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46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08
第九十章 籌資

    既然慕致遠不同意,慕姍姍也不敢打著父親的旗號亂來。

    上次慕姍姍給周天涯打電話經過了慕致遠的允許,他不好出面,女兒打電話正合適。

    這次情況不同,慕致遠特意叮囑女兒等等看,到明年再說,他怕女兒為了林子軒做出什麼事情來,好心辦壞事。

    「還把我當小孩子,我有那麼不懂事麼?」慕姍姍對林子軒抱怨道。

    「在父母面前你永遠都是小孩子,這輩子都改不了,還是老老實實的做個聽話的好孩子吧。」林子軒取笑道。

    「你還笑我,真是沒良心,我還不是為了你。」慕姍姍不滿道。

    「我哪有笑,只是感慨父母不容易罷了。」林子軒不承認道。

1    「對了,今年過年咱們怎麼辦?」慕姍姍突然說道。

    華國電視台的領導已經透露,作為電視台人氣最高的主持人之一,慕姍姍將主持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能夠主持春節聯歡晚會是一種證明,證明你在主持人這個行業已經站在了頂峰。

    而且,主持春晚同樣是一個被廣大觀眾熟知的好機會,在華國,或許有觀眾不看《方大綜藝》,但他一定會看春晚。

    只是,如此一來,在除夕夜,慕姍姍還要在電視台上班,不能和家人一起過了。

    這是林子軒和慕姍姍結婚後的第一個新年,他們倒是很好解決,林子軒肯定會在晚會現場等著,春晚結束後倆人再一起回家。

    不過雙方的父母就不好安排了。

    「要不讓他們都去晚會現場,晚會結束之後咱們兩家人一起過初一。」林子軒提議道。

    「晚會結束的太晚,他們能熬夜麼?」慕姍姍擔心道。

    「現在說這個還太早,先問問他們的意見吧。」林子軒只好說道,「我知道曉玲肯定願意。」

    生活就是這樣,要考慮到家庭中每個人的感受,互相妥協和忍讓,才能和氣美滿。

    林子軒來到藝術中心上班,現在藝術中心的辦公環境好多了,基本上是三人一間平房。

    在他對面坐著的是馮曉剛,側面坐著的是導演趙寶鋼。

    像葛尤這些演員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只是關係掛靠在這裡,有戲拍的時候才會來。

    在這個沒有電腦可以玩遊戲的時代,大家基本上要麼是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裝作很忙的樣子,要麼是喝著茶,閒聊侃大山。

    「咱們的本子送上去好幾天了,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啊。」馮曉剛納悶道。

    「估計早就給斃了,領導看到預算就血壓上升,送醫就診了。」趙寶鋼說笑道。

    「也可能他覺得咱們是在開玩笑,正發脾氣呢。」林子軒調侃道。

    當總局的吳振輝看到《京城人在紐約》的預算時,心裡的確有這種想法。

    你們是在開玩笑麼?

    吳振輝在華國廣播影視總局負責電視劇這一塊,林子軒是他向上面推薦的。

    他一方面看重林子軒的創作才能,另一方面覺得林子軒寫的劇本都是以小博大的類型。

    像《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是室內劇,投入的資金少,但產生的效果非常好。

    領導就喜歡這樣的下屬,最好是不花錢還能辦成事的那種。

    這次林子軒給了他一個大驚喜,《京城人在紐約》的預算是150萬美金,他剛開始以為是後面的單位寫錯了,應該不是美金,那樣才科學。

    但當他看到電視劇要全程在美國拍攝的時候就意識到沒有錯,預算的確是150萬美金。

    他算了算,折合850萬,這筆資金夠拍八部《渴望》了,上面還有李虹的簽字確認。

    你們電視藝術中心的人瘋了吧?

    在這個年代,華國的外匯儲備並不富餘,不是說沒有,而是都要用在刀刃上,比如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購買緊缺的醫療器械,還要大量投入到科研領域。

    用來拍攝一部電視劇,這種想法未免太奢侈了一點。

    他心裡這麼想著,隨手翻看著劇本,他倒要看看什麼劇本值得如此高昂的投資。

    吳振輝看完劇本,對這個故事有了初步的認識。

    除掉一些突出資本主義優越性的段落需要修改外,整個本子的質量很高,重點是通過這個故事展現了華國人在美國受到歧視,辛苦求生,最終夢碎紐約的全過程。

    這個劇本完全達到了他的要求,如果能拍出來的話一定會對國內的人有所觸動。

    只是一想到那個150萬美金,他就有點血壓上升。

    這筆錢電視藝術中心肯定沒有,華國電視台估計也不願意出,總局撥個一兩百萬沒問題,八百多萬就說不過去了,就算他願意撥款,上級領導也不會批下來。

    那麼,該怎麼籌集這筆資金呢?

    林子軒沒有讓吳振輝為難,他在籌款一欄中提出了幾條建議,比如從銀行貸款,或者找贊助商拉贊助,還有民間集資等等。

    這些都需要華國電視台或者總局的配合,要讓投資人和銀行相信這會是一筆賺錢的買賣。

    如果華國電視台承諾會購買這部電視劇並在電視台播出,就會給投資人信心,如果總局願意為這部電視劇擔保,銀行就可能貸款。

    吳振輝想了想,現在的政策尚不明確,還是不要引入民間資本的好。

    銀行貸款倒是個好主意,只是這部電視劇能收回成本麼?到時候怎麼還貸?

    找贊助商拉贊助可以嘗試,不過應該沒有哪一家廠商會拿出這麼多錢贊助,要不然就多找幾家贊助商,這樣或許就能湊齊拍攝的資金了。

    吳振輝覺得以後的電視劇拍攝都能通過這幾種方式來解決資金的問題。

    「咱不是給他寫了好幾條籌錢的建議麼?總有一條管用吧。」馮曉剛期盼道。

    「我覺得咱們以後要向社會找資金,不能再依靠上面撥款了,要變被動為主動,才能發展得起來。」趙寶鋼提議道。

    「說的也是,我有個不好的預感,恐怕咱們是自作自受,到時候籌錢的任務還是會落到咱們身上,跑銀行拉贊助都要咱們自己去跑。」林子軒猜想道,「這就是領導動動嘴,下屬跑斷腿。」

    正在這時,藝術中心的電話響起,正是找林子軒的。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12
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

    林子軒接到電話,和李虹打聲招呼,前往總局開會,討論《京城人在紐約》的事情。

    他以前只是寫劇本,很少參加這類會議,一般都是李虹在負責。

    現在他是這部電視劇的製片人了,就要統籌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到劇本的審核和投資的到位,小到劇組裡發生的摩擦,他都要參與其中。

    這是一份很鍛煉人的工作,還能夠拓展他的人脈。

    尤其是像《京城人在紐約》這種上面交代下來的大製作,林子軒有機會接觸到總局的領導,電視台的負責人,投資商和演藝圈的各種人物。

    這就是一整套影視圈的生態系統。

    林子軒製作完這部電視劇,把各方面的關係捋順,基本上就能在這個圈子裡站穩腳跟了。

    這是李虹對他的培養。

    否則,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年代,不滿二十五歲的林子軒絕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是社會上對年輕人的看法,在單位裡,年輕人從事的都是打雜跑腿的工作,很難被委以重任。

    除了李虹的因素外,這個機會也是林子軒通過不斷的成功爭取來的。

    如果他沒有能力,李虹也不會這麼做,那是揠苗助長,是對林子軒的不負責任,一旦搞砸了,後果會很嚴重。

    林子軒來到總局,發現這次會議來了不少人,看起來挺隆重。

    這是《京城人在紐約》的第一次討論會。

    吳振輝召集了華國電視台和一些社會學者,包括對國際形勢有研究的專家與會,討論和評估這個劇本的可操作性和價值。

    林子軒對這種會議已經不陌生了,習慣成自然。

    他很自覺的拿出一個筆記本和鋼筆,態度端正的回答各方的問題,虛心接受各方的意見,然後把意見記錄下來回去修改劇本。

    這是這個時代影視劇創作的常態,不能說你想拍什麼就拍什麼,那不現實。

    即便是大導演和大腕也要遵守規矩,不過他們的自由度會相對高一些,可以適當的討價還價,上面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非你不走體制內這條路,拍地下電影才能無所顧忌,但那條路走的非常艱難。

    林子軒很清楚,那些拍地下電影的年輕人現在看似很叛逆,很有個性,但多年之後他們還是拚命的朝著主流的電影圈子裡擠。

    主流圈子是大勢,非主流只會被社會邊緣化。

    專家們提出了不少問題,包括劇中人物的設定和對劇情的推敲。

    比如,王起明在國內是一位拉大提琴的藝術家,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到了美國卻墮落成了一身銅臭,惟利是圖的商人,這在說明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觀念對人心靈造成腐蝕的同時,是不是也說明了我國在思想教育領域的缺失呢?

    把這個人物設定成華國的一名商人會不會好一點?

    還有王起明和郭燕的女兒,到了美國不去學習,卻四處鬼混,這牽扯到華國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我們國家的下一代難道就是這個樣子麼?

    這些問題林子軒還能夠理解,只是有些建議就讓他哭笑不得了。

    比如,劇本中有段情節是說王起明在美國賺了錢,成了富豪,生活奢侈,心靈卻空虛了,於是他花錢叫了白人應招女郎,並把鈔票撒在應招女郎身上。

    有專家就詢問這段劇情你準備拍攝多大的尺度,王起明和應招女郎有沒有發生關係。

    他們認為這段情節會對國內觀眾造成不良的影響,容易引起模仿,不能說你有了錢就能亂搞男女關係,建議刪除。

    林子軒遭受了一撥撥的問詢。

    他自然也會據理力爭,拍攝在美國生活的片子就不能拿華國國內的標準來定性,否則只能拍攝出一部虛有其表的電視劇,不能真實的反映華國人在美國的生活。

    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要到美國拍攝,就是要拍攝到原汁原味的美國生活。

    就算達不到這個目的,也要盡可能的展現美國的日常生活,讓觀眾看了之後覺得這就是美國,這就是華國人在美國的生活。

    至於王起明和應招女郎那一段,林子軒不打算刪除,最多拍攝的時候尺度小一點。

    這場討論會持續了好幾個小時,林子軒中飯都是在總局吃的,下午繼續。

    劇本討論結束,吳振輝說起拍攝資金的話題。

    這時候專家和學者已經離開,只剩下華國電視台的代表和藝術中心的林子軒。

    吳振輝先是表揚了京城電視藝術中心以往取得的成績,又說了現在電視劇創作上的問題,提出創新求變的理念,提高新時期百姓的文化生活。

    「小林啊,我知道你們的難處,但是有困難不能退縮,要主動去解決困難,現在國家提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事情不能等著國家來解決,要敢於突破,找到新路。」吳振輝語重心長的說道,「你放心,總局會作為你們的後盾。」

    一套官話下來,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總局沒錢。

    「電視台同樣會盡力支援你們,咱們也算是一個單位嘛,有什麼事儘管說,只要台裡能做到的都沒有問題。」華國電視台的人表態道。

    意思很明顯,台裡做不到的事情你就不要提了,電視台不可能出錢。

    林子軒在心裡苦笑,這些人都是老油條啊,想從他們手裡要錢實在是太難了。

    「謝謝領導關心,我們自己來解決困難。」林子軒沉聲道,「不過有幾點需要局裡和台裡配合,好讓我們開展工作。」

    「小林,你說說看,局裡盡量幫你們解決。」吳振輝爽快道。

    林子軒提出了三點,一個是局裡出一份文件,證明《京城人在紐約》受到局裡重點關注,是局裡大力支持的優秀項目。

    還有藝術中心和華國電視台簽訂回購合同,電視劇拍攝完成,在審核沒問題的情況下,華國電視台要保證在黃金檔播出。

    最後,華國電視台要把自己的廣告客戶介紹給藝術中心。

    這年頭能在華國電視台上做廣告的都是有錢的企業,是拉贊助的首選目標。

    林子軒的目的很簡單,他要拉大旗作虎皮,四處籌錢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17
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騰就老了

    林子軒來之前和李虹商量過這件事,如果上面不撥錢怎麼辦?

    那就只能提要求了,他提出的前兩個要求是基礎,要讓投資商看到《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的美好前景。

    既有總局的支持,又能在華國電視台播出,還有什麼不放心的,絕對是賺錢的買賣。

    重點是第三個要求,藝術中心需要華國電視台的廣告客戶。

    客戶就在那裡,你自己找上門,和通過華國電視台的介紹上門,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至於怎麼讓客戶投資,這裡就需要電視貼片廣告作為誘餌了。

    所謂的電視貼片廣告,是指電視台在播放電視劇的時候在片頭和片尾都會播放的廣告,這個廣告是和這部電視劇相關聯的,也叫做隨片廣告。

    林子軒需要五分鐘的貼片廣告時間,五分鐘可以播放六條廣告。

    想想看,華國電視台黃金檔的五分鐘廣告值多少錢,投資商的名字還會出現在電視劇的鳴謝一欄中,只要給錢還能在電視劇裡插入軟性廣告。

    這種優厚的條件就不信拉不來投資。

    而且,有了這次的成功合作,下一次拍攝電視劇的時候更容易拉到投資,如此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藝術中心的資金問題。

    藝術中心想要獲得快速的發展,就要走上向社會籌集資金的道路。

    林子軒提出了要求,吳振輝滿口答應,不過是出個文件,這是惠而不費的事兒。

    華國電視台的代表猶豫起來,貼片廣告的收入和電視劇的影響力成正比。

    如果是大導演和大明星的作品,能在觀眾中造成極大的影響,投資商願意花大價錢做貼片廣告,如果電視劇不出名,也就無所謂貼片廣告了。

    《京城人在紐約》的劇本出自林子軒之手,想想《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加上這部電視劇的熱門題材,以及全程在美國拍攝,極有可能又是一部轟動全國的劇集。

    當然,也可能一敗塗地,這個誰都說不準,他無法做主,要回去和電視台的高層商量。

    《京城人在紐約》的第一次討論會就這麼結束了。

    回到藝術中心,林子軒向李虹匯報了情況,只要總局和華國電視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這個項目就可以正式啟動了。

    從目前的情況看,在總局的強力推動下,華國電視台肯定會妥協,剩下的只是討價還價。

    林子軒推薦了馮曉剛作為這部劇的導演。

    這是他第一次獨立製片,需要一位配合默契的導演,這樣能夠省心不少。

    馮曉剛一直想從美工轉向導演方面發展,在《編輯部的故事》裡就做了嘗試,他很看重這次拍攝《京城人在紐約》的機會。

    就像他說的那樣,再不折騰,青春就沒有了。

    「小林,我就不說什麼了,你瞧好吧,咱倆搭班子肯定沒問題。」馮曉剛幹勁十足的說道,「我把國內演藝圈翻了個底兒掉,就發現一個人特適合演王起明,這人身上有股子憨勁,能把雅和俗融合到一塊去。」

    馮曉剛說著,遞過來一張報紙。

    上面是關於一個男演員的報道,這人正在拍一部和香江合作的電影,林子軒知道這個叫姜聞的演員,是目前華國一線的男演員,獲得過不少獎項,一直都在拍電影。

    「據說這人可不好伺候,咱們請得動麼?」林子軒懷疑道。

    姜聞在拍戲時和導演發生爭執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倒不是耍大牌,而是想要表演的更好,或者說按照他的方式來表演。

    對於這種有性格和想法的演員,一般的導演根本駕馭不了。

    無論是林子軒還是馮曉剛都是電視行業的新人,恐怕壓制不住姜聞,再說了,你憑什麼讓一個在電影行業混的好好的演員來拍電視劇啊。

    就算這是總局下達的任務,人家也有拒絕的權利。

    「怕什麼,試試唄,不行咱們再找其他人。」馮曉剛毫不擔心的說道,「我覺得陳導明也不錯,儒雅上沒問題,就是還不夠俗。」

    「那行,有時間咱倆去見見姜聞。」林子軒決定道。

    林子軒對選演員並不著急,像這種要到美國拍攝的電視劇前期籌備需要很長的時間,先把資金搞定再說,沒有錢什麼都幹不了。

    下了班,他和慕姍姍回到家裡,還帶著一份從滬城寄過來的包裹。

    包裹裡面是《葫蘆兄弟》動畫片的盒帶,這部動畫片已經製作完成,即將在滬城電視台播出,在京城收不到滬城電視台。

    在這個時代,看電視需要天線,只能收到周邊有限的幾個電視頻道。

    電視台能夠上星的頻道很少,目前只有華國電視台的綜合頻道和經濟頻道,黔省和滇省的電視台通過衛星轉播。

    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特意寄了盒帶給林子軒,讓《葫蘆兄弟》的作者先睹為快,他們倒是不擔心林子軒把盒帶轉手賣給盜版商。

    這時候人與人之間還講究信任,沒有作者會做這種敗壞聲譽的事情。

    倆人吃過飯,躺在床上看《葫蘆兄弟》。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籐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隨著片頭曲的響起,七個葫蘆兄弟分別展現自己的超能力,和妖怪戰鬥。

    林子軒和慕姍姍在滬城的時候看過一段,現在有了配音,看起來更為流暢。

    對林子軒來說,這就是滿滿的回憶,他看的很投入。

    慕姍姍看著林子軒,心思卻不在動畫片上。

    林子軒既能寫出這麼具有童趣的故事,還能寫出像《頑主》那樣調侃的小說,甚至是《活著》那種大悲劇,還包括那些電視劇。

    這讓慕姍姍覺得很神奇,不知道以後林子軒還會寫出什麼來。

    想到這裡,她心裡不免有點小驕傲,林子軒是她的丈夫,作為妻子自然以丈夫為榮。

    「怎麼了?」林子軒看到慕姍姍心不在焉的模樣,不由得問道。

    「沒什麼,就是覺得有點冷了。」慕姍姍朝林子軒的懷裡擠了擠,親暱的說道。

    電視裡,葫蘆娃和兩隻妖精正在打架。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19
第九十三章 大約在冬季

    不知不覺的,京城進入了冬天。

    一到冬天,供暖就會成為大問題,這時候還沒用天然氣,都是採用鍋爐供暖,效率很低,供不應求,所以京城的供暖期比較短。

    現在正是已經入冬,卻還沒有開始供暖的時候,晚上自然會覺得冷。

    有些人家會把爐子放在屋子裡取暖,等到睡覺之前把爐子再搬出去,如果貪圖暖和,忘了把爐子搬出去,容易引起煤氣中毒。

    在京城,每年冬天總會有此類的報道。

    收音機和報紙上也會提醒市民不要把煤球爐子放在屋子裡,以免發生事故。

    慕姍姍變得忙碌起來,今年春晚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作為主持人,她需要參與其中。

    以往的春晚不需要這麼早準備,能提前一個月左右就行了,不過今年稍微不同。

    華國第一次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是在1983年,到今年剛好是第十個年頭,華國電視台的高層準備花大力氣辦這一屆春晚,展現新時期的新氣象。

    舉個例子,以往春晚邀請港台明星的數量不會超過五個,這一屆保底是十人。

    導演組正在劃定人選,聯繫港台地區的歌星,要形象正面,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歌手。

    這是華國電視台第一次對春晚導演進行招標,誰有能力,誰的策劃好就讓誰上,而不是以前由電視台高層指定。

    「尤哥願不願意參加春晚?」慕姍姍詢問道,「我聽導演組說想把《編輯部的故事》搬上春晚,就按照電視劇的形式來一個十分鐘左右的小品。」

    「是導演讓你問的吧?這個還真不知道,我問問看吧。」林子軒不確定道。

    華國每年熱播電視劇裡的演員上春晚是普遍現象,去年的張凱莉就是如此。

    春晚是華國最大的宣傳平台,既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又能帶給觀眾歡樂,很少有演藝圈的人會拒絕上春晚,不少人甚至是想方設法的擠進去。

    《編輯部的故事》是今年最熱的劇集,葛尤飾演的李冬寶深入人心,獲得觀眾的認可和好評,春晚導演有這個想法非常正常。

    導演應該是知道林子軒和葛尤的關係,這才托慕姍姍傳話,讓林子軒問問葛尤的意思。

    而且,如果真按照《編輯部的故事》來演,小品的稿子恐怕還需要林子軒來寫。

    「導演那邊就是一個想法,要是你們太忙就算了,上春晚太費精力,這一兩個月別想幹其他事了。」慕姍姍勸說道。

    她只是負責傳句話,作為主持人,不會參與導演組的工作,如果葛尤願意上春晚最好,不願意也沒有關係。

    林子軒知道葛尤正在為拍攝《大撒把》做準備。

    他接下了《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總局對《大撒把》的審核順利的通過了,本來就是一點可有可無的小問題,抬抬手就過去了。

    這算是一種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交換。

    作為一部反映出國潮的電影,京城電影製片廠頗為重視,等明年上面撥下來資金,就能投入拍攝了,男女主角也定了下來,就是葛尤和徐繁。

    葛尤平時看著不靠譜,卻是個很認真的人。

    以前跑龍套的時候就是如此,演的特認真,愛琢磨戲,現在自己演主角了,更不能放鬆,他拿著劇本在家裡正琢磨呢。

    他和姜聞不同,姜聞有意見會和導演提出來,甚至會發生激烈的爭吵。

    葛尤一般不說,他在心裡琢磨,要是覺得自己想的對,就演出來給導演看看。

    這和兩人的性格有關,姜聞張揚,葛尤內斂。

    「知道了,你閉上眼,別讓沫子進眼裡,蟄著了難受。」林子軒提醒道。

    倆人說話的時候,他正在給慕姍姍洗頭髮。

    京城的冬天太陽出來的時間少,太陽能裡的水經常曬不熱,洗澡的話會去澡堂子,洗頭髮一般在爐子上燒熱水,在水盆裡洗洗就行了。

    慕姍姍的頭髮長,不好洗,林子軒就在一旁幫忙,省得她自己把水弄到身上去。

    等洗好了頭髮,還要用吹風機吹乾,否則容易受涼。

    上班的時候,林子軒在藝術中心給葛尤家裡打了一個電話。

    葛尤出名後,找他的人多了,就在家裡安裝了一部電話,不然不太方便。

    他現在的收入已經不靠拍攝影視劇了,而是以廣告為主,據說上個月接拍了一個廣告,光是廣告費就好幾千塊,這就是明星效應。

    「尤哥,我小林啊,在家幹嘛呢?」林子軒招呼道。

    「沒幹嘛,中心有事啊?我這就過去。」葛尤趕忙道。

    「沒事,就是問問你要不要上春節晚會?」林子軒徵詢道。

    「那裡的晚會?京城台還是國家台?」葛尤反問道。

    「國家台的,他們準備讓《編輯部的故事》的演員一起演一個小品。」林子軒把事情說了一遍,商量道,「有沒有興趣?」

    「不行,直播不行,人太多,我怵的慌,怕演不好,錄播還湊合。」葛尤搖頭道,「小林,對不住啊,我自個知道自個的事,打小一上台話就說不利索,這不是走穴演出,能糊弄,演不好沒關係,春晚那可是華國幾億觀眾都看著呢,要是演砸了對不起群眾,我就成罪人了。」

    「沒那麼嚴重,這事跟我沒關係,我就是傳句話,咱去不去都成。」林子軒解釋道,「那就這樣,我告訴他們一聲。」

    對林子軒來說,這只是一件小插曲。

    有人喜歡上春晚,有人卻偏偏躲著,這和個人的性格有關,勉強不來。

    他打電話給慕姍姍把事情說了說,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眼下他還是要把重點放在《京城人在紐約》這部戲的籌備上,華國電視台已經答應了林子軒的要求,不過提出了一個條件。

    華國電視台要用五分鐘的貼片廣告時間買斷《京城人在紐約》國內和海外的全部版權。

    也就是說,這部電視劇雖然是藝術中心拍攝的,版權卻在華國電視台手裡。

    藝術中心用這五分鐘的貼片廣告能拉來多少投資是藝術中心的事兒,能賺多少錢就看林子軒拉投資的本事了。

    如果能拉到150萬美金,藝術中心就能保本,超過150萬美金那就是淨賺的。

    不管怎麼說,在各方的努力下,這個大項目終於可以啟動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0
第九十四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藝術中心和華國電視台簽了合同之後,林子軒終於放下心來,這意味著他可以拿著這份合同出去四處籌錢了。

    他跑的第一個地方是銀行,想從銀行裡貸款。

    說實話,找投資商拉贊助是一個長期的活,不是說你跑過去和人家一說,人家立刻就被你提出的優厚條件所吸引,哭著求著的要投錢進來。

    那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不現實。

    華國電視台五分鐘的貼片廣告的確很有誘惑力,可投資商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比如這段時間企業需不需要投放廣告,你們的電視劇有沒有影響力,這個價格是不是太高了,能不能降低點。

    那些企業家不是傻瓜,相反都是非常精明的人物,否則也不會領導一家企業了。

    即便他們有了投資的打算,也需要進行一番調查,短期內不會給出答覆,而且,還會盡可能的壓低價格。

    林子軒只有五分鐘的時間,六條廣告,還想從中賺錢呢,當然不願意賤賣。

    這樣一來,雙方互相討價還價就不可避免,談上一兩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都有可能。

    林子軒急需啟動資金,不可能這麼白等著,要先把項目做起來,找演員建劇組,派人到美國做前期的籌備工作。

    這時候,銀行是最好的選擇。

    他拿著合同向銀行貸出第一筆資金,解決燃眉之急,和贊助商的談判就可以慢慢來。

    在談判的過程中,往往誰的心態好,不著急,誰就能佔據優勢,等到從贊助商那兒拿到資金,再來還銀行的貸款。

    而且,這段時間銀行產生的利息要轉嫁到贊助商身上,這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林子軒找的是華國銀行,提出要貸款120萬美元。

    這當然是獅子大開口,留下談判的空間,其實只要有5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就能夠把項目做起來,後面可以從贊助商那裡想辦法。

    這麼大額的貸款驚動了華國銀行的高層,尤其是牽涉到外匯。

    這個時候華國外匯屬於管制狀態,普通人不允許到銀行兌換外匯,只有前往國外辦事的時候才能到銀行兌換小額的外匯。

    因此,在京城有人就開始炒外匯,價格要比銀行兌換的高,就這樣還供不應求。

    華國銀行是第一次辦理這種業務,貸款給人拍攝電視劇,他們審查了林子軒提供的材料。

    包括林子軒京城電視藝術中心製片主任的工作證明,單位開具的介紹信,曾經是《渴望》等一批熱播電視劇的編劇或者製片的相關報道。

    這說明林子軒不是騙子,而是真的要貸款。

    還有華國廣播影視總局開出的文件,把《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作為1992年總局重點推介的項目,華國電視台簽署的購買電視劇的合同,證明了藝術中心擁有電視台黃金檔五分鐘貼片廣告的出售權。

    無論是對華國的銀行業,還是華國的影視行業,這都是第一次,沒有先例可循。

    如果這筆貸款能夠成功,就會為華國的影視行業開闢出一條新的融資渠道,也會為銀行找到一個新的投資點。

    華國銀行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了這件事,甚至驚動了華國主管金融行業的領導。

    林子軒並沒有覺得這是多大的事兒,在他那個世界,影視行業向銀行融資是很普遍的現象,沒什麼稀奇,但在這個時代,他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從他向華國銀行遞交材料,申請貸款的那一刻起,就對這兩個行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上級主管部門經過協商,認為銀行在貸款領域應該進行新的嘗試,適應社會新興行業的需求,只要能確認這筆貸款屬於合法用途,貸款人具有還款能力,就可以借貸。

    華國銀行接到指示,啟動了貸款審批程序。

    在確認了林子軒提供的材料真實無誤後,銀行需要對這部還沒有拍攝的電視劇,以及這五分鐘的貼片廣告進行價值評估。

    通過評估來判斷要不要貸出這筆大額的貸款。

    為此,銀行內部召開了會議,請評估專家們討論怎麼判斷一部還沒有拍攝出來的電視劇具有的價值,只有確定了電視劇的價值,才能評估貼片廣告的價值。

    這不是一棟大樓,可以通過地價和周圍的環境來評估,這屬於無形的價值。

    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討論,能夠為以後類似的評估提供參考。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有製作電視劇的能力,林子軒曾參與製作過多部熱播的電視劇,《京城人在紐約》被廣播影視總局認定為優質的項目,還會在華國電視台播出。

    這些都是能夠加分的因素。

    評估專家們更為關心這部電視劇本身,沒有人知道電視劇拍攝出來會是什麼樣子,可能是一部佳作,也可能是一部爛片。

    為此他們進行了調查,要詳細瞭解這部電視劇的情況。

    調查的對象是《京城人在紐約》的製片人林子軒和導演馮曉剛。

    「我們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有能力製作出高水平的電視劇,你們要相信我們的專業素質。」面對銀行的調查,林子軒侃侃而談,「以往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這一次我們會做的更好。」

    「這部電視劇的演員都有哪些?」調查員詢問道。

    「我們會邀請華國的一線演員加盟,由於在美國拍攝,還會邀請好萊塢的明星參與,所有主要演員都會是觀眾熟知的大明星,就算是配角也不例外。」林子軒一點都不謙虛的說道,「這將是一部大投資、大明星、大場面的大製作。」

    他明白只有把這部電視劇說的天花亂墜,銀行才可能貸款給他。

    「比如說呢?」調查員追問道。

    「姜聞知道吧,我們準備邀請他做男主角,葛尤知道吧,在這部戲裡只能演一配角,還有不少著名演員都想加入,像是導明啊,國粒啊,不過這部戲在美國拍攝,他們沒什麼露臉的機會,我都給拒絕了。」林子軒大言不慚的說道,「女主角的話還在挑選,要找那些有在美國生活經驗的,知名度高的女演員,在這方面不能將就,咱們要找就找最好的,稍微差點的都不要。」

    在一旁同樣接受調查的馮曉剛聽到這話,暗自對著林子軒豎起了大拇指。

    這還真是吹牛不上稅,吹大發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2
第九十五章 情懷的價值

    林子軒說這番話的時候,還沒有聯繫到姜聞,因為姜聞在外地拍戲,根本找不到人。

    這時候的演員只有工作單位,沒有演藝公司,也沒有經紀人,一旦跑到某個偏僻一點的地方拍電影,想找個聯繫方式都困難。

    不過姜聞過年期間應該會回京城,到那時候再談。

    事實上,目前整個劇組還沒有建起來,只是個空架子,演員方面雖然有了不少選擇,卻還沒有開始洽談,只有一個大致的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林子軒拿不出什麼證明來。

    如果能有和姜聞簽訂的演藝合同,自然會更有說服力,現在嘛,他只能憑一張嘴忽悠了。

    華國銀行可是大銀行,調查員不好糊弄,他們雖然看好這個項目,做事卻非常的謹慎,不是你空口說白話就能過關的。

    林子軒把貸款數額降低到100萬美金,銀行那邊還在討論。

    這時候,傳來了一個好消息,華國國內一家大型製藥企業的老總要見林子軒。

    林子軒一邊和銀行談著,一邊從華國電視台的廣告客戶群裡選取了六家客戶,他打著華國電視台的名義上門把拍攝《京城人在紐約》的資料送了過去。

    他對每家企業開出的條件是贊助30萬美金,可以得到一支30秒的貼片廣告和電視劇片尾鳴謝一欄的大體字廣告。

    這六家企業都是真正有實力的公司,否則也拿不出這麼多的投資。

    林子軒算了一筆賬,最好的結果是這六家公司都同意,那樣就是180萬美金的收入,拍攝電視劇用去150萬美金,剩下的30萬美金就是藝術中心淨賺的。

    即使有些投資商討價還價,壓低價格,至少能夠保本。

    他可不想自己第一部獨立製作的電視劇以賠本收場,沒想到資料送出去不到一個禮拜,就有了消息,在電話裡對方表現的非常有誠意。

    林子軒和馮曉剛兩人開著桑塔納前往這家製藥公司。

    這就是買轎車的好處了,出去辦事有面子,你要是騎著自行車過來,人家就會懷疑你們是不是騙子,別拿了錢跑路了。

    這家藥企以生產治療胃病的藥物出名,每年的產值有十幾億,是真正的大企業,不差錢。

    他們事先約好了時間,林子軒提前了半個小時,在辦公室見到了企業的總經理石總。

    雙方客套一番,坐下來說話。

    「你們這個劇本我看了,感觸很深啊。」石總感慨道,「我是十年前去的美國,本以為能夠幹一番事業,沒想到因為不懂美國的法律,最後被人坑了,只能回國發展,看這劇本就像回顧自己的生活一樣。」

    林子軒一聽就明白了,這是遇到知音了,怪不得這麼有誠意呢。

    他和馮曉剛對視一眼,覺得這事要打懷舊牌,怎麼懷舊怎麼來。

    石總算是華國最早一批前往美國的人員,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還沒有出國潮。

    真正的出國潮開始於1985年,這一年,華國放開了自費留學的限制,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這才拉開了出國潮的大幕。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情懷。

    林子軒明白石總投資這部電視劇不是為了生意和賺錢,而是為了一種情懷,為了過去那段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奮鬥歲月。

    接下來,林子軒和馮曉剛陪著石總開始懷舊,述說過去,感慨現在。

    「你們去美國拍攝我支持,不到美國不知道華人在國外的處境,要拍的真實點,讓國內的人瞭解情況,不能盲目的出國。三十萬美金夠不夠,不夠的話那就五十萬,只要能把電視劇拍好就行。」石總爽快道。

    「石總,您仗義。」林子軒讚歎道,「就沖您這句話,我們給你們的產品在電視劇裡加一段廣告,就說王起明剛到美國,工作太累,胃病犯了,吃了外國的藥一直好不了,這才想起還有從國內帶來的胃藥,這一吃咱們自己生產的胃藥,立馬就好了。」

    「哈哈,小林,不能太誇張,胃病是慢性病,哪有那麼快的療效。」石總大笑道。

    「這不算誇張,這說明咱們的胃藥適合咱們華國人的體質,一吃就靈。」林子軒玩笑道。

    「你這話倒是很有科學道理,咱們的胃藥採用中藥成分,的確適合國內人的體質,想不到小林對醫藥也有研究。」石總認可道。

    「石總,您別埋汰我,我就是這麼一說。」林子軒不好意思道。

    「既然小林有這份心意,那就五十萬美金,等公司通過審議,過幾天就把錢給你們打過去,早點籌備,早點拍攝,也能早點讓國內人看到。」石總期望道。

    「您放心,我們絕對抱著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來拍這部劇。」林子軒保證道。

    接下來,林子軒代表藝術中心和石總草簽了協議。

    林子軒把在電視劇裡加入軟性廣告的條件寫入了協議之中,剛才雖然有開玩笑的意思,但一是一,二是二,既然說出來了,那就要做到。

    這不是一錘子買賣,這次給石總留下好印象,以後或許還要找石總拉投資呢。

    信任和交情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這份協議只是草簽,達成了一個意向,還需要藥企內部和藝術中心的審核,雙方都認為沒問題之後,才能簽署正式的合同。

    林子軒和馮曉剛走出這家企業,非常興奮,這筆投資算是妥了。

    有了這筆啟動資金,銀行那邊就不急了,反倒是可以拿著這份合同去和銀行談判,一個廣告位就賣出去50萬美金,還怕我們收不回投資麼?

    幾天後,藝術中心和藥企正式簽署投資合同,50萬美金很快到位。

    林子軒拿著合同找到華國銀行,堅持要貸款120萬。

    「我們正在和其他幾家投資商洽談,要是談妥了,資金到位,就不需要向銀行貸款了。」林子軒淡定的說道,「這可是一個優質項目,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連本帶息的收回,你們還擔心什麼?」

    面對這種突發的情況,華國銀行內部進行了緊急磋商。

    他們認為先前太過保守了,投資都有風險,這部電視劇有總局和華國電視台擔保,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只要中規中矩的拍攝,收回投資問題不大。

    何況已經有了50萬美金打底,那就更有保障了。

    於是,華國銀行的貸款審批進入了快車道。

    得到銀行的答覆,林子軒徹底放下心來,接下來就是要搞定姜聞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4
第九十六章 忙碌的時光

    姜聞的工作單位是華國青年藝術劇院,他的本職工作是一位話劇演員。

    只不過他就沒演過幾回話劇,都在電影圈裡折騰了,青年藝術劇院也弄不清姜聞什麼時候會回來,不過他家就在京城,想必會回來過年。

    馮曉剛隔三差五的就打電話問問,先給人家家裡留下一個好印象,顯得咱慇勤。

    在目前華國的一線男演員中,姜聞不是最大牌的,卻是最適合演王起明這個角色的,他身上有種亦正亦邪的氣質,能把大雅和大俗融為一體。

    在等待姜聞的日子裡,林子軒也沒有閒著。

    有了資金,他在京城友誼賓館開了房間,對演員進行面試,電視藝術中心那地方是辦公地點,條件不太好,這也算是奢侈一回。

    作為製片人要精打細算,但也不能怕花錢,這是他和陳常樂學的。

    你要是弄一個特簡陋的平房面試演員,人家會對劇組失去信心,這是一部大製作,就要有大製作的范兒,不能太小家子氣。

    隨著在華國銀行貸款成功,這部《京城人在紐約》的電視劇已經在圈子裡傳開了。

    以前沒有人相信林子軒能籌到150萬美金到美國拍攝一部電視劇,總感覺不太現實,因為沒有人想過這麼做,現在則是希望能加入這部戲。

    這畢竟是一部大投資的劇集,或許就是下一部《渴望》。

    這部電視劇的故事情節早已不是秘密,只要有心打聽就能知道。

    林子軒對兩位女主角的要求是要有在美國生活的經驗,懂得外語,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年齡在30歲左右,這樣才能演出成熟女人的魅力來。

    陳曉藝她們那幫剛畢業的演員太年輕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雖然要照顧自己人,但也要分情況,看是不是合適,林子軒懂得輕重。

    「吆,小慕來視察工作啊。」馮曉剛玩笑道,「小林正在裡屋和女演員試戲呢,我說讓我來,他非要自己來,誰讓他是製片呢,你放心,不是激情戲,也就是摟摟抱抱。」

    「馮哥你這麼說我真放心了,要不我在外邊等會。」慕姍姍笑瞇瞇的說道。

    「行,小慕夠大氣。」馮曉剛誇獎道,「小林剛送客戶去了,馬上就回來,你先坐會。」

    「還是你們這舒服,有空調就是好。」慕姍姍感歎道,「快過年了你們也該忙完了吧?」

    「差不多了,還差個女演員,我看小慕你就行,就怕小林捨不得。」馮曉剛打趣道。

    「我可知道你們要找的是30歲上下的女演員,我還年輕著呢,馮哥你這是誇我呢?」慕姍姍反問道。

    「得,是我說錯了,小慕不愧是搞主持的,這反應沒得說。」馮曉剛稱讚道。

    這時候,林子軒推門進來,他剛送走的是一家化妝品企業的高層,來談的是贊助的事。

    華國銀行的貸款已經到位,林子軒不急了,那些贊助商倒有點急了。

    林子軒趁機多聯繫了幾家贊助商,這樣就能形成競爭。

    有了120萬美金的銀行貸款和50萬美金的贊助,其他贊助商不僅沒有壓價的理由,還要提防林子軒漲價。

    這家化妝品企業要求電視劇裡的女主角要使用他們的洗髮水,要給洗髮水的瓶子不少於五個鏡頭,並確保觀眾能辨認出來。

    林子軒這些天和贊助商打交道,見識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

    比如電視劇裡的男主角只能抽一個牌子的香煙,開一個牌子的車,喝同一個牌子的飲料,穿同樣牌子的衣服……

    這些都要寫進合同裡,廣告植入的概念在影視行業逐漸流行起來。

    林子軒看到慕姍姍就明白了,今兒是年初八,臘八節,他們要一起回林子軒家裡吃飯。

    原本說是他去接慕姍姍的,沒想到和客戶談的時間長了點,就給耽擱了。

    「說好我去接你的,你怎麼來的?」林子軒詢問道。

    「趁台裡的車過來的,你忙完了吧?」慕姍姍回應道。

    「忙完了,咱們這就走。」林子軒趕忙道,「馮哥,要不一起?」

    「算了,我就不打攪你們小兩口了,禮拜天也不能好好休息,咱們都是勞碌命。」馮曉剛感慨道,「我等會再走,你們趕緊回去吧。」

    想想也是,今天雖然是禮拜天,林子軒要見客戶,慕姍姍要在台裡忙春節晚會,從前那種悠閒的時光越來越遠了。

    林子軒開著車,行駛在京城的街道上。

    「明年說什麼也不主持春晚了,綵排太累了,導演組的人為了調整節目都快瘋掉了。」只有倆人的時候,慕姍姍抱怨道。

    「你啊,話別說太早,好多主持人都想主持春晚呢,你讓他們怎麼想。」林子軒取笑道。

    「我就是覺得不太值得。」慕姍姍沉思道,「以前咱們什麼都沒有,吃一根冰棍也挺快樂,現在主持春晚也沒有興奮勁了。」

    「估計是這段時間太忙了,過年的時候好好休息下,緩一緩。」林子軒安慰道。

    「過了年你就要去美國了,咱們又不在一塊。」慕姍姍鬱悶道。

    「你們台裡有沒有出國進修的名額?短期的那種?」林子軒忽然問道。

    「這個應該有吧,我問問看,不過要自費吧?」慕姍姍不確定道。

    「短期進修花不了多少錢,還能提高自身的檔次,以後你也可以說自己是從海外留學歸來了,說起來多有面子。」林子軒調侃道。

    「你這不是崇洋媚外麼?我可沒你那麼虛榮。」慕姍姍挖苦道。

    倆人商量著事情,中途在一家百貨商店停下來,買了些東西,這才前往林子軒的家裡。

    剛進家門,妹妹林曉玲就跑了過來。

    「嫂子,你見到劉德樺沒有?」林曉玲熱情的問道。

    「我還以為是迎接我呢?原來不是啊,看來我不能帶你去看春晚了。」林子軒不滿道。

    「老哥,我錯了。」林曉玲認錯道,「報紙上說是提前錄製好的,除夕晚上劉德樺不會來。」

    「別鬧了,吃飯吧。」鄭秀蓮催促道。

    臘八的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著飯,說說笑笑。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5
第九十七章 好日子

    吃完飯,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到家,開始琢磨出國進修的事兒。

    這時候出國進修是國有單位的福利,算是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的一種獎勵。

    出國進修分為公費和自費兩種,公費就是單位出錢,學費全額報銷,生活費每月有固定標準,花多了自己補,花少了就歸個人所有。

    在國外進修的人往往省吃儉用,還能攢下點錢來寄回國內。

    慕姍姍剛進華國電視台一年多的時間,還享受不到這種老員工的福利,只能選擇自費。

    華國電視台負責聯繫國外對口的學校,學費和生活費需要自己負責。

    這樣的話就不用參加考試,直接到國外學校上學就行了,相當於培訓班,學完後拿到的也不是正規的畢業證,而是一種類似結業證明的文憑。

    這種文憑在華國國內足夠用了。

    按照學習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長期一般是兩年左右,短期是三個月到半年。

    林子軒估摸著《京城人在紐約》至少要在美國拍攝小半年的時間,這不是說這部劇有多難拍,而是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誰都不知道會碰上什麼麻煩。

    他已經聯繫了華國外交部,想讓華國駐美國大使館的人員為劇組的拍攝提供方便。

    他們整個劇組幾十號人在紐約肯定不能住賓館,太貴了,要租房子住下,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還要尋找拍攝場地,和紐約當地部門協調,找美國的群眾演員等等。

    這都需要耗費時間,所以他也不確定到底需要在美國呆多久,只能是越快拍完越好。

    以往林子軒沒想過慕姍姍和他一起去美國,這是為慕姍姍的事業著想。

    慕姍姍主持完春晚後,人氣會達到一個新高度,正是需要繼續鞏固的時候,保持在華國電視台的出鏡率很有必要。

    如果突然消失半年的時間,《方大綜藝》換了主持人,她回國後還要重新開始。

    「你想清楚了,觀眾有時候很健忘,興許就把你給忘了。」林子軒提醒道。

    「不是還有你麼?」慕姍姍無所謂的說道,「等回國後咱們就做那檔訪談節目,你不是很有信心說要引領綜藝新潮流麼?」

    「那行,等過了年你再和領導說,把《方大綜藝》交接好,別留下什麼遺憾,畢竟是你的第一檔節目,要有始有終。」林子軒交代道。

    既然慕姍姍想好了,他只好這麼說。

    林子軒知道慕姍姍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陪著他去美國並不容易,對於這個時代的新女性來說,家庭和事業很難兼顧,各人有不同的選擇。

    他能做的就是半年後為她策劃好節目,讓她重新回到觀眾的視線,並且更上一層樓。

    「那出國的費用怎麼辦?」慕姍姍擔心道。

    「放心吧,咱們現在也是有錢人了,上百萬美金在手還擔心學費麼?」林子軒說笑道。

    「你不會是想挪用公款吧?犯法的事咱們可不幹。」慕姍姍勸阻道。

    「想什麼呢,你英文那麼好,到時候把你弄進劇組充當翻譯,順便管管帳什麼的,這不就是一份工資麼?這下生活費不用愁了。」林子軒盤算道,「至於學費咱們湊湊就行了,半年時間不過就是幾千塊錢,先把我這次的勞務費預支出來。」

    其實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和贊助商利益交換,贊助商私下贊助慕姍姍留學,林子軒則在電視劇裡多加幾個產品的鏡頭。

    這屬於私下交易,不寫入合同,像這種大製作難免會有利益瓜葛。

    林子軒不想這麼做,倒不是說他有多高尚,而是因為他膽子不大,怕出事,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比什麼都強。

    當然,他也不是不知道變通,把慕姍姍安排進劇組能掙一份工資沒什麼不好。

    「這倒也行,我這也算是半工半讀了。」慕姍姍同意道。

    「咱們這叫做夫妻店,你織布來我耕田,我挑水來你澆園,咱倆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林子軒用黃梅戲的調子清唱道。

    慕姍姍雖然覺得唱的不夠正規,有點不倫不類,卻聽得無比的舒心。

    到了臘月十三,馮曉剛終於等來了好消息,姜聞回來了。

    倆人一合計,咱們上門拜訪吧,實在不行,多跑幾趟就是了,至少要把誠意表達出來,要是真的沒轍,那只能找其他演員了。

    1992年1月19日,林子軒和馮曉剛前往姜聞家裡。

    馮曉剛事先打過電話,確認了姜聞在家,這一天還下著雪,雪不大,卻很密。

    他們在一棟家屬樓前停了車,樓不高,只有四層。

    家屬樓是單位為解決職工住房自己籌資建造的樓房,樓道內比較擁擠,堆放著蜂窩煤和雜物,家家戶戶做飯也是在樓道內。

    這年代的住房條件就這樣,能在京城有個窩就不錯了。

    兩人好不容易來到姜聞家門口,敲敲門,門打開,就看到姜聞露出頭來。

    「我們是電視藝術中心的,先前打過電話。」馮曉剛介紹道。

    「我知道你們藝術中心,打過不少次電話,到屋裡來吧。」姜聞招呼道,「我怎麼看你挺面熟,是不是以前見過。」

    「沒有吧,我沒印象啊。」馮曉剛不確定道。

    「哦,我想起來了,你在《編輯部的故事》裡出現過是吧?」姜聞恍然道,「你們那劇拍的真好,有次正做飯呢,電視上開始播了,我光顧看了,把飯給燒糊了。」

    「您太捧了,我們就是真心實意的想給觀眾拍一部好看的電視劇。」馮曉剛看姜聞對《編輯部的故事》感興趣,便趁機說道,「這就是《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小林,也是這部新劇的編劇和製片。」

    「我聽說過,在圈子裡挺有名,《頑主》和《渴望》我都看過,挺有意思。」姜聞評價道,「你們的來意我知道了,要不這樣,我先看看劇本再說。」

    「行,那你先看著。」林子軒從皮包裡拿出劇本,遞了過去。

    姜聞很直接,也不管林子軒和馮曉剛,拿著劇本就開始看,這一看就將近一個小時。

    兩人陪著姜聞干坐了一個小時,連口茶都沒喝,主要是姜聞就沒給他們倒茶。

    「行,這戲我接了。」姜聞抬起頭,答應道。

    林子軒和馮曉剛離開的時候還有點難以置信,沒想到姜聞就這麼答應了。

    按照姜聞的說法,劇本必須要有意思,沒意思他不會接,這本子裡王起明這個角色前後反差很大,演起來一定很有意思。

    看著眼前飄飄灑灑的雪花,馮曉剛頗為感慨。

    「咱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他如此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7
第九十八章 對手戲

    馮曉剛的好日子只過了兩天,兩天後姜聞找了過來,和他探討劇本。

    這兩天,姜聞在家裡研讀《京城人在紐約》的劇本,還做了讀書筆記,在筆記上都是他認為存在疑問的地方,也就是說他覺得需要修改。

    他來到友誼賓館,覺得這兒條件不錯,挺暖和又管飯,就不打算走了。

    姜聞按照讀書筆記上的記載逐條的和馮曉剛探討,如果你能說服他那沒問題,要是不能說服他那就要按照他的意思來。

    他還把林子軒這個編劇拉上,一起研究。

    怎麼說這都是認真負責的態度,有助於演員的表演,林子軒和馮曉剛挺配合。

    又過了兩天,姜聞看著面試演員有意思,就主動參與了進來,還以演員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華國一線的男演員,在演戲方面自然很有發言權。

    他甚至提出了兩個演員的人選。

    一個是劇中王起明的女兒,他覺得《頑主》中一位年輕女演員不錯,叫做馬晴晴。

    還有一個是劇中美國人大衛,他認識一個美國人,在京城美國大使館從事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工作,他覺得那美國人不錯。

    這個也好說,推薦演員是正常現象,只要合適就行。

    又過了兩天,姜聞開始和馮曉剛討論拍戲的話題,這幕戲咱們怎麼拍……

    「我真傻,以前光是聽說他愛較真,難交流,沒想到是真的,我算是體會到和大明星合作的滋味了。」馮曉剛對林子軒抱怨道。

    「堅持住,都是為了工作。」林子軒同情道。

    對於這部《京城人在紐約》,馮曉剛付出的心血比林子軒要多,機會難得。

    正如他說的那樣,林子軒還年輕,以後還有機會,他都三十多歲了,再不拼一把就晚了,姜聞是他選的演員,也適合這個角色。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奉陪到底唄,誰怕誰啊。

    於是,在友誼賓館的房間裡,經常聽到他們兩人的爭吵聲,好在他們只是就事論事,吵完之後也就算了,沒鬧出什麼矛盾來,林子軒也會從中調解。

    好作品都是爭吵出來的,林子軒只好這麼安慰自己。

    這也說明這時候的演員不敷衍,摳細節,想把戲演好,只有這麼認真的態度才能把人物演活,不浮誇,不做作。

    這是作為演員的基本素養。

    在過年前的這段時間,華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位退居二線的領導人從京城出發一路向南,一直到了花城,在花城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改革開放的講話。

    華國的百姓們還不怎麼清楚,不過在官場上已經引起了震動。

    小年夜,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到慕姍姍家裡,陪慕致遠和李虹吃飯,這是倆人商量好的,臘八節在林子軒家吃飯,小年夜就要在慕姍姍家吃飯。

    下一年輪換過來,不能厚此薄彼。

    至於今年過年,兩家人都不願意去春晚現場,還是在家裡看電視舒服。

    到時候林子軒會帶著林曉玲去看春晚,第二天再把妹妹送回家。

    「這一次總算是心裡安穩了。」吃過飯,閒聊的時候,慕致遠感歎道。

    南方談話的事情還沒有大篇幅的報道,只是官場上早已傳開了,搞媒體的也知道個大概,尤其是在華國電視台內部,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等著上面下達指示,就開始大力宣傳。

    慕致遠是改革派,自然樂於見到這種情況,有了這次談話,以後的工作好做多了。

    「滬城是下一個試點,今後滬城周邊地區要發展起來了。」林子軒附和道。

    「確實是這樣,等過些天你把《活著》那篇小說投給滬城的《百花》雜誌,我和那家雜誌社的社長見過幾面,是個有擔當的人物。」慕致遠評價道。

    林子軒點了點頭,他知道《百花》雜誌。

    《百花》是華國一本具有極高影響力的純文學雜誌,以刊登中長篇小說為主,由華國文壇的泰斗級人物李老先生於1957年創辦,目前的社長是李老的女兒李琳琳。

    由於李老在文壇的超然地位,這本文學雜誌經常刊登一些思想大膽的小說。

    即便審查上有問題,看在李老的面子上也就放過去了,不少先鋒派小說家都把《百花》當成他們發表小說的陣地。

    既然慕致遠這麼說,就表示《活著》在《百花》雜誌上發表沒問題了。

    回去的路上,林子軒和慕姍姍隨意的聊著。

    「馮哥和姜哥還在吵呢?」慕姍姍好奇道,「以前看電影,就覺得姜哥不像是個知識分子,倒是有點匪氣,這脾氣可夠倔的。」

    「他就是掌控的慾望太強,總想著什麼事都按照他的意思來。」林子軒斷定道,「你等著瞧吧,他以後鐵定當導演,要不然會憋死他。」

    「他們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你們這劇組有的煩了。」慕姍姍搖頭道。

    「我要找個能和他演對手戲的女演員,不然鎮不住他。」林子軒決定道。

    這是他和馮曉剛的一致意見,必須找一個氣場同樣強大的女演員才行,否則整部戲就會成為姜聞一個人的表演,就會失去平衡。

    好的表演是兩個演員互相的激發,而不是一個對另一個的碾壓。

    「咱們國家出名的女演員都往外國跑,你也只能到外國找了。」慕姍姍說笑道。

    這是華國電影圈的現狀,在出國潮的帶動下,女演員成了出國大軍中的一員,只要在國內出名了,就想著朝國際上闖蕩。

    正當林子軒和馮曉剛為女演員發愁的時候,有人敲門,走進來的是一位俏麗嫵媚的少婦。

    「我叫王箕,我十分想演阿春,我認為我有能力演好她。」少婦自信十足的說道。

    王箕畢業於京城戲劇學院,畢業後分配到京城話劇院,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在出國潮的帶動下,她於1987年前往美國闖蕩,先在肯塔基大學附屬的一所語言培訓中心學習英文,經過一番周折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世界藝術和文化專業學習。

    在此期間,她一度生活窘迫,只能依靠打工度日。

    她這次回京城過年,在圈子裡聽到有一部要到美國拍攝的電視劇,講的正是在國外生活的故事,她覺得以自己的經歷完全能夠演好。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10:28
第九十九章 試鏡

    氣場這個東西沒有形狀,摸不著,卻真實存在。

    它是一個人通過言談舉止所散發出的一種個人魅力,這種魅力能夠影響到周邊的人。

    前來面試的演員不少,有的給人毛糙的感覺,有的讓人覺得沉穩,還有的羞怯或者潑辣。

    王箕從進門到說話,都給人一種強烈的自信,我說我能演好我就能演好。

    這種自信影響到林子軒和馮曉剛,讓他們不由自主的認同王箕的話。

    這就是一種強大的氣場,這需要有一定的修養和生活閱歷,否則產生不了這種效果。

    王箕這幾年雖然在國外生活,但以前也是華國有名的演員,還是京城電視台的主持人,在京城演藝圈名氣不小,馮曉剛自然認識。

    「吆,怎麼是你啊?你什麼時候回來的啊?」馮曉剛驚訝道。

    「就這兩天,想著回來過年,聽說你們這兒有部戲要到美國拍攝,就過來看看。」王箕大大方方的說道,「怎麼著?要不要試鏡什麼的?」

    「這話說的,你可是話劇院出來的演員,這表演功底還用說。」馮曉剛客套道。

    「別啊,我幾年沒演戲了,咱還是試試吧,都放心。」王箕要求道。

    「那行,咱就試試。」馮曉剛點頭道。

    他剛才就是客套一句,劇組不可能這麼草率的就確定一名演員,這是京城人說話的方式,碰到半熟不熟的人,就用話捧著,這樣省得得罪人。

    馮曉剛和林子軒商量一下,王箕有在美國生活的經驗,無論是容貌還是氣質都很不錯,只要演技沒問題,那就定下了。

    「你是紐約一家中餐廳的老闆娘,碰到夥計做錯事了,你怎麼辦?」林子軒出題道。

    他們故意沒給王箕劇本,就讓她自由發揮,只有這樣才能和姜聞旗鼓相當。

    姜聞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冒出來,就算現在弄好了劇本,到拍攝的時候恐怕還會有新問題。

    這種創作型的演員就要給他們發揮的空間,才能爆發出激情來。

    王箕想了想,不到五秒鐘,就從她嘴裡冒出一大堆罵人的話,中間夾雜著方言和英語。

    配合著她臉上的表情,一瞬間,就從一名氣質出眾的少婦變成了尖酸刻薄的老闆娘。

    這個時代的話劇演員那是真不得了,在話劇舞台上面對的是觀眾,只要稍有疏忽就會被觀眾發覺,絲毫馬虎不得,非常磨練演技。

    在京城演藝圈有句戲言,說京城戲劇學院出演員,京城電影學院出明星。

    這話或許有偏頗,但戲劇學院畢業的學生大多分配到話劇院,經過話劇舞台幾年的打磨,演技絕不會差到哪裡去。

    京城演藝圈的那些老戲骨大多是話劇演員出身。

    「你們覺得還成吧?」王箕罵了一通後,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你這哪像幾年沒演戲啊,就是拿個金鶯獎都沒問題,太有生活了。」馮曉剛誇讚道。

    林子軒沒什麼意見,和馮曉剛一合計,這個角色就是她了。

    「對了,這戲的男主角定了麼?」王箕詢問道。

    「定了,是姜聞老師。」林子軒回應道。

    「姜聞啊,好幾年沒見他了。」王箕感慨道。

    王箕和姜聞是同時代的人,一個在話劇院,一個在青年藝術劇院,都是搞話劇的。

    八十年代華國的話劇市場還很活躍,兩家劇院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如果一家劇院上演大戲,另一家劇院的演員就會過去觀摩,下一次爭取超過他們。

    如此一來,兩家劇院的演員都很熟悉。

    事情定下了,林子軒給姜聞打了個電話,快過年了,姜聞也不能老呆在賓館裡,還有家裡的事情和其他應酬呢。

    「王箕?她回來了麼?」姜聞在電話裡詫異道,「她不行啊,太瘦了吧,咱們要找的是體態豐滿一點的女人,這樣才能有老闆娘的樣子,有那種氣勢,就她那乾瘦的模樣,我覺得不太合適。」

    《京城人在紐約》中的阿春是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娘,管著不少人,是個強勢人物。

    「姜哥,你有多久沒見過她了?」林子軒疑問道。

    「有五六年了吧,怎麼了?」姜聞不解道。

    「沒事,等你見到她就明白了。」林子軒也不解釋,掛了電話。

    在姜聞的印象中,王箕恐怕還是沒出國之前的樣子,然而時間能夠改變很多東西,在國外生活了幾年的王箕更為獨立和自信,身材自然也有了變化。

    敲定了女演員,年前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林子軒和馮曉剛準備放假,回家過年。

    他開著車子來到華國電視台,進入電視台內部。

    春晚綵排進入倒計時,不僅演員忙碌,主持人也不能閒著,今年春晚有三名主持人,一名男主持人和兩名女主持人。

    為了慶祝春晚十週年,華國電視台高層投入資金進行了大改造,演播大廳更寬敞了,還增添了旋轉的燈光和能夠上下移動的舞台。

    在舞台效果上借鑒了港台演唱會的方式,更為炫目和華麗,不像以前那麼的樸素和刻板。

    這些都代表著一種思想上的改變,前些年就算是有條件也不敢這麼奢侈,容易犯錯誤,艱苦樸素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現在自由和開放的風氣蔓延開來,從這一屆春晚就能傳遞出這種信息。

    《華國電視報》舉辦了第一屆「我最喜愛的節目」的評選,老百姓能通過報紙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看的春晚節目。

    這不是官方的指定,而是來自民間的聲音。

    慕姍姍正在和另外兩位主持人對台詞,她是第一次主持春晚,另外兩位都是春晚主持的常客,經驗豐富,這讓她壓力很大。

    春晚是華國百姓每年最為期待的一道大餐,一旦在直播中說錯話,後果很嚴重。

    就算有備播帶,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說明主持人不夠專業。

    林子軒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慕姍姍的壓力,慕姍姍有時候在睡夢中還會說著台詞,弄得林子軒總感覺春晚會隨時開始。

    看到林子軒,慕姍姍露出了笑容,走了過來。

    「還不知道要忙多久,你先等會。」慕姍姍一臉疲倦的說道。

    「吃飯了麼?我買了你最喜歡吃的糖火燒,還熱乎著呢。」林子軒從懷裡掏出一個紙盒,遞給慕姍姍。

    這時候沒有保溫箱,他在外邊買了,放在懷裡暖著,這樣就不會冷掉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