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鑒寶秘術 作者:北域神燈 (連載中)

 
小雲雲530929 2016-9-26 11:19:35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53 3812136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4
第三六零一章 古玩行裡的陷阱


    「沒聽說過。」

    兩個小丫頭都搖了搖頭道。

    「所以說啊,你們沒事兒玩什麼收藏,玩什麼古董啊,乖乖地做自己的新時代女性多好。」

    張天元無奈嘆了口氣道:「古玩行裡陷阱原本就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這裡的‘貓膩兒’也大有增加之勢。

    我反思近年來自身以及周邊人士收藏經歷,簡單歸納總結了幾種常見‘陷阱’,述寫出來希望你們少走些彎路。」

    「到我家了,進去咱們再說,我給你喝最好的咖啡,絕對讓你唇齒留香。」

    李雲璐此時對張天元的態度已經變成了超級熱情。

    小女孩嘛,就是崇拜有本事的人。

    李雲璐購買的小洋樓很有特色,典型的歐式風格,面積不算太大,可是卻非常溫馨。

    進入其中,李雲璐親自給張天元煮了一輩香濃四溢的特級藍山咖啡。

    說到牙買加,大家的眼睛立刻亮起來,因為它出產世界上最好的「牙買加藍山咖啡」。

    我們絕對相信牙買加藍山咖啡是最佳的咖啡,它的酸、甘、醇與苦味非常平衡,味道芳香,喝起來非常潤順;但是,它的價格過高,雖然值得一試,卻無須為此著迷。

    當然,像張天元或者李雲璐這樣的有錢人,就不用太在意了,喝最好的咖啡,享受最濃情的美味。

    這恐怕就是有錢人的生活情調啊。

    最早的「牙買加藍山」,是指「華倫福特農莊」與「銀丘農莊」所生產的咖啡,以前者的質量最佳;

    現今的牙買加藍山,指的則是生長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以東的藍山地區(高度超過1000米)的咖啡豆。

    現在馬威斯邦是最大的莊園,其木桶印有m.b.c.f,在寶島地區常有它的產品。

    牙買加藍山的品管甚嚴,由政府「咖啡產業委員會」進行認證工作。

    一般生長在低海拔與其他地區的咖啡豆,只能叫做「牙買加高山豆」或「牙買加水洗豆」,與牙買加藍山相比較,風味相去甚多,但是,這些產地的面積是真正藍山地區的2倍,產量占該國的75%,所以買到牙買加咖啡時,可別以為買到了藍山咖啡。

    由於牙買加藍山的名氣太大,因此,市面上便出現冒牌的藍山式咖啡,或者干脆叫做「藍山咖啡」,基本上這都是店家自行調配的綜合品,裡面可能一粒真正的牙買加藍山豆都沒有。

    當然了,沒人敢騙李雲璐,否則估計很快腦袋就搬家了。

    171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下令在牙買加種植咖啡,二十年代中期,牙買加總督尼古拉斯·勞伊斯爵士從馬提尼克島進口的阿拉比卡的種子,並開始在聖安德魯地區推廣種植。

    直到今天,聖安德魯地區仍然是牙買加藍山咖啡的三大產區之一,另外兩個產區分別是:波特蘭產區和聖托馬斯產區。

    張天元喜歡喝茶,但咖啡也並不抗拒,他是一個比較博愛的人嘛。

    畢竟玩古董的,沒有博愛的精神可不行。

    這美味的藍山咖啡,在國內要買到正品可不容易,但在美國,就相對比較簡單了。

    喝著濃香味美的藍山咖啡,張天元眯著眼睛笑道:「在古玩行裡,有一種陷阱叫‘全盤否定’。

    從你走進古玩店的那一刻起,古玩店的老板就在悄悄觀察你,從你的動作、表情、言談舉止來分析你的業務水平。

    一旦確認你是新手,他們就會把你身上的所有古玩一概否定為假貨、偽貨、垃圾貨。

    其間含義不言自明:要買真貨、要取真經,你就要從眼前的‘真佛’那裡下手。

    我在中國和美國的多個古玩店、玉器店裡都見識過這樣的手段,定力差的沒准就把手裡的寶貝扔了,而多數買家也會因此而購買賣家的貨物。」

    「你一說這個,我也想起來了,好像我也曾經遇到過。」

    李雲璐氣鼓鼓地說道:「他娘的,敢騙老娘,非弄死丫的不可。」

    張天元卻暗笑,其實這種事情太常見了,他經常就用這一招來欺負新手啊。

    古玩行不就是這樣嘛,不賺錢的活兒,誰干啊。

    「別生氣了,其實更可氣的還是第二種陷阱殺熟!

    准確地說是殺半生不熟。

    畢竟太熟了下不去手,一點也不熟又無從下手,半生不熟時則店主正好可以利用你對他的信任推銷他的東西。

    標准的推銷用語是這樣的:

    我推薦給你一個好東西吧,這東西別人要得5000,咱們這麼熟了,你要2000拿走。

    其實,無論哪個地方買的都沒有賣的精,古玩無定價,不要以為大幅度落價就有便宜可占,其實是被照宰不誤。

    至於是被人拿針放血還是拿刀放血那就另當別論了。」

    「可恨!」

    李雲璐咬牙切齒道。

    張天元笑了笑,繼續道:「還有一種陷阱叫九真一假。

    說的全是假話很容易被人戳穿,說的全是真話又賺不到錢,於是高明的古董商就介紹一些行業內幕或向你灌輸一大堆真經,讓你有得遇名師、茅塞頓開之感。

    而到涉及他所售賣的古玩時,他又有的抬價格,有的張冠李戴,有的指鹿為馬。

    我第一次買玉扳指時店主就信誓旦旦地告訴筆者是罕見的和田黃玉所制,因為有了前面店家對筆者的淳淳教誨,我不疑有詐,毫不猶豫地就買了下來。

    過了一個月這事才被一個賣岫岩玉的商販點破,他說這種玉料遼寧岫岩就有,他見過。

    我不信,就去檢測,檢測結果就是岫玉。

    後來我去找古董店主,理論了許久也沒結果,也只好作罷。

    當然了,這都是我早些時候的糗事了,你們別以為我沒打過眼,我也有過。」

    「還有一種陷阱叫圖書宣傳。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大千界。’

    可謂開卷有益。

    現在出書容易,出假書或質量低的書也沒人監管。

    於是有一些頭腦靈活的藏家就把當年打眼買來的假貨編輯成冊,扯虎皮拉大旗,讓假古玩好賣。」

    「這個當我也上過,天啊,我一直把一本破書當成了寶貝,現在想想,真是蠢啊。」

    溫蒂羞紅了臉道:「幸虧早些時候就遇到了大叔你,不然我真得就慘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5
第三六零二章 我就是超人


    「你們要記住,生活中,古玩裡,處處都是套啊,還有一種陷阱叫‘專家鑒定’。

    人無完人,有水平有良心的專家在鑒定過程中也會偶爾失手,那些水平差沒良心的專家鑒定結果就更可想而知了。

    有時一張假的鑒定證書就能換來10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收益,而除了會遭到唾罵之外,其他風險亦不大,使得有些專家也開始說起假話。」

    「這個大叔你以前就說過,假專家比假古董更可怕。」

    溫蒂點頭道。

    「其實現在我要補充一句,昧了良心的真專家,比假專家還要可怕。」

    張天元感慨道:「拍賣行裡其實就有這麼一批人。

    一些中小拍賣行本身實力不濟,好不容易弄來一些拍品,就說這是國寶又或是價值極高。

    你同意在他那裡參拍,就容易買到假古玩或價值虛報過高的古玩;而你要送拍,什麼佣金、保管費、圖錄費就都來了,即便拍不掉拍賣行也不會白忙活。」

    「當然,如今用的最多的一種就是自抬身價的拍賣。

    有的藏家嫌自己的東西市場價位低,就在拍賣過程中安排人以超出應有價值許多的高價拍走,好埋下伏筆,為下次交易找到市場價值的依據。

    有一些年輕畫家畫作的身價也是這樣抬起來的。

    投資古玩是個偏門,這需要極高的眼力,多看少買,謹慎收藏為上策。

    對於有水平、有經濟實力的藏家來說,走寶(與寶物失之交臂)最心痛,而對於承受能力不強的廣大藏友來說,買到假貨則最讓人傷心。

    一來損失錢財,二來感覺世態炎涼,三來打擊收藏熱情。

    所以涉藏不深的藏友還是要戒一個‘貪’字。

    須知商家不是傻子,沒那麼多漏可撿,有時即便錯過了今晚的月色,還有明早的陽光。

    收藏別急,玩的是心情,急匆匆購進一大堆假貨你的好心情可就全沒了。

    你們別看我,我跟你們不一樣。」

    張天元覺得,自己每一次告訴別人玩古董別迷信撿漏,這些人都會用古怪的目光看著他。

    「你怎麼不一樣,難不成你是超人啊?」

    李雲璐笑著說道。

    「你還真別說,我就是超人,鑒定古董的超人,你們如果跟我比,那可真得是找錯人了,以後出了什麼差錯,可別說我沒提醒你們啊。」

    張天元因為有特殊能力,故而在古玩行裡順風順水,那些沒有特殊能力的人,可就沒他這麼好運了。

    「好了,該說的我都說了,這咖啡咱也喝了,是不是該把你的藏品拿出來讓我看看了?」

    張天元來到李雲璐這裡,可不是為了喝一杯高昂價格的藍山咖啡。

    畢竟這種咖啡,他自己也經常喝。

    他為的,是李雲璐的秘藏。

    「著什麼急啊,既然你這麼想看,我就拿給你便是了,不過呢,每一件東西,我會提問一個問題,你若是答出來,我給你算七折。答不出來也無所謂,依然八折算,怎麼樣?」

    李雲璐的心思,張天元是明白的,無非就是想要把他難住。

    小女孩就是這般好強。

    不過這麼好的事兒,他有為何不答應呢?

    答出來的話會節省很多錢,答不出來也沒什麼損失,不答應那就是純屬傻了。

    「好吧,既然你這麼客氣,我就接下這個挑戰了,不過待會兒可別賴賬啊。」

    張天元笑道。

    「你覺得我會嗎?」

    李雲璐吐了吐舌頭,轉身離開了。

    回來的時候,她身後跟了一個人,是一個長相美艷的婦人,應該也是混血,看起來特別有姿色。

    但這女人的眼神中,卻始終透著幾分警惕。

    「雲璐,這就是你說的那個行家?看起來年紀不大嘛?」

    很顯然,美婦對於張天元的年紀,有些不滿。

    在她看來,既然是專家大師,那最起碼也應該是一把胡子的老者。

    最起碼也應該是四五十歲的有學識的人啊。

    而張天元看起來,不過就是一個還不到三十的年輕人。

    這種人,靠譜嗎?

    「米特阿姨,你可別小瞧他啊,說實在的,我一開始也不相信他是個專家,但是設了好幾個難題,都沒能難得住他,而且這人經驗豐富著呢。」

    李雲璐笑道。

    「哦?這我倒是得好好見識見識了。」

    米特阿姨笑了笑,從那紙箱子裡取出了一件瓷器,並未說話,而是直接放到了桌子上道:「張先生,請看吧,可以隨便發表意見。」

    看著桌上的瓷器,張天元心中翻江倒海,然而臉上卻是面不改色。

    您知道那是什麼?

    那可是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啊!

    此件抱月瓶自1950年代起入藏倫敦私人收藏,此後一直於家族中流傳。

    瓶上紋飾完美地詮釋了中國明清陶瓷最流行的繪畫題材之一:花鳥畫。

    在裝飾類似本拍品的較大雍正抱月瓶時,畫瓷師基本上保留了十五世紀初及十八世紀較小作品的紋飾格局,與此同時也充份利用其較寬廣的「畫布」,將前後瓶腹的紋飾題材增至雙鳥。

    雍正帝對十五世紀花鳥紋抱月瓶青睞有加,在位期間更命人燒造多款花鳥紋瓷瓶。

    2015年6月3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高22.3釐米的清雍正青花花鳥圖雙耳抱月瓶以1744萬港元成交。

    而據張天元所知,在最近的一次拍賣會上,這件瓷器以3950萬港幣成交。

    沒想到,這麼好的東西,居然落到了李雲璐的手裡。

    本以為美第奇家族後裔所住的屋子裡,應該都是佛羅倫薩時代的東西,誰知道其實不是。

    這第一件瓷器,就讓他大開眼界了啊。

    本瓶有六字篆書款,瓶小口,直頸,頸兩邊飾如意形耳,扁圓腹,橢圓形圈足。

    通體青花紋飾,頸繪竹葉紋,肩部及脛部分繪五出葉紋相對應,雙耳各飾靈芝紋,瓶身一面畫一對鵲鴝登梅樹相互對唱,樹底生矮竹幾叢;另一面繪一對白頭鳥棲息於杏花樹上,一鳥回首仰望其同伴。

    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青花發色清麗幽婉,濃淡有致,畫工生動細膩。

    這件做工精絕的抱月瓶,完美地詮釋了中國明清陶瓷最流行的繪畫題材之一:花鳥畫。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5
第三六零三章 雍正的品位



    自古以來,中國絹本和紙本繪畫題材可歸納為三大類:山水、花鳥和人物。 .

    獨立的花卉題材早期多與佛教藝術相關,但其後(尤以十世紀為然)的花卉描寫日益普遍。

    當時,花鳥這一自然寫實的組合亦時可得見。

    川州錦都的黃筌便是以其寫生花鳥畫名噪一時。

    這種畫風在職業或宮廷畫師當中尤為常見。

    黃筌曾供職宮廷畫院,其寫生之作是先用工筆細線勾畫輪廓,再用諸彩填施渲染。

    相比之下,徐熙出身優渥卻一生布衣,其花鳥畫風亦迥然有別。

    徐氏作品有較大的詮釋空間,運筆具書法神韻,後人稱之為徐熙寫意,深受文人畫派推崇。

    黃筌、徐熙均追隨者眾,其畫意風骨自宋代以降長盛不衰。

    雍正帝品味之高或許是清代帝王之最,可想而知,他對這批十五世紀花鳥紋抱月瓶亦青睞有加,他在位期間更命人燒造多款花鳥紋瓷瓶。

    就此而言,最接近十五世紀審美標准的作品可分為兩大類。

    傳世品中有寥寥數件小巧的雍正抱月瓶,其器型與十五世紀抱月瓶相若,前後腹亦各飾一只小鳥,其中一例為德拉梅爾舊藏,2011 年經香港蘇富比拍出。

    另外尚有一款更小巧的作品(高約22 釐米),香港佳士得曾於2015月拍出一例。

    這兩款小巧的抱月瓶通常瓶口外撇,且大多不帶年款。

    以本品為例的第二類作品更為珍罕,它們通常高約37 釐米,配圓直頸。

    帝都故宮珍藏一例,另一例為張宗憲先生舊藏,1999 年11 月經香港佳士得拍出。

    故宮抱月瓶的年款與本拍品瓶底所見類似,而1999 年拍出瓷瓶的年款基本上已磨蝕殆盡。

    在裝飾類似本品的較大雍正抱月瓶時,畫瓷師基本上保留了十五世紀初及十八世紀較小作品的紋飾格局,與此同時也充份利用其較寬廣的畫布,將前後瓶腹的紋飾題材增至雙鳥。

    就中國紋飾而言,人們常視梅枝上的黑白小鳥為喜鵲;但在布克菲的協助下,專家們終於確定立於本瓶梅枝上的並非喜鵲,而是鵲鴝。

    這種燕雀類小鳥,先前被劃歸為畫眉科的成員。

    此鳥因啼聲婉轉而為人所喜,曾是極為常見的籠養鳥。

    至於杏樹上的鳥兒,人們往往稱之為中華白頭翁,但該鳥喉部為白色,而本拍品的鳥兒卻只有白色冠羽和胸羽。

    本品前後瓶腹枝上的鳥兒均殷殷對望,而杏枝梢頭位於左方的鳥兒則回首顧視同伴。

    這些鳥兒的構圖方式與北宋繪畫一脈相承,前述徽宗的花鳥冊頁便是最佳證明。

    綜而觀之,本品的紋飾格局要比十五世紀初的版本復雜,但其畫工仍無比嚴謹細膩。

    與此同時,疏影橫斜的虯枝與嬌美的梅花對比鮮明,而葉繁枝柔的杏樹也與飽滿嫵媚的杏花相映成趣,筆法意趣均深得丹青之妙。

    經過一番仔細的鑒賞,張天元基本上可以確認,這的確是一件雍正年代的抱月瓶。

    而且正是那件在香港佳士得被將近四千萬港元拍走的東西。

    看到美婦瞅著自己,似笑非笑的表情。

    張天元笑了笑,已然心知肚明了。

    對方分明是知道這東西是真品,特意拿來考教自己的,如果不能把這價格壓倒自己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今天他就算是白來一趟了。

    想到這裡,他說道:「這東西的確是好東西,但如果按照拍價,未免太貴了一些,我或許買不起啊。」

    「哦?你看出來這東西的真假了?」

    美婦笑著問道。

    「這位女士說笑了,我雖然不敢擅稱專家,但好歹也是個侵淫其中已久的收藏行家,自然是看懂不少東西的,雍正帝最喜歡的這種花鳥抱月瓶,我能不知道嗎?」

    張天元笑道。

    「花鳥怎麼就好了?」

    美婦問道。

    張天元沒有回答,反而看向了李雲璐。

    「答得滿意,再給你打折。」

    李雲璐分明就是不把錢當錢啊,又或者這東西本就是她父親從別人那裡巧取豪奪來的,所以她根本就不在乎。

    張天元聽到她這話,笑道:「早於六朝,繪畫已采用花、鳥合而為一的題材。

    傳世作品雖少如寥寥可數,但史料中至少曾提及兩位晉代花鳥畫家;時至唐代,花鳥畫更儼然自成一家。

    文獻中大約載錄了二十名唐代花鳥畫家,邊鸞(活躍於八世紀末至九世紀初)便是一例,其風格或可視為黃筌畫風的前身。

    在某種意義上,這些早期花鳥畫家對唐代陶瓷花鳥紋飾的發展可謂至關重要。

    早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陶瓷的紋飾中已出現獨立的動植物描寫。

    商周以至漢代,間或也有采用這類題材,但到了唐代,由於人們對自然題材興趣漸濃,所以花鳥也漸以生動和諧的組合,出現於陶瓷乃至織繡品、鏨花金屬器及其他材質的紋飾題材之中。

    湘南沙城銅官窯的彩繪器物,應是最廣泛采用花鳥題材的例子之一。

    該窯址1979 年出土的執壺中,以花鳥為飾者約占七成。

    這些紋飾以鐵褐、銅綠或銅紅各色繪成。

    頗堪玩味的是,沙城銅官窯器物的花鳥紋飾多用鐵褐色細線繪成,較粗的線條則用銅綠或銅紅色描畫。

    這些花鳥紋在胎體所劃細線的襯托下,構成了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畫面。

    時至宋代,崔白等藝術家長於細筆勾勒,其作品益發生動傳神,這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寫生技法,亦使絹本和紙本花鳥畫的發展攀上了新的高峰。

    就此可證諸宣和年間收錄宮廷藏畫的《宣和畫譜》,書中闡述花鳥畫題材及其重要性的篇幅便有五卷之多。

    據畢嘉珍統計,書內引述16 名畫家的作品中,標題有梅者共54 幅。

    據分析,梅花這一題材日益流行,恰好與花鳥畫的興起不謀而合。

    顯然,以花鳥為題的平面和立體作品中,不乏立於盛放梅枝的鳥兒描寫,而這正是本拍品其中一面器腹的紋飾題材。

    北宋徽宗本身是一名卓越的書畫家,亦是翰林畫院的創辦人。

    花鳥畫是他心愛的藝術題材之一,他有幾幅傳世的花鳥畫,其畫工格外細膩逼真。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6
第三六零四章 高冷瓷器(一)


    波士頓美術館藏《五色鸚鵡圖》為其中之一,畫中鳥兒立於盛放的杏花枝頭;

    其二是帝都故宮珍藏《四禽圖》冊頁,畫中鳥兒棲於盛放的梅枝及竹枝上;

    其三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竹禽圖》,畫中小鳥立於枝葉掩映的翠竹枝頭。 .

    至於本品的鳥兒,也結合了折枝梅花、折枝杏花和竹枝。

    更引人入勝的是上述徽宗冊頁中,四幅中有兩幅采用了雙鳥對望的構圖,近似本品前後瓶腹的樣式。

    宋瓷的花鳥畫工以磁州瓷枕為上品,當中又以觀台東艾口窯、禹縣和湯陰鶴壁集的制品尤佳。

    這些瓷枕造型多變(如虎形枕和孩兒枕),但枕面無不寬闊平整,為能工巧匠提供了創作花鳥畫或其他題材的絕佳平台。

    磁州枕的花鳥畫風皆體現了寫意舒展的書家筆法,與宮廷畫院的工筆意趣大相徑庭,但與文人的意筆卻一脈相承。

    此外,磁州枕的紋飾多為白地黑彩(偶爾飾白地褐彩),這與濃墨重彩的宮廷畫風亦大異其趣,與文人畫的水墨意趣卻遙相呼應。

    元代的政治氣候對文人畫家也有影響,他們大多不見用於蒙古朝廷,有的拒不入仕,寧願寄情山水、潛心治學。

    有時候,時局更迭亦催生了風格的嬗變。

    以錢選為例,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他的花鳥畫高度寫實,但在蒙古人治下卻致力摹古,其山水畫便是師從唐代青綠山水,在創作別的題材時,其個人色彩和風格也益發明顯。

    趙孟為宋室之後,曾為徽宗《竹禽圖》題辭,亦見用於元世祖,侍奉多朝君王,並出任翰林學士承旨等要職。

    他的畫作無論是山水、駿馬和其他動物,以至人物、竹石或其早年偏愛的花鳥題材,皆備受世人推崇。

    他的花鳥名作之一是《幽篁戴勝圖》,現藏帝都故宮博物院。

    趙氏常以雙鉤畫竹,用沒骨繪鳥。

    這種二者並舉的畫風,或多或少反映了他兼收並蓄的藏畫品味。

    他的門生王淵(活躍於公元十四世紀中葉)為職業畫家,擅畫花鳥修竹,作品以水墨居多,畫意頗得黃筌之妙。

    元代後期,景德鎮陶瓷的釉下青花裝飾工藝已發展成熟。

    畫師用懸浮粉末狀的鈷料,直接在未經窯燒、滲水透氣的瓷坯上作畫,這種畫瓷工藝也許最富有絹本或紙本繪畫的神韻,亦與本品的裝飾手法不謀而合。

    鑒於消費者背景各異,加上元瓷的紋飾題材愈見豐富,所以當時在嚴格意義上可稱為景德鎮花鳥畫瓷器的數目十分有限。

    雖然飾自然題材的元代青花佳瓷數量可觀,但花鳥畫紋飾仍以鴛鴦戲荷類居多,偶爾也有蘆雁圖、孔雀牡丹圖等變奏。

    時至十五世紀初明代,佳妙的花鳥畫終於在景德鎮御窯青花瓷器上大放異彩。

    這一方面得益於早期畫家的創作,其靈感部份來自當時數名宮廷藝術家(如活躍於十五世紀初的邊景照)的花鳥畫,而這些畫家本身對傳統畫法也有所繼承和發揚;

    另一方面,則可歸功於《本草綱目》等木刻書籍的普及。

    十五世紀初最細膩傳神的瓷器花鳥紋飾,也許俱出自抱月瓶,而這些作品亦是本拍品的藍本。

    十五世紀初的抱月瓶風格獨樹一幟,一例見於大維德中國藝術館藏,另一例為寶島國立故宮珍藏。

    抱月瓶體扁圓,橢圓底略凹為足。

    圓直頸,頸側如意耳與器肩相連,飾古樸的卷草紋。

    瓶頸前後均繪竹枝,肩與足脛各飾一道別出心裁的仿古雲紋。

    瓶腹一面繪鳥兒棲於盛放的梅花枝頭,另一面則飾鳥兒與盛放的杏花,前後腹均襯以翠竹。

    此類抱月瓶正符合當時中國菁英階級的審美趣味,更耐人尋味的是,赫拉特現存一幅公元1488 年的畫作中也有一例相同的瓷瓶。

    由此可見,這類作品在近東宮廷亦大受歡迎,而畫中瓷瓶很可能是永樂年間流入赫拉特(當時為帖木兒商業重鎮,現位於阿富汗境內)的外交禮物。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花鳥都是文人墨客所喜歡的重要因素。

    雍正帝的藝術造詣在清代皇帝之中算是拔尖的,比起俗氣的乾隆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他喜歡這花鳥抱月瓶,也就不足為奇了。」

    聽著張天元的話,反正那美婦米特阿姨是完全目瞪口呆了。

    如果說張天元把瓷器鑒定為真品算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不足為憑,那麼這一番細致嚴謹的言論,就不是隨便能夠捏造出來的了。

    這必須得是有淵博的知識方才可以。

    「看起來,我還真是有些小看張先生了,抱歉。」

    米特阿姨微微躬身笑道。

    「不用那麼客氣,我是學考古的,對於歷史,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所以明白這些,並不奇怪。」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

    「雍正也許是清朝歷代皇帝中,傳說最多、評價最紛紜的一位。

    無論是其在潛邸的軼事,還是繼位時的九子奪嫡的波雲詭譎,抑或在任期間種種特殊舉措,都極具話題性。

    而近年來他的審美情趣也日益受到關注,甚至一度憑‘個性淡雅’的御制瓷器而成為‘網紅’,人們把他的‘高冷’和乾隆朝的‘農家樂風格’瓷器刻意對比,並營造了詼諧的效果。

    那麼,在御制瓷器的制造和鑒賞方面,雍正的審美情趣為什麼會‘高冷’?」

    米特阿姨的客氣,只是一個開始,而她真正要考教張天元的問題,這個時候才算是拿了出來。

    此時的張天元已經有些警惕了,他不是很明白,李雲璐和米特如此對待他,究竟為了什麼?

    難道僅僅只是為了證明他的能力夠強或者夠弱?

    會不會還有別的目的?

    想到這裡,張天元不由搖了搖頭,暗道:管它什麼目的呢,反正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怕什麼?

    「這個事兒,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說,如果講的不好,兩位不要笑話。」

    張天元笑了笑道:「相對於他的父親和兒子,雍正其實過得相對比較‘艱難’。

    康熙的時代處於皇朝初期,來自大漠和草原的縱情和野性依然深深流淌在其血液,所以我們看到康熙喜歡射獵、巡幸。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6
第三六零五章 高冷瓷器(二)


    除了外在的奔放,這位皇帝也有一顆求知欲旺盛的心,他‘始終浸潤於探索萬物生成與變化之道’,對西方的幾何、機械、醫學等等都表示過興趣。

    所以,雄才大略的康熙,這一朝的藝術瓷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展現了國家富強的時代風貌。

    瓷器‘造型挺拔硬朗、雄奇魁偉者頗多,大件琢器更是如此。小件作品細巧秀麗者也不在少數。各種釉彩應有盡有,釉上彩繪更是絢麗多姿’。

    到了雍正這一代,康熙朝的寬松政治(這也與個人性格有關)導致朋黨,雍正在潛邸的幾十年已經‘冷眼旁觀’到這種政界的惡習,他甚至說過:‘試思當今皇帝即昔日飽嘗人世間酸甜苦辣之四阿哥也。’

    因此,他繼位後把自己變成一個‘鐵腕君主’,旨在改革官僚組織,樹立全新的官僚體系。

    ‘別廢話,把一切都交托給朕!’

    這就是鐵腕君主最貼切的心聲。

    ‘把一切都交托給朕’,所以雍正事無巨細,政事全部過問,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而且嚴謹細致力求不出紕漏。

    反映到瓷器的外形上面,就是從造型上,內斂;從顏色和紋飾上,不張揚。

    雍正既忙於國家大政,又忙裡偷閑展示自己的雅興。

    他的這些嗜好,如喜歡什麼瓷器,不喜歡什麼瓷器,則在清宮檔案記載中一覽無余。

    雍正陶醉於瓷器藝術,直至愛屋及烏,甚至對瓷器作品的包裝、裝演、用料、式樣都有很具體的指示,可謂事無巨細,傾心力為,正是‘把一切都交托給朕’的體現。

    雍正褒雅貶俗,反復強調要‘文雅’‘秀氣’‘素靜’‘精細’,並且要求將‘內庭恭造之式’作為衡量工藝品是否堪用的基本標准。

    所謂的‘精細’是指在設計、選材、制作、紋飾、顏色、器型等各方面近乎苛求的講究。

    這一點不但從檔案中可以隨處采擷,而且從清宮遺存的大量雍正朝的工藝品上更能直接體現。

    譬如官窯瓷器的圈足部位亦要修整成滾圓的‘泥鰍背’,撫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

    正是這種講究,這種‘精細’,使雍正朝的工藝品在有清一代脫穎而出,樹立了‘孤高’的品格。

    雍正對宋代瓷器非常推崇。

    宋代瓷器在理學的影響下莊重、規範、嚴謹,以其大度秀美的造型、純淨明快的色澤、變幻無窮的窯變、高雅清新的格調而著稱於世,這些特征均與雍正文雅、素淨、脫俗的審美標准相吻合,雍正對宋瓷情有獨鐘。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雍正朝的御制瓷器中,出現了很多的仿古樣式,遙向宋瓷致敬。

    包括佳士得曾經上拍的粉青釉雙龍尊,就是如此,充滿唐宋遺風,又有當朝藝術特色。

    雍正為何鐘情於陶瓷古時樣式?

    我認為,這是他自然的選擇。

    從大的方面,他曾目睹康熙朝的政治寡頭,也經歷過九子奪嫡,相信實行鐵腕統治才是治國良方,而這種良方的理論依據只能在漢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找到,因此他不像康熙熱衷西洋,而是折回漢人古代的智慧中去尋找靈感,他的‘慕古’之風,也自然體現在瓷器上。

    雍正繼位時已經45歲,換言之,他在潛邸渡過了漫長歲月。

    有記載,在他居住不遠的地方就有一間寺院,他經常過去和禪師參禪。

    資料顯示,雍正在《雍邸集》(當皇子時的詩文集)自序中說:‘朕昔在雍邸,自幸為天下第一閑人。’

    有詩為證:‘閉門一日隔塵囂,深許淵明懶折腰。觀弈偶將傍著悟,橫琴只按古音調。新情都向杯中盡,舊慮皆從枕上銷。信得浮生俱是幻,此身何處不逍遙。’

    他還曾自稱‘圓明居士’。

    同時,身為皇子時,他看似遠離權力爭鬥,十分安靜地居住在潛邸,多流露出日常賞花吟詩、把玩珍藏的狀態。

    我們無從得知,雍正當年這麼做,是真的寧願遠離政權尋求內心圓滿,還是在下一盤大棋,用這些掩蓋自己的野心。

    ‘表示淡泊名利而又極其熱衷名利,表示鄙薄權位而又極端追求和把持權位,兩種恍似相對立的心態,居然在雍正胸臆中同時存在著而且融洽相處,此隱彼顯,此顯彼隱’。

    然而,毫無疑問,這段時光,的確造就了他高雅慕古的審美趣味。

    有一種說法,我認為十分在理,‘儒道釋三教的融合是雍正超然脫俗的審美情趣形成的根源’。

    還有一個居功至偉的唐英!

    雍正御窯色釉瓷的成功燒制,主要歸功於督陶官年希堯的協理唐英。

    年希堯雖名為督陶官,卻常年駐守在遙遠的淮安板閘關,只在每年春秋兩季時巡視御窯廠。

    自雍正六年,唐英奉命以內務府員外郎之銜來景德鎮御窯廠協理陶務後,御窯廠的眾多事務實際上都由唐英一人操辦,精心打理。

    其實,唐英剛到景德鎮時,對瓷器生產一竅不通。

    因職責所在,並且為了不負皇命,他一方面知人善用,在雍正七年派廠署幕友吳堯圃去著名的色釉瓷產地洛州禹縣鈞窯調查陶瓷釉料的配制秘訣,其後又在御窯廠加緊研發新產品,並‘呈進仿鈞窯瓷爐大小十二件’;

    另一方面從頭開始學習陶瓷生產工藝和窯廠管理經驗,逐漸由外行轉變成內行。

    其《陶人心語》記載:‘用杜門、謝交流,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於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雖不敢謂全知,頗有得於抽添變通之道。’

    從雍正六年到雍正十三年的短短八年間,景德鎮御窯廠計費數萬,所燒造的產品不下三四十萬件,各類品種共計57項,其中大多數是色釉瓷。

    既有仿汝窯、仿粉定、仿鈞窯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和梅粉青,仿官窯茶葉末、皮綠和澆黃,仿宣德鮮紅和寶石紅。

    又有法青釉、西洋紫色器皿、抹印器皿、彩水墨器皿、山水、人物、花卉和翎毛仿筆墨濃淡之意、黃五彩器皿、洋彩器皿、烏金釉(含黑地白花和黑地描金兩種)、西洋烏金器皿、抹金器皿等創新品種,玲琅滿目,異彩紛呈,卻以天青、祭紅最為突出,達到了極高水平。

    後來,人們將這一時期由唐英督燒的御窯制品稱為‘唐窯’。」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6
第三六零六章 太白尊


    說起來這些,張天元總是能夠侃侃而談,這自然還是多虧了他那過目不忘的本領,讓他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把看過的東西完全記在腦海之中,而不會忘記。

    如今說出來,自然也是完全不會磕絆。

    然而他覺得這種稀松平常的事兒,在李雲璐、米特和溫蒂看來,卻簡直就像是不可思議。

    「太棒了張先生,你的才學,當真當得起我們雲璐的老師,如果您願意做她的老師,這件雍正年間的抱月瓶,就送給您了。」

    米特興奮地說道。

    「送給我?」

    張天元不由愣了一下,這有錢人還朕是不把古董當回事兒啊,隨隨便便就可以送人?

    「沒錯。」

    米特很確定地點了點頭道。

    「那麼我能否問問,這個老師需要做些什麼呢?」

    張天元問道。

    「其實吧,我是不願意雲璐跟她父親一樣的,所以希望你能帶她出去四處轉轉,一方面自然是讓她長長見識,培養一下她的藝術格調,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您能保護好她。」

    米特很認真地說道。

    「保護?」

    張天元不由看向了溫蒂,就見溫蒂吐了吐舌頭道:「不是我亂說的,是雲璐這丫頭非要讓我說的,大叔你那麼厲害,保護她不行嗎?」

    「不是不行,但我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我不希望一些瑣事影響了我的正事兒。」

    張天元很直接地說道。

    「其實這一點張先生完全可以放心,除了您之外,我們會派出專業的保鏢暗中保護雲璐,大部分的麻煩,他們都是可以解決的,而您,一般情況下都不需要出手。」

    米特補充道。

    「這個聽起來倒是不錯,不過也沒什麼吸引力,一件抱月瓶,我還是有錢購買的。」

    張天元說道。

    「您再瞧瞧這件瓷器。」

    米特又從紙箱子裡取出了另外一件瓷器。

    張天元仔細看去,器型很是獨特,看起來像是一只倒扣的大碗,顏色有些發紅。

    「這口碗看起來品相很好啊,大叔,不會又是一件好東西吧?」

    溫蒂突然間插了一句。

    不過她這隨便插入的一句話,卻完全暴露了她是個外行的底細。

    張天元不由啼笑皆非。

    「大叔你樂什麼啊?」

    溫蒂不解地問道。

    「溫蒂啊,平日裡不是讓你多看看書嘛,這可不是什麼碗,這個按照古玩行裡的准確叫法,應該叫太白尊!」

    張天元止住笑,解釋道。

    「太白尊?我明明看這像是一口倒扣在桌上的碗啊,如果說跟碗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開口的方向不同而已,真得有那麼大的區別嗎?」

    溫蒂問道。

    反正她知道自己在古玩方面的知識非常欠缺,對於張天元發笑,倒也不是特別在乎。

    這樣的事情,跟在張天元身邊時常會遇到的。

    畢竟張天元能力太強了,誰在他身邊,都有點像小學生的感覺。

    「我說這位大叔,有必要那麼認真嗎?」

    這個時候,李雲璐開口道:「對於不怎麼接觸瓷器的人來說,即便是說錯了這些東西,也是很正常的嘛,古玩裡面的稱呼太復雜了,又有幾個人能夠完全說明白的啊。」

    「話是如此,不過最基本的概念還是要搞清楚的,太白尊和碗,這已經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器型了,你們不玩古董,倒沒什麼,說錯了,別人頂多也就說你們是外行。

    可如果你們玩古董的話,把這個說錯了,可是要被人笑話的,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們什麼都不懂,必然會想出一些辦法來坑你們。」

    張天元很認真地說道。

    誠然,他也知道,別的不說,光是中國古玩的稱呼,就極為復雜,想要把它完全搞清楚,沒個一二十年的工夫,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他沒有六字真訣,恐怕也很難做到。

    但是,最基本的器型,還是必須得搞清楚的,不然真不適合玩這一行了。

    就比如一把簡單的抱月瓶吧,先要在最前面加上其確切的制造年代,然後是其制作的材料,再然後就是抱月瓶上的一些紋飾類別之類的,整個一連串下來,可不就復雜了嘛。

    別的不說,就說之前那件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名字是挺長的,可是歸根結底,它還是一件抱月瓶,而不是別的東西。

    可是如果把太白尊說成是碗,可和古玩中的中規中規的繁瑣稱呼沒有多大關系,完全是把器型都給搞錯了。

    在這方面,張天元還是比較認真的。

    既然溫蒂跟在自己身邊,總不能學到的都是一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吧,有些規矩和有用的知識,還是要講的。

    「那太白尊是什麼啊?」

    李雲璐又問道。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太白尊,又稱太白壇、雞罩尊。

    清康熙官窯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詩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壇而造,故有了太白尊之名。

    又因形似圈雞用的罩,也有‘雞罩尊’之稱。

    造型為小口微侈,短頸,溜肩,腹部漸闊呈半球形,淺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齊。

    腹部多淺刻團螭圖案。

    其實這並非什麼不得了的知識,只要平時注意,有收藏過,應該都能搞清楚的。」

    「大叔你這話說的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可就難了,你能一下子記住那麼多,可是別人恐怕很難辦到啊。」

    溫蒂苦笑道。

    「慢慢來吧,古玩行裡,基本上沒人能夠把所有的古董都完全搞清楚,你們就從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開始入手吧,專精於一行,也能成為專家的。」

    張天元說道。

    他是不能拿自己來舉例子的。

    畢竟他就屬於那最特殊的一類人。

    不僅知道的東西多,而且還都記得非常清楚,鑒定真偽更是絕世無雙。

    這世上,真正能比他強的人,恐怕還沒出生呢。

    即便他現在沒了那些特殊能力,靠著所學的那豐富的知識,一樣能夠混得非常之好。

    這一點,他絕對可以確定。

    「張先生果然博學多識啊,看起來,您對這件瓷器應該也非常了解了吧,如果再加上這個,您是否願意成為雲璐的老師呢?」

    米特笑眯眯地問道。

    「做老師,未免太瞧得起我了,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收藏者而已。」

    張天元謙虛道。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7
第三六零七章 完美到令人懷疑


    「不瞞米特女士,我說的這些,不過是在耿寶昌先生著的《明清瓷器鑒定》看到過而已,也並非我的原創。」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東西可否讓我仔細再瞧瞧?」

    他雖然在跟米特說話,但是眼睛卻並未離開那只太白尊,偶爾瞥了一眼,卻發現了其中有幾分不妥。

    本以為那抱月瓶是真的,這太白尊也是真的,然而仔細看時,卻察覺到有些問題。

    「當然可以。」

    米特愣了一下,不過還是很快鎮定了下來,她當然知道張天元打算仔細看的原因,肯定是發現了什麼不對的地方。

    張天元將東西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仔細看了起來。

    他當然知道接過東西之後打碎了就是自己的責任。

    不過已經接觸過那麼多的瓷器了,他倒是不擔心這一點,如果隨隨便便就能把瓷器給打碎了,那他也太沒用了。

    從觸感上來琢磨,這暗紅色的太白尊還算是比較適當的。

    張天元以前接觸過類似的東西,不過是在博物館見到的,所以對這種東西,也是有些經驗的。

    一般而言,太白尊的口沿徑在2到3公分之間,高度在8公分出頭,底徑大約在12公分左右的樣子。

    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個暗紅色的太白尊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單純從尺度上而言,算是一件很不錯的東西。

    要知道,因為燒制和拉坯的技術問題,這太白尊,後世所仿品器形規格與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紋飾也大多過於生硬。

    辨別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器型對了,那麼就得看釉色了。

    這個暗紅色的太白尊釉色比較特殊,屬於典型的豇豆紅,瞧著也挺漂亮的,底下還有款識。

    不用放大鏡。

    張天元就那麼朝底部瞅了瞅,鑒字訣的查微能力可以讓他清晰地看到底款究竟是什麼。

    底款也沒問題,這應該是一件康熙年間的豇豆紅太白尊。

    難道是真的?

    這個時候,張天元是真想用鑒字訣仔細看看啊,心裡頭癢癢的難受。

    可他終究沒有那麼做。

    如果用鑒字訣鑒定,那便太容易了,完全沒有成就感嘛。

    更何況,現在有的是時間,並不急於鑒定真偽,鑒字訣也無需拿來借用。

    等到最後實在無法辨別真偽的時候,再用也不遲。

    從擁有六字真訣開始到現在,他一直都是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鍛煉自己的能力,免得以後六字真訣消失了之後變得什麼都不會了,那就有點慘了。

    他輕輕轉動太白尊,尋找方才一瞥之間覺察到的那一絲兒不太對味的東西。

    雖然只是一瞥而已,可是他確信自己的判斷不會錯的。

    這東西,肯定有問題。

    片刻之後,他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而後仔細地在這太白尊口沿上瞧了起來。

    許久之後,他才長嘆了一口氣。

    看到張天元如此表情,米特有些著急了,問道:「怎麼了張先生,這豇豆紅的太白尊不對嗎?」

    見張天元不開口,李雲璐也急了:「有話就說,就算它是假的,我也賠得起。」

    張天元笑了笑,問道:「你們這東西是花了多少錢買來的?」

    「沒花錢,別人送的。」

    李雲璐心直口快地說道。

    聽到這話,張天元就明白了,多半這東西也是她爹從別處搶來的。

    既然這樣的話,那把真相說出來也就無所謂了,反正他們也不會賠錢,可能就是會稍微受點氣。

    「這樣啊,那我就直說了。」

    張天元笑著說道:「不瞞你們,從我第一眼看到這件瓷器的時候,就覺得她相當不錯,大清康熙豇豆紅太白尊啊,這可是一件稀罕玩意兒,無論是在器型還是底款上,都是很對的。

    估計你們應該也請鑒定師鑒定過吧,得出的結論大概也是如此吧?」

    他絕對相信這樣的好東西,米特肯定找人鑒定過,而且找的應該還是舊金山這邊的瓷器專家。

    畢竟如果要送人或者出售的話,不知道真假總是不太合適的。

    康熙豇豆紅釉太白尊是非常著名的官窯名品,應該是康熙十九年始燒的第一批官窯瓷器中的創新作品。

    它奇特而雋秀的造型,應該是出自當時供奉內廷的刑部主事劉源的精心設計,因酷似唐代酒仙詩人李白的酒壇而得名。

    面世即得到了朝野內外的喜愛,並有黃釉、青釉、白釉、天藍釉等不同釉色版本,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而又以豇豆紅釉最著名,成為康熙官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豇豆紅釉又稱「吹紅」釉,是康熙獨創的高溫銅紅釉,發色鮮亮柔嫩,似豇豆而得名,又因呈色變化萬千,有「桃花片美人霽娃娃臉」等美譽。

    乃是以細竹管蒙細紗布蘸釉汁吹上器物坯體,須吹數十層,而每層極薄,工藝極其細致精巧;

    高溫銅紅釉是化學性質最活潑敏感的,它在氧化焰中呈綠色,在還原焰中呈紅色,故掌握窯溫與氣氛也特別復雜困難,致使這種釉色能在紅綠之間形成微妙的變化,令文人雅士和收藏家們賞玩時產生無限的浪漫遐想。

    「這個自然,所有的鑒定師都說太白尊器型比例比較合適,口部很小巧,而且有些外翻,肩腹之間的過度很是自然。

    另外,釉色的發色很純正,紅色勻和晶瑩,微微有些綠苔夾雜在中間。

    再有就是其胎質潔白而細膩,並且有糯米感。

    這完全就是正宗的太白尊豇豆紅的特點,當時聽得我也非常滿意,難道這其中有什麼問題不成?」

    米特點了點頭道。

    其實她也沒什麼好隱瞞的,就算這東西是贗品,他們也沒什麼損失,所以就實話實說了。

    張天元繼續道:「你有沒有覺得,這東西有點太完美了一點?」

    「太完美不是好事兒嗎?」

    溫蒂和李雲璐都有些不解。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我方才仔細查看過了

    瓷器釉下的氣泡大小不一。

    側光看,還有淡淡的乳白色光暈。

    這寫都是康熙豇豆紅的特點。

    尤其是它的底款,雙行六字的楷書官款,筆痕很是清晰,排列卻不是很規整,正是康熙款的特點。

    然而你們要知道,古人的技術畢竟跟今天是有差距的,有些東西,它根本做不到完美。

    越完美,就越讓人懷疑。」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7
第三六零八章 自作聰明還是失誤?


    「可也不能因為這個就確定它是贗品啊。」李雲璐說道。

    「嗯,你這個話在理,我們不能因為一件東西太完美了,就說它是贗品,那樣未免太不公平了,畢竟古人在某種條件下,也是能夠制作出非常完美的物件的。」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我說的這個,只是懷疑的線索罷了,因為太完美,產生懷疑,然後去尋找真正的破綻,這才是關鍵。」

    「張先生找到破綻了?」

    米特急切地問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這豇豆紅釉,是康熙時期御窯廠創新的一個釉色品種,因其釉色如成熟的豇豆的顏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間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說到這裡,他不由笑了笑,笑的很有深意:「不過,這豇豆紅釉的燒制工藝可是非常復雜的,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很難制成。

    它所具有的柔和色調,是由於釉中的銅膠體錯綜復雜的分布而形成的,燒成時倘若氧化焰超過需要量,就會出現綠斑。

    你們過來瞧瞧,就是這些東西……」

    既然是說明,那張天元自然要說清楚一點,他用手指了指那太白尊上的綠斑,讓三人都看清楚了。

    三個人湊過去一看,果然如此,對張天元也是平白增添了幾分佩服。

    「那我就繼續說了啊,由於這種技術很難掌握,這也造成了豇豆紅釉無大件器物,最高不過20來釐米,而且器型也不到十來種,大多是文房用具,如印盒、筆洗之類的。」

    張天元繼續道:「要說你手裡這件太白尊,它顏色純正,點點綠苔夾雜中間,這些特征都很對,只是有個問題。」

    「什麼問題?」

    李雲璐問道。

    張天元猶豫了一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他並沒有收對方的錢,只是做免費鑒定,在這一行裡,真正看出東西不對,大多數時候也不會明說,只會推說自己看不明白,活著說不太懂。

    當然,如果收了錢,那就不一樣了。

    一旦收錢,那便是受了雇佣,自然是要實話實說的。

    「哎呦喂,大叔你可急死我了,還是不是男人啊,趕緊說。」

    李雲璐急得就快蹦起來了。

    張天元嘆了口氣道:「我說了,你們就當是一家之言,咱們知道也就是了,如果外傳,那也不是我的責任。」

    「肯定不是你的責任。」

    「對!」

    李雲璐和米特都表態了。

    張天元這個時候才緩緩說道:「我方才仔細看過了,覺得這釉色,純正是純正了,而且用側光看其表面上也有乳白色的光暈,而且,其中的氣泡也是大小不一,這一切都表示著這件太白尊是大清康熙年間的珍品。

    不過,這些氣泡在通透感上,卻給人感覺不是特別協調,沒有真品的那種和諧的感覺。」

    「你說這是贗品?」

    米特問道:「可是單純說氣泡的通透感不協調,就說它是贗品,這也不太合適吧,最起碼這個證據,是不太充足的吧?」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其實就是大問題了,如果單純把這件東西擺在這裡,可能你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但如果別人也有一件真正的康熙豇豆紅太白尊,兩件東西對比一下,那差異就非常明顯了。」

    反正他言盡於此,對方信不信,其實都不重要,他只是表達自己的說法而已。

    畢竟這世上是有很多人明明購買了贗品,卻死不承認,專家鑒定出來,他還說別人是故意坑他,是嫉妒他。

    張天元又沒收對方的錢,對方信不信,他都不在乎。

    米特猶豫了一下,拿起了早就准備好的放大鏡,自己親自查看了一下。

    片刻之後,她的臉色就變得有些難看起來了。

    「張先生果然所說不假,這件瓷器的釉色中氣泡果然是有些問題,與真品的通透感相差甚遠。」

    米特嘆了口氣,她並非因為這東西是贗品而不高興。

    而是因為在見到張天元之前,這東西她已經讓好幾個專家都看過了,居然沒有一個人看出來問題。

    「都是廢物,一群廢物!」

    米特氣得大罵。

    「其實米特女士,他們未必看不出來,或許看出來了,只是不想說出來而已。我不是您的人,所以不怕您生氣,自然可以把真相說出來,但他們也許就不行了。

    如果他們說出真相,您能保證自己不生氣?」

    張天元笑了笑道。

    米特愣了一下,想了想,還真是這樣,可她依然有些生氣:「他們如果看出來卻不告訴我,那就更可惡了,拿著我的錢,卻來騙我!」

    張天元沒有再替那些人辯解,而是說道:「說起來,這件東西,造假者可謂是用心良苦,特別是其釉色、胎質都是一流的,就連底足的那款識也是模仿地惟妙惟肖,在古玩市場上,不要說一般的收藏愛好者了,就是一些行家,恐怕也會打眼。

    而且,就憑這麼一點,估計很多人也不會承認這東西就是贗品的。」

    「這麼說,張先生應該還找到其它有問題的地方了?」

    米特其實也有這種想法,單憑一點就判斷這東西是贗品,她心裡頭多少有些不服氣,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

    「沒錯,它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釉色中的氣泡。」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件太白尊還有個最大的敗筆之處,那就是它的口沿。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這個太白尊的口沿處並沒有留下白邊,而康熙豇豆紅太白尊的口沿必定留有很規整的白邊,非常的清晰。

    這件因為是作假的,所以,制作的時候掌握不好吹釉的技巧,沒辦法做出和真品那樣豇豆紅色與白邊分界清晰的觀感。

    當然了,也可能是造假者自作聰明,認為那白邊是多余的,所以就給弄沒了。

    我見過不少贗品,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

    聽了張天元的話,米特仔細查看了太白尊,越看就越覺得這東西假,沒有白邊的豇豆紅,就好像是缺少了配色的冰淇淋一樣,看起來實在太過單調。

    當然了,她的這種看法,終究還是受了張天元的一些影響。

    不過張天元倒是真沒騙她,說的都是事實,她信了也並不會吃虧。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7
第三六零九章 說真話


    米特顯然對張天元這種說真話的態度非常感激。 .

    古玩行裡,如今說真話的人真得少了,編瞎話的倒是不少。

    隨著古玩界各類事件的不斷曝光,引發了大眾對古玩行業的廣泛關注。

    一系列收藏事件包括去年遭到行業內強烈質疑的上浦世界非遺文化城的海外文物回歸博物館;

    一些逐漸俘出水面的「偽專家」;

    重回搜索熱點的「冀寶齋事仵」等等。

    將早期被定義為對藝術、對歷史有一定的追求,有錢、又有閑的人士投身的古玩藏界,變成了現如今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

    人人都能來敲門的「藝術品行業」。

    收集的發達使得不少吃瓜群眾紛至杳來,一探究竟。

    迷一樣的收藏界面紗正被一層層扒開,越發顯得透明且驚嘆。

    而專家是否就一定俱備鑒賞能力?

    到底孰是孰非?

    古玩鑒賞是推理還是講敵事?

    為此,張天元也曾經跟業內比較知名的收藏家做過一番探討,也得出過一些結論。

    今天面對好學的李雲璐、溫蒂,甚至是米特女士,他願意說出來分享。

    古董行業容易買到假貨的誤區第一是我們總覺得別人傻,其實自已才是傻。

    因為我們先入為主的概念:好比一個打扮像農村來的人,天天拿東西賣給我們,說剛挖出來的東西要不要看一下?

    你就覺得他們很傻不知道東西的價值,然而你好好想想,你覺得他們會傻嗎?

    想像一下,挖一個墓下去把東西拿上來工錢都不夠,還要大老遠跑來賣給你幾百塊,幾千塊,這可能嗎?

    第二,愛聽敵事,譬如說寶島的圈子,人家告訴你當時國民黨帶出去很多啊!

    當時他是國民黨裡面的軍官的後伐啊!

    等等……

    你聽信了敵事,買到假貨也是自然。

    一件古玩它的藝術價值和它的工藝是對等的,所以才會有人追捧。

    然而卻很多人不明白這點。

    有一次,張天元擺了九十多件東西,有新的、好的、老的、環的。

    朋友進來他就問他們覺得哪個漂亮。

    50個人中有49個人把那個真的挑出來說漂亮。

    但反過來張天元問他們覺得哪個是真的,就犯嘀咕了。

    他們會自我發揮想像覺得古董一定是稀奇古怪的,異致評判錯誤。

    古董行業不是水太深,而是腿不夠長。

    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垃出來溜溜。」

    古玩行業同樣如此,判斷東西好壞拿到市場上,市場自會幫你鑒定。

    長期在市場上模爬滾打的古董商對古玩的鑒定標准是什麼呢?

    有古董商表示,「寧可貴買真,不可賤買假。」

    古玩值錢的地方在於藝術和工藝,時代的工藝和藝術達到了世界的頂峰,被世界認可。

    我們追求的是那個時代的工藝而不是那個時代的古貨。

    就比如說贗品,它再怎麼造假也無法達到真品的工藝水平。

    為何很多人對古董的真假分不清?

    其實這是我們之前接觸的少,早九年,中國政府對文物采取的是保護措施,大家根本沒法看見。

    現在呢?

    市場很多,資訊也非常豐富,所以明白人越來越多。

    以前買到假貨很多原因是大家把古董神秘化了,偷偷模模好像哪裡墳墓挖來的一樣。

    在這個愈發顯得群眾容易觸及的古玩行業中,不少玩家容易被其包裝出來的故事感動,通過故事來判定真偽,顯然這是不可取的。

    收藏,看的是藏品,買的也是藏品,而不是買經過包裝的故事。

    古玩行裡說東西往往「大開門」,那是藏品自已會說話,如果沒有專業的判別知識,就容易被對方的故事打動。

    這個時候,你買的就是故事不是藏品。

    通過這些年古玩行業發展,反應出了專家不要看頭銜看專業。

    以客觀事實為基准,理性的專業辨別,要知道我們喜好古玩是感性的,但要收藏就必須是理性的。

    如果對藏品沒有精准判斷和理解範疇,感性的把錢去揮霍在古玩市場,那就是愚蠢了。

    「抱歉了張先生,請容許我給予你最誠摯的道歉。」

    米特站起身子,施了一個歐洲貴婦的標准禮節:「我竟然懷疑過您,現在想想,真得是非常愚蠢,為了表達我的歉意,同時也是我最真誠的謝意,我將贈送您一幅畫,一幅真正的名畫。」

    「贈送倒是不必了,無功不受祿嘛,如果真得好,倒是可以便宜賣給我。」

    張天元笑了笑道。

    他可不想因為一幅畫就被人拴住,畢竟他不是缺那點錢的人,有些事情,還是必須得自由一些才能完成的。

    如果太忙碌了,那就無法完成了。

    「看了這幅畫,您就不會這麼說了。」

    米特很有自信地笑了笑,離開了一會兒,當她回來的時候,便解開了這幅畫神秘的面紗。

    「這東西怎麼會在你手裡?」

    不得不說,張天元真得太驚訝了!

    這幅畫,竟然是俄羅斯畫家b.b.普基廖夫最著名的作品《不般配的婚姻》!

    昏暗的背景,閃爍的蠟燭,一位年輕得令人愛憐的女孩身披婚紗,成了新娘,但那是一個多麼悲傷的新娘啊:

    在這張蒼白的臉上,滿是青春被斷送的悲哀。

    雪白色的婚紗,教堂蠟燭燃起刺眼的鮮紅色火焰畫家似乎用血色的光芒為那個時代的無辜受害者「打上烙印」。

    占據她身旁新郎那個位置的,是一個年紀幾乎可以做她的祖父的老人,褶皺的皮膚掩蓋不住的,是他的傲慢,那種睥睨眾生的神情既透露出他的「高貴」,也彰顯了他的冷酷……

    一個半世紀過去了,俄羅斯畫家b.b.普基廖夫這幅最著名的作品《不般配的婚姻》中所記錄下來的新娘的悲慘形像,仍能留住觀看者的視線,打動他們,激起人們對那段歷史的由衷關注和思考:

    在那個時期,女人的幸福是無法實現的。

    19世紀中葉,人們用時事述評和文學藝術等各種體裁,創作了大量反映尖銳社會問題的作品,婚姻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從費多托夫斯基輕松幽默的喜劇,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劇,內容各異,包羅萬像。

    《不擇手段的新娘》和《沒有嫁妝的姑娘》在同等程度上化身為那個時期的主旋律。

    1862年,普基廖夫的朋友把《不般配的婚姻》這幅畫呈送到皇家藝術學院的陳列館。

    面世後,關於這幅作品的藝術評論和爭論也鋪天蓋地,反響如此之大,令人始料未及。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6-3 12:38
第三六一零章 不般配的婚姻


    人們注意到,《不般配的婚姻》這幅畫首先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社會現實:

    很多婚姻往往不是出於愛情,而是基於利益,甚至不無報復懲罰的目的在其中。 .

    並不相愛的、年齡差距懸殊的男人和女人在婚約上簽字,這也許是人生中最可怕、最痛苦的「契約」,它不僅有損尊嚴,有時甚至會摧毀一個人的命運。

    列賓在自己的回憶錄寫道,《不般配的婚姻》帶來了空前的震撼,影響了不止一個老人,他的朋友看到這幅畫以後,馬上放棄了娶一個年輕妻子的念頭。

    宗教界被指責是這種不道德婚姻的幫凶,當時的東正教行政總署不得不下令,禁止年齡差距很大的男女結婚。

    1863年,普基廖夫因「在繪畫藝術舞台上展現出的特殊藝術才能和知識」,而被藝術學院授予教授的職稱,他是首批獲此殊榮的畫家之一。

    作品誕生後,立刻吸引了當時最著名的藝術收藏家之一特列恰科夫的注意。

    他正計劃收集這一時期的俄羅斯藝術的整套藏品,剛剛得知有這麼一幅有趣的作品,便急於想把它收入囊中。

    當時,這幅作品的所有者是收藏家鮑裡索夫斯基,他是畫家的朋友,也是畫家去國外旅行時的玩伴。

    為了獲得這幅畫,特列恰科夫以自己特有的鍥而不舍精神,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終於,1871年初,他如願以償地以1500盧布的價格買下這幅剛從巴黎的世界展覽館回到俄羅斯的作品,納入自己的收藏,並供大家研究。

    19361964年之間,陳列館收集到很多普基廖夫為完成這幅作品而事先構思的速寫和草圖,這些資料也為研究這幅畫的歷史提供了牢不可破的證據。

    不少藝術理論家開始嘗試仔細研究作品誕生的歷史,特列恰科夫陳列館保存的畫作本身和草稿支撐著這些研究。

    巴拉佐娃的文章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研究成果。

    很多年來,大家一致認為畫面最右側的年輕男子就是畫家自己,認為這幅畫是畫家對自己悲慘生活而做的悲劇式的回憶,是對無法實現的希望而做的必要自白。

    巴拉佐娃通過研究特列恰科夫陳列館手稿部和俄羅斯國家文學藝術基金會提供的檔案材料,得出這樣的結論:

    《不般配的婚姻》的創作,是受到畫家一位朋友的愛情悲劇的啟發。

    他們曾經一起在莫斯科繪畫雕塑學院學習,畫家親眼目睹了發生在朋友身上的這幕愛情悲劇。

    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m.瓦林措夫,一位莫斯科成功商人的兒子。

    據同代人回憶,瓦林措夫有著意大利人式的外貌和與眾不同的氣質,他愛上了博戈羅茨基村商人的女兒索菲亞,但女孩的父親則按照自己的標准給女兒找到了丈夫一個非常富有老鰥夫。

    最終,「朱麗葉」還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嫁給了一等商人卡爾基。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瓦林措夫在婚禮上被指定為伴郎。

    這場悲劇引起了29歲的畫家的極大興趣,他馬上開始著手畫這幅油畫。

    但瓦林措夫得知普基廖夫把自己的頭像畫在了伴郎身上後,感覺受到了侮辱:

    他不想暴露自己的愛情史,並且當時他正在籌辦和另一位姑娘的婚禮。

    於是畫家只好把自己的頭像移植到伴郎身上。

    至於畫中新郎的原型,曾經有這樣一個說法:

    普基廖夫以瓦林措夫家的廚師為模特畫了新郎的形像,而在真正作畫的時候,他稍微做了改變,使他看上去更加體面神氣。

    但是在特列恰科夫陳列館的資料中,有一幅《老人頭像》,背面題有「普基廖夫《不般配的婚姻》的草圖,模特是茨茨昂諾夫公爵」。

    公爵的其他肖像畫無人知曉,但從檔案裡的文獻資料可以推測出,草圖裡的是b.n.茨茨昂諾夫,退役的近衛軍大尉,1850年獲封公爵。

    很明顯,為了完成這幅作品,畫家還用了早先畫過的肖像畫,把其中的頭像移植到這幅畫裡,比如,特維爾州貴族階層的領袖波爾多拉茨基的頭像。

    在新郎和新娘的身後,普基廖夫懷著羞辱他們的心情,描繪了看客們的可恥嘴臉,正是他們把不幸強加到這個姑娘身上。

    在教堂內部昏暗朦朧的場景裡,仿佛游蕩著真正的幽靈,那應該是兩個女人的幻影,老鰥夫已故的妻子們。

    伴郎的旁邊,普基廖夫畫了自己的朋友史蔑裡科夫,他左邊是用責備目光注視著婚禮的格列賓斯基一個做畫框的工匠,他專門為普基廖夫的這幅畫設計了一個與畫面相符合的畫框:

    在粗糙彎曲的常春藤那令人窒息的懷抱中,爬滿了微微綻放的酸橙樹花,宛若新娘的頭飾。

    2004年,一個私人收藏家來到博物館,建議專家們收購他的一幅罕見的畫。

    在一頁紙上,畫家B.Д.蘇霍夫用鉛筆畫的一位老婦人的肖像,還附有奇怪的題詞:「Π.m.瓦林措娃。44年前,畫家普基廖夫以她為原型繪制了那幅著名的《不般配的婚姻》。瓦林措娃女士生活在莫斯科瑪祖林斯基養老院。」

    這幅畫出現以後,我們又找到了一個主人公的原型。

    可惜的是,養老院的檔案裡沒有保存有關瓦林措娃的任何資料。

    畫家自己也從來沒跟人提起過這個秘密。

    但這裡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緣由呢?

    還發生了一件引人注意的事情,在畫作即將完成前不久,普基廖夫忽然離開去了國外,而且是在莫斯科繪畫雕塑學院一個學年裡教學最緊張的時刻。

    這次「逃跑」讓人想起文學作品裡的情節:忍受著愛情失敗的男主人公,忽然離開去到別的地方,借此來忘記內心的痛楚。

    也許,我們不應該過於糾結畫中所有主人公的原型,因為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畫作的理解。

    這幅畫以藝術的方式呈現了現實,將對世風人情的批判和思考留給觀眾,它給屈辱的愛情史提供了一座真實的紀念碑。

    它促使畫家的同代人思考,那個時代的風俗、不合理婚姻的罪孽使多少無助的人陷入絕境。

    現在,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還有人會被財富引誘嗎?

    年齡的巨大差異還會使人難為情嗎?

    也許,在心靈的天平上,只有真正的愛情才會是決定性的砝碼!

    手捧著這幅畫,張天元不由感嘆,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很多年輕的女性並非被逼迫,卻願意成為畫中的那個新娘,嫁給一個能做自己爺爺的人。

    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雲雲530929

LV:9 元老

追蹤
  • 279

    主題

  • 638082

    回文

  • 2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