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47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15
第八十章 京城演藝圈的新勢力

    參加的飯局多了,就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林子軒由此對京城演藝圈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是由各種小圈子混雜而成的微型江湖。

    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圈子組成。

    部隊文工團和地方文藝團體,這是較為籠統的區分,這時候軍人受到尊重,部隊文工團的成員都有軍人的身份,很多歌星和演員都是文工團出身。

    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和話劇演員也有不同的圈子,這主要是看在什麼單位工作。

    還有學校組成的圈子,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和廣播學院,以及其他藝術院校,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戲曲界和相聲小品演員等等,這也是京城演藝圈的一份子。

    華國其他地方來京城闖蕩的北漂一族也是個圈子,他們互相照應,彼此幫忙。

    這些圈子交錯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體上聊幾句就能找到彼此都熟悉的人物,大家都在四九城混日子,對各種圈子裡的成員和掌故門清的很。

    對於外人來說,想要進入這些圈子並不容易,首先你要有這個資格,得到認可,其次就是有熟人介紹,否則也就不是圈子了。

    這時候的演藝圈風氣尚好。

    所謂的圈子大抵上是前輩提攜和照顧後輩的一種方式,大家時不時的聚在一起,聊聊演戲的經驗和最新的消息,能夠增長見聞和拉近關係。

    林子軒入行一年,算是京城演藝圈的新人。

    在他身邊同樣有一個小圈子,這就是以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為主的一群人,不過他們這群人在京城演藝圈還屬於小字輩。

    葛尤和馮曉剛雖然在演藝圈混了不少年,卻一直沒有混出名堂。

    張國粒在蓉城算是個腕,但在京城屬於粉嫩的新人,還沒有打開局面。

    他們這群人和其他圈子有交集,論起來大家都有淵源,比如葛尤和馮曉剛有部隊文工團的關係,葛尤家的老爺子是電影圈的前輩。

    林子軒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也會混在廣播學院的圈子裡。

    這個小圈子以前或許不太惹人矚目,不過隨著《編輯部的故事》的熱播,讓他們在電視圈裡嶄露頭角,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相較於葛尤的一炮而紅,林子軒和馮曉剛這種搞幕後工作的就低調許多,只有真正的圈內人才會重視他們。

    尤其是林子軒,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寫了三部熱播的電視劇,《渴望》更是紅遍全華國。

    這怎麼都算是奇才了。

    以前林子軒是在做自己的事,交際的圈子比較窄,現在擴大了交際圈,認識了不少圈子裡的前輩,得到了認可。

    不少演藝圈的前輩認為林子軒他們這個小圈子敢想敢幹,打破傳統,是一股新勢力。

    當然,這是一種善意的勉勵。

    林子軒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還只是在電視圈有了點名氣,在電影圈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新人,想要在這個演藝圈混出名堂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比如他們琢磨出的這個《大撒把》的本子,藝術中心沒有錢投資,只能找電影廠合作,在京城也只有京城電影製片廠會拍攝這種略帶文藝的劇情片。

    如果政策放開,他們自己辦一家電影公司,那也要到處拉投資,組建劇組和後期製作都需要人脈,還有審核和影院放映的環節。

    只要不是拍攝地下電影,就要把正規程序摸清楚。

    說到底,他們缺少製作電影方面的經驗,這是新人都會面對的問題,還需要繼續學習。

    這段時間,他們這個小圈子加入了兩位新人。

    陳曉藝帶著兩個女孩子不時會過來聚聚,一位叫做徐繁,一位叫做江姍。

    她們三人在戲劇學院是同班同學,畢業後都分配到了京城話劇院,在做話劇演員的同時朝著影視行業發展。

    徐繁比較安靜,看起來是個有主見的人,江姍性子活潑,透著江南女孩的靈秀。

    「你們話劇院忙不忙?」林子軒關心道。

    「我們剛工作,還在實習階段,單位的大戲輪不到我們,只能演一些小角色,空閒的很。」陳曉藝略帶抱怨的說道。

    話劇行業比影視行業更為保守,講究論資排輩,剛進單位不可能馬上就能讓你當主角,給你開一台大戲,那不現實。

    即便是陳曉藝這種已經走紅的演員也不行,這就是規矩。

    就像林子軒在京城廣播電台一樣,前三個月基本上都是打雜,表現好了才會有機會。

    「沒事,讓小林給你們寫本子演電視劇。」馮曉剛出餿主意道。

    「有本子也沒錢拍,今年咱們的預算差不多了,只能等明年了。」林子軒搖頭道。

    拍完《我愛我家》這部戲基本上就到年底了。

    藝術中心目前來說處於盈利狀態,不過花銷也大,要改建攝影棚,添置拍攝設備,還要買一輛麵包車,不然拍攝外景很麻煩。

    而且,辦公地點總不能一直在華國電視台,李虹正想著在外邊租房子。

    她看中了海澱區四季青公社的兩排平房,條件簡陋了點,環境還不錯,有一個大院子,這只是暫時的辦公地點,等賺了錢再蓋辦公樓。

    「咱們是既缺錢又缺人手,日子過的緊巴巴的,英雄無用武之地啊。」馮曉剛感歎道。

    「放心吧,馮哥,今年來個開門紅,明年肯定就大豐收,到時候咱們有錢了就可著勁的花,一手拿一個大哥大,一個用來打電話,一個用來接電話,自己打給打自己玩。」林子軒玩笑道。

    「那不是有病麼?就是有錢也不能這麼作啊。」馮曉剛大笑道,「還別說,這段子以後可以用在電影裡,挺有意思的。」

    「咱那《大撒把》的電影本子找到路子了麼?」林子軒詢問道。

    「京城電影廠倒是有想法,不過還在討論,估計要個把月才能有結果。」馮曉剛回應道。

    「要真成了女演員就別找了,也照顧照顧咱們自己人。」林子軒提議道。

    「這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讓她們和尤子試試戲就成。」馮曉剛點頭道。

    這就是圈子的作用,一個圈子裡的人自然會互相幫襯著。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17
第八十一章 新人入門

    京城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9年,是華國老牌子的電影廠。

    它和位於西京的長安電影製片廠,以及滬城的滬城電影製片廠並稱為華國的三大故事片生產基地,專門拍攝故事片,最擅長改編文學名著。

    京影廠有職工數百人,一年可以拍攝20部左右的電影,200多集的電視劇,聚集了一大批影視方面創作的專門人才。

    這時候電影廠下面有電視劇製作部門,電視台下面也有電視劇製作部門,相比較而言,京城電視藝術中心還沒辦法和京影廠的電視製作部門相比。

    華國電視台每年播放的電視劇大多來自電影廠和地方台製作的劇集。

    在京城影視圈,京影廠就是老大哥,地位極高。

    林子軒和馮曉剛兩人騎著車子來到京影廠,拿出工作證在門口登記,進了門朝京影廠的辦公樓走去,他們今天是來開劇本討論會的。

    《大撒把》的本子通過圈子裡的關係遞到了京影廠的內部,經過討論廠裡有立項的意思。

    廠領導認為這本子緊貼生活,有現實意義,不過還需要繼續打磨,可以放到明年拍攝。

    這時還是計劃經濟的時代,電影廠每年年初的時候就會根據資金製定一整年的拍攝計劃,也就是說廠子裡的拍攝資金早就分配完了。

    即使預留了一部分資金也是用來應急的,不可能拿出來給你拍電影。

    林子軒他們屬於半路加塞,還不是電影廠的內部人員,能夠排到明年就已經很不錯了。

    身為電影圈的新人,就不能要求有大牌的待遇。

    兩人提前來到電影廠的辦公樓,在樓道內等著,電影廠的人剛上班,沒工夫招待他們。

    「這回恐怕是感情問題。」馮曉剛猜測道,「當初寫的時候挺順的,現在一琢磨這有點鼓勵移情別戀的意思,不太妥當。」

    《大撒把》主要講的是留守在國內的一男一女面臨的孤獨和彷徨的生活狀態,以及倆人之間那種若有若無的情愫。

    可以說是一對癡男怨女。

    於是,馮曉剛給這本子起了一個較為文藝的名字,叫做《京城癡男怨女》。

    這名字帶著點誘惑的意思,光看名字還以為會有激情戲呢,其實什麼都沒有。

    後來還是按照林子軒的意見改成了《大撒把》,一方面是說為了出國不管不顧,另一方面是指感情上的放任和失控。

    「沒事兒,聽聽他們的意見,只要說的有道理咱們就改。」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

    劇本討論會是每部電影都要經歷的階段,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

    就像是《頑主》,當初巴影廠的領導不同意,米佳山這才和巴影廠簽訂了合同,要給廠子裡帶來百分之五十的效益。

    後來,《頑主》只賺了一百一十萬,沒有達到一百二十萬,沒完成任務。

    按照合同,米佳山要被扣兩年工資,還要停拍兩年電影,林子軒覺得很對不住米佳山。

    他們等了半個小時,有人請他們到會議室裡坐著,不一會,電影廠負責審核劇本的領導以及編劇共有五六個人走了進來。

    這時候開會比較嚴肅,大家都有板有眼,一絲不苟。

    領導先談了對《大撒把》的看法,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是個好本子,不過就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關係不太清楚。

    如果兩人是普通的朋友關係,那沒什麼可討論的,可他們明顯已經超越了友誼,向著危險的地步發展,這就有問題了。

    一個是有婦之夫,一個是有夫之婦,就算是心裡空虛和寂寞,也不能走錯路。

    這不符合社會的主旋律,是給婚外戀找借口,思想很危險。

    「說說你們是怎麼想的,男女關係可是個大問題,弄不好會誤導觀眾。」領導詢問道。

    「我們考慮過這個問題,人的感情畢竟是複雜的,在長久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情感的交流,碰撞出火花,會犯一些錯誤,這符合客觀規律。」馮曉剛回答道,「在結局的時候安排女主角去美國找她丈夫,而不是和男主角廝守在一起,這說明他們知錯能改,堅守了底線。」

    「觀眾看的時候或許更想他們在一起吧?這就可能產生誘導。」有編劇不同意道。

    「這是沒辦法的事,每個人看一部片子都有自己的理解,咱們只能做到思想基本正確。」林子軒辯解道,「要是給他們設定成普通朋友關係,沒有感情糾葛,那這部片子就沒意思了,也沒有拍的必要了,要有真實的感情才能打動觀眾。」

    「你這是打擦邊球啊。」領導搖頭道。

    「站在國內男同志的立場,我其實更想他們倆人在一起,出國有什麼好的,還不是給外國人打工,這本子的立場就帶有批判性質。」林子軒分析道,「從這個立場出發,這樣的結局正好,觀眾看了以後能對出國潮產生反思。」

    「這個再討論吧,總之不能有太多表達情感的情節。」領導定下了基調。

    從京城電影廠出來,林子軒和馮曉剛不由得鬆了口氣。

    這一上午從台詞到劇情,凡是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都討論了一遍,這還只是第一次,以後還會進行討論,不過大體上沒有問題了。

    「這幫人實在太能折騰了,也就是看咱們好欺負,換個大導演的本子試試,他們絕不敢這麼挑刺。」馮曉剛發牢騷道。

    「沒辦法,先忍著吧,等咱們混出名堂來,馮哥你想炮轟誰就炮轟誰,不用給我面子。」林子軒調侃道。

    「我也就是嘴上說說,咱們想進電影圈少不了和他們打交道,這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以後的日子長著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熬出頭。」馮曉剛感慨道。

    「別急啊,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總有出頭的時候。」林子軒勸說道。

    「你還年輕呢,正趕上好時候,我可沒時間瞎耗著了,青春都快耗沒了。」馮曉剛說笑道,「你回台裡還是回家?」

    「我回家,好容易請回假就不去上班了。」林子軒回應道。

    「那行,明兒見。」馮曉剛告別道。

    「明兒見。」林子軒應和道。

    兩人在馬路上互相擺擺手,騎著車子朝著不同的方向而去。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20
第八十二章 白天懂得夜的黑

    林子軒回家是想進行大掃除,因為慕姍姍很快就要回國了。

    他這些天過得較為自由,說白了就是懶散,一個男人過日子總不是那麼講究,更何況他很少在家裡自己做飯,都是四處蹭飯吃。

    有時候晚上飯局結束,喝了不少酒,回來就直接睡下了,也不會想著整理房間。

    鄭秀蓮週日的時候會過來幫兒子收拾一下,林曉玲也會跟過來,這丫頭過來是看電影。

    感覺上,少了一個人,就少了家的味道。

    林子軒回到家裡,先把被單和衣服放到洗衣機裡攪動,在爐子上燒開水,端上一盆水,用抹布把傢俱擦拭一遍,用笤帚裡裡外外的清掃乾淨。

    接著把衣服和被單擰乾,搭在院子裡晾曬,把燒開的水倒進水瓶裡,給自己泡上一杯茶。

    坐在沙發上,喝著茶,看著乾淨的屋子,心情舒暢多了。

    林子軒想了想,晚上還是自己做飯吧,在慕姍姍的教導下,他學會了幾道簡單的小菜。

    下午五點多,他騎上車子到附近的菜市場買了容易存放的蔬菜和肉類,不能讓慕姍姍回來後發現冰箱空空的。

    返回四合院時,鄰居們都下班回來了,大家互相問候著。

    一個人的飯菜很簡單,沒有人拌嘴的時候吃起來更快。

    吃完飯,林子軒躺在床上看電視,這是華國電視台一檔新的綜藝節目,叫做《旋動舞台》。

    《旋動舞台》是一檔歌舞類節目,以介紹華國的著名歌手和舞蹈家為主,也會推出新人,風格輕快活潑,面向年輕觀眾。

    這一期介紹的歌手叫做張瑩瑩。

    因為《我不想說》這首歌的走紅,她被邀請來到華國電視台錄製節目,剛到京城的時候她給林子軒打過電話,兩人在電視台匆匆見了一面。

    張瑩瑩在《旋動舞台》上除了演唱《我不想說》外,還演唱了一首符合她嗓音和形象的新歌,這是新潮流公司為她包裝的形象。

    可以想見,隨著這期節目的播出,她的歌唱生涯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華國流行歌手的市場化正是從她這一批歌手開始的,以前的歌手很少有包裝的概念,也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推廣,能夠走紅運氣的成分居多。

    在主持人採訪的環節,張瑩瑩提到了林子軒的名字,讓一些人知道了林子軒還懂得音樂。

    也就僅此而已,年輕的觀眾看到的是容貌甜美的張瑩瑩,聽到的是她的歌,對詞曲作者真的不怎麼在乎。

    《旋動舞台》結束,林子軒換了換台,發現沒什麼好看的,就關掉電視睡覺了。

    一個人的生活,還真的很無聊。

    由於時差的關係,這個時候的美國還是白天,慕姍姍正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上做節目,這裡是美國的一個旅遊景點。

    這一次節目組以介紹美國的著名景點為主。

    比如紐約的帝國大廈、百老匯、黃石公園等等,自然也少不掉美國的娛樂中心好萊塢。

    慕姍姍雖然是走馬觀花的旅遊,卻對美國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她還瞭解到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狀況,接觸了不少在美國的華人家庭。

    美國的生活水平的確比華國要高,卻並不是真正的天堂,而是一個階層鮮明的社會。

    對富人來說,這裡或許是天堂,但對窮人而言,這裡就是地獄。

    慕姍姍想起林子軒曾經隨口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你愛一個人,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自然不是林子軒的首創,而是一部電視劇裡的台詞。

    一個月的時間快要過去了,忙碌的工作讓慕姍姍沒有太多時間想著林子軒,她知道現在華國是夜晚,林子軒應該睡下了。

    看著好萊塢的星光大道,她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或許有一天華國內地娛樂圈的人也會在這上面佔有自己的位置。

    在好萊塢,有不少來自華國的明星,卻很少有人能在電影中出演重要角色,但他們寧願放棄國內的榮譽,也要來到美國發展。

    現實很殘酷,等他們明白過來,想要回國發展,卻發現國內已經沒有了他們的位置。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洛杉磯的酒店,慕姍姍累的躺在床上一動也不想動。

    如果林子軒在身邊,會幫她揉肩膀按摩,雖然手法不熟練,效果卻很好。

    這時候她就會想著林子軒正在做什麼,是剛剛起床,吃著早飯,還是正騎著車子去上班。

    她不在的這段日子裡,也不知道林子軒會怎麼過,沒有她的督促,肯定會變懶,還可能和他那一幫子不著調的朋友廝混在一起。

    也可能有女孩子,慕姍姍清楚林子軒的性格對女孩子很有吸引力。

    這樣想著,總覺得不怎麼放心,要是有什麼儀器能隨時監控就好了。

    慕姍姍在美國看到移動電話已經普及,還有更為輕便的手機,只是這些通訊設備還沒有進入華國市場,要是有了手機,以後就能隨時隨地的打過去了。

    如果能夠像照相機一樣拍照片,或者像攝像機一樣錄製圖像,那就更完美了。

    她在這種幻想中進入了夢鄉。

    這時候京城已經到了白天,林子軒正騎著車子去上班,就好像平常一樣。

    三天後,林子軒來到京城國際機場,來接慕姍姍。

    他手裡拿著一份報紙,上面有這一屆華國電視金鶯獎的獲獎名單,沒有任何意外,《渴望》成了最大的贏家,獲得了年度最佳電視劇。

    張凱莉是最佳女主角,李雪建是最佳男主角,還有其他獎項。

    報紙上刊登了張凱莉和李雪建的照片,他們舉著獎盃,看起來很精神。

    林子軒沒有參加頒獎典禮,這是華國電視台的榮譽,和電視藝術中心沒有關係,他沒必要去爭這個榮譽。

    等到明年吧,他對《編輯部的故事》有信心,憑著超高的人氣,一定能獲得大豐收。

    此時,慕姍姍從通道裡出來,林子軒迎了上去,白天和黑夜融合在了一起。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22
第八十三章 從前的節奏

    京城九月的天氣,帶著點微涼。

    和節目組的同事告別,倆人出了機場,坐上了公交車。

    與一年前相比,慕姍姍想要不被其他乘客認出來就要帶上墨鏡,搭配身上的風衣和披肩的長髮,倒是很有明星的氣質。

    慕姍姍戴的墨鏡在華國又被稱為蛤蟆鏡,八十年代由於西方影視劇傳入華國,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模仿,成為時髦的象徵,風靡一時。

    喇叭褲、蛤蟆鏡和飛機頭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時尚。

    蛤蟆鏡的鏡片很大,女孩子戴著幾乎能遮住半張臉,要是碰到臉小的女孩子,基本上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除了遮掩本身的容貌,蛤蟆鏡還能起到擋風養目,防曬遮陽的效果。

    當初林子軒和慕姍姍討論起明星帶墨鏡的時候,慕姍姍還有點不以為然。

    如今墨鏡已經成為不少女明星的必備品。

    這和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有關,以前的報紙和雜誌很少報道明星的花邊新聞,現在則有了放開的趨勢,演藝明星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了。

    前段日子華國有位大導演和他的御用女演員之間的感情糾葛鬧得沸沸揚揚。

    那位女演員在公開採訪中表達了在一起的決心,這種公開表白卻沒有得到大導演的正面回應,兩人都是華國電影界的頂尖人物,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這或許就是華國明星**公開化的開端。

    「行啊,這模樣有點好萊塢的明星范了,沒白去趟美國。」林子軒調侃道。

    「在國外才不用戴呢,又沒人認識,想去哪去哪,也就是回來才戴著,其實摘掉也行,我倒是不怕麻煩,就怕你吃不消。」慕姍姍無所謂的說道。

    林子軒想了想,覺得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慕姍姍雖然不是頂尖的明星,卻也是被人熟知的著名主持人,尤其是在京城,知名度更高,興許這車裡就有她的鐵粉。

    他和慕姍姍的婚姻對外界還屬於保密狀態,這畢竟是倆人自己的事,不想太過張揚。

    回到家,慕姍姍把行李拿出來歸置好,把禮物挑揀出來,把衣服放到衣櫃裡。

    林子軒用公共電話給雙方父母單位打了電話,免得他們擔心。

    「我還以為家裡會挺邋遢,看起來還行,值得表揚。」慕姍姍打量著屋子,滿意道。

    「小瞧人了不是,作為新時代的好丈夫,要上得了廟堂,下得了廚房,守得住婆娘,打得跑流氓。」林子軒說笑道,「收拾房子算多大的事啊,這都大材小用了。」

    「又瞎貧,這麼說晚飯也交給你了,我正累著呢,先瞇一會。」慕姍姍一臉倦意道。

    「你瞧好吧,這段日子我有了充分實踐的機會,只要吃過的都說好。」林子軒自誇道。

    慕姍姍到臥室裡休息,林子軒忙活起來。

    他做好飯菜,來到臥室看著慕姍姍睡得正香,就沒有叫醒她,而是把飯菜燜在鍋裡,留了一點余火不至於涼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慕姍姍醒過來,睜開眼發現屋裡已經黑了,睡在熟悉的床上,枕著熟悉的枕頭,聞著熟悉的氣息,很容易就陷入熟睡之中。

    她打開床頭燈,看了看鬧鐘,快到二十一點了。

    慕姍姍從床上起來,拉開臥房的門,看到對面書房裡的燈亮著,便走了過去。

    「你怎麼不叫醒我啊?」來到書房門口,慕姍姍略帶迷糊道。

    「看你睡得香就沒忍心,按照時差估摸著你睡個兩三個鐘頭就會自己起來,能睡到自然醒最好,要不然影響心情,容易亂發脾氣。」林子軒關心道。

    「想的挺周到,還怕我有起床氣啊。」慕姍姍走到林子軒身後,用雙手摟住他的脖子,趴在他身上,好奇道,「我看看,你背著我幹嘛呢?」

    「寫小說呢,你不在的時候我總得找點事做打發時間吧,這回準備寫個長篇的。」林子軒拍了拍桌上的稿子,解釋道。

    「《活著》,這名字怎麼那麼彆扭啊。」慕姍姍奇怪道,「什麼內容?」

    「就是講一個普通人在各種歷史大事件中怎麼辛苦活下去的故事,最後得出了結論,人活著就是個悲劇。」林子軒簡單說道。

    「這不是你的套路吧?」慕姍姍驚訝道。

    「你上次不是說寫一個深刻點的小說,讓那些評論家無話可說麼?」林子軒翻舊賬道。

    「我就是隨便說說的,你還當真了。」慕姍姍無語道。

    「行了,你去洗把臉吧,咱先吃飯,有點晚了。」林子軒催促道。

    慕姍姍洗了臉,林子軒把飯菜端上來,倆人一起吃著飯,家裡的飯菜雖然沒有美國大酒店的豐盛,慕姍姍卻吃的很香。

    吃過飯,洗刷完畢,他們習慣性的躺在床上看電視,一邊看一邊議論。

    如果是林子軒一個人看電視,會覺得沒什麼意思,兩個人看的話總能找到新話題,要麼是吐槽主持人,要麼是諷刺節目太做作。

    這時候才會覺得這個家真正充實了起來。

    第二天,慕姍姍早起做了早飯,他們吃了早飯,一起前往華國電視台上班。

    生活又回到了從前的節奏。

    剛剛上班,林子軒就接到了電話,香江演員湯震宗來到了京城。

    自從《外來妹》播出後,湯震宗以帥氣的外形和香江演員的身份在大陸走紅,被華國百姓所熟知,尤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在演藝事業上,同樣有了起色,他接到了不少內地的片約。

    只是大多數角色都是香江大老闆,他因為《外來妹》成為了飾演香江大老闆的專業戶,雖然不缺戲拍,不過卻限制住了他的戲路。

    目前,湯震宗準備把工作重心放在內地,正在和滬城電影製片廠洽談一部電影的合作。

    他這次來京城是陪著一位香江製片人來找林子軒,為的正是《阿郎的故事》那個電影大綱,香江有一家名叫新義城的電影公司準備拍攝這部電影。

    林子軒在他們入住的賓館見到了湯震宗和那位叫做鄭中泰的香江人。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24
第八十四章 故都的秋

    說實話,如果不是湯震宗的電話,林子軒都快忘掉還寫過一個電影大綱了。

    新義城電影公司他聽說過,是幾位香江導演聯合成立的公司,在香江頗為有名,拍攝過不少好看的電影,口碑不錯。

    這時候香江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很多,魚龍混雜,新義城還算比較靠譜。

    林子軒沒有和香江的電影公司接觸過,只好先聽聽他們的建議。

    鄭中泰在香江是位有名的編劇,也會參與電影製片的工作,他負責和林子軒談劇本的事。

    「林生,這部戲不是商業片,我們的投資不多。」鄭中泰開門見山道。

    《阿郎的故事》屬於劇情片,和目前香江流行的動作片相比,的確不是商業片。

    它以情動人,靠的是生活化的劇情和演員的演技,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

    林子軒點點頭,表示明白。

    「阿峰看重這部戲,這才說動了公司投資拍攝,只是劇本方面需要和你溝通,我這裡有兩個方案。」鄭中泰提議道。

    其實,香江電影圈對劇本不怎麼重視,新義城完全可以把整個故事改頭換面拍成電影,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林子軒也無法追究,畢竟只是情節相似而已。

    在香江,一部電影火了之後,就會出現很多跟風的電影,這種事情很常見。

    新義城在這方面還比較講究聲譽,不想陷入以後的糾紛之中。

    鄭中泰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林子軒把大綱賣給新義城公司,第二個方案是林子軒寫完劇本,到香江參與電影的拍攝。

    編劇進組是正常要求,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可以隨時修改劇本。

    林子軒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大綱賣給新義城算了。

    他不懂粵語,也不會繁體字,人生地不熟,溝通都困難,現在去香江沒什麼意思,只能是給人打下手,根本得不到重視。

    聽到林子軒的決定,鄭中泰不由得鬆了口氣,這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他們同樣不希望林子軒到香江參與電影的拍攝,雖然現在香江和大陸的影視行業有不少的合作,但香江的娛樂圈整體非常的排外,這是不爭的事實。

    鄭中泰給《阿郎的故事》的大綱開了兩千港幣的價格,這是個很有誠意的出價。

    根據湯震宗所說,林子軒是華國電視台的製片人,算是內行人,不好糊弄。

    雙方達成了協議,對林子軒來說這是一筆意外之財,只是這筆錢他暫時拿不到,要簽了合同後才能從香江那邊的銀行匯過來。

    林子軒中午陪著湯震宗吃了頓飯,下午回到華國電視台,繼續上班。

    「小林不錯啊,都有香江公司找上門了,以後不會到香江發展吧?」馮曉剛開玩笑道。

    湯震宗把電話打到了電視藝術中心,這件事並不是什麼秘密。

    此時固定電話還沒有在京城的老百姓家裡普及,互相聯繫用的都是單位電話和公共電話。

    領導家裡的電話也是單位出錢安裝的,慕姍姍家裡就是如此,私人很少安裝固定電話。

    想想看,裝一部固定電話要三四千塊錢的裝機費,每個月還有不菲的座機費,打電話的通話費還那麼貴,一般人家不做生意沒有業務的誰沒事裝電話啊。

    在京城的胡同口基本上都會有一兩部公共電話,有個老太太在一旁看著。

    一旦有電話打過來,老太太就會到胡同裡喊人,大家都習慣了。

    「我連粵語都說不利索還去香江啊,老老實實在京城呆著吧。」林子軒解釋道,「就是以前寫的一本子,賣給香江的電影公司了。」

    「香江好啊,電影分級,想拍什麼就拍什麼,哪像咱們審查的這麼嚴。」馮曉剛抱怨道。

    馮曉剛是被《大撒把》這個劇本折騰的不輕,只能老老實實的修改。

    「得了吧,馮哥,咱們這是為人民群眾的思想健康負責,責任重大啊。」林子軒調侃道。

    林子軒向李虹說明了情況,這種收入屬於灰色收入,和明星走穴演出賺得錢一樣,可以選擇不交稅,也可以主動交稅。

    李虹還是建議林子軒交稅,否則很難解釋怎麼會有從香江匯過來的錢。

    這是比較敏感的問題,要能說清楚,免得出事。

    他們這一代人生活的比較嚴謹,堅持基本的原則,不想在這種小事情上犯錯誤。

    下班後,林子軒和慕姍姍一起回家。

    一旦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搬到新的辦公地點,倆人上下班就沒有這麼方便了。

    「行啊,一個本子就賺了兩千塊,以後咱們發家致富就靠它了,小林同志,你要努力啊。」慕姍姍鼓勵道。

    「這是湊巧被人家看上了,哪能回回都這樣。」林子軒搖頭道,「還是幹好本職工作吧。」

    「我中午吃飯的時候聽馮哥說你們琢磨了一個本子,寫的是妻子出國了,丈夫有婚外戀的事,還是你提起來的,是不是真的?」慕姍姍打聽道。

    「他這不是挑事麼?我說他怎麼笑得那麼賊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林子軒解釋道。

    「我下午可看了本子,《大撒把》裡男主角的妻子去了國外,然後男主角和一個女的好上了,我怎麼感覺這情節這麼熟悉呢,說說你是怎麼想的。」慕姍姍追問道。

    「這有什麼啊,不就是編故事麼?馮哥和尤哥兩人也參與了。」林子軒承認道。

    「藝術來源於生活,你們男人啊,心思太齷齪了。」慕姍姍敲打道,「我還聽說你和話劇院的幾個小姑娘混的挺熟?」

    「你這消息挺靈通啊,一天時間什麼都打聽出來了,肯定有人出賣我。」林子軒懷疑道。

    「那當然,我在電視台可是有眼線的。」慕姍姍得意道,「還好你沒有什麼不好的傳聞,否則咱們就不是這種談話了,這下知道厲害了吧。」

    「知道了,你這情報工作做的太細緻了,要是擱在以前,肯定是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林子軒讚歎道,「還好我平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這種事就是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警鐘長鳴啊!」慕姍姍語重心長的說道。

    「堅決執行領導的指示。」林子軒保證道。

    在這京城的深秋,倆人騎著車子,說著閒話,一路向前。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27
第八十五章 座談會

    這一天,李虹帶著林子軒去參加一個座談會。

    在這個時代,開座談會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詩歌座談會,小說座談會,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也可以開座談會。

    當然,前提是討論的內容一定要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一群人聚在一起聊一聊這部作品為什麼這麼火,對社會的影響是好是壞,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總結一下經驗,用來指導以後的創作。

    這一次的座談會非常重要,因為是上級主管部門召開的,主題是討論華國今後電視劇創作的方向性問題。

    隨著華國電視金鶯獎落下帷幕,《渴望》無論是觀眾口碑還是獎項都取得了大豐收。

    在新聞媒體上,專家和學者做了大量的評論,這部劇之所以這麼火,總結起來有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貼近觀眾。

    說白了就是接地氣,和以往那種高大上的電視劇題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這裡就能看出老百姓真正喜歡看什麼樣的電視劇。

    在《渴望》火了之後,不少電視劇製作單位一窩蜂的拍攝這種家庭倫理劇,導致現在華國的電視熒屏上家庭倫理劇扎堆出現,造成觀眾出現審美疲勞。

    這次座談會的主要目的就是討論如何開拓電視劇的類型,指導各地電視劇製作單位的選題,也就是說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

    比如,前幾年有地方電視台拍攝了多部有關妖精鬼怪的電視劇,在華國風靡一時。

    不過由於其中某些鏡頭過於恐怖,會嚇到小孩子,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現在對靈異鬼怪類型的電視劇審核就非常嚴格。

    座談會的地點設在北戴河,與會的都是華國各地電視行業的精英,時間為兩天。

    北戴河位於海邊,是華國有名的度假療養勝地,開完會還能觀光一番,食宿方面全免,這相當於一種變相的福利。

    在公家單位上班雖然沒有商人賺錢,卻能享受各種福利待遇。

    李虹帶著林子軒參加這次的座談會,一個是因為林子軒現在是藝術中心創作組的負責人,還有就是帶林子軒認識一下各地的同行。

    從京城到北戴河坐大巴車需要三個多鐘頭,他們早上出發,中午才能到地方。

    「今年因為資金不足,咱們只製作了不到八十集的電視劇,明年等資金撥下來,爭取製作出一百五十集電視劇。」李虹自信道,「現在的電視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新不容易,還是要求穩。」

    李虹對今年的成績很滿意,《編輯部的故事》雖然有波折,結果卻出乎意料的好。

    正在拍攝的四十集電視劇《我愛我家》到年底應該能完成,過年期間播出正合適。

    從《外來妹》到《編輯部的故事》都是以題材創新取勝,不過李虹知道創新太難。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少編劇的思想還停留在上個時代,「解放思想」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就連她每天也在接受新的知識。

    李虹不想給林子軒太大壓力,能夠保持目前的成績,穩中求勝最好。

    「你的發言稿寫好了麼?」李虹提醒道。

    「寫好了,就是談談電視劇創作中農村的問題。」林子軒回答道。

    李虹點了點頭,她對林子軒較為放心。

    林子軒明白在這種座談會上發言要穩重,提出的建議不能太出格,你不能說咱們拍香江的武俠片吧,或者拍西方的科幻片,觀眾肯定喜歡看。

    這就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

    來到北戴河,在賓館裡安頓好,入住的是雙人間。

    林子軒和一位來自湘南電視台的男人住在一起,雙方交換了名片,攀談起來。

    此人叫做歐陽林,四十歲左右,是湘南電視台下屬的華國電視國際合作公司的總經理。

    湘南電視台今年同樣進行制播分離的嘗試,成立了一個叫做華國電視國際合作公司的新單位,專門負責電視劇的製作和發行。

    作為圈內人,歐陽林清楚林子軒的底細。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成立不到一年,卻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除了有華國電視台做靠山外,林子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圈內人看電視劇,他們會看製片人、導演和編劇,由此就能確定這部電視劇的質量如何。

    歐陽林思考過華國電視劇的出路。

    他認為應該大膽學習和借鑒香江和寶島電視劇製作的經驗,香江的武俠片和寶島的愛情片都可以拍攝,要以觀眾的喜好為重。

    觀眾喜歡看什麼,我們就拍什麼。

    花城電視台的陳常樂同樣是這麼想的,觀眾喜歡看,電視台的廣告收益才會多,大家才能賺錢,這正是地方電視台和華國電視台的區別。

    地方電視台更為自由,膽子更大,敢於嘗試新的東西。

    「小林,歡迎你以後到湘南來做客,要是有劇本在京城過不了審,可以到湘南來拍。」歐陽林熱情的邀請道。

    林子軒點頭答應,他這次參加座談會就是來結交朋友的,多條朋友多條路。

    下午是開會時間,來自總局的領導說了華國電視領域去年取得的成績,又指出了一些不足,做了一通總結,接下來是大家自由發言的時間。

    林子軒的發言是《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創新和突破》,都是老套路,沒什麼新意,是他從報紙上東拼西湊整理出來的。

    會議結束,李虹帶著林子軒前往一間小會議室,那位叫做吳振輝的總局領導正在裡面。

    「李總,小林,隨便坐。」吳振輝和氣道,「你們中心雖然成立沒多久,卻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說明李總領導有方啊。」

    「謝謝領導關心。」李虹客氣道。

    「我就直說吧,前幾天京城電影製片廠遞上來一個本子,叫《大撒把》,說的是眼下出國熱潮的事,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吳振輝沉聲道,「只是這個本子在宣傳上的作用不大,電影觀眾畢竟有限,本子本身也有點小問題。」

    「您的意思是拍一部電視劇?」李虹心領神會道。

    「正常的出國可以,但不能盲目的,沒有目的的出國,那是對自身前途的不負責任。」吳振輝批評道,「你們要盡量如實地反映這個問題,可以去調查一下,多瞭解情況,寫一個能夠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本子來,小林寫的《渴望》就不錯嘛。」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9:36
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

    林子軒和李虹走出了小會議室。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屬於國家單位,有義務製作這類宣揚主旋律的電視劇,這叫做命題作文,是很常見的事情,沒什麼稀奇。

    不過這次不太一樣,因為要求變高了。

    吳振輝的意思顯然是要藝術中心製作一部和《渴望》的影響力不相上下的電視劇。

    這就讓人為難了,李虹很清楚《渴望》造成的轟動,那是一代人的回憶,她一直覺得至少五年內不會有電視劇能達到《渴望》的高度。

    「有把握麼?」李虹心情沉重道。

    「試試看吧。」林子軒不敢保證道,「上面會批錢麼?」

    林子軒腦海裡倒是有部電視劇,是他那個世界的經典劇集,叫做《北京人在紐約》,說的正是出國潮的事兒。

    他之所以沒寫這個劇本,是因為這部電視劇拍攝成本太高了,就是寫出來也拍不起。

    林子軒現在是製片人了,很清楚一個劇組每天的花銷,如果是在美國的話那更不得了,想要拍攝這部電視劇至少幾百萬沒跑了。

    事實上,作為第一部在美國全程拍攝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雖然只有二十一集,拍攝成本卻高達150萬美金。

    當時美元的匯率是五塊七,折合過來相當於850萬。

    在這個年代,拍攝50集的《渴望》才用了100萬,你要是拿850萬跑到美國去拍攝一部電視劇,別人會以為你瘋了。

    這正是林子軒沒有提這部電視劇的原因,因為沒有資金。

    當然,要是華國電視台能撥錢過來的話就沒問題了。

    「先別想著錢了,回去把本子琢磨出來,還要送審呢。」李虹擔心道,「這種任務最難的就是送審,這部劇恐怕是咱們明年的重頭戲了。」

    如果是一般的電視劇劇本只要思想正確,沒有暴力和暴露的描述,基本上都能過審。

    而這種被上面重點關注的項目,審核會非常嚴格,有時候還會組織專家進行會審,討論個幾個月是正常現象。

    最誇張的是電影行業,一個劇本討論一兩年的情況不是沒有。

    這時候華國的影視行業還是計劃模式,每年拍攝的影視劇數量比較少,總局有人力物力進行嚴格的審核,以確保政治正確,不犯錯誤。

    在審核的過程中,由於採用的是誰簽字誰負責的制度,為了不承擔責任,對於有爭議的劇本大多採取無限期擱置的方式來處理。

    這是造成影視行業的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林子軒結識了華國各地電視製作單位的同行。

    他和這些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可能有深入的交流,只是泛泛而談,因為和湘南電視台的歐陽林住在一個房間,兩人倒是熟識起來。

    兩天的座談會結束,林子軒回到京城,把這個任務交代了下去。

    「咱們沒有在美國生活的經歷啊,感覺寫著也不真實,聽說老美都喜歡打高爾夫球,你知道怎麼打麼?」馮曉剛詢問道。

    「要不咱們先去美國體驗生活,半年之後再寫劇本,就當公費旅遊了。」林子軒說笑道。

    「那敢情好,我就問一句,能帶家屬麼?」馮曉剛玩笑道。

    說笑歸說笑,還是得攢劇本。

    林子軒同樣沒有在美國生活過,慕姍姍只在美國呆了一個月,走馬觀花的逛了逛,對美國的社會文化瞭解不深,不足以作為參考。

    他寫了一個故事梗概,接下來就需要向裡面補充細節了。

    這部被命名為《京城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話。

    那個大洋彼岸的遙遠國度,對於華國人來說即是天堂,也是地獄。

    這部劇講述了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顧一切的從京城來到美國,原本以為會受到美國人民的熱情迎接,卻沒想到從他們在肯尼迪機場下機開始就陷入了一種可怕的幻滅之中。

    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別說是發財,連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

    為了謀生,王起明進餐館打工,郭燕去工廠幹活。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放棄了同甘共苦的初衷,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王起明暴發有了錢,郭燕和美國商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兩人看似在美國獲得了成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們都沒有因此獲得幸福和安寧。

    在新的生活波折中,王起明大起大落一貧如洗,郭燕被逐出家門流落街頭,他們的女兒叛逆任性,準備離家出走。

    兩人的美國夢就此破滅了。

    又有一批華國人走出肯尼迪機場,望著他們興奮的面孔,王起明百感交集……

    這裡面涉及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涉及到在美國的華人、在海外華人的生存現狀。

    同時,這還是一個「商戰加上愛情」的故事,一定會給華國的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至少能夠讓觀眾看到傳說中的美國是什麼樣子的。

    在京城,華國電視台和演藝圈裡都有人在美國生活過,還包括外交部的人員。

    這畢竟是上面交代的任務,各方面都會給予配合,藝術中心的編劇們按照劇情的需要去和這些人交流訪談,通過他們的描述來補充細節。

    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事,不用太著急。

    「你還真打算到美國去實地拍攝啊?」馮曉剛驚訝道。

    「在國內攝影棚裡拍攝能讓觀眾相信那就是美國麼?不是掛上幾塊英文牌子就能冒充美國街道的,既然要拍自然就要拍好。」林子軒確定道,「反正咱們到時候把預算送上去,有錢了就去美國,要是沒錢就再想沒錢的辦法唄。」

    「要照這麼說,怎麼著也得好幾百萬吧,咱這還是一部大製作。」馮曉剛合計著,「不過恐怕這片子要賠,賣不出錢來。」

    對於這個時代華國的電視行業來說,很少有投資超過五百萬的電視劇,主要是收不回成本,這才有了國家補貼的做法。

    自從《渴望》播出後,室內劇成了電視劇行業投資的熱門,因為成本低,回錢快。

    「那就讓咱們來創造一個電視劇製作的記錄吧。」林子軒意氣風發的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02
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獄

    下班的時候,林子軒去找慕姍姍一起回家。

    「你真打算到美國拍電視劇啊?」見面的時候,慕姍姍驚訝道。

    聽到這句話,林子軒不由得一臉苦笑。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到這種問話了,自從他把這個想法在藝術中心說出來之後,碰到他的人基本上都對此表示驚詫。

    在這個年代,華國還沒有電視劇劇組到國外拍攝的先例,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完成。

    那麼涉及到國外的劇情怎麼拍呢?

    很簡單,到飛機場拍一架飛機的起飛就代表著出國了,飛機降落就代表著到國外了。

    接下來都是在國內的攝影棚裡搭建場景,拍攝室內戲。

    弄得華國的觀眾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看到國外的房間都帶著一股親切感,覺得老美佈置房間的品味和咱們華國人沒什麼區別,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沒那麼大嘛。

    要是需要國外的標誌性建築,那就從新聞片或者旅遊片裡截取一段,湊在一起就完事了。

    如果沒有資金的話,林子軒估摸著也會這麼幹,但拍攝出來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想要真正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有真實感,拍出這部劇的精髓來,那就要到美國拍攝。

    只有不糊弄觀眾,觀眾才會買賬。

    林子軒把這些理由和李虹說了,李虹有點猶豫不決。

    《京城人在紐約》無疑是藝術中心明年的重頭戲,她想讓林子軒做製片人,只有親自製作一部大戲,才算是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有了底氣。

    然而,超過五百萬的投資還是讓李虹咋舌不已。

    她雖然製作過不少電視劇,卻從來沒有操作過這種大製作,這還只是前期的啟動資金,最終的預算可能超過八百萬。

    而且,到美國拍攝電視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包括和美國大使館的溝通,注意美國當地的法律,和在紐約當地的華人華僑聯繫,取得他們的幫助,最重要的是獲得上級部門的支持和配合。

    上級部門把拍攝反映出國潮的任務交給藝術中心,除了藝術中心是華國電視台的下屬單位外,還因為看重林子軒的創作才能。

    通過三部電視劇的成功,林子軒的名字在上面掛了號。

    他們覺得林子軒對主旋律電視劇的認識很深刻,創作的故事貼近生活,從細微之處展現時代的風貌,把握時代的脈搏。

    無論是《渴望》還是《外來妹》都是如此。

    至於《編輯部的故事》,就連領導人都發話說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反映社會生活窗口」的電視劇,自然也屬於主旋律。

    結合林子軒創作的《大撒把》的電影劇本,在出國潮的問題上展現了鮮明的批判立場。

    再者說,林子軒本人出身清白,沒犯過思想錯誤,慕姍姍家裡更沒有問題,夫妻二人工作穩定,生活美滿,不存在不穩定的狀況。

    不要奇怪,這時候政治審查是很重要的一環。

    綜合了種種因素,這才把這次的任務交給藝術中心,或者說是交給林子軒來完成。

    李虹想通了其中的關聯,她隱約覺得這部電視劇要是能拍攝完成,或許會成為華國電視劇行業的一個里程碑。

    對於林子軒來說,這是一次極好的證明自己的機會,不過機遇和風險並存。

    想想看,花費這麼大的代價,一旦拍砸了,絕對會成為華國電視行業最大的笑話。

    這正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獄。

    作為電視藝術中心的領導,李虹的壓力很大,一直以來,她對林子軒都很有信心。

    這種信心建立在不斷成功的基礎之上,林子軒沒有讓她失望過,她原本對明年的計劃是穩中求勝,想不到卻成了一場大冒險。

    要不要賭一下?

    李虹想了想,還是決定給林子軒創造這次機會,就算是拍砸了,也是她這個領導的責任。

    這件事在華國電視台傳開了,畢竟是個新鮮事,以前沒人到國外拍攝過電視劇,他們這些做媒體的就喜歡八卦,慕姍姍自然聽說了。

    「我就是那麼一說,上面批不批還不一定呢,估計可能性不大。」林子軒猜測道。

    「你膽子挺肥啊。」慕姍姍低聲道,「好幾百萬呢,可不是小數目,容易犯錯誤,你要是一時起了貪念,在美國不回來了呢。」

    慕姍姍對國外生活有一定的瞭解,就算在美國百萬富翁也不多見,還是平民居多。

    「合著我在你心裡就這形象啊。」林子軒鬱悶道,「怎麼說我也是生在新華國,長在紅旗下,自小就是少先隊員,接受『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思想教育,再怎麼也不會當叛徒啊。」

    「這可難說,這種事還是要看誘惑的籌碼夠不夠多,我就是擔心你禁不住誘惑,一時糊塗。」慕姍姍認真的說道。

    「你想多了,這才多少錢,還不夠我在美國享受幾年的。」林子軒不在乎的說道,「要是能上億的話我還會考慮考慮。」

    「別瞎說,多少錢也不能動歪腦筋,你自己跑了,家裡爸媽怎麼辦?」慕姍姍嚴肅道。

    「行啦,看你這模樣還挺認真,你沒做過製片不瞭解情況。」林子軒解說道,「就算錢批下來也是放在銀行裡,這麼多錢不可能交到個人手上,用錢的時候肯定要有一整套程序,不是說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這點組織紀律還是有的,要是沒有監管,那還不亂套了。」

    「那就好,省得我擔心。」慕姍姍安心道。

    「放心吧,我要是逃跑也會把你帶上,這叫做夫唱婦隨,逃跑不累。」林子軒說笑道。

    「誰跟你逃跑,我還是願意呆在家裡。」慕姍姍嗔怪道,「你那本子把主角寫的那麼慘,看了之後誰還去美國啊。」

    「怎麼說呢,要是美國人拍這片子,前面的情節應該一樣,都是讓主角不斷的受苦和奮鬥,唯一不同的是美國人的片子最後主角會實現美國夢,在美國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咱們的片子,只能是主角的美國夢破滅,然後返回華國。」林子軒分析道,「這是兩種不同的宣傳方式。」

    「那你是怎麼想的?有機會的話會去美國麼?」慕姍姍好奇道。

    「不去,你又不在美國,我就是婦唱夫隨,你在哪我就在哪。」林子軒表態道。

    「表現不錯,說說晚飯想吃什麼,滿足你的要求。」慕姍姍滿意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03
第八十八章 《活著》

    進入十月份,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終於要搬家了。

    藝術中心原本因為資金缺乏,只能暫時在華國電視台內部辦公,如今半年的時間過去,隨著藝術中心的人員越來越多,本來就擁擠的辦公環境越發的不堪。

    五六個人擠在一間辦公室的情況很普遍,有時候還要和華國電視台的員工搶地盤和資源。

    如今藝術中心有五十多人,迫切的需要一個新的辦公地點了。

    隨著《外來妹》和《編輯部的故事》兩部電視劇的賣出,資金逐步回籠,手頭寬裕不少。

    在九月份,李虹就在海澱區四季青公社那兒租了兩排平房,僱人收拾一番,添置了生活設備和辦公用品,還辦了一個小食堂。

    除此之外,藝術中心還花了將近三十萬購置了兩輛車子。

    一輛是滬城的桑塔納,一輛是津門的大發麵包車,桑塔納是23萬,大發麵包車是4萬。

    桑塔納用來撐門面,出去見客人和辦事的時候用,麵包車是劇組拍攝電視劇的時候用。

    李虹沒有找司機,藝術中心有不少人都會開車,普通人可能接觸不到汽車,但從部隊轉業回來的人很多都是老司機。

    林子軒本身會開車,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以前也接觸不到汽車。

    他推說在花城的時候和陳常樂學過開車,就把自己會開車的事情圓了過去,也沒人去管這件事,不過他還缺少一張駕照。

    這年頭考駕照可是非常費勁。

    京城的駕校只有五六家,學費是1500塊錢,三個月考試合格就能拿到實習駕照,有一年的實習期,在一年之內不發生任何交通事故才能拿到正式的駕駛證。

    當然,規矩不外乎人情,如果你已經會開車了,只要通過考核也能拿到實習駕照。

    這時候駕校的教師大多都來自部隊,馮曉剛就是從部隊轉業回來的,京城人找朋友拉關係,有家駕校同意了林子軒的請求,只是學費不能減免。

    林子軒只好交了1500元的學費,學習了一個星期的理論知識,在考核後拿到了實習駕照,可以光明正大的開車了。

    這學費還是從香江匯過來的那筆錢,在交稅之後剩下一千七百多塊。

    他之所以這麼急著拿駕照,一個是為了以後開車方便,還因為藝術中心新的辦公地點和華國電視台雖然都在海澱區,不過距離不近,能夠開車自然最好。

    林子軒下班後可以開車送李虹回家,順便接上慕姍姍,方便的多。

    「覺得怎麼樣?是不是有領導的感覺?」第一次開車接慕姍姍下班,林子軒調侃道。

    「咱們又不是領導,開車回去會不會被人說閒話?」慕姍姍擔心道。

    「沒事,院子裡都是電視台的老人,心裡都清楚著呢。」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時代不同了,以前的領導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你看現在還有多少領導會騎自行車上下班,多數都是司機開車送領導回家,我就是那司機。」

    「說的也是,以前家家戶戶都差不多,現在有錢人越來越多了,都開始攀比和享受了。」慕姍姍感歎道。

    林子軒把車子停在胡同口,明天早上還要去接李虹上班。

    倆人回到家裡,吃過飯,如果沒有好看的電視劇,他們就會看看書或者隨意的聊著天。

    慕姍姍正在看林子軒剛寫的故事,那本叫做《活著》的小說。

    她一向是林子軒小說的第一位讀者,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不過對於這本小說,她看的有點壓抑,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個大悲劇。

    《活著》講了一個叫做福貴的人一生的故事。

    福貴生於亂世,原本是地主家的少爺,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

    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

    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名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

    女兒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

    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隨著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

    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他生命裡的親人相繼的離世,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著往事。

    這部小說的時間跨度六十年,經歷了各種歷史時期,大時代的變遷和小人物渺小的命運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人為什麼而活著?

    「你這個小說……」慕姍姍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活著》和《頑主》是兩部截然不同的小說,《頑主》是用調侃來消解現實的壓力,有逃避的意思,《活著》則是展現了生活的苦難和人承受苦難的能力,直面這個世界。

    「你覺得怎麼樣?」林子軒詢問道。

    《活著》大概有12萬字,他寫了將近兩個月,這部小說給他的感觸很深。

    小說中透露出一種悲觀和樂觀交織在一起的情感,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

    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對林子軒來說,他更喜歡以調侃的心態來生活,而不是這種為了活著而活著的態度。

    「我說不好,有種以前在學校裡讀外國名著的感覺。」慕姍姍回答道。

    作為這個時代的青年,慕姍姍喜好文學,卻沒有深入的研究,只是喜歡看而已。

    這本小說沒有輕鬆的調侃,只有平靜和冷漠的敘述,一連串的悲劇讓人喘不過氣來。

    或許,這是一部真正的傑作。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06
第八十九章 還不是時候

    慕姍姍雖然看好《活著》,但更多的是一種擔心。

    作為華國電視台的主持人,平日裡耳濡目染,很清楚眼下的大環境。

    這本小說牽涉到眾多的歷史事件和政治背景,不少描寫都不夠正面,或者說過於真實,在現在這種環境下恐怕沒有文學雜誌敢於發表。

    《活著》和《頑主》不同,《頑主》看似嘲諷社會,實際上尺度拿捏的很好。

    評論家最多是批評小說太低俗和陰暗,不夠主旋律和正能量,屬於地攤文學等等。

    痞子文學頂多說是不入流,問題不大,《活著》就很難說了,有太多會被抨擊的地方。

    慕姍姍都能想像小說一旦發表會遭遇的狀況,絕對比《頑主》受到的抨擊還要強烈,前提是能找到敢於出版這部小說的雜誌社和出版社。

    慕致遠在文化部主管的就是出版發行這一塊,慕姍姍也認識一些從事出版行業的長輩。

    她在腦海裡過了一遍,無奈的搖了搖頭。

    即便是《京城文學》的周天涯恐怕也不會發表這本小說,北方的雜誌社是不用想了,只能看看南方的文學雜誌社有沒有這種魄力了。

    「你啊,還真是不讓人省心,就不能寫點正常的小說。」慕姍姍抱怨道。

    「咱們看看啊,凡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大作家都不是人云亦云的人,總要寫點與眾不同的東西,否則太平庸了都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寫的,還有的作家會把自己不滿意的稿子統統燒掉。」林子軒理直氣壯的說道,「我可是要成為大作家的男人,寫出來的小說自然要和別人不一樣。」

    「你的心挺大啊,現在就想著在歷史上留名了?就不怕這本書被禁了。」慕姍姍無語道。

    「那當然,不想在歷史上留名的作家不是好作家。」林子軒理所當然道,「再說了,書被禁了是好事,事實證明,歷史上的**在多年後都能成為暢銷書。」

    「那也要你能活那麼長時間才行。」慕姍姍挖苦道。

    「我可能等不到了,不還有咱們的孩子麼?」林子軒說笑道,「以後他可以說自己是著名文學家的後代,寫寫回憶錄什麼的也能混口飯吃。」

    「咱倆就教育出這麼沒出息的孩子啊,你也太悲觀了。」慕姍姍不同意道。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了,有了孩子寵著都來不及呢,還怎麼教育?」林子軒反問道,「以後的孩子都不是孩子,而是小祖宗了。」

    「越說越遠了,不和你瞎扯了,過幾天我拿去給爸看看,我估摸著在京城發表的可能性不大。」慕姍姍斷定道。

    「實在不行就先放著,別太擔心,社會在發展,以後總有發表的機會。」林子軒勸說道。

    他知道《活著》裡有不少不合時宜的地方,目前華國的大環境還比較保守,尤其是在文化領域,發表這篇小說很可能會犯錯誤。

    就好比《編輯部的故事》一樣,如果沒有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只能是被禁播的下場。

    以後的人或許會感覺很不可思議,不就是一部電視劇麼?還需要國家領導人出面,這是不是太誇張,太小題大做了?

    但在這個時代就是如此,大家心裡有點明白,卻還明白的不夠徹底,不夠敞亮。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界限在哪裡?要開放到什麼程度?

    這些都是藏在華國人心底的問題。

    林子軒能看的清楚,所以他的心態很淡然,不像慕姍姍那麼焦慮,他心裡明白慕姍姍焦慮是因為關心他的緣故。

    所謂關心則亂,就是如此。

    慕姍姍第二天就把小說交給了父親慕致遠。

    她能感覺到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有點迫不及待的想讓它發表出來。

    沒有妻子不為自己丈夫的前途著想,正如林子軒也關心她一樣。

    相對於女兒,慕致遠更能感受到《活著》這部小說所表達的思想。

    慕致遠是四十年代末期的人,到了六十年代剛好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他在農村呆了幾年,好不容易托人找關係獲得了一個回城的指標,等他回到京城的時候整個六十年代快要結束了。

    他返城後在工廠做工,碰到了李虹,結婚生了孩子,他以為自己這輩子就會這樣過去。

    1977年,華國恢復高考,給無數青年帶來了希望,他和李虹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慕致遠畢業後分配到京城文化局,六年後進入華國文化部,負責出版發行工作。

    他們這一代人經歷過那個瘋狂的年代,更能明白生活的艱難和不易,現在回想起來或許覺得有點傷感和懷舊,但在那個時候卻是找不到出路的絕望。

    慕致遠學的是文科,大學是中文系漢語言專業畢業,這才能分配到對口單位文化局上班。

    在大學的時候,他就是一位文藝青年。

    八十年代初期大學裡流行傷痕文學,這類文學作品以描述上山下鄉時期知識青年的生活和對整個時代的反思為主,受到知識青年的追捧。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華國文壇出現了一類先鋒文學,這類文學作品學習和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寫作方式,力求創新,對傳統文學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慕致遠看到《活著》,就知道這是先鋒文學的寫作手法。

    他原本以為林子軒會沿著《頑主》的路子走下去,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卻沒想到林子軒寫了一部先鋒文學作品。

    無論是先鋒文學還是痞子文學都屬於非主流,和華國的傳統文學存在著矛盾。

    按照慕致遠的看法,這部《活著》即便在華國的先鋒文學中也屬於頂尖的作品。

    這讓他對林子軒能走到哪一步產生了好奇,似乎比他預想的還會更高一些。

    只是現在還不是發表這部小說的時候,或許明年……

    他想到最近聽說的一件事,據說上面一位退休的老領導要到南方視察了,或許會給華國帶來一個全新的局面。

    到那時,這部小說興許就能發表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