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66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0 13:04
第一百六十章 每個人

    三月份,乍暖還寒的時節。

    林曉玲穿著件自家織的厚毛衣,帶著紅圍巾,拿著一支話筒,走在京城的大街上。

    在她的身後是一個扛著攝影機的人,身形微胖,旁邊還跟著一個略瘦的人,這是錄音師。

    今天是禮拜天,京城的天氣不太好,風有點大,把曉玲同學額頭的劉海兒吹的有點亂。

    她看到有人過來,就跑過去,把話筒遞了上去。

    「您覺得京城的風大麼?」林曉玲直接問道。

    對方看到一個小姑娘,還有後面的攝影機,有點愣神,不知道這是幹嘛的。

    「是挺大的,你們這幹嘛呢?」被採訪的男人好奇道。

    「沒事,我們就是隨便問問,你這是去哪啊?」林曉玲自如的應對道。

    像是類似的對話曉玲同學重複了很多次,一回生,二回熟,從剛開始的不好意思到現在的熟練應對,她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

    林曉玲上周就開始了這項拍攝工作,不過那時候用的是攝像機。

    林子軒看了拍攝下來的帶子,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畫面沒有一點紀錄片的感覺,更像是普通的街頭採訪,缺少一種時代感。

    他咨詢了攝像師,攝像師建議使用膠片拍攝,而且最好是用過期的膠片。

    過期的膠片會偏光,漏光嚴重,不能用來拍攝正常的電影,不過拍攝出來的效果會有一種粗糙感,就像是在看老電影一樣,一看就有時代的印記。

    這和古董界把假東西做舊是一個道理。

    林子軒覺得很有道理,就到京城電影製片廠找熟人弄了一批過期好幾年的膠片,電影廠自己不用,放著也是浪費,被他用收廢品的價格買了一些。

    他還找了一位錄音師現場錄音,這種突發性的採訪講究真實性,沒辦法後期配音。

    為了妹妹應付導演系的專業課考試,林子軒也是拼了。

    攝像師和錄音師都是藝術中心的員工,林子軒請他們在禮拜天幫幫忙,大家都挺熟,也沒談報酬,就是到飯館吃頓飯的事兒。

    如果是拍攝正常的影視劇,攝影機要放在三腳架上固定,這樣拍出的畫面才能平穩。

    不過這是街頭採訪,對畫面沒有那麼多要求,抖動起來才能顯得真實,由攝像師扛在肩膀上就行了,錄音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把周圍的噪音錄下來也沒關係。

    這部紀錄片講究的就是生活化和真實性。

    林曉玲事先做了不少功課,針對不同的人設計了不同的問題,林子軒覺得到時候隨意發揮會更好些,生活往往能讓人出其不意,而不是事先安排。

    三人拍攝小組在京城各處轉悠,林子軒開車跟在一旁。

    他會開車送林曉玲三人去人多的地方。

    比如醫院、學校、居民樓、**廣場、公交車站、飯店等等,這些地方人多,而且雜,能夠見到形形色色的人。

    畢竟時間有限,這也不是正規的紀錄片,不可能花費太長的時間,最好是一天拍完。

    林子軒有時候也跟在一邊看著,覺得每個人的反應很有意思。

    比如碰到幹部模樣的人,他不會回答問題,而是略帶警惕的反問「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在**廣場,當被問起「站在這裡你在想什麼」的時候,回答往往是「我覺得很自豪」。

    在飯店裡,當林曉玲問起「我能和你們一起吃飯麼」這種問題的時候,面對著鏡頭,大多數人都會發出邀請,當然也有人強硬的拒絕。

    在公交車站,等車的人群大多很不耐煩,不願意回答問題,還會罵罵咧咧。

    在醫院,能看到很多哀愁的面孔,面對鏡頭,流露出太多的生死離別。

    鏡頭拍攝下來的不僅有各人的反應,也包括這個時代京城的面貌。

    林子軒不想去評價什麼,只要記錄下來這一天京城的狀態,就足夠了。

    一天下來,林曉玲覺得意猶未盡,面對這種突發的採訪,透過鏡頭能更加真切的看到人們的反應,虛偽或者真誠,都在鏡頭裡顯露無遺。

    她覺得自己親自實踐要比看書收穫更大,能想明白很多問題。

    鏡頭就是導演的眼睛,導演通過鏡頭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她今天用鏡頭揭開人們臉上的面具,展現真實的一面,這種感覺很過癮。

    「老哥,這拍的夠麼?」林曉玲擔心道。

    「你拍了一天的時間,只要從裡面剪出60分鐘,就算是不剪輯,直接交上去也行,要真拍的太好了,主考官就該懷疑是不是你拍的了。」林子軒回答道。

    「還是剪一下吧,情節緊湊點,中間有好多四處亂跑的畫面,還有被人罵的地方,我看起來好傻。」林曉玲不滿道。

    「那你找馮哥吧,讓他幫你剪一下。」林子軒安排道。

    在華國,藝考一般放在五月底,高考是在七月初,時間上完全來得及。

    拍完這部紀錄片,林曉玲在劇組的實習生活就要結束了,接下來的四個月她要進入補習班,全力備戰高考。

    不要專業課考試過了,高考成績卻沒考過,那就鬱悶了。

    馮曉剛現在是林子軒的助手,或者說是中心的藝術總監,平時負責各個劇組的監管工作,下半年會拍攝一部戲,目前正在攢劇本。

    經過《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後,他對電視劇提不起太大的興趣,覺得沒挑戰了。

    正如他當初在紐約說的那樣,過了這道坎,他有信心多了。

    馮曉剛幫林曉玲剪片子,這有點大材小用了。

    其實,隨便找個剪輯師都行,不過林子軒信任馮曉剛,他想看看馮氏風格的紀錄片,同時也讓林曉玲跟著學著點。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同樣的拍攝素材,導演通過剪輯能表達出不同的意味來。

    馮曉剛剪輯出來的這部《京城的風很大》諷刺意味很濃,他把鏡頭對準了人物,凸顯了這些人回答問題一瞬間的表情,有一種黑色幽默的感覺。

    如果是林子軒來剪輯的話,會更為看重人生百態和此時此刻京城的生活,更具有溫情。

    林曉玲喜歡表現真實,追尋每個人背後的故事。

    這同樣代表著他們各自的性格。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5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路在何方

    三月底,林子軒前往花城。

    他是和京城電影製片廠的人一起走,同行的還有葛尤和徐繁,馮曉剛沒有去。

    自從知道張億謀的電影會參加這一屆的金牛獎,電影圈裡不少人對獲大獎都不抱什麼希望了,這是明擺著的事兒,這一屆張億謀肯定是大贏家。

    否則金牛獎組委會把張億謀的電影加進來,又不給人家獎項,那就太不地道了。

    既然想借助張億謀的名氣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就要給人家甜頭。

    金牛獎是專業獎,不參考觀眾意見,是一幫電影專家評選出來的獎項。

    很難說公平不公平,事實上,任何電影獎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只能說是相對的公平。

    看過這一屆金牛獎的提名名單,各種獎項的歸屬不用評委,圈內人基本上都能猜個**不離十,太陽底下就沒有新鮮事。

    林子軒和馮曉剛因為《大撒把》獲得了最佳編劇的提名,然而同樣獲得最佳編劇提名的還有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滿滿的主旋律。

    評委對人物傳記類電影的偏愛眾所周知,林子軒和馮曉剛又是電影圈的新人,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馮曉剛不想去花城的原因。

    都想當主角,誰願意陪跑啊!

    他們還好些,幕後人員得不得獎影響不大,又不靠這個吃飯。

    徐繁最鬱悶,作為剛出道的新人演員,主演了第一部電影,幻想著能拿到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獎項,多麼完美的畫面。

    如果她真的拿到了這一屆的最佳女主角,從此星路平坦,人生無憾。

    可惜半路殺出來一個鞏莉,徐繁就算再自信也知道這次鐵定沒戲了,只能是鞏莉的陪襯,這事擱在誰身上都不好受。

    不過人生就是如此,沒人能預料到今後會發生的事兒,碰到高興的事不要狂喜,碰到糟心的事也不要難過,都坦然面對。

    作為一部小眾的文藝片,《大撒把》能夠獲得這麼多提名已經算是勝利了。

    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共五項提名。

    這和電影的主題有很大的關係,出國潮的話題還在持續,《京城人在紐約》在各省市電視台的第二輪播出已經結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的數據,二月份辦理出國手續的人明顯下降,預計未來半年華國將進入一段出國的低潮期,華國人對於出國更為理性了。

    《大撒把》能獲得這麼多提名估計和社會影響有關,或者說是被上面看重的結果。

    這次京城電影製片廠去的人不多,就是製片人和導演,加上林子軒也就六個人。

    他們對獲獎同樣不抱什麼希望,只有葛尤的機會最大,這是因為張億謀的那部電影沒有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一行人從京城坐火車去花城。

    京影廠是國有單位,出差報銷都有一定的限額,這不是說他們坐不起飛機,而是覺得沒希望拿獎還是不要太招搖的好。

    他們開玩笑的說,咱們坐火車去,要是能拿到大獎,就坐飛機飛回來。

    「以後國產電影不好拍了,要票房沒票房,要獎項沒獎項,拍一部賠一部,誰還去拍啊。」京影廠的製片人感歎道。

    這話有點誇張了,卻也說明了國產電影遭遇的困境。

    這時候的國產電影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宣傳性質的電影,比如戰爭題材和謳歌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物,也可以說是主旋律電影。

    還有一類像是《頑主》和《大撒把》這樣帶有文藝性質或者娛樂性的小眾電影。

    張億謀拍攝的合拍片由於使用的是國外資金,一般不算在國產電影裡面,這就是以往金牛獎不把合拍片納入評獎範圍的原因。

    這樣的國產電影很難吸引各年齡層的觀眾進入影院看電影。

    《大撒把》的票房不錯,至少是賺錢了,其他國產電影就不好說了,以前國家還能通過行政的手段組織單位職工和學校學生進入電影院。

    現在市場放開了,老百姓的娛樂方式豐富起來,從香江流入的錄像帶受到歡迎。

    無論是金牛獎組委會想提升自身的影響力還是總局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影視行業,都是想要解決國產電影的困境,繁榮華國的電影市場。

    京城電影製片廠的人倒不是埋怨張億謀搶走了原本屬於他們的獎項,只是對國產電影的未來有點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走。

    在林子軒看來,國產電影之所以沒票房,老百姓不愛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華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電影。

    深刻的藝術電影好不好,當然好,就是老百姓看不懂,不買賬,你原本就不是拍給老百姓看的,就不能埋怨老百姓的欣賞水平太低。

    大部分觀眾看電影是為了娛樂,而不是接受精神洗禮。

    不過,這些話他不會說出來,這時候的華國電影人還充滿著理想和堅持,走在藝術電影的大路上,他們不大看得起香江的娛樂電影,認為那是瞎胡鬧,沒有邏輯和劇情,就是東拼西湊的低俗笑料,太過粗鄙和庸俗。

    在華國電影圈談論香江的商業片會被人鄙視,覺得那是不入流的電影。

    其實,他們弄錯了一個概念,商業片不是搞笑片。

    商業片指的是大投資、大導演、大明星的大製作,在題材和內容上迎合大眾的口味和欣賞水平,以票房盈利為主要目的。

    按照這個標準,《京城人在紐約》就是一部商業化的電視劇。

    葛尤沒有參與討論,他現在就在張億謀的劇組裡,說什麼都不合適。

    金牛獎原本是華國電影圈自娛自樂的獎項,大家辛苦一年,頒個獎安慰一下,回去單位還會發獎金,每個人都高高興興的。

    每年的獎項基本上都被華國的幾大電影製片廠瓜分。

    這一次突然放進來一隻大鱷,競爭是有了,但差距太大,談不上競爭,而是被碾壓了。

    而且,華國電影還要和世界電影接軌,就以華國電影目前的製作水平,差距就更大了,此時不少有遠見的電影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華國電影的出路在何方。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氛圍

    對於國產電影的出路,葛尤的想法很簡單。

    「這太複雜了,是你們這些人該考慮的事兒,我把戲演好就成。」葛尤一臉淡定的說道。

    「葛老師,你這是逃避問題啊。」徐繁說笑道。

    他們在《大撒把》裡演對手戲,彼此熟識,當時徐繁是第一次演電影,有點緊張,葛尤就慢慢引導,讓徐繁放鬆下來,找到狀態。

    這樣的次數多了,徐繁就稱呼葛尤為葛老師,既是表示尊重,也是覺得親切。

    葛尤平時安靜,不過挺好說話,他喜歡和別的演員交流,但不怎麼願意指導別人演戲,他的表演方式是他自個琢磨出來的,不知道是不是適合別人,別把人給指導壞了。

    徐繁可是京城戲劇學院畢業的話劇演員,科班出身,學校裡教的有一套表演方法。

    葛尤擔心要是弄衝突了,把個演戲的好苗子給毀了,那罪過就大了。

    「這是實話,咱們演員的本職工作就是演戲,國產電影的出路那是上級領導要琢磨的事,想那麼多沒用。」葛尤不緊不慢的說道,「其實,這事應該問小林,他寫個本子在香江票房過三千萬,這要是在國內還得了。」

    「別拿我說事啊,香江和內地的市場不一樣,商業片的票房都那麼高。」林子軒解釋道。

    「那片子我看了,不能說是商業,挺好一故事。」葛尤評價道,「咱們國內就需要這種觀眾愛看,又有意思的片子,這樣的片子多了,市場不就有了。」

    葛尤年前剛拿過電視金鶯獎的最佳男主角,過了一個年又要拿電影金牛獎最佳男主角了。

    雖然還沒有確定,但和其他片子的提名演員相比,葛尤的勝算很大。

    再說了,不能給《大撒把》五個提名,最後一個都沒撈著吧,大家把希望放在葛尤身上。

    兩年前,葛尤憑著《頑主》獲得金牛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最後沒能獲獎,這一次直接拿男主角,他現在挺放鬆,拿獎這種事,拿的多了,也就習慣了。

    六個人在火車上閒聊,睡了一覺,就來到了花城。

    這時候的花城,不冷不熱,溫度適宜。

    這是林子軒第二次來花城,感覺上像是完全變了一個模樣,火車站擴建了,車站裡到處是操著各種口音,背著行李的年輕人。

    自從《外來妹》播出後,南下打工成為了一種潮流,和下海經商一樣。

    花城和鵬城是打工者的首選,這裡的工廠每天都在招人,源源不斷的人口湧入到這座城市之中,他們在這裡追尋夢想,也將品嚐到苦澀。

    林子軒事先聯繫了陳常樂,作為朋友,來花城要是不招呼一聲就太見外了。

    陳常樂早就不開麵包車了,而是換了一輛高檔的商務車。

    花城人比北方人精明,膽子更大。

    當京城演藝圈的人還在考慮要不要離開體制,自己創業的時候,陳常樂已經從花城電視台離職,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

    以他在花城電視台經營的關係,拍攝的電視劇不愁賣不出去,他在花城的影視圈也是一號人物,想要發財並不是難事。

    這一次,陳常樂沒有鼓動林子軒來花城發展,因為林子軒的身份不同了。

    拍攝《外來妹》的時候,林子軒只是一個稍微有名的編劇,現在林子軒不僅是製片人,還是一家電視劇製作單位的主管。

    一路上,林子軒從打開的車窗聽到街道兩旁傳來的歌聲,有些熟悉。

    「花城電視台已經播出《海馬歌舞廳》了?」林子軒詢問道。

    「這部電視劇在花城很火,收視率很高,這次算是賺到了,我記得徐小姐也有出演,等下當心會被認出來。」陳常樂玩笑道。

    《海馬歌舞廳》是林子軒在金鶯節賣給陳常樂的電視劇,這部和《編輯部的故事》類似的電視劇總共賣給了全國31家電視台,賣得非常好。

    那些電視台就是看中了這部劇的市場潛力,希望能成為第二部《編輯部的故事》。

    藝術中心拍攝的電視劇質量上有保障,上次中心製作部主任張建功針對《海馬歌舞廳》的劇情提出了一些建議,林子軒讓製作人員改了。

    即便如此,這部劇在華國電視台內部審查時仍然存在分歧,暫時沒能在華國電視台播出。

    地方電視台沒有顧慮,多家地方台都在播出這部劇,受到觀眾的喜愛。

    從各家電視台反饋回來的消息看,這部四十集的電視劇就算是不能達到《編輯部的故事》那樣的影響力,成為經典,也能紅極一時。

    「有沒有批評的聲音?」林子軒擔心道。

    「這我還真不知道,我都不在電視台了,要不我幫你問問?」陳常樂搖頭道。

    「還是算了,沒事就好。」林子軒擺擺手,婉拒道。

    陳常樂把林子軒一行人安排在白雲區的一家酒店,這裡靠近金牛獎的頒獎地點,住著不少華國的演藝人員,安保措施很到位。

    花城娛樂圈的氛圍和內地不同,受到香江的影響,記者更為自由和大膽。

    為了拍攝到想要的畫面,他們會追著採訪,話題的尺度比較大,很多都涉及到個人**,娛樂雜誌在花城很受讀者的歡迎。

    葛尤一出現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尤其是和徐繁在一起。

    徐繁雖然沒有鞏莉的關注度高,畢竟也是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人選,能夠製造話題,比如問徐繁有沒有信心勝過鞏莉。

    無論徐繁怎麼回答,記者都能解讀成徐繁對鞏莉的不滿。

    一時間,拍照的、採訪的記者都湧了過來。

    還有守在酒店旁邊的追星族,是一群年輕的男女。

    這兩年,華國國內出現了成規模的追星族,還仿照香江成立了各種歌迷和影迷的聚會組織,內地的追星族就是從追捧香江的「四大天王」開始的。

    徐繁沒經過這樣的陣仗,有點慌亂。

    林子軒帶著徐繁走進酒店,剩下的事情保安會解決,至於會不會被解讀成耍大牌,那就是記者的事情了。

    「和咱們那邊一點都不一樣,這兒的人太瘋了。」徐繁心有餘悸的說道。

    在京城,記者採訪都是預約好的,問的問題也中規中矩,大家守著底線,有著默契。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6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明星

    喧鬧了一番,幾人在酒店住下,都是普通的標間。

    作為女同志,徐繁自己住一間,林子軒和葛尤一間,京影廠的三人住一間。

    房間是陳常樂事先預定的,房費還是要京影廠的人來付,這是公費出差,可以報銷。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身心疲憊,在酒店隨便吃了點東西,大家各自休息。

    林子軒和陳常樂約好明天聚聚,他在花城大概會呆上三天左右,然後就去香江,時間上很寬裕,不是那麼趕。

    第二天,吃過早飯,林子軒出門和陳常樂見面。

    由於記者的原因,葛尤和徐繁都沒有外出的打算,就想在酒店等到頒獎禮開始,葛尤是不喜歡鬧騰,徐繁是有點被嚇到了。

    林子軒從三樓下來,電梯門打開,就聽到樓下的嘈雜聲。

    他站在電梯門口,看到記者們圍著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正在採訪和拍照,這個架勢比昨天葛尤來了還熱鬧,都有點瘋狂了。

    這女人林子軒知道,電影雜誌上常見,正是華國的大明星鞏莉。

    鞏莉去年在歐洲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女主角,還參加過美國奧斯卡的頒獎禮,在歐美影壇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是貨真價實的國際明星。

    她的出現自然引起了媒體的轟動,她可是這一屆金牛獎最大腕的明星。

    和徐繁的表現不同,鞏莉是見過大世面的,面對記者侃侃而談,回答的滴水不漏。

    這就是一種氣場。

    她同樣是京城戲劇學院畢業,比徐繁早了兩年,算是同門師姐,在戲劇學院的圈子裡,鞏莉一直都是陳曉藝這幫學妹的榜樣。

    林子軒對鞏莉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和張億謀的感情糾葛,他也有著一顆八卦的心。

    這件事在華國傳了好些年,其中的曲折離奇都夠拍成一部電影了。

    由於大廳裡擠滿了人,林子軒也走不出去,只能在電梯口等著,看著酒店保安努力的把記者和鞏莉分開。

    鞏莉回答了幾個問題,在保安的護送下來到電梯口,林子軒站在一旁。

    兩人就這麼錯身而過。

    林子軒走出酒店,前往陳常樂的公司。

    陳常樂開的影視公司就叫做常樂影視製作公司,主要業務是影視劇的策劃和製作,也包括廣告和歌曲短片的拍攝。

    註冊資金只有十萬,員工不到十個人,包括一位導演和兩位編劇,其他都是業務人員。

    陳常樂做了這麼多年的製片人,投資商相信他的能力,拉投資拍攝影視劇,都是他以前就干的活,不同的是他現在是老闆了,賺了錢是自己的。

    這就是小型影視公司的經營模式。

    陳常樂之所以對林子軒這麼親近,有以前的交情,同時也是想借助林子軒的能力。

    在花城不缺少資金,缺少的是創意和故事,當然,如果想把電視劇賣給華國電視台,他也要走林子軒的關係。

    「陳哥,你這麼弄一年能賺多少?」林子軒詢問道。

    兩人的關係還行,這麼問倒是不顯得唐突,他比較好奇這種小公司的盈利能力。

    「做生意有賠有賺,這一單賠了,下一單就賺回來了。」陳常樂回答道,「我估計一年收入五十萬不是問題,要是賣得好,就是一輛高級轎車,這還要林老弟你多多指點。」

    「既然陳哥你看得起,那我就隨便說說,我覺得陳哥你可以投資情景喜劇,你看過《我愛我家》沒有?這就是低投資高回報的例子,咱們拍攝生活在花城的一家人,家長裡短的故事容易引起本地人的共鳴。」林子軒建議道,「本子裡還可以加入一個外地打工者的角色,和本地的姑娘戀愛了,家裡人反對,但姑娘卻認準了,這樣就有了矛盾衝突和喜劇效果。」

    「這個想法好,演員固定,沒有大場面,還能不斷的拍續集。」陳常樂贊同道。

    在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我愛我家》今年拍攝到第三部了,像這類電視劇只要本子好,演員的演技精湛就能一直拍下去,陪伴一代人成長。

    最關鍵的是收視率有保障,不愁銷路,華國電視台已經預定了第三部。

    自從《我愛我家》播出後,情景喜劇的概念在華國電視圈被人熟知,也有製作單位進行模仿,可製作出來的效果並不好。

    有的是人物形象太單薄,有的是劇情太粗糙,或者演員不入戲。

    一部電視劇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原因,林子軒只是提出一個建議,能不能拍好還是要看陳常樂的能力,這點林子軒就沒辦法了。

    其實,陳常樂也能想到,現在的影視圈缺少創意,但不缺少模仿。

    只是他下不了決心,聽了林子軒的話才放下心來,這就是對成功者的信任,林子軒在電視劇上沒失過手,說出來的話才可信。

    林子軒也就是提提建議,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會幫著弄本子,他沒那個時間。

    中午陳常樂請客,隨後送林子軒回酒店。

    回到房間,林子軒發現鞏莉正在和葛尤聊天,徐繁也在場。

    鞏莉和葛尤馬上要到魯省拍戲,在《活著》中扮演一對夫妻,兩人以前就認識,徐繁和鞏莉是一個學校畢業,也能扯上關係。

    雖然在這屆金牛獎上兩人是競爭對手,但在這個圈子裡,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沒什麼好計較的,否則真的就計較不完了,累著自個。

    「這是小林,《活著》就是他寫的。」葛尤簡單的介紹道。

    「你好,你的小說寫的真好,我都看的哭了。」鞏莉起身伸出手,和林子軒握手。

    她的聲音清脆,話語中帶著客套,眼神倒是有點真誠。

    「那是我的榮幸,張導來了麼?」林子軒客氣道。

    「張導還在周村忙著,沒時間過來,就我和製片人來了。」鞏莉回應道。

    大家說了幾句閒話,鞏莉就離開了,看得出,她對不熟悉的人抱著提防心理。

    「葛老師,和鞏姐演對手戲感覺怎麼樣?」徐繁好奇道。

    徐繁這麼問其實存著比較的心思,她和葛尤演對手戲明顯有壓力,如果鞏莉能讓葛尤感覺到壓力,那說明她和鞏莉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怎麼說呢,還沒真拍,也就是排演了幾次,互相學習吧。」葛猶如此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7
第一百六十四章 邀請

    葛尤這麼說就表明他面對鞏莉的時候壓力不大,沒什麼心理負擔。

    此時鞏莉已經是國際大明星了,葛尤才主演了一部小眾電影,算是電影界的新人,兩者無論是名氣還是片酬都差距不小。

    這就很容易造成一方被另一方的氣場鎮住的狀況,也就是壓戲。

    如果是姜聞和鞏莉演對手戲,就不存在這種情況,這也是當初張億謀猶豫的原因。

    這可是一部大投資的片子,他不想出現任何的意外,後來在林子軒的推薦,以及葛尤自身的努力下才得到了張億謀的認可。

    《活著》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富貴一個人的故事,其他人都是配角。

    張億謀在改編的時候加重了鞏莉的戲份,和葛尤有大量的對手戲,這麼做可以理解,畢竟鞏莉在西方影壇有很高的知名度。

    想讓《活著》引起西方片商的關注,賣個好價錢,鞏莉的戲份不能少。

    葛尤有個好處,那就是心態好,放鬆,他為這個角色做了大量的功課,心裡有底氣。

    有底氣就不會緊張,也就沒有壓力,可以坦然的和鞏莉對戲。

    「張導沒過來,那是不是最佳導演咱們也有希望了?」林子軒轉移話題道。

    這是個很明顯的信號,一般來說,對於得獎的人員組委會都會打電話通知本人來到現場,除非是實在太忙,否則沒有理由不過來。

    張億謀的新片還沒有開拍,來領獎的時間還是有的,要麼是他不在乎這個獎項,要麼就是評委們搞了平衡,沒有把最佳導演給張億謀。

    金牛獎搞平衡不是一次兩次了,有時候為了皆大歡喜還會出現「雙黃蛋」的情況。

    這就是華國電影圈的現狀,人情因素太重,缺乏公正性。

    張億謀的缺席對其他被提名的電影導演來說是個好消息,至少心裡有了盼頭。

    林子軒給慕姍姍打了電話,聊了在花城的遭遇,提到了鞏莉,他提到鞏莉倒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提出一個設想。

    慕姍姍主持的《文化訪談》經過第一期的熱播之後,處在一種不溫不火的狀態。

    主要還是華國當下的大環境,太過尖銳的話題不能講,在選題上的限制很大,尤其是在華國電視台,自由度很低。

    如果像在國外那樣可以隨意抨擊各種社會問題,絕對火爆。

    再說,這檔節目面對的觀眾群體有限,收視率不高也在意料之中。

    林子軒想了一些辦法,比如邀請一些社會知名人物,企業老總和各類明星等等。

    其中一期《文化訪談》邀請了華國男足國家隊的主教練,一位叫做施拉普納的德國人,這位洋教練去年帶領國家隊打入了亞洲杯的半決賽,算是國足取得的好成績。

    在去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他的一根白頭髮拍賣出了5萬元,成為焦點人物。

    面對慕姍姍的採訪,施拉普納認為他可以帶領華國男足衝進世界盃,拿到入場券,實現華國國家隊零的突破,從而創造歷史。

    林子軒對此雖然持懷疑態度,但這一期的收視率很高,球迷的反響很熱烈,證明了邀請話題人物的可行性。

    藥企的石總也在《文化訪談》上講了他的多元化發展戰略,還有一家保健品企業姓史的老總,談了他的營銷模式。

    這些話題人物和企業家的出現不僅拉動了收視率,還提高了《文化訪談》的檔次。

    不過老百姓最感興趣的還是娛樂明星。

    當然,不是哪個明星都能上《文化訪談》,那就成了一檔娛樂節目,只有那些在行業內有巨大影響力,有代表性的明星才行。

    或者是一部大火影視劇的主角,可以透過明星和影視劇來談文化,而不是專注於八卦。

    鞏莉自然符合要求,而且她馬上就要拿到金牛獎的最佳女主角了,這也是一個噱頭。

    「邀請她?很難吧,咱們和她沒什麼交情。」慕姍姍猶豫道。

    「我先提一下看看她的意思,要是她願意,你們欄目組再聯繫她好了。」林子軒建議道。

    對於能上華國電視台的節目,一般演員都不會拒絕,但也會有例外,有些演員就是不喜歡曝光,保持神秘和低調,在這個年代並不少見。

    「那好吧,實在不行就算了,我找劉姐也行。」慕姍姍提出了另一個人選。

    劉曉青倒是沒問題,大家熟悉,沒什麼拘束,她對這種節目不牴觸,喜歡露面。

    「聽你的,我就試試,不行就算了。」林子軒答應道。

    林子軒就在酒店房間裡打電話,葛尤躺在床上看雜誌,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小慕那節目反響不錯,報紙上都誇呢,也邀請我去一回唄,上回就聽說曉剛和姜聞出風頭了。」葛尤開玩笑道。

    「咱們這關係還用邀請啊,啥時候想去都成,尤哥你還是安心拍戲吧,等需要你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再說不遲。」林子軒回應道。

    他知道葛尤是想幫忙呢,不過這事又不急,他也是碰到鞏莉了才有了這個想法。

    「行,有事你言語一聲。」葛尤放心道。

    與此同時,陳常樂在公司裡召集員工,買了錄像帶,一起觀看《我愛我家》這部電視劇。

    看完了三集,停下來提出了要拍攝家庭情景喜劇的項目,並把林子軒的設想說了出來。

    在林子軒的設想中,這部劇要以花城本地的一戶大家族作為主體,從家長到子女每個人物都要有不同的性格,有的貪財吝嗇,有的精明雞賊,有的單純可愛。

    這些性格要符合花城人的特點,這樣才能引起觀眾共鳴。

    至於外來者,可以是男是女,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試圖融入到花城本地的生活之中,由於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等等問題,會產生很多矛盾和笑點。

    這其實就是目前花城的真實生活,隨著外地人的湧入,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

    不用怎麼編劇,就把身邊生活中發生的故事拿出來改編一下就好了。

    整體的風格應該以溫馨笑鬧為主,還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觀眾笑過之後能明白一些生活中的道理,這樣就和單純的搞笑故事拉開了檔次。

    陳常樂和公司的員工集思廣益,進行頭腦風暴。

    討論了一個下午,人設和故事還沒搞定,不過把名字定了下來,叫做《外來媳婦本地郎》。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8
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名女人更難

    相對於林子軒他們住在酒店三樓的標間,鞏莉住在六樓的套房裡。

    她是金牛獎組委會特邀的嘉賓,會參與一些宣傳活動,組委會要借助她提升人氣,這也是國際明星應有的待遇。

    電影節和電視節明顯不同,花城比杭城風氣開放,顯得更為隆重。

    不是說你過來領完獎就沒事了,主辦方還會舉辦一些採訪交流活動,比如電影論壇一類的,談談目前國產電影的現狀,以及和世界電影的距離。

    這是借鑒國外電影節的模式。

    比如在法國的戛納,除了頒獎還有各種電影研討會,更是一個全球性的電影交易平台。

    華國電影想要和世界電影接軌就要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否則永遠只能是自娛自樂。

    從今年開始,總局籌劃了一個推廣宣傳華國電影的一攬子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在華國舉辦各種電影節,以吸引世界各國的電影參賽。

    滬城國際電影節是其中的重點。

    滬城作為華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預備打造成華國的經濟中心,在那裡舉辦國際性的電影節最為合適,這是華國電影和世界電影接軌的開端。

    在北方的春城會舉辦春城電影節,在京城,有京城大學生電影節等等。

    1993年,是華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一年,雖然這個過程很艱難,就算你舉辦了電影節,人家來不來還是一回事,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對華國的電影行業來說,這件事有利有弊。

    民營資本的進入讓電影市場變得活躍,電影節可以增加影片的曝光機會,當然市場開放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競爭。

    總局一方面想提高國產電影的競爭力,一方面又嚴格管控著拍攝題材,在審查上不放鬆。

    這是一個矛盾而混亂的年代,想要往前走,卻不知道該怎麼走,只能不斷的摸索。

    作為這一屆金牛獎有五個提名的熱門影片,《大撒把》劇組同樣被安排了一次採訪活動,採訪的地點就在花城電視台的演播廳內。

    林子軒隨同前往,負責雙方的溝通。

    拍攝《外來妹》的時候,他就住在花城電視台的招待所裡,認識不少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懂得幾句粵語,不至於鬧出什麼誤會來。

    這時候國內的演員沒有經紀人,也沒有助理,有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

    有了林子軒的從中協調事情好辦的多,哪些問題不能問大家事先說好,免得尷尬。

    比如,葛尤不喜歡被問到家庭感情的話題,這屬於個人**,他覺得這和我做演員沒什麼關係,你就問我拍戲方面就行了。

    徐繁作為新人,難免會被拿來和鞏莉作比較,要和主持人協商好。

    他們到花城電視台的時候,前面一輪採訪還沒有結束,採訪的主角正是鞏莉,幾個人就在外邊的一間會客室等著。

    鞏莉雖然在國外拿了不少獎項,但這還是第一次獲得國內金牛獎的認可。

    她既然來了,那就沒有懸念,就是這一屆的最佳女主角了,所以花城電視台格外的重視,能夠採訪一位國際影星的機會可不多。

    鞏莉在香江拍過電影,對粵語不陌生,還會說上幾句,演播廳內的氛圍不錯。

    「鞏姐真是天生的影星。」徐繁感歎道。

    在這個年代,鞏莉的確是華國很多男人的夢中情人,也是不少導演眼中的繆斯女神。

    沒過多久,鞏莉的採訪結束,輪到了《大撒把》劇組。

    林子軒沒有參與,這次採訪屬於娛樂性質,話題主要是針對演員,對於幕後主創沒什麼興趣,跑過去也就是露露臉。

    鞏莉和葛尤打了招呼,看到林子軒站在演播室門口,稍微停頓了一下,沒有立即離開。

    「你怎麼不過去啊?」鞏莉好奇道。

    「我不是演員,這採訪沒多少內涵,意思不大。」林子軒解釋道。

    鞏莉點點頭,這符合她的認知,她對林子軒不太瞭解,把林子軒定位在作家這個層面。

    為了拍攝《活著》,她看過小說,覺得寫的很好,至少很感人,也很壓抑。

    她和張億謀關係密切,張億謀對這部小說評價很高,所以在鞏莉的印象裡,林子軒就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作家都有點清高,不參加採訪很正常。

    兩人不怎麼熟悉,沒什麼話題可聊。

    「鞏姐,華國電視台有檔《文化訪談》節目,你有沒有興趣參加?」就在鞏莉要離開的時候,林子軒開口邀請道。

    他其實想專門找個時間說這件事的,顯得正式些,現在剛巧碰到了,也就隨口說了。

    「《文化訪談》?」鞏莉似乎在回憶。

    「是我愛人剛開的一檔節目,叫慕姍姍,以前主持過《方大綜藝》。」林子軒介紹道。

    「《方大綜藝》的慕姍姍?我知道,她是你愛人啊?」鞏莉驚訝道。

    我們的保密工作做得有那麼好麼?

    其實是林子軒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除了他們小圈子裡的人和華國電視台裡的人之外,知道他和慕姍姍是夫妻的還真不多。

    他和慕姍姍的交際圈也就是在電視行業,和電影圈的交集並不大。

    在這個信息不怎麼通暢的年代,沒人關心你和誰是兩口子,他們倆又不是多大的腕。

    「我們都結婚快兩年了。」林子軒承認道。

    「那恭喜你們啊,過兩天我要回京城一趟,你讓你愛人找我好了。」鞏莉答應道。

    她答應的有點勉強,臉色不怎麼好。

    林子軒想了想,醒悟了過來,這麼**裸的曬幸福有點不好啊。

    這一年,鞏莉二十七歲,雖然依舊年輕貌美,但在這個時代人的觀念中算得上是大齡女青年了,她和張億謀的感情一直磕磕絆絆。

    張億謀和前妻五年前就離婚了,他的前妻在去年出版了一本書,認為正是鞏莉的介入導致了她家庭婚姻關係的破裂,這讓鞏莉頓時成為了媒體的焦點。

    這不是最讓鞏莉糟心的地方,最讓她糟心的是張億謀一直都沒有提出和她結婚的事。

    林子軒望著鞏莉離開的背影,想起了劉曉青說過的一句名言。

    「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8
第一百六十六章 組團忽悠

    金牛獎頒獎典禮的當天,劉曉青和姜聞坐飛機趕到了花城。

    他們都是受到金牛獎組委會的邀請,組委會想把這一屆頒獎典禮辦的紅紅火火,自然少不了這些華國的大明星,怎麼著也要顯得星光璀璨才夠檔次。

    這些明星只是參與,又拿不到獎,不會提前過來,不耽誤頒獎典禮就行。

    林子軒和兩人在酒店會面,三個人明天會一起前往香江,為《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影片尋找投資商,爭取今年夏天開機。

    姜聞終於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把整個故事變成了一部青春懷舊的電影。

    林子軒翻看著最新的劇本,比剛開始的本子厚了一倍,劇情寫的非常細,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幅畫在腦海裡流淌一樣,不過裡面還是有一些違禁的鏡頭。

    比如劇本中對女主角的身體有不少細膩和裸露的描述,拍攝出來的效果可想而知。

    姜聞似乎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心中的**和不滿,就算是一部青春片,他也要拍出不一樣的感覺來,對這部電影他是費盡心思了。

    「我和香江的不少朋友都打了招呼,咱們過去一個個的談。」劉曉青交待道,「不過香江的那些人看重利益,喜歡投資商業片,咱們這片子太文藝了。」

    「跟他們侃唄,就說咱們這是一部尺度很大的愛情電影。」姜聞玩笑道。

    「那些人可不傻,看你的劇本就知道了。」劉曉青分析道,「這片子裡沒有大明星,你還是第一次做導演,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掏七八百萬港幣可不容易。」

    「劉姐找的是哪些人?聽說香江的娛樂圈有點亂,都有幫派參與。」林子軒擔心道。

    「放心吧,那些人我躲他們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找他們,我找的都是做正當生意的。」劉曉青解釋道,「到時候這樣,小林你是製片人和編劇,咱們拿張億謀正拍的《活著》說事,那個本子也和你有關,有香江和寶島的資金,投了300萬美金,咱們這片子就先要150萬美金,再慢慢談。」

    看得出,劉曉青還真有點商場女強人指揮若定的架勢。

    在她的安排下,林子軒負責侃劇本,把自己說成是著名文學家,內地第一編劇,什麼張億謀啊,香江的杜奇峰啊,都向他要劇本,搶手的不得了。

    姜聞負責侃電影的拍攝和對未來的暢想,用專業術語糊弄他們,還要提起參加什麼電影節啊,獲得大獎啊,反正怎麼美好怎麼聊。

    姜聞一向自信十足,聊著聊著估計他自己都相信了。

    劉曉青負責拉關係,談交情,幫兩人打圓場,她在香江的知名度很高,拍過幾部電影。

    三人的目的就是組團忽悠香江人,把資金給弄回來。

    他們知道難度不小,在香江,投資千萬港幣的電影就算是大製作了,這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投資七百萬港幣,大型電影公司都要慎重考慮,何況是那些投資商呢。

    這些人對於內地的投資環境不太瞭解,難免會有顧慮。

    不過京城人侃大山那是從小就練就的,現在到了發揮所長的時候了。

    劉曉青暫時在徐繁的房間休息,姜聞則在林子軒的房間和葛尤閒聊。

    到了傍晚,大家早早的吃了晚飯,坐車去參加金牛獎的頒獎典禮。

    主辦方把場面弄得挺隆重,還鋪了紅地毯,雖然有點短,但像模像樣了,周圍不僅有花城本地的記者,還能看到幾個拍照的外國記者。

    鞏莉下車的時候,那些外國記者用英語一個勁的叫,真有點國際電影節的味道了。

    這一屆的頒獎典禮規格比去年那屆高出不止一個檔次,當然,花銷也會激增。

    有了這個榜樣,華國以後的頒獎典禮恐怕都要這樣的規模了。

    一行人在禮儀小姐的帶領下走進會場,找到座位坐下,劉曉青和姜聞是頒獎嘉賓,坐在不同的位置,等會還要到後台準備。

    林子軒和葛尤挺淡定,《大撒把》的導演有點緊張,張億謀沒來,他的希望很大。

    頒獎典禮正式開始,由於有現場錄像,大家都很嚴肅,不那麼隨意,這場頒獎典禮隨後會在花城電視台播出。

    沒有任何懸念,最佳女主角是鞏莉。

    鞏莉在台上說了一番感謝的話,台下的徐繁有點落寞,雖然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可心裡還是有點難過,笑得很勉強。

    「沒關係,以後有你上台領獎的時候。」林子軒安慰道。

    徐繁點了點頭,她相信了林子軒的話。

    這不是盲目的相信,在他們這個小圈子裡,林子軒說的話很有信譽,別人做不到的事,他往往能做到,葛尤就是最好的例子。

    比如現在,葛尤就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從跑龍套到電影金牛獎的最佳男主角,葛尤的演藝生涯在這兩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碰到了林子軒。

    林子軒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葛尤能夠成功是由於以前跑龍套的積累。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能把每個龍套跑好,認真琢磨,總會有取得成功的一天。

    葛尤在獲獎感言中提到了林子軒,提到了當初拍攝《頑主》的往事,提到了這些年的堅持,成功的時候說起過往艱難的時刻是一種值得驕傲的資本。

    「小林,再說一句。」葛尤下台,高興的說道。

    在拿到電視金鶯獎最佳男主角的時候,林子軒說過葛尤以後要拿電影類的獎項了,這句話沒想到這麼快就實現了。

    「尤哥,這是你第一座電影類最佳男主角,不過絕不是最後一座,以後會越拿越多,拿到手軟。」林子軒恭喜道。

    「承你吉言了,等回到京城我請客。」葛尤爽快道。

    林子軒不由得搖了搖頭,葛尤在京城請客肯定還是那個老地方,想宰他一頓都難。

    接下來《大撒把》劇組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張億謀的電影獲得了最佳影片,這就是搞平衡的結果,大家都不會太失望。

    這一屆金牛獎圓滿落幕。

    即便是拿了兩個大獎,京城電影製片廠的人也沒有坐飛機回去,還是選擇坐火車,不過京影廠的人很高興,請大家在酒店吃了一頓豐盛的宵夜。

    第二天,葛尤和徐繁返回京城,林子軒三人將前往香江,開始他們的忽悠之旅。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9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夥伴

    四月初,林子軒來到了香江。

    這時候從內地前往香江並不容易,要辦理通關證件,粵省本地人會方便一些,其他省份的人還要到派出所申請,進行身份審查。

    林子軒有金像獎的邀請函,理由充分,早就辦好了相關手續。

    劉曉青和姜聞是演藝明星,想找理由很容易,劉曉青是去香江一家雜誌社拍封面照片,姜聞則是參加一個電影研討活動。

    三人在中環的一家酒店住下,這家酒店靠近香江的蘭桂坊,那裡有不少酒吧和中高檔餐廳,是一個很適合談事情的地方。

    劉曉青打電話邀約投資商。

    在香江電影圈,除了那些實力雄厚的大電影公司,以及依附大電影公司的小影視公司外,還有一些較為自由的投資商。

    這些人要麼是圈外人,手裡有資金,認識電影圈的朋友,對投資電影感興趣。

    要麼是圈內人,懂得行情,遇到看好的片子就投資,這種操作方式比大電影公司要靈活。

    在香江,拍攝小眾的文藝電影一般都會找這樣的投資商,主要是那些大電影公司拍的都是商業片,香江電影就是商業片的天下。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定位是文藝片,即便他們自己說是商業片也要有人相信才行。

    劉曉青打了幾通電話,和投資商約好了見面時間,三人吃過飯,各自休息。

    此時離金像獎的頒獎典禮還有五天的時間,林子軒不急著和杜奇峰那些人聯繫,他來之前就打電話問過了,給他發邀請函只是出於禮貌。

    《阿郎的故事》在這一屆金像獎上得獎的呼聲很高,杜奇峰也因此躋身香江名導的行列。

    影片獲得成功後,電影公司想起了林子軒,在電影入圍金像獎的時候把他的名字和劇組其他成員一起報了上去,這樣金像獎的主辦方才給林子軒發了邀請函。

    林子軒對此並不意外,雙方本來就是一場生意,沒什麼交情可言。

    他這次來香江主要的目的還是拉投資,能拉多少投資就是多少,剩下的回去再說,內地的市場放開了,籌集資金要比以前容易許多。

    當然,這是指一兩百萬的投資,再多的話就不容易了,這時候在內地拍攝一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兩百萬左右。

    第二天,劉曉青先去忙工作,給一家娛樂雜誌拍封面。

    林子軒和姜聞在酒店裡琢磨著怎麼忽悠投資商,研究香江的投資商對什麼感興趣,兩人看著香江當地的報紙,隨意的聊著。

    「過幾年就要回歸了,他們應該對內地的政策有興趣。」林子軒猜想道。

    「不一定,我覺得這幫人喜歡八卦,你看香江賣的最好的都是八卦雜誌,咱們聊點京城圈子裡的事兒,糊弄他們。」姜聞提議道。

    「是聊真的還是假的?」林子軒詢問道。

    在京城,老百姓侃大山是一項喜聞樂見的活動,上到國家的大政方針,下到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聊上半天,其實沒有多少真話。

    而且,京城的百姓因為生活在皇城根,特愛聊國家大事,好像自己知道什麼驚天秘聞一樣,能把外地人說的一愣一愣的。

    實際上,那都是瞎忽悠呢,要是真的秘聞,還能讓他在胡同口瞎白活啊!

    「聊真的幹嘛,咱們說點他們想聽的唄,就說京城演藝圈的事兒,你是寫小說的,接下來是你的活了。」姜聞不負責任的說道。

    「那這樣,這個圈子以你們大院子弟為主,你們的出身在那兒擺著呢,有神秘感,肯定能唬住他們,這就是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包括各大電影廠、電視製作單位、電視台等等,都有咱們的關係。」林子軒接著說道。

    「過了,太過了,說的好像咱們能手眼通天一樣,那樣的話咱們還跑這來找投資啊。」姜聞搖頭道。

    「咱們還年輕,屬於邊緣人物,還沒混進核心層,只能出來跑投資了。」林子軒補充道。

    「這樣也行,不過也不能太邊緣,不然容易被人看輕,怎麼著也是有前途能上進的那種,要有光明的未來。」姜聞玩笑道。

    兩人在酒店裡瞎侃,等著劉曉青回來。

    到了晚上,三人在蘭桂坊的一家餐廳裡見到了第一位投資商,是位香江富商,看模樣就不差錢,富貴逼人。

    吃飯的時候大家隨意的聊著,吃完飯到一旁的酒吧裡談事情。

    原本談的不錯,只是當這位富商聽到一部文藝片要投資一百萬美金的時候非常驚訝。

    這時候,一美金兌換港幣是七塊八,一百萬美金就是七百八十萬港幣。

    在香江,一部文藝片的製作成本也就兩三百萬港幣的樣子,這相當於三部文藝片了。

    這麼大的投資,這部電影至少要兩千萬票房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但就算在電影行業繁榮的香江,也極少有文藝片能達到這麼高的票房,至於姜聞所說的歐洲市場,那更為不靠譜。

    除非是能在歐洲各大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才會賣個好價錢。

    姜聞是第一次執導電影,也沒有出名的演員出演,怎麼想都是一筆賠本的生意,香江人很精明,想從他們手裡弄到錢可不容易。

    接下來的兩天基本上是同樣的狀況。

    這些人願意投資小成本電影,姜聞的這個項目風險太大,成功率太低。

    他們來到香江的第四天,劉曉青約到了一位以前合作過的製片人,叫做聞雋。

    還是蘭桂坊的那間酒吧,四個人聊起了拍電影的事。

    聞雋替他們分析了目前香江影壇的形勢,從嘉和談到永勝,從獨立製片談到寶島的資金,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很難找到投資商。

    投資商投資電影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賺錢,所以他們願意投資商業片。

    藝術片也能賺錢,前提是要是張億謀那樣的導演,鞏莉那種國際知名的演員才行,《陽光燦爛的日子》不符合這個標準。

    一個新手導演帶著一群沒有名氣的演員,就算是劇本再精彩也沒辦法獲取投資商的信任。

    「其實,我們最想要合作的夥伴是你。」聽了聞雋的分析,劉曉青真誠的說道。

    這句話劉曉青這幾天說了不少次,每一次都是那麼的誠懇,絕對稱得上是華國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員之一。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39
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資未來

    這是林子軒三人商量後做出的調整。

    經過前面三天的接觸,他們發現直接和香江的投資商交流很難說服他們。

    一個是這部電影的確存在著風險,不被看好很正常,還有就是香江人有排外心理,不怎麼相信內地人,以及內地的投資環境。

    平時交談中可能看不出來,一旦牽扯到投資香江人就會極為謹慎。

    於是,他們改變策略,準備用香江人來說服香江投資商,這就需要一位可靠的人選。

    這個人要是個熟人,還要在香江的電影圈有一定的影響力,熟悉電影的投資和製作,只要全力說服這個人,事情就好辦了。

    劉曉青想到了以前有過合作的聞雋。

    聞雋最早出身於香江的一家電視台,後來進入電影圈,做過編劇和製片人,也做過明星的經紀人,在香江娛樂圈有一定的名氣。

    這個人腦子比較活,善於把握機會。

    他聽到劉曉青的話,有點驚訝,不過倒是沒有懷疑劉曉青和姜聞要坑他,這兩人都是華國的著名演員,還有一個知名的編劇,沒必要合夥騙他。

    他在考慮從中能得到什麼好處。

    香江回歸不可避免,華國國內的電影市場據說今年也放開了,允許外部資金進入,以後香江和內地電影圈的合作交流一定會更加頻繁。

    雖然香江娛樂圈的人對此持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聞雋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時機。

    他想和內地的電影人建立一種密切的合作關係,為日後早做打算。

    剛才姜聞和林子軒講了一些京城演藝圈的掌故,聞雋從中能夠聽出這兩人在京城影視圈的地位不低,姜聞是軍人家庭出身,林子軒年紀輕輕已經是一家電視製作單位的負責人了,還到美國拍攝了一部投資高達150萬美金的電視劇。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兩人在京城的背景很硬,關係很深,就算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也有不小的能量。

    他心裡這麼想著,卻沒有立刻答應。

    「劉小姐,你這可是為難我了,我到哪裡去找有錢的老闆啊。」聞雋推脫道。

    「你太謙虛了,以你在香江電影圈的地位,那些老闆都要來找你呢。」劉曉青恭維道。

    「好吧,我幫你們問問先。」聞雋勉強道。

    到這時候他還是沒有說死,留有餘地。

    告辭之後,聞雋回到家裡,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始打電話,最好查證的是《阿郎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確有林子軒的參與。

    他向在花城的朋友詢問,內地熱播的那部《京城人在紐約》投資規模和製作單位都沒錯,是林子軒和姜聞合作的電視劇。

    至於更深的信息他就查不到了,比如林子軒的岳父是文化部的官員。

    聞雋在京城還沒有那麼深的關係網,內地的信息還是相當的封閉,不是真正一個圈子的熟人不可能知道的那麼清楚。

    不過有了這些也就足夠了。

    聞雋下定了決心,作為一名製片人,他和不少投資商都很熟悉,對於這部《陽光燦爛的日子》他有自己的打算。

    這部電影的風險的確大了些,那就找人共同承擔風險好了,多找幾位投資商共同投資。

    他從和自己關係不錯的投資商中選擇了四個人,兩名香江人和兩名寶島人。

    「投資這部片子應該是划算的,姜聞是一位演技很好的演員,我相信也會是一位好導演,他在大陸很有名氣,劉曉青不用我說,你們都清楚,還有一位著名的編劇,在大陸的影視行業很有地位。」聞雋勸說道「我們出錢,就當不是投資這部片子,而是投資到這些人身上,以後肯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那資金怎麼監管?不能隨便他們用吧?」有位投資商疑問道。

    他對大陸的環境不放心,覺得這些人拿著錢會亂用掉,最終什麼都落不到。

    「這個請放心,我會擔任這部片子的監製,到內地幫著他們拍戲。」聞雋回答道。

    監製主要負責監督劇組的開支,協助安排日常事務,包括拍攝日程計劃和後勤保障等,和製片人有很大不同。

    在香江電影圈,監製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他能對導演的創作提出意見和要求。

    有了聞雋的保證,投資商放下心來,他們以前和聞雋合作過,相信自己人。

    除了一位寶島的投資商覺得風險太大退出外,另外三位投資商達成了合作協議,每人拿出大約三十三萬美金,總共一百萬美金,投資給姜聞的這部新片。

    他們對這部文藝片興趣不大,只是想藉機打通和內地的關係。

    這個關係可能現在用不到,但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拿兩三百萬港幣投機一次很划算。

    這筆錢不會一次到位,而是分批支付,這是擔心如果拍攝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夠及時撤資,不至於血本無歸。

    有了前期的資金,劇組就能籌備起來,挑選演員,盡快開機了。

    談好了這一百萬美金的投資,聞雋打電話給劉曉青,告訴她這個好消息,約好明天見面,簽署協議,明確投資商的收益和分配問題。

    電影雖然還沒有籌備,但以後的票房和版權的歸屬要先說清楚,這就是在商言商。

    而且,既然是合拍片還要成立一家香江的電影公司和內地的華國電影製片公司簽署協議。

    這種電影公司相當於皮包公司,在香江非常普遍,有時候拍完電影,大家分完帳公司就解散了,下次拍電影的時候再建一個新公司就是。

    在香江,一部電影就是一個商業項目,採用的是商業模式,不像內地電影廠拍攝電影採用的是行政模式,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華國電影想要和世界電影接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成了!一百萬美金!」掛掉電話,劉曉青興奮道。

    「看來咱們的策略奏效了,前幾天的路子走錯了。」林子軒判斷道。

    「聞雋是個好同志啊,可惜還是有點少了。」姜聞不滿意道。

    「你就知足吧,要求太多就把投資商給嚇跑了,不夠的咱們自己想辦法,你先做前期籌備吧,記著省著點花。」劉曉青叮囑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5:40
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

    事情能夠這麼順利和金像獎有很大的關係。

    香江電影金像獎不單純的只是一個頒獎禮,在此期間,香江大部分的電影從業人員都會參與,包括大導演和大明星。

    這自然少不了香江和寶島的電影投資商,他們會過來尋找投資機會。

    一部電影獲獎,導演和演員的身價倍增,和這些人交好很有益處,或許還會發掘一些有前途的年輕人,把這些年輕人培養成大明星也會有成就感。

    電影獎不僅僅是電影獎,還是一次電影行業交流的盛會,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就是國內為什麼要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節的原因。

    聞雋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投資商,敲定這筆投資,正是因為香江金像獎的舉行。

    這些投資商就在香江,正在尋找投資的機會,聽到聞雋的介紹,覺得可行就定了下來。

    這些人是電影行業的幕後推手,他們可以投資電影,也可以投資電影人,就看你有沒有值得他們投資的資格了。

    他們投資張億謀,那是覺得張億謀的片子能賺錢,投資姜聞,是看好姜聞未來的潛力。

    劉曉青畢竟是內地人,還是演員,認識的香江投資商有限,找的人都不怎麼靠譜。

    所以說,專業的事情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辦,他們找聞雋這步棋算是走對了。

    在蘭桂坊的一家高檔餐廳裡,林子軒三人和投資商吃了一頓午飯,席間這些投資商對京城演藝圈非常有興趣,旁敲側擊的打聽著。

    既然這三位投資商那麼的慷慨,林子軒和姜聞就陪著他們半真半假的侃著。

    在京城生活,誰還不認識幾個部門領導啊,就算不認識也聽說過一些軼聞趣事,挑幾件聊聊,忽悠這些香江人足夠了。

    怎麼說林子軒也被國家領導人接見過,這點底氣還是有的。

    在這個時代,香江人對內地的瞭解極為有限,尤其是京城,總給他們一種水太深的感覺。

    吃完飯,大家談起了正事,這個由林子軒負責。

    姜聞和劉曉青都是演員,對這方面不太熟悉,林子軒做過製片人,瞭解該怎麼操作。

    在國內的時候,他詢問過張億謀。

    對於這種合拍片,投資人的權利很大,導演只相當於給他們打工,他們會委派一個人做代表監督整個劇組,也就是監製。

    張億謀是大導演,擁有極大的自主權,不過監製為了市場有權對劇本提出修改意見,以及在後期製作中擁有最終剪輯的權利。

    在內地是導演中心制,以導演為主。

    在香江和好萊塢這種商業化運作的地方,導演的權利很小,投資方才是主導者,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本讓投資方讓步,姜聞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林子軒無意改變這種模式,他也改變不了。

    這是一個商業社會,國產電影想要走出去,和世界電影接軌,先要學會適應規則。

    他要做的是盡力為姜聞爭取電影製作時的主導權,拍一部他想拍的電影,當然還有導演的酬勞,這個也必須爭取。

    作為一名新手導演,沒必要談什麼票房分成,那不現實,投資商也不會答應,像這種文藝片賣的是版權,沒有人會看好票房成績。

    在這個時代,國內的導演都是拿固定片酬。

    張億謀拍攝《活著》拿了80萬港幣,不過《活著》是大投資,張億謀是大導演,拿這種酬勞很正常,對於姜聞來說,林子軒認為15萬港幣很合適。

    這就是市場,片酬能體現一個導演的價值。

    姜聞倒是不怎麼在意片酬,他想的是電影能盡快投入拍攝,和投資商商談之後最後把姜聞的片酬定在了10萬港幣,林子軒作為編劇和製片人拿6萬港幣。

    聞雋對此表示同意,他明白內地不是香江。

    作為監製,他可以管理劇組,制定拍攝計劃,卻沒辦法協調京城各方面的關係,這種工作只能是京城本地人才能勝任。

    林子軒負責過一個150萬美金的大項目,作為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沒有問題。

    這些投資商對影片沒有抱太大希望,更多的是想和他們打好關係,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分歧不大,很快就取得了一致。

    這次商談只是達成了初步的意向,草簽了合作協議。

    第一筆三十萬美金的資金會很快到位,到時候聞雋會前往京城協助劇組的籌備工作。

    商談完畢,林子軒三人回到酒店,要了一瓶價格不菲的紅酒,他們到房間裡慶祝。

    「乾杯!」

    三支酒杯碰在一起,酒杯中的紅酒散發著誘人的芬芳。

    他們望著窗外夕陽的餘暉,以及夕陽下香江的高樓大廈,品嚐著紅酒,暢談著未來,似乎美好的生活就要來臨。

    在此之前,劉曉青和姜聞雖然演過不少電影,卻沒有從事過幕後工作,林子軒也是剛剛接觸電影行業,三人都算是新手。

    正是他們三個新手,拿著一份不怎麼靠譜的劇本,忽悠到了100萬美金的投資。

    這是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不管怎麼說,他們拿到了投資,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這部電影終於要開拍了。

    昨晚三人喝了不少紅酒,林子軒起的有些晚,劉曉青和姜聞已經出去了,估計是逛街了,他們晚上要參加金像獎的頒獎禮,明天返回京城。

    林子軒一個人在酒店裡發呆,腦海裡想著不少事兒。

    透過窗戶,能看到不遠處的蘭桂坊,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是人來人往,這幾天的經歷讓他見識到了香江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自己想要過這樣的生活麼?

    林子軒想了想,搖了搖頭,生活不只是有遠方的原野,還有家的牽絆。

    到了下午,劉曉青和姜聞回來,姜聞換了一身新西裝,看起來精神很多。

    金像獎要求正裝出席,也就是最好是西裝革履,林子軒帶了一套西裝,是在紐約的時候慕姍姍幫他買的,花了不少錢。

    穿上西裝,照著鏡子,想起當初買衣服的時候兩人爭執的情景,就像是昨天一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