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鑒寶秘術 作者:北域神燈 (連載中)

 
小雲雲530929 2016-9-26 11:19:35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53 3812266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0
正文 第二七八九章 收藏家陳貴



   在張天元來的這個村子的鎮上,有一個叫陳貴的人經營著一家古典紅木家具廠,常年浸染在古典家具的氛圍裏,他對各種名貴木材了然於胸,對古典家具更是情有獨衷。

    而他的收藏更是豐富,他自己引以為豪的就是古錢幣和木器。

    對於錢幣的熱愛始於1981年。

    那時,陳貴在蒙元自治區當兵,業餘時間,響應部隊豐富戰士業餘文化的號召,他喜歡上了收藏。

    當時,他一個月隻有七塊錢的津貼費,除去買生活用品,他都用在了收藏上。

    古錢一毛錢一枚,他為了省錢,把煙都戒了。

    那時,陳貴抽煙很勤,一天一包,最奢侈的大青山香煙,兩塊錢一包,而為了省下錢來買錢幣,他狠心戒了煙。

    部隊駐地在一個叫大紅城的地方,附近就有著名的唐朝遺址,駐地附近許多人家裏都有古錢幣。

    周末,陳貴就和戰友一起騎著三輪摩托車,走鄉串戶去購買。

    一次,他和戰友收購錢幣回來,在沙漠中摩托車沒油了,兩個人推著摩托車走了好幾十裏路。

    雖然累得說不出話來,但看到一大袋子的錢幣,兩個人又都偷著樂。

    當年,部隊一兩年就會給戰士們一雙大頭鞋,那時大頭鞋是時尚品。

    當兵十幾年,陳貴隻穿過一雙大頭鞋,其餘的都拿去換了錢幣。

    當年《軍報》整版報道他的收藏事跡,部隊長給他題字“塞外奇葩,燕趙獨秀”,這給他的收藏很大的鼓舞,促使他長久地堅持了下來。

    日積月累,陳貴收藏錢幣十幾萬枚,有中國最早的錢幣,有中國現存最大的秦半兩錢,他收藏的秦朝的錢幣品種最全。

    他有乾隆、順治、宣統的母錢,宋元明清的錢幣更是不計其數。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專家曾經給他題字:中國錢幣第一人。

    在陳貴的收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現存最大的秦半兩錢。

    當年這枚錢幣是從一個放羊的老人手裏買來的。

    一看到錢幣他就喜歡上了,他塞給老人5o元錢,可老人認為5o元錢是假的,隻要5元錢,最終,陳貴給了老人1o元錢買下了那枚錢幣。

    那時5o塊錢的人民幣剛剛流通,老人應該不知道,死活不敢要。說起當年收藏中的小故事,陳貴至今還記憶猶新。

    這之後他又收藏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秦半兩錢,還有秦朝的“紀念幣”。

    這種紀念幣上有太陽和月亮,像秦半兩錢一樣,外圓內方,代表秦朝權力的集中。

    這種錢幣是為紀念王後等過生日啊之類的行的,故意流傳到民間,顯示王要的恩澤。

    這種錢幣很有研究意義。

    在眾多的錢幣中,有一枚錢幣曾經讓陳貴大傷腦筋,因為他一開始不知道錢幣上的文字是什麼意思。

    為此,他特意跑去帝都博物館查找資料,請教專家。

    那是一枚八思巴文大元通寶,典型的生坑老錢。

    帝都的專家給他鑒定後當即表示想收藏,讓他開個價,但愛不釋手的陳貴還是拒絕了。

    陳貴介紹,元代是北方遊牧民族統治的政權,他們使用漢族鑄幣工匠鑄行了八思巴文、漢文的各種錢幣。

    但是,都是象征性的。

    實際上,它們大量的使用唐宋錢幣。

    因此,元代錢幣非常珍貴。

    說起這枚錢幣的來曆,陳貴笑稱自己做好事得來的。

    那時部隊組織學雷鋒小分隊,幫駐地附近的群眾幹活。他經常幫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太太幹活,老太太家裏有好多錢幣,一股腦都賣給了他。

    2o12年春節央視二套《一槌定音》播出一枚清代光緒通寶銅雕母錢以17.5萬元人民幣賣出,由此可見雕母錢是何等的珍貴。

    母錢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

    母錢可分為錢樣、雕母錢和鑄母錢。

    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製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

    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隻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

    錢樣是給皇帝審定用,一類錢幣的錢樣理論上應該隻有一枚,所以數量極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場上幾乎見不到。

    雕母是按照朝廷規定的那種規範性錢的形式,把它雕刻出來,麵、背要求很嚴格,而且請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來寫錢文,把它刻成錢模子。

    雕母做出來以後,經過審定批準以後,就開始翻鑄了。

    翻鑄還不能大量地翻鑄,翻多了,就變形了,所以翻出來的錢也是有一定限量的。

    第一次翻出來的錢叫鑄母,我們一般講的母錢就是鑄母。

    鑄母在錢幣正式流通後也會銷毀,所以母錢也是很少流傳下來的,但古時錢幣管理沒有那麼嚴格,也有少量流傳於世。

    而陳貴的手中,就有乾隆、順治、鹹豐和光緒母錢,這在錢幣收藏界也是數一數二的。

    他最喜歡順治通寶母錢,順治皇帝的字遒勁有力,每一筆都像刀刻出來的。

    退伍後做紅木生意,陳貴又癡迷上了老家具收藏,特別喜歡黃花梨。

    這些年,他走南闖北搜集了不少老家具,在他的辦公室裏,老家具隨處可見。

    那套筆筒,大小3個,清中期的黃花梨筆筒,帝都的戰友給提供的線索,他從帝都買回來的。

    現在大概得值幾十萬元。

    陳貴的桌子上放著兩套筆筒,一套是清中期的,還有一套是現代的,9o年代初期他請工匠手工雕刻的。

    雖然是現代的東西,但價值也不菲。

    一屋子的老家具中,有清朝的禮盒,明末的椅子,象牙杆的戥子,幾百年的麻將桌和供桌。

    陳貴說,每一件老家具都透著文化氣息,都有曆史的味道,他喜歡這樣的味道。

    受爺爺的影響,陳貴自小就喜歡收藏,還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

    小時候對方的鄰居是一位木工師傅,他就經常跑去看師傅幹活,大點了他就幫師傅幹活,一來二去就學了不少木工手藝。

    做起紅木家具生意後,他一直推崇手工手藝,講究一人一木一器。

    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家具沒有生命力,缺乏個性,更少了手工師傅的技藝在裏頭,所以他的紅木家具一直講究手工雕刻、打磨,講究一人一木一器。

    就是一個師傅做一件東西,要從始至終負責,要把自己的特色做到家具裏。

    這樣做家具雖然費工費時,但保證了每一件家具的藝術性。

    9o年代初期,陳貴跑去越南的深山老林裏一呆就是兩個月,考察越南黃花梨的品質、產地,以及與南海黃花梨的不同等。

    回來後,他親自挑選上好的黃花梨,自己參與製作了18羅漢和宮廷椅。

    18羅漢都是他從電腦上下載的圖片,從南方高薪請來的雕刻大師,用了一年的功夫才完成的。

    而這些栩栩如生的羅漢,也保住著他的汗水。

    還有這把宮廷椅,真正的越南黃花梨,純手工雕刻,都是他自己做的,2o多年了,都舍不得坐,每天看著他心裏就高興!

    那把古色古香的宮廷椅,讓陳貴愛不釋手。

    為什麼要提這個人呢?

    主要是因為這個人今天就坐在了張天元的麵前,拿著他的許多藏品來讓張天元幫忙鑒定。

    (未完待續。)8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0
正文 第二七九零章 巴山玉



    陳貴帶來的東西可不少,大部分都是自己當年收藏的古錢幣。

    張天元以前不認識這個人,所以也沒多問他為什麼要賣這些東西,查看過了之後,給了個比較公道的價錢就全收了。

    到了這個時候,陳貴才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個翡翠項鏈道:“不瞞你啊專家,那些古錢幣可是我一直一來的心血收藏,本來是真不想賣的,可是閨女不爭氣啊,在外麵欠了一屁股債,沒辦法了,您再給看看,這哥項鏈之多少錢?”

    陳貴拿出來的項鏈非常漂亮,張天元乍一看還以為是玻璃種帝王綠翡翠項鏈呢,如果真是那樣,這東西價值上億都有可能。

    “我說老陳啊,這麼貴重的東西,你咋就想著賣啊,我記得這可是你當年有錢的時候給你閨女買的禮物啊?”

    村長忍不住說道。

    “哼,別給我提那個不孝女,這東西也不是我給她買的,是她偷偷刷了我的卡賣的,結果現在被人騙了,欠了一屁股債,這東西也隻能拿出來賣錢了。”

    陳貴似乎提起自己的女兒就來氣。

    “專家,當時我女兒買的時候,說這東西是滿綠的玻璃種翡翠項鏈,花了不少錢,您一定要看準了啊。”

    陳貴其實鼓足了勇氣才將這東西拿出來的。

    因為他害怕。

    害怕這個東西是假貨。

    張天元接過項鏈,本來激動的心情,卻不由得失望了起來,這東西表麵上看起來非常好,可是實際上根本就不對。

    別說滿綠的玻璃種翡翠了,這東西甚至都不能算是天然a貨翡翠,而是一種叫巴山玉的東西。

    巴山玉原名“八三玉”,巴山玉原石是一種晶料粗大、結構疏鬆,水幹、底差的“磚頭料”,但其顏色比較豐富,有淡紫、淺綠、綠或藍灰等顏色,是一種品級較低,含有閃石、鈉長石等礦物的特殊翡翠。

    “八三玉”是1983年在緬甸一處無名礦山首次發現的一個新玉種。

    幾年前,由於人們對它缺乏了解,這一玉種在我國的名稱是相當混亂的,它在不少論文或新聞報道中,被稱為“爬山玉”(或“爬山石”)、“巴山玉八三花青”或“八三種”。

    至20世紀90年代後期,它已在我國寶玉石界被稱為“八三玉”。

    由於八三玉具有中粒和粗粒結構的特征,有利於進行化學處理;

    且其透明度較差,又很需要通過處理增加其透明度,故市場上所見八三玉的玉器成品中,約有95%以上是經過處理的b貨。

    八三玉b貨由於其晶瑩通透,且常飄藍花,初看很美觀,故易為人們喜愛。

    它的售價僅為正常翡翠a貨的1/3-1/5,如不考慮收藏及保值因素,也是可以選購的。

    但一些不法商人常將它以高於本身價值幾倍至10倍的價格當翡翠a貨出售,故要小心上當!

    巴山玉的礦物組成較簡單,電子和粉末射線等分析結果表明,其主要礦物為硬玉,其次是少量輝石族礦物和閃石族礦物。

    巴山玉由於結構上的原因、原石不能直接用作玉製品的原料,其製成品均需經優化處理。

    經處理的巴山玉的結構、顏色、透明度、硬度、光澤等部發生了變化。

    結構上以玉石的邊部、表麵或裂隙發育的區域改變最明顯,遭受破壞的程度較深。

    玉石中心或原本致密、裂隙少的區域受破壞的程度較小,這使經處理的巴山玉具有不均勻的特點。

    經處理的巴山玉的顏色仍為原生色,隻是經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了,綠色也有些發黃.象翡翠中淺色的菠菜綠,但看起來不自然。

    形狀由天然團片狀、條帶狀向斑點狀、柳條狀和碎塊狀轉化、淩亂且有飄浮感。

    改善後透明度有較大提高。

    巴山玉原石多為不透明—半透明,但因為裂隙多且分布廣,處理的程度較深,處理後的玉石改觀很大,可達半透明—透明,整體潤澤度接近優質玉石。但細膩程度仍較差。

    改善後硬度下降很多。

    巴山玉原料的硬度比翡翠略低,而製成品的硬度由於先天質地疏鬆和後來酸漂洗雙方麵的因素,下降為平均6.6左右,其中也不乏接近翡翠硬度的。

    光澤在改善後有很大提高、可達玻璃光澤,但光亮程度不如翡翠,有b貨的傾向,帶有樹脂或油脂的感覺。

    “陳老板,能冒昧問一句嗎?您女兒當是買這個項鏈的時候花了多少錢?”

    張天元忍不住替陳貴心疼。

    如果真得是拿巴山玉當成滿綠玻璃種的料子買的話,那估計是虧了不少錢的。

    陳貴回答道:“當時我女兒是跟著一個朋友買的,所以人家給算的是朋友價,隻要了五百萬而已,不過我聽女兒說這東西應該價值上億呢吧?”

    “五百萬!”

    村長苦笑道:“老陳你果然是有錢人啊,你女兒也是真夠大膽的,居然敢花費那麼多錢買這麼一串項鏈,她就不怕買到假東西啊,哎呀,呸呸呸,你看我這張嘴,對不住,對不住啊。”

    “沒關係,我女兒現在也知道錯了,正在家裏反省呢。”

    陳貴看向了張天元道:“專家,您怎麼說,這東西能值多少錢?”

    張天元歎了口氣道:“你們當是買的時候就沒讓專家鑒定過?沒有要那個鑒定證書嗎?”

    “鑒定證書有的,還是一個專家給開的呢,不過最近去找的時候,說是這個人早些年就不做這一行了,這還有用嗎?”

    陳貴說這話的時候,心裏頭就不由得產生了強烈的擔憂感,他覺得事情恐怕不太對。

    “陳老板,說句不好聽的啊,你們真實夠糊塗的,這是給人騙了啊。”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告訴你們吧,這東西叫巴山玉,而且還是經過加工之後的巴山玉,屬於b貨,就你這個項鏈,能有兩三萬的價值就不錯了,五百萬?唉。”

    “b貨!”

    就算陳貴不是很了解翡翠,可也知道b貨是什麼意思。

    “對,就是b貨,而且即便你這個是天然a貨也不值錢的,巴山玉根本就賣不上價的。”

    張天元無奈道:“本來收了您那麼多東西,我不好打擊您,可是也沒有騙您的必要,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您可以自己到帝都的珠寶店裏親自鑒定一下就知道了。”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1
正文 第二七九一章 神醫葉天士



    聽到張天元對那翡翠項鏈的判斷,陳貴許久沒能回過神來,最終在一些相熟的人的攙扶之下顫顫悠悠的離開了。

    他這一輩子,收藏古錢倒是基本沒打過眼,可誰知道卻被自己女兒給坑了。

    這也真是有幾分無奈。

    之後鑒定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真的,隻不過價值不高,一直到吃中午飯才算是結束。

    張天元在村支部吃過飯之後,就帶了些東西去探望村裏頭的鐵老哥。

    他一方麵是同情那姓鐵的,一方麵也是想去看看姓鐵的家裏頭有沒有什麼好東西。

    如果有的話,他拿東西,鐵老哥賺錢,這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鐵老哥對於張天元和村長一起過來,那是非常驚訝,尷尬地看著自己桌上放著的大蔥和饅頭,說不出話來。

    “鐵老哥,您這病不是絕症,隻要有錢就能治好的,這樣吧,聽說你是石匠,我看看你這裏有沒有什麼值錢的雕刻,或許可以幫您解決一下困難。”

    張天元不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所以他不會白給這位鐵老哥錢,但是可以想辦法幫忙。

    “有啥好東西啊,都是我自己雕著玩的,就放在後院,您如果喜歡就去看吧。”

    鐵老哥苦笑道,他是沒抱什麼希望的,如果那些石雕裏麵真有值錢的好玩意兒,他早拿去換錢了,何苦吃大蔥就饃呢。

    張天元笑了笑,並未多說什麼。

    他走到後院,轉悠了一會兒就又回來了。

    “鐵老哥,我發現你後院有一本石書,那上麵雕刻的文字是你從哪兒看到的?”

    張天元問道。

    “哦,那個啊,我爹以前喜歡看書,而且是個中醫,所以就收藏了不少書,就是那裏麵的。”

    鐵老哥回答道:“怎麼,有什麼不對嗎?”

    “我可以看看那些書嗎?”

    張天元又問道。

    “當然了。”

    鐵老哥趕緊從房間的箱子裏頭取出來一個紙箱子,裏麵整整齊齊放了二十多本書,雖然保存的都非常好,可是一看就知道是有些曆史的好東西了。

    “我說鐵老哥,您這是守著寶貝不自知啊,這些書你不打算賣嗎?”

    張天元笑著問道。

    “這能賣幾個錢啊。”

    鐵老哥苦笑道。

    “多少錢?”

    張天元笑道:“如果你這些書是我想的那種,最起碼也能賣個幾十萬呢。”

    “多少?幾十萬?”

    鐵老哥直接傻眼了。

    他本來覺得這些書是父親留下來的,並不值錢,所以就沒想著去賣,就算能賣個幾百塊錢,可又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現在聽張天元這意思,這書居然能賣幾十萬?

    “您不是開玩笑吧?”

    鐵老哥傻乎乎地問道。

    “您就說賣不賣吧,如果賣,我就先看看,書的價格高低,還是要看品相以及稀有度的。”

    “當然賣了,您看,您看!”

    鐵老哥激動地說道。

    張天元從紙箱子裏取出那些書,仔細翻看了一下,每看一本,臉上的笑容就多出一分。

    這一次來這個村子,還真是沒來錯啊,可算是弄到寶了。

    “這可是葉天士醫書啊,雖然是印刷版本,可是卻是絕版,印刷質量也是上乘,保存又如此完整,真是不錯啊!”

    葉天士的名字叫葉桂,字天士,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

    蘇江吳縣人。祖籍安省,其高祖葉封山從遷徙到蘇江的,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天士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與薛雪等齊名。

    這個人張天元還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他小時候聽村裏一個中醫老頭講過很多葉天士的故事。

    其中一則說的就是葉天士拜師。

    此人生於清康乾年間,祖父兩代俱從醫。

    葉天士為人虛心好學,隻要聽說有誰於醫道有所擅長,就前往師事之,在10年內先後拜了17位師傅,畢生忙於業務,著作很少。

    據傳葉天士14歲時就為人切脈看病,他的處方用藥,總是打破常規,獨具一格,20歲即譽滿江南,號稱“神醫”。

    他曾給到江南巡訪的乾隆皇帝號過脈診過病,乾隆親筆寫了“天下第一名醫”的匾額賜給他。

    這天,診病的人特多,葉天士操勞了一天已有些倦意。

    傍晚他送走最後一位病人後,伸了伸懶腰,打算輕鬆輕鬆,可又來了一個舉子模樣的人,自稱是紹興李甲。

    葉天士一見,不由大吃一驚,就是這個李甲,半年前上京應試時路過吳縣,因身患“消渴病”,特慕名前來求葉天士診治。

    “消渴病”實際上就是現在稱的“糖尿病”,一般很難治愈。

    葉天士在臨床中也治療過這種病人,可收效甚微。

    當時李甲已是麵容憔悴,形銷骨立。

    葉天士見狀,隻能好心地勸慰他不必忙於帶病上京赴考,最好的辦法是回家養病。

    同時準備料理後事。

    這事已過去了半年多,誰知李甲不但沒死,反而容光煥發,麵色紅潤,神清氣爽,哪像患過消渴病的人呢?

    葉天士的心頭頓時湧上了一種歉意,他深感自己年輕,閱曆不足,錯給李甲下了結論,實在慚愧!

    他想治好李甲消渴病的醫生,一定比自己技高一籌,何不向李甲詢問他治病的經過。

    於是葉天士忙邀請李甲到中堂屋裏坐。

    李甲見中堂上高高地懸掛著乾隆皇帝禦題欽賜的“天下第一名醫”匾額,不禁喝彩道:“萬歲爺寫的好字!”

    他又看了葉天士一眼,說道:“萬歲爺真用心良苦,這‘天下第一名醫’好激勵人嗬!”弄得葉天士滿臉羞慚,忙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李甲坐定,呷了口茶,講了自己絕路逢生的經過。

    原來李甲並未聽從葉天士的勸告。

    他想,說不定能在進京途中或者在京城遇到比葉天士醫技更高明的醫生,於是,他堅持赴京趕考。

    一日,李甲途宿鎮江金山寺。

    寺裏的長老見李甲身體羸瘦,形銷骨立,又一瓢一瓢地喝水,仍不解渴,便知李甲患了嚴重的消渴病,長老勸李甲在寺裏住下來,慢慢治病。

    李甲抱著一線求生的希望,就在寺裏住了下來。長老派一小沙彌天天侍候他。

    小沙彌每天用一味草藥煎成濃汁,一日三次按時給李甲服用。

    一連服了半個月,李甲的病竟然痊愈。

    臨別時,長老特地拜托李甲路過吳縣時問候葉天士。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1
正文 第二七九二章 拜師成癮



    葉天士聽了李甲的一番敘述,倍感不安。

    第二天一大早。

    他就用黃綢緞搭在乾隆皇帝欽賜的匾額上,遮住了“天下第一名醫”幾個字,打發走了店裏的兩個徒弟,辭別家人,喬裝打扮去了金山。

    為了以病人身份麵見長老,葉天士故意衣著單薄,在一個風大的地方躺下睡覺,不多一會兒就凍得鼻塞身重,噴嚏連連。

    金山寺長老見來了個病人,忙讓進殿堂,並詳細詢問姓名和病情。

    葉天士回答說:“在下名叫桂一,現覺鼻塞身重。頭暈眼脹,四肢疲軟……”

    長老給葉天士診脈後說:“施主無憂,乃偶感風寒而已,可在小寺暫住,服兩劑藥,當保無恙。”

    葉天士心裏暗自高興,就在金山寺住了下來。

    服一劑藥後葉天士便覺病已去其六七。

    他暗想:這長老果然身手不凡。遂決定拜長老為師。

    第二天上午,葉天士就去方丈室拜會長老,長老一聽葉天士的蘇省口音,便問道:“聽施主是蘇省口音,可認識名醫葉天士?”

    葉天士點頭答道:“曾聞其名,但不識其麵。小生應試落第,浪跡江湖,今後無意於功名,願侍候左右。學點救民之術,以解救黎民疾苦,不知長老允否?”

    長老聽葉天士說是落第舉子,又見他能虛心求教,高興地說:“老僧醫術淺薄,難為人師,施主若不嫌山寺寂寞。那就住下吧!”

    從此,葉天士住在寺裏,一邊侍候長老,一邊從頭向長老學醫。

    每當病人來寺求醫,葉天士就站在一旁,看長老怎樣問病、切脈、處方,琢磨長老處方中的奧秘:藥物升降浮沉,寒熱溫涼的搭配,藥物劑量的選擇……

    每逢難處,葉天士就虛心向長老請教。

    長老見葉天士勤奮好學,也十分高興地解疑。還把一些珍藏的孤本醫籍給葉天士閱讀。

    轉眼間葉天士已來金山寺學習了半年。

    長老見葉天士進步很快,每次診病,都讓葉天士處方,長老再仔細地審閱所開的處方,有時發現葉天士所處的方與自己的思路不謀而合。

    就大加讚揚。

    一天,長老把葉天士叫到跟前說:“桂一,你的根底不薄,依我看,已和蘇省的葉天士相差無幾,你可去自立門戶拯救黎民百姓的病苦了。”

    葉天士忙謙虛地回答:“弟子不敢,願跟隨師父學習,精益求精。”

    長老聽後,說:“那也好,你比葉天士的醫德好得多,不過那葉天士也是有真才實學的,你今後若有機會也可常去找葉天士切磋醫術。”

    葉天士見長老屢次提起葉天士,便問道:“師父,你也認識葉天士嗎?”

    長老歎息道:“老僧無緣與他相見,但聽說當今皇上欽賜他‘天下第一名醫’匾額,還有人說那道法高超的張天師病了也請他看病。也有人說他是‘天醫星’下凡,不過他也有失誤的地方,他曾經對一個消渴病患者說:‘無藥可救’,囑回去料理後事,這豈不有負‘天下第一名醫’的名聲!”

    葉天士聽後,深感慚愧,回答說:“弟子領教了,不過一般的醫書都稱‘消渴症’乃絕症,沒有好的方藥救治呀!不知師父有何妙方,是否可傳給弟子?”

    長老說:“‘消渴症’難治療不假,不過我這裏有一祖師所傳的秘方可治療,半年前那個李甲也是住在這寺裏服了半個月的藥而治愈的。我也想留世傳人,現在我就告訴你吧。

    這一秘方僅是一味秋梨而已,此梨可在東山王家營找到,隻要‘消渴症’一發,就以梨煎湯代茶飲,連服半月,就能渴解病愈。

    你回蘇省後可將此秘方轉告葉天士,好讓他用這個秘方去治愈更多的‘消渴症’病人。”

    葉天士聽後,連忙叩頭拜謝,並說:“師父您放心,我一定遵命。”

    又過了幾天,一個腹痛的病人被抬來寺裏求醫。

    長老見病人麵色萎黃,憔悴不堪,腹脹如箕,已知是蟲積腹痛,就叫葉天士複診並處方。

    葉天士切了脈,又捫診了病人的腹部,診斷為“蟲積腹痛”,就在處方上寫“砒霜三分”來殺蟲。

    長老看了處方說:“若要除根,砒霜宜加倍。”

    長老隨手提筆將“三分”改為“一錢”。

    葉天士見了疑惑不解,忙問長老:“砒霜乃劇毒之藥,現一錢,豈不喪命?”

    長老笑而答道:“為醫者不能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現在你僅知道病人腹中有蟲,可並不知道蟲之多少,蟲之大小。

    如今病患日久,蟲也日益長大,三分砒霜,隻能將蟲擊昏,不能擊死,待蟲蘇醒,其病反增,再投藥也無用,病人就隻能坐以待斃,豈不罪過!隻有用猛藥,將蟲擊斃,才能永絕後患。”葉天士聽後感歎不已。

    長老親自指導病人服藥,並囑其從人按住病人手腳,不讓隨意翻動。

    時至夜半,病人一陣腹痛,肚裏咕嚕嚕地叫,隨之排出數十條又長又粗的蟲來,後又連排兩次。

    長老囑病人初喝稀粥,以調養脾胃。

    數日後病人痊愈而歸。

    長老醫術之高明,用藥之有膽略,讓葉天士口服心服。

    他決定不再隱姓埋名,便將自己的身世一一告訴了長老,並請求長老正式收他為徒。

    這一下長老吃驚不小,忙說:“老僧醫術淺薄,哪堪為師!”

    但在葉天士一片誠心之下,長老隻好答應。

    葉天士也就在寺裏長住了下來,一麵侍候長老,一麵繼續向長老學醫。

    後來,長老年邁圓寂歸天,葉天士協助金山寺廟裏的和尚安葬了長老,才戀戀不舍地帶著長老贈給他的醫書、醫案等回吳縣,結束了他的第12次拜師學醫的生涯。

    當然,故事這種東西,總有不實之處,吹噓的成分比較多。

    不過曆史上的葉天士,的確非常離開,這一點倒是毋庸置疑的。

    葉桂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對曆代名家之書也旁搜博采。

    不僅孜孜不倦,而且謙遜向賢;

    不僅博覽群書,而且虛懷若穀、善學他人長處。

    葉桂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隻要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願意行弟子禮拜之為師;

    一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欣然而往,必待學成後始歸。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2
正文 第二七九三章 九國誌



從十二歲到十八歲,葉天士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無怪後人稱其“師門深廣”。

    在整個中國醫學史上,葉桂都是一位具有巨大貢獻的偉大醫家。

    後人稱其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

    他首先是溫病學派的奠基人物,又是一位對兒科、婦科、內科、外科、五官科無所不精、貢獻很大的醫學大師。

    史書稱其“貫徹古今醫術”,他是當之無愧的。

    無論其醫學理論,還是治學態度都是值得後人珍惜和學習的寶貴遺產。

    特別是他那種謙恭好學、改名換姓求師學藝的精神永遠是後世習醫者的光輝典範。

    史書稱其“切脈望色,如見五藏”,“治病多奇中”,十分神奇。

    他自己也說:“病有見證,有變證,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

    當時的尚書沈德潛曾為他立傳說:“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遠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桂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

    可見當時其知名度之高。

    後人對其醫術總結說:診疾深明病源;立方不拘成法;投藥每有奇效;治療常多變通。

    史書亦稱“當時名滿天下”,為眾醫之冠。

    民間則普遍傳說其為“天醫星下凡”。

    傳記載其處理“疑難證”方法:“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醫之方,略與變通服法;或竟不與藥,而使居處飲食消息之;或於無病時預知其病;或預斷數十年後:皆驗。”

    雖然史書盛讚其獨一無二的高超醫術,但對於民間廣傳的葉天士治病的神奇案例卻又不敢相信,稱其為“傳聞附會,往往涉於荒誕”,因而“不具錄”。

    若以當時老百姓的反映而論,葉桂可謂中醫史上醫名最著者。

    民間傳聞,特別是全國性的,絕非空穴來風,往往有其常人不可知解的原因,而“天醫星下凡”的說法也隻有這一回。

    史官因為自己不能理解和接受,就“不具錄”其超常醫案,實為一憾。

    可惜葉桂生前傷病盈門、****忙於診治病人,無暇親筆著述。

    他留給後學者的寶貴醫學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門人和後人搜集、整理的結果。

    其主要著作有《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未刻本葉氏醫案》等。

    此外,題為葉氏所作的醫案和著述還有很多,比如《醫效秘傳》、《葉氏醫衡》、《葉氏名醫論》、《葉天士家傳秘訣》、《女科症治秘方》、《本事方釋義》(有乾隆十年自序)、《葉評傷寒全生集》、《柯氏來蘇集評批》、《景嶽發揮》、《眉壽堂方案選存》、《三家醫案合刻》、《南陽醫案》等等。

    世間所傳葉桂注釋的《本草》,其中頗有心得之言。

    鐵老哥手上這一套書,雖然也是別人幫忙整理的,但因為與葉天士時代幾乎一樣,估計是葉天士的幫手或者朋友,上麵有不少葉天士的親筆題注。

    這東西在什麼地方張天元都沒見過,唯獨這一次看到了,不得不說,這真得是一套讓人驚奇的好書啊。

    “咦?這些書!”

    張天元驚訝的發現,剛剛鐵老哥打開的那個箱子裏頭,居然還有排列整齊的一些書籍,他一眼看去,就覺得那些書非同尋常,不由激動了起來。

    “哦,那不是醫書,那個是閑書,也沒什麼意思,叫《九國誌》,不過好像是曆史書,我看著沒意思,隻是跟這醫書一樣,是我父親他收藏的,所以也不好意思扔掉。”

    鐵老哥無所謂地說道。

    “九國誌!”

    張天元的心撲通撲通直跳。

    據他所知,《九國誌》可是宋代的書,宋版書的價值那真是不用多說了啊。

    九國誌,這是個書名。

    北宋路振撰。

    四十九卷。

    記五代時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北漢、南漢、閩、楚九國史事,有世家、列傳之目。

    其後張唐英補撰北楚二卷,雖足十國,仍因舊名。

    原本久佚,清人邵晉涵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周夢棠重編為十二卷,凡列傳一百三十六篇,並補世家目於卷首,略注始末,以便檢閱。

    各叢書多有刊本,守山閣本末附《拾遺》一卷,為他本所無。

    路振是唐相路岩之四世孫,路岩貶死嶺外,其子路琛避地湖湘間,遂居於此。

    其父路洵美跟隨馬希杲,任連州從事,因病辭官終老家中。

    路振年幼聰悟,5歲誦《孝經》、《論語》。

    10歲聽講《陰符》到百言而止,父洵美責怪他,希望他學完。

    路振說:“百言說明道理足夠了,其餘的何必再學?”

    父親甚是驚奇。

    路振12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怕他荒廢學業,天天嚴加教誨,不管隆冬盛暑,從來都沒有鬆懈。

    太宗認為,科舉試詩詞,大多文辭淺薄,不能反映出古人之道,因此親出試題《厄言日出賦》,以觀其學術水平。

    當時參加考試的有數百人,都茫然不知所出,即使當時名氣很大的人亦有難色。

    路振來自貧寒之家,學習刻苦。

    平時遍訪古籍,連京師人家所不知道的地方他也去查找,所作的賦引經據典,太宗很欣賞,便把路振放置在甲科。

    路振及第後初任大理評事,邠州通判,徙徐州。

    召還,直史館,遷太子中允、知濱州。

    一日,契丹兵至城下,路振兵少,民眾驚恐不安,人們都認為路振是文官,不懂防禦的策略,於是圍在一起哭泣。

    路振親自加以勸慰,並且說敵人士氣正盛,不可跟他們正麵交鋒,應該堅壁自守。

    幾天後,契丹引兵退去。

    北河轉運使劉綜上書稱讚他,皇上下詔書褒獎。

    後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知鄧州。

    景德中任福省巡撫,不久,路振為編修官修太祖、太宗兩朝國史。

    大中祥符初,出使契丹,撰《乘軺錄》獻真宗。

    改任太常博士、左司諫、擢知製誥。

    路振文詞溫麗,屢奏賦頌,為人稱道。

    尤長詩詠,內多警句。

    大中祥符七年,同修起居注,張複、崔遵多次因書事失誤遭降職處罰,由路振與夏竦代替他們。

    路振因嗜酒成疾,當年冬天病亡,年58歲。

    他這一輩子,留下最後名的著作就是《九國誌》了。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3
正文 第二七九四章 又見宋版書



“我可以看看吧?”

    張天元吞了一口唾沫,有些緊張地問道。

    如果真得是《九國誌》的原始版本,那麼張天元這一次可算是撿到大漏了。

    “當然可以了。”

    鐵老哥沒有多想,他隻是覺得張天元既然要看,那肯定就說明那些書還是有一些價值的,他不管多少,隻要是能夠給他些錢,讓他把病治好了,那他就謝天謝地了。

    張天元仔細翻看了那些書卷,每一本都愛不釋手啊。

    翻到最後

    一共有四十九卷,沒有錯了,這是最早的北宋版書。

    可以說,根本就是絕版書,要知道這東西原本早就已經遺失了,現在傳下來的版本,是後世人重新編纂的十二卷版本的,跟這個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怎麼樣啊專家,這兩套書還能值點錢吧?”

    村長其實也是希望這些書值點錢的,鐵老哥的日子過得苦,他這一天也心裏不好受,但是因為自己經濟條件也沒有多好,家裏財政又讓老婆管控著,就算是想要幫,也幫不上忙啊。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我能夠確認的是,葉天士的那一套醫書是沒錯的,而且是現在僅存的一套有葉天士手寫注釋的版本,絕對是好東西。”

    “隻是這《九國誌》就有點懸乎了。曆史上,宋版書的幾經浩劫,186o年火燒圓明園毀了一部分,19oo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把當時帝都好多藏書都給燒了,帝都老百姓曾眼看著大風吹卷著《永樂大典》的殘頁而去。

    還有抗日戰爭時期帝都八年淪陷,至今到底日本掠奪了物古籍,沒有文字記載。”

    “《九國誌》原本據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徹底毀掉的,當然,也有別的說法,但大家一致認為這本書被毀了,所以這套書究竟是不是真的,還真不好確定,因為它沒有一個對比啊。”

    張天元說這番話,隻是想要稍微把價錢往下壓一壓的。

    畢竟宋版書實在太過珍貴了,如果對方獅子大開口,他也沒辦法的。

    1996年,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第一次奉獻了一個天祿琳琅的殘本《文苑英華》,白麻紙精印,典型的北宋風格。

    張天元聽李明光說,當時他都有給這冊書跪下去的衝動,這是從海外流失了1oo年收來的古籍精華。

    此書當時賣了11o萬元,讓他非常痛心疾的是,這本書當時又落入海外華人的手中。

    當時沒有一個中國企業家、圖書館、博物館有反應啊,2oo2年中國才設立5ooo萬元珍貴文物搶救基金。當時的有關部門都等著人們捐贈呢。”

    1998年,中國翰海拿出了當年溥儀賞賜書的前四本,黃麻紙印、南宋風格的《春秋經傳》創造了176萬元單項標的紀錄。

    1999年,翰海又把後四本拿出來了,好些人爭搶,買了前麵四本藏書的買家急了,以每本接近1oo萬元的價格爭購這四本書,稱得上驚心動魄。

    1998年的幾百萬可不是現在幾百萬的概念,最起碼也得翻個六七倍啊。

    2ooo年,中國書店推出周必大刻印的宋版書,最終被博物館以45萬元購買,國家級博物館急需宋版書原本。

    2oo2年之前,宋版書在拍賣會上沒有全本出現,隻有殘本。

    2oo3年,嘉德公司從法國征集回蘇州顧雲樓古書173種,其中一套宋版書《錦繡萬花穀》4o冊齊全,創造了宋版書拍賣1o萬元的天價。

    第一次,宋版書被牢牢釘在財富尊嚴榜上。

    這不光代表著財富,而且是尊嚴,代表著民間對宋版書文化價值的肯定。

    現在中國民間對宋版書的重視度上來了,對古籍聚散的考證工作也在進行,目前古籍善本第一批新普查目錄已經出來了,給國內的收藏家提供了研究依據。

    港台兩位8o多歲的古籍文獻大家昌彼得和饒宗頤都曾和國內藏家進行頻繁的交流。

    在內地,熟悉和研究宋版書的專家不足人,且多為65歲以上的老前輩,45-6o歲的專家有個巨大的斷層,而在日本這方麵的專家有2oo人。

    1997-2oo2年間,國內宋版書的價格翻了大概6倍,2oo5年又上漲3倍,這兩年沒有新露麵的宋版書上拍,可能是價位對藏家來說還不夠有吸引力。

    從有拍賣會算起,宋元版古籍至今大概有15倍的漲幅。

    張天元覺得這個價格還遠不夠高,這方麵,外國人比中國人更重視,他們把紫檀、青花瓷開始反拋給化典籍國外藏家卻不撒手。

    從前景看,宋版書還有巨大的上漲空間。

    嘉德四季古籍善本總成交過人民幣1ooo萬元。

    其中宋《江贄撰少微通鑒節要五十六卷外紀四卷》是拍賣市場上流通次數最多的宋版書,以42萬元成交。

    拍賣統計中最低價格成交的一冊宋版書是12萬元,那是1997年中國書店的拍品,按今天重新估價應該值18o萬元;

    宋版書在拍賣會最大的“漏”是上浦一家拍賣公司把宋版書當明版書賣,慧眼人以16萬元成交,一時被藏書界傳為佳話;

    遼、金刻本填補國內空白的是1997年以22.5萬元落槌的《遼藏》;

    現在,嘉德、中國書店、德寶等都定期舉行古籍善本的專場拍賣會,帝都已形成了從高、中到普通小拍的梯級層次。

    從很多文獻中其實都可以看出,宋版書真得就是金子,張天元倒是不怕鐵老哥要高價,而是怕他不賣給自己。

    所以他現在是要含混其辭的,然後以適當的價錢將東西買下來,如此一來的話,鐵老哥可以得到一筆巨款,他也可以拿到這套宋版書偷著樂了。

    “專家,你是神羅公司的,我信你,你說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

    鐵老哥的實誠,讓張天元有點尷尬,他還怕對方耍心眼呢,結果這就是個老實漢子啊。

    “這樣吧鐵老哥,你這兩套書,咱們先一套一套來算,這一套葉天士的醫書,是清代的東西,這樣吧,我給你出五十萬吧,放心,這個價您絕對不會吃虧的。”

    張天元想了想道。

    他給出的這個價,自然不是最高價,但卻是收購者願意給持有者的價格,還是那個說法,這東西分行內和行外的價格。

    鐵老哥他不屬於行內人,根本賣不上高價的,拿出去這東西能賣到十萬就已經不錯了。

    可是他不一樣,他如果拿去賣,六七十萬還是有人要的。

    (未完待續。)8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3
正文 第二七九五章 錢謙益毀書



   “五十萬!”

    鐵老哥直接就從板凳上摔到了地上。

    “這東西真值五十萬?”

    旁邊村長狠狠吞了口唾沫,雖然說之前那些值錢東西他也見過了,可是真沒想到,老鐵這裏放著的基本破書居然也值這麼些錢?

    他記得自己家裏好像也有些古書。

    當年傅義逃難的時候,曾經從他們這村子裏路過,結果有很多書都扔到了野外。

    後來村子裏的人將這些書收了起來。

    可惜祖輩收藏下來的書,後輩卻未必在意啊,很多人都把那些東西當成舊書給便宜處理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家的書還有沒有,心裏頭著急的跟被猴兒撓著一般。

    “我去打個電話啊張老師。”

    村長知道張天元的姓氏,但也不知道張天元的真實身份。

    “去吧。”

    張天元其實還真不希望旁邊有外人站著,他走了反而更好。

    等村長離開了,張天元看向了鐵老哥說道:“你這套葉天士的書,如果拿到拍賣行去,沒有熟人的話,頂多就拍出個三四十萬,甚至可能根本拍不上價,我出五十萬,那是因為我不是拍賣行的,我是搞收藏的,並不苛求利潤有多大,另外你這情況也不好,就算是幫你點忙吧。”

    “多謝專家,多謝專家了,五十萬就五十萬,我沒啥意見。”

    鐵老哥非常清楚,古玩收藏這一行,對內行人來說好像非常簡單,可是對他這種外行人來說,卻真是隔行如隔山。

    如果他真那這套書出去找人收購,估計人家出一兩萬他都會樂得屁顛屁顛賣了的。

    張天元能出五十萬,他就已經認定了張天元是個好人,是個大好人。

    “滿意就好!”

    張天元笑了笑道:“就是不知道鐵老哥你家裏頭還有沒有類似的書籍,隻要是古書就行,你先別管值錢不值錢,我看過就知道了。”

    “不瞞您說啊專家,早些年倒是有不少的,可惜那個時候誰知道這東西值錢啊,唉,都給糟蹋了,要不是我覺得這兩套書是我爹留下來的,估計它們也保存不到現在啊。”

    鐵老哥苦笑道。

    張天元心中一陣肉疼啊。

    從這兩套書就可以看出,鐵老哥家當年絕對是有不少好書的,雖然未必都是宋版書,可是張天元不在乎這個,所有的古書對他來說,那都是好東西,他絕對不挑食的。

    所以當聽到鐵老哥家的其他書都已經被倒騰沒了的時候,他這心裏頭著實是不怎麼好受的。

    不過好在還有《九國誌》。

    曆史上《九國誌》自然並不是隻有一套,不過傳說中,《九國誌》還真是命途多舛。

    有一套是毀在了小日本入侵帝都的打砸搶中。

    還有另外一套,則非常有可能毀於錢謙益之手。

    錢謙益這個人,究竟人品如何,張天元也不想多做評價。

    但是他收藏的古書,卻十分之多。

    錢氏早歲科名,交遊滿天下。

    年青時即喜古書善本,曾購得明代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的舊藏,由是更不惜重貲購古本,以致“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

    睢陽袁樞為明末北方著名收藏家,是曆史上迄今為止收藏董源、巨然作品的集大成者。

    錢謙益曾盛讚其“睢陽袁伯應,以名臣(兵部尚書袁可立)子之牽絲郎署,負文武大略,博雅好古”(錢謙益《袁伯應南征吟小引》)。

    錢氏很看重睢陽袁氏的收藏,往來間以詩文互有題贈。

    錢謙益所藏多宋元舊刻,為此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尋訪,明王世貞不惜以一座莊園代價換得的《兩漢書》後來因故散落於民間,即是錢謙益以數年時間追蹤查詢,最後終於以一千二百金的高價覓得。

    錢謙益中年時曾構拂山水房藏其所收之書,晚年則居紅豆山莊,新建絳雲樓,又把平生所收籍重加繕治,分類編目,結果整整裝滿七十三大櫃,貯於樓中。

    望著滿屋書籍,錢謙益感慨地說:“我晚而貧,書則可雲富矣。“

    不幸僅十多天之後,家中不慎因剪燭引起大火,絳雲樓全部藏書竟因此毀於一旦。

    據說書樓起火時,錢謙益指揮烈焰上,大叫:“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內書。“

    事後又痛心疾首地說:“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小劫也。

    錢謙益本飽學之士,對版本目錄亦十分精通。

    曹溶《絳雲樓書目題詞》說:“宗伯每一部書,能言舊刻若何,新版若何,中間差別幾何,驗之纖悉不爽,蓋於書無所不讀,去他人徒好書束高閣者遠甚。“

    但同時也指出他藏書太偏執:“一所收必宋元版,不取近人所刻及鈔本,雖蘇了美、葉石林、三沈集等,以非舊刻,不入目錄中;一好自矜嗇,傲他氏所不及,片楮不肯借出。“

    乃至“有單行之本,燼後不複見於人間“。

    這其中還有一段插曲:

    錢謙益與曹溶本相交甚厚,曹在京師時,堂上列書六、七千冊,錢常去曹處看書,每見自家所乏,恒借鈔,曹則希冀異日可因此借觀錢氏之書。

    曹則問錢:“先生必有路振《九國誌》、劉恕《十國紀年》,南歸幸告借。“

    錢當下許諾,不料事後竟後悔道:“我家無此二書。“

    及至絳雲火,曹溶前來吊其災,錢方後悔地說:“我有惜書癖,畏因借輾轉失之。子曾欲得《九國誌》、《十國紀年》,我實有之,不以借子。今此書永絕矣。使鈔本在,餘可還鈔也。“

    絳雲樓火災後,錢謙益根據記憶,追錄成《絳雲樓書目》。

    書目對宋元版本情況多有記載,是一部極有價值的私家藏書目錄。

    錢謙益除絳樓外,在其故第東城還有少量藏書,包括宋版《兩漢書》等,加上他後來又陸續收集到的部分,在他去世後均歸其族孫錢曾。

    錢謙益應該不至於撒謊,畢竟已經毀了的東西,說自己曾經有過,那純粹就是給自己添堵。

    因此關於《九國誌》的記載,基本都是被毀了。

    然而今天張天元發現這一套《九國誌》,毫無疑問是北宋珍本,這說明老天爺其實還是沒有完全瞎眼的,有些時候,還是給人們留下了一些念想。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4
正文 第二七九六章 二鬼子賣畫



“鐵老哥,關於這本《九國誌》,我就給你實話說了吧,這東西可能是真的,但上麵沒有名人留下來的簽章或者收藏印章,所以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張天元的確能通過鑒字訣判斷這東西是真的,可他要花大功夫去給人解釋這是真東西。

    所以給鐵老哥的開價,就不會太高了。

    “專家,您不用解釋什麼,我相信您的為人,您就說多少錢吧,這東西留在我這裏,等於是明珠暗投了。”

    鐵老哥笑道:“古人說的好,叫寶劍贈英雄,這樣的好東西,就應該歸您所有。”

    “鐵老哥這麼說,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您也別叫我專家了,叫我小張就行了。”

    張天元的確有點尷尬,這鐵老哥還真是個實誠人,他這人啊,見到實誠人就頭疼。

    如果對方比較狡猾的話,他就算是坑對方一把,心裏頭也沒有任何的負罪感。

    可是讓他去坑鐵老哥,說真的,他還真做不出來那種昧著良心的事情。

    “這樣吧,這本書是不是真的暫且不論,但它上麵的內容多半不會錯的,價值也是相當高的。”

    張天元想了想道:“不如這樣吧,這套《九國誌》我給你出一百五十萬,加上另外一套書,一共給你兩百萬如何?”

    “兩百萬!是不是太多了啊?”

    五十萬都差點把鐵老哥嚇暈過去了,現在一下子又變成了兩百萬,說實話,他這心裏頭還真得有點不太踏實。

    “鐵老哥,你就踏踏實實接受吧,東西歸我,錢歸你,如果這些東西不值這些錢,那也是我自己認栽,跟您沒關係,您就放心吧。”

    張天元笑著說道:“您跟我不一樣,我是有錢人,損失幾百萬也不算什麼,您拿了這兩百萬,可要好好把病治好,好好過日子啊。”

    “行,行,我聽小張,不,還是叫您張老師吧,我聽張老師您的。”

    鐵老哥點了點頭道。

    張天元是個生意人,肯定是要給自己留足了利潤的。

    但他絕對相信自己出的價是最高的,像這種沒有鈐印的東西,別人買了,根本就沒法證明這東西是真的宋版《九國誌》。

    可他就能行。

    因為他是中國最權威的收藏家和鑒定師。

    跟鐵老哥交易結束之後,張天元又返回了村支部,已經有很多人等在那裏了。

    因為早上的時候,許多人拿來的東西都賣到了錢,雖然賣了大錢的不多,可即便是幾千塊,那也是錢啊。

    村長喜滋滋地拿了一本看起來有些破舊的書遞給了張天元說道:“這書是我祖上傳下來的,隻可惜沒保護好,您看著給點錢就行了。”

    張天元笑了笑,接過了他那本書看了看。

    這本名叫《產寶家傳》的古醫術書紙張泛枯黃色,並多處腐爛,該書有序、目錄、論、方、重刻紀事等幾個部分,共80頁。

    書的封麵除書名外,還有“同治甲子年重鐫”、“板存利邑汪家營”等字樣。

    序是一個叫潘扶風的人所作,交待了本書重刻的背景:本書最初流傳於利川(當時的利邑)是在清道光年間,後因同治元年遭兵災而損毀,所幸一名叫袁瀚卿的人在其叔祖處搜得一冊。

    “論方俱全,惜年久,半近蟲蝕。”遂“不惜資費,鏤板重刻”,序的最後署名為“同治三年三月朔日潘扶風拜撰”。

    村長告訴張天元說,這是他爺爺撿來的書,其實當是撿來的還不少呢,隻可惜大多數都被便宜賣了。

    那個年代誰還知道古董那麼值錢啊,舊書能賣個幾塊錢那就已經十分滿足了。

    張天元仔細看過《產寶家傳》之後說道:“此書從紙張和鐫刻技術來說,是清朝時期的古物,具有較高的醫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值得收藏的,但恩施州目前還沒有修補古書的專業人士,而且就損毀程度看這本書修補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

    “您不要啊?”

    村長顯然有些失望。

    “這樣吧,如果村長您能接受兩萬塊的價錢,我就收了。”

    他張天元雖然能將這本醫書完全修補,可是那是他的本事,不能算成書的價錢。

    就這破破爛爛的玩意兒,他肯出兩萬,那絕對不少了。

    村長雖然有點失望,不過其實兩萬也不少了,於是就點了點頭道:“那成,兩萬就兩萬吧。”

    之後的交易,拿舊書來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隻可惜大多數保存的都不怎麼樣,但書應當都是好書,卻沒有鐵老哥那種細心勁兒。

    張天元都收了,一共收了將近一百本書,但每一本的價錢最多隻有兩三萬,便宜的他隻給出了幾百塊。

    這可不怪他厚此薄彼,主要是有些人簡直太糟蹋好東西了,那書被老鼠咬得簡直不成樣子了,你讓他怎麼給錢?

    另外還有一些人帶來了各種小件的青銅器,沒有太好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幾百塊,幾千塊的玩意兒,他幹脆叫了一輛卡車,直接給運到帝都去了。

    雖然這些東西價值都不算太高,但還都是有一定的曆史價值的,放到博物館裏麵去充實展品,一樣能起到它們應該有的作用。

    “最後一個了,哦?這是一幅畫啊!”

    張天元覺得挺有意思的,自己第一件東西收的就是畫,這最後一件東西收的還是畫,這也算是有頭有尾了。

    拿著這幅畫的人,是一個油頭粉麵的小年輕,據說是準備賣了這邊的房子,搬到國外去住了,這要離開了,東西太多拿不完,就幹脆能賣的全賣了。

    現在還留了一幅畫,正好趕上張天元來收古董,他就拿來碰碰運氣。

    “二鬼子,你不會把你家老人的照片拿來讓張老師鑒定吧,張老師分分鍾可是幾百萬上下,你耽擱他時間,就得賠錢啊。”

    村長笑著對那小夥子說道。

    “村長,您也別嚇唬我,前麵那麼多人拿的那些破書,也未必就有我這幅畫好啊。”

    他說著話,將卷好的一幅畫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桌子上,然後緩緩打開了。

    “搞不好我這幅畫,還能成為今天的標王呢。”

    他居然還知道標王,果然是在外麵打過工,賺過錢的人。

    村長笑著說道:“張老師,這小子雖然看著不靠譜,不過他以前在國外打過工,還真弄回來過幾幅油畫,咱看不懂,不知道好壞,不過您這眼力肯定不會看走眼的。”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5
正文 第二七九七章 女間諜



    “嗬嗬,看看再說嘛。”

    張天元笑了笑,沒有多說,他對油畫的了解自然不如對國畫的了解,畢竟他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國畫上麵。

    不過嘛,他有鑒字訣,實在不行就借助外掛了,反正也沒人會說他什麼。

    當二鬼子打開那幅油畫的時候,張天元就不由得驚訝了起來。

    這幅畫的主題是一個女人,一個長得非常漂亮的女人,而且還是個外國女人。

    “哎呦,這怎麼看起來像牆上印刷的畫兒啊,二鬼子你不會把印刷品拿來坑人吧。”

    有人喊道。

    “屁,你們也不想想,專家的眼睛多厲害,我拿印刷品來,那不是有病嗎?”

    二鬼子罵道。

    張天元沒有理會他們,而是仔細看著這幅畫。

    畫家的畫工十分了得,不僅將這個女人的美貌描繪了出來,而且還將這個女人的性格甚至她所從事的職業都精妙地透露給了大家。

    簡直可以說是點睛妙筆了。

    隻可惜這幅畫上沒有留款,所以很難判斷這幅畫的作者是誰,不過張天元相信絕對是一位著名的油畫大師。

    如果他對油畫足夠熟悉的話,應該就能看出來。

    不過沒關係,眼睛看不出來,但是鑒字訣會告訴他答案的。

    想到這裏,他很幹脆地啟動了鑒字訣。

    “列賓?”

    我的天,這居然是列賓的畫!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是著名的俄國畫家,巡回展覽畫派重要代表人物。

    出生於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

    1873-76年先後旅行意大利及法國,研究歐洲古典及近代美術。

    回國後勤奮作畫,創作了大量的曆史畫、風俗畫和肖像畫,表現了人民的貧窮苦難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1878年,他參加巡回展覽美術協會。

    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複信土耳其蘇丹》及《托爾斯泰》等。

    列賓的創作中始終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同時他本人也與進步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知識分子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繪製了許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鬥爭”為題材的優秀作品。

    描繪流放者突然回家場景時的《意外歸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這幅油畫就象是一部小說向人們講述一個革命者被流放後經受了怎樣的痛苦,家人是多麼的悲傷,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後他和家人是多麼的意外、興奮。

    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

    畫家的繪畫天賦在該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畫麵上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襲黑衣的老婦人剛從坐著的椅子中站起來,轉向“歸來者”,似乎要撲過去擁抱,又抬不動腳步;

    桌邊坐著的兩個孩子,稍大的男孩兒欣喜地抬起頭注視著,嘴巴吃驚地半張著,好像要喊出聲來;

    較小的孩子有些膽怯地把目光從讀著的書本移向“陌生人”;

    ……再看歸來的“流放者”,個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腳上是沉重的沾滿泥土的靴子,他是經曆了長途跋涉才得於與親人相見。

    他的姿態有些猶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這久違的家中他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但他的神態卻透出堅毅、勇敢。

    從流放者身上我們感覺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

    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為”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及其它種種複雜的情感。

    畫家其它革·命題材的作品還有《泥濘路上的押送》、《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

    而放在桌上的這幅畫,說實話張天元真是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是畫中的女人,張天元卻知道。

    這是一戰時期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女間諜。

    她的名字叫瑪塔·哈麗。

    在世界間諜史上,瑪塔·哈麗算是最富傳奇的美女間諜之一。

    她生活在一戰期間,被稱為二十世紀女間諜的鼻祖,她是以美貌勾引男子、刺探軍事秘密女間諜的代名詞。

    1903年,一位專門跳印度婆羅門神婆舞蹈的舞娘出現在巴黎,她就是“瑪塔·哈麗”,在爪哇語中意為“黎明的眼睛”。

    她的“身世”相當離奇:出生在印度南部,是一位活佛與神廟中的舞娘所生;

    她的外貌楚楚動人,她的舞姿性感撩人;

    她穿著異域舞蹈家的華麗服飾,專為上流社會表演****舞蹈……這神秘傳奇的一切使她在巴黎迅速走紅。

    同時憑借獨到的引誘男人的本領,她很快成為社交界紅得發紫的高級交際花,無數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瑪塔·哈麗生活奢華放蕩,揮霍無度,經常入不敷出。

    一戰爆發後,為了增加收入,瑪塔·哈裏轉而從事間諜活動。

    1915年,她正式成為德國情報機關的間諜。

    她利用美色引誘法國的軍政要人,從數不清的身居要職的情人那裏騙取軍事機密,並把情報傳遞給德國,德國人為此向她付出了數百萬美元的報酬。

    但是她和各國官員的頻頻聯係很快引起了法國政府的懷疑,她被捕了。

    消息傳出後,許多人都難以置信,他們認為瑪塔·哈裏隻是喜歡和男人**、喜歡冒險,根本不會是真正的間諜;

    也有人猜測,瑪塔·哈裏試圖充當雙重間諜。

    她自己則在法庭上辯解道:“我是妓女,沒錯;但我不是叛徒,永遠不是。”

    最終法**方仍將瑪塔·哈裏定為超級間諜,並以叛國罪對其判處死刑。

    1917年,瑪塔·哈莉被處決,直到臨刑前,她依然楚楚動人。

    她拒絕遮住眼睛,也不讓行刑者把她綁在木樁上。

    在被槍決前,據說她還向12人的行刑隊送去了飛吻。

    美女間諜瑪塔·哈裏死後,她的頭被保存在巴黎阿納托密博物館,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後,這位風流女諜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紅唇秀發,栩栩如生。

    2000年瑪塔·哈裏的頭顱不翼而飛,普遍認為是被其崇拜者偷走了。

    隨後瑪塔·哈裏基金會決定在她的故鄉為其建造一座博物館,裏麵將展示大量實物,包括瑪塔·哈裏充滿激情的情書、絢麗多彩的舞台服裝,光彩耀目的珠寶首飾,姿態各異的果體照片和她被捕後寫的一份自述。

    盡管引起爭議,但據說這個博物館還是建成了。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11 13:05
正文 第二七九八章 列賓的神秘作品



    張天元還真得聽人說過,列賓曾經繪製過一些女間諜的油畫。

    當然,這不是為了創作,而是為了某種特殊的用途。

    但不管是為了什麼,他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就是列賓的作品,隻是沒有留款。

    不過這又有什麼大不了呢,反正他也從未想過拿這東西去換錢。

    而且過去他以為自己聽到的那個事兒隻是別人隨便說說,根本就不是真的。

    當時有人說過,列賓曾經創作過多幅女間諜的油畫,應該是一套作品,但隻有其中一幅上麵有落款,其餘的都沒有。

    甚至那些人說的還有模有樣。

    其中一個女間諜就是這幅畫上的女主人。

    所以現在,張天元真得有點相信了,這樣的畫是絕對存在的,而且它們極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流落到了中國。

    根據他的記憶,好像還有一幅畫繪製的是完美女間諜辛西婭。

    美女間諜很多都是冷血的,並且通常沒有好結局,但辛西婭是個例外。

    她的存在不但影響了整個二戰的進程,而且她的間諜生涯並沒有影響應有的羅曼史。

    辛西婭身材苗條,長著一頭金頭發,一對藍色的大眼睛。

    據一位外交官說,她的目光、身材不管什麼場合,對男人都是一種挑釁。

    辛西婭的真實姓名叫艾米·索普·帕克,1910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父親在海軍陸戰隊服役,母親是傳統型的賢妻良母。

    辛西婭的第一位丈夫是英國大使館的官員,比她大20歲而且極其乏味,但是因為丈夫的工作關係,她得以在世界各地遊走,天性喜歡冒險的辛西婭開始了業餘間諜活動。

    她一個又一個的更換情人,同時也獲得了很多重要情報。

    她的表現終於引起了英國情報機關的注意,並正式成了“組織裏的人”。

    二戰爆發後,她化名為“辛西婭”,以記者的身份回到祖國,來到了各國間諜雲集的華盛頓。

    這位美女間諜接受的第一個任務是獲取意大利海軍的軍用密碼,辛西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1941年3月28日,英國皇家海軍正是憑借這一密碼破譯了地中海東部意大利海軍的全部暗號,在希臘沿海的馬塔潘角附近將這支艦隊全部打垮。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這一仗清除了軸心國對地中海東部英國製海權的一切挑戰。”

    隨後,英國情報機關交給了辛西婭另一個更艱巨的任務獲得親納粹的維希法國的海軍密碼,接受任務時辛西亞冷靜的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喜歡做不可能的事情。”

    辛西婭首先以記者的身份,假裝采訪法國大使,並因此認識了法國大使館的新聞官查爾斯·布魯斯。

    這是一段香豔傳奇的開始,也是這位美女間諜一生難遇的羅曼史。

    當時辛西婭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獨自寡居在英國情報局提供的豪華別墅裏,在這裏她與布魯斯的感情得以飛速發展,並最終說服了布魯斯與自己站在了同一戰線。

    沒有人知道辛西婭和布魯斯是怎麼獲取那份沉甸甸的海軍密碼的,它一直被鎖在保險櫃裏,而密碼隻有大使和機要員知道。

    當時盟軍正在實施一項在北非登陸的計劃,正是這份影印的密碼本使盟軍對在土倫、卡薩布蘭卡和亞曆山大的維希法國艦隊各分遣支隊的分布、調動等戰略布署情況了如指掌。

    1942年11月,北非登陸成功、盟軍幾乎沒有遇到維希政府軍隊的任何抵抗。用一位盟軍戰略情報局高級官員的話說:“多虧這份密碼,才縮短了戰爭的進程。”

    1946年布魯斯正式迎娶了辛西婭,他買下了富有詩意的卡斯特爾努古堡,這對有著不凡經曆的夫婦,就在這個法國鄉村古堡中安度晚年。

    從結局看,美女間諜辛西亞不僅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幸運的,女間諜這個職業難得有人會如此完美的收場。

    此外,世界首個“人造生命”也起名為“辛西婭”,其實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有“人造兒”的意思。

    聽別人說,列賓繪製辛西婭的時候,辛西婭才不到二十歲,那個時候她其實就已經是間諜身份了,隻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而已。

    當然,除了辛西婭之外,還有別人,不過在沒有找到其餘的畫作之前,張天元還是不去奢求了,畢竟有些事兒,你越是渴求,它越是難以實現。

    “兄弟,你這幅畫畫工是非常不錯,不過隻可惜沒有留款,很難說是誰的畫,價格上我不可能給你開出太高的,你確定要賣嗎?”

    張天元看向了二鬼子問道。

    “多少錢?”

    二鬼子反問道。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幅畫我能給你出的價錢,最高就是十萬,這還是看在這幅畫的畫工上麵,否則的話,不可能會有這麼高的價錢的。”

    張天元出這個價,是有依據的。

    就算沒有落款,可是這幅畫的質量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保存程度非常不錯,這個價絕對值得。

    當然了,別人來出價的話,就未必會出這麼高的價錢了,換了以前沒錢的時候,張天元也不會出這麼高的價,他現在心態變了,哪怕多花一點錢,也要把好東西弄到手。

    “才十萬啊?”二鬼子有些失望道:“不瞞專家您,這幅畫我在國外收購的時候都一萬英鎊了,您出這個價,我也就剛包住成本。”

    “一萬英鎊?你可真敢出價啊。”

    張天元根本就不相信二鬼子的話,這小子一看就不懂畫,之所以這麼說,根本就是故意詐他呢。

    “那這樣吧,既然兄弟你不肯賣,那就留著等升值吧,或許幾年之後,會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買你的東西。”

    張天元直接將軍了。

    他看穿了對方的想法,所以說這話絕對是有底氣的。

    “行行行,算你厲害,好吧,十萬就十萬,我認了,誰讓我打算便宜處理了呢,十萬塊,能回本也不錯了。”

    二鬼子見張天元準備收攤了,頓時就著急了起來。

    他當是買這幅畫的確花了錢不假,可其實隻有一百英鎊而已,一下子吹大氣就說自己花了一萬英鎊,還真的就是詐張天元呢。

    這家夥也是大大的狡猾啊。

    “展飛,給轉賬。”

    張天元一聽對方答應了,立即就朝展飛喊了起來。

    (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雲雲530929

LV:9 元老

追蹤
  • 279

    主題

  • 638082

    回文

  • 2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