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71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2 09:37
第三百章 禮物

    林子軒給女兒講的故事叫做《小雪的大冒險》,主角名叫林小雪。

    人物設定是這樣的。

    林小雪出身東方的術士世家,她的父親是崑崙山上最強大的術士,她的母親是崑崙山上的聖女,她自幼就極具法術天賦,能夠施展各種小法術。

    她有一隻叫做小紅的寵物。

    小紅看起來只是一隻滿身紅色羽毛的小鳥,其實是崑崙山上的守護者火鳳凰,一旦變身會噴射出高溫火焰,非常兇猛。

    小雪的性格古靈精怪,喜歡作弄崑崙山術士學院的同學,讓老師和同學都苦惱不已。

    在她十歲那年,東方的術士學院和西方的魔法學院為了增進彼此的溝通和瞭解,準備互相派一名學生到對方的學校學習。

    小雪被術士學院的老師和同學一致推薦,成為了交換生,前往西方的魔法學院進行為期六年的學習,只有放假的時候才能回來。

    這讓小雪很高興,終於能離開崑崙山這個地方了,外邊一定會更好玩。

    在西方有好幾家魔法學院,她通過抓鬮的方式選擇了霍格沃茲魔法學院。

    林小雪告別父母和同學,拿著霍格沃茲魔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帶著自己的寵物小紅,乘坐飛機來到了遙遠的英國,在倫敦的火車站上碰到了一個叫做哈利的十一歲男孩。

    就這樣,小雪在魔法世界的大冒險正式開始了。

    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她本性不改,利用小法術作弄同伴,惹出不少的麻煩,也幫助了很多人,在哈利和伏地魔的鬥爭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法術實力。

    她和火鳳凰聯繫的非常緊密,能夠借助鳳凰強大的法力,不過使用後要休息很久。

    六年後,林小雪順利畢業,告別了魔法學院的朋友,回到了崑崙山上。

    等待她的是下一次更大的冒險。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友情的故事。

    在林子軒的那個世界,有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小說,現在他把小雪這個人物加入到故事裡,主角變成了林小雪,相當於是一個同人故事。

    至於這個同人故事能不能火爆,能不能改編成電影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是他送給女兒的一份禮物,只要女兒喜歡就行。

    其實想想東方的法術和西方魔法之間的戰鬥,還是挺有意思的。

    再說,這個故事還能有其他的續篇。

    比如歐洲神話篇,林小雪和聖鬥士一起拯救雅典娜,或者異界戰爭篇,林小雪穿越到異界幫助霍比特人護送魔戒。

    「這不公平,你寫了這個故事,女兒長大後肯定和你親,就不理我了。」慕姍姍抱怨道。

    「要不這樣,我寫大綱,你寫裡面的細節,就是編故事,可以慢慢來。」林子軒提議道。

    「那我試試吧,寫不好可別怪我。」慕姍姍答應道。

    慕姍姍就是說說而已,也不會真的就自己來寫,重要的是能參與其中。

    她覺得能夠創作一個和女兒相關的人物故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就像是家庭遊戲,以後回想起來一定會充滿溫馨。

    她現在還不知道這個故事有著極為龐大的背景設定和世界觀,有著眾多的人物譜系,以及各種魔法和奇異的生物。

    一切的源頭就是從這一年的除夕夜,從一個小女嬰的睡前故事開始了。

    大年初一,照例是互相拜年,不過以前會上門拜年,現在更流行電話拜年。

    這是因為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像四合院這種聚居的居住方式越來越少,大家都不願意走動了,在電話裡聊上兩句就行了。

    老一輩人還有著見面拜年的傳統,覺得親近,年輕人就無所謂了。

    吃過飯,林曉玲出門逛廟會去了,林子軒原本也想帶著女兒去湊湊熱鬧,慕姍姍覺得人太多,太擠了,等過兩年女兒大一些再去好了。

    兩人在家裡看起了滬城電視台的新春晚會。

    滬城電視台的新春晚會比華國電視台的春節晚會推遲一天,在年初一的晚上播出。

    1986年,總局電視部門下達了一個指示,禁止各地方台在除夕制播同類的晚會節目,這個政令幫助華國電視**家壟斷了除夕夜的時間段。

    在這個時間段內,地方電視台只能轉播華國電視台的春節晚會。

    這個指示不僅保證了華國電視台的壟斷地位,還帶來了極為龐大的廣告收益。

    據說在華國新聞之後,春晚之前這段時間獲得的廣告收入就能夠養活一個小地方台一年。

    雖然這幾年春晚的廣告收入一直在增長,但預算沒有增加。

    導演需要靠這筆多年不變的預算資金,調動一個加上演員約有上千人的團隊,而且所有的參與者都是本行業內頂尖的人才。

    這無疑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明星們參加春晚不是為了錢,絕大多數演員的演出報酬不超過一千塊,只有那幾個台柱子,報酬才會有三千塊。

    不少演員寧願不要報酬,只要能上春晚,很多演藝公司都願意出錢讓旗下的演員露臉。

    春晚已經從最開始的自娛自樂,為百姓辦春晚,成為了創收的工具。

    既然能賺那麼多錢,為什麼不辦春晚呢?

    地方電視台不甘示弱,不想讓春晚這塊大蛋糕被華國電視**吞,就算有禁令,他們也會做各種嘗試,你不讓在除夕夜播出,那我就提前兩天或者推遲播出。

    地方台的節目也不叫春節晚會,他們叫新年大聯歡或者其他的名字,反正就是要鑽空子,辦自己的春晚,提高收視率和廣告收益。

    林子軒和慕姍姍看的是錄像帶,在京城還收不到滬城電視台。

    地方電視台的春晚已經初見雛形,除了滬城本地的節目,他們還邀請了港台的明星,下了很大的本錢,只是和華國電視台的春晚還相差甚遠。

    這就是滬城電視台請慕姍姍主持的原因,想提升自身節目的水平和檔次。

    地方電視台都在想法設法的辦自己的春晚,就是不知道誰會成為第一個挑戰者。

    林子軒倒是有個想法,那就是拍一部賀歲的電視劇,把《編輯部的故事》的原班人馬聚集起來拍一部兩個小時的短篇電視劇,就在除夕這天播出。

    即便無法超過春晚的收視率,也要試試看。

    只是,這個想法要到下一年才能實現了,1996年就這麼開始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11
第三百零一章 機遇

    京城的廟會一向以人多擁擠著稱。

    所謂擠一擠有福氣,大過年的,大家願意出來湊熱鬧,沾沾福氣,這一年就會順順利利。

    其實,每年的廟會都差不多,生活在京城的百姓倒不是為了看新鮮,而是享受這種歡慶的氛圍,畢竟一年只有這一回。

    和朋友三五成群,吃著小吃,跟著人群走走看看,倒也愜意。

    徐晶蕾就在人群之中,她現在還沒有成為大明星,沒有人會注意到她。

    如果等到《臥虎藏龍》在電視台播出後,她走在大街上興許會被人認出來,也可能不會,她覺得自己長了一張大眾臉,放在人堆裡根本就不顯眼。

    這是她比較鬱悶的地方。

    拍《我們倆》的時候倒沒什麼,那個片子講究的是生活化,都不怎麼化妝,只要把臉洗乾淨就得了,越是普通越好。

    但《臥虎藏龍》不同,玉嬌龍是九門提督的千金,不僅要化妝,還要看起來光彩照人。

    每次化妝師為了讓她能在鏡頭前面看起來更光鮮亮麗,都費盡心思。

    徐晶蕾覺得很不好意思,沒辦法,底子差,只能靠化妝來彌補了。

    這不是說她不漂亮,只是氣質不同,她給人一種清純的感覺,離美艷還有一定的距離。

    她本身也不喜歡化妝,覺得清清爽爽的挺好。

    對她來說,拍《臥虎藏龍》的過程就是一種折磨。

    尤其是和陳導明演對手戲的時候,要求特別嚴格,有幾次導演覺得可以過了,陳導明還會讓她再來幾遍,直到過關為止。

    徐晶蕾甚至覺得這位演藝圈的前輩在有意針對她。

    她有著京城女孩的倔強,平時看著柔柔弱弱,但遇到壓力還是能頂得住。

    這部戲她剛開始演的不好,沒有進入狀態,後來越演越順,找到了感覺,雖然還是沒辦法達到陳導明的要求,卻自我感覺還不錯。

    演完《臥虎藏龍》,她回到電影學院,再去表演那些小品,覺得竟然這麼簡單。

    徐晶蕾這才發現這都是拍戲時的收穫。

    同學們覺得徐晶蕾不僅變得自信了,連演技都提高了,看來演技光靠練習沒用,還要真正去拍戲,去實踐才行。

    他們羨慕徐晶蕾還沒畢業就能出演女主角,還能接連的接到戲約,據說著名導演趙寶鋼點名要徐晶蕾出演角色。

    原本在班裡普普通通的女孩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連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俞菲鴻回杭城過年之前,提醒過徐晶蕾,不要演完就算了,要繼續琢磨玉嬌龍這個角色,以後可能還會有出演玉嬌龍的機會。

    徐晶蕾從林曉玲哪兒聽說,林子軒似乎有一個造星計劃。

    林曉玲也不太清楚,就是聽了那麼一耳朵,反正不是壞事,應該是準備大力培養她了。

    徐晶蕾對此有些欣喜,也有些惶恐。

    她的人生從默默無聞一下子進入了快車道,別人需要爭取的角色,她能很容易拿到,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想了很久,她逐漸平靜下來。

    既然有機會為什麼不去抓住呢,每年藝術院校畢業的學生能演戲的不多,即便是從電影學院出來的學生能混出名堂的也是少數。

    徐晶蕾決定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不讓機遇從眼前溜走。

    同樣是電影學院的學生,賈章柯也想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他聽從林子軒的建議,把《小山回家》的錄像帶寄到了香江藝術中心舉辦的獨立短片展。

    1993年,香江市政局舉辦了獨立短片比賽,香江藝術中心主辦了香江自主錄像比賽。

    到了1995年,市政局和藝術中心把兩項比賽合併,成立了獨立短片和錄像比賽。

    這個比賽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新一代的年輕電影人進行獨立電影的拍攝和錄像製作,香江有獨立電影的傳統,很多大導演都是從拍攝獨立電影起家的。

    這個比賽在每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舉行。

    賈章柯把錄像帶寄出去之後,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然而,有天他接到通知,說是《小山回家》在短片展上獲獎了,主辦方讓他去香江領獎。

    至於得了什麼獎他也不清楚,賈章柯就坐火車從京城到了鵬城,拿著香江方面的信函過了海關,來到了香江,找到了比賽的主辦方。

    這個比賽分為五個組,分別是劇情、紀錄片、音樂錄像、實驗和動畫。

    《小山回家》獲得是故事片的金獎,獎金是五萬港幣,這時候港幣比人民幣還要值錢一點,相當於五萬兩千人民幣。

    這對賈章柯來說屬於意外之喜,原本沒想到能夠掙錢,現在總算是回本了。

    賺錢值得高興,更讓他高興的是在這個展會上遇到了不少同行,交流了經驗,還有願意投資獨立電影的投資商。

    獨立電影由於個人化風格太濃,題材小眾,往往沒什麼市場,能賺錢的片子不多。

    投資獨立電影的人要麼是真的喜歡,要麼是想從中尋找有潛力的導演。

    有人看中賈章柯用五萬人民幣就能拍出像《小山回家》這樣的片子,想和他合作,先從低成本的短片開始,再慢慢做大。

    這是一家剛成立的小電影公司,叫做胡同製作,老闆是兩個喜歡電影的香江年輕人。

    經過一番交流,他們願意拿出二十萬人民幣來投資賈章柯拍攝新片。

    《小山回家》的獲獎給了賈章柯信心,讓他覺得自己拍的片子有人欣賞,能賺錢,還拉到了新片的投資,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拍攝新片了。

    賈章柯從香江回到京城。

    他把獲獎得到的五萬塊獎金還給了那些湊錢給他的同學,把其中的三萬塊還給了林子軒,和林子軒說了說這次的香江之行。

    林子軒把錢收下,聽著他怎麼從香江人哪兒拿到投資的。

    二十萬雖然不多,但對於一個還沒有從學校畢業,正處在起步階段的新人導演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很多導演系畢業的學生還不一定能有拍片子的機會。

    「那你以後就準備做導演了?」林子軒詢問道。

    「是啊,我覺得自己挺適合做導演的,我想拍點自己想拍的東西。」賈章柯回應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13
第三百零二章 國際化

    過了年,上班後,有兩個老外來到好夢公司,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員工。

    這家美國的電影公司去年就在京城設立了辦事處,和好夢公司處在同一棟寫字樓。

    林子軒去他們的辦公室發過名片,想瞭解一下電影國際發行的渠道,不過沒談出個所以然來,人家根本不重視像好夢公司這種小型的民營影視公司。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設有亞洲區,亞洲區的總部在香江。

    工作的重心放在香江和日本的電影市場,兼顧東南亞地區,在京城的這個辦事處主要負責和華國的電影行業進行接觸和協調,以推銷自己公司的影片為主。

    他們就算要合作也是和京城電影製片廠這種有實力的國有單位,或者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張億謀和姜聞合作,這樣更有保障。

    這次他們來到好夢公司,是因為《不見不散》這部影片。

    一個是這部電影在華國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還有個原因是影片展現的是在美國生活的劇情,他們覺得如果在美國放映的話,會有不錯的收益。

    美國人或許弄不懂其中的幽默,但在美國生活的華人應該能懂。

    這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的市場部給出的建議,他們對於在亞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電影都會加以分析,並得出結論。

    這部電影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有沒有借鑒的可能,值不值得對導演和演員繼續關注。

    他們建議以低價拿到《不見不散》在北美地區的放映權,這筆生意不會賺太多,對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來說只是一筆小買賣。

    至於好夢公司和馮曉剛這個導演,他們的評價是有一定潛力,可以接觸,保持觀察。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把重點放在張億謀這類導演身上,馮曉剛現在還處在二線水平,沒有在國際電影市場上證明自己的票房能力。

    只是這筆生意沒有談成,《不見不散》的北美版權已經賣出去了,打包價,就是那家劇組在洛杉磯拍攝時合作的美國電影公司。

    「那你們有沒有新的拍片計劃?」老外詢問道。

    當然有啊,林子軒和馮曉剛給老外介紹了一下好夢公司目前的拍攝計劃。

    這不是說林子軒就想和外國人合作,而是如果能得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投資,那電影拍出來之後就不用擔心國際發行了。

    一部電影光在國內放映賺不了多少錢,尤其是在國內市場低迷的時候,還是要國際化。

    外部資金進入內地電影市場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先是來自港台的資金,合作拍片,後來是歐洲電影人投資的藝術電影。

    現在美國的電影公司加入進來,他們更傾向於投資商業電影。

    老外聽了一會,回到自己的辦事處,拿了一疊文件下來,交給林子軒。

    林子軒看了看,這是一整套電影前期籌備的計劃書。

    你這部片子投資多少,要拍多長時間,資金的分配,預期的回報率是多少,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演員,他們的優缺點等等。

    也就是說,你要把整部電影從劇本創作到拍攝過程事無鉅細的寫清楚,還要具有可行性。

    有了這份翔實的計劃書,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會進行幾輪討論,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然後,他們才會決定會不會投資你的電影。

    這就是美國電影公司做事的態度,不像是在國內,林子軒和馮曉剛兩人一合計,覺得拍這個故事不錯,那就拍吧,很簡單的事兒。

    簡單是簡單,就是不夠專業,所謂的拍攝計劃書頂多是一張紙的會議記錄就完了。

    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計劃書是真正的一本書,做完這個,咱們再談投資的事情,他們是把電影當作一個項目來做。

    而且,老外對於馮曉剛拍的京味電影不怎麼理解,為什麼不拍大家都能看懂的電影。

    比如美國電影裡經常出現的主題,個人英雄主義,打擊犯罪,拯救世界等等。

    林子軒有點不知道怎麼解釋,想想讓葛尤穿上紅內褲,在天上飛來飛去的拯救世界,這畫面太美,不忍直視。

    老外還認為你們應該拍攝商業大片,把華國國內有影響力的明星聚集起來。

    他們在好夢公司會議室的牆壁上看到了姜聞的海報,覺得把姜聞、葛尤和鞏莉這些人放在一起拍一部動作片,一定會很有市場。

    老外的想法在美國或許能夠成功,但在華國國內就有難度了,主要還是投資問題。

    「我們不是沒有好的故事,就看你們能投資多少了,你們能投資一億美金,我就有一億美金的故事。」林子軒自信道。

    他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上,哪兒掛著一幅華國地圖,他指著上面的一點。

    「這兒是長城,綿延萬里,是華國的象徵。」林子軒敘說道,「一般人都認為修建長城是為了抵禦草原民族的入侵,其實這兒是外星巨獸入侵地球的通道,長城是地球的最後一道防線,一直以來都有數百萬軍士駐守。」

    這是一個在長城上打怪獸,拯救地球的故事,絕對符合美國電影公司對商業大片的觀念。

    「上百萬人類將士和巨獸拚死搏殺,利箭如雨,炮火轟鳴,這是一場不死不休的戰爭。」林子軒描述道,「想想看,集合華國國內數十位著名演員,還有來自歐美的頂尖明星,加上華麗的特效,震撼的爆破場面,你們願不願意投資?」

    「林,這個故事有創意,你應該把它寫出來。」老外興奮道。

    老外對外星人這類題材格外感興趣,他們願意拍美國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你真打算拍這個片子?」老外離開後,馮曉剛驚訝道。

    「逗他們玩呢,像這種大製作十年內都沒戲,老美不傻,他們一研究就知道成不了,現在拍出來不僅效果達不到,恐怕還會賠本。」林子軒解釋道,「要是他們真願意拍,那對咱們也有好處不是,還能學學拍大片的經驗。」

    「這幾天和老外接觸,發現咱們以前太兒戲了,好萊塢能做到這麼大的規模,靠的就是專業,咱們想要國際化,就要先正規起來。」馮曉剛有所感觸道。

    「一步步的來吧,早晚會有接軌的那天。」林子軒回應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15
第三百零三章 轉型

    馮曉剛說的國際化並不是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接觸後才有的想法,他們以前就討論過。

    他拍了兩部賀歲片,一部在京城,一部在美國,雖然拍攝地點不同,劇情也不相同,可主題基本上一致,都是京味電影,都是小人物在耍貧嘴,逗悶子。

    那麼下一部呢?

    他們已經有了拍賀歲片的成功經驗,要是就這麼放棄非常可惜,可如果一直拍這種片子也不現實,觀眾總會有厭煩的一天。

    該怎麼創新,讓觀眾不至於厭倦,這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是改變創作思路,另起爐灶,拍一個不同的題材,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縫縫補補。

    好夢公司裡,大家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思路。

    有人提出明年香江回歸,要不要拍一部京城人在香江的故事。

    有人說現在電視上戲說歷史劇挺火的,要不咱們拍一部電影版的歷史喜劇。

    還有人覺得應該和港台的明星合作,這樣能擴大電影的影響力和觀眾基本,要是請了劉德樺出演,那劉德樺的歌迷和影迷肯定會看電影,這就是明星效應。

    大家從影片的選材到邀請的明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有一點可以確定,馮曉剛和葛尤搭檔,肯定要拍喜劇片,這有票房保障,很難想像他們拍其他類型電影的結果。

    葛尤覺得倒不一定非要兩人搭檔,也可以換其他男演員來演,興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他現在有點重複自己的感覺,拍了兩部賀歲片差不多了,再拍就沒激情了,都是套路,少了真誠,觀眾或許還會買賬,進影院看電影,那恐怕更多的是一種習慣。

    葛尤想找個不一樣的角色,能突破一下,就算是反派也無所謂。

    林子軒明白葛尤的心態,一個演員,尤其是優秀的演員,都不願意重複自己。

    像張國粒就是這樣,他演皇帝演夠了,在《臥虎藏龍》裡演一個混混挺開心,演的很到位和傳神,他覺得演皇帝很累,演混混反而很輕鬆。

    然而,在這個圈子裡討生活很多時候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有時候為了生計,有時候為了交情,有時候為了能保持自身的知名度,所以,張國粒還會繼續演皇帝,直到找到下一個能被觀眾接受和認可的角色。

    這就是演員的不得已。

    葛尤在京城電影製片廠長大,從小接觸的就是電影廠裡的那些前輩,他學會了前輩們做人的態度,謙虛低調,也學到了前輩們對於藝術的追求。

    他想演一些不一樣的角色,嘗試不同的戲路。

    這個和國內的演藝行業有關,一般來說,在國內只有演悲劇和正劇的演員才會被稱為藝術家,才被認為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喜劇演員往往會被看輕。

    大家普遍認為喜劇演員就是逗樂,不需要怎麼表演,葛尤往哪兒一站,不用說話,觀眾就樂了,這看不出什麼表演功底。

    其實,想把人逗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媒體記者跟著湊熱鬧,每次碰到葛尤,都會問這次的角色有沒有突破?還演喜劇麼?

    專家和影評人一致認為葛尤演喜劇是浪費才華,應該演幾部像《活著》那樣深刻的片子。

    就連葛尤家的老爺子都認為葛尤在重複自己,提醒他要多接一些有藝術性的戲。

    各種因素加在一起,讓葛尤猶豫起來。

    是繼續拍觀眾喜聞樂見的賀歲片,還是拍有深度的影片,這是他要考慮的問題。

    以他現在的知名度,手裡不缺少好劇本,也有藝術電影,至於片酬倒是好說,真遇到合心意的本子,他願意降低片酬接戲。

    不過,如果需要他繼續演賀歲片的話,他也會答應,在這方面,他不怎麼堅持。

    作為電影公司的老闆,林子軒當然希望葛尤一直演賀歲片,這樣才能賺錢,可他和葛尤之間的交情深厚,應該讓葛尤嘗試不同的戲路。

    「尤哥,再拍一部賀歲片,湊成三部曲,明年咱們拍不用在乎票房,自己想拍的片子,我來給你寫個本子。」林子軒承諾道。

    葛尤對林子軒很信任,就答應下來。

    所謂事不過三,賀歲片拍多了,不僅觀眾可能不買賬,導演和演員也會有想法。

    林子軒和馮曉剛商量過怎麼改變,首先不能光拍京味電影,要照顧到全國觀眾,也不能光在國內爭票房,還得向著國際化發展。

    要是沒有長遠的打算,那以後好夢公司的成就有限。

    他們決定再拍一部賀歲片就轉型,不是說以後堅決不拍賀歲片了,而是要找到新路子。

    以前拍電視劇的時候,他們也不是光拍喜劇,也拍過《京城人在紐約》這種劇集,所以,轉型並不困難,關鍵還是劇本和演員要好。

    還有一點就是加強和外界的合作,不僅是京城電影製片廠,還有港台的電影公司,國外的電影公司等等,要走出去,才會有出路。

    華宜廣告公司的王鍾軍一直在關注著好夢公司,去年《陽光燦爛的日子》和《不見不散》都取得了高票房,這兩部片子背後都有林子軒的身影。

    他清楚這不是巧合,那麼多部國產電影,為什麼只有這幾部取得了高票房,很值得深思。

    王鍾軍沒有把投資都放到林子軒身上,他明白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也在關注著其他的影視公司和導演,試圖尋找投資的機會。

    在得知好夢公司要製作第三部賀歲片的時候,他猶豫過。

    這和一部電影的續集一樣,續集往往都很難達到前作的水平,第三部還是葛尤主演的賀歲片能不能繼續取得好成績,這是一個未知數。

    在經過前兩部馮氏賀歲片的鋪墊後,觀眾有了較高的期待值,如果發現片子的質量不如預期,口碑就會下滑,直接影響到票房。

    王鍾軍對此保持謹慎的態度,相對於電影,他更願意投資火爆的電視劇市場。

    《臥虎藏龍》這部劇集的製作接近尾聲,就要在電視台播出,他很期待。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17
第三百零四章 市井化的江湖

    在《臥虎藏龍》這個項目上,王鍾軍比林子軒更為上心。

    這是他參與投資的第一部電視劇,想從中學到影視製作方面的經驗,為華宜廣告公司今後在影視圈發展打下基礎。

    林子軒製作過很多部電視劇,心裡有底,就不那麼的勞神費心。

    和王鍾軍不同,他對這部電視劇的期望值不高。

    原著的武俠小說還不被大眾所熟知,李慕白和玉嬌龍的人物形象還沒有深入人心,觀眾或許都不知道這兩人的來歷,這時候拍出來的電視劇只是起到一種推廣普及的作用。

    只要能達到這種效果,他就滿足了。

    想要讓更多的觀眾看到《臥虎藏龍》,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華國電視台播出。

    有張紀鍾導演,陳導明主演,林子軒製作的電視劇,質量上有保障,思想內容上沒問題,想在華國電視台播出並不困難。

    他們在台裡都有關係,關鍵是在華國電視台的哪個頻道,哪個時段播出。

    這主要是看台裡面的意思,願不願意推廣武俠片。

    華國電視台總能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能帶動不同類型電視劇的創作風潮。

    它播出《渴望》,都市情感劇火了,播出《編輯部的故事》,情景喜劇火了,播出《戲說潛隆》,戲說歷史劇一拍就是好幾年。

    這就是國家級電視台的影響力。

    當然,不是說所有在華國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都能大火,真正引起轟動和熱議的劇集就那麼幾部,主要還是看電視劇的質量,以及能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電視台只是一個播出平台,百姓才是最終的評委。

    各地的電視劇製作單位都盯著華國電視台,想從中瞭解觀眾的喜好。

    華國電視台作為國家級媒體,在選擇播出電視劇方面有很多的限制。

    比如某一年是解放戰爭勝利多少週年,就會播出大量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今年和明年表現香江回歸,或者一國兩制的片子,很容易在綜合頻道的黃金檔播出。

    這幾年,華國電視台開通的頻道數目越來越多。

    今年一月份,第八頻道面向全國各地播出,這個頻道叫做文藝頻道,以播放電視劇為主。

    林子軒打算把《臥虎藏龍》放到華國電視台剛開播的第八頻道播出,目前第八頻道的播出資源不多,應該能爭取到晚上八點的黃金檔。

    除了華國電視台,以藝術中心和各地電視台的關係,把《臥虎藏龍》推銷出去不成問題。

    所以,他不擔心能不能收回成本,他在乎的是這部電視劇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

    《臥虎藏龍》前傳拍攝的籌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之中,在此之前,林子軒讓張紀鍾帶著武術指導到香江一趟,和香江的同行交流經驗。

    目的就是怎麼把武戲拍的更好看。

    內地的武俠劇在人文和場景上更勝一籌,但在武打動作和節奏把握上不行。

    這麼說吧,內地的武俠劇太過注重文戲,給觀眾冗長拖拉的感覺,不夠利索。

    香江的武俠劇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段打戲,每一集裡基本上都會有兩到三場打戲,這種安排迎合了觀眾的需求。

    觀眾看武俠劇不是看兩個人在哪兒囉哩囉唆的講道理,而是想看打來打去的鏡頭。

    既然觀眾愛看打戲,那為什麼不增加大量的打戲呢,從頭打到尾不是更好,觀眾看的爽,收視率一定會高。

    這牽扯到投資的問題。

    拍文戲就是幾個人在哪兒對話,花錢少,拍武戲需要大量的準備,武打道具啊,替身啊,萬一有人受傷還要治療,耽誤時間不說,這都需要花錢。

    即便是香江的劇組也不願意拍大量的武戲,所以掌握其中的節奏很重要。

    林子軒安排張紀鍾到香江交流是為了提高第二部電視劇的整體製作水平,在武俠劇這方面,咱們不妄自菲薄,也不能認為自己拍的就好。

    對香江武俠劇好的方面要學習,如此才能有所提高。

    《臥虎藏龍》的前傳有三十集,講的是李慕白、俞秀蓮和孟思昭三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古今傳奇》上還沒有連載完,不過劇本已經出來了。

    小說和劇本不同。

    小說中不會有那麼多的對話,更多的是心理描寫,劇本為了讓觀眾看明白,弄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就需要大量的對話進行解釋。

    總不能一直使用旁白解說吧,那樣觀眾容易出戲。

    林子軒只要給出故事大綱和人物譜系,編劇就能把劇本給寫出來,不一定要和小說完全一致,可以自由發揮。

    隨著《臥虎藏龍》前傳的連載,讀者對於這個江湖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這個江湖和港台武俠小說中的江湖略有差異,更為市井化和世俗化。

    或者說是平民武俠。

    在港台的武俠小說中,大俠往往是孤傲的,生活在離平常人很遠的地方,幫派都很厲害,甚至凌駕於官府之上,謀殺官員在武林人士看來是正常現象。

    但在《臥虎藏龍》這個系列的武俠小說裡,武林人士並沒有脫離日常生活,學武功只是為了討生活,比如俞秀蓮就是依靠走鏢為生。

    小說中也有幫派,但這個幫派並不算強大,他們要生活就要處理好和官府的關係。

    官府和權貴同樣會結交江湖人士,兩者的關係相當融洽,而不是對立。

    舉例來說,在現代社會,公安局也需要幾個社會上的混混做眼線,一旦出了案子,好查明真相,對於混混之間的私鬥,公安局一般不怎麼管。

    這就是市井化的江湖,沒有為國為民舍生取義的大俠,說到底,大家都是為了生活而已。

    這種武俠小說看起來更貼近生活,更為可信。

    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讀者覺得裡面沒有神奇的武功,這個大俠也不夠灑脫,不殺伐果斷,猶猶豫豫,一點都沒有大俠的樣子。

    一部小說原本就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這個系列的武俠小說在國內的影響日益增加,林子軒相信經過小說和電視劇的傳播,李慕白和玉嬌龍的角色一定會大放光彩。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19
第三百零五章 忙碌和閒適

    華影公司把《不見不散》的票房收入打到了好夢公司的賬戶上,林子軒先把大家的分紅給發了,剩下的資金留著拍攝新片。

    還有一部分資金用來經營飯館。

    那家叫做「不見不散」的飯館正在裝修,他們沒找專業人士來做設計,就按照老京城飯館的樣式來,看著有種親切的感覺。

    其中有個包間是留給他們自己的,不對外開放。

    林子軒和慕姍姍住在附近,有空會過去看看,幫著參謀參謀。

    什剎海自從九二年被劃為京城歷史文化風景區之後,走的是休閒旅遊的路子,飲食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周圍的飯館和酒吧漸漸多了起來。

    這裡的酒吧和三里屯不同,那片在使館區,吸引了不少老外,想和老外勾搭的都去那兒。

    什剎海這片以大學生和京城本地人為主,是有小資情調的文藝青年的聚集地。

    飯館請了京城本地的大廚坐鎮,加上一眾明星的號召力,生意想來會不錯。

    裝修接近尾聲,四月底就會開業,慕姍姍和賀姐閒聊著。

    賀姐原本在學校教美術,對繪畫有興趣,經常逛美術館,她覺得在飯館裡掛上幾張水墨畫應該很有格調,不能光掛著明星的照片,太俗氣了。

    想來她年輕的時候是一位標準的文藝女青年。

    葛尤對此持贊成態度,認為老飯館和水墨畫正般配,平常在家裡估計也是這樣。

    中午吃了頓飯,賀姐下廚,手藝不錯。

    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午後,就這麼邀上幾位至交好友,喝喝茶,聊聊天,也很不錯。

    「曉剛就不行了,他是個大忙人。」葛尤心情愉快道。

    京城大學生電影節這兩天開幕,馮曉剛要去參加活動,他是華國電影導演協會的成員,還是裡面的一個小幹部。

    林子軒和葛尤同樣是電影協會的成員,一個是編劇協會,一個是演員協會。

    不過他們兩個對於協會的活動不怎麼積極,也沒想著能夠在協會裡撈個一官半職。

    馮曉剛就踴躍一點,他喜歡那種熱鬧的場面,願意為組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起來似乎是個熱心腸,其實他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他覺得就算自己得不到電影專家和影評人的認可,只要能混到導演協會的高層,照樣能在這個行業裡出人頭地,受人敬仰。

    張億謀都混到導演協會副會長的級別了,他不能太落後了。

    當然,他一般不承認自己有這種小心思,說起來還是為了華國的電影事業而奮鬥。

    尤其是大學生電影節,他更要參與,因為他拍的片子在大學生中最受歡迎,如果他能拿獎的話,那在大學生電影節上的可能性最高。

    「興許這次的大學生電影節還能給馮哥頒一個最佳導演獎呢。」林子軒調侃道。

    「這個不好說,現在的電影節越辦越多,獎項五花八門,沒以前純粹了。」葛尤謹慎道。

    京城大學生電影節創辦於九三年,以大學生的喜好作為評判的標準,講究年輕化和時尚化,更像是一個文化娛樂活動。

    在華國電影行業內部,還是以金牛獎最為正規和專業,大學生電影節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尤哥,你要放鬆心態,以目前的情況看,以後會進入一個娛樂化的時代,咱們以前拍電影不用跑宣傳,現在就要想方設法的宣傳,這個圈子沒那麼純粹了。」林子軒提醒道。

    「不管怎麼娛樂,電影它還是一門藝術,我只要把片子拍好就成,其他的就歸你們管了。」葛尤樂呵呵的說道。

    這麼想也沒錯,電影始終還是要看質量,這是最為根本的東西。

    傍晚時分,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家,聊起了一件事。

    香江的鳳凰衛視在三月底開播了中文台,面向全球華人播出,鳳凰衛視知道慕姍姍不會前往香江工作,他們就想和慕姍姍合作製作一檔節目。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鳳凰衛視董事局的主席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

    他想用廣播學院畢業的主持人。

    慕姍姍的職業履歷很出彩,在華國電視台主持過頗具影響力的節目,在國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還有在美國進修的經歷。

    她看問題的角度和觀點更為開放,適合做一檔面對全球華人的節目。

    這些年,電視行業的發展很快,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視。

    老百姓從電視裡瞭解各種資訊,包括國家大事和明天會不會下雨,同時還有無數的廣告。

    「他們的意思是和我合作製作一檔關於國內的節目,主要是介紹國內百姓的生活狀況。」慕姍姍敘述道,「他們會提供資金支持,我負責節目的編導工作。」

    「這是好事啊,他們怎麼不和華國電視台合作?」林子軒疑問道。

    「他們想要更為民間的態度,拍攝百姓更為真實的生活狀態。」慕姍姍解釋道。

    「那可以拍一檔旅遊節目,讓記者到國內四處採訪,通過親身體驗來展現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當地的飲食文化。」林子軒提議道,「咱們國家這麼大,一個地方來一集,弄個上千集都沒問題。」

    隨著國內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期的增多,旅遊逐漸成了熱門的話題。

    就目前來說,百姓旅遊的目的地傾向於大城市,比如京城和滬城。

    但華國幅員遼闊,能夠旅遊的地方太多了,一檔介紹美景和美食的節目能讓百姓開闊眼界,增長見聞,在海外的華人也能領略華國的人文和自然之美。

    「他們想要的恐怕是那種紀錄片的形式,現在還在談,我會給他們提供幾個節目方案,看那邊的意思吧。」慕姍姍淡定道。

    對慕姍姍來說,並不急於製作一檔新的節目。

    《姍姍訪談錄》剛剛進入正軌,在滬城電視台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正是需要穩固的時候,不過鳳凰衛視面向海外播出,在海外的影響力會更大一些。

    如果能和鳳凰衛視達成合作,有了資金的支持,多做一檔節目也沒什麼。

    「紀錄片不行了,以後的電視節目還是以娛樂為主,什麼歌唱比賽啊,選秀節目啊,全民都能參與,這才是電視節目的新潮流。」林子軒如此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20
第三百零六章 小目標

    春天來了,林曉玲的《我們倆》又開機了。

    相比去年的生疏,現在徐晶蕾有種融入的感覺,不僅融入到了故事裡,也融入到了林子軒的生活裡,她和慕姍姍都混得熟了。

    在影片裡,她租了四合院裡的一間房子,這間房子的佈置是她一手完成的。

    大致上和她在家裡的環境差不多,劇組的資金有限,不可能在道具上花費那麼多的錢,她就從家裡帶了一些自己的物品過來裝飾。

    正因為如此,她覺得格外的親切,就好像自個真的住在這兒一樣。

    這種情緒有助於她在影片中的發揮,和金亞琴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得到了鄭洞添的表揚。

    鄭洞添是這部小成本電影的出品人和藝術指導,《我們倆》屬於京城青年電影製片廠投資,劇本通過了總局的審查,獲得了拍攝許可,是一部正規的電影。

    鄭洞添有豐富的導演和教學經驗,對林曉玲做了細緻的指導。

    如今林曉玲拍戲的時候從容的多,有些指揮若定的味道了,當然,也是因為這部戲的場景簡單,沒有大場面,就是兩個人的對手戲。

    鄭洞添對這部片子有自己的安排。

    這種帶著文藝范的小製作一般都是走電影節路線,不然會被埋沒在眾多的國產電影之中。

    為什麼國內的導演熱衷於各類電影節,一個是他們想要獲獎,從而揚名立萬。

    還和國內電影行業的現狀有關,在國內主旋律電影有國家支持,不用擔心上映和票房的問題,就算是賠本也有國家補貼。

    文藝電影想要出頭並不容易,尤其是沒有大導演和大明星的影片。

    這類電影只有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才能引起媒體的關注,才能證明自身的價值,院線才願意發行和放映,才會有出頭之日。

    觀眾往往把得獎作為一部電影好壞的評判標準。

    如果一部電影得了很多獎,大家就覺得這片子的質量有保障,願意進影院觀看。

    以《我們倆》為例,如果不走電影節路線,哪家媒體願意報道一部投資不到三十萬,新手導演執導,不知名演員出演的低成本影片呢。

    所以說,不能怪導演熱衷於各大電影節,這就是國內電影行業的現狀。

    等到有一天媒體和觀眾不把獎項看的那麼重要的時候,大家也就不再追捧國際電影節了。

    鄭洞添準備讓《我們倆》參加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這個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屬於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也是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節。

    它的地位沒有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重要,主要面向的是亞洲電影。

    華國國內的電影人一部分像張億謀這類大導演瞄準的是戛納、柏林和威尼斯。

    這是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這類電影節的獎項含金量重,也能讓影片賣個好價錢。

    稍差一點的電影人看好的是東京國際電影節或者開羅電影節,雖然獎項的份量一般,但在國內還是能拿出來唬唬人的。

    再次一點的電影人參加的是地域性電影節,比如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新加坡電影節等等,這類電影節關注的人不多,可總算是出國了,說出去也有面子。

    剩下的電影人只能爭奪國內電影節的獎項了。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在十月下旬開幕,每年都會有華國電影人帶著影片參賽。

    《我們倆》這部電影在今年秋天拍完,加上後期製作應該能來得及參賽,以鄭洞添的聲望,推薦一部影片進入電影節的競賽單元沒什麼難度。

    既然是參加電影節,那就要求電影的質量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

    要是第一輪就被刷下來,那就太沒有面兒了,也達不到宣傳電影的效果。

    鄭洞添既是電影學院的教授,又是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本身工作就很忙,不可能一直在拍攝現場指導,還是要看林曉玲自己的努力和悟性。

    他對林曉玲的要求很嚴格,每拍完一段素材就要給他看看,他會提出意見。

    這就像批改學生作業一樣,事實上就是如此,林曉玲還沒畢業,還在學習之中。

    拍攝間隙,有空閒的時候林子軒會和徐晶蕾聊一聊。

    他既然想讓徐晶蕾出演《臥虎藏龍》電影版的玉嬌龍,那在這幾年內就要把徐晶蕾的名氣給提上去,不說在國際影壇上揚名,至少在亞洲地區要有一定的名氣。

    這需要大量資源的堆砌。

    林子軒覺得應該讓徐晶蕾心裡有底,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要達到什麼目標,有了目標和方向,才好向前努力,讓她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徐晶蕾今年會拍一部電視劇,加上《我們倆》這部電影,能積累一定的人氣。

    明年還有拍攝電視劇和電影的計劃,先做到在國內走紅,然後再圖謀國際各大電影節。

    「咱們先定個小目標,比如明年拿個國內電影節的影后,後年拿個國際電影節的影后,要一步步的來,不能著急。」林子軒語重心長的說道。

    我不著急,就是有點發懵。

    徐晶蕾頗為無語,我大三還沒上完,離畢業還遠,現在談這個「小目標」是不是太早啊。

    別說國際電影節,就是國內的電影節,多少演員想拿獎都拿不著呢,怎麼到您這兒像是兒戲一樣,想拿就拿啊。

    不過想想葛尤和夏宇,這倆人分別是戛納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帝,他們獲獎的影片都和林子軒有關係,更別說那些從林子軒手底下走紅的演員了。

    獎項對林子軒來說似乎真的不是事兒。

    徐晶蕾覺得林子軒說的好有道理,她竟無言以對。

    只是想想林子軒設定的「小目標」,她還是有點恍惚,國際電影節的影后對演員來說是極高的榮譽了,兩年後她才二十三歲,這可能麼?

    她不由得想起了一位影壇前輩,那就是國際影星鞏莉,鞏莉拿威尼斯影后是九二年,那時候鞏莉已經二十七歲了。

    鞏莉能獲得成功和張億謀分不開,他們之間的故事已經成為了一段影壇的傳奇。

    那自己呢?

    徐晶蕾看著面前的林子軒,覺得離他很近又很遠。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22
第三百零七章 撒開了耍

    馮曉剛忙完了大學生電影節的事情,就把重心放在了新片上。

    這次大學生電影節並沒有給他頒發最佳導演獎,據說評委會內部爭論的很厲害,主要還是文藝片和娛樂片之爭。

    評獎的標準是什麼?是學生們的喜好還是電影的藝術性?如何兼顧兩者的需求?

    這是第三屆大學生電影節,各種制度章程還不成熟,都有待完善。

    馮曉剛沒有因此而氣餒,他覺得社會環境在改變,娛樂片也在改變,以後總會有機會,這就是樂觀的精神,也是一種無奈。

    他沒時間計較這些,還要全力籌備自己的第三部賀歲片。

    或許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最後一部京味電影,以後要轉型了,馮曉剛決定撒開了耍。

    以前拍片子為了照顧觀眾,總帶著一點謹小慎微,就算是一個段子,也要考慮觀眾能不能接受,會不會太俗了。

    還要考慮總局的審查,有沒有犯忌諱的地方,反正不怎麼舒坦,不夠爽快。

    這一次馮曉剛想來一個稍微有點瘋的故事,把內心裡憋著的東西釋放出來。

    當然,就算他再大膽,也不敢做出對人民不利的事情,就是藉著電影小小的撒潑一回。

    這個劇本講的還是小人物的故事,裡面的人都有點瘋癲,或者說這是一個小人物被逼急了之後發生的事兒。

    老實厚道的出租車司機韓冬常年把車包租給旅行社老闆阮大偉,但阮大偉卻長期拖欠韓冬包車的錢九萬多塊,一直賴著不還。

    在索要無果的情況下,韓冬把阮大偉因病住院的新加坡女朋友小芸從醫院裡接了出來,試圖造成一種綁架的假象,來嚇唬阮大偉,要求還錢。

    這和現在社會上老闆拖欠民工的工資一樣。

    如果是普通的農民工,面對強勢的老闆,應該不會做這種事,更多的是默默忍受。

    所以說,韓冬這個人物有點小聰明,也有點被逼瘋了,做事情沒想到後果。

    驕橫的阮大偉不相信一貫老實巴交的韓冬會真的綁架他的女朋友,還在電話裡威脅韓冬,無論怎麼樣都不會把錢還給韓冬。

    阮大偉的女友小芸知道自己的性命在阮大偉的眼中還不值十萬塊錢的時候,一氣之下和韓冬聯手一起捉弄阮大偉。

    這說明小芸也有點瘋,她想試試自己的男朋友是在乎錢還是在乎她。

    於是,他們通過電話給阮大偉點了高級酒席,全套的按摩服務服務,變著花樣讓阮大偉花錢。

    這件事原本很容易解決,但在一連串的瘋狂舉動後,一發不可收拾,陷入了更瘋狂之中。

    阮大偉氣急敗壞,非要報復韓冬不可,他不僅報了警,還帶著幾個兄弟要狠狠的教訓一頓韓冬,一幫人在京城裡展開了一場瘋狂的鬧劇。

    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為了錢。

    隨著社會的發展,有錢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在向錢看,為了錢可以昧著良心拖欠民工的工資,為了錢可以作奸犯科,為了錢可以貪污**。

    這個故事用喜劇的形式講了一個由不到十萬塊錢而引發的鬧劇。

    可以說,相對於《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這是馮曉剛諷刺意味最濃的一部片子。

    前兩部都是點到即止,給人不痛不癢的感覺,更多的是展現人和人之間的溫情。

    這一次,馮曉剛雖然還是不忘最後溫情一把,可在主題上要深刻一些,用諷刺和調侃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小人物面對強權的反抗。

    這同樣是三部影片中京味最濃的一部。

    馮曉剛豁出去了,要把京城裡各種景致都放到片子裡,尤其是京城的胡同和四合院,想給他的賀歲三部曲做一個完美的結尾。

    這部片子裡唯一和京味不太搭調的就是女主角小芸。

    小芸這個人物的背景是小時候在京城生活,後來隨父母移居新加坡,在這個女主角身上既有京城女子的幹練和大氣,還帶著一點國外的洋氣。

    這個角色的設定和馮曉剛所說的轉型有關。

    他想嘗試在電影裡給觀眾不一樣的東西,找一個港台女演員和葛尤合作,一個是為了票房,這也是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

    只是港台女星的片酬可不低,他們接觸了一下,發現和內地的差距很大。

    比如葛尤的片酬是五十萬人民幣,這是國內頂尖演員的價格了,但在港台地區,動作明星程龍的片酬已經超過了兩千萬港幣。

    其他像是劉德樺等一線明星也都在千萬左右。

    港台女星中楊梓瓊的片酬最高,在四百萬以上,其他的女星一百萬到三百萬不等,也有一百萬港幣以下的,不過知名度就沒有那麼高了。

    由此可以看出,港台明星的價格幾乎是內地明星的十幾倍。

    這種高片酬背後是香江電影行業的泡沫,已經趨於瘋狂,不太理性了,一部戲幾乎一半的投資都是明星的片酬,真正用於拍戲的資金很少。

    久而久之,香江電影的質量可想而知。

    然而,只要香江的電影能賺錢,明星的片酬就會一直漲,片子的質量越來越差,這是一個死循環,一旦依靠明星吸引觀眾的方式不奏效,香江的電影就會走下坡路。

    可以說,這是香江電影最後的輝煌。

    馮曉剛的新片投資只有五百萬,根本請不起那些太有名氣的港台女星,否則加上葛尤的片酬,整個投資就去了一半了,還怎麼拍片子。

    如果找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女星,起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這就要看有沒有女星願意降低片酬接戲了,而且,片酬最好不要超過葛尤的五十萬。

    否則傳出去不好聽,葛尤怎麼著也是戛納電影節的影帝,國內頂尖的男演員,要是片酬還沒有港台二線女星的片酬高,那讓國內的觀眾怎麼想,葛尤可是他們喜歡的演員。

    雖然這是實際情況,可也不能委屈了自己人。

    再說了,這部戲主要靠的還是葛尤的表演,找港台女星合作只是一種嘗試。

    林子軒讓好夢公司的員工和港台女星的經紀人聯繫,看看有沒有願意來內地發展,自降片酬的女演員,實在不行,也可以找在未來有潛力的女星。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23
第三百零八章 把脫掉的衣服穿起來

    隨著香江回歸的日益臨近,香江演藝圈各人的態度不大相同,有想和內地合作的,有持觀望態度的,還有準備隨時移民的。

    此時的香江電影表面看似繁榮,其實內部早已出了問題。

    大家看到香江電影的票房很高,明星片酬很貴,電影公司賺錢,實際上處於中下層的電影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只靠著幾個大導演和大明星的片子撐場面。

    聞雋作為最早一批接觸內地的香江電影人,他主張香江和內地電影行業合作賺錢。

    《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一個例子,這部戲雖然拍攝的過程很艱難,不過最終的結果不錯,他和投資商都賺到了錢。

    他給林子軒推薦了一名女星,叫做舒琪。

    聞雋是舒琪的經紀人,他把舒琪從寶島帶到香江,拍了兩部**片,現在正在考慮轉型。

    在香江,不少女星都拍過大尺度的電影,這樣比較容易出名,也就是一脫成名。

    在被人熟知後她們往往會謀求轉型,這個過程就需要機遇了,成功的女星並不多,大多數都銷聲匿跡了,不是誰都能把脫掉的衣服再穿上的。

    即便是轉型成功,這段經歷也會成為她們人生中的一個污點。

    聞雋的報價還可以,三個月檔期,片酬是二十萬人民幣。

    相對於那些動不動就開出上百萬港幣的女星來說,這個價格相當實在了,這和舒琪目前在香江的處境有一定的關係。

    香江的電影圈子很小,沒什麼秘密可言。

    舒琪既然拍了情色片,那麼其他導演找她來演的都會是類似的角色,不會讓她去演大家閨秀或者清純玉女。

    久而久之,她給觀眾留下固定的印象,想要轉型就會更為困難了。

    內地的觀眾對她還不太瞭解,到內地發展更容易轉型,一旦成功,再回到香江拍戲就是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就像有的演員在香江不紅,會去寶島發展,換個環境,興許碰到好機遇就火了。

    聞雋對內地的電影市場有所瞭解,和林子軒熟識,知道這兩年馮曉剛的電影票房不錯,在內地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他想安排舒琪來內地拍戲,拍的片子最好能票房大賣,得到觀眾的好評。

    有了這份資歷,舒琪回到香江就能接正常點的影片了。

    舒琪的照片和資料寄過來,林子軒等人開會研究,這女星漂亮倒是漂亮,就是不知道演技怎麼樣,大家還擔心國內觀眾的看法。

    現在不是以前了,盜版光碟滿地都是,尤其是香江的情色片更受歡迎。

    國內的媒體恐怕也不會放過這個噱頭,這對電影倒是一個免費的宣傳,不過是負面宣傳。

    眾人權衡利弊,難以做出決定。

    馮曉剛決定讓舒琪先過來試鏡,現在爭論沒有意義,如果演技不行那就算了,要是她適合這個角色,再討論後面的事情。

    林子軒尊重馮曉剛的意見,他只負責提出人選,最終用不用舒琪讓馮曉剛自個來決定。

    幾天後,聞雋和舒琪來到京城。

    林子軒在已經開業的飯館招待他們,一起來的還有馮曉剛和姜聞,大家邊吃邊聊。

    「林總,你這兩年的生意做大了,拍的片票房那麼好,以後還要多照顧。」聞雋客氣道。

    三年前,林子軒和姜聞到香江拉投資的時候,為了一百萬美金費盡心思,現在他們自己就能做這麼多的投資。

    聞雋是看著《陽光燦爛的日子》艱難拍完的,也是看著林子軒和姜聞一步步走過來的。

    內地的電影行業發展很快,尤其是民營的影視公司,善於學習,不保守,前景廣闊。

    香江的電影行業卻在逐漸萎縮,在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一旦失去海外市場,光憑著香江本地的市場根本養不活那麼多的電影公司和電影從業人員。

    「和你們的電影沒法比啊,年前那部程龍的動作片在國內拿了八千萬票房,是我們的好幾倍。」林子軒客套道。

    「香江眼下也就阿龍的電影能撐門面了。」聞雋感歎道,「他那部片光是投資就快上億了,主要還是北美的票房,不然根本收不回投資。」

    幾個人談著電影行業的內幕,回憶著相熟的人物和故事,當然少不了在威尼斯電影節拿獎的時刻,這是值得吹噓的資本。

    夏宇在青島上學,馬上就要高考了,寧菁成了國內當紅的明星,拍戲很忙。

    舒琪穿著很樸素,淡妝,話不多,更多的是靜靜的聽著。

    試鏡在好夢公司進行,小芸這個角色有點活潑,也有點溫柔,而且,在京味電影中,演員的表演要自然和生活化,不能太嚴肅和拿腔捏調。

    當然,由於小芸在新加坡生活多年,難免帶有稍許的港台腔。

    什麼時候說話要拿捏一下,這就需要演員根據劇情自己來把握了。

    劇本裡有個情節,韓冬綁架了小芸後,小芸剛開始挺害怕,但還是識破了韓冬的真面目,知道這就是一個膽小怕事的老實人,也就不擔心了,反客為主起來。

    「你能好成什麼樣我不知道,你壞成什麼樣我可清楚了。」小芸如此說道。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互相瞭解,也是試鏡的內容。

    試鏡的時候,葛尤過來了,想看看搭戲的演員,在以後拍戲的過程中,一個有表演經驗的演員和一個沒表演經驗的演員差別大了。

    事實上,在這部片子裡女主角小芸的戲份並不重,更多的是韓冬和阮大偉的對手戲。

    葛尤來給舒琪對台詞,讓舒琪更容易進入狀態。

    看到葛尤,舒琪有點緊張,眼前這位畢竟有著戛納影帝的光環,如果有港台演員拿到戛納影帝,那在港台就是頂尖的明星了。

    這就好像一個小演員突然要和大影星演對手戲一樣。

    為了這個片子舒琪做了不少的準備,她知道轉型的困難,不想一直被人當成是脫星,要抓住這個機會改變在電影圈子裡的處境。

    她既然能接拍情色片,說明在表演上很放得開,這點緊張很快就過去了。

    舒琪深吸一口氣,穩定情緒,開始了試鏡。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24
第三百零九章 不溫不火

    試鏡的結果還行,舒琪的演技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堪。

    在內地的演藝圈裡,對於這種拍情色片的女演員不怎麼待見,大家普遍認為電影是藝術,是高尚的,而情色片是低俗的。

    男觀眾的態度很奇怪,一方面是獵奇,想看類似的片子,另一方面則是在心裡鄙夷。

    林子軒和馮曉剛商量了一下。

    目前他們接觸的港台女星,稍有名氣的女星片酬極少低於五十萬的。

    有些明星還會附加各種條件,比如要住星級賓館,拍片的時候要有車子接送。

    她們還要帶助理一起過來,如果拍攝時間超過檔期要額外支付片酬,在拍攝期間生病要回香江治療等等。

    相比較而言,舒琪的片酬低,態度誠懇,沒有額外要求。

    馮曉剛這人一向精打細算,覺得用舒琪更划算一點,反正這個角色的戲份不重,雖然不是花瓶,卻也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他們寫這個人物的時候就考慮到港台女星的演技問題,沒敢給她們太多高難度的挑戰。

    這和《不見不散》不同,葛尤和徐繁那是真正的對手戲。

    再說了,即便被媒體知道了舒琪拍過情色片,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宣傳,興許觀眾還會被這個噱頭吸引進影院也說不定。

    這年頭,不怕被人罵,就怕沒人理。

    這部叫做《沒完沒了》的電影在六月份開機,舒琪需要盡快的熟悉一下京城的生活節奏和語言環境,以前京城的生活節奏很慢,現在逐漸的變快了。

    說到語言環境,在試鏡的時候,葛尤的語速不快,很穩定。

    這其實是京城人說話的習慣,不緊不慢,給人一種就算是天塌下來也不著急的感覺。

    舒琪要能配合這種節奏,或者用另一種語氣節奏做出回應,這樣演起戲來才有味道。

    在看電影的時候,觀眾有時候聽著影片裡兩人的對話很舒服,有時候又感覺很彆扭,這和演員有沒有把握好台詞的節奏有關。

    想要做到這一點,不用舒琪上一個京城方言的語言培訓班,只要平時多聊天就行了。

    語言習慣就是在聊天的時候慢慢養成的,通過聊天,為了讓對方明白自己在說什麼,兩個人會不由自主的調整各自的說話節奏。

    這部片子好夢公司出資200萬,藝術中心出資200萬,京城電影製片廠和華宜廣告公司分別出資50萬,總共投資500萬。

    演員的片酬和幕後人員的薪酬就用掉了100萬,馮曉剛仍舊是拿票房分成。

    王鍾軍在仔細考慮後拿了50萬試水,成為《沒完沒了》的投資人之一。

    像這種小額的投資人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沒什麼發言權,只能獲得最後的票房分成。

    從京城電影製片廠只投資50萬可以看出,他們對馮曉剛的新片並不看好,他們覺得這種京味電影的套路你都用兩次了,觀眾買賬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由於有了葛尤的參演,票房應該不會太差,這是他們投資的原因。

    就算是賺的不多,也能賺錢不是,還能繼續和好夢公司保持良好的關係。

    韓三評覺得如果好夢公司明年再重複這種京味電影,京影廠就不會投資了,觀眾不是傻瓜,總要有點新的東西出來,要找到新的贏利項目。

    否則好夢公司只能是曇花一現,三人最終分道揚鑣。

    到那時候,他會把葛尤和馮曉剛給招攬過來,把葛尤的票房號召力發揮到最大的程度。

    這同樣是京城電影圈子裡很多人的看法,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做法在電影行業並不流行。

    這兩年好夢公司出了風頭,賺了錢,但要是一直拍這類電影恐怕很快就會賠本。

    一個是其他影視公司會模仿,也拍這樣低成本的喜劇片,也在賀歲檔上映,大家拚個你死我活,還有就是觀眾看多了會厭倦。

    他們羨慕好夢公司有個葛尤,葛尤現在可是國內票房號召力最高的男演員之一。

    在電影的籌備階段,《臥虎藏龍》在華國電視台第八套節目晚八點的黃金檔播出。

    這個頻道剛開播沒幾個月,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老百姓習慣了觀看華國電視台第一套的節目,就算有陳導明做主演,在播出初期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只有娛樂類媒體象徵性的報道了一下,報道的重點放在了陳導明和夏宇身上。

    這是夏宇拿了威尼斯影帝后第一次出演電視劇,值得媒體的關注。

    《臥虎藏龍》在華國電視台播出後,京城電視台和浙省的電視台相繼播出,浙省電視台購買這部電視劇是因為俞菲鴻的緣故。

    這部電視劇最先紅起來的正是俞菲鴻,她的古裝扮相實在是讓人驚艷。

    只要看了這部劇的觀眾都會對她有印象,國內這兩年流行戲說歷史劇,其中有不少古裝扮相的女演員,要麼美艷,要麼清純,各具特色。

    俞菲鴻扮演的俞秀蓮是華國傳統女性的代表,性格含蓄內斂,觀眾很容易接受。

    她的演技同樣值得肯定,在和陳導明對戲的過程中不落下風,把俞秀蓮對李慕白那種埋藏在心底,欲言又止的感情表現的恰如其分,克制隱忍。

    兩人的對手戲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至於夏宇扮演的羅小虎和徐晶蕾扮演的玉嬌龍,只能說是完成了各自的任務。

    徐晶蕾還好些,因為是女主角,發揮的空間很大,越往後演的越好,尤其是最後遠走大漠的結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比較而言,夏宇在四個人中就不那麼搶眼了。

    這和他年紀太輕有關,沒有表演經驗,在感情上也沒有生活經驗,感情戲表現的不太好。

    《臥虎藏龍》只有十五集,華國電視台不到半個月就播放完了,隨著其他地方電視台的陸續播出,這部劇引發了不小的熱議,在武俠小說的讀者中更是如此。

    他們會議論電視劇裡的演員和原著裡的人物是否符合。

    俞菲鴻被認為是扮演俞秀蓮的最好人選。

    陳導明扮演的李慕白儒雅是夠了,可總覺得不夠生活化,玉嬌龍算是合格,沒有讀者想像中那麼美艷絕倫,羅小虎的存在感最弱。

    總而言之,這部劇雖然沒有引起轟動和火爆,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只能說是不溫不火。 本帖最後由 kevin1217 於 2016-11-13 10:26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