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54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9
第一百章 春晚

    除夕這天,慕姍姍早上八點鐘就要趕到華國電視台做準備,以飽滿的精神來主持春晚。

    林子軒為了讓她多睡會,就起來做了早飯,在七點二十左右把她叫醒。

    慕姍姍迷迷糊糊的洗漱完畢,坐在桌子旁,一手托著臉頰,還是有點不清醒。

    「快點吃,別涼了,吃飽了才有精神。」林子軒勸說道,「過了今晚就好了。」

    「哦。」慕姍姍有氣無力的應道。

    「這樣,我給你講個笑話提提神。」林子軒提議道,「話說有兩隻猴子聽說了春晚,一隻猴子對另一隻猴子說,今年是猴年,要不咱們去春晚上耍耍。另一隻猴子一臉惱火的說,去幹嘛,去被人當猴耍啊。」

    「你還真是……」慕姍姍哭笑不得的說道,「這麼說我也成猴子了,你這笑話太得罪人了,千萬別說出去。」

    「咱們本來就是猴子,都是屬猴的,就是一隻公猴和一隻母猴。」林子軒調侃道。

    他們倆都是1968年出生的人,到今年剛好二十四週歲,是本命年。

    吃完飯,林子軒送慕姍姍到電視台,然後回到家裡。

    他今天同樣很忙,先是把家裡的春聯貼上,貼好之後放了鞭炮,算是過年了。

    本來不應該這麼早放鞭炮的,不過他不會在家裡過年,就提前放了。

    出了門,他先去了慕姍姍家裡,幫著慕致遠貼春聯,收拾屋子。

    都說女婿相當於半個兒子,慕姍姍是獨生女,林子軒這算是全職的兒子了。

    等到弄得差不多了,他就回到自己父母家裡,做同樣的工作,中午飯在父母家裡吃了,吃了飯休息到下午三點鐘,他帶著妹妹前往華國電視台。

    林曉玲早就等著這一刻了,有點迫不及待,為此還換上了一身新衣裳。

    她已經把自己要到現場看春晚的消息在小姐妹的圈子裡傳開了,讓她們認真看,興許就能在春晚上看到她林曉玲的身影。

    這樣一來,她也算是上過電視的人了。

    春晚不賣門票,都是採取贈票的方式,發放上非常嚴格,現場直播和綵排不同。

    在綵排的時候,為了烘托氣氛,會邀請一些觀眾參與,這些觀眾有些是電視台內部的員工,還有些是從社會上徵集來的百姓。

    在除夕夜直播的時候就不能這麼隨便了,門票都是台裡專人負責發放,數量有限。

    華國電視台內部的各級領導,導演組成員和參加演出的大腕都會適當的分配幾張門票,還有電視台外部的領導、部隊代表、總局領導和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都有相應的指標。

    這叫做友情票。

    林子軒和林曉玲拿到的就是友情票。

    剩下的門票是給春晚的贊助商,還有平時華國電視台的廣告客戶預留的,那些能夠坐在前排圓桌周圍的大多是身價不菲的廣告客戶。

    想要在春晚播出的時候露臉並沒有林曉玲想的那麼容易。

    要麼你長得特別漂亮,自帶吸引鏡頭的光環,要麼你特別有錢,春晚轉播的鏡頭尤其關照那些廣告客戶和社會知名人士。

    其實,以林子軒現在的名氣和在華國電視台的關係,應該會有一兩個一掃而過的鏡頭。

    林曉玲或許因為林子軒的緣故被掃進鏡頭裡,完成她上電視的夢想。

    事實上,曉玲同學想上電視並不困難,只要在林子軒製作的電視劇裡露露臉就行了。

    不過林子軒認為妹妹正在上高三,正是努力衝刺考上好大學的時候,不能分心,而且,他並不想妹妹進入演藝圈。

    兄妹二人在四點左右來到華國電視台。

    春晚觀眾的入場是從六點半開始,七點半以後就基本上不讓進了,主要是不能讓現場顯得太過紛亂,影響秩序。

    他們來這麼早是因為林子軒答應帶著妹妹去見明星。

    過年嘛,只要曉玲高興就好。

    「記住,無論對誰都要有禮貌,不分大明星和小演員。」林子軒叮囑道。

    「老哥,我知道了。」林曉玲有點急切的說道。

    華國電視台她不是第一次來,去年就來看過綵排,不過綵排和直播不一樣,今年還有那麼多港台明星,想想就有點小激動。

    電視台的演播後台比較紛亂,地方太小,明星太多,那些大腕會有單獨隔開的房間,沒有名氣的演員則只能蹲在一邊休息。

    也只有在今天晚上,在華國電視台,才能看到這麼多的藝術家和明星們。

    這就是春晚,這就是華國百姓一年一度的歡樂時光。

    林曉玲恍然進入了一個夢幻的世界,迎面走來的是一位人民熱愛的歌唱家,還有那位群眾喜聞樂見的小品演員,那邊是來自港台的明星。

    曉玲同學見過世面,被葛尤稱作小妹,和陳曉藝關係不錯,不過現在也有些眼暈了。

    到了六點鐘,林子軒帶著妹妹和慕姍姍在電視台吃了晚飯,接下來就要準備進場了。

    他們的位置相對靠前,看的比較清楚些。

    今年春晚的節目進行了不少的革新,要比前幾年好一些。

    華國電視台雖然邀請了不少港台明星,但不少都是採用錄像的方式,比如香江的劉德樺,寶島的小虎隊等,都是把錄像帶寄過來,並沒有來到現場。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就算是這樣林曉玲還是看的很投入。

    小虎隊在這個年代華國中學校園裡很流行,學生們都會哼唱幾句他們的歌曲,那是屬於青春的旋律,屬於美好時光的記憶。

    時間過得很快,春晚接近尾聲。

    慕姍姍表現的很好,自然活潑,和另外兩位主持人的穩重配合的相當默契。

    現場觀眾齊聲數著倒計時,零點的鐘聲響起,這時候台上的慕姍姍望了林子軒一眼,林子軒同樣看著她,這個新年倆人就這麼過去了。

    散場後,林曉玲已經有點迷糊了,掛在林子軒的身上。

    三人走出華國電視台,冷風撲面而來,鞭炮聲在京城的夜空中此起彼伏的響起。

    林子軒把妹妹放到車子的後座上,慕姍姍坐進去扶著林曉玲,她自己也很疲倦,就那麼和曉玲靠在了一起。

    凌晨的京城,馬路上空蕩蕩的,林子軒開車和慕姍姍一起回家。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33
第一百零一章 新氣象

    大年初一,早上六點半,床頭的小鬧鐘響了起來。

    林子軒拿過鬧鐘,扭動後面的開關,止住鈴聲,看著還在熟睡的慕姍姍,他從被窩裡爬起來,朝著外面走去。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能起的太晚,否則會被鄰居們認為太懶,不是好兆頭。

    何況,還要四處拜年呢,禮數可不能缺。

    在西面的房間,林曉玲正睡在沙發上,這時候的沙發靠背可以放平,放平之後就相當於一張小床,這種坐臥兩用的沙發很受歡迎。

    家裡來了客人睡在這種沙發上也不顯得窘迫,有些家庭會準備那種折疊式的鋼絲床。

    林子軒打開房門,其他幾戶人家都已經起來了,四合院裡非常熱鬧。

    「小林,新年好啊!」有鄰居看到林子軒出來,打招呼道。

    「李叔,新年好,給您拜年了。」林子軒拱著手,微微彎著腰,笑著說道。

    「昨晚的春晚看了,小慕主持的很好,我還看到你了。」鄰居誇讚道。

    「您過獎了,她第一次主持,壓力大,以後還要多多學習。」林子軒謙虛道。

    大家客套恭喜一番,林子軒來到小廚房,用爐子上的熱水洗臉刷牙,收拾乾淨。

    他把爐門打開,開始燒水,準備下餃子。

    京城年初一都是吃餃子,他和慕姍姍沒時間包餃子,還是鄭秀蓮包好讓他帶過來的。

    弄好這一切,就到七點多了,他到屋裡把慕姍姍和妹妹叫醒。

    等兩人梳洗好,餃子也可以出鍋了。

    林子軒在吃飯前放了一掛鞭炮,三人吃起了今年的第一頓飯。

    林曉玲醒來後,還帶著昨晚的激動,嘰嘰喳喳的說著春晚的事兒,她下午要和小姐妹一起去逛廟會,估計到時候又是一番炫耀。

    林子軒不由得搖了搖頭,愛炫耀的人找不到好朋友啊。

    不過他沒說什麼,今兒是過年,這只是小事,等以後找機會再和妹妹說吧。

    八點半,三人出門,把林曉玲送回家,還要給林伯清和鄭秀蓮拜年,禮物是早就準備好的,現在他們結婚了,不能再空著手回家了。

    京城的馬路上熱鬧非凡,這時候大家出門要麼是拜年,要麼是去逛廟會。

    此時電視機和廣播裡都在重播昨晚的春節晚會,歌聲和歡笑聲灑滿京城的每個角落。

    他們在胡同外邊停好車,剛進胡同口就見到不少街坊鄰居,這些人看著林子軒長大,關係熟的很,少不了寒暄幾句。

    鄰居們都誇慕姍姍,覺得老林家的小子有福氣,能娶到這麼漂亮的電視台主持人。

    主持了春節晚會之後,慕姍姍才算是真正的走進了華國的千家萬戶,被華國百姓所熟知。

    《方大綜藝》雖然火爆,卻面向特定的觀眾群體,上了年紀或者思想保守的人不喜歡看外國的花花世界,自然不會關注慕姍姍。

    這一次,華國至少有八億人看到了慕姍姍。

    林伯清和鄭秀蓮早就在家裡等著,雖然知道不會出事,卻還是忍不住擔心。

    「爸,媽,你們昨個看到我沒有?」林曉玲剛才在院子裡不好意思問,來到屋裡忙問道。

    「我睡得早,你問你媽。」林伯清沉聲道。

    「看到了,你和小軒坐一塊,掃了一下就沒了。」鄭秀蓮回應道。

    「還真的啊,我上電視了。」林曉玲興奮道。

    「你瞎咋呼啥,你嫂子一晚上都在電視上也沒說什麼,看把你高興的。」鄭秀蓮訓斥道。

    「我能和嫂子比麼?她是主持人,我就想露個臉。」林曉玲無語道。

    她打開電視,認真的看著重播,等待著自己出現的時刻,可惜那個鏡頭是給林子軒的,她是真的被一掃而過,如果不仔細看,根本認不出來。

    不過即便只是露了一小臉,也足以讓曉玲同學滿足了。

    吃過中午飯,林子軒送妹妹去逛廟會,然後倆人一起回到慕姍姍家裡接著拜年。

    慕致遠家裡很熱鬧,有不少前來拜年的人,林子軒也陪著招呼客人。

    他們除了聊家常外,還會聊今天剛出版的《華國日報》,這時候林子軒才知道今天的《華國日報》上面大篇幅的報道了南方談話。

    還有評論文章,闡述了談話的精神和以後華國要走的道路。

    這無疑給很多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心裡明白了,敞亮了,正如報紙上所說,改革就是要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不要怕犯錯誤。

    林子軒找來《華國日報》看了看,這真是新年新氣象!

    可以想見,自今日起,華國必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倆人陪著慕致遠和李虹吃晚飯,中間說起了慕姍姍到美國進修的事情,半年時間不長不短,想著要有半年見不到女兒,做父母的難免有些不捨。

    「你想好學什麼了?」李虹詢問道。

    「學節目製作吧,我想試著自己做節目。」慕姍姍回答道。

    只做主持人的話就像是提線木偶,沒辦法掌握節目的形式和內容,只能照本宣科,發揮的餘地不大,做編導的話就有主動權。

    慕姍姍和李虹的性格有點相似,有較強的獨立性,想做自己喜歡的節目。

    林子軒和慕姍姍商量過這件事,他們打聽過,紐約大學下屬的藝術學院就有類似的專業,只是去旁聽半年,想來問題不大。

    「既然你想好了,那就這樣吧,你們在紐約還能互相照顧。」慕致遠點頭道。

    吃了晚飯,他們回到家裡,還在說著出國的事。

    過了正月,《京城人在紐約》的劇組就要前往紐約了,慕姍姍差不多能辦好手續一起出發,接下來他們倆會在美國過上半年的時光。

    「日子過得還真快,剛畢業那會肯定想不到咱們有一天會去美國。」慕姍姍感慨道,「我就想著能在單位好好工作,也沒想過還能主持春節晚會。」

    「以後的生活節奏會更快。」林子軒有所感觸道,「能跟上的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跟不上的只能逐步的被淘汰,咱們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

    新的一年,對華國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35
第一百零二章 客串

    春寒料峭的時節,京城國際機場。

    葛尤站在機場航站樓外邊,穿著外套,帶著帽子,漫不經心的抽著煙,顯得特別憂鬱。

    他用眼神打量著機場過往的行人,有一種看透世間百態的滄桑感。

    這時候,一個穿著風衣,燙著波浪頭,推著行李車的年輕女人走了過來,葛尤掐滅煙頭,迎了上去,和這女人聊了起來。

    這女人是他的「老婆」,他來送「老婆」自費出國留學。

    女人因為出國特別興奮,葛尤則特淡定,看起來很熱心的叮囑,但眼神裡沒有感情波動,就像是在完成某種儀式。

    葛尤很清楚自己的「老婆」會一去不回,他就沒指望會有將來。

    這裡是電影《大撒把》的拍攝現場。

    一台攝影機隨著兩人朝著機場內部移動,一旁還有一台攝像機緊隨其後。

    攝影機用來拍攝電影,用的是電影膠片,攝像機用來拍攝電視劇,用的是盒帶。

    這裡同樣是《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現場。

    這事還要從元宵節之後的那天說起。

    那一天林子軒和馮曉剛確定了劇組的最後一名主要演員,這人叫做嚴曉顰,滬城人,藝術世家出身,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班畢業。

    她正在陪著丈夫在美國讀書,還在美國當地的華語電視台做主持人。

    這次過年回來,在京城和老同學聚會,聽說了《京城人在紐約》正在招演員,就來試試。

    嚴曉顰無論是外形還是演技都不錯,表演上中規中矩,在爆發力上稍微差點,她屬於很正統的演員,不是臨場發揮的類型。

    這種演員非常穩定,不會有意外的驚喜,卻能保持一貫的高水準。

    劇組已經有姜聞和王箕兩個不穩定的演員了,也需要一個表現穩定的演員來收住場面,否則三個人飆起戲來很難預料會有什麼後果。

    要麼極其精彩,要麼一塌糊塗。

    確定了演員陣容,他們鬆了口氣,馮曉剛提議把大家約出來聚一聚,彼此熟悉一下。

    雖然過了元宵節,京城還處在過年的氛圍裡,沒有那麼早開工,林子軒過年期間也有各種飯局和應酬,知道大家的狀態。

    他們在友誼賓館打電話約人。

    剛開始只想著《京城人在紐約》劇組的人員聚聚,沒想到打電話的時候出現各種意外。

    姜聞就說把葛尤叫出來,兩人見見面,他特別喜歡《編輯部的故事》,覺得葛尤在劇中表演的特鬆弛,特有生活。

    葛尤正和梁添幾個人在一塊呢,一聽說有飯轍,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那就一起來吧,都是圈子裡的好朋友,也沒什麼避諱的。

    京城的演藝圈子互相交錯著,有了這幫人的招呼,包括張國粒和陳曉藝等人都來了。

    林子軒還把慕姍姍找了來,和這幫人熟識了沒什麼壞處。

    在京城混日子,講究的是面兒,人家能過來吃飯就是給面子,大家心裡明白,能來的都是混的差不多的人物,互相看得起,捧著。

    林子軒入行不久,名氣不小,和葛尤梁添這些人都熟悉,雖然還很年輕,沒有在圈子裡扯起自己的名號,卻也有了幾分面子。

    眾人在友誼賓館的包間裡擺了一桌,十幾號人說笑談天,吃吃喝喝。

    這裡有三個劇組的成員,一個是姜聞和王箕等人,《京城人在紐約》的劇組,還有就是葛尤和徐繁,這是電影《大撒把》的劇組。

    第三個是梁添、張國粒和陳曉藝的劇組,這是林子軒寫的一個本子,叫《海馬歌舞廳》。

    他要去美國了,藝術中心還要繼續拍攝電視劇,作為創作組的負責人,林子軒做了規劃。

    藝術中心這一年要完成150集的電視劇,除了《京城人在紐約》,還有一個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叫做《女人不是月亮》,都市題材的《海馬歌舞廳》,以及兩部室內劇。

    歌舞廳是個新鮮事物,很多百姓總覺得那裡是藏污納垢,道德敗壞的場所。

    這部電視劇就是展現在歌舞廳裡青年男女的生活,酸甜苦辣,人生百態,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他們的感情世界。

    如果是以前,林子軒不會寫這麼敏感的題材,今年應該沒有問題了。

    「你們什麼時候合作一把啊。」看姜聞和葛尤聊得投機,馮曉剛在一旁攛掇道。

    「今後一定有機會。」姜聞有點期盼道。

    兩人的表演風格完全不同。

    一個張揚,一個內斂,一個霸氣,一個陰柔,演對手戲的話一定很有戲劇張力。

    「別啊,這不是現成的機會麼?」馮曉剛趕忙道。

    他冒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把《大撒把》和《京城人在紐約》聯繫起來。

    《大撒把》講述的是留守在國內的家屬生活和感情的故事,《京城人在紐約》講述的是前往美國的華國人奮鬥打拼的故事。

    一個是國內,一個是國外,如果能把兩部劇套在一起一定很有意思。

    反正這兩部劇都是林子軒編劇,都和他們有關係,改一改問題不大。

    基於這個想法,林子軒和馮曉剛找到京城電影製片廠《大撒把》劇組,敲定了拍攝方案。

    兩部劇的交叉點就是在京城國際機場,機場是故事發生的地方。

    在這裡,葛尤送走了自己的「老婆」,遇到了另一位留守家屬徐繁,兩人在國內相識相知,最後葛尤還是在機場把徐繁送走。

    同樣在機場內,姜聞和嚴曉顰,也就是劇中的王起明和郭燕一起離開華國,前往美國。

    這兩段戲可以同時拍攝。

    隨著葛尤走進機場,在機場的另一端是姜聞和嚴曉顰,一群人正在送他們倆出國,而在機場的一個角落,徐繁正在和一個男人訴說著什麼。

    拍攝電影的攝影機一直跟著葛尤,姜聞那幫人只是一個背景。

    拍攝電視劇的攝像機則從葛尤身上移開,轉到了姜聞身上,拍攝姜聞和朋友告別的場景。

    送別姜聞的那幫人也不簡單,梁添張國粒陳曉藝等一眾明星都在裡面。

    在這個鏡頭裡,出現了不少於十位華國的明星,陣容堪稱豪華。

    以後《大撒把》這部電影放映的時候,觀眾能看到姜聞和一眾明星的身影,當《京城人在紐約》播出的時候,也能有葛尤的表演。

    就這樣,葛尤和姜聞互相客串了一把。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37
第一百零三章 和過去告別

    客串這種事在京城演藝圈很常見,就是互相幫忙的事兒。

    《編輯部的故事》就有不少的演員客串,這主要還是看劇本本身怎麼樣,大家有沒有這份交情,願不願意捧場。

    這一次的陣容有點大,和《京城人在紐約》這部劇在圈子裡的知名度有關。

    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未拍先火,引爆了京城演藝圈的話題熱度,就算是大導演拍攝的電影也沒有這麼引人關注。

    首先是150萬美金的總投資,折合850萬人民幣,這麼多資金夠拍一部大製作的電影了。

    米佳山拍攝《頑主》的時候資金只有80萬,這是華國的小成本電影。

    在這個年代,即便是大導演的大製作也不過是一千萬左右的投資。

    其次是姜聞的加入。

    作為目前華國的一線男演員,姜聞的性子比較傲,一直在電影圈發展。

    以前不是沒有人找他演電視劇,不過他一直覺得電視劇的檔次太低,沒辦法展現他的聰明才智,不過癮,不願意演。

    他承認當時看劇本是想找個理由拒絕林子軒和馮曉剛,畢竟馮曉剛打過那麼多次電話,不好一見面就開口拒絕。

    他想的是速戰速決,否則也不會連杯水都不給客人倒了。

    沒想到他被劇本吸引,看完後覺得還不錯,這才決定接了這部戲。

    還有藝術中心的這塊招牌,或者說林子軒這個知名編劇,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京城人在紐約》成為1992年最值得期待的劇集。

    這個期待不是觀眾的期待,普通觀眾還不知道這回事呢,而是演藝圈的期待。

    這時候大家對宣傳不怎麼重視,也不會花錢在報紙上打廣告,否則《京城人在紐約》早就霸佔娛樂圈的新聞頭條了。

    正因為以上幾點,才能吸引不少明星前來客串捧場,並不是光憑著林子軒的個人魅力。

    京城電影製片廠對此樂見其成,有了這麼多明星客串,以後電影放映的時候就是個很好的噱頭,能吸引觀眾進入影院。

    想想看,到時候在電影海報上把所有明星的名字都寫上,該有多麼震撼。

    結果觀眾進去一看,的確有那些明星,不過只是露個臉,連句台詞都沒有。

    好在這片子本子好,還有葛尤和徐繁,質量上有保證,應該不會被罵。

    對於《大撒把》這種小眾的文藝片,能夠不賠錢就不錯了,先把觀眾糊弄進影院再說。

    再說,在京城國際機場拍攝比較麻煩,要向機場方面申請,等待批准,能夠一次拍攝兩部劇集省時省力,還能為以後留下一段軼聞趣事。

    拍攝完機場送別的戲份,《京城人在紐約》劇組就要準備前往美國了。

    劇組不是一起去,而是先去一撥人做前期的籌備工作,第一撥包括各位主創人員。

    林子軒和馮曉剛打前站,負責解決劇組的生活問題,找尋合適的拍攝場地,疏通當地的人際關係,為劇組後續的拍攝提供便利。

    等到前期籌備結束,攝制組的其他成員才會來美國進行拍攝。

    這麼做是為了省錢,別看這部劇投資那麼高,美國的消費水平也不低,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不能丟,能省則省。

    姜聞也會一起去,他打算在拍攝前到美國體驗生活。

    比如到中餐館刷盤子,到華人在美國開辦的製衣廠實習,還要觀察華人在美國的生活狀態,如此才能精準的把握王起明這個人物。

    像他這種演員不缺少創造力,缺少的是對生活細節的把握,對於沒有在美國生活經驗的姜聞來說,這個過程很有必要。

    這時候的演員對角色很認真,不糊弄。

    有些演員會到農村生活,到工廠做工,到部隊鍛煉,就是要在演戲的時候能夠傳神。

    什麼是「傳神」,說白了就是演什麼像什麼,不是外形像,而是內在的神韻像。

    林子軒給姜聞一個月的時間體驗生活,一個月後正式拍攝。

    經過這些天的接觸,他發現姜聞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有學問,講道理,並沒有外界傳聞的那麼難伺候,前提是你要能說服他。

    只要你能說服他,他就會聽你的,不過這基本上很難。

    馮曉剛也是個很聰明的人,但在和姜聞的爭論中幾乎沒有贏過,可以說是完敗。

    「我最想聽到姜聞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錯了』。」馮曉剛不服輸道。

    林子軒就不會和姜聞爭論,他覺得姜聞說的有道理就答應下來,弄得姜聞很鬱悶。

    姜聞其實是想在爭論中激發更多的靈感,可惜林子軒不給他機會,因為林子軒知道爭論到最後還是要按照姜聞說得來,沒必要浪費口舌。

    總的來說,和姜聞交流比較辛苦,還是把這個機會讓給馮曉剛吧。

    當然,在一些沒有道理的事情上林子軒絕不鬆口,這是原則。

    華國在美國的大使館給劇組在紐約長島的一座叫做奧伊斯特貝的小鎮上找到了住處,價格便宜,交通便利,離紐約市中心不遠。

    一群沒有在國外拍攝電視劇經驗的人將以那座小鎮為起點,進行一場艱苦的拍攝之旅。

    與此同時,慕姍姍開始辦理出國留學手續。

    慕姍姍的選擇在華國電視台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在其他人看來,慕姍姍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這個時候放棄蒸蒸日上的主持事業,顯然是在自毀前程。

    台裡的領導找她談過話,不過她心意已決。

    在錄完二月份的《方大綜藝》後就會出國進修,自費出國進修要自由的多,相當於在單位裡停薪留職,是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

    電視台的領導見勸說無效,只好物色《方大綜藝》的新任主持人,對於這種熱門節目來說,有的是人想來主持。

    在錄製最後一期節目的時候,慕姍姍有點小激動,這畢竟是她的第一檔節目。

    從最初林子軒和她說起這個策劃,到節目的成型,在國外辛苦的外景拍攝,由此獲得的榮譽,被觀眾認可,中間的點點滴滴,怎麼能沒有感情。

    節目錄製結束,觀眾為慕姍姍送上祝福,林子軒特意拿著鮮花上台,送給慕姍姍。

    「我沒想過會對這個舞台這麼留戀,原本以為會走的很輕鬆。」慕姍姍感慨道。

    「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台裡肯定願意你留下來,不過那位接你班的主持人恐怕要哭了,絕對會恨你一輩子。」林子軒調侃道。

    「討厭,我是那麼不守信用的人麼?那小姑娘人很不錯,這兩天還向我打聽主持秘訣呢。」慕姍姍不滿道。

    「你太天真了,人家是在用這種方式催你快走呢。」林子軒說笑道,「不信你現在告訴她你不走了,看看她什麼反應?」

    「我才沒你那麼無聊呢,走啦,咱們回家。」慕姍姍拉著林子軒,朝外走去。

    這麼一打岔,她的心情好多了,想著林子軒剛才說的惡作劇,要是真的那麼做,那接替她主持的小姑娘恐怕真的會恨她一輩子。

    倆人離開了華國電視台,向前走,把過去拋在身後。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38
第一百零四章 文壇多面手

    滬城的《百花》雜誌社位於靜安區,是一份華國大型文學雙月刊雜誌。

    也就是每兩個月出版一期,每一期的內容約為50萬到60萬字,發行量在30萬份以上,是華國當代文學的代表性雜誌。

    它堅持純文學立場,摒棄廣告手段,以刊載中、長、短篇小說為主,同時選登部分話劇、電影文學劇本、報告文學、筆記、特輯採訪等。

    現任社長叫做李琳琳,執行主編叫做程勇新。

    二月份的一天,程勇新來到雜誌社上班,在他的桌子上已經堆放了一摞稿子。

    這些稿子都是雜誌社內其他編輯看過的,覺得能達到在《百花》上刊載的標準,就拿過來讓主編做最後的定奪。

    這些稿子的奇怪之處是都把作者的名字用紙片給遮掩住了。

    這是程勇新的習慣。

    作為《百花》的主編,他一向抱著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各類文學體裁和寫作手法,不存在偏見,這是作為一名編輯的專業素養。

    所以他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前想要盡可能的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比如作家的名氣和編輯的看法,他想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來評判一篇作品的好壞。

    當然,作為主編,程勇新不可能對所有投稿都採用這種方式,那不現實。

    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只能先讓其他編輯挑選,作品質量達到《百花》發表要求的稿子才會交到他的手裡,做進一步的甄選。

    只是,這種方式也不能保證絕對排除干擾。

    他做主編多年,閱稿無數,能從字跡和作家的寫作風格上猜出這篇作品的作者來。

    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這種習慣,在閱讀前不看作者的名字,不聽編輯的意見,全靠自己的判斷,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猜出作者來也是一種樂趣。

    程勇新泡了一杯濃茶,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前三篇稿子他看的很滿意,有兩篇能猜出作者是誰,其中一位還是他挖掘出來的作者,從最新的這篇小說看,這位作者進步很大,值得稱讚。

    下一篇稿子是部中篇小說,他舒展了一下筋骨,養養精神,繼續奮戰。

    編輯的工作就是閱讀,他早已養成了連續閱讀的習慣。

    程勇新看了看稿子的名字,叫做《活著》,看字跡很整齊和秀氣,像是女子的筆跡,以前沒有見過,難道華國又出現了他不認識的女作家了?

    抱著這樣的心態,他朝下讀去。

    沒過多久,他就打消了這本小說出自女作家UU小說的想法。

    因為故事的風格太過冷峻淡漠,他在腦海裡想了想,把華國文壇的幾位類似風格的作家拉出來比較一番,發現都不太像。

    這時候他已經沒心思考慮作者是誰了,而是想要把小說看完。

    隨著故事情節的緩緩展開,程勇新跟著故事裡的福貴經歷了一段長達六十年的艱難歲月,他一次次的看著福貴和幸福失之交臂,一次次的看看福貴承受著生活中的苦難。

    這不僅僅是福貴一個人的苦難,而是和福貴同時代的華國百姓共同的苦難。

    「福貴」這個名字很有深意,福氣貴氣,好兆頭,然而,福貴的一生並沒有這些東西。

    程勇新看完小說,一股悲涼之意湧上心頭。

    他定了定神,舒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迫切的想知道這篇小說的作者是誰,華國什麼時候出現這麼一位風格如此獨特的作者了。

    他揭開稿子上遮住作者名字的小紙片,不由得愣住了。

    怎麼會是他?太不可思議了。

    程勇新看到的名字正是林子軒,下面還有一行簡短的介紹。

    在文藝圈,林子軒已經不算是新人了,而是小有名氣,雖然《頑主》被罵的很慘,卻也讓文藝圈知道了有他這號人。

    何況,對《頑主》並非只有抨擊,也有人看好這種寫作手法,認為是一種創新。

    甚至還有人模仿《頑主》,可惜大多都流於浮誇,只顧著逗悶子,耍花招,不夠深刻。

    《頑主》的精彩之處在於是對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反叛,表現新時代的人們心靈的空虛和無奈,調侃只是表象,反叛才是核心。

    這也是一些人看好《頑主》的原因所在,只是這些人數量極少。

    作為一名編輯,程勇新對《頑主》沒有什麼偏見,就事論事的講,他覺得《頑主》在有所創新的同時也存在著缺點。

    整篇故事過於耍小聰明,抖機靈,有點浮,在文體結構上不夠嚴謹,不是說你弄幾個有趣的段子湊在一起就是一篇小說了。

    這可以說是《頑主》的一大特色,通篇對話,行文過於自由和散亂。

    有人覺得好,讀著舒服,不像讀名著那麼累。

    有人不習慣,認為這寫的就給玩兒似的,一點都不像是正兒八經的小說,和傳統文學的嚴謹沉重截然不同。

    這正是各花入各眼,每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強求不來。

    如果刨除《頑主》行文上的問題,程勇新對這部小說還是很認可的。

    至少反映了當下社會上的諸多問題,京味十足,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雖然風格怪異了些,但這種創新值得鼓勵。

    《百花》雜誌一直致力於鼓勵青年作家的創作,培養華國文壇未來的希望。

    如果當初《頑主》投到《百花》雜誌社,他相信也會被發表出來。

    然而,讓程勇新意想不到的是林子軒的這篇《活著》沒有延續《頑主》的套路,反而轉變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上來。

    怪不得他猜不到作者是誰呢,誰也想像不到兩部小說的差別會這麼大。

    不過想到以前看的新聞,林子軒還是去年熱播劇《渴望》的編劇,他就有點釋然了。

    如果說《編輯部的故事》延續了《頑主》的調侃風格,那麼《渴望》就是極為正統的創作了,兩者可以說根本不搭調。

    在文壇,這種事情並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

    有些作家風格單一,一看就知道出自誰的手筆,有些作家則能夠在不同題材和不同風格之間游刃有餘的轉換,這種作家通常被稱為多面手。

    林子軒在作家和編劇之間自由轉換,既能寫正劇,還能創作諧劇,兩者都能保持較高水準,可以稱得上是文壇多面手。

    現在讓程勇新頭疼的是這部《活著》要不要發表?能不能發表?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39
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

    作為一名入職十年的老編輯,程勇新很清楚《活著》這部小說在審查上肯定過不了關,除非進行大修,只是一旦大修,這部小說就會失去原有的風格。

    不說會變成平庸之作,也會消減掉其中的藝術特色。

    編輯的責任不僅僅是發現優秀的作品,還要負責用專業的眼光幫助作家完善作品。

    所謂完善,也就是進行修改,有些修改是為了作品更好,有些修改則是為了應付審查。

    就算《百花》雜誌後面有李老先生坐鎮,也不能隨心所欲,想刊登什麼就刊登什麼,只能說可以稍微出格,但出格的有限。

    程勇新想了想,就把《活著》的稿子拿給了社長李琳琳。

    李琳琳是李老的女兒,延續了父親主持雜誌社的風格,支持青年作家,支持在文學上有所創新的作家,成為了先鋒派作家的保護人。

    華國不少先鋒派作家都是在《百花》雜誌上成名,從而成為華國作家群體中的少壯派。

    李琳琳看到這本小說,不由得想起年前在京城開會的時候碰到了慕致遠,兩人在閒談的時候慕致遠不經意的提到過這部小說。

    「你覺得怎麼樣?」李琳琳詢問道。

    「稿子的質量很高,很有特色,就是內容上涉及不少敏感地帶,審查上怕是過不了。」胡勇新如實說道。

    「那行,我先看看吧。」李琳琳淡然道。

    胡勇新離開後,李琳琳一邊翻著稿子,一邊想著事情。

    她雖然生活在滬城,但不代表對京城的事情不瞭解,尤其是上級主管部門文化部的官員。

    慕致遠目前只是一位副司長,位置不上不下,也不是分管領導,不過此人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屬於改革派,有能力有幹勁,前途不可限量。

    李琳琳聽說慕致遠的獨生女出嫁了,林子軒應該是慕致遠的女婿,這麼說來在京城……

    她很快就不再考慮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因為她被小說的內容深深吸引了。

    看完《活著》,她發現自己誤會了慕致遠。

    李琳琳原本以為慕致遠是為了女婿才在京城說了那番話,她平時最厭煩這種關係戶。

    《百花》雜誌能夠在華國文壇享有盛譽,就是對稿子嚴格把關,不達標的稿子無論有什麼關係都不能發表,這才是純文學。

    現在看來,慕致遠應該是知道其他文學雜誌不會發表《活著》,這才介紹到《百花》雜誌社來,她應該感謝慕致遠。

    粗略看下來,《活著》這部小說讓李琳琳很震撼,就像是在看一部民族的苦難史。

    從小的方面說,這是一個人如何活著的故事,從大的方面說,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縮影。

    即便沒有慕致遠的關係,《百花》也要發表這篇小說。

    她是一個很有膽識的人,別的雜誌社不敢發,她敢發,先發表出來再說,大不了就是犯錯誤,寫檢討,寫完檢討下次碰到這種事還會再犯。

    這就是屢錯屢犯,反正她是李老的女兒,也沒人會把她撤職。

    這個年代有一個「首看權」的說法,一些人可以在雜誌沒有出版前看到雜誌的內容。

    比如說華國大導演張億謀,在1988年就和《百花》簽訂了「首看權」的協議,他支付一些費用,每一期《百花》雜誌的清樣出來後,會郵寄給他一份。

    這時候,雜誌還沒有上市,張億謀就有時間決定哪篇作品他想簽下來改編成電影。

    這說明在《百花》上發表的作品質量高,不少影視行業的公司和大導演們都會與有影響力的文學雜誌簽訂類似的協議,從而搶得先機。

    李琳琳決定把《活著》發表出來,而《百花》的清樣也會提前寄給擁有「首看權」的人。

    林子軒不清楚在滬城發生的事情,他正在和慕姍姍收拾行李,準備前往美國。

    這一次是倆人一起去,不是旅遊,而是要住上半年的時間,自然要帶上不少的行李,否則美國的物價那麼貴,添置起來太浪費錢。

    為了支付慕姍姍進修的學費,他們的積蓄見底了,好在以後吃住都在劇組裡,倒是不用擔心,只要平日裡不亂花錢就行了。

    林子軒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妹妹。

    再過幾個月林曉玲就要高考了,他那時在美國,照顧不到,事實上,就算他在華國,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

    他把高考看的太重了,而林曉玲卻不怎麼在意。

    這年頭第一年高考考不上下一年繼續考的大有人在,有些人考個三四年還在繼續,所以,雖然考大學的形勢嚴峻,不過考生心理上還算不錯。

    家長也不會專門請假送孩子高考,或者等在考場外面,就像平常考試一樣。

    慕姍姍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看著屋子,屋子裡的東西都是他們一手佈置的,想著要離開這裡,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有點捨不得。

    「咱們可是到資本主義的美國,享受花花世界,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好事兒,美國人民正在大洋彼岸排著長隊,熱烈歡迎咱們呢,你這個情緒不對啊,太打擊美國人民的積極性了。」林子軒調侃道。

    「美國人才不會管咱們的死活呢,不把你當犯罪分子抓起來就不錯了。」慕姍姍取笑道。

    「那咱們這算是深入敵後,偵查敵情,為最終和美帝決戰做準備。」林子軒慷慨道。

    「就你們那幫人?還偵察敵情,到美國認識路麼?懂英語的就沒幾個。」慕姍姍搖頭道。

    「所以說咱們不會在美國久留,拍完趕緊回來,省得找不著北。」林子軒乾脆道。

    「現在是春天,等回到就到秋天了。」慕姍姍感觸道,「咱們也才在這兒住大半年的時間,又要空置半年,沒人住的話有點不像家了。」

    這裡畢竟是他們親手張羅起來的家,他們把鑰匙交給了父母,有時間過來看看就好。

    其實,如果這半年時間把屋子租出去倒是能賺點錢,不過兩人想想還是算了,一想到有陌生人住進自己的屋子裡總覺得不舒服。

    這是屬於他們倆人的地方,有著他們共同的記憶。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41
第一百零六章 記住這種感覺

    1992年3月5日,這一天正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好兆頭。

    《京城人在紐約》劇組特意挑選了這個日子前往美國,第一撥只有十個人,除了幾位主演,就帶了攝像師和道具師,其他如化妝師和音響師等人一個月後再出發。

    為了省錢,劇組的幕後工作人員選取的都是一專多能的人才。

    比如馮曉剛既是導演,又能兼任美工,原則上就是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

    京城國際機場,來送行的人不少,藝術中心的李虹,總局的一個小領導,華國電視台的某個高層,給人的感覺很隆重。

    像是突擊連要到美國執行任務一樣,就差開一個誓師大會了。

    這是華國電視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大投資,到國外拍攝,都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也算是走出國門,為國爭光了。

    如果成功,會為以後的劇組提供經驗借鑒,一旦失敗……

    林子軒搖了搖頭,暫時不去想這種可能,已經到了這份上了,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在機場的時候大家因為有領導在,有點放不開,上了飛機就放鬆下來。

    他們都是在經濟艙,一起買的票,也就前後排坐著。

    林子軒和慕姍姍旁邊的乘客換了位子,坐在慕姍姍身旁,慕姍姍低聲叮囑著。

    她以為林子軒是第一次坐飛機,飛機起飛的時候可能會有點難受,林子軒認真的聽著。

    不一會,廣播裡傳來空姐的聲音,飛機就要起飛了。

    慕姍姍握著林子軒的手,她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有點緊張,那時候身邊沒有人,只能自己撐過去,現在倆個人在一塊,她擔心林子軒,倒是不怎麼想著自己了。

    飛機平穩飛行,機艙內的氛圍熱鬧起來。

    在這個年代坐飛機還是新鮮事,尤其是這種國際航班,機艙內的乘客大多是第一次出國,看著外邊的藍天白雲,覺得很新奇。

    這時候出國要麼是公幹,要麼是留學,要麼是探親和移民。

    對於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們懷著憧憬和嚮往,那是一個超級大國,那是一片富饒之地,那是一個人人嚮往的天堂。

    也只有他們這幫人是去拍電視劇的,還要在裡面徹底顛覆美國在華國人心目中的印象。

    想想還真有點深入敵後,偷襲對方的意思,雖然不是明刀明槍的幹,卻也能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這麼一想就覺得自己還挺光榮。

    劇組裡的人有一半都是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他們聊到了到美國之後的生活。

    首先是語言問題,正如慕姍姍所說,他們就沒有幾個懂外語的,到時候不迷路就不錯了。

    林子軒的英語還湊合,不怎麼熟練,馮曉剛會的英語不超過五句,還是很簡單的那種,沒聽姜聞說過英語,問起來他倒是很有底氣。

    「我可是出過國的人,你們能比麼?」姜聞得意的說道。

    姜聞的確是出過國,不過那是法國,他去參加影展。

    事實上,姜聞的英語同樣不行,當初高考的時候就因為英語不行落榜了,後來才考取了京城戲劇學院表演班,戲劇學院對分數要求偏低。

    在其他人討論的時候,姜聞笑而不語,他早就在京城書店買了一本《英語口語百事通》。

    據說有了這本書,走遍美國都不怕。

    「到了美國,還是要依靠你們這群娘子軍。」馮曉剛感慨道,「我這輩子恐怕都學不好外語了,以後就只能在國內瞎混著,就不到國際上給人家添麻煩了。」

    馮曉剛不到二十歲就在部隊上做宣傳工作,就沒好好學過外語。

    他們那代人懂外語的真不多,葛尤同樣不懂外語,一個是沒有學習環境,還有就是不重視,畢竟也沒想著有朝一日能到國外溜躂,那時候美帝還屬於敵對陣營。

    到了林子軒這一批才開始正兒八經的學習外語。

    八十年代後期的出國潮更是讓外語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上都掀起了一股學習外語的熱潮,說不定哪天就出國了呢。

    劇組裡王箕和嚴曉顰都在美國生活過,慕姍姍同樣精通外語,用英語主持採訪問題不大。

    馮曉剛說的沒錯,以後在紐約還真的要依靠她們幾個。

    「你們別擔心,我剛到美國那會也就會幾句英語,能看懂吃飯和問路就行了。」王箕回憶道,「要實在不放心,到美國後你們先把住址和電話寫在紙片上,帶在身邊,迷路了就拿出來問警察。」

    「你說的怎麼像是癡呆症患者啊。」有人說笑道。

    「其實到一個看不懂聽不懂的地方,還真是兩眼一抹黑,能碰到一個同鄉就覺的特親切,就像是遇見親人一樣。」王箕深有體會的說道。

    「到時候不懂外語的人要集體行動,不能單獨外出,至少要兩人一組。」林子軒建議道。

    大家說說笑笑,對於未來幾個月的生活有著諸多的疑慮和暢想。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紐約肯尼迪機場,眾人下了飛機,找到行李,通過機場的安檢,在機場大廳裡找尋接他們的人。

    林子軒在國內的時候聯繫好了,華國大使館會派人來接他們。

    整個機場到處都是外國人,入耳的也是噪雜的英語,有一種掉進海裡的感覺。

    找了一會,看到一個穿著西裝革履的年輕人拿著一塊紙牌子,上面寫著《京城人在紐約》。

    這個叫做丁耀武,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在大使館負責翻譯工作。

    「別急著走啊,咱們先在這兒呆會,讓我找找感覺。」姜聞突然說道。

    在劇本裡,王起明和郭燕剛到美國,不懂英語,在機場裡找不到接他們的人,聽不懂廣播,也不知道該怎麼打電話,只能乾著急沒辦法,不斷地爭吵。

    偌大的機場,人來人往,兩個華國人顯得那麼無助。

    聽到姜聞這麼說,大家表示理解,就在機場這兒等著,他這就開始體驗生活了。

    身邊都是外國人,什麼都聽不懂,有一種猛然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無力感和焦躁感。

    姜聞想要記住這種感覺。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42
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人在紐約

    紐約長島,奧伊斯特貝小鎮。

    長島是北美洲在大西洋內的一個島,位於北美洲東海岸邊,屬於紐約州。

    林子軒對住處的要求很簡單,在保證治安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便宜,周圍最好有華人聚居區,有中餐館,生活便利。

    華國大使館弄了一輛商務車,把劇組一行人送到了住處,這是一棟老舊的公寓樓。

    按照丁耀武所說,在這裡租住的大多是亞裔,還有少部分黑人,附近有一條華人街區,那裡有中餐館和各類商舖,生活應該不成問題。

    出行的話有大巴車和火車,如果需要開車,可以到鎮上的租車行租車,用護照就行。

    至於駕照,華國的駕照在美國並不通用。

    美國每個州的交通規則都不相同,華國的駕照在紐約州被認可,不過到其他州就要先問清楚情況,以免遇到麻煩。

    劇組想要在公共場所拍攝電視劇最好是和當地相關部門協調好,實在協調不好,也不能被當場抓住,否則會面臨嚴重的後果。

    輕則被遣返回國,重則會因為威脅治安安全被捕入獄,美國的法律可不是鬧著玩的。

    這些都是丁耀武的提醒,他清楚國內人的習慣,喜歡圖方便,走捷徑,不怎麼在乎法律,說是法盲都不為過。

    在京城能做的事兒,在美國就不行,兩國對很多事情的觀念不盡相同,這就是文化隔閡。

    丁耀武在公寓樓內租了三套緊鄰的房子,每一套都是兩室一廳的格局,兩人一個房間足夠用了,租期是一個月。

    想要續租很方便,拿錢就行了。

    他把林子軒等人帶到房間內,轉交了房門鑰匙,交代一番就離開了,臨走也沒忘記和林子軒要大使館租房子墊付的費用。

    大使館只負責提供便利,並不是全程的保姆,能做到這份上已經不錯了。

    「條件還可以,還好不是地下室,大家自己分配一下吧。」馮曉剛轉悠了一圈,評價道。

    房間內生活設施齊全,有簡單的傢俱和電器,還有做飯的地方。

    只要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就可以入住了。

    林子軒和慕姍姍自然住在一個房間,王箕和嚴曉顰暫時不住在這裡,她們在美國有住的地方,要先過去和家屬團聚,過段時間再進入劇組。

    目前來說,房間還算寬裕,姜聞和馮曉剛都是單獨一個房間。

    各人找好房間,大家商量著出去轉轉,體驗一下美國小鎮的生活,順便解決吃飯的問題,他們也就是早上在飛機上吃了一頓簡單的早餐。

    出了房間,鎖好門,一群人下樓。

    一路上碰到不少看起來像是華國人的面孔,本來想套套近乎,打聽一下路,誰知道一聽對方說話的腔調,就知道不是韓國人就是日本人。

    這地方是一個亞裔的生活聚集區,亞洲其他國家也流行來美國留學和淘金。

    走了大概十幾分鐘的路程,看到不少招牌,上面是中文的繁體字,感覺親切不少,這是一條大部分都是華人生活的街區。

    街道上的店舖都有點復古的色彩,在國內很難見到了,交流以粵語為主。

    「怎麼感覺咱們不是出國,而是出省到了花城啊。」馮曉剛玩笑道。

    「這兒不明顯,你要是去紐約的唐人街,那裡到處都是華人,好多老建築,不少華人還沿用以前的生活方式,剛來的時候還以為回到解放前呢。」王箕介紹道。

    「那敢情好,都是自己人,也能互相照應著,以後省事多了。」道具師慶幸道。

    「千萬別心存僥倖,沒聽過殺熟麼?」王箕提醒道,「這兒有些人的確念著大家都是華人會照顧著,不過也有人看到咱們是從國內來的,人生地不熟,專門坑咱們,事後你也找不回來,只當是一個教訓了。」

    「警察不管麼?」有人不解道。

    「像這種小事警察根本不會管,尤其對於生活在美國的亞裔,美國警察就沒有懂中文的,他們最煩這種事兒,在他們眼裡咱們都一樣,要麼抓進去,要麼就是罰款,也不問誰對誰錯,特別粗暴。」王箕無奈道,「所以說,咱們在美國千萬別惹警察,碰到事能私了就私了。」

    「這就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啊,咱們還是先填飽肚子,再慢慢批判。」馮曉剛提議道。

    眾人進入一家兩層樓的中餐廳,一樓是大廳,二樓是包廂,大廳裡既有四人的卡座,也有供多人吃飯的圓桌,應該是照顧到西方人和華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

    中餐廳的服務員走了過來,或許聽到他們的口音,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招呼著。

    他們人多,就在大廳裡圍著張圓桌勉強坐下,服務員把菜單遞了過來。

    「老闆娘,點菜了。」姜聞接過菜單,遞給了王箕。

    《京城人在紐約》這部劇裡有個重要場景就是中餐廳,王箕是中餐廳裡的老闆娘。

    姜聞這麼說一個是開玩笑,還有就有王箕有生活經驗。

    王箕也不客氣,翻開菜單,按照十個人的份量點菜,對服務員說了一口流利的粵語。

    「你們別抱太大希望,在這兒可吃不到京城的口味,都是以粵菜為主,還不是正宗的粵菜,能有點意思就不錯了,比西餐稍微好點。」服務員走後,王箕解釋道。

    「你這粵語說的挺溜啊。」姜聞好奇道。

    「說粵語他們以為你是自己人,就不會欺生,這也是碰到的事兒多了,才不得不學著說幾句,在國外生活就得什麼都會一點。」王箕低聲道。

    「生活不容易啊,由此可見,學會一門方言多麼重要。」馮曉剛感歎道。

    不一會,菜上齊了,他們沒有要酒,大家開始吃飯。

    「我覺得咱們以後還是自己做飯吧。」過了一會,有人建議道。

    這個年代的華國人勤儉慣了,剛才大家都看了菜單,一道菜要好幾美元,太貴了,要是好吃也沒什麼,關鍵是還這麼難以下嚥,太甜太膩,不符合京城人的口味。

    林子軒在花城呆過一個多月,還是不太習慣。

    「那行,往後咱們買菜自己做。」林子軒從善如流的說道。

    作為製片,能省錢自然要節省,反正暫時只有他們這幾個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算是來到美國,革命傳統也不能丟。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42
第一百零八章 一道坎

    把桌上的飯菜掃蕩乾淨,他們才離開了中餐館。

    雖然吃起來不合口味,但這麼貴的菜,不能浪費,而且大家確實餓了,華國國內的生活還不富裕,在家裡也沒有剩菜的習慣。

    按照方位來看,這條華人街區位於小鎮的一角,離鎮子中心還有段距離。

    他們剛下飛機,身心疲憊,還要收拾房子,就放棄了現在去鎮中心的打算,明天再說。

    這條街區有一家小超市,菜市場,雜貨店等店舖,生活上需要的東西基本上都能買到,完全做到自給自足。

    他們的美國生活先從熟悉這條街道開始。

    在採購了被子等生活用品,以及麵條等各類食材和佐料後,大家滿載而歸。

    這時候就發現沒有車子的不方便了,在華國大採購有自行車,用永久自行車裝載上百斤貨物完全沒壓力,一輛自行車能用十幾年。

    在美國,汽車成了家庭必備的交通工具。

    說起來,華國人之所以覺得美國好,就是因為美國家家住小洋樓、開小轎車。

    想要開展工作,弄輛車子是當務之急,大家爭論起買車和租車哪個更划算的問題。

    在華國有個傳言,據說美國的轎車很便宜,美國人車子壞了都不去修理,直接送到垃圾場報廢處理,因為修理車子費用太貴,還不如買輛新的。

    林子軒知道這不是真的。

    美國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要真是那樣,美國的修車廠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只有那種過不了年檢的車輛才會被送進垃圾場,這種車子一旦在路上被美國警察查到不僅會收掉車子,還會面臨高額的罰款。

    不過美國的車子價格的確便宜,尤其是那種低端車型和二手車。

    他考慮過這件事,最後還是決定租車好了,車子同樣是電視劇裡不可缺少的道具,可以租來不同款式的車子用於拍攝。

    回到住處,眾人各自在房間裡整理和休息。

    這時候,王箕和嚴曉顰兩位女主角要告辭離開,王箕返回洛杉磯,嚴曉顰回到新澤西州,等劇組準備的差不多了再過來參加排練。

    看到她們坐上出租車,林子軒和馮曉剛往回走,商量著今後的安排。

    在這個團隊裡,他們一個是製片人,一個是導演,無疑是主要人物,不過兩人都清楚這個團隊裡真正的大牌是姜聞,其他演員也不能怠慢。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們一個太年輕,一個沒什麼名氣,想要駕馭這樣的團隊,把這部電視劇順利的拍攝完成,需要兩人默契配合。

    好在劇組的工作人員都是藝術中心的老人,有過多次合作。

    林子軒和馮曉剛商量過,兩人明確分工,林子軒負責外部事務,聯繫場地,協調關係,馮曉剛負責劇組內部,逐漸樹立起導演的權威。

    如果馮曉剛和劇組成員出現矛盾和僵持,林子軒出面調解,兩人要互相支持。

    「咱們這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是成是敗就看接下來這幾個月了。」馮曉剛沉聲道。

    「馮哥,別多想,投資商談的差不多了,收回成本沒有問題。」林子軒安慰道。

    150萬美金的大投資,上級領導的期望,一部被寄予厚望的電視劇,要說沒有壓力那是說瞎話,兩人的壓力都很大,只是不輕易表露出來而已。

    如果他們成天憂心忡忡,那整個團隊的狀態都不會好。

    平時他們開玩笑,活躍氣氛,只有兩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才會訴訴苦,緩解一下壓力。

    收回成本只能讓他們稍微安心,他們想的可不僅僅是收回成本,還要憑著這部電視劇打響名號,獲得成功。

    「只要能熬過這道坎,今後做什麼都不怕了。」馮曉剛如此說道。

    下午眾人稍作休息,晚上慕姍姍下廚做了幾道菜,大家在客廳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公寓裡的電視機能收到幾十個頻道,絕大部分都是英文頻道,只有幾個是華語頻道,這是美國當地華人創辦的上星頻道,播放有關華人的消息。

    說是華語頻道,還是以粵語為主,王箕和嚴曉顰在美國的時候就在這類電視台工作過。

    有家電視台正在播放香江的老電影,還有家電視台在播放香江的電視劇,估計是從香江買到的版權,大家雖然聽不懂粵語,不過總比英語覺得親切。

    「咱們能不能把國內的電視劇賣到美國來。」林子軒突然說道,「就在這些華語頻道播出,這樣能讓海外華人看到國內的變化,興許還能回國投資。」

    這是他看到香江的影視劇在海外播出產生的想法,大陸的影視劇應該也行。

    「這想法好,電視劇在國內賣不到什麼錢,基本上拍一部賠一部,能賣到海外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馮曉剛贊同道。

    「這是好事,我看行,咱們都是華人,最起碼感情是相通的,在國內引起轟動的電視劇在國外也行。」姜聞分析道,「這件事要是能辦成,咱們就沒白來美國一回。」

    「明天打電話回去問問,《渴望》這部劇應該能行,先試試看。」林子軒決定道。

    姜聞看了林子軒一眼,通過這些天的接觸,他對這個年輕人有所瞭解。

    剛開始是圈子裡的傳聞,說是突然冒出來一個厲害的編劇,寫一部火一部,就沒失手過,他聽聽也就過去了,他又不是編劇,沒有可比性。

    如果說一個演員演技特別好,片子拍的特別棒,他會有興趣觀摩觀摩,比較一番。

    他喜歡同級對手之間的較量,能讓他覺得興奮。

    這一次和林子軒合作,既然碰到了,姜聞就想試試林子軒,畢竟一個能拉來150萬美金投資,搞這麼大動作的主應該不簡單。

    然而,面對他的挑戰,林子軒根本不接招,能答應的就答應,不能答應的就推給馮曉剛。

    他感覺就像是一拳打進棉花裡,非常的不爽。

    不過姜聞也看出來了,林子軒雖然保持低調,平時也不吭聲,可做事絕不含糊,很穩重,不浮誇,和這樣的人合作,心裡踏實。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44
第一百零九章 印象

    接下來的兩天主要是熟悉環境,聯繫紐約當地的華僑,尋找適合拍攝的場地。

    馮曉剛會帶著攝像師去拍攝一些外景,那些紐約的標誌性建築,包括自由女神像和帝國大廈等等,讓觀眾在電視裡一看就知道這裡是紐約。

    道具師按照劇本中的要求尋找合適的道具。

    馮曉剛說著計劃,林子軒偶爾在一旁補充,他們在吃過晚飯後開了一個小會。

    「你們不用管我,我自己溜躂溜躂。」姜聞底氣十足的說道。

    馮曉剛和林子軒對視一眼,就知道這位不會安分,如果在美國把華國的一線男演員弄丟了,那玩笑就開大了。

    姜聞頗為自信,只要弄懂了基本的英文會話,還怕找不到路麼,多簡單的事兒。

    他是那種給一輛車就敢滿世界瘋跑的人,他要體驗生活,他要找感覺,最好是那種迷失在紐約的感覺。

    《京城人在紐約》中王起明後來變得市儈貪婪,徹底迷失在紐約的紙醉金迷之中。

    沒辦法,搞藝術的跟著感覺走,就是這麼任性。

    姜聞可以任性,馮曉剛和林子軒不能任性,林子軒以美國治安不好為由規定至少要兩人一組才能外出,安排一個人盯著姜聞。

    解決了姜聞的問題,大家各自休息。

    慕姍姍一直沒說話,她在一旁安靜的看著這幫人開會討論,解決一個個問題。

    這時候,她不是華國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這兒不是她的舞台,不需要她展現自身的才華,只要安靜的旁觀就好。

    這不是她第一次見到林子軒工作,以往在藝術中心的時候也經常看到。

    在慕姍姍的印象中,工作時的林子軒往往很安靜,不喜歡爭吵,會認真思考,然後用很巧妙的方式化解團隊內的爭執,總能想出解決的辦法來。

    以前倆人不在一起工作,現在這種感覺很好。

    散會之後,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到房間。

    「明天咱們去紐約大學報道,把入學的事情定下來。」林子軒商議道。

    「我就是一旁聽生,不著急。」慕姍姍反對道,「你們剛來,我還是留下來做翻譯好了。」

    「那怎麼行,既然來了就要學習,紐約大學的藝術學院可是培養電影人才的地方,你先打入他們內部,和那些同學混熟,再告訴他們咱們有個拍攝項目,興許能拉到幾個免費的勞力呢。」林子軒盤算道。

    「原來你打的這個主意啊,還以為真是替我著想呢。」慕姍姍不滿道。

    「這下你知道自己身負重任了吧,可不能辜負祖國人民對你的期望。」林子軒調侃道,「咱們拍攝的時候有幾個場景需要不少外國群演,你到時候就說請他們吃飯,吃完飯客串幾個鏡頭,一舉兩得的事兒。」

    林子軒和王箕打聽過美國影視圈的情況,這裡的演員片酬很貴。

    演員工會為了維護演員的利益,還規定了最低周薪,就算是群眾演員也受到工會的保護。

    在美國,你找個群眾演員露個臉,一天就要20美金,還要管飯,要是他們覺得不爽,還可能會投訴,那裡像國內的群演那麼任勞任怨。

    林子軒可經不起這種折騰,他想得是發動朋友幫忙,把能騙來的就給騙來。

    「你啊,當了製片人以後越來越摳門了,我現在還兼職廚師呢。」慕姍姍挖苦道。

    「所以啊,你要去上學,這樣就能丟掉做飯的差事了。」林子軒勸說道。

    「那你怎麼辦?吃什麼?」慕姍姍不放心道。

    「我們一幫人怎麼都餓不死,湊合湊合就成,他們就是太懶了。」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

    「算了吧,我還是給你們做飯吧,省得把你們餓著,工作沒精神。」慕姍姍認命道。

    她不可能真的安心上學,作為妻子,自然要支持丈夫的工作,像是翻譯啊,做飯啊,都是順手的事兒,不過就是隨口說上兩句。

    或許是時差的原因,或許是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習慣,倆人聊著天,很久之後才睡著。

    這是他們來到美國的第一個晚上。

    第二天,眾人依次起來,早飯很簡單,熬得小米粥和兩盤小菜,惹得大家讚不絕口。

    倒不是說真的是美味佳餚,只是適合京城人的口味,小米粥養胃,喝起來暖和,小菜爽口,搭配起來就是舒坦。

    「小慕這手藝絕了,以後咱們在美國就有口福了。」馮曉剛誇讚道。

    「就是,這都趕上八大樓的味道了。」姜聞附和道。

    其他人紛紛發言,表示支持,所謂吃人家的嘴短,這幫人為了不做飯也是煞費苦心了。

    吃過早飯,一行人出門走了半小時左右才來到鎮子的中心,找到一家租車行,租了兩輛普通的車子,一輛給馮曉剛帶人看外景,一輛讓其他人熟悉附近的環境。

    林子軒和慕姍姍沒有開車,而是選擇坐大巴車前往紐約市區。

    畢竟是第一次,自己開車的話容易迷路,就算是拿著地圖也不保險,這時候車裡還沒有安裝導航系統,坐大巴走一趟記得路徑,下一次就沒問題了。

    從奧伊斯特貝小鎮到紐約的曼哈頓區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倆人帶齊了證件,乘坐大巴車,朝著紐約進發。

    長島和紐約的布魯克林區毗鄰,這裡由於氣候宜人,遍佈森林,環境優美,很多富人會在這裡定居,沿途能看到各具特色的豪華別墅。

    進入紐約市區,從大巴車上望去,到處是摩天大樓,街道上都是轎車,兩邊有色彩艷麗的廣告牌,男人穿著西裝,女人穿著鮮亮的衣裙。

    這是一幅和國內不同的畫面,如果說國內城市的色調是灰色,那麼紐約就是五彩斑斕。

    這就是九十年代的美國,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

    不過在林子軒的眼裡,他感覺自己就像在看一部國外的老電影,和他那個世界的美國相比,這個年代的美國顯得有點老舊。

    「這就是美國!」慕姍姍看著遠處矗立著的帝國大廈,不由得感慨道。

    她不是第一次來美國,卻還是忍不住這麼說,這個年代的華國人想必都是這種感覺,不可否認,現在的華國和美國在物質生活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這正是華國出現出國潮的原因所在。

    「咱們以後會越來越好的。」林子軒肯定的說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