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57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1:13
第一百三十章 聚散離合

    作為三位主演之一,王箕最先離開劇組。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大家對這位性格開朗大方,還有點倔強的京城姑娘感覺不錯。

    她不僅很好的演繹了劇中的人物,和姜聞對戲不落下風,還給劇組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她畢竟在美國生活多年。

    1987年,王箕來到洛杉磯的時候身上只有60美金,只會說簡單的英語。

    她一邊打工,一邊在語言學校學習英文,後來考上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還在當地的華語電視台做采編和主持人。

    京城的姑娘都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她們不柔弱,身體裡有一種自信,相信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活的很好,有股韌勁。

    離別的晚餐很簡單,就是慕姍姍和嚴曉顰兩人炒了幾個小菜,劇組也沒錢吃大餐了。

    嚴曉顰是滬城人,喜歡吃清淡點的菜,北方的菜也能吃的慣,她在京城電影學院上學,畢業後分配到滬城電影廠。

    這是按照國家從哪來到哪去的分配原則。

    由於王箕懷孕,大家就沒有喝酒,而是一邊吃,一邊閒聊,隨著電視劇的拍攝接近尾聲,劇組也要收拾行囊,離開這座城市。

    姜聞和王箕聊著當年演話劇的事兒,回憶著那段剛參加工作時的艱苦時光。

    「你就真不打算回去了?」姜聞詢問道。

    「那時候年輕,出來是想見見世面,現在說不清楚。」王箕略帶迷茫的說道,「有時候挺想回去的,有時候又不知道回去幹嘛。」

    「聽說國內的政策放開了,民間資本進入影視圈,演員片酬啊,廣告費都得漲,這可是個好機會。」林子軒分析道,「等咱們這劇播出,你們幾位肯定紅遍大江南北,還是回國發展的好。」

    林子軒說這話在座的眾人都不覺得托大。

    無論是《渴望》還是《編輯部的故事》,都是出自他的手筆,那麼這部大投資的《京城人在紐約》在影響力上應該不會比前兩部差。

    說讓主演們紅遍大江南北並不誇張,林子軒的名字就是一種保障,就連姜聞都沒有反駁。

    以姜聞華國一線男演員的身份,並不需要林子軒來捧,不過若是以知名度來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姜聞還是比不上葛尤被人熟識。

    在這個年代,電影觀眾的數量沒辦法和電視觀眾相比。

    電視劇演員不管怎麼著,都能在老百姓眼前混個臉熟,看著親切,電影演員的地位高一點,給老百姓的感覺距離比較遠。

    「行,到時候還要林總多幫襯。」王箕爽快道。

    「王姐又拿我開涮呢,我這個林總過幾天就要卸任了。」林子軒鬱悶道,「人家當總裁舒舒服服,我就是個跑腿的命。」

    「你這事做的挺好,我在美國這幾年也沒想過把國內的電視節目引進來,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做,以美國華語電視台的規模,風險太大了。」王箕感慨道,「能想到,還能做成,就不簡單。」

    「那是湊巧趕上了,僥倖成了。」林子軒謙虛道。

    幾天後,嚴曉顰也離開了。

    她是因為丈夫在美國留學,才過來陪讀,現在丈夫有了工作,她在新澤西州的一家華語電視台做主持人,生活上還算可以。

    嚴曉顰在劇組裡相當低調,演戲也很正統,演出來給人的感覺很淡,沒有爆發力和激情。

    姜聞剛開始小看了嚴曉顰,擔心以他的狀態會不會導致表演失衡,作為演對手戲的演員,如果一方的氣場很強大,另一方接不下來,畫面就會很難看。

    然而,他低估了嚴曉顰的抗壓能力,這是一位遇強則強的演員。

    不僅發揮穩定,還能跟上姜聞的節奏,表演的很有自己的特色,雖然清談,卻很有味道。

    《京城人在紐約》的最後一場戲他們又回到了地下室,在紐約破產的王起明到機場接待一位從國內來美國淘金的好哥們。

    他把這哥們領到一間地下室,塞了500美金就不管了。

    馮曉剛自告奮勇的來演這個角色,而且表演的非常自然和投入,他看著姜聞離開的背影,開始翻著花樣的破口大罵。

    「我終於能痛痛快快的罵姜聞一頓了,雖然是在電視劇裡,心裡也覺得痛快。」馮曉剛私下裡和林子軒這麼說道。

    這就是他要演這個角色的原因。

    在拍攝的過程中,姜聞沒少給馮曉剛找麻煩,馮曉剛什麼脾氣啊,早就憋著一口氣呢,只是為了能順利的拍完,一直沒有發洩出來。

    這一下子,罵的痛快了,渾身舒坦了,晚上也能睡個好覺了。

    至此,這部電視劇就算是拍攝完成了。

    由於最後大家勤儉節約,廢寢忘食的趕進度,除了回國的路費,拍攝資金還有一點結餘。

    林子軒覺得劇組成員太辛苦,應該放鬆一下,到處玩玩,好不容易來趟美國,不能光在紐約呆著,其他地方也要逛逛。

    這個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

    有人說要去拉斯維加斯,見識下賭城,這是喜歡玩的;有人說去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參觀下白宮,這是對政治感興趣的;有人說去洛杉磯的好萊塢,見識下美國的電影基地,這是喜好電影的。

    賭城就算了,那裡他們消費不起,容易出事,別自找麻煩。

    劇組分成兩撥人,一撥開車去華盛頓看白宮,一撥去洛杉磯的好萊塢。

    林子軒和姜聞等人去了洛杉磯,也是為了和王箕告別,他們像個遊客一樣的走在日落大道上,在這裡沒有人認識他們。

    姜聞在歐洲影壇有點名聲,不過美國觀眾不怎麼關注華國的電影,現在的華國,能夠和奧斯卡沾邊的也就是張億謀的電影。

    「咱們的電影什麼時候能進入好萊塢,獲得奧斯卡獎啊?」馮曉剛感歎道。

    「我覺得不會太遠。」姜聞很有信心道。

    林子軒和慕姍姍走在後面,聽到這兩人的談話,他笑了笑,什麼都沒說,馮曉剛是個電視劇導演,姜聞還沒有執導過電影,說這些都為時尚早。

    他和慕姍姍牽著手,望著日落大道盡頭的落日餘暉,會心一笑。

    經過半年的美國生活,他們終於要回家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1:13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長裡短

    初秋時分,京城國際機場。

    當林子軒一行人從機場通道內走出來的時候,李虹正在接機大廳裡等著。

    作為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領導,李虹來迎接劇組成員是表示重視,這部電視劇在海外全程拍攝,對華國的電視行業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創舉。

    同時,她也是來迎接自己的女兒和女婿,畢竟和女兒有半年沒見了,很是掛念。

    李虹當場宣佈劇組成員放假兩天,回家好好和家人團聚。

    林子軒坐在車子裡,看著熟悉的京城,內心裡有點小波動,這不像是在紐約,每天都處在緊張和擔心的狀態,出了事只能自己解決。

    心裡的一根弦繃得緊緊的,就沒有鬆弛下來過。

    現在他總算是踏實下來,不用再擔心什麼了,就算有再大的難題,也有人幫著一起面對,而不是孤軍奮戰,這種感覺很不錯。

    林子軒和李虹大概說了一下劇組的情況,詳細的事情以後再談。

    前面回來的一撥劇組成員已經把事情說的差不多了,包括在生活和拍攝中遇到的難題,資金的狀況,拍攝的進度等等。

    李虹看了先前帶回來的帶子,以她專業的眼光判斷,這部劇拍攝的質量很高,演員的表演到位,只要後期製作不出現偏差,就是一部經典之作。

    即便達不到《渴望》的高度,也不會相差太遠,至少能引起轟動。

    林子軒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拍攝出了高質量的電視劇,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製片人。

    這部電視劇版權雖然屬於華國電視台,但整個製作團隊是藝術中心的,有了這次遠赴海外拍攝的經歷,這批人一定會成為藝術中心的中流砥柱。

    艱苦的環境才能真正的鍛煉人。

    再說,林子軒把國內的電視節目賣到了北美地區,在美國華人中建立了宣傳陣地,這件事讓上級領導非常滿意。

    尤其是外宣部門,還給李虹打電話詢問過林子軒的情況。

    如果不是林子軒拒絕了繼續留在美國創建華語電視台,上面或許已經把他的檔案調走了。

    林子軒還不清楚國內的這些紛擾,他和慕姍姍回到了家裡。

    鄭秀蓮知道兒子這兩天回國,就過來幫著收拾了一下,曬曬被子,買了日常用品和米面油鹽,省得兩人回來還要忙活。

    他們打開門,放下行李,坐在沙發上,望著熟悉的房間,一身的疲憊,徹底的放鬆下來。

    第二天,倆人帶著禮物先去了林子軒家。

    半年時間,家裡還是老樣子,鄭秀蓮做了一桌子菜。

    林曉玲熱切的盼望著哥哥回來,為了上學的事曉玲同學沒少受到父母的嘮叨,她急切的需要找一個靠山,這樣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林子軒為妹妹辯解幾句,保證會監督她的學習,下次一定能考上。

    一家人吃著飯,聊著生活瑣事。

    半年不見,有太多的事情可說,家長裡短,平平淡淡,日子就是這麼過的,不新鮮,卻讓人覺得心裡舒坦,這就是家的感覺。

    晚上照例是去慕姍姍家,慕致遠高昇了,從副司長升為正司長,這是一步飛躍。

    華國目前正在提倡任用有能力、思想開放、能開拓新局面的年輕幹部,慕致遠剛好趕上了這趟快車道,否則還不知道要熬上多少年。

    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慕致遠平時穩重,在外邊不會表露出來,但心裡著實高興,在家裡就不需要太過遮掩,晚上和林子軒喝了不少,略帶微醺。

    他念起了八十年代的詩歌,激情澎湃。

    他們這代人滿懷理想,卻失去了很多機會,能夠抓住機會的人都能有一番作為。

    李虹和林子軒說起了藝術中心的事,這半年來,藝術中心發展很快,已經有一百多人,能夠同時拍攝三部電視劇,不過還是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單位就是這樣,人一多,事情就雜,還牽扯到各種人事關係。

    李虹總攬大局,下面需要一位主管電視劇製作的主任,全權負責電視劇的製作,這樣她就能專注於行政工作,而不需要還要管著電視劇這塊了。

    藝術中心屬於國家單位,這個主任算是國家幹部了,和國有企業裡的廠長類似。

    「這需要一位老同志坐鎮吧,我還太年輕。」林子軒疑惑道。

    他知道自個的事,年齡是個邁不過去的坎。

    國家提倡任用年輕幹部,那是指四十歲以上的年輕幹部,而不是二十歲以上的年輕幹部。

    「沒讓你做主任,是副主任。」李虹糾正道,「上級部門安排進來幾位老同志,負責中心文藝創作的指導工作,我和他們聊過,都很開明,他們就是指導和監督,具體的工作還是要你來做。」

    這麼一說林子軒就明白了。

    在這個年代,一個單位不能沒有老同志,這些老同志起到為組織把關的作用,不能讓一幫小年輕一直往前衝,還要講究道路的正確。

    這些老同志思想過硬,敢於承擔責任,同時觀念比較落後,怎麼說呢,有利有弊。

    林子軒覺得這是好事,提了副主任,工資待遇都會有所提升。

    「那行吧,我這邊肯定配合老同志的工作,不過明年可能要忙些,我還要和姜聞弄一部電影。」林子軒保證道。

    「你自己安排時間,別耽誤工作就行。」李虹不強求道。

    自從接到張億謀的電話,李虹就知道林子軒在電視行業恐怕不會呆太久了,電影圈比電視圈的舞台更大,也更能吸引有才華的人。

    只是電影圈不是那麼好混的,在沒有成功之前,藝術中心是一條不錯的退路。

    她不會阻止林子軒進入電影圈,還會給他留下一條退路,這是較為穩妥的做法,沒辦法,誰讓這是她的女婿呢。

    休息了一天,林子軒就去找張億謀。

    這倒不是說他對《活著》這部電影有多深的感情,急著和張億謀討論劇情,而是他要盡快簽合同,拿到那三萬塊錢。

    他和慕姍姍現在是不折不扣的窮人,只有錢到手了,心裡才能真正的踏實。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00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改編

    京城順義區,機場附近有一片別墅群,張億謀把工作地點就設在這裡,這和林子軒在友誼賓館租房間一樣,都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電影不同於電視劇,前期籌備要複雜的多,張億謀有自己的工作團隊。

    不過《活著》這部電影和他以往拍攝的電影不同,這是一部轉型之作。

    他要放棄以往那種濃墨重彩的表現手段,回歸傳統的拍攝手法,這就需要在團隊裡加入新的合作夥伴,重新磨合。

    目前劇本還在修改之中,他在全國各地取景,以北方為主。

    林子軒昨天打電話的時候,張億謀剛從魯省的一個偏遠小村莊回來,對那裡的環境很滿意,說是沒有遭到破壞,古香古色,很有味道。

    他找了不少地方,都親自去看過,拍攝了不少素材,經過對比才會決定最終的外景地。

    順義算是京郊了,林子軒坐車過來需要四十分鐘左右。

    他好容易找到地方,是一棟獨立的別墅,裡面的人都挺忙碌,張億謀的創作團隊很完備,這才是一部大製作應該有的景象。

    他自報家門,被劇組的人員領了進去。

    在一個房間裡,張億謀正在和人商量著什麼,聽到介紹,才抬頭看了看林子軒。

    這位華國的大導演四十多歲,面相看起來比較嚴肅,以往林子軒只在雜誌上看到過,電話裡交流的時候也是有事說事,沒談什麼交情。

    「小林,你過來看看這兒像不像?」張億謀很自然的招呼道。

    他們正在看桌子上的照片,這是一座小村莊的外景和村子裡的建築,照片上被標注了編號,有上百張之多,每一張的拍攝角度都不同。

    照片中的村落青磚鋪地,兩邊是高大的青磚房子,都是至少上百年的老建築。

    這就是魯省的古商城周村。

    「挺好的,有點那時候的意思,要是再破敗點就更好了。」林子軒評價道。

    「這個倒是。」張億謀思考道。

    他考慮問題還是從美學的角度,認為能找到這麼完整的古建築群落不容易,拍攝出來一定會很有美感,但在幾十年前的戰爭時期,村子不會這麼完善和整潔。

    「先把這個記下來,拍的時候注意佈置一下。」張億謀叮囑道。

    在他旁邊的是副導演和攝影師等人,商量著拍攝時注意的各種細節。

    林子軒雖然有拍攝電視劇的經驗,卻沒有參與過大投資的電影,這次算是開了眼界。

    張億謀叫來劇組裡負責改編劇本的人員和林子軒見面,這人以前是一位作家,這次負責劇本的創作,像這種文學性很強的小說改編的難度很大。

    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很多,由於時間有限改編成電影必定會進行刪減。

    一般來說,邏輯越嚴密的小說越難進行改編。

    像是《頑主》,就是幾個段子湊合在一塊,這種小說最容易改編,去掉其中一兩個段子也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活著》就是一部內容相對嚴謹的小說,改編的不好,就會失去原作的味道。

    三人來到另一個房間,這是張億謀的工作室,辦公桌上有不少草圖,旁邊還有一摞文學雜誌,看起來張億謀經常翻閱。

    「小林,你的這篇小說太沉重了,我想在電影裡加入一些諷刺的內容,像是西方的黑色幽默那種類型,讓片子稍微顯得荒誕,這樣觀眾更容易接受。」張億謀表達著他的想法,「我不想拍一個單純悲劇的片子,而是想讓這個片子更有意思。」

    「這麼做會不會消解掉故事本身所要表達的意義?」林子軒擔心道。

    「這個肯定會有一點,不會按照你原來的故事來,主要考慮到審查這一塊更容易通過。」編劇在一旁解釋道,「劇本裡會弱化時代造成的悲劇性,轉而用荒誕代替,這樣就會給人一種輕鬆和解脫的感覺,而不是一味的悲劇。」

    「這樣就能通過審查了?」林子軒懷疑道。

    「只要改動原本故事裡的一些細節,我想問題不大。」張億謀很有信心的說道。

    這畢竟是一筆牽涉到300萬美金的投資,張億謀也不會冒險,他會想方設法的規避風險,保證電影能夠正常拍攝,收回投資。

    「行吧,只要有利於片子拍攝,我沒意見。」林子軒表態道。

    「那好,咱們先把合同簽了。」溝通完畢,張億謀點頭道。

    只要簽了這份合同,張億謀就獲得了《活著》的改編權,他想怎麼改都可以,事先溝通是為了尊重作者的意見,雙方沒必要鬧得不愉快。

    簽合同並不麻煩,合同文本早就準備好了,林子軒只要簽字,按上手印就行了。

    張億謀寫了一張條子,憑著這張條子林子軒可以去財務那裡領取三萬塊錢。

    這就是正規劇組,各個部門非常完備,各司其職,不像《京城人在紐約》劇組,為了省錢,林子軒還要兼任財務人員,他記得賬目讓華國銀行的工作人員深惡痛絕。

    林子軒到財務部門簽字,領了錢,放到隨身攜帶的皮包裡。

    接下來,他和那位編劇聊了劇情,說實話,兩人的不少觀點都不相同,不過這位編劇更瞭解張億謀的想法,林子軒也不好說什麼。

    這本來就不是他的項目,沒必要太過較真,他附和了幾句,就告辭離開了。

    至於以後的事情,再說吧。

    林子軒坐車回到京城,先到華國銀行把這筆錢存起來,他存了兩萬八千塊,留下兩千塊放在身邊備用,他現在交際應酬多了,總有花錢的時候。

    回到家裡,慕姍姍正在把洗好的衣服擰乾,搭在繩子上晾曬,家裡的洗衣機沒有烘乾的功能,還是單缸的那種。

    林子軒放下皮包,過來幫忙,兩人一人攥著一頭,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擰,把水擠出來。

    搭好衣服,倆人回到屋子裡,坐在沙發上,林子軒拿出存折交給慕姍姍。

    「咱們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沒錢用了。」慕姍姍看著存折上的數字,笑瞇瞇的說道。

    「電視機和洗衣機該換新的了,買台彩電回來。」林子軒提議道。

    「還能用的東西換什麼,太浪費了。」慕姍姍不同意道,「你以後要忙起來了,給你買個呼機好了,省得人家找不到人。」

    「那不如在家裡裝個電話,找誰都方便。」林子軒商量道。

    倆人看著紅彤彤的存折,暢想著美好的未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02
第一百三十三章 仨人

    在林子軒看來,過兩年輕便的手機就會傳入華國,傳呼機會逐漸退出市場,不如安裝固定電話來的方便,能夠用的長久。

    這些都是生活瑣事,倆人可以慢慢商量。

    經過兩天的休息,他們明天就要去上班了,在體驗了美國快節奏的生活後,他們又要融入京城這種慢悠悠的步調了。

    事實上,現在京城的生活節奏已經在變快了,只是和紐約相比,還是顯得緩慢。

    不用搶時間,不用擔心工作做不完,不用沒日沒夜的加班……

    安適,悠然。

    早上,慕姍姍六點半起床做早飯,七點鐘倆人吃飯,收拾妥當後,林子軒開車先把慕姍姍送到華國電視台,然後去接李虹。

    慕姍姍暫時負責《華人在紐約》這部紀錄片的後期製作,以及新節目的籌備工作。

    這部紀錄片由於得到美國華文電視台的配合,搜集到不少珍貴的資料片,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深入的挖掘華人在紐約的生活。

    慕姍姍尋訪了不少老人,聽他們講述當年移民的故事,以及對故土的思念。

    落葉歸根,是華國百姓的傳統觀念,越是老人越是思鄉。

    關於她的新節目,台裡已經批了下來,就叫做《文化訪談》,暫定為半月一期,如果觀眾反響好的話,還有足夠新鮮的話題來討論,再改為一週一期。

    這類節目面對的觀眾群體較小,剛開始不可能和《方大綜藝》那麼受歡迎,只有堅持下來,形成節目獨特的風格才能獲得成功。

    這很考驗主持人的功底。

    經過在紐約的學習和思考,慕姍姍做好了準備,《方大綜藝》只是讓華國百姓認識了她,這一次才是展現她實力的時候,這是她一個人的舞台。

    林子軒把慕姍姍在華國電視台門口放下,接著去接李虹。

    在車上,李虹向他介紹了那幾位老同志的來歷和性格,那位會成為藝術中心製作主任的老同志叫做張建功,五十多歲,來自京城市委宣傳部。

    其他幾位老同志大多來自京城各文化部門,基本上都到了退休的年紀。

    現在國家提倡給年輕幹部讓路,這些老同志就調離原單位,到新單位發揮餘熱,站好最後一班崗,給年輕人做榜樣。

    林子軒把這些細節一一記下。

    工作不僅僅是工作,還要處理各種人事關係,這些老幹部需要的是尊重,不是來鬧事的,有了李虹的提點,他相信能處理好雙方的關係。

    到了藝術中心,林子軒走進院子。

    如今這間大院裡人來人往,繁忙了許多,不少都是生面孔,別人認識他,和他打招呼,他卻不認識這些人,都是這半年加入進來的新人。

    一時間,林子軒有種時光荏苒的感覺,我也是單位裡的老人了。

    或許,用不了多久藝術中心就要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這裡顯得擁擠起來。

    來到辦公室,馮曉剛正在桌子上寫材料,劇組成員回來之後,都要寫一份在紐約拍攝的材料,這倒不是為了審查,而是單位正常的工作流程。

    這和出差之後寫工作報告一樣,就是走個形式。

    「小林,晚上尤子請客,老地方。」馮曉剛抬頭說道。

    「老地方?尤哥都發財了,怎麼還是老地方?」林子軒吐槽道。

    「呵呵,你又不是不知道尤子的性子,他能主動請客就不錯了,要不晚上咱點倆貴的菜,讓他心疼心疼。」馮曉剛玩笑道。

    「算了吧,吃頓飯別吃出事兒來,否則全國人民饒不了咱們。」林子軒調侃道。

    所謂的老地方就是他們經常喝酒吃飯的小飯館,是地道的老京城風味,價錢實惠,老闆是熟人,吃著放心,不拘束。

    兩人開了幾句玩笑,聊起了工作。

    《京城人在紐約》接下來是後期製作,估計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沒林子軒什麼事,馮曉剛還要繼續忙碌。

    製作完成後要讓華國電視台的領導和總局驗收,少不了進行修改。

    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備受期待,總局希望能起到宣傳作用,華國電視台期望能增加廣告收入,藝術中心也想著能小賺一筆。

    馮曉剛則是渴望獲得成功,為以後拍攝更多的影視劇爭取機會。

    林子軒對這部劇有信心,題材新穎,故事精彩,演員給力,成功是必然的。

    馮曉剛有點忐忑,對他來說,沒有獲得觀眾的認可之前,他的心都會懸著。

    「下個月金鶯獎,咱們《編輯部的故事》呼聲很高,這回尤子有機會拿男主角獎啊。」聊完工作,馮曉剛轉移話題道。

    十月中旬,華國電視節目金鶯獎就會舉行,《編輯部的故事》成為大熱門。

    「那晚上可不能放過尤哥,要多灌他兩杯。」林子軒提議道。

    馮曉剛笑著表示同意,他也是這麼想的。

    林子軒隨後去見了李虹提到的那幾位老同志,擺正姿態,做足保證,願意在各位老前輩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電視劇的創作,為繁榮華國的文化事業努力奮鬥。

    尊重是相互的,有時候,妥協才能好好的工作。

    到了下午,林子軒給慕姍姍打了電話,說了晚上有飯局的事兒。

    慕姍姍叮囑他少喝酒,她晚上會和母親一起回去吃飯,大概要到八點多才會回家。

    掛了電話,林子軒開始整理在紐約拍攝電視劇的材料,主要是算出藝術中心最終有沒有賺錢,在那兒還能加入廣告等等。

    不知不覺到了下班時間,他和馮曉剛走出藝術中心,李虹會開車去接慕姍姍。

    在小飯館裡,葛尤已經點好了酒菜,正等著他們呢,根本不給兩人鬧事的機會,這才是真的睿智,早就防著兩人使壞呢。

    葛尤很高興,不僅為了要出演《活著》這部電影,還因為下個月的金鶯獎。

    他扮演的李冬寶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媒體上也是一片讚譽之聲,基本上是眾望所歸,沒什麼懸念,這將是他獲得的第一個男主角獎項。

    不用灌酒,他自己就喝高了。

    主要是心裡真高興,趁著酒勁,葛尤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平時他是個挺安靜的人。

    90年冬天的平安夜,他們就在這家小飯館裡喝酒,一邊喝酒一邊發著牢騷。

    那時候他們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現在他們的好日子終於來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03
第一百三十四章 鬆弛有度

    葛尤和林子軒聊了不少看《活著》的心得體會,這是在他們清醒的時候。

    那一晚他們喝的有點多,林子軒回去還被慕姍姍埋怨了一頓,酒這種東西適量最好,可以助興,過量了就容易出事,貪杯不是個好習慣。

    葛尤家的老爺子是電影表演藝術家,可以說是藝術世家出身。

    不過他小時候怕生,不喜歡登台表演,這個習慣到現在一直還在,人一多就很安靜,躲在一邊不說話,除非是特別熟的人,才能聊得開。

    這就是他不願意上春晚的原因,面對台下的觀眾,還是直播,怵得慌。

    只是,葛尤後來還是走上了表演這條道路,有了家庭的熏陶,加上這麼多年的龍套生涯,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表演方式。

    拍攝《頑主》的時候,米佳山就說過葛尤表演的特別鬆弛,特別自然。

    鬆弛有度,這是演員的基本功。

    在演員表演的過程中,用力過猛會給人浮誇的感覺,比如寶島的愛情電視劇裡有個咆哮帝,就是用力過猛的最好詮釋。

    力度不夠會讓觀眾覺得沒有爆發力,太軟,不出彩。

    鬆弛就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狀態,觀眾看著舒服,覺得演員自然,不做作。

    葛尤雖然沒有正經的學過表演,但在塑造人物上有自己的見解,由於本身的外形不太好,他更注重表現人物的心理,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表現手法。

    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和他平時愛琢磨有關。

    遇到一個角色,他就會琢磨這個人物的心理狀態,遇到事該是個什麼反應,說什麼話,說話的語氣是什麼樣,有什麼樣的口頭禪和小動作。

    在演員這個行當,這就是做功課,只有功課做得好,表演起來才會游刃有餘,鬆弛有度。

    這一次,他覺得心裡沒底。

    《活著》這個故事太沉重了,福貴和他以前扮演的角色反差太大。

    葛尤以往扮演的角色要麼是偷雞摸狗、不正混的痞子,要麼是不靠譜的文藝青年,這是他第一次扮演性格這麼複雜的人物,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剛開始看《活著》,他覺得有把握,那是因為他看的還不深,沒鑽進去。

    隨著和張億謀的交流,也看過還在創作中的電影劇本,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想的淺了,沒有把握住這個人物的精髓來。

    福貴原本是一個樂觀的人,但生活的苦難讓他一次次遭受打擊,他樂觀不起來。

    到了最後,老年的福貴孤身一人,和一頭牛一起生活,他在品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後,仍然直面生活,他覺得沒有比活著本身更重要的事了。

    說起來似乎很簡單,這裡面有好幾個層次。

    福貴出身地主家庭,從小大富大貴,這是最淺層的樂觀,賭博輸光家產,被抓壯丁,回來後母親死了,這是第一層悲觀。

    妻子並未離他而去,還有了兩個孩子,這讓福貴繼續樂觀起來,以為好日子就要開始了,然而,接下來孩子和妻子接連死了,這是第二層悲觀。

    孩子雖然死了,但有了外孫,福貴又看到了希望,沒想到後來外孫也死了。

    這是更深層的悲觀,在這之後,孑然一身的福貴無悲無喜,只想著活下去就好。

    從樂觀到悲觀的反覆,每深入一層,這種樂觀和悲觀就加劇一分。

    想要把這一層層的生活狀態層次分明的表演出來,非常的不容易,要讓觀眾看到每一層的樂觀和悲觀都不相同。

    這不是單純的歡樂和悲傷,而是要把人物每一次的笑和哭都要演出不一樣的意境來。

    相比較而言,福貴最後的狀態最難演繹,那種無悲無喜,大徹大悟,或者說是混沌的生活狀態,或許才是生活的真諦。

    「尤子,你要是把這個角色演好了,以後就能把『喜劇演員』前面倆字去掉,你就是個演員了。」馮曉剛如此說道。

    葛尤知道機會難得,不僅是參加這種大製作的機會,還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機會。

    只要能把這個人物琢磨透了,演出彩了,他就能在華國演員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個年代,演藝圈的演員對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都很敬仰,也想成為藝術家,就算是姜聞這種華國一線男演員,還不敢自稱為藝術家。

    這時候的藝術家還是個含金量十足的頭銜。

    葛尤也想著朝藝術家裡頭混,這次參加《活著》的演出就是走進「藝術家」的第一步。

    林子軒不懂表演,只能幫著葛尤做人物分析,只是小說和電影不一樣。

    他和張億謀見過面,聊過劇本。

    張億謀為了片子能順利的通過審查,以及觀眾能夠接受,對小說做了大量的改編,並不會把福貴身邊的親人都意外死掉,而是留下了福貴的妻子和外孫等人。

    這相當於給福貴留下了希望,消弱了小說原本的悲劇色彩。

    在林子軒看來,現在的電影劇本和小說已經是兩個東西了,張億謀只是採用了這個故事的架構,加入了諷刺和荒誕的元素,變成了一個他自己的東西。

    林子軒不好評價兩者的好壞,只能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小說和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載體,以後或許還會改編成電視劇或者舞台劇,故事情節都會有出入,只要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就是好作品。

    葛尤認真的記下林子軒的人物分析,他會吸收各方的意見,和自身的表演相融合。

    和葛尤聊完,林子軒還要安排妹妹的事情。

    既然林曉玲要報考京城電影學院的導演系,那就不能正常的復讀了,而是要以自學為主,同時多看電影方面的書籍和一些國外的經典電影。

    林子軒這次從美國帶回來不少電影書籍和錄像帶,都是給妹妹準備的。

    此外,電影學院對導演更為注重動手實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他會把林曉玲安排進劇組,先從最普通的劇務做起,熟悉這個行業,如果有什麼想法,還可以嘗試拍攝一些東西。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考上導演系。

    曉玲同學經過兩個月悠閒的假期,痛並快樂的日子就要來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05
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鶯

    在幾天的忙碌後,林子軒統計出了拍攝《京城人在紐約》的總花費,略微超出了150萬美金,不過還在可控的範圍內。

    五家廣告投資商的貼片廣告費用足夠還清華國銀行的貸款。

    胃藥企業的石總贊助的是50萬美金,也就是說還能剩下十幾萬美金的結餘,再除去後期製作的費用,藝術中心大概賺了60萬人民幣。

    相對於這部劇的總投資來說,藝術中心賺的並不多,華國電視台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林子軒聽說華國電視台派人參與到了電視劇的後期製作當中,還會邀請廣告商舉行看片會,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這是沒辦法的事,電視台是播放平台,具有天然的優勢。

    林子軒只能在電視劇片尾鳴謝一欄中想辦法,盡量加入廣告商的名字,這種文字廣告效果不大,收費不高,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能賺一點是一點。

    如今藝術中心的部門完善起來,有了自己的廣告部,專門負責拉廣告。

    以前大家講藝術,不願意在電視劇裡植入廣告,認為會破壞藝術的美感,當初花城的陳常樂向李虹建議廣告植入的時候,李虹還猶豫不決。

    現在都提倡市場經濟了,大家的觀念轉變的很快,講究多拉廣告多賺錢。

    在這一時期的電視劇裡,尤其是都市題材的電視劇裡廣告植入隨處可見,大有遍地開花的氾濫之勢,廣告成了文藝單位創收的新路子。

    你要是不在電視劇裡加點廣告都顯得你思想保守,跟不上新時期的文藝創作。

    有些電視劇講究些,加的不著痕跡,有些電視劇簡直就成了產品展示平台。

    房間裡的擺設是產品,劇中人物串門提的禮物是產品,喝的吃的玩的,統統都是產品,國產電視劇似乎一下子進入了廣告時間。

    這樣的電視劇讓觀眾深惡痛絕。

    林子軒還沒這麼瘋狂,他清楚這種趨勢不會蔓延下去,總局肯定會出台相關的限制政策,只是面對這種新事物,他們還需要研究研究。

    這就是國家單位的弊端,總是走在市場的後面。

    林子軒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廣告部的同事,這些人拉廣告有獎金可拿,工作起來幹勁十足。

    他要是自己去拉廣告,那就是搶了別人的業績,會遭人嫉恨。

    他現在怎麼說也是單位的負責人了,要有一點領導意識,很多事都不需要親力親為,要給其他人員發揮的空間。

    在此期間,林子軒從李虹那裡拿到了金鶯獎的邀請函。

    這一屆的金鶯獎提前到了9月22日舉行,舉辦地點放在了南方的杭城,每一屆的金鶯獎都會在華國不同的城市舉行。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有兩部電視劇入圍,一部是《編輯部的故事》,一部是《外來妹》。

    《外來妹》是和花城電視台合作拍攝,藝術中心把重點放在了《編輯部的故事》上面,獎項代表著榮譽和認可,也是藝術中心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

    這一次,由林子軒帶隊前往杭城。

    李虹是單位領導,不好親自出面,這種頒獎禮一般都是單位的創作人員參加,張建功剛來藝術中心,不願意貪圖這份榮譽,老同志做人講究,好面子。

    「你這次去帶著咱們新拍的幾部電視劇,找找銷路。」李虹交代道。

    金鶯獎不僅是一個電視界的頒獎典禮,還是一個電視劇的交易平台,華國各地電視台製片部的負責人都會前來,購買他們看好的電視劇。

    這個獎之所以放到十月份左右舉辦,就是因為這時候是電視劇豐收的時刻。

    以藝術中心為例,李虹會在年初的時候制定拍攝計劃,到了十月份,電視劇要麼拍攝完成,要麼完成了大部分,基本上都能拿出手了。

    林子軒對藝術中心今年拍攝的幾部電視劇很熟悉。

    《女人不是月亮》已經拍攝完了,在華國電視台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種反映農村題材的電視劇還不多見,受到農村觀眾的喜愛。

    電視劇裡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看著特別親切。

    李虹準備明年繼續拍攝類似題材的電視劇,隨著電視機在農村的普及,這是個龐大的市場,也是宣傳的陣地。

    由張國粒和陳曉藝出演的《海馬歌舞廳》共有四十集,還在拍攝之中。

    這部劇走的是《編輯部的故事》的路子,嬉笑怒罵,人生百態,同時也請了不少京城演藝圈的演員客串,算得上群星薈萃。

    林子軒到攝影棚裡看了看,順便告訴陳曉藝,讓她請假到杭城參加金鶯節。

    「我就不去了吧,我拿獎的機會不大。」陳曉藝猶豫道。

    《外來妹》的缺陷就是劇集太短,陳曉藝演的不錯,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可正因為劇情短,沒有給她留下太大的發揮空間,很難在評委那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在參與嘛,去見識一下,放鬆心情,也就一兩天的事兒。」林子軒勸說道。

    他們很熟悉了,沒必要說那些你興許會中獎的安慰話。

    「那行,跟著林哥去碰碰運氣。」陳曉藝輕笑道,「曉玲還好吧?她那時找我借書,我真不知道她要考導演系。」

    「那丫頭是自找苦吃,現在正在家苦讀呢。」林子軒解釋道,「過些天讓她跟組,看看咱這行有多累,能撐下來就讓她繼續,撐不下來就安心考大學。」

    「導演系太難考了,要不讓曉玲考戲劇學院表演班吧,這兩年的考官正好是我老師,打個招呼沒問題。」陳曉藝提議道。

    「那先謝了,等她考不上再說吧,先讓她吃吃苦頭。」林子軒沒有拒絕。

    規矩不外乎人情,在藝考這塊要寬鬆許多,藝術嘛,沒有固定的標準,每個考官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人打招呼專業考試肯定會容易通過一些。

    能夠走後門,林子軒也不會堅持,他沒那麼迂腐。

    「我和曉玲親著呢,用不著你來謝我。」陳曉藝不滿道,「也不能老讓她呆在家裡,別悶壞了,她性子活躍,適合咱們這一行。」

    「怎麼感覺你成了說客啊,是不是曉玲給你打電話抱怨了?」林子軒懷疑道。

    「在你這個哥哥的高壓統治下,她哪敢抱怨啊。」陳曉藝取笑道。

    這丫頭,林子軒無奈的搖搖頭,這還沒抱怨呢,都快怨氣沖天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07
第一百三十六章 角色和演員

    林子軒並沒有對妹妹進行高壓統治,讓曉玲同學痛苦的是林子軒從紐約帶回來的電影書籍和錄像帶都是英文版的,她正在家裡悶著頭啃單詞呢。

    慕姍姍就在紐約大學的藝術學院上培訓班,給曉玲選擇了一些較為實用的電影教材。

    這讓林曉玲直接和國際上最新的電影藝術理念接軌,對她來說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反正這會她肯定很鬱悶,這些書她看著費勁,雖然曉玲同學的英語不錯,但這些較為專業的教材對她來說還是過於深奧。

    林子軒並不是想揠苗助長,直接培養出一個國際大導演來,這是一種考驗。

    如果林曉玲真的對導演這個職業有興趣,那麼對這種書籍應該抱著如饑似渴的態度,只有真正靜下心來,投入進去才可能成功。

    接下來還有一個考驗,那就是到劇組做劇務。

    劇務在整個劇組裡相當於打雜,要負責劇組裡所有人員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事務,非常的繁瑣,經常被責難,這個職務很鍛煉人處理事情的能力。

    如果林曉玲能堅持下來,那就說明她是真想進入這個行業。

    要是連這兩條都堅持不了,那林子軒會讓妹妹繼續上大學,做其他的職業。

    這個世上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的成功,在成功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和汗水。

    他和陳曉藝聊了一會,這時候張國粒演完了,朝著他們這邊走過來,和林子軒打了招呼。

    《海馬歌舞廳》這部戲並不是真的要在歌舞廳拍攝,拍攝外景的時候的確是歌舞廳,室內戲都是在攝影棚拍攝,要是一直在歌舞廳拍太費錢了。

    他們在攝影棚的一角坐下,陳曉藝看張國粒似乎想和林子軒說點什麼,就知趣的離開了。

    「小林啊,我現在有點抓瞎,不知道往後該怎麼走了,你說我是不是走錯了路子,找不到從前的感覺了。」張國粒疑惑道。

    張國粒來京城有一年多了,他之前拍電影,走正劇的路子,獲得不少獎項。

    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來京城闖蕩後,戲沒少拍,可就是沒有代表性的角色,那種觀眾一提起來就能想到他的角色,像是葛尤的李冬寶一樣。

    當初拍攝《頑主》的時候,葛尤還是個跑龍套的,張國粒已經是成名演員了。

    現在葛尤不僅被全國觀眾所熟知,還要到張億謀的新電影裡做主演,就連馮曉剛都執導了第一部電視劇,而他的事業還沒有起色。

    在對朋友取得的成績欣喜的同時,他心裡也有點著急。

    這部《海馬歌舞廳》和《編輯部的故事》差不多,但張國粒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表演和葛尤存在著差距,不是說他的演技有問題,而是角色不太適合。

    他以前演正劇,來到京城後為了尋求突破,接了一些性格古怪的角色。

    比如在《編輯部的故事》裡就扮演了一位疑似同性戀的失意青年。

    這個角色他演的很成功,尤其是看著葛尤那種欲語還休的憂鬱眼神,葛尤則是神情尷尬,眼神躲閃,兩人的對手戲非常精彩。

    但這並不能掩蓋一個事實,那就是張國粒還沒有一部紅遍全國的代表作品。

    這時候,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要是一直演正劇,會不會早已經成功,自己走錯了路。

    人生總有迷茫的時刻,特別是看到周圍的朋友都成功了,自己還在苦苦的追尋。

    張國粒向林子軒問這個問題經過慎重的考慮,在他們這個圈子裡,大家心裡都清楚,葛尤的成功和林子軒有著密切的關係。

    林子軒給葛尤寫的角色和葛尤自身的特點極為契合,這就是量身定制。

    這說明林子軒很有眼光,能夠看到演員的特質,知道這個演員能夠演什麼角色。

    張國粒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錯了,應該回到原本熟悉的套路上來。

    「張哥,你是老演員了,演技沒得說,圈子裡公認的好,你就是沒遇到一個適合你的角色,沒發揮出實力來。」林子軒考慮了一下,認真說道,「你這條路子我覺得沒錯,正劇諧劇其實分別不大,對你來說沒有難度。」

    一個好演員遇到一個適合的好角色,想不出名都難,這要講究機遇。

    「那你說說什麼角色適合我?」張國粒追問道。

    「你看過電視台正在播的《戲說潛隆》沒有?」林子軒回應道,「那部劇很受歡迎,一個是題材新穎,還有就是製作精良,這種戲說類的古裝劇在老百姓中間很有市場。」

    華國電視台在八月份開始播出《戲說潛隆》,受到觀眾的歡迎。

    這部劇年初在寶島播出的時候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寶島和國內不同,國內是華國電視台一家獨大,寶島則有幾家規模相當的電視台互相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收視率,可見這部劇在寶島的受歡迎程度。

    「你是說咱們也製作一部類似的電視劇?」張國粒思考道。

    「皇帝微服私訪,懲奸除惡,這和清官斷案,剷除奸臣一樣,都是百姓愛看的故事,以前戲台上就有這類戲文。」林子軒解說道,「他們是潛隆,咱們可以來個康熹,他們是大臣和丫鬟,咱們可以加個妃子進來。」

    「古裝劇的製作費用可不低,那部戲就花了上千萬,中心會投拍麼?」張國粒擔心道。

    「他們請的是香江的大明星,還跑到內地取景,花費自然高,咱們就在自己的地方,一兩百萬足夠了。」林子軒估算道,「咱們和他們的風格不同,他們走的是寶島的愛情路線,咱們更貼近生活,今年是不行了,明年吧,張哥你準備一下,有時間咱們琢磨下本子。」

    「我這邊肯定沒問題。」張國粒保證道,「這部劇是以戲說為主啊,還是正史為主?」

    「戲說和正史結合著來吧,否則審查上不好過。」林子軒琢磨道,「這個皇帝的角色肯定要更正經一點,不能像寶島那部劇那麼輕佻。」

    「那就是更接近正劇了,看來我還是適合演正常點的角色。」張國粒自嘲道。

    怎麼說呢,雖然說演技好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但對觀眾來說,他們覺得張國粒這樣的演員就應該演一個正面角色,葛尤就應該演一個有點蔫壞的角色。

    如果他們扮演了相反的角色,觀眾就很難接受,這是演員的無奈。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08
第一百三十七章 鬆綁了

    九月中旬,林子軒接到一個來自鄂省的電話,一位長河文藝出版社的編輯聯繫他想要出版《活著》這部小說。

    長河文藝出版社在華國頗有知名度,他們的出版理念是「大眾文化,精英趣味,百姓情懷」,擅長出版暢銷書籍。

    他們這次之所以看上《活著》,和張億謀有很大的關係。

    張億謀的下一部電影改編自《活著》,這在文藝圈裡不是什麼秘密,以張億謀電影的影響力,在電影全國放映的時候出版這部小說,想不暢銷都難。

    出版社估計最少能賣出去十萬冊以上,如果電影真的造成了全國轟動,幾十萬冊也有可能,這些都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如此一來,拿到《活著》的出版授權就相當重要。

    京城有不少家出版社,競爭會相當激烈,長河文藝出版社的編輯打聽到林子軒從國外回來了,就打電話聯繫,希望能夠當面洽談出版事宜。

    只是,他們沒想到京城這邊的出版社根本沒有動靜。

    一個是《活著》這部小說題材太敏感,就算是《百花》雜誌發表了,張億某拍攝成了電影,也不能保證出版小說就沒有風險。

    京城方面的出版社一向是謹慎行事,因為他們就在京城,上面要查他們很容易。

    還有一點和林子軒有關,上次有幾家出版社想出版《頑主》,林子軒提出了要拿版稅,這在華國還沒有先例,沒有出版社願意開這個口子,這牽扯到出版社的利益。

    出版社出版小說都是付給作者稿酬,稿酬按照小說的字數計算。

    不出名的作者稿酬低,出名的作者稿酬相對高一些,也高的有限。

    以《活著》這部小說為例,只有十幾萬字,不算是長篇,按照林子軒在文壇的名氣,最多給他一兩千塊錢,其他賺的錢都歸出版社所有。

    那麼這時候的作家靠什麼為生呢?

    華國文壇有兩大組織,一個是作協,一個是文聯,作家只要加入這兩個組織,參與其中的工作,就能拿工資養家餬口。

    作家同樣有工作單位,比如各地的文化局或者報紙和雜誌社等等。

    他們平時還能拿稿費,碰到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還能拿改編費,所以說,只要小有名氣的作家在生活上都不成問題,甚至比普通人要好得多。

    只有那些不出名的文學青年才會較為落魄,不過這些人都是兼職。

    林子軒要拿版稅無疑是從出版社身上割肉,尤其是這種可能暢銷的小說。

    這就是京城方面的出版社不願意和林子軒接觸的原因,一旦有了先例,其他作家倣傚起來,都要拿版稅,那出版社今後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你們可能不清楚,出版我的小說,我要拿版稅。」電話裡,林子軒善意的提醒道。

    他覺得鄂省的出版社可能不太瞭解這件事,他要先提出來,免得人家大老遠的白跑一趟。

    果然,電話那邊沉默下來,似乎在商量著什麼。

    「這個可以談,咱們見面再說好吧?」不一會,電話那邊回應道。

    「行,我這禮拜都有時間,下禮拜要去杭城參加金鶯節,你來之前告訴我一聲,或者直接來電視藝術中心都成。」林子軒答應道。

    小說出版是好事,要是能拿版稅就更好了,作家不拿版稅其實和廉價勞動力沒什麼區別。

    長河文藝出版社那邊進行磋商,在華國的出版行業,版稅是個敏感的話題。

    港台地區和國外的出版行業,作家拿版稅再正常不過,這是作家的權益,也只有華國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了這種獨特的出版模式。

    要不要打破這種局面,會不會遭到其他出版社的圍攻,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新形勢,這是長河文藝的社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搞活了市場經濟,大家都向錢看了,作家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安貧樂道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了,即便沒有林子軒,以後也會有其他作家提出版稅的要求。

    他們對林子軒的小說做過市場調查。

    《頑主》那本小說篇幅短,地域性強,在北方可能暢銷,到南方就不行了。

    《活著》雖然題材敏感,卻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作品,配合著張億謀的電影,在全國暢銷沒有問題,還有可能創造一個銷售奇跡。

    既然京城的出版社因為種種顧慮沒有出手,那他們長河文藝就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兩天後,林子軒在京城電視藝術中心見到了長河文藝出版社的一位副總編,叫做黎虹波,是個面相斯文的中年人。

    雙方交流的很愉快,只要在版稅上沒有爭執,一切就好談了,他們很快簽訂了出版協議。

    按照雙方的協議,林子軒拿到百分之八的版稅。

    這個版稅不高不低,國外的暢銷書作家一般能拿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版稅,極為著名的作家甚至能拿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版稅。

    就以百分之八的版稅計算,《活著》的定價按照五塊錢銷售,賣出去10萬冊,林子軒就能拿到四萬塊錢,扣除個人調節所得稅,比單純的拿稿酬賺的太多。

    小說的銷量越好,他拿到的版稅越多,這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

    「這一回,咱們是真的不用擔心錢了。」林子軒拿著合同回家,對慕姍姍說道。

    這件事在文藝圈裡太具有轟動性了,根本瞞不住。

    沒過幾天華國的作家們就基本上都知道了,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不管和林子軒熟或者不熟的作家,很多人都打電話過來詢問事情的真實性。

    這對華國的作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讓他們看到了寫作致富的可能性。

    不少作家開始和出版社談版稅的問題,這牽涉到他們的經濟利益。

    作家也是人,有家人要養,不是不吃不喝的聖人,該爭取的利益一定要爭取,以前沒有人提出來,現在有人站出來了,還真的拿到了版稅,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一場轟轟烈烈的版稅風波在華國的文藝圈蔓延開來。

    有位華國老一輩的著名作家在一次作協聚會上就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應該謝謝林子軒,他給華國的作家鬆綁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10
第一百三十八章 往事如煙

    林子軒為了爭取自身利益的無心之舉,沒想到卻在文藝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因為這件事,不少作家和他建立了聯繫,大家在電話裡聊了幾句,說了些彼此仰慕的話,讚揚了他為作家群體所做的貢獻。

    交情就是這麼來的,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林子軒算是得到了作家群體的認可,融入到了華國的文藝圈裡,尤其是先鋒派作家,對他非常熱情,把他當作先鋒派作家的一員,邀請他參加文學聚會。

    先鋒派作家的陣地就是《百花》雜誌,林子軒被劃歸到先鋒派極為正常。

    其實,版稅的事情只是他們聯繫林子軒的一個誘因,說到底還是因為《活著》這部小說。

    不管傳統作家和先鋒派作家如何爭論,都不能否認《活著》是一本優秀的小說,林子軒的寫作能力得到了肯定,這才是他能融入文藝圈的主要原因。

    以前人家都不把他當成文藝圈的人,他們覺得林子軒屬於影視圈。

    事實上,林子軒一直游離在文藝圈之外,他既沒有加入作協和文聯,也沒有參與作家間的聚會,連一個要好的作家朋友都沒有。

    這就難怪被作家們排斥了。

    有了這次的版稅風波,華國的作家們聯合起來向出版社爭取權益,林子軒就這麼被作家們當成了自己人,成了榜樣。

    相對應的,華國的各大出版社對林子軒是另一種態度,有點痛恨,也有點無奈。

    隨著華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市場成為主體,各大出版社也知道作家拿版稅的日子遲早會到來,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一直迴避談論版稅的問題。

    林子軒不小心打開了一個口子,出版產業的市場化就這麼來臨了。

    「不僅是出版產業,整個文化產業都要進行市場化,你只是恰逢其會而已。」慕致遠評價道,「以後市場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國家只是起到監管的作用,不會再強行干涉,這是大趨勢。」

    慕致遠現在做的正是把文化產業推向市場,只有這樣才能讓文化繁榮起來。

    以往那種國家做出整體規劃,下達任務的模式行不通了,要放開手腳,讓市場做出選擇。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亂象,有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如何監管是個難題。

    在慕姍姍家吃過飯,林子軒和慕姍姍開車回家。

    「是不是覺得爸陞官之後越來越官僚了。」慕姍姍鬱悶道,「上次回來吃飯,他一直和我說政策的事,弄得像是上課一樣。」

    「你就知足吧,多少人想從咱爸口裡探聽風聲呢,這都是行業機密,抓住了早做佈局,就能賺大錢。」林子軒說笑道。

    慕致遠以前還好些,現在越來越喜歡說教了,這可能就是正職和副職的區別。

    慕姍姍作為女兒可以這麼抱怨,林子軒則不能,何況這種政策性的東西的確很有用處,尤其對於商人來說,知道了真能發家致富。

    「那你知道了,說說咱們怎麼發家致富?」慕姍姍饒有興趣的問道。

    「既然文化產業要市場化,咱們就以影視產業來說,如果有了資金,就在京城郊區買片地,建一些仿古建築,弄一個影視基地,提供各種拍攝器材和服裝道具,以後劇組拍戲都到這兒來,咱們只要對外出租就行了。」林子軒舉例道。

    「那投資太大了吧,不過挺有道理,這就是爸說的市場化和規模化。」慕姍姍點頭道。

    「那當然,我這學以致用的能力還用說,可惜咱們沒錢,也沒時間弄這個,否則成為大富豪,踏上人生巔峰絕不是夢想。」林子軒調侃道。

    「行啦,知道你腦子活,這事就不用咱們操心了,感覺挺複雜的。」慕姍姍否決道,「還有,你以後千萬別一嘴官腔,我可受不了。」

    「你就放寬心吧,我就不是當官的料,揣摩上面的意思太費神了。」林子軒保證道。

    倆人都不喜歡太複雜的生活,簡簡單單最好。

    九月十九日,禮拜六,林子軒和葛尤一行人坐火車前往杭城。

    他們會在杭城呆上三天左右的時間,前兩天會和各地電視台的負責人談業務,最後一天頒獎,頒獎結束就回京城。

    這算是公費出差,吃住都能報銷。

    來到杭城,花城電視台的陳常樂過來迎接林子軒,他在西湖邊上給林子軒訂好了賓館。

    林子軒和陳常樂大半年沒見,不過有了以前的交情,大家聊得來,倒是沒有陌生感。

    這一次,《外來妹》極有可能拿到優秀故事片獎,讓陳常樂很高興,對於地方電視台來說,這可是個不小的榮譽。

    至於最佳女主角,他同樣沒抱希望。

    晚上陳常樂請客,就在西湖邊上的樓外樓,這裡的西湖醋魚是招牌菜,在座的除了葛尤和陳曉藝等人,還有兩位花城電視台的工作人員。

    眾人一邊吃飯,一邊還能欣賞到夜色中的西湖。

    「林老弟,你吃大虧了,你那個本子拍成電影在香江上映,收了三千多萬的票房,得到影評界的好評,有希望拿明年香江的金像獎。」吃喝的間隙,陳常樂惋惜道。

    林子軒一愣,才意識到陳常樂說的是《阿郎的故事》。

    他這半年都在美國,消息閉塞,並不知道這部電影已經上映了,不過和他關係不大,倒不覺得有什麼吃虧。

    陳常樂這麼說無非是找個話題來聊,活躍席間的氣氛。

    接下來,他說起了和林子軒在花城的往事,如何碰到香江的杜奇峰,如何寫了劇本。

    如果這個劇本沒有了下文,這段故事就沒什麼意思,現在這個劇本獲得了成功,自然就具有了傳奇色彩,能夠被大肆渲染了。

    林子軒聽著陳常樂略帶誇張的講述,想起了那段日子,有種往事如煙的感覺。

    「當初我到京城的時候,林老弟給我介紹劇本,我聽完就決定合作了,這麼好的劇本不能錯過啊。」陳常樂興致高昂的說道,「結果我就來參加金鶯節了,過兩天還可能拿個獎回去,我要謝謝林老弟。」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個收穫的季節,可以盡情的說笑。

    林子軒微笑著望向窗外,西湖的夜景,有種讓人沉醉的美。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9:11
第一百三十九章 捧場

    這不是林子軒第一次來杭城,他去年和慕姍姍來過一次。

    九月的杭城,秋高氣爽,桂花的香氣瀰漫在城內的大街小巷,讓人心情舒暢。

    第二天,林子軒帶著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金鶯節組委會報道,領取了相關證件,憑著證件可以到展廳裡繳納一定的費用,獲得一個展台。

    所謂的展台非常簡易,就是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

    展廳不提供播放設備,能夠讓各家電視劇製作單位播放電視劇,最多是在展台上貼幾張電視劇的海報來吸引買家。

    這個年代就是如此,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主要還是看電視劇的質量如何。

    林子軒帶人把展台佈置好,他帶了電視劇的海報和介紹大概劇情的小冊子,貼上海報,接著就是等待了。

    有人來了就把小冊子遞過去介紹一番,談談價格。

    這裡有來自華國各地電視台的負責人,每個電視檯面向的觀眾群不同,選擇自然也不同。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電視劇偏向於北方觀眾的口味,這是因為藝術中心的編劇大多是北方人,不擅長製作表現南方人生活的劇集。

    他們推銷的主要對象是來自北方的電視台。

    陳常樂很夠意思,昨天就和林子軒談好了兩部電視劇,這主要是看在和林子軒的交情上。

    事實上,花城的觀眾喜歡看香江那邊的電視台,最愛武俠劇,即便是華國電視台播放的劇集他們也沒什麼興趣。

    相對於內地的觀眾,他們能收到香江的節目,選擇性更大一些。

    林子軒知道這裡面有人情的成分,他沒拒絕,給了陳常樂一個優惠價,大家互惠互利。

    此時華國的電視劇市場不怎麼繁榮,各家電視台沒有太多資金用來購買電視劇,都是圖便宜,購買性價比高的電視劇,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反而乏人問津。

    想想看,一家電視台每年要播出好多部電視劇,如果每一部都是精品,觀眾看的很爽,電視台受不了啊。

    雖然精品電視劇會帶來高額的廣告收入,但那是指華國電視台。

    對於地方電視台來說,在沒有通過衛星轉播的情況下,只能面向一個省的觀眾播出,吸引不了大的廣告商,廣告收入有限,沒辦法支撐精品聯播的方式。

    只能是一部精品搭配五部普通電視劇的模式,才能實現盈利。

    地方電視台想要發展起來,只能選擇上星,通過衛星向全國百姓播出,推出更新潮更好看的節目,和華國電視台爭奪市場和廣告商。

    藝術中心製作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良心之作,價格偏高,銷售情況並不算好。

    在華國電視台播出過的《女人不是月亮》賣的不錯,這畢竟是一部經過市場檢驗受到觀眾喜愛的劇集,電視台比較放心。

    這時候,林子軒看到葛尤和陳曉藝走了過來。

    這兩人畢竟是明星人物,葛尤還是這一屆金鶯獎男主角的熱門人選,他們的到來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你們怎麼來了?」林子軒詢問道。

    在這個年代還不流行明星站台做宣傳,大家的觀念比較樸素,電視劇主要看質量和價格。

    「在賓館呆著挺沒意思,就過來湊湊熱鬧。」葛尤笑著說道。

    「還有我演的電視劇呢,我來看看賣的怎麼樣。」陳曉藝補充道。

    說是這麼說,林子軒知道這是兩人給他捧場呢。

    葛尤喜歡安靜,還在琢磨《活著》這個本子,有空就寫感言和體會,和林子軒交流,也就是沒有地方讓他體驗生活,否則他早就跑去了。

    陳曉藝這次來倒沒什麼事,她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來感受下氛圍,順便玩玩,放鬆一下。

    其實,在來之前大家就已經猜到結果了。

    金鶯節組委會雖然不會明說,但會有提示,比如會電話通知哪個劇組一定要來,點名哪個演員一定要到場等等。

    這就說明這個劇組和演員會獲獎,只是沒有說是什麼獎,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兒。

    林子軒沒讓葛尤和陳曉藝過來,而是讓他們自由活動,在西湖邊走走轉轉,湖光山色,和京城相比別有一番風致。

    這個時節正是杭城最好的時候,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但他們兩人還是來了,這是看在大家的情分上,林子軒心裡有數,這就是互相幫襯。

    有了兩位明星參與,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葛尤具有親和力,陳曉藝年輕漂亮,都是華國當紅的演員,就算是不買電視劇,過來和明星來個近距離接觸也好啊。

    一時間,藝術中心的展台熱鬧起來,銷售情況急劇好轉。

    其他展台的電視製作單位的工作人員一看,這不公平啊,可他們也沒辦法,誰讓人家有明星呢,他們開始琢磨是不是也找明星過來助陣。

    林子軒見場面差不多了,就帶著葛尤和陳曉藝離開了。

    一個是現場秩序不好維持,別弄出事來,再說,不能一直讓葛尤和陳曉藝幫著吆喝,要真把他們當工作人員使喚不太合適,最好適可而止。

    別人替你著想,你也要替人著想,這樣交往起來才會覺得舒服。

    他同樣不想壞了規矩,讓那些電視製作單位的同行嫉恨,又不是多大的買賣,犯不著。

    林子軒讓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留下來守著展台,完事了自己回賓館休息。

    展廳離西湖不遠,三人一路閒聊著走過去。

    路上葛尤不時被人認出來,弄得他挺不好意思,主要是他太有特色,比較好認。

    杭城舉辦這一屆電視金鶯節,杭城電視台加大了宣傳力度,作為得獎呼聲最高的男演員,葛尤經常出現在杭城本地的電視上,杭城的百姓想不認識都難。

    「尤哥這張臉到哪兒都能暢通無阻,比工作證還好使。」陳曉藝說笑道。

    「別埋汰我,我就當你是誇我呢。」葛尤玩笑道,「杭城人民太熱情了,這裡山好水好風光好,真是一個好地方。」

    對葛尤來說,杭城的確是個好地方,在這裡,他即將拿到自己的第一個最佳男主角。

    他今年三十五歲了,跑了十年龍套,終於獲得認可,算得上大器晚成。

    經過這十年的磨練,葛尤的性子愈發的沉穩,不浮躁,以後會越來越好。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