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33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5:58
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

    無論是葫蘆娃的數量,還是慕姍姍的服裝都不是大事,他們只是抱怨一下,宣洩一下情緒,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這就是談對象的好處,不高興的時候可以訴苦,能獲得安慰,省得憋在心裡難受。

    十月底,京城廣播電台少兒組的組長病退,胡影如願的升任組長,林子軒還是打雜。

    少兒欄目組不被台裡重視,也沒安排人進來,或者說沒有人願意調到這個冷門的欄目組。

    原本三個人的活兩個人干,林子軒的工作量增加不少,而且,胡影準備讓他播音了。

    電台播音分為直播和錄播兩種,那種需要接進熱線電話或者和聽眾互動的節目都是直播,其他節目則是錄播。

    京城廣播電台目前還沒有採用直播的方式播音,因為直播容易出錯,會影響到電台形象。

    在南方沿海地區的城市已經開始採用直播的方式,直播的時效性強,貼近生活,主持人的聲音更為自然和平實,富有感情,容易被聽眾接受。

    兩種播音方式各有優缺點。

    可以預見,以後的電台播音會以直播為主,對主持人的要求更高。

    少兒欄目組只是負責給小朋友講故事,錄音過程非常簡單,只要按照稿子念就可以了。

    林子軒怎麼說也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這點小事難不住他。

    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你們可以叫我軒子哥哥,以後我會經常和你們見面,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胡影對林子軒的表現很滿意。

    她在少兒組呆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講故事都講厭煩了,很難帶著感情,不像林子軒感情飽滿,講的繪聲繪色,活靈活現。

    年輕真好啊!

    當初她也是這麼認真,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份工作越來越沒有動力,就是為了掙工資而已,能有什麼激情。

    如果她沒有升任組長,不會給林子軒播音的機會,現在她只要負責審核播音內容就好了。

    對於林子軒的第一次播音,慕姍姍同樣沒有錯過,他們一起聽了這檔少兒節目。

    「軒子哥哥?我還姍姍姐姐呢,小朋友估計都要哭了。」慕姍姍聽到第一句就開始吐槽。

    「過分了啊,我可沒說你的開場白太土。」林子軒反擊道。

    「那是我的表現好,沒給你挖苦的機會。」慕姍姍得意道,「真替京城的小朋友們悲哀,以後要遭受你的折磨了。」

    「其實,有人比小朋友更悲哀。」林子軒神秘道。

    「誰啊?不是說你自己吧?」慕姍姍疑惑道。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小朋友只是受折磨一時,你這輩子都跑不掉,你說誰更悲哀。」林子軒洋洋自得道。

    「咱們誰折磨誰還說不定呢。」慕姍姍反應過來,不服輸道。

    不管怎麼樣,林子軒通過電波對這個世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他不知道京城的小朋友有沒有哭,不過胡同裡的街坊鄰居見面的時候都會說上兩句,誇獎他故事講的好,家裡的小孫子喜歡聽。

    這讓他覺得人生的價值得到了體現。

    林子軒已經把所寫的童話故事寄給了位於滬城的童話雜誌社《文藝少年》。

    這是一本創刊30多年的兒童雜誌,堅守純文學的理想,以培養新人作家著稱,被稱為「作家的搖籃」,可以說是華國當代兒童文學的誕生地。

    他寫的故事有像《青蛙王子》一樣的西方童話,也有像是《葫蘆兄弟》這樣的國產作品。

    滬城相對於京城來說更為開放,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人們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

    這是林子軒選擇《文藝少年》的原因,他的童話故事更容易發表。

    說起來,在華國的文學界,童話作家一直處於邊緣地位,不被正統文學所認可。

    林子軒寫童話故事是為了豐富兒童的生活,不是為了出名,不過能夠賺些稿費總是好的。

    按照兩家的商議,他和慕姍姍的婚事放在過年之後。

    李虹認為到年底《渴望》播出後,獲得成功,過了年就能把林子軒調動華國電視台工作。

    林子軒和慕姍姍倆人都在電視台工作,對分房子有利,否則結婚後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或者租房子居住,這都不太合適。

    只要解決了房子問題,其他都好辦。

    至於結婚的花費,兩家各出一半就行,一家也就是一千多塊錢。

    林子軒寫了《渴望》和《頑主》的劇本,差不多有五六百塊錢的收入,加上這幾個月的工資,到年底應該有一千塊錢以上。

    他和慕姍姍商量過,結婚的花費他們自己出,就不花家裡的錢了,盡量節省一點。

    當然,父母肯定會有所表示,添置些家裡的物件就好。

    倆人沒事的時候就會合計一下。

    比如照片的錢可以省下來,電視台有現成的相機,就不用到照相館了。

    還有電視機和電冰箱之類的家電,這些廠家都在華國電視台打廣告,找熟人可以用工廠內部的價格購買,會便宜不少。

    傢俱的話還是要到傢俱廠定做,一定要結實耐用,這可是要用一輩子的。

    林子軒雖然知道以後不再時興這種老舊樣式的傢俱,會有越來越多美觀的傢俱出現,但他沒有反對,因為在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傢俱代表著一種生活的態度。

    你選擇結實耐用的傢俱,代表著你想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你選擇簡易的傢俱,說明你並沒有長久的打算,只是想暫時湊合一下。

    他和慕姍姍都想認真的過下去,所以週日的時候會到傢俱廠看木料。

    這時候的傢俱廠提供定做業務。

    你可以選擇不同的木料和傢俱樣式,付定金後傢俱廠給你打造出來。

    不用擔心傢俱廠會偷工減料,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要是他們敢做手腳,一旦被發現,名聲就臭了,他們基本上就要告別這個行業了。

    說實話,林子軒和慕姍姍都不太懂木料的好壞,但挑選的很認真。

    他們牽著手,看著面前成堆的木料,想像著做成傢俱的樣子,就有一種成就感。

    倆人從木料中能聞到家的味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00
第三十一章 探班

    林子軒來到華國電視台的攝影棚看《渴望》的拍攝,他畢竟是前面二十集的編劇。

    電視劇自九月底開拍,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拍攝過程中磕磕絆絆,並不順利。

    《渴望》是華國第一部室內劇,絕大多數場景都是在室內進行,也就是說有非常多的近景和特寫鏡頭,這很考驗演員的表演和台詞功底。

    電視台以前沒有拍攝室內劇的經驗,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和演員的走位都需要摸索。

    台裡雖然重視這部電視劇,但資金有限,只提供了100萬的經費拍攝50集的內容。

    拍攝環境相當艱苦,攝影棚陰冷潮濕,尤其是進入秋冬季節之後,更是要命。

    為了省錢,也是由於技術限制,這時候拍攝電視劇都是現場錄音,沒有事後配音之說,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台詞都不能出錯。

    這就需要演員事先做足功課,排練多次才能開始拍攝,爭取一遍通過。

    現場有三台攝像機,都比較老舊,還偏色,三台攝像機拍出來三種色彩。

    為了保證色彩的穩定,就要給攝像機降溫,這樣每天能保證有十個小時的正常拍攝時間。

    正是在這種條件下,《渴望》開機了。

    到年底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想要拍攝完成需要加班加點的工作,演員要高度集中。

    這個年代的演員嚴肅認真,有職業道德,不糊弄事,也沒有耍大牌的說法,就是認認真真的表演,當然也難免會有小抱怨。

    那位扮演劉慧芳的演員就時常抱怨,她是主演,戲份最多,要一直待在攝影棚裡。

    其他演員不拍戲的時候可以出去溜躂,或者休息,而她卻要忍受著陰冷的環境,每天工作在十二個小時以上。

    當然,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這時候她還沒有意識到《渴望》會給她帶來什麼,劇組裡的其他人也沒有意識到。

    他們只想著把這部電視劇拍好,僅此而已。

    李虹是這部電視劇的製片人,負責電視劇方方面面的工作,非常忙碌。

    林子軒領了一張臨時的通行證,來到攝影棚,站在一邊觀看。

    攝影棚裡的場景是臨時搭建而成,拍完之後還要拆掉,用拆掉的材料搭建其他場景。

    劇組裡沒有人知道林子軒是李虹的準女婿,只有《方大綜藝》的一些人清楚林子軒和慕姍姍的關係,他們對這位年輕人並沒有在意。

    看著場景中演員的表演,把林子軒帶入了回憶之中。

    等到這一段結束,導演宣佈休息幾分鐘,準備下一場拍攝。

    林子軒本來想上前介紹一下自己,不過看到導演忙著指揮人員佈置場景,有種分秒必爭的勁頭,他就停下了腳步。

    這時候,扮演宋大成的演員走了過來,這位演員叫做李雪建,三十多歲,面相老成。

    「李老師,上哪兒?」身後扮演劉慧芳的演員詢問道。

    她叫張凱莉,不到三十歲,容貌姣好,性格和劇中扮演的劉慧芳不同,較為活潑。

    「出去轉一圈,透透氣。」李雪建沉聲道。

    「那我跟你一塊吧,咱們順便再對對詞,下一場可不容易。」張凱莉說著也走了出來。

    林子軒為了不影響拍攝,就站在門口,倆人出來的時候剛好和他照面。

    「請問,你找誰?」張凱莉看著林子軒這個生面孔,帶著三分警惕的問道。

    「我就是隨便看看。」林子軒指了指自己的臨時通行證,示意自己不是壞人。

    張凱莉看了看那張通行證,有印章,不是假的,也就放鬆下來。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有電視台的員工對拍攝電視劇感興趣,時常會過來看看熱鬧。

    她和李雪建一起出去,倆人一邊走一邊對著台詞,商量著說台詞的時候應該用的感情和語氣,比較著哪一種更為貼切。

    張凱莉從衣兜裡拿出這兩集的劇本翻看,忽然發現劇本上的一個名字。

    「李老師,剛才那年輕人的通行證上寫的是林子軒,這本子的編劇也叫林子軒,他們會不會是同一個人?」張凱莉猜測道。

    「是麼?」李雪建疑惑道,「那人太年輕了吧,我看也就二十出頭。」

    「誰知道呢,這位林編劇可是神秘的很,咱們進組一個多月了,一直沒見過,我問導演,導演也不知道,你說奇不奇怪。」張凱莉好奇道。

    「呵呵,咱們拍好戲就行,別管那麼多。」李雪建穩重道。

    張凱莉不過是一時好奇,她並不認為那年輕人就是編劇。

    按照她的想法,能寫出《渴望》這種劇本的編劇至少要在四十歲以上,有了人生閱歷才會寫的這麼好,這麼有生活。

    等他們回去的時候林子軒已經不在了。

    林子軒看到劇組這麼瘋狂的趕進度,幾乎不浪費時間,恐怕要很晚才會收工,他不好意思打攪,就悄悄地離開了。

    他來電視台是為了等慕姍姍下班,順道看看電視劇的拍攝。

    慕姍姍今天錄節目,下班有點晚,等倆人走出電視台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天上沒有月亮和星星,路燈散發著昏黃的光。

    「你去看電視劇拍攝了?女主角漂亮麼?」慕姍姍隨口問道。

    「一般吧。」林子軒回答道。

    這個看似隨意的問題絕不能隨意的回答,為了顯示自己的確不在乎女主角,要用那種漫不經心的口氣說出來,要顯得自己特淡然和特無所謂。

    作為文藝青年,林子軒表示自己看過《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

    「我看了劇本,你為什麼要寫劉慧芳這個角色?是不是因為你內心裡喜歡這種賢妻良母類型的女人。」慕姍姍追問道。

    「當然不是,寫這個劇本主要是想懷念上一輩人的經歷,他們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甘願奉獻,值得我們尊敬。」林子軒認真道,「我個人還是喜歡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時代女性。」

    經過一個月四期《方大綜藝》的播出,觀眾記住了慕姍姍的名字,有的報紙把她說成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

    劉慧芳代表著上個年代的女性,慕姍姍代表著這個年代的女性,絕不能弄錯了。

    「這兩者不衝突吧,有文化和思想的女人也可以成為賢妻良母。」慕姍姍肯定道。

    「那是,這主要還得看人,在你身上就不衝突。」林子軒附和道。

    「我就是和你討論討論,你那麼緊張幹嘛?」慕姍姍疑心道。

    「我緊張了麼?沒有吧。」林子軒不承認道。

    「不緊張你身子繃那麼緊?」慕姍姍質問道。

    慕姍姍坐在自行車後座,一隻手摟著林子軒的腰,另一隻手從他的脊背上劃過。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03
第三十二章 飆戲

    《頑主》的拍攝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問題出在張國粒這裡。

    張國粒以前出演的都是正面角色,文藝小生,有「西南第一小生」的美譽,現在要演一位處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有點找不到感覺。

    他的演技沒有問題,就是差那麼一絲味道。

    他在三位主演中戲份最重,是主導人物,沒有感覺不行。

    相比較而言,葛尤和梁添兩人非常放鬆,沒有心理負擔,該怎麼演就怎麼演。

    林子軒和慕姍姍來到劇組的時候,米佳山正在給張國粒說戲。

    慕姍姍是《頑主》的第一位讀者,她對這部小說拍攝成電影很有興趣,週日倆人就來到劇組看看電影的拍攝過程。

    這時已經到了深秋,天氣轉涼,不過拍攝的是夏天的場景,演員都穿著短袖。

    「你不是那誰麼?」葛尤指著慕姍姍,回憶道,「那個電視台的主持人,好像叫什麼來著,挺好記一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

    「叫慕姍姍吧,我特喜歡那節目,看著就有意思。」梁添在一旁搭話道。

    這就是慕姍姍的境況,大家開始認識她,不過還不太熟悉。

    「尤哥,添哥,我是小林的女朋友。」慕姍姍大方的說道。

    「吆,小林好福氣啊,怎麼早不把小慕帶過來,我還說給你介紹對象呢,上次咱劇組那姑娘就不錯。」葛尤打趣道。

    「尤哥,您高抬貴手,千萬別害我。」林子軒趕忙說道。

    「我可以證明,小林絕對沒有其他想法。」梁添義正詞嚴的說道,「上次那姑娘的電話我給問來了,你還要麼?」

    「兩位哥哥,收工我請吃飯,咱們打住,我還想活著回家呢。」林子軒求饒道。

    他知道葛尤和梁添都是開玩笑,京城人拿人開涮就是這樣,配合的相當默契。

    慕姍姍同樣瞭解,她就站在一邊,笑瞇瞇的看著。

    「小林是個好同志啊,好久沒吃全聚德的烤鴨了。」葛尤一臉滿足的說道。

    「看你那點出息,烤鴨有什麼好吃的?」梁添鄙視道,「小慕給我幾個簽名,我拿回去送給那些小侄子和侄女,他們可喜歡看你的節目了。」

    「你這是看得起我,要多少都行。」慕姍姍答應道。

    「小慕就是大氣。」梁添誇讚道,「小林啊,我也要烤鴨。」

    幾個人說笑著,米佳山和張國粒走了過來,大家介紹一番。

    米佳山對林子軒的劇本很滿意,覺得完全表達了他的想法,甚至更為出彩。

    正因為如此,他想拍攝的盡善盡美,不要留有遺憾,他和張國粒認識了好多年,彼此非常瞭解,這一次轉變風格,有點不適應。

    或者說是水土不服,和老京城的京味有點不搭調,還需要磨合。

    眾人聊了一會,劇組繼續拍攝,林子軒和慕姍姍在一旁當觀眾。

    到電影院看電影和在劇組看電影拍攝完全是兩種概念,看電影能夠獲得愉悅感,看電影拍攝則純粹是找罪受。

    一遍遍的對台詞,一遍遍的重排,導演說戲,演員要始終保持情緒,時間長了也很無趣。

    好的電影就是這樣慢慢打磨出來的。

    好在《頑主》的情節還算有趣,林子軒和慕姍姍在一起也不會無聊,不想看了兩人可以走遠點,說點悄悄話,只要不影響拍攝就成。

    收工之後,林子軒請大家吃飯,自然不是全聚德,那個太貴了,不經濟。

    就算林子軒要去,其他人也不會同意,只是個玩笑而已。

    就在劇組附近的飯館,幾個人點了菜,叫了酒。

    由於明天還要拍攝,不會喝多,淺嘗輒止,就是個意思。

    其他幾位都是結過婚的人,只有林子軒和慕姍姍還在戀愛之中,吃飯的時候難免要他們倆講講認識的經過,說笑一番。

    當然,也會提到拍戲時遇到的難題。

    「小林,你說該怎麼解決,在表演的時候我總有種用不上力的感覺。」張國粒苦惱道。

    張國粒和林子軒不太熟,不過這本子是林子軒寫的,他想聽聽編劇的意見,集思廣益嘛。

    林子軒對表演一竅不通,他雖然讀過《演員的自我修養》,但那是用來裝深沉的,沒有實際作用,他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指導這些演員演戲。

    不過作為《頑主》的作者,他還是要發表一下意見。

    「我不懂表演,就說說自己的感受,這個故事其實就是玩,就是調侃和顛覆,你們別太在意劇本,也別太在意演技,想怎麼演就這麼演,放開了演,撒歡了演,就當是幾個朋友一起侃大山,興許就能找到感覺了。」林子軒建議道。

    「小林說的意思大概是即興表演,我覺得這成,可以試試。」葛尤贊成道。

    「那行,咱們先來一段。」張國粒迫不及待的說道。

    故事情節都在他們腦子裡,三位主演和導演都在,說來就來。

    三人就在飯桌上說起了台詞,喝酒、吃飯、聊天,這是最為平常的生活狀態。

    他們只是記住了大概的故事情節,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對方還能把話接住,繼續下去,這就是真實自然的表演。

    米佳山越聽越興奮,這才是他想要的效果。

    三人的表演互相刺激,從而激發對手的情緒,有個詞叫做飆戲,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張國粒三人覺得很興奮,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接著說起了另一段劇情。

    米佳山也不管,就這麼心滿意足的看著,林子軒和慕姍姍又做了一回觀眾。

    倆人坐公交車回去,並排坐在一起。

    「沒想到你還會說戲呢,以後轉行當導演算了。」慕姍姍說笑道。

    「說什麼戲啊,人家那都是真正的演技高手,就是缺少一個契機,這不,一下子就爆發了,沒看後來都差點冒出火花麼?」林子軒吐槽道。

    「就憑今晚這種表演,我覺得這部電影肯定能火。」慕姍姍確定道。

    「那當然,我寫的劇本能不火麼?」林子軒自得道。

    「他們說的劇組裡那姑娘是怎麼回事?」慕姍姍看不得林子軒得意,突然問道。

    「你還記著呢,就是個玩笑,他們拿我開涮呢。」林子軒無奈道。

    「我怎麼覺得不像是玩笑呢,小林同志,坦白從寬,不要存有僥倖心理。」慕姍姍語重心長的說道。

    「我還是選擇抗拒從嚴吧,你把我抓回家,我就跟著你了。」林子軒一臉悲壯的說道。

    這倆人進入了狀態,開始飆戲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05
第三十三章 時代的弄潮兒

    林子軒到慕姍姍家吃飯,慕致遠和他說起一件事。

    「要不是姍姍說起,我還不知道那首《一無所有》是從你這兒傳出去的。」慕致遠沉聲道,「現在有不少人對這首歌過度解讀,影響很不好。」

    「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那只是我寫給姍姍的一首歌。」林子軒解釋道。

    「我自然知道,可那些人不會管歌曲的本意,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理解看待這首歌,現在社會上思想混雜,年輕人尤其如此。」慕致遠憂心道。

    自從林子軒在酒吧唱了《一無所有》之後,這首歌就像病毒一樣迅速的在京城的搖滾圈子裡流傳開來,形成了一股風潮。

    幾乎每家酒吧和歌舞廳都在唱著這首歌。

    由於林子軒沒有留下原始的曲譜,那些搞搖滾的青年變著花樣地翻唱這首歌,從而形成了各種不同曲風的《一無所有》。

    這個年代華國搖滾樂還處在啟蒙階段,搖滾青年都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的搖滾歌曲。

    搖滾音樂在華國屬於非主流,或者說是地下音樂。

    《一無所有》擺脫了國外搖滾樂的影響,採用華國北方民歌的曲調和口語化的歌詞發出震撼人心的吶喊,這是一首正宗的華國搖滾樂。

    從這一刻起,華國有自己的搖滾樂了。

    隨著歌曲的傳播,對這首歌的看法也產生了分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很多人都想知道那天晚上酒吧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個青年上台唱了這首歌,然後就消失無蹤了,這件事本身就具有傳奇性。

    根據當時在酒吧裡的人所說,他們看到歌曲的原唱者和一位女孩一起離開了酒吧。

    如此說來,這應該是一首愛情歌曲。

    但有人不同意,認為這是一首表達理想,渴望自由的歌曲,這首歌曲裡沒有矯揉造作的愛情,只有發自內心的吶喊。

    還有人覺得這是失落和迷惘的青年面對前路的孤獨和宣洩。

    甚至有人說這是對社會的批判,是對過去年代的反叛。

    如果這首歌只是在酒吧和歌舞廳唱唱倒是沒什麼,可在十一月份京城體育館的一場大型演唱會上,一位搖滾歌手唱了《一無所有》,引起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歡呼聲。

    如此就把這首歌推向了社會,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林子軒看到報紙上的報道,稱讚者不多,批評者倒是不少。

    在這個時代的華國,搖滾樂本來就不受待見,搖滾青年和失足青年沒什麼區別,都是社會上閒散的混子。

    《一無所有》造就了兩個極端。

    一個是青年人特別喜歡,被奉為神曲,第二個是媒體的批判,現在國家正在大力的搞建設,圖發展,你唱《一無所有》是什麼意思。

    「很麻煩麼?」林子軒詢問道。

    「只是一首歌,倒是不麻煩。」慕致遠平靜道,「不過以後怕是不能在正式場合演唱了,這對你沒什麼,你又不去唱,也沒人知道是你寫的。」

    林子軒明白這是下了禁令了,無論是電視還是演唱會上都不會有這首歌的影子。

    「那就好。」林子軒放心道。

    「我是擔心你會衝動,被他們架在火上烤,這才和你說一聲。」慕致遠提點道,「那些對這首歌過度解讀的人不見得有事,你要是出頭,最終倒霉的還是你自己。」

    「我平時不唱歌,那天就是有點激動,這才上去胡亂的唱了一嗓子。」林子軒說明道。

    他明白慕致遠是為他好。

    所謂槍打出頭鳥,那些在一旁架秧子起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最後不會被追究,而站出來充當英雄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

    大家或許會認為這樣的人是好樣的,值得尊敬。

    但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英雄從來都不是那麼好當的,或許他原本並不想成為英雄,可被那些人高高的抬起來了,不當也不成,只好硬撐下去了。

    林子軒沒打算做什麼英雄,他只想著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你啊,以後還是少激動吧。」慕致遠苦笑道。

    他從女兒那裡瞭解到整個過程,知道當時女兒要到國外出差,倆人有點爭執,林子軒才唱了這首歌,從這個角度看,這的確是一首愛情歌曲。

    只是這首愛情歌曲卻在音樂圈子裡掀起了偌大的波瀾。

    看著這位準女婿,慕致遠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一句話。

    時勢造英雄!

    無論是《頑主》還是《渴望》,包括這首《一無所有》,都和這個時代頗為契合,林子軒似乎輕易的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從而寫出了小說、劇本和歌曲。

    現在國家鼓勵經商,不少人都跑到南方做生意,媒體給這群人一個稱呼叫做弄潮兒。

    每個時代都有那麼一些人,站在潮頭浪尖,笑看風雲,他們就是大時代的弄潮兒。

    慕致遠覺得林子軒就有成為弄潮兒的潛力,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從慕家出來,林子軒和慕姍姍走在胡同裡。

    天氣漸漸冷了,他們都穿著厚衣服,帶著帽子,略顯臃腫,走起來有點笨拙。

    「怎麼說了那麼久,你們聊什麼呢?」慕姍姍打聽道。

    「咱爸對我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讓我以後絕不能虧待你,弄得我思想壓力很大啊。」林子軒瞎扯道。

    「我才不信呢,我媽還可能這麼做,我爸不會和你說這個。」慕姍姍揭穿道。

    「還真是知父莫若女,就是那首歌的事,這幾天報紙上都在批判呢。」林子軒回答道。

    「這個啊,我和我爸說了,沒多大事。」慕姍姍不以為意道,「我就想知道,你當初唱過就跑,是不是早就想到會有今天了?」

    「你當我是神仙啊,掐指一算,能知過去未來,誰能想到一首愛情歌也能惹來這麼多的麻煩。」林子軒搖頭道。

    「現在可有好多人正找原唱呢,你已經成為搖滾青年的偶像了。」慕姍姍取笑道。

    「我還好說,他們找不著,你還是擔心自己吧,興許就有人看電視的時候認出你來。」林子軒推測道。

    「不能吧,酒吧那麼暗,應該沒人注意我。」慕姍姍不確定的說道。

    「像你這麼漂亮,即便在黑暗中也是自帶光環,散發著萬丈光芒。」林子軒誇張道。

    「我怎麼聽著像是諷刺啊。」慕姍姍瞪著林子軒,隨時準備反擊。

    「這都被你聽出來了,最近水平見長,有進步,值得表揚。」林子軒誇獎道。

    「你去死吧!」慕姍姍發動攻擊,朝著林子軒撲過來。

    兩人在胡同裡追趕著,天上飄起了細碎的雪花,這是今年冬天京城的第一場雪。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19
第三十四章 寶島之行

    慕姍姍又要出差了,這一次去的地方比較特殊,是海峽對岸的寶島。

    這次除了領略寶島的風光和美食外,還有一項任務,那就是和寶島的電視台達成合作協議,從而能夠使用寶島電視台的資源。

    寶島的電視綜藝要比大陸豐富,也有類似在全球旅遊的節目,和《方大綜藝》重合。

    這類節目需要有外景主持人經常在世界各地到處跑,花費不菲。

    如果雙方能夠資源互補,不僅節省資金,還能促進大陸和寶島之間的溝通和瞭解。

    這是民間的文化交流,對於大陸和寶島來說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這次出差的時間不長,只有半個月左右,在元旦之前就能趕回來。

    《方大綜藝》的元旦特輯就是有關寶島的內容,相信到時候一定能給華國百姓一個驚喜。

    相對於第一次到歐洲的患得患失,慕姍姍這一次要沉穩很多,在機場和林子軒告別後,就和攝制組踏上了前往寶島的飛機。

    由於歷史原因,對於大陸人來說,寶島帶著神秘的色彩。

    一行人先來到香江,再從香江轉機到寶島,他們事先通過兩岸的相關部門聯繫過寶島的電視台,會有人進行接機。

    這次由華國電視台的一位高層帶隊,慕姍姍只負責節目的製作,不參與雙方的協商。

    她對這次的寶島之行頗為期待,以前就聽說過寶島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景色壯美。

    不過,林子軒卻建議她多瞭解寶島普通人的生活和當地的風俗文化。

    在衣食住行等平常的地方下功夫,不要太糾結於景色。

    對於歐洲,華國人沒有什麼感情,所以觀眾想看歐洲各國的美景,開闊眼界,而不是歐洲人平時怎麼過日子。

    但對於寶島,大陸觀眾有著複雜的感情。

    他們更想瞭解的是那裡百姓的生活狀態,即便是平常人家的一日三餐也能引起大陸觀眾的共鳴,至於景色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慕姍姍覺得林子軒是對的,不過台裡的策劃還是以寶島的景點為主。

    為此,她準備了兩套策劃案,一套側重寶島各處的美景,一套傾向寶島的人文生活。

    來到寶島的桃園國際機場,和慕姍姍對應的是寶島電視台的外景主持人李繡媛,她算是慕姍姍的導遊,會帶著攝制組在寶島各地遊覽。

    雙方要先商討一下拍攝的內容,再根據拍攝內容制定相應的路線。

    按照李繡媛的想法,只要把寶島各地的風景浮光掠影地過一遍就差不多了。

    慕姍姍做出了一個決定,她拿出了那份關於人文生活的策劃,這份策劃案的重點是深入瞭解寶島百姓的日常生活。

    比如市民常去的夜市,清晨的菜市場,或者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還有到市民家做客等等。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寶島,更加具有生活氣息,更為貼近百姓。

    這讓寶島這邊的人很是吃驚,他們自己的綜藝節目都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有點新鮮。

    時間很緊,第二天攝制組就行動起來。

    慕姍姍和李繡媛作為搭檔開始了這趟寶島之旅。

    林子軒提醒過慕姍姍,寶島的主持人性格更為開放,不像大陸主持人那麼正式和嚴肅,所以在寶島做節目就要讓自己活潑起來,可以適當的開開玩笑。

    不然兩人在一起做節目就會有比較,會顯得自己很呆板。

    慕姍姍發現的確如此,在大陸做節目,大家在錄製前都會對台詞,很少即興發揮。

    但在寶島不是這樣,李繡媛就很隨意,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非常自然,就好像兩人真的在逛街一樣,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讓觀眾感到更為親切。

    這是兩種不同的主持風格。

    慕姍姍很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李繡媛打成一片。

    她發現雖然林子軒沒有和她一起來寶島,卻好像就在她身邊一樣,一直在提點著她。

    中午吃飯的時候,慕姍姍和李繡媛閒聊起來。

    李繡媛原本以為大陸的主持人很難適應他們的工作方式,沒想到慕姍姍的能力很強,展現了非常專業的素質,贏得了她的好感。

    「你男朋友做什麼的?」李繡媛好奇道。

    「他呀……」慕姍姍想了想,笑了出來,「他是少兒欄目的播音員,專門給孩子講故事。」

    她沒有說林子軒會寫詩、小說和劇本,不是她不想顯擺,而是覺得沒有必要。

    只有我知道你的好處就夠了,何必在意其他人怎麼看呢。

    李繡緩看著慕姍姍,她瞭解對面女孩的那個笑容,那是幸福的笑容。

    在錄製節目的時候,慕姍姍也會瞭解和寶島電視台的合作情況。

    寶島電視台很重視這次和大陸電視台的合作,他們不僅想在旅遊節目的資源上互相合作,更想在其他方面合作,比如電視劇方面。

    寶島地方狹小,沒有太多外景可拍,所以製作的電視劇以室內劇為主。

    他們想到大陸取景拍攝大型電視劇,也可以和大陸電視台共同製作一部電視劇。

    至於電視劇的題材和演員等方面,雙方可以協商,只要能夠打開這條通道,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慕姍姍在寶島忙碌,林子軒也沒有閒著。

    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打來電話,想要把《葫蘆兄弟》製作成動畫片。

    這家美術電影製片廠是華國最大規模的動畫片製作基地,建有動畫、剪紙、行政工作樓和木偶攝影棚,華國的動畫片大多出自這裡。

    《葫蘆兄弟》在《文藝少年》上發表後,以其有趣新穎的劇情得到了少兒讀者的喜愛。

    自然引起了美術電影製片廠的關注,他們在討論後決定拍攝《葫蘆兄弟》的動畫片。

    童話故事和動畫片不同,童話故事用文字描述,動畫片則要有各種人物的造型。

    比如,葫蘆娃應該長什麼樣子,七兄弟之間總要有所區別,蛇精的形象等等。

    他們希望作為作者的林子軒能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用來塑造故事裡的各種形象。

    這就為難林子軒了,他不懂繪畫,雖然腦子裡有《葫蘆兄弟》的形象,卻畫不出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22
第三十五章 各有各的浪漫

    即便是文藝青年,也不是全能型人才,林子軒在繪畫方面的確沒什麼天賦。

    他在《頑主》劇組閒聊的時候抱怨了幾句,想找一位懂美術的人幫忙參謀。

    其實,導演米佳山就是美術專業出身,美術功底深厚,不過他正忙的焦頭爛額,還要進行《頑主》的後期製作,沒空和林子軒弄動畫片。

    葛尤聽在耳裡,記在心中。

    兩天後的晚上,他把林子軒找出來,要給林子軒介紹一位朋友,這人正是做美工出身。

    林子軒和兩人在一家小飯館見面,互相介紹。

    葛尤的這位朋友叫做馮曉剛,三十多歲,倒不是專業學美術出身,而是自幼喜好美術繪畫,後來在部隊文工團做舞美設計,有美工功底。

    三人都是京城人,吃飯喝酒瞎侃,很快就混熟了。

    馮曉剛的性子比較直爽,他和林子軒聊了聊《葫蘆兄弟》的故事情節,林子軒盡量細緻的把腦海中的形象描述出來,供他參考。

    「行了,你就請好吧。」馮曉剛自信滿滿的說道。

    林子軒放下心來,京城人好面子,既然答應下來,就會盡力去做,不會糊弄事。

    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原本是想林子軒前往滬城一趟,大家仔細溝通,爭取把這部動畫片弄出名堂來,獲得成功。

    他們非常看重這部題材新穎的《葫蘆兄弟》,想要借此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1990年,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不太景氣,面臨嚴重的問題,由於資金不足,廠子裡項目減少,技術人員大量流失。

    美影廠的技術人員每月的工資是100到200元,如果到南方的花城,他們的工資會提升到500元,資深美術設計的工資甚至每月高達800元。

    兩地工資的巨大差距讓很多人放棄了鐵飯碗,到南方的民營動畫公司工作。

    這種現象在京城還不多見,大多數京城人不怎麼願意到其他地方生活,在京城他們有優越感,到其他城市總感覺沒有根。

    這是林子軒不願意到滬城的原因,他還有工作,還要等慕姍姍回來呢。

    何況,他就是把《葫蘆兄弟》的故事寫出來,對動畫製作一竅不通,還是不要浪費人家的精力和經費了,咱不給人添亂,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三人吃喝的時候,還聊到了華國電影和電視行業的現狀。

    葛尤以前一直跑龍套,馮曉剛做幕後工作,都不怎麼得志,難免有些牢騷,京城人總覺得自己志比天高,特別牛氣,什麼都能幹,就是沒碰到好時候。

    要是我去幹怎麼怎麼樣……

    這是經常會聽到的口頭禪,有人是吹牛,有人是真的懷才不遇。

    葛尤把馮曉剛介紹給林子軒,一是林子軒想找一個搞美術的做動畫,他剛好和馮曉剛是朋友,這是順手的事兒。

    還有就是和林子軒拉近關係,林子軒會寫小說和劇本,以後興許還有合作的機會。

    多個朋友多條路,今後互相照應,大家脾氣相投,多相處沒有壞處。

    而且,林子軒的女朋友慕姍姍是華國電視台的主持人,應該在電視台有點關係,電視台拍攝新電視劇的時候也能得到消息。

    朋友圈子就是這麼形成的,無非是我幫你,你幫我的事。

    三人喝了不少,說了些掏心窩子的話,走出飯館的時候,冷風一吹,凍得直哆嗦。

    按照西方的風俗,今晚是平安夜,京城不時興這個,不過有些學生受到西方的影響,在街上鬧騰,互相祝福平安夜快樂。

    他們鮮活的身影給古老的京城帶來了青春活力。

    「時代不同了。」馮曉剛看著剛剛過去的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感慨道。

    「這是咱們的時代,也是他們的時代,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的時代。」葛尤用詩歌朗誦的語調說道。

    「咱們的好時候才剛剛開始。」林子軒斷言道。

    他想著還在寶島的慕姍姍,不知道此時的慕姍姍正在做什麼。

    慕姍姍正在寶島的大街上採訪著路人,這是攝制組拍攝計劃的一部分,看看寶島的百姓是怎麼過聖誕節的。

    寶島的平安夜相當熱鬧,大街上到處都是歡慶的人群,以青年人為主。

    商家會適時的推出和聖誕相關的商品,穿著聖誕老人服裝的店員大聲的招攬著顧客,派發小禮物,吸引過往行人的注意力。

    慕姍姍帶著一頂聖誕老人的帽子,顯得頗為俏皮,一路採訪寶島的民眾。

    她還遇到一對在這個夜晚求婚的年輕人,把他們幸福的面孔記錄下來。

    看著男孩單膝跪地的求婚場面,以及男孩和女孩相擁而泣的感人畫面,她覺得這才像是小說中所說的浪漫。

    慕姍姍想著林子軒,回憶著兩人之間的浪漫場景,卻發現想起來的都是一些小事。

    比如,出去吃飯的時候,林子軒知道她不喜歡吃香菜,每次都會把香菜夾過去自己吃掉,還有過馬路的時候總是站在她的身前,一降溫就會提醒她多穿衣服……

    他們或許沒有這麼浪漫,卻過的很充實。

    或者說每對戀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浪漫,平平常常的過日子也是一種浪漫。

    過幾天就要回去了,想想都有些迫不及待。

    與此同時,華國電視台和寶島電視台達成了協議,雙方不僅在旅遊節目的資源上互相合作,還會和寶島電視台合拍一部電視劇,嘗試這種新的拍片方式。

    不過這件事還需要繼續磋商,不能著急。

    這部電視劇的題材不能太過敏感,要商定雙方合作的方式,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的比例,薪酬的分配等等。

    以前沒有過先例,一切都要摸索著進行,好在現在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馮曉剛的效率很快,幾天後就拿出了《葫蘆兄弟》的初稿,交給了林子軒。

    雖然和記憶中還有差別,不過已經不錯了,他和馮曉剛商量之後,修改了部分細節,就把畫稿寄給了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

    美影廠的人員畢竟是專業的,有了這個底子,一定能塑造出讓小朋友喜愛的動畫來。

    京城國際機場,林子軒站在航站樓內,靜靜的等待著。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25
第三十六章 年輕的熱情

    林子軒看著從機場通道內走出來的一群人,都是縮著身子。

    由於寶島和京城兩地的氣溫差別不小,華國電視台的員工即便有所準備,在香江就換上了厚衣服,卻還是抵擋不住京城的寒風。

    這時候華國還沒有氣候變暖的說法,冬天是真的很冷。

    京城會時常下起鵝毛大雪,屋簷上會有長長的冰凌,什剎海上會結一層厚厚的冰,大家都在上面滑冰玩,孩子們凍得小臉通紅。

    現在雖然還沒到最冷的時節,寒風卻已經肆虐開來。

    林子軒知道慕姍姍沒有帶厚衣服,他早有準備,從慕姍姍家裡拿來一件寬鬆的土布棉襖。

    慕姍姍走出通道就四處張望著,尋找那個熟悉的身影。

    林子軒走過去,和相熟的電視台員工打著招呼,他多次到華國電視台接慕姍姍下班,和這些工作人員都有過交集。

    他把手裡的棉襖披在慕姍姍身上,接過行李箱,倆人一起朝外走。

    「是我媽找出來的吧,也不知道挑件好看的,這件也太土了,還是兩年前上學時候穿的。」慕姍姍裹著棉襖,抱怨道。

    她嘴上雖然這麼說,心裡卻很溫暖。

    「我就說看著怎麼那麼熟悉呢,你一說我想起來了。」林子軒恍然道,「的確很土,兩年前我就有這種感覺了。」

    「你說什麼呢,兩年前正流行這種款式好吧。」慕姍姍不滿道。

    「那時候是流行這種款式,我說的是穿在你身上的感覺。」林子軒解釋道。

    「好啊,你是說我土麼?」慕姍姍惱火道。

    「誇你呢,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現在你穿上這件棉襖就不顯得土了,說明你變漂亮了,終於和這件棉襖搭配了。」林子軒調侃道。

    「這不還是說兩年前我很土麼?」慕姍姍不為所動道。

    「我就喜歡你那時候的土,說明咱倆的差距不大,否則我早就放棄了,你要是像影視班的那誰,整天穿得像公主一樣,誰敢追求啊。」林子軒吐槽道。

    慕姍姍想了想,的確如此,在大學裡她一直很低調。

    這一方面來源於家庭教育,還有就是她不是一個喜歡顯擺的女孩,雖然她也愛美。

    「別這麼說,那可是咱們廣播學院的校花,不少人傾慕的對象,對了,她叫什麼名字來著?」慕姍姍故意問道。

    「別問我,我也不記得了。」林子軒回答道。

    就算記得也不會說出來,這點常識他還是清楚的。

    很快,他們的話題就轉到了這次的寶島之行。

    1990年12月30日,米佳山完成了《頑主》的粗剪版。

    這部電影花費了80萬,超出預算20萬,主要是因為一段戲放錯了膠片,又重新拍攝了一回,這讓米佳山鬱悶不已。

    拍攝到了最後,劇組基本上已經沒錢了,和演員結完賬,就只夠買返回蓉城的火車票了。

    按照他和巴山電影廠簽訂的合同,《頑主》要淨賺120萬才算是完成任務。

    這年頭電影票房普遍低迷,他雖然對《頑主》有信心,卻也不敢說票房上千萬這種話,那不現實,有個幾百萬票房就滿足了。

    在這個年代,華國電影市場一年的總票房才20幾個億,這還是單位包場的結果。

    每家單位在工資條裡都有文娛費這一項,其實就是發電影票,讓大家都去看電影。

    這時候的電影票價也就一兩塊錢,單位發的電影票更便宜,都是五角,這就是單位包場。

    當然,單位包場的電影大多是那種宣傳英雄主義和真善美的電影,《頑主》這種電影估計不會得到那樣的待遇。

    米佳山明白《頑主》面對的觀眾是年輕人,所以他準備先在京城電影學院放映一次。

    年輕人最直接,最簡單,最不好糊弄,他們看到不喜歡的電影會罵,看到好看的電影會鼓掌叫好,充滿熱情。

    更何況是京城電影學院的學生,都是學這個的,電影好不好一放映就知道。

    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只要《頑主》能得到這些學生的認可,米佳山心裡就有了底氣,返回蓉城把片子好好製作一番,爭取年底在全國上映。

    現在還沒有賀歲檔的說法,不過《頑主》的風格適合過年的氛圍。

    京城電影學院沒有放映廳,就是在外邊搭建了一個大棚子,像是放露天電影一樣,誰都可以看,電影好看的話人就多,電影不好看就沒有人。

    從人數上就能看出一部電影的質量。

    米佳山帶著電影主創人員來到電影學院,等在一旁,前面還有其他的片子正在放映。

    今天是週日,林子軒也陪著來了,這是對《頑主》的一次考驗。

    正在放映的電影頗為沉悶,是那種非常正面的電影,學生看著沒意思都逐漸離開了,這讓林子軒他們有點著急,別到時候學生都走完了。

    好不容易等到《頑主》放映,棚子裡只剩下幾十名學生。

    電影一開場,片頭就是一陣搖滾歌曲的旋律,頓時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連在外邊的學生都被吸引了進來。

    隨著電影的放映,每過幾分鐘就能聽到鼓掌聲,每過十幾分鐘就能聽到長時間的鼓掌聲。

    越來越多的學生被吸引了進來,他們非常興奮,感覺從來沒看過這樣過癮的電影。

    還有人跑出去叫同學過來,等他們來的時候已經擠不進去了。

    這個版本有120分鐘,米佳山還沒有進行精剪,故事看起來有點冗長,不過這不影響學生觀看的情緒,現場氛圍極為火熱。

    電影結束,學生們紛紛對著主創人員表示祝賀,表達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之情。

    米佳山相當激動,他對《頑主》更有信心了。

    張國粒和葛尤等人也被圍著,被學生們稱讚,這種發自內心的讚揚讓他們開心不已,這兩個月的辛苦沒有白費。

    林子軒雖然也是主創人員,卻沒有引起太大關注,也有人和他說這故事寫的好。

    編劇屬於幕後人員,自然沒有主角那麼受歡迎。

    離開京城電影學院,所有人都很激動,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勞動成果得到了認可,還因為他們能夠感受到一種變化。

    以前的電影不適應電影市場的發展了,以後像《頑主》這種貼近生活的電影將大行其道。

    這是年輕人觀影觀念的變化,也是這個時代的變化。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27
第三十七章 咱們倆

    林子軒把巴山電影廠的一行人送走,《頑主》電影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

    他拿到了300元的酬勞,結交了一幫朋友。

    按照他和慕姍姍商量好的,把這筆錢存到倆人共有的一張存折裡。

    他們會把每月剩餘的工資存下來,作為結婚基金,目前存折上已經有接近一千塊錢了,其中慕姍姍佔了大多數。

    作為女孩兒,她不用向家裡交錢,還能在家裡白吃白喝,除了平常的花銷,工資和出差的補貼都存在裡面了。

    何況,以她的家庭境況,慕致遠和李虹也不需要女兒的錢。

    林子軒的工資每月交給家裡50元,雖然林伯清和鄭秀蓮不想要,但這是這個時代的普遍做法,參加工作就要擔負起家裡的責任。

    家裡還有妹妹林曉玲上學呢。

    有些弟弟妹妹多的家庭,家裡的老大最為辛苦,他有責任供養弟弟妹妹長大。

    這個時候不能說沒有為了錢和家裡鬧翻的事情,不過很少,大多數人都是默默承受著生活的重擔,這是一種社會基本的道德。

    林子軒估算了一下,再過幾個月倆人就能存到兩千多塊錢,結婚的費用足夠了。

    為了趕錄《方大綜藝》元旦的寶島特輯,這兩天慕姍姍非常忙碌,經常在電視台錄製節目到很晚的時間。

    這年頭加班沒有加班費,都是自願加班,為了完成工作,通宵達旦的都有。

    奉獻精神還是時代的主旋律。

    這樣一來,接送慕姍姍下班的任務自然就落到林子軒的身上。

    其實,慕姍姍可以騎自行車回家,天晚了也可以乘坐公交車回家,她在京城生活了二十多年,不可能迷路。

    但男朋友是做什麼的,護送女朋友下班才能體現男朋友的存在感。

    在這個沒有手機可以煲電話粥的時代,這是倆人一天之中不多的相處和交流的機會。

    林子軒從京城廣播電台下班,騎著車子來到華國電視台,熟門熟路的朝裡走,門口的門衛和他熟悉,也不阻攔。

    他來到《方大綜藝》的錄製現場,看了一眼,發現他們還在忙碌,就沒有打攪。

    他去了李虹的辦公室,慕姍姍告訴他李虹要和他談談。

    林子軒知道應該是工作上的事情,李虹想把他調到華國電視台當編劇,這樣對他和慕姍姍的發展都好,他雖然不怎麼情願,但也不會拒絕李虹的好意。

    而且,這牽扯到分配房子的問題。

    京城廣播電台的房子比較緊張,少兒欄目組不受重視,林子軒想要在廣播電台分到房子恐怕要等上不少時間。

    如此還不如先到華國電視台當編劇,把房子弄到手再說。

    李虹是個大忙人,在台裡的作風非常幹練,有種雷厲風行的做派,說話也是如此。

    「現在台裡準備改制,引入西方電視行業制播分離的法子。」李虹直接說道,「以前一直在討論,也沒有個結果,這次和寶島電視台的合作,讓台裡想加快這方面的動作,先把電視劇製作這一塊分離出去。」

    林子軒明白制播分離的意思,就是把電視節目的製作和播放剝離開來。

    制播分離後,電視台只負責播出節目,不用花費精力製作節目,只需要花錢向製作公司購買電視節目就可以了。

    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電視台的包袱,還能讓電視節目的製作更為專業化和精良化。

    如果電視節目製作的質量不好,電視台可以拒絕購買。

    這種形式在西方國家的電視行業極為普遍,比如美劇的製作,如果下一季的電視劇拍攝的不好,電視台就不會購買,直接砍掉。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美劇都沒有完結的主要原因。

    「台裡準備成立一個專門製作電視劇的下屬單位,暫時叫做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李虹繼續道,「這個單位雖然掛靠在電視台下面,卻是自負盈虧,你明白我的意思麼?」

    「明白,是不是台裡的老員工不願意到這個單位去?」林子軒詢問道。

    「沒錯,雖然嚴格說起來都歸台裡管,實際上卻是兩家單位,無論是待遇還是發展前景都不明朗,所以很多人都猶豫不決。」李虹苦笑道。

    林子軒理解這些人的顧慮。

    華國電視台屬於國家級單位,效益好,待遇高,誰也不想離開,或許只有那些在電視台混的不好的人才想出去搏一搏。

    至於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如果辦的好還好說,要是虧損了想要再調回電視台就不容易了。

    「那您的意思是?」林子軒不解道。

    「台裡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會是這個新單位的負責人。」李虹解釋道,「我就是問問你願不願意到這個單位來,這件事不急,你好好考慮,到年後才會定下來。」

    新單位草創,華國電視台的老員工大多不願意跟過去,只有李虹的幾個親信願意跟隨,不過就算再是親信,也不抵女婿值得信賴。

    李虹自然想林子軒跟過來,至少在電視劇劇本這方面就有保障了。

    「這有什麼好考慮的,我不幫您誰幫您啊,以後您指到哪兒我就打到哪兒,保證完成任務。」林子軒毫不猶豫的說道。

    丈母娘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要是再猶豫就顯得生分了,這還沒把慕姍姍娶進門呢,就算是娶進門,丈母娘有困難,做女婿的也不能退縮啊。

    「你啊,這話我愛聽。」李虹滿意道,「行了,去找姍姍吧,這兩天可把她忙壞了。」

    「我能不能介紹人進來啊?」林子軒想了想,開口道。

    「只要是有能力和才華的咱們都要。」李虹果斷道。

    林子軒點了點頭,離開了李虹的辦公室。

    華國電視台的制播分離是一種嘗試,也是一個信號,說明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慕姍姍看起來的確很疲倦,連續的錄製節目,還要參與後期剪輯,精神萎靡。

    在電視台的同事面前還能強打精神,見到林子軒就不需要偽裝了。

    林子軒騎著車子,慕姍姍雙手摟著他的腰,把頭倚在他的身上,閉上眼睛,靜靜的聽著自行車的鈴聲在夜空中迴盪。

    倆人就這樣安靜的享受著這個京城冬日的夜晚。

    明天就是1991年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29
第三十八章 一家子

    1991年就這麼不緊不慢的來了。

    元旦這一天放假,不過放假不見得能夠清閒下來,反而會更為忙碌。

    平時工作忙,所有事情基本上都集中到假期來做,比如家庭大掃除,到煤球廠拉蜂窩煤,搶購冬儲大白菜等等。

    林子軒上午把家裡的蜂窩煤擺放好,下午到慕姍姍家裡繼續幹活。

    這就是女婿的作用,相當於免費的勞動力。

    幹完活,他和慕姍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方大綜藝》的寶島特輯就在今天播出。

    慕致遠在書房看書,李虹下午不在家,到電視台忙活去了。

    華國電視台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把電視劇製作部門剝離出去只是其中一個動作。

    由於《方大綜藝》的成功,讓電視台高層看到了綜藝節目的廣闊前景,台裡準備開設第三個頻道,定位為綜藝頻道。

    這個頻道專門播放綜藝節目,包括歌曲和戲曲等等。

    目前已經著手準備好幾檔綜藝節目,包括《藝苑風景線》和《曲苑雜壇》等等,都是採用新人主持,這和觀眾對慕姍姍的高度評價有關。

    新面孔能夠為熒屏帶來新鮮和活力,觀眾不再滿足於以前的娛樂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等到新頻道開通,《方大綜藝》就要放到新頻道播出了,據說為了提高節目的質量,還要引入淘汰制,把觀眾反應不好看的節目取消掉,這樣下去,我以後有的忙了。」慕姍姍抱怨道。

    為了獎勵林子軒剛才的勞作,慕姍姍正在用小拳頭敲打他的肩頭。

    美其名曰按摩,不過更像是發洩情緒,打沙包一樣。

    「你還需要擔心麼?應該擔心的是那些新節目吧?」林子軒不解道。

    《方大綜藝》在華國很火爆,經過兩個月的播出,已經有了一大批的固定觀眾。

    「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萬一被後來的節目超過了多丟臉啊。」慕姍姍鬱悶道,「我看了那些節目的策劃,各種表演形式都有,歌曲相聲雜技一個不少,不像我們只是滿世界旅遊。」

    「你們也可以創新啊,比如搜集國外的滑稽錄像,或者請嘉賓演唱經典歌曲,還可以給觀眾出題目進行有獎問答,中獎的觀眾能夠獲得到國外旅遊的機會。」林子軒出謀劃策道。

    像這種增加收視率的小花招太多了,他隨便就能想出來。

    這時候華國還沒有專業統計收視率的機構,電視節目是否好看完全看觀眾的口碑,電視台接到的電話和觀眾來信是一項重要參考。

    林子軒還沒說找人刷口碑呢,當然在這個時代刷口碑容易暴露,可操作性不大。

    「這幾個點子不錯啊。」慕姍姍驚訝道,「有時候真想把你的腦子打開看看裡面都有什麼。」

    「受打擊了吧,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了吧,你慢慢就會習慣的。」林子軒得意道。

    「算你還有點小聰明,不過這說明我眼光好,否則也不會看上你。」慕姍姍更為得意道。

    林子軒不由得搖了搖頭,慕姍姍和他在一起這臉皮也變得厚了。

    「所以啊,別擔心那些後輩,拿出你電視台一姐的霸氣來,給她們點顏色瞧瞧,讓她們在你的面前顫抖吧。」林子軒鼓舞道。

    「說的我好像是惡霸一樣,我可不是什麼一姐,台裡的水深著呢。」慕姍姍搖頭道,「我只想安安穩穩的過下去就行了。」

    林子軒明白慕姍姍的顧慮。

    隨著李虹離開電視台,另起爐灶,慕姍姍在台裡的處境就不會這麼如意了。

    瞭解她背景的人自然不會得罪她,不過這個世上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地位不高還愛挑事的人,這種人最讓人厭煩。

    「你還想一輩子主持《方大綜藝》啊,這就是個台階,等過兩年這節目到了巔峰時期,你急流勇退,在觀眾心裡留下一段屬於自己的傳說。」林子軒描述道,「聽著是不是特別有成就感,以後還有更大的舞台等著你呢。」

    「有多大?」慕姍姍趴在林子軒身上,追問道。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林子軒張開雙臂,抱住慕姍姍。

    這時候,慕致遠剛好從書房出來,看到了這一幕,倆人也看到了慕致遠……

    離開慕姍姍家,林子軒給葛尤打了一個電話。

    他和李虹說想介紹人到京城電視藝術中心這個新單位,說的就是葛尤和馮曉剛。

    現在葛尤和馮曉剛的關係都在部隊文工團掛著,文工團有演出的時候他們需要參加,沒演出的時候就一直閒著。

    葛尤自己跑出來四處找活,在電影和電視劇裡跑龍套。

    馮曉剛做美工的,也能在外邊接活,只是都不怎麼順心如意。

    上次吃飯的時候他們發牢騷,林子軒記在心裡,這次有了機會就告訴倆人一聲。

    不過這件事他要事先說明白,這個新單位只是掛靠在華國電視台下面,不是華國電視台員工,這點很重要。

    這個年代選擇單位要綜合考慮,部隊文工團雖然沒什麼發展,但福利好,說出去也好聽。

    也就是說你是追求面子,還是想幹點自己想幹的事。

    而且,調動工作挺複雜的,不是說我從這邊辭職,到另一個單位上班,沒有辭職一說,而是兩個單位之間人事關係的調動。

    如果原單位死活不放人,另一個單位就無法接收。

    何況,工作單位的調動還牽扯到家庭、未來的前途、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方面。

    林子軒只是把這件事告訴他們,讓他們慎重考慮。

    要是想來的話,這邊接收沒有問題,只要原單位同意放人就行,至於工資待遇,畢竟是華國電視台的下屬單位,應該不會差。

    葛尤接到電話後,立刻就去找了馮曉剛,把事情說了一遍,要不要冒險搏一把。

    他們在文工團屬於邊緣人物,沒什麼好顧慮的,就是弄不清楚這新單位的虛實。

    「小林和這單位領導什麼關係?就這麼肯定能讓咱們進去?」馮曉剛不解道,「你家老爺子不是和電視台熟麼?打聽一下唄。」

    葛尤出去打了一個電話,回來後一臉古怪。

    「怎麼樣?」馮曉剛急忙問道。

    「小林說的那單位領導叫李虹,在電視台負責電視劇製作,她有個女兒叫慕姍姍,是小林的女朋友,挺不錯一姑娘。」葛尤回答道。

    「這不是一家子嘛!」馮曉剛大笑道,「既然這樣咱哥倆進去吃不了虧,就這麼幹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32
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

    林子軒之所以不把自己和李虹的關係說出來,是因為他不想把這種事掛在嘴上。

    在京城生活的人,誰家沒有幾個有能量的親戚,這種拐彎抹角的關係太多了,沒必要拿出來說事,平白的讓人覺得輕浮。

    真是那種沒事就到處說自己和誰誰有關係的人,怎麼看都不靠譜。

    再說,朋友相交貴在知心。

    我把這事告訴你,就是覺得這事靠譜,不坑人,你要是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就再說。

    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兒,和親戚啊,後台啊沒什麼關係,你信我就成了。

    當然,你要是能打聽出來是你的本事,我自己不會拿出來顯擺,這就是做事和做人。

    第二天,林子軒接到了葛尤的回復,他們倆人願意搏一把。

    這件事不急,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呢,不過已經可以開始活動了,至少在年底之前要把單位的工作做通,這樣單位才願意放人。

    這對林子軒沒什麼難度。

    這年頭想要進單位很難,想要調走很容易,你調走了還能給單位騰出來一個位子。

    像林子軒這種剛進單位半年,沒什麼根基和業績的人,單位一般不會留人,你又沒取得重大成績,得到什麼國家獎勵,不值得單位重視。

    這和林子軒平時的低調有關。

    他沒有到處宣揚自己寫小說和劇本,也沒有提及《葫蘆兄弟》的事情。

    他在京城廣播電台就像一個小透明,大家知道有這麼個人,卻不是很瞭解。

    林子軒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小伙子,經常面帶笑容,待人接物很有禮貌。

    就算是在冷門的欄目組也沒有抱怨,而是踏踏實實的工作,挺平常一個人。

    如果讓電台知道他寫了《葫蘆兄弟》,還要拍攝成動畫片,恐怕不一定會放他走,更別說等《渴望》播出以後造成的轟動了。

    即便他只是《渴望》的編劇之一,也值得單位把人留下來。

    留下林子軒並不一定是看重他的才華,而是看中林子軒給單位帶來的榮譽,這是一個非常看重榮譽的年代。

    既然要走了,他不準備藏著掖著,而是把準備調走的消息告訴了欄目組的組長胡影。

    只說自己托關係找到一家好單位,過了年就會走人。

    這是給電台找替代者留下充足的時間,包括交接工作等等,大家總算是同事一場,山不轉水轉,以後或許還有碰面的時候,好聚好散,沒必要鬧得不愉快。

    胡影對此並不驚訝。

    她這輩子沒什麼追求,只想在廣播電台等到退休就行了,可林子軒這大小伙子窩在這種沒有前途的欄目組就不合適了。

    除非是林子軒沒有上進心,但凡有點上進心的人都會琢磨著調走。

    這種事太正常了,她早就司空見慣。

    「小林啊,胡姐就不說留你的話了,咱們這裡的情況就這樣,年前這段時間站好最後一班崗,到新單位好好幹。」胡影鼓勵道,「你寫個調離申請,我幫你送上去。」

    「行,那謝謝胡姐了,改天請您吃飯。」林子軒感謝道。

    「咱們就別來這套了,這一轉眼老劉退了,你要調走了,變化還真快。」胡影感慨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流動越來越快,那種在一個單位一幹一輩子的情況越來越少。

    林子軒清楚,這只是開始,以後在公司干個一年半載就頻繁跳槽的現象屢見不鮮,整個社會越來越浮躁了。

    他寫了一份調離申請,交給胡影,仍然正常上下班,工作上不馬虎。

    下了班就去接慕姍姍回家,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心裡踏實,不慌張。

    「以後你可有的罪受了。」說起林子軒調動工作的事情,慕姍姍取笑道,「上班時間歸我媽管,下了班歸我管,你感覺怎麼樣?」

    「你這人思想真狹隘,整天就想著大權在握,發號施令呢。」林子軒批評道,「你應該換個角度想,我上班的時候有咱媽照顧,下了班有你照顧,這樣一想是不是瞬間就幸福起來了。」

    「呃,你還真能自我安慰啊。」慕姍姍詫異道,「我可提醒你,我媽那人平時看著挺好,一到工作上面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可不管你是誰,做錯了事就會訓人。」

    「有你這麼說咱媽壞話的麼?小心我去告狀。」林子軒玩笑道。

    「不識好人心,我可是為你好。」慕姍姍不滿道。

    「行啦,我要是連那點工作都做不好,不是跑去添亂麼?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林子軒安撫道,「我是去幫忙的,不是走後門進去享福的。」

    「這還差不多,以後看你的表現了。」慕姍姍滿意道。

    她心裡其實有點擔心,一邊是她母親,一邊是她心愛的人,倆人在一起工作,要是鬧起矛盾來,還真不知道如何收場。

    到時候只能她來居中調解,也可能是兩頭受氣。

    不過,這是最壞的情況。

    她更希望母親和林子軒能夠互相幫扶,這才是她最想要的結果,家人就應該這樣。

    在蓉城,米佳山剪輯好了《頑主》,片長100分鐘,先在巴山電影廠內部放映,請了廠裡的領導和同事一起觀看。

    結果呈現兩極化的趨勢。

    一些老同志中途退場,認為這是低俗和胡鬧,不莊重,年輕人則極為喜歡,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看的電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華國喜劇片。

    廠裡的領導意見不一,不過既然錢花了,片子出來了,就要想著收回成本,不能砸在自己手裡,80多萬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頑主》是有點小問題,但問題不大,頂多就是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調侃了一些不正之風。

    他們先把《頑主》送審,看看結果。

    半個月後,沒想到審核通過,沒有提出大的修改意見,那麼下一步就要安排上映了。

    巴山電影廠準備從蓉城開始小範圍放映,如果得到觀眾認可,再擴大上映範圍,如果觀眾不認可,那就算了,靠賣錄像帶也能撈回點資金。

    進入1991年,蓉城的影院內出現了一部新電影,在這個冬天徹底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