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64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11
第一百四十章 頒獎

    兩天後,華國電視金鶯獎頒獎典禮就要開始了。

    林子軒一行人從賓館出發,步行到頒獎的大禮堂,走路不過就是十幾分鐘的時間,他們就像是飯後散步一樣的就去了。

    這時候沒有專車接送,沒有紅地毯,沒有瘋狂尖叫的粉絲,更沒有大批圍堵的記者。

    又不是現場直播,也不會在電視台播出,能有個五分鐘的新聞就不錯了。

    這其實和勞動代表開表彰大會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勞動代表穿的都是工廠的廠服,看著特別的樸素。

    這次是電視金鶯獎,來的都是電視圈的文藝工作者,穿著自然要講究一些。

    男同志有穿西裝的,這應該是南方人,北方的同志穿件皮夾克就算新潮了,女同志總要打扮一下,穿著鮮亮一點。

    這個時代不流行美艷,誰要是在嘴上抹上猩紅的口紅,那是要被批評的,太妖冶了。

    在這個不熱不冷的時節,林子軒穿了件外套,擔心散場的時候夜風會涼,葛尤只穿了件黑色的襯衣,或許是心理因素,他覺得有點熱。

    陳曉藝穿著白色花邊襯衣,下面是黑色長裙,顯得青春亮麗又不失莊重。

    來到禮堂的門口,各人憑著證件進入,找到各自的位子,椅子上都寫著名字呢,就算有重名重姓的也不會坐錯,基本上是按照各家單位來安排的。

    他們的位置靠近前排,從這個安排上也能看出端倪來,說明組委會對他們很重視。

    這個大禮堂是杭城市政府的,能容納上千人,杭城開大會都是在這個地方。

    大禮堂裡面有攝像機和照相機正在進行拍攝,有杭城電視台的,也有金鶯獎組委會的,還有各家雜誌和報社的記者。

    來到這裡,林子軒才能感受到一點娛樂圈的氛圍。

    葛尤是攝像機關照的重點,林子軒就在葛尤旁邊,算是沾光了。

    在面對記者拍照的時候,陳曉藝站在中間,葛尤和林子軒各站一邊,那記者看了林子軒一眼,根本不認識這人,不過不好意思說什麼。

    林子軒意識到人家是想拍明星,和他沒關係,就想著讓讓。

    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工作,他一個搞幕後的就沒必要摻和了,他剛想走,被葛尤攔住了,堅持要這麼拍,記者也只好這麼拍了。

    「我說尤哥,你和一記者較什麼勁啊,當心明天報紙上說你耍大牌,你這好名聲可就給毀了。」拍完照,林子軒調侃道。

    「光是我和小陳兩人一起拍我心虛,被你嫂子看見就麻煩了,影響更大,加上你正好,這下我就能解釋清楚了。」葛尤笑呵呵的說道。

    林子軒知道這只是葛尤找的一個理由。

    葛尤和他愛人的感情很好,不至於為了張照片鬧事,朋友之間貴在知心,彼此明白就好。

    陳曉藝在一旁看著聽著,覺得能有這樣的朋友真好。

    在圈子裡,關於林子軒和葛尤,有著各種傳言。

    大體上是在拍攝《頑主》的時候,林子軒從無數張照片中湊巧看到了葛尤的照片,那還是張三個人的合照,他一眼就看中了葛尤。

    林子軒把葛尤推薦給了米佳山,葛尤演了《頑主》後才在演藝圈獲得了認可。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兩人合作過多次,葛尤從默默無聞到紅遍全國,他獨特的表演才華顯現出來,受到觀眾的喜愛。

    據說這次張億謀導演的《活著》,同樣是林子軒推薦葛尤出演。

    在京城演藝圈,他們算得上是一段佳話。

    陳曉藝在心裡這樣想著,覺得自己也挺幸運,還沒畢業就被林子軒選中出演《外來妹》,這次雖然不能拿獎,下次總有機會。

    她還記得當初問過林子軒為什麼要選她,林子軒說她的演技好。

    陳曉藝對自己的演技很有自信,只要能碰到一個合適的角色,一定會有出色的發揮。

    在一段紛擾過後,頒獎典禮在晚上七點鐘正式開始。

    兩位主持人來自杭城電視台,這種場合自然少不掉領導講話,先是杭城的領導講話,歡迎金鶯獎在杭城舉辦。

    然後是金鶯獎組委會的負責人講話,他回顧了過去一年華國電視行業取得的驕人成績,湧現了一批貼近生活,反映時代面貌的優秀作品。

    這就用去了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

    下面的流程進入了快節奏,主要就是頒獎,很少有節目表演。

    中間只有兩首歌曲,都是電視劇的主題曲,也沒有請原唱歌手,而是讓演員來唱。

    這一屆的金鶯獎《編輯部的故事》並不是最大的熱門,最大的熱門是滬城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的《滬城一家人》。

    這部電視劇走的是《渴望》的路子,貼近生活,講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滬城一家人》雖然在北方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不過深受評委的喜愛。

    評委就喜歡這種風格平實的,有強烈感情衝突的電視劇。

    《編輯部的故事》太跳脫和戲劇化了,不怎麼受到評委的待見,如果不是在觀眾中影響實在太大,葛尤扮演的李冬寶深入人心,可能都不會獲獎。

    金鶯獎是建立在觀眾投票基礎上的獎項,評委還是要重視觀眾的意見。

    《滬城一家人》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重量級獎項,在演員的表演獎中只給葛尤留下了一個最佳男主角。

    葛尤聽到自己的名字,雖然有點小激動,不過總體來說很平靜。

    這時候的頒獎典禮不用裝出很驚訝的神情,也不用上台講什麼心酸故事,或者淚灑當場,沒有電視直播,結果大家早就知道了,沒必要演戲。

    葛尤上台感謝了各級領導,感謝了劇組成員,然後就下台了。

    最後一個獎項是優秀連續劇獎,總共有四部電視劇獲獎,其中就有《編輯部的故事》和《外來妹》,陳常樂終於如願以償了。

    四部電視劇的製片人上台領獎,林子軒和其他三人站在一起,接受杭城市領導的頒獎。

    這是林子軒第一次領取華國最高規格的電視獎項,也是第一次被華國各地的圈內人認識。

    在京城影視圈,他算是小有名氣了,但在全國的影視圈裡,他還沒有太大的存在感。

    中規中矩的念完感謝詞,林子軒下台回到座位上。

    「尤哥,好好珍惜吧,這是你的第一座電視劇的最佳男主角,也是最後一座。」林子軒對身旁的葛猶如此說道。

    葛尤愣了一下,隨即開心的笑了起來,他以後要進入電影圈了,新的挑戰在等著他。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46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任性

    回到京城,林子軒接到張億謀的電話,張億謀告訴他《活著》的劇本通過了審查。

    在華國,想要拍攝一部電影要先提交劇本梗概或者完整劇本在總局備案,經過審查,同意拍攝的電影會發放《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和《攝制電影片許可證》。

    有了總局的許可證才能拍攝電影,否則就是違規拍攝,一律當作禁片處理。

    影片拍攝完成,還要把片子送審,只有影片通過了最終審查,才能安排在影院放映。

    這就是一部電影要走的正規流程。

    劇本這一關相對容易些,劇本只是文字性的描述,遠沒有影像來的那麼直觀。

    只要小心的規避一些敏感地帶,通過的可能性很大,作家都是玩文字遊戲的好手,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給人的感覺會完全不同。

    不過,一旦把劇本拍攝成影像,那些文字遊戲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再者說,有些導演喜歡在拍攝的時候改劇本,最後拍攝出來的片子和原來的劇本可能出入很大,甚至是兩個含義不同的故事。

    所以,影片的最終審查才是關鍵,它會決定這個片子能不能上映。

    不管怎麼說,林子軒還是很佩服張億謀,他改過很多次劇本,非常清楚想讓這麼敏感的題材通過審查是多麼的艱難。

    《活著》是由小說改編成電影,這個沒有花招可用,不是說你提交一個幾千字的劇本梗概就能過關的,總局的人知道《活著》是一個什麼故事。

    也就是說,張億謀要拿出完整的劇本,還要對劇本進行解釋,說服總局的那些人。

    這裡面不僅僅是劇本的問題,還牽扯到你有沒有讓總局妥協和讓步的能力。

    在華國,或許只有大導演張億謀才能拿到《活著》的拍攝許可證吧。

    以姜聞為例,就能瞭解其中的艱辛。

    姜聞剛回國就興沖沖的準備籌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他不是張億謀,不能說句話就會拉來大筆的投資,他想先嘗試走正規的路子。

    在京城,京城電影製片廠專門拍攝故事片,是京城影視圈的老大,當初林子軒和馮曉剛寫了《大撒把》的劇本,就是托人把劇本送進了京影廠。

    姜聞怎麼說也是華國的一線男演員,和京影廠的不少領導都認識。

    他把《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劇本提交了上去,人家一看這本子的年代背景和大概故事,就給退了回來,不拍這類電影,連修改的意見都沒提。

    姜聞想要通過一個青春期的成長故事來展現整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他的心太野了,也表現的太明顯,別人一看就能看出來,如果他只是寫一個青春期的愛情故事,興許還能先騙到投資。

    主要是這時候的姜聞還有點小驕傲,不想耍那些小花招,覺得該怎麼來就怎麼來。

    這條路走不通,那只能自己拉投資,走合拍片的道路。

    這就牽涉到華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這家公司受國家電影主管部門委託,負責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的管理、協調和服務工作。

    只要是境外的資金想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的電影市場,就需要和這家公司聯繫。

    他們會聯繫境外的投資公司,也會推薦國內優秀的電影項目,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姜聞把劇本遞交給華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人家看了劇本,倒是沒有拒絕,而是要求修改劇本,否則很難通過審查,獲得拍攝許可。

    在林子軒看來,姜聞就是太鋒芒畢露了。

    他急切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還不懂得妥協,或者說他不願意妥協,就是這麼任性。

    張億謀同樣任性,《活著》要比《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題材更加敏感,他還是想方設法的要拍,唯一不同的是他比姜聞更懂得變通。

    在這一年,他們都在任性的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

    張億謀已經拿到了拍攝許可,姜聞還在痛苦的修改著劇本。

    「我以前拍戲總覺得那些劇本實在不怎麼樣,要是我來寫肯定比這好啊,現在我總算知道原因了,不是人家劇本不好,而是這麼改來改去的能改的好才怪。」姜聞抱怨道。

    「你這才到哪啊,現在正在放映的這部《大撒把》,我和馮哥改了兩個月,你要麼先寫個劇本梗概糊弄過去,要麼就是收起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林子軒建議道。

    「我再想想吧。」姜聞憂鬱的說道。

    想要說服一個固執的人很難,除非是在他四處碰壁之後,林子軒暫時不打算理會姜聞,讓他先自己嘗試,等他想通了再說。

    十月份,葛尤主演的電影《大撒把》上映了。

    京城電影製片廠藉著葛尤拿到電視金鶯獎最佳男主角這個契機推出了電影,先是在京城的電影院放映,隨後會在全國鋪開。

    雖說只是一部小眾的文藝片,不過葛尤的票房號召力不容小覷。

    觀眾大多是衝著葛尤去的,整部片子的質量很高,看完之後還能讓人回味,無論是觀眾還是媒體都給出了好評。

    說實話,這部電影裡葛尤的進步不大,還是沒有走出以前的路子,只是表演上更為成熟。

    《大撒把》的驚喜在徐繁身上,這個剛從京城戲劇學院畢業沒多久的女演員貢獻了一次很精彩的演出,把華國女人的溫柔和堅韌演繹的相當細膩。

    林子軒和慕姍姍抽空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結尾太可惜了,為什麼兩個人就不能在一起呢?」散場後,慕姍姍惋惜道。

    「這樣能夠讓觀眾思考和回味。」林子軒解釋道,「主要還是審查這塊過不了,倆人真要在一起了,那就成宣揚婚外戀了,你想啊,要是那些留守國內的癡男怨女們有樣學樣,這社會還不亂套啊。」

    「再堅貞的愛情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感情的事兒,還真是說不清楚。」慕姍姍歎息道。

    「你就別多愁善感了,那都是人家的事,和咱們沒關係,咱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成。」林子軒說笑道,「快走吧,這天看起來要下雨了。」

    他們在人群中穿行,融入到這個城市無數普通百姓的身影之中。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47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宣傳

    林子軒和馮曉剛來到華國電視台,等待最後的結果。

    《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的後期製作完成,交給華國電視台內部審查,由於在後期製作的過程中有電視台的人參與,做了不少的修改,想來問題不大。

    他們兩個人一起過來只是表示對這件事的重視,心裡反而很輕鬆。

    「馮哥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要不再執導一部劇?」林子軒詢問道。

    「林主任,你讓我歇幾天,緩口氣,這大半年來我這心一直都繃著呢,就算現在也沒法放鬆,還沒通過人民群眾的檢驗呢。」馮曉剛訴苦道。

    事實上,林子軒藝術中心製片部副主任的任命文件還沒有下來,國家單位走流程需要時間,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後藝術中心製片部門就是林子軒說了算了。

    馮曉剛這麼說有打趣的意思,同時他也的確想休息一下。

    這部《京城人在紐約》耗費了他太多心血,有種心力交瘁的感覺,現在終於完事了,就想著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那行,馮哥你好好歇著,等過了元旦咱們再說。」林子軒理解道。

    在紐約的時候,林子軒只負責外部的雜事,馮曉剛才是最忙碌的那個,為了搶進度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回國後還要忙著後期製作,確實夠辛苦。

    導演這個職業真不是什麼好活,要有拚命的精神才能撐得下去。

    「謝謝領導關心,不過有好戲你得給我留著。」馮曉剛說笑道。

    華國電視台的高層看了《京城人在紐約》,覺得很滿意,150萬美金沒白花,拍出了一種大格局,明顯比國內的電視劇更為大氣,檔次更高。

    演員表演的也好,很有爆發力,有種看電影的感覺。

    尤其是姜聞,把一個藝術家在美國墮落的過程演繹的入木三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們意識到在華國的電視行業,這或許會成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對於華國電視台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京城人在紐約》的版權在他們手裡,只有如此高水準的電視劇才能吸引各方的廣告商。

    電視台為此制訂了一整套的宣傳計劃。

    《大撒把》這部電影的上映讓新聞媒體開始討論出國潮的話題,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華國電視台會推出一部叫做《尋根》的紀錄片,講述華人在國外的生活。

    這就是慕姍姍拍攝的那部《華人在紐約》,經過華國電視台的精心製作,加入不少新的內容,最終定名為《尋根》。

    經過前期的渲染,在元旦過後,電視台就會在黃金檔播出《京城人在紐約》,徹底點燃有關出國潮的討論熱潮。

    到時候,華國電視台各個頻道都會配合宣傳,甚至包括京城的各大報紙和廣播電台等。

    慕姍姍的訪談節目會在這個時間段播出,引導媒體討論的方向,從各方面探討出國潮帶來的影響,從而引發全社會的大討論。

    華國電視台本來就以宣傳見長,這一組宣傳攻勢下來,相信會遏制國內出國潮的勢頭。

    說起來很好玩,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慕姍姍出國拍攝《方大綜藝》的外景,林子軒、葛尤和馮曉剛三人在小飯館喝酒,拿這件事開玩笑,這才有了《大撒把》的劇本。

    他們拿著劇本去京城電影製片廠,從而引起了總局的重視。

    總局決定找林子軒拍攝一部反映出國潮的電視劇,這就有了《京城人在紐約》。

    到了現在,林子軒和馮曉剛從華國電視台拿到簽收回執,證明電視台收下了這部電視劇,這件事就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了。

    當然,他們還要參與錄製慕姍姍的那個訪談節目,談談在紐約拍攝電視劇的感受。

    「這檔子事總算是完了。」出了華國電視台,馮曉剛舒了口氣,「看他們高興那樣,你說電視台這次能賺多少?」

    「廣告收入的話一兩千萬總是有的,還有發行錄像帶和賣給其他電視台,應該能有三千萬左右吧。」林子軒估算道。

    作為製片人,他現在對一部電視劇能賺多少錢有了基本的判斷。

    實際上,他還是估少了,低估了《京城人在紐約》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華國電視台首輪播映僅僅是廣告費用就為其帶來了4000萬的收益,這還不算後續的收入。

    「咱們累死累活的只能賺上百萬,他們什麼都不乾淨賺幾千萬。」馮曉剛搖頭道。

    「誰讓人家是電視台呢,等以後市場放開了,電視劇價格漲了,才能輪到咱們賺大錢。」林子軒期盼道。

    回到藝術中心,他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催款。

    在和廣告商簽訂的合同中,只要《京城人在紐約》通過華國電視台的審查,保證這幾家公司的廣告能作為貼片廣告在電視台黃金檔播出,他們就要把尾款打過來。

    不是所有的廣告商都像藥企的石總那麼爽快,其他廣告商只是支付了前期五萬美金的定金,剩下的資金要等有了確切的消息才會打款。

    萬一林子軒把這部電視劇拍成一部爛片呢,他們要規避風險,這就是在商言商。

    等到林子軒收齊尾款,趕緊到華國銀行還掉貸款。

    他的壓力同樣很大,120萬美金的貸款放在誰身上都很沉重,每天都有利息產生。

    把銀行轉賬單據交接完畢,還款手續辦完,註銷掉這筆貸款,林子軒才算是鬆了口氣。

    華國銀行信貸二部的部門領導請林子軒到薊門飯店吃了頓飯,慶祝一番,這對華國銀行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為以後類似的業務積累了經驗。

    「小林,咱們是老朋友了,以後還要貸款直接找我就行了。」那位部門領導親熱的說道。

    「我這兒還真有一個,姜聞準備拍一部電影,大概要100萬美金,您看有沒有機會?」林子軒試探道。

    「走正規程序,一切都好說。」那領導正色道。

    林子軒笑了笑,就知道這些人不好糊弄,如果沒有擔保的話,根本貸不出款來。

    上午喝了點酒,他回家的時候覺得腳底下有點浮,沒怎麼放在心上,誰知道晚上竟然發燒了,慕姍姍趕緊給他吃了退燒片,忙活了大半夜。

    躺在床上,林子軒不由得苦笑,不只是馮曉剛覺得累,他也覺得累,只是一直硬撐著。

    現在事情完了,沒有了貸款的壓力,徹底放鬆了,身體就有了反應,看來真的需要休息幾天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48
第一百四十三章 生病

    第二天,慕姍姍原本想請假留下來照顧林子軒,林子軒卻覺得自己吃了藥睡了一覺精神好多了,就沒讓她留下,他還沒那麼脆弱。

    這時候感冒發燒都是小病,家裡常備著藥物,很少到醫院打針掛水,都是吃藥後自己先扛著,實在嚴重了才會去醫院。

    慕姍姍沒有堅持,她先開車把林曉玲接過來,兄妹兩人也好有個照應。

    她在紐約就學會了開車,回到京城後花錢考到了實習駕照。

    慕姍姍和林曉玲交待好了才去上班,她還要去接李虹,順便給林子軒請個假。

    這段時間林曉玲在家裡過得挺沉悶,除了複習高中課程就是看電影教材,有點暈頭轉向,雖然沉悶,她倒是堅持了下來。

    曉玲同學是個很有志氣的姑娘。

    她給林子軒倒了一杯茶放在床頭上,打開電視機,想要放鬆一下精神。

    電視裡,京城電視台正在播放《戲說潛隆》,這是昨晚上的重播,京城的百姓基本上就看華國電視台和京城電視台。

    《戲說潛隆》在華國電視台播出後,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

    華國各地的電視台正在進行第二輪播出,像這種大熱的電視劇最受電視台的歡迎。

    林曉玲對這部電視劇可謂是記憶深刻,當初在太陽底下曬了大半天連個露臉的鏡頭都沒撈到,想想就鬱悶不已。

    兄妹倆一邊看電視,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著。

    林子軒會和妹妹說一些拍電視的事情,在劇組裡需要注意的事項,他是打算把林曉玲扔進劇組裡打磨一番,可也不想妹妹太吃苦,就提點幾句。

    九點鐘不到,家裡的電話鈴響了起來。

    他和慕姍姍還是決定在家裡安裝一部固定電話,總共花了三千多塊,相當昂貴。

    電話是馮曉剛打來的,倒是沒什麼事,就是見林子軒沒來上班打電話問問情況,知道是發燒沒有大礙就放心了。

    「那行,你在家歇著吧,單位的事不用操心。」馮曉剛掛了電話。

    中午慕姍姍回來,做了午飯,用體溫表給林子軒量了體溫,看著燒退了才放心去上班。

    到了下午,林子軒剛想睡一會午覺,電話又響了起來,這次人更多,張國粒啊,陳曉藝啊,連徐繁都打來電話詢問病情。

    幸虧葛尤不在京城,他跑到魯省的那個小村莊體驗生活去了。

    這讓林子軒哭笑不得,一打聽才知道他們都是道聽途說。

    馮曉剛中午吃飯的時候在藝術中心說了林子軒的病情,原本沒什麼事,林子軒解釋了自己還了貸款,猛然放鬆下來,有點累著了,歇歇就好了。

    對此馮曉剛感同身受,他在說這件事的過程中語氣難免沉重了些,發了些牢騷。

    周圍有人聽了半截話,看到馮曉剛凝重的表情,還以為林子軒病得不輕,這才以訛傳訛,弄得大家紛紛打電話過來。

    林子軒只好一一解釋,單位就是這樣,一件小事都能鬧得沸沸揚揚。

    不過,這也說明他的人緣不錯,生病有朋友關心總是一件好事。

    快下班的時候,陳曉藝、徐繁和江姍一起過來。

    她們買了一兜水果來看望他這個病人,三人都是京城話劇院的演員,陳曉藝和徐繁正在拍攝《海馬歌舞廳》。

    江姍去年拍了一部電視劇,今年在電視台播出,反響不錯,只是還沒到那種紅遍全國的地步,只能算是小有名氣。

    像她們這種剛畢業的年輕演員一般都需要長時間打熬,能夠一部影視劇走紅的屬於少數。

    她們雖然不是藝術中心的演員,大家卻是一個圈子裡的朋友,彼此關係不錯,聊得來。

    林曉玲和她們親近,還到話劇院看過她們排演的話劇。

    現在提倡一切向錢看,話劇市場越來越冷清,一年排不了幾場戲,劇院入不敷出,只能依靠國家撥款勉強支撐,話劇演員大多是自謀出路。

    她們過來也就是看看林子軒的情況,並沒有久留,不到半個小時就離開了。

    「我明兒還是去上班吧,要不然還會有人來。」林子軒斷言道。

    「老哥,你就知足吧,都是明星來看你。」林曉玲羨慕道,「我覺得還是做製片人好,導演還不是要聽製片人的。」

    「照你這麼想,製片人要聽投資商的,投資商再有錢還是要聽上面的政策,你要想管人就要好好上大學,畢業後進入體制內一步步往上走,這樣底下的人就會聽你的,只不過你還是要聽上面的。」林子軒分析道。

    「太複雜了,我先當導演好了。」林曉玲思考了一下,決定道。

    「你先考上電影學院再說吧。」林子軒無語道。

    慕姍姍下班回來,林子軒的燒已經退了,三人吃過飯,慕姍姍開車送曉玲回去。

    晚上的時候,倆人在床上閒聊,林子軒說起白天的遭遇,自然也包括陳曉藝她們過來的事情,當時林曉玲在場,沒什麼不能說的。

    「你過得挺自在啊,我在單位可揪著心呢。」慕姍姍挖苦道。

    「我都說了是小病,沒成想她們還是過來了,都是同志間的關懷,總不能拒絕不是,就是很單純的看望病人。」林子軒解釋道。

    「這種事靠你自覺,我才懶得管呢。」慕姍姍隨意道,「你明兒真去上班啊,單位又沒有大事,再休息一天好了。」

    「還是去露個面吧,別又傳出什麼話來。」林子軒鬱悶道。

    「那你和姜哥聯繫一下,讓他下周過來錄節目,製作組找不到他人。」慕姍姍提醒道。

    「他估計正躲在哪個犄角旮旯裡修改劇本呢,下周是不是太快了,電視劇要到元旦後才會播出吧。」林子軒不解道。

    慕姍姍的《文化訪談》要邀請《京城人在紐約》的主創人員錄製節目,談拍攝這部劇的感受,姜聞作為主演自然不能少,觀眾就喜歡看明星。

    「到那時就晚了,要提早錄製,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溝通呢,採訪的稿子我先給你們,你們商量下怎麼回答,再給我拿給台裡審查。」慕姍姍叮囑道。

    華國電視台播出的節目都需要審查,像採訪類節目,雙方的稿子都要事先溝通好,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都有個大概的範圍。

    看似一個簡單的訪談,需要做大量的幕後準備工作。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50
第一百四十四章 錄節目

    華國電視台,一間演播廳內,正在錄製一檔新節目。

    這間演播廳略作佈置,旁邊是一個大書櫥,裡面擺放著各類書籍,中間是兩張長沙發,每張沙發都能坐下四個人。

    沙發之間是一張茶几,上面放著幾杯茶。

    在兩張長沙發的對面是一張單人沙發,這是主持人的位置。

    從佈置上看,既顯得正式,又不失隨和,營造出一種閒聊的氛圍,並非是面對面的正式採訪,整體環境更為輕鬆和舒適。

    這類訪談節目在國外並不鮮見,慕姍姍在紐約抱著學習的態度看過不少此類節目。

    國外的節目更為開放和隨意,雖然也有台本,但更為注重娛樂性和嘉賓的即興發揮。

    在國內肯定不行,這是一檔較為嚴肅的文化訪談節目,能夠發揮的空間很小,慕姍姍只能盡可能的調節氛圍,讓訪談更為輕鬆愉悅。

    「帶著枷鎖跳舞!」

    慕姍姍想到了林子軒的這句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她的處境,如何在各種限制的情況下讓節目有趣,從而引起觀眾的興趣,這很考驗她的主持功底。

    還好第一期的嘉賓不是陌生人,有她的丈夫,還有兩位好朋友,馮曉剛和姜聞。

    在美國拍攝電視劇期間,大家一起生活了半年時間,都非常熟悉,彼此有默契。

    最後是兩位社會學家,這兩位專業人士更好對付,只要讓他們照本宣科的念稿子就行了。

    「咱們這個節目是錄播,沒必要緊張,說錯了也沒關係,還能重來,在錄製之前大家先認識一下,聊一聊。」等到眾人坐好,慕姍姍溫和的說道。

    在兩張長沙發上,林子軒三人較為隨意的坐在其中一張沙發上,姜聞在最前面,他是訪談的重點對象,林子軒和馮曉剛在後面。

    這是林子軒第一次參加慕姍姍的節目。

    以前只是作為觀眾看過,他倒是不緊張,反而覺得新奇。

    「小慕啊,我就想問問,等會你怎麼介紹小林,是說這是林先生呢,還是說這是我愛人。」姜聞開玩笑道。

    「這不一樣嘛,林先生和林太太,不還是說他們是兩口子嘛。」馮曉剛提出異議道。

    「那是舊社會的稱呼,咱們可是新華國,兩口子要說愛人。」姜聞爭論道。

    「姜哥,我等會可能問你感情上的話題,你要做好準備。」慕姍姍一臉認真的說道。

    「不會吧,稿子上沒有啊,你可別害我。」姜聞擔心道。

    作為華國的一線男演員,姜聞的感情生活是觀眾關心的熱點,他在拍戲的時候和一位華國的一線女演員傳出了緋聞,那位華國的一線女演員叫做劉曉青。

    當時,姜聞剛進入電影圈,劉曉青已經是大明星了,兩人之間相戀的傳聞一直存在。

    慕姍姍一提起這個話題,姜聞就有點急了。

    「看把你給嚇得,現在知道得罪主持人的下場了吧。」馮曉剛幸災樂禍道。

    幾個人一打岔,現場的氛圍輕鬆起來,連兩位社會學者和周圍的工作人員都笑了起來,看來大家都有很強的八卦心理。

    林子軒和慕姍姍商量過,不會在節目中披露他們的關係。

    這畢竟是一檔嚴肅的節目,不是娛樂秀,更不是他們秀恩愛的舞台,否則觀眾只記住了八卦,反而不記得慕姍姍主持的怎麼樣,以及這期節目到底講了什麼。

    分清楚主次和輕重,才能製作出一檔好節目。

    慕姍姍看氛圍不錯,就對著節目的導播做了一個準備的手勢,節目要正式開始錄製了。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文化訪談》,我是主持人慕姍姍。」

    錄製節目是一個繁瑣的過程,這和拍攝電視劇一樣,不行了就會重來,不斷的反覆,觀眾看到的是剪輯後的版本,非常的流暢自然,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事先大家做過溝通,每個問題都有固定的答案,連要開的玩笑也會提前說明。

    比如慕姍姍會問姜聞在紐約最值得懷念的是什麼。

    「當然是你做的飯菜。」姜聞這麼回答道,「在紐約的中餐館裡就找不到地道的中餐,還是你做的飯菜最好吃。」

    在節目後期製作的過程中,這一段會加上幾張圖片,都是他們在紐約的日常生活,一群人圍在一起吃飯的場景,看起來極為艱苦。

    在準備好的稿子裡,姜聞負責談扮演角色的感受,馮曉剛談拍攝的艱辛,林子軒的問題最少,只要說說劇組籌備的大概經過就行了。

    兩位社會學者則用他們專業的知識談論出國潮的起因和影響。

    《文化訪談》每一期的節目時長為一個小時,他們錄了一天的時間。

    由於是第一次做這類節目,節目組沒什麼經驗,中間休息了好幾次做臨時調整,他們想拍攝更多的素材,後期製作的時候就能有更大的選擇餘地。

    「他們錄節目也不容易,這倒騰的太費勁了。」馮曉剛感慨道。

    面對攝像機的鏡頭,他一點都不緊張,甚至還有點表演的**。

    「馮哥,就憑你這種放鬆的狀態,做演員估計比做導演更有前途。」林子軒誇讚道。

    「我也有過這想法,可惜老天爺沒賞咱這碗飯吃,誰願意找咱拍戲啊。」馮曉剛說笑道,「後來我一琢磨,還是干導演吧,到時候也能在自己執導的片子裡露露臉,過過戲癮。」

    「我找你拍戲。」旁邊的姜聞接茬道,「我在劇本裡加了一個老師的角色,覺得你很合適,要麼葛尤也行,不過葛尤肯定沒時間。」

    「我和葛尤?合著你就覺得我們這模樣的才行,這不會是個大反派吧?」馮曉剛警惕道。

    「怎麼會?就是一很有特點的老師,要不回頭我拿劇本給你看看。」姜聞保證道,「我也給小林弄了個角色,是個四九城裡很有地位和派頭的混混。」

    「你找我們演到底是為了角色啊,還是為了省錢,我們的片酬可不低。」馮曉剛懷疑道。

    「姜哥對錢就沒有概念,應該是角色需要。」林子軒幫襯了一句。

    「那我就放心了,我還沒演過電影呢,這一回也算是進入電影圈了。」馮曉剛高興道。

    就這樣,三人在錄製節目的間隙談好了下一次的合作。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51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頓飯

    錄完節目,林子軒和慕姍姍請姜聞和馮曉剛到家裡吃飯。

    雖說這是早就約好的事情,而且能上華國電視台的節目沒有誰真的會拒絕,不過這同樣是一份人情,人來了就是給面子。

    這時候,能請到家裡吃飯的都是真正的好朋友。

    馮曉剛和葛尤這種不用說,林子軒和慕姍姍結婚都是請他們去迎親,這關係鐵著呢。

    他們以前和姜聞不熟,畢竟混的不是一個圈子,這大半年算是熟悉了,以後還會有往來,不是說拍完《京城人在紐約》就散了。

    交情嘛,就是這麼一點點累積出來的。

    出了華國電視台,四人坐上車,林子軒開車,先到附近的菜市場買菜。

    這個菜市場不大,還沒到下班的時間,人不多,清靜,原本是讓姜聞和馮曉剛在車裡等著,這兩人還是下了車。

    四人走在菜市場裡,沒有引起圍觀。

    慕姍姍有大半年沒在電視上露面,漸漸消失在觀眾的記憶裡。

    她在美國這半年同樣有了一些改變,不僅氣質上更為成熟自信,還學會了穿衣打扮。

    林子軒和馮曉剛就是標準的路人,姜聞算是最有名氣的,可賣菜的大媽不怎麼看電影,她們最喜歡的還是電視劇。

    慕姍姍負責買菜,林子軒在後面拎著,陪著另外兩人閒聊。

    「這菜價漲的太厲害了,咱們剛出國那會只有這一半的價。」馮曉剛感歎道。

    「現在什麼都漲,都市場經濟了,隨行就市,以後估計還要漲。」林子軒預測道。

    「聽說明年要調整工資了,也該漲工資了,要不然肉都吃不起了。」馮曉剛抱怨道。

    這話略微誇張,不過很能說明問題。

    從92年下半年開始,由於要搞活經濟,國家實行了價格浮動的政策,物價根據市場需求可以自行調整,不再像以前那樣由國家統一定價。

    這麼做能夠極大的豐富百姓的物質生活,同時也造成了物價上漲。

    比如豬肉價格,從去年的兩塊五一斤漲到了三塊二,就這樣到了過年肯定還要漲。

    物價上漲,工資還是老樣子,這就給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壓力。

    國家已經提出了明年要漲工資,而且據說漲幅很大,有各種傳言,有人說要漲一倍,還有人說要調整原來的工資等級劃分。

    華國現在的工資是按照工齡來算,分成各個等級,工齡越長等級越高,工資也就越多。

    在單位做出突出貢獻的可以加一級工資,提升為領導了也能加一級工資,每升一級就會增加五塊錢的工資。

    工資到底怎麼漲,上面還沒有具體的文件下來,大家是各自猜測,不過總算是有個盼頭。

    演藝圈的人倒不一定依靠工資生活,他們的主要收入是片酬和拍廣告,但華國大部分百姓都指望著每月的工資過日子,工資的調整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生活。

    回到家裡,慕姍姍在廚房忙碌,林子軒幫著收拾魚肉,清洗蔬菜。

    弄好之後,他到客廳招呼姜聞和馮曉剛,三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姜聞似乎是真的想通了,這些天都在認真的修改劇本,收斂了鋒芒。

    這是他第一次做導演,他以前拍過不少戲,和很多導演都有聯繫,他向這些導演咨詢,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意見。

    其中有一條就是按照規矩來,否則得不償失。

    「這就對了,干咱們這一行就像小林說的,叫做帶著枷鎖跳舞。」馮曉剛深以為然道,「你要是拍電影就是給自個看,自娛自樂,那無所謂,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不過你拍電影是要給觀眾看的,那就要守著規矩,想方設法的在規矩允許的情況下把舞跳的精彩,這才能顯出本事來。」

    「你就沒想著打破規矩麼?」姜聞不甘心的說道。

    「我想啊,我怎麼不想,我還想像老美那樣來個電影分級呢,那樣想拍什麼電影都行,但那現實麼?」馮曉剛反問道。

    「不試試怎麼知道,我覺得總要有人試一試,張億謀拍《活著》,京影廠的導演田狀狀正在拍一部片子,我前幾天看了劇本,寫的真好。」姜聞誇讚道。

    「大家都在試,小林寫了《頑主》被人罵,寫了《活著》接著被罵,這不就是嘗試麼?」馮曉剛舉例道,「可嘗試也要有個限度,講究方式方法,你想試試自己能蹦多高,結果蹦出地球了,在太空中被憋死了,值得麼?」

    林子軒在一旁看著這兩人爭吵,覺得很有意思。

    這兩人屬於兩種類型,姜聞是想要一步到位的那種,性子急。

    馮曉剛就沉穩的多,他同樣有想法,不過他會慢慢的嘗試,爭取不觸碰底線,想在自由創作和規矩之間尋找平衡。

    在拍攝《京城人在紐約》的時候,他就有過不少大膽的嘗試。

    林子軒很少參與他們的爭論,這兩種想法都沒問題,重點不是說,而是做。

    不僅要做,還要能做好,只有把事情做好了,才是真的有本事。

    相比較而言,和馮曉剛合作會輕鬆一些,兩人都知道那些能碰,那些不能碰,這就很好溝通,姜聞太有想法,太固執,會比較難交流。

    飯菜做好,端上桌子。

    他們停止爭論,開始吃飯,四人說說笑笑,聊一些閒話,除了姜聞和馮曉剛時不時地拿話互相擠兌外,這頓晚飯吃的還算愉快。

    飯後林子軒把兩人送回家,回來的時候慕姍姍已經收拾好了,正靠在沙發上閉目休息。

    錄製了一天節目,肯定很辛苦,還好效果不錯,大家都很配合。

    這是《文化訪談》的第一期節目,能不能打響知名度就看這一回了,慕姍姍的壓力不小。

    「回來啦,他們倆沒事吧,這倆人就不能碰一塊,和在紐約一樣,還是一個勁的吵,誰也說服不了誰。」聽到外邊的聲響,慕姍姍睜開眼,招呼道。

    「沒事,就是耍嘴皮子呢。」林子軒回應道。

    林子軒來到慕姍姍身後,把手放到她的肩頭,不輕不重的揉捏著,慕姍姍頓時覺得渾身舒坦,不由得發出低低的呻吟聲。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51
第一百四十六章 老同志

    十一月中旬,林子軒的任命文件下來了,他現在是藝術中心製作部門的副主任了。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有行政部門、製作部門和後勤部門,雖然只有一百多人,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職位一個不缺。

    這就是國有單位,幹不幹事先不說,領導班子一定要齊備。

    藝術中心的製作部門最為重要,總共有七十多人,下面細分為各個小組,有導演組、創作組、幕後組等等。

    在一般的單位,副職都是虛職,沒有實權,就是為正職跑跑腿,背背黑鍋什麼的。

    單位一旦出了事,出來承擔責任的基本上都是副職。

    然而,在藝術中心,由於情況特殊,加上李虹的力挺,林子軒獲得了更多的主動權,他負責中心電視劇的製作,能夠決定拍攝什麼樣的電視劇。

    這一年快要過去了,正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候。

    林子軒較為忙碌,他要總結這一年拍攝電視劇的得失,還要安排明年要拍攝的劇集。

    根據財務那邊的數據,藝術中心今年的盈利不錯,拍攝的幾部電視劇都賣了出去,稅後有接近500萬的收入,加上國家每年的撥款,明年能拿出600萬的拍攝資金。

    李虹認為下一年至少要拍攝200集以上的劇集,要有兩部長篇電視劇。

    長篇電視劇更受觀眾的歡迎,也是拿獎的主力。

    林子軒不怎麼贊成這種單純追求數量的製片方式,電視劇還是屬於藝術創作,應該以質量為主,慢一點不要緊,要精益求精。

    不過他也清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家都要追求經濟效益,這會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如何平衡其中的關係會是個難題,否則將會出現一批粗製濫造的電視劇集。

    林子軒搖了搖頭,暫時不去想這個問題,其他製作單位他管不著,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弄好就行了,藝術中心已經定下的有兩部農村題材的電視劇。

    自從《女人不是月亮》播出後,帶動了農村題材劇集的熱播,恐怕明年這類電視劇就會扎堆出現,屏幕上到處是農村的家長裡短。

    還有他答應了張國粒的古裝劇,先投資150萬拍攝30集試試看。

    在這個年代,華國電視劇的製作費用一般是2萬到3萬一集,像是《京城人在紐約》這種高成本製作的電視劇只是特例。

    古裝電視劇由於外景、服裝和道具的關係,花銷會更大一些,5萬一集應該足夠了。

    如果第一部受到歡迎,可以和《我愛我家》一樣打造成一個系列劇集。

    除此之外,還要拍攝幾部短篇電視劇,林子軒打算拍攝《過把癮》。

    陳曉藝有次和他提過,問他有沒有適合江姍的角色。

    在戲劇學院的三朵金花中,陳曉藝出名最早,還沒畢業就嘗到了走紅的滋味,徐繁憑藉著《大撒把》這部電影成功進入了電影圈,獲得好評。

    只有江姍還處在半紅不紅的狀態,她需要一個能夠讓觀眾記住的角色。

    《過把癮》的劇情其實挺簡單,就是一對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

    兩人從相識、相愛、相斥、相離、相信,以至到最後再次相聚,這當中充滿了溝溝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絆絆,和現實中的男女差不多。

    正因為真實,才能引起共鳴。

    林子軒把這些計劃和安排整理出來,然後向製片部的主任張建功匯報工作,這是正常的流程,他不能直接向李虹匯報,那就屬於越級了。

    當然,他可以私下和李虹說,不過該走的流程一定要走,否則就有架空領導的嫌疑。

    在單位做事就是這樣,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

    張建功原本在市委宣傳部門工作,熟悉國家政策,他認為電視劇和電影同樣起到宣傳的作用,和廣播報紙沒什麼區別。

    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要具有教育意義。

    這麼說很有道理,以電影為例,都說好萊塢是個自由開放的地方,可以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但那些真正的美國大片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美國人拯救世界。

    在影片中,美國軍隊大多是正面形象,英勇無敵,不畏犧牲。

    這其實就是一種政治宣傳,所以說,影視劇除了藝術和商業的屬性外,還有宣傳的作用。

    來到藝術中心,張建功沒有一來就瞎指揮,而是一直在觀察,瞭解情況,做摸底的工作。

    他發現製作部門的人都很年輕,很少有超過四十歲的,有種朝氣蓬勃的力量,其中的核心人物林子軒不到二十六歲,參加工作只有兩年半的時間。

    張建功剛知道林子軒是李虹女婿的時候以為李虹是任人唯親,把這麼重要的工作崗位交給一個小年輕,這不是胡鬧麼?

    那時候林子軒還在美國,不知道自己被惦記上了。

    張建功後來瞭解了林子軒情況,雖然認可了林子軒的能力,但還是覺得年輕人容易衝動,做事情不多加考慮,需要有人來把把關。

    他在辦公室聽了林子軒的匯報,沒有提明年的計劃,反而說起了另一件事。

    「我看了《海馬歌舞廳》那個本子,內容有些消極負面,播出的時候怕是影響不好,我寫了幾條建議,你們參考一下。」張建功沉穩道。

    這個林子軒倒是知道,《海馬歌舞廳》,看名字就知道是發生在歌舞廳的事兒。

    這時候的歌舞廳都比較混亂,會發生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這個故事又是走的《編輯部的故事》的路子,批判現實,諷刺時事。

    年輕人容易接受,老年人看著可能就有點亂七八糟了。

    當初《編輯部的故事》差一點被禁播,這次更要注意才行,不是每一次都能讓國家領導人出面解決。

    「那行,我轉告他們一聲,讓他們在後期製作的時候修改好,爭取通過審查,別出問題。」林子軒接過張建功遞來的修改意見,認真說道。

    張建功點點頭,對林子軒的態度表示認可。

    林子軒離開,這是他和老同志之間的第一次磨合,人與人的相處就是個不斷磨合的過程。 本帖最後由 kevin1217 於 2016-11-10 12:53 編輯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54
第一百四十七章 醉後吐真言

    沒過多久,姜聞請林子軒和慕姍姍吃飯,就在友誼賓館。

    這算是朋友之間的人情往來,在座的還有一位,正是華國的一線女演員劉曉青。

    姜聞事先在電話裡提過這件事,林子軒和慕姍姍倒是不驚訝,報紙雜誌上早就有兩人相戀的傳聞,只是一直沒有後續,傳聞也就淡了。

    演藝圈裡的男女感情豐富,誘惑太多,容易因戲生情。

    這兩人就是在拍戲的時候好上了,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現在倒是很少有人提起了。

    劉曉青是巴蜀人,巴蜀音樂學院畢業,75年開始拍電影,進入電影圈,隨後多次獲得各種電影獎項,風光無限。

    在華國,也只有鞏莉才能和她齊名。

    區別在於,由於張億謀的原因,鞏莉在國際影壇上更有影響力,劉曉青則是紅遍華人圈。

    而且,劉曉青很有經商頭腦,她在90年就下海經商,倒騰各種生意。

    後來還成立了不少公司,比如化妝品公司,廣告公司,影視文化公司等等,在這個年代,她是媒體追逐的焦點,是真正的風雲人物。

    這次見面,她給慕姍姍帶來一套化妝品作為禮物,是從香江那邊倒過來的。

    吃飯的時候,劉曉青性格開朗,善於活躍氣氛。

    姜聞在她面前略顯沉默,沒有了和馮曉剛爭吵的銳氣,反而難得的有點小靦腆。

    「如今政策放開了,南方到處都是機會,我這只能算是小打小鬧。」劉曉青謙虛道,「我跟你們說啊,這時候投資滬城的房地產絕對會大賺,我在香江聽徐鳳說,她愛人的公司要進軍滬城房地產了。」

    這個徐鳳是寶島人,原本是位演員,還拿過寶島金馬獎的影后,後來轉做幕後,成立了影視公司,擔任製片人。

    她的丈夫在寶島和香江做房地產生意,規模很大,叫做湯辰集團。

    滬城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今年發展的很快,尤其是浦東地區,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就此拉開了浦東大開發的序幕。

    林子軒對此有清醒的認識,這一時期的滬城雖然機會多,卻也很混亂。

    不是說遍地金錢,讓人隨便撿,只有那些有強大背景和資本的企業才能站穩腳跟,這裡面水太深了,貿然進去,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得了吧,人家小林都是領導了,對你的生意經不感興趣。」姜聞插話道。

    「領導也要吃飯啊,現在大把的官員辭職下海,在南方,科長局長的一抓一把,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鈔票是真的。」劉曉青不以為然道。

    這話倒是沒錯,這時候提倡發財致富,有錢才是硬道理。

    「劉姐說的有理,可咱們不是沒經驗嘛,萬一下海被淹了呢,要是能有個救生圈就好了。」林子軒說笑道。

    「我當初也沒經驗,都是自己瞎琢磨,看什麼賺錢弄什麼,後來和那些商人交往,聽他們說,只有開公司,有了規模才能賺大錢,我這才開起了公司,比以前強多了。」劉曉青滿足道,「他們還說只要公司在香江的交易所上市,在家裡坐著都能收錢。」

    「那就先預祝劉姐的公司早日上市,發大財,來,咱們走一個。」林子軒舉杯道。

    「這話我愛聽,咱們干了。」劉曉青爽快道。

    劉曉青知道姜聞想拍電影,本子也看了,同樣擔心這劇本過不了審查,就勸了幾句,要是能拿到拍攝許可證,她會替電影拉投資。

    以她在大陸和香江影視圈的影響力,拉投資更容易些。

    「我說他也不聽,平時挺好說話的人,一碰到他想幹的事,這脾氣倔著呢,還要你們來勸勸才行。」劉曉青說落道。

    「姜哥這叫有藝術追求,哪個大導演沒脾氣,不然怎麼能鎮得住劇組裡的那幫人,這就叫霸氣。」林子軒幫襯道。

    「你們就慣著他吧,早晚給慣出毛病來。」劉曉青搖頭道。

    「行了,我心裡有數,這不正改著麼,急什麼啊。」姜聞妥協道。

    這頓飯大家吃的很放鬆,就是見個面,互相認識一下,隨意的閒聊,說說笑笑。

    回去的路上,慕姍姍開車。

    林子軒倒是沒醉,就是有點上頭,雖說還能開車,不過還是小心為好,剛才他和姜聞喝白酒,劉曉青和慕姍姍喝紅酒。

    「他們倆人挺有意思的,性格差異那麼大,還能湊到一塊去。」慕姍姍好奇道。

    「這可能就是性格互補吧。」林子軒猜想道。

    姜聞性子固執,劉曉青隨和,姜聞對錢沒什麼概念,劉曉青則相當精明。

    當然,他們也有共同點,兩人都是華國優秀的演員,在表演上應該有話題可聊。

    「那咱倆呢?也互補?」慕姍姍詢問道。

    「男人和女人本來就是互補,一陰一陽嘛,至於性格,倒不用那麼講究,我覺得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咱倆正合適。」林子軒回應道,「有些人一分手就愛拿性格不合當借口,但凡倆人之間還有點感情和耐心,性格都是小問題。」

    「他們在一起也有好幾年了,還沒結婚,你說兩人能不能走下去?」慕姍姍八卦道。

    「有點懸。」林子軒想了想,回答道。

    「不是說性格互補麼?」慕姍姍詫異道。

    「兩人都是演員,演員的感情生活較為複雜,戲裡戲外有時候分不清楚,還有兩人性格的原因,生活中難免有小摩擦。」林子軒解釋道,「再說,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年代了,講究婚姻自由,可能太自由了些,就不懂得珍惜了。」

    「讓你這麼一說,想維持婚姻還真是困難,我都有點擔心了。」慕姍姍說笑道。

    「維持婚姻靠的不是結婚證,而是心,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輕輕的一個吻,叫我思念到如今。」林子軒喃喃說道。

    「說什麼瘋話呢,你喝多了吧。」慕姍姍懷疑道。

    「我這是酒後吐真言,你還不樂意聽啊。」林子軒略帶醉意的說道。

    他打開車窗,京城冬天的夜風吹進來,帶著絲絲冷意。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藉著酒勁,林子軒對著車窗外的街道高聲吼起來,聲音飄蕩在京城的夜空裡。

    一首原本應該情意綿綿的歌曲被他唱的亂七八糟,像是鬼哭狼嚎,慕姍姍卻聽的很甜蜜。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54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項目

    林子軒平時還算穩重,這種對著大街肆無忌憚的吼叫只有喝酒之後才會如此。

    通俗意義上講,這種行為叫做撒酒瘋。

    他想唱就唱了,想吼就吼了,就像是對著這個世界說一聲「你好」一樣,自然而然。

    這是因為他身邊的人是慕姍姍,他很放心,不需要遮掩自己的情緒,有時候,他也需要任性的胡鬧一下,做點出格的事情。

    在這樣的夜晚,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對著京城空曠的街道,唱著他那個世界的情歌,這種感覺很自由,像是在空中飛翔一樣。

    當然,也可能是酒精的作用,他還沒有緩過勁來。

    慕姍姍轉頭看著自己的丈夫,有點感動,也有點好笑。

    倆人結婚一年半的時間,彼此都很瞭解,這還是她第一次看到林子軒這個模樣。

    男人撒酒瘋不奇怪,不過她敏感的察覺到這個時候的林子軒和平日不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像是放下了包袱,更加輕鬆了。

    慕姍姍寵溺的笑了笑,男人有時候就是個任性的孩子。

    在元旦來臨之前,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出現一位來自寶島的客人,這人是寶島影視行業的資深製片人,叫做曹靜德。

    他是代表寶島電視台來洽談合作拍攝電視劇的事情。

    在寶島,電視行業競爭尤為激烈,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分別是台視、中視和華視。

    上次來大陸拍攝《戲說潛隆》的電視台是中視,正是由於這部合拍的電視劇在寶島取得了超高的收視率,引起了其他兩家電視台的警惕。

    以往寶島拍攝的電視劇以愛情題材為主,格局不大。

    拍來拍去都是談情說愛的戲碼,觀眾難免產生厭倦情緒,《戲說潛隆》來到內地取景,拍攝內地的大好山河,還有故宮和皇家園林的恢弘氣派。

    大製作和大場面,明星效應和新穎的題材,讓寶島的觀眾耳目一新。

    其他兩家電視台看到這種情況,自然坐不住了,觀眾看過了這種電視劇,眼光變高了,很難再看下去以前那種類型的電視劇,必須要尋求突破了。

    觀眾代表著收視率,收視率代表著廣告客戶,廣告客戶代表著電視台能不能賺錢。

    在寶島的電視行業,收視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各檔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不惜做出各種出格的花樣,電視台對於收視率低的節目會直接砍掉。

    正因為如此,台視和華視這兩家電視台都有了來大陸拍攝電視劇的計劃。

    不過這不是你想來就能來的,需要和大陸相對應的單位進行合作,還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這樣才能被允許進入內地拍攝。

    上次寶島的中視是和華國電視台合作,簽訂了合拍協議,才有了《戲說潛隆》的產生。

    曹靜德在來內地之前就打聽清楚了其中的門道,華國電視台已經不負責電視劇製作了,而是有了一個叫做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新公司。

    他這次上門拜訪是一種嘗試,重要的是找到路子,打通關係。

    李虹接待了曹靜德,對他講了目前華國在這方面的政策。

    華國的政策是開放的,歡迎港台同胞來內地投資創業,也歡迎進行文藝上的交流。

    只要走正常程序提出拍攝申請,在審查沒問題的情況下,就能前來內地拍攝,藝術中心會做相應的配合,幫助拍攝順利的完成。

    「請問哪些題材更容易通過審查?」曹靜德請教道。

    曹靜德代表台視過來,野心不小,他們並不是想拍攝一部和《戲說潛隆》類似的跟風劇,而是要超過這部劇,否則無法挽回流失的觀眾。

    李虹把林子軒找了過來,電視劇製作方面的事務由林子軒負責。

    林子軒和曹靜德聊了聊,大概明白了對方的意圖。

    「你是想拍攝一部題材上和《戲說潛隆》不同,但在製作和場面上都要超過那部劇的電視劇,那就只有武俠劇和神話劇了。」林子軒分析道。

    無論是武俠劇還是神話劇都不牽涉到現實,這種題材只要不是胡編亂造,通過審查不難。

    「武俠劇不如從香江購買,翻拍的意義不大,還是拍攝神話劇吧。」曹靜德決定道,「林主任是編劇出身,不知道有沒有好的故事?」

    曹靜德就是隨便問問,想知道內地的審查尺度。

    神話劇中有鬼神妖怪,內地是個無神論的地方,不知道在這方面有什麼限制。

    「我這裡倒是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許仙和白蛇的。」林子軒介紹道。

    他說得正是《新白娘子傳奇》,這部劇目前藝術中心拍攝不了,不光是投資的問題,還牽涉到武打和特效,藝術中心就沒有特效部門。

    光是白蛇從蛇變成人的那個片段就很難完成,更何況還有後面的各種鬥法,以及水漫金山等等,想要拍攝也行,要從美國購買價格高昂的特效設備。

    這就是為什麼內地很少拍攝武俠劇和神話劇的原因了,只能是一水的現實題材。

    神話劇一集的製作費用要十萬左右,一般的製作單位根本負擔不起,只有華國電視台出面整合資源才有機會。

    既然寶島的電視台願意拍攝,那林子軒就把劇本賣給他們好了,還能賺點外快。

    再說,也只有這樣的電視台才有錢請大明星,像這種大製作,光是一位香江頂級明星的片酬就要超過百萬,在藝術中心都夠拍攝一部長篇電視劇了。

    曹靜德聽了林子軒的故事,覺得還不錯,尤其是其中的唱戲情節,很有新意。

    不過這樣的大製作他無法做決定,還要回寶島和電視台,以及製作團隊商議。

    「這類題材能夠通過審查麼?」曹靜德詢問道。

    「問題不大,只要沒有暴露和映射的情節就行,你不要把白蛇變身拍得像是脫光衣服一樣,那樣就不行了,要含蓄和具有美感。」林子軒提醒道。

    其實,這時候國內對拍攝題材的審查已經放寬了不少,對香江和寶島的合拍片更是如此,這無疑是一個好現象,說明影視行業是真的在逐步開放。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2:55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局觀

    林子軒給了曹靜德一份《新白娘子傳奇》的故事大綱,曹靜德回寶島和台視的高層協商,如果確定要投資拍攝,接下來就是走程序,做前期的籌備工作。

    保守估計,這部劇的投資大概在1000萬左右。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會出資100萬,提供外景場地和幕後工作人員,配合寶島攝制組在內地取景拍攝,獲得這部電視劇的部分版權。

    合拍片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

    林子軒不會把這種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拱手讓人,總要佔據一些主動,海外的版權可以給台視,內地的版權要自己留著。

    這些細節可以慢慢談,就看台視有多大的決心了。

    送走了曹靜德,林子軒把商談的結果匯報給了張建功和李虹,順便談了一下他的感受。

    他在紐約和當地的華語電視台接觸的時候就有過這種感觸,無論是國外還是港台地區的電視台都非常注重收視率。

    這些人談到一檔節目,都會拿收視率來衡量節目有沒有價值。

    就算這個節目再有深度,受到專家和學者的一致好評,只要沒有得到普通觀眾的認可,就不是一檔好節目,收視率就是衡量的標準。

    在華國,目前還沒有專業統計收視率的機構。

    以林子軒曾經工作過的京城廣播電台為例,想知道那個節目受到聽眾的歡迎,就看聽眾來信的數量,有的節目組一天收到上百封信件,有的則只有十幾封。

    廣播電台不會主動的派人進行抽樣調查,收集數據來判斷哪些節目應該砍掉。

    這就是華國廣播行業的現狀,他們不怎麼在意聽眾的意見,我播什麼你們就聽什麼,因為這時候聽眾的選擇少。

    華國電視台更為主動一些,內部有專門統計收視率的部門。

    在五年前還和各省市的電視台聯合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大調查,想知道百姓喜歡看什麼樣的節目,以此來調整電視節目製作的內容和方向。

    這樣的調查耗時耗力,一般是五年一次。

    平時基本上是採取觀眾來信和小範圍抽樣調查的方法來計算收視率。

    這種方式只能產生模糊的數據,畢竟華國南北方的觀眾在電視節目的選擇上差別很大。

    以《渴望》為例,在播出期間,華國電視台統計的平均收視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結局的收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這個數據應該是以北方人為主的調查結果。

    如果在京城,《渴望》的收視率接近百分之百,在花城的話,能有百分之八十就不錯了。

    不管怎麼說,收視率都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它能為廣告商投放廣告提供參考,也能給電視台的運營指明方向,所以說,想要電視行業走上正軌,在華國建立一個專業統計收視率的第三方公司極為必要。

    「這是電視台的事吧?」李虹疑惑道。

    「電視台統計收視率,就像是在球場上既當裁判,又下場踢球,容易弄虛作假,由中立機構做統計雖說也有弊端,但至少相對公平些。」林子軒解釋道,「我就是這麼一說,感覺這個行業需要這麼家公司。」

    李虹認可林子軒的說法,也知道收視率的重要性,只是藝術中心暫時做不了這個。

    藝術中心畢竟只是負責製作電視劇,統計收視率是整個行業的事情,這事太大了。

    李虹想起女兒有次說起林子軒還有個在京城郊區建設影視基地的計劃,她覺得林子軒考慮問題似乎都是從整個行業進行整體考慮,有種大局觀。

    「先讓廣告部門的人把這個事情做起來,對咱們自己製作的電視劇進行收視率的統計。」李虹決定道,「明年上面的撥款下來,我預備拿筆錢出來建一個新的攝影棚,你和姍姍說的那個影視基地是怎麼回事?」

    藝術中心的攝影棚還是原來華國電視台的舊影棚,夏天特別熱,冬天又潮濕陰冷,演員在裡面拍戲簡直就是受罪。

    拍攝《編輯部的故事》那會,剛好趕上夏天,攝影棚裡就像是在蒸桑拿,為了防止臉上有汗流下來,演員拍上幾分鐘就要擦一次汗。

    在這個年代,講究艱苦樸素慣了,華國電視台一直都沒有新建攝影棚,最多是修補一番。

    李虹能想到這件事,算是為下屬謀福利了。

    「那個啊,我就是一想法,咱們要是真想建影視基地,可以先在京郊圈塊地。」林子軒建議道,「國家不是提倡招商引資麼,咱們有了地,做一個整體的設計和規劃,這邊建古代城池,那邊建假山湖泊,就用這個規劃來吸引投資。」

    林子軒說的正是做房地產常用的套路,弄張設計藍圖圈錢,有了錢再蓋樓。

    「這投資太大,有點冒險吧?」李虹猶豫道。

    她不是個怕事的人,敢想敢做,只是林子軒的這個規劃不是一兩百萬能建成的,至少也要有數千萬的投資才行。

    而且,聽起來有點不靠譜,數千萬的資金不是那麼好找的。

    「談不上冒險,咱們其實就是畫張規劃圖,就算沒有人來投資,也能在那兒建攝影棚,先把架子搭起來,慢慢的就會有人投資了。」林子軒毫不擔心的說道,「再說了,現在京郊的土地就是白菜價,過幾年肯定會翻倍的漲,怎麼著咱們都不吃虧。」

    「我再想想吧。」李虹思考道。

    她明白林子軒的做法,算是鑽國家的空子,用建造攝影棚的批文圈地,再逐漸的擴大規模,最終建成影視基地。

    嚴格意義上講,這有囤地看漲的嫌疑,屬於投機倒把。

    這一年來國家政策陸續放開,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有不少人為了牟取暴利遊走在法律的邊緣,這年頭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如果真能建成這個影視基地,那藝術中心就不單單製作電視劇了,而是能全方位的發展。

    這或許是一個藝術中心壯大的契機。

    林子軒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最終做決定的是李虹,他只是出謀劃策而已。

    隨著元旦的到來,《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即將在華國電視台的黃金檔播出。

    他和慕姍姍自然不會錯過,普通觀眾看的是故事,他們看的是回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