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大國重工 作者:齊橙(已完成)

 
mk2258 2016-10-17 21:14:34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21 846061
ikller 發表於 2017-1-16 17:34
第一百八十九章 面向21世紀前葉

    “敏,真想不到,你的調動會辦得這麼快!”

    “是啊,真像做夢一樣,永峰,你幾年你一個人帶妞妞,又當爹又當媽,真是苦了你了。”

    “你不也一樣?一個人帶著壯壯,又當媽又當爹的,也辛苦了。”

    “這件事能辦成,真得感謝小馮處長,如果不是他去我們廠找冷廠長,還不知道啥時候能辦成呢。”

    “是啊,小馮處長真是一個熱心人。我想好了,這一次無論如何我也得把新軋機的設計搞好,要不就太對不起人了。”

    “爸爸,媽媽,你聽,這是弟弟教我說的林北話,好玩不好玩……”

    “媽媽,我要姐姐送我去幼兒園……”

    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許多個家庭裏進行著。重裝辦成立之後推出的第一個大動作,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他們一沒有發布什麼十年規劃,二沒有組織什麼會戰,而是大張旗鼓地統計各家重點裝備製造企業的職工兩地分居問題,然後協調不同地區的政府、企業幫助予以解決。

    對於單獨的某個家庭,以及其夫妻雙方所在的企業來說,解決一方的調動問題難如登天。因為這其中需要涉及到一方的企業是否願意放人,而另一方是否願意接收,此外還有戶口遷入方麵的障礙,一拖十幾年的情況十分普遍。

    重裝辦采取的是一個協調的方法,他們在充分統計了各家企業存在的職工兩地分居情況之後,推動雙方或者多方的協商,讓甲企業的張三調動到乙企業,乙企業的李四調動到丙企業,丙企業的王五再調動到甲企業,最終實現了一種多贏的結果。

    其實,大多數企業的領導也都不是存心要為難自己的職工,下屬有生活困難,對於工作以及企業氛圍都存在不利影響,在可能的情況下,領導們也是願意幫著職工解決這些困難問題的。此前的障礙,主要是在跨地區、跨部門的協調存在難度,有重裝辦這樣一個上級單位出手,多方說和,解決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當然,重裝辦畢竟不是居委會,羅翔飛也不會越俎代庖地去解決全國所有的兩地分居問題,他把自己所關注的範圍嚴格限製在重點裝備企業的範圍內,隻有涉及到裝備企業的職工家屬在非裝備企業工作的,才跨出這個範圍去做一些額外的協調。

    粗粗統計下來,全國幾百家能排得上號的裝備企業裏,存在兩地分居問題的家庭有上千個之多,幾乎每家企業都能找出幾個。羅翔飛從電子部挖來的計算機高手吳浦專門做了一個數據庫,又設計了一套算法,從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找出能夠配對調動的人員,然後生成一個交換人員的方案,發送給所涉及到的企業,讓他們去相互協調。

    當然,並不是所有這些協調都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有時候某些企業想要的人與能夠配對成功的人在專業上不匹配,或者某個希望調出的人處於一個重要的崗位,必須等待有人代替才能放走,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更廣泛的撒網。對於這樣的情況,那些困難家庭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事情已經得到了上級單位的關注,解決困難的希望又多了幾分。

    還要說的一點是,存在兩地分居問題的,多半是企業裏有一定地位的職工,要麼是管理幹部,要麼是技術人員,要麼是高級技術工人,他們或者是因為大學畢業分配到不同單位,或者是為了支援重點建設而調動到外地的單位,這樣才出現了兩地分居的問題。一個普通工人一般是不太可能在相隔幾百、幾千公裏的異地找到配偶的。

    正因為這樣,所以重裝辦的這項舉措,受益的對象往往都是各企業裏的重要人物,在企業裏是擁有一定話語權的。一時間,重裝辦便成了各企業都關注的一家上級單位,重裝辦的幹部到企業裏去聯係工作的時候,除了企業的接待之外,往往還會受到一些職工的私人宴請,毫無疑問,這些請客的職工都是在重裝辦解決兩地分居舉措中受益的那些人。

    這件事辦得轟轟烈烈,功德無量,但熱鬧是屬於劉燕萍和薛暮蒼他們的,馮嘯辰隻是一個倡議者,無緣親自去操刀。他從秦重回來之後,便被吳仕燦生拉硬拽地拖去討論規劃處新擬定的重大裝備發展規劃去了。

    “咱們重裝辦目前所主持的11項重大裝備,預計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完成,屆時我們將形成一個良好的裝備製造能力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考慮了麵向21世紀前葉的裝備發展思路,大致涉及這樣6個產業方麵:

    第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其中包括數控機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

    第二,能源產業,包括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物質能源;

    第三,新材料產業,包括新型功能材料,如稀土材料、發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等;先進結構材料,包括高強度輕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高性能複合材料,這個就更多了,比如樹脂基複合材料、碳碳複合材料等等;

    第四,生物產業;第五,信息技術產業;第六,節能環保產業……”

    會議室裏,規劃處副處長張鶴指著幻燈片,對參會的眾人侃侃而談。這是一次規劃處的內部會議,除了規劃處自己的人,就隻有馮嘯辰一個是外人了。請馮嘯辰來參會是吳仕燦個人的意見,前一段時間,吳仕燦和馮嘯辰私底下交流很多,他對馮嘯辰的技術眼光極為欣賞。

    “我們目前所列出的,大致就是這些,圍繞著這6個重點產業方向,我們擬定了20項重大工程,詳細的目錄都已經在資料上了,請大家發表意見。”張鶴最後這樣說道。

    看到張鶴結束介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吳仕燦笑著對馮嘯辰說道:“小馮,這些內容,都是我們規劃處的同誌們這些天工作的成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份規劃最起碼已經是十易其稿了。

    關於規劃中提出的重大裝備目標,我們處裏也是有不同意見的。小鍾屬於保守派,認為規劃的目標太大了,難以實現;小張屬於激進派,認為目標還可以再遠大一些。至於我自己嘛,屬於妥協派。小馮,你在前期也為我們的規劃提出過不少意見,不過這段時間你在外地出差,沒有參加我們後麵的討論,這份規劃你也應當是第一次看到,所以,請你先發表一下意見吧。”

    “各位都是專業人士,我是屬於衝鋒陷陣,專門跑一線的,對於規劃是個門外漢,讓我先發言,真是趕鴨子上架了。”馮嘯辰笑嗬嗬地表示著謙虛,這也屬於是套話了。人家請你提意見,你不先聲明自己是外行,上來就裝專家範,是很容易拉仇恨的。

    聽到馮嘯辰的話,被吳仕燦指名為保守派的副處長鍾啟帆嘿嘿笑著,說道:

    “馮處長太謙虛了,誰不知道你是咱們重裝辦的技術專家啊。我們這些人,多半都隻了解自己從前從事過的專業,對於這種全麵的規劃,還是第一次接觸。

    就拿我來說吧,我原來是在電子部工作的,對於電子、信息這方麵的事情,了解得多一些,對於吳處長搞的化工,還有張處長搞的航空工業,我就都不懂了。馮處長是個通才,聽說是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所以,請馮處長從全局上幫我們做一些指導吧。”

    鍾啟帆這話,半真半假,倒也不能說有什麼敵意。馮嘯辰此前與鍾啟帆也接觸過,知道他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崇洋派,言必稱國外如何如何,經常用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咱們中國不行”。因為馮嘯辰能夠說好幾國外語,鍾啟帆對馮嘯辰還是頗為欣賞的,此外是不是還有一些嫉妒,就不好說了。

    馮嘯辰向鍾啟帆笑了笑,說道:“鍾處長這是把我往火上架呢,我哪是什麼通才,充其量算是個通譯吧,大家都知道的,我過去在冶金局就是當翻譯的,稍微看過一些國外資料,能夠拽幾個名詞而已。對了,張處長,你剛才說我們這是麵向21世紀前葉的規劃,這個前葉具體界定到哪年呢?”

    張鶴扶了扶眼鏡,說道:“這個不太好預測,我們初步考慮是到2030年前後完成所列出的所有技術裝備,當然,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有一些裝備有希望在2010年左右就完成。”

    “我對這個規劃是持保留意見的。”鍾啟帆打斷了張鶴的話,說道,“比如說吧,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前後,實現家家擁有計算機的目標,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到那個時候,中國按3億個家庭計算吧,一家一台計算機,就是3億台,這得多少錢?誰來製造這些計算機?還有,一個普通工人,家裏要計算機幹什麼?按照這樣的規劃來指導咱們的裝備建設,完全就是誤入歧途。”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6 17:35
第一百九十章第三次浪潮

    “鐘處長的意見我不太贊成。”規劃處的工作人員張翰勻說道,“去年,美國出版了一本書,叫《第三次浪潮》,書中提出,代表農業社會的第一次浪潮過去,代表工業社會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將過去,未來人類將進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知識社會,或者叫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裡,人們將主要通過計算機進行工作,那時候家家戶戶擁有計算機並不是什麼問題。”

    “可是,家家戶戶要計算機幹什麼?老張,你家裡需要計算機嗎?”鍾啟帆說道。

    “我……我當然不需要。”張翰勻猶豫了一下,回答道。

    鍾啟帆又轉向眾人,說道:“那麼,誰需要計算機呢?”

    工作人員黃明答道:“鐘處長,你這個問法本身就不對。老張說的《第三次浪潮》那本書,我在雜誌上看過一些梗概,人家說的是未來的情況,而我們做的規劃也是面向2020年的。我們現在家裡不需要計算機,不意味著未來也不需要,對不對?”

    “我說的就是未來啊。”鍾啟帆抬槓道,“我過去就是搞計算機的,對於計算機的用途,我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計算機是用來做科學計算的,放到科學院肯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戶,幹什麼?大家都想想,給你家裡放一台計算機,你用得上嗎?”

    “用處還是挺大的吧?”馮嘯辰笑呵呵地說話了。作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談論信息社會,真是一件鬱悶的事情,明明是後世的常識問題,在今天居然會被當成是異端邪說。

    張翰勻說的《第三次浪潮》這本書,1980年在美國出版,當即就引起了轟動。不過,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對信息社會的闡釋,其中涉及到技術方面的內容並不多,而是專注於討論在信息時代可能出現的社會變化,比如多樣化、個性化、小型化的傾向等等。在書中講到的分散式辦公,其實就是後世實際出現的SOHO一族。自我服務、自己動手的概念,則與DIY、3D打印技術等有著一些關聯。書裡說到傳統媒體的衰落、小型化媒體的出現以及信息碎片化等問題,與自媒體時代的很多特徵頗為吻合。

    限於當年的技術水平,作者阿爾夫-托夫勒並沒有預見到移動互聯技術帶來的強大影響,對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之類的概念都未能提及,這也證明老託不是一個穿越者,只是一個預言家而已。

    《第三次浪潮》在中國國內引起廣泛關注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之後,一段時間裡幾乎不談第三次浪潮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正如後世你不說說工業4.0或者3D打印之類的,都不敢說自己懂工業。重裝辦的這些工作人員都屬於思想比較前沿的,所以現在就已經在談論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了,但他們無論如何前衛,也想像不出未來的信息社會會是什麼樣子。

    “我舉個例子說吧。”馮嘯辰決定給大家做做科普,他不打算去搶托夫勒的飯碗,但對重裝辦的同事們說點後世的概念,還是可以的,至少讓大家有一些前瞻的眼光,不至於犯一些過於保守的錯誤。

    “咱們現在每天都要來單位上班,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寫成文件。如果計算機技術得到充分發展,我們就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把計算機連接起來,然後各自呆在自己家裡,在計算上進行討論,再把寫好的文件通過計算機傳遞到其他同事那裡去。這樣一來,不就是家家戶戶都需要計算機了嗎?”馮嘯辰說道。

    “這種計算機網絡在國外已經有了,美方在1968年建立了ARPANET,目前已經推廣到了非軍用部門,覆蓋了美國全境,甚至英國和挪威的用戶都能夠通過ARPANET連接到美國的計算機上。 ”

    工作人員陳默插話道,這是一位德語專業出身的姑娘,人如其名,性格比較沉默,但眼界很開闊,對國外的情況頗為了解。

    馮嘯辰點點頭,道:“我說的正是阿帕網這種模式,未來這種模式將會應用到全球,其中當然也會包括中國。屆時我們就都有可能在自己家里辦公了。”

    鍾啟帆道:“這個東西我也聽說過,但那是人家美國,不是中國。小陳剛才說的美國在1968年搞這個阿帕網,到現在也只是一些重要的大學、科研機構以及軍方在使用,還是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嘛。要普及到千家萬戶,我估計美國也得再花幾十年時間,至於咱們中國,恐怕就得到下世紀末了。”

    “這倒不一定。”胖乎乎的黃明說道,“鐘處長沒聽說過一條摩爾定律嗎?這條定律認為,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24個月就能提高一倍。我們現在認為很複雜和很昂貴的計算機,過20年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也非常便宜,到時候大家就都能用得起了。”

    “的確如此。”馮嘯辰道,“蘋果電腦的出現,使計算機開始進入家庭。咱們國家發展得慢,但我們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最多到2000年前後,家用電腦就會得到廣泛的普及。再往後,手持式信息設備將會出現。”

    “啥叫手持式信息設備?”陳默好奇地問道。

    “移動電話,平板電腦。”馮嘯辰說道,接著,他便把後世出現的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概念向眾人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捎帶著把什麼遊戲一族、剁手一族、埋頭一族之類的現像也都做了個介紹,讓包括吳仕燦在內的眾人都聽得入了迷。

    “小馮,你的想像力也太豐富了。”

    聽完馮嘯辰的講述,吳仕燦感慨地說道,“真到那一天,那就真是實現了四個現代化了。”

    “豈止是四個現代化啊,那簡直就是……”黃明說到這裡,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表述才合適了,的確,在有關四個現代化的理想中,根本就沒有移動互聯這樣的事情。

    “小馮,你覺得你說的這些,會在什麼時候實現?”鍾啟帆問道。

    馮嘯辰道:“按照我們目前的發展速度,2010年之前肯定能夠達到。”

    “我覺得你太樂觀了。”鍾啟帆道,“如果你說是2050年,我還勉強能夠相信。另外,如果是在美國呢……2020年之前實現這樣的目標,也是有一些可能性的。”

    馮嘯辰也無話可說了,思維超前別人一步,那叫天才,超前人家十幾步,在人家眼裡就是瘋子了。他說的明明是2010年的中國真實出現的情況,在1981年的人眼裡就成了神話。當年有一部科幻小說叫《飛向人馬座》,其中寫到了無人駕駛汽車、星際航行、中微子通信,可偏偏沒有寫到手機、互聯網,宇宙飛船上帶著的圖書館是幾十箱子的縮微晶體片,每塊晶體片像芝麻一般大小,需要用手指捏著放到一個專用機器裡,然後就能夠閱讀了……

    好吧,其實也沒必要笑話前人的眼界了,今天的人們恐怕也想像不出20年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也許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什麼預測和科幻,到20年後也會被證明是太低估科技的力量了。

    “鐘處長,關於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我們現在爭論的意義也不大。不過,我認為,在我們制訂規劃的時候,需要有一些未雨綢繆的考慮。未來的時代一定是信息時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將會是機會無窮的。我們應當從現在開始就著手進行佈局,我說一些方向: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生產技術,先進封裝測試技術,半導體材料技術,薄膜液晶顯示技術,關鍵性專用設施和儀器。所有這些技術不僅要掌握,而且要達到產業化的要求。屆時即使我們國內市場無法提供足夠大的需求,我們面向國際市場也是必須的。”馮嘯辰說道。

    “我贊成馮處長的意見。”黃明第一個舉手支持,“我們做規劃的時候,不能光想著跟在國外的後面,我們應當有赶超國外的勇氣。憑什麼我們就必須從國外進口彩電,我覺得有朝一日應當是外國人從中國進口彩電,什麼東芝啊、夏普啊,在咱們中國人面前都得低頭。”

    “哈哈,小黃,你就做夢吧,這絕對是不可能的。”鍾啟帆不屑地說道。

    “嗯嗯,扯遠了,大家還是回到這個規劃上來吧。”吳仕燦不得不發話了,這樓已經歪得不成樣子了,作為樓主,他有義務打斷大家的自由發揮。他指了指馮嘯辰,說道:“小馮,你剛才談了對電子信息產業方向的看法,其他幾個方面,你也談談吧,咱們今天是神仙會,暢所欲言。這個方案是我們處搞出來的,你作為旁觀者,應當能夠看到一些我們忽略掉的事情。”

    馮嘯辰點點頭,說道:

    “好,那我就逐項地來說一下。首先,我認為我們還應當關註一個新的領域,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石油危機的出現,以及西方國家居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傳統的燃油汽車開始逐漸走向衰落,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是不可逆轉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6 17:35
第一百九十一章打基礎

    所謂規劃,都是依據對未來的預測而做出的。馮嘯辰說的這些內容,豈止是預測,簡直可以稱為是“劇透”了。他站在一個穿越者的角度,回顧了中國在20世紀後20年到21世紀初的歷程,從國內經濟發展、國際產業結構變遷、技術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進行闡述,分析了到21世紀前期中國裝備工業發展的目標。

    他所提出的目標,要比後世實際的發展要強高一些,因為在他看來,這個世界與他經歷過的世界應當是不同的,這個不同之處,就在於有了他馮嘯辰這樣一個變數。

    “中國奇蹟”這種說法,在20世紀幾乎沒有人相信,即便是有人說起,也會被斥為一種政治鼓動,不會有人當真。但到了21世紀初,這個詞就開始不斷地出現在西方媒體上,包括聯合國官員、著名學者、各國政治家都以不同的心態使用這個詞。的確,一個在30年前還被認為是窮國、弱國的發展中國家,僅僅用了30年時間就實現了工業產值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目標,幾千種工業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有些甚至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這樣的發展不叫作奇蹟的話,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叫奇蹟呢?

    馮嘯辰的預言,則是在這個奇蹟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加速度,聽到規劃處眾人的耳朵裡,那就完全成了神話了。不過,即便是對馮嘯辰的話只相信了一半,大家還是覺得熱血沸騰,眼睛裡都閃出了光芒。

    “如果真的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咱們也不枉此生了。”一位名叫胡月鴻的工作人員喃喃地說道。

    “這裡頭可沒咱們什麼事。”張翰勻笑著打擊了他一句。

    胡月鴻正色道:“怎麼就咱們的事了?咱們是重大裝備辦,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重大裝備。而重大裝備要發展,則離不開咱們,所以,如果真的能夠達到馮處長說的那種情況,咱們這些人都是有功之臣呢。”

    “我贊成老胡的話!”小胖子黃明說道,“我覺得,馮處長說的情況是完全可能發生的,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說核電吧,咱們現在搞的是30萬千瓦的核電,未來30年,搞到百萬千瓦,不是什麼達不到的目標。核電的關鍵技術,不外乎核島蒸發器、穩壓器、循環水泵、燃料棒、驅動機構、迴路主管道,常規島汽輪機、發電機,咱們一項一項地落實,一項一項地突破,總有完成的那一天。”

    “時間,關鍵是時間。”鍾啟帆提醒道,“30年時間,看起來很長,但相對於裝備研製來說,是短暫的一瞬間。就比如說半導體材料技術,一種材料的研製,動輒就是十年八年的,30年時間幹不了多少事情。”

    吳仕燦道:“小鍾說的有道理,30年的時間,對於裝備研製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長的周期。不過,小馮給咱們說的這些目標,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發。我們原來的設想,還是稍微保守了一點。當然,並不是說我認為小馮說的這些目標都能夠實現。我是這樣想的,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在製定戰略的時候,我們應當有一些好高騖遠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的目標指引下達到最好的結果。

    比如說,小馮提到的新能源汽車的問題,我們的確是忽略了。根據小馮的分析,我認為這個方向是有一定價值的。我們應當從現在就開始著手準備,涉及到新能源材料,比如儲氫材料、燃料電池、新型蓄電池等,都可以立一個項,進行一些預研。這樣未來等新能源汽車的前景變得明朗的時候,我們也就不至於手忙腳亂,或者落到別人後面去了。”

    “吳處長說的,也正是我的想法。”馮嘯辰接過話頭,說道,“我給大家描述這樣一個前景,當然不是說這些目標我們都能夠實現。但我覺得,我們應當有未雨綢繆的精神,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方向,預先地做一些準備。比如說,我們可以把國家的工業力量分成幾個梯隊,第一梯隊著重解決人民生活必須的產品,第二梯隊瞄準當今世界工業水平,以趕上西方國家工業水平為目標。至於第三梯隊,那就是預先佈局,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異軍突起,搶占世界工業的塔尖,使中國工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的幾十年工業史,有輝煌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遺憾。遺憾之處,就在於沒有人能夠預見到幾十年後的發展,出現了一些短視的現象。有一些產業,在當年的確沒有發展的能力,暫時放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夠做一些預先的佈局,哪怕只是培養一些人才、積累一些經驗,在未來有能力發展的時候也會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於因缺乏基礎而步履維艱。

    還有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也是非常可惜的。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因為科研人員的待遇低,許多科技人才或者出國,或者下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國企大下崗的年代,對於沒有技術的工人和優秀技工,國家採取了相同的政策,導致一些身懷絕技的優秀工人淪落到靠擺攤、扛麻袋維持生計的境地。而等到經濟形勢好轉,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急需大量技術工人的時候,這些優秀的技工早已豐華不再,難有建樹了。

    馮嘯辰此時把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脈絡向大家鋪陳出來,也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這種鼠目寸光的錯誤。

    張鶴拍案道:“說得好,三個梯隊的這個提法,我贊成。我覺得,咱們處也可以做一個分工,鐘處長負責第一梯隊,吳處長坐鎮中軍,帶領第二梯隊,至於我嘛,就去管第三梯隊好了。”

    “哈哈哈哈!”

    眾人一齊笑了起來,剛才吳仕燦還說鍾啟帆偏於保守,張鶴過於激進,現在張鶴就是按照吳仕燦畫出來的圖譜,給眾人分了工。鍾啟帆一天到晚覺得中國不行,比不上外國,那就麻煩他去管管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柴米油鹽好了,前瞻性的這種事情,就不勞他的大駕了。

    “小張的話是開玩笑了。”吳仕燦打了個圓場,說道,“我覺得,小馮說的三個梯隊這個提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就以咱們重裝辦的任務來說,當前考慮的重點是為一些重要部門提供急需的裝備,質量差一點、水平低一點,都還可以接受。但國家對我們的要求,是使裝備製造水平躍上一個台階,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在更遠的將來,我們是一定要和國外企業一爭高低的,那時候我們的目的就不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是超過國際先進水平。按照小馮的提法,這就是一、二、三這三個梯隊的任務了。

    咱們重裝辦目前做的工作,是屬於第一梯隊的事情。而咱們規劃處現在做出來的方案,則反映的是第二梯隊。仔細想一下,咱們缺乏的,就是小馮說的第三梯隊的東西。換句話說,咱們缺乏赶超國際先進水平的眼界和勇氣,同時也缺乏這方面的準備。”

    聽到吳仕燦這樣說,鍾啟帆雖然心中還有許多不屑,也不便直接說出來了。他覺得,以中國的現狀,未來50年能夠追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已經不錯了,提什麼赶超戰略,純粹就是拍腦袋,是大躍進的思維方式。

    眾人又發表了一些意見之後,吳仕燦宣布這次討論會結束,要求大家再去查閱一些資料,走訪一些專家,看看馮嘯辰提出來的那些目標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應當如何實現。出了會議室,他叫住正打算回綜合處去的馮嘯辰,說道:“小馮,如果不忙的話,到我辦公室去坐坐吧?”

    “好啊,我正想向吳處長請教呢。”馮嘯辰笑著應道。

    兩個人來到吳仕燦的辦公室,吳仕燦招呼馮嘯辰坐下,自己先去關了門,然後坐到馮嘯辰的對面,說道:“小馮,你今天說的那些東西,對我的啟發很大啊。我突然覺得,我們規劃處除了做長期規劃之外,還有一些面向當前的事情也該做起來。”

    “什麼事情?”馮嘯辰問道。

    “打基礎。”吳仕燦認真地說道:

    “如果照你預測的那樣,受到全球產業轉移的影響,全球的製造業有一半轉移到中國,那咱們需要多少產業工人?為了能夠支撐起這樣大的製造業,我們需要多少裝備?而生產這些裝備,又需要多少熟練的車工、銑工、鉗工、電焊工以及各種專業型的工人。沒有工人,什麼都是空的,就算我們能夠買到機器設備,總不能連工人都從國外請進來吧?”

    馮嘯辰有些驚訝,其實他在會上想說這個問題,卻又覺得與規劃處的工作內容沒有太大關係,正琢磨著要不要找時間去和羅翔飛談一談。沒想到,吳仕燦倒想到了這一點,還專門拉著他來討論這個問題。馮嘯辰沒有表態,而是問道:“那麼,吳處長有什麼想法呢?”

    吳仕燦道:“我打算再做一個規劃,有關技術工人培養的規劃。到2000年之前,我們要培養出不少於5000萬合格的技術工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你在會上提出的那些目標變成現實。”
ikller 發表於 2017-1-16 17:36
第一百九十章 第三次浪潮

    “鍾處長的意見我不太讚成。”規劃處的工作人員張翰勻說道,“去年,美國出版了一本書,叫《第三次浪潮》,書中提出,代表農業社會的第一次浪潮過去,代表工業社會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將過去,未來人類將進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知識社會,或者叫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裏,人們將主要通過計算機進行工作,那時候家家戶戶擁有計算機並不是什麼問題。”

    “可是,家家戶戶要計算機幹什麼?老張,你家裏需要計算機嗎?”鍾啟帆說道。

    “我……我當然不需要。”張翰勻猶豫了一下,回答道。

    鍾啟帆又轉向眾人,說道:“那麼,誰需要計算機呢?”

    工作人員黃明答道:“鍾處長,你這個問法本身就不對。老張說的《第三次浪潮》那本書,我在雜誌上看過一些梗概,人家說的是未來的情況,而我們做的規劃也是麵向2020年的。我們現在家裏不需要計算機,不意味著未來也不需要,對不對?”

    “我說的就是未來啊。”鍾啟帆抬杠道,“我過去就是搞計算機的,對於計算機的用途,我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計算機是用來做科學計算的,放到科學院肯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戶,幹什麼?大家都想想,給你家裏放一台計算機,你用得上嗎?”

    “用處還是挺大的吧?”馮嘯辰笑嗬嗬地說話了。作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談論信息社會,真是一件鬱悶的事情,明明是後世的常識問題,在今天居然會被當成是異端邪說。

    張翰勻說的《第三次浪潮》這本書,1980年在美國出版,當即就引起了轟動。不過,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對信息社會的闡釋,其中涉及到技術方麵的內容並不多,而是專注於討論在信息時代可能出現的社會變化,比如多樣化、個性化、小型化的傾向等等。在書中講到的分散式辦公,其實就是後世實際出現的SOHO一族。自我服務、自己動手的概念,則與DIY、3D打印技術等有著一些關聯。書裏說到傳統媒體的衰落、小型化媒體的出現以及信息碎片化等問題,與自媒體時代的很多特征頗為吻合。

    限於當年的技術水平,作者阿爾夫-托夫勒並沒有預見到移動互聯技術帶來的強大影響,對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之類的概念都未能提及,這也證明老托不是一個穿越者,隻是一個預言家而已。

    《第三次浪潮》在中國國內引起廣泛關注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之後,一段時間裏幾乎不談第三次浪潮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正如後世你不說說工業4.0或者3D打印之類的,都不敢說自己懂工業。重裝辦的這些工作人員都屬於思想比較前沿的,所以現在就已經在談論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了,但他們無論如何前衛,也想象不出未來的信息社會會是什麼樣子。

    “我舉個例子說吧。”馮嘯辰決定給大家做做科普,他不打算去搶托夫勒的飯碗,但對重裝辦的同事們說點後世的概念,還是可以的,至少讓大家有一些前瞻的眼光,不至於犯一些過於保守的錯誤。

    “咱們現在每天都要來單位上班,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寫成文件。如果計算機技術得到充分發展,我們就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把計算機連接起來,然後各自呆在自己家裏,在計算上進行討論,再把寫好的文件通過計算機傳遞到其他同事那裏去。這樣一來,不就是家家戶戶都需要計算機了嗎?”馮嘯辰說道。

    “這種計算機網絡在國外已經有了,美方在1968年建立了ARPANET,目前已經推廣到了非軍用部門,覆蓋了美國全境,甚至英國和挪威的用戶都能夠通過ARPANET連接到美國的計算機上。”

    工作人員陳默插話道,這是一位德語專業出身的姑娘,人如其名,性格比較沉默,但眼界很開闊,對國外的情況頗為了解。

    馮嘯辰點點頭,道:“我說的正是阿帕網這種模式,未來這種模式將會應用到全球,其中當然也會包括中國。屆時我們就都有可能在自己家裏辦公了。”

    鍾啟帆道:“這個東西我也聽說過,但那是人家美國,不是中國。小陳剛才說的美國在1968年搞這個阿帕網,到現在也隻是一些重要的大學、科研機構以及軍方在使用,還是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嘛。要普及到千家萬戶,我估計美國也得再花幾十年時間,至於咱們中國,恐怕就得到下世紀末了。”

    “這倒不一定。”胖乎乎的黃明說道,“鍾處長沒聽說過一條摩爾定律嗎?這條定律認為,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24個月就能提高一倍。我們現在認為很複雜和很昂貴的計算機,過20年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也非常便宜,到時候大家就都能用得起了。”

    “的確如此。”馮嘯辰道,“蘋果電腦的出現,使計算機開始進入家庭。咱們國家發展得慢,但我們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最多到2000年前後,家用電腦就會得到廣泛的普及。再往後,手持式信息設備將會出現。”

    “啥叫手持式信息設備?”陳默好奇地問道。

    “移動電話,平板電腦。”馮嘯辰說道,接著,他便把後世出現的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概念向眾人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捎帶著把什麼遊戲一族、剁手一族、埋頭一族之類的現象也都做了個介紹,讓包括吳仕燦在內的眾人都聽得入了迷。

    “小馮,你的想象力也太豐富了。”

    聽完馮嘯辰的講述,吳仕燦感慨地說道,“真到那一天,那就真是實現了四個現代化了。”

    “豈止是四個現代化啊,那簡直就是……”黃明說到這裏,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表述才合適了,的確,在有關四個現代化的理想中,根本就沒有移動互聯這樣的事情。

    “小馮,你覺得你說的這些,會在什麼時候實現?”鍾啟帆問道。

    馮嘯辰道:“按照我們目前的發展速度,2010年之前肯定能夠達到。”

    “我覺得你太樂觀了。”鍾啟帆道,“如果你說是2050年,我還勉強能夠相信。另外,如果是在美國呢……2020年之前實現這樣的目標,也是有一些可能性的。”

    馮嘯辰也無話可說了,思維超前別人一步,那叫天才,超前人家十幾步,在人家眼裏就是瘋子了。他說的明明是2010年的中國真實出現的情況,在1981年的人眼裏就成了神話。當年有一部科幻小說叫《飛向人馬座》,其中寫到了無人駕駛汽車、星際航行、中微子通信,可偏偏沒有寫到手機、互聯網,宇宙飛船上帶著的圖書館是幾十箱子的縮微晶體片,每塊晶體片像芝麻一般大小,需要用手指捏著放到一個專用機器裏,然後就能夠閱讀了……

    好吧,其實也沒必要笑話前人的眼界了,今天的人們恐怕也想象不出20年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也許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什麼預測和科幻,到20年後也會被證明是太低估科技的力量了。

    “鍾處長,關於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我們現在爭論的意義也不大。不過,我認為,在我們製訂規劃的時候,需要有一些未雨綢繆的考慮。未來的時代一定是信息時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將會是機會無窮的。我們應當從現在開始就著手進行布局,我說一些方向: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生產技術,先進封裝測試技術,半導體材料技術,薄膜液晶顯示技術,關鍵性專用設施和儀器。所有這些技術不僅要掌握,而且要達到產業化的要求。屆時即使我們國內市場無法提供足夠大的需求,我們麵向國際市場也是必須的。”馮嘯辰說道。

    “我讚成馮處長的意見。”黃明第一個舉手支持,“我們做規劃的時候,不能光想著跟在國外的後麵,我們應當有趕超國外的勇氣。憑什麼我們就必須從國外進口彩電,我覺得有朝一日應當是外國人從中國進口彩電,什麼東芝啊、夏普啊,在咱們中國人麵前都得低頭。”

    “哈哈,小黃,你就做夢吧,這絕對是不可能的。”鍾啟帆不屑地說道。

    “嗯嗯,扯遠了,大家還是回到這個規劃上來吧。”吳仕燦不得不發話了,這樓已經歪得不成樣子了,作為樓主,他有義務打斷大家的自由發揮。他指了指馮嘯辰,說道:“小馮,你剛才談了對電子信息產業方向的看法,其他幾個方麵,你也談談吧,咱們今天是神仙會,暢所欲言。這個方案是我們處搞出來的,你作為旁觀者,應當能夠看到一些我們忽略掉的事情。”

    馮嘯辰點點頭,說道:

    “好,那我就逐項地來說一下。首先,我認為我們還應當關注一個新的領域,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石油危機的出現,以及西方國家居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傳統的燃油汽車開始逐漸走向衰落,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是不可逆轉的……”
ikller 發表於 2017-1-16 17:37
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礎

    所謂規劃,都是依據對未來的預測而做出的。馮嘯辰說的這些內容,豈止是預測,簡直可以稱為是“劇透”了。他站在一個穿越者的角度,回顧了中國在20世紀後20年到21世紀初的曆程,從國內經濟發展、國際產業結構變遷、技術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麵進行闡述,分析了到21世紀前期中國裝備工業發展的目標。

    他所提出的目標,要比後世實際的發展要強高一些,因為在他看來,這個世界與他經曆過的世界應當是不同的,這個不同之處,就在於有了他馮嘯辰這樣一個變數。

    “中國奇跡”這種說法,在20世紀幾乎沒有人相信,即便是有人說起,也會被斥為一種政治鼓動,不會有人當真。但到了21世紀初,這個詞就開始不斷地出現在西方媒體上,包括聯合國官員、著名學者、各國政治家都以不同的心態使用這個詞。的確,一個在30年前還被認為是窮國、弱國的發展中國家,僅僅用了30年時間就實現了工業產值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目標,幾千種工業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有些甚至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這樣的發展不叫作奇跡的話,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叫奇跡呢?

    馮嘯辰的預言,則是在這個奇跡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加速度,聽到規劃處眾人的耳朵裏,那就完全成了神話了。不過,即便是對馮嘯辰的話隻相信了一半,大家還是覺得熱血沸騰,眼睛裏都閃出了光芒。

    “如果真的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咱們也不枉此生了。”一位名叫胡月鴻的工作人員喃喃地說道。

    “這裏頭可沒咱們什麼事。”張翰勻笑著打擊了他一句。

    胡月鴻正色道:“怎麼就咱們的事了?咱們是重大裝備辦,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重大裝備。而重大裝備要發展,則離不開咱們,所以,如果真的能夠達到馮處長說的那種情況,咱們這些人都是有功之臣呢。”

    “我讚成老胡的話!”小胖子黃明說道,“我覺得,馮處長說的情況是完全可能發生的,隻要我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說核電吧,咱們現在搞的是30萬千瓦的核電,未來30年,搞到百萬千瓦,不是什麼達不到的目標。核電的關鍵技術,不外乎核島蒸發器、穩壓器、循環水泵、燃料棒、驅動機構、回路主管道,常規島汽輪機、發電機,咱們一項一項地落實,一項一項地突破,總有完成的那一天。”

    “時間,關鍵是時間。”鍾啟帆提醒道,“30年時間,看起來很長,但相對於裝備研製來說,是短暫的一瞬間。就比如說半導體材料技術,一種材料的研製,動輒就是十年八年的,30年時間幹不了多少事情。”

    吳仕燦道:“小鍾說的有道理,30年的時間,對於裝備研製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長的周期。不過,小馮給咱們說的這些目標,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發。我們原來的設想,還是稍微保守了一點。當然,並不是說我認為小馮說的這些目標都能夠實現。我是這樣想的,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在製定戰略的時候,我們應當有一些好高騖遠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的目標指引下達到最好的結果。

    比如說,小馮提到的新能源汽車的問題,我們的確是忽略了。根據小馮的分析,我認為這個方向是有一定價值的。我們應當從現在就開始著手準備,涉及到新能源材料,比如儲氫材料、燃料電池、新型蓄電池等,都可以立一個項,進行一些預研。這樣未來等新能源汽車的前景變得明朗的時候,我們也就不至於手忙腳亂,或者落到別人後麵去了。”

    “吳處長說的,也正是我的想法。”馮嘯辰接過話頭,說道,“我給大家描述這樣一個前景,當然不是說這些目標我們都能夠實現。但我覺得,我們應當有未雨綢繆的精神,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方向,預先地做一些準備。比如說,我們可以把國家的工業力量分成幾個梯隊,第一梯隊著重解決人民生活必須的產品,第二梯隊瞄準當今世界工業水平,以趕上西方國家工業水平為目標。至於第三梯隊,那就是預先布局,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異軍突起,搶占世界工業的塔尖,使中國工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的幾十年工業史,有輝煌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遺憾。遺憾之處,就在於沒有人能夠預見到幾十年後的發展,出現了一些短視的現象。有一些產業,在當年的確沒有發展的能力,暫時放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夠做一些預先的布局,哪怕隻是培養一些人才、積累一些經驗,在未來有能力發展的時候也會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於因缺乏基礎而步履維艱。

    還有人力資源方麵的問題,也是非常可惜的。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因為科研人員的待遇低,許多科技人才或者出國,或者下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國企大下崗的年代,對於沒有技術的工人和優秀技工,國家采取了相同的政策,導致一些身懷絕技的優秀工人淪落到靠擺攤、扛麻袋維持生計的境地。而等到經濟形勢好轉,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急需大量技術工人的時候,這些優秀的技工早已豐華不再,難有建樹了。

    馮嘯辰此時把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脈絡向大家鋪陳出來,也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這種鼠目寸光的錯誤。

    張鶴拍案道:“說得好,三個梯隊的這個提法,我讚成。我覺得,咱們處也可以做一個分工,鍾處長負責第一梯隊,吳處長坐鎮中軍,帶領第二梯隊,至於我嘛,就去管第三梯隊好了。”

    “哈哈哈哈!”

    眾人一齊笑了起來,剛才吳仕燦還說鍾啟帆偏於保守,張鶴過於激進,現在張鶴就是按照吳仕燦畫出來的圖譜,給眾人分了工。鍾啟帆一天到晚覺得中國不行,比不上外國,那就麻煩他去管管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柴米油鹽好了,前瞻性的這種事情,就不勞他的大駕了。

    “小張的話是開玩笑了。”吳仕燦打了個圓場,說道,“我覺得,小馮說的三個梯隊這個提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就以咱們重裝辦的任務來說,當前考慮的重點是為一些重要部門提供急需的裝備,質量差一點、水平低一點,都還可以接受。但國家對我們的要求,是使裝備製造水平躍上一個台階,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在更遠的將來,我們是一定要和國外企業一爭高低的,那時候我們的目的就不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是超過國際先進水平。按照小馮的提法,這就是一、二、三這三個梯隊的任務了。

    咱們重裝辦目前做的工作,是屬於第一梯隊的事情。而咱們規劃處現在做出來的方案,則反映的是第二梯隊。仔細想一下,咱們缺乏的,就是小馮說的第三梯隊的東西。換句話說,咱們缺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眼界和勇氣,同時也缺乏這方麵的準備。”

    聽到吳仕燦這樣說,鍾啟帆雖然心中還有許多不屑,也不便直接說出來了。他覺得,以中國的現狀,未來50年能夠追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已經不錯了,提什麼趕超戰略,純粹就是拍腦袋,是大躍進的思維方式。

    眾人又發表了一些意見之後,吳仕燦宣布這次討論會結束,要求大家再去查閱一些資料,走訪一些專家,看看馮嘯辰提出來的那些目標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應當如何實現。出了會議室,他叫住正打算回綜合處去的馮嘯辰,說道:“小馮,如果不忙的話,到我辦公室去坐坐吧?”

    “好啊,我正想向吳處長請教呢。”馮嘯辰笑著應道。

    兩個人來到吳仕燦的辦公室,吳仕燦招呼馮嘯辰坐下,自己先去關了門,然後坐到馮嘯辰的對麵,說道:“小馮,你今天說的那些東西,對我的啟發很大啊。我突然覺得,我們規劃處除了做長期規劃之外,還有一些麵向當前的事情也該做起來。”

    “什麼事情?”馮嘯辰問道。

    “打基礎。”吳仕燦認真地說道:

    “如果照你預測的那樣,受到全球產業轉移的影響,全球的製造業有一半轉移到中國,那咱們需要多少產業工人?為了能夠支撐起這樣大的製造業,我們需要多少裝備?而生產這些裝備,又需要多少熟練的車工、銑工、鉗工、電焊工以及各種專業型的工人。沒有工人,什麼都是空的,就算我們能夠買到機器設備,總不能連工人都從國外請進來吧?”

    馮嘯辰有些驚訝,其實他在會上想說這個問題,卻又覺得與規劃處的工作內容沒有太大關係,正琢磨著要不要找時間去和羅翔飛談一談。沒想到,吳仕燦倒想到了這一點,還專門拉著他來討論這個問題。馮嘯辰沒有表態,而是問道:“那麼,吳處長有什麼想法呢?”

    吳仕燦道:“我打算再做一個規劃,有關技術工人培養的規劃。到2000年之前,我們要培養出不少於5000萬合格的技術工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你在會上提出的那些目標變成現實。”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8 00:16
第一百九十二章摸著石頭過河

    技術工人的培養,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在工廠里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法來培養,二是建立專門的技術學校來進行培養。

    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在手工作坊的年代裡是可行的,但也免不了會出現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師傅從自己的師傅那裡學到的東西,恐怕就只有七八成,再教給自己的徒弟,又得打個折扣。幾代傳下去,最後水平就越來越低了。到了大工業年代,一個工人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並不僅限於一個專業,這時候僅僅依靠師傅來傳授技藝,就更不可行了,必須由專門的技工學校來完成這些培訓工作。

    早在50年代,中國就已經建立了許多技工學校,這其中有省、市政府的勞動部門成立的,也有各主管廳局成立的,還有廠辦技校等等。運動年代裡,有些技校被改成了工廠,技工培訓工作受到很大的影響。運動結束後,各地陸續恢復了一些技校,但因為各種原因,大多數技校的辦學情況並不理想,這種狀態甚至一直延續到了90年代。

    吳仕燦提出到世紀末要培養出5000萬合格的技術工人,以當年的眼光來看,是一個宏大得離譜的目標。要知道,1981年全國第二產業的就業人員也只有8000萬,這其中還包括了企業裡的機關幹部、後勤人員、未技術工種的工人等等。有一些村辦、社辦的小企業,也用不上水平太高的技術工人,有幾下三腳貓的功夫,能夠開得動機床,會車幾根軸,就可以算是技工了。5000萬合格的技工,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馮嘯辰卻知道,按照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培養5000萬合格技工是非常必要的。到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第二產業就業人口已經翻了一番,達到1億6000萬人,中國也成為了“世界工廠”,許多企業都苦惱於找不到優秀的技工。一支高素質技工隊伍的形成,不是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需要提前20年佈局的,吳仕燦僅僅是聽了馮嘯辰所做的預測,就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其洞察力的確是非凡的。

    “吳處長,技工培訓的事情的確是非常重要,但這事難道不是應當由勞動總局來考慮的嗎?咱們重裝辦去做這個規劃,是不是越權了?”馮嘯辰提醒道。

    吳仕燦道:“我知道,技工學校是歸勞動部門負責的,但我看過他們的一些工作思路,他們對於整個工業的發展趨勢缺乏正確的認識。不說國家勞動總局如何,許多地方上的勞動局沒有把技校當成培養技術工人隊伍的平台,而是把它當成解決就業問題的手段。很多人上技校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分配工作,而在分配工作的時候,他們又不願意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更願意去坐辦公室,或者乾一些比較輕鬆的工種。這樣下去,咱們未來就會出現高級技術工人短缺的被動局面了。”

    “吳處長說得對。”馮嘯辰點頭道,“其實這種情況現在就已經出現了。我這次在秦重考察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感覺。這幾年老工人退休的數量非常大,新工人大量進廠,導致企業的技術水平大幅度下降。我聽浦江的一位朋友說,浦江市勞動部門做過一個統計,認為全市缺少熟練技術工人70萬以上,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浦江的工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我也看到過類似的數據。”吳仕燦道,“只不過我原來還沒有覺得這件事情有這麼迫切,覺得通過現有的體系進行培養,過上幾年,這種青黃不接的情況就能夠有所改善了。今天聽到你在會上說起未來20年中國工業發展的預測,我突然感覺到情況非常嚴重。如果照目前的培養方式,咱們恐怕是很難培養出一支足夠規模的技工隊伍的。 ”

    馮嘯辰問道:“那麼,吳處長打算怎麼做呢?”

    吳仕燦道:“我目前想到了兩點:第一,我們需要做一個調研,向經委報告當前技工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請經委與國家勞動總局從國家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高度來重視這個問題;第二,我們應當建立一所技工師範學校,專門為咱們所聯絡的重點裝備製造企業輸出技工師範人才。咱們這些重點裝備企業,很多都有自己的廠辦技校,但技校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咱們如果能夠為他們提供優秀的技工教師,對於提高他們的技工培訓水平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咱們自己辦技工師範學校?”馮嘯辰被吳仕燦的腦洞給驚住了。說實在的,他還真想過這方面的事情,但每次想到之後,都會迅速地否定掉,因為重裝辦總共也就是這麼20多個人的編制,哪有可能自己辦一所學校。可這個主意從吳仕燦的嘴裡說出來,意義就不同了,吳仕燦不是信口開河的人,他敢提出這樣的設想,肯定是意味著這事是有希望的。

    “這並不困難啊。”吳仕燦看出了馮嘯辰的心思,微笑著說道,“咱們重裝辦自己沒有編制,但可以藉別人的編制來辦這件事,我們只需要出一個名義就行。”

    “我不明白。”馮嘯辰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吳仕燦道:“咱們可以找一家企業,把它目前的廠辦技工學校借用過來,改成重裝辦的高級技工師範學校。至於人員,可以從各單位借調。經費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實在不行就只有向各企業攤派。但這件事是對各企業都有好處的事情,即便是攤派一些費用,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這樣也行?”馮嘯辰樂了,看來群眾的智慧真是無窮的。

    在很多人的印像中,當年存在著很多思想禁區,人們是不敢隨便做一些事情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當年缺乏各種規章制度,各單位做事情的自主權非常大,許多事情只要不是觸碰到“雷區”,就不會有人管,你可以隨便去試。那年代的單位領導也很牛氣,只要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即便是不合規,你也奈何我不得。

    當年流行說的一句話,是“摸著石頭過河”,其意思就是說凡事都沒有經驗可循,於是只能嘗試。國家也是鼓勵各單位進行各種嘗試的,當年著名的小說《喬廠長上任記》裡,就寫了不少打破陳規陋習的情節,而這些都被認為是改革的表現。

    相反,到了新世紀之後,國家部委或者國有企業在做事情的時候就需要謹小慎微了。凡事都要講程序,如果是違反了程序要求,哪怕你的動機是好的,也會遭到各種非議甚至處分。很多官員的信條變成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反而沒有了改革之初那種敢為天下先的闖勁。

    吳仕燦提出的思路,就是一種打政策擦邊球的方法。重裝辦聯繫著幾百家重點裝備企業,這些企業大多需要高級技工人才,指望勞動部門的技校去培養這些人才,難免有隔靴搔癢的毛病。重裝辦既然擔負著協商重大裝備研製的任務,自然也要設法去解決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那麼自己挑頭建一所技工師範學校,就不是什麼錯誤了。

    如果要向上級機關申請創辦一所學校,十有八九是通不過的。因為重裝辦的編制是確定的,經費也是確定的,在原來所定的功能裡也沒有辦學校這一項。但重裝辦可以用一種最簡單的辦法來辦成這件事,那就是找一家企業借一個學校來用,編制是現成的,重裝辦只是提供技術指導,這是不違反規定的事情。

    學校借來了,人員自然也可以藉。當初冶金局就有一大批借調人員,那都是為了在不影響原有編制的情況下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而採取的變通方法。這樣的變通是上級所允許的,即便是上級機關自己,也經常這樣變通。

    “這件事,到了這麼緊要的時候了嗎?”

    羅翔飛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接見了吳仕燦和馮嘯辰,在聽取了他們關於建立高等技工師範學校的意見之後,羅翔飛皺著眉頭問了這樣一句。上次馮嘯辰建議他幫著解決各企業裡存在的兩地分居問題,就讓他覺得有些亂了。現在這件事還沒辦完,又出來一個辦學校的主意,羅翔飛都有些懷疑馮嘯辰是不是故意在搗亂了。

    “我認為,的確是非常緊要了。”馮嘯辰替吳仕燦回答道。

    “你說說看。”羅翔飛道。

    馮嘯辰道:“咱們目前所負責的11個重大裝備項目,都面臨著高級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我們不甘心於用傳統的工藝來製造這些重大裝備,而是需要引進國際先進的製造工藝,其中許多技術是咱們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比如說氬弧焊技術,許多30年工齡的老焊工也不會,只能是從頭開始學習。還有數控機床技術,對於許多廠子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被引進進來,技術斷層的矛盾將會日益激化,依靠各企業零敲碎打地培養技術工人,效率低,效果差,而且付出的總成本也並不小。重裝辦作為一家協商機構,應當擔起這個擔子,幫助各企業完成高級技工的培訓工作。”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8 17:49
第一百九十三章培養能當師傅的工人

    “小馮,你算是把我給坑了,讓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當孩子王。”

    京郊,一處略顯破敗的工廠院落裡,薛暮蒼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馮嘯辰說道。在他們身後,停著馮嘯辰從林北重機採購站借來的那輛吉普車,他們倆剛才就是乘坐這輛吉普車才來到這處離城區頗有點距離的廢棄廠區的。

    有關成立一所高等技工師範學校的建議,最終得到了經委領導的批准。經委領導也都是富於實踐經驗的,知道企業里高級技工匱乏的現狀,重裝辦願意挑頭來建這樣一所技工師範學校,經委領導自然也樂見其成。不過,正如馮嘯辰和吳仕燦事先估計的那樣,經委既無法解決學校的編制,也無法提供所需的經費,一切都需要由重裝辦自己去籌措,經委只是給了一個口頭上的支持而已。

    羅翔飛在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想明白了辦這樣一所學校對於重裝辦的意義。首先,目前的11個重大裝備項目都面臨著工人培訓的壓力,這樣一所學校對於緩解壓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規範化的培訓,能夠使各企業的技術工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有助於重裝辦未來調集不同企業的力量進行重點攻關;最後,這樣一所學校一旦辦成,能夠壯大重裝辦的力量,擴大影響力。羅翔飛當然不希望自己的手下只有這區區20多個人,規模越大,權力就越大,哪個領導都不會嫌自己手下人太多的。

    得到經委領導的首肯之後,羅翔飛馬上把薛暮蒼調過來,擔任技工師範學校的籌備組長,同時宣佈在學校建立起來之後,薛暮蒼將擔任第一任校長。薛暮蒼原本就是一個傳奇般的技術能手,人脈又廣,還有很強的親和力和組織能力,天然就是一個當校長的材料。

    吳仕燦和馮嘯辰二人雖然是這件事的倡導者,但一個擔負著追踪技術前沿的重任,一個則是羅翔飛最得力的先鋒官,羅翔飛自然不會讓他們倆陷到辦學的事情裡去,只是讓他們二人先幫薛暮蒼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等學校建起來之後,他們倆就該各自回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經過商議,吳仕燦承擔了為學校編制教學方案及編寫教材的任務,這些任務當然不是由他親自去完成,而是要聯絡部分高校以及一些科研院所的專家來協助完成。圍繞著裝備製造企業的需求,學校初步準備設置四個專業:數控機床操作、鑄造、電焊、裝配,未來根據情況還要再增加諸如熱處理、探傷等其他專業。

    所有這些專業的培訓,都將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這與勞動部門辦的入門級的技校是完全不同的。為了達到這樣的培訓要求,除了從各企業借調高級技工之外,還需要聘請一些具有國際視野的專家,甚至可能需要引進國外的培訓技師。

    馮嘯辰的任務,就是跟著薛暮蒼跑腿,落實校址、師資、設備、經費等問題。在這方面,薛暮蒼有一定的能力,馮嘯辰的長處則在於擅長獨闢蹊徑,能夠解決一些常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薛暮蒼以重裝辦的名義聯繫了十幾家單位,結果找到了這樣一處廠房。這裡原來是一家機械廠,隸屬於京城的某個工業局。這兩年國家調整經濟結構,關停並轉了一批企業,這家企業也在關停之列,而其廠房就閒置下來了。工業局對於這處廠房的處置也正在頭疼,聽說重裝辦要藉用,工業局的領導只覺得是瞌睡碰上了枕頭,求之不得,一分錢都沒要,就把廠房交給了薛暮蒼,聲稱任其使用。

    廠區的面積不大,也就是150畝左右,有四座廠房,還有辦公樓、宿舍等建築。廠區的綠化不錯,時值秋天,金黃的銀杏葉落了一地,看上去繽紛一片,很有些詩意的感覺。這樣一片廠區,如果放到後世,稍稍包裝一下就能夠改成一個什麼創意園區,吸引到一批藝術家入住。不過,現在還不是那種藝術家氾濫的年代,沒人會對這種舊廠房感興趣的。

    校址落實了,接下來就是經費。馮嘯辰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冷水鐵礦的礦長潘才山打了個電話,說了一下重裝辦要建技工師範學校的事情。潘才山聽出了馮嘯辰的弦外之音,非常爽快地答應贊助2萬塊錢,作為學校的啟動經費。

    這錢其實是從冷水礦的石材廠拿出來的。石材廠能夠成立,又能夠把石材出口到德國,全是倚仗著馮嘯辰的幫忙。後來,石材廠遇到用電危機,又是馮嘯辰到平河電廠去幫忙弄到了用電指標,才使石材廠沒有面臨停工的厄運。從這個角度來說,潘才山拿出2萬塊錢來支持馮嘯辰的事情,絲毫也不算過分。

    潘才山如果是把這些錢送給馮嘯辰本人,那麻煩就大了,從企業收受2萬塊錢足夠讓馮嘯辰把牢底坐穿。但這些錢用於贊助重裝辦,就沒有任何問題,經得起一切審查。

    “2萬塊錢,夠應付一陣子了。”

    薛暮蒼聽說冷水礦的錢到賬之後,喜滋滋地對馮嘯辰說道。

    馮嘯辰卻沒有薛暮蒼那樣樂觀,他掰著手指頭給薛暮蒼算道:“咱們如果招500個學生,一個學生平均只能攤到40塊錢的經費,這些錢別說僱老師,就是日常的實踐操作都不夠。像這樣的技工師範學校,應當是由國家財政來支持的,一年沒個幾百萬的經費,根本做不出什麼效果。”

    “小馮,你太理想化了。 ”薛暮蒼以他的老資格對馮嘯辰教育道,“辦這所技術師範學校,是咱們重裝辦自己生出來的事情。如果要申請國家財政的經費,那就要層層報批,最終肯定還批不下來。勞動總局那邊就有自己的技工師範,咱們再開一個攤子,國家肯定不會批准的。所以,要做事情,只能是自己去化緣,像你能夠從冷水礦弄到2萬塊錢,就非常不錯了。”

    “看來,還是好人有好報啊,當初幫冷水礦出主意的時候,我還真沒想過有朝一日能夠向他們伸手化緣呢。”馮嘯辰感慨道。

    薛暮蒼道:“咱們在機關里,想用點錢麻煩得很,就算能夠申報下來,花錢的項目也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很多支出都不允許報銷。企業裡用錢就方便多了,所以部委機關經常要到下面的企業去化化緣,你慢慢就習慣了。”

    “我只怕是習慣不了。”馮嘯辰笑著擺手道,“只此一次,下不為例。以後學校辦起來,再有找企業化緣的事情,還是老薛你自己去辦吧。”

    “這可不行,事情是你和老吳生出來的,你們得管到底。”薛暮蒼說道。

    薛暮蒼說歸這樣說,其實心裡還是有一些盤算的。有關建立技工師範學校的事情,重裝辦與一些企業聯繫過,徵求過他們的意見,這些企業對此事都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聲稱希望學校早日辦起來,他們願意安排工人到學校來接受正規的培訓。只要培訓做起來,學校就可以要求各企業支付培訓費用了,這種費用其實也算是一種化緣。對於大型裝備企業來說,幾萬塊錢的支出不算什麼問題,而這些錢對於一所學校就比較可觀了。

    “小馮,關於這所學校的辦學,你有什麼考慮?”

    與馮嘯辰走在鋪滿銀杏葉的廠區主幹道上,薛暮蒼認真地問道。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薛暮蒼已經認識到馮嘯辰思維的開放性,他相信馮嘯辰能夠給他一些很好的啟發。

    “高標準。”馮嘯辰毫不猶豫地說道,“普通的技工培訓,讓勞動部門去做就行了。咱們重裝辦搞的是重大裝備,所以我們的人才培養,一定是瞄準高級技工的,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必須達到技師的水平。即使說畢業的時候達不到,幾年之後也應當能夠達到。”

    “我也是這樣想的。”薛暮蒼道,“弄一些待業青年來,教上幾年,給安排一個工作,這種事情我老薛可不樂意幹,那就真的成了孩子王了。你和老吳提出來的這個概念挺好,叫作技工師範,咱們不是培養普通的學徒,而是培養能夠當師傅的高級工人。不過,這樣一來,咱們的辦學壓力也就大了。”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嘛。”馮嘯辰嘻嘻笑著說了一句當時很流行的話。

    薛暮蒼道:“話是這樣說,我老薛也喜歡做點有難度的事情,要不這輩子光修修房子,發發洗澡票之類的,以後退休了都沒啥可向別人吹牛的。不過,這件事情上你可得幫我,你如果不幫忙,我恐怕還真做不好。”

    馮嘯辰笑道:“老薛你這是什麼話?你的歲數是我的兩倍還多,居然讓我幫你。羅主任已經說過了,我只是幫你籌備,後面的事情我肯定插不上手的,只能是你自己去招兵買馬,培養自己的班底。”

    薛暮蒼道: “我也不需要你幫我做別的事情,只需要你給我出一個主意就行。”

    “什麼主意?”馮嘯辰問道。

    “怎麼弄錢。”薛暮蒼認真地說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8 17:50
第一百九十四章賺錢能手

    不同的人對於馮嘯辰的看法各有不同,羅翔飛覺得馮嘯辰眼界開闊,擅長解決一些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吳仕燦覺得馮嘯辰技術水平高,有前瞻性思維;而薛暮蒼則是從馮嘯辰在冷水礦以及後來建議經委創辦經緯諮詢公司的事情裡,看出馮嘯辰有賺錢的本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管要辦什麼事情,錢是至關重要的東西。薛暮蒼可以找企業化緣,弄點錢來維持學校的經營,但一來是化緣不可長久,每次伸著手去要錢,畢竟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二來則是化緣的錢數量總是有限的,小打小鬧無所謂,真的想像馮嘯辰說的那樣,瞄準高標準來辦一所學校,這點錢就不夠用了。

    薛暮蒼早就盯上了馮嘯辰,打算從他這裡討一個計策,讓技工師範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他甚至想到,如果技工師範能夠賺到錢,未來重裝辦這邊要辦點什麼事情,也可以從技工師範要錢,這樣他在重裝辦的地位也就會變得更重要了。別以為國家機關就不需要錢,最起碼,逢年過節發福利的時候,哪個單位有錢,就能夠多發一些,職工也會稱讚自己的領導有本事。羅翔飛想要在重裝辦一言九鼎,除了工作上的魄力之外,能不能給大家謀福利也是重要的一項。

    聽到薛暮蒼這樣說,馮嘯辰啞然失笑,自己在老薛的心目中居然成了一個最會弄錢的人,這算是光榮還是恥辱呢?

    “弄錢的辦法……很多啊。”馮嘯辰聳聳肩膀說道。80年代初的中國,還真是遍地都是賺錢的機會,關鍵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膽子,還有就是有沒有一定的關係。薛暮蒼絕對是有膽子也有路子的人,他想賺點錢,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嗎?

    “我就知道找你小馮沒錯。”薛暮蒼笑道,“你說弄錢的辦法很多,我卻是一個都想不到,你隨便給我出上十個八個主意的,也算是對咱們重裝辦做了貢獻,怎麼樣?”

    “首先,辦學就可以收學費。咱們算是在職培訓,面向大企業提供高級技工的培訓,收取一定費用是完全合理的。”馮嘯辰說道。

    “這個肯定,不過也就是一點點人頭費而已,不夠幹什麼的。”薛暮蒼道。馮嘯辰說的這點,是早在他謀劃之中的,算不上什麼創意。

    “我們還可以出教材。吳處長現在正在聯絡一些專家編寫專業教材,我考慮,咱們不要弄成油印本,而是直接做成書,沒有書號也無所謂,反正是內部資料,讓各企業出錢購買就是了。”馮嘯辰又說道。

    薛暮蒼搖搖頭道:“這個意思就不大了,一本書也就是幾毛錢的事情,賣出1000本,也就是幾百塊,再扣掉印刷費、紙張費,能賺幾個錢?”

    馮嘯辰瞪圓了眼睛道:“幹嘛賣幾毛錢?數控機床實用教程,10塊錢一本,愛要不要。我就不信那些企業花幾萬、幾十萬進口了數控機床,會捨不得花10塊錢買一本操作手冊。”

    “這……合適嗎?”薛暮蒼有些猶豫了。10塊錢一本的書,說出去簡直是驚世駭俗,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罵他黑心了。但馮嘯辰說的也有道理,你買一台機床能花幾萬塊錢,我給你印一本教程,收10塊錢怎麼就不行了?嫌貴,那就自己翻譯機床手冊去吧,那些手冊寫得詰屈聱牙,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根本就看不明白,導致機床使用中出現種種問題,隨便弄壞一個配件,也得花上幾百塊錢去買了。

    馮嘯辰耐心地說道:“老薛,你要知道,知識本身是有價值的。老吳現在去找那些高校的工科教授幫著翻譯國外資料,編寫適合於一般工人看的教材,也是需要花錢的。老吳說他可以賣賣麵子,讓那些教授義務幫忙。現在咱們沒錢,也只能這樣,但未來有錢了,不得給他們發點稿費?編一本數控機床教程,給個三千五千的,我看不算多,你不把一本書賣出10塊錢,哪有錢給人家發稿費?”

    “言之有理!”薛暮蒼給馮嘯辰點了個贊。剛才那會,他已經在心裡模擬了一下賣書的場景,覺得這些書即便是定價比市面上的一般圖書高出10倍以上,作為企業來說,還是會願意購買的。就以經委來說,資料室裡有不少從國外買來的專業資料以及學術期刊,價格都比國內的圖書貴上百倍不止,但不同樣也要買嗎?普通的技工手冊自然是很便宜的,在市場上隨便就可以買到,他這裡要編的都是高級技工手冊,這種資料在國內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還愁各家企業不願意花錢?

    馮嘯辰這個主意,在後世的人看來就不算什麼了。後世有一些書商,專門給商業公司、政府部門編書,比如把各種與公司經營相關的法規編成一個冊子,賣個幾百塊錢,對於公司來說並不覺得貴。因為平時為了查了一個法條,法務人員要忙上大半天,甚至要專門跑圖書館之類的地方,浪費的人工也不止這麼點錢了。現在有人幫著整理出來,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些問題,花上幾百塊錢算得了什麼呢?

    “還有什麼好主意,一塊說出來吧,省得我以後沒完沒了地找你。”薛暮蒼大言不慚地慫恿道。

    “其他的主意,那就只能是搞點三產了。”馮嘯辰撓著頭皮道,“既然是技工師範,肯定得有實習工廠。工廠就能夠造一些東西出來,這都是可以賣錢的。而勞動力就是那些學生,你連工資都可以不用開,這樣一算,不管造點什麼東西,都是穩賺不賠的啊。”

    薛暮蒼搖頭道:“這不行,這不是你小馮的特點。我總不能去接點什麼機軸、齒輪、法蘭盤之類的小東西來做吧?這東西沒什麼利潤,賺的全是手工錢。我的學生可都是高級技工,讓他們成天做這樣的東西,哪能算是實習呢?”

    “那你想讓他們做啥?”馮嘯辰反問道。

    薛暮蒼道:“我如果知道,還用問你嗎?我的意思是說,我要招的學生,都是能夠在鋼管上繡花的高級技工,你讓他們去車個法蘭盤,那就是浪費了。”

    “鋼管上繡花?”馮嘯辰心念一動,笑著問道:“老薛,你確信這些人能夠做到?”

    “如果做不到,那能算什麼高級技工?”薛暮蒼不屑地回答道,“我過去就乾過這樣的事情,用直徑150毫米的鋼管做茶葉筒,用銑床在鋼管面上刻花鳥圖案,好多領導都找我要呢。”

    “那就有辦法了。”馮嘯辰道,“你就讓他們在鋼管上繡花,我保證幫你賣出去。一根鋼管賣個幾百美元的,怎麼樣?”

    薛暮蒼斥道:“你開什麼玩笑,我跟你說正經的呢。”

    馮嘯辰正色道:“我說的是最正經的話,信不信由你。”

    薛暮蒼了解馮嘯辰的性格,知道他雖然平時喜歡開點玩笑,但要認真的時候還是挺認真的。聽馮嘯辰說得如此篤定,薛暮蒼問道:“你說一根鋼管能賣幾百美元,是什麼意思?”

    馮嘯辰道:“國外有一些搞藝術的人,專門做工業藝術品。你說的在鋼管上繡花的事情,就是他們做的事情之一,當然,人家不是簡單地繡個花,而是有些講究的,比如繡什麼花,如何保證與鋼管的質地保持藝術風格上的一致。

    好一點的藝術品,別說幾百美元,在拍賣會上賣出幾千美元、幾萬美元的,都不奇怪。你既然是培養高級技工,那就給他們出最難的題目,讓他們把學到的本事用到這上面,生產出來的產品,我們全部弄到國外或者港島去拍賣,絕對能夠讓一根鋼管賣出幾百美元的高價。”

    “你有這個把握?”薛暮蒼眼睛一亮。關於工藝品的價格,他是了解一些的,中國的出口商品中間就有相當規模的工藝品,像什麼絲綢、木雕、剪紙之類,他沒想到用鋼鐵也能做出工藝品來。要知道,工藝品的製作對於工人的技術要求是極高的,讓自己的學生用學到的技術去造工藝品,既能夠起到練兵的作用,又能夠換到高額的利潤,何樂而不為?

    “這件事,我來聯繫一下。”馮嘯辰道。他對工藝品市場的情況不太熟悉,本身也缺乏藝術細胞,不知道怎麼把一根鋼管變成藝術品。不過,他相信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後世什麼798之類的地方,多的是這種藝術家。

    當前中國的藝術家還不太了解西方當代或者所謂“後現代”的藝術形式,不過這並不要緊,只要給他們一點提示,再安排他們到西方去參觀幾次,相信他們就能很快實現轉型的。畢竟藝術家是思維最為活躍的人群。

    想到此,他不禁有些好笑,自己最初走進這片廠區的時候,就想到了後世的創意園區,沒想到繞了一圈,還真把這個思路給套用進來了。如果未來這個廠區成為全國及至全世界著名的工業藝術製作中心,走在這條銀杏大道上的都是披著長頭髮、說話神神叨叨的藝術家們,那場景簡直是太有喜感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8 17:51
第一百九十五章返回南江

    給薛暮蒼出了幾個好點子之後,馮嘯辰就不再管技工師範的事情了。吳仕燦和薛暮蒼都是很懂技術的人,而且一個偏理論,一個偏實踐,可謂是珠聯璧合。

    吳仕燦已經聯繫上了一些大學裡的工科教授。這些教授聽說是為重大裝備項目培訓高級技工,熱情都非常高,有的表示自己可以幫助編寫教材,有的表示自己願意到學校去義務授課。這些人的實踐經驗不見得很豐富,但他們對於國外的新技術、新工藝等等了解得很多,而這恰恰是企業裡的工人們所最缺乏的。

    負責教實踐操作的老師也有了著落,這當然主要是源於薛暮蒼的強大人脈關係。他給許多自己熟悉的企業打了電話,請他們派出一流的技工到技工師範來任教,每個人呆上一兩個月的時間,這對各企業來說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更何況,這些人到了技工師範,除了給學生上課之外,自己也會有機會與其他的牛人交流,學到一些新的技術,對於提高各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是有好處的。

    招生方面,就更為順利了。重裝辦向各裝備企業發了函,通知技工師范成立的事情,請各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安排報名。技工師範招生的門檻是四級工、年齡在40歲以下、有一定的文化,同時還有一些軟性的要求,比如勤奮好學、有上進心、政治品德良好等等。通知函上聲稱,通過技工師範的培訓,學員基本能夠達到六級工水平,具備指導其他技工的能力。許多企業都為缺乏高等級技術而苦惱,看到這樣的機會,自然也就趨之若鶩了。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技工師範的學制分為幾檔,最短的一檔是半年期,屬於短訓,主要是針對某一項技術進行學習;最長的則是兩年期,能夠得到較為全面的培養。對於後一種學制的學生,在學校裡除了學習本專業的操作之外,還要學習數學、化學、金屬材料學、製圖、熱處理等一系列知識,能夠全面掌握這些知識的工人,在日後將可以成為宗師般的高級技師。

    馮嘯辰請馮舒怡幫他在德國找到了一些工業藝術品的資料,包括大量的實物圖片和工業藝術方面的理論文獻,然後便帶著這些東西走訪了在京的幾家藝術單位。果然如他所預計的那樣,許多新銳的藝術家對於這種帶有濃烈西方色彩的藝術形式極其感興趣,紛紛表示願意入駐技工師範,與工人們一道進行創作上的探索。

    馮嘯辰對願意參與的藝術家們來者不拒。他與這些人簽了一個十年期的合作協議,要求藝術家們根據工業生產的特點,創作出既能讓工人們練習最前沿的生產工藝,又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藝術品。協議中規定,藝術家們對創作的產品具有屬名權,但處置權和收益權是屬於技工師範的。如果這些藝術品銷售出去了,藝術家可以獲得收益的10%作為酬勞。馮嘯辰還承諾,未來收益增加之後,技工師範可以幫助安排這些藝術家到西方去考察學習,費用由技工師范承擔。

    在喇叭褲都被當成奇裝異服的年代裡,新銳藝術家的地位比大街上的老鼠好不到哪去。男藝術家們別說在後腦勺上紮一條馬尾巴辮子,就是頭髮稍微長一點,開會的時候都會遭到領導的白眼。碰上一個拿他們當寶貝的馮嘯辰,這些人簡直就是翻身農奴見到金珠瑪米的感覺,哪裡還會計較什麼分成比例啥的。人家能夠管吃管喝,還安排人把他們的藝術構思轉化成實物,這就已經很夠意思了,錢什麼的,都是浮雲……

    當然,藝術家們與技工師範的蜜月期只持續了短短兩年就結束了,隨著國家的進一步開放,這些藝術家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這才發現當年與馮嘯辰籤的賣身契是多麼吃虧,於是紛紛毀約跳槽。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技術師範最終被命名為“國家重大裝備辦公室高級技工師範學校”,簡稱叫重裝技師。校名前面雖然綴著“國家”二字,但卻不是用來修飾“學校”的。歸根結底,這只是某個國家機關部門下屬的技校而已,類似於這樣的技校,在全國豈止是數以百計,當然也就不會引起什麼特別的關注了。

    第一屆學員入學的時候,馮嘯辰受羅翔飛的派遣,離開了京城,南下前往南江省,去考察南江鋼鐵廠熱軋機項目的基建工作。羅翔飛沒有派其他人與馮嘯辰同去,同時還給了他一個口頭指令,讓他不必著急,可以在南江多呆一段時間。此時已經臨近1982年的春節,羅翔飛這個安排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

    “你可真是個甩手掌櫃,把這麼大一個公司扔在家裡就不管了?”

    馮嘯辰回到家,老爹馮立劈頭便是這樣一句,說得馮嘯辰頗有一些慚愧的感覺。

    在過去這半年時間裡,辰宇公司已經開始進入正常生產了。借助於菲洛公司原來的銷售體系,辰宇公司生產的油膜軸承得以大半銷往歐洲市場,為公司掙回了大量的利潤。軸承生產裡的人工成本佔比不小,而運輸成本卻微不足道。辰宇公司把菲洛公司原來在德國的生產線搬到中國,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生產出質量不次於原來的產品,再返銷回德國,利潤自然比以前要豐厚了許多。

    還有一點,辰宇公司的產品在西歐銷售,獲得的收入都是外匯。由於國家外匯嚴重短缺,各級政府對於出口創匯都有數額頗有可觀的補貼政策,這些出口補貼也成為辰宇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

    第一批產品的貨款收回之後,楊海帆馬上擴大了生產規模。原先從浦江聘來的那些老工人已經不夠用了,王偉龍幫馮嘯辰在羅丘物色的那批工人也來到了桐川,加入到辰宇公司的隊伍中去。楊海帆還從退休人員中挖掘出了幾名工程師和車間主任,配齊了整個班子,使生產進入了正軌。

    在這個過程中,楊海帆自然是出力最多的,馮立兩口子也沒少累著。不管怎麼說,這家公司是馮家自己的產業,一些重大的決策,楊海帆找不到馮嘯辰商量,只能請馮立來拍板。隨著公司的業務走向穩定,利潤不斷積累,馮嘯辰的母親何雪珍索性在自己工作的大集體企業里辦了個“病休”,一門心思地呆在桐川,守著公司以及在公司裡實習的小兒子馮凌宇。

    楊海帆與馮嘯辰通過電話溝通之後,給了何雪珍一個公司副經理的頭銜,讓她負責財務、後勤、工會等工作,何雪珍重煥青春,幹得有聲有色,讓楊海帆都感慨馮家的人個個都是管理天才。

    頭一年年初馮舒怡到中國來的時候,馮立和馮飛兄弟倆都到京城去與她見了一面。在會面時,大家商定將擇機把馮立的小兒子馮凌宇和馮飛的獨生子馮林濤送到德國去留學。在出國之前,這兩個孩子必須學習一些基礎德語,最好還有一些機械操作方面的能力,這樣到德國之後就可以先讀機械技校,再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聯繫讀大學的事宜。

    根據這個商定,馮飛把馮林濤也打發到了桐川,與馮凌宇一道,在辰宇公司裡一邊當學徒學習機床操作,一邊跟著佩曼、老工程師陳晉群等人學習德語。馮嘯辰讓楊海帆給陳晉群另外付了一筆教學費,以補償他給馮凌宇、馮林濤二人講課的付出。其實馮嘯辰這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陳晉群一把歲數的人,把兩個小孩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子侄輩,馮嘯辰就算不給錢,他也會悉心教導他們的。

    一切都很順當,不過倒是苦了馮嘯辰的老爹馮立。何雪珍長期呆在桐川,一個月才回來一兩天,馮凌宇就更是難得回來一趟,結果讓馮立又變成了個單身男人,早晨和中午都只能在學校吃飯,晚上回來自己隨便做點啥吃,也是簡簡單單。用新嶺人開玩笑的話說,叫作“半斤肉、四兩面,莫油莫鹽吃一餐”。此時見馮嘯辰紅光滿面地從京城回來,馮立自然是要抱怨一番的。

    “爸,你乾脆把二中的工作也辭了,或者像媽一樣辦個病休,到桐川去呆著,空氣又好,吃的也好,不是挺舒服嗎?”馮嘯辰沒心沒肺地建議道。

    “我連50歲都沒到,你就叫我去鄉下養老,我能坐著住嗎?”馮立斥道。

    馮嘯辰笑道:“啥叫養老啊,咱們家那麼大一個企業在那裡,你要去了,我讓你當董事長,還不夠你忙活的?”

    馮立豎起一個手指頭,示意馮嘯辰噤聲,別讓左鄰右舍聽到。有關辰宇公司的真實背景,也僅限於馮家的人知道,其他人即便有些懷疑,也沒有什麼實證,更多的人還是相信這家企業是德資,充其量也就是馮家與德國那邊的投資商比較熟悉而已。馮嘯辰如果大大咧咧地說出去,是會惹上麻煩的。

    “我就是個教書的,哪懂什麼企業管理。我有時候跑到桐川去看看,也就是露個面而已,小楊他們跟我說的東西,我都聽不懂,哪能當什麼董事長。”馮立老老實實地向兒子承認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8 20:40
第一百九十六章開闢新業務

    馮立當然也只是嘴上抱怨抱怨而已,看到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他高興還來不及呢。這兩年,政策一點點放開,人們對於發家致富這種事情已經不再如過去那樣忌諱了。報紙上三天兩頭地報導什麼地方又出了一個萬元戶,然後便是各級領導親切看望,鼓勵萬元戶要繼續努力,做致富的帶頭人。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馮立對於辰宇公司也就沒什麼擔心了,反而覺得家裡有了這樣一份產業,至少未來兩個兒子娶媳婦是不用操心了。

    馮嘯辰到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聊了一會天,馮立便張羅著要去做飯。馮嘯辰心念一動,說道:“爸,家裡就咱們兩個人,你也別去做飯了,咱們出去吃飯吧。”

    “好端端地,出去吃飯幹什麼,多浪費錢?”馮立沒好氣地說道, “家裡雖然沒準備啥菜,我給你煎兩個荷包蛋也就好了。你媽還曬了香腸,實在不行,你就切一節來下飯,還不夠你吃的?”

    馮嘯辰笑道:“爸,你糊塗了,咱們家名下可是有一家飯館的,你沒飯吃,不知道去春天酒樓嗎?走吧走吧,我也正好要去看看陳姐,咱們就到春天酒樓去吃飯,自己家裡的買賣,有什麼浪費不浪費的?”

    “這不太合適吧?”馮立遲疑著,卻早被馮嘯辰拉著出了門。兩個人來到樓下,馮嘯辰向父親討過鑰匙開了自行車鎖,然後騎上車,載著馮立便來到了陳抒涵開的酒樓。

    這家酒樓,正是上一次馮嘯辰陪著陳抒涵從楊橋街辦租來的那幢兩層小樓。按照馮嘯辰的建議,小樓的門外掛了兩塊牌子,一塊是豎著掛在門邊的,寫著“中德合資辰宇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駐新嶺聯絡處”,另一塊則是橫著掛在門楣上的,寫著“春風酒樓”。

    半年不見,春風酒樓已經面目一新,原來外面的裝修還顯得有些灰頭土臉的樣子,如今已經被粉刷得漂漂亮亮,四個屋角上還各掛了一盞燈籠,看起來頗為喜慶的樣子。人還沒到門口,就已經聽到大廳里傳出來的觥籌交錯的聲音,新嶺人說話一向比較豪邁,平常聽著都像是吵架一般,到了酒桌上就更是熱鬧了。

    “小陳是個人才,這個酒樓讓她辦得紅紅火火的,在整個新嶺都特別有名氣。”

    馮立從自行車後座上跳下來,對馮嘯辰說道。

    “你和媽媽經常來這裡吃飯嗎?”馮嘯辰問道。

    馮立道:“我們來看過幾次,不過沒在這裡吃過飯。”

    “不會吧?”馮嘯辰大感意外,“你們都過來了,為什麼不在這裡吃飯呢?”

    “這個嘛……”馮立有些尷尬,“小陳倒是每次都要安排我們在這裡吃飯,可我和你媽媽覺得不太合適。咱們家是從酒樓拿分紅的,又在這裡吃飯,影響就不太好了。 ”

    “我暈啊。”馮嘯辰以手撫額,看來自己的爹娘還真是沒習慣怎麼當資本家。你在酒樓拿分紅不假,但你留在這裡吃飯又有何不可呢?你可以吃完飯照價付費,反正也能付得起;你也可以讓陳抒涵記個賬,到時候從分紅裡扣,這都是合情合理的做法。自己家的酒樓,別人都能在這裡吃,自家人反而沒在這裡吃過,豈不是太冤了?

    說話間,兩個人已經走進了酒樓的大門,門口的服務員愣了一下,她不認識馮嘯辰,卻認識馮立,而且知道馮立是酒樓的股東,於是趕緊領著他們上了樓,來到陳抒涵的辦公室。

    酒樓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陳抒涵也終於不再親自炒菜、端盤子了,因為她要管理幾十名員工,還有一天上千元的收入,這都是需要花費精力的。不過,每天營業的時候,陳抒涵都會在酒樓里呆著,隨時準備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服務員敲門的時候,陳抒涵正在算賬,抬頭一看馮立和馮嘯辰二人進來,頓時滿面喜色,忙不迭地從座位上跳起來,招呼著馮家父子坐下。

    酒樓的服務員都是頗有眼色的,不等陳抒涵吩咐,便給他們端來了茶水,然後悄悄地退出辦公室,關上了房門。

    “馮叔叔,你和阿姨有一段時間沒來了,你們身體還好吧?”陳抒涵先向馮立問候著,儘管她更關心的是馮嘯辰的情況,但問候的順序是不能錯的。

    “我們都挺好的,小陳你辛苦了。”馮立擺足了一個長輩的譜,笑呵呵地應道。

    “陳姐,你們的經營很成問題啊!”不等陳抒涵向自己問話,馮嘯辰先挑了個刺,雖然臉上還帶著幾分笑意。

    陳抒涵一愣:“怎麼,嘯辰,你剛才看到什麼了嗎?”

    馮嘯辰搖搖頭,道:“不是在酒樓裡看到了什麼,而是說你的業務還有缺陷。春天酒樓的口碑這麼好,會不會有一些行動不便的人也想吃酒樓裡的菜呢?你們完全可以增加一個送餐的業務,免費送上門,也就是僱一個送貨員的問題而已。”

    “咦?真是一個好主意呢!”陳抒涵眼睛裡閃出了光芒,“嘯辰,你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好了,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馮嘯辰用手指了指馮立,笑著說道:“我是從我爸那裡得到的啟示。你知道的,我媽媽和我弟弟都到桐川去了,我爸一個人在家,每天從學校回來晚了,晚飯經常是隨便對付一頓。我當時就想了,如果有人能夠給他送餐,該有多方便。”

    “哎呀,是我的錯!”陳抒涵趕緊自責地說道,隨後又轉頭對馮立道:“馮叔叔,你怎麼不早說呢?就算我們沒有搞嘯辰說的那種送餐業務,我讓人給你送一趟也很容易的,騎自行車也就是十幾分鐘的事情。”

    馮立這才聽懂兒子繞了半天的圈子說的是這麼一回事,他瞪了馮嘯辰一眼,然後對陳抒涵說道:“小陳,你別聽嘯辰亂講,我自己一個人隨便吃點什麼都行,哪用得著麻煩你們。”

    “不行,這事我記下了。”陳抒涵認真地說道,“馮叔叔,我知道現在已經放寒假了。從下學期開始,我每天安排人給你送晚餐,這事就這麼定下了。”

    “這不合適,小陳。”馮立堅持道,見陳抒涵一點都不鬆口的樣子,他又轉身馮嘯辰說道:“嘯辰,你跟小陳說,這事絕對不行。”

    馮嘯辰笑道:“爸,你就別管了,到時候讓陳姐安排人給你送餐就是了。反正是咱們自家的酒樓,每頓飯多少錢,我會讓陳姐記賬的,到年底統一從分紅裡扣除,不就行了?媽不在新嶺,你又一天到晚在學校裡,回來還吃不到一口熱飯,你讓我在京城怎麼能夠安心?”

    “是啊,馮叔叔,你就別管了。剛才嘯辰提醒得對,等過完年,我們就打算搞上門送餐的業務了,到時候讓送餐員順便給你送一份,一點都不麻煩。回頭你跟我說一下你的口味,我讓廚房每天給你換花樣,保證一個月都不會重樣的。”陳抒涵笑著說道。

    “這太麻煩了吧……”馮立支吾著,卻也不便推辭了。他知道這是兒子的孝心,自己如果堅持不接受,倒真的讓馮嘯辰不安心了。馮嘯辰說餐費可以在分紅裡扣除,那就相當於是自己家裡掏錢訂餐,不存在佔酒樓便宜的問題,至於說天天吃送來的餐會花多少錢,馮立在心里略略計算了一下,也就踏實了。與辰宇公司的收益以及酒樓的分紅相比,這點錢真不算什麼了。

    “嘯辰,你啥時候回來的?”陳抒涵這會才有工夫問起馮嘯辰的情況,想到剛才馮嘯辰嚇唬了自己一下,她就忍不住生氣,問完話又惡狠狠地瞪了馮嘯辰一眼,道:“回來之前也不告訴我一句,一來就嚇我,真是個……”

    說到最後,她又不便說下去了,畢竟馮立還在旁邊。

    馮嘯辰道:“我是今天下午剛到的,和我爸聊了會天,正準備做晚飯,突然想到陳姐這裡還有一家酒樓呢,就上陳姐這裡來蹭點飯吃了。”

    “你們還沒吃飯呢?怎麼不早說!”陳抒涵又大驚小怪了一番,然後拉開門,叫服務員去弄幾個菜送到她辦公室來。吩咐完,她又回來抱歉地對馮家父子說道:“馮叔叔,嘯辰,真不好意思,酒樓裡一到這個時候就沒有包間了,咱們就在我辦公室吃點吧?”

    “沒關係的,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小陳的工作。”馮立說道。

    馮嘯辰卻不在意,酒樓原本就是他的產業,陳抒涵是他的合夥人,又是當年在知青點的故人,沒必要有太多客套。他笑了笑,說道:“陳姐,想不到酒樓的生意會這麼好,我記得你一開始還擔心租這麼大的樓用不上呢。”

    陳抒涵感慨道:“是啊,我也沒想到。原先新嶺沒這麼多吃飯的地方,各家飯館也沒這麼紅火。這一年多,新嶺起了起碼有十幾家個人的飯館,還不算我原來開的那種小店,結果家家的生意都特別好。

    咱們春天酒樓因為位置好,裝修也是頂尖的,生意比別家都好得多。我現在就愁場地太小,想吃飯的人都找不著座位,包間就更不夠用了。不過,嘯辰,你剛才說的主意真是太好了,如果我們能夠把送餐業務開起來,銷售額起碼能增加50%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