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70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3 10:26
第三百一十章 十年磨一劍

    雖然《臥虎藏龍》這部劇集沒有火爆起來,不過並不影響前傳的拍攝工作,從香江回來的張紀鍾在京郊的懷柔影視基地低調的開機了。

    這部電視劇叫做《臥虎藏龍前傳》,而不是《寶劍金釵》或者是《劍氣珠光》。

    林子軒想把「臥虎藏龍」這個概念推廣出去,不想弄太多名字讓觀眾產生混淆,觀眾想到李慕白或者俞秀蓮的時候就會想到「臥虎藏龍」。

    這部劇集是兩部小說的合集,三十集的長度,投資五百萬。

    這個投資在目前國內的電視行業算是中等規模,民營資本的進入讓電視劇的投資像滾雪球一樣的越滾越大,甚至超過了大部分國產電影的投資。

    主要是社會上的一些知名企業參與了進來,這些企業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他們發現一部熱播電視劇所產生的影響往往要超過在電視台打的廣告,所以對於那些有大明星參與拍攝的影視劇,各大企業都會投資贊助。

    比如劉曉青主演的有關一代女皇的劇集,投資超過千萬,由玉柴集團提供贊助。

    隨著電視劇的火爆,玉柴集團不僅收回投資,還獲得了豐厚的盈利。

    還有去年李保添和張國粒主演的戲說歷史劇,四十集的長度,投資是六百萬,在國內就賣出了一千四百萬,還不包括在港台地區的收益。

    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電視劇產業,影視文化成為了一個新的投資熱點。

    文化產品中蘊含的經濟價值被企業家們發現,形形色色的影視文化傳播公司應運而生。

    很難統計目前到底有多少家這種文化公司,光是京城恐怕就有上百家。

    它們一般是在經營範圍廣泛的實業公司、廣告公司和咨詢公司當中,或者掛靠在國有文化單位、事業單位或企業下面。

    它們的名字以「合拍」或「協拍」的方式排在國有影視單位的後面,這是因為現在只有國有影視製作單位才擁有影視作品的出品權和發行權。

    好夢公司也是如此,《臥虎藏龍》的製作單位是藝術中心,好夢公司只是合拍。

    在《不見不散》的片頭,第一個製作單位是京城電影製片廠,第二個製作單位是藝術中心,好夢公司只能排在第三位。

    這就是民營影視公司的現狀。

    不管怎麼樣,只要能賺錢排在第幾位關係不大,然而,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並不是所有投資影視製作的企業都能盈利。

    按照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統計,在去年全國生產製作的七千集電視劇中,能夠盈利的只佔百分之二十,還有百分之二十持平,剩下百分之六十都或多或少的虧本。

    真正能大賺特賺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即便是藝術中心投資的三百五十集電視劇,也不是每一部都能賺錢。

    這裡面原因很多,一個是民營影視公司跟風拍攝嚴重,不注重自身創作,只盯著市場。

    市場上流行什麼就拍什麼,從室內劇到歷史戲說劇,從情景喜劇到系列劇,越拍越長,形成了一窩風現象,去年製作的七千集電視劇裡戲說歷史劇佔了三分之一。

    第二個是影視市場的混亂,管理缺失,明星漫天要價,製片人和導演往自己腰包裡撈錢。

    拍一部戲到底花了多少錢,誰都不清楚,沒有一個嚴格的財務制度和管理辦法。

    第三個是收回投資難,版權意識淡薄。

    即便是把電視劇賣出去了也不見得能收回投資,有的地方台違規播出,沒有法律意識。

    比如說一部電視劇只賣了十家電視台,卻有八十家地方電視台在播出。

    省級的電視台不會如此,但那些二三線城市的地方台根本不管那一套,他們連沒有版權的電影都敢在電視上播出,更何況是電視劇呢。

    你難道還要告他們麼?

    不僅勞心勞力,就算告贏了也賠不了多少錢,有那個時間不如再拍一部電視劇呢。

    目前的電視劇市場雖然火爆,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魚龍混雜,粗製濫造。

    林子軒管不了那麼多,他是從藝術中心出來的,在電視劇製作上講究的是正規化,他本身就是製片人,清楚其中的門道,想要騙他很難。

    他和各地的電視台都有關係,不擔心收回投資的問題。

    這就是內行人和外行人的區別。

    有了《臥虎藏龍》的鋪墊,林子軒覺得這部明年播出的前傳應該會具有一定的熱度。

    到了後年,會拍攝《臥虎藏龍》的後傳,同樣是三十集的長度,給這個故事一個大結局。

    經過三年的打磨和宣傳,這個系列會被觀眾所熟知,到時候就能推出大電影計劃了。

    和電視劇對應,《臥虎藏龍》這個武俠系列至少能拍出三部電影,每兩年拍一部,六年時間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的電影系列。

    主要還是第一部影片,只要第一部電影成功了,以後的兩部就不愁投資和票房了。

    從小說到電影,以後還可能改編成遊戲和動漫,要用掉十年時間,這正是十年磨一劍。

    在其他人認為好夢公司的賀歲片沒有發展前景,這個公司可能解散的時候,林子軒已經給好夢公司找到了新的盈利項目。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著不小的困難,但有挑戰不是壞事,只要能解決掉就行了。

    張紀鍾從香江交流回來,和林子軒談了感受。

    光看香江的武俠片,也能研究出香江電影人的拍攝手法,大家都是做這個行業的,沒什麼秘密可言,不過如果就這麼去模仿,很難拍出香江武俠片的味道。

    為什麼呢?兩地之間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不同,總有一種隔膜。

    他覺得不能一味的模仿,那樣拍出來的東西只能是四不像,內地武俠片要有自己的風格。

    以前大家覺得香江人就會玩技術,太虛幻,影視劇還是要以藝術為主,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正在改變著電影行業。

    張紀鍾準備嘗試新的拍攝手法,香江人的技術要學習,但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東西。

    他想把武俠片拍出歷史劇的大氣和厚重,走正劇大戲的路子,《臥虎藏龍》這個系列的武俠故事更為市井化和生活化,很適合這種改編方式。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21
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馬獎

    林子軒支持張紀鍾進行嘗試,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不斷嘗試中產生的。

    大陸的武俠劇不能沿用香江武俠劇的創作模式。

    香江人的生活節奏快,拍出的武俠劇節奏也很快,情節緊湊,不過他們更注重現代人感興趣的情感糾葛,突出男女主角,以及第三者之間的感情故事。

    而且,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投資規模不高,選取的場景粗糙,製作上不夠精良。

    換句話說,香江武俠劇的整體格局太小,這和香江的地域文化有關。

    大陸武俠劇想要更勝一籌,就要在格局上下功夫,要在武俠劇中展現傳統文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武俠,賦予武俠一種厚重感。

    「那邊的電視同行說,香江現在的電視台很少投拍武俠劇了,說什麼流行家族劇和職業劇,武俠劇過時了,咱們的武俠劇才剛開始拍,他們就過時了。」張紀鍾感慨道。

    「慢慢來吧,社會發展很快的。」林子軒回應道。

    從觀眾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視劇就能大致瞭解社會發展的狀況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八十年代是香江武俠劇的鼎盛時期,群星璀璨,武俠劇就像是一場夢一樣,到了九十年代,香江的百姓更為關注現實,都市題材流行起來。

    尤其是職業劇,像是醫生、律師和警察這類劇集最受歡迎。

    大陸也有類似的題材,拍了不少有關警察的劇集,只是相對來說都不夠專業,只能算是都市情感劇,而不是職業劇。

    內地想要拍攝專業的職業劇,恐怕還要等上幾年才行。

    五月份,林子軒從聞雋那裡得到一個消息,聞雋他們打算把《陽光燦爛的日子》送去參加在寶島舉辦的電影金馬獎。

    寶島的金馬獎一向推崇文藝片,這部片子獲獎的機會很大。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九四年就拍完了,不過九五年才獲得在內地上映的機會,所以能以大陸影片的身份參加九六年的金馬獎。

    何況這部片子有香江和寶島的投資,在參賽資格上完全沒問題。

    相對於香江電影行業還處在最後的輝煌之中,寶島的電影業早就被他們自己給玩壞了,成了好萊塢電影和香江電影的票倉。

    這和他們喜歡拍小眾的文藝片有關。

    文藝片很難和商業大片相抗衡,所以他們就把電影市場給讓了出去。

    沒有了市場,拍的文藝片賺不到錢,有名氣的演員都向香江和日本發展,電影從業人員流失嚴重,寶島的電影產業就這麼衰落下去。

    不過金馬獎在華語電影中還是有很重的份量,在亞洲地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這個獎項創辦於1962年,歷史悠久,在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像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人。

    由於種種原因,在八十年代以前,金馬獎評選的對象主要是香江和寶島的電影。

    隨著內地與寶島緊張情況的緩和,以及寶島電影產業的停滯,到了九十年代,大陸的電影人也參與到了金馬獎的角逐之中。

    金馬獎一般會在十月底公佈電影的提名名單,十二月份舉辦頒獎禮。

    雖然《陽光燦爛的日子》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拿過獎了,不過能多拿幾個電影獎項也算是一種榮譽,沒有不參加的道理。

    按照聞雋的分析,金馬獎同樣需要有份量的華語電影來提高參賽電影的水準。

    這個獎項是由十幾位電影從業人員組成的評審團決定獲獎者,更為注重藝術性,極少從商業角度或者參考票房成績。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文藝片中質量上乘,金馬獎又偏愛文藝片,拿獎就很理所當然了,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兒。

    自從舒琪加入《沒完沒了》的劇組後,聞雋來內地的次數就多了起來。

    作為經紀人,他要保障手下藝人的權益,這是他的職責。

    不少港台藝人對內地存在偏見,認為內地的拍戲環境差,劇組不專業等等,這種現象不能說沒有,但並不多見,更多的是雙方的工作方式不同。

    比如在內地,大家比較熟悉,拍完戲一起找地方吃個飯,聊聊劇情和下面的拍攝計劃,吃頓飯的工夫就把事情給說好了。

    港台藝人拍完戲就會回酒店,很少交流,演員想要排練都找不到人,更別說是談事情了。

    他們認為拍完戲了,剩下的時間是我自己的,你在這時候找我排演不是佔用我的時間麼,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

    這讓內地的演員很不適應,覺得港台演員太倨傲,都是演員,這麼擺譜幹嘛啊。

    葛尤以前和港台演員合作過,那幫人拍戲就是這樣,拍戲的時候好好的,拍完戲就各幹各的,很少說咱們出去喝一杯,交流交流感情。

    說實話,他對這種工作方式不太習慣,他更喜歡在拍戲前和對戲的演員有交流,做到知根知底,這樣拍戲的時候更有默契。

    不過葛尤不會跑到酒店去找舒琪交流,他膽子小,怕引起誤會。

    劇組給舒琪安排了一般的酒店,雖然沒有專車,不過在拍戲的時候還是會有車子接送,這種條件算是不錯了,不少演員都住招待所呢。

    為了讓舒琪明白內地劇組的工作方式,林子軒和她談了談。

    也不是說就要佔用她太多的私人時間,而是一種態度,怎麼樣融入到劇組裡面,怎麼和內地的工作人員交流,這對以後的拍戲有好處。

    京城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是那種自來熟,不是說想佔便宜什麼的,就是耍貧嘴。

    為了避免誤會,林子軒強調我們是正規的劇組,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這些事情聞雋應該和她交待過。

    這一年,舒琪不過二十歲,拍完戲就回酒店的做法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據說香江的演藝圈非常混亂,女星都很懂得保護自己。

    想想一個女孩子孤身在京城,身邊沒有朋友,也挺不容易的。

    趁著聞雋在京城的時候,林子軒安排他們在京城遊覽一番,還做了一檔節目的嘉賓。

    這檔節目是慕姍姍和鳳凰衛視中文台合作的新節目,叫做《美麗華國行》。 本帖最後由 kevin1217 於 2016-11-15 02:23 編輯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24
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活化

    《美麗華國行》這檔節目的定位是旅遊和文化。

    旅遊包括了美景和美食,文化包括古跡民俗和山川地理,全方位的展現華國的風土人情。

    節目得到了總局的批准,認為這類節目內容積極健康,弘揚傳統文化。

    只要是在華國境內拍攝的影視作品必須上報審批,不能你想拍就拍,一旦被發現有違規拍攝和發行的情況,會按照情節的嚴重程度進行處罰。

    《美麗華國行》由鳳凰衛視出資,慕姍姍負責製作。

    雖然擬定了拍攝方案,不過要拍什麼樣的內容和風格還需要摸索,海外的華人是喜歡看城市古跡,還是更願意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還不能確定。

    慕姍姍準備先拍幾期,播出後看看效果,根據觀眾的反饋再做出相應的調整。

    海內外的華人最熟悉的莫過於京城,節目組把前幾期的節目放在了京城,不僅要拍攝故宮和長城這些大家熟知的景物,還有眼下京城正在發生著的變化。

    他們更多的是想為這個時期的華國留下一份真實的影像記錄。

    慕姍姍是編導,負責解說,跟著攝像機採訪的外景記者另有其人,她現在是老闆,不用像當初主持《方大綜藝》的時候經常出外景了。

    邀請聞雋和舒琪加入節目是一個意外,都在好夢公司,剛巧碰上了。

    讓香江人和寶島人談談對內地的感受也不錯,說的都是些場面話,什麼對內地的風景名勝很嚮往啊,內地這幾年的變化很大啊。

    聞雋從電影人的角度談了談兩地電影公司的合作,最後加了一句。

    「我對華國政府有信心,相信九七之後香江會更好。」

    這檔節目不屬於演藝合同的範圍,而是幫忙的性質,他們知道節目以後會在香江播出,願意出鏡,怎麼說這也是一個露臉的機會。

    為此,林子軒邀請聞雋和舒琪到家裡做客。

    四合院裡,《我們倆》的劇組在拍夏天的戲份,非常忙碌的樣子。

    自從知道要參加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後,林曉玲對自己更為嚴格,經常熬夜設計分鏡頭。

    她倒不是說多麼想獲獎,主要還是個面子問題,覺得要是被刷下來太難為情。

    到了夏天,劇中的老太太和女孩子的關係更好了,女孩子會幫著老太太洗頭髮,收拾屋子,甚至就在老太太的房子裡休息。

    當成自己家一樣,兩人之間更多的是互相關心,當然也有矛盾。

    這場戲就是女孩子覺得老太太屋子裡的佈置太陳舊了,要給老太太重新佈置,在牆上掛上色彩濃郁的圖畫和明星的海報,看起來更為鮮艷和時尚。

    她還把老太太的舊東西歸置起來,讓屋子顯得整潔和敞亮。

    女孩子原本以為自己做了件好事,卻讓老太太很不滿意,她要求女孩子把房子恢復原樣。

    對於老太太來說,房子裡的佈置是一種對過去的回憶,這麼一變,讓她無所適從,太過陌生,找不到過去的感覺了。

    女孩子覺得委屈,她還無法理解老人更多的是活在回憶之中,不想改變。

    徐晶蕾和金亞琴要演的就是這場戲,老太太的固執和女孩子的委屈。

    「這都是電影學院的學生,還沒畢業,資金有限,就在我這兒拍了。」林子軒介紹道,「那是曉玲,學導演了。」

    林曉玲以前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做過劇務的工作,聞雋有點印象。

    「真沒想到,林小姐都在拍片了,她才二十出頭吧,這個年紀在香江可沒有拍片的機會。」聞雋感歎道,「內地的年輕電影人了不得啊,看他們的樣子很有一套。」

    這話以客氣居多,不能當真。

    聞雋混跡香江影視圈多年,監製和製作過多部影片,不會看重這種小劇組,只是給林子軒面子,稱讚兩句罷了。

    「還要鍛煉,咱們到裡邊坐吧。」林子軒回應道。

    「我想看一會。」舒琪要求道。

    林子軒和聞雋沒有意見,兩人進屋喝茶,舒琪一個人站在外邊看著這個小劇組排戲。

    徐晶蕾和金亞琴經過半年的磨合,早就有了默契,在排演了幾次後,覺得可以了,就正式開拍,原本有說有笑的兩人很快進入了狀態。

    老太太為了佈置屋子的事情發了脾氣,女孩子想辯駁又沉默下來。

    如果是以前,女孩子肯定會頂撞,現在兩人關係好了,倒是不願意大吵大鬧了,女孩子默默地把屋子改回原來的樣子。

    一老一少互相慪氣,誰也不願意先開口,時間就在沉默中過去了。

    舒琪看到這兩人的對手戲,似乎明白了什麼是生活化的表演,她接下《沒完沒了》這部戲,馮曉剛要求演員表演的時候要生活化。

    對於生活化,每個演員的理解會有不同。

    一般來說,是指演員盡可能的減少表演的痕跡,讓演員彷彿在戲中「生活」,要努力的「不演」,和戲劇化正好相反。

    《我們倆》這部戲就非常的生活化,這不是說演員不化妝,穿著舊衣服就是生活化,而是表演起來自然,接地氣,看著就像是生活中的樣子。

    舒琪感覺眼前這兩名演員演的就很自然,不做作,看著舒服,就該這麼演。

    林曉玲拍完戲,到下午再拍下一場,她剛才就注意到了林子軒帶人回來,也認識聞雋,那在邊上的漂亮女孩應該是馮曉剛新片的女主角了。

    「你是舒琪吧?我聽我哥說過。」林曉玲上前打招呼,「在這兒別客氣,想喝什麼和我說。」

    「你好,我會的。」舒琪客氣道。

    這時候,徐晶蕾走了過來,三人互相介紹了一番,她們年歲相仿,舒琪的打扮成熟些,顯得年歲更大,實際上她的年紀最小。

    「曉玲,你們聊,我回屋看書了。」徐晶蕾交待道。

    「你還沒看完啊,都兩天了,我可是一天就看完了。」林曉玲誇張道。

    好書要慢慢的讀,才能讀懂裡面的意思。

    徐晶蕾在心裡這麼說,她走進拍戲用的那間屋子,斜倚在床上,拿起桌上一本裝訂起來的書冊,書冊的封皮上有個名字,叫做《小雪的大冒險》。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36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雪的大冒險

    林子軒和慕姍姍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寫完了《小雪的大冒險》的第一部。

    主要是林子軒在寫,慕姍姍負責看,還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能把女兒寫的太過調皮,也不能太過安靜,更不能有什麼壞習慣。

    每一位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是公主,非常的完美,沒有缺點。

    慕姍姍很享受參與的過程,以往林子軒寫小說,她只是第一位讀者,這一次卻能左右小說中人物的故事,這種感覺很不錯。

    每一段故事,他們都會進行討論,這成了倆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慕姍姍覺得如果女兒經常聽這個故事,以後性格也會變得和故事裡的小雪一樣,活潑開朗,珍惜友情,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孩子的教育不就是從童話故事開始的麼?

    童話故事讓孩子瞭解到了真善美,分辨善與惡,一步步的接觸這個真實的世界,有什麼比為孩子創造一個童話世界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林子軒和慕姍姍都有工作,空閒的時間不多,所以才用了三個月完成第一部的故事。

    第一部的情節相對簡單,重點是介紹魔法世界的背景,以及林小雪在魔法學院的遭遇,展現了魔法世界的冰山一角,為下一部做鋪墊。

    故事從倫敦的火車站開始,冒失的林小雪擔心耽誤了前往魔法學院的列車,在趕往火車站的時候使用法術加快自己的速度,不小心撞倒了一個叫哈利的男孩。

    在得知哈利也要趕往魔法學院時,兩人一起來到了火車站台。

    通過兩人的互相介紹,揭開了林小雪和哈利的身世,一個出身東方術士之家,一個生活在倫敦的普通家庭。

    哈利失去父母後住在了姨媽家裡,過著痛苦的生活,直到他收到魔法學院的通知書。

    此時的哈利對魔法學院還不瞭解,小雪就給他普及了一下基礎知識。

    事實上,小雪對魔法世界只是一知半解,卻充當了導師的角色,獲得了哈利的信任,這讓她在後來發生的事件中成為了主導者。

    這和兩人的性格有關。

    哈利自幼生活在姨父家裡,受盡了歧視,導致性格靦腆弱小,缺乏自信,小雪則在崑崙山生活,活潑自信,還會神奇的法術。

    所以在魔法學院冒險的事情都是由小雪來拿主意,由此惹出了不少的麻煩。

    這個故事畢竟小雪才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小雪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這是一個東方少女在魔法世界冒險的故事。

    小雪和哈利乘坐魔法列車來到霍格沃茨魔法學院,這裡充滿了神奇的魔力。

    為了和哈利分配到同一個學院,小雪在分配學院的時候用法術作弊,誤導了分院帽。

    在魔藥課上,小雪碰到了勤奮好學的赫敏,並用法術捉弄了她,赫敏用魔法咒語進行了回擊,把整個課堂弄得亂七八糟,兩人受到了老師的處罰。

    兩個女孩的明爭暗鬥才剛剛開始。

    在互相的捉弄中,她們逐漸瞭解對方,好學的赫敏對法術產生了興趣,小雪也開始研究魔法,她們偶爾會鬥嘴,也建立了信任和友誼。

    在魁地奇比賽中,小雪為了參加比賽,用法術短暫的改變了容貌,和哈利配合取得了勝利,但事後被校方發現,受到了懲罰。

    在面對厄裡斯魔鏡的時候,每個人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這面魔鏡能使人看到自己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

    小雪看到自己騎著鳳凰在空中自由的飛翔,她嚮往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魔法石的出現打亂了他們快樂的生活,小雪受到了誘惑。

    她發現魔法石能增強自身的法術,就有了佔為己有的打算,但在哈利和赫敏等人的幫助下,她戰勝了自我,拒絕了心底的誘惑。

    她和大家一起保護魔法石不落入壞人之手,阻止了伏地魔,拯救了魔法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小雪獲得了友誼和成長。

    這就是《小雪的大冒險》第一部的故事,小雪和魔法石。

    林子軒把一個來自東方世界的角色加入原有的故事之中,大體上的故事情節不變,只是故事裡角色的主次關係發生了改變。

    原本的故事很完整,加入一個新角色難免會出現不協調的地方,即便林子軒費勁心思的修改,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的融入。

    這就是同人故事不好寫的地方,尤其是對於讀過原著的讀者,會格外的挑剔。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哈利波特》,那麼就沒有對比,讀者很難發現不協調的地方。

    再說了,這是童話故事,在童話故事裡不需要太過嚴謹,只要故事足夠精彩就好了。

    林子軒剛剛完稿,就被林曉玲拿去看了,她看完後還拿給了徐晶蕾,她們是這個故事最早的一批讀者,林曉玲只是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徐晶蕾就看的細緻多了。

    林子軒不急著拿到雜誌上發表,他想讓身邊的人先看看,提出意見,再進行修改。

    有時候,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其他人或許能發現,這就是集思廣益。

    當然,能夠閱讀這個童話故事的都是相當可靠的人。

    徐晶蕾沒想到林子軒的新作是一本寫給孩子的童話故事。

    作為一名忠實的讀者,她知道林子軒幾年前寫過童話,那篇叫做《葫蘆兄弟》的童話還被拍成了動畫片,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在電視台經常播出。

    在國內文壇,童話作家不受重視,很多童話作家都是兼職。

    如果林子軒能多寫幾部像《活著》那種厚重的作品,他早就成為國內著名的作家了,可他寫了武俠小說《臥虎藏龍》,又寫了這本童話故事。

    以前徐晶蕾不瞭解林子軒為什麼這麼做,看了這本童話故事她覺得自己理解了。

    在這部《小雪的大冒險》的扉頁上,寫著這麼一句話。

    「獻給我可愛的女兒,小雪。」

    有這個理由足夠了,一位父親給女兒寫了一個童話故事,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伴隨著女兒一路成長,這無疑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39
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衷

    林子軒上次寫童話故事是在六年前,那時候他還在京城廣播電台少兒欄目組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給收音機前的孩子們講故事。

    他有時候會接到小朋友的來信,小聽眾們想要聽新鮮的童話故事。

    可童話故事不是他想講就能講的。

    這不是在家裡給孩子講故事,什麼題材都行,而是面向京城的小朋友,不能亂講,你要是講個神仙鬼怪的故事,說不定就被說成是宣揚封建迷信。

    所有的稿子都要經過審查,要在雜誌或者童話書中出現過才行。

    即便你寫了一篇新的故事,也要交給領導審核,領導往往嫌麻煩,不予理睬。

    有現成的童話故事不講,弄這些東西幹嘛,出了問題誰來承擔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林子軒寫了幾篇童話故事投到了位於滬城的兒童文學雜誌社,其中以《葫蘆兄弟》的影響最大。

    這個故事被拍成動畫片,在全國各地的電視台不斷播出,深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可以說,這部動畫片讓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翻了身,重播的次數越多,他們的收益越大。

    美術電影製片廠後來還拍了《葫蘆兄弟》的續集,同樣獲利豐厚。

    不過這和林子軒就沒有關係了,他從中只拿到了幾百塊的改編費。

    這就是國內作家的境況,比如《活著》這部小說,張億謀用三萬塊拿到了小說的改編權,拍成電影後賺多少錢就和原作者完全無關了。

    作家處在文藝創作的最底層。

    作家投稿給雜誌社,雜誌社付稿費,這就兩清了,沒有說賣出去一本雜誌給作家提成的。

    作家最為可觀的收入是版稅,這是按照書籍銷售數量進行提成。

    至於其他改編成影視劇、動畫、話劇等藝術形式,一般都是一次性付清改編費用,不會讓作家參與後期盈利的分成。

    除非是這個作家的影響力能夠左右電影的票房,才有資格和製片方進行談判。

    這種情況在國內的影視行業還沒出現,不過在西方,那些頂尖的暢銷書作家會和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簽署票房分成協議。

    林子軒沒有因為幾百塊賣掉了《葫蘆兄弟》的動畫改編權而後悔。

    一個是國內影視行業的情況就是如此,再說他把《葫蘆兄弟》寫出來更多的是為了讓小朋友們有新的童話故事,有一個童年的美好回憶。

    這是他的初衷。

    現在回想起來,林子軒覺得挺好。

    如果他沒有寫《葫蘆兄弟》,就不會應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要求設計葫蘆兄弟的形象,葛尤也不會介紹馮曉剛和他認識,那或許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六年時間過去,林子軒早已離開了播音主持崗位,有了新的生活。

    他這次寫這部《小雪的大冒險》,主要是為了送給女兒一個能陪伴她成長的故事,還有就是讓國內的小朋友有新的童話故事可讀。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想法,想通過這個故事進行文化的傳播。

    如果只是為了書籍暢銷,拍成電影賺錢,或者建設主題公園什麼的,他沒必要費盡心思的改編,直接把《哈利波特》的原著寫出來就行了。

    那樣的話不僅省時省力,成功的幾率也會大上許多。

    這些年,都是西方的童話故事傳到東方,而不是東方的童話故事傳到西方。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林子軒想做一種嘗試。

    他借助原著的故事情節,加入東方的元素,把中西方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通過這本《小雪的大冒險》讓西方的孩子也能接受帶有東方元素的童話故事。

    這是一個西方孩子熟悉的魔法世界。

    他們看完之後,或許會對東方的神秘法術感興趣,接著對東方的文化感興趣。

    這就是互相交流。

    當然,事情要一步步的來,他先把故事寫出來,看看讀者的反應,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林子軒打算把故事寄給兒童文學雜誌社,在雜誌上發表。

    說起來有點尷尬,雖然《葫蘆兄弟》受到歡迎,在全國的電視台播出,但很少有人知道林子軒是原作者,小朋友看動畫片不會去記這些。

    而且,林子軒寫童話故事屬於玩票性質,以後就沒寫了,不被人關注很正常。

    他最有影響力的小說應該是《活著》,可惜電影在國內被禁映,沒有出版社敢出版,在文學圈子裡知道的人很多,普通讀者就不大清楚了。

    這就造成林子軒在讀者那裡處在兩極分化的境況。

    瞭解他的讀者極為喜歡,不瞭解他的人根本不知道林子軒是誰。

    作為作家,他在讀者中的知名度不高,不過隨著《臥虎藏龍》系列武俠小說的出版,他以武俠小說作家的身份逐漸走紅起來。

    他把《小雪的大冒險》寄給了位於滬城的《文藝少年》雜誌社。

    雜誌社在接到稿件後立刻安排資深編輯閱稿,連主編都被驚動了。

    林子軒在文學圈子裡的名氣已經今非昔比,六年前,他還是個不為人所知的新人作者,現在光憑《活著》一部小說就能在文學圈裡佔有一席之地。

    《活著》在海外屢獲好評,除了法國和荷蘭,意大利和日本也準備相繼出版。

    《文藝少年》雜誌社的編輯們看完故事,發覺這不是一部普通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有著極為詳盡的背景設定,把一個魔法世界完整的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這和國內的童話故事不大一樣,國內的童話故事在背景設定上往往很簡單。

    比如《葫蘆兄弟》,就是葫蘆娃和妖精之間的鬥爭,簡單明瞭,孩子們都能看得懂。

    但在《小雪的大冒險》裡,不僅有著龐大的背景設定,還有眾多出場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埋下了不少的伏筆。

    這顯然只是一個系列故事的開端。

    光是背景介紹就花費這麼多的筆墨,可以想像接下來的故事該是如何的曲折離奇。

    編輯們一方面為國內出現如此厚重的童話故事而高興,一方面覺得遺憾,如果這個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國內就好了。

    比如說崑崙山上的那個術士世界,應該會很有意思。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42
第三百一十五章 矯情

    《文藝少年》雜誌社和林子軒商量了稿費和稿件發表的事宜。

    作為國內的知名作家,林子軒現在的稿費可不是幾十塊錢就能打發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作家的稿費也是水漲船高,兩極分化。

    有名氣的作家和新人作家的稿費差距越來越大。

    以前作家的稿酬是由國家來定,現在市場放開了,各家報社和雜誌社的稿酬浮動很大。

    1977年,國家出版局規定,作家的著作稿酬是千字兩塊到七塊,翻譯稿酬是千字一塊到五塊,到了1980年,著作稿酬提高到千字三塊到十塊,翻譯稿酬是兩塊到七塊。

    當時是特殊時期,這麼低的稿酬情有可原,新人和著名作家的稿酬差別不大。

    那時候一首歌曲或者詩歌只能拿到十幾塊錢的稿費。

    有文藝工作者就曾感慨:我的創作居然養活不了我的藝術。

    後來稿酬有過上調,不過上調的幅度不大,直到進入九十年代,搞活了經濟,才讓稿酬制度有所鬆動,一些雜誌為了吸引著名作家投稿會開出高額的稿酬。

    比如一位著名作家在雜誌上寫專欄,不問字數,每篇就能拿到三千元。

    還有一位著名作家對雜誌社開出了一個字五塊錢的天價,一千字就是五千元,這就背離了市場規律,有點自我炒作的嫌疑了。

    到了今年,國家出版局規定的著作稿酬是千字四十到一百元。

    也就是說,一位作家最高只能拿到千字一百的稿酬。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雜誌社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對著名作家的稿酬進行補償,以此吸引他們來投稿,這就造成作家行業的貧富分化。

    再說了,現在的作家對稿酬不怎麼看重了,他們更在乎版稅的收入。

    一本暢銷書的版稅往往都有上百萬,這讓不少著名作家成為了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

    林子軒就是如此,他現在光靠版稅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文藝少年》給林子軒開出了千字八十的稿酬,這和《臥虎藏龍》在《古今傳奇》雜誌上發表的價格相當,通俗文學要比嚴肅文學的稿酬低。

    童話故事一般被認為是通俗文學,這部《小雪的大冒險》能拿到一兩萬的稿酬。

    林子軒對此沒什麼異議,他和雜誌社說了大致的寫作計劃,這個系列的故事一年大概會寫兩部,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寫完。

    雜誌社會據此做出相應的安排,對這個故事進行宣傳。

    他們已經想好了宣傳的噱頭,《葫蘆兄弟》作者的最新力作,魔法世界的冒險之旅。

    經過六年的積累,《葫蘆兄弟》這部動畫片已經深入人心,相信全國的小朋友們不會錯過這部《小雪的大冒險》。

    對林子軒來說,這只是整個計劃的開始而已。

    六月份,《沒完沒了》的拍攝現場,林子軒正在和馮曉剛談論廣告植入的事情。

    由於前兩部賀歲片的成功,廣告商把目標瞄準了馮曉剛的第三部賀歲片,和圈內人不看好這部《沒完沒了》不一樣,廣告商倒是信心十足。

    廣告商覺得只要有葛尤出演就值得他們投資。

    到了現在,廣告植入的概念已經不再新鮮,都市電視劇裡隨處可見,這種趨勢朝著電影圈蔓延,藝術電影不屑於這麼做,覺得是對藝術的褻瀆。

    廣告商看準了娛樂片,尤其是票房大賣的娛樂片。

    說實話,作為觀眾,林子軒對在電影裡植入廣告相當反感,當初拍攝《京城人在紐約》,那是沒有辦法,才四處找廠家拉投資,把廣告放到劇集裡面。

    不過他現在是影視公司的老闆,從盈利的角度講,植入廣告是收回成本最快的方式。

    廣告費用不是票房,不需要和院線分賬,賺的都是自己的,只要多植入幾個廣告,投資基本上就能收回來了。

    那些好萊塢大片和程龍的動作片,裡面都有植入廣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拍攝《甲方乙方》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他們會成功,也就沒有廣告商上門,拍《不見不散》直接去了國外,也沒有廣告植入,現在倒是來了不少家企業。

    如果一家廣告商收二十萬,十家廣告商就是兩百萬,相當於電影的一半投資了。

    王鍾軍是做廣告的,他贊成這種做法,賺錢才要緊,娛樂片就是圖個樂呵,沒那麼藝術,植入廣告對電影的影響不大,興許還能讓觀眾感到新鮮呢。

    從資本的角度講,這話有道理,開公司就是為了賺錢。

    只是林子軒還有點矯情,放不開,覺得自己沒那麼看重金錢,怎麼說也是個文化人,不能對金錢表現的那麼渴望吧。

    這部《沒完沒了》講的就是和錢有關的故事,劇中的人物忙來忙去就是為了九萬塊錢。

    他覺得這部片子拍出了當下人們趨利的浮躁心態。

    當然,他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自己有錢,可那些沒錢的人呢,普通的百姓,下崗職工,人家沒錢就沒法生活,就只能向錢看。

    說到底是時代不同了,社會改變了。

    林子軒同樣要做出改變,他和馮曉剛商量了一下,覺得可以植入廣告,但不能過多,三個廣告就夠了,不能影響觀眾看片子,每個廣告收三十萬,這算是額外的收益。

    「那個舒琪怎麼樣?」林子軒詢問道。

    「還行,這幾天配合的不錯,也願意交流了。」馮曉剛回應道,「她在表演上很有悟性,加上這麼好的外形,只要能碰到好機會,應該會有前途。」

    有了上次的交待,舒琪放開了不少,不過她的口音還是不夠京味,需要後期找人配音。

    林子軒在劇組裡看到了郭德鋼,郭德鋼在這部戲裡演一個小配角,戲份不多。

    通過幾次的接觸,他發現郭德鋼是個江湖氣很濃的人,或者說是混社會的,草莽出身。

    不拍戲的時候,郭德鋼喜歡說上幾個小段子,活躍劇組的氣氛,他還會講起自己的學藝經歷,為了拜師學藝怎麼苦熬。

    「那你以後自己收徒弟的時候要記住,好好待人,不能太苛刻了。」林子軒如此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45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

    六月初,歐陽林從湘南來到京城。

    林子軒和歐陽林認識了好幾年,以前他們都負責電視劇的製作,後來林子軒出來開公司,歐陽林在體制內苦熬,如今混到了湘南經濟電視台台長的位子上。

    這個位子來之不易。

    湘南廣電去年在電視行業施行試點改革,這個試點就是創辦湘南經濟電視台。

    他們面向全省招聘電視台的台長,給予台長充分的自主權,在用人和薪酬上實行全新機制,在節目創新上大膽突破,想要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電視台。

    經過四個月的角逐,歐陽林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應聘成功。

    然而,他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辦電視台的資金。

    於是,他向銀行貸款兩千八百萬,負債經營,租用簡陋的辦公樓,帶著一幫剛剛分配過來的年輕人白手起家,艱苦創業。

    唯一的好處是上級部門放權,給了他最大的權限。

    歐陽林上次購買《姍姍訪談錄》說自己沒錢不是瞎說。

    他確實沒錢,現在還欠銀行上千萬呢,電視台還要購買各種設備,製作節目,給手下人發工資等等,日子過得相當緊巴。

    他依靠結交的各種社會關係拉廣告和資源,創辦新節目,支撐著電視台的發展。

    林子軒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讓湘南經濟台先播出《姍姍訪談錄》,拿到廣告費再付款。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電視劇能在湘南電視台播出,歐陽林出了不少力,就算是一些質量不好的劇集也會打包購買。

    這是你幫我,我幫你的事兒。

    作為台長,歐陽林是個大忙人,他來京城也不會閒著。

    一個是為了《姍姍訪談錄》這檔節目,這檔節目在湘南播出半年時間,廣告費早就收了,他這次總算是把播出費用給送來了。

    《姍姍訪談錄》為剛成立不久的湘南經濟台打響了名頭,在湘南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歐陽林趁機拉了幾個有實力的廣告客戶,經濟台上半年的廣告創收突破了一千萬,極大的緩解了電視台的資金壓力。

    他想和慕姍姍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達成長期的合作。

    還有一件事是湘南電視台準備明年一月份上星,通過衛星向全國播出。

    隨著電視行業的蓬勃發展,地方電視台都在準備上星,他們清楚,只有上星才能獲得發展機遇,否則就只能被困在一省之地。

    以湘南電視台為例,作為一個農業大省,來電視台做廣告的大都是生產飼料、化肥和種子的廠家,很難吸引到真正的大企業。

    畢竟你的節目只能在湘南周邊播出,影響範圍有限。

    一旦上星,面對全國觀眾播出,光是廣告收入就會翻倍的增長。

    不過,上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需要總局的批准,要看電視台符不符合上星的條件,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硬件,一個是軟件。

    硬件指的是各種播出設備,不能因為設備故障造成播出事故。

    如果你只是面向全省播出,出現事故影響較小,要是通過衛星播出,那影響就大了。

    軟件是指電視節目,你的節目不能太低俗,要有質量,符合總局的要求,畢竟要面向全國百姓,代表著一個省的形象。

    只有在硬件和軟件上達到要求,總局在經過考核後才會批准地方電視台上星。

    上星之後,湘南電視台就成為湘南衛視。

    1994年,浙省衛視上星成功,這兩年發展的很快,其他省級電視台都在積極籌備上星。

    可以預見,全國即將迎來一輪地方電視台上星的風潮。

    為了上星,湘南電視台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更換播出設備和製作一批新穎的節目。

    湘南廣電的高層做出了一個決定,在湘南衛視上星後要有一檔屬於自己的綜藝娛樂節目,要改變湘南農業大省的形象,給全國百姓一個全新的印象。

    這是個臉面問題,不惜成本也要完成。

    一檔好的綜藝娛樂節目需要兩個條件,新穎的創意和優秀的主持人。

    全國各地的電視台都製作綜藝節目,尤其是華國電視台,有多檔深受百姓喜愛的綜藝節目,只要參考和修改一下,製作一檔綜藝節目問題不大。

    創意嘛,就是你借鑒我的,我借鑒你的,互相借鑒。

    至於主持人,想要節目具有影響力,主持人非常關鍵。

    這時候,《姍姍訪談錄》在湘南省內獲得好評,他們把目光放在了慕姍姍身上,慕姍姍曾經是華國電視台的主持人,還主持過春晚。

    如果這檔新的綜藝節目由慕姍姍主持,不僅能提高節目的檔次,收視率想必也不會差。

    這個任務落到了歐陽林身上,誰讓他和慕姍姍熟呢。

    「我和他們說了,慕總現在是老闆了,自己製作電視節目,不會來台裡上班,可他們非要我問問。」歐陽林無奈道,「上面的領導說了,只要慕總願意來湘南台,這檔娛樂節目完全由你做主,預算不封頂。」

    「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啊,你們太看重了。」慕姍姍客氣道,「家裡的孩子還小,我沒有離開京城的打算,讓你白跑一趟,對不住了。」

    慕姍姍這麼說就是婉拒了,她好不容易離開華國電視台,以後也不準備到電視台上班。

    「其實不用來台裡上班,咱們採用聘用制,你只要每週錄製節目就好了,不算是台裡的員工。」歐陽林變通道。

    這算是外聘。

    一般來說,電視台都願意用自己人,不願意外聘,外聘人員不僅薪酬高,還不好管理,容易鬧出糾紛,難以收場。

    但他們想借用慕姍姍的名氣,外聘也行,等把節目做起來,打響名氣,再換成自己人。

    歐陽林清楚慕姍姍不可能去湘南上班,前一個說法只是幌子,外聘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即便是外聘,慕姍姍也不願意,每週京城和湘南來回跑太麻煩,沒有必要。

    「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來來回回的不方便,算了吧。」慕姍姍婉拒道。

    「這檔節目還在籌備,明年才會播出,你再考慮考慮。」歐陽林不放棄的說道。

    歐陽林這個人就是這樣,輕易不會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是他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46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眾娛樂大眾

    林子軒和慕姍姍在飯館招待了歐陽林,他們聊了聊眼下電視行業的發展前景。

    作為電視台的台長,歐陽林看問題很有深度,他覺得現在正處在關鍵時期,或者說是一個電視大時代的開端。

    目前觀眾的選擇不多,只能收到不到十個電視台,經常看的也就是兩三個頻道。

    華國電視台的幾個頻道是觀眾的首選。

    一旦全國各省市的電視台相繼通過衛星轉播,一台電視機能收到幾十個頻道,到那時候手裡握著遙控器的觀眾就會成為主角。

    一檔節目想要得到較高的收視率,就要去迎合觀眾的喜好,否則觀眾就會換台。

    「以前只是幾家電視台競爭,以後是幾十家電視台競爭,電視台只能想方設法的把節目做好,用各種手段和花招吸引觀眾。」歐陽林描述道,「競爭會相當激烈,誰能抓住觀眾,誰就能走在前面。」

    國內的電視行業將從華國電視台的一家獨大演變成群雄並起的格局。

    收視率代表著廣告商,代表著電視台的收益,成為衡量一檔節目的重要指標。

    這對慕姍姍來說會是個美好的時代,只要她製作的電視節目能夠吸引觀眾,就不愁沒有買家,當然也要和地方電視台打好關係。

    未來的市場會很大,前景廣闊。

    林子軒和歐陽林談起了綜藝娛樂節目,以前的綜藝節目像是《方大綜藝》,雖然給觀眾展現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讓觀眾增長知識和見聞,形式卻過於單一。

    更像是對觀眾在灌輸,沒有和觀眾形成互動。

    這是以往綜藝節目的特點,節目製作者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把他認為好的東西播出給觀眾看,觀眾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

    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他們不會滿足於這種被動的形式,更願意參與到節目中來。

    「這就是大眾娛樂,香江的歌唱比賽,港姐選美大賽等等,都是如此。」林子軒總結道,「這些節目由普通百姓參與,看著普通人一步步的晉級,最後拿獎,觀眾會覺得很勵志,就像自己參與進去一樣。」

    「我也這麼覺得,用大眾來娛樂大眾,這會是以後綜藝節目的新方向。」歐陽林贊同道。

    這種比賽節目在海外並不新鮮,內地遲早也會走到這一步。

    林子軒知道歐陽林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想把湘南經濟台做大做強,就算現在不能合作,相信日後也會有合作的機會。

    歐陽林來京城還有其他的事情,他會舉辦一個招商會,為經濟台的各檔節目招攬廣告商。

    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今年要拿到三千萬的廣告收入,能把銀行的債務還上。

    他還打算在京城招聘一批電視行業的人才,包括主持人,最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薪資低,有幹勁,最適合用來創業。

    1996年1月9日,國家出台了《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的通知。

    除了一些像是師範類或者科研類專業外,今年畢業的大學生能夠通過人才市場在多種所有制範圍內自主擇業,可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管理工作,也可在其他崗位上工作。

    這種現象在兩年前就出現了,那時候叫做雙向選擇。

    不願意包分配的學生可以到企業單位應聘,同樣能得到工作,這樣就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掌握在負責分配的老師手裡。

    到了今年,隨著這個暫行辦法的出台,說明今後大學生要自主選擇就業了。

    這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的學生覺得這樣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有些學生更願意包分配,不願意自己去找工作。

    學生家長更是擔心,以前考上大學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如今國家不包分配了,上完學還要考慮工作的問題,他們不擔心才怪。

    好在今年的本科畢業生只有四十萬,就業形式不算嚴峻,大學生想找到工作並不困難。

    只是如此以來,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學生都願意往花城和滬城那種經濟條件好的發達地區跑,那裡工資高,待遇好,誰都想去。

    至於那些條件差的邊遠地區就無人問津了。

    以前國家包分配,總會有大學生被分配到邊遠地區,為邊遠地區的發展做貢獻。

    現在導致人才分佈不平衡,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的經濟差距會越來越大。

    大學畢業不僅不包分配了,上大學還開始收費了。

    上大學收費在九十年代初就開始了,那時候收費很低,九零年大學生的學費一般是200塊,住宿費是20塊,九四年的學費是800塊,住宿費是200塊,到了九六年學費漲到了1500塊,住宿費是500塊。

    這是大致的情況,各個大學的具體情況不同。

    也就是說,大學免費和包分配的時代就此一去不復返了。

    為了拍攝《美麗華國行》這檔節目,慕姍姍在京城廣播學院招了幾名即將畢業的學生作為實習生,畢業後可以自己找工作,也可以留在慕姍姍的公司。

    對於廣播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首選還是各大電視台,工作安穩。

    慕姍姍的公司雖然待遇和福利不錯,不過卻是民營性質,想要留下這些學生並不容易。

    他們更多的是被慕姍姍這位學姐的光環所吸引,但在職業規劃上,還是會有清醒的認識,電視台的平台更大,更有前途。

    歐陽林在京城的收穫不小,招商會舉辦的很成功。

    大家以前提起湘南電視台,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飼料廣告,如今他們製作了幾檔質量不錯的節目,吸引了一些企業的關注。

    加上湘南電視台即將上星,面向全國播出,這都是吸引廣告商的有利條件。

    歐陽林在各大藝術院校招到了一批學生,他會帶著學生們回湘南看一看,這批學生雖然來自湘南,但會不會留在湘南還不一定。

    現在畢業生不用服從分配,返回原來的戶籍地,他們更願意留在京城工作。

    在這批學生中有個京城廣播學院播音系專科畢業的女孩子,叫做李香。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48
第三百一十八章 德藝

    六月下旬,端午節這天,劇組只拍了半天戲,放假半天,這算是難得的福利了。

    一般來說,劇組只要開機就會一直拍下去,沒有禮拜天和節假日,有夜戲還要熬夜加班,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就算個別演員出了問題,也會修改拍攝計劃,先拍其他的戲份。

    畢竟租的場地和設備,演員的檔期,一大幫人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花錢,不能耽擱,所以說,拍戲就像打仗一樣,一刻都不能放鬆。

    那種慢悠悠拍戲的導演,都是不缺資金,或者不在乎資金的主。

    這兩天葛尤到張億謀的劇組客串去了,在影片裡扮演一個調節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的警察。

    馮曉剛重點拍的是阮大偉的戲份,在《沒完沒了》這部戲裡扮演阮大偉的演員叫做傅標,和葛尤有大量的對手戲。

    傅標原本是鐵路文工團的話劇演員,演話劇出身,後來轉入影視行業。

    兩年前,他在張億謀的片子裡演了個出彩的配角,被觀眾所熟悉,在圈子裡有了些名聲。

    傅標以前在《編輯部的故事》裡客串過一個小角色,給馮曉剛留下了不錯的印象,都是熟人,這次專門找他來和葛尤搭戲。

    這部《沒完沒了》可以說是三個人的戲,不過舒琪扮演的小芸實際上的戲份並不多,也沒有太多的笑點,笑點和包袱都在葛尤和傅標身上呢。

    倆人的對手戲才是撐起這部電影的關鍵。

    如果說葛尤的表演內斂,不溫不火,那傅標就要情緒外放,和葛尤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麼一來,喜劇效果就出來了。

    要是兩個人都內斂,那就成冷幽默了。

    說實話,在國內的男演員中,能和葛尤搭戲,還能碰出火花的演員真不多,就是有,也是姜聞和陳導明那樣實力派的演員。

    走偶像路線的明星和葛尤搭戲,那是找虐,觀眾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差距。

    經過大半個月的拍攝,馮曉剛對傅標相當滿意,演過話劇的演員基本功紮實,只要稍加點撥,傅標就能明白導演要的是什麼。

    他和葛尤一個性子急躁,一個不急不緩,一個表情豐富,一個面無表情。

    他能對葛尤的表演做出反應,一個眼神拋過來,知道該怎麼接,這就是話劇演員的功底。

    而且,傅標的態度很好,每天都來得挺早,沒戲的時候也在片場呆著,看著其他演員對戲,自個兒在一旁琢磨,有不明白的地方抽著空閒就問。

    對於這樣的演員,大家都願意幫扶一把。

    一個演員演技是一方面,品德是另一方面,這就是德藝雙馨,對那些品德不好的演員,或許會合作一次,下次就不會合作了。

    《沒完沒了》的劇組收工後,大家收拾器材設備,準備回家過端午節。

    傅標幫著忙活,六月天,悶熱,他本身就有點胖,弄了一身汗,正拿毛巾擦著。

    「標哥,別忙了,一起走吧。」林子軒招呼道。

    「快完了,我等會跟劇組的車走。」傅標回應道。

    林子軒是自己開車來的,劇組裡還有一輛大型的麵包車,能坐十幾個人,就是有點擠。

    他們在京郊的影視基地拍戲,回京城要一個多鐘頭,麵包車上沒有空調,只有小風扇。

    這時候,馮曉剛和舒琪走了過來。

    由於葛尤不在,今天拍的是傅標和舒琪的戲份,兩人的對手戲不多。

    「行了,標子,咱們坐小林的車走,還能早點到家。」馮曉剛催促道。

    「那行,我聽導演的。」傅標說了句玩笑。

    「光聽導演的不行,製片人的話也要聽,不然小林就有意見了。」馮曉剛說笑道。

    傅標為人隨和,是個老好人,但在片子裡卻扮演一個奸商的惡人角色,和生活中的形象差別很大,這說明作為演員,他的可塑性很高。

    四人上了車,林子軒做司機,朝京城開去。

    以葛尤和馮曉剛的身家,都買了自己的車,葛尤喜歡車,只是不常開,平時還是坐劇組的麵包車,一個是油價太貴,一個是心疼車,不願意跑遠路。

    馮曉剛倒是無所謂,不過他知道今天林子軒也過來,就蹭了林子軒的車子。

    一路上,他們隨意的聊著,說了說葛尤,問了問舒琪在寶島過端午節的習俗。

    傅標和張億謀的關係不錯,瞭解一點張億謀新片的狀況。

    張億謀的新片之所以一直推遲開機,是因為投資商臨時變卦。

    沒有鞏莉出演是一方面原因,他新片的題材竟然是都市喜劇,還帶著濃重的京味色彩。

    大家能理解張億謀想要轉型,可拍都市喜劇還是讓圈內人大跌眼鏡。

    你這轉型轉的也太厲害了,簡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大家都知道,張億謀最擅長的是農村題材的電影,風格嚴肅寫實,和喜劇根本不搭邊,這就像是讓馮曉剛去拍悲劇題材的電影一樣。

    不過張億謀的名聲在外,他的新片還是拉到了超過兩千萬的投資。

    這就是大導演的待遇,拍個喜劇片都有這麼大的投資。

    這讓馮曉剛極為羨慕,他拍的是低成本喜劇,張億謀那是大製作的喜劇,同樣是拍喜劇片,差距就是這麼大。

    「張導這段日子不容易啊。」傅標感慨道。

    林子軒把馮曉剛和傅標送回家,帶著舒琪向家裡開去,他邀請舒琪一起過端午節。

    這件事他猶豫過,端午節畢竟是一家人熱鬧的日子,加上一個客人不怎麼方便,只不過這大過節的,總不能把舒琪一個人丟在酒店吧。

    他和慕姍姍商量了一下,覺得一個女孩子挺不容易的,都是同胞,就邀請了舒琪。

    誰讓咱們首都人民熱情好客呢。

    上次舒琪來過他們家,和林曉玲聊的不錯,就讓曉玲招待她好了。

    等林子軒到家,都快要一點鐘了,家裡早就做好了飯菜,就等著他了。

    看到林子軒,慕姍姍懷裡的女兒呀呀的叫了起來,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埋怨他回來晚了。

    小丫頭雖然還不能發出清晰的音節,不過已經似模似樣,離開口說話不遠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5 02:50
第三百一十九章 那年春天

    《臥虎藏龍》前傳的拍攝正在進行之中。

    這是一個關於李慕白、俞秀蓮和孟思昭的感情故事,孟思昭的扮演者是王志聞。

    林子軒找演員基本上是在自己圈子裡找,熟人嘛,無論是片酬還是各方面都好商量,不至於為了一點小事鬧出矛盾,影響拍戲的進度。

    這是沒辦法的事,現在漫天要價的演員不少,整個影視行業都有點混亂了。

    不過,林子軒不會虧待自己人。

    比如俞菲鴻,拍《臥虎藏龍》的時候片酬是兩千一集,她一共拿到了兩萬塊薪酬。

    開出這個片酬,一個是她剛剛回國,在國內沒什麼知名度,還有俞秀蓮這個角色在《臥虎藏龍》裡屬於配角。

    就算如此,她也比徐晶蕾的片酬高多了。

    電視劇播出後,俞菲鴻的古裝扮相被觀眾認可,迅速走紅,還有廣告商找上門來。

    女演員走紅比男演員容易,只要容貌不差,有一個能被觀眾記住的角色,基本上就紅了,只是紅了之後怎麼保持狀態非常重要。

    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

    這次拍《臥虎藏龍》的前傳,俞菲鴻是女主角,片酬直接漲到了四千一集,三十集的長度,估計最後能拿到十萬塊左右。

    因為是前傳,陳導明和俞菲鴻的扮相都要年輕十歲以上,這畢竟是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

    還好林子軒早就有了拍前傳的打算,在拍《臥虎藏龍》的時候把兩人的容貌通過化妝變老了不少,這樣觀眾看前傳的時候才不會覺得突兀。

    張紀鍾對劇本進行了部分調整,著重在人物的塑造上,他要打造一個更為真實的江湖。

    比如說書中的主角李慕白,出身江南武術世家,父親是著名大俠李鳳傑,自幼隨父習武,十三歲中秀才,可以說是文武兼修。

    隨後在江湖上闖蕩,拜師學藝,終成一代大俠,是武當派和龍門派的代表人物。

    這些故事在《臥虎藏龍》裡並沒有出現,那時候李慕白已經是一代大俠了。

    前傳的故事就是豐富和完整李慕白和俞秀蓮這兩個人物,讓觀眾看到他們的成長史,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更容易理解。

    新出現的人物叫做孟思昭,此人是宣化府孟老鏢頭的二公子,自幼和俞秀蓮定親。

    他在江湖上學到一身好武藝,劍法不在李慕白之下,由於看不慣惡霸強奪別人家的妻子,就行俠仗義,斬斷了惡霸的雙足。

    因為擔心事發後牽連家人,便離家出走,化名隱身在京城的鐵小貝勒府裡養馬。

    孟思昭的所作所為算得上是一位俠義之士。

    雖然孟思昭不知所蹤,俞秀蓮還是按照當初的婚約嫁入了孟家,李慕白便幫著俞秀蓮四處尋找孟思昭,並在京城裡遇到了化名的孟思昭。

    兩人意氣相投,結成摯友。

    孟思昭得知李慕白喜歡俞秀蓮後,便打算成全兩人,偷了貝勒府的駿馬南下,代替李慕白和江湖豪客決鬥,最終受傷身亡。

    王志聞是滬城人,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來到京城戲劇學院做了老師。

    因為《過把癮》這部電視劇走紅,成了國內知名的男演員之一。

    這次接演這個角色,主要是看在林子軒的面子上,他本人不怎麼喜歡古裝劇,或者說他的外形不適合古裝扮相。

    演員這個行當一半靠天賦,一半靠努力。

    這個天賦可以說是演戲的天賦,也可以說成是外貌,有的演員就長著一張祖師爺賞飯吃的臉,比如鞏莉,不光是漂亮,而且演什麼角色都沒有違和感。

    再說葛尤,他的外形雖然限制了他的戲路,但他通過努力找補回來了。

    王志聞看過劇本,經過仔細考慮後才答應接下這部戲。

    孟思昭無疑是個悲劇人物,俠肝義膽,有情有義,在知道李慕白和俞秀蓮兩情相悅後,為了成全他們,甘願赴死。

    這個角色有一定的挑戰性,他願意試試。

    這部《臥虎藏龍前傳》匯聚了目前國內三位實力派演員,讓張紀鍾非常滿意。

    林子軒在片場看了三人的表演,不由得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那是在抗戰勝利後的一座南方小城,戰爭不僅給小城留下了難以抹滅的痕跡,也在人心中留下了痛苦的烙印。

    當地的鄉紳戴禮言在戰爭中失去了家產,重病纏身,喪失了面對現實的勇氣,鬱鬱寡歡。

    他和太太周玉紋,妹妹戴秀,以及僕人老黃生活在破敗的家宅中,過著平淡無味的日子。

    周玉紋和丈夫沒有感情,兩人相敬如賓,夫妻關係早已名存實亡,生活非常苦悶。

    這一年的春天,青年醫生章志忱回到了小城。

    他和戴禮言是好朋友,也是周玉紋過去的情人,章志忱和周玉紋的感情很深,只是當年被周玉紋的母親給拆散了。

    沒想到八年過去,過去的情人成了好朋友的妻子。

    章志忱住在戴家,為戴禮言看病。

    他的到來讓周玉紋早已死去的心泛起了巨大的波瀾,兩個人常常背著戴禮言約會,談起往日的歲月都唏噓不已,章志忱對周玉紋已成他人之妻的現狀無可奈何。

    他們的感情受著「禮義」和「忠信」的束縛,剪不斷,理還亂。

    周玉紋內心裡掙扎著,是繼續恪守婦道,還是和章志忱一起離開這如死水一樣的小城。

    兩個備受煎熬的男女遲遲沒有商量出結果,此時已經看出端倪的戴禮言不忍拖累妻子,為了成全自己的好朋友和妻子,他服藥自殺。

    經過章志忱的搶救,戴禮言重新活了過來。

    這次的事件給章志忱和周玉紋敲響了警鐘,他們要面對自己的人生,周玉紋選擇了繼續留在丈夫身邊,章志忱選擇離開小城。

    在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戴禮言和周玉紋站在城頭,目送章志忱走向外邊的世界。

    這個《小城之春》的故事和《臥虎藏龍》的故事極為相似。

    三個人的感情糾葛,傳統的道德觀念,感情和**,責任和道義……

    這是過去華國人對待感情的態度,在情與禮之間,他們往往會壓制感情,遵守禮儀。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越來越大,我們越來越自由,婚姻自由,情感自由,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展現**,並不以為羞恥。

    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