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可遇而不可求
《我們倆》的粗剪版有兩個小時的片長。
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一般是九十分鐘,劇組拍攝的素材要遠超這個時間,每個鏡頭需要拍幾次,取決於拍攝時允許的耗片比。
目前國內的影視圈,電影的耗片比大概在一比五左右。
在膠片供應緊張的八十年代,規定更為嚴格,達到一比三,也就是說,一個鏡頭最多拍三遍就要過,否則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大家都知道,一部電影想要精益求精,就要多拍幾遍,從中選取最好的鏡頭。
然而,不是誰都能這麼奢侈,和影片的投資有很大關係,像張億謀拍的那種大製作,他不怕浪費,耗片比達到一比十都沒問題。
姜聞拍《陽光燦爛的日子》,耗片比高達一比十五,創下了國內導演耗片比的紀錄。
這是他們的片子高質量的原因之一。
當然,不是說耗片比越高,越浪費錢片子就一定拍的越好,那樣就沒有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間了,小成本影片往往通過嚴格控制耗片比來節省資金。
《我們倆》投資不過三十萬,沒有浪費的機會,只能把耗片比盡量控制在一比三之內。
在拍戲的過程中,演員會先排演幾遍,再正式拍攝,爭取一遍就過。
林曉玲總共拍了大概三百二十分鐘的素材,她要從中剪出九十分鐘的影像,現在的粗剪版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不影響學生們的觀影效果。
林曉玲和負責剪輯的同學忙活了半個月,對影片早就沒有了新鮮感。
她不關注電影,關注的是學生們的反應。
一部片子九十分鐘,前三十分鐘是關鍵,這和人的耐性有關,除非是那種連十分鐘都等不了的急性子,一般人對一部影片的忍耐程度是二十到三十分鐘之間。
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出現吸引人的情節,枯燥乏味,觀眾提前退場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對一位導演來說,如何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鐘勾起觀眾的興趣非常重要。
那麼,怎麼吸引觀眾呢?
要麼製造懸疑氛圍,要麼拋出各種笑點,要麼展現人物的矛盾衝突等等。
《我們倆》一開始就著重表現老太太和女孩子之間的各種矛盾,從租房子的房租到生活中的難題,兩人吵來吵去,都覺得自己有道理。
這是一個能吸引人的開場。
不過有人覺得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太過無聊,沒有意思,就這麼退場,但大部分人留了下來,期待著下面的劇情。
這部電影極為對稱。
在粗剪版裡,春夏秋冬四季,每個季節情節的安排大概在三十分鐘左右,總共兩個小時。
經過冬天裡前三十分鐘戲份的鋪墊,當觀眾對劇中人物爭吵厭倦的時候,春天來了,老太太和女孩子的關係有了新的進展。
她們不再爭吵,而是緩和了矛盾,互相試探著瞭解。
一篇好的文章,講究起承轉合,就是說一個事件要有開端、經過、轉折和結尾。
電影就是講故事,和寫文章是一個道理,在《我們倆》裡,冬春夏秋正對應著起承轉合,這是非常規矩的一篇文章。
只要導演能夠熟練掌握這種敘事手法,拍出的片子想必不會太差。
《我們倆》不是那種尋求革新和突破的片子,它在形式上很規矩,像是學生寫作文一樣,一板一眼,按照教科書上的要求來。
正是這種規矩,讓觀眾看的很舒服,沒有什麼突然的驚喜,就那麼自然而然的敘述下去。
對於電影學院的學生來說,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是學電影的,往往看不起以前的電影,總覺得自己是天才,會給空洞無趣的電影行業帶來變革。
年少輕狂,誰都有過。
影片放映到一半的時候,就有學生不耐煩了,覺得這不過是一部平庸的劇情片,毫無新意可言,和社會上的那些片子沒什麼兩樣。
一個小時同樣是一個節點,對普通人來說耐心即將消磨殆盡。
一部電影設定在九十分鐘很有道理,經過一個小時的鋪墊後,在觀眾就要昏昏欲睡的時候,最後的三十分鐘往往是一個大高潮。
如果一部電影的片長超過兩個小時,觀眾就會覺得冗長乏味。
這裡指的是一般的影片,而不是那些驚險刺激的好萊塢大片。
《我們倆》是一部低成本的文藝片,在形式上沒有突破,更多的是以情動人,把情和景交織在一起,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
有人覺得感人,有人覺得無趣,對於小眾的文藝片來說,這很正常。
看著一批學生離開放映室,林曉玲更為擔心,她算是經過風浪了,不能說是新人導演,可這畢竟是她的第一部長片,還是希望能獲得認同。
徐晶蕾握著林曉玲的手,心裡同樣緊張,不過她是演員,能很好的控制住情緒。
在表演課上,老師說過,不要想著能夠一舉成名,演一個角色就能得到認可,那不現實。
那樣的演員有,但非常少。
不少演員都要經過幾年或者十幾年的磨練,才能遇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才能名利雙收,更多的演員一輩子都沒有碰到過那樣的機會,從而默默無聞。
想到這兒,徐晶蕾慢慢的放鬆下來。
她看著《我們倆》這部片子,能看到自己表演上的不足,有些地方過於生硬,不夠自然,尤其是和老演員金亞琴比較起來,很容易看出差距。
徐晶蕾想起了林子軒給她的劇本。
她清楚《小城之春》這個劇本裡最出彩的角色是周玉紋,林子軒給她的角色卻是戴秀,那是一個沒有太大發揮的配角。
徐晶蕾當然想演周玉紋,然而她知道自己現在還演不好周玉紋。
對於一名演員來說,在合適的時間碰上合適的角色,那就出名了。
你要是讓二十歲的葛尤演《活著》裡的福貴,他肯定給演砸了,只有三十五歲的葛尤來演正合適,這就是機遇,可遇而不可求。
徐晶蕾在等待著自己的機遇,她能感覺到林子軒對《臥虎藏龍》的重視。
也許幾年後,玉嬌龍這個角色就是她的機遇。 本帖最後由 kevin1217 於 2016-11-15 23:3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