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鑒寶秘術 作者:北域神燈 (連載中)

 
小雲雲530929 2016-9-26 11:19:35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53 3812288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2
正文 第二六二九章 珊瑚樹



   這幾個可都是玉器裏麵的行家,連他們都被吸引住了,那八成還真是有什麼好玩意兒呢。

    想到這裏,張天元也走了過去。

    透過人群的縫隙,張天元可以看到攤位上擺放著一件玉器。

    沒錯,就隻有一件而已。

    那是一件珊瑚樹。

    相傳慈禧太後特別喜歡一枝鮮豔瑰麗的大號珊瑚樹,這枝珊瑚樹,全身長滿了一串串連理的櫻桃小樹,青梗、綠葉、紅果,嬌豔欲滴,鮮亮無比。

    此外,有一棵櫻桃樹上,還站立著一對珠玉鑲成的斑翎翠鳥。

    遺憾的是,這件陪葬品,至今下落不明。

    看到這東西,讓張天元不由的心情緊張了起來。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

    有人問道。

    “這是我們家祖傳的,你管得著嗎?”

    那人冷冷說道。

    一般這麼說的,那肯定就是東西來路不正。

    從這個人的衣著打扮來看,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能得到這東西,而且極有可能是慈禧的珊瑚樹,那麼他搞不好就是在富城行宮附近弄到的東西。

    拿這玩意兒出來賣。

    若是沒被認出來還好,一旦被認出來,這可是要坐牢的啊。

    如果這個真是慈禧的珊瑚樹,那絕對價值連城。

    價值越高,這人也就越慘。

    隻可惜因為宣傳的緣故,農村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事兒。

    人群裏有一個人笑著問道:“好吧,我們不問你這東西從哪兒來的,那你總得說說這是什麼吧?”

    “我找人問過了,這個是珊瑚樹,上麵還有漂亮的翡翠雕飾。”

    那中年農民開口說道。

    “真是珊瑚樹?看起來蠻漂亮的,不過估計是騙人吧。”

    “看東西倒是真不錯,可惜我不懂玉啊,可不敢亂玩。”

    “我在網上看過幾篇有關文章,傳授如何在地攤買到好玉,還能撿漏。不用具體看內容,就覺得這是在誤人子弟,誤導剛剛入門的新手。”

    說這話的,是一個玉器專家。

    “新人就不能撿漏了啊,萬一這珊瑚樹是真的呢?”

    有人不服氣道。

    那專家笑道:“不可否認,我們似乎有一種地攤購物的情結,願意在早市買帶著泥土的青菜、願意在集市上買廉價的小商品、以至於願意在地攤上買玉甚至是買古玩。”

    “這其中有著相同的購物心理:圖便宜,即使東西品質差一些,樣子難看些,但足夠便宜就可以,這充分體現了勤儉持家的優秀美德。”

    “在早市買青菜,是可以的,因為即使沒有經過清洗、賣相不好,但蔬菜還是蔬菜,本質上和超市的淨菜沒什麼太大的差別,而地攤上的玉就不同了。”

    “這裏我並不是說地攤上絕對沒有好玉,但是對於玩玉的新手們,地攤買玉絕對是陷阱,花錢買垃圾!”

    這人說話倒是實在,張天元對他的說法是比較讚同的。

    他要不是因為有鑒字訣和地氣,那絕對是不敢輕易在地攤上買玉器的,因為吃虧上當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有人不服氣啊。

    “哼,你這麼說,其實是不想別人跟你爭吧?”

    那專家有些生氣道:“我說我的話,你們愛聽不聽,有人聽就好。”

    “這位先生,您別生氣,給咱說說吧,我們喜歡玉,可就怕上當,您倒是說說,為什麼不能在攤位上隨便買玉?”

    那專家聽到這話,算是心裏頭舒服了一點,這才繼續說道:“首先,好玉在自然界中的存量就非常少。”

    “雖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產玉石,但玉的品級普遍比較低,真正優質的玉,如和田玉籽玉和高品級的翡翠十分稀少,所以這些好玉在正規的玉店裏都比較少見,怎麼可能出現在地攤上呢?”

    張天元點頭道:“這話不假。”

    “其次,有好玉的商家不會把好玉放在地攤上賣,除非賣主自己不知道玉的價值,但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在現今信息如此發達的社會,不會有人因不識貨把好玉賤賣的。當年那些收藏大家在地攤撿漏的經曆已經永遠地成為上世紀的傳說,不會再出現了。”

    雖然對於這位專家的這番話不敢苟同,不過這對於新手來說還是適用的。

    攤位上的好玉的確少的可憐,這沒錯。

    那專家繼續說道:“買玉和買其他消費品不同,品質低的玉石與石頭相差不大,既沒有美感、也沒有收藏價值。”

    “之所以還有很多人願意在地攤淘玉,不論他們是否願意承認,就是貪便宜的心理在作祟。”

    “想以便宜的價格買好玉,這種心理千萬要不得,還是把錢存下來,積攢到一定數量時買好玉。”

    “玩玉藏玉不在於數量多少,不在於個頭兒大小,而在於品質精!”

    “啪啪啪!”

    那專家說完話,張天元立即就拍掌了。

    其餘人也有不少跟著鼓掌的。

    像這樣實誠的專家,真得很少見了。

    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在外麵說這樣的話的,因為得罪人啊。

    但他既然說了,那真正明白事兒的,都知道是為自己好。

    前不久就有這麼一條報道,從省內多家珠寶檢測站獲悉,檢測中多次發現玻璃冒充和田玉的情況。

    其中福城一男子深受其害,他今年花了20多萬元買“和田玉”,經檢測機構檢測,竟是玻璃。

    花了20多萬,買到的竟然是玻璃,而關於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

    據報道,一家拍賣公司的職員花了將近12萬從帝都潘家園買到的和田玉,最後發現不過是玻璃做的廉價貨……

    送檢一個和田玉鐲子,檢測之後卻和玉沒有一點關係,是脫玻化玻璃製成的。

    這某市質檢院珠寶貴金屬檢測中心的一個真實案例。

    檢測人員說:“當時問情況,得知這個玻璃鐲子花了5萬元,還是經熟人介紹的。”

    這樣的例子在業內並不少見……

    寶玉石檢驗站為郭老伯一塊重達3746克的“軟玉”做鑒定,結果同樣是玻璃所製。

    這是郭老伯花好幾萬元買下3件軟玉擺件……

    哈爾城市民張某一年前花了上萬元從市場上淘了一件和田白玉的掛件,每天都愛不釋手,最後經過鑒定竟是玻璃仿製品……

    王女士,在某城市珠寶展會上購買了一塊和田玉,標價是8888元,經過她反複砍價,最終以4000元成交。

    最後發現,這塊幾千元買的,竟是用玻璃做的……

    關於這種買到玻璃的新聞有很多,在一些質檢中心,每年都會有諸如此類數不過來的案例。

    (未完待續。)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2
正文 第二六三零章 料器



    一般來說,假冒的玉器都被稱呼為料器。

    料器實際就是玻璃器,但它與我們常見的玻璃有所不同。

    它屬於一種類似於琉璃的工藝玻璃。

    采用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為原料製作,古有“藥玉”、“罐子玉”、“硝子玉”等名稱。

    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了料器,現在以北京和山東博山兩地所產最為著名。

    在和田玉價日益上揚的今天,有些不法商人擯棄了先人對料器的正確態度,以仿冒和田玉的料器騙人並屢屢得手。

    仿冒和田玉的料器一般為牌子、圓雕的人物或動物雕件,呈乳白色,外表近似和田玉。

    雖然都是玻璃,但玻璃冒充和田玉也有很多種類,常見的大概主要有下麵幾種:

    一個就是脫玻化玻璃。

    在早些年,仿和田玉的料器都是一種綠色的脫玻化玻璃。

    因為最初出現時聲稱來自馬來西亞,所以稱馬來西亞玉,簡稱馬來玉,在上個世紀末尾的十幾年坑了一批玉石商人。

    但如今馬來玉的名稱比較混亂,人們把染色石英岩、澳洲玉、東陵玉及綠色玻璃等都稱作馬來玉了。

    那麼什麼是“脫玻化玻璃”呢?

    簡單說它是一種玻璃!

    是一種脫玻化的玻璃。

    就是在二氧化矽熔融體中加入不含鉻的染料,如綠色有機染料,使之緩慢冷卻,使部分二氧化矽結晶成石英微小晶體和稍大的斑晶,並呈纖維絲絮狀定向展布。

    外觀徹底變樣後,主要用來冒充和田玉、翡翠、寶石等。

    如果不加任何染料,使其長成半透明乳白狀,則又與上好的和田白玉非常相像了。

    多年以前日本人明的東西當時是專門用來仿翡翠的,後來大家現這東西仿碧玉更靠譜,絕對相似,這些年就成了碧玉的專用仿品。

    脫玻化玻璃是乳化玻璃加鉛粉及蠟質類填充料。

    其鉛粉可以增加比重,蠟質類填充料可以掩蓋玻璃的透明和賊光,這樣其光澤、透明度、顏色、細膩程度等外觀均與天然和田玉很相似。

    白色的仿和田玉的脫玻化玻璃主要是受帝都奧運金牌掀起的和田玉收藏熱的影響。

    在一些網店裏售賣的幾十塊至一二百塊的“玉”牌子,幾乎都是用脫玻化玻璃製成的。

    二一個就是乳化玻璃。

    如今市場上最常見的料器就是乳化玻璃了。

    乳化玻璃也叫溶岩玉。

    它主要成分是鈉、鋁、矽、氧,並含有少量氟及硼。也稱之為“酸化蒙砂玻璃”,是一種新型的合成玻璃。

    主要特點是表麵光滑,幾乎找不到任何瑕疵,玻璃中間部分呈白霧色,且有隔離射線的作用,是人們常用的裝飾材料。

    但如今在玉石市場出現的幾率越來越頻繁。

    不過畢竟是玻璃,對於乳化玻璃這種高仿料而言,同樣因為其內部幾乎找不到任何瑕疵而特點,與天然玉石的特性並不吻合。

    此外,與和田玉相比,乳化玻璃密度低,同體積的乳化玻璃與和田玉,很明顯後者更有壓手感;

    如果放大觀察,乳化玻璃無結構,質地較鬆散,其內部常見有氣泡,紫外螢光下通常有粉紅色螢光,表麵為多具油脂光澤,貝殼狀斷口。

    一些乳化玻璃所製成的“玉飾”批價格也就是幾十元,而一旦到了銷售市場,售價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

    由於此類材料所製成的“玉器”與和田玉極為相似,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別,因此較之其他和田玉的仿品而言,具有更大的欺騙性。

    還有一種叫高筋玻璃。

    脫玻化玻璃算是最初的仿和田玉料器,之後又出現了一種與和田玉更加相似的玻璃料器,那就是高筋玻璃。

    高筋玻璃是一種很具有欺騙性質的東西,外觀酷似和田玉,具有高白,有結構,高硬度的特征,比較耐摔。

    常見冒充手鐲、平安扣等素件,加入顏料,還可以用來冒充糖玉、碧玉,這是一種容易讓人看走眼的材料。

    高筋玻璃不僅外觀酷似和田玉,還比較耐摔,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顏料,還可以用來冒充糖玉、碧玉甚至市場上比較受青睞的黃沁料,以牟取暴利。

    而之所以高筋玻璃比較像和田玉,是因為它也有若隱若現的結構,這需要初學者學習了解以資區別。

    但高筋玻璃的局限性也是有的,比如它結構呈現象片狀分布或點狀分布,過於均勻,沒有水線或者明顯的塊狀棉,最重要的是比重要比真品要輕許多,上手後隻要心理有防備一般不會吃藥。

    基本上現在市場上假冒玉石用的玻璃就這麼三種。

    隻可惜大多數玩玉的人都不知道,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那位專家的話雖然不好聽,但實在算是比較中用的,真正的新手玩玉,那不叫玩玉,那是被玉玩啊。

    當然了,很多東西也有例外,你比如說這個攤位上的珊瑚樹,在張天元看來,絕對是真品無疑了。

    他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以比較低的價錢將這東西買到手。

    想到這裏,他走上前笑著問道:“老板,你這珊瑚樹多少錢啊?”

    攤主聽他有本地口音,所以猶豫了一下,這才說道:“十萬!”

    如果是外地口音,那他直接就要價二十萬,甚至三十萬了。

    沒辦法,本地人太熟了,一旦出了事兒,被找到的可能性非常大。

    “便宜點如何?”

    攤主搖了搖頭道:“十萬塊,少一分錢都不賣。”

    張天元有點納悶,按理說,這買賣東西,總要有個討價還價的餘地吧,這直接把後路堵死了,看起來應該是急需要錢,又不願意低價賣才會這樣。

    因為低價賣的話,錢就不夠用了。

    “可以看看嗎?”張天元又問道。

    “當然,不過你可得小心著點,這是寶貝,弄壞一點點,你未必賠得起。”攤主說道。

    張天元沒說話,隨手從口袋裏取出了放大鏡和手電筒仔細觀察了起來。

    這個時候,旁邊那玉器專家搖了搖頭,對一旁的朋友道:“唉,今天又要有一個冤大頭了,這小夥子一看就是個新手。”

    “哦?這也能看出來?”

    那朋友問道。

    “當然了,很多新手買玉喜歡帶上各種裝備,放大鏡,小刀、手電筒……對於有經驗的玩家,一般情況下看籽料的真假是不需要放大鏡、小刀什麼的,帶上一個強光手電就可以了。”

    (未完待續。)8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3
正文 第二六三一章 新手玩玉



    那專家笑著說道:“上來就拿個放大鏡在那看東西的人八成是新手。有人問,是不是造假水平低,要高仿才用得著放大鏡?非也,認玉好比認人,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用放大鏡看還是不認識。”

    這話他以為張天元聽不到,其實張天元聽得很清楚。

    說實在的,張天元也有那麼一點尷尬,他這是故意裝新手啊,不然的話怎麼能糊弄人呢。

    “你這玩意兒應該是馬來玉,並不是翡翠啊。”

    張天元對那攤主說道。

    “嗬嗬,果然是新手。”

    那專家有點樂了。

    “這也不對?”那朋友問道。

    “很多初學者熱衷於學行話、黑話,那樣一下就露餡了。當你不能正確認識一件器物的時候,說再多的黑話又如何?”

    那專家搖頭苦笑道:“當你拿起一件東西的時候,有經驗的賣家基本就知道你是什麼水平了拿著假貨討價還價的水平能好嗎?還有一些新手玩家喜歡杜撰一些新的詞語,紅玉冰種等各種名詞……這些名詞聽起來確實很新穎,但也很嚇人!”

    “還有一點,當你越想買某個東西的時候,就應該越是不露聲色,甚至表示不喜歡,說這個東西“有瑕疵,工糙”等等。”

    那專家繼續說道:“最好先看看其他東西,甚至殺殺價,看看賣家的眼力如何和大概價位,然後再拿起自己的目標器物,一上來直奔目標有時候也會陷入被動。這個人有點表現太過明顯了,這不明擺著被坑嗎?”

    “他說的馬來玉是什麼啊?”那朋友又問道。

    “嗬嗬,這個啊,其實是騙子為了更好的冒充和田玉,市場中的玻璃料器還會改名換姓,讓一些不懂的玩家摸不著頭腦。”

    專家笑道:“所謂的‘馬來西亞玉’並不產於馬來西亞。它是一些印度及巴基斯坦商人,在大陸開放初期大量帶入彩雲之南邊界兜售的一種假翡翠的名稱。馬來玉其實是一種染成綠色的極細粒石英岩,即綠色脫玻化玻璃。”

    “還有一種叫外蒙玉的。”

    專家繼續道:“‘外蒙玉’是一種成本價極低的玻璃製品,行內人稱為料器;在市場上搖身一變再臆造個名,進入市場後狂擊和田玉;外蒙玉在市場上暗中偷襲,對整個中國白玉市場有很大的衝擊力和迷惑力,也蒙了不少人。”

    “外蒙料說白了就是蒙外行的料子,是一種乳化玻璃,主要特點是表麵光滑,玻璃中間部分呈白霧色,且有隔離射線的作用,是人們常用的裝飾材料。”

    “由於‘外蒙玉’可以通過人工調試製作,降低玻璃的透明度,模仿玉器的白、潤、透,再起個與俄羅斯玉相近的名字,使一般人聽了相信,看了走眼,不少“高手”也很難辨別。”

    “唉,外蒙料在前期也著實騙到了不少多年從事玉料生意的商販。”

    這專家在旁邊一說,張天元都有點不好意思繼續說下去了。

    不過東西還得買。

    既然要裝成新手,那就幹脆裝得更像一點吧。

    專家也未必就一定能看出好東西來,比如這珊瑚樹,如果讓張天元單純用眼力去觀察的話,還真未必看得出真假,他也是用鑒字訣確定了之後才詢價的。

    一般來說。

    能主動開價的人是老手,比如上來就問“這個錢賣麼”。

    主動開價的好處是根本不給賣家忽悠的機會,直接拿下。

    賣家一般也願意把東西賣給懂行的人,那樣才有穩定的客戶。

    張天元沒有那麼做,而是直接詢問對方價錢,這就給了對方忽悠的機會了。

    不過這個攤主顯然也不是行家,他得到這麼個大好的忽悠機會,卻沒有選擇忽悠張天元,而是開了一個其實很低的價錢。

    十萬塊就能買下慈禧非常喜歡的珊瑚樹,那絕對是賺翻了。

    另外老手碰到喜歡的東西,不會非買不可,價格高了就殺,殺不下來就放棄,不要買自己認為不劃算的東西,不然過後也後悔。

    有時會因為一時的不夠“淡定”,買了一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

    但今天張天元就要反著來,就要非買不可,殺不下來也要買,這樣更能體現出他“新手”的一麵。

    另外

    和新手到處給人上課正相反的是,老手絕對不會對別人的東西和交易品頭論足,就算是旁邊人拿不準想詢問,也不要多回應,沉默是金。

    老手多虛心,新手愛評價。

    老手一般很少評價人家東西的好壞,除非人家向他請教。

    新手玩了兩天就覺得自己是專家,對人家的東西指手畫腳,這可能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蕩”。

    對於老手、新手玩家並不是通過接觸和田玉的時間長短來界定的。

    人的價值觀本就不同,對於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可能統一。

    正如很多行業中入行短但成就高的人比比皆是,這是同一道理。

    人創造美的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但人審美的能力是要通過後天學習的。

    張天元一直以來在外麵攤子上買東西,都是盡量讓自己表現的像個新手一樣。

    今天自然也不例外了。

    “老板,我就瞧上這珊瑚樹了,但是東西能不能便宜點啊,你這一開口就是十萬,雖說如今這大家生活都好了不少,可是也不能這麼宰人吧。”

    張天元護在那珊瑚樹前麵,不給別人仔細去看的機會。

    畢竟這東西是真的,他也擔心萬一這人群裏的行家裏手真看出什麼來,到時候東西落到別人手裏那就可惜了。

    雖然老手玩玉,無論是自己撿漏還是漏讓別人撿了,都要心靜如。

    撿漏是緣分,錯過也是緣分,不要因此顯得高興或者失落,更不要繼續多費口舌,靜靜地繼續看下一件東西就好。

    老手也不會誇張的去顯擺自己的寶貝,自己在家靜心盤玩,細細欣賞就好。

    但這話說著容易,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啊,別人是不是做得到張天元不知道,反正他肯定是做不到的,這有點太過強人所難了。

    尤其當你明知道這是一件珍品,卻沒辦法得到手而錯過了,那種感覺簡直跟錯過了女神一樣難受啊。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4
正文 第二六三二章 一怒碎瓷



“好吧,十萬就十萬,成交!”

    覺得自己表演也差不多了,張天元便直接同意了對方的價錢。

    雖說這十萬在旁人看起來有點貴,可是在他看來,卻是並不貴的。

    畢竟這珊瑚樹可是一件國寶級的雕刻,不管是放在家裏自己把玩,還是放到博物館中去展覽,那都是非常不錯的享受。

    “這傻子,真十萬買了?”

    旁人眾人聽到張天元的話,無不錯愕。

    攤主生怕張天元會反悔,急忙說道:“這位老板,這東西歸您了,附近就有銀行,咱們去轉賬吧。”

    “展飛,去轉賬。”

    其實攤主著急,張天元更著急。

    攤主怕他反悔,他還怕攤主反悔呢。

    等展飛去轉賬的時候,就有好幾個人過來勸說張天元。

    “小夥子,你太魯莽了啊!”

    “是啊小夥子,十萬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小夥子,你被人給騙了,那個人這些日子一直都在這裏兜售他的珊瑚樹,還編出了一個很動人的故事,但是沒人信。”

    “唉,剛剛人家專家說了那麼半天,你怎麼就一句也沒聽進去啊,白花了十萬冤枉錢,這東西到裏麵攤位上,十塊錢一件隨便買的。”

    ……

    類似此等言論很多。

    有些是幸災樂禍,當然也有一些是真心覺得張天元太傻了,要敲打敲打他。

    張天元聽著這些人的話,並沒有反駁。

    當然他也沒必要反駁,悶聲發大財也就是了,何必去計較那些東西呢。

    等展飛跟那攤主轉賬回來之後,攤主突然間跪在了張天元麵前。

    這一跪,直接把張天元都給搞懵住了。

    “你這是怎麼回事兒啊?”

    張天元疑惑地問道。

    旁邊的人則笑道:“這家夥肯定要編故事了。”

    “編故事?”

    張天元愣了一下看向了那個農民。

    “這位老板,我說的話你可以不信,但我今天真得很感謝你,要不是你買了這件東西,我爹他隻怕就沒救了。”

    農民歎了口氣道:“我爹以前是岩村小學的老師,後來因為一件古董的事兒氣出了毛病,積年累月下來,身體越來越差,要看好病,醫生說最少也得花費十萬塊。”

    “岩村小學的老師?”

    “對啊。”

    農民回答道。

    “那他是怎麼被氣病的啊?”

    張天元好奇地問道。

    農民歎了口氣,正準備說,不過卻被張天元打斷了,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

    “別人不信你,我信,能去岩村小學教書的老師,那都是好人,現在你說吧。”

    農民有點感動,握著錢包的手顫顫巍巍的,這才歎了口氣,講起了自己父親的事兒。

    原來他父親叫張茂林。

    張茂林是名教師,教了幾十年書,整天在四堵牆裏和孩子們打交道。

    除了教書之外,張茂林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古玩。

    按他的話說:玩古董,不可把錢看得過重,完全出於愛好,它可以增長知識,還能陶冶情操,又能交朋結友,樂在其中。

    所以,有事沒事就愛和他的同行交流溝通,也愛到古玩市場轉悠。

    這天,張茂林來到濱河市的象山古玩市場。

    走進一家商鋪,他一眼看中了一對青花瓷瓶,便走上前去,仔細的欣賞起來。

    商鋪的老板是一個中年男子,見來了顧客,起身迎上前去,熱情地介紹道:“師傅,這可是晚清的官窯正品。”

    張茂林隨口問:“要賣啥價?”一邊說著,一邊繼續端詳著眼前的瓷瓶。

    “一隻一萬,如果兩個一起要,可以便宜點!”

    一個才要一萬元?

    光聽這價張茂林就覺得這肯定是現代人的仿製品了。

    張茂林多少還是對這個有所了解的,這青花瓷瓶,清代最出名的就是康熙年間官窯產品,現價至少在百萬以上。

    眼前這對瓷瓶,屬粉彩嬰戲雙鳳耳大瓶,高約七十公分,不管是從做工,彩繪還是釉色雖然十分講究,但與真品仍有明顯的差異。

    為了探個究竟,那還要看看它的胎質才能確定。

    於是,他就順手抓住瓷瓶的兩耳把它提了起來。

    這一提不要緊,誰知沒把瓷瓶拿起來,卻把一個瓶耳提斷了。

    張茂林仔細一瞧,原來這瓶耳是後膠上的。

    可商鋪老板一口咬定是張茂林把瓷瓶碰壞了,他埋怨張茂林:“看看看,你這人真是的,價還沒說好就亂動,這下倒好,這不是把瓶搞壞了。”

    “咋能說是我弄壞的?我還沒提起來呢!”張茂林不服氣的辯解道。

    老板眼一瞪,聲音一下子高了起來:“不是你難道是我?你不動它會自動壞了?”

    張茂林從來還沒見過如此做生意的,他拿起瓶耳讓老板看:“你看看這茬口,明明就是原來掉了後用膠水粘上的。”

    不管張茂林如何辯解,可店老板一咬定瓷瓶是張茂林搞壞的。

    兩個人各執一詞,一時難以說清,越吵越凶,一下子吸引了周圍一夥夥人前來看熱鬧。

    這時,一個年長的過來勸張茂林說:“咱們都是行內的,潛規則你也懂得,就說它是假的,這也是憑眼看的。你就說人家原來就是壞的,你不動它,他能說你?算了,給賠幾個錢算了。”

    “這”張茂林還想說什麼,張了張口沒說出來。因為他忽然想到他們都是一夥的,說了也是白說,就改口道:“那你說咋辦?”

    店老板見張茂林有賠償的意思,口氣也軟了下來:“你拿兩千元,要不就按原價買走。”

    張茂林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又低頭想了想決定把瓷瓶買下來。

    他掏出錢包,取出錢來,數好一萬付給了老板。

    老板接過錢,數了數裝進口袋後說:“這瓶歸你了。”

    圍觀的人們見問題得到完滿解決,一個個一邊議論一邊散去。

    就在這時,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把大夥嚇了一跳。

    人們紛紛轉過身來,然而,眼前的一幕把大家驚呆了。

    原來,張茂林把一萬元的瓷瓶當場摔了。

    對此,店老板也不知所措的愣住了。他用手指著張茂林,有些語無倫次的說:“你,你這是啥意思?”

    張茂林兩眼瞪著店老板,顯得十分鎮定,他指著老板說:“你以為這東西值錢是不是?可在我看來,它和你一樣,一文不值。我的東西我做主,我今天把它摔了,省得以後還會有人用它再來騙人!”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4
正文 第二六三三章 身份暴露



    張茂林說完,頭也不回的出了店鋪走了。

    事情如果隻是到這兒,那聽起來還蠻痛快的。

    可是張茂林一時的激動,爽快是爽快了,可是卻沒有任何意義。

    等他再一次轉悠到這家店的時候,居然發現,那件瓷器又擺在了那裏。

    他跟店老板據理力爭,結果人家根本就不鳥他。

    張茂林是個實在人,實在受不了這種事兒,自那兒就氣病了,雖然事情不算大事兒。

    可是一直憋在張茂林心裏頭,簡直成了一塊去不了的心病。

    後來再加上岩村小學的危房一直得不到改造,終於在一次刮風之後砸壞了一個可憐的孩子。

    張茂林這塊心病再加上對孩子的擔憂與自責,就臥床不起了。

    聽到這裏,張天元不由有些感慨,這個張茂林,著實算是一個剛直不阿的人了。

    但就是有點太過剛直了,結果就容易出事兒。

    他歎了口氣道:“兄弟,別多想了,拿了錢給你父親看病去吧,岩村小學的事兒也讓他不要再擔心了,已經有好心人決定新建學校了,以後岩村那邊的孩子,都能在寬敞明亮而且安全的校舍裏上學。”

    農民聽到這話,不由驚訝道:“這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不信你現在就可以打電話去問問。”

    岩村雖說貧窮,但在全國畢竟不算墊底,所以村子裏有手機的人還是不少的。

    農民打電話詢問了村裏的熟人,聽到果然如此,正想返回,突然間想到了一個事兒。

    “天啊,那個捐錢修建小學的老板,不會也是您吧?”

    他這話一出口,周圍那些人頓時對張天元的眼光都變了。

    岩村小學的事兒,附近很多人都知道。

    可知道歸知道,這年頭一所小學要花費不少錢呢,誰也不願意做那個冤大頭。

    不像以前公社的時候,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蓋個小學也沒問題。

    張天元沒回答,不過人群中卻有人認出了他。

    “天元哥!”

    張天元循聲望去,這才發現,喊他的人居然是個二姑家的孩子,也就是他的表妹。

    他表妹前幾年就嫁給了定國寺附近的一戶人家。

    難怪能認出他呢,這是親戚啊。

    “天元?張天元?您是張天元先生?”

    方才說話的那位專家興奮地走過來問道。

    “不是張天元還能是誰啊。”展飛笑道。

    張天元雖然不在乎周圍那些人的議論,可展飛有點受不了了,他相信他張哥買的東西肯定不會虧,所以這個時候,就大方承認了。

    “原來竟然是張先生,在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看起來這珊瑚樹也是在下看走眼了。”

    那專家苦笑道。

    “這又是為何?”

    旁邊有些人不明所以。

    “你們不知道嗎,張天元先生從加入收藏人群中以來,就從未看錯過一件東西,他既然花費十萬買了那珊瑚樹,你們覺得那東西還會有假嗎?”

    專家苦笑不已。

    “竟然是真的!”

    “那麼那農民說的故事也是真的了?”

    “應該假不了!”

    “畢竟那可是張天元啊,怎麼可能上當受騙。”

    群眾向來都是如此,隨風倒也是大多數人的特性了。

    之前還都一窩蜂地說張天元被騙,甚至有人更是諷刺挖苦,說張天元不識好歹,居然不聽勸告。

    但是現在,風向全變了。

    “張先生,還望您指點一二,這件珊瑚樹究竟為何物啊?”

    那專家恭恭敬敬地問道。

    “老先生不用這麼客氣,您之前講的那些話都非常正確的,隻是買東西終究還是要講究一個策略。”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件東西,其實是慈禧的一件珍品收藏,你可以直接叫它珊瑚樹。”

    “竟然是慈禧的藏品!”

    專家驚訝地說道。

    “好了,大家也都別圍著看了,大兄弟,你趕緊回去給你爹治病吧,不要耽擱了。”

    關於珊瑚樹的具體情況,張天元並不願意多說,這東西說的越細越麻煩。

    “謝謝張老板,那我就先走了。”

    那農民感激地看了張天元一眼,才將攤子上的東西收拾了一下離開了。

    張天元也想走,不過卻被那個專家給攔住了。

    “張老師,所謂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既然今日讓我見到了您,咱們也算是有緣,不如一起去參加定國寺內的香席吧?”

    專家笑著說道。

    “香席?”

    張天元愣了一下,才想到這個香席究竟是什麼東西。

    我國的香文化發展始於夏,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傳承於明清至今。

    在古代,香文化是道德的標範,是衡量一個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們情操與心性修養的目標與檢驗標準。

    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位、健康。

    而在當下,香文化的回歸,更透露出現代人對內心細致、通透的重新追求。

    在世界所有香料當中,沉香作為頂級香料是“沉檀龍麝”之首,集天地氣味一體,散食****為一方,被喻為植物中的鑽石。

    清明上河圖描繪汴梁時,有多次描繪香的景色,其中就可看到一家香鋪門前招牌寫著“劉家上色沉檀揀香”字樣。

    此外,沉香在五大宗教中地位極其崇高,尤其在佛教中更是如此,香為佛使引為修持法門,禮佛貢香清雅淡淳,《香界》雲:“花氣無邊薰欲醉,靈氛一點靜還通”。

    焚香也是古人抑製黴菌、驅除穢氣的一種方法。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焚香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可以免疫避邪、殺菌消毒、醒神益智、養生保健。

    沉香在文人的筆下變得越來越有詩意。

    蘇東坡有首《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餘薰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背人偷蓋小蓬山,更將沈水暗同然;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文人墨客的精神文化元素是由琴、棋、書、畫、茶、酒、香構成。文人墨客識香、品香、製香、鬥香、成為了一種文化素養的修煉。

    由於清代以後戰亂不斷,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由此導致沉香文化在我國失傳至今。

    近期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複興,沉香文化逐漸又回歸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浮泛之風充斥著人們的心靈,香文化已經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未完待續。)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5
正文 第二六三四章 香席



   為了將本土沉香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那麼就必須正確的去引導沉香市場,符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

    香席是一種士大夫的文化活動,崇尚高標準的物質生活。

    香席使得香文化變得普及,逐漸有許多亭台樓閣為上層人士提供品香時的集會場所,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等上流人士頻繁相聚品香、賞香、以香會友、以香悟道。

    因此品香從宋以後真正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靜心悟道、品評審美、勵誌翰文、調和身心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

    合香,是香熏史上的一個重要突破,由人工調製香料來達到人們對自然單一香味的改變,並且由香炭來熏烤從而改善煙氣對香味的破壞。

    按季節、環境、男女不同,合成不同的香,席間美女、品古,品茗邊欣賞字畫等藝術品。

    “紅袖添香夜讀書”.

    秋夜,燈燭旁,一盆香爐,香氣氤氳,書生讀書正酣,品著清茶,或飲著小酒。

    入晚,涼氣漸生,香燼漸熄,一位美人悄悄過來,往香爐裏添香,又悄悄離去,絲毫沒有驚動書生……熏香的發展至此走向蓬勃與成熟。

    時下坊間學用日本的香道,隻會在熏烤香木上,去比較香氣味道的變化,就反而會使嗅覺窒息;而太過份重視操作的技巧,也就不免落入了凋蟲小技的展演。

    由於它最終所探求的是生活上的品味,所以感官的知覺、用香的技巧雖然是香席上必備的條件,但都不是香席所追求的目標。

    例如古人逸士修築有“靜室”,用以舉辦香席來達到“……有禪客與之爐熏隱幾、散慮忘情……”的境界。

    香席的意義,是在通過行香過程,來表現心靈的境界和內容。

    (一)品香:對香料的了解,以及出香工具使用方法的訓練。

    (二)坐香:在香齋靜室中勘驗學問、探究心性。

    (三)課香:用書法來展示心靈境界的習靜功課。

    首先,香席所用的香料,並非一般焚香的香料。而都是些十分罕見且貴重的原料。

    它從采集、整理到分類,牽涉了極專業的分工知識,所以若沒有一個相對安定而富裕的社會作基礎,就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香材供銷體係。

    文化素養和領悟力在香席活動上缺一不可,香席的最終目的,是在結合文學書法與文物品鑒,來追求生活品味的境界。

    也就是要用簡單的一個字或一句詩、詞,對此次的品評活動,通過以書法為工具的過程,作出“點睛”式的詮釋。

    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文化培養,甚至需要相當的悟性,才有可能形成的能力,若沒有相當的文化素養和領悟力,恐怕是難以辦得到的。

    而清代中葉開始,經濟日漸凋蔽,西方文明幾乎成為現代化的代名詞,加以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於是坐香活動在中國的沒落,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狀況了。

    卻反而是在唐、宋時期隨同茶道、花道、書道傳人日本的香道,跟著日本的皇室貴族階層,一起留存下來,成為了日本今天的國粹。

    所以日本今天的“香道”,與中國古代的“香席”精神並不全然相同。

    香對文化人的意義,明朝屠隆有一個很好的概括:

    “香之為用,其利最溥。”

    “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

    “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

    “晴窗搦帖,揮塵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

    “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熏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

    “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

    “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

    “是日式的香席嗎?”張天元隨口問道。

    “沒錯。”

    “那就算了,我本人不是很喜歡那種。”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多謝老先生邀請,不過天元還有別的事情要做,實在無法奉陪了。”

    這算是不給麵子。

    不過也沒辦法。

    張天元是名人,走到哪兒一旦暴露身份,很多人都會邀請,如果他什麼地兒都去,那還不累死啊。

    所以很多時候,拒絕邀請也是需要勇氣的。

    “既然這樣那就沒法子了,不過張老師,這香席雖然是日式的,沒有書畫詩篇的賞析和品評,但是卻有一些關於古玩古董方麵的研究。”

    那專家顯然還不肯放棄,他想用古董來吸引張天元。

    “古董方麵的研究?”

    “對,咱們富城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是一座千年古城了,再加上陝州更是很多皇帝的埋葬之地,關於古董的傳說以及資料非常多,大家聚在一起就是為了討論這些的。”

    那專家見張天元有點動心,急忙說道。

    “既然這樣,那也罷,表妹,本來還想去你家看看,不過現在應該沒時間了,等我參加完了香席再去好吧?”

    張天元笑著對二姑家的表妹說道。

    “沒事兒表哥,我回家去給你準備飯菜。”

    有些事兒雖然不願意承認,但的確是事實。

    自從張天元有錢之後,親戚們對他的態度明顯比以前更好,更熱情了。

    最開始的時候,他還有點不太適應,覺得這些人就是衝著他的錢來的。

    不過後來想了想,何必在意那麼多了。

    這些親戚以前對他也並不壞,還是非常可以的,隻是沒有現在這麼熱情而已。

    既然是有錢人,那就得做好別人巴結你的準備嘛。

    “行,我過會兒一定去。”

    既然都到了定國寺了,不去表妹家裏看看也說不過去啊,再說了,他跟幾個表弟表妹之間的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

    在沒錢之前都是如此,現在有錢了,總不能拒人於千裏之外吧。

    表妹離開之後,張天元就跟著那專家進了定國寺,來到了一間比較大的客房裏頭。

    裏麵已經點燃了沉香,有幾個人正坐在那裏聊天,也有人在那裏翻閱資料。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殊的香氣,令人覺得身心舒暢,十分舒服。

    (未完待續。)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5
正文 第二六三五章 天然沉香



    “這居然是天然沉香!”

    張天元不由讚道。

    “張老師不愧是張老師,居然單憑嗅覺,就能判斷出這是天然沉香!”

    跟在張天元身邊的專家稱讚道。

    原本香席上的幾個人也都看了過來。

    張天元衝眾人笑了笑道:“在世界所有香料當中,沉香最為神奇,為眾香之首,集天地氣味一體,散食****為一方;被稱為植物中的鑽石;從質量來說都是從古至今的第一位。”

    “如今天然沉香已極為稀少、珍貴,屬香道文化中香之上品。”

    “這位先生是?”

    “哦,這就是張天元張老師啊,這定國寺現在可是他的私人財產哦。”帶著張天元進來的專家有些得意,畢竟張天元可是他請進來的。

    “原來是張老師,那就難怪了,對沉香如此了解。”

    眾人無不點頭。

    張天元在富城,那絕對是一個傳奇一般的人物。

    再加上他說的也的確有道理,大家自然會讚同。

    而後眾人席地而坐,一邊品茶,一邊很自然地就聊起了沉香。

    回顧曆史,民間喜歡將上等的沉香調刻成佛像,價值連城。

    可常時供奉而發出特有的香味,貫通全身氣脈,福佑全家大小。

    如果沉香太小塊,但是質地堅實,用以製藥太過浪費,於是磨成佛珠,常時戴在頸項,亦或戴在手腕上。

    不僅可以念佛念咒,還可以辟邪殺精鬼氣,急性心髒病或臨時腹痛,可以敲破已先清洗過的沉香念珠,泡水喝,能救急並止痛。

    更由於沉香的珍貴及稀有性,帝王或達官貴人也算是一物難求,使得它成為王公貴族的專屬品,所以一般的老百姓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它的。

    正因為沉香具有神奇的藥效,而且還擁有世上最美妙的香味,因此沉香就成為國寶,也就成了越南進貢給中國皇帝最珍貴的禮物。

    一個人不管擁有多少財富,但是他未必會有一個上等的沉香或者奇楠,沉香奇楠正是能彰顯自己個人財富,及品味象征的寶貝。

    將奢侈的一片萬金的沉香工藝品帶入到生活中,尊重的對待和使用它,不僅是品質生活和時尚的體現,更重要的是人的體會。

    “隨時都有放得下的閑情,也偶爾能揮霍一回時光,奢侈地想象一下,這才是起碼的人生。”

    沉香樹在遭受到雷擊、風折、蟲害感染或人畜危害等各種傷害時,自身會分泌樹脂修補受傷部位。

    某些傷口由於在開放期感染真菌,受傷部位難以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愈合,因此開啟了為治療創傷持久的、奇妙的沉香製造與累積的過程。

    甚至經曆數百年漫長歲月,才誕生了珍惜的優質沉香。

    一塊好的沉香問世,需要香與木的自然分離,需要外部環境滄海桑田式的轉化,需要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如果我猜得不錯,諸位燃燒的這沉香,大概是老棋楠吧?”

    仔細坐在那裏觀察了一陣之後,張天元頗有些驚訝地說道。

    “張老師真乃慧眼如炬啊,不錯,這老棋楠沉香可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您今日有福啊。”

    一人笑道。

    張天元也頗有些感慨。

    沉香香味也變化萬千。

    不同類型及等級的沉香,自古以來都被命以不同的名字。

    如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將海南土沉香分為:蓬萊香、鷓鴣斑香、箋香等。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按藥性將沉香分為:沉香、箋香、黃熟三等。

    沉香能沉水者及油脂厚者,為上品。

    南海沉香價格曆來就是與黃金同價,如今更是非常稀少,有價無貨。

    沉香中的極品為越南產的沉水的棋楠沉香,也稱奇楠、伽楠,另外還有同樣是越南產的紅土沉香。

    棋楠沉香有老棋楠和新棋楠之分,老棋楠香沉水,新棋楠香則半沉或不沉。

    棋楠沉香能在不同溫度下散發出多種變化的甘甜濃鬱的香氣,而紅土沉香在熏燒時才能發出甘甜濃鬱的香味。

    棋楠沉和紅土沉的產量極小,在宋代的時候,棋楠沉和紅土沉已經是“一片萬金”了,老棋楠沉香尤為稀少,更為珍貴。

    棋楠香可謂人間至寶,書載,棋楠香分為四級,簡稱一白、二綠、三黃、四黑。

    即使四級的黑棋楠香,自病態之日起,也需數十至上百年光陰才可形成。

    黑棋楠因尚未成熟,真菌擴及部分,雖已因油脂的覆蓋而變黑,但尚未感染的部分仍然是木質的,故呈虎斑狀分布。

    《粵海香話》闡明“歲月既淺,木蜜之氣未融,是為‘虎斑金絲結’”。

    至成熟為一級白棋楠,往往要經曆數百年歲月,其質地較軟,不像沉香油脂堅硬,因此可將細屑團成丸狀。

    其油脈很細,肉眼看不到。

    用20倍的放大鏡,會看到每一條纖維中間的空隙有金色毛狀油脂腺緊細結合在一起。如果用刀削,削下來的香會卷成圈圈。

    此次香席上燃燒的棋楠,頂多就是三級黃棋楠,可即便如此,已經是十分珍貴了。

    最起碼張天元這麼多年,還真沒見過天然的棋楠香,就更不用說一級的白棋楠了。

    這一次來參加香席,看起來還真是來對了,否則的話,如此好的棋楠香,又怎麼可能聞到呢。

    其實沉香的珍貴不僅來自它神奇的香味,和它獨具的藥性,還因其與修煉有不解之緣。

    在中國古代,佛、道兩家都認為沉香木是能通“三界”之靈氣的極少樹種。

    日本的茶道、禪道也將沉香尊崇使用。

    沉香神聖的特殊香味集結著千百年天地之靈氣,有的馥鬱,有的幽婉,有的溫醇,有的清揚,仿佛來自天外。

    沉香品質上乘,焚燃少許,芳香便彌漫滿室,而且燃到最後,仍沒有焦味。

    沉香的香味變幻莫測,自然天成,它是少有的仍無法以人工合成進行複製的自然香,它的珍貴和神聖可想而知。

    從唐代至清代,皇親國戚,兩廣命官及大富貴之人家,還多用沉香薰衣。

    圍繞香木,愛香者各競風流;

    人們祭祖拜神,撫琴坐禪,嫋嫋香煙,卷舒聚散;

    一眾文人雅士共聚在香齋裏,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品香鬥香;

    張愛玲則寫下:“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

    現在的生意人經常出門在外都會收藏沉香放在家裏,庇護全家的平安、隨身攜帶沉香油,通過最高的禮佛塗香來供佛。

    不但可以享受沉香獨有的香味,進入一種愉快的境界,還可以製煞驅魔,保佑自己事業順利。

    張天元以前對沉香其實是沒有多少迷戀的,總覺得現在很多人用沉香不過是附庸風雅。

    但是這一次香席之後,他的想法卻有點變了。

    沉香是好東西啊,以後能弄到的話,那是要多弄點,不管是用來香薰衣服,還是清潔空氣,都比別的東西好用。

    (未完待續。)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6
正文 第二六三六章 學無止境



   香席自然不僅僅是談沉香。

    張天元之所以應邀來參加這次香席,無非是因為那個專家所說的,這裏有許多設計古董古玩的資料,他想來看看而已。

    事實證明,他這一次來還真是沒有來錯。

    在其中一份手抄的資料之中,有些關於技術指標性的記錄,非常詳盡。

    這些資料全部是手寫的,看得出來應該是一個古董行家所書,不僅字兒寫得漂亮清楚,而且內容也不錯。

    而且每一件東西的鑒別評語旁邊,都配上了照片,隻要一看照片,就知道那東西說的是什麼。

    你比如:

    這洗子標本,直立高足,標準的仿官器製,連口部都刻意使用了這種護胎汁。這顯然不是一種自然析鐵所致,龍泉石灰堿刻意說不存在析鐵還原現象的……留資料。

    這碎片大概是明中期成化晚期到正德中早期的民窯產品。

    卵青釉,大葉渲染的青花,臥足的器製,足底多見粘砂。

    這個時期,一般使用的是瑞州出產的石子青料,不過也有用平等青搭用的。

    明代的青花用料,許多都是混合的調配的混搭的。

    這塊標本時代特征明顯,留作資料。

    此盞,需留意口沿的氧化,析鐵,描金筆觸的痕跡,胎土的致密性,修足的刀法,角度。

    此件仿品,有一定的代表性。

    磁州這類彩繪,放射性的點彩,有時候是花草的寫意,有時候是羽翎的寫意,而所謂的唐草紋,則是指的一些特定的植物,不是這類的東西。

    留作仿品資料。

    這梳子從殘斷的根本看,是兩麵坨工合槽的,這工藝倒是不多見,而且這類弓背梳流行年份上限春秋,而這件從工藝看應該不止戰國。

    留作雜件資料。

    這東西肯定老,這是兩層玉璧底,出現的年份是元以後,貼塑和衝天耳也是元以後的工藝了,但複雜的是,這些特征元到清都有,時間跨度太長,這些特征都不具備斷代的排他性。

    這東西,似乎還施了化妝土?

    如果是這樣,那宜均也不是了。

    一時真斷不了窯口,但我初步看,覺得像是川州的東西。

    闕疑代考。

    此器製來自青銅器奩的變式,年代越往後腳就吊得越高,經宋元到明時,已經出現已凸底完全取代三足的支撐點……

    這件小畫桌,關鍵問題不是新老,或者修複與否,而是,這板材到底是不是黃花梨。

    賣家說是海黃,如果能接觸實物,用硬物刮已刮便知,海黃跟其他花梨木的油性和氣味相差是非常大的,不難分辨。

    唯一容易和它混淆的,就是白酸枝。

    而這個賣家報的價格。

    ,這個價格在現在市場上,是連塊板材都買不來的。

    而這賣家看得出不是完全脫離市場的。

    這是讓我疑惑和猶豫的……暫留做資料。

    這兩個一樣的唐缽,一個是北方坑口的,一個是南方坑口的,不同的坑口就有不同的皮殼不同的鏽,隔了一千年,連手頭分量都差的很遠,這兩件很開門,而這第三件。

    先鏽就是不典型開門。但是否是新仿還是用老器用藥水洗過的,還需要細查……留作資料。

    此小爐為南宋鬲式琴爐,上麵本來有很自然的鏽,要用特殊調配的藥水才能洗掉。

    但因賣家不懂,用什麼東西慢慢的磨把原來的皮弄壞了,但卻露出了純正的宋代銅煉法造出來的精銅,區別於民間私練的摻錫或摻鉛的毛銅沙銅。

    難得的宋代官造銅器的標本……留作資料。

    這件玉環皮殼開門,屬於高度鈣化的地方玉種盤開後隔一段時間又重新回沁的特征。

    下線戰國。

    鑽孔的工也很清楚,但麵坨的工看著模糊,形製也奇怪。所以留作資料,闕疑待考。

    此殘片集中了南朝嶽州窯裝飾技藝的幾乎所有特征,捏塑,帖塑,印模,點彩,戳印,剔劃,刻畫等等。留作標本資料。

    此佛頭應對,青州的,滅佛時期燒掉後入土的特征。

    頸部下這個孔原來是藏家配木座插擺的。

    ……

    很多照片是早年拍的,或因匆忙,或因客觀條件所限,多數不甚清楚。

    另有一類的,隻言間,少了些技術性的生澀,多了些鑒賞的趣味:

    此石雕頭可能取自脅像迦葉。刀法簡練有力。重要部位如雙眉額上皺紋口唇等,線條遒勁有力,似未加思考,一鑿而就。可見刻者有高度的技藝和自信。

    此像饒唐風,又早於宋,故定為五代……近年在出土五代彩繪中亦見到此類髻開像。對比所見,麵容各有千秋。

    麵豐滿,眉目修長,神情恬靜。頭微前俯,實在聆聽眾生祈禱傾訴……

    此像元代,身軀微微向前,拱手而立……據此姿態,可能原為一組塑像中之侍像位,其麵貌飽滿開朗,神情憨直純樸,位置案頭,不時引人移目相對。

    薄唇,高鼻,朗目,清眉,內心純潔智慧圓通者,自然有此莊秀儀容,恬靜氣度……此像左足腳心朝上,指分如掌而拇指微拗,右足拇指上翹似波動有聲,形態頗具生人性靈。

    柔韌的腰身,純正的月白,所見之無論出土器抑或傳世器中,未嚐有器型釉色水準比得此件的。

    此建盞形製氣度釉色等等,剛剛好,如此般周身泛起隱隱的金屬光澤,通達而不刺目,亮潔而不灼眼,看似普通實則殊為難得。

    此器剖麵接近橢圓,癭節孔穴,錯落有致,久經摩挲圓潤無比,更因壁厚底厚,所見紫檀料隨形筆筒,其穩重樸實,未有出其右者。

    ……

    類似的評語,張天元看完之後都覺得十分精準,他畢竟大多數鑒定還是靠的鑒字訣,所以對於此人這些評語,都十分欣賞,甚至用手機拍了下來,打算回去慢慢揣摩。

    畢竟很多時候,你鑒定一件東西,別人也會問你怎麼評價。

    很慚愧,張天元畢竟還年輕,評價上不如老先生們老練,這還是真得多練練才行。

    看了一會兒書,張天元跟一個叫五爺的人聊了起來,說的無非還是古玩收藏之類的事情。

    (未完待續。)8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6
正文 第二六三七章 藏友



    聞著美妙的沉香,聊著古董古玩,這種事兒對張天元來說還真是頭一次,總感覺特別新鮮。

    五爺大約四十上下年紀,在富城這一塊名氣很大,跟張天元也有過幾麵之緣,是這行當的新晉實力人士,把持著某個門類的相當一部分貨源。

    張天元以前一直都不是太喜歡這一類人的,因為總在他們身上看到一些不願意看到的東西。

    比如小生意人的慳吝刻薄,那種入骨的尖酸,比如知識分子斯文人之間的文人相輕,清高自詡,那種入骨的虛偽,那種對社會主流的種種不滿,那種言語間的尖利,常讓人心裏一驚。

    作為一個年輕人,張天元真不喜歡生活在一個對社會主流不滿的階級群體裏,或者那種小生意人中間,讓人覺得窒息和可怕。

    不過隨著年歲的增長,漸漸的他也學著接納,反正他們不是他生活中的身邊的人,都是來去的過客,隨便吧。

    這要是總是覺得心裏頭不舒服,那估計每天得生好幾次氣了。

    那還不得氣死啊。

    五爺埋怨了一會兒社會,似乎是覺得張天元不太感興趣,就轉移了話題道:“張老師,您覺著明清瓷器將來會怎麼發展?”

    張天元笑道:“97以後,市場疲軟了幾年,不過後來價格明顯上浮,瓷器市場非常火爆,這主要是因為古玩收藏市場也講究一個循環。”

    “那幾年的疲軟,那些壓著貨的,一部分真的挨到頭了,看著市場似乎有抬頭的跡象,都在趁熱往外拋貨。”

    “這兩年瓷器市場又開始陷入疲軟狀態了,主要是市麵上高仿瓷太多,弄得大家人心惶惶,都不太敢出高價,但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多久的,大浪淘沙,等到高仿貨基本被清除出市場之後,瓷器又該起來了。”

    五爺嘿嘿笑道:“您說的還真對。折騰了這些年,我也覺得你說的對,做古玩,還是得抓著陶瓷這個門類。”

    “這是個大類,是個主幹,關鍵是市場大,門檻也低些。”

    “我這些年在造像上折騰,不能說沒賺到錢,可真是有一搭沒一搭,刀頭舔血,心裏特別不踏實。”

    “造像這門類,水太深了,圈子又小。”

    “早期的呢,動不動就是保護區的東西,將來估計也不會有太大市場,明清官造的鎏金佛像之類的呢,不是極專業的高手,大開門的貨,真的沒人敢碰。就是北方大圈的海外的那些貨,也都是惹爭議的不少。”

    “我知道,我早年最先摸的不也是青銅器麼,門檻高,政策壓力大,懂的玩得也少,都是早一撥壓死了的人,唉,咱們總歸是不能脫離內地市場的。”

    張天元笑著說道:“陶瓷呢,是市場大,入手門檻低些,但你也知道,越是這樣的東西,競爭越大越難做啊。而且,都貴在周轉,積累的貨源路子不多,周轉都太被動了。”

    “各有各的難吧。”五爺接著說:“不過我真是看好未來幾年明清瓷一定會起來。但就是明清瓷門類很多,不知道從哪個門類下手怎麼下手。”

    “老行家手裏有東西,回流也是一條路。”我老師說。

    五爺笑著說道:“看蘇佳這兩期的動向,好像要從康熙青花開始。”

    張天元摸了摸下巴道:“它們掙的是它們的錢,咱們比不了的,不過它們拍的有些東西,行家眼光看著真的不錯,有現錢自己把它舉下來,壓一壓,會有前途的。”

    接著兩人就討論了一些最近拍賣行上有名的買賣,五爺跟張天元那都是如數家珍。

    聊得也算盡興。

    “明清瓷器以後上來是必然的,但現在造假的基本上都盯著這兩個時代呢,所以暫時應該還不太可能。”

    頓了一下,張天元繼續說道:“我倒是覺得老窯的東西,可能前途還大些。”

    “老窯的?元以前的東西?”

    “嗯。90年代初之後,唐三彩一撥,那時候古玩市場剛起來,唐三彩可是按一公分一萬塊叫價的。哎,後來因為很多原因又掉下來了。不過主要是老窯的東西門檻高,種類多精品少,真正懂的人,會玩的人,少。”

    張天元解釋道:“所以97之後那些壓著老窯貨的行家,基本都壓死了,比明清瓷的日子還難過。我也不怕告訴你,現在水有這些老貨,我還真想把這些貨弄些過來。”

    “做買賣?”五爺問道。

    “那倒也不是,你也知道,我在帝都有個博物館的,東西拿來未必去賣,完全可以放在博物館裏展覽。”

    張天元回答道:“這些老玩意兒或許在市場上賣不上價,可是放到博物館裏頭,那絕對是吸引眼球的好東西啊。”

    五爺好像也來了興趣,說能不能也帶他了解一下,多接觸老窯圈子裏的行家之類的。

    “這倒沒問題,你要喜歡,也可以跟它們拿點貨,我是說你別急著周轉,就長線留著,會有前途的。”

    張天元笑著說道:“明清瓷眼看著是熱灶。熱灶好燒,也容易旺。大勢所趨,都回避不了的。”

    “可是,也可以考慮考慮勻點資金燒燒冷灶。你對明清瓷市場涉足不多,這個圈子貨源也很複雜的,我不建議你往裏頭深陷。”

    “當然,我有好路子也會大家一起分享,你們這麼看得起我,我總不能不給麵子啊。”

    “不過我倒是建議你對陶瓷市場涉足不深的話,真的可以買幾件典型開門的老窯瓷留著。這些老行家都還是可靠的,我可以幫你把眼。”

    “另外,你若是覺得賣不出去,也可以到帝都去找我嘛,我肯定收,隻要是老物件都要。”

    張天元現在的收藏方向早就改變了,以前收藏純粹是為了賺錢,所以不賺錢的東西他肯定是不會碰的。

    但現在呢。

    他收藏可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純粹興趣使然。

    “張老師的意思是,讓我去燒燒老窯行家們的冷灶?”

    “嗬嗬,你看我要燒熱灶,不帶著你?五爺你想多了,我和你不一樣,我在這個門類圈子走的比你深,深有深的特點。”

    張天元笑道:“我已經說過了,我買有些東西,並非因為喜歡或者賺錢,而純粹是為了實現我的一個目標,所以有時候買進的未必是自己想買的。遠沒有你們看清楚一件下手一件的輕鬆啊。”

    五爺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8 12:57
正文 第二六三八章 文化牆



“冷灶燒不好,頂多丟車保帥,熱灶燒不好,才更容易抽不出手,進退兩難啊。”

    張天元感慨道。

    兩人聊了很長時間,香席也是到了末尾,眾位專家紛紛站了起來,送張天元離開定國寺。

    “多謝諸位今天能陪我了解那麼多的好東西,那麼我就先告辭了啊。”

    張天元走出定國寺,坐上車前往了表妹家中。

    表妹的丈夫是個小學老師。

    這會兒還沒放學,表妹給張天元沏了壺普洱茶。

    張天元無聊中,端著茶杯走進了表妹丈夫的房間裏。

    他的臥室一麵牆有一個很大的落地窗,另外三麵牆除了衣櫃和書櫃以外,牆壁上都被他貼上了密密麻麻的狗皮膏藥。

    從成為學生那天開始,表妹的丈夫就會抄一些喜歡的古詩詞或者古文的段子貼在牆上當壁紙,一張張越貼越多。

    張天元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些古詩詞。

    “……吾讀秦紀,至於子嬰車裂趙高,未嚐不健其決,憐其誌。嬰死生之義備矣。”

    聽表妹說,古文他最喜歡《史記》,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述往事思來者,太史公有筆有情,有筆不酸氣,情重不拖拉。

    看上牆上幾大張紙抄下的秦始皇本紀,除了李斯和儒生的議論以及引賈誼的過秦論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了。

    “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遊,具知其事,為餘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主意較然,不欺其誌,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刺客列傳他居然也是整篇抄下來的,裏麵的行為張天元一直不甚理解,好像這些人都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

    比如那位田光先生,說死就死了,難道不顧及家人朋友的感受嗎,但刺客列傳依然感人,後世寫刺客,筆力再無出其右者。

    天雨粟馬生角,你想要回去是嗎?等到天上下米粟,馬頭上長出角來,我就放你回去。

    他默默的看著。

    押了口茶。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孔子世家也是整篇抄下來貼上去的。

    太史公在史記裏多次寫到讀誰誰的書,想見其為人,欲觀其行事。可見他對於前輩高山的敬仰,當世知己的渴求。

    孔子談生活,“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如貧而樂道,富而知禮。”

    孔子的智慧不是張天元這樣年紀和閱曆的人能理解的啊。

    另一麵牆上貼的是詩,唐詩居多,早年紅樓夢裏的都被我撕下來了,最多的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自然不在話下。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底層的辛苦,千年未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張天元記得,曾有人用此形容唐代的單色釉。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句詩讓張天元想起王世襄母親金章的畫。

    細風微柳,燕子繞梁。

    至於“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句子,真讓人覺得怎會是出自一個十六歲少年之手呢?

    詩仙筆下的唐人生活太浪漫,詩聖筆下的太沉重,初唐四傑的太清骨風俊,晚唐李商隱李賀的,雖然纏綿悱惻極盡能事,但不免讓人覺得隱晦迷離。

    相對而言,張天元更喜歡白居易的詩,寫詩如寫史,多是百姓生活,底層的不易,平實道來哀而不傷,往往又切中自然和人間的真理,即使綴玉聯珠,也不生澀,朗朗上口。

    第三麵牆上,是主席的詩詞。

    張天元也喜歡主席的詩詞,所謂ge迷mg的浪漫主義情懷,這份氣概,這種情懷,令人心生敬畏和佩服。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秭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何足理。”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蹠莊足喬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鈸黃越,歌未竟,東方白。”

    前五百年沒有人這樣寫,怕是後五百年也沒人再寫得出這樣的句子。

    天下唯庸人無咎無譽。

    轉悠了一會兒,表妹已經將飯做好了,她丈夫也從學校回來了。

    兩人在桌上喝了幾杯酒。

    表妹丈夫笑著問道:“這幹古董的都挺神秘啊,到底是幹嘛的?”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個古董行當在外人看來頗多神秘,其實說‘神秘’還抬舉它了。”

    “前年些網絡電視一擁而上,抓住國人愛看熱鬧愛聽故事追逐暴利的浮躁心理,宣傳著什麼鑒腚估價撿漏的種種,現在呢,簡直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實都走了兩個極端,任何一門生意也好,學問也好,都是各種人摻雜,什麼樣的都有,有正經的,有騙子,有混飯吃的,也有當事業去追求的,都有。”

    “其實再放眼看去,哪行不是這樣呢?”

    “大家吃著地溝油喝著毒牛奶看著鑒寶,大罵這社會的種種邪惡陰暗欺騙道德誠信缺失時……隻曾有人想過,那些最基層的養牛者,為了謀生而混一口飯吃的地攤小販們,這個社會影響了他們什麼?他們又怎樣在這個種種行業基本誠信都被透支的情況下,去謀一個自己的生活呢?”

    “一語中的啊!”

    表妹丈夫點頭道:“很多事兒都是如此,沒有人願意去看問題的本質,畢竟大家都很忙,也沒那個閑工夫,底層人如何,誰在乎呢?”

    (未完待續。)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雲雲530929

LV:9 元老

追蹤
  • 279

    主題

  • 638082

    回文

  • 2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