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79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8:09
第二百七十章 上映

    七月份,最新一期的《古今傳奇》刊載了《臥虎藏龍》的大結局,並註明了這部武俠小說還會有前傳和後傳,請讀者耐心等待。

    這讓原本對結局不滿的讀者多了一份期待。

    在《臥虎藏龍》的結尾,玉嬌龍因為門第之見,離開了大盜羅小虎,孤身一人遠走大漠。

    這種非大團圓式結局的武俠小說不太適合當今這個時代,通俗小說寫悲劇故事一般來說沒什麼市場,大部分人喜歡看有情人終成眷屬那種類型。

    只是,《臥虎藏龍》這個系列的小說都不是大團圓結局。

    比如李慕白和俞秀蓮,兩人明明喜歡著彼此,卻因為傳統道德而不能在一起,玉嬌龍和羅小虎也是如此。

    江湖兒女原本應該灑脫隨性,快意恩仇,笑傲天下,不受世俗名利的束縛。

    然而,在這部小說中偏偏寫的很具有悲劇性,江湖文化和傳統文化,以及貴族文化不斷的衝突,給大俠們套上了道德的枷鎖。

    說白了,就是這部小說有點虐心,不夠殺伐果斷,不夠痛快。

    這就是王度廬被稱為悲情武俠小說大家的原因。

    林子軒沒有為了迎合雜誌讀者的喜好而改變結局的想法,就這樣挺好,他下一部就開始寫李慕白和俞秀蓮相識相知的故事了。

    與此同時,《臥虎藏龍》的出版工作正在籌備之中,估計九月份就能在全國發行。

    這段時間,林子軒沒給自己安排太多的事情,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陪著慕姍姍。

    也就是在家裡寫寫稿子,和慕姍姍聊聊天,偶爾到公司轉轉,或者混個飯局什麼的。

    倒也輕鬆自在,以前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幹,現在有人替他干了,不能讓公司裡那幫人閒著不是,不然白拿工資了。

    就像《臥虎藏龍》的電視劇劇本,林子軒就交給了公司裡的人負責創作。

    他準備投資100萬,拍一部15集的電視劇,先試試觀眾的反應,現在國內電視劇市場是戲說歷史劇和都市情感劇的天下,武俠劇屬於小眾。

    張國粒憑藉著戲說歷史劇徹底火了起來,這兩年拍了不少這類戲。

    不過,他現在有點苦惱,因為角色被定型了,想要轉型可不容易,觀眾不買賬啊。

    他成了扮演皇帝的專業戶,雖說能夠名利雙收,但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不算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張國粒還想著拍電影呢。

    觀眾看到他演的任何角色都會聯想到皇帝身上,瞬時就會出戲。

    「小林,你這兒有沒有什麼角色,讓我緩一緩,只要不是演皇上就行。」張國粒要求道。

    「張哥,我這就一個武俠劇的本子,等本子出來你看看,隨便你挑著,看中哪個角色咱就演哪個角色。」林子軒仗義道。

    「那行,這回我挑個有個性的,過過戲癮。」張國粒痛快道。

    張國粒倒不是真的找不到角色演,現在找他演戲的民營影視公司多了去了,只是劇本良莠不齊,別看給的片酬高,但拍這樣的電視劇毀名聲。

    他又不缺錢,沒必要接這種戲。

    他對於林子軒的劇本比較信任,演不演主角沒什麼關係,主要是擺脫皇帝專業戶的名號。

    「張哥,你知道在導演裡面有誰擅長拍武俠劇麼?」林子軒詢問道。

    「咱們內地拍武俠劇的真不多見,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對武俠小說很感興趣。」張國粒回想道,「是華國電視台的一個導演,叫張紀鐘。」

    「我記著了,還是等劇本出來再說吧。」林子軒如此說道。

    這確實是個問題,國內拍武俠劇的導演寥寥無幾,他總不能從香江弄一個導演過來吧,那花費就太高了,還是用自己人放心。

    反正籌備工作還需要時間,不用太過著急。

    從姜聞那邊傳來好消息,華影公司終於有在全國放映《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計劃了。

    這個還要感謝好萊塢大片,由於好萊塢大片的票房衝擊,愈發顯露出國產電影的困境來。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提振國產電影的士氣,就要上映一部能夠賣座的國產影片。

    《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是合拍片,但終歸是國內電影人製作的電影,還在國外的電影節上拿過獎,質量上有保障,還有宣傳噱頭。

    當然,由於這部電影題材的敏感性,華影公司在發行上相當的謹慎。

    他們決定先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行一輪小範圍的放映活動,如果觀眾看完後反響不錯,社會上沒有那種強烈批判的聲音,到時候會在全國各大影院鋪開放映。

    電影上映的日期定在了九月一日,首映放在了滬城。

    這種小範圍放映並不是同時,而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來,滬城過後才是京城等地。

    姜聞對此特別高興,他準備帶著夏宇和寧菁等演員前往滬城,做宣傳活動。

    一個是自己拍的電影終於要和國內的觀眾見面了,從籌備拍攝到在影院上映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實在是不容易。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港台地區早就上映過了,票房相當不錯。

    第二點就是電影的國內票房大賣後,他能拿到分賬,就有資金繼續拍電影了,這才是他賣力宣傳的主要原因。

    這些日子薑聞沒有閒著,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後就琢磨著拍下一部電影。

    他弄了兩個本子,給林子軒看了,一個就是那個講叛徒的劇本,還有一個是關於餵豬的,說是餵豬,其實講的還是人的事兒,裡面有著隱喻呢。

    這兩個本子林子軒都不看好,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審查過不了。

    果不其然,姜聞把劇本遞上去後就被槍斃了,說劇本的思想有問題。

    姜聞在猶豫要不要繼續拍下去,法國電影商對這類富有爭議的劇本挺感興趣,願意出資讓他拍片子,只是在國內,沒有得到總局批准私下拍攝的電影都是地下電影。

    一旦這類電影拿到國外去參加電影節,導演會受到總局的嚴厲處罰。

    姜聞現在的狀態很危險,往前一步就會觸碰到總局的底線,他在想的是我要不要試試看呢,他骨子裡有一種冒險精神。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上映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想讓林子軒到時候和他一起去滬城參加首映式,林子軒沒有答應。

    要是在京城還行,那時候慕姍姍應該剛生下孩子,他才沒時間亂跑呢。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07
第二百七十一章 溫情和冷漠

    傍晚時分,京城電影學院,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聚集著四五個人,桌子上放著些稿紙,他們正在討論著什麼。

    這種情況在電影學院很常見,學藝術的學生都富有激情,不是那種埋頭苦學的類型。

    他們會就某部電影或者某個觀點進行辯論,在教室、圖書館和宿舍裡。

    這幾個人正是林曉玲和賈章柯組成的電影小組,此時離林曉玲和林子軒的那次談話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有了思路之後,林曉玲就把拍攝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想法告訴了小組成員。

    大家琢磨了一下覺得應該會有意思,通過租房把兩個陌生人聯繫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房東和租戶之間的故事,也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進入九十年代,外出打工成了一種潮流,流動人口逐年大幅增長。

    以前大家嚮往沿海地區,花城是他們的首選,所以就有了《外來妹》,92年之後滬城進入了浦東大開發時期,打工者多了一個選擇。

    在京城,同樣有進城務工人員,這些人來到陌生的地方,租房就是頭等大事。

    無論是打工還是求學,遠離家鄉,融入新的環境,生活中難免會產生矛盾,磕磕絆絆。

    他們覺得並不一定要按照老太太和女孩子這種模式來,而是應該用更為廣闊的視野來講述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間的衝突,租房子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學校裡的學生往往喜歡指點江山,高談闊論,一心想要描述整個變革的大時代。

    這只是前期的討論,大家有了方向就去收集素材,也叫做體驗生活。

    劇本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要深入生活,光有一個故事梗概還不夠,還要填充細節,這些細節來自真實的生活,而不是憑空想像。

    有些電影一看就是假大空,是因為裡面人物的行動和對話不符合生活,觀眾沒有認同感。

    即便是那些改編自小說的劇本也要有生活,編劇要實地走走看看,瞭解真實的情況。

    好的影視劇都來源於生活,又稍微高於生活。

    幾個人利用課餘時間在京城裡轉悠,林曉玲是京城人,負責和房東一類的人打交道,賈章柯等人來自外地,就和他們外地的老鄉們交流。

    他們接觸了不少人,談及了來到京城打工的艱辛和不易,同時也有幸福。

    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和京城本地房東的矛盾自然不少,往往都是些生活瑣事,比如多用了幾度電啊,太吵鬧啊,垃圾沒有清理乾淨等等。

    出門在外,一般都是能忍則忍,以和為貴,互相寬容就是了。

    生活不是劇本,沒有那麼多的矛盾衝突,更多的是妥協和忍讓。

    不過也有些打工者無法適應大城市的生活,比較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裡,京城的繁華雖好,卻沒有他們的容身之所。

    這些人成了社會的邊緣人群,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每個人自己知道。

    在經過一個月的走訪和體驗後,他們把素材整理出來,準備創作劇本。

    這時候,分歧出現了。

    林曉玲從女性的視角覺得應該拍攝孤單的老太太和求學的女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乾淨,有種溫情,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賈章柯覺得應該拍攝更為真實的故事,他關注的焦點是那些邊緣群體。

    他認為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很多的問題,這些邊緣群體就是其中的產物,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沒有保障,從事的是工資最低的工作。

    一旦失業就會流落街頭,失去生活的希望,甚至會去偷去搶,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女性的視角和男性的視角不盡相同。

    林曉玲沒有那種流落街頭的生**驗,對生活抱有希望,比較注重生活中的溫情,賈章柯更願意撕開表面的溫情,展現裡面殘酷的一面。

    這和兩人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係。

    作為京城人,林曉玲生活在這兒,很難體會外地人在京城的感受,她覺得京城人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迎接外地人。

    賈章柯在京城這幾年,能夠感受到這座城市是排外的,這種感受只有外地人才會明白。

    他們在創作上的分歧實際上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也是女人和男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

    這和女生喜歡看言情小說,男生喜歡看武俠小說是一個道理。

    老太太和女孩子的故事不真實麼?肯定是真實的,它就發生在京城的某個角落,賈章柯說的邊緣群體同樣真實存在。

    生活是一塊多稜鏡,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人生。

    大款有大款的生活,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這都是真實的,不能說殘酷的生活才是真實,大款花天酒地的生活就不真實了。

    問題是,你站在誰的立場,你想拍攝誰的生活。

    由於以上的原因,他們很難說服彼此。

    「這樣吧,咱們各寫各的,寫出兩個本子來,然後給鄭教授看看,誰的本子通過了,拿到了拍攝資金咱們就拍哪一個。」林曉玲建議道。

    「這樣也好,雙保險,省得落空。」賈章柯同意道。

    這種分歧屬於創作上的分歧,在電影學院很常見,並不會影響彼此的友誼。

    林曉玲拿著素材回到宿舍,開始寫自己的劇本,思考著怎麼樣推進情節,對話要符合角色的身份,這是她第一次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創作,格外的認真。

    經過一番思考,她在稿紙上寫下了劇本的名字,《咱們倆》。

    賈章柯以一個外地人的思維想像著如何展開故事,如何來寫一個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他感覺到和這座城市的格格不入。

    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一個人在宿舍裡望著窗外的雪花,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賈章柯的腦海裡漸漸有了一些影像,在歲末的京城,一個失業的農民工行走在寒冷的街道上,看著這座繁華的大都市,帶著茫然和無助。

    他不知道是該繼續留在這裡,還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鄉。

    在他眼裡,這座城市是如此的冷漠,周圍的人是如此的冷漠,社會在發展,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冷漠。

    賈章柯決定了,他想拍的就是這個故事。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07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變電影

    賈章柯給他要寫的劇本起名叫《小山回家》。

    整個故事並不複雜,快到春節了,民工王小山厭倦了在京城的廚師工作,故意製造麻煩被老闆給開除了,自由之後,他想找個同鄉一起返回老家。

    為此,他在京城裡穿梭著,尋找身份不同的老鄉,包括建築工、票販子、服務員、大學生和髮廊的小姐等等。

    通過王小山的不斷尋找,把外地人在大都市的生活真實的展現出來。

    他們大多從事著社會底層的工作,收入不高,不過卻沒有人願意和王小山一起回鄉。

    在大城市工作,至少還能有一份收入,能夠寄錢回家,還有生活的希望,如果待在家裡也能生活的很好,誰願意出來打工呢。

    王小山最終沒能說服任何人,他在離開京城前,剪掉了自己一頭凌亂的頭髮。

    賈章柯想通過王小山這個人物表達一種游離的生活狀態,農民工離開了家鄉,在城市裡找到了各種工作,不再是農民,可也不算是城裡人。

    他們在故鄉和大都市之間流動,今天在這兒打工,明天在哪兒打工,過著不穩定的生活。

    這種游離的生活狀態讓他們缺乏歸屬感。

    王小山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厭倦了在大城市打工的生活,想要回家,可他的同鄉們還堅持在大城市裡掙扎著生活,期望能夠過上好日子。

    隨著華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民工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在賈章柯看來,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這個劇本他寫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很多影像都在他的腦海裡。

    這些天他接觸到了在京城從事各種工作的同鄉,他們說話的方式,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對於未來的迷茫,讓賈章柯感觸很深。

    他寫起來非常的順暢。

    寫完劇本,他召集了電影小組的成員,總共有十幾個人。

    這些人來自學校的各個院系,基本上每個小組都是如此,畢竟拍攝一部電影需要的是團隊合作,電影學院各個院系的學生聯繫的會比較緊密。

    大家到齊後,賈章柯站在台上,介紹了寫作劇本的緣由,就像是發表演講一樣。

    接著,他一邊讀著劇本,一邊自己表演,一會是這個人物,一會是那個人物,還要解釋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讓大家明白故事的內容。

    他要從第一幕到最後一幕都介紹清楚,我想怎麼拍這個鏡頭,用什麼光線。

    在電影學院,經常出現類似的場景,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同,就要賣力的說服他們。

    他們這時候雖然還是無名之輩,不過能夠考入電影學院的學生,都有點心高氣傲,你要是沒有真本事,誰願意理你啊。

    賈章柯講完後,大家開始提問,問題都非常直接,也可以說是挑刺。

    賈章柯會一一作出回答,互相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把劇本更為完善,也可能因為得不到大家的認同而放棄。

    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就算是林曉玲寫好了劇本,也要有這個演講和討論的過程,你想要組建自己的攝制組,就要得到整個團隊的認同。

    這不像是踏入社會之後,花錢就能請到專業的工作人員。

    如果把《小山回家》的劇本放到市場上,估計沒有影視公司願意投資,因為內容太過灰暗,通過審查的希望不大,拍出來也沒法上映,投資得不到回報。

    不過這兒是電影學院,這幫學生還懷著激情和理想,覺得拍攝這樣的片子才是藝術。

    在賈章柯的一通解說下,劇本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接下來就是拍攝資金的問題了。

    籌集資金有兩條路子,一個是得到學校的支持,一個是自籌資金。

    事實上,電影學院的學生都不太窮,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學生,他們會出去找活幹。

    賈章柯就給影視公司寫電視劇劇本,不署自己的名字,替人做槍手。

    林曉玲給華國電視台拍攝紀錄片都是如此,導演系給人拍廣告的同學不少,能賺不少錢。

    賈章柯自然想獲得學校的資金支持,不過電影學院的拍片補助是針對導演系的同學,這是導演系學生的畢業作品。

    作為文學系的學生,賈章柯沒有申請這項補助資金的資格。

    他要麼是自籌資金拍片,要麼就是通過林曉玲來申請拍攝資金。

    與此同時,林曉玲還在寫著劇本,《我們倆》的故事情節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寫好比較困難,尤其是要把四季交替和人物的感情變化融合在一起。

    《小山回家》更像是一部紀錄片,《我們倆》則是一部劇情片。

    這兩部片子都涉及到了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狀態,但拍攝的角度和處理的方式截然不同。

    一部冷漠的讓人覺得寒冷,一部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每一年電影學院導演系都會拍攝不少的畢業作品,大多數學生的短片都不會出現在影院裡,基本上都會留在電影學院。

    一直以來,電影都是一種昂貴的藝術,因為拍電影要花很多錢。

    在國內,以前只有國有電影製片廠才有權利拍電影,現在雖然民營影視公司也可以參與其中,但對於個人來說,拍電影仍然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比如一台攝影機一天的租金就要一兩千塊,一台納格拉的錄音機一天租金是五百塊。

    不過這種情況在一九九五年七月有了改變。

    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數碼攝像機的新產品,也叫做dv,這個機器可以用來拍攝影像,非常的靈巧和輕便,拍出的素材能夠轉換成錄像帶。

    雖然一台數碼攝像機的售價高達四千美元,不過為電影行業帶來了一次重大的變革。

    就算是一個普通人,經過簡單的學習,就能掌握拍攝技巧,從此拍電影不再是一項高大上的行業,不需要到電影學院進行系統的學習。

    只要對電影有興趣,拿起手中的數碼攝像機,就能記錄身邊的生活,從而走上導演之路。

    科技改變電影行業,正是從這一刻起,國內的獨立電影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08
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資

    《臥虎藏龍》的劇本完成後,林子軒給陳導明,俞菲鴻和張紀鍾分別送去了一份。

    小說和電視劇的劇本,以及電影劇本有很大的區別,寫小說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寫出一些奇特而瑰麗的場景,或者絕妙的武功招式。

    但劇本要拍攝成影像,牽扯到拍攝資金和技術,就不能那麼的隨心所欲。

    原著讀者往往會罵改編的編劇毀了原著,其實編劇心裡是有苦說不出。

    編劇為了盡可能的拉長劇情,還會添加新的人物,寫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情節,這是因為編劇並不能真正的左右劇情,導演和投資商才是最終的決策者。

    林子軒要求《臥虎藏龍》的劇本要盡可能的忠於小說,在小說的基礎上豐滿人物的性格。

    這是為以後拍電影做準備,先讓故事裡的人物深入觀眾的內心,獲得觀眾的認同感。

    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劇本的寫作,卻一直都有和編劇討論劇情。

    現在的劇本大體上符合他的要求,故事內容很平實,每個人物的性格鮮明,就連配角都有自己的特色,算是一個質量上乘的本子。

    不過,好的劇本只是一部電視劇成功的基礎,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比如導演和演員。

    林子軒和華國電視台的導演張紀鍾見了一面。

    張紀鍾屬於華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的導演,這個單位同樣製作電視劇,不過它是以製作主旋律電視劇為主,而且都是大製作。

    也就是其他電視劇製作單位沒辦法單獨完成,需要國家力量參與的大型電視劇。

    比如拍攝國家領導人的電視劇,戰爭電視劇,以及那種投資超過千萬的長篇歷史電視劇。

    這種電視劇場面宏大,參演人員眾多,光是群演就可能需要上萬人。

    當然,這種拍攝任務不是每年都有,耗資太大,很難收回成本,基本上都是國家補貼,主要還是起到宣傳的作用。

    一旦有了這種任務,會由華國電視台牽頭,集合著名導演和演員,群策群力的完成拍攝任務,這麼拍攝出來的劇集一般來說都是經典。

    張紀鍾就參與過這種大製作的拍攝,對拍攝大場面有一定的經驗。

    《臥虎藏龍》的劇本只有十五集,篇幅不長,不過其中涉及到一些很有意思的武林人物,劇本裡的大俠們有著自己的行為準則,守著一方規矩。

    在大眾的印象裡,俠客往往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但這個故事有所不同。

    張紀鍾琢磨了一下,是因為這個故事帶著點人文色彩,更像是文人寫的武俠故事。

    他知道林子軒,在電視圈子裡鼎鼎大名,製作的電視劇基本上都獲得了成功,只是武俠劇在國內沒有太大的市場。

    這不是說觀眾不愛看武俠劇,他們喜歡看港台的武俠劇。

    國內的電視劇製作單位之所以很少拍武俠劇,一個是投資的問題,古裝武俠劇往往需要高額的投資,還有就是拍出來的效果不如港台的武俠劇。

    張紀鍾看到《臥虎藏龍》的投資只有100萬,不由得搖了搖頭。

    100萬用來拍攝15集的都市劇綽綽有餘,武俠劇就不用提了。

    他倒是對這類題材有興趣,想嘗試一下,不過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拍出他想要的效果來。

    「林總,這部劇想拍好要投資500萬才行。」張紀鍾獅子大開口道。

    張紀鍾畢竟是拍過大製作的人,在華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經濟師,對拍攝成本極為熟悉,他給林子軒算了一筆賬。

    林子軒沒拍過武俠劇,他拍的要麼是情景喜劇,要麼是都市情感劇,都是低成本小製作。

    唯一拍過的大製作是《京城人在紐約》,那是因為要在美國拍攝才會有那麼大的投資。

    不過他製作了那麼多部的電視劇,不會張紀鍾說什麼就是什麼,《臥虎藏龍》這部電視劇就在京城拍攝,不需要太多外景,都能在影視基地完成。

    500萬投資一部15集的武俠劇,根本收不回成本好吧?

    只是張紀鍾說的也是實情,要拍出想要的效果,投資絕對不能少。

    「張導,最多300萬,武術指導要從香江找人麼?」林子軒還價道。

    「不用香江人,咱們自己的武術指導就行,以前之所以拍不出效果,那是因為沒有資金,大場面都是用錢燒起來的,沒錢什麼都幹不了。」張紀鍾拒絕道。

    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只希望這傢伙不是另一個姜聞。

    既然想推廣《臥虎藏龍》,那就不能太吝嗇了,爭取給全國觀眾帶來一部不一樣的武俠劇,以後總有賺回來的時候,只是林子軒還要想想怎麼籌措資金。

    張國粒看完《臥虎藏龍》的劇本後,給自己找了個角色。

    他想演貝勒府上的一個教拳師傅,綽號「一朵蓮花」的劉泰保,這個人物雖然是配角,卻很有個性,是京城裡的一個市井混混。

    此人生性嗜賭好吹牛,喜歡管閒事、打不平,又愛慕虛榮,想入非非,常自以為是。

    張國粒覺得這個角色雖然是配角,卻有血有肉,性格豐滿,非常的真實,正好能和高高在上的皇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觀眾看到這個角色,絕對不會再聯想到皇帝的身上了。

    「行了,就這個角色了,戲份不多不少,既有發揮的空間,也不耽誤我拍其他的戲。」張國粒決定道,「你打算什麼時候開機啊?」

    「這個先不急,還差不少資金呢。」林子軒回應道。

    「還差多少?我這兒倒是有點閒錢想投資出去,林總的戲肯定大火,我這算是跟著賺錢了。」王鍾軍在一旁插話道。

    華宜廣告公司從華國各大銀行拿到了廣告訂單,賺了不少,手裡幾百萬總是有的。

    上次電影《不見不散》沒能投資,這次這部電視劇不能再放過機會了。

    「王總,我不蒙你,這部戲我可沒多大把握。」林子軒真心道,「我也不知道會拍成什麼樣,心裡沒底。」

    「林總,這話就見外了,你缺多少資金我給你補上。」王鍾軍仗義道。

    他顯然沒把林子軒的話放在心上,圈子裡的人都知道,林子軒製作的電視劇就沒賠過。

    就算是這部電視劇真的賠了,那也是一份交情,怎麼著都不會吃虧。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09
第二百七十四章 初為人父

    既然王鍾軍這麼熱心,林子軒只好接受了這筆投資。

    在給《不見不散》籌集資金的時候,王鍾軍就有意參與進來,不過林子軒最終選擇了南方的一家影視公司的資金。

    這是考慮到全國市場,《不見不散》想在南方獲得高票房,就要有當地的影視公司支持。

    好夢公司作為一家位於京城的公司,影響力畢竟有限,林子軒在京城還有些人脈關係,到外地就不行了,可他製作的電影要在全國範圍上映。

    如果能在南方找到一家有實力的影視公司合作,那麼《不見不散》在南方影院的排片量就有保障,也不會遭遇提前下檔。

    觀眾喜歡不喜歡看一部電影是一回事,這部電影能不能在影院長時間放映是另一回事,只要影片在影院裡放映的時間夠長,總能吸引觀眾進去觀看。

    這就是影片發行的作用。

    在這個年代,合作賺錢才是硬道理,否則一家公司很難發展壯大。

    這部《臥虎藏龍》由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好夢公司和華宜廣告公司聯合製作,華宜廣告投資了150萬,佔了一半的投資額。

    林子軒對王鍾軍說的是實話,這部電視劇他的確沒把握,不過他會盡力的去製作。

    有了資金,張紀鍾開始了電視劇的籌備工作,組建劇組,他有自己的一套班底,這幫人擅長拍大場面,藝術中心的人員也會參與拍攝。

    至於演員方面,張紀鍾認可了陳導明和張國粒,其他演員還要挑選。

    即便是林子軒推薦的俞菲鴻,也需要經過他的試鏡才行,很有大導演的風範。

    林子軒只負責大方向的問題,剩下的事情都交給張紀鍾負責,王鍾軍倒是對電視劇的籌備過程很有興趣,不時的和張紀鍾交流。

    這時候,《不見不散》的劇組從美國回來了。

    他們在洛杉磯待了兩個半月,拍完了在美國的劇情,當林子軒離開洛杉磯後,劇組拍攝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甚至還相當的驚險。

    在劇本裡,有場戲是葛尤和徐繁在餐廳吃飯,剛好碰到有人在餐廳裡搶劫。

    這場戲倒沒什麼難演的,關鍵是使用的道具裡有槍,劫匪的槍支和警察的槍支,總共需要十幾把槍,其中還有衝鋒鎗。

    當然,大部分都是玩具槍,只有三把是真槍。

    在拍戲的時候,拍遠景用的是玩具槍,拍近景的時候用的是真槍,這是為了效果逼真。

    劇組裡的人在國內很少接觸到真槍,尤其是衝鋒鎗,等槍送到劇組的時候,大家覺得好玩,都拿起來看看。

    葛尤也是如此,反正裡面沒有子彈,沒什麼危險。

    他拿起衝鋒鎗看的時候,剛好有個朋友要走,他出門送送朋友,可忘了槍還在手裡呢。

    「我拿著槍出去的時候,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走到門口,腦子裡冒出個念頭,這合適麼?」葛尤回憶道,「我就把槍沿著腰往下順,想藏到身後,就在這時候被旁邊的墨西哥人看見了,他對我指手畫腳的,我也聽不懂。」

    結果那個墨西哥人報警了。

    不一會,美國警察就把劇組住的地方給包圍了,還對著他們喊話。

    意思是他們接到舉報,有人拿槍站在門口威脅附近居民的安全,他們要進行搜查。

    「當時下來好多警察,都把手放在腰間的槍上,一旦發現不對,肯定就會拔槍射擊。」葛尤心有餘悸道,「大家都不敢亂動,只好按照警察說的做。」

    劇組就把拍攝器材和道具都拿出來讓警察檢查和拍照。

    好在那三把真槍都是有槍證的,是租來用來拍戲的,加上美方工作人員的解釋才算是涉險過關,劇組沒有被拘留,只是警告了一下。

    「美國警察可真開槍。」

    這句話被馮曉剛放到了《不見不散》的台詞裡,算是給國內的人一個警示吧。

    兩個國家在生活習慣和法律制度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不小心就會觸犯法律。

    在美國的華人街區,由於美國警察和華人語言不通,經常出現誤傷。

    美國警察讓你別動就別動,不要想著從衣兜裡掏出證件,那會被警察認為是掏槍的舉動,他們根據你的動作就有理由直接開槍。

    「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劇組和當地的警察有了聯繫,後來拍戲的時候和警察配合的挺好,咱們還免費教他們中文呢。」馮曉剛說笑道。

    「能平安回來就好,先歇段日子再說,下面的戲不急。」林子軒安心道。

    以目前的拍攝進度,十月份就能把片子拍完,一個月的後期製作,十二月上映沒有問題。

    到了八月下旬,林子軒把工作推掉,專心在家裡陪著即將臨產的慕姍姍。

    這一天,京城協和醫院。

    一聲嬰兒的啼哭從產房傳出,產房的門打開,護士從裡面走了出來。

    早就坐立不安的林子軒進入產房,看到了一臉疲倦的慕姍姍和在她身邊的小嬰兒。

    他握著慕姍姍的手,看著小嬰兒的臉龐,心裡非常激動。

    是個女孩,通過醫院的檢查他們早就知道了,隨後進來的鄭秀蓮和李虹等人抱起孩子,談論著孩子的長相,大家都很高興。

    結婚生子,是人生大事,有了孩子,生活更為圓滿,否則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外邊聞訊來了不少人,都是親近的朋友,林子軒把孩子抱出去,讓他們看看,接受賀喜。

    熱鬧了一陣,大家紛紛散去,他把孩子抱回產房,放到慕姍姍身邊的小床上。

    或許是太過勞累,慕姍姍已經睡著了,房間裡只剩下林子軒和小女嬰還睜著眼睛。

    對林子軒來說,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他有成為父親的心理準備,看到這個小嬰兒,想像著以後要陪她長大,既欣慰又感傷,很難說得清楚。

    他想逗弄一下女兒,摸摸她的臉龐,或許是手指有點粗糙,小女嬰哭了出來。

    慕姍姍被女兒的哭聲吵醒,看著林子軒不知所措的模樣,不由露出了笑容。

    「小雪是餓了,抱過來給我。」慕姍姍提醒道。

    慕姍姍餵著孩子,林子軒坐在一旁看著,產房裡靜悄悄的,溢滿了幸福。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09
第二百七十五章 貴圈

    林子軒翻看著報紙,上面有《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滬城首映的報道。

    報紙上姜聞手捧著鮮花,笑容燦爛,他身邊是夏宇和寧菁,夏宇手裡拿著威尼斯影帝的獎盃,極為引人注目。

    幾天來,媒體一直在熱炒這部電影,甚至有點狂歡的意思。

    不僅是因為這部片子在國外獲了獎,還因為這是一部反映華國七十年代初期社會生活的影片,以往類似的影片大多都被禁映了,這一部卻獲得了公映。

    大家就認為這可能是一種風向的改變,一種思想的解放,一場藝術的勝利。

    媒體熱議,觀眾好奇,又是小範圍放映,這造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滬城的火爆,可以說是一票難求,大家都想看看這是一部什麼電影。

    那種火熱的場景可以和好萊塢大片上映的時候相媲美。

    影片放映後,收穫了熱烈的反響,尤其是影評家們,姜聞的這部片子還是很有藝術性的,所謂藝術性,就是可以有多種解讀,有各種隱喻。

    這給了影評家們發揮的空間,在報紙上進行了長篇解讀。

    從那個時代的瘋狂生活到青少年的性幻想,從政治到暴力,再到那一去不復返的青春,他們總能找到切入點,大肆的評判一番。

    觀眾的反應各自不同,老年觀眾在懷舊,中年觀眾在紀念自己曾經的人生,年輕人更多的是看女主角曼妙的身材。

    這部電影雖然夏宇拿了威尼斯影帝,可在國內紅了的卻是寧菁。

    隨著影片的放映,她成了國內年輕人的夢中情人,她的畫報被貼在學校的宿舍裡,她改變了這個年代國內青少年的審美觀。

    以前男生喜歡漂亮羞澀的女孩子,現在他們更傾向於妖嬈嫵媚,大膽誘惑的女孩子,也就是社會上所說的壞女孩。

    這就是電影的影響力。

    姜聞打算帶著主演們跑遍全國各大城市,一個是為了宣傳,還有就是他很享受這個過程。

    鮮花,掌聲,新聞發佈會,五星級酒店,各種撲面而來的讚譽……

    這種感覺非常好,這不是他作為演員受到的歡迎,而是作為導演得到的認可。

    「在京城的宣傳你一定要過來,感受一下觀眾的熱情,咱們做到了,大家喜歡這個片子。」姜聞從滬城打電話給林子軒,言語激動。

    林子軒倒沒有太激動,他從中看到了宣傳的重要性。

    觀眾的熱情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導演和演員來到了滬城,和他們進行交流,這就帶動了觀眾進影院看電影的積極性。

    有沒有宣傳票房真的會差別很大。

    等到《不見不散》上映的時候,也要讓馮曉剛和葛尤來一場全國性的宣傳活動,尤其是南方的各大城市,是重點宣傳的對象。

    否則光憑著京城的票房,那和《甲方乙方》的區別不大。

    「姜哥這下子可算是名利雙收了,可惜了劉姐啊。」慕姍姍感慨道。

    「他們的性格不合適,都有點倔,還是做朋友更好。」林子軒回應道。

    去年冬天,姜聞和劉曉青和平分手,分手之後倆人沒有斷交,還是好朋友。

    當初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劉曉青四處奔走,出力不少,後來還自己掏錢投資,這才讓片子拍完,現在電影在國內上映,兩人卻已經分手。

    劉曉青這人性格大大咧咧,看得開,敢說敢做,不喜歡受到拘束,做人高調,掌握主動。

    她如今更多的是投身商場,把公司辦的風生水起。

    她今年還寫了一本書,叫做《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這本書還沒開始寫就有出版社給出了108萬的稿酬。

    第一版印刷了46萬冊,每本定價25元,預計版稅收入不少於200萬。

    在國內演藝圈的女明星裡,也就只有鞏莉才能壓的住她的風頭。

    說來也巧,姜聞和劉曉青分手,張億謀和鞏莉也在今年的一月份分手,他們的分手就沒有那麼平靜了,在娛樂圈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張億謀在拍完新片後,召開了一個小型的發佈會,公開宣佈和鞏莉分手。

    他們一個是頂級大導演,一個是國際大明星,還是用這種公開的方式,自然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各種猜測,各種傳言,鋪天蓋地而來。

    對此張億謀和鞏莉都沒有做出解釋,只是從此分道揚鑣。

    這件事帶來了一個後果,那就是法國電影投資商讓路易不再投資張億謀的新片。

    鞏莉是法國人的女神,如果張億謀的新片中沒有鞏莉出演,那在歐洲的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張億謀和鞏莉合作多年,對外一直都是打包銷售。

    這件事對兩人的電影事業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當然,張億謀不缺拍攝資金,鞏莉也不缺電影拍,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在那兒擺著呢。

    這時候,一個賣盒飯的傢伙趁機投資了張億謀的電影,這人叫做張偉評。

    對於娛樂圈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就算是作為圈內人的林子軒也不太瞭解,真實情況估計只有當事人才最清楚。

    以前圈子裡還算乾淨,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入影視行業的資金越多,演員的片酬猛漲,風氣越來越浮躁。

    以前拍部電視劇200塊一集都算多了,現在2000塊一集也會嫌少,時代不同了。

    大家不再講求德藝雙馨,而是更為注重名利。

    「這個圈子就是個大染缸,可不能讓小雪進演藝圈,還是學商業好了。」林子軒決定道。

    「你現在替她做決定還太早,興許咱們家小雪是個大作家呢,文學創作也不錯。」慕姍姍看著懷裡的孩子,不同意道。

    由於有鄭秀蓮的幫忙,有帶孩子的經驗,他們倆倒不至於手忙腳亂,只是每晚都睡不好是真的,小嬰兒哭鬧起來可不分白天黑夜。

    「那樣也行,我還能給她做槍手,弄一個寫作神童出來。」林子軒說笑道。

    「淨瞎想,小雪滿月你打算怎麼辦?」慕姍姍詢問道。

    在京城,有辦滿月酒的習俗。

    一般男孩子會邀請親戚朋友大辦一場,女孩子的滿月酒規模就小一點,這其實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覺得女孩子沒必要太過張揚。

    「當然是大辦了,把該請的都請過來,收點份子錢。」林子軒理所當然的說道。

    現在京城也有份子錢了,雖然不多,但已經形成了一種潮流。

    很多事情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10
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

    林子軒參與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京城的宣傳活動。

    和《甲方乙方》這種低成本的喜劇片不同,《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京城演藝圈獲得了一片讚譽之聲,以前大家都不看好,現在則是一致好評。

    尤其是那些藝術片導演,紛紛發言支持,還喊出了振興國產藝術片的口號。

    媒體的連番報道,影評人的追捧,圈內人的呼應,觀眾的熱情,形勢一片大好,似乎《陽光燦爛的日子》成了國產電影的救星一樣。

    這和目前國產電影行業的處境有很大的關係。

    好萊塢大片和香江動作片被引進內地,衝擊著內地的電影市場,國內急需要一部電影來和引進大片相抗衡。

    《陽光燦爛的日子》恰逢其時,讓國內的電影同行們看到了希望。

    這才是真正的天時地利人和。

    可以預見,這部片子很快就會在全國的影院鋪開,待遇和好萊塢大片相同,票房即便超不過好萊塢大片,也不會差太多。

    姜聞無疑成了今年國內電影圈最受矚目的人物。

    不少電影行業的學者開始著手研究姜聞和他的電影,姜聞拍攝的雖然是七十年代的片子,不過顯然和第五代導演對歷史的沉痛和反思不同。

    他注重的是對過去的回憶,沒有過於矯揉造作。

    盡可能的還原了那些曾經在部隊大院生活的年輕人的歷史原貌,給生活在七十年代的一代人找到了一種宣洩情感的出口。

    正因為如此,他不屬於第五代導演,可也很難把他劃歸到第六代導演。

    他是一個很難被定義的導演。

    京城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鄭洞添看著面前的兩個劇本,同樣在思考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華國導演的斷代問題。

    第幾代導演,這是媒體或者影評人的叫法,在學術領域沒有這種分類。

    只能說是在某一時期,某些導演產生了大致相同的創造傾向,拍攝了一批無論是主題還是藝術性上都相似的影片,那麼這些導演就可以歸於一類,一同進行研究。

    在其他人看來,這就是第幾代導演。

    鄭洞添被認為是第四代導演,其實第四代導演的創作傾向並不完全相同,只是因為有共同的生活經歷,才會導致大家拍攝相似的題材。

    作為一位導演系的教授,電影專業的資深研究人員,他對每一代導演的作品都很熟悉。

    他面前的劇本一個是《我們倆》,一個是《小山回家》。

    鄭洞添看了劇本,既感慨又欣慰,這兩個本子具有第六代導演的絕大部分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寫實性,劇本更為貼近生活,反映當下社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很真實。

    《我們倆》中就是老太太和女孩子不斷的鬥嘴,《小山回家》中是一個民工的北漂生活。

    第五代導演總想通過自己的作品教育觀眾,感染觀眾,所以他們反思歷史。

    他們批評第六代導演的圈子太小,思想淺薄,太過小資情調和自我意識太濃。

    第六代導演覺得自己是在紀錄生活,直面生活,更為貼近,深入平民百姓的內心。

    第二個特徵是原創性,第六代導演的劇本基本上都是原創,導演自己寫劇本。

    所以他們的片子往往給人感覺很粗糙,文學性很差,看起來不知所謂。

    第五代導演最擅長是拿小說改編成電影,是拿來主義的典型代表,這樣做的好處是有了優秀的小說打基礎,電影更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

    第三個特徵是現時性,第六代導演拍攝的就是現在的生活和感受。

    其他還有個人化風格,都市題材和碎片化的表達方式等等,都是第六代導演的特徵。

    國內電影人對第六代導演的研究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這批導演往往是八十年代末期從藝術院校畢業,被分配到各大電影製片廠。

    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適應電影製片廠僵化的體制,就想衝出去,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也就是所謂的地下電影。

    他們要麼自己籌集資金,要麼接受國外的資金,由於資金匱乏或者受到環境限制,他們拍攝的往往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或者說是同性戀等禁忌題材。

    這類題材容易得到國外的投資,在歐洲有市場,容易拿到電影節的獎項。

    其實,他們走的還是第五代導演的老路,那就是拍電影到國外拿獎,只是第五代導演是主流,而他們是非主流。

    《我們倆》和《小山回家》這兩個劇本中《小山回家》的第六代導演的特徵更為明顯。

    《我們倆》由於是出自女性視角,更具有溫情,容易被觀眾接受,雖然是一部小眾電影,卻有著難以言說的深沉感情。

    在這兩個劇本裡,鄭洞添傾向於《我們倆》。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能通過平淡細碎的日常生活表達這個主題,非常不容易,拍得好的話,會成為一部好電影。

    只是,如果在影院放映很難獲得理想的票房成績,只能走參加電影節的路子。

    鄭洞添決定親自做這部畢業作品的藝術指導,他覺得這個劇本還不夠生活化,還需要修改,要真正的接地氣才行。

    既然要拍一部好電影,那就要嚴格要求,精雕細琢,反正在學校裡有的是時間慢慢打磨。

    林曉玲在暑假期間寫好了劇本,開學的時候交給了鄭洞添,沒想到鄭教授很不滿意,要她繼續修改,還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這應該是一個好現象,說明鄭教授很看重這個本子,否則也不會這麼費心了。

    心情不錯的曉玲同學到食堂吃飯,腦子裡還想著自己的電影,迎面碰到了一個女生,這女生有點瘦,有點黑,其貌不揚的樣子。

    她認識這個女生,和她一屆,都是93年進的電影學院,表演系的學生。

    以前倒是沒注意,現在看起來外形和《我們倆》裡那個倔強的女孩子還真有點像,聽說這女孩學過畫畫,和劇本裡的角色一樣。

    「喂,徐晶蕾,想不想拍電影?」林曉玲向對面的女孩招呼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11
第二百七十七章 恰同學少女

    徐晶蕾是京城人,父親開了一家製作霓虹燈的小加工廠,家境還行。

    她學過書法,後來學習畫畫,一心想考京城戲劇學院舞美系和工藝美院,不過都落榜了。

    在戲劇學院門口,她被人誤認為是考表演系的考生,這讓徐晶蕾有了去考表演系的念頭,隨後她參加了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系的考試,還真的被錄取了。

    不過,進入電影學院後,她發現自己並沒有表演的慾望。

    也許是表演系的女同學都比她漂亮,讓她有些自卑,也許是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表演,不想每天去朗誦,去排演小品。

    她總覺得自己和表演系的氛圍格格不入。

    在電影學院學習期間,她比較另類,不合群,不化妝,不穿鮮亮的衣服,大多數時間穿著一條背帶褲,低著頭獨來獨往的走在校園裡。

    無論在老師還是同學眼裡,她都很普通,學習也很普通。

    既沒有生動的表演,也跳不出優美的舞姿,面黃肌瘦,一臉病殃殃的模樣,和表演系那些肌膚光鮮水潤的女生都不一樣。

    在班級裡更像是個小透明,連她自己都懷疑是不是選錯了專業。

    到了大三,班裡已經有同學外出接戲了,拍戲回來總是說著拍戲怎麼辛苦,導演怎麼凶,這其實也是一種炫耀。

    徐晶蕾安靜的聽著,心裡有些迷茫。

    也有劇組到學校裡找演員,大多是選擇四年級,或者是漂亮的女生,她有幾次鼓起勇氣去試鏡,都沒有結果。

    所以當她聽到有人要找她拍電影的時候,極為驚訝。

    她知道林曉玲,這一屆導演系的風雲人物,大家雖然不是很熟絡,不過都是一屆的學生,開會啊,學校的集體活動啊,在女生宿舍啊,經常見面。

    「你找我拍電影?」徐晶蕾懷疑道。

    「是啊,我覺得你很適合我劇本的女主角,我正在拍畢業短片。」林曉玲確認道。

    這麼一說,徐晶蕾放下心來。

    畢業短片一般都是學校的學生自己拍的片子,不算是正式的電影,大多是一二十分鐘的片長,她看過不少前幾屆學生拍的片子,都不怎麼樣。

    而且,拍這種短片沒有片酬,就是積累經驗,同學之間互相幫襯。

    既然人家找到自己,她不好拒絕,不能說自己演技差,這個理由有點說不出口,何況只是一個短片,應該沒什麼難度。

    「行啊,到時候叫我。」徐晶蕾答應道。

    「別急著走啊,這是劇本,你先在這兒看著,等我吃完飯咱倆研究研究。」林曉玲把劇本塞給徐晶蕾,朝著食堂走去。

    徐晶蕾剛從食堂裡出來,人挺多,她不想再進去,就坐在路邊的草地上,翻看著劇本。

    作為表演系的學生,看劇本是家常便飯,她原以為是部短片,沒想到非常的正規,上面還有各種批注,一看就是學校老師的點評。

    這是林曉玲剛從鄭洞添哪裡拿過來的,批注都是鄭洞添所寫。

    看著看著,徐晶蕾覺得這個劇本和她以前看的本子不大一樣,很實在,生活化,不浮誇。

    她以前學畫畫,經常騎著車子在京城裡跑,要走很遠的路,雖然沒有在外租房子住,可和她一起學畫畫的學生裡有這種經歷。

    整個劇情很簡單,就是老太太和女孩子的對手戲,非常純淨,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感情戲,她喜歡這種純淨的感覺。

    我能演好麼?徐晶蕾在心裡問自己。

    反正只是一部畢業影片,大家都是學生,不會像在外邊會被導演罵,幹嘛不試試呢。

    她給自己找著理由,和這兩年在表演系的生活一樣,她對自己的表演沒什麼自信。

    每次要上表演課都要努力的說服自己,在表演的時候也是躲在後面,能拖就拖。

    「怎麼樣?我覺得還行,可被鄭教授狠批了一頓,要我修改。」林曉玲走過來,鬱悶道。

    「這是鄭教授的批注?」徐晶蕾驚訝道。

    鄭洞添在電影學院頗具聲望,培養了不少青年導演,他的思想比較開放,作為一名老師,他不會有所偏向,既支持第五代導演,也支持第六代導演。

    他甚至認為電影學院應該研究娛樂片,要把娛樂電影拍的更有藝術性。

    徐晶蕾聽說林曉玲是鄭洞添的得意弟子,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是啊,你有什麼想法?咱們聊聊。」林曉玲在一旁的草地上坐下,詢問道。

    「這個角色是個外地女孩,我是京城人,怕不合適吧?」徐晶蕾擔心道。

    「你們表演系不是要求演什麼像什麼麼?就是個角色轉換,沒什麼難的,對你來說應該很輕鬆啊。」林曉玲理所當然的說道。

    曉玲同學是第一次拍劇情片,以往拍的都是紀錄片,紀錄片不需要演員的表演,只要把發生的故事忠實的記錄下來就行了。

    再說了,她接觸到的都是姜聞和葛尤這種表演接近滿級的演員,次一點的也都很有表演天賦,所以覺得角色轉換沒什麼難的。

    一個好的演員的確是演什麼像什麼,可拿這個標準要求電影學院的學生就有點超標了。

    那是你不知道我在班裡的情況。

    徐晶蕾頗為無奈,不過她也有點倔脾氣,既然林曉玲覺得她能行,那就試試看唄。

    看這部影片的拍攝計劃要兩年的時間,每個季度都需要拍攝,給她留下很多準備的時間,倒是適合她目前的狀態。

    這麼想著,她就不提能不能演好的話題了,而是和林曉玲討論起劇本來。

    徐晶蕾學過畫畫,對劇本中女孩子角色的設定能給出意見,喜歡畫畫的女孩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小習慣,房間裡會怎麼佈置。

    學畫畫的女孩房間的牆上不可能空蕩蕩的,一定會有名畫的印刷品和自己得意的塗鴉。

    她還根據自己的性格調整劇本中的對話,使其更符合人物的設定。

    就這樣,《我們倆》的劇本逐漸的豐富和完善起來。

    兩個女生坐在學校的草地上,互相討論著,不時發出清脆的笑聲,散落在秋日的陽光裡。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13
第二百七十八章 滿月酒

    9月24日,徐晶蕾被林曉玲拉到了友誼賓館,來參加她小侄女的滿月酒。

    經過半個月的相處,她發現林曉玲性格活潑,對人很熱心,沒什麼心機,是那種有什麼就說什麼的人,這算是京城女孩的共同點。

    相對來說,她自己就有點小封閉,不怎麼放得開,沒什麼知心的朋友。

    來到友誼賓館,徐晶蕾發覺她其實並不瞭解林曉玲的家庭情況。

    她原本以為只是一場普通的親戚朋友參加的飯局,沒想到在這兒看到了眾多演藝圈的前輩們,她跟在林曉玲身後,和這些人打著招呼。

    姜聞、葛尤、陳導明,張國粒、劉曉青、徐繁、陳曉藝、劉焙……

    這兒是金牛獎的頒獎典禮麼?

    「曉玲怎麼才來,還等著你這做姑姑的給孩子送福氣呢。」葛尤詢問道。

    「我從學校坐公交車來的,等了半天車呢。」林曉玲解釋道。

    「禮拜天也在學校啊,平時可沒見你這麼用功。」葛尤取笑道。

    「尤哥,我要拍自己的電影了,當然要用功了,正在改劇本呢。」林曉玲得意道。

    「曉玲都要拍電影了,我才拍了一部片子,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得了。」姜聞感慨道。

    「我拍的是畢業影片,投資很少,哪能和姜哥你比啊,你那片子票房都過二千萬了,快趕上好萊塢大片了,我們學校的老師都說你拍得好呢。」林曉玲稱讚道。

    「你這孩子,說什麼大實話。」姜聞玩笑道。

    《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還不到一個月,票房就過了兩千萬,觀眾的觀影熱情不減,讓大家看到了國產電影的希望。

    徐晶蕾看著林曉玲和這些成名的演員說說笑笑,關係親密。

    在另一邊,她看到了不少華國電視台的主持人,以前只在電視上才看得到。

    坐在前面的那個人好像是京城電影製片廠的廠長韓三評,徐晶蕾在電影雜誌上見到過。

    感覺京城半個演藝圈的人都過來了,這也太誇張了吧。

    在徐晶蕾沒看到的地方,還有文化部的官員,慕致遠外孫女的滿月酒,大家總要來捧場。

    這次能來這麼多人,和林子軒平日裡低調圓融的處事態度有關,他盡可能的不去得罪人,也不去斷別人的財路,講究共贏。

    大家喜歡和他合作,就不會把關係弄僵,留著幾分情面。

    出門在外,尤其是在生意場上,只要沒有生死大仇,一般都是和氣生財,很少置氣。

    徐晶蕾還看到了一位讓她意外的人物,她和林曉玲說了兩句,就走了過去。

    「俞老師,你不是在美國留學麼?什麼時候回來的?」徐晶蕾驚訝道。

    眼前的人是俞菲鴻,也是徐晶蕾的老師,在電影學院,她教了徐晶蕾一年的表演課程。

    兩人的年紀其實只相差三歲,不過一天做過老師,那就要稱呼老師。

    「小徐也來了,我剛回國,接了一部戲。」俞菲鴻回應道。

    俞菲鴻在洛杉磯接到林子軒郵寄過來的劇本,還有一份說明。

    在《臥虎藏龍》中,俞秀蓮這個角色的戲份不如玉嬌龍,不過這個角色有著自己的特色,擁有華國傳統女性含蓄和堅韌的性格。

    更何況,《臥虎藏龍》只是其中一個故事,在另外的故事裡,俞秀蓮是不折不扣的主角。

    可以說,這個角色非常豐滿和完整,內心裡有矛盾和衝突,情感上更是糾葛不斷。

    俞秀蓮出身鏢局,容貌美麗,武藝高強,自幼便和孟思昭有了婚約,李慕白並不知情,對俞秀蓮一見鍾情。

    誰知道孟思昭失蹤,俞秀蓮嫁入孟家,猶如守活寡一般。

    李慕白便去尋找孟思昭,在京城和用了化名的孟思昭成了好友,孟思昭替李慕白決戰,重傷而死,臨死前把俞秀蓮托付給了李慕白。

    在情義之間,李慕白選擇了後者,和俞秀蓮結為異姓兄妹。

    俞菲鴻認真的研究了這個角色,覺得很有挑戰性,就答應下來,返回國內。

    她前幾天到張紀鍾那兒試鏡,不得不說,俞菲鴻的古裝扮相極有韻味,很有大家風範。

    張紀鍾覺得俞菲鴻的美貌是夠了,還少了點剛毅,劇中的角色畢竟是江湖兒女,性子剛烈,總體上他很滿意,這個角色算是定下來了。

    在洛杉磯的時候,俞菲鴻對林子軒還不瞭解,這次受邀參加林子軒女兒的滿月酒,才真正瞭解了林子軒在京城演藝圈的人脈。

    今天來的這些人裡並不是說都是林子軒的好朋友,但他們能來就代表著一種態度。

    她和徐晶蕾聊了幾句,才知道林子軒的妹妹就在電影學院上學。

    林曉玲找到林子軒和慕姍姍,抱起小侄女逗弄著。

    小嬰兒對發生的事情毫不知情,她不知道這是為她舉辦的滿月酒,只是睜著眼睛看四周。

    林子軒是今天最忙碌的人,他有些後悔,請的人太多也不好,每個人都要照應到,光是喝酒他就覺得撐不下去了。

    看著客人差不多來齊了,林子軒和慕姍姍抱著女兒出來,在大廳裡說了幾句祝福的話,然後就是一桌桌的走過去。

    大家看著小嬰兒,送上各自的祝福,起哄讓林子軒喝酒。

    這可是女兒的滿月酒,他不喝誰喝。

    等來到俞菲鴻這一桌的時候,他喝的差不多了,就想著緩一緩。

    「小俞,回京城還好吧?要是沒住處劇組可以幫著安排。」林子軒應酬道。

    「我在京城有朋友,就不麻煩林總了。」俞菲鴻婉拒道。

    「那行,有事你說話,千萬別客氣。」林子軒客套一句,然後看著旁邊的徐晶蕾,「你是?」

    「老哥,這是我同學,叫徐晶蕾,是我新片的女主角。」林曉玲在一邊介紹道。

    「哦,歡迎,別拘束,隨便些。」林子軒招呼道。

    他看著俞菲鴻和徐晶蕾站在一起,不由得冒出來一個念頭,讓徐晶蕾演玉嬌龍怎麼樣。

    這時候不好說這個,林子軒繼續趕往下一桌,慕姍姍倒是察覺到了什麼。

    「那女孩怎麼了?」慕姍姍奇怪道。

    「沒事,就是覺得她適合演個角色。」林子軒回答道。

    兩人沒有多聊,繼續接受客人的祝福,為女兒祈求福氣。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14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藝傾向的女讀者

    看著林子軒從面前走過,徐晶蕾還是有點難以置信。

    她認識林子軒,這麼說可能不準確,應該說她看過林子軒寫的小說和電視劇。

    從最初的《頑主》到剛剛出版的《臥虎藏龍》,甚至是幾篇不太被人關注的童話故事和詩歌,她都讀過,更別說像《編輯部的故事》這種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了。

    那時候她還在讀高中,課餘時間學畫畫,喜歡讀書,是一枚標準的文藝女學生。

    有一次在《京城文學》上看到《頑主》,她覺得這作者寫的東西和其他人不一樣,特逗。

    後來偶爾在一期《詩鐫》上看到了林子軒寫的詩,對她觸動很大,尤其是那首《當你老了》,深深打動了她文藝的內心。

    從那時候起,她就開始關注這個作家,尋找這個作家的作品。

    看《頑主》的時候把她逗樂了,看《活著》的時候把她弄哭了,她還看了那麼多的電視劇,覺得只要是林子軒製作的電視劇都是那麼好看,那麼貼近生活。

    時間長了,她成了林子軒的忠實讀者。

    作為一名有文藝傾向的讀者,她想在書裡和作者交流,通過文字來瞭解作者,而不是像那些追星的女孩一樣一定要得到偶像的簽名。

    她覺得這樣更為純淨和美好,不會因為見到作者而失望,萬一作者是個禿頂的老頭呢。

    不過徐晶蕾還是見到了林子軒,或者說見到了林子軒的照片,那是在一本叫做《我在美國的180天》的圖書裡,作者是林子軒的愛人。

    對於要不要買這本書她猶豫了很久,那時候她剛上電影學院。

    一方面她不想打破自己的幻想,另一方面她又非常的好奇,因為林子軒平時極為低調,在報紙上很難找到他的照片。

    就算是有一兩張合影,也是站在不顯眼的位置,不仔細看沒人認得出來。

    他在為人處世上都是如此,在被人抨擊的時候,也很少回應,總是沉默應對。

    這也是徐晶蕾喜歡這個作家的原因,她覺得這樣很好,好的作品總會有人欣賞,沒必要和人爭來爭去,時間會證明一切。

    如果林子軒在報紙上和其他評論家展開罵戰,她或許會有些失望。

    在經過一番糾結後,她還是買了那本書,想從一個側面瞭解自己喜歡的作家。

    好在林子軒沒有讓她失望,書裡有不少林子軒和慕姍姍的照片,倆人站在一起是那麼的般配,笑容是那麼的甜蜜。

    還有林子軒寫的序言,對文藝女青年來說有著極大的殺傷力。

    徐晶蕾在心裡默默的祝福著。

    她原本以為自己和林子軒就是讀者和作家的關係,不會在生活中相見,在她的幻想中,或許有一天在京城的街頭,她會和林子軒擦肩而過。

    她會回頭看上一眼,而林子軒不會知道她是誰。

    這就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結果,更像是一個文藝女青年的白日夢。

    然而,生活往往比戲劇更具有戲劇性。

    在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一個她根本想像不到的場合,她和自己喜歡的作家就這樣面對面的見到了,還說了句客套話。

    半個月前,在電影學院,當林曉玲叫住她的時候,徐晶蕾不會預料到今天。

    「我老哥就有座四合院,到時候咱們可以在哪兒拍攝,過幾天我帶你去看看,你想想該怎麼佈置房間。」

    徐晶蕾想到了林曉玲說過的話。

    那時候她還沒什麼感覺,現在她知道了林曉玲口中的「老哥」就是林子軒,她要到林子軒家裡去佈置一個拍戲用的房間。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為了拍戲她會經常的出入林子軒的家裡。

    突然間就要和喜歡的作家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徐晶蕾真不知道是喜是憂,竊喜總是有的,但也有點擔憂,不知所措。

    對徐晶蕾來說,這無疑是她二十年的人生裡最為戲劇性的一天。

    「小徐,別愣著了,坐下來吧。」俞菲鴻在一旁提醒道。

    「哦,好的,俞老師,你要拍的戲是他製作的啊?」徐晶蕾沒話找話道。

    「是啊,林總寫的小說,是部武俠劇,叫《臥虎藏龍》,我覺得還行。」俞菲鴻回答道。

    「《臥虎藏龍》要拍電視劇了?」徐晶蕾驚訝道,「不是才出版麼?我還買了一本呢。」

    「幾個月前的事了,那時候林總在洛杉磯就問過我,我看了劇本才答應下來。」俞菲鴻解釋道,「看不出小徐愛看武俠小說啊,這可不像你,我以為你都是看那種文藝小說呢。」

    「我就是隨便翻翻。」徐晶蕾尷尬道。

    如果這部武俠小說不是林子軒寫的,徐晶蕾可能根本就不會買來看,不過她看過之後沒有失望,反而覺得寫的很好。

    小說中涉及武林和打鬥的部分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人和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尤其是其中的京味,看著很舒服。

    想到這兒,徐晶蕾回頭看了看在其他桌子上敬酒的林子軒,以及在林子軒旁邊抱著孩子的慕姍姍,還真是很般配的一對兒。

    不過看到林子軒有點微醉的模樣,她不由得在心裡嘀咕,少喝點吧。

    不知不覺間,她又開始發愣了。

    俞菲鴻在旁邊看著,也不覺得奇怪,當初她教徐晶蕾的時候,就覺得這女孩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似乎總處在一種迷茫的狀態。

    這種氣質適合出演一些文藝片,戲路不寬但很有潛力。

    酒席結束,林曉玲幫著林子軒把客人送走,和徐晶蕾告別,並沒有注意到同學的異樣。

    徐晶蕾走出友誼賓館,前往公交站台,她不想回學校宿舍,想先回家一趟。

    她家在朝陽區,友誼賓館在海澱區,等她坐公交車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夕陽西下的光景,她來到自己的房間。

    在她的房間裡,牆上有她寫的毛筆字,還有幾幅繪畫。

    徐晶蕾打開一旁的小書櫥,裡面有她收藏的雜誌和書籍,這些雜誌都發表過林子軒的作品,她拿出來一本,靜靜的翻看著。

    就像是翻看著從前的時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