷薄薄一層桐油,那就是很理想的帆布。當然了,這是相對而言,和後世那些合成面料相比,這種布小面積使用還湊合,面積太大之後,就太沉了,沾上水之後自重更大,一個人夠嗆能拉的起來。

    “阿珠,還得麻煩你和嫂子們,就按照那面破帆的大小縫製吧,四邊都要雙層,打眼的地方要雙面加布眼多縫幾層。這也就70多公分寬,一匹有多長?”洪濤對布料很滿意,但是對幅寬有點鄙視,才不到一米寬,太窄了!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5-11-16 09:27
第十九章 水撈飯


    “四丈!”泊珠已經成了洪濤的應聲蟲,洪濤說啥她都點頭,而且立刻執行。

    “四丈,小魚小蝦小蛟,都過來,幫叔叔算算,四丈是多少尺?”洪濤一點都不放過掃盲大業,他心裡已經得出了答案,還讓泊珠帶著3個孩子自己算出一個答案來。

    宋朝的一匹布長度不到13米,這種黎布幅寬還是最窄的,只有不到70公分。這樣的話,一匹布連同雙層邊角算上,將將也就做出兩張帆來,兩匹布四張帆,僅夠黃家和泊家四艘小船用的,泊珠和自己家的三艘船還沒帆用呢。但是這也沒辦法,錢不夠買不起那麽多厚黎布,想要更多的帆只能去打更多的魚。為了這個目標,沙灘上立馬就成了竹製品加工廠,男人們劈竹條編蟹籠,女人們就著篝火的亮光開始裁剪縫製帆布,就連孩子也得幫大人打下手,晚飯是簡單的鹹魚、芋頭和白米飯,就在沙灘上湊合吃。

    洪濤不會編竹器,對目前這種大針粗線的縫製方式也不拿手,於是他主動擔任了廚師的職務,把泊家兩位嫂子替換了下來。蒸米飯和芋頭洪濤還是會的,而且他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蒸得好。宋朝人恐怕不知道啥叫水撈飯吧?這玩意做出來比蒸、悶都能多出三分之一,特別出數。不過也僅僅是看著多,真吃下去,該是一斤米還是一斤米,全是騙眼睛用的。

    這裡要說清楚一個概念,這個水撈飯和後世飯店裡那些鮑魚撈飯、魚翅撈飯不是一個概念。水撈飯是困難時期大家為了多吃幾口白米飯而想出的一個烹飪方式,先把大米放到水裡泡十多分鐘,然後放到滾開的水裡煮,就像熬白米粥一樣。但是,別把米完全熬熟,當有七八分熟的時候,就把大米撈出來,再放到屜上蒸個十多分鐘,就可以了。這樣弄出來的大米飯特別膨鬆,完全漲開了,看著也特別多。不過吃起來口感沒有燜米飯和蒸米飯好,營養更是被米湯帶走了不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後世裡已經很少有人再這麽吃米飯了。

    可是在宋朝,很多普通百姓每天只吃兩頓飯,遇上出力的活計才加一頓。疍家人更別提了,海南島本來就缺少大米,他們連兩頓大米飯都吃不上。要不是為了照顧洪濤,人家頓頓都是芋頭,每到初一、十五祭拜龍王和媽祖的時候,才會全家吃一頓白米飯。

    洪濤本來是想入鄉隨俗來著,可是吃了一頓芋頭,他就隨不了這個俗了。為了讓自己的大腸不至於便秘,也為了自己身體健康,別被活活憋死,還是腐化一下吧。不光要頓頓大米飯,以後還得買點更金貴的小麥麵來蒸饅頭和包子呢?一個蝦仁餡的海鮮包,你說你饞不饞吧!沾點醋和辣椒油……嘿,洪濤每次想起來,都口水濕枕頭!哦,對了,這時候還沒辣椒呢,那就光醋也成啊!沒醋都可以,啥也不蘸照樣能吃五個大包子!

    可說是這麽說,再沒皮沒臉也不能自己吃大米飯,眼看著旁邊的人都啃芋頭,更何況還有幾個孩子呢。所以洪濤已經和自己的乾阿爺陳名恩說好了,每次去城鎮裡賣魚,都要換回足夠的大米,三天可以吃一次芋頭,剩下的時間都吃大米。自己有把握可以讓大家過上這種腐化的生活,如果捕不到那麽多漁獲,洪濤寧願自己離開。一個穿越了三次的現代人,連三家人的大米飯都掙不到,還有臉穿越啊?一頭撞死在礁石上得了,說不定還能穿回金字塔島上去,繼續去當他的土皇帝。

    不過目前這個捕魚大業剛剛起步,用錢的地方太多,大米飯還真有點不太夠了,洪濤只能很無恥的連自己的肚子帶著其他人的肚子一起矇。水撈飯加上蒸鹹魚乾,再來點海菜,也算是海鮮撈飯了不是,反正小魚小蝦他們三個孩子吃得挺香。泊福那個摳老頭雖然一臉的不高興,但是手裡的竹筷子可沒停,兩碗飯之後還就著米湯繞了一個大芋頭,也不知道晚上他吃那麽多幹嘛,不怕體重超標啊!

    “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和阿珠帶著孩子們出海下地籠,大家在岸上休息兩天吧!”為了盡快把蟹籠和帆弄好,洪濤在第二天一早又提出了新的工作方式。目前只有一張破帆可用,與其讓大家再划著船費時費力的出海捕魚,不如集中精力把工具做好,等四張帆都做好之後,再出海不遲。其實他也是有私心的,編蟹籠、縫風帆他全不會,別人都忙著,就他一個人閑著有點不好意思。另外他也不想看著阿珠幹那麽多重活兒,既然早晚都是自己媳婦了,那就得體貼點,讓她也少幹點活兒。

    別人聽不懂洪濤說的啥意思,陳名恩聽懂了,覺得也很有道理,於是洪濤把那面重新修補好的破風帆又裝到了泊珠船上,帶著泊珠和三個孩子出海了。這次去的地方還是鼓島周圍海域,既然上次收獲不錯,那就不換地方了,把這一片先撈乾凈了算逑。這裡的深淺也合適,地籠這個玩意不適合放到太深的地方,那樣一旦掛住就撈不回來了,目前只有三條地籠,丟一個就是極大的損失。

    “阿珠,你是姑姑,先給孩子做個榜樣,加油哦,全背對了我就教你使帆!”洪濤這次沒讓別人動這張破帆,它已經撕過一次,雖然縫上了,但強度肯定更弱,還是自己控制著放心。不過他也沒讓泊珠和孩子們閑著,一邊駕船一邊還得考核泊珠和孩子們這兩天的功課。九九歌、自己的名字都要考的功課,為此船上特意放了一個木盆,裡面全是沙子,這就是洪濤洪老師的黑板。

    “七九……七九……”剛背了多一半兒,泊珠突然楞住了,嘴裡結結巴巴的卡在七九上,臉憋得通紅,兩隻手絞在一起,表情很痛苦。

    “七九六十三!叔,我都會背了……”泊魚忍受不了自己姑姑的不上進,插嘴把答案說了出來,然後高聲背誦起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